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员工关系专题-如何规避工资结构设计的风险

员工关系专题-如何规避工资结构设计的风险

员工关系专题-如何规避工资结构设计的风险
员工关系专题-如何规避工资结构设计的风险

[知识讲解]

薪资结构设计:常遇到的20个问题及解决方法

1、公司的薪资结构可以有哪些是工资条中显示?

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各类岗位补贴+加班费+保密工资+提成+奖金等,都可以显示

2、如何设计薪资结构,怎么建立宽带薪资?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成立薪酬委员会;(2工作分析;3)位价值评估;(4岗位分层级(5选取标杆岗位并计算薪酬等级(6设定年薪和月薪(7设置月薪五级工资制(8)置固定工资、绩效工资

3、如何通过薪资激励调动业务人员积极性?

企业的提成法有很多种,可根据公司不同的运营状况选择提成办法,首次提成法、菲尔德1、菲尔德2薪酬法都可以作为参考,切记,选择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公司的状况,不能盲目设置和实施!

4、工人的绩效应当占整体工资的百分之多少?

工人的绩效工资分两种,一种是工时制,一种计件制,工时制的绩效工资设置在20—30%比较合理,计件制类似营销的岗位,绩效工资的比例可以超过60%以上

5、工资间宽应该设多少比较合理?

在薪酬体系建设过程中,通过岗位价值评估,分出层级,确定月薪的时候可以按照每个岗位采用5级工资制,等级与等级之间幅度一般在10%—15%之间,12%为中间水平。

6、绩效工资是归纳在工资里还是作为工资外的一部分?

一般情况下是不可以固定工资直接转绩效工资的,企业推行绩效考核,意味着薪酬成本的增加,同时也可能带来效率的增加,可以在原来的固定工资里抽取很小的部分,然后额外增加一定的比例共同作为绩效工资,员工考核得到60分,至少可以保证原来的工资不会少,超出60分以上,就可以拿到额外的增加的部分工资!

7、宽带薪资怎么在一个注重资历的传统企业中有效施行?

1、做好详细的工作分析;

2、做好岗位价值评估(可以明确贡献值)

3、明确职位晋级和晋升标准 、定期考核,用事实说话。

8、在公司和员工之间怎样才能找到薪酬的平衡点呢?

要么给钱,要么给爱……钱少的多关怀,钱多的时候也可适量关怀 薪酬是两个部分,薪=薪水,酬=爱

9、老员工抱怨薪资比不上新进员工怎么办?

建议如下:1.健全公司的薪酬体系;2、明确岗位晋级的标准,制定好考核指标,定期考核;3、每一个匹配的薪酬和职位晋升等级挂钩;4、新入职员工不能采用谈判薪酬,要按照薪酬体系来执行

10、销售人员的薪资比例如何设计比较好?

40%左右的固定薪资+70%的绩效工资然后加额外的奖金和提成

11、服装工厂绩效比例在薪酬里要怎么设置比较好呢?

按照营销类、职能类、技术类来划分,比例分别为60%左右,40%左右,20%左右,另可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设置!

12、薪酬设计上要注意哪些误区呢?

1、同岗同酬:位也要有级别区分,级别不宜过多;

2、薪酬无上限:完成任务的同时避免纯粹按比例考核,上有封顶可避免成本过大;

3、无止损线:纯粹的按任务完成率来考核是不行的,要有保底线。

13、如何通过薪酬杠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薪酬的核心在于薪酬设计要和员工的期望值匹配,员工努力一下,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且公司要明确告知和薪酬等级匹配的晋升标准。

14、做薪资调查的时候效果并不好,怎么办?

薪资调查结果不存在好与不好,调查结果只是作为参考依据,让企业知道当前的企业薪酬水平与调查结果的差距,实际薪酬等级设计师要结合企业运营状况。

15、对业型公司来说,加薪的幅度以及频率该如何控制?

创业型的薪酬表一般情况是选择行业中小薪酬水平的,调薪的是难免的,幅度可以稍微小一点(相比同行),多一些精神鼓励和刺激,甚至股权、期权激励均可。

16、每年员工的涨薪幅度中、高、低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薪酬涨幅通常情况至少不能低于7%,因为每年物价上涨大概的5%左右,一般10%是比较合理的,超过12—15%以上,都是比较具有吸引力的

17、如何将职位评估结果跟薪酬很好的结合呢?

职位评估是做好薪酬设计的一个步骤,换句话说,如果职位评估不准确,那整个薪酬体系就没有意义,并且不能执行;建议采用点值法,从组织影响、任职资格、管理职能、职责范围、问题解决、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估。

18、在做年度人工成本预算时有哪些是重点要素?

1、结合公司年度战略规划做预算

2、薪酬调查数据

3、企业当前薪酬数据及浮动数据

19、薪酬设计上要注意哪些?

这里有个薪酬设计十大误区1、 销售递增提成制;2、同级同薪制;3、经理只发团队奖金制;4、目标设定限制提成制;5、固定工资转绩效工资制;6、完全固定薪资制;7、无限工龄制;8、大包制(部门负责人全权负责);9、老板限薪强压制;10、个体另给红包制;11、年底红包法

20、未来薪酬设计有没明确的发展方向?

