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综述

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是各级政府部门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手段。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统计资料包括:

(1)原始调查资料

(2)经过整理分析的综合统计资料

3、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

(1)统计表(2)统计报告(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

●信息、咨询、监督是统计的三大职能。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和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

4、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1)经济普查 (2)农业普查 (3)人口普查

●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的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

●在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指不重复抽样。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并不多。

5、重点调查的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6、进行典型调查的目的: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的生动具体情况。

7、典型调查的优缺点: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缺点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可能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的倾向性,且结果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统计调查项目分为:(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第标识。

第二章统计调查设计

1、统计调查设计:具体表现为包括统计指标、调查方法、调查表式等内容的调查方案。

●调查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关系到调查工作的成本或费用,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2、政府的统计需求包括:

(1)全面系统描述和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统计数据

(2)全面系统的价格指数数据

(3)全面系统反映人口发展的统计数据

(4)系统反映经济结构的统计数据

(5)全面系统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质量方面的统计数据

(6)监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数据

(7)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方面的统计数据

(8)全面系统的金融数据

(9)为配合政府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的统计数

3、政府、部门、企业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政府综合统计对政府部门专项统计在统计业务上实施统计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统计根据政府综合统计所确定的统计指标、统计调查方法以及自身管理所需要的指标等要求组织部门统计工作,向政府综合统计上报规定的统计资料。企业统计的根本任务是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在指标、台账和报表设计上要符合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的相关规定。

4、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

5、基本单位按作用和性质分为: (1)法人单位 (2)产业活动单位

6、法人单位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7、法人单位包括:(1)企业法人(2)事业单位法人(3)机关法人(4)社会团体法人(5)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其他法人

8、产业活动单位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3)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两者之间存在隶属关系。

●法人单位有单产业法人单位与多产业法人单位之分。

●掌握业务核算资料是认定产业活动单位的重要依据。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编制,使全国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均获得一个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单位代码是一个无关标识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其本身没有任何含义,不反映单位的行业类别、隶属关系等任何标识。

●统计用区划代码的第一段为6位数字,表示县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第二段为 3位数字,表示街道、镇和乡;第三段为3位数字,表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我国主要以法人单位作为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分20 个门类。

●在具体划分一个单位的行业属性时,按主要活动确定其行业性质。

9、《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内容:

(1)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

(2)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3)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统计上划分城乡是以居委会和村委会为基本单位,以国家批准的市辖区、县级市、县和街道、镇、乡的行政区划为对象。

●《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将全部企业划分为三个大类: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统计上大中型企业划分办法》规定,以法人企业作为划分规模的对象,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依据。

10、大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各项条件的下线指标:

(1)工业企业:从业人员20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 40000 万元及以上

(2)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30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0 万元及以上

(3)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从业人员800 人及以上、销售额15000 万元及以上

●《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中,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非公有经济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

11、调查对象:就是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的总体。

●综合表指标具有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基层表的各项指标间应彼此衔接,以便对现象的相互联系从整体上进行了解,也便于使指标间相互核对、相互验证,提高原始数据质量。调查周期短的,指标数量应少一些,指标分组宜粗一些;调查周期长的,指标数量可以多一些,分组可以细一些。

14:统计调查表的一般格式:

(1)左上角为填报单位的标记,中间是表名和报告期别,右上角为统计调查表的法定标志;

(2)表的左面为主栏,右面为宾栏;

(3)表的下面是统计责任标志。

15、统计调查表的法定标志包括:

(1)表号 (2)制表机关 (3)批准机关 (4)批准或备案文号

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

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三个构成部分:(1)基本核算表(2)国民经济账户(3)附属表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

2、常住单位:是指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常住单位包括我国驻外使馆,外商对内的投资企业。不包括外国驻我国使领馆、我国对外投资企业。

3、服务与货物的主要区别:如果和其投入物相比,产出没有实物形态的根本改变,没有使用价值的根本改变,那么就可以说该产出是服务。

4、最终产品: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5、生产范围包括的三个部分:

(1)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

(2)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

(3)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都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

6、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的价值,减去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生产者价格不包括货物离开生产单位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

●购买者价格等于生产者价格加上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再加上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7、机构单位的基本特点:

(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

(3)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

(4)能够编制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一套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账户。

●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法人单位。

8、常住机构单位分为的四大机构部门:

(1)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机构部门

(3)政府部门

(4)住户部门

●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而不是在相应的收入与支付发生时记录。

9、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10、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1)生产法(2)收入法(3)支出法

12、生产法增加值的计算公式: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13、总产出: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

●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工业总产出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即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销售成本。

●非营利性单位总产出等于经营性业务支出加虚拟折旧。

14、中间投入: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中间投入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计算增加值时只扣除中间消耗价值,不扣除固定资本消耗,得到的增加值叫做总增加值或毛增加值。

15、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16、收入法增加值的计算公式: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17、劳动者报酬的实物性收入与中间消耗的区别:生产单位提供的货物或服务,可以满足劳动者在闲暇时间里的需要,并可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同时,其他普通消费者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这部分货物和服务就属于劳动者的实物收入。生产单位为了生产能正常进行,为劳动者购买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如工作服装、差旅费等,属于中间投入。

18、营业盈余:是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19、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20、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21、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最终消费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包括居民住户购买的建房用建筑材料,居民消费支出不包括。

22、资本形成总额包括:(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存货增加

●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

●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

●支出法核算中,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23、不变价生产核算方法的种类:(1)基年价格估价法(2)价格指数缩减法(3)物量指数外推法

●缩减法分为双缩法和单缩法。物量指数外推法分为双外推法和单外推法。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农林牧渔业采用的是双缩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用的是单外推法,其他行业都是单缩法。

24、国民总收入的计算公式:国民总收入(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

25、投入产出表: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出去向,是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领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其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联系的主要方法之一。

●投入产出表将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在一张表上,细化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26、投入产出表中基本的总量平衡关系:

(1)总投入=总产出

(2)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单个部门的总投入也等于其总产出,但单个部门的增加值一般不等于其最终产品。

27、资金流量核算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收到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

(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5)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财产收入产生于各种资产使用权的转让,包括资金借贷产生的利息,股票买卖产生的红利,土地等资产出租形成的租金,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产生的使用费等。

28、初次分配总收入:是指生产活动形成的收入在参与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的所有者及政府之间的分配。

●初次分配总收入包括劳动力报酬、土地租金、资本收入(利息收入、股本红利或未分配利润)、政府征收的生产税或支付的生产补贴。

●经常转移包括除资本转移之外的所有转移,其形式有收入税、社会保险付款、社会补助和其他经常转移。

29、国际收支核算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2)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

