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题一般并不包括所有的探究要素,但上述要求是解答探究性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例1】(2016年南京中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

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

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

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

【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

点及原因:。

【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氧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分析】【经典赏析】根据使用汞的优点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回顾】根据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解答;

【进行猜想】根据本探究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红磷的量,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生成物的状态一般要求是固态等.

【实验与交流】根据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解答;

【交流与反思】根据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实验结果更准确解答;

【实验探究2】根据烧杯内蒸馏水减少的体积为氧气的体积解答;

【结论与反思】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

【拓展延伸】根据生成铜绿的条件解答。

【解析】

【经典赏析】

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故选BCD;

【实验回顾】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进行猜想】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或实验前没有夹弹簧夹、实验装置可能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等);

【实验与交流】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故答: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交流与反思】铁丝在水、氧气的条件下很容易生锈,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实验结果更准确;

【实验探究2】烧杯内蒸馏水减少的体积为氧气的体积=90mL﹣63.6mL=26.4mL

空气中氧气含量=100%≈20.2%

【结论与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铁粉、炭粉、氧化钠和蒸馏水或白磷等物质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只有0.03%,铜不能将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方案的设计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形式出现,要求根据实验目的,对实验过程中的用品、方法、步骤等进行方案的制定。

(1)设计实验方案的原则

①科学:实验原理正确,实验流程合理。

②简约:在实验设计时,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实验操作过程比较简便,实验步骤比较少,实验时间比较短。

③可行:符合一般实验条件,易达到目的要求,操作正确。

④安全:如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以防发生爆炸。

⑤经济:实验设备、实验原料、消耗的能源花费少。

⑥环保:如进行有毒气体的性质实验时,应注意尾气的处理等。

(2)实验步骤

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实验原理→确定实验装置和药品→制定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例2】(2015年无锡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

B.用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用水鉴别NH4NO3、Na0H、NaCl三种固体

D.用FeSO4溶液、Cu和Ag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化肥的简易鉴别;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A.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硝酸钾是白色的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某些植物的花瓣中含有能够遇酸碱会变色的物质分析判断。

C.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

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

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Fe、Cu和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析】A.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硝酸钾是白色的晶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故

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B.某些植物的花瓣中含有遇酸碱会变色的物质,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C.NH4NO3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D.Cu和Ag与FeSO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铁>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实验方案的评价

实验方案的评价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形式出现,要求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排除不合理的或不够优化的方案。

(1)实验方案的评价是指用批判的思想对题中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装置、现象描述、结论分析等方面进行否定或指出不合理的地方,从而使实验得到优化。

(2)原则

①化学反应原理是否正确。

②实验操作方法是否可行。

③是否经济合理。

④推理过程是否严密。

⑤对环境是否会产生危害等。

【例3】(2014绍兴中考)实验小组的同学向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pH<7,试管①中溶液pH>7,于是得出结论:________。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试管③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小孟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其理由是________。在此基础上同学小孟提出两种推理:

推理1: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

推理2:含有Na2SO4、Na2CO3。

【解析】

【实验探究】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pH<7,试管①中溶液pH>7,酸碱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评价】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显碱性)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试管①(显碱性)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无气泡产生,说明试管①中的全部溶液与2mL稀硫酸作对比实验,因此实验设计不严密,因为试管②和③需要保证里面的硫酸量是相同的(假设硫酸和氢氧化

钠没发生反应),如果两者没有发生反应,试管①中的全部溶液才含有2mL硫酸,因此该实验应该用试管①中的全部溶液与2mL稀硫酸作对比实验;

【交流讨论】试管①中的溶液pH>7,显碱性,试管③中滴入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说明不含H2SO4。

【例4】(2015年株洲中考)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 2CO3+HCl 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 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填化学式,下同),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 (填“1”“2”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

是。

【解析】

【观察与讨论1】氢氧化钙悬浊液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悬浊液变澄清;

【观察与讨论2】由题给信息可知只有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才能产生气泡,所以需要继续加入稀盐酸,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根据上述讨论可知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CaCl2,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NaCl;

