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安装作业指导书

二次安装作业指导书

二次安装作业指导书
二次安装作业指导书

二次安装作业指导书

目录

1.目的

2.适用范围

3.职责

4.施工中执行的规范

5.施工程序及技术措施

5.1 屏、柜、箱体安装

5.2 电缆敷设

5.3 二次接线

5.4高压电缆及缆头制作

5.5 二次带电作业

1.目的:作业指导书可在二次施工过程中,具有操作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确保施工质量。

2.适用范围:使用于变电站、发电厂升压站、工厂配电装置等场所的电缆敷设、盘柜、成套柜、端子箱、动力箱安装就位及二次配线。

3.职责:班组长、技术员、具体施工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参照作业指导书的规范性、可操作性,认真负责的组织施工。

4.施工中执行的规范、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

分)

5.施工程序及技术措施

5.1屏、柜、箱体安装

5.1.1运输与保管

盘柜等在搬运和安装时应采取防震、防潮、防止框架变形和漆面受损等安全措施,应存放在室内或能避雪、雨、风、沙的干燥场所。

5.1.2检查验收

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供货方共同进行,并做好签证记录;

包装及密封良好;

开箱检查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设备无损伤,附件、备件与装箱清单相符,齐全;拆出的附件、备件应妥善保管并记录标识;

产品的技术文件齐全;

外观检查合格。

5.1.3屏、柜、箱体安装

安装前,室内无积水、杂物,房顶无渗漏,门窗安装完毕,室内接地网完成。

预埋槽钢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点应用水准仪找平,并高于地面5mm或按设计要求进行,上部不得涂漆,预埋件或预埋槽钢牢固并接地良好。

室内铜排接地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接地和火焊。并宜在

电缆敷设和屏柜安装前进行,避免动火。

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

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

盘柜就位前,应仔细核对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后确定位置,主控制盘、继电保护盘、自动装置盘应认真核对屏内设备,包括端子排、元件,对于保护屏应核对光纤接线盒,分清专用光纤和复用光纤,分清高频收发信机,信息采集器等并确定位置。成套低压柜安装时进、出口侧母线相序应与设计相符;核对柜内开关容量应与设计相符;柜面出线回路和顺序与设计相符。

主控制盘、继电保护盘、自动装置盘等不宜与基础型钢焊死,

可用镀锌的螺栓紧固,也可用电焊点焊,确保接地可靠;端子箱安装应牢固,密封良好,并应能防潮、防尘;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检查;成列安装时,应排列整齐。

盘、柜、台、箱的接地应牢固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应以裸铜软线与接地金属框架可靠的连接。主控制盘、继电保护盘、自动装置盘内的独立接地铜排应与室内接地铜排可靠连接,端子箱、动力箱内应有绝缘的铜排或铝排零线。

盘、柜的正面和背面各电器和端子排等应标明编号、名称、用途及操作位置,其标明的字迹应清晰、工整、且不宜脱色。

盘、柜上的小母线安装前应校直,安装后要压紧不松动,相隔的小母线要平行,不能弯曲,防止短路;小母线接头应焊接或用相同截面积的绝缘软铜线连接;小母线两端应有标明其代号或名称(双重名称)的绝缘标志牌,迹应清晰、工整、且不宜脱色。

5.2电缆敷设

5.2.1简介

在电力系统中,电缆可分为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讯电缆等;电缆敷设方法有穿管敷设、电缆桥架敷设、电缆支架敷设、电缆槽盒敷设、直埋敷设等;电缆敷设后应进行固定、检查防火封堵。

5.2.2电缆穿管

变电站施工中,许多地方需要电缆管敷设,在电缆沟与设备区之间、风机、照明、低压检修箱、蓄电池室、电锅炉、备餐室等建筑

施工时,应针对土建、电气等图纸进行会审,提出需预埋的电缆管布置、安排,同时派专业施工人员配合,进行电缆管预埋。

通常使用的电缆保护管有钢管和硬质塑料管。电缆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管壁厚度不应小于2mm,硬质塑料管不得用在温度过高和过低的场所。

电缆管制作一般采用液压弯管机冷弯。

弯曲半径应符合所穿电缆弯曲半径的规定要求,在一般情况下弯曲角度不应小于90度,每根电缆管上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头不应多于2个。

加工好的电缆管管口应磨光,使其光滑无毛刺,无尖锐棱角,管口宜作成喇叭口。

电缆管弯制后,不应有裂纹,其弯偏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

金属管外表应涂防腐漆或沥青。

金属管的连接一般用短管套接或官箍连接,短管套接可采用大一级的短管焊牢密封,不可管子对接焊接。电缆管明管安装时,应排列整齐,横平竖直。成列管管口水平一致。

钢管穿入接线盒、盘、柜、箱等设备内部时,管口露出的长度应不小于5mm,并固定。管子应用管箍固定。电缆管埋深不应小于700mm,并应有0.1%的排水坡度,金属电缆管应可靠接地。

电缆管与热力管道间最小净距

5.2.3电缆架

电缆管分为电缆支架和电缆桥架。

电缆支架:

一般用角钢制成的E型支架。

下料前,钢才应先平直。下料的误差应在5mm之内,切口应无卷边和毛刺。支架制作后应进行防腐处理或镀锌。同一平面或竖面安装支架时应横平竖直,支架固定点不少于2个,支架层件距离和支架间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焊接后焊点应做防腐处理。

支架水平布置偏差不应大于5mm,垂直布置偏差不大于2/1000,电缆桥架:

电缆桥架主要安装在电缆夹层、竖井、隧道、发电厂等,电缆桥架主要由立柱、托臂、桥架、附件(如三通、四通、弯头、连片、保护罩)等组成,均用薄钢板制作,并热镀锌后用螺栓连接。

由于电缆桥架现场实际安装非常复杂,施工时需作好以下几点:核对预埋钢板位置是否与设计相附,确定电缆进出口位置。

进行施工图会审,核对图纸尺寸是否与实际相符,桥架与现场空间是否相碰,间距是否满足要求。

准备电焊机、磨光机、开孔机、砂轮切割机、及铅坠、拉线、

水平仪、水平尺、尺子等。

安装时,首先将桥架现场组装放样,根据桥架、立柱布置图确定其安装位置,当施工图没有标明具体的定位尺寸,可以按照现场钢梁、楼板和机务设备、管道的布置和预埋钢板,在图上按比例确定定位尺寸,一般以三通、转弯、斜坡度等处为基准点,首先装设这几处的桥架,然后向两侧延伸,并确定立柱位置。

立柱焊接时,应先点焊,作临时固定,待一排安装完毕,校正后可进行焊接牢固,并除去焊渣,防腐处理。

桥架安装时可进行适当切割、改装、调整。

桥架的高度和各层的水平度及线性度,均应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桥架、立柱等均应接地牢固。

电缆槽盒:

有些变电站、升压站等设备区要求采用不锈钢钢管和槽盒敷设电缆,以达到美观和电缆不外露的要求,此施工方法一般无设计,需现场自行设计加工。

具体施工时,对于单根电缆如互感器等,应根据电缆直径确定不锈钢钢管口径(电缆管内径大于电缆外径1.5倍),钢管宜直接对准设备电缆入口,保证电缆不外露,如钢管无法对准时,要采用软管连接。

对于多根电缆同时进入设备二次接线端,可采用不锈钢槽盒,制作时根据多根电缆总截面确定槽盒截面(槽盒截面大于电缆总截面2倍),防止电缆敷设时困难。

对于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等设备,制作时应首先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列出所放的电缆根数、种类、并画出路线图,根据电缆数量确定槽盒截面,并根据路径用槽盒在设备下方环绕或半环绕,之后由槽盒上方引出不锈钢管至设备二次出线端。

制作槽盒宜作成带有开启的盖板,方便电缆敷设,转弯处不应作成死角,槽盒应具有防水措施,四周环绕在设备上的槽盒,在安装在设备上时应选择合适挂点,不应造成设备本体检查困难,附件拆除困难或工作人员操作困难等。

