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race and major element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in Neogene lignite from the Sofia Basin, Bulgaria

Trace and major element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in Neogene lignite from the Sofia Basin, Bulgaria

Trace and major element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in Neogene lignite from the Sofia Basin, Bulgaria
Trace and major element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in Neogene lignite from the Sofia Basin, Bulgaria

Trace and major element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in Neogene

lignite from the Sofia Basin,Bulgaria

Jordan Kortenski a,*,Anton Sotirov b

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Geology,‘‘St.Ivan Rilski’’,Sofia,1700,Bulgaria

b

Montanuniversita ¨t,A-8700,Leoben,Austria

Received 13June 2000;accepted 19June 2002

Abstract

Lignite samples from the Balsha seam in the Sofia Neogene Basin were collected and ashed.The coal ash was analysed for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ntents.The concentration of most of the elements in the coal ash was higher than the Clarke value:Ag,Be,Cd,Co,Cr,Cu,In,Mn,Mo,Ni,P,Pb,Sc,Sn,Ti,V ,and Zn.Forty-nine trace elements were determined.Aluminium,Si,K,REE,Bi,Zn,Ta,Tl,Sn,Sr,Cs,U,Th,Rb,Au,and Hf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ith the ash content,i.e.respectively high inorganic affinity,but Ti,Mn,Ga,Tb,Cu,and Cd have intermediate (organic and inorganic)affinity.Calcium,Mg,Fe,S,Ge,As,Be,Ag,Mo,W,In,Sb,Na,P,Sc,V ,Cr,Ba,Pb,Ni,Co,Y ,and Zr have high organic affinity.Some elements with organic affinity was also related with carbonate (Ca,Mg,Fe,Na,Ba,P)or sulphide (Fe,S,Be,As,Sb,Ge,Na,Mo,In,W,Ni,Ag,Tb)minerals.Five groups of elements may be separated according to the form of occurrence in coal:The first two (La–Eu–Tb–Ce–Ta–Rb–Cs–Th–Sm–U–Yb–Sr–Mn–Hf–Zn and Al–Bi–K–Au–Sn–Tl–Si associations)contain elements with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sh content,i.e.they show mainly inorganic affinity.The elements,which show negative correlation,were separated in three other groups (P–Sb–Ba–Na–S–Mg–Ca–As–Ge–In–W–Mo–Fe–Be;Zr–Y–Cd–Sc;and Pb–Ag–Cu–Cr–Co–Ni–V–Ti associations).Four types of 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 along the Balsha seam profile were recognised:(1)elements concentrated in the low part of the seam;(2)elements which have maximum concentration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eam;(3)elements which tend to concentrate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coal seam;(4)irreg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 contents.It is established that most of the elements show high concentrations near the bottom,the top,or at the clay layers of the Balsha seam.

D 2002Elsevier Science B.V .All rights reserved.

Keywords:Lignite;Geochemistry;Major and trace elements;Sofia Basin,Bulgaria

1.Introduction

The Sofia lignite basin is situated in the Sofia kettle near the city of Sofia (Fig.1).The Sofia basin is the

largest basin in the Sofia coal province (Siskov,1997).Open pit mining was active only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the basin.Major coal reserves occur from 20-to 500-m depths and are not mined at present.Kortenski (1986a,b)and Kortenski and Bakardjiev (1993)reported data for the geochemistry and distribution of some elements in this coal.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complement and generalise these

0166-5162/02/$-see front matter D 2002Elsevier Science B.V .All rights reserved.PII:S 0166-5162(02)00133-7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address:jordan _kortenski@https://www.doczj.com/doc/8f1614540.html, (J.Kortenski).

https://www.doczj.com/doc/8f1614540.html,/locate/ijcoalge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2(2002)63–

82

data and to describe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2.Geological setting

The margin and underlying rocks of the Sofia basin are composed of Palaeozoic,Triassic,Jurassic,and Cretaceous rocks.Palaeozoic rocks have an unspeci-fied age and they have limited distribution.The north-ern,northeastern,and eastern parts of the margin are composed of Lower Triassic conglomerate,sandstone,and argillite.Middle Triassic limestone is found below the coal-bearing sediments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this basin.Lower Jurassic sandstone,limestone,argillite,

and marl enclose the Sofia basin from the northwest and partly from the east.The basin margin and part of the underlying rocks are composed of Turonian con-glomerate,sandstone,and argillite and Senonian marls and limestone.The upper Cretaceous Vitosha pluton encloses the Sofia basin from the south and the Lyulin pluton—from the southwest.Kamenov and Koyumdjieva (1983)recognised four formations in the coal-bearing Neogene sediments.The Mottled Clastic Formation overlies the Mesozoic basement (Fig.2)and consists of different coloured clays,sandy clays,and sandstone with Sarmatian–Meotian age.The second formation (Gnilyanska)has Pontian age,transgressively overlies the Mottled Clastic Formation (Fig.2)and consists of conglomerate,

sandstone,

Fig.1.Location of the Sofia Neogene Basin.

J.Kortenski,A.Sotiro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2(2002)63–82

64

sand,argillite,and clay with a thickness of 100–150m (Fig.1).The Balsha coal seam overlie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Gnilyanska Formation (Fig.1).It includes one lignite bed with a thickness of 10–30m.Some-times the thickness reaches up to 70–90m as a result of extensional tectonics.The overlying Novoiskarska Formation (middle Pontian–Dacian age)consists of grey and grey-blue clays.Its thickness varies from 100to 350–400m.The Lozenetzka Formation is of Dacian–Romanian age and occurs at the top of strati-graphic section in the coal basin (Fig.2)and consists of sands,gravels,sandy clays,and clays.Diatoma-ceous clays are foun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is formation.Four or five thin coal seams with high-ash lignite occur in the 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area of the basin.Low-quality lignite is currently being

exploited.Many faults are established in the coal-bearing deposits.The Sofia basin is graben syncline.

3.Basic chemical and petrographical investigations 3.1.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Balsha coal contains 66.5%C,10.5%H,19.1%O +N.The reflectance of huminite was meas-ured (R r =0.24).The coal was determined to be ‘‘lignite’’,based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huminite reflectance.The content of S in the coal is 3.9%and organic sulphur (2.26%),pyritic sul-phur (1.6%)and sulphatic sulphur (0.04%)were

established.

Fig.2.Geological sections of the Sofia Neogene Basin (after Kamenov and Koyumdjieva,1983).

J.Kortenski,A.Sotiro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2(2002)63–8265

3.2.Petrographical composition of the Balsha lignite seam

Macerals from the three group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Balsha lignite(Kortenski and Sotirov, 2001).The Huminite macerals predominate(from 80%to96%).Textinite(Fig.3),ulminite(texto-and eu-ulminite)(Fig.3),attrinite(Fig.3),densinite(Figs. 3and5(4)),gelinite,mainly levigelinite(eu-and telogelinite),corpohuminite(phlobaphinite and pseudo-phlobaphinite)were observed.The amount of liptinite macerals varies from4%to15%.Liptinite presents sporinite(mega-,micro-and miosporinite) (Figs.4(1)and5(3)),cutinite(Fig.4(2)and(4)), resinite(Fig.4(3)and(4)),suberinite(Fig.5(2)), alginite(Fig.5(1)),liptodetrinite(Fig.5(3))and fluorinite(Fig.5(3)).Miosporinite,cutinite,resinite, and suberinite predominate.The content of Inertinite macerals was lowest(from1%to6%,rarely reaching 12%).Fusinite(Fig.5(4))(pyro-and degradofusinite) and semifusinite were observed in some layers of the Balsha seam only.Sclerotinite and inertodetrinite were found but at very low contents(1–2%)and macrinite was observed very rarely.