公司可以成立薪酬委员,商量对策!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员工代表、HR

[案例回放]

某外商投资企业与(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其研发部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员工的工资结构为月基本工资、月奖金、季度奖和年终奖组成。

其中月基本工资10000元;月奖金为基本工资的0——30%,根据员工工作任务完成状况确定;季度奖为员工领到的月奖金之和的50%;年终奖为不少于2个月的基本工资。

2005年,该企业产品研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有几项发明创造还取得了国家颁发的专利证书,但遗憾的是该企业市场销售业绩不佳,年底核算,该企业实际亏损500万元。由于亏损,该企业无力支付研发部门30名员工的年终奖。

但这30名员工并不体谅公司的难处,在向公司讨要无果的情况下,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了申诉,要求企业支付年终奖共计60万元,及25%的经济补偿金15万元。在庭审过程中,企业辨称,年终奖的发放企业具有自主决定权,且企业《薪酬制度》也规定年终奖视企业的经营状况由企业决定发放。企业也出示了向员工公示《薪酬制度》的证据。

[案例回放]

(1)面对这种情况,这30名员工能否胜诉?

[思考鱼温馨提示]

(1)请各位同学自备Word文档,用以记录每天自己对学习课本中思考题的想法!

(2)第二天,在《每日打卡总结》中,通过回帖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

(3)案例分析详见明日的《每日打卡总结》

企业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的制定及相关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的制订及相关法律风险防范 主讲人:苏雪石

第一节企业规章制度概述 一、引言 【案例】吴某于2005年1月21日入职科技公司,从事软件和数码产品的开发工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至2007年1月1日止。2006年6月13日,吴某在科技公司内部网络发布了题为“大家来评一评啊! 公司这样做事有没有天理!”的帖子,主要内容说科技公司没有为吴某办理2005年5月的社会保险,找公司补办,公司人力资源部都推托不管。2006年6月14日,吴某将其私人电脑(台式机)带进公司放在前台修理,修理好后带入了办公室。2006年6月16日,科技公司辞退吴某,其理由就是:吴某在公司内部交流系统散布不利于公司的言论,并带私人电脑进入公司办公区域。

科技公司提供了《保密制度》、《员工保密合同》证明吴某违反了其相关规定。《保密制度》规定:未经允许不得携带私人的电脑、MP3播放器、……等具有存储能力的设备到公司;对违反保密制度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一定罚款处分,造成公司严重损失的,将追究法律责任。《员工保密合同》规定:吴某如违反保密合同的规定,造成科技公司一定经济损失的,科技公司视情节轻重处理吴某3-10万元罚款,无论违约金给付与否,科技公司均有权不经预告立即解除与吴某的聘用关系;《员工保密合同》中没有关于禁止带电脑等设备进入公司办公区域的规定。另,科技公司没有为吴某缴交2005年5月的社会保险。2006年6月22日,吴某不服科技公司的辞退决定向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科技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的作用 1、是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能明确指引员工行为,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可以保障企业合法、有序、高效运作; 4、是抵御劳动争议风险的有力手段。

HR应该知道的劳动风险规避管理

导读:《2015年HR最常遇到的350个问题大全》涵盖劳动法、招聘、HR职业规划、绩效考核、薪资结构、劳务派遣、经济补偿金、违约金、赔偿金、劳动争议处理、入职离职风险等15个面的疑难问题以及解答,是HR工作中的必备手册! 员工入职风险管理44大基础问题及解答 1、企业在保障员工的利益怎么样能够节省社保这部分支出? 支招:社保是从法律上格要求企业缴纳的,是不能取消或减少购买的 2、超市员工入职要收取200元押金,这是符合劳动合同法的吗? 支招:这个是明显违法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3、公司对新员工入职提出了5天的岗前培训期,只有岗前培训合格的,可入司签订劳动合同,那这培训期间算上班时间吗?是所谓的事实劳动关系吗? 支招:入职之日起,即存在劳动关系。培训当然属于上班时间,应该给付。 4、请假期间社会保险由员工个人全额负担吗? 支招: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企业就应该承担本身所需要承担的那部分社保费用。如果员工长期请假,造成其工资已不能够支付当月社保、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等等个人需要承担的部分费用时,单位可以要求员工补回相关差额部分。 5、仲裁时间不是劳动争议时开始算的吗? 支招:仲裁时效有2个,一个是普通时效,从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其计算,另一个是特殊殊效,从双“结束”劳动关系之日起计算,双倍工资现在司法实务界已经达成共识,属于惩罚性的规定,并不属于工资报酬,故使用普通时效,从应签未签劳动合同之日起往后计算1年 6、上班试用第一天是否就应该签订劳动合同了?如果不签,口头约定试用期一个月,没有双的书面约定,过完试用期没几天员工就辞职了,也没有转正的任书面审批,过完试用期的

