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管控初探

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管控初探

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管控初探
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管控初探

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管控初探

发表时间:2018-12-18T11:11:03.55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作者:邹健

[导读] 我党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完善以及健全管理体制。

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16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石,同时也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规划管控,可以提升其行业竞争力,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本文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管控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管控

我党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完善以及健全管理体制,对国有资本进行体制改革,加速战略性重组、结构调整以及布局优化的进程,保证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力量,是推动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我党体现执政为民的关键基础,想要实现其战略发展,需要以先进的思想意识武装头脑,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布局和大战略,主动适应时代新要求和新变化,理顺和创新规划管控体系,坚定不移的推动国有企业长远以及稳定发展,做大、做强国有资本,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1、规划研究实践与理论

对国有企业进行规划管控是国资委达到战略经营目的的关键手段,其不属于行政管理,而是作为出资人对企业进行资本控制。省国资委通过对对当地企业开展系统的规划管控,实现对其战略发展进行设计和主导,预防企业在发展中出现跑偏的情况,远离国资委的战略发展意图。管控中的“管”主要是指激发国有企业探索动力和愿望,“控”主要是指对企业出现的跑偏行为进行及时纠正[1]。

2、规划管控中出现的几点问题

2.1集团整体意识淡薄

在战略规划设计方面没有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制定中简单的按照编制大纲,将国有企业的相关资料按照要求填写进去,导致战略规划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这种割裂的管控模式,对扩大企业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虽然一些集团在表面上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规划,但是其实施具有较强的随意性,逐渐沦为发展摆设。

2.2管控实施存在困惑

当前,集团管控缺乏思考性、科学性以及整体性,其管控条线、管控框架、管控模式、管控原则以及管控目的较为模糊,在管控操作方面,人治痕迹明显、行政色彩浓重、尚未形成科学的管控机制,流程设计缺乏合理性,对经营能力和自主管理较强的企业缺少授权,对非主营业务和新兴产业企业授权较大[2]。

2.3缺少省级战略规划

在开展战略规划管控中,由于缺少省委的支持,缺乏配套制度和措施,导致规划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同时,省国资委在设计和编制大纲中兼顾了各个行业的具体情况,但国有企业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难以使用统一的模板和标准实施规划,规划大纲存在内容不全面、业务不全面以及不够完整等问题。

3、优化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管控的相关策略

3.1设立管控机构

首先,在当地政府、国资委和社会公众领导和关切下,相关部门要积极成立相关规划管控小组,由国企领导作为主要负责人统领具体规划工作,坚持落实上级部门交代的任务和改革精神,协调好各个方面的资源、布置具体规划任务、对规划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其次,规划管控领导小组之下要设立规划办公室,配置相关方面的人才,具体负责规划实施和规划推动等相关工作,做到全面贯彻;最后,要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具体责任,强调责任到人、任务分工,将工作落实到具体人[3]。

3.2开展对标管理和环境分析

在规划管控领导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下,工作人员要积极深入到基层中开展调研工作,组织开展环境分析和企业能力评价等工作,通过系统性的对标管理和环境分析,认清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政府政策、市场环境、技术水平、行业所处地位以及发展环境等情况,在认识以及分析迎接的挑战与面临机遇、自身的劣势和发展的优势前提下,判断企业的发展方向与空间。同时,规划办公室还要通过对标领先企业、专题研讨以及能力评估等方式,促使国有企业真正认识到自身与行业标杆企业存在的差距,准确进行行业定位,分析企业存在的不足之处和竞争优势,做到突破瓶颈、跨越障碍、扬长避短[4]。

3.3核定主业发展方向

聚焦当地优势产业,对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和改革,提升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和核心竞争力。首先,在设计以及编制规划中,要注重强调规划和主业之间的衔接,根据主业板块,指明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全面落实板块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以此为规划主业模块的范围和边界;其次,全面推动和深化国有企业创新改革,以主业推进为核心,加大辅业改制和主辅分离的改制力度,实现无效资产和低效资产退出或重组,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监管,确保技术、人才以及资金优势向聚集主业倾斜;再次,要加大主业科技创新,对专业领域开展产业升级、产品换代、技术改造以及技术研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主业趋于集约化发展;最后,以主业为核心做好并购活动、合资合作、资产投资以及项目投资,在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中,要遵循发展主业的既定原则,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对非主业进行把控,杜绝分散投资。

3.4加强国有企业顶层设计

首先,要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行业地位和所处环境进行有效分析,明确其战略保障、创新途径、战略目标、业务布局、技术优势以及愿景使命等;其次,要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以及市场导向,完善企业治理机构、深化企业体制改革,从薪酬分配、绩效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改革,通过创新实现管理定位、责权定位,绩效定位和职能定位,理顺内部机构的关系,做到有效制衡、协调运转、各负其责、各司其事;最后,建设以及完善董事会制度,建立监督机制、落实权责对等,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经理层的管理作

