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常人体骨骼0405

正常人体骨骼0405

正常人体骨骼0405
正常人体骨骼0405

第一部分人体骨骼(成人206块)

人类骨骼包括中轴骨骼、附肢骨骼两部分。

一、中轴骨骼(80块)包括颅骨、躯干骨两部分。

(一)颅骨(29块)

1、颅骨的位置:位于脊柱的上方,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不包括3对听小骨)

2、颅骨的功能:各颅骨(除下颌骨、舌骨外)借连结装置连成一个整体,具有容纳、保护脑和感觉器官的功能。

3、颅骨包括脑颅骨、面颅骨、听骨三部分。

(1)脑颅骨(8块)在颅的后上部,各骨之间,紧密结合,围成颅腔,容纳脑。(额顶颞、枕蝶筛)

①【额骨】(1块)位于前部。

②【顶骨】(1对)位于后方。

③【颞骨】(1对)颅顶中线两侧,为左、右顶骨。

④【枕骨】(1块)位于侧方。

⑤【蝶骨】(1块)位于颅底中部。

⑥【筛骨】(1块)蝶骨前方为筛骨。

(2)面颅骨(15块)构成了眶、鼻腔、口腔、面部的基本轮廓/骨性支架,容纳和保护感觉器官、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起始部。

¤以上颌骨为中心,观察各面颅骨位置关系:(上颌鼻泪骨、颧腭下鼻甲、犁舌下颌骨)

①【上颌骨】(1对)位于面部的中央。

②【鼻骨】(1对)上颌骨内上部的内侧。

③【泪骨】(1对)后方是泪骨?

④【颧骨】(1对)上颌骨的外上方。

⑤【腭骨】(1对)后内侧是腭骨?

⑥【下鼻甲】(1对)其内侧面连有下鼻甲?

⑦【犁骨】(1块)鼻腔中部是犁骨。

⑧【舌骨】(1块)下颌骨的下后方是舌骨;舌骨借韧带和肌肉与颅骨相连。

[舌骨体]→

[舌骨小角]→

[舌骨大角]→

⑨【下颌骨】(1块)两侧上颌骨的下方为下颌骨;下颌骨借关节与颅相连。分一体两支:

◎下颌体:呈蹄铁形,位于前部。

[牙槽弓]→下颌体的上缘,称牙槽弓。(牙槽弓有牙槽容纳牙根)

[颏孔]→下颌体两侧的前外侧面各有一小孔,称颏孔。

[颏棘]→

[二腹肌窝]→

[下颌下腺凹]→

[下颌舌骨肌线]→

[颏隆凸]→

[下颌底]→

◎下颌支:位于后部。

[冠突]→下颌支后上方有两个突起,前方的突起,称冠突。

[髁突]→下颌支后上方有两个突起,后方的突起,称髁突。

[下颌头]→髁突上端的膨大,称下颌头。(下颌头上有关节面与颞骨的下颌窝相关节)

[下颌颈]→

[翼肌凹]→

[下颌切迹]→

[下颌孔]→下颌支内面的孔,称下颌孔。(下颌孔向内通下颌管并与颏孔相通)

[下颌小舌]→

[咬肌粗隆]→

[翼肌粗隆]→

◎[下颌角]→下颌体和下颌支结合处的后缘,形成一钝角,称下颌角。

(3)听骨/听小骨(6块)

①听骨是人体中最小的骨。

②序列力学系统:锤骨相连在砧骨上,砧骨相连在镫骨上,锤骨将力传递到耳蜗的卵圆窗,通过杠杆原理来放大声音的作用力。

③听骨在中耳内,由锤骨、砧骨、镫骨组成(依形状命名),大部分居于上鼓室内,借韧带及关节相连接,组成听骨链。

◎【锤骨】(1对)锤骨柄在鼓膜的内侧面,位于黏膜层与纤维层之间。

◎【砧骨】(1对)位于锤骨、镫骨之间。

◎【镫骨】(1对)镫骨足板为环韧带连接于卵圆窗。

★颞骨乳突,在耳廓后方, 内有乳突小房。

★颧弓,由颧骨颞突与颞骨颧突结合而成。

☆在弓的上缘线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及颞浅动脉的搏动。

☆弓中点上方约4厘米, 为翼点, 相当于脑膜中动脉经过之处。

☆弓的下方一横指处,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

(二)躯干骨(51块)包括脊柱、胸骨、肋三部分。

1、脊柱(26块)包括24块独立的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为不规则骨;典型的椎骨,包括位于前方短圆柱形的椎体、后方板状的椎弓两部分构成:

①[椎体]→位于椎骨的前方,呈短/扁圆柱状,是承受重力的主要部分。(表层为密质;内部为松质)

②[椎弓]→附于椎体的后方,呈半环状、板状,左右对称。

[椎管]→由所有椎骨的椎孔及其连接构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

◎[椎弓根]→椎弓前缩窄部与椎体相连接的部分,较细,称椎弓根。

[椎骨上切迹]→椎弓根的上缘,称上切迹。

[椎骨下切迹]→椎弓根的下缘,称下切迹。

[椎间孔]→上、下两个相邻的椎弓根的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椎间孔内,有31对脊神经根和血管出入)

◎[椎弓板]→椎弓后部较宽的部分,称椎弓板。(脊髓肿瘤,压力较高,行椎板减压术)

③从椎弓板发出7个突起:

◎[棘突]→椎弓正中向后方伸出的1个突起,称棘突。

◎[横突]→向两侧伸出的1对突起,称横突。

◎关节突:

⊙[上关节突]→两侧向上方伸出的1对突起,称上关节突。

⊙[下关节突]→两侧向下方伸出的1对突起,称下关节突。

(2)【颈椎】(7块)

①颈椎椎体:小。

②颈椎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③颈椎棘突:短且末端分叉(第2~6颈椎)。

④第2~6颈椎,横突根部有横突孔。

⑤寰椎/第一颈椎;枢椎/第二颈椎;隆椎/第七颈椎:

◎第一颈椎/寰椎:呈环形,由前弓、后弓、两个侧块构成;无椎体、棘突、关节突。

⊙前弓

[齿突凹]→寰椎前弓后面正中,有一小的关节面,称齿突凹。

[前结节]→

⊙后弓

[后结节]→

⊙两个侧块

[上关节凹/上关节面]→位于侧块上面。(上关节凹与颅底枕髁相关节,点头动作)

[下关节面]→位于侧块下面。

[椎动脉沟]→

◎第二颈椎/枢椎

[齿突]→枢椎椎体有一个向上的突起,称齿突。(枢椎的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构成寰枢关节/车轴关节,摇头动作)

◎第六颈椎:棘突较短。

[颈动脉结节]→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较大,称颈动脉结节。(颈总动脉行其前方,当头部出血时,将动脉压向动脉结节进行止血)

◎第七颈椎/隆椎:棘突特别长,易触摸到,棘突末端不分叉。(第七颈椎为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

[椎体钩]→第4~7颈椎椎体上有?

