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全面提高中非经贸合作水平的机遇与对策

新形势下全面提高中非经贸合作水平的机遇与对策

新形势下全面提高中非经贸合作水平的机遇与对策
新形势下全面提高中非经贸合作水平的机遇与对策

新形势下全面提高中非经贸合作水平的机遇与对策

2004-09-27 09:50 安徽省商务厅

2000 年中非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以来, 在中非共同努力下, 双方经贸合作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2003 年中非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85.4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49.6%, 中国企业对非投资领域日益增多, 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03 年底, 中国累计在非洲投资设立企业638家, 中方投资9.3 亿美元。中国已与非洲35 个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 与14 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中非投资合作正面临新的机遇。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进展顺利, 我国在非的影响不断扩大。

同时, 进一步发展中非经贸合作, 提高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的影响和效果, 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也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即如何进一步扩大对非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 如何在非洲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如何在多层次、多领域扩大对非合作的问题。

由于非洲本身经济基础薄弱、体制发展滞后, 缺乏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力资源, 要切实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就必须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中非合作论坛, 与有关各方密切合作, 加强协调, 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抓住重点、做好各项工作, 特别是在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对非战略举措, 制定实施对非经贸合作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确保中非合作论坛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科学性, 迫切需要加强对非洲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研究, 制定和实施详细的阶段性发展规划。

一是要尽快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与北非、东非、西非地区部分资源丰富、政治稳定、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国家, 如肯尼亚、埃及、尼日利亚等国家或地区一体化组织商签区域贸易协定或投资合作协定, 争取为国内企业全方位开拓非洲市场提供便利。

二是要尽快建立中非合作论坛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 的工作联系机制。NEPAD 已成立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执行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和秘书处三级管理机构。建议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成立与之对应的高官定期会晤机制, 帮助NEPAD 在华设立办事处和咨询机构, 考虑在NEPAD 总部设立常设机构, 着手建立信息交流平台。NEPAD 以确定以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生产和出口多样化、市场准入、动员外部资源和保护环境等为优先发展目标, 建议双方共同成立工作小组和研究专家组, 分别对今后几年内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进行研究, 制定民间交流计划。

三是要加强与地区性大国及有关区域性机构的合作。目前, 北非的埃及( 阿拉伯国家联盟) 、东非的埃塞俄比亚(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非洲统一组织) 、南部非洲的南非( 南共体财政投资协调署) 、中非的加蓬( 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西非的科特迪瓦( 非洲开发银行、西非证券交易所) 和尼日利亚(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等六国地处非洲不同地区的中心位置, 分别设有影响非洲进程的主要区域性组织总部, 是汇聚非洲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我国应充分重视与这些机构的合作, 形成全方位的收集信息的网络, 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对非地区政策和国别经贸合作政策。

二、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拓非洲市场

政府部门必须坚持鼓励扶持和规范引导“两手抓“, 通过资金支持、信息服务、中介组织协调、加强多双边合作等渠道, 促使民营企业在中非经贸合作中发挥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进一步完善有关资金扶持政策, 建议重点抓好“结合点“, 即资金扶持与制定实施地区经贸战略规划相结合;资金扶持与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相结合;资金扶持与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相结合。

尽快出台非洲地区贸易投资重点国别地区导向目录。进一步细化“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优先支持企业开拓的非洲市场。在市场开拓资金中划拨专门款项优先扶持家电类、纺织服装类、电信网络类等行业的企业在非洲重点国家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在制定和实施对非援助规划时, 可考虑有一定比例用于推动非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应对具备良好市场辐射能力的地区和国家( 如贝宁、埃塞、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处在地区市场中心位置、拥有完备的港口和交通网络) 适当加大援助力度, 重点是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等方面。

积极推进信息服务多元化, 重新定位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的职能和作用, 由商会和工商联共同组织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参与市场开拓活动。帮助非洲部分国家加快信息化建设, 组建区域性的贸易投资促进机构, 加强这些机构与我国企业、协会和商会的交流与合作。

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在非洲地区开展贸易投资活动的动态跟踪分析系统。在非洲的不同区域( 可以划分为南部非洲、东部非洲、西非、北非4 个区域) 各确定1-2 个重点国家, 与当地政府部门共同就我国各类企业的贸易投资进行全面研究, 密切跟踪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拓非洲市场的主要趋向。

