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浅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浅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浅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姓名:柯昌江教育层次:本科

学号:070635省级电大:陕西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分校:商洛分校

指导教师:教学点:

目录

一、目

录.... .... .... .... .... .... .... .... .... .... .... . (2)

二、序

论.... .... .... .... .... .... .... .... .... .... .... . (3)

三、杜甫的巨大成

就.... .... .... .... .... .... .... .... .... . (3)

1、杜甫的成

就....... ....... ....... ....... ....... . (3)

1)、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

容.... .... .... .... .... .... .... . (3)

2)、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

识.... .... .... .... .... . (4)

3)、杜诗还表现了全面而丰富的社会生

活.... .... .... .... . (5)

2、尽善尽美的形式风

格.... .... .... .... .... .... .... . (5)

3、杜甫诗歌的美学意味鲜明而强

烈.... .... .... .... .... . (7)

4、小

结.... .... .... .... .... .... .... .... .... .... . (7)

三、杜甫的示范意

义.... .... .... .... .... .... .... .... .... . (8)

1、中晚唐对杜诗的继承与发

展.... .... .... .... .... .... . (8)

2、两宋对杜甫诗歌的深化与求

变.... .... .... .... .... .... . (8)

3、元、明、清与近代对杜甫的继

承.... .... .... .... .... . (8)

4、小

结.... .... .... .... .... .... .... .... .... .... . (8)

四、结

语.... .... .... .... .... .... .... .... .... .... .... . (9)

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姓名:柯昌江学号:070635

【摘要】: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杜诗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罪行的憎恶与批判 ;杜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它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融情于事 ,寄情于景 ,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杜诗的语言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形成了凝炼精确、生动形象的特点。杜甫对各种诗体都有发展创造 ,尤其在五古、七律及新题乐府上成就最为显著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杜甫,无论是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还是美学趣味,都攀上了历史的巅峰。因此,杜诗就成了后人继承与发展的经典样式,其示范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杜甫;巨大成就;思想内容;形式风格;美学趣味;示范意义。

一、序论

中华素称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长河中,哺育了悠久的诗歌传统,产生了杰出的创作群体,取得了卓越的实践成就。在所有的辉煌与灿烂中,杜甫的地位是最突出的。他以伟岸的精神力量,丰富的思想内容,完备的表现形式,鲜明的美学趣味,不仅全面超越了确立于先秦时代的风骚传统,而且影响了身后一千余年的诗歌创作。直到今天,仍不失雄强的生命张力而值得我们效仿。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二、杜甫的巨大成就

中国诗歌发展到盛、中唐之际,一位笔跨千古,气盖百代的巨大人物横空出世。他在思想境界,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美学意趣,文学影响等诸多方面全面超越了《诗经》《楚辞》的崇高传统,获得了堪与孔丘、司马迁比肩的“史”“圣”地位。他就是伟大的,全能的,空前绝后的杜甫。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

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1、杜甫的成就

杜甫诗歌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精辟警策的诗歌理论,使其取得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1)、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鲜明的。他把自己强烈的爱,强烈的恨,都反映到了诗中。首先,杜诗表现出强烈的忠君思想。杜甫的忠君是有特定内容的,它是与对苍生,对社稷的爱联系在一起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君王是勤政爱民的表率和诗人事业的依托;“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国君成了国强民富的像征;“未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皇帝又是惩恶扬善的英雄;“神灵汉室中兴主,功德汾阳异姓王。”国君又成了中兴的圣主;“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皇帝则为忧国忧民的公仆……由于忠君与爱国、爱民密不可分,就不再空洞,而具有沉重的道德力量。