【猜想与假设】如果甲、乙实验中都恰好完全反应,废液中含有CaCl2、NaCl两种溶质;如果盐酸过量,废液中含有CaCl2、NaCl、H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废液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氢钠;废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

【结论与反思】(1)由以上分析可知,猜想2正确;(2)由于废液中含有稀盐酸,加入氧化铁粉末后能生成黄色的氯化铁溶液;

【表达与交流】含有稀盐酸的废液直接排放,会腐蚀下水道、酸化水体、土壤等;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的大理石或熟石灰调节成中性再排放。

【小结】本题是一道能力较高的综合题,以实验探究为背景,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过程中物质成分的推断等。对考生要求较高,需要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加强此类题的训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

当然,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设计视角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在知识的跨度、广度、与实际的联系上多综合,在知识的迁移上多思考,在实验的异常现象上多分析,精心挑选素材,从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入手,以能力立意为核心,突出知识的应用,突出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考查,调整设问的角度和层次,同时要遵“本”(遵守教材、课程标准)、循纲(考试说明、教学要求),在不超越学生应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设计出更新、更有价值的实验探究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 知识要点: 1. 除杂题: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 4和Na 2SO 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 2和NaCl 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 2CO 3溶液,得到BaCO 3和NaCl 溶液。 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 或KNO 3。我们只要把NaCl 溶液中的Cl -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 溶液,另一瓶则是KNO 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 +和- OH :紫色石蕊试液或pH 试纸。 OH -: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 -:AgNO 3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SO 42-:BaCl 2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23CO :稀HCl 和石灰水——有CO 2 ↑。 -34PO :AgNO 3溶液——有黄色沉淀。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 三 化 学 实 验 与 探 究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 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 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陈:也可能含有 。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 3? 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 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 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 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 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 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 、B 、C 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等物质相 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 (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初三上学期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含答案)

1、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 【饮料说明】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 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 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 3NaHCO3 + C6H8O7 ==== C6H5O7Na3 + 3H2O + 3 ↑ (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写表中空白。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下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 A 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 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 中油层的作用是。 A B C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 = 64 mL,b = 132 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 2、【2012.1 西城】33.(5分)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 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技巧