(3)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

(4)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

30、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包括:(1)货物(2)服务(3)收益(4)经常转移

●货物的出口记贷方,进口记借方。

●服务的贷方表示我国对外提供服务获得的收入,借方表示我国接受境外提供服务的支出。

●收益的贷方表示我国获得的收益,借方表示我国对外支付的收益。

●经常转移包括侨汇、无偿捐赠、赔偿等,贷方表示我国从国外获得的无偿转移,借方表示我国向国外提供的无偿转移。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借方表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贷方表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31、资产负债核算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1)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

(2)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

(3)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

(4)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

(5)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第四章国民经济行业统计

一、农业统计

1、农业包括的行业大类:(1)种植业 (2)林业 (3)牧业 (4)渔业 (5)农林牧渔服务业

●种植业在整个农业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2、林业包括:(1)造林 (2)育林(3)护林(4)森林采伐和更新(5)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

3、渔业包括:(1)水产捕捞业 (2)水产养殖业

4、农林牧渔服务业:是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

5、农户: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乡镇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

6、现行统计方法所指的农村居民包括:

(1)纯农业户

(2)农业兼业户

(3)农村中经营二三产业的非农户中的常住人口

(4)主要收入带回农村家中的在外务工人员

(5)生活与农村家庭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和退休人员

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8、农产品产量指标包括:

(1)粮食产量(包括薯类、豆类)

(2)油料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等,不包括大豆、木本油料、野生油料)

(3)水产品产量(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的捕捞量,不包括淡水生植物)

(4)猪牛羊肉产量

(5)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

●耕地面积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当年的休闲地 (轮歇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种植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面积。不包括属于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或人工草地面积等。

●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因遭灾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也包括在内。 9、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分为: (1)整劳动力:男18—50 周岁;女18—45 周岁 (2)半劳动力:男16—17 周岁、51—60 周岁;女16—17 周岁、46—55 周岁

●虽然在劳动年龄之内,但已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不应算为劳动力;超过劳动年龄,但能经常参加劳动,计入半劳动力数内。

●农业统计中,对没有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没有统计基础的统计调查单位,由地方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直接组织调查,取得统计资料。

10、农业统计采用的调查方法:

(1)全面调查(如耕地面积统计)

(2)抽样调查(如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

(3)重点调查

第五章专业统计

一、能源统计

1、一次能源包括: (1)原煤 (2)原油 (3)油页岩 (4)天然气 (5)核燃料 (6)植物燃料 (7)水能(8)风能 (9)太阳能 (10)地热能 (11)海洋能 (12)潮汐能

2、能源按使用性质划分为: (1)燃料性能源 (2)非燃料性能源

3、能源按形成和再生性划分: (1)再生能源 (2)非再生能源

●工业用水、压缩空气、电石、乙炔、氧气等工作物质称为耗能工质。

4、能源折标准煤系数的计算公式: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标准煤热值

5、能源购进量的两种情况:

(1)能源经销企业用于销售的能源购进数量

(2)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能源购进数量

6、计算购进量的能源必须具备的条件:

(3)办理完入库手续

●能源购进量核算应遵循“谁购进、谁统计”的原则。

7、能源消费分为:(1)加工转换消费 (2)终端消费

8、能源消费量统计的原则:(1)谁消费、谁统计 (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3)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4)耗能工质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

●企业自产的能源,凡作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消费量要统计,如煤矿用原煤生产洗煤,炼焦厂用焦炭生产煤气,炼油厂用燃料油发电等。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统计消费量,如炼油厂用原油生产出燃料油后,又用燃料油生产其他产品,如果燃料油不计算产量,作为中间产品的燃料油也不计算消费量。

9、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包括:

(1)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和其他生产性活动的能源;

(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实验等方面的能源;

(3)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的能源;

(4)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

(5)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10、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不包括:

(1)由仓库发到车间,但在报告期最后一天没有消费的能源;

(2)回收利用的余热、余能;

(3)拨到外单位,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

(4)调出本单位或借给外单位的能源。

11、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包括:

(1)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的能源;

(2)产品生产过程中作为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

(3)生产工艺过程使用的能源;

(4)新技术研究、新产品试制、科学试验使用的能源;

(5)为了工业生产活动而在进行的各种修理过程中使用的能源;

(6)生产区内的劳动保护用能。

●如果工业企业所属的车队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其消费的成品油既不能包括在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中,也不能包括在车辆用油中,而应计为交通运输业企业消费。 12、用作能源加工转换的能源和用作原材料的能源的区别:用作加工转换,投入的是能源,产出的主要产品还是能源;用作原材料,投入的是能源,产出的主要产品是能源范畴以外的产品。

●在计算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时,需要将加工转换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分别折算为标准燃料计算。

●根据生产活动的性质,综合能源消费量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是企业消费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扣除加工转换产出的二次能源后的实际能源消费量。

13、能源库存量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分为:

(1)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

(2)经销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

(3)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

14、能源库存量的核算原则:

(1)时点性原则

(2)实际数量原则

(3)验收合格、办理入库手续为准

(4)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和能源经销企业的库存按照能源的所有权原则统计;能源使用企业的库存按照能源的使用权原则统计;建筑业库存按照“谁管理、谁统计”的原则统计。

15、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包括:

(1)本企业生产的,报告期内经检验合格入库的产品;

(4)尚未拨出的带料加工产品;

(5)产品入库后发现有质量问题,但未办理退库手续的产品;

(6)盘点中的账外产品。

16、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不包括:

(1)未验收入库的产品;

(2)已销售并按规定办理完各种手续,但尚未提货、发货的产品;

(3)代外单位保管的产品;

(4)盘亏的产品。

17、能源批发零售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包括:

(1)购进的、经验收办理完入库手续的商品;

(2)寄存在外单位的商品;

(3)已销售,但没有办理完货款结算手续、承运手续的商品;

(4)设在外地的仓库和中转仓库中的商品;

(5)盘点中的账外商品。

18、能源批发零售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不包括:

(1)未验收入库的商品;

(2)已销售并按规定办理完各种手续,但尚未提货、发货的商品;

(3)代外单位保管的商品;

(4)盘亏的商品。

19、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包括:

(1)凡是本单位有权支配的,不论来源和存放地点;

(2)在统计时点上未投入消费的,包括车间已领取但未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的; (3)外单位来料加工或自外单位借入,在报告期末未消费的;