帮助企业分散各种风险。发挥进出口银行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信贷和保险功能。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非洲市场上遇到的商业性风险以外的各种风险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快与非洲区域经济组织和重点国家商签经贸合作和投资保护( 包括避免双重征税) 协定的步伐。充分运用双边混委会的沟通和磋商渠道, 及时解决中小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与非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的金融合作。

整顿和规范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竞争行为。目前, 部分驻非经商参处通过不懈努力, 组织了境外中资企业商会, 加强行业自律, 规范和引导企业走良性竞争的道路, 取得明显成效。针对境外中资企业反映的问题, 应在已发布的境外中资企业商会管理规定的基础上, 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发展规划, 建立和完善境外中资企业商会与国内商会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中介组织的合作机制, 在商务部的统一协调和组织下开展工作。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 建立非政府组织沟通和协调机制, 推动境外中资企业商会在多双边经贸事务中发挥积极影响和作用。在资金、信息服务、人员培训上加强对境外中资企业商会的扶持力度。结合国内开展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专项行动, 加强境外中资企业商会与国内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共同打击扰乱市场和恶性竞争行为。

三、发展全方位对非投资合作

1、明确进一步加强合作的主要投资领域

今后一段时期, 政府部门应着重引导企业的投资重点向有比较优势的生产加工和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资源开发两大领域转移。

加强与非洲国家的能源合作特别是油气资源合作,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参与非洲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具有一定的的有利条件, 非洲国家正力图摆脱西方跨国公司对本国资源的控制, 希望通过与我国企业合作,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程度。我国企业可以在非洲参与能源开发时涉足管道网线建设、炼油厂、风险勘探、提高采收率等多个领域, 形成上下游一体化投资。同时, 进一步加强油气领域内的合作, 不仅需要国内专项资金资助, 也需要中非双方高层保持密切接触和沟通, 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中已明确了在自然资源和能源领域内加强合作, 我国也与部分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签

署了能源合作的框架协议。建议通过高层互访, 利用我国与非洲各国良好的双边关系帮助我国企业参与当地油气资源项目开发和综合利用。同时, 国内在财政专项资金、勘探境外油气资源的风险保障等方面尽快落实相关扶持政策。

2、加强对投资风险高、回收期长的领域的扶持

继续实施以“大企业、大项目”为重点的“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地区承揽技术含量高、能带动国产大型机电设备出口、有利于获取重要战略资源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 充分重视和大力推动企业开展国际带资承包。建议选择出一些规模大、资质好、技术实力强和经营业绩优良的企业, 在资金支持和便利化等方面进行试点, 推动其承揽大项目和总承包。尽快推动银行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可考虑选择1-2 家业绩和资质良好的对外带资承包企业进行试点, 与银行组建经营联合体, 共同参与项目融资, 提高我国企业在非洲工程承包市场的中标率。改进外汇管理和项目审批措施, 对经营记录良好、有实力的带资承包企业, 简化外汇审批程序。对企业在非洲开展国际带资承包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性保险, 重点是降低利率费率, 增加金融保险的服务品种, 研究取消双重担保的做法, 降低企业负担, 真正为企业分担一定的风险。

3、推动改善非洲的投资环境

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 将促进投资便利化、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发展中非经贸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强服务业领域合作。鼓励中资企业在非洲建立销售网络。在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中将与非洲大国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合作作为重点, 力争与主要非洲国家全面签署投资保障、避免双重征税、社会保险等协定, 并确保有关条款的实施, 为我国企业的投资贸易活动创造条件, 扩大中非直航范围加强双边领事磋商, 尽快解决有关工作签证问题。

4、着手投资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

充分发挥境外中资企业商会和投资贸易中心的作用。为了规范中资企业的经营行为, 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中资企业商会的职能, 重新对11 家在非的投资贸易中心的定位。推动国内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在非设立分支机构。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 发展双边的专业咨询和服务合作, 如法律、会计审计、贸易物流、金融保险等领域。

5、积极探索境外中资企业股份化改造

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对部分中资企业股份化改造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推广, 推动股份制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开展多元化经营, 尽快制定和实施对境外中资企业股份制试点的指导性意见和管理办法, 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 优化股权结构。

