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工业大学2020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36环境学概论

天津工业大学2020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36环境学概论

天津工业大学2020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36环境学概论
天津工业大学2020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36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学概论

一、考试总体要求

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地了解环境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大气,水,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环境等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及其原理,掌握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规划等相关内容、作用、手段和方法等,了解全球环境问题、人口、能源及资源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重点考察考生对环境科学所涉及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等的认知。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当代中国与全球环境问题(10~20 %)

迄今为止我国与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环境事件及其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等;掌握环境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环境问题分类、性质及其实质;认知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

2)生态学基础(5~15 %)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相互依存关系;生态学的一般规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生态平衡的定义、特点及其维持机理;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思想(5~10%)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渊源及其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特征及实施途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措施;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现状与发展。

4)环境管理(5~15%)

环境管理基本概念、理论、职能和内容等;环境管理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中国环境法体系及其构成、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其管理制度等;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环境标准及其分级、类型和相互关联性间;环境质量评价。

5)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关联性以及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10~20%)

当前我国与全球人口的现状和特点;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生物、矿产等)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我国和全球能源、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保护。人口、资源和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6)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包括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30~40%)

大气的组成、分层结构、大气边界层特征、大气稳定度等基础知识,大气污染及其类型、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控制等。

水圈的组成、水质、水质指标及其标准等;水体污染、水体自净机理与水环境容量等;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

生态破坏与保护: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成因、机理、危害及保护措施等;生物多样性含义、破坏原因、危害及其保护措施等。

污染物与污染源,污染物在环境介质(水、大气、土壤和生物体)中化学行为和迁移转化的相关理论;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主要特点和危害等,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和综合利用方法等。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选择或判断(20%)

名词解释(20%)

简答(30%)

论述(3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均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刘培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环境学导论》(第三版),何强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22 艺术学理论 - 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2018新修订)课程编号:622 课程名称:艺术学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艺术学理论》是报考天津工业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的学科基础课,考试内容为艺术的基本原理与理论。本考试的特点是基础性强,要求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当代艺术的热点现象和动态。 二、考试的内容 (一)艺术的本质 1.艺术的本质:审美的意识形态 2. 艺术的表现与再现 3.艺术的特性 (1)形象性 (2)主体性 (3)审美性 (4)情感性 (5)形式感 4.艺术的意义 5. 艺术体制 (二)艺术的发生发展 1.艺术的起源 2.艺术的发展 (1)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2)艺术与时代 (3)艺术的继承与革新 (4)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5)艺术的审美性与商业性 (6)艺术的审美性与技术性 (7)艺术发展与传播媒介的变迁

1.艺术家 (1)创作个性 (2)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 (3)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4)艺术家的修养与能力 2.艺术创作过程 3.艺术创造心理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2)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 (3)直觉与灵感 4. 创作方法 (1)现实主义 (2)浪漫主义 (3)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5.艺术风格与流派 (1)艺术风格 (2)艺术流派 (3)艺术思潮 (四)艺术作品 1.艺术作品的种类 2.艺术作品的构成 (1)艺术三层:符号层、形象层、意义层 (2)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3)艺术意象、艺术意境、艺术典型 (五)艺术的鉴赏批评 1.艺术鉴赏:接受美学理论 2.艺术批评:批评的视角与方法 (六)艺术的价值功能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905) 专业特点: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第四纪(2.5MaBP)以来与人类起源、文明发展、人类活动有关的资源、气候、海面变化、构造运动、灾变事件等自然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趋势研究,侧重于利用多学科交叉合作手段提取和分析保存于第四纪地层中各种高分辨率的环境演变信息,弄清区域人类活动和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在应用研究方面侧重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地质灾害整治、环境规划与保护,以及探明和开发第四纪海陆相地层中的能源和资源,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研究依据。 目前该专业尤其侧重于国务院2006年2月颁布的十一五国家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纲要中“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以及“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三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内容,重点开展自全新世开始11500aBP以来的人类活动和环境演变事件包括冰期和间冰期循环以及极端气候和环境灾变事件的影响研究,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时间尺度:1)来自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主要自然灾害;2)全新世初至商周时代无文字记载期自然地层和考古地层灾变信息的提取;3)5000aBP以来有文字记载时期灾变事件的信息记录;4)过去百年来有器测记录的信息研究,特别要了解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如何在遭遇灾变事件后完成快速恢复的现象。此涉及人与自然变化的研究尤其强调利用地球科学家与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气象学家甚至天体物理学家的广泛合作,采用多学科合作手段,解决全新世以来高分辨率的环境演变与灾变事件研究难题,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一、培养目标 1、硕士阶段 要求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和参加科研课题实践,基本掌握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全球变化科学、环境演变与环境考古等基本理论和一定的野外调查技能及实验方法,能独立完成本专业方向的科研任务,对本学科国际前沿理论有所了解,能较熟练运用本专业技能和计算机与GIS技术,为国土整治、环境与国土规划、