[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第3~7颈椎之间形成。

(3)【胸椎】(12块)

①胸椎椎体:由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

②胸椎椎孔:较小,呈圆/心形。

③胸椎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彼此掩盖成叠瓦状。(胸椎棘突,硬膜外麻醉时,向前上进针)

④胸椎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

⑤胸椎与12对肋相连接。

[上肋凹]→在椎体的后外侧上缘,有一半圆形肋凹。

[下肋凹]→在椎体的后外侧下缘,有一半圆形肋凹。(上、下肋凹与肋头构成肋椎关节)

[横突肋凹]→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横突肋凹与肋结节构成肋横突关节)

(4)【腰椎】(5块)

①腰椎椎体:最大,椎弓发达。

②腰椎椎孔:较大,近似三角形。

③腰椎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后伸,间隙较宽。(腰椎穿刺术、腰麻的进针点)

④腰椎上、下关节面,呈矢状位。

[乳突]→

[副突]→

(5)【骶骨】(1块)骶骨由五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置的三角形。构成骨盆的后壁。

①骶骨底/骶骨上缘,朝上。(骶骨底与第5腰椎椎体相连接)

[上关节突]→

[岬]→骶骨上缘中份向前突,称岬。(X光下,岬是产科测量骨盆入口大小的重要标志)

②尖朝下。(接尾骨)

③骶骨前面:光滑(称盆面),微凹,有4对骶前孔。

[骶前孔]→

[横线]→

[侧部]→

④骶骨后面:粗糙,隆凸,有4对骶后孔。

[骶后孔]→

[骶粗隆]→

[骶正中嵴]→

[骶中间嵴]→

[骶外侧嵴]→

[耳状面]→

[骶管]→骶骨内纵行的管,由骶椎椎孔连接而成,称骶管。(骶管是椎管的一部分,并与骶前后孔相通)

[骶管裂孔]→骶管下口后壁缺如,称骶管裂孔。

[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各有一向下的突起,称骶角。(骶角是骶管麻醉确定进针部位的重要标志)

(6)【尾骨】(1块)由3~5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与骶骨相接,下部游离。

[尾骨角]→

2、【胸骨】(1块)属于扁骨,位于胸前壁正中,体表可触及。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

(1)胸骨柄

[颈静脉切迹]→胸骨柄的上缘中部微凹,称颈静脉切迹。

[锁切迹]→

(2)胸骨体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相连处,稍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体表触摸非常清楚,胸骨角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第二肋切迹]→

(3)剑突:薄而狭长,末端游离。

3、【肋】(12对)包括肋骨、肋软骨两部分。(肋前端连胸骨,形成骨性胸廓)

(1)肋骨:属扁骨,呈弓形,有12对。分前端、体、后端三部分。

①肋骨前端:接肋软骨。

②肋骨体:位于肋骨中部;分上、下缘和内、外面。

[肋沟]→肋骨体内面下缘处的浅沟,称肋沟。(肋沟内有肋间神经和肋间后动静、脉走行;胸腔穿刺时,避免神经、血管损伤,选肋骨上缘进针)[肋角]→肋骨体的后份、急转弯处,称肋角。

③肋骨后端

[肋头]→肋骨后端的膨大,称肋头。(肋头与胸椎体上的肋凹构成关节)

[肋头关节面]→

[肋颈]→肋头稍外,肋骨变细处,称肋颈。

[肋结节]→肋头后外方,肋颈、肋体的交界处,有一向后的膨隆,称肋结节。(与横突肋凹相关节)

◎第1肋骨近水平位,扁而短。

[前斜角肌结节]→

[锁骨下静脉沟]→

[锁骨下动脉沟]→

◎[真肋]→第1~7对肋骨的内侧端/前端借助软骨连接于胸骨的肋切迹,称真肋。

◎[假肋]→第8~10肋骨前端的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并间接连于胸骨,称假肋。

◎[游离肋/浮肋]→第11~12肋前端游离在腹肌内,称游离肋或浮肋。

(2)肋软骨:12对。终生不骨化(如:肋软骨炎)。

★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结处微向前凸的角,两侧接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可与第4胸椎体下缘平齐。★肋弓由第8~10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左右肋弓。是临床上腹部触诊的重要标志。

★骶管裂孔在骶骨背面正中的下端,左右两骶角之间,为骶管向下的开口,齐脊髓硬膜外腔的终点。

★第7颈椎棘突,头向前俯屈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可作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

二、附肢骨骼(126块)由于功能的不同,上肢骨、下肢骨的形态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上肢骨(64块)

1、上肢带骨(4块)人类上肢成为劳动器官,上肢骨骨体较小且灵活,更适合于劳动。

(1)【肩胛骨】(1对)

¤肩胛下角对应第7肋/第7肋间隙,是确定肋骨序数的标志。

¤肩胛骨位于胸廓背面的外上方,是三角形的扁骨。

¤肩胛骨可分为2个面、3个缘、3个角:

①2个面:

◎肩胛骨前面:为肩胛下窝。

[肩胛下窝]→位于肩胛骨前面的大浅窝。

◎肩胛骨背面:为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

[肩胛冈]→位于肩胛骨背面的一横位的骨嵴(骨嵴将肩胛骨背面分为上下两窝)。

[肩峰]→肩胛冈外侧端,扁平游离,称肩峰。(肩峰在肩部的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肩峰关节面]→

[冈上窝]→位于肩胛骨背面的肩胛冈上方的窝。

[冈下窝]→位于肩胛骨背面的肩胛冈下方的窝。

②3个缘:

◎肩胛骨上缘:短而薄,外侧有喙突。

[喙突]→肩胛骨上缘近外侧角处,有一突向前外侧的突起,称喙突。

[肩胛切迹]→

◎肩胛骨内侧缘/肩胛骨脊柱缘:薄而长。

◎肩胛骨外侧缘/肩胛骨腋缘:肥厚,是带蒂肩胛骨瓣转位的部位?

③3个角:

◎肩胛骨上角:平对第2肋。(确定肋骨序数的重要标志)

◎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第7肋间隙。(确定肋骨序数的重要标志)

◎肩胛骨外侧角:肥大,有关节盂。

[关节盂]→肩胛骨外侧角朝外侧的浅凹,称关节盂。

[盂上结节]→

[盂下结节]→

(2)【锁骨】(1对)

¤锁骨中、外1/3交界处,易发生骨折。

¤锁骨呈“~”形;位于胸廓的前上方,全长可摸到。

¤锁骨的作用:锁骨对固定上肢、支撑肩胛骨、使上肢灵活运动起重要作用。

¤锁骨分为2个端:

①锁骨内侧端/胸骨端:钝圆、粗大,有关节面与胸骨柄构成胸锁关节。

②锁骨外侧端/肩峰端: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组成肩锁关节。

2、自由上肢骨(60块)

(1)【肱骨】(1对)

¤肱骨上端和肱骨体交界处,稍细,易发生骨折,称外科颈。

¤肱骨位于上臂部,是典型的管状长骨。

¤肱骨分一体两端:

①肱骨上端,膨大。

[肱骨头]→肱骨上端内上方半球形的关节面,称肱骨头,与关节盂相关节。

[解剖颈]→肱骨头周围稍细的部分,称解剖颈。

[肱骨大结节]→解剖颈外侧的隆起,称大结节。

[肱骨大结节嵴]→

[肱骨小结节]→解剖颈前方的隆起,称小结节。

[肱骨小结节嵴]→

[肱骨结节间沟]→

[外科颈]→肱骨上端与肱骨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是骨折易发部位)

②肱骨体

[三角肌粗隆]→肱骨体中部外侧的粗糙隆起,称三角肌粗隆。

[桡神经沟]→肱骨体的后面,三角肌粗隆的后下方,有自内上斜向外下方的浅沟,称桡神经沟。

[滋养孔]→

③肱骨下端,亦膨大,前后扁。

[肱骨小头]→肱骨下端外侧,有呈半球形的关节面,称肱骨小头,与桡骨头相关节。

[肱骨外上髁]→在肱骨小头外侧形成一个突起,称外上髁。(能在体表触到)

[桡窝]→

[冠突窝]→

[肱骨滑车]→肱骨下端内侧,有呈滑车状的关节面,称肱骨滑车。

[肱骨内上髁]→在肱骨滑车内侧形成一个突起,称内上髁。(能在体表触到)

[肱骨髁]→

[鹰嘴窝]→

(2)前臂骨(4块)里尺、外桡。

¤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1~1.5cm。

①【桡骨】(1对)位于前臂外侧。

◎桡骨上端,细小。

[桡骨头]→桡骨上端呈短圆柱形,称桡骨头。

[桡骨关节凹]→桡骨头上面有关节凹。

[桡骨环状关节面]→桡骨头周围有环状关节面。

[桡骨颈]→

[桡骨粗隆]→

◎桡骨下端,粗大。

[桡骨尺切迹]→桡骨下端的内侧面,有关节面,称尺切迹。

[桡骨腕关节面]→桡骨下端的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

[桡骨茎突]→桡骨下端外侧部向下的突起,称桡骨茎突。(可在体表摸到)骨体呈三棱柱形?