效率工资理论认为

1.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在资本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产出过程中投入的劳保要素量和 公认的努力程度取决于实际工资。 2.在薪酬体系设计工程中,确定企业的薪酬水平在劳动力市场中相对位置的决策过程成为 薪酬定位。 3.我国企业奖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有从奖励基金中提取、从节约资金中提取、从企业基金中 提取、国家或上级主管机关直接发给企业或企业某些职工的奖金。 4.员工福利的主要功能有吸引人才、节约成本、提升企业形象。 5.企业的薪酬系统一般要达到兼具有效性、公平性、与合法性三大目标。 6.一般情况下,薪酬定位有三种基本形式领先型、追随型、滞后型。 7.胜任力:胜任力是指个体具有的、为了达成理想绩效以恰当的方式一贯的使用 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形象、社会性动机、特质、思维模式、心理定势、以及思考、感知和行动的方式。 8.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 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9.简述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竞争原则、激励原则、经济原则、战略原则。 10.企业薪酬制度诊断的必要性及诊断方式: 11.绩效薪酬由业绩薪酬、激励薪酬、特别绩效薪酬三部分构成。 12.在薪酬体系设计过程中,确定企业的薪酬水平在劳动力市场中项对应位置的决策过程为 薪酬定位。 13.员工福利的特点有补偿性、均等性、集体性。 14.基于能力的薪酬制度有技能薪酬制、只能薪酬制、能力资格制三种具体形式。 15.岗位分析是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前提。 16.进行薪酬调查时,若岗位复杂且数量大,应采用问卷调查法。 17.岗等表示的是不同职系之问的相同相似岗位等级的比较和平等。 18.工作岗位和横向分类的程序包括职门的划分、职组的划分、职系的划分。 19.岗位工资制有一岗一薪制、一岗多薪制、薪点工资制。 20.绩效工资说法; 绩效工资是以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核为基础,实现将工资与考核结 果相挂钩的工资制度,它的理论基础就是“以绩取酬”。企业利用绩效工资对员工进行调控,以刺激员工的行为,通过对绩优者和绩劣者收人的调节,鼓励员工追求符合企业要求的行为,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企业目标 21.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的必备条件: 22.薪酬水平一般的企业应注意50%点处的薪酬水平。 23.经营者年薪制的构成: 24.外在薪酬:外在薪酬是指单位针对员工所作的贡献而支付给员工的各种形式的 收入,包括工资(薪水)、奖金、福利、津贴、股票期权以及各种间接货币形式支付的福利等 25.薪酬调查:薪酬调查是指企业为了以合理的人力成本吸引所需求的人才而进行 的了解竞争对手或同类企业的相同或相似岗位的薪酬水平的行动,薪酬调查的方式有:权威机构发布的薪酬调查报告、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薪酬调查等。 26.岗位评估:岗位评估,就是通过对某个岗位(非个人)多方面的分析,评定其对企 业价值的大小和重要性的高低。 27.利润分享计划: 28.企业管理诊断:

员工手册的法律风险

员工手册的常见法律风险 在我做劳动法专业律师的仲裁诉讼实践中,经常会接触到企业的员工手册;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涉及到员工手册的问题。从我的感觉中,现在的很多公司,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已经很重视企业规章制度的建设了。大的公司,多为二到三年修改一下公司的员工手册,而且公司内部的员工手册的内容已经很全面和成熟了,一般的小公司,在初建时,也会积极地在员工手册上投入一定的精力,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规章制度。但是,以一个律师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我觉得在员工手册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处理这两者的关系上,目前的衔接并不是很好。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实践中常见的涉及员工手册的风险: 一、没有公示的员工手册无效 案例:北京某著名HR服务公司,在辞退一在线销售人员时,依据了员工手册中关于严重违纪的条文。该员工不服,申诉到了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仲裁过程中,该公司提供了该员工手册,并说明这是辞退该员工的制度依据。但是该员工表述说在职时从来也没有见到过这一文件,所以认为此文件不能作为辞退的制度依据。员工的这一理由受到了仲裁委员会的认可。结果该公司败诉。 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对此条作出反面解释,没有经过公示的规章制度,是不能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的,从而也就是一个无效的规定。在本案中,恰恰是单位的这一员工手册没有经过公示,或者虽然经过了公示,没有取得相应的证据导致无法认定这一事实,从而由单位承担了员工手册无效的后果。 由此可见,公示是员工手册生效的必经程序。如果没有经过公示,员工手册再完善、条文再具体,也是一个花瓶和摆设,没有任何实际的法律意义。据我们实际所碰到的情况,多数公司的员工手册,在公示这一渠道上,存在风险。 公司常见的公示做法有以下几种: 1、将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布在公司的会议室内,没有特意去提醒员工注意或者确实提醒了员工,但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甚至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是何时公布的;这一做法常见于一些老国企。 2、将公司的员工手册,公布在公司的内部网站上,每个员工皆可以通过公司系统进行查询查看。这一做法常见于新型的IT公司,甚至一些知名的国际化的IT公司。 3、将公司的员工手册,通过电子邮件系统,向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送达。这一做法常见于新兴的企业,虽然不是IT行业,但是工作习惯依赖于网络,习惯于在工作过程中使用网络沟通方式。 上面的第一种做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做法,也是一种风险最大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将这些制度对员工进行过公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员工一否认,基本上就是员工手册无效的结局。 上面的第二种做法以及第三种做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目前由于网络工具的兴起,因为其使用确实具有极大的便利性,而且尤其便于异地员工的管理,所以在实践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做法本身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的很多琐碎性的工作,可以节省人力,节省劳动量,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与之相伴而生的就是法律上的风险。这些公示方式,由于皆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目前司法实践考虑到网络本身的易于修改而且不留痕迹,一旦出现员工否认而公司无法提供其他的可参考性证据时,一般情况下,也是认定为员工手册无效的。 法律本身并没有对公示作出任何解释。目前司法实践对公示的理解是公司要将员工手册

经典工资理论

经典工资理论梳理 (一)早期的工资学说 ①生存工资论 创始人概况:魁奈.杜阁尔提出,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全面论述。 主要内容: 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这种“自然价格”除包括工人本身能够维持生存部分的生活费外,还包括能够在工人人数总体上不增不减地延 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费。劳动者的工资应当等同于或者略高于能够维 持其生存的水平。 该理论更多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现实情况,生存工资论的应用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的积累。 ②工资基金论:水平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数量与人口数量之间比例。 (二)边际生产力工资论 创始人概况: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在其著作《财富的分配》中提出了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主要内容: 克拉克的工资理论主要运用的是静态分析,他是在没有任何经济扰动的情况下,在社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人口、资本、技 术、组织、消费倾向等)没有变化的条件下,经济自发力量对于财富 生产和分配的决定所起的作用的分析。他认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边 际生产力,即厂商雇佣的最后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劳动的边际 产品。因此,如果继续增加劳动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生产 出来的产品必然少于前一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品。这就是边际生产力 递减规律。克拉克就是用边际生产力概念来解释工资水平。他认为工 人的工资水平是由最后追加的工人所生产的产量来决定。如果工人所 增加的产出小于付给他的工资,雇主就不会雇佣他;反之,如果工人 所增加的产出大于所付给他的工资,雇主就会增雇工人。只有在工人 所增加的产出等于付给他的工资时,雇主才既不增雇也不减少所使用 的工人。边际主义学派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学 派,主要盛行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其奠基者是三位几乎同时 各自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经济学家: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 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 边际主义学派在方法论上反对德国历史学派,他们主