化学工艺流程题近几年是高考的热点,所占的分值也相当重,但由于此类试题陌生度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大,加上有的试题文字量大,学生在没做之前往往就会产生畏惧感,所以这类题的得分不是很理想。 要解好这一类题,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克服畏惧心理,认真审题,找到该实验的目的。一般来说,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另一目的就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物质。 一、对于实验目的为一的题目,其实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当遇到这一类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在题目中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的杂质有哪些,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这里特别提一提蒸发与结晶。蒸发与结晶方法都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形式析出,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溶质的溶解度。 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如NH4NO3、KNO3等物质,在蒸发过程中比较难析出来,所以要用冷却法使它结晶。而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如NaCl、KCl等,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要使它们析出较多固体溶质时,则要用蒸发浓缩的方法。例如NaCl 和KNO3混合溶液,如果将混合溶液蒸发一段时间,析出的固体主要是NaCl ,母液中是KNO3和少量NaCl 。如果将混合溶液加热后再降温,则析出的固体主要是KNO3,母液中是NaCl 和少量KNO3。如果是除杂,杂质所含的量比较少,一般是让主要物质析出来。如KNO3溶液中含少量NaCl,常用升温冷却结晶法,再经过过滤、洗涤、烘干(不同的物质在烘干时采取的方法不同),就可得到KNO3固体了。如果NaCl溶液中含少量KNO3,则用蒸发浓缩结晶法.,这种方法一般要经过趁热过滤才能得到主要物质,主要原因是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 二、对于目的为制备某一物质的流程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题目目的是制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 只有知道了实验目的,才能非常清楚的知道整个流程的意义所在,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而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由题目信息获得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一般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⑴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如:侯德榜制碱中的NaHCO3;还有如H2O2、Ca(HCO3)、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 ⑵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防止水解。如:制备FeCl3、AlCl3、MgCl2、Cu(NO3)2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Fe2O3、Al2O3、MgO、CuO;而像Al2 ( SO4 ) 3、NaAlO2、Na2CO3等盐溶液,虽然也发生水解,但产物中Al (OH) 3、H2SO4、NaHCO3、NaOH 都不是挥发性物质,在蒸发时,抑制了盐的水解,最后得到的还是溶质本身。 ⑶如果产物是一种强的氧化剂或强的还原剂,则要防止它们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如: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三) 1.(6分)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 稀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 是。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 2.(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 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 是。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3.(8分)三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当观察到玻璃管A中的 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停止通气,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 小明认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小红认为:仅从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她增加了一个实验:用磁铁靠近生成的黑色固体,看到有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 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的结论。 小光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3 Fe 2O 3 + CO 2 Fe 3O 4+ CO 2 (2)四氧化三铁(Fe 3O 4)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因此,小光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请 具体说明你的理由 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 含有金属铁。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 除上述方案,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 ,将该试剂与黑色固体混合,通过观察 ,判断黑色固体中是否含金属铁。 4.(8分)小丽去爷爷家,发现爷爷买了一台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她仔细阅读了所用制氧剂的说明 对制氧剂产生了兴趣。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化学式2Na 2CO 3·3H 2O 2)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 钠溶于水或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 【做出猜想】猜想Ⅰ:A 剂可能是过碳酸钠。猜想Ⅱ:B 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 === 氧 氧立得复方制氧剂 A 剂:固体氧释放剂。 B 剂: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1. 用法与用量:将A 剂、B 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 氧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2. 规格:A 剂:50g/包 B 剂:3g/包 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 反应仓

初中化学解题技巧和实验总结

初中化学解题技巧和实验总结 一、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 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3.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SO2 + 2KOH == K2SO3 + H2O 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 + H2O == H2CO3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N2O5 + H2O == 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4.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CaO + H2O == 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 (二) 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初中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教你怎么样做实验题_中考化学

初中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教你怎么 样做实验题_中考化学 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做好化学实验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以供大家学习。 一、思考问题的顺序 1、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 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

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二、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干燥管除杂质时等。 三、实验操作的顺序 1、连接仪器。按的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例题:在实验室里制氧气时常用氯酸钾作原料,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含义,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不变,并说明实验程序和主要操作步骤。 解析:要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就必须测定两个质量,一个是加到反应器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另一个是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加到反应器中的MnO2的质量可以在加入前测得,而反应后的质量,必须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将MnO2分离出来才能测得。因此,整个实验便以如何解决MnO2的分离为实验目的。 根据学过的知识,MnO2不溶于水,而KCL溶于水,由此可应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 (1)用天平称量w1gKCLO3和w2gMnO2,混合均匀,

