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部控制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部控制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部控制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部控制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部控制学》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265030

课程名称:内部控制学

学分:3

课内学时:48学时

教学对象:12级财会系审计学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内部控制学是审计专业本科生三年级的一门课程。本课程重点讲解内部控制的发展、基本概念、内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评价及审计。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将实现以下转变:

1、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知识,并且掌握内部控制各个要素的内容。

2、结合课本知识了解如何建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3、结合课本知识了解如何评价内部控制及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审计。

4、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对内部控制有更好的理解,能够分析内部控制情况。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案例分析课单列,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

3.每节课前进行课前分享,丰富学生对内部控制的了解。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内部控制概述4学时

第二章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2学时

第三章内部环境 4学时

第四章风险评估 4学时

第五章控制活动 7学时

第六章信息与沟通 3学时

第七章内部监督 3学时

第八章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7学时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2学时

第十章内部控制审计 2学时

复习课 1学时

案例分析 7学时

答疑 2学时

四、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比重

期末考试60%

案例分析10%

课前分享10%

作业10%

考勤1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蒙丽珍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 池国华,《内部控制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 财政部会计司、中注协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010年。

4. 杜安国,《扫清绊脚石——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年版。

5.龚杰等,《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方法与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美】COSO发布,方红星等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美】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AM)发布,张先治等译,《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绪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并掌握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发展历史、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1、它是一门要运用到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科。 2、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古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思想简介: 1、古代中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 2、古代西方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二)主要特点 二、独立和成熟阶段(近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 1、近代西方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赫尔巴特、第斯多惠 2、近代中国 代表人物: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 (二)主要特点 三、发展与繁荣阶段(现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 1、现代西方 代表人物:杜威、布鲁纳、根·舍因

2、前苏联 代表人物: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 3、现代中国 代表人物:杨贤江、陶行知、黄炎培(二)主要特点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一)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二)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三)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及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正确掌握教育的思想和技能,提高教育工作效率 (三)有助于培养教育科研的兴趣与能力,促进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学习教育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一)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 (二)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微电子测试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微电子测试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Microelectronics Measuring & Analysts 课程类别:必修 学分数:2 学时数(理论、实验分别表示):32(4/28) 周学时:16 课内学时/课外学时:1/1 授课学期:第六学期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前修课程:微电子物理基础、微电子器件基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考核方式:实验报告/实验能力综合考评 一、教学目的要求。 课程通过结合本专业培养方向、面向本(专)科生而设置,适用于本系宽口径,大平台教学模式,尤其适合于微电子专业学生。实验涵盖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晶体管原理、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半导体光电子学等课程。实验类型和种类注重多样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所学课程相关的基本实验内容和原理,培养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重视科学实验的思想意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的分析、思考、归纳、总结的工作方法。强调在实验中发现、检验真理,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其社会竞争性。努力为国家、社会打造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材!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标“*”者为重点内容;标“△”者为难点) 三、课程主要环节及时数分配见下表: 一并见上表 四、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本实验的安排主要考虑到微电子技术中最主要的一些理论验证和制造过程中最基本的测试原理和方法,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配合,锻炼学生实践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向本科生为主,使学生对本专业具有较为全面的了

解和掌握,培养其科学实验的态度和方法论。 五、对知识、能力结构、综合素质的要求 电子学科三年级以上本(专)科学生,具备一定先修课程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对基本的实验方法和过程有所认识和理解,能完成实验必备的一些数据归纳、处理、计算能力和文档工作。具有重视实验,尊重科学的思想意识 六、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与配合 安排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讲授之中,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之前较好。这样配合专业课程教学,验证主要理论概念,教学实验相辅相成,既加深理论知识掌握和理解,又为实验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将开始的课程设计、科研与工程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七、主要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时间、学生人数及实验要求,排出实验安排一览表。学生按一览表安排预习实验指导书,上课时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演示实验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有问题实验老师进行指导,整个课程按每项实验滚动安排进行。学生每组2-3名,4课时完成一项实验。动手实验和记录可分工进行然后交换,强调每名学生都要动手操作,归纳分析计算实验数据,给出实验结果,并按实验报告要求和格式完成实验报告。原则上下次实验交上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必要时就实验存在问题专门讲解指导。实验倡导实事求是、突破创新的实验方法和生动有趣、胆大心细的实验氛围。 八、CAI课件、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 必要时课件、多媒体相关内容演示,辅助教学或提供学生课外自修。 九、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要措施。 具有良好的实验平台及宽松的实验环境,加强基本理论和正确概念的理解,提倡自主设计实验方法和操作手段,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质疑,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苗头加以肯定和扶持,培养学生具有重视科学,重视实验,勇于发现真理的良好品质和实际动手能力。 十、检查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方式与方法。 课堂检查:每位同学实验投入状况 作业检查: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十一、教科书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1]九院校编写组,微电子学实验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 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 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 (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 (三)管理原理 1. 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 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 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 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 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 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2)决策类型与特点(了解)重点:决策的类型难点:决策的概念 3.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了解) 4. 决策的方法(掌握)重点:决策的方法 (五)计划 1. 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1)计划与决策的关系(理解)