(4)已决定外调,但未办理出库手续的;

(5)委托外单位代保管的;

(6)不属于正常周转库存的超出积压或特准储备、战略储备;

(7)盘点时查出属于账外的。

20、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不包括:

(1)已拨交外单位委托加工的;

(2)已外调并已办理出库手续的;

(3)供货单位错发到本单位的;

(4)代外单位保管的;

(5)已查实确属损失或丢失的;

(6)已付货款,但还在运输途中的;

(7)已运到本单位,但尚未办理或尚未办完验收入库手续的。

21、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22、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2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计算公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第六章城乡住户调查与价格统计

●城乡住户调查是以城乡住户为研究对象的统计活动。

1、价格统计包括:(1)生产价格统计 (2)消费价格统计

●城镇住户调查的统计调查单位为城镇住户。

(2)户口在调查区域的常住农业户

(3)户口在外地,居住在调查区域半年以上的非农业户

(4)户口在外地,居住在调查区域半年以上的农业户

●城镇住户调查包括单身户和一些具有固定住宅的流动人口。

●住户调查的“住户”是比家庭内涵更加丰富的概念,是具有特定意义的家庭。3、城镇住户调查的主要内容:

(1)城镇居民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2)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城镇居民家庭现金收支

(4)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

(5)城镇居民家庭非现金收入

4、城镇居民家庭成员的婚姻状况包括: (1)未婚 (2)有配偶 (3)离婚 (4)丧偶 (5)其他

5、城镇居民家庭期初(期末)手存现金:是指调查户家庭全部成员期初(期末) 所有的全部人民币和外币折合成人民币的手存现金。

●城镇居民家庭手存现金包括家庭成员为亲友购商品的各种暂付款,但不包括家庭成员手中不属于其所有的各种暂收款,如亲友委托家庭成员代购商品所交给的现金。

●手存现金是住户调查中的重要指标,是计算货币流通量、家庭金融资产、反映货币购买力的重要依据,通过清查手存现金,可以检查记账质量,防止漏记、多记现象的发生。

●城镇居民家庭手存现金包括家庭成员为亲友购商品的各种暂付款,但不包括家庭成员手中不属于其所有的各种暂收款,如亲友委托家庭成员代购商品所交给的现金。

●手存现金是住户调查中的重要指标,是计算货币流通量、家庭金融资产、反映货币购买力的重要依据,通过清查手存现金,可以检查记账质量,防止漏记、多记现象的发生。

9、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类别分为: (1)食品 (2)衣着 (3)居住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5)医疗保健 (6)交通和通信 (7)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8)其他商品和服务

●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不同,其特点在于其劳动过程和消费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统一。

●城镇居民家庭非现金收入包括本人单位以各种形式提供给个人生活消费物品 (包括购物券、消费卡等)及服务。

10、国家城镇住户调查采用的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1)按照城镇规模将全国所有省(区、市)的城镇分为三层:大中城市、县级市、县城(镇)。

(2)按各层人口占全省(区、市)人口的比例来分配每层的样本量。

(3)按城镇就业者年人均工资从高到低排队,依次计算各城镇人口累计数,然后根据样本量的大小随机起点等距抽取所需数量的调查城镇。

●国家城镇住户调查的样本量为65400 户,每年轮换1/3。

●城镇居民家庭非现金收入每月填报,年末一次性上报。

●参加全国汇总的调查市、县,每三年由国家统计局统一进行调整修订。

●全国及省级调查资料全部采用超级加权汇总方式,定期生成全国或省级综合资料。是指居住在市区或县级市城关镇社区(居委会)内的常住人口数除以该类城镇调查户的平均家庭规模。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按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1)财务会计 (2)管理会计

3、会计的基本职能:(1)核算 (2)监督

4、会计核算从内容看包括:

(1)记账、算账、报账 (2)预测、分析、考核

5、会计监督从时间看包括:

(1)事前监督 (2)事中监督 (3)事后监督

6、企业会计的目标:

(1)向三类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7、三类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

(1)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集团、单位和个人

(2)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

(3)进行宏观管理的国家综合部门

重点: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动。

重点:典型的现代会计是企业会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工业企业会计。

8、资本循环: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本从货币形态开始,依次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备资本、生产资本、成品资本等不同的存在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本形态,这种运动过程称为资本的循环。

9、会计基本假设包括: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重点: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重点:如果判断企业不能持续经营下去,则持续经营前提就不再适用。

11、会计可以采用的量度种类:

(1)实物量度 (2)劳动量度 (3)货币量度

重点: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一般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重点: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1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

(1)可靠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 (6)重要性

(7)谨慎性 (8)及时性

重点: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重点: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13、可比性的两层含义: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重点: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重点:在会计实务中,重要性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14、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1)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 (2)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3)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 (4)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

重点:会计信息的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是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

重点:在历史成本计算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重点:在确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可回收金额时,通常需要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15、会计计量属性包括:

(1)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 (3)可变现净值 (4)公允价值

16、企业会计要素包括:

(1)资产 (2)负债 (3)所有者权益

(4)收入 (5)费用 (6)利润

重点:资产主要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17、资产按流动性不同分为:(1)流动资产 (2)非流动资产

18、非流动资产包括: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 (3)长期应收款

(4)长期股权投资 (5)投资性房地产 (6)固定资产

(7)无形资产 (8)长期待摊费用

重点: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19、负债按流动性不同分为:(1)流动负债 (2)非流动负债

20、流动负债包括:

(1)短期借款 (2)交易性金融负债 (3)应付及预收款项

(4)应付职工薪酬 (5)应交税费

2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3)留存收益

23、留存收益包括:(1)计提的盈余公积 (2)未分配利润

2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5、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

(1)销售商品收入 (2)提供劳务收入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26、收入的确认除应符合定义外还应同时符合的条件: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27、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8、工业企业费用按经济用途不同分为:

(1)生产成本 (2)期间费用

29、生产成本包括:

(1)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 (3)制造费用

30、期间费用包括:

(1)销售费用 (2)管理费用 (3)财务费用

31、在利润表中企业的利润分为:

(1)营业利润 (2)利润总额 (3)净利润

32、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

33、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在交纳所得税前的全部利润,它等于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34、净利润:是指企业在交纳所得税后可供所有者支配的利润,它等于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

35、静态会计等式(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重点:基本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36、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37、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动态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重点:企业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无论引起会计要素发生怎样的增减变动,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有些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仅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而且会使会计等式两边总额保持不变。