国有企业集团的制度体系建设样本

国有企业集团的制度体系建设 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企业的制度体系是指为了让企业正常运营发展而制定的各种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的一个有机整合体。 在当前市场深化改革的形势下, 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加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国有企业集团而言, 制度体系建设无论是对于母子公司管控, 还是母、子公司单体持续发展, 都有极重要的作用。如何在企业制度体系的建设中融入管理者的理念、智慧, 如何经过制度体系建设, 有效配置资源, 打造核心竞争力, 促进集团公司目标实现; 如何使子公司在集团统一指挥下, 抓而不死、放而不乱, 百花齐放, 是多数国有企业集团公司面临的难题。 一、中国国有企业集团制度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为了更清晰直观的描述中国国有企业集团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 本文先按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将企业制度体系建设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并结合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国有企业集团制度体系建设的。 第一阶段建立初期——”应急期”。这个阶段主要呈现的管理现状是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也能够称之为经验管理, 即”

人治”。这个阶段下的企业不是完全没有制度, 但主要是靠经验和习惯发挥着管理作用。 第二阶段成长期——”规范期”。这个阶段的企业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上主要是完善与管理相关的各种制度, 并培训实施。可是这个阶段员工对制度执行的自觉性不足, 管理层对制度贯彻的监控不力, 建立起来的管理制度体系还未能在企业运营中进行固化。 第三阶段稳定期——”固化期”。这个阶段的企业进入一个发展较为平稳的时期, 企业为了将已成熟的管理制度体系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进行固化并提高管理效率, 主要采用现代IT技术建立信息系统, 用以解决制度执行、贯彻中的不足, 同时将企业的制度固化成员工的习惯。 第四阶段成熟期——”文化期”。这个阶段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自有的企业文化并根植每位员工的心中。”文化期”的企业, 依然存在制度管理, 只是不再重复强调制度的强制作用, 制度管理正逐步升华, 遵守制度也成为一种基本的企业文化。 图1: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发展阶段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 摘要:目的:探索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的相关内容。方法:了解高质量发展时期的时代背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充分认识企业战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结论:高质量发展时期可以通过加强战略研究,建立科学高效机制,引进先进设备理念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水平。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时期 “高质量发展”是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的新表述,高度概括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状况,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在高质量发展时期的表现对中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重要影响,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水平刻不容缓。 一、高质量发展时期国有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时代背景。(1)经济体制改革。由于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固有的经济体制对目前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加快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保证优质的企业生存环境。(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全球化逆潮出现,给国有企业外部环境带来严峻挑战,同时,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开拓了国外市场,加快了企业发展步伐,市场供求关系变得复杂,民众需求与对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 2.必要性。 (1)国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实行战略管理。当高质量发展时期市场行业竞争激烈,国有企业的表现并不是十分理想,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充分认识到自身制度体系上的优势劣势,有利于改进管理制度,制定发展战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同时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稳定客户资源,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行业地位。 (2)国有企业实行战略管理是适应国内外竞争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越来越大,双方的融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11677329.html,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 作者:杨光远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3期 摘要:文章以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行政管理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接着分析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对策,以便可以促进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行政管理国有企业制度 行政管理主要是指为了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颁布的制度规章以及方法,是整个国有企业行政职能管理的总和。一般而言,行政管理具有服务、协调以及管理三大主要功能。行政管理对于国有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为此需要进行探讨。 一、行政管理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适应能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变得非常迅速。为此,通过不断加强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可以更好的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指导方向,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使国有企业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有助于国有企业适应力增强,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 (二)有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良好行政管理。通过良好的行政管理可以打造学习型国有企业,同时也可以强化广大职工学习动力,使得广大职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有助于保證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之中,很多国有企业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职工思想和实践也会出现一些难题,而这些难题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已经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转变,但是依旧存在着一些政企不分的毛病。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国有企业需要和一些外部机构和人员进行交往,而且行政管理就是努力与外部机构和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为国有企业的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除此之外,通过行政管理还可以解决国有企业职工在思想和实践中出现的难题,可以更好的帮助国有企业走出困境,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培养出优质的内部环境。 二、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浅谈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

浅谈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本土企业走出国门,力求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为了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企业亟需改变传统的战略思维和管理会计理念。本文以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例,对其公司战略及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加以分析,以期对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提出借鉴。 一、华为主要情况介绍 华为于1987年在深圳创立,现今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其在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三个经营分部的市场份额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业务遍及世界各地,服务全球1/3以上的人口。而这与华为的战略定位、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内部平台的有效支撑密不可分。 二、华为公司发展战略 回望华为过去的业务发展,曾因产品序列众多,难以顾全而导致企业遇到了发展瓶颈。因而早在20XX年,华为就基于专一化战略的理念,提出最终目标是做管道(ICT基础设施)。华为抓住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的机遇,依托多年技术沉淀的优势,缩小战略面,将有限资源投入管道战略,致力于把管道平台做大做强,在提高管道技术质量的同时压缩管道成本,形成成本和质量差异双重优势。 三、华为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分析 确定企业战略之后需要进行解码,确定关键点和核心指标信息。华为注重价值创造流程,因而流程的优化,围绕价值创造的客户指标和销售指标都是其关注的重点;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重要支撑,其绩效考核和学习成长也是重要考虑因素。因此,本文参考华为的组织绩效管理,运用平衡计分卡进一步梳理其所需的主要战略信息。