5.2.4电缆敷设

敷设前的准备工作

核对图纸:

这是件非常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但必须认真做好,因为只有图纸齐全准确,按图施工电缆敷设才能顺利完成。

拟订施工措施:

主要是安排施工进度、组织人员和确定敷设的程序。

施工现场的准备:

检查电缆的敷设路径,检查路径是否畅通,支架、桥架有无漏装或错装,埋管管口是否已经修整(应割去过长的部分,并将管口磨光或加工成喇叭形等),明管和埋管是否畅通,连接软管是否齐全等。

核对电缆规范,检查核对电缆的型号、电压等级、规格、长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电缆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对高压电力电缆,要特别注意检查其端头是否完好,护套有无损伤和漏油现象。若有疑问

或电缆直埋敷设时,均应进行电气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敷设。

工器具的准备和布置,除常用工具外,还有:

准备各种电缆卡子和标志牌等器材。

敷设电缆应遵守的一般原则

敷设程序:

一般应为,先敷设工程急需的电缆,后敷设对工程进度关系不大的电缆;先敷设集中的电缆,后敷设分散的电缆宪法规定敷设电力电缆,后敷设控制电缆;先敷设长的电缆,后敷设短的电缆。

电缆的敷设:

电缆盘应用专用的起架工具架起,一般离地面100mm为宜;电缆应从盘的上部引出。电缆不能在地面在上或支架上拖放。更严禁将电缆盘平放在地面上而甩放电缆,因为这会使电缆扭转而造成损坏。

电缆敷设:

应力争做到横看成线、纵看成片,它们的引出方向、弯度、余度、相互间距等都一致,避免交叉重叠,达到整齐美观。

电缆最小弯曲半径

D为电缆外径

电缆的排列,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或桥架上。

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一般应按顺序分层、自上而下的排列。

仪表电缆一般也应同控制电缆分开排列,并应将其配置在控制电缆的下层。但不得将仪表电缆与电力电缆配置在同一支架或桥架上。

电缆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下列地方应将电缆加以固定:

垂直敷设或超过45o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上每隔2m之处。

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的首末两端、接头两端和转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m处。

单芯电缆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分相铅套电缆的固定夹具不应构成闭合磁路。

裸铅(铝)套电缆的固定处,应加软垫保护。

护层需要绝缘的电缆,在固定处应加绝缘衬垫。

电缆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终端、接头、拐弯处、夹层、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

标志牌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并联电缆应有顺序号。

标志牌规格宜统一、字迹清晰不易脱落。标志牌应能防腐,挂装牢固。

电力电缆的敷设

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应采用四芯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要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

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其长度、规格和型号均应相同。

电力电缆在终端头和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6kV及以上电缆,一般预留3—5m)。

电力电缆接头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并列敷设时,其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

明敷时的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

高压电缆切断后,油纸电缆应立即铅封,橡塑电缆应有可靠的防潮封端。

三相系统中使用的单芯电缆,应组成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充油电缆和水底电缆可例外),且每隔1m用绑带扎牢,避免松散。

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敷设。

控制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层,在桥架上不宜超过3层;相应的电力电缆的层数则分别为1层和2层。

每敷完一根电缆,应立即从末端开始整理、检查、固定和挂牌,并作出必要的记录。

要尽量减少交叉处和重迭。为此,一般宜将各侧的电缆分别一次敷设完毕。当不能一次敷设完时,将其位置空留出来。沿竖井敷设时,

宜将交叉安排在井底。

盘、柜电缆在作头前一定要整理固定完毕。对于动力电缆,作头时可以临时松开固定卡子,经试验合格后接至接线端子上时再将其恢复。

电缆穿保护管时的敷设:

电缆端部要穿管敷设时,应预留出适当的长度,待支架上的部分排列、检查、固定完毕,且要穿在同一管内的所有电缆均敷设完成之后,作为一个整体一次穿过该保护管。

三相交流单芯电缆应穿同一根保护钢管,严禁分相穿管。

在电缆经过的各人孔井、手孔井和滑轮处,应有人看守,并分别与牵引机处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系。

在每一人孔井内应预留一定长度的电缆,并将其整齐的排列在人孔井内的支架上,加以适当的固定。

电缆的直埋敷设:

直埋敷设优点是:施工简便,造价低,土建材料最省,电缆散热较好。其缺点是:检修更换电缆时要掘大量土方,尤其是冬季挖土极为困难,不能可靠地防止外来的机械损伤,可能受土中酸碱物质或地中电流的腐蚀。

直埋电缆敷设一般适宜用于电费数量少,且敷设算途径很长的场合。

直埋电缆一般应采用铠装电缆。在经过有机械损伤,化学作用、地下电流、振动、热影响、腐质物质、虫鼠害等危害的地段时,应分

别采取穿和、铺砂、筑槽、排流设施、毒土处理等措施,以保证电缆免于损坏。

直埋电缆的埋深一般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0m。否则,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与铁路、公路等交叉时,应敷设于坚固保护管或隧道内。电缆和两端宜伸出道路路基两边各2m,伸出排水沟0.5m。

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以及接头处、转弯处、与其它设施交叉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直埋电缆的敷设程序如下:

放样划线;敷设过路导管;挖沟;敷设并经检查验收合格;覆土填沟夯实;埋设电缆标桩并绘制竣工图。

电缆的防火封堵:

各盘、柜、隧道等处的电缆敷设完毕、经检查无遗漏之后,应按照设计进行防火封堵。

封堵材料:

一般由有机防火堵料、无机防火堵料、防火包、防火板、防火涂料等组成,这些材料及其配方必须经过技术或产品鉴定,并应有出厂试验报告和资质证书、合格证。在使用时,应按设计要求和材料使用工艺说明进行施工。

下列部位,应进行防火封堵:

电缆管管口;

电缆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

电缆穿越竖井、墙壁、楼板时。

施工方法:

在待封堵的盘、柜底部或竖井、隧道的隔离处,用尚未凝固的封堵材料,将孔、道封堵严实可靠。不应有明显的裂缝及可见的间隙、孔眼。

按设计要求进行防火封堵,阻火墙两侧的电缆应用防火阻燃包带包绕或涂以防火涂料2—3m。

对电力电缆中间接头两侧及其相邻电缆的2—3m长的那一段,应按设计采取涂防火涂料或包绕阻燃包带等阻燃措施。

5.3二次接线

二次电缆接线及施工现场常常自行制作和改制各种配电屏、箱,这就需要现场配线。配线工作是将一要根根小线按照设计原理以一定方式组织起来,既要满足设计要求保证接线正确又要美观整齐和检查方便。一般采用平等排列配线(扁线法)和成束配线(圆线法)二种方法。

5.3.1平行配线法:

平行配线法是将绝缘导线一根根拉直后,把相同走向的线排列在一起,用线夹固定成形、分支线弯曲时要与主线走向成直角,弯线时,宜用手工弯成小圆角,因为采用钳子夹易操作导线绝缘。导线较多时单层走线将占用较大面积,此时可采用多层走线。“线把”要保持横平竖直。每隔100—200毫米用卡子固定,间距要求统一。卡子可用铁皮制作,当导线数量不多时,也有用铝包带或铝片制作,但是铝片

强度较差容易松散,断面不易保证呈矩形。用卡子固定导线时,先在两层展线之间衬一片稍厚的绝缘纸片,导线外包缠黄蜡绸带或聚氯乙烯带加强绝缘,然后把卡子卡在导线上,剪去多余部分。端头并在一起用扁咀钳夹紧敲平。

平行走线常在屏上焊有走线支架,在直线段的一定距离上或转弯处另以强度较大的线夹将“线把”统一固定。线夹有铁制、胶木板和绝缘板自制三种,用螺栓固定。平行排列配线优点是整齐美观,但占用面积大,配线化费工时较多,为使线整顿秩序排列整齐在配线时还常常放入实际并不接线的假线。