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监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为后续《公路施工》、《桥涵施工技术》、《道路勘测》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能了解现场施工一线正在使用和近期可能使用的技术,为以后学生在现场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是培养学生具有测量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道路和桥梁建设领域中的地形测量、施工放样与线路测量的基本方法,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普通测量仪器的使用,能够从事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具有使用地形图的能力,更好地从事城道桥建设工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了解测量工作所使用的仪器构造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及使用技巧。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施工放样等项测绘工作和内业计算工作。 对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2.1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2了解和熟悉全站仪、GPS测绘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3对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的测绘过程有系统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2.4具有施工放样及路线测量的基本知识; 2.5具有道桥等土木工程的勘测、规划、施工与管理中运用测量资料的基本知识。 2.6培养认真细致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2在组织教学时应根据所学工种,结合实际生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 3.3加强实验和参观,培养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3.4有条件的可已电化教学,使教学直观而生动。 3.5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并要在教学体系上突破学科性,突出实用性,通用性和灵活性。 3.6结合现行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教学 4.考核方法 理论与操作技能分别进行考核,成绩按4:6的比例合计,记为单科结业成绩。按平时考查成绩与结业考试成绩之比3:7的比例,为学生课程结业成绩,以满分100分计。

内部控制教学大纲

内部控制教学大纲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内容简介 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本课程系统地讲授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相关案例,反映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应用指引》等内容,本课程既涵盖内部控制的理论渊源、理论体系,又分项介绍各重要经济事项的控制程序、控制方法;既论述内部控制实施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法,又介绍如何针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 二、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国家五部委的要求,都使得内部控制成为现代化管理人才所必备的知识。通过本门课程,使学生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健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吸收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其实践,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评价与报告的思维框架,促进学生更好解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问题。 2.具体目标 通过前三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我国新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框架体系,了解内部控制的全员控制与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领导作用之间的关系,熟悉内部控制需要遵循的原则,了解风险识别的概念和内容,理解风险识别过程,掌握风险识别方法,熟悉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掌握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控制领域中。通过后四讲的学习,熟悉资金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风险,熟悉资金活动的业务流程,掌握关键风险点及控制措施;掌握采购、付款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及控制措施;熟悉销售活动的业务流程,掌握关键风险点及控制措施;对企业财务报告总控制流程有大致的了解,并掌握财务报告相关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及控制措施。通过第八讲的学习,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熟悉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种类和标准,掌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报告。 三、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总论 【教学内容】 (一)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巨亏事件 1.案例背景 2.案例讨论 3.案例总结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学前教育学 课程名称(英文):Preschool Pedagogy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 培养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多选): ■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国际素养□信息素养□领导力素养 课程代码: 周学时:4 总学时:72 学分: 4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史、学前心理学 开设专业:学前教育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系统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功能、目标与内容、课程与教学、幼儿与教师以及游戏、环境创设、幼儿园管理、家园合作等问题,基本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同时,该课程将着重阐释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方法、原则等,力图体现幼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了解幼儿教育的实质,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以此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1.专业知识方面: ?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

?熟悉国家的幼教方针、政策、法规和幼儿园保教工作主要内容;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2.专业能力方面: ?掌握设计幼儿园教学、游戏、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的基本技能; ?具备与幼儿以及幼儿家长沟通的基本技能。 3.专业情感方面: ?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 ?具有较强的专业认同感。 4.综合素养方面: ?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教学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能合理分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具备搜集、查阅、整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进度安排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概率论,管理学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顾世清 大纲执笔人:顾世清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质量管理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也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管理控制、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多个学科知识。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3.掌握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 4.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教学大纲-测绘教材