38、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1)会计确认 (2)会计计量 (3)会计记录 (4)会计报告

重点: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是会计要素,一般标准是会计假设和确认原则。

39、会计报告:是指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格式,把账簿记录加工成财务指标体系,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

40、会计核算的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报表

41、复式记账:是指对于每一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重点: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依据,利用账户和复式记账的方法,将经济业务分门别类的登记到账簿中去。

42、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实账面数额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43、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构成:

(1)会计法律 (2)会计行政法规

(3)部门会计规章 (4)会计规范性文件

重点:我国第一部《会计法》于1985年1月21日通过,1985年5月1日实施。现行《会计法》于1999年修订。

44、《会计法》的主要内容:

(1)总则 (2)会计核算

(3)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 (4)会计监督

(7)附则

45、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

(1)基本准则 (2)具体准则 (3)应用指南

重点:基本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共同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具体准则是企业对具体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必须遵循的具体规范和要求。

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1、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的原则:

(1)要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

(2)贯彻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3)会计科目的名称含义要确切,内涵要清楚,外延要明确

重点:总分类科目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重点:当有的总分类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较多时,可于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间增设二级科目。

重点: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而设置的,确定什么会计科目就相应设置什么账户。

2、账户结构包括的项目:

(1)日期 (2)凭证号 (3)摘要 (4)金额

3、通过账户记录可以提供的会计核算指标:

(1)期初余额 (2)本期增加发生额

(3)本期减少发生额 (4)期末余额

4、四个会计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5、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有:

(1)库存现金 (2)银行存款 (3)应收账款

(4)预付账款 (5)原材料 (6)在途材料

(7)库存商品 (8)周转材料 (9)存货跌价准备

(1)长期股权投资 (2)固定资产 (3)累计折旧

(4)无形资产 (5)商誉

7、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有:

(1)短期借款 (2)应付账款 (3)预收账款

(4)应付职工薪酬 (5)应交税费 (6)应付利息

8、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有:

(1)长期借款 (2)应付债券 (3)长期应付款

9、反映投入资本的账户有:

(1)实收资本 (2)资本公积

10、反映营业损益的账户有:

(1)主营业务收入 (2)主营业务成本 (3)营业税金及附加

(4)其他业务收入 (5)其他业务成本 (6)资产减值损失

11、反映非营业损益的账户有:

(1)营业外收入 (2)营业外支出

12、共同类账户有:

(1)清算资金往来 (2)货币兑换 (3)衍生工具

(4)套期工具 (5)被套期工具

重点:在总分类账户中一般只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在明细分类账户中,除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外,有时还需要使用实物计量单位。

重点:在原材料总分类账户下按照材料的类别分别设置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明细分类账户;在主要材料明细分类账户下,还可以按照材料的名称、品名等分别设置钢材、铝材等明细分类账户。

第三章借贷记账法

1、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2、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

3、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建立在会计等式的基础上,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

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5、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

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重点:资产、费用的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的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重点:双重性质账户是兼有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两种性质的账户,其账户的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6、记账规则的内容:

在借贷记账法下,对于任何类型的经济业务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有借必有贷”是指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应在一个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或借方),或者一个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和另几个账户的贷方(或借方)同时进行登记。“借贷必相等”是指任何一笔经济业务记入借方账户的金额和记入贷方账户的金额都必须相等。

7、会计分录:是指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和金额的记录。

8、会计分录应包括的内容: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记账方向符号即借方和贷方

(3)记录的金额

重点: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根据每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通过编制记账凭证来确定的。

9、复合会计分录:是指一项经济业务涉及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重点:为了保持账户的对应关系清楚,不宜把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10、余额试算平衡的计算公式: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1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反映的经济业务相同。

区别: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

重点:总账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根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登记。

12、平行登记的要点:

(1)同期登记 (2)方向相同 (3)金额相同

重点:同期登记要求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登记,另一方面要在同一会计期间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

13、筹资业务的主要核算内容:

(1)资本的形成 (2)负债的取得与偿还(3)利息或红利的计算与分配

重点:实收资本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股份制企业开设股本账户。

重点:短期借款账户核算企业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用于企业经营活动、归还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各种借款的取得、归还情况。短期借款的利息按季结算。

14、工业企业原材料核算的方法:

(1)按实际成本计价方法 (2)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

15、材料采购的具体业务表现出以下几种情况:

(1)材料采购成本的确定与入库同时完成;

(2)材料已验收入库但未收到供货单位的发票账单,运输途中的采购费用也未确定;

(3)材料的货款已经支付,但采购成本不能确定,材料尚未运达企业;

(4)同时采购几种材料,发生共同的采购费用,需要分别确定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

16、原材料账户应设置的明细分类账户包括:

(1)原料及主要材料 (2)辅助材料 (3)燃料 (4)包装物

重点: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登记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增加数,借方登记已偿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偿还的应付账款。

17、直接费用包括:

(3)直接工资福利费 (4)其他直接费用

18、间接费用(制造费用)包括;

(1)生产车间固定资产的磨损(折旧)费

(2)车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3)车间的水电费及共同材料费

19、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公式:

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总额-期末在产品成本

20、企业确认劳务收入应同时满足的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与销售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4)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的计量;

(5)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21、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核算的税费包括:

(1)营业税 (2)消费税 (3)城市维护建设税

(4)资源税 (5)教育费附加

22、应收账款账户核算的款项包括:

(1)销售货款 (2)应收的增值税额 (3)代垫费用

23、营业外支出包括:

(1)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

(3)债务重组损失 (4)公益性捐赠支出 (5)非常损失

24、利润分配的顺序: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当年税后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法定10%)提取,以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实力和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

重点:会计分录的习题

第四章会计凭证、账簿、对账和结账

1、会计凭证的重要意义:

(1)如实反映经济业务 (2)及时提供记账依据

(3)便于明确经济责任 (4)有效监督经济活动

2、会计凭证按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

(1)原始凭证 (2)记账凭证

3、原始凭证按取得来源的不同分为:

(1)自制原始凭证 (2)外来原始凭证

4、原始凭证按填制手续的不同分为:

(1)一次性原始凭证 (2)累计原始凭证 (3)汇总原始凭证

重点:累计原始凭证的填制手续不是一次完成的。与一次性原始凭证相比,采用累计原始凭证不仅可以减少凭证数量,简化核算手续,而且可以事前控制有关耗费,加强成本管理。

5、汇总原始凭证:是指根据一定时期内若干张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加以汇总编制而成的一张原始凭证。