其次,杜诗表现出爱国爱民的思想内容。他自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杜甫是忠君的,但是,忠君与爱国、爱民观念相矛盾时,他偏向了人民一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谴责帝王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揭露皇帝难填的欲壑与凶残的本质;“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批判国君对武将的纵容与姑息;“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揭露帝王穷奢极逸的昏庸与腐朽……杜甫对国家命运是念念不忘的。他讴歌“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为了国家的安定,他要“尽倾东海洗乾坤”;国家平叛后,他“初闻啼泪满衣裳”;形势危急时,他劝戒王师“忍待来年莫仓卒”;武将昏愦时,他痛责“诸君何以答升平”;外敌入冠时,他疾呼“西方盗寇莫相侵”;中兴无望时,他哀伤“不堪人事日萧条”……忧时爱国之志,跃然纸上。

杜甫对人民的关切是无微不至的。他希望人民过上“粟米流脂稻米白”的生活;他希望人民摆脱“况闻处处鬻男女”的悲惨境遇;他希望改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他希望制止“万国城头吹画角”的战争;他希望结束“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的灾难;他希望人民有千百间广厦;他希望苍生不再受犬与鸡似的驱遣,真正达到了“社稷苍生,每饭不忘。”的境界。

2)、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识。

杜甫反对封建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他公开宣示明确的立场。“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他大胆谴责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的根源在皇帝的野心与欲望:“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杜甫对正义的战争又表明了支持的力场。当山河破碎,万方多难时,他发出了“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的呼喊;他期盼“神灵汉室中兴主,功德汾阳异姓王。”的贤君良相;他歌颂“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的捐躯健儿;他痛斥“群胡归来洗血剑,仍唱胡歌饮都市。”的安史乱军;他推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的诸葛亮;他赞赏“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的张仁愿……表现了平定叛乱,重拾清明的渴求。杜甫还能正确理解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苦难和牺牲。一方面,他哀叹“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的悲惨现实;批判“殿前军马虽骁雄,纵暴略与浑羌同。”的皇室禁军。另一方面,他又讴歌人民群众参与平叛的牺牲与愿意。那里有“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的新安士卒;有“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的石壕村妇;有“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的新婚男儿……杜甫对他们,投以同情的目光和悲壮的期许,表现了鲜明的爱憎。杜甫对战争中的民族矛盾也有准确的认识。他反对唐王朝的侵略,也反对少数民族的的袭扰。他愤激“黄昏胡骑尘满尘”的局面;他无奈“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的现实;他谴责“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的场景;他忧虑“西山盗寇莫相侵”的危机……使杜甫的战争观、和平观,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3)、杜诗还表现了全面而丰富的社会生活。

他除了呼唤时代精神,记录历史事件,反映人民愿望外,还展示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杜甫在诗中歌颂了高人雅士的胸襟和怀才不遇的失意。他赞扬“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他推许“德过羲皇”的郑虔;他佩服“文彩风流”的曹霸;他欣赏“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张旭;他夸赞“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公孙大娘;他山同情“落花时节”的李龟年……对他们的雅行绝技赞不绝口,对他们的坎坷遭遇愤愤不平。“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正是他们的准确写照。

杜甫在诗中讴歌人世真情。他怀念李白,要与其“何当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他珍惜郑虔,要“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他怀念高适,追忆与其“论交入酒垆”的岁月;他探访卫八处士,感叹“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他盛赞严武,咏叹“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才。”……真切的情怀,感人至深。

杜甫在诗中记录了闲适生活。那里有鲜花满蹊的黄四娘家;有“相对相亲水中鸥”的锦江;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宁静;有“一日上树能行回”的少年天性……和平之风袭人。杜甫在诗中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星垂原野阔,月涌大江流。”“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天地是壮阔的;“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表天。”山川是优美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物象是丰富的……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深沉的热爱。杜甫在诗中还抒写了自己的抱负,记载了人情风俗,发表了文艺思想,鞭挞了社会群丑……表现了丰富的内容。

总之,笔写乾坤,诗补造化。杜甫的诗歌,全面而丰富地反映了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的时代精神、社会面貌、文艺思潮。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