《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0******* 课程名称:地籍与房产测量 学时范围:30-40 实验学时:8-10 总学分: 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选课 先行课程:测量学基础、数字化测图、摄影测量与遥感基础、测量平差 适用专业(方向):测绘工程 责任单位:勘测学院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该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专业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掌握地籍与房产测量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并进行各种地籍图测量的初步能力,并了解地籍与房产测量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 三、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共分为11部分,即:绪论、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等级调查概述、房产调查、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地籍图的测绘、土地面积量算、数字地籍测量、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 第一部分:绪论 (1)主要教学内容: 1)地籍;2)地籍调查;3)地籍测量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掌握地籍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

2)能力点:地籍调查能力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籍调查 教学难点:地籍调查原则 第二部分:土地权属调查 (1)主要教学内容: 1)土地权属;2)土地的划分与编号;3)土地所有权调查;4)城镇土地使用权调查(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土地权属;土地的划分与编号; 2)能力点:掌握土地的划分与编号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土地的划分与编号;土地所有权调查 教学难点:土地的划分与编号 第三部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主要教学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具体工作;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检查验收;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具体工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2)能力点:学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外业工作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具体工作 教学难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业工作 第四部分:土地等级调查概述 (1)主要教学内容: 1)土地性状调查;2)土地分等定级;3)土地税收调查;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土地性状概念、分级概念、 2)能力点:掌握土地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调查、土地的分等与定级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土地的地貌、植被和土壤调查;土地分级标准 教学难点:土地分级标准

内部控制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含带实践的理论课) 《内部控制》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内部控制作为资产评估专业的专业限选课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本课程既阐述内部控制的理论渊源、理论体系,又分项介绍各重要经济事项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方法;既论述如何对经济事项进行控制,又介绍如何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理论问题,进一步把握内部控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解决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 四、先修课程要求 基础会计、管理学 五、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六、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内部控制基本理论(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内部控制的含义、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的分类 2.熟悉内部控制假设、内部控制方法、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 3.了解国外内部控制的演进、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 【主要内容】 1.内部控制的含义、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的分类、国外内部控制的演进、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假设、内部控制方法、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内部控制假设、内部控制方法、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 2.难点: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 第二章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框架(6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2.熟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3.了解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和完善 【主要内容】 1.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完善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2.难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第三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8学时)

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01001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课程学时:54 理论课学时:54 学 分:2.5 适用对象:2012级洛阳师范学院师范类本、专科学生 一、课程简介 教育学是研究如何教育人、培养人的学科,以人类特有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个案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注重宏观内容和微观内容的内在联系,在对教育基本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教育实践层面的探究;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课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所有师范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从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出发,充分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加强为人之师的师德培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及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学会从教育学科的视角分析、研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 论(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教育学的概念;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联系实际分析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学的学科价值 1.什么是教育学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教育学的学科意义

4.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识记教育广义、狭义的概念;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了解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历史形态特点 第一节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质属性 第2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措施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 1.原始的教育形态 2.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3.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识记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环境等概念;理解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掌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及条件;分析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各自作用;教育的主导作用 第一节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年代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结合实际分析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光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教材

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光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光电子技术:全称(英文)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2、课程代码:B1309064 3、课程管理:数理学院应用物理教研室 4、教学对象:应用物理 5、教学时数:总时数48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实训16 学时。 6、课程学分:3 7、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 8、课程衔接: (1)先修课程: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模拟电子技术 (2)后续课程: 二、课程简介 光电子技术是由电子技术和光子技术互相渗透、优势结合而产生的,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光电子学为基础的光电信息技术是当前最为活跃的高新技术之一。该课程介绍光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介绍光电子系统中关键器件的原理、结构、应用技术和新的发展。该课程在阐明基本原理的同时,突出应用技术,使学生能够把握光电子技术的总体框架,有兴趣、有信心投入实践和创新活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光电系统的常用光源 (一)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的光源及光度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发光二级管的新进展。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1、掌握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2、了解辐射度学和光度学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第二节热辐射光源 1、掌握热辐射光源的基本原理; 2、了解黑体辐射器、白炽灯和卤钨灯的原理。 第三节气体放电光源 1、掌握气体放电光源; 2、了解气体放电光源的特点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气体放电光源。 第四节激光器 1、掌握激光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 2、了解各种不同的激光器的发光机理。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 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三)管理原理 1.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 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 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 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 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测量学D教学大纲