②【尺骨】(1对)位于前臂内侧;尺骨上端粗大,下端细小,分一体两端。

◎尺骨上端,粗大。

[尺骨滑车切迹]→尺骨上端前面有半月形的切迹,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

[尺骨鹰嘴]→滑车切迹后上方的突起,称尺骨鹰嘴。(可在体表摸到)

[尺骨冠突]→滑车切迹前下方的突起,称冠突。

[尺骨桡切迹]→冠突外侧面的关节面,称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

[尺骨粗隆]→

◎尺骨下端,细小。

[尺骨头]→细小的尺骨下端,称尺骨头,与桡骨下端尺切迹相关节。

[尺骨茎突]→尺骨头后内侧向下伸出的突起,称尺骨茎突。

[尺骨环状关节面]→

[桡尺骨间缘]?

(3)手骨(54块)

①腕骨(16块)→排成近、远两列: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由桡侧向尺侧)

◎【手舟骨】(1对)

◎【月骨】(1对)

◎【三角骨】(1对)

◎【豌豆骨】(1对)

◎【大多角骨】(1对)

◎【头状骨】(1对)

◎【钩骨】(1对)

②【掌骨】(5对)

¤掌骨分为第1~5掌骨。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第1~5掌骨。

◎[掌骨底]→掌骨的近侧端,接腕骨。

◎[掌骨体]→介于掌骨底和掌骨头之间。

◎[掌骨头]→掌骨的远侧端,接指骨。

③【指骨】(14对)

¤拇指由两块组成;余四指由三块组成。

¤由近侧向远侧,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远节指骨。

¤各节指骨,又近侧向远侧,分为→指骨底、指骨体、指骨滑车/头三部分。

[远节指骨粗隆]→

★肩峰在肩部的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肩胛下角对应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确定肋骨序数的标志。

★肱骨下端的内上髁、外上髁与尺骨上端的鹰嘴,三者在伸肘时同在一直线上,而屈肘时三者连线成等腰三角形。

★尺、桡骨茎突在腕部内、外侧。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1~1.5cm。

(二)下肢骨(62块)人类下肢适应承受体重和行走的功能,下肢骨粗壮坚实连接稳固。

1、【下肢带骨/髋骨】(1对)是不规则骨。

¤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三者融合而成。

¤15岁之前,髂骨、耻骨、坐骨之间为软骨结合。

¤15岁以后,髂骨、耻骨、坐骨骨化成为1块骨。

[髋臼]→髂骨、耻骨、坐骨融合处的外侧,形成一深窝,称髋臼。

[髋臼窝]→

[髋臼切迹]→

[月状面]→

[闭孔]→髋臼前下方的孔,称闭孔。(坐骨支和耻骨支围成闭孔)

[闭孔沟]→

(1)髂骨:髋骨的后上部,扁而宽阔,称髂骨,分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

[髂骨翼]→

[髂嵴]→髂骨翼上缘,厚钝,称髂嵴。(两侧髂嵴最高点,平第4腰椎棘突,是临床腰穿的定位标志)[髂前上棘]→髂嵴前端的突出部位,称髂前上棘。

[髂后上棘]→髂嵴后端的突出部位,称髂后上棘。

[髂粗隆]→

[髂窝]→髂骨翼内侧面,光滑的浅凹,称髂窝。

[弓状线]→髂窝的下界/后下方,有一钝圆的弓形的斜行隆起,称弓状线。

[耳状面]→弓状线后上方,为粗糙的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对、相关节)

[髂前下棘]→

[髂后下棘]→

[髂耻隆起]→

(2)耻骨:髋骨的前下部,为耻骨,分体和上、下两支。

[耻骨梳]→耻骨上支的上缘,锐薄,称耻骨梳。(耻骨梳的后端与弓状线相续)

[耻骨结节]→耻骨梳的前端,为耻骨结节。

[耻骨嵴]→耻骨结节至中线的粗钝上缘,称耻骨嵴。

[耻骨上支]→

[耻骨下支]→

[耻骨联合面]→耻骨上、下支移行部的内侧,有椭圆形的耻骨联合面。

(3)坐骨:髋骨的后下部,为坐骨,分体和支两部分。

[坐骨体]→

[坐骨结节]→坐骨最低处、坐骨体下份后部,肥厚粗糙,称坐骨结节。

[坐骨棘]→坐骨体后缘、坐骨结节后上方的三角形突起,称坐骨棘。

[坐骨大切迹]→坐骨棘上方的切迹,称坐骨大切迹。

[坐骨小切迹]→坐骨棘下方的切迹,称坐骨小切迹。

[坐骨支]→

2、自由下肢骨(60块)

(1)【股骨】(1对)

¤股骨是人体中最长、最粗大、最结实的长骨。

¤股骨位于股部,分一体两端:

①股骨上端

[股骨头]→股骨上端朝向内上方,呈半球状的膨大,称股骨头。(与髋臼相关节)

[股骨头凹]→

[股骨颈]→股骨头的外下方,较细的部分,称股骨颈。

[股骨大转子]→位于股骨颈外上方的突起,即颈、体交界处上外侧的隆起,称大转子。

[转子窝]→

[股骨小转子]→位于股骨颈内下方的突起,即颈、体交界处下内侧的隆起,称小转子。

[转子间线]→

[转子间嵴]→

[臀肌粗隆]→股骨体的后上方,粗糙,称臀肌粗隆。

[耻骨肌线]→

[粗线]→股骨体后面,有纵行的骨嵴,称粗线。

[内侧唇]→

[外侧唇]→

[滋养孔]→

③股骨下端:股骨下端形成两个膨大。

[腘面]→

[收肌结节]→

[股骨内侧髁]→股骨下端内侧的膨大,并向后方突出,称内侧髁。

[股骨外侧髁]→股骨下端外侧的膨大,并向后方突出,称外侧髁。

[髁间窝]→内侧髁和外侧髁之间的窝,称髁间窝。

[髌面]→内侧髁和外侧髁在前面的关节面,称髌面。

[股骨内上髁]→股骨内侧髁向侧方的最突出部位,称内上髁。

[股骨外上髁]→股骨外侧髁向侧方的最突出部位,称外上髁。

(2)【髌骨】(1对)

¤髌骨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

¤髌骨位于膝关节的前方,包于股四头肌肌腱内,前面粗糙,后面光滑。

¤髌骨略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上宽、下窄。

¤髌骨与股骨髌面相接触。

[髌底]→

[髌尖]→

[关节面]→

(3)小腿骨(4块)

①【胫骨】(1对)位于小腿内侧,分一体两端。

¤内踝由胫骨下内侧向下的突起形成。

◎胫骨上端:膨大,向后和两侧突出。

⊙[胫骨内侧髁]→胫骨向内侧的突出,称内侧髁。

⊙[胫骨外侧髁]→胫骨向外侧的突出,称外侧髁。

⊙内侧髁、外侧髁的上面微凹,与股骨下端相对。

[髁间隆起]→内侧髁、外侧髁,上关节面之间的向上的骨性隆起,称髁间隆起。

[腓关节面]→外侧髁的后外侧,有腓关节面。

[胫骨粗隆]→胫骨上端与胫骨体移行处的前面粗糙,称胫骨粗隆。

⊙胫骨前缘,锐利,居皮下。

⊙胫骨外侧面

⊙胫骨内侧面

[比目鱼线]→

◎胫骨下端:较膨大。

⊙下端的下面和内踝的外侧面,有关节面与距骨滑车相关节。

[腓切迹]→

[内踝]→胫骨下端内侧部向下突起,形成内踝。

②【腓骨】(1对)位于小腿外侧,细长。

¤外踝由腓骨下端的膨大形成。

◎腓骨上端:膨大。

[腓骨头]→腓骨上端的膨大,称腓骨头。

[腓骨头关节面]→

[腓骨头尖]→

[腓骨颈]→

◎腓骨体:

⊙腓骨前缘

⊙腓骨外侧面

⊙腓骨内侧面

◎腓骨下端:膨大。

[外踝]→腓骨下端的膨大,称外踝。

[外踝关节面]→外踝内面,有外踝关节面。

[外踝窝]→

[胫腓骨间缘?]→

(4)足骨(52块)

①跗骨(14块)属短骨。前列楔骨、骰骨;中列足舟骨;后列距骨、跟骨。由内到外、前到后→内中外楔骰内舟;上巨下跟后出头。

◎【内侧楔骨】(1对)位于足舟骨前方。

◎【中侧楔骨】(1对)位于足舟骨前方。

◎【外侧楔骨】(1对)位于足舟骨前方。

◎【骰骨】(1对)位于跟骨的前方。

◎【足舟骨】(1对)位于距骨前方。

◎【距骨】(1对)位于小腿下方。

[距骨滑车]→位于距骨上面。(距骨滑车与胫骨、腓骨下端相关节)

[跟骨结节]→位于跟骨后端。

②【跖骨】(5对)

¤跖骨分为第1~5跖骨。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

◎[跖骨底]→跖骨后端。

◎[跖骨体]→跖骨中部。

◎[跖骨头]→跖骨前端。

[第五跖骨粗隆]→

[籽骨]→

③【趾骨】(14对)

¤拇趾由两块组成;余四趾由三块组成。

◎趾骨底

◎趾骨体

◎趾骨滑车

★髂嵴是髋骨的游离缘,其前、后端有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是骨盆测量的标志。

★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两者作测量骨盆之用,两者连线中点为坐骨神经经过的位置。

★腓骨头在小腿上端的外侧,稍下方有腓总神经通过。

第二部分骨性支架

一、颅的整体观

(一)颅的前面观:可见一对容纳眼球的眶和位于其间的骨性鼻腔;下方为上、下颌骨围成的口腔。

1、眶腔:面颅的上方两侧为眶。眶腔是锥体形腔隙,容纳眼球及附属结构。分为底、尖、四壁。

(1)底:眶口朝前外,由4个缘围成:

①眶上缘

[眶上缘]→眶口的上缘,称眶上缘。

[眉弓]→

[眶上孔/眶上切迹]→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

②眶下缘

[眶下孔]→在眶下缘中点的下方,约1cm处,有眶下孔。

(2)尖:尖向后内,经视神经管,与颅中窝相通。眶尖部有视神经孔。

[视神经管]→

(3)四壁:

①眶上壁:前外侧,有泪腺窝。

②眶下壁:有眶下沟、眶下管、眶下孔。

[眶下裂]→

④外侧壁:与上、下壁交界处的后部,分别有眶上裂和眶下裂。

[眶上裂]→

[眶下沟]→

2、鼻腔:面颅的中央有骨性鼻腔。

(1)前方的开口:为梨状孔。

[梨状孔]→

(2)后方的开口:为鼻后孔。

(3)骨性鼻腔,被骨性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左右两腔都有四壁:

①上壁:借筛板与颅前窝相邻。

②下壁:是腭。

③内侧壁:是骨性鼻中隔

[鼻中隔]→

[垂直板]→(筛骨)???

④外侧壁:结构复杂。

◎外侧壁自上而下,有3个向下突出卷曲的骨片,分别称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

⊙[上鼻甲]→

[蝶筛隐窝]→上鼻甲后方与蝶骨之间的小间隙,称蝶筛隐窝。

⊙[中鼻甲]→

⊙[下鼻甲]→

◎各鼻甲下方的间隙,分别称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

⊙[上鼻道]→

⊙[中鼻道]→

⊙[下鼻道]→(鼻泪管的开口?)

(4)鼻旁窦:鼻腔周围的四对含气腔隙,位于同名骨体内,分别开口于鼻腔。(鼻旁窦对发音起共鸣作用、能减轻颅重)

①额窦、上颌窦、前筛窦、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

②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③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额窦:位于额骨内,眉弓的深面,以中隔分为两部分,开口于中鼻道。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窦口高于窦底,不易引流,容易发生慢性炎症)

[上颌窦裂孔]→

◎筛窦:位于筛骨迷路中,分前、中、后三群。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前筛窦]→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

[蝶窦口]→

[蝶腭孔]→

3、面颅的下方:是由上颌骨和下颌骨围成的骨性口腔。

(二)颅顶面观:呈卵圆形,前宽后窄。颅的上面称颅盖。颅盖各骨之间,借三条缝紧密相连。

1、[冠状缝]→额骨与两侧顶骨之间的缝,称冠状缝。

2、[矢状缝]→两顶骨之间的缝,称矢状缝。

3、[人字缝]→两侧顶骨与枕骨之间的缝,称人字缝。

(三)颅侧面观:由额骨、顶骨、颞骨、蝶骨、枕骨构成。

1、[外耳门]→侧面中部,颞骨乳突前上方的圆孔,称外耳门。

[乳突]→外耳门后下方的突起,称乳突。

2、[颧弓]→外耳门前方的弓形突起,称颧弓。

3、[颞窝]→颧弓上方的凹陷,称颞窝。

◎颞窝的内侧壁:由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块构成。

⊙[翼点]→在颞窝内,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的交汇部,呈“H”形缝的一个范围,称翼点。

⊙翼点骨质薄,颅脑外伤,易发生骨折,可伤及走行于内面的脑膜中动脉,引起颅内出血,压迫脑髓。

4、[颞下窝]→颞窝下方的凹陷,称颞下窝。

5、[翼腭窝]→颞下窝内有三角形裂隙,其深部称翼腭窝。

◎翼腭窝向外,通颞下窝。

◎翼腭窝向前,借眶下裂通眶。

◎翼腭窝向内,借蝶腭孔通鼻腔。

◎翼腭窝向后,借圆孔通颅中窝。

借翼管通颅底外面。

◎翼腭窝向下,经腭大孔通口腔。

6、[蝶骨大翼]→

(四)颅底内面

1、颅底内面,凹凸不平,与脑底的形态相适应。

2、颅底内面,由前向后,分为阶梯形的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三部分。

(1)颅前窝:最浅;由额骨眶部、筛骨的筛板、蝶骨小翼构成。

◎正中线上,由前向后,有额嵴、盲孔、鸡冠等结构。(以鸡冠为中心观察位置关系)

[额骨]→

[额嵴]→

[鸡冠]→正中向上的突起,称鸡冠。(矢状位走行)

[筛板]→鸡冠两侧的水平骨板,称筛板。(筛板上有筛孔通鼻腔)

[筛孔]→筛板有许多孔,称筛孔。(筛孔通鼻腔,嗅神经入脑时的通行部位)

(2)颅中窝:由内蝶骨体和大翼、颞骨岩部等构成。(垂体窝为中心观察位置关系)

◎[蝶鞍]→中部由蝶骨体构成,称蝶鞍。(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

◎[垂体窝]→蝶鞍上面的窝,称垂体窝。(垂体窝为大脑垂体所下垂的窝)

[蝶骨小翼]→

⊙垂体窝的前界:是横行的视神经交叉沟,向两侧通视神经管。

[视神经管]→垂体窝的前外侧,有视神经管。

⊙垂体窝的后方:为鞍背。

[斜坡]→

[破裂孔]→

⊙垂体窝/蝶鞍的两侧,有颈动脉沟。从前至后外的弧线上,排列着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圆孔、卵圆孔、棘孔,呈“八”字形)

[眶上裂]→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颈动脉管]→

[颈动脉管内口]→

(3)颅后窝:最深;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后面等构成。(以枕骨大孔为中心观察位置关系)

[枕骨大孔]→颅后窝中央,有枕骨大孔。(脑髓和脊髓的分界处)

[舌下神经管]→枕骨大孔前外侧,有一短管,称舌下神经管。

[舌下神经管内口]→

[枕内隆凸]→枕骨大孔后上方,高起的骨嵴,称枕内隆凸。

[枕内嵴]→

[小脑窝]→

[横窦沟]→枕内隆凸的两侧,有横窦沟。

[乙状窦沟]→横窦沟外侧端,续乙状窦沟。(乙状窦沟向前内,终于颈静脉孔)