5.3.2成束配线法:

成束配线是将相同走向的导线,用蜡克线、尼龙线或专用塑料扎带把线束捆扎在一起,断面呈圆形。扎线扎紧后将两根线头打成死结。扎线结置于背后,扎线间距约为60—80毫米。分支线与主结成直角,并且要从线呸背面或侧面引出,正面引出将影响美观。成束配线变称做圆线,也要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固定夹具,将线束固定在屏里,并也屏面保持一定距离。夹具可以用1.5—2毫米厚的铁皮制成Ω形,也可以是胶木对分线夹。不论用何种线夹固定,都要垫以黄蜡绸带或聚氯乙烯带。圆线制作简便能节省工时,只要将导线排列整齐,特别是外层导线拉平直,内层导线不要扭曲,扎线间距统一,也是可以做到美观整齐的。

目前有的屏柜内设置塑料配线槽,将成捆的线束置于线槽内并盖上盖板,达到美观的目的,这种方法更加节省工时。

5.3.3配线工艺:

配线工作基本上分为放线、排线和接线三个步骤。导线规定要用铜芯塑料绝缘线。导线截面在电压回路应不小于1.5平方毫米,电流回路不小于2.5平方毫米或按设计要求。屏、箱内引至需要开启的门上的导线要用多股铜芯软线。

导线端头单股芯线可用钳子弯成一个圆圈与设备相连接,圆圈大小要与螺栓配套合适一致,弯圆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保证接线可靠与美观,也可用线鼻子压接后与设备相连。但当导线为多股软铜线时,必须使用线鼻子压接,压接时需用专用压接钳,以保证压接牢固,接触可靠。

标号头是屏内配线和电缆线必不可少的小部件,专门用来书写二次线标号,标号头应使用机器打印的导形管有1.5、2、2.5、4、6mm2毫米5种。

5.3.4屏内对线:

屏内对线是保证二次回路正确的重要工序,安装中首先应对制造厂所配的二次线是否正常进行查对,如有错误应加以改正。对线用安装端子排图比较容易,但安装结线图一定要与原理图核对无误。查线前应先对照屏面布置图,检查屏上设备的安装位置,确定屏位和端子排接线单元位置,设备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查对线一般用导通法即用干电池做的试灯进行。对线时应按图纸逐项检查,不要遗漏,遇到常闭接点和电流线卷及其它低阻值元件时,应将线头从接线柱上解开然后查对。对于电路原理中有方向性要求的元件,尚须注意极性的

接法是否正确。检查中发现错线、漏接线及标号牌错误时均应更正。屏内改接线,其走线方式、导线种类与颜色应尽量与原来的导线相同。屏内二次线不允许中间接头,原线如果改接至另一位置不够长时,不允许采用接长的办法,而应重新放一根线。

5.3.5控制电缆头制作:

控制电缆均为铜芯,目前常用的控制电缆为聚氯乙烯护套电缆(KVV型)及护套内钢带铠装电费(KVV22型),也有采用钢带铠装、铜带铜丝双屏蔽电缆(KVVP2/22—1型)。根据防火要求,还有采用阻燃控制电缆(如ZR—KVV,及ZR—KVV22等)。

控制电缆头的制作步骤如下:

将所敷设的电缆先在屏下部份整理好,排列整齐一致,在电缆层要保持一定弯度,留有一定余量。

剥去护套,在铠装上用钢锯锯一环形深痕,剥去钢带,锯时注意不许损伤内垫层和芯线绝缘。

电缆头包裹有以下几种:

剥去内垫层,剥离时应特别注意不要损伤导体芯线的绝缘层,以聚氯乙烯透明包带包电缆剥切部位的护套和绝缘芯线,外形略呈倒圆锥形,然后将电缆头套紧套在聚氯乙烯包带层上,聚氯乙烯带如包缠得不整齐,可用电工刀仔细地切割修整。

剥去内垫层,剥离时应特别注意不要损伤导体芯线的绝缘层,以聚氯乙烯包带包电缆剥切部位的护套和绝缘芯线,外形略呈倒圆锥形。

另外电缆头也可使用热缩管包裹,热缩管应与电缆外径相符合,防止热缩后热缩不严,热缩管一般为60mm。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电力系统二次回路中,晶体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等已开始广泛的应用,由于这些元器件极易受到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强电场的干扰而发生错误的动作。为此,除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时采取严密的抗干扰措施外,还需在连接由这些电子元器件构成装置的屏柜上的电缆,也采取相应和必要的抗干扰措施。目前一般认为,采用铠装电缆或带铜带铜丝的屏蔽电缆,在电缆进入柜后,电缆头羰部将铠装钢带及屏蔽可靠地接地是防止强电干扰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于非屏蔽电缆,采用备用芯两端接地的方法,也有屏蔽作用。因此在施工时,对于铠装和屏蔽电缆的控制电缆头,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钢带和屏蔽层的接地工作。

5.3.6电缆对线及接线

电缆展放完成,接线前,应仔细核对二侧芯线,使之一一对应。

电缆对线前,应先打印好电缆标号头。电缆对线一般用对讲机和试灯由二人进行对线,对好一根线便套上一个相应的标号头。对线时应严格按经审查正确的端子排图的数量进行核对,不应遗漏。

电缆接线前首先要把屏内同一侧的所有电缆排列好,排列原则是芯线接于端子排下部的电缆排在里面,接于端子排上部的排在外面。电缆应作用U型夹头或是Ω型卡子可靠地固定在屏内侧面位置,所有电缆头排成水平或呈阶梯状,并悬挂电缆牌,牌面朝外,成排的电缆牌成水平状。电缆芯线用扎线分段扎紧,扎线的位置也应水平或呈阶

梯状,总之应整齐划一。

电缆芯接线一般均接至端子排外侧,芯线引至端子时要水平均匀排列,并弯一个半圆弧作备用长度。其备用长度应考虑当多次拆卸造成电缆芯线断损时,本芯线还能作用。圆弧大小要一致、美观。备用芯要预备足够长度,预留长度要能接到屏内最上部的端子为准,并用扎线排斥扎紧固定好。

芯线接至端子时,单芯线要弯圈,圆圈大小要合适一致,多股线芯线应用线鼻子压接,连接端子时,螺栓应加弹簧垫片和平垫片后拧紧,每个端子一般接一根芯线,特殊情况最多允许接二根线,为连接可靠在二根线间应加装平垫片。

标号头应排列整齐,标字一律向上朝外。

5.3.7二次回路检验;

二次接线工作全部完成以后,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检验,以保证二次回路接线达到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按图施工,接线正确;电气回路的接触良好,各接线端子、连片、短接线等螺栓应紧固可靠;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屏内设备、压板、开关等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配线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每个端子排的每侧接线一般为一根,不得超过两根;电缆头接地线可靠接地,二次回路接地应设专用螺栓,二次施工完成应对盘、屏、端子箱等内部进行清理,应没有尘土、遗留工具、线头及其它异物。

5.4高压电缆敷设及缆头制作

目前,电力系统中高压电缆可分为10KV、35KV、110KV、220KV 等级,110KV以上电缆敷设时,按照设计应有专门设计的电缆沟道,单芯敷设,电缆沟设接地,按照设计分清固定点,厂家提供铝制无磁固定卡子,敷设后用细纱覆盖并盖板,电缆终端的沟道考虑电缆余量设计为U型,终端点以隧道方式由地下引出电缆至地上设备支架,电缆头一般由厂家派人现场制作,出线端为瓷制支柱,施工单位负责现场提供服务。