劳动风险规避操作手册(超实用)

劳动风险实务操作参考手册 第一部分:招聘录用 一、招聘广告内容一定要合法 1、招聘广告应避免歧视性条款:性别、身高、民族、地域;影响社会形象,重则会带来官司; 2、保持不同形式、类型的招聘广告一致性:如不一致或差别太大,以后会有隐患,比如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辞退员工,一旦将招聘广告作为重要的裁量证据,单位会不利。 二、明确设定“录用条件” 1、使员工明白要求,指明努力方向,有明确的理由和证据不符合录用条件,进行合法解聘。 2、设定时,要明确化、具体化,从确实能够对员工进行考量的角度描述录用条件,忌空泛化、抽象化; 三、事先公示“录用条件”,证明员工知道。 1、通过招聘广告中明确“录用条件”,注意将广告存档备查,并保留媒介原件。 2、招聘时向其明示,并要求员工签字确认; 3、建立劳动关系前,通过发放录用通知书方式向员工明示录用条件,并要求签字确认。 4、劳动合同中约定录用条件或不符合录用条件情形; 5、在岗位说明书中对录用条件进行详细约定,并将岗位说明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 四、明确区分招聘条件与录用条件。 招聘条件与录用条件有明确区别,签订合同时应当对此职位的具体录用条件、岗位职责进行详细描述,明确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载明。 五、明确考核标准。 1、如果把岗位职责等要求作为“录用条件”,还必须完善考核制度,明确界定什么是符合岗位职责要求、什么是不符合,有一个可固化、可量化、可操作的标准。否则再完美的录用条件,也是摆设; 2、在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告知劳动者,公司在试用期间将如何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及评分原则,劳动者最终录用将以什么作为客观依据。 六、主动履行“告知义务”。

企业制订员工手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企业制订员工手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需走民主制订程序 什么是民主制订程序?最高法院关于劳动争议的第一个司法解释提出了这一概念,但没有明确相应的含义。《劳动合同法》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细化,即要求通过及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的对话讨论,总结他们的意见之后,再通过及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确定。当然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用人单位,伹这个程序必须要走并要将这个过程记录并固定下来。 实务操作中可采取先由用人单位制订一个草案,张贴在公示栏中,并尽量发送到有电子邮箱的员工,有网站的单位还应放在网上广泛征求意见。在整理出修改意见相对集中的材料后由工会出面召集职工代表及单位协商确定。员工手册正式制订后每名员工签字确认。 二、内容要合法 千万不要以为走了民主程序并公示了的员工手册就是有效的了,如果内容不合法则同样对员工不发生效力。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实践中员工手册常见的违法规定有:不及试用期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给试用期员工缴纳社保,工资中含有社保费用,员工提前辞职须交违约金,治疗期内不发工资,有的甚至限制女工结婚和怀孕等。 三、用语应规范 受过去传统做法和用语的影响,现在不少单位制订的员工手册仍沿用过去的用语习惯,如将离职分为“辞职”、“辞退”、“除名”、“自动离职”等。其实《劳动合同法》中的规范用语就是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如员工“自动离职”后,单位仍需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至于带有贬意色彩的“辞退”、“除名”更是不要用。 四、关键部分应细化 比如《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对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以及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员工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严重违反”以及“重大损害”的标准问题,法律不可能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因此,员工手册中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细化,以便于实际操作。再如调整岗位和工资也是最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类似这些部分都应尽可能细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员工手册具有实用价值。 五、明确用工前即签订劳动合同和员工手册

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理论 效力工资理论概述 事实证实,效力工资已经成为企业吸惹人才的利器,它可以相对进步员工尽力工作、对企业忠诚的小我效用,进步员工偷懒的成本,具有鼓励和束缚双重功能,采取效力工资轨制有助于解决企业的监控艰苦。 今朝,重要存在四种效力工资理论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实用于穷国的效力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影响养分。多给工人点工资,工人才吃得起养分更丰富的食物,而健康的工人临盆效力更高; 第二种实用于蓬勃国度的效力工资认为,高工资削减了劳动的流动性。工人因为很多原因离职--接收其他企业更好的职位,改变职业,或者迁徙到其他处所。企业向工人付出的工资越高,留在企业的鼓励越大年夜。企业经由过程付出高工资削减了离职的频率,从而削减了雇佣和培训新工人的时光和费用。 第三种效力工资理论认为,劳动力的平均本质取决于它向雇员所付出的工资。假如企业降低工资,最好的雇员就会到其他企业工作,而留在企业里的是那些没有其他机会的低本质员工。 固然这四种理论在细节上不合,但它们都有一个合营的理论:因为企业向内部工人付出高工资就能更有效的运行,所以企业发明使工资高于供求均衡的程度是有利的。 效力工资理论模型的类型 依效力工资理论模型的特点,重要可分成下列几种: 1.标准的(或初步的)效力工资模型(standard or rudimentary efficiency wage models) 这类模型直接外生设定员工尽力函数(effort function)的存在,也就是说,直接外生假设员工的临盆力与其所获得的待遇呈正向关系,用以解释为安在非自愿性掉业的情况下厂商不降薪增雇是相符其经济理性的行动。 2.偷懒(或道德危机)模型(shirking or moral hazard models) 不合于标准的效力工资模型直接外生设定描述员工临盆力与待遇呈正向关系的尽力函数,偷懒模型内生化处理员工若何决定其尽力程度的问题。偷懒模型认为雇主因为讯息的劣势无法精确不雅察到员工真正的尽力程度,所以应用给付高于员工机会成本的工资的正面策略,合营解雇被抓到偷懒的员工的负面办法,