[颈静脉孔]→

[内耳门]→颞骨岩部后面中部的孔,称内耳门。(内耳门向内通于内耳道)

[岩枕裂]→

(五)颅底外面:高低不平,神经、血管通过的孔裂多,可分为前、后两部。

1、颅底外面的前部:较低,由面颅骨组成。

[腭骨]→

[腭大孔]→

[腭中缝]→

[切牙孔]→

[牙槽弓]→骨腭的前缘和两侧缘,呈弓形,称牙槽弓。

[牙槽]→牙槽弓的游离缘有牙槽。

[鼻后孔]→骨腭的后上方有1对鼻后孔。

[犁骨]→

[翼突内侧板]→

[翼突外侧板]→

[破裂孔]→

2、颅底外面的中部:是蝶骨的翼突。

3、颅底外面的后部:

(1)枕骨大孔前外方,分别有破裂孔、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外口等结构。

[枕骨大孔]→中央有枕骨大孔;后部正中有一大孔,称枕骨大孔。

[枕外隆凸]→枕骨大孔后上方的粗糙隆起,称枕外隆凸。(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枕髁]→枕骨大孔外侧,具有椭圆形关节面的突起,称枕髁。(寰枕关节)

[髁管]→

(2)颈静脉孔的前方,从后向前有:颈动脉管外口、棘孔、卵圆孔。

[颈静脉孔]→枕髁外侧的不规则孔,是颈静脉孔。

[颈动脉管外口]→

[棘孔]→

[卵圆孔]→

[舌下神经管外口]→

[茎突]→颈静脉孔后外侧的细长突起,称茎突。

[外耳门]→

[乳突]→茎突后外侧的圆形突起,称乳突。(也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乳突孔]→

[茎乳孔]→茎突和乳突之间的孔,称茎乳孔。

[下颌窝]→茎突前方的窝,称下颌窝。

[关节结节]→下颌窝的前缘为关节结节。

(3)[颞下颌关节]→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骨髁突三者,构成颞下颌关节。

二、新生儿颅的特征

(二)额结节、顶结节和枕鳞都是骨化中心,发育明显,新生儿颅顶呈五角形。

(三)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充满纤维组织,间隙的膜较大,称为颅囱。主要有前囱、后囱。

1、前囟/额囟:

(1)在出生后,1~1.5周岁闭合。

(2)未闭合及发病时:

①未闭合或迟闭时,可能缺钙或营养不良。

②病后,前囟鼓,可能颅内压增高,一般伴随呕吐等症状。

③如果长期营养不良,伴随呕吐、拉稀等症状,前囟凹陷,可能脱水,需补液。

2、后囟/枕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很快闭合。

主要。前囱在生后1~2岁闭合。

(四)新生儿面颅中的上、下颌骨不发达,无牙,鼻旁窦尚未发育,眉弓、乳突不明显,故新生儿面颅短,口鼻较小。

三、脊柱:位于躯干后壁的正中,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结构成脊柱。

(一)脊柱的整体观

1、前面观:从前面看脊柱,椎体自上而下,颈椎到腰椎,逐渐增大。

2、侧面观:可见4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由于生理弯曲的存在,增大了脊柱的弹性,可减轻对脑、脏器的冲击和震荡)(1)颈曲:向

前凸(生后当婴儿抬头、坐起、站立时出现)

(2)胸曲:向后凸(胚胎时已形成)

(3)腰曲:向前凸(生后当婴儿抬头、坐起、站立时出现)

(4)骶曲:向后凸(胚胎时已形成)

3、后面观:可见棘突自上而下排列成一条线。各部棘突形态各异。

(1)颈椎棘突:短;但第7颈椎棘突长而突出。

(2)胸椎棘突: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3)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伸,棘突间隙较大(腰穿常在此进行)。

(二)脊柱的功能:脊柱参与胸廓、腹后壁、骨盆的构成,具有保护内部器官、支持体重、运动机体等功能。

1、脊柱是躯干的中轴,上托颅脑,下连接下肢骨,具有支持和传递重力的作用。

2、脊柱参与胸廓、骨盆的组成,保护内脏器官。

(三)脊柱的运动:

1、从整体看,运动幅度大,可作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环转等多种运动。

2、从局部看,两个椎体间,运动幅度很小。

四、胸廓

(一)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

1、胸廓上口:较小,由第1胸椎体、第1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是颈部与胸腔的通道)

2、胸廓下口:较大,由第12胸椎体、第12肋、第11肋前端、肋弓、剑突围成。

[胸骨下角]→两侧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

[肋间隙]→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称肋间隙。

(二)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构成。

(三)胸廓的形态:

1、正常胸廓的形态:因年龄、性别、体形、健康状况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异。

2、病理情况下,可使胸廓形态发生改变。

(四)胸廓的主要功能:呼吸和保护胸内脏器。

五、骨盆: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接构成骨盆。

人体骨骼解剖图(20200718095600)

人体骨骼解剖图 正确认识我们的骨骼结构,在运动中避免伤害,对骨伤病人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骨骼中所包含的组织: 1. 结缔组织硬骨、软骨、纤维性结缔组织、血管、血液。 下颌骨 下颌骨 锁骨 肩胛骨 肱骨一 妣软骨 一紙骨 \ /腕骨 L 卄指骨 胫骨一 人体骨骼解剖图 2. 神经组织 肋骨 尺骨 梅骨一

@骨骼的功用支持、保护、运动、造血〈红骨髓〉、储存脂质〈黄骨髓〉及矿物质。 @骨骼的种类: 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圆骨〈种子骨〉 1.长骨------- 肱骨、股骨〈长比宽=非常大〉 2.短骨------- 腕骨〈长比宽=非常小,近似立方形〉 3.扁平骨----肩胛骨〈板状〉 4.不规则骨----脊柱骨 5.圆骨〈种子骨〉----膑骨〈通常很小,位于关节内层〉 骨骼的大体解剖: 中轴骨骼、四肢骨骼 中轴骨骼--头骨---颅顶骨----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筛骨。颜面骨----上颚骨、下颚骨、颧骨、鼻骨、腭骨、 涙骨、犁骨、下鼻甲。 ---舌骨(1) ---听小骨(6) --脊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胸骨 --肋骨 各部重点:1. 枕骨(1) 由项平面的鳞部不成对部份: 成对的外侧质块和不成对的基底部组成。 (2) 枕骨大孔为颅腔和脊椎管之交通所在。 (3) 舌下神经管。

2. 颞骨外侧只看到鳞状部。颧骨的颞突+颞骨的颧突=形成下颔枝部的关节(颞颚关 节)及颧骨弓 3.蝶骨大翼小翼之间是一三角形裂缝称眶上裂,有动眼神经(3) 、滑车神经(4) 、外 展神经(6) 及三叉神经的眼支( 第一支) 通过。大翼上有三孔,由上而下分别为:圆 孔(三叉第二支通过) 、卵圆孔( 三叉第三支通过)、棘孔。 4.筛骨(1) 可区分为外侧质块、垂直板及筛板。 (2) 由筛板向上的一三角形突起称为鸡冠,为脑膜附著点。 5.上颚骨上颚骨及蝶骨间有一裂缝称眶下裂 6.下颚骨(1) 髁状突和颞骨的下颚窝及关节结节形成关节,称为颞颚关节 ( 可动) 。 (2) 下颚舌骨线为下颚舌骨肌起始。 (3) 头骨中唯一可动。 7.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湖北民族学院艺用人体解剖复习总结

第一章概论 一、将艺用解剖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重点)1、人体比例;2、解剖结构;3、形体结构;4、人体动态 第二章部位区分 一、部位 ?1、头部:头顶至下颌底及枕外隆凸的结构部分;?2、躯干:人体下颌底、枕外隆突至耻骨联合、腹股沟、髂嵴、骶甲的结构部分,包括“颈部、胸 部、腹部、背部”; ?3、上肢:游离上肢和上肢带(锁骨和肩胛骨);?4、下肢:游离下肢和髋。 二、突、结节、粗隆、髁的区别 1、突:是突出面积较小,突起较高的部分; 2、结节:突起面积大,突起部分较小; 3、粗隆:骨面粗糙而较为隆起的部分,附着肌肉和肌腱; 4、髁:是关节处突出较大的部分.