6、专用记账凭分为:

(1)收款凭证 (2)付款凭证 (3)转账凭证

重点:通用记账凭证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比较简单、业务量也比较少的企业或单位。

7、记账凭证按填制方式不同分为:

(1)复式记账凭证 (2)单式记账凭证

重点:目前我国银行业根据其工作特点都采用单式记账凭证。

8、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区别:

(1)填制人员不同 (2)填制依据不同 (3)填制方式不同

(4)发挥作用不同

2020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梳理(1)

2020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梳理(1)统计用户需求 一、政府统计需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各级政府职能实行了明确界定,即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经济调节就是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实行总量调控,并促动经济 结构调整和优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市场监管就是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实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 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 秩序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处理公共危机。 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增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 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根据上述政府职能,能够将政府的统计需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系统描述和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统计数据,其核 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 求等指标。 2. 全面系统的价格指数数据,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价格缩减指数、工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社会消费价格指数、社会零售价格指数、分行业生产价格指数和服务价格指数等等。

3. 全面系统反映人口发展的统计数据,主要包括人口总量、人口质量(包括营养、卫生、身体状况、教育水准等)、就业和失业状况、劳动力数量和流动状况、出生率和死亡率、生育率等指标。 4. 系统反映经济结构的统计数据,主要包括投入产出核算表以及三次产业的结构(尤其要突出第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农轻重比例、工业内部结构以及各行业内部结构等等。 5. 全面系统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质量方面统计数据。 6. 监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数据。 7. 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方面的统计数据,如经济增长、就业、全社会投资、消费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8. 全面系统的金融统计数据,如贷款、准备金、利率、汇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9. 为配合政府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10. 反映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统计数据。二、企业统计需求 (一)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决策需要 1.反映企业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等各项资源的占有和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 2.反映企业生产成果和价值实现水准的统计数据。 3.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及分配情况的统计数据。 4.反映产品质量控制情况的统计数据。 (二)反映市场信息需求 1.反映企业产品市场需求和供给水平的统计数据。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重点梳理归纳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重点梳理归纳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重点梳理归纳 统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统计设计要坚持以经济理论为指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职能已从直接的宏观调控转变为间接的宏观调控,所以满足政府管理需要统计指标体系必须以转变的管理职能为基础,摒弃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过时的统计指标,重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满足宏观间接调控需要的统计指标体系。 与此同时,企业已从政府部门的附属物转变为独立的经济法人,围绕市场进行独立的生产管理,因而企业统计应以市场为中心,政府只能在宏观政策上加以间接的调控。 (二)正确处理政府、部门、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 中央政府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社会经济主体实行间接的宏观控制,政府部门作为政府内部专门的行业管理机构,部门管理只是政府管理的延伸,是政府管理的一部分,部门对其管理范围内的市场主体进行管理的时候也应体现出间接的宏观调控,即不能对市场主体实施直接的管理。 政府统计我们应理解为政府综合统计和政府部门专项统计两个含义。两者之间关系应是:政府综合统计对政府部门专项统计在统计业务上实施统计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统计根据政府综合统计所确定的统计指标、统计调查方法以及自身管理所需要的'指标等要求组织部门统计工作,向政府综合统计上报规定的统计资料。但政府综合统计所确定的部门统计指标和统计调查方法等具体统计业务都必须以部门管理需要为基础,脱离部门管理的统计指标与统计调查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因此,整个政府统计工作一方面是由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直接运用统计手段向各个市场经济主体进行统计调查,收集宏观调控所需的统计资料;另一方面政府统计利用部门专项统计上报的各部门统计资料实行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 而企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的经济法人,其行为是直接的市场行为,其管理目标是使企业在一切允许的经营范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 企业统计的根本任务应是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企业统计不管是由什么组

2020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梳理(3)

2020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梳理(3)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 调查目的 怎样确定统计调查的任务和目的?一般来说,应该服从下列要求: 1. 根据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统计用户的具体需求; 2. 遵照统计工作的科学性,保证统计调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从统计调查水平和调查对象等统计工作的实际出发,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二) 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 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是为了回答向谁调查,由谁来具体提供统计资料的问题。明确了调查的任务和目的,就要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就是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就是构成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总体的所有个体,也就是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 (三) 调查表 1. 调查表的概念 调查表是指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统一规范的调查表格式。它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向用户提供什么产品,二是向调查单位调查什么指标。 规范化的统计调查表分为综合表和基层表。

综合表就是解决向用户提供什么产品的问题,它是利用原始资料 实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形成规范的统计工作成果或“产品”的综合 要求,也是统计综合单位整理汇总基层统计数据并报送上级统计机构 使用的统计调查表。 基层表是基层企业事业单位填报的统计调查表,是统计工作中搜 集原始资料的基本工具。 把调查提纲中的各个调查指标或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 的表格中,就构成了调查表。利用调查表这个工具来实行统计调查, 不但能够条理清晰地填写需要搜集的资料,还便于调查资料的整理和 汇总。 2. 调查表的指标设计 综合表指标是统计需求的概念化和具体化,具有数量性、综合性 和具体性。数量性意味着统计指标反映的是客观现象的量,而且是一 定能够用数字来表现的,不存有不能用数字表现的统计指标。综合性 意味着统计指标说明的对象是总体而不是个体,它是很多同类个体现 象的数量综合的结果。具体性意味着统计指标不是抽象的数字和概念,它总是一定的具体的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的反映。 综合表指标从其作用和表现形式来讲,能够分为总量指标、相对 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类型。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规模的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现象的广度的,它表明总体现象发展的结果,特别是用来 说明生产或工作的总成果。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比较 的结果,例如用总体的部分数值和总体的全部数值相比较说明总体现 象的发展变化情况等等。平均指标是按某个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一 般水平的统计指标,例如平均工资、平均人数等等。 基层表指标是综合表指标在一个调查单位的具体体现,是加工计 算综合表指标的原材料。在设计基层表指标时应注意尽可能避免需要 通过复杂的运算才能取得基层表指标数据;同时还应注意列入基层表的 指标是要能够取得确切资料的,有些指标虽然需要,但还没有条件取得,不应列入;基层表的各项指标之间,应该彼此衔接,以便对现象的