四、发展对非应域经济合作, 联手开拓美欧市场

近年来, 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对非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优惠政策。借助这些优惠政策, 积极推动中非区域经济合作, 引导我国企业通过在非洲投资设厂, 扩大对美欧市场的出口, 不仅有利于转移和分化部分行业如纺织品服装出口过快增长导致的贸易摩擦压力, 而且也有助于进一步拓宽中非经贸合作的领域, 推动双方经济的稳步发展。

目前, 我国正在与南非就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在此基础上, 应有选择地与非洲部分国家( 主要是北非、南部非洲地区), 通过特惠关税安排、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贸易区等形式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与非洲港口城市的次区域合作, 围绕几内亚湾油气资源开发, 迅速制定并实施对贝宁科托努、尼日利亚拉各斯等经济中心城市的经贸发展计划。帮助非洲国家调整投资政策, 建立和完善各种开发区, 推动国内较为发达的国家级开发区与北非地区的部分国家进行专项投资促进和技术合作活动。制定实施对非投资和经援的中长期计划, 分阶段推进大的投资项目。

进一步完善鼓励和扶持政策, 为企业利用美欧对非优惠政策创造条件, 扩大出口。

一是设立对非投资小额投资基金, 对小额资金和小型项目简化审批程序, 缩短审批时间。

二是改进援外合资合作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政策的运作方式, 对设在非洲的中资企业开拓发达国家市场的行动给予直接支持, 或者提供贷款贴息服务。

三是加强我驻美欧各外派机构、商务机构与非洲中资企业的横向联系, 加强信息交流, 提高网络化水平, 及时发布美欧非洲政策的调整变化情况, 以及其他国家投资者的动向, 为我国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

四是支持和帮助非洲有关国家开拓美欧市场的各种招商和经贸洽谈活动, 共同开拓美欧市场。

五是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在非投资贸易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进一步明确我国部分轻工产品在2005 年以后可能遭遇的贸易保护压力, 增强企业发展多元化投资贸易的紧迫感。积极支持和鼓励非洲发展区域性经济合作, 推动非洲区域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密切关注美欧与非洲区域组织的合作和发展, 与地区性组织和国际机构加强合作, 为我国企业拓宽市场空间创造条件。

在非洲有重点的建设一批社会效益明显的核心项目, 以带动相关国内配套中小企业投资。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自主开发和以我在非长远政治利益为主导的综合项目开发相统一, 体现一大带群小的多层次投资形式, 扩大我国投资和经济援助的社会影响力。改变目前我国对非援助以年度为划分单位的传统做法, 一揽子提出政府对非经援计划和我国拟推进企业投资的项目计划, 分阶段分行业实施大投资项目, 不断扩大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的对外影响。

五、充分发挥投资贸易中心在开拓非洲市场, 加强中非经贸合作中的作用

目前, 投资贸易中心正在形成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并初见成效。表现在: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 根据自身优势和国别特点, 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服务;多种经营初见成效;积极尝试组织中国名牌产品展销, 如尼日利亚“中心”拟设立中国出口商品精品常年展并在尼全国建立销售网络, 坦桑尼亚“中心”将与江苏省外经贸厅合作组织中小企业赴坦办展, 肯尼亚“中心”拟在“中心”下以股份制形式注册进出口公司、报关清关公司、旅游公司等, 目前正在着手组织西南二省一市和部分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企业举办“中国商品展览会”。但是, 与在非投资中介服务体系中应发挥的作用和职能相比, 投资贸易中心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其下一步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 包括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明确、国家扶持政策的效果有限、对投资贸易中心的管理缺乏科学和统一的规划等。

应借鉴日本的贸易振兴会(JETRO) 和韩国在非设立“区域贸易中心”(KTC) 的运作模式, 尽快完成投资贸易中心的转型。目前, 日本贸易振兴会的总部和研究机构分别设在东京、大阪, 在全世界100 多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 主要职能是促进所在国家与地区的企业与日本企业发展贸易、投资和技术引进, 以及发展与当地政府和商会的友好关系。它定期发行出版物和研究报告, 在很多城市设立图书馆和资料室供当地客商免费查询, 主要活动包括联系客商、提供咨询、开办展览等, 并承担本国政府委托的部分国际经贸合作方面的任务。

投资贸易中心应大胆探索, 重新定位, 改革现行的资产管理理念, 重新确定考核体系, 充分引进市场化管理。在适当规定对国内企业提供必要服务的基础上, 鼓励各中心依据自身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 大胆尝试,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目前, 部分驻非经商处也在进行探索, 中心改革的模式, 一是可以考虑实行股份制改造, 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 引入民间资本和专业管理人员, 扩大中心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二是将现有中心归