2、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形式上,风格上,美学趣味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首先,在诗歌的体裁上,杜甫各体皆精,各体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五言古诗,杜甫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两项重要的进步。一是健全了周密的法度;二是完善了长篇叙事诗的样式。使五言古诗发展到形式精美、大开大合、沉郁悲壮的水平。七言古诗,杜甫在章法、句法、内容、风格上都纵横变化,曲尽状态,达到了新的高度。后人誉之为“格大体深”“老成深厚”。五言律诗,杜甫超越诸家之处在于意境鲜明、气象宏大。尤其是广阔的格局,沉雄的气象,为同侪俊贤所不及。七言绝句,杜甫成就不算最高,但是,引入律法,另开生面,比之于同辈诸贤,亦各有行秋。尤其是诗歌的容量,无与伦比。七言律诗,杜甫雄视天下,独步古今。其基本特点是格律精细、对仗工稳、词句雕琢、气象雄浑、内容深刻,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无上地位。

其次,杜甫的诗歌,在形式风格上,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杜诗的境界极雄浑,极壮大。杜甫的长篇叙事诗,首尾开合、波澜顿挫。就是八行的近体诗,也是格局广阔、气象万千。他善于用精练的句式,营造出开阔的视野,表现出沉厚的力度,收到笼罩天地、惊心动魄的效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高山仰止、大海巨石。几令后人难以为继。杜诗的笔法,变化极度多。“国破山

河在,城春草木深。”体大调深;“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清丽自然;“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笔力万钧;“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弱不禁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沉郁顿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表天。”闲适自娱;“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忧患愤激;“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淋漓酣畅;“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情辞真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富于哲理……烟云满纸、气象万千,令人目不暇接。杜甫诗歌善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其强烈的效果,往往震摄心神,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对比新奇;“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夸张大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强烈;“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夸张动容;“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埋沟壑。”对比竦然;“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余丈。”夸张触目;“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对比强烈;“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夸张大胆……凡此种种,都产生了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杜甫诗歌的议论是深刻而尖锐的。“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往昔铸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铜。”“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公何以答升平。”……都增加了诗歌的强烈表现力。杜甫的诗歌还善于创造典型的环境和典型的人物。《悲青坂》刻画了惨烈的战争场面:“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交待了战场的形势,突出了唐军处境艰难;“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重笔描写了叛军的悍勇和骄横,衬托出唐军的溃败;“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描写了唐军败后的已惨景;“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总结失败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和希望。《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公孙大娘剑器行》则描写了两位身怀绝技的艺术家,从盛极一时到流漓颠沛的坎坷人生,反映了大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画面。类似的典型描写在杜诗中还有很多,他们大多堂堂正正,血肉丰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杜甫诗歌的美学意味鲜明而强烈。

杜甫诗中,最成功的是崇高。开阔的境界,沉重的笔力,广袤的舞台,沧桑的社会变迁……反映在笔底,就充满了历史的重负。诗人以其伟岸的人格力量,肩挑道义,手擎乾坤,完成了永恒的正义力量的升华,有一种昂扬向上,矢志进取的崇高美。杜甫诗歌,还有优美的一面。许多写景小诗,词清句丽、意境空灵、韵味悠长,恍如深潭见底、烟袅晴空,体现了优美的意味。

杜甫诗歌的悲剧色彩也是浓厚的。杜甫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心存社稷而身落荒丘,胸怀稷契之志却流离困顿于三程水驿。他把为社稷苍生纾难解悬的心思深深的蕴结在一篇篇的诗歌中,体现了诗人深邃的爱国之悲、忧民之愁,也把自己壮志未酬、几经离乱、百病缠身、孤独穷困的感时伤世的情感凝聚在一首首的诗歌中,使之饱含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无奈慨叹和天道不我的忧伤情怀表现出一种绵绵不尽、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悲剧的时代,悲剧的国家,悲剧的人物命运,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道德力量,产生了沉重的缺遗。

