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 但愿人长久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2 但愿人长久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2 但愿人长久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2 但愿人长久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美丽秋天课时:二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四语组郑州市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⑴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2.教材分析

《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篇课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抒发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以及他对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的诚挚祝愿。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它的写作手法很有特色,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深远意境,有利于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3.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受年龄限制,学生在揣摩语言和体会作者情感方面的能力仍有限。从课文内容看,由于没有丰富的经历,学生很难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为应对这一情况,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苏轼资料,课堂上又进行了梳理,冉学生了解主人公的生平、境遇,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很有帮助。教学中以品读悟情为主,教师适当以语言渲染,努力让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书空、描红,课堂指导,描红、临写,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预习读、课堂指导读、课后复习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3、通过对课文的反复品读,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体会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评价任务

1.通过自读、齐读、个别领读等方式,学生能准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示范读、自读、个别品读的方式,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读把握,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品味,体会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附: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思念——埋怨——宽慰

2但愿人长久_教案_反思

《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

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 细读1-3自然段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 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形影不离”

呢? 4 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但愿人长久》教案人音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以读代讲、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导出苏轼并简介生平。 二、初读歌词 1、学生自学歌词。提出自学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轻声读歌词,要求把歌词读正确、通顺。 (3)默读歌词,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交流讨论。 三、学习歌曲 1、学生自由轻声读歌词,思考:歌曲第一段交代了什么? 2、学生读歌词,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2、出示歌词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图中苏轼表现怎样? 3、读第2节,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喜悦,苏轼的思念与惆怅。 5、为什么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思念别人而是思念苏辙呢?(中秋佳节,万家团员,苏轼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名状的惆怅与埋怨。) 6、思考: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苏轼为亲人无法团聚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 7、“婵娟”指什么?(指美丽月色)

8、放音乐《水调歌头》。 9、学唱歌曲。 四、拓展 “但愿人长久”还可以说到人的那些方面? (推及兄弟情、友情、爱情、美好的感情) 五、总结 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造经过。苏轼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以理遗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

2.《但愿人长久》

2.但愿人长久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 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 了!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 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 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 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 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辄、埋”等3个生字;会写“官、尝”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埋”;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聚焦重难点: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了解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 3.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三、走进作者: 1. 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四、本课生字词: 宽慰品尝观赏心绪眼睁睁悲伤隐藏缺少虽然如出一辙 词语解释: 手足情深:比喻亲兄弟的感情深厚。手足,指兄弟。 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不分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各奔东西:各自去了各自的地方。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说出课题的出处。 ⒉能文中那句话揭示了题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⒈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以读代讲、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导出苏轼并简介生平。 二、初读歌词 1、学生自学歌词。提出自学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轻声读歌词,要求把歌词读正确、通顺。 (3)默读歌词,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交流讨论。 三、学习歌曲 1、学生自由轻声读歌词,思考:歌曲第一段交代了什么? 2、学生读歌词,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2、出示歌词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图中苏轼表现怎样? 3、读第2节,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喜悦,苏轼的思念与惆怅。 5、为什么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思念别人而是思念苏辙呢?(中秋佳节,万家团员,苏轼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名状的惆怅与埋怨。)

6、思考: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苏轼为亲人无法团聚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 7、“婵娟”指什么?(指美丽月色) 8、放音乐《水调歌头》。 9、学唱歌曲。 四、拓展 “但愿人长久”还可以说到人的那些方面? (推及兄弟情、友情、爱情、美好的感情) 五、总结 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造经过。苏轼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以理遗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暖流生字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暖流生字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暖流》生字 1 【蔼】 读音:ǎi 巧记:花前(艹)“谒(yè)”见。 字义:①和气,和善②繁茂 组词:①和蔼和蔼可亲蔼然可亲②蔼蔼 造字:形声法 造句:王老师和蔼可亲,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笔顺:“艹”扁长;“日”略扁,右下部宽而宜正。 2 【滕】 读音:téng 巧记:夫人头上两朵花(),“月”夜涉水(氺)回娘家。 字义: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滕州 组词: 造字:形声法 造句: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笔顺:左部“月”窄长;右部撇捺舒展。 字歌:马在月下奔腾虫在月下蛇水在月下姓滕草在头上草藤 3 【抑】 读音:yì