平衡计分卡围绕企业的愿景和战略,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 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华为 目前致力于帮助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并且“不碰企业数据”,保证 客户的数据安全,因而客户满意度、获取率和服务质量是客户的重 要指标。要提升客户满意度,一要保证质量,二要控制成本,同时 要保证企业利润,因而在财务层面,销售成本率是关键的信息指标;华为做集成财经服务变革,致力于业财融合,建立以利润为导向的 项目预核算管理体系,因而,利润率和有效增长率是重要的财务信息;同时为防止资金链断裂,需要关注回款、资金周转率和现金流 等指标。学习与成长层面,华为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和组织氛围;此外,其将主力放在前线,人均效益成为了重要的指标信息;做成本 预算就要求中高层员工熟悉公司主流业务,定期进行业务知识考评,同时,为了促进公司持续成长,高层的战略洞察力也是考察提升的 关键之一。内部流程层面,华为强调简单高效,因而要注重流程的 交付时间和成本效率,作为大型通信设备制造商,合同管理和技术 研发也是关注的重点;内控应融于整个流程,同样必不可少。 四、华为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支持 (一)华为管理体系建设职能平台要发挥对企业战略的支撑作用, 企业首先需要拥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早在19XX年,华为就提出《华 为基本法》,作为企业的“管理大纲”。之后华为通过与IBM等公司 的咨询合作,从制度设计到战术流程进行全方位改革,致力于流程 化组织建设,逐步建立基于IT的管理体系。从高层到职能平台再到 业务分部,华为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治理架构,有清晰明确的授权 和问责机制。基于公司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华为设计了涵盖财 务报告在内的内部控制体系,定期进行业务流程控制评估和风险评

国有企业制度建设

国有企业集团的制度体系建设 执笔人:夏凌云 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企业的制度体系是指为了让企业正常运营发展而制定的各种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的一个有机整合体。 在当前市场深化改革的形势下,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加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国有企业集团而言,制度体系建设无论是对于母子公司管控,还是母、子公司单体持续发展,都有极重要的作用。如何在企业制度体系的建设中融入管理者的理念、智慧,如何通过制度体系建设,有效配臵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促进集团公司目标实现;如何使子公司在集团统一指挥下,抓而不死、放而不乱,百花齐放,是多数国有企业集团公司面临的难题。 一、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制度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为了更清晰直观的描述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本文先按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将企业制度体系建设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制度体系建设的。 第一阶段建立初期——“应急期”。这个阶段主要呈现的管理现状是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也可以称之为经验管理,即“人治”。这个阶段下的企业不是完全没有制度,但主要是靠经验和习惯发挥着管理作用。 第二阶段成长期——“规范期”。这个阶段的企业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上主要是完善与管理相关的各种制度,并培训实施。但是这个阶段员工对制度执行的自觉性不足,管理层对制度贯彻的监控

不力,建立起来的管理制度体系还未能在企业运营中进行固化。 第三阶段稳定期——“固化期”。这个阶段的企业进入一个发展较为平稳的时期,企业为了将已成熟的管理制度体系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进行固化并提高管理效率,主要采用现代IT技术建立信息系统,用以解决制度执行、贯彻中的不足,同时将企业的制度固化成员工的习惯。 第四阶段成熟期——“文化期”。这个阶段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自有的企业文化并根植每位员工的心中。“文化期”的企业,仍然存在制度管理,只是不再反复强调制度的强制作用,制度管理正逐步升华,遵守制度也成为一种基本的企业文化。 图1:企业制度体系建设发展阶段 二、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制度体系的建设 在我国国有企业由“规范期”向“固化期”发展的过程中,探讨如何构建一套既具有国际竞争力,又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具备可操作性的企业制度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1、国有企业集团制度体系建设需要考虑的五个关键要素 国有企业集团的制度体系产生于企业具有个性化的环境和自身特点,带有强烈的企业个性特征。而个性则提炼于企业运营的五