Textinite,texto-ulminite and densinite(in low part of the Balsha seam);eu-ulminite and attrinite (in the middle part);and eu-ulminite and densinite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am)were abundant.The amount of the inertinite macerals was lowest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eam.The liptinite macerals were distributed regularly in the Balsha seam pro-file.

Seventeen mineral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Balsha lignite with microscopy,SEM and X-ray analysis: illite,kaolinite,halloysite,anorthite,amphibole, augite,pyrite,chalcopyrite,marcasite,quartz,calcite, siderite,dolomite,witherite,gypsum,melanterite, and jarosite(Kortenski,1984,1985,1992).The clay minerals predominate(Kortenski,1985).The pyrite content was high—from5%to15%.Framboidal (Figs.6and7),euhedral(Fig.6),massive(Fig.7) and anhedral pyrite were observed(Kortenski,1984). The carbonates were cryptograined and calcite https://www.doczj.com/doc/8f1614540.html,anogenic calcite was also found (Kortenski,1992).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Balsha lignite seam, kaolinite,calcite,pyrite,and dolomite were major minerals and quartz was a minor mineral.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alsha seam,illite and pyrite were major minerals.Calcite and quartz were minor minerals.Kaolinite,illite,pyrite and calcite were major minerals,and dolomite and quartz

were Fig.3.Textinite(T),texsto-ulminite(TU),eu-ulminite(EU),attrinite(At)and densinite(D).Oil immersion,magnification?1800.

J.Kortenski,A.Sotirov/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52(2002)63–82

66

minor mineral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lsha seam.

4.Sampling and experimental

One hundred and eighteen core and channel samples of coal and coaly shale were collected and studied.The core samples were taken in 1-m intervals along the seam.The samples were ashed at 800j C.The ash was analyzed by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INAA),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AES)and chemical analysis.The major element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stoichiometric re-calculation from the content of their oxides in the coal ash.

The results were processed statistically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elements in the coal ash and the ash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with cluster analysis.

5.Results and discussion 5.1.Content of the elements

The content of most elements in the coal ash is higher than the Clarke value by Yudovich et al.(1985).The concentrations of Ag,Cd,Co,Cr,Cu,In,Mn,Mo,Ni,P,Sc,Ti,and Zn are 1.5–11.3times higher than the Clarke value (Table 1).The elements Ba,Be,Pb,Sn,and V have

concentra-

Fig.4.(1)Sporinite (S);(2)Cutinite (C);(3)Resinite (R)in the lumens of a texto-ulminite (TU);(4)Cutinite (C),resinite (R),oil immersion,fluorescent light,magnification:1—?2500;2,3,4—?1800.

J.Kortenski,A.Sotiro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2(2002)63–8267

tions little more than the Clarke values (from 1.2to 1.4times);but As,Ge,Y ,and Yb concentrations are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e Clarke value (Table 1).The contents of Ga,Rb,Sr,Th,and Zr are below the Clarke value.There is no Clark reference data for some elements such as Au,Bi,Cs,Eu,Hf,La,Sb,Sm,Ta,Tb,U,and W.Yudovich et al.(1985)did not calculate the Clarke value and did not determine the range of concentration of some elemen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elements in the coal clay ash from the Balsha seam are compared with the Clarke value for clay rocks (Table 1).It is established that Al,Au,As,Ca,Cd,Cs,Ga,Ge,Hf,Na,P,Pb,Sb,Sc,Si,Sn,Sr,Ta,Ti,Tl,Th,U,W,Y ,Yb,and Zn concentrations are between 1.3and 5times higher than the Clarke values (Table 1).The Cu,Bi,S,and Ag contents are over 5times higher than the Clarke values.The concen-trations of Ba,Ce,Co,Cr,Eu,Fe,Mn,Mo,Sm,Tb,and V are about the Clarke value (the ratio coal clay/Clarke values is from 0.9to 1.2)and Be,K,La,Mg,Ni,Rb,and Zr concentrations are below the Clarke value (Table 1).

The Sofia lignite is enriched in Al,Ca,Cu,K,Mg,Mo,and Si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als from other basins,world coal averages by Swaine (1990)and the Clarke values by Yudovich et al.(1985)(Table 2).It is necessary to note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Ag,Ba,Be,Cd,Co,Cr,Ge,Mn,Ni,P,Pb,Rb,Sc,Ti,Tl,V ,Y ,and Zn are higher than the Clarke value,but are lower than the data

from

Fig.5.(1)Alginite (A);(2)Suberinite (SB);(3)Fluorinite (FL),sporinite (S),liptodetrinite (LD);Fusinite (F),densinite (D),oil immersion;1,2,3—fluorescent light,magnification ?1800.

J.Kortenski,A.Sotiro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2(2002)63–82

68

other lignite (Table 2).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ata reported by Swaine (1990)and Yudovich et al.(1985),concerning mainly the content of Ba,Cd,Ce,Co,Cu,Ni,Pb,Sb,and Sn (Table 2).The concentrations of Au,Sn,and Zr are low in the Balsha lignit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data for other basins (Table 2).All elements found in the Sofia lignite have concentrations higher tha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ame elements in the coals from Estevan,Canada (with an

exemp-

Fig.6.Framboidal (Py f )and euhedral (Py e )

pyrite—SEM.

Fig.7.Framboidal (Py f )and massive (Py m )pyrite—SEM.

J.Kortenski,A.Sotiro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2(2002)63–8269

Table 1

Content of the elements in the ash of coal and coaly clay Elements

Average content (ppm)in the ash of Clarke a (ppm)Clarke for clay rocks b (ppm)C/Cl 1