《测量学D》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Surveying D 课程编号:133190040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2 学时:32(其中: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工程管理 开课部门:环资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测量学D是城市规划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介绍测绘学科的基础内容。通过教学和实习使学生获得测量学方面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基本技能,能够使用常规的测绘仪器和工具进行基本测量工作,为本专业的生产科研服务。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先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后修建筑构造B、建筑设计1。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学时部分 第一单元绪论(3学时) [知识点] 测量学的基本概念、任务与作用;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地理坐标系(大地、天文)、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和高差的概念;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测量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重点] 测量上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异同;测量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难点] 大地水准面、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地面上点位的确定方法。 [基本要求] 1、识记:测量学、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和高差的基本概念; 2、领会:地面上点位的确定方法及测量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3、简单应用:点位的表示方法; 4、综合运用:测量工作的程序。

第二单元角度测量(5学时) [知识点] 水平角、竖直角测量的基本原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操作与读数方法;水平角测量的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竖盘的基本构造及竖直角的观测、计算方法。[重点] 光学经纬仪的使用方法;水平角测回法测量方法;竖直角测量方法。 [难点] 方向观测法。 [基本要求] 1、识记: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与读数方法; 2、领会:水平角、竖直角测量的基本原理; 3、简单应用:光学经纬仪的操作; 4、综合运用: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方法。 第三单元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4学时) [知识点] 距离的概念;距离测量的仪器和工具;钢尺普通量距、精密量距的实施及成果三项改正;直线定向、方位角、正反坐标方位角的概念及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方法;磁偏角和子午线收敛角的含义。 [重点] 钢尺量距、电磁波测距的方法;方位角、正反坐标方位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难点] 精密量距的三项改正;磁偏角和子午线收敛角的含义。 [基本要求] 1、识记:直线定线、直线定向、方位角、正反坐标方位角的概念; 2、领会:三种方位角的关系; 3、简单应用:坐标方位角的反算; 4、综合运用: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第四单元高程测量(6学时) [知识点]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特点、水准尺和尺垫;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观测、记录和检核)及内业数据处理(高差闭合差的调整)方法。 [重点] 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及内业数据处理。

5.1《内部控制审计》教学大纲

《内部控制审计》课程教学大纲 (Internal Control Auditing)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代码:120207H03TNB 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36学时,实践12学时 课程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 适用专业:审计学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第二版)》,盛永志、唐秋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9 2.《2020年新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20.1 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基于整合审计的视角》,吴寿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12 4.《审计与内部控制系列:内部控制设计与评价》,李凤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 5.10 5.《内部控制审计》,吴益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1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内部控制审计课程是审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基本知识,具备五大循环业务的内部控制能力,为将来到大型集团企业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内部控制概论(2学时) 1.了解内部控制的内部牵制阶段

2.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形成阶段 3.了解内部控制的结构理论阶段 4.了解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理论阶段 5.理解内部控制的目标 6.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 7.理解内部控制的要素 8.理解内部控制的作用 9.掌握内部控制的分类 10.了解内部控制的其他分类方式 第二章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2学时) 1.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内含 2.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内含 3.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指引的内含 4.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组织架构 5.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发展战略 6.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人力资源 7.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社会责任 8.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企业文化 9.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资金活动 10.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采购业务 11.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资产管理 12.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销售业务 13.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工程项目 14.理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主要内容 15.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主要内容 16.了解内部控制规范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 第三章内部控制审计概论(2学时) 1.了解审计的主体 2.了解审计的对象

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育学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2、课程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主要是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幼儿教育学;为什么学 习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教师和幼儿;幼儿园全 面发展教育;幼儿园环境,课程;幼儿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幼儿的游戏活动、 一日活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让学生构成一个综合的知识体系;理论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学以致用;培养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 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 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3、课程任务 1、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她们热爱幼儿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具备幼儿教师应具 备的职业素养; 2、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掌握当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掌握从 事教育工作,尤其是幼儿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意补充反映教育规律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注意课堂教学 实操演练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教学理论组织教学的能力;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 使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乐于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基本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幼儿园组织管理,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幼儿教育的一般理论,掌握幼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能运用在教学活动实践中。 三、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 1、教学中讲授和练习结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课程是结合教学方法上,注重实用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习题的操练,都尽可能地真实化,加强学生 的实际教学能力。 3、注意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4、对学生的习题和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使学生能纠正错误,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幼儿教育学概说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幼儿教育的意义; 2.掌握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方法 第1页共4页