论国有企业计划经营的经验与模式

论国有企业计划经营的经验与模式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一直处于领导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是抗衡跨国公司的重要支撑,我们国家的出口创汇更是离不开国有企业,中国要想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建设,仍然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中坚力量。 【Abstract】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been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it is mainsta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ortant support to compete with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our country’s export cannot do withou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China still needs to rely on and play the backbone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關键词】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模式 1 引言 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有企业是经济主导,对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我国国企改革三十多年来,经历了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到提出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到绝大多数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最后发展到企业集团,分别把股份制、利税分流作为试点进行推行。 2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2.1 股份制经营 在我国,股份制具有为适应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发展迅速筹集资本,改变资本存在形式,促使资本所有权与职能相分离的三大职能[1]。实行股份制是企业筹集资本的很好方式。股份制经营的定义是,以资产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分别属于多个所有者或者占有者的经营要领集中在一起,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并且对经营成果用货币的形式按入股比率分红的一种国有企业经营模式。 2.2 计划合同制经营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大量的经济交往普遍存在于生产建设、交通运输、流通消费、科研等各个方面当中。针对这种情况,为了维护好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有必要施行经济合同制,经济合同制是计划经济的重要工具。经济合同是社会主义国家中联结各种经济活动的纽带。是国家计划经济的具体化和贯彻执行的重要形式,也是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和必要补充。它能够促进企业专业化和协作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加强企业经济的和谐。作为一种全新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计划合同制经营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在一起,它是真正的经济合同。实行计划合同制经营可以使国有企业经济发展计划变为广大的社会经济主体的自觉行动。计划合同制既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又把整个市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国有国有企业管理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引导国有国有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提升国有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促进全区国有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新形势下加强国有国有企业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有企业管理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引导国有企业优化管理,对国有企业明晰发展战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塑造国有企业文化、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全区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念缺乏、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品牌发展滞后、作坊式生产现象突出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有的甚至危及国有企业生存,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和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引导和推动国有企业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提高 (一)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典型示范、创新发展”的思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以区场为导向,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引导国有企业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现代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为全区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跨越 (二)工作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引导和推动,全区国有企业管理理念明显提升,现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效益进一步凸显,涌现一批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现代国有企业,培育发展10户管理标杆国有企业。到 60%以 (一)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全区规模以上国有企业要按照《公司法》和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形成多元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造,引进职业经理人,建立符合国有企业特点的组织机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着力改变传统家族式管理模式。 (二)加强战略规划管理。引导规模以上国有企业树立战略发展理念,精心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规模以上国有企业战略规划制定率达100%。引导国有企业把握国内外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大纲

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大纲) 一、对企业战略的研究和理解: 即企业战略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体系去实现,企业战略实现的人力资源支撑是什么?企业长期发展的人力资源需什么,什么样的人力资源可以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企业战略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即人力资源管理的使命,远景。 二、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和盘点。 (一)资源现状盘点: 1.人力资源状况的盘点:人员总量、核心团队情况、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能结构。人均产出、人均效率、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人工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人力资源投入产出率 2.现有状况与业务战略目标的人力资源要求之间的差距。 3.现有状况与行业领先企业之间的差距。 (二)管理水平现状盘点: (1)人力资源战略 (2)人力资源规划 (3)组织设计 (4)职位管理 (5)人员招聘与甄选 (6)员工素质能力模型 (7)培训与发展 (8)职业生涯管理 (9)薪酬管理 (10)福利管理 (11)领导力开发与继任管理 (12)绩效管理 (13)员工关系管理 (14)企业文化建设 (15)知识管理 (16)人力资源基础管理(人事档案、数据、人事信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17)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能力。 分析上述17个方面与行业一流企业的差距、与国际最佳实践的差距及支撑和实施企业未来战略的差距。 三、在上述分析和盘点的基础上配置资源和进行体系变革。 1、对资源的差距进行改善(引进补充、配置调整、培训开发) 2、对管理差距进行改善(对原有体系进行逐步的变革并逐步导入新体系) 对上述17个方面制定改善和完善计划,逐步的进行完善并逐步进行变革(具体技术问题不再赘述) 四、定期的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完善和修正,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转。 第一章战略导向的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首先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在今天全球化竞争背景下,在众多的管理容中企业应当以什么为管理核心?针对这一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赞同以市场营销为核心,他们的理由是市场是龙头,市场兴则企业发展;有人强调以财务为核心,他们的理由是财务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现金管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许多企业如昙花一现,其原因不在于资不抵债而在于没有做好财务管理导致现金流中断;有人认为以人力资源为核心,其理由很明显,人是一切工作和事业成功的落脚点,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纵观国外成功企业的管理实践,结合我们多年的咨询和市场调查研究实践,我们认为战略管理应该作为企业现代管理的核心,其它管理(包括:产品、财务、市场、人力资源)都应该服从和围绕战略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源头是企业战略。这也是本书为什么基于“战略导向”的原因,本书的流程管理、绩效管理、薪酬激励和其它容的管理都是基于企业的战略管理,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确保战略精确制导、战略落地和战略的有效执行。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同样适用于企业现实的经济生活,市场经济只奖励绩效和成果。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说到: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否则将一事无成,并且指出管理者达到卓有成效工作的能力是可以学习。企业只有管理者做到了卓越才能确保企业做到卓越,唯有做到卓越,成为行业上的领导者,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卓越者与平庸者的回报是有巨大差别的,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我们必须要努力成为最优秀的。读者也许会说,要成为行业的顶尖是多么的困难和不可能。笔者认为,无论现况是平庸还是良好,过去不代表未来,只要我们方确,善于集中精力,不断努力,将来一定能做到卓越摆脱平庸。本书将帮助读者一起如何进行卓越的管理,这也是本书书名冠以“卓越”的由来。当然,在任何领域成为最优都是困难的,这一路可能会是孤独的。一旦你达到了你的目标,也只有一个方向:走下去。如果你是最优的,你会被嫉妒,但是卓越能给你和企业带来:满意、认可、更高的