口进出口商会或投资促进局、外贸促进局、经济合作事务局, 在上述机构的统一协调、指导、监督下, 完善和提高服务功能, 增加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

总之, 中心应按照“以企业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 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 通过国内招商, 引进国内企业、零售集团和名牌产品在中心设点, 经营或集中展示, 提高中心的国内知名度, 真正使中心成为区域性市场的集散地。

中非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中非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王爱虎,李燕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中非贸易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近年以40%左右的增速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同时,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占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低、中国与各个非洲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水平不均衡、进出口结构单一的等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从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国际贸易统计年鉴(2009)》和国家统计网得到的权威数据数据,从总体贸易水平、进出口结构、贸易集中度等方面对中非贸易进行分析,揭示了中非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找出与中国贸易往来最密切的非洲国家,可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 关键词:中非贸易;进出口结构;贸易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从1956年埃及率先与中国建交以来,一大批非洲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开启了中国与非洲国家政治、经贸合作的新纪元。在政治友好的基础上,双方贸易往来也日渐频繁和深入,受到历届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非贸易往来,从最初中国单方面向非洲提供发展援助,到更多的强调开展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和更平等的贸易往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即使在面对全球化挑战的新形势下,这一合作也保持了稳定增长。2000年10月创立的“中非合作论坛”将新形势下中非伙伴关系推上了全面、快速、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开展中非合作有助于双方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起到明显的“双赢”效果。一方面,非洲素有“世界资源宝库”之美誉,黄金、天然钻石、铝矾土、铂、钯等的储量世界第一,铬、铜、钴、二氧化钛等的储量也相当丰富。另一方面,非洲还是个拥有8亿多人口的大市场。丰富的资源加上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中国的海外资源获取和商品销售来说具有十分重大意义。对非洲国家而言,中国不仅能够提供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商品、技术和管理,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向非洲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中国日益增长的对非投资对于资金严重匮乏的非洲国家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可以说,中非贸易已成为双方经济和利益的重要依托。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对中非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局限于中非关系和中非贸易两方面。但随着中非贸易的发展,中非问题和中非贸易必将受到更多、更全面的关注。本文结合近几年的数据分析,从总体贸易水平和进出口结构对中非贸易进行分析,并找出与中国贸易往来最密切的非洲国家,同时也揭示了中非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中非贸易往来 非洲大陆是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洲,共包括了5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经济、地缘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十分鲜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资源丰富的少数国家占据着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大部分。中国与非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也呈现出贸易水平不均衡,进出口结构单一的双重特征。 1.总体贸易水平。2008年,中非贸易额已达到1064.8亿美元,同比增长45.1%,其中中国对非出口504.8亿美元,从非进口560.0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6.3%和54%。亚洲作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非洲第三大出口地区、仅次于欧洲的非洲第 修改日期:2012-4-5 作者简介:王爱虎(1969-),男,河北承德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品开发管理、运作管理和工业工程等。李燕(1988-),女,四川绵阳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国际物流。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摘要:近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更进一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是符合中非双方人民利益的。本文从分析中非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并为加强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非经贸关系机遇与挑战 中国与非洲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双方的经贸往来可追溯到公元九、十世纪的唐、宋时期,至今已具逾千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多数非洲国家仍未获得独立,仅有埃及和摩洛哥同中国有经贸往来,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许多非洲国家获得了独立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为中非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使得中非经贸合作得以稳步发展并初具规模。1980年—1999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实施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非经贸关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力度也不断加大,中国在非洲的十一国建立了“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中心”,为中国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提供各类服务,进一步推动了中非经贸关系多元化。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地区政局总体稳定,经济继续好转,这个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世界第二大洲,曾被世界忽视的大陆一夜之间成了世界关注的地方。中国与非洲几十年来奠定的友好与合作的基础,使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具有广阔前景。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迅速。目前中国与49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22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涉及33个项目的优惠贷款框架协议。为扩大从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自2005年起,我国就开始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部分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方又将受惠商品范围扩大至478个税目。为进一步向非洲商品开放市场,增强非洲商品的出口竞争能力,2010年之后的三年内,中国政府将逐步给予非洲所有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2010年中国首先开始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免关税受惠商品由此前的478个税目扩大到4700多个税目。中非经贸关系已由过去的单一的政府间援助向形式多样、互利合作的方向发展,中非贸易额也比过去有较大的增长,我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然而,在近年来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双方贸易也潜伏着不可持续性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加于解决。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成果显著,表现出贸易额增长趣闻、贸易结构稳定、投资规模增长、投资领域拓宽、经济技术领域合作成果显著等特征。 中非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及非洲独立解放运动后,虽然偶有局部动荡,但和平的经济建设是世界发展的主基调;中非贸易互补性强,双