环境科学概论考研重点

第二章 1.大气的结构组成?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2.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程度,一致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来源: 天然污染物:1.火山喷发2.森林火灾3.自然尘4.森林植物释放5.海浪飞沫 人为污染物: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3.交通运输过程排放4.农业活动排放 3.什么是大气污染物,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 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降尘,可吸入粒子(IP) )2.硫氧化合物 3.氮的氧化物 4.碳的氧化物5.碳氢化合物6.有机化合物7.卤素化合物8.其它放射性物质和臭氧。 4.什么是光化学烟雾? 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烃类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反应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被称为光化学烟雾。 5.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1.烟尘控制技术 2.二氧化硫净化技术 3.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 第三章 思考题: 1.什么叫水循环,其成因是什么?水循环包括哪几个阶段?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从水面、陆面和植物表面蒸发,化为水汽升到高空,然后被气流带到其他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形成径流。水的这种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就叫做水循环。 水循环的成因:内因水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包括阶段:蒸发,输送,凝结,降落,渗流,径流。 2.请用文字和公式的形式表达水量平衡的概念? 通过水的循环包括蒸发,降水,渗流,及径流,地球上的水不断循环往复在全球范围内蒸发与降水总量是平衡的。 +△w= 收入-支出 3.天然水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哪几类?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有哪些?什么叫溶解氧? 天然水的化学组成:1.溶解气体天然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有氧、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 2.主要离子:Cl-、SO42-、HCO3-、CO32-、Ca2+、Mg2+、Na+、K+。 3.生物生成物质生源物质在水中以离子或胶体的形式存在,NH4+、NO3-、NO2- 、PO43-、HPO42-、H2PO4-。 4.胶体无机胶体物质主要是铁、铝和硅的化合物,有机胶体物质主要是植物或动物腐烂和分解而生成的腐殖物。5.微量元素 6.固体悬浮物质。 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O) 4.试分析影响河水,湖水,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因素。 河水:1.受河流集水面积内被侵蚀的岩石性质影响,2.受河流的流动过程中补给水源成分影响。3.受流域面积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影响。4.受生物活动影响。 5.什么叫水体污染?什么叫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其自净化机制是什么? 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作为水体污染。 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广义定义指受污染的水体经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狭义定义是指水体中的氧化物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使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净化机制:物理净化(物理过程)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和混合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在水体中浓度降低的过程。