110KV以上电缆在敷设前,应根据整轴电缆重量(通常为数吨)现场制作电缆轴架,选择坚固的轴杠,电缆轴架应能升降,由吊车安放,敷设前电缆沟应具备敷设条件,用钢丝网套绑在电缆头、及电缆沟拐点等处,用牵引机牵引,现场制作或购买电缆敷设用的滚轮,应与电缆匹配,视具体情况每隔3-10米设置一个,滚轮分为直线型和转弯型等,电缆在牵引时要统一指挥,每个牵引点设对讲机联系,每个关键点设专人看护,出现问题及时停止,调整后再进行牵引,并特别注意各牵引头,防止损坏电缆。

由于110KV以上高压电缆头制作多为制造厂家负责,现场需要施工单位负责制作的电缆头以10KV、35KV为主,由于目前电缆厂家及电缆头附件品种各异,现以吉林市辐射化学工业公司出厂的《三芯35KV交联电缆热缩型终端头安装》为例,简述电缆头制作过程。

在电缆头制作时应严格按照设计,电缆出厂说明,及电缆头附件厂家安装说明认真执行。

机电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适用范围 (2) 二、编制依据 (2) 三、作业人员得资格及技能 (2) 四、施工机具 (2) 五、作业条件 (3) 六、工艺方法及技术参数 (3) 七、质量检验及评定 (16) 八、安全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16)

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设备得安装工作,如储罐类,换热器类,动设备,塔类设备,其她。 二、编制依据 1.黑龙江省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 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L/T 5210、6-2009 三、作业人员得资格及技能 四、施工机具

五、作业条件 1、技术准备:设备安装前应具备以下证书或技术文件: (1)设备得出厂合格证明书; (2)容器等设备得各项试验报告; (3)设备得安装平面布置图、安装图、基础图、总装配图、主要部件图与安装使用说明书及管道接管图; (4)设备得供货清单; (5)有关得施工验收规范,安装作业指导书等安装方案,且经审核批准。 (6)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施工现场及机具要求 (1)施工现场具备“三通一平”得条件; (2)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设施已完备; (3)运输、消防道路畅通; (4)备有必备得消防器材; (5)吊装用得机索、吊具及设备安装用机具已准备就绪; (6)备有必要得安全施工值班人员。 六、工艺方法及技术参数 1、设备安装施工程序

hUNzE 2、施工工艺方法 2、1设备得验收 1、设备得开箱检验,应由建设单位代表、监理代表及我公司有关人员参加,按照装箱清单与图纸进行清点验收,做好设备验收、清点记录。 2、设备得验收、清点、检查: 1)交付安装得设备及附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出厂合格证书及设备制造图等技术文件。 2)对照装箱清单及制造图纸,对下列项目进行清点、检查。 ① 设备编号、箱数及包装情况; ② 设备得名称、类别、型号及规格; ③ 设备得外形尺寸及管口方位、规格、数量等; 基础复查验收 基础放线 垫铁准备 设备开箱、检验、验收 设备标记、吊装就位 设备组装找正、找平 设备精找正、找平 设备内部构件、填料安装 系统试验 交工验收 设备压力试验 垫铁点焊、二次灌浆抹面 地脚螺栓灌浆、养护

自动扶梯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自动扶梯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xx站站房工程的自动扶梯施工。 2.作业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3.技术要求 (1)认真阅读随机手册,了解安装步骤和注意事项。 (2)在施工前对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把施工图纸消化透,明确施工流程,并加强现场质量控制,严格规范化管理。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 图1:自动扶梯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1)施工准备 1)准备工作 资料准备:安装人员应在开工前熟悉安装技术资料及相关文件(如土建图、安装说明书、安全操作规程等)。 2)现场勘察 A. 土建施工状况:按土建布置图对上建施工进行核查,如果相关的尺寸及施工要求不符合土建布置图的要求,应通知业主责成有关部门及时修正。 B. 现场空洞要有护栏,保证施工人员不能掉下。 C. 施工现场要有足够照明。 D. 吊装用的锚点应先征得设计、总包单位的同意,并办理签认手续,或选择图纸上指定的部位。

E. 扶梯安装处的基础应通过了验收。 3)扶梯开度测量 A. 在两楼板之间测量升起高度,在两水平支柱之间测量水泥坑口长度,并记录。 B. 桁架支撑:第一层站的支撑板,至少应在桁架吊装前7天安装好,在浇注水泥之前,一定要将支撑板与地板两层对准并使之水平。 (2)施工工艺 1)基础放线 A. 确定标高线:根据自动扶梯所安装的具体位置,通常在扶梯不远处都设计有建筑结构立柱以及50线(由正负0向上返500mm作为基准标高)基准轴线。根据50线确定机尾、机头标高线;根据标准轴线确定自动扶梯中心线,中心线确定之后用下面方法测量,并确定机头、机尾承重钢板的标高。 B. 制作样板:在上机头前,用50mm×100mm方木作为放线用的样板,要求木方子四面刨光、平直,然后于上机坑中心位置放一铅垂线于下一层地面,作为测量用。 C. 用经纬仪在下机坑的自动扶梯中心线上,找出上机坑的中心线,并墨线画出,把一、二层的50线引至铅垂线处,找出地平线,并测出精确的提升高度(以最终地面为准),支点间的距离为a+10mm,提升高度为b±5mm 。利用上、下机头处50线,找出各层地平线,然后下返250mm于搁机牛腿上画出安装承重钢板的基准线。 2)水平运输 A. 确定运输路线:扶梯设备一般堆放在施工现场附近的简易库房内,在起吊前应首先运到楼房内。根据现场勘察情况,扶梯在现场的存放地与安装地点的通道畅通,确定运输路线。 B. 确定锚固点:在安装位置附近,找到一个固定点,可以固定链条葫芦,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水平移动扶梯桁架的拉力,如果没有合适的位置,应在安装位置附近埋设支架,充当锚固点。 C. 水平运输:采用多个手拉葫芦串联,首尾相接,设备底部设置100mmx100mmx200mm 方木(每头四根,方木下再设直径80mm的滚筒,缓慢牵引至楼房入口处。室内的水平运输,方法类似,只是锚点可选择在承重梁(柱)上,水平运输时也可自行制作滚轮滑车,以提高工作效率。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钢筋原材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意义: 本次比对试验活动依据 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对钢筋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进行测试。本次比对试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各试验室试验人员测试水平,检验万能压力机经期间核查后精度要求,促进各试验室人员试验检测业务能力提高,以适应渭武高速公路全面施工检测的需要;同时对各试验室试验来说,本次比对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活动,也是对内部质量控制技术的补充。 二、样品描述及结果评价 1、本次比对试验选用了HRBE400、直径 16mm 的热轧带肋钢筋作为样品。根据参加人员领取试样先后顺序,随机分发样品。 2、试验时,力学室温度应符合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要求。 3、结果评价设计与能力评价 本次钢筋比对试验统计方法采用《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GB/T 28043-2011),以所有参加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的计算中位值、标准四分位数间距(IQR)测试值,计算各参加工地试验室测试结果的 Z 比分数,按下式计算 Z 值: Z= (A-中位值)/标准(IQR) 式中 A –参加人员测试结果;

标准(IQR)=IQR*; 本次比对试验涉及的统计量有:结果数、中位值、标准(IQR)、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本次比对试验以 Z 比分数的评价各工地试验的能力。 │Z│≤2 满意),2<│Z│<3 基本满意,│Z│≥3 不满意。 4、在本次比对试验实施过程中,严禁参加试验室相互串通结果,如发现结果直接定为不满意。 三、时间安排 样品领取时间:2016年**月**日至**月**日,结果提交时间2016年**月至至**月**日。 四、试验报告、记录格式及其他注意事项 1、本次试验报告、记录格式按照东方星软件报告及记录格式填写。检测人员应在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单中签字,并在检测报告上加盖试验室公章,试验报告结论不作评价。 2、各单位试验时由中心试验室旁站,中心试验室试验时由项目办旁站,旁站人员应在记录备注栏及报告取样见证人栏签字。 2016年**月