中非合作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

中非合作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文章首先对中非合作的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然后重点分析了中非合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文章最后就如何应对挑战从坚持中非合作特色、完善中非合作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加强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建设以及重视企业责任、规范企业行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非合作;非洲;战略 一、中非合作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中非合作根据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前。第三个阶段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后至今。 中国与非洲第一阶段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在那个年代,中国尽管自身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但仍给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无私援助。这对非洲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奠定了中非友好关系的基础。中非友好也给中

国带来了实际利益。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投赞成票的76个国家中有26个是非洲国家。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这一时期,非洲国家特别是独立后的国家也在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而努力。随着双方战略的调整,中国对非洲合作开始强调互利互惠。在这一阶段,除了继续对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外,中国已将重点转移到与非洲国家开展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上来。这一时期双方仍继续深化政治领域的合作,在国际社会上相互支持。非洲国家帮助中国粉碎了西方发起的多次反华议案,中国也继续在国际舞台上为非洲国家争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 二、中非合作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非洲统一任务的完成以及中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中非双方迫切需要在更宽的领域内加强合作,迫切需要一个集成统一的平台来统筹协调中非合作。在这一背景下,中非合作论坛于2000年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中非关系由原来的政治、经济主导向全方位发展。 1. 中国和非洲的经济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中国和非洲国家间的贸易增长迅速。中国和非洲的双边贸易额已由2000年的106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1 986亿美元,12年

中非经贸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中非经贸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摘要 随着中非经贸近60年的发展,中非之间政治与经济联系都日趋紧密。本文从中非经贸关系着手,回顾近30年来,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概述中非经贸关系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变化,从外媒的评述理解现阶段中非经贸发展的概况,分析中非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非经贸合作;历程与现状;问题;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非洲大陆越来越引起大国关注。非洲凭借其优厚的能源与资源,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非洲的友好往来历史悠久,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互相支持,共同建立了第三世界。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中非的经济不断发展,中非经贸关系日趋紧密,双方从政治到经济的合作都不断加强。中国非常重视同非洲的经贸合作,加强与非洲各国的经贸合作与发展对于经贸关系的多元化发展、资源与市场的利用、巩固和发展中非友谊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非经贸合作的特点与变化 1.中非经贸关系加速发展阶段(1980-1999年) 20世纪8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非洲国家逐渐实现民族独立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调整,中非经贸关系逐渐步入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中非经贸特点主要变现为:双方贸易额不断扩大,贸易产品多样化,贸易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非洲。贸易方式不断增多,一般贸易与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对外援助等方式相结合,经济效益取得很大的提高。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非洲国家的经济一直到70年代末都处在增长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非洲经济受世界经济影响陷入了严重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适时调整对非政策用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中国根据非洲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符合双方实际的贸易合作。在非洲总体贸易出现负增长的局势下,中国同非洲的贸易却在显著增长。其中中国出口额年均增长4.2%,进口年均增长3.6%。 在整个80年代,中非贸易额虽然略有起伏但总体保持着增长趋势。这一时期,中国出口迅速增长,进口则有所下降,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其主要原因是:非洲经济困难,出口产品减少而且单一,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进口来源增加。 20世纪90年代,由于外贸体质改革和外包经营的发展实施,我国开始重视对非经贸合作,将对非经贸合作确定为外经贸的战略重点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极大的促进了中非之间的合作。1993年南非独立之后,中国同南非的贸易往来发展迅速。1999年,中国同非洲地区进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有14个,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南非、埃及、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其中南非为最大贸易伙伴。

中非贸易发展前景分析

摘要 对于非洲来说,中国不仅具有适合非洲市场需要的商品和技术,而且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向非洲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此外日益增长对非州投资对于严重缺少资金的非洲国家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本论文正是基于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贸易数据,通过对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对策分析等四个部分,对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贸易总量、贸易结构、贸易分布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寻找中非贸易之间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更好的促进中非贸易之间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非洲,中国,贸易,发展