集团管控的意义

集团管控的意义 2011年01月14-15日上海 【主办单位】百乔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加对象】董事长、董事、监事、总裁、副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投资、战略、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其他相关高级管理人员 【培训费用】4500/人(含讲义、资料、午餐等) 【咨询报名】闫老师 【温馨提示】本课程可为企业提供上门内训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课程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很多中国企业开始进入集团 化发展阶段,企业集团管控面临诸多问题:集团总部为什么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加强集团管控体系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下,法律到底赋予集团总部哪些权力?集团总部创造价值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集团企业的战略应如何制定?集团战略对所属单位起什么作用?集团总部定位不清,职责不明,管理错位、越位现象严重,该如何解决?如何提高集团总部能力?集团总部各职能部门如何做到职责清晰,管理有序?集团总部如何构建合适的集团战略管控、财务管控和人力管控体系?集团总部该如何评价所属单位的业绩?集团企业应当如何对所属单位高管人员进行管理,以实现集团企业的有序管理?本课程将根据很多成功的企业集团管控体系的研讨,能很专业而全面地回答这些问题。 课程收益: 1、通过各章节实际的案例分析,让学员能提高对企业集团管控体系的认识,并能结合学员企业实际,诊断和分析企业集团管控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2、提升学员企业领导者或管理者对集团管控体系的自我评估能力,并建立有效的各种集团管控方法和手段; 3、通过互动的案例分析,帮助学员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的企业集团管控体系。 课程大纲: 一、企业集团管控概论 1、企业集团的内涵及特征 2、企业集团管控的内涵及特征 3、企业集团管控体系建设的评价指标

以流程优化国有企业集团管控模式

以流程优化国有企业集团管控模式 美讯在线网2009年02月17日10:35 来源:互联网 企业集团管控是母公司为实现其战略和目标,以集团内外环境为基础,权变选择管控模式,运用管控手段和流程,促使子公司实现母公司意图的一种方法。 管控模式是企业集团管控的标准形式或参考样式,管控流程是集团管控模式的支撑和基础。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集团面临更为复杂多变及困难的发展环境,国有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优化是提升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为实现国有企业在“保增长、促转型”中起到“龙头”作用的重要途径。而管控流程的优化是国有企业集团以管控模式提升效率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和系统,包括影响和决定企业集团管控模式因素的分析、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的确定、总部及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公司组织架构的具体形式选择、对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式、管控流程体系和信息系统等。而决定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因素主要受行业特点、发展战略、业务发展阶段、组织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集团应深入分析自身相关因素的现状与特点来选择相适应的管控模式。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类型,按照集团对成员企业管控紧密程度和集、分权程度的不同,有三种典型的管控模式,即投资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操作管控型。其中投资管控型管控模式主要以财务指标对成员企业进行管理和考核,总部一般无业务管理部门,关注投资回报;战略管控型管控模式主要以战略规划为主,总部可以视情况设置具体业务部门。操作管控型管控模式主要通过总部业务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其关注重点包括成员企业经营行为的统一与优化、公司整体协调成长。而不同的管理模式,其管控职能和流程也不同。 改革开放30年,国有企业集团在发展体制和机制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和提高,但在集团管控模式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2017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 一、知识经济与“懒”管理 懒即懒惰的懒。大家也许对勤奋管理、勤劳管理比较熟悉。那么,为什么提出知识经济与懒管理呢?所以就这个问题,展开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个问题:懒蚂蚁与懒管理 懒蚂蚁现象是有关生物学.即昆虫学上的一个问题。生物学家经过观察发现,在蚂蚁王国里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就是其中有20%的蚂蚁不干活.别的蚂蚁在忙碌着,它们则东走走,西逛逛.好象无所事事。为什么呢?生物学家发现:如果蚂蚁群中所需的面包渣儿、肉骨头、茶叶子没了,比如在一个宾馆找不到新的食物了,但隔壁的宾馆还有,勤劳的蚂蚁就晕头转向,找不到“北”了,不知道新的食物来源,找不到新的增长点。这时,那些“懒”蚂蚁站了起来,很有自信地说;“跟我走!”。噢!生物学家明白了,所谓懒蚂蚁,不是“懒”,而是在思考、动脑。其实,这个现象与知识经济时代动企业管理是相通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需要大量的“懒”蚂蚁,“懒”管理。这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全球人类,无论是中华民族、美国人、欧洲人,都在发生着三个很大的变化。 第一个特产、是变化“快”。科学技术发展得快,企业的产品变化得快,市场也在不断地变化。比如说20年前的世界前100强或50强,今天还剩下几家?今年所排得上的也不过十几家,这种世界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为人的一半,38岁。那么,中小企业就更不用讲,可以说每天有新的企业在建立,旧的企业在破产、倒闭,因而变化非常