三、总体划分 1、头骨 (1)、面颅骨:鼻骨、颧骨、上颌骨、下颌骨; (2) 、脑颅骨:额骨、颞骨、顶骨、枕骨; 2、躯干骨骼 ?脊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 ?胸廓(胸骨、肋骨、胸椎)。 3 、上肢部骨骼 4 、下肢部骨骼 1、头部肌肉: (1)、表情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 上唇方肌、下唇方肌(2)、咀嚼肌:咬肌、颞肌 2、躯干部 前面:胸锁乳突肌、胸大肌、前锯肌、 腹外斜肌、腹直肌 背部:斜方肌、背阔肌 4、下肢肌 臀:臀大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 大腿: ?缝匠肌、

?股四头肌(股直肌、股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 ?内侧肌群、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等 小腿: ?胫骨前肌、 ?拇长伸肌、 ?趾长伸肌、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跟腱 一、理想化的男性成人身体比例: 除了基本的比例之外 头高为身高的1/8; ?从正面观:

人体骨骼结构图

人体骨骼结构图 尺骨 槎骨— 股骨 顶 T ■颌 骨 颈椎 附骨 貶 骨 一趾 骨 锁骨 肩胛骨 胧 骨 助软骨一 屋骨 人体骨骼结构图1

HIT if n N# wtfl- J Ifcrt ¥(BF1t rMt 人体骨骼结构图2 'I : 汩的内鶴 I 劃邮的!■ 人体骨骼结构图3—肩骨合成图

肚Ti Wit :分解图 人体骨骼结构图4—肩骨分解图 面带琐峠忡卜F 运别?这样, V 件K 雅M 人体骨骼结构图5-寰椎 欖孔 4? 内含mn x Ik 常的廉彩股 AitV rm 欖n 的曳起 却恢人此船 脱骨的広曙的 i 眄忡的14附薰 ff# 椎扎 4Z- ■沟站介眸位 ------------------------ 囊椎 --------------------------- N 椎2人体ff*E 脸匕竭酣什 槛矣酋小而的杯狀区域W,从 找fflu 丙此也你为笫-荻椎. 比.滋机酷個战 找们就可M-^.l 1\ 掘.人体用供的建部嵌人判玄

1/ 曲:林 人体骨骼结构图6-颈椎 人体骨骼结构图7-胸椎 fL 电 ttfl * 内再右站 議柬41 ■诞 4D 映 4-> ---------------- 胸椎 ------------------ 止f 域部12背部以F 的竹*i 部分.泉Mink m 胸机构j?f 弘wffl : rwfr 状表面邯仆被 称作美卩小闻.啊椎的x 怡面述打人律肋料 形履沾动关肯.这气关V 协同肋ft*韩*时 上下迖型. f X n+rti <>' 廿債与沏讣 氏合轴贰址 L

人体骨骼结构图8-尾椎

人体骨骼设定示意图

人体解剖学_骨骼系统 @骨骼中所包含的组织: 1.结缔组织硬骨、软骨、纤维性结缔组织、血管、血液。 2.神经组织 @骨骼的功用支持、保护、运动、造血〈红骨髓〉、储存脂质 〈黄骨髓〉及矿物质。 @骨骼的种类: 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圆骨〈种子骨〉 1.长骨----肱骨、股骨〈长比宽=非常大〉 2.短骨----腕骨〈长比宽=非常小,近似立方形〉 3.扁平骨----肩胛骨〈板状〉 4.不规则骨----脊柱骨 5.圆骨〈种子骨〉----膑骨〈通常很小,位于关节内层〉

骨骼的大体解剖:中轴骨骼、四肢骨骼 中轴骨骼--头骨---颅顶骨----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筛骨。 颜面骨----上颚骨、下颚骨、颧骨、鼻骨、腭骨、 涙骨、犁骨、下鼻甲。 ---舌骨(1) ---听小骨(6)

--脊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胸骨 --肋骨 各部重点:1.枕骨(1)由项平面的鳞部不成对部份:成对的外侧质块和不成对的 基底部组成。 (2)枕骨大孔为颅腔和脊椎管之交通所在。 (3)舌下神经管。 2. 颞骨外侧只看到鳞状部。颧骨的颞突+颞骨的颧突=形成下颔枝部 的关节(颞颚关节)及颧骨弓 3. 蝶骨大翼小翼之间是一三角形裂缝称眶上裂,有动眼神经(3)、 滑车神经(4)、外展神经(6)及三叉神经的眼支(第一支)通过。 大翼上有三孔,由上而下分别为:圆孔(三叉第二支通过)、 卵圆孔(三叉第三支通过)、棘孔。 4. 筛骨(1)可区分为外侧质块、垂直板及筛板。 (2)由筛板向上的一三角形突起称为鸡冠,为脑膜附著点。 5. 上颚骨上颚骨及蝶骨间有一裂缝称眶下裂 6. 下颚骨(1)髁状突和颞骨的下颚窝及关节结节形成关节,称为颞颚关节(可动)。 (2)下颚舌骨线为下颚舌骨肌起始。 (3)头骨中唯一可动。 7. 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人体骨骼解剖

第一节人体各部位名称及体表标志 一、人体各部位名称(如图2—1) 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接近头部称为上; 下——接近足底称为下; 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 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 远侧——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 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 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 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 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 (1)矢状面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二、体表标志(如图2—2) 1.躯干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上肢部的体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全长。肱骨: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桡骨:桡骨头、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表标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生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膑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第二节骨骼结构知识 一、骨的构造(如图2—3) 成人的骨骼共有206块,组成人体的支架。根据骨的形态不同, 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主要由骨质构成,外面包着骨膜, 内部藏着骨髓。 1.骨质骨质是骨的主要部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坚硬, 位于骨的表面;骨松质位于骨的深部。 2.骨膜骨膜是位于骨表面(关节面除外)紧贴骨密质的薄层结缔组织 膜。它富有神经、血管和造血细胞,故骨膜对骨质的营养和骨折的修复赳 看里妥作用。

人体骨骼的形态和各部位的名称

人体骨骼的形态和各部位的名称 成年人的全身骨骼共有 206 块,每块骨 头都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形态和功能是 相互制约的,功能不同,形态也就各异。 通常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四种形态: <1> 长骨 形体较长而坚硬,分布于人体四肢,在 运动中起杠杆作用。长骨多呈管状,内含 空腔,有骨髓,如股骨、胫骨、肱骨、尺 骨、挠骨、指骨等。 <2> 短骨 形似立方体,富于而压性,往往集群地连在一起,多位于承受压力而运动的复杂部位,如手腕的腕骨和脚腕的跗骨等。 <3> 扁骨 多呈板状,富于弹性与坚固性,主要构成骨性腔的壁,对腔内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如颅骨部位的顶骨、枕骨和胸部的肋骨等。 <4> 不规则骨 形态很不规则,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的骨骼。如髋骨、椎骨、颞骨等。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 人体骨骼依据结构、功能、位置又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 <1> 颅骨 共 29 块,除下颌骨和舌骨外,都借助于骨缝或软骨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依据功能和位置,又可细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①脑颅:共 14 块,位于颅骨后上方,构成颅腔,起容纳和保护脑子的作用。 额骨 1 —位于颅的上前方,由额部和眼眶上部构成。 顶骨 2 —位于颅顶中部线两侧、额骨和枕骨之间。 枕骨 1 —位于颅骨的后下部,形成颅后和颅底的一部分。 蝶骨 1 —位于颅底中部、枕骨的前方,因其形似蝴蝶,故名。 颞骨 2 —位于颅骨两侧、参于颅底和颅腔侧壁的构成。 筛骨 1 —位于额骨之下、蝶骨前方及左右眼眶之间。 听小骨 6 —位于左右耳室之内,可分为锤骨、砧骨、镫骨。 ②面颅:共 15 块,位于颅骨的前下方,构成口腔,并与脑颅共同构成鼻腔和眼眶,以维持面部形态。 上颌骨 2 —位于面颅中央,上方与额骨、颧骨等围成眼眶,与鼻骨围成鼻腔。 鼻骨 2 —位于两眼眶之间,构成鼻梁上部。