ABSTRACT For African countries, China is not just a commercial partner that provides goods and technology. China is also expanding its development assistance to Africa, with massiv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debt forgiveness, new loans, and increased resources for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volume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n countries .It can be divided in four parts.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trade situation, the problems, the reasons that causes these problems, I suggested some solutions that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trade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The research has been made by comparing merchandise exchanged volume, trade system, type of trade made, political system and culture. This method helped me to have a good approach of the problems and therefore to find the right solutions. For the best of Sino-African trade, and its rapid growth. KEY WORDS: China , African , trade, development

中非贸易合作发展状况与趋势思考

中非贸易合作发展状况与趋势思考 中非之间的货物交换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些考古发现表明这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宋朝开始的国家经济中心南移,使由南海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日益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航线和航行距离也不断增加。在非洲的桑给巴尔岛和津巴布韦已经出土了11世纪的宋朝古钱币,这些钱币有的是元朝时期的中东贸易商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非洲遗留下来的;正在肯尼亚沿海地区进行的考古挖掘,也旨在寻找13世纪中国船员旅行时留下的工艺品。明朝时期,中国的本土文化复兴带来了海事创新,以强盛的国力和相对开放的国际政策为支持,“中非历史上关系最重要的时期”随之而来,代表性的事件为郑和下西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了东非沿海地区,并使用瓷器、丝绸以及中国其他的工艺品交换非洲的产品和其特有的动植物品种,将中非贸易关系推向了一个高潮。最后一次这样的远海航海活动,发生在1433年大撤退时期;之后更远距离的航海活动既与第三方的海事创新有关,也与欧洲对非洲的殖民侵略有关。 清朝时期,日本和欧洲航海技术的提高引发了对国际海事权利的争夺,中国在竞争中落败,被迫退出了远洋航线。与此同时,非洲沦为欧洲殖民地,使得与中国的直接贸易渠道进一步被切断。中国国内频繁发生的农民起义和外来侵略战争,包括19世纪初的两次鸦片战争,也使得中国方面无暇维系双方贸易往来。非洲国家处于殖民统治下的经济状态,与独立主导经济发展的中国显着不同,缺乏直接经济交往的双方因此好像处在两个“平行世界”。在这一时期,非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通过两种间接渠道进行。一是非洲殖民地宗主国对中国劳动力的使用,二是非洲国家独立战争中来自中国的物资支持。据估计,在二十世纪的头20年,在南非矿场里做工的中国劳动力就有7万到10万人,中国工人的血汗也曾挥洒在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岛和留尼旺的种植园。如今,在非洲许多国家中都还生活着这些工人们的后裔,最新的估计显示,包括服务行业在内(如医生、理发师和零售商等),目前非洲拥有一百多万华裔劳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非洲国家由于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相同目标而形成了密切的政治同盟,这种政治合作也对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方面,1955年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发展中国家在确立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宣言的同时,也提出了经济上共同发展的理念。这次会议在理念上将亚非之间的合作推向了顶峰,由此开始形成