快。而这些数字是近50年或20年的数字,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数字,试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变化无疑就更快; 第二个特点是变化“大”。如果说“快”是指时间的话;那么“大”则指空间。信息化社会,信息经济化就是全球经济化,你所使用的电脑网络上的Interl网络,这些变化是全球性的。你设计的东西是全球性的。过去,中国没有进行改革开放.可以将自己封闭起来,现在能封闭得住吗?信息时代的变化,涉及面之广,全球大大小小的角落都要卷进来。 第三个特点是变化“多”。如果变化仅是单纯的、简单的大、快,也没有什么可怕。可以讲,世界上有多少人,也就有多少人在变。现代人强调的是消费个性化。人们的思想、知识、观念都在变化。去过北京的赛特、燕莎友谊商城去看过的人,也许感到商品种类之多、变化特大,而若到过香港、日本、美国高档商厦观光之后.就感觉到北京与之比,就是小巫见大巫。在日本或美国的大商厦,单说到我们密切相关的照相机,就有几千种,同样一种相机,各种颜色,同样颜色又有不同的款式。 面临“变化快”、“变化大”、“变化多”;就企业讲,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重要的是战略问题。有句通俗的话讲:“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要重要得多。”一种情况是做对的事情,另外一种情况则为把事情做对。做每件产品.从其本身来讲,没有什么挑剔的,工人很勤奋、努力、日加班,夜加点.非常辛苦。把事情做得很对,那么即使你的产品再完美、价格再便宜,但不适应市场的需求,照样堆积在仓库中。这是将事情做对。反之,我如果做对的事情,我开发出来

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o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给国有企业带来了蓬勃生机,国企正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主体,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和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由于客观体制上还存着一些漏洞,监督体制不科学或监督不力,相关制度得不到落实,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加强国有企业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亟待关注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财务人员不遵守企业会计准则,为了企业利益,随意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为达到企业筹资的目的,不按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没有将负债全部记入账内;二是企业为完成上级下达的有关经济目标考核任务,少计成本费用;三是截留应上缴的财政收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二)偷漏国家税收 企业纳税意识淡薄,采取一些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办法,以逃避纳税。主要表现在:一是将收入记入往来,以达到少缴税金的目的;二是将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销售给关联方,少缴税金;三是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缴视同销售行为所涉及的相关税费。 (三)违规发放职工薪酬 一些领导干部的法纪意识淡薄,为满足企业职工要求,维护自己在职工中的威望,不顾工资总额的限制,采用多种形式,超额发放职工薪酬,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正常工资外,以发放各种通讯费、交通费、津贴、奖金等形式,超额发放职工薪酬;二是利用下属单位,重复发放职工薪酬。 (四)挪用公款和公款私存等现象较突出 由于企业对货币资金监管不严,致使出现挪用公款和公款私存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货币资金的盘点间隔时间过长,同时又未实行不定期盘点制度,致使货币资金在盘点间隔期间失去监控,出现公款私存等违规违纪问题;二是企业未对工会和下属单位的货币资金实施监管,致使出现挪用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 (五)以商务活动等名义浪费国有资产 企业以各种商务活动的名义消耗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借洽谈业务、接待参观、考察等名义,搞公费旅游和吃喝、玩一条龙,挥霍资产;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意义及途径.docx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意义及途径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全面的宏观调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分析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意义,并提出国有企业强化行政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 行政管理; 意义; 实施途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解体,我国国有企业已经正式拥有了自主的经营权和管理权。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全面加强行政管理,不断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把握好企业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其市场作用,综合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有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突出的问题,只有全面加强行政管理,结合市场环境变化,不断加强与完善自身的行政管理工作,才能切实提高国有企业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在经营与发展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国有企业也在不断的转型发展。 加强行政管理,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不仅能够推动国有