杜甫的诗中也不乏喜剧色彩。无疑,诗人杜甫是时代民族的一个悲剧人物,他大半生颠沛流离、顽疾缠身,仅活了59岁,却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与黑白颠倒、有志难酬的整个社会,万方多难、满目疮痍的广袤“乾坤”以及转烛潦倒、孤寂悲苦的多难人生作顽强的抗争。和历史上的其他悲剧人物一样,杜甫没能打败他异常强大的对手,他的微躯无可奈何地消融于无限的宇宙中。但是,那无边的苦难却又并不能使他屈服,他在抗争中突显出来的崇高人格,已经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而成为某种永恒的东西播扬于后世。然而,这些并不是全于“悲壮”中实现的,至少在杜甫眼里,那些强大的对手很多时候是处于一种喜剧性的存在的,他敢于在壮阔的人生战场上张显自己人的主体人格,更敢于藐视和嘲弄一切压迫他的敌对力量,使它们往往显得名不符实、荒谬绝伦、陈腐可笑,以至诗人在心灵世界可以自由驱驰,或狂欢、或冷观,表现出一种“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的喜剧精神,于是其个体生命又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张扬。“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产生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4、小结

总之,杜甫的诗歌成功地超越了《诗经》《楚辞》的传统,获得了崇高的历史地位。

三、杜甫的示范意义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杜甫,无论是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还是美学趣味,都攀上了历史的巅峰。因此,杜诗就成了后人继承与发展的经典样式,其示范意义重大而深远。

1、中晚唐对杜诗的继承与发展

中晚唐时代离杜甫较近,大量的诗人以杜甫为师,学习杜甫又区别于杜甫,将笔触延伸到了杜诗未曾涉及的,或者虽有涉及,却不够深入的领域,补充了杜

诗的不足。韩愈和柳宗元发展了杜甫的刚健、雄壮的风格。韩愈偏重于力量,并引入了散文的笔法;柳宗元于雄健中杂入了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产生出强烈的美感。元缜和白居易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增加了通俗的语言,完善了七言长篇叙事诗。元缜还在悼亡诗的领域获得了成功,白居易则在新乐府的样式上取得了进展。李贺以杜甫的创作方法,表达李白的出世思想和屈原的美学风格,创造出悸鬼惊神的诡奇境界。李商隐和杜牧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各有专精。李商隐沉郁悲愤,创造了缠绵悱恻的无题诗;杜牧奇伟超拔,擅长七绝,营造出清新俊朗的意境。另外,孟效与贾岛,皮日休与陆龟蒙,刘禹锡与李绅等,无一不在杜甫身上吸取营养,取得了不可替代的成就。

2、两宋对杜甫诗歌的深化与求变

两宋是在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求变的时期。他们学习杜甫,又不拘泥于杜甫,千奇百怪、自成别调。

苏轼与黄庭坚是宋朝诗坛的两面大旗。苏轼学习杜甫,得意忘言,自铸伟词,卓成大家;黄庭坚学习杜甫,“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开创了江西诗派的百年辉煌。

王安石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创造了优美清丽的“半山体”。他的七古、七律,则波澜顿挫、变形夸张,富于表现力。

陆游学习杜甫悲壮沉雄的风格,气势充足。内容则慷慨激昂、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和时代特征。

另外,江西诸贤的透彻,王令的力量,李清照的奇伟等,都得力于杜甫的启迪,各自有所建树。

3、元、明、清与近代对杜甫的继承

元、明两朝,杜甫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因袭风气浓厚,诗歌的成就不高。清朝诗道复兴,流派纷呈,各有标举。创作上则学习杜甫,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近代,诗界开始孕育革命,诗歌的内容、形式和美学趣味,仍受杜甫极深的影响。

4、小结

总之,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就。他那些不朽的诗篇,已经成为最具民族特征的文化精粹,永远保留在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中,产生了最广泛的示范意义和最持久的影响力。