电气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电气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1.0适用范围 本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成品油管道工程站场、阀室电气工程施工。 2.0定义 以下解释为本程序文件自定义: 业主:…管道工程建设项目部。 PMC(监理):…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成品油管道工程PMC项目部。 EPC总承包商:…工程EPC项目部,以下简称EPC项目部。 分包商:是指没有与业主签订合同或不直接隶属于业主的单位和个人,但与承包商签订合同或有隶属关系的单位和个人。指EPC项目部所属的设计、采办(设备、管材制造、管材防腐、中转站)、施工分包商,以下简称分包商。 EPC施工部:指EPC项目经理部下设的施工部,负责…-…成品油管道工程施工协调的运作及管理。 3.0引用标准、文件 3.1 修正 国家、PMC(监理)/业主或施工所在地有关的部门最新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法定准则的要求,将随时贯穿于工作中,由此造成的不符合,在得到PMC(监理)/业主或EPC项目部的书面通知书后予以修正。 3.2 符合 本程序文件所规定的各施工程序工作,必须由合格的具有能力的相应岗位工人按规范要求和相关标准来完成。 本程序在3.3条引用标准和文件规定的标准,即为本程序文件的条款。 3.3 引用的标准规范 3.3.1标准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 其它相关的标准规范 4.0 工程范围 4.1场站和阀室的电气安装。 4.2场站和阀室的外电安装。 5.0 施工准备 5.1 施工单位会同PMC(监理)/业主、设计进行阀室和场站的控制点交接。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 书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钢筋原材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意义: 本次比对试验活动依据 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对钢筋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进行测试。本次比对试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各试验室试验人员测试水平,检验万能压力机经期间核查后精度要求,促进各试验室人员试验检测业务能力提高,以适应渭武高速公路全面施工检测的需要;同时对各试验室试验来说,本次比对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活动,也是对内部质量控制技术的补充。 二、样品描述及结果评价 1、本次比对试验选用了HRBE400、直径 16mm 的热轧带肋钢筋作为样品。根据参加人员领取试样先后顺序,随机分发样品。 2、试验时,力学室温度应符合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要求。 3、结果评价设计与能力评价 本次钢筋比对试验统计方法采用《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GB/T 28043-2011),以所有参加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的计算中位值、标准四分位数间距(IQR)测试值,计算各参加工地试验室测试结果的 Z 比分数,按下式计算 Z 值: Z= (A-中位值)/标准(IQR) 式中 A –参加人员测试结果;

标准(IQR)=IQR*; 本次比对试验涉及的统计量有:结果数、中位值、标准(IQR)、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本次比对试验以 Z 比分数的评价各工地试验的能力。 │Z│≤2 满意),2<│Z│<3 基本满意,│Z│≥3 不满意。 4、在本次比对试验实施过程中,严禁参加试验室相互串通结果,如发现结果直接定为不满意。 三、时间安排 样品领取时间:2016年**月**日至**月**日,结果提交时间2016年**月至至**月**日。 四、试验报告、记录格式及其他注意事项 1、本次试验报告、记录格式按照东方星软件报告及记录格式填写。检测人员应在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单中签字,并在检测报告上加盖试验室公章,试验报告结论不作评价。 2、各单位试验时由中心试验室旁站,中心试验室试验时由项目办旁站,旁站人员应在记录备注栏及报告取样见证人栏签字。 2016年**月

PDA作业指导书

PDA系统作业指导书 1、制定目的 规范PDA的操作。 2、适用范围 A8仓库仓储部PDA定位、移仓、出库、盘点作业。 3、PDA操作流程和操作细则 3.1 PDA程序灌装 3.1.1 打开PDA,将手持终端通过底座及数据线与电脑连接,待电脑自动安装好驱动程序如下图: 3.1.2 点击“不设置设备就进行连接”选择“文件管理”浏览设备上的内容

3.1.3 打开文件夹“RF”将相关操作系统文件夹“RF”复制到此文件夹中,断开与电脑的连接。 3.1.4 双击PDA桌面上“我的设备”,打开“RF”找到 文件,将操作系统(下图)设置桌面快捷方式,PDA程序灌装完毕 3.2开启扫描功能 3.2.1:激光开启 依次点击“开始”->“程序”->“Utility”—Barcoad Read(如下图)

3.2.2:demo 程序开启 依次点击依次点击“开始”->“程序”->“Utility”—Barcoad Demo (如下图) 3.2.3:激光设置码制开启 点击菜单栏图标,选择setting ,码制前打勾即为选择可以读取,没有打勾则为机器不读取此码制。

(如下图) 3.2.4:回车换行 在Scanner Setting 界面。选择Read operation,在功能栏出选择,选择ok,机器 即可有回车功能) 3.3 设置无线网络 3.3.1PDA桌面,依次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如下图)

3.3.2在控制面板内选择WLANSettings,如下图,选择

3.3.3点击WLANConfig 。选择Search’搜索无线网络,并选择加密方式,多次点击OK 后机器重新启动(如下图) 4、PDA入库定位操作流程和操作细则 4.1登入系统 4.1.1打开PDA,双击桌面上图标,如下图

基础槽钢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以顾客满意为宗旨,提升质量,预防污染,保障安全,遵守法规,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绩效,为社会提供时代的绿色精品工程。 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期工程供电设备系统 基础槽钢安装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期 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项目经理部第一项目部2010年05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适用范围 (1) 三、施工流程图 (1) 四、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 (1) 1、施工准备 (1) 2、确定安装方式 (3) 3、基础槽钢制作 (3) 4、定位、测量 (3) 5、基础槽钢安装 (4) 6、接地支线制作 (5) 7、基础槽钢刷漆 (5) 8、配合土建地坪施工 (5) 五、安装注意事项 (6)

基础槽钢安装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依据 1、各变电所一次施工图。 2、变电所设备安装施工图。 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变电工程分册。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5161.17-2002。 5、新编电气装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期工程供电设备系统施工组织设计。 7、施工场地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二、适用范围 基础槽钢安装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的各设备基础槽钢安装使用。 三、施工流程图 四、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准备 (1)现场布置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调查,核对各预留孔洞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2)技术准备 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 (3)人员组织准备

(4)工机具准备

号位量 1基础槽钢【10套数量据设计图定2膨胀螺栓M10×80套 3镀锌扁钢-40×4米 4电焊条φ3.2kg 实需 5防锈漆kg 实需 6富锌漆kg 实需 7角钢∠50×5kg 实需 2、确定安装方式 施工前应首先确认土建预留的孔洞和预埋件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确认各设备的基础槽钢固定方式,即直接焊接在结构层预埋件或采用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在变电所房建的结构层上。如下图所示为六种不同的固定方式,每种设备的固定方式根据现场情况而定,如图所示利用膨胀螺栓与地面结构层连接时,螺杆与螺帽应点焊;设备基础槽钢安装原则为:若站台结构层或站厅结构层同一平面的变电所其设备基础槽钢采用10#立式安装方式,其它车站变电所及外挂所的设备基础槽钢采用10#槽钢卧式安装。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原材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意义: 本次比对试验活动依据 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对钢筋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进行测试。本次比对试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各试验室试验人员测试水平,检验万能压力机经期间核查后精度要求,促进各试验室人员试验检测业务能力提高,以适应渭武高速公路全面施工检测的需要;同时对各试验室试验来说,本次比对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活动,也是对内部质量控制技术的补充。 二、样品描述及结果评价 1、本次比对试验选用了HRBE400、直径 16mm 的热轧带肋钢筋作为样品。根据参加人员领取试样先后顺序,随机分发样品。 2、试验时,力学室温度应符合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要求。 3、结果评价设计与能力评价 本次钢筋比对试验统计方法采用《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GB/T 28043-2011),以所有参加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的计算中位值、标准四分位数间距(IQR)测试值,计算各参加工地试验室测试结果的 Z 比分数,按下式计算 Z 值: Z= (A-中位值)/标准(IQR) 式中 A –参加人员测试结果;