CCl/Cl 2

Coal (C)Coaly clay (CCl)Cl 1Cl 2Ag 2.70.7 1.00.3 2.710.0Al,%9.810.8ND 8.0ND 1.4As 60.021.060.013.0 1.0 1.6Au 0.0080.003ND 0.001c ND 3.0Ba 1070.0700.0890.0580.0 1.2 1.2Be 15.07.511.066.0 1.40.11Bi 1.7 3.4ND 0.01c ND 100.0Ca,%11.6 6.4ND 2.21ND 2.9Cd 22.811.5 3.00.37.6 3.8Ce 74.861.9ND 59.0ND 1.1Co 36.020.020.019.0 1.8 1.1Cr 130.0100.070.090.0 1.9 1.1Cs 4.09.65–15 5.0ND 1.9Cu 385.0280.048.045.08.0 6.2Eu 1.5 1.22–5.4 1.0ND 1.2Fe,%11.8 5.1ND 4.72ND 1.1Ga 27.529.536.019.00.8 1.6Ge 10.3 3.89.0 1.6 1.1 2.1Hf 4.1 3.8ND 2.8ND 1.3In 0.9ND 0.080.111.3ND K,%0.9 1.4ND 2.66ND 0.4La 28.635.730–10092.0ND 0.4Mg,% 1.8 1.1ND 1.5ND 0.7Mn 790.0820.0510.0850.0 1.50.9Mo 77.015.013.0 2.6 5.9 1.1Na,% 2.4 1.5ND 0.96ND 1.5Ni 107.050.051.068 2.10.7P,%0.390.130.10.07 3.9 2.0Pb 75.050.053.020.0 1.4 2.5Rb 34.8113.846.0140.00.80.8S,%15.5 1.3ND 0.24ND 6.4Sb 4.5 1.8ND 1.4ND 1.3Sc 42.233.515.013.0 2.8 2.6Si,% 4.625.2ND 7.3ND 3.4Sm 5.1 5.37–22 6.4ND 0.85Sn 5.88.2 4.1 6.0 1.4 1.3Sr 488.0662.01100300.00.44 2.2Ta 0.8 1.1 1.4–3.70.8ND 1.4Tb 0.9 1.0 1.0–5.5 1.0ND 1.0Th 16.332.222.812.00.7 2.6Ti,%0.690.580.260.46 2.7 1.3Tl 0.4 1.8ND 1.4ND 1.3U 6.410.910–20 3.7ND 2.8V 170.0110.0120130.0 1.4 1.2W 30.08.020–40 1.8ND 4.4Y 80.041.537.026.0 1.1 1.6Yb 5.0 3.8 5.0 2.6 1.0 1.4Zn 215.0280.0100.095.0 2.2 3.0Zr

54.032.0160.0160.00.30.2Ash,%

18.361.2––––Number of the samples

86

32

J.Kortenski,A.Sotiro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2(2002)63–82

70

tion of Ba,Hf,La,Na,Sr)and St.Rose No.5, Canada(with an exemption of As,Pb,U,V,Zn) (Table2).

5.2.Geochemical associations

The cluster analysis clustered elements(with the exception of Ga)in five associations(Fig.8).

Silicon,Al,K,Sr,Bi,Tl,Au,and ash associate together(Fig.8,Group A).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i and ash is highest in this https://www.doczj.com/doc/8f1614540.html,nthanum,Eu, Ce,Tb,Ta,Rb,Cs,Th,Sm,U,Yb,Sr,Mn,Hf,and Zn have lower posi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ith the ash content(Table3).These elements are grouped in second association(Fig.8,Group B).In this associ-ation,the correlation amongst Th,Ce,and Rb is highest(Fig.8).The elements which correlate neg-atively with the ash content,i.e.with organic affinity, are separated in the other three associations.The first one is P–Sb–Ba–Na–S–Mg–Ca–As–Ge–In–W–Mo–Fe–Be association(Fig.8,Group C).Elements from this association ha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anging fromà0.41toà0.84(Table3).The correla-tion amongst In,W,and Mo is very high(Fig.8).The other two associations are Zr–Y–Cd–Sc(Fig.8, Group D)and Pb–Ag–Cu–Cr–Co–Ni–V–Ti(Fig. 8,Group E).They include elements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up toà0.27with an exception of Cd,Cu, and Ti(Table3).Gallium has low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ith other elements and is not included in these five associations(Fig.8).

5.3.Affinity of the elements

The correlation of th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with the ash content may provide preliminary information for their organic or inorganic affinity.The five group elements are separated according to thei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ith the ash content(Table3).

The first group includes elements with a neg-a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romà0.51toà1.0 (Ag,As,Be,Ca,Fe,Ge,In,Mg,Mo,S,W—Table 3).This suggests that these elements have mainly organic affinity.They may associate also with the mineral matter but in relatively low amounts.Low-ash coals are rich in these elements and their concentration decreases when the ash content increases(Fig.9).

The second group of elements(Table3)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ith the ash content, but their values vary between the minimum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value(à0.22)andà0.50(Ba,Co,Cr,Na, Ni,P,Pb,Sb,Sc,V,Y,Zr).Group2concentrations are higher mainly in the low-ash coal(Fig.9).It may be assumed that Group2has organic affinity too but more of these elements are found and in mineral associations(pyrite and clay minerals).

Subsequently,the fact that some of the element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low-ash coals may be due to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ome minerals,mainly pyrite.However,the data on Table3shows that the elements which correlate negatively with the ash are not characterised by high affinity to the sulphide.Generally,elements which show high nega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ith the ash content probably associate with the organic matter,i.e.they show mainly organic affinity.Otte(1953),Zubovic (1966),Gluskoter et al.(1977),Miller and Given (1978,1987),Parrek and Bardhan(1985),Eskenazy (1996),Querol et al.(1996,1997a),Crowley et al. (1997),Vassilev et al.(2001)and other authors also reported data for organic affinity of some of the elements from these two groups.A number of elements such as Ca,Mg,S,Na,Fe,etc.,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peat bog by circulating miner-alised groundwater.Most of these elements prob-ably react with organic acids and a low amount of them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mineral com-pounds.Iron,S,Ca,Mg,Na hav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low-ash coals.Clear correlation between Ca and coal ash is not observed(Fig.10). The dependences between Fe and S and Ca and S are indicators for pyrite or gypsum presence(Fig.

10).It may be supposed that elements with neg-

Notes to Table1:

ND—no data.

a Clarke for the ash of lignite and sub-bituminous coal by Yudovich et al.(1985).

b By Turekian and Wedepohl(1961).

c By Vinogradov(in V oitkevich et al.,1970).

J.Kortenski,A.Sotirov/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52(2002)63–8271

Table 2

Average content of the elements in lignite from some basins Elements Balsha seam Estevan seam,Canada a St.Rose

No 5Canada b A1bed

Calvert mine c Gibbons Creek mine d Beypazari Basin e World coal averages f Clarke value g Ag 0.5ND ND 0.50.8ND ND 0.3Al,% 3.0 1.370.58 1.27h 2.06h 0.9 1.0i

ND As 11.00.524.00.6 3.157.0 1.5–1514.0Au 0.0018ND ND 1.6<1.6ND ND 0.0015Ba 196.0970.0159.0136.081.78.470–300120.0Be 2.70.5ND 1.3 6.40.8 1.5–2 2.4Bi 0.3ND ND 0.30.30.70.1–0.2ND Ca,% 3.2 1.620.48 1.07h 0.07h 1.6 1.0i

ND Cd 3.3ND ND 0.13 4.90.40.2–100.3

Ce 16.510.48.016.0188.6 6.42–70100–200Co 6.6 1.4 3.0 3.0 6.3 3.04–8 3.4Cr 23.8 5.820.013.0 5.057.010–3012.0Cs 0.88ND 0.50.320.8 1.01–20.4–2Cu 70.5 6.920.524.0 6.89.015–357.5