巧记:接前(扌)迎后(卬)。 字义:压,压制 组词:抑制抑郁压抑抑扬抑止抑郁症抑扬顿挫 抑强扶弱抑恶扬善 造字:会意法 造句:他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跳了起来。 笔顺:左部窄;右部短撇与提画平行,竖为悬针竖。 字歌:迎日向东方挺胸气昂昂手到难压抑万人来敬仰 4 【挫】 读音:cuò 巧记:双人在土上(坐),抬手(扌)把人招。 字义:①压下,使音调降低②挫折,事情进行不顺利,失败 组词:①挫威风抑扬顿挫②屡次受挫事遭挫阻 造字:形声法 造句:他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 笔顺:“扌”窄长;右部“土”竖要长,底横略长。 字歌:二人土上坐广场座位多挫折锻炼人打磨用钢锉 5 【轼】 读音:shì

巧记:坐“车”看阅兵“式”。 字义: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组词:车轼 造字:形声法 造句:古代的车轼上刻有别致的花纹。 笔顺:左窄右宽。右部斜钩注意弧度。 字歌:古车前有轼言说要考试擦拭要用手弑君起杀意 6 【阙】 读音:què 巧记:逆行一次,损失各半,躲进&门’里%休在门外 字义:①皇宫门前两边的楼②墓道外所立的石牌坊 组词:①宫阙 造字:形声法 造句:古代的能工巧匠建造了这雄伟壮丽的宫阙。 笔顺:内部笔画较多,结构紧凑;“门”方正。 7 【琼】 读音:qióng 巧记:惊心丢落(京)入“王”宫。 字义:①美玉,比喻美好,精美②海南省的别称 组词:①琼浆琼楼玉宇②琼剧 造字:形声法

2 但愿人长久

2 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3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中秋月夜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教学进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布置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进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一、教学提示: (一)课型为阅读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二)基本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其它2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 !词语。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了解课文背景 1、师: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中秋节就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着名的诗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一一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苏轼《水调歌头》这首着名的中秋词的写作经过。 出示:《水调歌头》苏轼像 2、师: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宋代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和弟弟苏辙、父亲苏洵都非常有才华,被人们称为“三苏”。他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水调歌头》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题目《但愿人长久》取自诗歌中的一 句。

出示:示范读... 3、先轻声把这几句诗读一读,注意红字的读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4、读好了吗?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注意句子的停顿。好,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课件出现停顿符号) 板块二:初读诗文 1、这首诗是怎么写出来的?诗又是什么意思呢?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出示这些生字词你能卖准吗?心其宁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哦!请跟我读。 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多音字辙,要屈指它读好,请跟我读。“埋”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 m d ”,可以组成“埋伏” “埋藏”等。 出示埋怨埋伏埋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字词和诗句读好了,你能把课文也读好吗?请6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现场教师进行检查] 课文的1-3段讲了苏轼创作这首词的原因,4-6段描绘了词的意境。 板块三:精读1-3自然段 课件出示图片---------------------------------------------------------- 师: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 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苏轼为什么会这样思念弟弟 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划出苏轼和弟弟苏辙形容感情深厚的课件出示: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 1词语。 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

《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

《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文,思考:课文第一段交代了什么? 2、指名说说。 三、学习第二节 1、学生读文,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2、出示课文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图中苏轼表现怎样? 3、读第2节,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喜悦,苏轼的思念与惆怅。 四、学习第三小节 1、为什么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思念别人而是思念苏辙呢? 2、出示填空:苏轼思念弟弟是因为__________。

五、学习4-5节 1、看着如此美好的月色,苏轼在床上睡不着,他想到了什么?他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请读文找出有关的词。 2、讨论、小结:中秋佳节,万家团员,苏轼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名状的惆怅与埋怨。板书:月圆人不圆 3、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 4、讨论、小结:词人眼望圆月,悟出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有圆有缺,很难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既然人有离合,那么诗人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5、指导朗读苏轼为亲人无法团聚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 6、指导朗读(范读与指导相结合) 五、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学习并理解词语 (1)比较:吟诵--朗诵 (2)"婵娟"指什么?(本课指美丽月色)。 3、出示课文投影,放音乐《水调歌头》。 六、再次朗读古诗,放音乐,学生配乐读、指名读、背诵。 1、你能不能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可以用课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意思)

