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崛起的秘密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15
华为的北国之春2003年5月,北京SARS疫情紧张,摩托罗拉集团总裁迈克·扎菲罗夫斯基(Mike Zafirovski)却准备不走寻常路,决定冒险访问中国。
飞机降落在弥漫着消毒水气味的首都国际机场,在穿过了无数由测温计、白口罩和铁栏杆组成的防线后,扎菲罗夫斯基抵达了东道主为他安排的钓鱼台国宾馆。
第二天,他在这里代表摩托罗拉向中国捐赠了价值1180万人民币的设备物资,并对发改委主任马凯说:我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
无独有偶,在他抵达北京20天后,高盛集团CEO亨利·保尔森的专机也降落首都机场,《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头版头条称赞“患难之中见英雄”。
这些长期耕耘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高管们心里清楚,“患难之交”的身份在东方的文化和生意里,是一笔无形的资产。
这笔无形资产是扎菲罗夫斯基急需的,在他访华的同时,一场秘密谈判正在南方的深圳进行。
谈判的对象,是日后横扫全球的华为。
到扎菲罗夫斯基访华的2003年5月,两家公司的谈判已经进行了接近一年。
二者彼时体量悬殊,摩托罗拉2002年收入高达267亿美金,华为勉强超过100亿人民币。
但另一方面,他们的互补性又很强:摩托罗拉电信部门的短板是核心网,这正是华为的强项。
扎菲罗夫斯基很清楚华为的价值,因此极力推动此事。
结束了北京的访问后,他旋即飞往深圳,督促项目组继续谈判。
又经过了6个多月的反复拉锯,收购条款才最终敲定:摩托罗拉出资75亿美金收购华为100%股权,华为的6个业务部门3个独立发展,3个合并吸收进摩托罗拉[1]。
2003年12月底,扎菲罗夫斯基再次回到中国,入驻海南亚龙湾的喜来登酒店。
这座刚开业不久的五星级度假村,被谈判双方包下了一半房间。
后来任正非回忆道[2]:“……合同签订了,所有手续都办完了,就等对方董事会批准。
所有谈判人员都在酒店买了花衣服,在沙滩上比赛跑步、打乒乓球,等待批准。
”一张内部照片被拍了下来,运动员身材的扎菲罗夫斯基和一脸轻松的任正非在沙滩上散步,直到谈判的15年后,这张照片才公布与众。
华为是如何步步为营成为世界500强创立25年来,华为从6名员工发展到15万名员工(其中外籍员工3万多名),从2万元创业起家到销售额2202亿元,作为一家无背景、无资源、缺资本的民营企业,华为将西方众多百年巨头纷纷斩落马下。
它被众多跨国对手视作“东方幽灵”。
这确实是一家“怪异”的企业。
若干年前,当华为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时,公司一位高管一大早走进会议室,他说,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了。
没有人有欣悦感,更没有人倡议搞什么庆典。
东方幽灵的“上甘岭”2012年,华为的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202亿元——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
创业25年华为是如何“步步为营”成为世界500强同年,华为宣布利润突破154亿元(这还不包括用来给员工发奖金的125亿元红包)。
同样是在这一年,华为的研发费用高达299亿元,相当于中国许多顶级企业的年产值。
——这是中国最优质的一家民营企业,没有之一。
如果单从数据上看,创立25年来,华为从6名员工发展到15万名员工(其中外籍员工3万多名),从2万元创业起家到销售额2202亿元,作为一家无背景、无资源、缺资本的民营企业,华为将西方众多百年巨头纷纷斩落马下。
它被众多跨国对手视作“东方幽灵”。
事实上,就在华为开始创业的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国内诞生了400 多家通信制造类企业,但这个行业注定是场死亡竞赛,赢者一定是死得最晚的那个。
华为活到了最后。
华为为什么可以活到最后?背景论、关系论等纷纷出笼,是这样吗?不然华为为什么不上市呢,为什么不接受采访呢?——任正非1968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入伍。
他45岁创业时,还是个通信行业门外汉;而25年之后,其以1.42%的股权统率一个15万人的企业,打破全球信息技术行业最残酷的定律——华为是有门道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华为就是任正非管理思想的试验场。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喜欢谈论上甘岭战役:美军当年用电脑模拟推演,认为可以在一天内拿下阵地,可后来的结果却让美军大跌眼镜。
华为如何起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华为如何起家,希望能帮到你。
华为起家的原因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由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华为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专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网络、固定网、移动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
2003年,华为的销售额为317亿元人民币,目前有员工22000多人。
从1997 年起,华为开始系统地引入世界级管理咨询公司,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基于 IT 的管理体系。