Eu 0.360.20.20.3 5.30.30.1–20.12–0.5Fe,% 2.40.38 2.30.42h 0.42h 2.3 1.0i ND Ga 5.0ND ND 6.2 5.8 2.04–207.0Ge 1.9ND ND 1.0 4.2 5.02–10 1.5Hf 0.9 1.00.5 1.6 3.1 3.00.4–51–3K,%0.310.130.090.1h 0.08h <0.10.01i ND La 6.2 6.3 5.210.067.6 3.01–403–10Mg,%0.440.250.10.18h 0.06h 0.30.02i ND Mn 145.012.5120.0127.031.474.030–90100.0Mo 14.1 1.9 6.0 2.1 2.0 5.01–2 2.1Na,%0.480.820.20.05h 0.07h 0.140.02i ND Ni 19.6 3.916.0 4.015.498.015–208.0P,%0.08ND ND 0.002h 0.00.16ND 0.013Pb 13.7 6.453.08.010.1 5.020–30 2.5Rb 13.7 5.07.0 4.18.3 5.02–50 5.0S,%0.90.4–1.3ND 1.28h 0.2h 4.6ND ND Sb 1.00.8 1.00.80.5 1.00.5–2.55–10Sc 7.8 1.7 1.0 4.3 4.1 3.01–10 2.0Si,% 5.62 5.43ND 3.78h 4.11h ND 2.8i

ND Sm 1.10.70.8 1.426.70.70.5–6.00.4–4.4Sn 1.0ND ND 1.6 1.6 3.01–10 1.0Sr 94.3537.742.0143.017.387.050–200130.0Ta 0.180.20.10.50.60.30.1–10.2–0.7Tb 0.190.20.20.3 3.60.30.1–10.06–1.2Th 3.4 2.90.9 4.8 5.77.01–3 6.3Ti,%0.130.060.030.18h 0.18h 0.10.05i 0.05Tl 0.2ND ND 0.3<0.30.60.2–10.1U 1.2 1.6 1.3 2.5 2.7 6.01–3ND V 31.09.146.041.018.947.02–10023.0W 5.5 1.00.3 1.0 3.19.00.5–52–6Y 7.6ND ND 8.199.0 5.02–507.0Yb 0.90.40.3 1.013.8 1.00.3–300.9Zn 39.420.0400.0 3.634.613.010–6018.0Zr

10ND ND 52.073.9123.020–4030.0Ash,%

18.3

<20.0

17.8

15.8

15.7

19.2

J.Kortenski,A.Sotiro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2(2002)63–82

72

a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ith ash content have prevailing organic affinity,but this fact does not exclude their association with minerals.

The third group(Table3)includes elements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low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value(F0.22):Cd,Cu,Ga,Mn,Tb,Ti.They probably have intermediate(organic and inorganic) affinity 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change slightly when the ash content changes(Fig.9).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he organic or mineral form they are found in various associations(Fig.8).Gluskoter et al.(1977), Kuhn et al.(1980),Querol et al.(1992)and

other Fig.8.Dendrogram produced by cluster analysis of analytical data from86samples,r o=F0.22.

Notes to Table2:

ND—no data.

a Lignite from southern Saskatchewan(Beaton et al.,1991).

b Lignite from Nova Scotia(Beaton et al.,1993).

c Lignite from Texas,USA(Crowley et al.,1997).

d Lignit

e from Texas,USA(Warwick et al.,1997).

e Lignite from central Anatolia,Turkey(Querol et al.,1997a).

f By Swaine(1990).

g For lignite and sub-bituminous coal by Yudovich et al.(1985).

h Recalculed from oxide values.

i By Valkovic(1983).

J.Kortenski,A.Sotirov/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52(2002)63–8273

authors also reported data for similar affinity for some of these elements.

The fourth group (Table 3)includes elements with prevailing inorganic affinity.They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ith the ash content,which vary between +0.22and +0.50(Au,Bi,Ce,Eu,Hf,La,Ta,U,Yb,Zn—Table 3).The concentration of these element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sh content (Fig.9).These elements are also characterised by alumi-nosilicate affinity (Table 3).

The elements of the fifth group (Table 3)have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ith the ash content (over 0.51—Al,Cs,K,Rb,Si,Sm,Sn,Sr,Th,Tl)and they have high inorganic affinity.The concentration of all these element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of the ash content (Fig.9).

Beaton et al.(1991),Querol et al.(1992,1996,1997a,b),Eskenazy (1996),Warwick et al.(1997)and other authors also reported data for similar affinity of some elements from fourth and fifth group.The high ash content is related probably mainly with the alluminosilicate part of the mineral matter,which is

illustrated in Fig.10.Silicon has high inorganic affinity and it might relate not only with the clay minerals,but also with the quartz and other clastic silicate minerals.

5.4.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 in the Balsha seam profile

Depending on the ash content,the Balsha sea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parate parts:(i)low part,0–5m from the bottom (average coal ash 16.7%);(ii)middle part,6–10m from the bottom (average coal ash 51.7%),and (iii)upper part,11–15m from the bottom (average coal ash 26.1%).The ash content in the upper part is below 20%with an exception of the high-ash layer at the 13th meter (Fig.11).The elements which correlate negatively with the ash content are characterised by three types of distribution along the seam profile.The first group includes the elements Ge,As,Ag,P,S,Ca,Mn,Na,and Mg,which have high concentrations in the low part of the seam (Fig.11).In this part of seam,textinite,texto-

Table 3

Trace and major element affinities deduced from the calculation of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content of each element in the coal ash and coal ash or selected major elements

Correlation with ash content

Group 1:r ash =0.51à1.0Al (0.57),Cs (0.68),K (0.64),Rb (0.71),Si (0.91),Sm (0.63),Sn (0.74),Sr (0.63),Th (0.53),Tl (0.84)Group 2:r ash =0.22à0.5Au (0.39),Bi (0.46),Ce (0.38),Eu (0.39),Hf (0.25),La (0.38),Ta (0.34),U (0.28),Yb (0.41),Zn (0.40)Group 3:r ash =0.22to à0.22Cd (à0.15),Cu (à0.19),Ga (0.16),Mn (0.21),Tb (0.01),Ti (à0.16)

Group 4:r ash =à0.22to à0.5Ba (à0.41),Co (à0.28),Cr (à0.27),Na (à0.49),Ni (à0.43),P (à0.48),Pb (à0.33),Sb (à0.43),Sc (à0.32),V (à0.37),Y (à0.50),Zr (à0.30)

Group 5r ash =à0.51to à1.0Ag (à0.54),As (à0.71),Be (à0.77),Ca (à0.82),Fe (à0.84),Ge (à0.53),In (à0.54),Mg (à0.68),Mo (à0.62),S (à0.62),W (à0.63)

Aluminosilicate affinity

r Al –Si >0.5;Bi,Cs,Rb,Sn,Tl

r Al –Si =0.22à0.5;Ce,Eu,Hf,K,La,Sm,Sr,Th,Zn Sulphur affinity r S –Fe >0.7;Ca

r S –Fe =0.5à0.7;As,Be,Ge,Mg,Na

r S –Fe =0.22à0.5;Ag,Ba,In,Mo,Ni,P,Sb,Tb,V ,W Carbonate affinity r Ca –Mg >0.7;S

r Ca –Mg =0.5à0.7;As,Ge,Fe,Na,Sb

r Ca –Mg =0.22à0.5;Ag,Ba,Be,In,P,Mo,W,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elected major elements

Si –Al=0.5;Fe –S=0.33;Ca –Mg=0.77;Ca –Fe=0.62;Mg –Fe=0.45

J.Kortenski,A.Sotiro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2(2002)63–82

74

ulminite,densinite,kaolinite,calcite,dolomite,and pyrite predominate.Silicon,Al,Bi and Zr contents are highest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alsha seam(Fig.