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国有企业的发展效益。 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和体系不健全。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内部结构调整等各个方面都直接受到国家的指令。 在这种背景下,国有企业并没有自主经营权和控制权。因此,传统的国有企业并没有行政管理的权利,也没有行政管理的必要,这也导致行政管理在我国国有企业中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总体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在行政管理中,缺乏完善的行政管理机制,缺乏科学全面的行政管理体系,更缺乏完善的行政管理模式,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发展。 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决策过程中,大部分国有企业仍无法摆脱企业领导的干预与控制,这使得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与市场脱节,其战略决策缺乏科学性。 12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偏低。受长期以来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缺乏对行政管理的重视,也没有将行政管理上 升到企业管理决策的高度, 这容易使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工作动力和热情,在工作实践中缺乏信心,持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一方面,国有企业缺乏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将部分老弱病残人员安排到行政管理岗位。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浅析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浅析 发表时间:2020-04-15T14:25:23.150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 22期作者:邓奎星[导读] 本文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职能出发摘要:本文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职能出发,重点阐述了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围绕发挥“参谋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和“管控中心”职能,明确了在做好参谋助手、提高工作执行力、提升工作规范性与计划性、提高管理及办事效率、强化非生产性费用管控、打造主动学习型团队等方面的工作要点。 关键词:国企行政管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不断进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有企业管理体系。行政管理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在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不断改进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适应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改革发展需要是现代管理必须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办公室作为国有企业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在国有企业运行管理中扮演着多重重要角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国有企业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责和内容,办公室经常会被定位于企业的“参谋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和“管控中心”。 1、“参谋中心”主要体现在办公室对于公司管理层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作为公司高层“智囊”,在企业重大事项辅助决策、重点问题分析研判、专项工作调研分析方面需要发挥重要作用。 2、“信息中心”主要体现在办公室的信息收集、综合分析。通过定期对下属单位各方面工作、各项指标数据,同行企业各类信息定期统计、筛分,为公司管理层及时掌握有关重点情况和信息提供保障。 3、“服务中心”主要体现在办公室的对上对下服务、横向纵向沟通联络,通过快速的文件流转、及时的沟通反馈、贴心的融合服务,营造通达、和谐、协作的管理氛围和高效、融通的工作体验。 4、“管控中心”主要体现在办公室对公司管理层指令的监督执行,对重点事项的督查督办,对非生产性费用的严格管控。通过例行跟踪、专项督办、归口负责、严细管控、严肃考核,保障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工作高效、落实到位,保障各项非生产性费用按照预算目标得到有效管控。 二、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充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心问题深入研究少,提出建设性、高水平建议意见少。局限于行政管理单一职能,没能站在高层视角、综合维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在辅助管理层决策过程中主动谏言、发挥作用不充分。 2、管控职能发挥不到位。有的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权威性还没有树立起来。因此在推动工作、监督执行过程中自身底气不足,失之于软。由于自身职能定位不高,工作要求不严,落实工作中大打折扣,最终导致管控不到位,执行力不高的情况。 3、专业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由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体系、专业化管理人才的缺失,很多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仅停留在处理日常事务、后勤服务保障层面,没有真正体现出现代化行政管理工作应该达到的效果。 三、如何创造性开展行政管理工作 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牵头职能,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不断深化管控、服务理念,注重行政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效率提升,切实发挥“参谋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和“管控中心”作用。重点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参谋助手及服务职能一是发挥高层“智囊”、辅助决策作用。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努力站在公司管理层的角度想问题、看问题,提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和水平。在日常辅助决策过程中,特别是“三重一大”研究决策过程中,做好前置性研究,从中长期风险防控角度做好风险排查和提醒,把决策的前期工作做细、做全,把决策的要点、决策的程序抓实、抓牢,确保辅助决策作用有效发挥。二是强化专项工作调研。围绕关系全局的中心工作、公司管理层关注的重要事项以及基层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各类专题调研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专项工作动态,把握工作要点和关键点,提出可行性建议。同时,加强市场同行、公司现场调研力度,及时掌握行业市场、竞争对手动态和基层第一手资料,为公司管理层及时掌握重点工作情况和重要信息提供帮助。三是强化重点信息资料的总结积累。对公司各方面重点资料定期积累,及时沉淀,做好整理汇编,持续更新,建立公司重点知识、信息资料体系,为公司层面材料综合撰写打好基础。汇编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概况、发展规划、同行对手、生产经营,销售、采购、科研、生产、质量、设备、财务等各专项工作情况,以及基层工作动态等。 2、提高落实工作的执行力从两方面入手,抓好管理层决议贯彻执行和行政管理工作执行力。一是强化重点工作督查督办。落实分级督办、滚动跟踪、突出重点,根据公司各类会议决议和管理层要求确定督查督办事项,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定期对督查督办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汇总。对于管理层指令和各部门未按要求落实的事项进行重点督查督办,限期落实。对各部门督查督办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评价,严格考核,确保高层决议、指令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二是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不断完善行政管理各项制度建设,按照规范可控、操作简便的原则,对各项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梳理完善,确保操作执行有据可依,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水平。 3、增强工作的规范性与计划性一是建立例行会议工作机制。坚持统一协调、归口管理,务实、严谨、精简、高效,从议题提出到决议决定落细、落小、落实的统筹联动原则。明确办公室总体牵头和各归口管理部门分头负责,做好管理层、经济运行、生产运行、安全环保、质量、设备等例行会议的通知、会场准备、材料准备、会议纪要、痕迹管理、决议执行等工作,过程中强调会议效率、材料质量、决策程序、保密纪律,充分发挥会议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二是强调日常工作计划性。坚持每周编制管理层工作安排,妥善安排好会议、接待、走访,统筹做好时间平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条不紊进行。三是做好阶段性总结计划。总结计划是企业管理改进提升的有效方法,通过总结计划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策略,固化好的经验做法。因此要每月定期做好各方面工作总结计划,及时掌握情况、做好安排的同时,使各项工作得到不断改进提升。