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真题2017年及答案解析

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真题2017年及答案解析 (1/40)单项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第1题 统计法规范的内容包含大量关于统计工作的技术性规范,是指统计法具有( ) A.特殊性的特点 B.复杂性的特点 C.广泛性的特点 D.专业性的特点 下一题 (2/40)单项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第2题 以下有关负责人在统计活动中基本守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得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B.不得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C.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D.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 上一题下一题 (3/40)单项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第3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次修订后实施的时间是( ) A.1983年12月8日 B.1996年5月15日 C.2009年6月27日 D.2010年1月1日 上一题下一题 (4/40)单项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第4题 《统计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补充性部门统计标准,应当( ) A.报国务院审批 B.报国务院备案 C.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D.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上一题下一题 (5/40)单项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第5题 下列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公布统计资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B.及时公开统计资料

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历年真题和解析答案0109-28

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历年真题和解 析答案0109-28 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 1 ?能源统计的技术基础是()。 A.能源分类 B.当量热值计算 C?能源计量D.标准煤换算 2?累计折旧取自企业会计〃累计折旧〃科目的()。 A.报告期内借方累计发生额 B.报告期内贷方累计发生额C?报告期末借方余额D.报告期末贷方余额 3?以下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福利支出的是()。

A?公积金B?社会保险费 C.离休费 D.退休费 4?国家统计局自()起发布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 A.2018 年4 月 B.2018 年6 月 C.2018 年10 月 D.2019 年2 月 5?某地区,某年3月完成固走资产投资额100亿元,新增固 走资产80亿元上3月累计完成固走资产投资额400亿元。请问该地区3月固走资产动用系数是()。 A.0.2 B.0.45 C.0.8 D.0.25 6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分贫困和富裕的参考标准,恩格尔系数()为小康水平。

A.30%-40% B.40%-50% C.50%-60% D.60%以上 7 ?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客房收入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 得订单实现的客房收入。 A.政府 B.住户 C.企业(单位) D.个人 8 ?服务进出口总额是以货币表示的一走时期一国或地区()之间相互提供服务的总额。 A.企业 B.法人与自然人 C.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 D.常住单位 9?汇率统计主要包括三类指标,即年平均汇率、时点平均汇 率和()。 A.固定汇率 B.浮动汇率

2018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综述 1、统计得基本任务: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与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就是各级政府部门取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得信息资料得主要手段. ●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对象就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2、统计资料包括: (1)原始调查资料 (2)经过整理分析得综合统计资料 3、统计资料得具体表现形式: (1)统计表(2)统计报告(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 ●信息、咨询、监督就是统计得三大职能。信息职能就是统计最基本得职能,咨询与监督职能就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得拓展与深化。 4、全国性得大型普查有:(1)经济普查(2)农业普查 (3)人口普查 ●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得年份实施。经济普查对象就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得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得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得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得方法。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得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得年份实施. ●在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就是指不重复抽样。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得并不多。 5、重点调查得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得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得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得连续调查。 6、进行典型调查得目得: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得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得生动具体情况。 7、典型调查得优缺点:优点就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缺点就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得典型单位比较困难,可能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得倾向性,且结果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统计调查项目分为:(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得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得,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经过批准或备案得合法统计调查表得右上角需标明法定第标识。 第二章统计调查设计 1、统计调查设计:具体表现为包括统计指标、调查方法、调查表式等内容得调查方案。 ●调查设计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查方案得科学性、可行性,关系到调查工作得成本或费用,关系到调查结果得可靠性. 2、政府得统计需求包括: (1)全面系统描述与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得统计数据 (2)全面系统得价格指数数据 (3)全面系统反映人口发展得统计数据 (4)系统反映经济结构得统计数据 (5)全面系统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与生活质量方面得统计数据 (6)监测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得统计数据 (7)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方面得统计数据 (8)全面系统得金融数据 (9)为配合政府实施有效得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与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得统计数据 (10)反映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得统计数据 3、政府、部门、企业指标体系之间得关系:政府综合统计对政府部门专项统计在统计业务上实施统计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统计根据政府综合统计所确定得统计指标、统计调查方法以及自身管理所

2020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统计工作实务 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制订统计法的根本目的是( )。 A.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 B.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C.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D.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2.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 )负责。 A.真实性 B.准确性

C.完整性 D.一致性 3.下列关于统计法基本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以实现统计法既定任务和特定功能为目的的基本法律思想 B.它是贯穿于整个统计法律规范、对各项统计法律制度和所有统计法律规范起统率作用的准则 C.它是调整统计活动中发生的各类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D.它是统计法的基础,又是统计法区别于其他法律的依据 4.《关于统计报表管理的暂行规定》属于( )。 A.统计法律 B.统计行政法规 C.统计行政规章 D.统计规范性文件 5.《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 A.统计机构经调查对象同意,可以对外提供 B.统计人员经调查对象同意,可以对外提供 C.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 D.可以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6.下列关于集中型统计管理体制优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调查,节约调查经费,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 B.独立于各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负责统计工作,较易做到客观、公正,能有效避免主管部门的行政干扰 C.统计工作与主管部门结合密切,对客观情况的变化反应及时 D.易于建立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体系 7.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 ),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A.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聘用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B.设立统计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C.设置统计工作岗位,聘用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 D.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 8.《涉外调查管理办法》规定,涉外调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应当在届满后( )内,向原颁发机关缴回已过期的涉外调查许可证。 A.七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六十日

2020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工作实务(6)

2020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工作实务(6 )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包括 (1)直接投资 (2)证券投资 (3)其他投资 储备资产:是指一国所持有的国际货币,包括货币黄金储备、外汇、特别提款权等。 货币黄金是指中央银行为货币储备而持有的黄金; 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持有的可用于国际清偿的流动性资产和债权;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会员国分配的、可用于该组织及各会员国之间债务清偿的国际储备资产。 3.金融资产与负债总量统计 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对特定时点上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状况实行统计,就是要就不同部门和一国整体分别统计金融资产总量、负债总量和金融净资产总量。 对一个部门来说: 部门金融资产总量二各种金融资产合计 部门负债总量二各种负债合计 部门金融净资产总量二部门金融资产总量-部门负债总量 在国民经济整体层次上统计金融资产和负债总量,直观上能够认为,一国层次上的金融资产总量就是各机构部门所持有金融资产总量的合计值,其负债是各机构部门所承担负债的合计值。这样计算出来的金融资产总量及负债总量包含了国内金融和对国外金融两类关系,对于国内金融资产与