11).Attrinite and eu-ulminite and illite and pyrite predominated in middle part of the seam.The third group comprises Be,Co,Ni,Cu,W,Mo,Sr,Ga,Sm, Ti,and Fe(Fig.11),and it ha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am.Kaolinite,illite, pyrite and calcite and eu-ulminite and densinite pre-dominated here.The fourth group of elements—Pb, K,V,Cr,Y,Sb,Sn,Tb,Rb,Eu,Hf,Cs,Yb,Tl,U,Th, Ce,Ba and Sc—has an irregular distribution(Fig.11). It is established that all elements have minimum concentrations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eam(Fig.

11).Very often,maximum element concentrations are observed in the coal layers at the contact with high-ash layers or on the top an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m (Mo,V,W,Cu,Sb,Ge,Be,Fe,Ca,Na,Mg,S,

P—Fig.9.Plot of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he elements in the coal ash against ash content.

J.Kortenski,A.Sotirov/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52(2002)63–8275

Fig.11).Elements with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sh content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part,in the high-ash layers and in the layers near the seam top (Rb,La,Tb,Yb,Sn,Bi,Al,Si—Fig.11)or they are irregular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Balsa seam profile (Sm,Ce,Th,U,Cs,Hf,Ga,Sr,Ta,K—Fig.11).In some cases,high contents of elements are observed at the contact with the top an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seam.(Yb,Bi,Rb,La,Hf,Ce,Th,Sn,Mn,Al,Si—Fig.11.)

6.Conclusions

Forty-nin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re determined in the lignite from the Sofia basin.The concentration of most of the elements in the coal ash is higher than the Clarke value:Ag,Be,Cd,Co,Cr,Cu,In,Mn,Mo,Ni,P,Pb,Sc,Sn,Ti,V ,and Zn.Aluminium,Si,K,REE,Bi,Zn,Ta,Tl,Sn,Sr,Cs,U,Th,Rb,Au,and Hf show a posi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ith the ash content,i.e.respectively higher inorganic affinity;but Ti,

Mn,

Fig.9(continued ).

J.Kortenski,A.Sotiro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2(2002)63–82

76

Ga,Tb,Cu,and Cd have both organic and inorganic affinity.Calcium,Mg,Fe,S,Ge,As,Be,Ag,Mo,W,In,Sb,Na,P,Sc,V ,Cr,Ba,Pb,Ni,Co,Y ,and Zr have high organic affinity.The clay minerals associate with K,Bi,Sn,Tl,Rb,Zn,Th,Sr,Cs,and REE.Some elements associate with carbonate (Ca,Mg,Fe,Na,Ba,P)or sulphide (Be,As,Sb,Ge,Na,Mo,In,W,Ni,Ag,Tb)mineral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elements are divided into five associations.The first two (La–Eu–Tb–Ce–Ta–Rb–Cs–Th–Sm–U–Yb–Sr–Mn–Hf–Zn and Al–Bi–K –Au –Sn –Tl –Si associations)comprise ele-ments with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sh content.The elements with negative correlation are divided into other three groups (P–Sb–Ba–Na–S–Mg–Ca–As–Ge –In –W –Mo –Fe –Be;Zr –Y –Cd –Sc and Pb –Ag–Cu–Cr–Co–Ni–V–Ti associations).

Four types of 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 along the profile of the Balsha seam are recognised:(1)

elements concentrated in the low part of the Balsha seam (Ge,As,Ag,P,S,Ca,Mn,Na,and Mg);(2)elements which show maximum concentration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eam (Si,Al,Bi and Zr);(3)elements which tend to concentrate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coal seam (Be,Co,Ni,Cu,W,Mo,Sr,Ga,Sm,Ti,and Fe);and (4)irreg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 contents.It is established that most of the elements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near the bottom,at the top or at the clay layers of the Balsha seam.References

Beaton,A.P.,Goodarzi,F.,Potter,J.,1991.The petrography,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a Paleocene lignite from southern Saskatchewan,Canada.Int.J.Coal Geol.17,117–148.

Beaton,A.P.,Kalkreuth,W.,MacNeil,D.,1993.The geology,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coal seams from the St.Rose

and

Fig.10.Relationship between some major element oxides and coal ash.

J.Kortenski,A.Sotiro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2(2002)63–8277

Fig.11.Graph of the element distribution on the profile of the Balsha lignite seam.

J.Kortenski,A.Sotiro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2(2002)63–82

78

Fig.11(continued ).

J.Kortenski,A.Sotiro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2(2002)63–8279

Fig.11(continued ).

J.Kortenski,A.Sotiro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2(2002)63–82

80

Chimney Corner coalfields,Cape Breton,Nova Scotia,Canada.Int.J.Coal Geol.24,47–73.

Crowley,S.S.,Warwick,P.D.,Roppert,L.F.,Pontolillo,J.,1997.The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of HAPs elements in relation to maceral composition of the A1lignite bed (Palaeocene,Calvert Bluff Formation,Wilcox Group),Calvert mine area,east-central Texas.Int.J.Coal Geol.34,327–343.

Eskenazy,G.,1996.Factors controlling the accumula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coal.Annu.Sof.Univ.89(1),219–236.

Gluskoter,H.,Ruch,R.,Miller,W.,Cahill,R.,Dreher,G.,Kuhn,J.,1977.Trace elements in coal: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Ill.State Geol.Surv.,Circ.499,155pp.

Kamenov,Bl.,Koyumdjieva,E.,1983.Stratigrafiya na neogena v Sofiiskiya basein.Paleontol.Stratigr.Litol.18,69–85(in Bulgarian with English abstract).

Kortenski,J.,1984.Varhu genesisa i razpredelenieto na pirita vav vaglista ot Sofiiskiya pliocenski basein.Annu.High.Inst.Min.Geol.30(2),205–214(in Bulgarian with English and Russian abstract).

Kortenski,J.,1985.Mineralen sastav na glinestoto vestestvo vav vaglista ot Sofiiskiya pliocenski basein.Annu.High.Inst.Min.Geol.31(2),55–64(in Bulgarian with English and Russian abstract).

Kortenski,J.,1986a.Elementi-primesi v pepelta ot vaglista ot So-fiiskiya Pliocenski basein.Rev.Bulg.Geol.Soc.47(2),165–172(in Bulgarian with English abstract).

Kortenski,J.,1986b.Opredelyane na mineralite vav vaglistata ot Sofiiskiya basein chrez rezultatite ot silikatniya analiz.Annu.High.Inst.Min.Geol.32(2),179–191(in Bulgarian with English and Russian abstract).

Kortenski,J.,1992.Carbonate minerals in Bulgarian coal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coalification.Int.J.Coal Geol.20,225–242.

Kortenski,J.,Bakardjiev,Sv.,1993.Rare earth and

radioactive

Fig.11(continued ).

J.Kortenski,A.Sotiro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2(2002)63–8281

elements in some coals from the Sofia,Svoge and Pernik Ba-sins,Bulgaria.Int.J.Coal Geol.22,237–246.