初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实验精细化的教学设计” 镇江市第十中学吴长顺 一、教学目标 1、要熟悉仪器的名称、图形,及时完成学案空白。掌握仪器的用途和使用的注意事项。懂得实验操作的原理。 2、通过2组10个独立实验与4个师生协同实验,提高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与科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 (一)、我晓仪器:提示:学案不留空白! 直接——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反应容器加热 不能加热——量筒、水槽 称质量——托盘天平:精确度 计量仪器量体积——量筒: 测温度——温度计 分离仪器干燥管(粗进细) 仪药匙、镊子 器取用试剂胶头滴管 的取用存放仪器 分存放仪器液体——细口瓶 类气体——集气瓶 加热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和铁圈) 辅助仪器仪器连接——玻璃导管、橡胶管 其他仪器——水槽、试管夹、试管架、试管刷、长颈漏斗、石棉网 重点掌握的有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烧杯、量筒、漏斗、铁架台、药匙、胶头滴管、集气瓶、水槽、蒸发皿。(二)、我会基本操作: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1、药品的取用;2、物质的加热;3、溶解;4、过滤;5、蒸发;6、仪器的装配和气密性的检查;7、仪器的洗涤等。 1、药品的取用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原则不能把鼻子凑近容器口闻气味 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药固体:一横、二放、三竖立 品方法液体:一倒、二向、三紧靠 取:一调、二放、三回零指针右偏说明: 用一定量药品的取用:一平、二看、三读数仰视:;俯视: 酸碱液体流到桌上:一中和、二水洗、三擦干 浓酸浓碱的使用酸碱液粘在皮肤上:一擦、二洗、三涂液 2、物质的加热 构造:灯帽、灯芯、灯芯管、灯壶 加火焰:外焰、内焰、焰心温度最高是焰;熄灭用盖灭。 热酒精灯一要:要用火柴来点燃 使用二查:查灯芯和酒精量 三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酒精灯对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固体:一斜: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二匀:对试管均匀加热;三固定: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 液体:一量:一般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二斜:45°;三向:试管口不向人 3、溶解 溶仪器:烧杯(少量用试管)、玻璃棒 解振荡:腕动臂不动 方法搅拌:不可碰壁 浓硫酸稀释:注酸入水,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过滤 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过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二低漏斗内液面于滤纸边缘 操滤纸边缘稍低于边缘 点三靠烧杯紧靠流进过滤器 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下烧杯内壁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题解题技巧!

1、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①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油蒸馏实验”。 ②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55~60℃)”、“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③用温度计测温度的有机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催化剂的使用 ①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②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生成的溴化铁)。 ③铜或者银做催化剂的实验:醇的去氢催化氧化反应。 ④镍做催化剂的实验:乙醛催化氧化成酸的反应。 ⑤其他不饱和有机物或苯的同系物与氢气、卤化氢、水发生加成反应时,为避免混淆,大家可直接写催化剂即可。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陈:也可能含有。 )验证:验证小强的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足量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 3 ? 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 。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 3 。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③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成立 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求样品中Ca(OH) 2 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B、C三 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 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等物质相 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1 / 4

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复习 (一)复习纲要 第一部分使用仪器和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部分气体的制取和物质的鉴别 1.气体制取 2.物质的鉴别

第三部分 几个重要实验 (二)解题指导 例1 实验室用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A.Fe ??→?4 2SO H H 2??→?CuO Cu B.CuO ??→?4 2SO H CuSO 4?→? Fe Cu 两个实验方案中,最好的是 ,理由是 . 思路指导:实验设计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原理要符合客观事实 2.条件、步骤简单,所需仪器少. 3.制取成本低,既无药品损耗或损耗少. 4.副产品不污染环境或污染少. 根据以上要求判断: 最好的是B ,理由是:A 中制Fe 制H 2,再用H 2还原CuO ,有样品省耗,且反应条件需加热,消耗能源. 例2 用下列装置验证某混合气体一定含有H 2O 、CO 2、CO 、H 2四种气体(假若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完全反应或吸收).要求验证过程中不得逸出有毒气体.

(1)验证CO2存在的操作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装置(填A、B、C、D、E,下同).确证CO2存在的现象是 . (2)验证H2O存在的操作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装置,确证H2O存在的现象是 . (3)某学生用下列操作来验证CO和H2: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⑤、⑥接④、③接①、②接⑧、⑦接⑨.问该学生根据实验现象: ①能否验证H2存在,为什么? ②能否验证CO存在,为什么? 思路指导:实验室制备的气体一般含有一定的水蒸气和杂质,而通过水溶液除杂质得到的气体也带有一定的水蒸气.因此,除水一般在后,而鉴定水的存在在前,鉴定水一般用无水CuSO4.因此,要证明H2O、CO2、CO、H2的存在,其顺序应为:鉴定H2O→鉴定CO2→除CO2→除H2O→将H2、CO转化成CO2,H2O→鉴定H2O→鉴定CO2→尾气处理.则装置顺序为E→D→C→B→A→E→D→尾气处理,在洗气装置中要注意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即“长进短出”. 解:1.D 石灰水变浑浊 2.E CuSO4由白变蓝 3.①不能因为反应过程中带入水蒸气干扰对H2的检验. ②能在排出CO2干扰后通过灼热CuO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证明了CO的存在.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 1.量取15mL溶液时,最好选用下列哪种规格的量筒( ) A.10mL B.20mL C.50L D.100mL 2.下列各组中的气体,都可用NaOH固体进行干燥的是( ) A.H2、O2、N2 B.CO、CO2、SO2 C. H2、CO、O2 B.CO2、HCl、N2 3.洗涤附有不溶性碳酸盐的玻璃仪器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用自来水冲洗 B.用稀盐酸冲洗 C.用烧碱溶液冲洗 D.用稀盐酸溶解后,再用蒸馏水冲洗 4.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硝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钙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氯化钾溶液