2、但愿人长久

2、但愿人长久 主备人:黄益勇 主备人:黄益勇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学会用生字组词,理解文中的词语“心绪不宁”、“形影不离”、“西 沉”、“悲欢离合”、“婵娟”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5、6自然段。 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4、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2、 增进学生的人文修养,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学生字,读通文章。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苏轼的生平资料 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制作相关课件。 四、 课时安排 五、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相配词语 2、 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词[水调歌头],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熏陶 课前播放洞箫演奏[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听着音乐进入课堂 (一) 创设背景 导入新课 1、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中秋节我们赏月、吃月饼、举家团圆, “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我们一家人过中秋的时候,我们伟大的诗人苏轼在干什 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 揭示课题,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和父亲苏 询、弟弟苏辙考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优秀诗篇反映了人民的疾苦, 揭露并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 抒写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描绘祖国的壮丽 山河,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他的词,词风豪放,笔力雄健、清新自然。其 作品有《东坡乐府》,主要代表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 《念奴娇》等。 (二) 初读课文 读通读顺 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 读准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 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3) 朗读过程中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 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出示词语 1、 2、 2课时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如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呢?本教学将根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法:启发式读悟结合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欣赏 教具准备: 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2、课件 3、相关资料图片 4、要求学生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5、搜集思念家乡的诗歌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 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纠正学生读音。(阙,琼,绮)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学们在学习理解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但愿人长久》,仔细阅读这篇文包诗结构的作品,就能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 三、精读诗文 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埋怨、宽慰)

最新2但愿人长久汇总

2但愿人长久

2、但愿人长久 一、教材解读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二、基础知识提示 1、字音方面:“躺、睁”是后鼻音,“官、念、隐”是前鼻音,“埋怨”中“埋”读mai, 2、字形:“念”上面是“今”,“缺”的左边不能写错。 3、本课语言优美,是进行成语、名句积累的好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体味积累。 4、课前准备: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苏轼这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文豪,因此,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人物. 三、朗读提示 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一,简介背景资料,了解诗人生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写此词之时,他宦途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思念弟弟,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1、同学们,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一首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谁能来背一背,说一说诗的意思。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迎来我国的传统节目“中秋节”,当皓月当空的时候,家家户户围坐在庭院里,赏月,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 然而,越是这明亮的月亮,就更勾引起出门在外的游子或与亲人分离的人们的思念之情。你还记得哪首古诗是由月亮勾起了作者的思亲之情。 学生交流。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际,因思念自己已经七年没有见面的弟弟,而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这首现代音乐作品《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为苏轼同名词而作,是运用二十世纪现代音乐作曲手法创作的通俗歌曲。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这种风格的作品介绍较少。歌曲中蕴含了我国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特点,以平和优美的音调描绘了原词的深幽意境,这一点是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成为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音乐要素直接影响到歌曲的整体情绪,老师如何进行实时的指导分析讲解示范很重要。 教学目标: 1.在朗诵、欣赏、演唱中,理解音乐与诗的天然亲和性,体验诗乐合一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词的韵律、节奏与音乐的关系。2.感受、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3.掌握音乐要素以及音乐要素对音乐歌曲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轻柔优美的音色、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要素对于表达音乐的作用。 难点:体验诗乐合一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一、忆——导入 师: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

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音乐、诗句、散文吗?(讨论后引出歌曲《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设计意图:从多元文化入手,开启学生的音乐思维。】 二、赏——欣赏歌曲《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一听:讨论作者、创作背景、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对象。渗透与歌曲相关的历史文化。 二听:谈歌曲的情绪怎样?速度、力度?这样的速度、力度对歌曲情绪有什么影响? 三听:感受节拍、旋律的起伏,歌曲的音乐结构。 (学生感受欣赏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进行)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学习演唱歌曲之前,用问题做引导来不断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使学生能主动走进歌曲,了解歌曲,为后面情感的表达做好铺垫。】 三、吟——试唱曲谱 1.复习基本节奏型:a、X b、XX c、X . X 2. 师生一起手点基本拍读第一、二乐句的节奏谱。 3. 观察完整的歌曲,了解歌曲演唱顺序。 4.试唱歌曲旋律,唱的过程中注意装饰音的唱法。 A.前倚音 B.下滑音 C.波音记号 5.完整试唱两遍曲谱。 第一遍注意坐姿、音准、乐句的连贯、乐句与乐句之间的换气。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以读代讲、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导出苏轼并简介生平。 二、初读歌词