负债,在一国意义上,不会对该国金融净资产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只有一国与国外之间的金融资产与负债关系才影响到该国的金融净资产。即 一国金融资产总量二该国对国外持有的金融资产总量 一国负债总量二该国对国外承担的负债总量 一国金融净资产二对国外金融资产总量-对国外负债总量 【07年单选题】 以下关于国民资产负债表中平衡关系的表述,其中不准确的是()。 A.资产二负债+净值 B.金融净资产二资产负债差额-非金融资产 C.资产负债差额二非金融资产-负债 D.国民财产二国内非金融资产合计+对外持有金融净资产(增减符号 与等式左边相反) 【答案】C

2009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9年统计工作实务

1.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单位中不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A.国外在华投资的企业 B.我国驻外援助机构 C.短期出国访问、旅游的中国公民 D.外国驻华使领馆 2.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商品房买卖属于()活动的组成部分。 A.生产 B.投资 C.消费 D.分配 3.在现行机构部门划分中,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属于()。 A.非金融企业部门 B.政府部门 C.金融机构部门 D.其他部门 4.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农业有存货 B.工业有存货 C.建筑业有存货 D.服务业没有存货 5.2007年上海市最终消费支出为601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5569亿元,货物和服务净流出为604亿元,合计为12189亿元。这是根据()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A.生产法 B.收入法 C.支出法 D.混合法 6.投入产出表中有一些基本的平衡关系,下列平衡关系中正确的是()。 A.某部门的中间投入=该部门的中间使用 B.某部门的增加值=该部门的最终使用 C.某部门的最初投入=该部门的增加值 D.中间投入+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总投入 7.在国民收入分配分析指标中,国民总储蓄与总投资之间的差别为()。 A.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 B.来自国外经常性转移净收入 C.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来自国外经常性转移净收入 D.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来自国外经常性转移净收入 8.在收入分配统计中,下列各项属于再分配项目的是()。 A.社会保险付款 B.利息 C.红利 D.劳动者报酬 9.2007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每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2008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每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那么2008年末人民币 对美元同比升值幅度为()。 A.6.43% B.6.88% C.6.50% D.7.02% 10.2008年某市批发零售业年初商品库存额为6亿元,全年商品购进总额为36亿元,

2018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2018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综述 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 计资料和统计 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是各级政府部门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手段。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 统计资料包括: (1) 原始调查资料 (2) 经过整理分析的综合统计资料 3、 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 (1) 统计表(2)统计报告(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 ?信息、咨询、监督是统计的三大职能。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和 信息职能 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 4、 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1)经济普查(2)农业普查(3)人口普查 ?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 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 法, 但对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采用抽 样调查的方法。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的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 ?在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指不重复抽样。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 的并不多。 5、 重点调查的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进行典型调查的目的: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 生动具体情况 7、 典型调查的优缺点: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具体深入,节省人力 力、物力。缺点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可能导致调查结论 的倾向性,且结果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 统计调查项目分为:(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第标识。 第二章统计调查设计 1、 统计调查设计:具体表现为包括统计指标、调查方法、调查表式等内容的调查方案。 ?调查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关系到调查工作的成本或费用, 系到调查结果的 可靠性。 2、 政府的统计需求包括: (1) 全面系统描述和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统计数据 (2) 全面系统的价格指数数据 (3) 全面系统反映人口发展的统计数据 (4) 系统反映经济结构的统计数据 (5) 全面系统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质量方面的统计数据 (6) 监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数据 (7) 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方面的统计数据 (8) 全面系统的金融数据 (9) 为配合政府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和收入分配政 策等方面的统计 监督职能是在 国境 内从事第 简单随机抽样 关的 、财 有一定

2018-2019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8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制订统计法的根本目的是( )。 A.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 B.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C.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D.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2.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 )负责。 A.真实性 B.准确性 C.完整性 D.一致性 3.下列关于统计法基本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以实现统计法既定任务和特定功能为目的的基本法律思想 B.它是贯穿于整个统计法律规范、对各项统计法律制度和所有统计法律规范起统率作用的准则 C.它是调整统计活动中发生的各类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D.它是统计法的基础,又是统计法区别于其他法律的依据 4.《关于统计报表管理的暂行规定》属于( )。 A.统计法律 B.统计行政法规 C.统计行政规章 D.统计规范性文件 5.《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 A.统计机构经调查对象同意,可以对外提供 B.统计人员经调查对象同意,可以对外提供 C.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 D.可以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6.下列关于集中型统计管理体制优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调查,节约调查经费,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

B.独立于各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负责统计工作,较易做到客观、公正,能有效避免主管部门的行政干扰 C.统计工作与主管部门结合密切,对客观情况的变化反应及时 D.易于建立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体系 7.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 ),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A.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聘用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B.设立统计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C.设置统计工作岗位,聘用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 D.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 8.《涉外调查管理办法》规定,涉外调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应当在届满后( )内,向原颁发机关缴回已过期的涉外调查许可证。 A.七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六十日 9.根据《统计法》规定,应当报送国家统计局备案的统计调查项目是( )。 A.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B.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C.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D.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10.根据《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调查项目的( )进行审查。 A.合法性、可行性、科学性 B.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 C.必要性、科学性、合法性 D.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 11.下列关于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基本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统计执法监督检查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 B.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 C.统计执法监督检查是对发现的统计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D.统计执法监督检查按照一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进行 12.正确处理统计违法案件的重要前提是( )。 A.证据确凿 B.定性准确

2019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综述 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是各级政府部门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手段。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统计资料包括: (1)原始调查资料 (2)经过整理分析的综合统计资料 3.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 (1)统计表(2)统计报告(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 ●信息、咨询、监督是统计的三大职能。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和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 4.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1)经济普查 (2)农业普查 (3)人口普查 ●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的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 ●在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指不重复抽样。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并不多。 5.重点调查的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6.进行典型调查的目的: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的生动具体情况。 7.典型调查的优缺点: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缺点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可能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的倾向性,且结果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统计调查项目分为:(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第标识。

2018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综述 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是各级政府部门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手段。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统计资料包括: (1)原始调查资料 (2)经过整理分析的综合统计资料 3、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 (1)统计表(2)统计报告(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 ●信息、咨询、监督是统计的三大职能。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和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 4、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1)经济普查 (2)农业普查 (3)人口普查 ●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的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 ●在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指不重复抽样。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并不多。 5、重点调查的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6、进行典型调查的目的: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的生动具体情况。 7、典型调查的优缺点: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缺点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可能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的倾向性,且结果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统计调查项目分为:(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第标识。 第二章统计调查设计 1、统计调查设计:具体表现为包括统计指标、调查方法、调查表式等内容的调查方案。 ●调查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关系到调查工作的成本或费用,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2、政府的统计需求包括: (1)全面系统描述和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统计数据 (2)全面系统的价格指数数据 (3)全面系统反映人口发展的统计数据 (4)系统反映经济结构的统计数据 (5)全面系统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质量方面的统计数据 (6)监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数据 (7)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方面的统计数据 (8)全面系统的金融数据 (9)为配合政府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的统计数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