天津工业大学337工业设计工程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天津工业大学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2019年修订) 课程编号:337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工程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试针对工业设计工程领域的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研究方向,提出设计主题与目标,强调设计与生产相结合。要求设计作品围绕特定的设计主题与目标展开,理念实用、创意构思独特、形态与结构细节把握合理准确、表现技法选择得当、人机关系论证充分、材料与工艺分析运用科学合理。 注重实用设计与创新设计相结合,降低概念设计比重。强调功能与实用相结合,科技与运用相结合。重视产品设计为企业经营服务的理念。 设计草图、效果图使用工具不限,工程制图使用针管笔绘制。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在规定时间内,选择某一研究方向的设计表现技法,针对特定的设计主题与目标,完成设计作品。包括:构思设计方案草图(15分);表现因素全面的效果图(45分);结构及工程制图(65分);设计说明(25分)。满分150分。 三、考试形式、细则及时间 考试形式:产品快题设计。 细则:1、针对特定的设计目标,完成3-5个设计构思方案(草图),并对每一个设计构思方案(草图)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其理念要点; 2、优化、选择一个最终方案,完成一张表现因素全面的效果图; 3、完成选定方案的结构及工程制图绘制; 4、撰写有关设计理念、素材、功效、人机工学及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设 计说明,字数不超过300字。 时间:3个小时。 四、主要参考书 1、《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何晓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4月 2、《未来产品的设计》,[美]Donald A.Norman,刘松涛译,电子工业出版, 2009年6月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教学手册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教学手册 西北大学辅修学制简介 (2) 西北大学各辅修专业介绍 (4)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报名程序 (16)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学生申请表 (17)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学习指南 (18)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教学管理办法 (19)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课程免修申请表 (24) 西北大学学生辅修考试成绩登记表 (25) 西北大学辅修学生注册表 (26)

西北大学辅修学制简介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宽口径、复合型、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我校于1994年实行了辅修学制。所谓辅修学制,即鼓励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前提下,根据个人兴趣,利用业余时间修读另一个专业。修完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者,由学校颁发辅修专业毕业证书。修完辅修专业全部课程且符合《西北大学辅修专业教学管理办法》文件要求的,可根据文件规定的程序和条件申请双学士学位。 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看,辅修学制在帮助学生拓展选择空间,挖掘学习潜力,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西北大学辅修专业一览表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语辅修专业 ● 师资队伍 我校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在岗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7人、讲师7人、日籍教师2人。在岗教师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研究方向有日本文化、日本文学、日语语言以及翻译学等,其中所有在岗的中国籍日语教师都有赴日留学及研究的经验,师资力量完全可以保障日语辅修专业所开设的全部课程。 ● 教学条件 外国语学院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13个、同声传译教室2个、无线电调控电台1个、日文藏书数十万册,完全能够满足日语辅修专业的教学需要。 ● 培养目标 推行“专业+日语”的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专业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富有特色的辅修专业方向课程的建设,通过开设基础日语、会话与听力、口译与翻译、日本社会文化、日语阅读等课程,加强学生综合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有实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该辅修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和日语语言基础,使学生了解日本社会及日本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日本国情,能运用这些知识与日本人进行交流,并具备从事涉外工作的基本素质和知识。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要点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第四纪时期的沉积物、地层、生物、气候、冰川、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规律的学科)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距现今最近的一个纪,延续的时间比较短暂,按现今多数从事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者的观点,是指距今2.60Ma以来的历史。 2、气候期:是指地质时期某一类气候占优势的时期。 间冰期:是指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夹在两个冰期之间。 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性降温,冰川扩大。 3、冰阶:是冰期阶段中冰川发育、气候更为寒冷的阶段。 间冰阶:是冰期中相对温暖冰川退缩的阶段。 4、文化层:是指含有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和村社遗址等古人类活动遗存的沉积层。 文化期:是指与一定的地区文化遗存特征相对应的时代。 5、米兰科维奇理论:当太阳辐射稳定(太阳常数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行星对地球的摄动作用,引起作为流体的地球重力场发生变化,进而使地球的轨道偏心率(e)、地球倾斜度(或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简称为黄赤交角,?)和岁差(二分点进动,P)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引起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及其分布产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周期性冷暖变化。 6、新构造运动: ①发生于新近纪至第四纪初的构造运动; ②发生于第四纪的构造运动; ③发生于新近纪—现代的构造运动; ④始于上新世,甚至界定具体下界为340万年以来的构造运动; ⑤认为新构造运动不应给予时间限制,凡是造成地表现代地形基本起伏的构造运动都称为新构造运动; ⑥中更新世以来的构造运动。 7、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质)构造变形或变位现象称为新(地质)构造。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第四纪及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物变形等方面。 活动构造:属于新构造的范畴,或者说是新构造的一个分支,这个概念是在研究地震的过程中提出的。一般认为,活动构造是指晚更新世100~120kaB.P.以来一直在活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可能发生活动的各种构造,包括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及被它们所围限的地壳的岩石圈块体。 8、活动断层:目前认为活动断层是指现代正在活动的断层或100kaB.P以来正在活动的断层,也有定义为全新世,即10kaB.P.以来正在活动和未来100a仍将活动的断层称活动断层,也称最新活动断层。 9、黄土旋回: 冰期旋回: 气候旋回:

天津工业大学-2018年-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34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科目编号:834 科目名称: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试内容由两部分组成,数据结构(占90分)和程序设计(占60分)。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等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要求考生能够对算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并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和方法进行问题求解。程序设计指采用C语言,应用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程序设计,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掌握C 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及编程方法等。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数据结构考试的内容包括(占90分): ①线性表、顺序表以及链表的定义、特点、存储结构及相关的基本算法。 ②栈的定义、特点、顺序与链式存储表示、基本算法;栈的应用;队列的定义、特点;链队列、循环队列相关的定义、特点、基本算法;栈与递归的实现。 ③广义表的定义及存储结构。 ④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及存储结构;遍历二叉树定义、过程及其算法;二叉树的应用;树、森林与二叉数之间的转换;哈夫曼树及其应用;与二叉树应用相关的递归算法。 ⑤图的定义、存储结构;图的遍历过程及算法;最小生成树构造过程及算法;拓扑排序过程及算法;关键路径相关内容;最短路径相关内容;与图应用相关的递归算法。 ⑥静态表查找过程及算法、动态表查找过程及算法;哈希表的构造及处理冲突方法。 ⑦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等内部排序的特点、过程及算法。 2.程序设计考试的内容包括(占60分): ①熟练运用常量与变量;熟练运用各种数据类型;掌握变量赋初值、算术运算符及表达式、关系运算符及表达式和逻辑运算符和表达式求解,并能够在程序设计中正确使用;字符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函数、格式输入与输出函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00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考研(02-17)真题

2002年 20*5 1.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划分的主要标志。 2.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主要标志。 3.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主要方法。 4.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5.内外地质营力对地貌形成和演化的意义。

2003年 30*5 1.怎样进行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研究?30 2.研究第四纪顾启口的主要标志? 3.新构造运动研究的主要方法,并举例说明。 4.地貌成因与演化,并举例说明。 5.溶岩地貌为何具垂直分带性?

2004年 1.第四纪生物界的主要特征及其研究意义。20 2.论述影响地貌演化的主要因素。20 3.残积物、冲积物和风积物的主要区别。20 4.试述第四纪黄土古气候研究的主要标志。20 5.河流阶地类型与新构造意义。20 6.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主要方法。20 7.青藏高原有哪些值得地貌学与第四世纪地质学研究的科学问题,您认为应如何开展研究?30

2005年 1.第四纪划分方案。10 2.冲积物、洪积物、冰碛物判别标志。20 3.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法。20 4.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主要标志。20 5.结合实际论述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20 6.论述我国喀斯特地貌和黄土地貌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30 7.试述青藏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30

2006年 1.冲积物、风积物、冰碛物的特征及三者的判别标志。25 2.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法。20 3.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主要标志。20 4.河流阶地类型及在研究新构造运动中的意义。25 5.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和实际意义。30 6.举例说明第四纪构造运动、地貌、气候三者的关系。30

2021环境化学考研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考研真题

2021环境化学考研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考研真 题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与解析 第一篇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 ______;二是能量流动是______的,______的。()[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A.增加,单向,不可逆 B.减少,单向,不可逆 C.增加,多向,可逆 D.减少,多向,可逆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包括:①单向性,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流动;②递减性,经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根据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流量,从低到高就构成了一个能量锥体或能量金字塔;③能量的质量逐渐提高,能量流动的另一个趋势是把低质量能转化为高质量能,从太阳能固定到生态系统后,能量流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低质量能向高质量能转化的过程;④变动性,与物理系统不同,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不断变化的,它取决于输入端和输出端消化率与新生物量的产生速率等因素。因此,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2(多选)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包括()。[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A.致癌作用 B.物理性损害 C.生物性损害 D.化学性损害 【答案】ABCD~~~~ 【解析】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可表现为:①特异性损害,是指环境污染物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以及产生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等;②非特异性损害,是指一些多发病的发病率增高,人体抵抗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等。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三类:①化学性因素,如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等;②物理性因素,如噪声和振动、放射性物质和射频辐射等;③生物性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这三类因素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二、填空题 1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解析】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化学成分、荷电、运动状况等的差异,大气圈由低到高依次被分为五层:①对流层,存在对流和水平运动、雨雪云雾等天气现象,大气污染多在此层;②平流层,氧和臭氧吸收太阳辐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大气多水平运动,飞机飞行在此层;③中间层,最冷,大气对流运动,出现夜光云,有流星;④热成层,又称电离层,火箭、激光、多数流星在此层;⑤逸散层,大气稀薄,地心引力小,运动速度快的质点可完全摆脱地球引力场逸散入宇宙空间。