中非合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非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环境 1非洲的基础设施比较差,非洲比较差的基础设施导致非洲GDP年均增长至少少增长了2%左右,商品生产率也因为这个下降了40%。内部的交通运输成本尤其的高。平均起来,相当于世界其他地方的两倍。另外一个更专业一点的数据,非洲每集装箱出口价格达到900美元,进口价格是1100美元,这里是指运输成本。在我们东亚地区,出口的每集装箱的成本是300美元,进口的成本是350。 2关于非洲地区的主义发展。到非洲投资,最好是以点带面,但是在非洲事实上现在可能有三四百个集团地区组织。而且同一个国家都参加了多个组织,这样导致一个国家里头可能多种税则,而且它的产品标准会不一样。所以说,你在以点带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国家和邻国到底是处于哪一种税则,哪一种产品标准。 3中国和非洲的经济联系事实上还是不如西方强,远远落后于西方。尽管我们说中非贸易增长很快,但是事实上如果你看比例,非洲对中国贸易只占中国对外贸易比例的3%。中国从以石油,西方往往指中国石油是对非贸易中的最大一块,但是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事实只占非洲石油出口的20%不到。当然,根据温家宝的数据可能会更低,只有13%。 (二)政治环境 4非洲的政治环境还是不太稳定。非常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索马里海盗非常猖獗,非常还有很多其他的,接下来我们看到苏丹的情况也是非常严峻的。这里简单的说两句苏丹,苏丹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达尔夫(音)的问题,事实上现在已经演变成一场和平还是正义的斗争,这个问题事实上是和鸡生蛋蛋生鸡一样,是说不清楚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南北苏丹问题,2011年南部苏丹要举行全部公决,这场公决可能会导致一个结果,南部苏丹独立。如果南部苏丹独立的话,对我们很多经济利益和石油利益影响非常大。 5西方对中国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从2000年来看的话,2000年到现在,西方对中国在非洲活动的态度至少有三个演变,从2000年到2005年,事实上他们对中国在非洲干什么不太关心。但是06年中非峰会召开,让他们感到非常的愤怒。有一个英国人跟我讲,他感觉06年中非峰会的召开,就好像有个贼趁他们睡觉,偷了他们后花园里的东西。 第一个方面,他们事实上开始部分学习中国在非洲的经验。我在欧盟发展总司和负责非洲和欧盟的处长谈的时候,其实他们已经有很多政策根据我们的做法发生了改变。 第二个方面,态度是担心中国在那里还会有更大的动作。 第三个方面,试图把中非合作引导到他们希望的方向。 第四个方面,利用我们有一些实物来设法抹黑,为他们自己的政策做辩护 西方在非洲国家的影响力非常强大,而且对非洲有种种的手段。我们还是以他的地区主义为例。在西部非洲,大家都知道有个西部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在1965年成立的动机实际是想把非洲整合到一起,但是事实上这中间不断的有法语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他们自己的组织。所以说,到现在为止这个共同体还是不成功的。 在此之外,西方还设法用他们常用的手段,对非洲国家进行类别划分。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有的会说非洲国家要么是不民主的,要么说他们是腐败的,要么说他们是失败国家,等等,总之是各种各样的帽子都会扣。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前段时间对中国在几内亚的投资的指控。几内亚是在军政府上台之前,协议是在签署之内,他们不看之前,只看之后,尽管CIF中国国际基金和我们政府没什么关系,但是也被他们给扯上关系了。

中非经贸合作的前景分析

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的前景分析 作者:唐志良长沙理工大学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和非洲经济的良好运行态势,中非经贸合作规模逐步壮大,形式趋于多样,领域不断拓宽。本文描述了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的历史和现状,并通过中非经贸合作的现状从中非有较强的政治基础,中非经贸合作的互补性,中非贸易为国内企业开拓非洲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中非的合作为双方提供了机遇四方面分析了中非经贸合作的机遇,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中非合作的挑战,区域不平衡问题对中非贸易的制约,非洲的高度贫困阻碍经贸合作的多元化中非贸易摩擦屡有发生,中非文化差异对中非贸易的制约,非洲的政治冲突和民族矛盾对中非合作的阻碍等六方面分析中非经贸合作的挑战。并且针对中非经贸合作的机遇提出了促进中非经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经贸合作;前景 一、中非经贸合作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与非洲贸易往来始于1950年。中国政府秉承“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同非洲各国的经贸关系,合作规模逐步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水平日见提高,中非互利合作潜力大,前景广。 1 、中非经贸合作的历程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 中非贸易规模从1000多万美元增至数百亿美元,贸易对象由一两个国家增加到50多个,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49~1978年) :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 年代,中非贸易的发展比较顺利。其中,贸易方式从50年代初的民间贸易发展到较大规模的官方贸易,商品结构从初级产品为主逐步发展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产品种类增加至几十种,贸易伙伴从最初的北非国家扩展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贸易支付方式由记账支付逐渐转向现汇贸易。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与非洲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中非人民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经贸关系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和非洲国家独立开创了中非经贸关系的新纪元,中国政府在“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同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中非已逐步形成了“政治上增强互相信任,经济上扩大互利共赢,文化上注重互相借鉴,安全上加强互相合作,国际上密切互相配合”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非洲国家也给予中国诸多有力的支持。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以中非合作论坛创立为标志,中非经贸关系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0年中非贸易超过100亿美元,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年中非贸易历史性地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68亿美元。中非贸易已连续8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对非贸易已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外贸增长的一个新亮点。在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也稳步发展,截至2008年底,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50亿美元。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树立了中非关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胡锦涛主席在会上宣布了加强中非务实合作的8项举措,这是新时期加强中非合作的重大举措。两年多来,这些举措得到了积极有效的贯彻落实。一是对非援助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以来,中国与4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援助协议,2009年对非援助规模将比2006年增加一倍。与22个非洲国家签署了优惠贷款框架协议。二是中国计划免除33个非洲国家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168笔债务,目前已与32个国家签署了免债议定书,免除债务150笔。三是设立中非发展基金,首期10亿美元。截至2008年底,基金已投资20个项目,投资额近4亿美元,带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20多亿美元。在总结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基金总额将逐步扩大到50亿美元。四是在非洲建立3—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工作进展顺利。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广东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都在建设中。五是对相关31个非洲国家最关心的农产品、石材、矿产品、皮革、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和木制家具等10多类商品免除进口关税,截至2008年10月底,中国从非洲进口受惠商品累计6.8亿美元。六是在人力资源开发、农业、医疗、社会发展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取得显著成绩。2007年至今,中国已累计为非洲49国培训人员10916名。到2009年底,中国将向35个非洲国家派遣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中国计划在非洲建立的1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大部分已完成项目设计工作,将于2009年全部开工建设。中国拟为非洲援建的医院,近一半已完成施工招标。中国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已于2008年12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11年竣工。通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对非8项经贸举措已在非洲深入人心,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在非洲设立的首个经贸合作区。合作区建设初具规模,已有10家企业落户,协议投资额7亿多美元,创造了3500多个就业岗位,还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兴建分区,计划发展加工制造和商贸物流业。赞比亚总统高度评价赞-中经贸合作区和对非经贸8项举措,认为这与坦赞铁路一样,是新时期中非友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举措。 中非经贸合作是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经济交往,充分体现了处理国家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直以来,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以良好的政治关系为基础,以互利共赢为出