四、结语

今天,崭新的时代呼唤崭新的诗歌局面。超越杜甫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完成民族诗歌的伟大复兴,是新世纪里有志于振兴中华文化的炎黄子孙的共同使命。

【参考文献】:

[1] 陆效东,杜甫在唐代的接受[D],安徽大学,2005。

[2] 鲍远航,论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学,2001。

[3] 张梅,论杜甫的人性、人格及其诗歌创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2。

[4] 阮璐,唐人戏作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5] 王宁宁,真者无畏〃善者无私〃智者无忧[D],西南师范大学,2004。

[6] 林琳,杜甫写景抒情诗与青少年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4。

[7] 钱翠霞,试论杜甫的忠君思想的发展和转变[D],首都师范大学,2000。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论文)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论文) 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二、杜甫诗歌艺术的几个具体的艺术特点的 杜甫在唐代诗坛上是与李白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而且即使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上,也是可以列名在最伟大的诗人之列。 他的诗歌创作,内容极为丰富,广泛地反映了他的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他的诗歌的艺术性更是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颠峰。今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 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动乱的社会现实,长期的生活磨难,使其年轻时的理想壮志逐渐为沉郁、感伤所取代,忧国忧民,慨叹身世,愈至晚年,其情绪愈加强烈。而杜甫又是一位有骨气、有良知的人,其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涌至口边时,又往往强咽下去,使感情更加深沉浑厚。这种回环往复的感情流程发之于诗,便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波澜老成之感,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洗兵马》、《蜀相》、《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均为典型之作。或景中含情,或借古说今,或欲说还休,反复吞吐,言情顿挫,都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风格。 他往往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在秋天的萧瑟和衰飒中,渗透了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杜甫多年飘泊于长江上下,江流、孤舟、急峡、危城……这一切几乎和诗人的生活融为一体。他的思想感情也在这些形象上找到了寄托。动荡的江水,陡峭的山峡,孤清的月色,凄历的画角,这些都是诗人心情的反映。他的《登高》是一首非常出色的抒情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是这样写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集中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杜诗里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诗里写到的急风、高天、猿啼、飞鸟、落木、长江,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和身世的酸辛与愤慨。这首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很有名的两句诗。诗里的那种雄浑苍劲的形象和跌宕顿挫的节奏,表现了诗人难以平静的忧愤,也反映了那个战乱时代的气氛。 《秋兴》八首也是集中了秋天和大江的形象,而成为杜甫抒情诗里艺术性最高的一组诗。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用一片弥天盖地的秋色将秦蜀两地联系起来,表现了故国平居之思;又用绵绵不尽的回忆把今昔异代联结起来,表现了抚今追昔之感。这组诗是很能够代表杜甫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的。以上说明了杜甫怎么样运用具有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他所特有的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杜甫诗歌艺术的几个具体的艺术特点。