【技巧】对企业修改员工手册的十大建议

对企业修改员工手册的十大建议 一、需走过民主制订程序 什么是民主制订程序?原最高院关于劳动争议的第一个司法解释,提出了这一概念,却没有明确相应的含义,导致这一概念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此次〈〈劳动合同法〉〉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细化,即要求通过与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的对话,总结他们的意见之后,再通过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确定。 这一细化同时产生的问题在于,如何选举职工代表?2008年1月1日之前的员工手册是否也需要走过同样的程序?职工代表大会需要多次个职工代表参加或者参加者达到多大的比例才是有效的?参会者多大比例通过决议才是有效的?所有这些,目前还不具有操作性。在此情况下,企业通过自己的员工手册时,应该如何操作呢?最好的建议还是在2008年之前通过,因为毕竟此时,劳动合同法还没有生效,尚不需要按劳动合同法的民主制订程序的要求进行操作。而劳动合同法正式生效之后,再进行制订的话,就需要期待相应的配套规定明确职工代表大会的问题之后,才实际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二、员工手册防范员工入职之前的风险 1.首先需要了解员工入职之前的风险 员工入职前,主要风险在于员工的身份真伪、学历真伪、身体健康情况、有无现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竞业禁止义务、是否存在保密义务等各种情况。 2.其次,在员工手册中,规制防范方案 对不同的风险,应当有不同的防范措施。查询员工身份证信息真伪、学历真伪,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查询;对健康状况,可以通过体检得知,对是否解除,可以通过离职证明获知,对是否存在竞业禁止和保密,可以通过询问和背景调查得知。而其中关于竞业禁止和保密这一块,目前企业认真去做的较少,主要原因还是在3.于缺乏相应的意识 除了实际的防范方案之外,员工手册能够做到的,主要还在于界定清楚员工入职之前,HR需要做的工作,以及这些工作需要完成的一个时间点,即以上工作,

经典工资理论梳理

经典工资理论梳理 一.早期的工资学说 ①生存工资论 创始人概况:魁奈.杜阁尔提出,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全面论述。 主要内容: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这种“自然价格”除包括工人本身能够维持生存部分的生活费外,还包括能够在工人人数总体上不增不减地延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费。劳动者的工资应当等同于或者略高于能够维持其生存的水平。 评价:该理论更多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现实情况,生存工资论的应用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的积累。 ②工资基金论:水平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数量与人口数量之间比例。 二.边际生产力工资论 创始人概况: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在其著作《财富的分配》中提出了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主要内容:克拉克的工资理论主要运用的是静态分析,他是在没有任何经济扰动的情况下,在社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人口、资本、技术、组织、消费倾向等)没有变化的条件下,经济自发力量对于财富生产和分配的决定所起的作用的分析。他认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即厂商雇佣的最后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劳动的边际产品。因此,如果继续增加劳动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少于前一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品。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克拉克就是用边际生产力概念来解释工资水平。他认为工人的工资水平是由最后追加的工人所生产的产量来决定。如果工人所增加的产出小于付给他的工资,雇主就不会雇佣他;反之,如果工人所增加的产出大于所付给他的工资,雇主就会增雇工人。只有在工人所增加的产出等于付给他的工资时,雇主才既不增雇也不减少所使用的工人。边际主义学派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学派,主要盛行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其奠基者是三位几乎同时各自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经济学家: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 边际主义学派在方法论上反对德国历史学派,他们主张抽象演绎法,认为经济生活是人们无限的需要和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人在经济方面的行为及其后果是由需求决定的,而假定每个人行为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也就是花费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满足。从而,个人为了追求需求的满足,就要适当地处理同周围有限资源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主观心理活动和行为,就成为该学派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学论证的依据和典型模式。边际主义学派把社会看作仅仅是个人的机械总和,认为个人是社会的缩影。这样,从个人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出发,边际主义学派就能够解释整个社会的经济现象 评价: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可以说是现代工资理论之先驱,它解释了工资的长期水平,也适用于短期工资水平的确定。在假定其他生产要素的投人不变的条件下,当劳动的投人增加时,其所增加的产量开始以递增速度增加,到一定量后,由于每一单位劳动所分摊的机器设备、原料等逐渐减少,会出现技术供应不足 三.供求均衡工资论 创始人:马歇尔 主要内容: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仅从劳动力的需求方面研究了工资的形成,忽视了劳动力供给对工资决定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全面的,应当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研究工资问题。1.均衡价格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由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均衡时的价格决定的。 2.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即取决于边际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收益);