人体骨骼结构

人体骨骼结构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人体骨骼结构 一、人体各部位名称(如图1—1)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上——接近头部称为上;下——接近足底称为下;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远侧——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2、人体的切面(1)、矢状面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2)、水平面(横切面) 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3)、额状面(冠状面) 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二、体表标志(如图1—2)成人的

骨骼共有206块,组成人体的支架。根据骨的形态不同,可分 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主要由骨质构成,外面包 着骨膜,内部藏着骨髓。1、骨质骨质是骨的主要部分。分为 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坚硬,位于骨的表面;骨松质位于骨 的深部。2、骨膜骨膜是位于骨表面(关节面除外)紧贴骨密质 的薄层结缔组织膜。它富有神经、血管和造血细胞,故骨膜对 骨质的营养和骨折的修复赳看里妥作用。3、骨髓骨髓充满在 骨松质的网眼中和骨髓腔内。胎儿、新生儿骨髓是红骨髓,具 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 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长骨的骨松质内或扁 骨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始终保持着造血功能。三、骨的构造(如图1—3)成人的骨骼共有206块,组成人体的支架。根据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主要由骨质 构成,外面包着骨膜,内部藏着骨髓。1、骨质骨质是骨的主 要部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坚硬,位于骨的表面; 骨松质位于骨的深部。2、骨膜骨膜是位于骨表面(关节面除外)紧贴骨密质的薄层结缔组织膜。它富有神经、血管和造血细 胞,故骨膜对骨质的营养和骨折的修复赳看里妥作用。3、骨髓骨髓充满在骨松质的网眼中和骨髓腔内。胎儿、新生儿骨髓是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 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长骨的骨 松质内或扁骨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始终保持着造血功能。四、

第三章 人体骨骼学

第三章人体骨骼学 一、骨学绪论 骨是一个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及骨基质构成,坚硬而有弹性,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具有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的机能,并有破坏、改建及创伤愈合、修复再生的能力。骨基质中含有钙盐,磷酸盐,为人体钙与磷的贮备仓库,并参与钙、磷的代谢与平衡。骨髓有造血的功能。 成人共有骨206块,其中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包括3对听小骨),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一)骨的形态 骨的形态各异,但一般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及不规则骨等四种。 1.长骨 长骨呈中空管状,多位于四肢,如肱骨、股骨等。其中部细长,称为骨干或骨体。两端膨大,称为骺,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 2.短骨 短骨一般呈立方形,位于连接牢固并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如手腕的腕骨和足的跗骨等。 3.扁骨 扁骨宽扁,呈板状,主要构成容纳重要器官的腔壁,起保护作用,如头颅的顶骨和骨盆的髋骨等。 4.不规则骨 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如椎骨和某些颅骨等。 (二)骨的构造 骨包括骨质、骨膜和骨髓等部分(图3-1)。 1.骨质 骨质是骨的主要部分,分为密质和松质两种。密质致密坚硬,耐压性较大,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分布于骨的表层。松质层海绵状,弹性较大,由互相交织的骨小梁构成,位于

骨的内部。密质和松质的分布,因骨的种类而异。长骨的密质在骨干形成厚的骨管壁,管腔称髓腔。在长骨的骺、短骨和不规则骨的表面均为一薄层密质,其内部则是松质。 2.骨膜 骨膜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薄而坚韧,层淡红色,紧贴在骨的表面。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成骨细胞等。对骨的营养、生长和感觉有重要的作用。 在骨的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具有减少摩擦,增强关节灵活性的功能。 3.骨髓 骨髓是富有血液的柔软组织,分布于髓腔和骨松质内,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红骨髓有造血功能。胎儿和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所代替,成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长骨的骺、短骨和扁骨的松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 骨髓中段有滋养孔通髓腔,为骨的血管和神经的通路。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纤维,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为无机盐类,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随人的成长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幼儿的骨质,所含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约各占一半,所以弹性较大,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弯曲变形。成年人的骨质中有机物逐渐减少,无机物逐渐增多,约为3:7,这样的比例,使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很大的硬度。老年人的骨无机物占更大的比例,约为2:8,因而骨的脆性较大,容易骨折。 (四)骨的发生和生长 骨起源于中胚层的间充质。在胚胎6周左右,间充质先形成膜状,为膜性阶段。以后有的在膜的基础上直接形成,称膜内成骨。颅顶骨和面颅骨即以此方式形成。有的先经过软骨阶段,然后再形成骨,称为软骨内成骨。颅底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即以此方式形成。 1.膜内成骨 在膜的中心点处先有钙盐沉积,称为骨化点,由此点向四周作放射状增生,形成海绵状骨质。在新生骨质的表面有骨膜,膜内的成骨细胞不断产生新的骨质,使骨不断加厚;而已成的骨质,也不断地被破骨细胞破坏和吸收,不断地改变着形态。 2.软骨内成骨

人体骨骼系统结构图[1]

人体骨骼系统结构图 人体解剖学_骨骼系统 @骨骼中所包含的组织: 1.结缔组织硬骨、软骨、纤维性结缔组织、血管、血液。 2.神经组织 @骨骼的功用支持、保护、运动、造血〈红骨髓〉、储存脂质 〈黄骨髓〉及矿物质。 @骨骼的种类: 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圆骨〈种子骨〉 1.长骨----肱骨、股骨〈长比宽=非常大〉 2.短骨----腕骨〈长比宽=非常小,近似立方形〉 3.扁平骨----肩胛骨〈板状〉 4.不规则骨----脊柱骨 5.圆骨〈种子骨〉----膑骨〈通常很小,位于关节内层〉

骨骼的大体解剖:中轴骨骼、四肢骨骼 中轴骨骼--头骨---颅顶骨----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筛骨。颜面骨----上颚骨、下颚骨、颧骨、鼻骨、腭骨、 涙骨、犁骨、下鼻甲。 ---舌骨(1) ---听小骨(6)

--脊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胸骨 --肋骨 各部重点:1.枕骨(1)由项平面的鳞部不成对部份:成对的外侧质块和不成对的 基底部组成。 (2)枕骨大孔为颅腔和脊椎管之交通所在。 (3)舌下神经管。 2. 颞骨外侧只看到鳞状部。颧骨的颞突+颞骨的颧突=形成下颔枝部 的关节(颞颚关节)及颧骨弓 3. 蝶骨大翼小翼之间是一三角形裂缝称眶上裂,有动眼神经(3)、 滑车神经(4)、外展神经(6)及三叉神经的眼支(第一支)通过。 大翼上有三孔,由上而下分别为:圆孔(三叉第二支通过)、 卵圆孔(三叉第三支通过)、棘孔。 4. 筛骨(1)可区分为外侧质块、垂直板及筛板。 (2)由筛板向上的一三角形突起称为鸡冠,为脑膜附著点。 5. 上颚骨上颚骨及蝶骨间有一裂缝称眶下裂 6. 下颚骨(1)髁状突和颞骨的下颚窝及关节结节形成关节,称为颞颚关节(可动)。 (2)下颚舌骨线为下颚舌骨肌起始。 (3)头骨中唯一可动。 7. 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艺用人体解剖》三大纲