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一杜甫是我国封建时代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了《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国家的重大事件,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从而揭露了自开元、天宝以来将近四十年间的那个动乱时代的历史面貌,为我们创造了“千汇万状”的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有人认为像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就创作方法上说,恐怕不是某一流派所能够概括的。诚然,杜甫自己在论诗时就说过:“窃攀屈宋宜方驾”,又说过:“别裁伪体亲风雅。”(《戏为六绝句》)在赞美陈子昂时也说自己“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陈拾遗故宅》)可见杜甫对于我国古典诗歌中代表现实主义传统的《风》、《雅》和代表浪漫主义传统的屈原、宋玉,都曾经给以很高的评价。同时,我们在杜甫少数的作品中,也看到他们具有浪漫主义的某些因素——或者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或者具有它的表现手法。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唐代强盛时期知识分子奋发向上、藐视一切的精神;如《房兵曹胡马》中的“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以及《高都护骢马行》中的“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等处,作者都以托物咏怀的手法,表现了驰驱沙场、建立功业的英雄壮志。这也就是他在《前出塞九首》中所明白地说了出来的“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的那种精神;在《饮中八仙歌》中,他通过对八个放纵不羁的酒徒的描写,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藐视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要求个性解放和返于自然的精神;在《洗兵马》中,他说:“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在《蚕谷行》中,他又说:“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在《昼梦》中,他更说:“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在这些地方,他是幻想着在没有消灭阶级之前能够消灭战争和剥削制度,出现“男谷女丝行复歌”的和平劳动的社会;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本着儒家“己饥己溺”的精神,激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理想。杜甫在上述这些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理想,虽然有一些是在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它们无疑地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广大人民的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都是鼓舞人心的,都是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表现。 杜甫也有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作品,但为数更少:如在《凤凰台》和《朱凤行》中,利用神话传说的幻想因素来创造形象,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梦李白二首》中,通过梦境的描写来表达自己与李白的真挚友谊和对于李白不幸命运的同情。他偶尔也运用夸张的手法,如在《古柏行》中,所描写的古柏是“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这样高大的柏树在现实世界里是不可能有的,但在艺术世界里,却完全可以允许它存在。 尽管在杜甫的少数作品中,或者在精神上,或者在表现手法上,曾经出现过浪漫主义的因素,但是,在杜甫的绝大部分作品中,像屈原的《离骚》,或者像李白的那些浪漫主义的名作,在精神上和表现手法上都充分地是浪漫主义的作品,却断然是没有的。他像世界文学史上许多伟大的作家一样,在他们自己的作品中,往往包含着人类艺术中两个主要流派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因素。然而,我们如果从杜甫一生对于现实的态度来看,从他在艺术道路上的主导倾向来看,从他绝大多数作品的创作方法来看,他却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中现实主义流派最杰出的代表。他对于现实主义的精神和表现手法两方面都有很大的丰富和发展。他这种成就和贡献,在我国古代诗人中是无有比肩的。 二 我们考察杜甫对于现实主义的成就和贡献,是要从他诗歌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考察的,也就是从他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造诣两方面来考察的。 为了探索杜甫对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继承了什么,并且发展了什么,需要把从《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作简略的叙述。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最早结集的《诗经》中的作品,它们绝大多数的作者是无从考证的,概括