2004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 分,每小题1分。) 1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包含的两个层次是指( )。 A描述和分析 B专业和综合 C微观和宏观 D流量和存量 2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核算社会生产最终成果及使用去向的子体系是( )。 A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B投入产出核算 C资金流量核算 D资产负债核算 3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 A常住单位 B企业 C居民 D经济组织 4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纵横交叉组成的棋盘式平衡表,称之为( )。 A供给表 B使用表 C投入产出表 D产品部门表 5反映一个国家初次分配总收入的指标是( )。 A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D财政收入 6某年末流通中的现金余额为2.2亿元,单位活期存款余额为3.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亿元,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5亿元,则这一年末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 )。 A 2.2亿元 B 5.5亿元 C 9.5亿元 D 14.5亿元 7某商场上月商品销售总额为2052万元,其中:售给居民消费的商品823万元,售给社会集团消费的商品46万元,售给企业、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用的商品185万元,售给其他商店作为转卖的商品636万元,售给外贸公司作为出口的商品362万元。该商场上月的批发额为( )。 A 636万元 B 998万元 C 1183万元 D 1229万元 8我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这里作为可比价格基础的价格指数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反映价格综合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 B消除价值指标中价格变动因素 C反映经济增长速度 D测度通货膨胀率 9某市批发零售业2002年初商品库存额45700万元,全年商品购进总额298740万元,商品销售总额322650万元,年末商品库存总额36700万元。按此计算的商品周转次数为( )。 A 7.06次 B 8.79次 C 7.83次 D 7.25次 10在对外货物贸易统计中所使用的价格是:( )。 A进口按离岸价格计算、出口按到岸价格计算

2017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7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统计法规范的内容包含大量关于统计工作的技术性规范,是指统计法具有()。 A.特殊性的特点 B.复杂性的特点 C.广泛性的特点 D.专业性的特点 2.以下有关负责人在统计活动中基本守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得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B.不得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C.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D.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次修订后实施的时间是()。 A.1983年12月8日 B.1996年5月15日 C.2009年6月27日 D.2010年1月1日 4.《统计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补充性部门统计标准,应当()。 A.报国务院审批 B.报国务院备案 C.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D.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5.下列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公布统计资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B.及时公开统计资料 C.全面公布统计资料 D.按权限和程序公布统计资料 6.我国政府统计在业务管理方面实行统一管理的表现是()。 A.机构和编制实行垂直管理 B.各项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 C.地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在统计业务上以上级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 D.各项统计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 7.下列各项中属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职责的是()。 A.健全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审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C.制定国家统计标准 D.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

2017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讲义:核算体系

2017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讲义:核算体系 导语:统计师能够对生活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经济越发展,越需要理性地分析,进行理性分析,离不开统计,未来经济发展期内,需要很多能整理分析数据,给企业提供决策的依据。下面和小编来看看2017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讲义:核算体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中心内容,它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面描述。 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本和国民经济账户的补充,它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进行描述。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 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都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两者之间既密切相系,又相对独立。 每张基本核算表侧重于经济活动某一方面的核算,所有的基本核算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核算。 国民经济账户则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各个账户按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和融资等环节设置,相互之间通过平衡项来衔接,既系统地反映了经济循环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又清楚地反映了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核算体系的有关基本概念 (一)常住单位 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也称常住机构单位。 理解点: 1.经济领土不完全等于地理领土。经济领土是由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组成,它包括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以及位于国际水域,但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它还包括我国在国外的所谓领土“飞地”,即位于其他国家,通过正式协议为我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 2.经济利益中心: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操作准则),则该经济单位在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区分一单位是否常住单位,应注意把握两点: 第一,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所依据的标准不是各单位的财产所有关系,而是该单位所处的位置以及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 第二,时间的长期性在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知识考试重点归纳

2014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知识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综述 1、统计得基本任务: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与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就是各级政府部门取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得信息资料得主要手段。 ●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对象就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2、统计资料包括: (1)原始调查资料(2)经过整理分析得综合统计资料 3、统计资料得具体表现形式: (1)统计表(2)统计报告(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 ●信息、咨询、监督就是统计得三大职能。信息职能就是统计最基本得职能,咨询与监督职能就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得拓展与深化。 4、全国性得大型普查有: (1)经济普查(2)农业普查(3)人口普查 ●经济普查每5 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 得年份实施。经济普查对象就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得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得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得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得方法。 ●农业普查每10 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 6 得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10 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 得年份实施。 ●在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就是指不重复抽样。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得并不多。 5、重点调查得特点: 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得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得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得连续调查。 6、进行典型调查得目得: 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得总体

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得生动具体情况。 7、典型调查得优缺点: 优点就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缺点就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得典型单位比较困难,可能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得倾向性,且结果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统计调查项目分为: (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得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得,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经过批准或备案得合法统计调查表得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 第二章统计调查设计 1、统计调查设计:具体表现为包括统计指标、调查方法、调查表式等内容得调查方案。 ●调查设计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查方案得科学性、可行性,关系到调查工作得成本或费用,关系到调查结果得可靠性。 2、政府得统计需求包括: (1)全面系统描述与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得统计数据 (2)全面系统得价格指数数据 (3)全面系统反映人口发展得统计数据 (4)系统反映经济结构得统计数据 (5)全面系统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与生活质量方面得统计数据 (6)监测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得统计数据 (7)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方面得统计数据 (8)全面系统得金融数据 (9)为配合政府实施有效得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与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得统计数据 (10)反映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得统计数据 3、政府、部门、企业指标体系之间得关系: 政府综合统计对政府部门专项统计在统计业务上实施统计行政监督管理,部

2020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各章高频考点汇总

2020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各章考点汇总 第一章综述 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是各级政府部门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手段。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统计资料包括: (1)原始调查资料 (2)经过整理分析的综合统计资料 3、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 (1)统计表(2)统计报告(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 ●信息、咨询、监督是统计的三大职能。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和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 4、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1)经济普查 (2)农业普查 (3)人口普查 ●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的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 ●在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指不重复抽样。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并不多。 5、重点调查的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6、进行典型调查的目的: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的生动具体情况。 7、典型调查的优缺点: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缺点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可能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的倾向性,且结果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统计调查项目分为:(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