2013中科院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通过研究第四纪时期冰川、海洋、沙漠、河流、湖泊、动植物和人类等多方面的记录,分析总结其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并以此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要求考生准确掌握第四纪地质学的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熟悉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化的主要方面(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动植物群的演变与人类发展和新构造运动等),了解重要的客观规律,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基础知识 1. 第四纪与第四纪分期 2. 第四纪沉积物 3. 地貌 4. 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 (二)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1.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量方法 2. 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1.前第四纪气候变化 2.第四纪气候变化 3.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4.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概况 5.气候变化原因和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趋势 (四)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 1.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2.第四纪哺乳动物 3.第四纪植物群及其气候意义 4.第四纪软体动物和微体化石的气候与环境意义 5.古人类与古文化期 6.中国第四纪生物地理区 (五)第四纪地层 1.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2.第四纪下限问题与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 3.中国第四纪地层

(六)新构造运动 1.新构造运动的概念 2.新构造运动的表现 3.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强度 4. 新构造 5. 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分区 6.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七)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 1.航空、卫星照片的应用 2.野外观察研究 3.室内实验室工作的选择 4.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 5. 地貌图的编制 二、考试要求 (一)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基础知识 1. 掌握第四纪的概念及其由来;了解第四纪的特点;掌握第四纪的划分。 2. 掌握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包括成因标志和成因类型);了解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 3. 掌握地貌形态的概念及其测量指标;了解大、中、小型地貌的成因;认识地貌成因的旋回性。 4. 认识第四纪的气候变化及新构造运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各圈层的影响。 (二)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1. 熟悉第四纪沉积物年龄的各种测量方法。 2. 熟悉利用稳定同位素和历史记录研究古环境的方法。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1.了解前第四纪的气候变化情况。 2.熟悉第四纪气候标志;掌握第四纪气候分期和各气候期的环境特征。 3.掌握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历史、尤其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 4.熟悉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标志;认识海平面变化的机制;掌握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历史。 5.熟悉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历史;了解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体现的多波动气候模式。 6.认识气候变化可能原因;了解未来气候与环境可能的变化趋势。 (四)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 1.认识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2.了解第四纪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区;掌握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掌握第四纪各时期的哺乳动物群特征;掌握中国第四纪时期重要的哺乳动物群的发展及其特征。 3.了解第三纪植物一般特征;了解现代植被分区;熟悉第四纪植物化石的研究方法及其指示