杜甫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一、教学目的:杜甫诗歌艺术的成就及特色。 二、重点:杜甫写实的艺术特色和律诗的精工多变。 三、难点:杜甫律诗格律精工与变化 杜甫诗歌艺术的特点: (一)创新开派: (1.盛唐诗人崇尚风骨,创造了兴象玲珑的意境美和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2.盛唐诗风是六朝“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文赋》〕的延续,王维是盛唐诗风的代表。他们具有唯美倾向,虽崇尚风骨,但对诗歌美的追求,远甚于对心志的表露。3.盛唐诗人常以天分写诗。孟浩然的“淡到看不见诗”、李白的“专仗着灵感作诗”〔闻一多语〕,是盛唐诗追求自然美、以天分写诗的典型表现。) 1.刻意锻造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1〉杜甫对诗歌艺术有着自觉的追求,他对儿子宗武说:“诗是吾家事。”〔《示宗武》〕〈2〉又反复陈述自己如何苦炼诗歌艺术:“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十二首》之七〕、“觅句知新律”〔《又示宗武》〕、“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呈路十九曹长》〕、“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 2. 把自元结以来形成的写实倾向推到极致,消散了盛唐诗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二)集大成 元稹:“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元稹《杜甫墓系铭》) 1.杜诗中有《诗经》写实讽喻的精神(“别裁伪体亲风雅”。);有《楚辞》反复咏叹、回环悲壮的格调(“窃攀屈宋宜方驾”、“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摇荡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2.杜甫对六朝、初唐诗人,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他说自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薄今人爱古人”、“颇学阴何苦用心”,劝别人“转益多师是汝师”。)。 一、古体诗的叙事艺术 (杜甫的叙事:1.具有历史认识价值,①《奉先咏怀》写安史之乱前夕社会现实,②《哀江头》、《北征》、《羌村三首》、《悲陈陶》、《悲青坂》、《三吏》、《三别》等,记述了安史之乱中的广阔的生活画面; 2.有些诗,弥补了史料记载的缺失,如《三绝句》。) (一)既叙述过程,又着力于细节描写 《无家别》:久行见巷空,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向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羌村三首》之一: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北征》写途中所见: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鸱鸮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北征》写战争所带来的贫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杜甫的叙事诗,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很难分别。 《新安吏》: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犹东流,青山犹哭声! 《悲陈陶》: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前二句可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指挥拙劣,不战自溃,故曰“无战声”;二,“无战声”乃因“同日死”,悲切之情,油然而生。) 《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表现了复杂的思想情感,暗含了深刻的议论。) 二、律诗的精工多变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律诗占杜诗总数的55%,加上绝句,要占到70%以上。)。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 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形成时期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开元盛世」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更能反映国破___________ 个人经历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性格 从个人魅力上来讲,显然李白的性格更符合中国人的理想。他轻尧舜、笑孔丘、揖天子、交诸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显然是狂傲放旷的典范,他愿意亲近自然,歌咏山川,张扬天性, 他还好习剑术,酷爱饮酒,不但好诗,而且任侠,这些都丰富了他的个人魅力。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而杜甫身逢乱世,一生仕途多舛,命运飘零,所以写诗的心情比较沉郁,世事阅历的沧桑,让他的锋芒更加内敛,________ 甚至有时候显得曲与奉承。所以尽管学识过人,忧国忧民,杜甫的个性并不像李白那么张扬,不如李白那么有吸引力。 思想内容 从内容上讲,李白的一生阅历丰富,交游广阔,涉猎很多,其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写景、叙事、抒情、言志、— 友谊等等。上至宫廷庙堂,下至江湖山川,都有不少诗作。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 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特别善于把实写虚,把现实化为幻境,有的时候还超脱尘世,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杜甫一生的思想是“致君尧舜上”、“穷年忧黎元”,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计有时事政治诗,批评讽喻诗,军事题材诗,歌咏自然诗,农工百业诗、怀念亲友诗,甚至某些内容无聊的奉和应酬诗等等,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很多表现_ 岀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总的来说,李白尚虚,杜甫写实,李白的题材更加丰富,个人色彩和理想主义更浓,杜甫对社会现实的体验更深,涉及面更加丰富,刻画也更加深入。 艺术风格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 逸的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变幻莫测_______ 新明快的语言,豪放飘逸的风格。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 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 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在我国浩浩荡荡的文学长河之中,也是很少有诗人所能够企及的。杜甫是“站在唐代文学辉煌颠峰”的不朽的诗人,杜甫的诗歌广泛地,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矛盾,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性就是“沉郁顿挫”。因此,对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进一步研究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关键词:现实主义排律气势诗史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历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在我国浩浩荡荡的文学长河之中,也是很少有诗人所能够企及的。