发光材料与显示课程教学大纲

《发光材料与显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642002 课程英文名称: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isplay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发光材料与显示》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任意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介绍发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发光与显示这一过程中的物理原理和规律,对目前发光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有较深入的了解。本门课在该专业培养计划中起到延伸与补充的作用。 教学目的: 通过发光材料与显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发光的定义及分类、掌握发光基本物理过程及现象,了解发光材料制备、表征、测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半导体发光、分立中心发光、特殊结构物质的发光有所了解,了解发光在照明、灯源、显示、探测领域的应用。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发光的定义及分类、掌握发光基本物理过程及现象,了解发光材料制备、表征、测量、分析的基本方法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主要包括发光的定义及分类、基本物理过程及现象、半导体的发光、分立中心的发光、发光在照明和其他光源中的应用、显示技术、发光在探测中的应用、主要发光材料、发光材料的制备、发光材料的表征及测量技术、视觉与颜色、发光分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3.基本技能:掌握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板书与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基础物理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技术基础、物理光学、现代应用光学、量子力学、光电子学,光学检测技术,非线性光学原理与应用等。 (五)对习题课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设计计

管理知识-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管理学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40/2.5 四、先修课程:无 五、课程教学目的:让学生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六、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环境 §1企业概述 §2 现代企业制度 §3 管理概述 §4 企业环境 §5 演变中的管理理论 第二章战略管理 §1 战略概念 §2 战略分析 §3 总体战略 第三章决策科学与艺术 §1 决策概念 §2 现代决策方法 第四章计划管理 §1计划概念 §2目标管理法 §3 网络计划法 第五章组织管理 §1 组织概念 §2 组织的设计

§3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4 权力分配 §5 新型组织 §6 组织变革 第六章管理沟通 §1管理与沟通 §2人际沟通 §3团队沟通 §4 组织沟通 §5 公共关系 第七章领导艺术 §1领导与领导者 §2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3 领导者的素质 §4领导行为艺术 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 §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2 人力资源计划 §3 招聘 §4 选择 §5 人力资源开发 §6 职业计划 §7 培训 §8 绩效评价 §9 报酬和福利 第九章控制与激励 §1 控制的概念 § 2 控制的方法 § 3 内部控制

§4 激励理论 §5 激励体系 七、适用学科专业:非管理类经济学各专业 八、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第一章管理与环境 第二章战略管理 第三章决策科学与艺术第四章计划管理 第五章组织管理 第六章管理沟通 第七章领导艺术 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章控制与激励6 6 6 4 3 3 4 4 4 九、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模拟分析与讨论相结合 十、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孙焱林等著:《实用现代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12月 参考书: 1.Chuck Williams. Management,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2000 2.Gareth R J, Jennifer M G, Charles W L H.Contemporary Management.2nd ed.Irwin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0 3.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十一、课程考核方式 平常学习占20分,案例分析总评占20分,结业考试占60分,考试形式为开卷。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英文名称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三、学时\学分 64学时\4学分 四、开课学期(春、秋、全年) 第三学期(秋) 五、先修课程 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 六、适用专业(层次) 应用心理学本科 七、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定量研究方法类课程,包括心理测量的理论和心理测量的具体方法两部分。通过心理测量理论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心理测量史,理解心理测量的性质,掌握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概念及估计,了解测验编制的基本方法,掌握测验分数的解释方法等。通过心理测量具体方法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有关智能量表、人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获得基本的测验实施技能。 八、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心理测量理论部分包括心理测量史、测量的性质、测验的编制、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心理测量具体方法部分包括智能量表、人

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 课程重点:测量的性质、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课程难点: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西方心理测量早期的探索,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心理测量和测验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 一、孔子 二、孟子 三、刘邵与《人物志》 四、科举取士制度 五、中国民间 第二节西方心理测量早期的探索 一、早期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与训练的尝试 二、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三、高尔顿的思想和贡献 四、卡特尔及其早期个别差异研究 第三节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 一、比奈和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二、心理测验在西方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