效率工资的博弈思想及其制度安排人力资源

效率工资的博弈思想及其制度安排人力资源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效率工资的博弈思想及其制度安排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作者:网络收集 下载前请注意: 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 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 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 时间:2010-06-1020:14:41 [摘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用人激励机制,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近年来,效率工资作为一种新型激励创新制度,为许多理论者和实践者所推崇。本文主要讨论效率工资形成的博弈思想和作用机理以及我国实行效率工资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效率工资博弈思想制度安排 一、效率工资的经济博弈思想 效率工资是2001年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宾塞(Spence)和斯蒂格里茨(Stiglitz)对非对称信息市场研究时所做的杰出贡献。效率工资(efficiency-wage),指的是企业支付给高素质人才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资,促使高素质人才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主要是对高素质人才起到吸引、约束激励和降低监控成本的作用,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维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企业实行效率工资的目标是降低单位效率上总劳动成本,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效率工资”,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和约束,其博弈思想如下: 效率工资的经济博弈前提假设:通过高水平的效率工资来吸引高素质人才,如要高素质人才接受该效率工资,就必须使其得到效率工资的效用大于其它能得到的保留效用(机会成本),即满足参与约束(participationconstraint)条件;同时,企业要使高素质人才有积极性选择企业希望他选择的行动,即促使高素质人才努力工作获得高产出,就必须使高素质人才在选择企业所希望的行动(努力工作)时得到的期望效用不小于选择其它行动(如偷懒、兼职等)所得到的期望效用,即满足激励相容约束(incentive—compatibilityconstraint)条件;另外,由于会出现高素质人才在某个企业表现不佳,而换到另一个企业的情况,但其声誉会受到损害,如果企业与高素质人才之间是进行无限次重复博弈,并采取“冷酷战略”,那么被解雇者会因声誉受损而付出代价,使其找新工作的难度和成本大大提高。努力工作获取高水平效率工资,是高素质人才的最优选择;企业一旦发现其不努力工作(如偷懒、兼职等)行为,则严惩偷懒者(解雇),是企业的最优选择。所以,企业与高素质人才之间建立的互惠关系,是效率工资起作用的基本前提假设。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对效率工资提出的要求。高素质人才本身的能力素质及工作努力程度如何,只有处于信息强势的本人才最清楚,而处于信息劣势的企业却不完全清楚,所以双方存在非对称信息。那么,企业能够控制的是通过传递工资高低的信号来甄别人才素质的高低和工作努力程度:如果企业选择低工资水平,

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理论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八)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概述 效率工资理论所需要探究的是水平跟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这是主流宏观理论为了解释而提出的理论。 效率工资理论是一种有关失业的劳动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员工的生产力与其所获得的报酬(主要是指薪资报酬但亦能轻易地推广到非金钱报酬)呈正向关系,是为了解释()现象所发展出来的相关模型的通称。 定性的讲,效率工资指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比市场保留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与薪酬制度。定量的讲,厂商在水平上确定雇佣工人的工资,当工资对效率的弹性为1时,称它为效率工资。此时工资增加1%,劳动效率也提高1%,在这个水平上,产品的劳动成本最低,即效率工资是单位效率上总劳动成本最小处的工资水平,它保证了总劳动成本最低。 事实证明,效率工资已经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利器,它可以相对提高员工努力工作、对企业忠诚的个人效用,提高员工偷懒的成本,具有激励和约束双重功效,采用效率工资制度有助于解决企业的监控困难。 目前,主要存在四种效率工资理论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适用于穷国的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影响营养。多给工人点工资,工人才吃得起营养更丰富的食物,而健康的工人生产效率更高; 第二种适用于发达国家的效率工资认为,高工资减少了劳动的流动性。工人由于许多原因离职--接受其他企业更好的职位,改变职业,或者迁移到其他地方。企业向工人支付的工资越高,留在企业的激励越大。企业通过支付高工资减少了离职的频率,从而减少了雇佣和培训新工人的时间和费用。 第三种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劳动力的平均素质取决于它向雇员所支付的工资。如果企业降低工资,最好的雇员就会到其他企业工作,而留在企业里的是那些没有其他机会的低素质员工。 第四种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提高了工人的努力程度。这种理论认为,企业不可能完全监督其雇员的努力程度,而且,雇员必定自我决定是否努力工作。雇员可以选择努力工作,也可以选择偷懒,并有被抓解雇的风险。这里引起了工人的。企业可以通过高工资减少工人的,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进而提高工人效率。 虽然这四种理论在细节上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由于企业向内部工人支付高工资就能更有效的运行,所以企业发现使工资高于供求均衡的水平是有利的。 效率工资理论模型的类型

员工手册的建议

员工手册的建议 一、需走过民主制订程序 什么是民主制订程序?原最高院关于劳动争议的第一个司法解释,提出了这一概念,却没有明确相应的含义,导致这一概念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此次〈〈劳动合同法〉〉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细化,即要求通过与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的对话,总结他们的意见之后,再通过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确定。 这一细化同时产生的问题在于,如何选举职工代表?2008年1月1日之前的员工手册是否也需要走过同样的程序?职工代表大会需要多次个职工代表参加或者参加者达到多大的比例才是有效的?参会者多大比例通过决议才是有效的?所有这些,目前还不具有操作性。 在此情况下,企业通过自己的员工手册时,应该如何操作呢? 最好的建议还是在2008年之前通过,因为毕竟此时,劳动合同法还没有生效,尚不需要按劳动合同法的民主制订程序的要求进行操作。而劳动合同法正式生效之后,再进行制订的话,就需要期待相应的配套规定明确职工代表大会的问题之后,才实际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二、员工手册防范员工入职之前的风险