Kortenski,J.,Sotirov,A.,2001.Petrography of the Neogene lig-nites from Sofia basin,Bulgaria.Eighteen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Organic Petrology,18,Houston,23–26Sep-tember,pp.59–62.

Kuhn,J.K.,Fiene,F.L.,Cahill,R.A.,Gluskoter,H.J.,Shimp,N.F., 1980.Abundance of trace and minor elements in organic and mineral fractions of coal.Ill.State Geol.Surv.88,1–67. Miller,R.N.,Given,P.H.,1978.A geochemical study of the inor-ganic constituents in some low-rank coals.Tech.Rept.1,U.S.

Dept.Energy,D.C.Rept.Fe-2494-TR-1.

Miller,R.N.,Given,P.H.,1987.The association of major,minor and trace inorganic elements with lignites:III.Trace elements in four lignites and general discussion of all data from this study.

Geochim.Cosmochim.Acta.51,1843–1853.

Otte,M.U.,1953.Trace elements in some German coals.Chem.

Erde16,239–294.

Pareek,H.S.,Bardhan,B.,1985.Trace elements and their variation along seam profile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Barakar Forma-tions(Lower Permian)in the East Bokaro coal field,district Hazaribagh,Bihar,India.Int.J.Coal Geol.5,281–314. Querol,X.,Fernandez Turiel,J.L.,Lopez Soler,A.,Duran,M.E., 1992.Trace elements in high-S subbituminous coals from the Teruel Mining District,northeast Spain.Appl.Geochem.7, 547–563.

Querol,X.,Cabrera,Ll.,Pickel,W.,Lopez Soler,A.,Hagemann,

H.W.,Fernandez Turiel,J.L.,1996.Geological controls on the

coal quality of the Mequinenza subbituminous coal deposit, northeast Spain.Int.J.Coal Geol.29,57–91.

Querol,X.,Whateley,M.K.G.,Fernandez Turiel,J.L.,Tuncali,E., 1997a.Geological controls on the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Beypazary lignite,central Anatolia,Turkey.Int.J.Coal Geol.33,255–271.Querol,X.,Alastuey,A.,Lopez Soler,A.,Plana,F.,Fernandez Turiel,J.L.,Zeng,R.,Xu,W.,Zhuang,X.,Spiro,B.,1997b.

Geological control on the mineral matter and trace elements of coals from the Fuxin basin,Liaoning Province,northeast China.

Int.J.Coal Geol.34,89–109.

Siskov,G.D.,1997.Bulgarian low rank coals:geology and petrol-ogy.European Coal Geology and Technology.Geol.Soc.Spec.

Publ.125,141–148.

Swaine,D.J.,1990.Trace Elements in Coal.Butterworths,London, 290pp.

Turekian,K.K.,Wedepohl,K.H.,1961.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 in some major units of the earth’s crust.Bull.Geol.Soc.Am.72

(2),181–263.

Valkovic,V.,1983.Trace Elements in Coal.CRC Press,Boca Raton,FL1,210pp.

Vassilev,S.V.,Eskenazy,G.M.,Vassileva,Ch.G.,2001.Behaviour of elements and minerals during preparation and combustion of the Pernik coal,Bulgaria.Fuel Process.Technol.72,103–129. V oitkevich,G.V.,Miroshnikov,A.E.,Povarennikh,A.S.,Prokhorov, V.G.,1970.Kratkii Spravochnik po Geokhimii.Nedra,Moskow, 275pp.(in Russian).

Warwick,P.D.,Crowley,S.S.,Roppert,L.F.,Pontolillo,J.,1997.

Petrography and geochemistry of selected lignite beds in the Gibbons Creek mine(Manning Formation,Jackson Group,Plio-cene)of east-central Texas.Int.J.Coal Geol.34,307–326. Yudovich,Y.E.,Ketris,M.P.,Mertz,A.V.,1985.Elementi-Primesi v Iskopaemikh Uglyakh.Nauka,Leningrad,237pp.(in Russian). Zubovic,P.,1966.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ertain minor elements as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ir distribution in coal.In: Given,P.H.(Ed.),Coal Science.Am.Chem.Soc.Symp.Ser.55, pp.221–231.

J.Kortenski,A.Sotirov/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52(2002)63–82 82

大学文科专业介绍及就业介绍

大学文科专业介绍及就业介绍 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概况: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大方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 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高等院校、国家文化出版部门、中学、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等。 经济学 培养目标:毕业生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实际工作。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资、社)、西方经济学(微、宏)、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 就业方向:就业方向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高校及金融、税务、证券、投资公司等单位。 法学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律师、行政机关、检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教学科研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民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另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法律咨询、观摩审判、模拟审判,专业实习等。 就业方向:在法院、检察院等从事政法工作;在工商、税务、房地产、海关以及各类公司律师工作、在高等院校从事法律教育及法律研究工作。 国际政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外交和研究等方面的国际政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概论、国际法、国际经济学、美国政治与外交、当代政府与公务员制度。 就业方向:毕业后主要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对外汉语 主干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要、外国文化概要、英语听说、英语精读、英语写作 就业方向:在高等院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家机关外事部门从事对外宣传等工作;在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创作等工作。 历史学

大学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理科)

大学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理科)。 1.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特点是理工结合,培养具有宽厚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技能,较强的外语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应用科学知识,能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科技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生适合到科研、工程、经济、金融、管理等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教学、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软件设计、信息管理、经济动态分析和预测等多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大学、南开大学、大学、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学。 2.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大学、清华大学、大学、南开大学、大学、大学、交通大学、理工大学。 3.应用物理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熟悉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语言,掌握实验物理基本技能和数据处理的方法,获得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应用物理、电子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

算机技术等相关科学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教学和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大学、清华大学、大学、大学、南开大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学。 4.应用化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以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和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技术为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可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业开发和管理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 5.环境科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政部门和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 6.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知识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至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

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前言: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周小小;实践主题为大学生专业与就业情况研究;现将此次实践活动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这是一个阳光充足的日子,我们在一所学校附近开展的有关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的调查报告。此卷主要意在了解就业市场对我们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状况的影响,以及对就业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高等教育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将是深刻的。了解扩招后第一批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工作落实情况,以及他们对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期望,不仅对于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会对国家的劳动、人事和整个教育制度等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在今年12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认真调查。 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对于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程度的估计,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对口率明显高于专科生的层次。另外对就业信息来源渠道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毕业生从学校获得的就业信息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期间我们发出问卷60份,收回有效答卷也是60份。在经过整理和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大学生普遍的职业目标是获取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或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当然有部分认的目标是满足个人兴趣,有发展的空间,可是到目前为止,85%的受访者还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基本原因是近些年来高校扩招的