初三化学实验及探究题大全及答案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汇总与答案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也可能含有。 )验证:验证小强的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足量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 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 试液 ③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成立 反思与应用: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3.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一、思考问题的顺序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 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 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 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 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 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 体实验→尾气处理。 二、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 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 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三、实验操作的顺序 1、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 处理”的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例题:在实验室里制氧气时常用氯酸钾作原料,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含义,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不变,并说明实验程序和主要操作步骤。 解析:要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就必须测定两个质量,一个是加到反应器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另一个是反应 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加到反应器中的MnO2的质量可以在加入前测得,而反应后的质量,必须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将MnO2分离出来才能测得。因此,整 个实验便以如何解决MnO2的分离为实验目的。 根据学过的知识,MnO2不溶于水,而KCL溶于水,由此可应用 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 (1)用天平称量w1gKCLO3和w2gMnO2,混合均匀,放入大试管中; (2)组装成制氧气的装置,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 (3)待大试管冷却后将剩余固体取出放入一小烧杯中,加水搅拌 使KCL溶解; (4)取一张滤纸对折后剪去多余部分,称量其质量为w3; (5)用该滤纸做成过滤器,过滤(3)制成的液体,全部过滤完后,再用清水洗涤不溶物; (6)取下滤纸,小心干燥后称量,滤纸连同滤纸上滤出的不溶物 的质量共为w4; (7)将滤液蒸干称量其质量为w5; (8)将收集到的氧气换算成质量为w6; (9)比较各质量之间的关系,若w5+w6=w1,w4-w3=w2,则证明氯 酸钾分解前后MnO2的质量没有改变。 注意:本题是较简单的实验设计,但也需要全面考虑。通过只要证明w4-w3=w2即认为任务完成,但由于没有验证溶质和滤渣的性质,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

2012北京各区初三一模化学实验探究题 东城32.(6分)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1:1的氮气和气体a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b;B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装置中盛有适量生锈的铁钉;D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1、K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b挤入瓶中,打开活塞K1,看到B中溶液进入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中长导管脱离液面。 请回答: ①若a气体是二氧化碳,则b 是溶液。 ②若b是水,则气体a具有的性质有。 (2)保持K1开启状态,并打开K2,一段时间后 关闭K2,整个过程中,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3.(8分)(1)某实验小组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根据下图进行实验。 请回答:A中的现象是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该小组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均属于非金属氧 化物,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 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 定的无色物质,实验室常用红色的品红溶液检验二 氧化硫的存在。 【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①装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 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H2SO3);装 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______。 ②装置E的试管中溶液变无色,取该溶液 加热,溶液又变为红色,其原因是______。 ③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 ④活性炭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与二氧化硫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其理由是______。 【反思提高】某同学将二氧化硫通入到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硫能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漂白。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此结论是否正确(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_____。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二氧化硫还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合集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物质Ca(HCO3) 2 Mg(HCO3)2 Ca(OH) 2 Mg(OH )2 CaCO3 MgCO 3 溶解 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 不 溶 微 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 无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 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 图曲线所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化学式),理由 是 。 (3)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 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 置)。 以上实验(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