在集成产品开发( IPD )、集成供应链( ISC )、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华为与Hay Group 、 PWC 、 FhG 等公司展开了深入合作。
经过五年多的管理改进与变革,以及以客户需求驱动的开发流程和供应链流程的实施,华为具备了符合客户利益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在业界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的分级机构华为实施全球化经营的战略。
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
国际市场已成为华为销售的主要来源。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的报告显示,华为超越阿尔卡特-朗讯和诺基亚—西门子,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09年赢得全世界首个商用的LTE网络——挪威4G移动网络合约更是震惊业界。
由美国权威商业媒体Fast Company日前评出了2010年最具创新力公司,华为紧随Facebook,Amazon(亚马逊),苹果和google(谷歌)之后位列第五。
2012年华为在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实践与绩效:华为员工人数在2010至2012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截至2012年底该公司共拥有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万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45.36%,外籍员工人数接近3万。
华为靠什么起家最开始是任正非在一个破烂的工厂车间做简单的电讯设备,后来互联网大潮兴起,瞄准机会该做网络通讯设备和移动联通的设备,并为军队提供同学设备。
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网络设备商员工16万多名,不得不佩服任正非的眼光。
这是属于中国人的骄傲。
华为的基本信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28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位。
2022年,评为新浪科技2022年度风云榜年度杰出企业。
2022年5月,华为起诉三星侵犯移动通信及手机知识产权。
2022年8月25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3950.0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成为500强榜首。
2022年11月22日,华为首次成为全球利润最高的Android智能机厂商。
、华为的业务领域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电力和交通等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华为将继续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运营商、分销和电子商务等多种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终端品牌,为消费者带来简单愉悦的移动互联应用体验。
同时,华为根据电信运营商的特定需求定制、生产终端,帮助电信运营商发展业务并获得成功。
华为还将对网络、云计算、未来个人和家庭融合解决方案的理解融入到各种终端产品中,坚持开放、合作与创新,与操作系统厂家、芯片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健康完整的终端生态系统。
华为崛起的秘密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5年第10期文/孙永杰曾几何时,中国主流手机厂商均将追赶甚至超越苹果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但从去年开始,智能手机市场增速开始减缓,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红利”衰竭。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同比虽有提升,但产量增速和出货量增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
今年,国产手机市场中奇虎360注资酷派手机、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魅族科技、格力电器和乐视网研发各自公司旗下的首款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市场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例如在中国市场,传统的“中华酷联”格局已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同质化、价格战竞争方式的延续。
智能手机拐点华为脱颖而出从全球市场看,以iPhone为代表的苹果也面临着手机创新的瓶颈。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iPhone 6和iPhone 6 Plus除了屏幕大小不同之外,似乎未有创新出现。
在中国市场,曾经屡试不爽的营销也遭遇了群体效仿之后的审美疲劳,甚至是批评。