中国与非洲贸易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与非洲贸易的现状与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 尤其是近年来, 中非贸易虽然快速发展, 但是仍存在规模较小、结构失衡、贸易摩擦频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非贸易的成就和问题, 认为中非贸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 但在短期内, 中非贸易结构的优化仍有较大难度, 贸易摩擦等问题也将日益增多。 一 近年来, 中非贸易发展很快, 中国商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攀升, 中非双边贸易也逐渐走上制度化轨道。首先,中非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呈加速度递增。2000 年, 中非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 2008年达到1068亿美元, 年均增幅33. 5%, 提前两年实现了温家宝总理在中非北京峰会上提出的目标——到2010 年中非贸易额实现1000亿美元。2009年,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非贸易额降为910.66亿美元, 比2008年下降了15.1%, 但是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发展的势头没有变。2010年以来, 中非贸易恢复增长,上半年已达612 亿美元, 同比增长65%, 全年有望再超千亿美元。 其次, 中非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对非出口在20世纪90年代从以纺织品、轻工业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逐步转变为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为主。2009年, 中国对非出口产品中, 机器和交通设备占38% ,工业产品占30% ,手工艺品占22%。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产品中, 初级产品占主导地位,主要集中在天然气、石油等基础能源和矿产资源上。与此同时, 非洲对中国的非能源产品出口迅速增长,对中国的制成品出口也随其制造业的高速发展而大幅增加。据统计,2000-2007年,非洲对中国的制成品出口增长了4.1倍,远高于欧盟对华制成品出口增幅的0.86倍、美国对华出口制成品同比的1.13倍和日本同比的1.85倍。 第三, 中国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 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上升。2000 - 2009年间, 中国的服装、家具等日杂用品、金属制品以及机电产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上升幅度较大。其间, 中国机电产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从2. 1%增长到14. 3%; 同期中国服装、家具等日杂用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更从16. 3%提高到31. 8%, 钢铁等金属制品和机电运输产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则分别从6.5%、2. 1%上升为20. 1%、14. 3%。 第四, 中国切实推进非洲国家产品的对华出口。为推动中非双边贸易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先后采取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输华产品免关税待遇、举办非洲商品展、派出采购团等措施, 进一步向非洲开放市场。2005 年中方开始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部分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 中国将非洲国家受惠商品的范围扩大至478个税目。2009年11 月, 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中非务实合作的新8项举措, 对今后3年中非务实合作做出全面规划, 其中承诺: 逐步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