第四纪环境学考研大纲

《第四纪环境学》考研大纲 一、实用专业:第四纪地质学 二、参考书目:《第四纪环境学》、夏正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三、试题类型:基本概念、填空、简答、论述 四、内容要求: (一)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地貌的形态、发展与成因,地貌和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分类。 (二)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残积物及古土壤的核心内容,风化作用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残积物及古土壤的特点。风化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和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风化壳,(1)风化壳的类型(2)风化壳的特点(3)残积物的特点。古风化壳和古土壤。 (三)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的核心内容,重力地貌与堆积物的定义与分类:崩塌、滑坡、错落与蠕动;地形与堆积物的关系,(1)地形对堆积物的控制作用(2)堆积物的判别(3)堆积物中蕴涵的信息;斜坡的发展与演化。 (四)流水地貌及其沉积物的核心内容,表流地貌及其坡积物,(1)流水作用(2)暂时性流水地貌(3)坡积物;河流地貌与河流冲积物,(1)水流特征(2)河谷地貌与河流冲积物(3)河床纵横剖面的发展(4)河口三角洲与三角洲沉积(5)冲积平原(6)河流阶地;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类型(2)不同类型的水系(3)流水作用下的地貌发育过程。 (五)岩溶地貌及其堆积物的核心内容,岩溶的概念与发育条件,影响岩溶发育的基本因素;岩溶作用产生的地貌:地表岩溶地貌、地下岩溶地貌、溶蚀残余堆积与洞穴堆积岩溶地貌的组合与发育过程;喀斯特发育的地带性:热带岩溶、亚热带岩溶、温带岩溶、寒带岩溶、干旱区岩溶。 (六)海滨、湖沼地貌与沉积物的核心内容,海滨地貌与湖沼地貌的类型、特点、成因、分布;相应堆积物的性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七)冰川地貌及其沉积物的核心内容,冰川作用的几个基本概念;冰川的类型;山岳冰川地貌及其沉积;大陆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冰缘、冻土地貌与堆积物冰川、冰缘地貌组合规律及其研究价值。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環境學概論》知識總結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聚落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3、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4、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5、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6、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7、环境自净能力:当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因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物化和生化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逐渐自然降低的现象称为环境自净能力。 二、简答 1、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①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②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③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

常、健康的生活服务;④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3、理论环境学的主要任务:运用有关的现代科学理论,总结利用和改造环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继承和发展有关的环境科学理论,以建立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科学方法论、环境质量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合理布局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利用联合企业及生产地域综合体组成的原理和方法、环境规划和环境区划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人类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最终的目的:建立一套调整和控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理论方法,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方向性和战略性的科学依据。 4、论述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生的8大公害事件对你有何启示。 5.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I、环境科学初期发展阶段也称为多学科发展阶段:在各基础科学内部有关环境问题的研究逐渐走向独立发展的新阶段。它们分别用不同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属于多学科性的。特点:环境科学分支分别发展,环境科学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统一体系。II环境科学向整体化发展阶段运用系统分析和系统组合的方法,对人类与环境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特点: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把人类与环境系统看作是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第二章大气污染 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生成危害的现象。

2017年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参考书目 211翻译硕士英语《高级英语》,(1、2册),张汉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41日语(二外)《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42法语(二外)《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孙辉主编,商务印书馆。 243德语(二外)《德语速成》(上、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44俄语(二外)不指定具体参考书。 245英语(二外)《新编大学英语》(1、2册)(第二版),浙江大学编著,应惠兰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社,2004年8月出版。 246阿拉伯语不指定具体参考书。 331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王思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36艺术基础(艺术概论、中外 美术史) 1.《艺术概论》,王宏建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或《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中国美术史》,屈健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 或《中国美术史简编》,贺西林,赵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 3.《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或《外国美术史简编》,张敢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337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 美术史) 1.《艺术概论》,王宏建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或《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中国美术史》,屈健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 或《中国美术史简编》,贺西林,赵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 3.《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或《外国美术史简编》,张敢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338生物化学(工程)《生物化学》(上、下),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版)。 348文博综合1.《考古学十八讲》张宏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2.《科技考古学概论》赵丛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1.《中药学》,雷载权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中医基础理论》,吴敦序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吴立军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54汉语基础1.《现代汉语》(增订第五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古代汉语》(修订版),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 356城市规划基础1.城市规划原理(第4版),吴志强、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市政工程规划》,刘兴昌编,中国建工出版社; 3.《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下册),徐循初编,中国建工出版社。 西北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2017》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冰碛物具有( B ) A.颗粒磨圆度好 B.无层理 C.堆积物中含异源小 漂砾 D.细粒粒上保存有光面和擦痕 2.阿尔卑斯山北麓保存有( D ) A.玉木冰期 B.大理冰期 C.埃尔斯特冰期 D.大姑冰期 3.暗河沉积物( D ) A.无崩积、溶蚀残余粘土 B.的沉积相有规律变化 C.可塑造各种典型的河流地貌形态 D.没有二元结构4.地质 历史上曾出现过( B )三次全球性冰川作用 A. S,T,K B. Z,C-P,Q C.Z,P-T,Q D. O,K, E5.新构造运动是指( B ) A.新第三纪以来或第四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 B.从第三纪开始至现在的构造运动 C.新第三纪 以来和第四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D.现在仍 在活动的构造运动 6.从河谷的横剖面看,河谷的组成要素有( D ) A.谷麓和谷肩 B.谷缘和谷肩 C.谷缘和谷坡 D.谷底和谷坡 7.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 C )A.地形坡度及 降水 B. 气候、温度、高度C.温度、 降水和地形 D. 地形起伏及温度高低 8.第四纪采用四分法,其年代界限分别是( C ) A. 0.8Ma,1Ma,12.5 万年,1万年 B. 1.7Ma,1Ma,12.5 万年,1万年 C. 2.5Ma,1Ma,12.5 万年,1万年