首先需要了解员工入职之前的风险 员工入职前,主要风险在于员工的身份真伪、学历真伪、身体健康情况、有无现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竞业禁止义务、是否存在保密义务等各种情况。 其次,在员工手册中,规制防范方案。 对不同的风险,应当有不同的防范措施。查询员工身份证信息真伪、学历真伪,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查询;对健康状况,可以通过体检得知,对是否解除,可以通过离职证明获知,对是否存在竞业禁止和保密,可以通过询问和背景调查得知。而其中关于竞业禁止和保密这一块,目前企业认真去做的较少,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缺乏相应的意识。 除了实际的防范方案之外,员工手册能够做到的,主要还在于界定清楚员工入职之前,HR需要做的工作,以及这些工作需要完成的一个时间点,即以上工作,必须在员工实际入职之前做完,而不能在员工入职之后的一定期限内完成。否则,企业就存在风险。 三、员工手册防范劳动合同风险

浅谈效率工资理论对结构性失业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71496361.html, 浅谈效率工资理论对结构性失业的影响 作者:邱春节张雅婕 来源:《商情》2019年第31期 【摘要】从劳动经济学角度分析,效率工资这种薪资制度会对结构性失业的失业率产生两种影响,简要概括为:第一,工资率提高,结构性失业的失业率下降;第二,工资率提高,结构性失业的失业率上升。 【关键词】效率工资;结构性失业;失业率 一、概念综述 效率工资是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主动为员工支付高于市场平均工资水平,旨在起到有效激励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生产率与企业经营绩效,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的一种薪酬制度。 结构性失业是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变化而与市场劳动力需求不匹配引起的失业。 效率工资是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主动为员工支付高于市场平均工资水平的一种薪酬制度。结构性失业是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变化而与市场劳动力需求不匹配引起的失业。 二、效率工资理论对结构性失业的影响的剖析 下面,就效率工资的薪资制度,对结构性失业的失业率产生的两种影响,笔者作出自己不成熟的分析。 由于效率工资理论的前提是,企业主动提供高于市场的平均工资,从这一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应属于因变量,即失业率随工资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以下分析皆基于这个假设。 第一种情况:随着工资率的增大,失业率降低。我们能非常轻易地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下面从常见的供需角度进行分析。 下面,笔者设定一个情况:某地区某行业的总需求为100万人固定不变,且该地区整个劳动力市场总供给大于该行业的总需求,且该行业总需求未被满足,但失业率目前为止是6%。现在该地区该行业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员工努力工作,同时为了吸引更多劳动力主动提高本行业的工资率。假设,总供给为X,根据这个可以得出:

员工关系风险管理手册(初稿)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第二章:员工入职风险防范 第三章:企业内部规章制度风险防范 第四章:员工违纪处理风险防范 第五章:员工异动风险防范 第六章:旷工、自离的风险防范 第七章:解除劳动关系的风险防范 第八章:工伤及职业病风险防范 第九章:退休返聘的风险防范

前言 几易其稿,力排众难,新版《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8次会议全票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法颁布以来,社会各届对劳动者权益的关注空前提高,员工自身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与之同时,企业与员工在劳动争议、仲裁、诉讼方面的案件率也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劳资纠纷,给企业造成以下不良的影响: 一、用工风险增加 由于管理惰性、缺乏重视、操作不当等原因,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方面往往存在瑕疵,在用人管理方面存在不当,加上行政本位主义不良作风,在新法强大的干预和护航下,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日益提高,诉诸法律之后对企业的不利因素也极大加剧。另外,企业的劳动争议突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也会加大,这对企业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二、用人成本加大 频繁的离职、招用、培训以及在员工流动过程中支付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律师费、工时损耗等,导致企业的用工成本明显上升。 三、企业形象打折 市场经济下人才流动灵活,各种招用信息透明,客户的要求越来越多,员工的选择也越来越主动,企业的社会形象越来越成为一种软实力,在人力抢夺战中至关重要。 四、劳资关系紧张 劳资关系本质上是矛盾的,企业管理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要润滑、缓和这种矛盾,创造一个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劳资关系的加剧,损伤的不仅是员工的士气,更重要的是生产力和归宿感、忠诚度。 五、不良示范效应 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表明,不良社会事件似乎都会相互“传染”、蔓延。劳资争议也是一样,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群体性的效仿,长此以往,让管理部门疲于应对、造成管理困局。 鉴于此,为协助公司管理人员正确系统的处理员工关系中的劳动纠纷和争议,人力资源部特别编写了本手册。 由于水平所限,本手册内容难免有瑕疵和不尽之处,还望不吝指正。 人力资源部员工关系组 2017年11月 第一章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用户操作手册风险预警

目录 第 1 章引言................................................. 1.1编写目的........................................... 第 2 章系统概要 ............................................. 2.1软件环境........................................... 第 3 章操作说明 ............................................. 3.1启动信息平台....................................... 3.2登陆系统........................................... 3.2.1公共卫生预警.......................................... 3.2.2许可证预警............................................ 3.2.3业务量的变化预警...................................... 第 4 章常见问题解决 .........................................

第 1 章引言 1.1编写目的 此操作手册是风险预警系统的操作说明。

第 2 章系统概要 2.1软件环境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 SERVER或WINDOWS 2003 SERVER,UNIX。 客户端操作系统要求:WINDOWS 98, WIN2000,WINXP,WIN2003,IE6.0及以上版本。 服务器端数据库系统:安装Oracle10数据库系统,客户端无需安装数据库软件。 开发工具:JAVA

员工手册及离职管理条款设定【最新版】

员工手册及离职管理条款设定 员工手册不仅仅是规范员工行为的规章制度,而且对规范公司管理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即员工手册中规范员工行为与引导管理人员的行为并重。即《员工手册》可以引导人事专员在日常人事管理中如何取证,如何保存证据、如何具体操作等问题,因此,大多数问题人事专员都可以完全按照《员工手册》的程序来处理员工问题。 ◆一、员工入职前风险规避制度 员工入职前,主要风险在于员工的身份真伪、学历真伪、身体健康情况、有无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竞业限制义务、是否存在保密义务等各种情况。 ●条款设定: 应聘人员申请入职,必须填写入职申请表,提供合法的入职证件,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明、学历证明、资格证明、离职证明、健康证明等,应聘人员应保证或承诺其填写的个人情况及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其受聘于公司不违反任何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如有违反上述保证或承诺,视同应聘人员对公司采取欺诈手段,公司