标准(IQR)=IQR*0.7413; 本次比对试验涉及的统计量有:结果数、中位值、标准(IQR)、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本次比对试验以 Z 比分数的评价各工地试验的能力。 │Z│≤2 满意),2<│Z│<3 基本满意,│Z│≥3 不满意。 4、在本次比对试验实施过程中,严禁参加试验室相互串通结果,如发现结果直接定为不满意。 三、时间安排 样品领取时间:2016年**月**日至**月**日,结果提交时间2016年**月至至**月**日。 四、试验报告、记录格式及其他注意事项 1、本次试验报告、记录格式按照东方星软件报告及记录格式填写。检测人员应在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单中签字,并在检测报告上加盖试验室公章,试验报告结论不作评价。 2、各单位试验时由中心试验室旁站,中心试验室试验时由项目办旁站,旁站人员应在记录备注栏及报告取样见证人栏签字。 2016年**月

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编号:SM-ZD-95856 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现代建筑施工,市政建筑工程及设备安装工程中,都广泛使用了各种起重机械。安全技术和安全使用是起重机械使用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生产质量的重要组成因素。为了达到重大设备安全使用的预期目的,特制订如下作业指导书。 一、安全操作技术一般规定 1、重大设备安装、拆卸、搬运作业前,应由技术人员,会同有实际施工经验的工人,一齐研究制订方案,并向参加操作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要求操作时精神集中,听从统一指挥。 2、注意施工环境,检查作业范围内有无危险地段和架空电力线路及其它障碍物;必要时应设禁区,并派专人把守、看管。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使用防护用品、用具。 3、所有受力杆件、钢丝绳、起升动力及锚固设施应校核其受力强度,安全系数不小于3.0。钢丝绳安全系数应根据使用情况确定,即缆风绳为3.5;缆索起重机、承重机为3.75,手动起重设备4.5;机动起重设备5~6;作吊索无弯曲6~7;做捆

软件项目作业指导书最新版本

软件项目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概述 (3) 1、总述 (3) 2、范围 (3) 3、名词解释 (3) 4、目标 (6) 二、项目的生命周期 (8) 三、典型项目类型 (8) 四、定制软件类项目监理工作流程 (8) 1、准备阶段 (8) 2、实施阶段 (9) 3、验收阶段 (14) 五、成品软件或原型、快捷类项目监理工作流程 (16) 1、准备阶段 (16) 2、实施阶段 (17) 3、验收阶段 (21) 六、系统集成类项目监理工作流程 (23) 1、准备阶段 (23) 2、实施阶段 (24) 3、验收阶段 (29) 七、通用型文档 (30)

一、概述 1、总述 本操作手册主要指导应用软件系统监理人员对其所负责监理的项目中,监理工作的流程进行标准化,对输入输出工作的内容、成果、文档格式等进行了明确,并对项目质量检查要点明确。 2、范围 (1)人员方面:应用软件所有监理人员。 (2)项目方面:应用软件所涵盖业务类型的项目。 (3)时间方面:自本指导书生成后至下一个版本发布时。(4)文档方面:文档根据本作业指导书内所指定的格式、生成时间及内容要求进行编制。 3、名词解释 (1)项目: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 (2)项目生命周期:项目的生命周期是描述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最一般的划分是将项目分为"识别需求、提出解决方案、执行项目、结束项目"四个阶段。 (3)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也称为业主单位或项目业主,指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或投资者,它也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主要履行:提出建设规划、提供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的责任。(4)承建单位:作为承包建设某工程的机关、团体承包单位的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 (5)监理单位:受业主委托对工程建设进行第三方监理的具有

06-电连接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西成客运专线XCSDJC-1-2标段接触网工程 编号: 电连接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西成客运专线四川段四电工程指挥部二○一五年九月六日发布二○一五年九月七日实施

西成客运专线接触网工程 电连接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川陕省界至江油站段接触网电连接安装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设计图纸和相关设计文件,熟练掌握国家规范、技术标准及厂家提供的安装指导手册;施工前制定当天施工计划,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组织专业的电连接安装小组;相关施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在施工前确认电连接的安装位置,根据现场情况测量出电连接安装的长度,安装工具及材料满足设计要求。 3.技术要求 3.1电连接安装包括:非绝缘关节电连接、绝缘关节电连接、线岔电连接、隔离开关引线电连接、避雷器引线、供电线引线等。 3.2安装电连接处承力索与接触线结构高度小于等于1m时采用“C 型”安装,大于1m时采用“S”型安装。 3.3“C型”和“S”型电连接安装示意图如下:

“C型”电连接安装示意图 “S”型电连接安装示意图 3.4承力索和接触线均应在加上张力且定位和吊弦安装完成,承导线二次落锚后,方可安装电连接,电连接线的长度根据现场实际位置确定,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根据安装图和现场实际情况查出d1和d2之和;

(2)现场测量出电连接安装置位置(以工作支为主)处两承力索水平 距离; (3)根据测量结果,在表1中查出A 值; 20 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003046648310312214216218120130040536987106125144164183203400 50617692110128147166186205500617083981151331511701892086007280911061211381561741932127008390100113128144161179197216800941001101221361511671842022209001051111191311441581741902082251000116122129140152166181197213231110012813214014916117418920422023712001401431511591711831972122272441300151154161169180191205219234250140016216617117918920121322724125715001731771821901992102222352492641600 185 188 193 200 209 219 231 244 257 271 表1:长度A(cm) 两悬挂间距离C(cm) d1+d2两中锚点之间的距离(m)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精选版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版本:第2016年版(第0次修订) 文件编号:QZ/KC-171-2016 控制状态:受控非受控 使用人: 发放编号: 编制:检测室 审核:唐亮 批准:袁绪文 批准日期:2016年月日实施日期:2016年月日湖南坤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颁发

核查方法目录 总则 1、目的 为了有效了解仪器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使用状态,确保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内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 3、核查内容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进行期间核查: 1).稳定性不高,漂移较大的; 2).使用频繁,时间较长的; 3).电子类设备较长时间未启用的; 4).参考标准、标准物质的保管环境及使用有效期。 4、核查方式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 B.以留样的再检测对比进行期间核查; C.以同样功能的设备比对来进行期间核查; D.实验室间比对进行期间核查; E.用具自校功能设备的自校程序进行期间核查; F.其他有效的期间核查方式。 5、核查周期

1).对使用频率较低,使用时间较短,稳定性较高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可一年进行1-2次。 2).对其他,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核查次数,但不得少于6个月一次。 六、期间核查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 见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 七、期间核查方法 具体的期间核查方法见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 万能试验机期间核查方法 1、概述(目的):为了解万能试验机状态,维护设备在两次校准期间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减少由于仪器稳定性变化造成的结果偏差,除了在开机前和关机后检查仪器外,特对该设备在两次周期检定/校准之间需进行期间核查。 2、依据:GB/T 228.1-2010及相应作业指导书。 3、技术要求:计算力值的相对误差=│存档值-实测值│/存档值×100%,力值的示值相对误差≤5%。 4、核查所用样品和数量: 选用适合本试验机量程的抗拉强度的钢材,且在同一根钢筋上截取若干段(长度满足相关要求,数量能应付突发事件)。 5、核查方法:采用实物比对法 5.1由检测员和设备管理员在本试验机检定合格后一周内进行测力试验,并有设备管理员记录实验数据,存入设备档案中,期间核查时备用。 5.2第一次测力后期间核查时,由检测员和设备管理员进行测力试验,将测得数据与存档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力值的相对误差。 6、结果评定: 对以上核查结果,应填写“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统一归档。在期间核查过程中若发现仪器工作不正常或评定指标未能达到规定要求,应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由设备管理员组织有关人员确定,并组织维修或送检,维修后的仪器经检查或检定达到技术性能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