D. 3.5Ma,1Ma,12.5 万年,1万年 9.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 B ) A.中、高纬度高山区B.中、低纬度高山区 C.中、高纬度低山区D.中、低纬度低山区 10.阶地分为( C ) A.内叠阶地、上叠阶地 B.阶地前缘、阶地后缘 C.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 D.阶面、阶坡11.第四纪最主要特点是( A ) A.人类出现 B.部分地壳活动 C.小规模的冰川活动 D.哺乳动物大量绝灭 1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 D ) A.地层及沉积物 B.生物及气候 C.新构造运动与地壳发展 D.以上全部 13.第四纪一词(Quaternary)是1829 年法国地质学家( B )所创。 A.阿杜努伊 B.德努瓦耶 C.莱伊尔 D.席姆佩尔 14.教材采用的第四纪下限的古地磁年龄依据是( A ) A.松山/高斯极性分界 B.吉尔伯特/高斯极性分界 C. 松山/布容极性分界 D.吉尔伯特/松山极性分界 15. 2014版国际地质年代表规定第四纪下限年龄为( B ) A.0.78Ma B.2.58Ma C. 1.806Ma D. 2.4Ma 16.冰川作用在砾石表面时形成( A ) A.新月形擦口 B. 纺锤状撞痕 C.砸痕 D.泥质胶结物 17.下图砾石概率分布曲线③2 成因属于(D ) A.河流 B. 洪流 C. 风力或海浪 D. 以上成因可能都有

2020-2021年首师大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及经验

2020-2021年首师大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考试科目、复试分 数线、参考书目、考研经验! 一、学院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始建于1954年的地理专业,1957年建立地理系,2001年7月正式更名为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拥有“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首都圈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北京市重点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自然地理学”、“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旅游管理”;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有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和地理教育学4个博士点以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教育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旅游管理、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等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招收在职教育硕士。目前,在读博士生65人、学术型硕士317人、专业学位硕士115人、教育硕士31人。博士论文曾获国家百篇优博提名奖,在读博士生研究成果被SCIENCE LETTER报道。 办学六十多年来,学院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000余人,分布在首都的各条战线上,成为各行业的骨干。面向社会需求,学院将不断提升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发展优势学科,创建新兴学科,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一流学

科与专业群。 二、2019首师大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招生情况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1环境科学 02环境工程 注:该专业方向研究生入学后可申请参加首都师范大学与荷兰特文特大学 ITC学院研究生双学位项目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9环境科学原理 2019年本专业拟招收9人,含推免4人计划 三、2019年首师大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 839 环境科学原理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四、首师大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复试分数线 五、2019首师大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指导