将有权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予以处分或解雇,不作任何补偿,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有权向其追偿。 应聘人员须授权公司查询其个人资料及相关证件,并承诺不因公司以此方式获取应聘人员个人信息资料而起诉,公司人力资源部将视情况需要核实应聘人员的个人资料。 ◆二、员工入职时劳动合同签订制度 《劳动合同法》虽然规定员工入职后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但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最妥善的方式是在入职前就签订合同,这样可以避免员工入职后故意拖延或对劳动合同条款有异议,导致一个月内无法签订劳动合同,人事管理困扰或支付双倍工资的风险。 ●参考规定: 公司实行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员工入职前必须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未能在入职前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必须在入职后一个月内签订,员工拒绝签订的,公司可提前三日通知员工终止劳动关系,发放应得工资,不作其他任何补偿。

(效率管理)效率工资理论

(八)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理论概述 效率工资理论所需要探究的是工资率水平跟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这是主流宏观理论为了解释工资刚性而提出的理论。 效率工资理论是一种有关失业的劳动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员工的生产力与其所获得的报酬(主要是指薪资报酬但亦能轻易地推广到非金钱报酬)呈正向关系,是为了解释非自愿性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现象所发展出来的相关模型的通称。 定性的讲,效率工资指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比市场保留工资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定量的讲,厂商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确定雇佣工人的工资,当工资对效率的弹性为1时,称它为效率工资。此时工资增加1%,劳动效率也提高1%,在这个水平上,产品的劳动成本最低,即效率工资是单位效率上总劳动成本最小处的工资水平,它保证了总劳动成本最低。 事实证明,效率工资已经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利器,它可以相对提高员工努力工作、对企业忠诚的个人效用,提高员工偷懒的成本,具有激励和约束双重功效,采用效率工资制度有助于解决企业的监控困难。 目前,主要存在四种效率工资理论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适用于穷国的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影响营养。多给工人点工资,工人才吃得起营养更丰富的食物,而健康的工人生产效率更高; 第二种适用于发达国家的效率工资认为,高工资减少了劳动的流动性。工人由于许多原因离职--接受其他企业更好的职位,改变职业,或者迁移到其他地方。企业向工人支付的工资越高,留在企业的激励越大。企业通过支付高工资减少了离职的频率,从而减少了雇佣和培训新工人的时间和费用。 第三种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劳动力的平均素质取决于它向雇员所支付的工资。如果企业降低工资,最好的雇员就会到其他企业工作,而留在企业里的是那些没有其他机会的低素质员工。 第四种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提高了工人的努力程度。这种理论认为,企业不可能完全监督其雇员的努力程度,而且,雇员必定自我决定是否努力工作。雇员可以选择努力工作,也可以选择偷懒,并有被抓解雇的风险。这里引起了工人的道德风险。企业可以通过高工资减少工人的道德风险,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进而提高工人效率。

关于效率工资理论研究理论文献综述

关于效率工资理论研究理论文献综述所谓“效率工资”,是雇主向雇员支付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即高于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时的均衡工资的工资。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劳动生产率是工资的函数,高工资是效率的源泉。高工资提高了雇员失业的机会成本,可促使雇员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高工资可以减少工人怠工、偷懒——因为怠工和偷懒面临失去工作的巨大机会成本,从而刺激工人自觉努力工作,提高生产积极性;高工资提高雇员调换工作的机会成本,使工人能安心地持续工作,这有利于积累经验,提高效率;高工资能吸引优秀的熟练的工人;高工资还可以减少工人联合的动机,从而减少来自工会的压力。 一、《国富论》中的“效率工资”观点 早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就提出了类似于效率工资的观点,他提出两个观点,一是高薪酬的奖励机制能保障工人的利益,二是充足的劳动薪酬能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力,从而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对于第一个观点,亚当斯密认为劳动过程中的劳资关系具有委托代理的性质。由于作为代理人的雇员与作为委托人的雇主之间在利益上的不相融和在信息上的不对称,使代理人客观上具有利用信息优势侵害委托人利益的动机。因此,斯密认为,就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而言,引导比强制更为可行,激励比惩罚更有效率。对于那些劳动者承担重要的职责而信息在雇主和雇员之间又严重不对称的行业,严格的制度和严厉的惩罚不一定有效。这时候,高工资可能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案。高工资通过增加人们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可以将人们的行为纳入合理的规范的渠道,在增进代理人利益的前提下使委托人的利益得以实现。 对于第二个观点,斯密认为“充足的劳动报酬,能鼓励普通人民增值,因而鼓励他们勤勉。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勤勉像人类其他品质一样,越受奖励越发勤奋。丰富的生活资料,使劳动者体力增进,而生活改善和晚景优裕的愉快希望,使他们益加努力。所以,高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总是比低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活泼、勤勉和敏捷。” 二、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模型 最早将效率工资提升到理论层面的是美国经济学家Solow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他于1979年发表的题为《工资粘性的另一可能源泉》的文章,首先提出了在成本最小化工资水平下,相对于工资的工人努力弹性(the elasticity of effort)是一种单位弹性。这一命题后来被称为“索罗条件(Solow condition)”。虽然当时索罗提出这一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