软件安全链下载作业指导书

软件安全链下载作业指导书 1准备工作 此项软件安全链下载作业务,只针对官厅、达坂城3期项目机组使用。 使用工具及物品见表1。 表1 下装软件流程2件文打System Manager下开组态TwinCAT 在图标从弹出的对话然后单击proj_GW_70_77_V_.F_gt_01,框中选择对应的机组AmsNetID,前提是该台机组已经完成组态文件的下载。这里会观察到TwinCAT System Manager 右下角是RTime。安全链程序下载的路径是:Ger4 (CX1100) 一一>CX1100—KB——>Klemme2 (KL6904) (adr2)。 a、与KL6904的连接:确定硬件与硬件组态程序一致,没有硬件组态本身问题的情况下连接成功后会在TwinSAFE 。l的序列号,见图KL6904处看到Serial标签的Logic

图1 b、在如图2所示位置处点击Download

图2 C、弹出如下对话框,如图3。 如图3 Use Name:Administrator Serial No.:00101194 Password:TwinSAFE 输入以上用户名、序列号和密码后,点击OK按钮后,等待数秒时间,出现如图4所示的对话框

图5

再次输入密码:TwinSAFE,点击OK后出现如图6所示的对 话框 图6 在该窗口的下部可以看到有数据交换。 到此安全链程序下装完毕。 为了验证安全链程序已经成功地下装到了CX1020中,在打开的组态软件进入RunTime模式后,依次点击Ger4

(CX1100)——>CX1100—KB——>Klemme2 (KL6904) (adr2) ——>TwinSAFE Grouplver_0_13——>TwinSAFE Function 然后将标签切换到,Emstop emergency(FBl)单击。Block List Emstop2 emergency(FBl),选中该页面右上角的online处的复选框,见图7所示。 然后拍下主控柜上的急停按钮,可以发现第2项输入也就sc_in_tower_base_em_button由l变为0。旋起急停按钮后,恢复为1。 图7

电梯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1.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2.工程概况和特点3.编制依据 4.施工组织 5.施工准备 6.施工步骤 7.质量控制 8.安全文明施工 9.附录 1.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主要叙述重庆双槐电厂二期扩建工程锅炉房布置的临时施工电梯安装有关技术安全要求,以来指导作业人员正确施工,确保施工电梯安全使用。 此作业指导书仅适用于本工程#3炉临时施工电梯安装作业指导。 2.工程概况及特点 **************工程**炉施工电梯由上海宝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制造,其型号为:SCD200/200VA,是一种采用齿轮、齿条驱动方式、双笼有对重、有驾驶室的施工升降机,每只吊笼额定载重量为2000kg,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齿轮和齿条啮合传动来驱动吊笼在导架上下运动。 本施工升降机安装工程共有八大部分组成:基础平台、地面防护围栏、导架与附墙架、吊笼、传动装置、对重系统、电缆导向装置、电气设备与控制系统。 基础平台由预埋底架、地脚和钢筋混泥土组成,其上承受升降机自重及负荷重,并对导架起固定作用。防护围栏由基础底架、门框、接长墙板、侧墙板、后墙板、缓冲弹簧、直拉门组成。导架由标准节拼装而成作为吊笼上下运行的导轨。标准节每节高为1508毫米,装有两根齿条。四根立柱管中心间距800×800毫米,标准节之间采用螺栓、螺母连接。导架顶部和底部装有限位挡板、挡块,与吊笼上的限位开关相碰时使吊笼自动停车,当上下限位开关发生故障,三相限位开关会切断所有电源。传动机构由电动机、联轴器、减速器、齿轮、压轮装置组成,安装在传动底板上。传动机构两齿轮与导架上的齿条啮合来使驱动吊笼运动。传动底板上还装有上、下限位开关、三相限位开关、防坠安全器,防坠安全器也有一齿轮与导架齿条啮合,当吊笼以正常速度的1.5倍下坠时靠离心力动作将吊笼停住。 **炉施工电梯布置在固定端K4轴~K5轴之间。施工升降机高度为87.464m,导架共分58个标准节,共设10个附墙架,7个通道。 本工程单台施工电梯安装实务工程量为23.77t,主要包括: 围栏重量: 1250Kg 吊笼重量: 1600×2Kg 对重重量: 1258×2Kg 附墙架、动力电缆,电缆导向装置、钢丝绳等重量: 5730Kg

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正式 版

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现代建筑施工,市政建筑工程及设备安装工程中,都广泛使用了各种起重机械。安全技术和安全使用是起重机械使用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生产质量的重要组成因素。为了达到重大设备安全使用的预期目的,特制订如下作业指导书。 一、安全操作技术一般规定 1、重大设备安装、拆卸、搬运作业前,应由技术人员,会同有实际施工经验的工人,一齐研究制订方案,并向参加操作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要求操作时精神集中,听从统一指挥。

2、注意施工环境,检查作业范围内有无危险地段和架空电力线路及其它障碍物;必要时应设禁区,并派专人把守、看管。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使用防护用品、用具。 3、所有受力杆件、钢丝绳、起升动力及锚固设施应校核其受力强度,安全系数不小于3.0。钢丝绳安全系数应根据使用情况确定,即缆风绳为3.5;缆索起重机、承重机为3.75,手动起重设备4.5;机动起重设备5~6;作吊索无弯曲6~7;做捆绑吊装 8~10(其钢丝绳因磨损,断丝应按标准折减受力强度,直至报废)。 4、所有拖拉绳(缆风绳)需用φ12.5mm 以上的钢丝绳,且需设专用地锚。不准栓在

检查设备安装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

预埋件、预埋孔清理 检查设备安装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 12.8.1 工艺概述 铁路桥梁检查设备是为桥梁建成后检查、维修而设。检查设备作业有吊篮和检查梯、爬梯等,其具 体设置根据工点设计确定,爬梯一般在距地面 3m 及以上高度桥墩范围内设置,设置爬梯的墩身均设吊篮。 检查梯是逐墩设置,设于固定支座侧,是由墩顶通往梁内箱的检查设备。 本工艺适用于铁路桥梁检查设备安装施工。 12.8.2 作业内容 检查设备作业内容包括吊篮和检查梯、吊篮、爬梯预埋件安装及结构件加工、现场安装、防腐处理。 12.8.3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09) 《铁路钢桥保护涂装及涂料供货技术条件》(TB/T 1527-2011) 12.8.4 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搭设安装架 爬梯安装施工 检查梯安装施工 吊篮安装施工 12.8.5 工艺步骤及质量控制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详细的看懂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方案。 (2)根据施工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确定施工方法,并向班组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确保施工的质量 和人身安全。 2.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区段的进度计划和工程总数量合理安排材料进场,进场材料必须符合施工图纸、相关规范 及文件的要求。 (1)角钢的型号与数量确定,加工成型半成品 统一存放。 (2)圆钢的型号与数量确定。 (3)钢板有普通 钢板与花纹钢板,按图纸要求加工成型。 (4)检查材料的 材质证明、报告及合格证齐全。 二、搭设安装架 吊篮设置墩身多为高墩或水中墩,安装时需要搭设支架。支架搭设务必保证支撑的基础牢固,做到 安全可靠,支架设安全网。安装过程中,工人必须佩带安全带,现场有专职安全员负责指导。 检查梯的安装可借助吊篮安装搭设安装架上到墩顶或直接通过楼梯。 三、预埋件、预埋孔清理 吊篮与检查梯均设预埋件,在吊篮安装前,应对墩身预埋件上的混凝土渣等清理干净。检查梯的预 埋件是在墩顶及梁端底板位置处,混凝土浇筑时有的螺栓孔及丝杆可能粘有水泥浆不方便下一步安装, 安装前仔细检查并清理干净。 预留孔清理是指爬梯的安装孔,在墩身施工时易堵塞,爬梯安装前应对其细致检查并清理干净。