最新大学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理科)完整版26

最新大学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理科)完整版 最好就业的专业:据统计,排行前十的专业 一,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同声传译员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说。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吃香。 二.3G工程师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 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到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 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中国已经进入3G时代了,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明。 三.网络媒体人才 目前,类似与在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都在8000元到10转载自百分网https://www.doczj.com/doc/8f1614540.html,,请保留此标记000元之间。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目前,不少网络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都颇有信心。 四.物流师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 五.系统集成工程师 据悉,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应聘系统集成工程师之后的薪金是年薪8万元,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在到对业务的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六.环境工程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过环保产业的从也人员仅有13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有8万人,按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我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据悉,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展,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左右。 七.精算师 我国被世界保险界认可的精算师不足10人,在当今的国内人才市场上,精算师可谓凤毛麟角,随着国际保险巨头在中国开拓市场以及国内企业的需要,精算师是几年后保险业最拿手的人才,目前在国外的平均年薪达10万美金,国内目前月薪也在1万以上。随着人们对保险认识加强,保险行业的兴起必然会需要更多的精算师。 八.中西医师,医药营销 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进入医院,急救医生,产科医生,妇科医生,和理疗医师都将十分吃香,二是进入医药生成流通企业,三十继续深造,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越老越值钱,目前的医药行业月薪在3000到5000元。 十注册会计师 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嘎子的需要,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而目前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自由8万人左右,其中被国际认可的不足15%,每年高扩毕博在内的四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在

大学理科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

大学理科主要专业与就业方 向 介绍 1.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特点是理工结合,培养具有宽厚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技能,较强的外语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应用科学知识,能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科技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生适合到科研、工程、经济、金融、管理等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教学、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软件设计、信息管理、经济动态分析和预测等多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重点院校: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复旦大 学、四川大学、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2.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 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 部门从事研究、教学、 应用软件开发和管理工 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 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技、 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 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及 管理工作。 重点院校: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 南开大学、南京大学、 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 学、天津理工大学。 3.应用物理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 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 熟悉物理学基本理论和 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 语言,掌握实验物理基 本技能和数据处理的方 法,获得技术开发以及 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训 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 养和创新意识。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 应用物理、电子信息技 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科学 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 术开发以及教学和管理 工作。 重点院校:北大、清华、 南京大学、浙大、南开 大学、天津大学、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 学。 4.应用化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以高 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和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技术为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可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业开发和管理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 5.环境科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政部门和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 6.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 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 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 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 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 护等方面知识的环境工 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 才。 就业去向:主要至政府 部门、规划部门、经济 管理部门、环保部门、 设计单位、工矿企业、 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 规划、设计、施工、管 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 面的工作。 重点院校:华中科技大 学、南开大学、天津大 学、天津理工大学 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介绍:培养能在科 研部门、教育单位、企 业、事业、技术和行政 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 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 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 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 适合到各系统或行业的 相关部门从事软件开 发、经营和维护,也可 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 工作。 重点院校:北京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 学、南京大学、南开大 学、天津大学、天津理 工大学 8.生物工程(生物科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 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 域从事设计、生产、管

大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土木建筑类大学专业解读

大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土木建筑类大学专业解读

大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土木建筑类大学专业解读 一、大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大学中的土木建筑类专业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景观建筑设计、水务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专业。其中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土木工程四大专业为土木建筑类专业中的主要专业,现在我们就介绍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土木工程四个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就业与深造方向。 建筑学 学科:工学 门类:土建类 专业名称:建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能力; 3.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

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4.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常用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合理选用和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项目前期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的能力,具有建筑美学的修养。 主干学科:建筑学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及原理、中外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建筑构造。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美术实习、工地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建筑认识实习、设计院生产实习,一般安排40周。 修业年限:四年或五年 授予学位:建筑学学士 就业深造 适合在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事务所、房地产开发公司、各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高等学校、国家政府部门工作。 城市规划 学科:工学 门类:土建类 专业名称:城市规划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大学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理科)

大学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理科)。 1.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特点是理工结合,培养具有宽厚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技能,较强的外语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应用科学知识,能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科技人才。?就业去向:毕业生适合到科研、工程、经济、金融、管理等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教学、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软件设计、信息管理、经济动态分析和预测等多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2.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3.应用物理学?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熟悉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语言,掌握实验物理基本技能和数据处理的方法,获得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应用物理、电子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科学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教学和管理工作。?推荐

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4.应用化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以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和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技术为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可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业开发和管理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5.环境科学?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政部门和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6.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知识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至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推荐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介绍:培养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就业去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适合到各系统或行业的相关部门从事软件开发、经营和维护,也可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

最新中国大学理科专业介绍大全

中国大学理科专业介绍大全 经济学 主要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中国转型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别(地区)经济、当代经济学流派、经济学说史、博 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计算机技术和软件、计量经济学、数据库及其应用。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成为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在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行政机关、教研机构、公司从事经济工作。 金融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投资银行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中央银行学、金融会计、公 司金融、金融工程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或其他金融领域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国际政治专业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学概论、国际法、国际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近现代国际关系、当代国际关系、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国际组织概论、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外交学概论、 欧洲地区政治与经济、亚太地区经济与政治、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当代美国外交、中西文 化比较、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涉外礼仪、涉外事务模拟教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主要为党政机关、外事部门、新闻媒体、涉外企事业单位、教学科研等部门培养从事外事外交、政策研究、涉外宣传、国际情报分析处理,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主干课程: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编辑与制作、电视摄像、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广播电视采访写作、电视作品分析、媒介经营管理、中外新闻史、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大众传播学、经 济新闻概论、广告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能在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编辑、采访、策划、节目主持、宣传和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金融单位、各类国有和非国有企业从事管理、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管理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物流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工程、组织行为学、会计学、统计学、 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标准化与质量认证、产业经 济学、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商务英语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就业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规和政策,具有良好的个人可信度、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既能为组织做出战 略贡献又能很好地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具体职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运用、统计与社会调查方法、组织设 计与工作分析、人员素质测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法与员工关系管理、福利管理、 领导学、团队管理、ERP、生产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金融管理、税收 管理等 市场营销专业

大学理科工科专业介绍及就业去向.docx

大学理科工科专业介绍及就业去向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 具备电机及其控制、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 自动化、建筑电气等工程技术领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设计制造、研 制开发、试验分析、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生产管理以及电子与 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想做好电气工程师要具备以 下几点: 1、熟悉供配电系统 2、电力拖动系统 3、自动化控制系统 4、具备点机械的知识。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 应用、电气工程基础、电机学、电器学、电力系统分析、电机设计、高低压电 器、电机控制、智能化电器原理与应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综合自 动化、建筑供配电等。 就业方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性强。该专业的 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就业,可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市场 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也可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主要就 业单位有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电 气工程研究开发公司和研究院以及具有电气相关专业的院校。自动控制、电力电子 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 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怎样: 1. 电业局 2. 设计院3. 工程局 最好的是电业局。福利好,待遇高。然后是设计院,工作相对比较轻松。最艰 苦的是工程局。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到处跑。但是工资也不低。总的来说是很 不错的。而且还可以向自动化、电子等方向转行。这个专业,强电,弱电都有 的。因为,主要学习系统的东西。专业科目,主要是,电路、数学电子、模拟 电子、控制系统、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微机控制理论、还有电机拖 动、 PLC、电厂供电、单片机等。 2013-2014 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3] 排序学校名称水平开此专业学校数 1西安交通大学5★367 2清华大学5★367 3浙江大学5★367 4华中科技大学5★367 5重庆大学5★367 6西南交通大学5★367 7哈尔滨工业大学5★367 8天津大学5★367 9西北工业大学5★367 10沈阳工业大学5★367 11哈尔滨理工大学5★367 12合肥工业大学5★367 13河北工业大学5★367 14中国矿业大学5★367 15华北电力大学5★367