战略管理运行体系的构建

战略管理运行体系的构建对企业发展战略及战略规划的重视,也是近两年企业界的趋势,无论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所带来的竞争压力,还是各行业目前激烈程度不同的竞争现状。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增强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必须面临的决策焦点。 从目前业界流行的组织变革、战略转型等话题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决策者与管理者们已经意识到,仅仅重视常规的业务投资与运营管理,已经难以确保企业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日益意识到企业自身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等要素的重要性。 一、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那么,企业究竟如何发掘和培育企业自身的战略竞争力、构建自身在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呢?这就取决于企业战略运行系统的连续性和目标一致 性等问题。进一步讲,就是要求企业必须对宏观环境、行业竞争、市场空间、自身资源与业务能力等要素进行前瞻性的、系统的分析、计划,制定出企业明确可行的近期、中期及远期的运营目标与事业发展方向,而这种分析、评估、预测与计划的过程就是所谓发展战略规划。而只有拥有系统的战略规划,才能确保企业在日常运营与决策的连续性及目标一致性。 可见,我们必须清楚这样的逻辑关系:企业要想达到持续的增长盈余,

必须在产业领域里具备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自身独特的战略竞争力,企业只有保持运营与管理的一贯性、连续性和目标一致性,才有可能逐步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否则企业今天干这项机会业务,明天又干那种赚钱的业务,似乎靠这种利润机会就可以获得眼前满意的利润。但关键的是,明天是否还具备这些机会?明天其他人是否没有发现这些机会(行业新进入者)?明天的机会您能否抓住(自身的资源能力是否匹配)? 要知道,缺少时间与行业经验的积累,企业的核心能力如何培育?没有核心能力,何谈战略竞争力?因此,做企业还得做长远打算,这种长远“打算”就是发展战略规划!只有基于明确的事业方向指引下,实实在在地发展和培育自身的战略竞争力,在行业里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企业才有可能确保自己基业常青!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对“运营与管理决策”这个环节比较重视,毕竟,这个环节直接可以给企业带来“眼见为实”的“真金白银”,与企业的收入成本有着直接的关联,直接决定企业能否继续生存!为此,不少企业管理人员说“我们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存,还跟我谈什么战略?”,显然是一种“就事论事”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究其然,难道还会认为战略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吗?企业出现生存危机,就说明企业在这个行业没有战略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赛迪顾问国有企业管理提升系列——集团管控体系建设

企业管理研究 本期主题: 国有企业管理提升系列 ——集团管控体系建设 第一章国有企业集团管控现状 一、集团型国有企业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不断重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集团已经成为公司形态发展的主流。而随着集团母子公司规模和多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母公司如何才能实现对子公司的有效控制这一问题成为了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的国有企业集团同样面临着如何对子公司有效管理控制的问题,并成为国企改革的首要任务。国家对此问题也非常重视,相关的政策逐步出台。目前国有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如下: 1、产业格局基本确立,国企布局近乎完成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国有企业实施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比如电力、银行、钢铁、能源、工程建筑、电信、汽车等行业。国有企业的数量和布局的行业虽然在减少,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运行质量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显著提高,一批富有活力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坚强主体。 2、治理结构日臻成熟,组织结构不断完善 国有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也逐渐成熟,母子体制健全,资产关系明确,建立了较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集团母公司对集团发展战略、重大投融资项目、涉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科技开发、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具有决定权,通过职能派驻等方式对下属企业进行经营权的控制。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的逐步确立与完善,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应的组织结构模式,比如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部门

设置相对完整,职责进一步分明,集团总部一般都包括综合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投资部、工会党群等部门。 3、产业整合成效显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很多国有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通过横向、纵向与混合等多种方式的产业链整合,对产业链上的相同类型企业、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企业进行整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比如中粮构建了包含从种植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物流、品牌推广和食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产业链。产业链的整合帮助国有企业提高了专业化水平与整体竞争力。 从2000年到2012年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上榜数量呈现递增趋势。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的增长幅度明显增大,2012年上榜企业的数量(79家)首次超过日本,位居第二。其次,中国企业每年在世界500强榜单上的排名也在逐年上升;最高排名由2003年的第69名上升至2012年的第5名。并且2012年79家上榜企业中国企或国有控股企业居多(74家),说明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明显加强。 4、基础管理尚需加强,亟待标准化规范化 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是成熟企业的标志。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支柱,国有企业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首先,“人治”的传统管理理念在国有企业中还有一定的“市场”,虽然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规范,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常常受到“人治”的干扰。其次,在战略目标设计、组织结构设置、岗位职责界定、工作标准、跨部门的流程结点、制度规范、风险管理与控制、人才的选用育留等基础管理方面,国有企业仍然较为薄弱;对于精益生产、6西格玛、质量标准体系、价值管理等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应用与先进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5、控制环境趋于复杂,决策难度不断加大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国有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市场的明显的或潜在的复杂竞争环境,竞争面也从单纯的市场竞争扩展到资源控制力竞争、人才竞争、技术竞争、成本竞争、资金竞争等全方位的竞争。同时,国有企业内部经营环境也在发生变化,比如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日趋庞杂,产业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延伸等,也使得决策难度加大。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这些都在导致决策的难度加大。 6、风险控制存在缺漏,风险应变能力待提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