例如曾以营销著称的某国内手机厂商近期就因此屡屡遭到业内的指责,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在国内手机市场的泛营销非但没能促进手机销量的有效增长,反而导致增速的减缓。
所谓乱世出英雄,在整个智能手机市场面临新的拐点之际,华为却脱颖而出。
据华为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4820万部,实现上半年目标,销售收入达90.9亿美元,同比增长69%,消费者业务收入贡献32%,成为华为增长最快的部门。
与此同时,国际著名市场研究机构GFK数据显示,2015年1至5月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三。
今年3至6月,华为分别以12.9%、13.6%、14.1%和15.2%的市场份额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第一。
而IDC新近发布的全球手机市场报告中,华为以8.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增速在排名前五的厂商中最快,达到48.1%,与排名第二的苹果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华为手机崛起探究摘要:华为是一家世界范围内中国知名名牌企业,在电信设备行业做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目前,华为转战终端设备市场,推出智能手机,意欲在这个市场一展宏图.目前,身为世界前三的智能手机生产商,成绩骄人。
但是华为是否真正崛起值得怀疑,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的乐观,华为手机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关键词:华为智能手机品牌华为手机作为手机行业的后起之秀,于2003年开始提供定制机,2009年推出自己的品牌并进军智能手机领域。
转眼几年间,华为手机已经跻身于全球十大智能手机公司之列。
之后,华为公司提出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前三的智能手机公司;目前看来,华为正朝着他的目标稳步迈进。
一部新上市的苹果手机售价6000元人民币,但销售场面仍火爆无比,甚至刚上市的一个月内,常常处于断货的状态。
而三星新上市的旗舰机型价格也差不多在6000元上下,仍然是销售火爆。
反观华为手机,大部分的机型售价仅2000元上下甚至更低,按照经济学原理,应该销售火爆,一机难求,但实际销售情况却是大相径庭。
苹果手机,乔布斯自己说,“我们重新发明了手机”。
乔布斯为何敢如此理直气壮,因为使用过苹果手机的用户都会被苹果手机便捷的操作和优良的系统与硬件的兼容性所打动,当消费者发现这部手机上网如此流畅、操作如此便捷,在使用苹果手机的时候,能感受到产品本身所赋予的某种内涵――设计富有灵性,同时为人们带来使用时的享受和乐趣。
此时,苹果完美阐释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利用行业遥遥领先的IOS和手机的设计优势,牢牢把握业界头把交椅,想要撼动苹果在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先地位,可以说难!但是,苹果手机就算6000万部手机的年出货量,仍不能满足被它打开的智能手机市场。
这个时候Android系统集结HTC、三星、摩托罗拉、索爱等手机厂商,开始另立山头,想与苹果手机一较高下。
Android的众多帮手中,三星一枝独秀。
但是系统毕竟是舶来品,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三星的竞争力在哪里呢?答案就是硬件,利用高成本的硬件堆积和系统再开发,三星手机用户体验达到了最接近苹果的水平,在智能手机领域,三星独辟蹊径,利用领先于苹果的硬件配置,与其在市场上分庭抗礼。
华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每一个企业的崛起都不是偶然的,首先企业文化要奠定基础,再次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员工管理。
最最重要的,要有一个智慧的老板!华为的成功又是因为那些因素呢?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华为成功的关键因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华为成功的关键因素篇1:文化大家普遍认可的华为成功最大因素是华为的文化,华为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多元、包容、和谐的普世价值观。
正如任正非所说:"人类所占有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石油、煤炭、森林、铁矿会开采光,而唯有知识会越来越多,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沉淀的集体人格,去到华为参观,每个员工脸上都洋溢着自信、低调、谦和以及蕴藏于内心的激情,这是别人无法复制的竞争力。
2002年是华为比较艰难的时刻,我?强吹交??蹦甑哪昊崾悠担?握?钦偌?煌蚨嗝?惫ぁ⒐┯ι獭⒖突У炔渭幽昊幔?嵘显惫じ甙旱氖科?萌苏鹁钊苏鹁?氖牵??龌疃??汤锩挥幸桓鋈说氖只?迳?炱穑?匏?镆裁挥蟹⑾盅掏罚?庠谝话愕钠笠凳悄岩韵胂蟮摹?任正非的人生经历使他懂得人性,能把握人性的弱点,招招打中人的要害。
企业文化展现到员工的执行层面,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华为早期的"狼文化"、"床垫文化"、"激情文化"等等。
销售团队有狼文化,研发团队有床垫文化。