大学理科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

大学理科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 1.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特点是理工结合,培养具有宽厚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技能,较强的外语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应用科学知识,能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科技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生适合到科研、工程、经济、金融、管理等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教学、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软件设计、信息管理、经济动态分析和预测等多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2.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3. 应用物理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熟悉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语言,掌握实验物理基本技能和数据处理的方法,获得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应用物理、电子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科学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教学和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4. 应用化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以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和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技术为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可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业开发和管理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 5. 环境科学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政部门和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 6. 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知识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至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 推荐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理工科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

理工科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介绍:本专业特点就是理工结合,培养具有宽厚得数学基础,熟练得计算机应用与开发技能,较强得外语能力,并掌握一定得应用科学知识,能运用数学得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得高级科技人才。?就业去向:毕业生适合到科研、工程、经济、金融、管理等部门与高等院校从事教学、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软件设计、信息管理、经济动态分析与预测等多方面得研究与管理工作。?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2、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技、教育与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与管理工作等方面得高级专门人才。?就业去向:主要到科技、教育与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与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3、应用物理学?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得数理基础,熟悉物理学基本理论与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语言,掌握实验物理基本技能与数据处理得方法,获得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方面得基本训练,具有良好得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应用物理、电子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科学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教学与管理工作。?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4、应用化学?专业介绍:本专业以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与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得应用技术为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可从事相关领域得科学研究,工业开发与管理知识得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 5、环境科学?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政部门与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与环境监测等工作得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等工作. 6、环境工程专业

大学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集录

大学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集录 (理科) 1.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特点是理工结合,培养具有宽厚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技能,较强的外语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应用科学知识,能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科技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生适合到科研、工程、经济、金融、管理等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教学、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软件设计、信息管理、经济动态分析和预测等多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3.应用物理学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熟悉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语言,掌握实验物理基本技能和数据处理的方法,获得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

创新意识。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应用物理、电子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科学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教学和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4.应用化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以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和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技术为 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可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业开发和管理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 5.环境科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政部门和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 6.环境工程专业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知识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至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

大学理科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

大学理科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 1、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特点就是理工结合,培养具有宽厚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技能,较强的外语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应用科学知识,能运用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科技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生适合到科研、工程、经济、金融、管理等部门与高等院校从事教学、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软件设计、信息管理、经济动态分析与预测等多方面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2、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技、教育与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与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技、教育与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与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3、应用物理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熟悉物理学基本理论与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语言,掌握实验物理基本技能与数据处理的方法,获得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应用物理、电子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科学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教学与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4、应用化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以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与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技术为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可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业开发与管理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 5、环境科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政部门与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与环境监测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等工作。 6、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与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与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与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知识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至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与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 推荐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介绍:培养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与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与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适合到各系统或行业的相关部门从事软件开发、经营与维护,也可从事教学、科研与技术工作。

最新最新大学理工科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

一、理科生学什么专业好 理科专业基本属于技术类型专业,各个专业优势存在区分差异,理科考生只有以职业兴趣为导向,兼顾大学和专业选择,细致分析未来行业发展状况,才能选择出一个好的专业,以下是详细分析: 1、行业分析:6大技术领域八大人才需求 教育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今后10年内,我国对人才的需要将有较大的变化。 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今后几年我国将大力发展6大技术领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6大技术可形成9大高科技产业:生物工程、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智能机械、软件、超导体、太阳能、空间产业和海洋产业。 按照国家人事部的有关统计预测,我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8大类: 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 2 、报考指南:兴趣为先专业各有优势 2.1 专业优势有区分职业兴趣和未来就业是选择标准 首先要看你的出发点是什么,你必须先明白,现在的热门专业,也就是就业好的专业不一定就是高薪专业。还有,很多高考的热门专业,毕业之后并不很好找工作(这方面的专业比如说生物工程,和材料工程) 你选专业之前,一定先要选一个好的行业。不一定专业好才能赚钱。比如说现在的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这些事IT行业的。还有机械行业也非常不错,比如这方面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还有热动方面的,能源与动力自动化,热能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同时,你还应该在好学校和好专业之间做出一个选择。 3 、大学VS专业—两者完美结合 情况1:如果你要上一个名校选大学优先, 国内名校比如说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哈工大、武汉大学等等,如果你的高考分数允许上这些大学的强势专业,你就有必要去报考他们的强势专业,从而选择选择一个好的行业。但是如果你的高考分数不够,

最新大学理科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

大学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理科) 1.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特点是理工结合,培养具有宽厚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技能,较强的外语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应用科学知识,能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科技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生适合到科研、工程、经济、金融、管理等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教学、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软件设计、信息管理、经济动态分析和预测等多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2.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3.应用物理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熟悉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语言,掌握实验物理基本技能和数据处理的方法,获得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应用物理、电子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科学领域从事应用研究、

技术开发以及教学和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4.应用化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以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和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技术为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可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业开发和管理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 5.环境科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政部门和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 6.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知识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至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 推荐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大学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集录(文理科)

大学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集录(文理科) 大学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集录(文理科) 一:大学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理科) 1.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特点是理工结合,培养具有宽厚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技能,较强的外语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应用科学知识,能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科技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生适合到科研、工程、经济、金融、管理等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教学、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软件设计、信息管理、经济动态分析和预测等多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2.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3.应用物理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熟悉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语言,掌握实验物理基本技能和数据处理的方法,获得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应用物理、电子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科学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教学和管理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 4.应用化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以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和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技术为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可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业开发和管理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 5.环境科学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政部门和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

大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土木建筑类大学专业解读

大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土木建筑类大学专业 解读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大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土木建筑类大学专业解读 一、大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大学中的土木建筑类专业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景观建筑设计、水务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专业。其中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土木工程四大专业为土木建筑类专业中的主要专业,现在我们就介绍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土木工程四个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就业与深造方向。 建筑学 学科:工学 门类:土建类 专业名称:建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能力; 3.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4.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常用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合理选用和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

大学理科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

大学理科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

大学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理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介绍:该专业培养能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以及教学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前景: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分配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事业单位及高新技术公司从事光电子、光通讯、激光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 推荐学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 专业介绍: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门知识,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用性和通用性宽口径的高级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水利水电、电力行业的管理、设计、科学研究机构与工程施工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也可在土木建筑及其他行业从事相关的工作。 10.通信工程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通讯技术、通讯系统和通讯网等方面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从事通讯技术开发与应用、管理与决策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适合邮电部所属各邮电管理局及公司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经营及管理

工作,也可到军队、铁路、电力等部门从事相应的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1.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通识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前景:可在机械、电子、冶金、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兵工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工程建设、行政管理及教育工作等。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知识结构先进,适应面宽广,发展潜力大,是一个发展迅速、需求巨大的热门专业。 推荐院校: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 1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 就业前景:主要到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医药、食品、机械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几率高,且多能与专业对口。 13.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制冷、空气调节、供热等能源工程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专业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涡轮机械、锅炉与换热设备、制冷与空调、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就业前景: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工作。该专业属能源动力类,是国家重点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