1、学生自学歌词。提出自学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轻声读歌词,要求把歌词读正确、通顺。 (3)默读歌词,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交流讨论。 三、学习歌曲 1、学生自由轻声读歌词,思考:歌曲第一段交代了什么? 2、学生读歌词,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2、出示歌词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图中苏轼表现怎样? 3、读第2节,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喜悦,苏轼的思念与惆怅。 5、为什么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思念别人而是思念苏辙呢?(中秋佳节,万家团员,苏轼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名状的惆怅与埋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思考: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苏轼为亲人无法团聚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 7、“婵娟”指什么?(指美丽月色) 8、放音乐《水调歌头》。

9、学唱歌曲。 四、拓展 “但愿人长久”还可以说到人的那些方面? (推及兄弟情、友情、爱情、美好的感情) 五、总结 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造经过。苏轼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以理遗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

2018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但愿人长久教案1苏教版

2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导出苏轼并简介生平。 4、导入课题,板书:2 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意思。 (2)指名读课文。 (3)说说课文要学哪一首诗。 (4)文章描写诗的意境是哪几小节? (5)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哪几小节?概括段意。 3、指导朗读长句。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讲解字形。屈: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的“尸”字旁不要太大,里边是个“出”字,最后一笔是点。 3、学生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文,思考:课文第一段交代了什么? 2、指名说说。 三、学习第二节 1、学生读文,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2、出示课文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图中苏轼表现怎样? 3、读第2节,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喜悦,苏轼的思念与惆怅。 四、学习第三小节 1、为什么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思念别人而是思念苏辙呢? 2、出示填空:苏轼思念弟弟是因为__________。 五、学习4-5节 1、看着如此美好的月色,苏轼在床上睡不着,他想到了什么?他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请读文找出有关的词。 2、讨论、小结:中秋佳节,万家团圆,苏轼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状的惆怅与埋怨。板书:月圆人不圆 3、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 4、讨论、小结:词人眼望圆月,悟出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有圆有缺,很难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既然人有离合,那么诗人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5、指导朗读苏轼为亲人无法团聚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 6、指导朗读(范读与指导相结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

苏教版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课文用词丰盛传神,意境深刻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漠胸襟。 再来看本课的体裁,是一篇文包诗,编者独具匠心把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改编成了浅薄的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小故事。本文构思奇异,全文紧扣“思念”,转而“埋怨”,进而“转念”,最后“告慰”,以一条清撤的情感线索串连起苏轼撰写《明月几时有》这一名篇的心理背景。更把叙述的重点落在思念弟弟的有感而发上,无论是前半部分的介绍,还是后半部分苏轼的心灵独白,以及最后词的撷要呈现,都显得思路清撤,重点突出。而有关这首词其他所要表现的、反映的,都简去、略去。这样删减的用意,就是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的可接受度出发,顺承他们的心理知识结构,以使《明月几时有》这样的名篇在这一年龄段得到更好的诠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解放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观赏但愿告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

2 但愿人长久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课文用词丰富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再来看本课的体裁,是一篇文包诗,编者独具匠心把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改编成了浅显的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小故事。本文构思奇妙,全文紧扣“思念”,转而“埋怨”,进而“转念”,最后“宽慰”,以一条清晰的情感线索串连起苏轼撰写《明月几时有》这一名篇的心理背景。更把叙述的重点落在思念弟弟的有感而发上,无论是前半部分的介绍,还是后半部分苏轼的心灵独白,以及最后词的撷要呈现,都显得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而有关这首词其他所要表现的、反映的,都简去、略去。这样删减的用意,就是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的可接受度出发,顺承他们的心理知识结构,以使《明月几时有》这样的名篇在这一年龄段得到更好的诠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 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⑴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⑵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⑶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说出课题的出处。 ⒉能文中那句话揭示了题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⒈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⒉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 ⒊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⒉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⒊小声再读课文,同座位互相检查。 ⒋指读,把句子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⒈讨论给课文分段。 ⒉简单归纳主要内容。 四、审题指导 ⒈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那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简单理解,不求深入。 ⒉出示《水调歌头》自读。 五、指导写字 耍、躺、隐、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说出课题的出处。 ⒉能文中那句话揭示了题目。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⒈出示文中词文,学生齐读,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⒉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此词呢?请同学们自读第2、3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 ⒈细读第2、3自然段。 ⒉苏轼在中秋夜,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理解“心绪不宁”。 ⒊苏轼为什么思念他的弟弟? 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形影不离”“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读出感情. 4.自由读第4自然段,之明说说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师生共同评议点出省略号,引导想象。 5.试着背诵这段话。 6.看图,注意此时苏轼的表情并不生气,为什么?指读第5自然段。 抓住“就像”以词让学生体会到人世间很难十全十美,抓住“但愿”一词,体会并读出苏轼祝愿人们生活愉快的愿望。在紧扣“转念又想”训练朗读,第4、5自然段对比度,在读中理解,加深体会苏轼的丰富情感。 7.在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他会想到什么呢? 8.出示诗词,指读,分别在文中找出表示意思的句子,读中体会祖国古典诗词的优美之处。 三、作业 ⒈背诵4、5、6自然段。 ⒉练习背诵诗词。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辄、埋”等 3个生字,会写“管、尝”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5、6自然 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 2、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出中秋的有来。 2、谈话:中秋节即月圆人团圆,因此古代的文人骚客都喜欢用月 亮来寄托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例如《静月思》(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个大诗人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弟弟而写下的一首歌。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标注自然段,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找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并找出原因。 2、检查: (1)生字注音组词; (2)教师正音领读; (3)生字描红,指导书写; (4)分组朗读课文; (5)回答问题: a: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b:埋怨——-月圆人不圆 c:宽慰——此事古难全 3、抄写诗词:《水调歌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播放音乐《水调歌头》勾起回忆。 二.部分理解,感悟文本 1、师引读第1段:故时候……派往密州去做官。这一段告诉了我 们些什么呢?(时间、地点、人物、身份)