《艺用人体解剖》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艺用人体解剖/ Anatomy For The Artist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3.周学时/学分:11/2学分 4.授课对象:美术学师范专业 5.使用教材:①《人体结构》浙江美术学院教材编写组编 ②《艺用人体解剖》拉萨.西蒙伯尔特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二、课程简介 《人体解剖》课程是美术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实践中,人往往是艺术表现的主体。无论在绘画艺术或雕塑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总是占据很大的比例。因此,在美术教学当中,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比例及运动变化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关系,人体比例,人体局部和整体的结构关系,人体各部分骨骼和肌肉的位置、名称、运动规律、功能和作用,人体的运动规律和透视等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人体复杂的运动及其外部形态的基本规律,理性地分析人体结构,准确表现其局部和整体的结构关系,为人体课训练及今后的艺术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首先,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启发下,通过一学期32学时的课内外学习,引导并要求学生掌握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临摹为主要学习手段,辅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关系,人体比例,人体局部和整体的结构关系,人体各部分骨骼和肌肉的位置、名称、运动规律、功能和作用,人

体的运动规律和透视等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人体复杂的运动及其外部形态的基本规律,理性地分析人体结构,准确表现其局部和整体的结构关系。 2.其次,《艺用人体解剖》是造型艺术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因此,在美术教学当中,应启发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内在关系。要求一年级新生在初步掌握人体解剖学理论和准确表现其结构特征的同时,明确领会本课程与素描、速写、装饰画、油画、国画、泥塑等人物造型课程之间存在造型技法联系和不同的审美要求,作出深度的视觉审美总结,为以后学习相关课程奠定必要的人体造型基础。 四、教学方法建议 1.教师应严格按大纲教学;2.第一单元课前须向学生讲明相关教学要求,做好课题设计;3.每学期提供示范作品,并且随堂示范,并集中讲解新课程的有关知识和临摹方法与步骤,使学生对新课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4.教师应收集有关人体解剖图片,特别是要提供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风格的大师作品供学生观摩,提倡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5.重视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与艺术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把个人的理论能力与艺术创造力统一起来,鼓励学生在临摹学习中开拓个性化的绘画语言;6.组织阶段性的观摩展。 五、教学进度表 章节内容课时 第一章1、概论:解剖学的艺术。2、中西方各历史阶段对人体 美的不同认识。3、基本术语解释、人体比例、人体外形 的划区、人的形体结构。(以讲述理论为主) 4 第二章1、人体骨骼: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 和四肢骨三大部分。其中,有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 四肢骨126块。2、头部:比例与基本形、五官、头部的 类型与特征。3、上肢:上肢比例与基本形、上肢形体结 12

人体骨骼系统结构图

人体骨骼系统结构图: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和四肢3个大部分。它们分布在全身各部位,支撑着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同时由肌肉帮忙,进行各种活动。其中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

1.颅骨 包括8块脑颅骨和15块面颅骨、6块听小骨脑颅骨6种:额、顶、颞、蝶、筛、枕。额骨、蝶骨、筛骨、枕骨各1块,顶骨、颞骨各1对,共8块。面颅骨9种: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各1对),下颌骨、舌骨、犁骨(各1块),共15块。另有6块听小骨,分别是锤骨、砧骨和镫骨(左右各1对) 2.躯干骨包括26块椎骨、1块胸骨、24块肋骨椎骨:幼儿期,椎骨总数为33~34块,根据其所在部位由上而下依次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5块)。至成年后,5块骶椎愈合成一块骶骨,4~5块尾椎愈合成一块尾骨,因此成年椎骨总数一般为26块。胸骨:1块。肋骨:共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 3. 四肢骨分64块上肢骨和62块下肢骨上肢骨: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上肢带骨:肩胛骨2、锁骨2 自由上肢骨:肱骨2、桡骨2、尺骨2、腕骨16、掌骨10、指骨28 ①.腕骨(共16块)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左右成对,共16块。②.掌骨(共10块)③.指骨(共28块,除拇指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左右成对)下肢骨:分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坐骨2、耻骨2(和称髋骨)自由下肢骨:股骨2、胫骨2、腓骨2、跗骨14、跖骨10、趾骨28 ①.跗骨(共14块)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各1块),左右成对,共8块。楔骨3块,左右成对,共6块②.跖骨(共10块)③.趾骨(共28块,除拇趾2块其余各趾均为3块,左右成对) 人体解剖学_骨骼系统 @骨骼中所包含的组织: 1.结缔组织 硬骨、软骨、纤维性结缔组织、血管、血液。 2.神经组织 @骨骼的功用 支持、保护、运动、造血〈红骨髓〉、储存脂质 〈黄骨髓〉及矿物质。 @骨骼的种类: 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圆骨〈种子骨〉 1.长骨----肱骨、股骨〈长比宽=非常大〉 2.短骨----腕骨〈长比宽=非常小,近似立方形〉 3.扁平骨----肩胛骨〈板状〉 4.不规则骨----脊柱骨 5.圆骨〈种子骨〉----膑骨〈通常很小,位于关节内层〉

【解剖学】人体的206块骨头

【解剖学】人体的206块骨头 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有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以及储藏矿物质等功能。骨骼由各种不同的形状组成,有复杂的内在和外在结构,使其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能够保持坚硬。 人体的骨骼具有支撑身体的作用,其中的硬骨组织和软骨组织皆是人体结缔组织的一部分(而硬骨是结缔组织中唯一细胞间质较为坚硬的)。成人有206块骨头,而小孩的较多有213块,由于诸如头骨会随年纪增长而愈合,因此成人骨骼个数少个一两块或多一两块都是正常的。骨与骨之间的间隙一般称之为关节,除了少部分的不动关节可能以软骨连接之外,大部分是以韧带连接起来的。关节可分成不动关节、可动关节以及难以被归类的中间型可称为少动关节。 成年人的206 块骨头,每块都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形态和功能是相互制约的,功能不同,形态也就各异。通常的分类方法有两种,根据骨的所在部位,可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三部分;根据骨的外形,又可分为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和种子骨。这里的介绍主要根据第一种分类方法,口诀:全身骨头虽难记,抓住要点就容易;头颅躯干加四肢,二百零六分开记;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

鼓室里。 一、躯干骨:躯干骨包括脊柱,肋骨和胸骨。(共计51块)成年人的脊柱由26块椎骨构成,椎骨上有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在一起构成椎管,里面有脊髓。椎骨自上而下有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合成的1块骶骨和4块尾椎合成的1块尾骨。(如图1) 肋骨共12对,胸骨1块。肋骨,胸骨和胸椎共同围成胸廓,保护着肺和心脏等器官。(如图2) 二、四肢骨: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各1对。(共计126块)一侧的上肢骨由肩胛骨1块,锁骨1块,上臂骨(肱骨)1块,前臂骨(桡骨、尺骨) 2块和手骨(腕骨8块、掌骨5块和指骨14块)27块组成,两侧上肢骨共64块。一侧的上肢骨由髋骨1块,大腿骨(股骨)1块,膝盖骨(髌骨)1块,小腿骨(胫骨、腓骨)2块和足骨(跗骨7块,跖骨5块和趾骨14块) 26块,共31块组成,两侧下肢骨共62块。 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围成骨盆。足部的跗骨,髋骨和足底的韧带,肌健共同构成了凸向上方的足弓。 三、颅骨(头骨):包括8块脑颅骨、15块面颅骨和6块听小骨。(共计29块)脑颅骨围成的颅腔保护着脑.头骨仅下颌骨能活动。其余的骨都连结得很紧密,不能活动,利于保护脑,眼等器官.此外,两侧中耳内各有3块听小骨。当然,说成人有206块骨头,这是全球人类的“总体”而言的。人群中在这

人体骨骼肌的起止点

人体解剖全集 人体得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与头颈肌。 ●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与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与菱形肌等。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与背短肌。背长肌包括竖脊肌与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与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与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与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与胸横肌等。腹肌包括腹前壁得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与腹后壁得腰方肌。 ●上肢肌 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与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与肩胛骨,止于肱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与大圆肌。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与肩胛下肌得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得结构,有加固与保护肩关节得作用 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与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得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前群肌得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后群肌得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 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与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与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与内侧群。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与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与外侧群。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外侧群有腓骨长肌与腓骨短肌。 ●头颈肌 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与咀嚼肌;颈肌分浅、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 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胸骨柄与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得后面使头伸,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得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 菱形肌 部位:斜方肌深层。 起点:第6、7颈椎与第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与下回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