一位华为员工说,他驻非洲负责销售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泡在政府官员办公室搞定订单,而华为总部的研发团队则几乎24小时在线,随时给前方解决问题。
华为成功的关键因素篇2:专注专注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许多公司垮下去,不是因为机会太少,而是因为机会太多。
太多伪装成机会的陷阱,使许多公司步入误区不能自拔。
《华为基本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华为的专注使它健康地走到了今天。
华为手机在手机市场崛起的原因在微软放了诺基亚“鸽子”表示无法升级到WP8、谷歌准备收网安卓,苹果失去乔布斯设计灵感乏力之时,国产手机品牌正准备重塑当年的雄风。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手机市场如中国一样复杂:销售量巨大、高中低市场同样火爆、国外品牌大量涌入的同时,国内品牌强劲反弹;有人用着iphone,有人还拿着诺基亚1100,也有人拿着各种“山寨机”放着《最炫民族风》……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也是一个躁动的市场,在微软放了诺基亚“鸽子”表示无法升级到WP8、谷歌开始准备收网安卓、苹果失去乔布斯,设计灵感乏力之时,国产手机品牌正准备重塑当年的雄风。
根据赛诺最新数据,6月份国内智能手机排名中联想首次超过手机巨头诺基亚,荣登亚军,占有率11%。
前5位中,除了三星、诺基亚为国外品牌之外,其他3位,均为国产品牌,分别是华为,酷派,中兴。
如果将国产手机看做一个阵营的话,称他们为“三国争霸”并不为过:这“三国”一方是以华为、联想为代表的有着扎实渠道与运营商合作模式的IT集团;一方是原来依靠联发科等死灰复燃的山寨手机军团;另外一方,是依靠互联网销售,异军突起的小米和百度等传统的互联网企业。
但无论是哪一方,拼到最后就是渠道和价格。
“中华酷联”反击国产手机市场较其他手机品牌建立的市场要更为复杂一些。
由于中国的国情、经济状况千差万别,中国对功能型手机和低端智能机需求量巨大,这也是诺基亚在中国市场依然有近10%保有量的原因。
随着iphone的问世以及安卓钻了一个历史的空子,智能手机在中国逐步普及。
如果你没有拿一部智能手机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尽管很多人可能根本分不清楚智能手机与功能手机的区别。
对于处在城市中的大部分中产阶级,正处在更换手机高峰期的末端,这个高峰从xx年开始,持续了两年,这部分人手中的诺基亚变成了HTC、iphone、三星,从简单的塞班变成了安卓。
3年后,他们手中的iphone4略显老旧,目前正在寻找更好的目标。
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华为崛起的案例分析刘凯 4016070080摘要:伴随着科技化社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智能手机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对于竞争极为激烈的智能手机行业而言,有一家异军突起的品国产牌,那就是华为。
据最新的统计表明,华为手机已经坐稳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三的位置,成功跻身“第一集团”。
同时,作为全球通信设备巨头,在爱立信、诺基亚大踏步后退时,华为逆势上涨。
因此,本文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别从需求、成本、效用、定价角度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崛起进行分析,从而揭开了华为集团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
关键词:管理经济学;华为集团;智能手机一、华为崛起的原因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集团”)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开发、生产电子设备与通信设备为主的公司,定位于高性价比智能手机。
华为集团主要采用互联网营销模式,充分发挥了其特点,通过互联网与实体店相结合的策略,集宣传、开发、销售、售后为一体,大量削减了成本,从而获得了快速发展。
华为集团从2006年开始转向手机市场,首先,华为是做通信产品起家,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公司,进入手机市场后,同样重视研发,并且不断推出新功能的手机,有成本优势。
其次,华为销售也采用今年来火热的互联网营销,加上实体店控制,渠道广泛.除了研发和营销,其他方面华为也是进行着有利控制,以过硬的品质得到消费者认可。
特别是在同质化时代,也就是手机硬件发展难以再迅速上升,大家的配置都可以差不多的情况下,华为进行的更多实用的创新。
再加上是国产,国人支持国产,口碑相传,销量当然节节高升。
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认识,极大提高了华为品牌的影响力。
如今,华为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成为了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霸主。
二、华为崛起的管理经济学角度分析1。
需求分析(1)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导致需求增加。
对于正常商品而言,其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正数,也就是消费者收入增加会加大对此类商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