2013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学概论考研真题A卷

2013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学概论考研真题A卷 1、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关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爆发、台风、水污染、海啸等发生时引起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B)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力引起的,人为因素很少或没有,也称第一环境问题; (C)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力引起的,它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D)由于人类的不当活动,滑坡和洪水发生的程度和危害有扩大的趋势。因此,滑坡和洪水不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2)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征为()。 (A)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递减,分布不均匀(B)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降水分布不一致,东南地区降水少而水资源丰富(C)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降水分布不一致,西北地区降水多而水资源丰富(D)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降水分布不一致,东南地区降水多而水资源缺乏 (3)大气圈对流层的特点为()。 (A)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高度升高、气温降低(B)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高度升高、气温升高(C)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高度升高、气温不变(D)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高度升高、气温不稳 (4)气溶胶是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质与空气一起结合成的悬浮体,它的粒径在()以下,可以悬浮在大气中。 (A)1μm (B)2μm (C)10μm (D)20μm (5)水体自净的物理过程有()。 (A)稀释、扩散、中和、沉淀(B)稀释、扩散、中和、挥发(C)稀释、扩散、挥发、沉淀(D)稀释、扩散、挥发、还原

(6)废水的二级处理是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除去水体中的胶体杂质,一般能除去()%左右可降解的有机物和90%-95%的固体悬浮物。但某些生物难以降解的高碳化合物是清除不掉的。 (A)90 (B)60 (C)70 (D)100 (7)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一般包括()。 (A)压实、破碎、分选、固化、安全土地填埋(B)压实、破碎、分选、固化、卫生土地填埋(C)压实、破碎、分选、固化、深井灌注(D)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和热解 (8)一般来讲,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等。 (A)土壤动物特性、土壤的酸碱性、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土壤酶特性(B)土壤胶体的吸附性、土壤的酸碱性、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土壤中的配位化学反应(C)土壤微生物特性、土壤的酸碱性、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土壤中的配位化学反应(D)土壤胶体的吸附性、土壤植物特性、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土壤中的配位化学反应 (9)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2类标准的要求是()。 (A)昼55dB(A),夜45 dB(A)(B)昼65dB(A),夜55 dB(A)(C)昼60dB(A),夜50 dB(A)(D)昼50dB(A),夜40 dB(A) (10)按时间要素划分,环境评价可分为()。 (A)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前瞻性评价(B)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C)历史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D)历史评价、现状评价和前瞻性评价 2、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满分25分) (1)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概念,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其中,研究较多、意义重大的主要有、、、等四个层次。 (2)中国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为中度污染,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721自然地理学 适用专业: 070501自然地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简述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专业自然地理学科目考试大纲。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各个圈层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主要包括地球概述、地理环境各要素、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及人地关系等内容。本科目要求考生对自然地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熟悉地球的宇宙环境,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演化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客观地运用地理分异规律对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对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具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地球·地球环境·地球系统 第1章地球环境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内部的地热流、地球的重力与磁场特征、及其各自的地理环境效应。 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征及其地理环境效应。 第2章地球系统

了解: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环境效应、地球表层的概念; 理解:地球表层系统是个复杂的巨系统。 掌握:地球表层系统的划分。 第二部分地壳地质全球构造 第3章地壳成分与地壳结构 了解: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与"克拉克值"概念。 掌握:矿物概念,了解常见矿物理化性质;岩石概念,熟悉岩石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的基本特征;主要的地壳结构及其特征。 第4章地质构造 了解:地质构造发育史,各种区域地质构造及其基本特征。 理解: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熟悉:各种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及其与地貌形态的关系。 第5章全球构造体系 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理论及板块学说的基本理论。 理解:海底构造地貌体系、板块构造与全球构造地貌。 第3部分大气气候全球气候变化 第6章大气成分 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变化。 第7章大气运动 了解:热力差异、热力驱动及热量平衡;龙卷风、热带气旋、台风和厄尔尼诺现象的概念及形成。 理解:全球大气环流、区域大气环流和地方性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基本状况。 了解并掌握:大气的能量来源及辐射收支特点,地面和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及特点及大气降水的形成、类型、降水量及地理分布。 第8章气候与环境 掌握:气候的概念,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带和气候型的概念及类型。 了解:小气候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第9章全球气候变化 了解: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特点。 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机制,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方式和程度。 掌握:掌握近代气候变化特点,理解它们各自变化的原因。 第4部分水水文水环境系统 第10章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特点,水量平衡特征及其过程。 掌握:水循环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第11章陆地水环境系统 了解:雪线和冰川的概念,冰川运动;湖泊的概念及形成;沼泽的概念、形成过程;湖泊水污染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