第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些信息,有时间、地点、人物,那发生了什么事呢?(他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弟弟,并写下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上节课读了全文,我们找出他的心情发生了三次变化,分别是怎样的呢(板书),导致他发生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条心理变化线去细细探究一下。 2、最先开始苏轼的心理是怎样的? (1)理解“心绪不宁” (2)为什么会心绪不宁?指名读第2段,结合语境理解苏轼中秋更加思念弟弟 3、中秋佳节,苏轼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可见他与弟弟的 感情怎么样?从哪儿可以证明呢?(让学生独自完成) (1)自读第3段,画出表现苏轼与弟弟感情深厚的句子。 (2)理解词语“情同手足”、“形影不离”并造句。 (3)小时候如此亲密,长大后……,分析“却”“各奔东西” “屈指”“七个年头”。 4、感情如此深厚的兄弟分开了七年,当然思念了,更何况到了一个团聚的佳节——中秋节。别人都在全家团聚欢欢喜喜的过节,吃瓜赏月,在此情景的衬托下,作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思念“心绪不宁”。 5、作者“心绪不宁”当然就睡不着了,他眼睁睁地望着“导读第4段”,分析: (1)望着皎洁的圆月,苏轼的心理怎样?

但愿人长久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古筝配乐朗诵、聆听感受、划旋律现、比较演唱等一系列 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分析歌曲《但愿人长久》的 创作特点及表达的情感,感受古诗词新韵的魅力,并教育学生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2、聆听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鼓励学生诵经典,唱经典,爱 经典,进一步感受古诗词新韵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改 编歌曲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 化。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古筝配乐朗诵、聆听感受、划旋律现、比较演唱等 一系列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分析歌曲《但愿人 长久》的创作特点及表达的情感。 2、聆听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文新 韵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改编歌曲的兴趣。 教学难点: 学生感受、理解作曲家创作歌曲中每个乐句的句末以“2- - -”为结束音的创作特点。 教学准备: 古筝、尤克里里、葫芦丝、教具、《但愿人长久》相关影像、视频、音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小扣心扉,走近诗歌 1、课前三分钟学生欣赏歌曲《苔》 2、师:尤克里里弹唱“白日不到处,青春洽自来。苔花如米 小,也学牡丹开”。同学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杨老师音乐课堂。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改编自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励志小 诗《苔》。古人说,“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用音符将古诗谱 写成歌曲,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欣赏一首由宋代诗人苏轼作词, 台湾著名音乐人梁弘志创作改编的歌曲《但愿人长久》。一起 来听 二、分段聆听,感受诗歌 1、欣赏水墨画视频《但愿人长久》 2、学生简介苏轼及《水调歌头》创作背景。 3、学生跟视频有感情的朗诵《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4、学生有感情的跟着教师合作配乐吟诵熟悉歌词。(教师古筝 弹奏) 5、教师介绍这首词分为上阕与下阕,分别由四句组成。 6、聆听歌曲第一部分【望月惆怅,月圆人不圆】: ⑴学生聆听教师范唱第一部分旋律,要求学生思考:歌曲第一 部分的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⑵生答 ⑶师生分析小结:第一部分是词的上阕,旋律舒缓优美,节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