励磁系统电气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目录 1. 编制目的 (1) 2. 编制依据及验收标准 (1) 3. 设备范围及工程量 (1) 4. 资源配置 (1) 5. 施工进度安排 (3) 6. 施工程序及方法 (3) 7. 施工记录 (7) 8. 质量标准 (8) 9. 安全健康及环保 (10) 10. 附件 (10)

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励磁系统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和质量,加强施工工序的过程控制,特编制励磁系统电气设备的安装作业指导书。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国电沙市电厂2×300MW工程E标段励磁系统电气设备安装。 1.编制依据及验收标准 编制依据及验收标准表表2.1 2.设备范围及工程量 此项工程包括沙市电厂2#机的励磁盘柜和交流、直流励磁母线安装。其中励磁屏7块,交流励磁母线12米,直流励磁母线11米,交流励磁母线穿墙结构一套,直流励磁母线穿墙结构一套,交流励磁母线吊架6付,直流励磁母线吊架4付。 3.资源配置

4.1人力资源配置

人员配置表表4.1 4.2作业所需机工具 作业所需机工具表表4.2.1

4.3施工所需材料 4.3.1施工所需主材 施工主材表 表4.3.1 4.3.2施工所需消耗材料 作业所需消耗材料表表4.3.2 4. 本项目计划开工时间:2009年03月10日 本项目计划完工时间:2009年08月30日 5.施工程序及方法 6.1施工前的准备及必备条件

6.1.1机工具已准备齐全。 6.1.2施工主材、措施性材料已准备齐全。 6.1.3设备已到货。 6.1.4施工人员安全及卫生用品已准备齐全。 6.1.5安全措施已做好,施工用脚手架、吊装平台搭靠牢固。 6.1.6土建必须具备的条件: 1.屋顶、楼板施工完毕,不得渗漏。 2.结束室内地面工作,室内沟道无积水、杂物。 3.室内所有墙壁的粉刷工作应完成。 4.预埋件及预留孔符合设计,预埋件牢固。 5.模板及施工设施拆除,场地清理干净。 6.进行装饰工作的有可能损坏已安装设备或设备安装后不能再进行施工的装饰工作全 部结束。 6.2施工步骤及方法 6.2.1签发工作任务单,并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 6.2.2对设备材料进行清点编号,并做出标识,填写记录。及时进行下列外观检查: 1.包装及密封应良好。 2.开箱检查清点,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3.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4.按规范要求做外观检查。 6.2.3励磁盘柜安装步骤: 1.基础型钢安装: 安装基础型钢前,应事先检查土建预埋件的布置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并检查盘柜共箱母线及进出电缆预留孔位置是否正确。 a.清理预埋铁件表面,用水平仪测量各个预埋件平面标高并做好记录。 b.根据励磁调节屏室平面布置图,按设计的型号、规格选定基础型钢;按设计的尺寸 正确下料。

实验室比对管理规程

实验室比对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实验室比对管理规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所有实验室。 责任人:质量管理部主任、检验员 内容: 1 比对试验应满足的条件 1.1 仪器测定用仪器应经过检定或校准且在有效期内。 1.2 人员参加比对的人员应经过充分的培训,熟悉检验方法标准操作规程及所使用的仪器。 1.3 材料所用材料包括试剂,试验用器具等均应符合试验要求。 2 检验员的比对 2.1 所有在岗检验员都应进行比对,比对按项目进行,每次比对人数不得少于两人。 2.2 比对人员所用试剂、试液、供试品、对照品溶液、设备等均应一致。 2.3 比对人员按照所比对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独立操作。 2.4 比对试验可接受标准:除另有规定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用于含量测定时结果相对平均偏差不得大于2%;薄层色谱扫描法用于含量测定时结果相对平均偏差不得大于5%;重量法、容量法用于含量测定时结果相对平均偏差不得大于0.3%;含量测定以外的项目,当结果为一数值时相对平均偏差不得大于3%,当结果为一现象描述时,其结果应一致。 2.5 比对结果符合要求的,参加比对人员均可从事此项检验工作。比对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应查明原因,再次比对,直至结果符合要求,参加比对人员才可从事此

项检验工作。 3 检验仪器的比对 3.1 对同一类检验仪器有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应进行仪器比对。 3.2 仪器比对由通过此项检验员比对的人员进行操作。 3.3 对供试品溶液直接进样检测的,比对时应用同一供试品溶液进样检测;对薄层色谱扫描法比对时应对同一斑点进行扫描,检测结果相对平均偏差不得大于3%。 3.4 比对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比对仪器在查明原因并再次比对通过之前不可继续使用。 4 对照品溶液与滴定液的比对 4.1 对照品溶液与滴定液在存放过程中,其浓度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测定结果,为确定其使用期限,需对其进行定期测定。 4.2 由于TLC测定影响因素较多,误差较大,暂不对TLC法所用对照品溶液进行比对。只对HPLC、GC等所用的对照品溶液进行比对。 4.3 对照品溶液自配制之日起,每1个月测定一次,测定条件必须一致,每次测定峰面积不得少于2个,结果取其平均值。当测定结果与原始值相比相对偏差超过2%时,此对照品溶液不得继续使用,上一次测定时间作为判断使用期限的截止时间。 4.4 滴定液自配制之日起,每1个月由原标定人员标定一次,标定环境必须与原标定环境一致,平行试验次数不得少于三次,结果取其平均值。当标定结果与原始值相比相对偏差超过0.2%时,此滴定液不得继续使用,上一次标定时间作为判断使用期限的截止时间。

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安全操作技术一般规定-------------------------------1 二、塔吊安装技术指导----------------------------------3 三、塔机拆卸技术指导----------------------------------4 四、塔机搬运技术指导----------------------------------5

现代建筑施工,市政建筑工程及设备安装工程中,都广泛使用了各种起重机械。安全技术和安全使用是起重机械使用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生产质量的重要组成因素。为了达到重大设备安全使用的预期目的,特制订如下作业指导书。 一、安全操作技术一般规定 1、重大设备安装、拆卸、搬运作业前,应由技术人员,会同有实际施工经验的工人,一齐研究制订方案,并向参加操作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要求操作时精神集中,听从统一指挥。 2、注意施工环境,检查作业范围内有无危险地段和架空电力线路及其它障碍物;必要时应设禁区,并派专人把守、看管。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使用防护用品、用具。 3、所有受力杆件、钢丝绳、起升动力及锚固设施应校核其受力强度,安全系数不小于3.0。钢丝绳安全系数应根据使用情况确定,即缆风绳为3.5;缆索起重机、承重机为3.75,手动起重设备4.5;机动起重设备5~6;作吊索无弯曲6~7;做捆绑吊装8~10(其钢丝绳因磨损,断丝应按标准折减受力强度,直至报废)。 4、所有拖拉绳(缆风绳)需用φ12.5mm以上的钢丝绳,且需设专用地锚。不准栓在电杆、树木或脚手架上。地锚必须根据受力大小按标准埋设,选位适宜。拖拉绳与地面夹角不宜大于45°,如条件有限应适当加深地锚埋设深度以增大垂直方向的压力。 5、起重用钢丝绳可以卡接,卡子方向应一致,间距为5~6倍,U形螺栓扣在钢丝绳的尾端,压板应压在受力绳上。绳索(千斤绳)两头搭接长度应不少于15倍,且不得短于300mm.。 6、使用几根钢丝绳作索具或用一根钢丝绳卷成几个分支起吊重物时,必须使每根或每个分支钢丝绳均匀受力,钢丝绳与地面水平夹角不得小于45°。 7、索具与重物如有尖锐棱角接触点,须用麻袋、胶皮、木板等补垫,且应按钢丝绳变形角度降低破断拉力(破断拉力计算按规定)。 8、就位或经过移位后的起重设备,在开始吊重之前应慎重地进行试吊,即将重物吊起距地面20~30cm时停车察看钢丝绳、支撑杆件、基础、地锚等设施有无变异和危险症状,如出现变异或危险,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