杜甫是“站在唐代文学辉煌颠峰”(1)的不朽的诗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内容涉及的更是繁多,历来的评论者公认的就是“杜甫的诗歌广泛地,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矛盾”(2)的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性就是,大家一致认为的“沉郁顿挫”(3)。然而,这篇论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更为全面,更为详尽地对杜甫的诗歌创作艺术特色进行了补充,这里主要论述的是杜甫诗歌的类型,创作态度,诗歌的体式,诗歌的语言技巧等等方面的一些见解。杜甫的诗歌一向享有“诗史”的称誉。例如宋代的胡宗愈就曾经说过:“先生以诗鸣于唐,凡出处去就,动息劳逸,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如贤恶恶,一见于诗,读之可以知其世,学士大夫谓之诗史。”(4)可以说,杜甫是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通过自己的经历和实际的感受,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应该看作是他个人一生的传记,而且,也是八世纪中叶唐朝的可靠的历史。 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最辉煌的成就,主要就在于它忠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对立这样一个基本的历史真实。他前后不止一次的把地主阶级的穷奢极欲和农民的饥寒困苦做了对比,例如他的《京自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这样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驱竖子摘苍耳》中的“富家酒肉臭,战地骸骨白。”;《岁宴行》中的“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抒柚茅茨空。”等等,这些诗句都典型的概括了贫富悬殊的两种阶级生活,更可贵的是杜甫还不自觉地接触到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问题,他揭露说到:“彤庭所分帛,本身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5),“子实不得吃,货币送王畿。尽添军旅用,迫此公家威。”(6),这种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阶级剥削,在杜甫的笔下反映的多么明确呀,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到他的晚年,杜甫对于封建社会中的两个对立阶级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无贵贱不卑,无富贫亦足”(7),指出贫贱者所以悲哀,困苦,正是由于有贵者,富者的存在。这些应当说是杜甫诗歌中现实主义的精髓。 杜甫在他的诗歌里忠实的反映了广大人民被残酷压榨,暴虐奴役的痛苦和他们对这种处境的极度的不满。他总是把人民的遭遇和心理活动放在那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来写,而且,用艺术形象和诗歌的语言描写,所以,能够充分地显现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战乱的时代特征。这些有的是正史所没有记载的,因而,弥补了史书的不足。 杜甫的一组伟大的杰作“三吏”“三别”,不仅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唐朝社会和广大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也反映了唐王朝官吏的残暴和人民在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之下的痛苦遭遇。例如他的《新安吏》:“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现存杜诗1400余首,从思想内容来看,显著特点就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个人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命运处处相关,有着丰富的政治内容,浓郁的时代气息。可以说,举凡朝政大事,民生疾苦,以及个人恩怨,在杜诗中一定有所反映。通过杜诗可以看出一个王朝的历史轨迹。 丰富的思想内容成就了杜诗鲜明卓越的艺术特色。杜甫穷尽一生的才学做到了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主要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这种概括,有的时候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再如《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表现四川军阀混战的罪恶,也是把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概括在两句诗里。还有像《岁暮》:“天地日流血,朝廷谁清缨?”也很集中地概括了安史乱后的政治局势。 第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相统一。杜甫诗以体物察情见长,往往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致、事物、人物内心世界,来创造雄浑壮阔的境界,表现重大主题。善于寄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动人的意境。 第三、杜诗的语言艺术。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喜欢佳句,所以他的语言一定要得到那种惊人的效果,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那么就要继续地反复地修改,死也不甘心。杜甫的语言不同于李白的单纯自然,而是苍劲的,凝练的。所谓苍劲,就是苍老遒劲的意思。他曾经称赞郑谏议的诗说:“波澜独老成。”又说薛华“歌辞自作风格老”。可见杜甫认为诗要老成才好。他自己的语言也正像是一口洪钟发出的深沉的声音。凝练,是说他能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达到高度的概括。苍劲,凝练,构成了杜诗语言的主要特色。 第四、创造地运用各种诗体,并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他的古体诗大概一共有五百多首,其中五古三百六十一首,七古一百四十五首。他常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像《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北征》、《三吏》、《三别》、《洗兵马》都是如此。杜甫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全面发展和完善了诗歌体裁,真正做到了众体皆备。将五言古诗这种诗体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并发展了律诗的形式。 第五、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综上所述,杜诗的艺术特色可谓鲜明,树立起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又一面大旗。同时中国的诗歌到杜甫又达到了一座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对我国后来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杜甫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二、杜甫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在杜甫以前,文人写的叙事诗是很少的,而杜甫则在诗中大量运用叙述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可以说叙事技巧在杜甫手中达到了高度成熟,具体看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催典型的艺术概括。他很善于选择和概括有典型意义的人物,通过个别,反映一般。比如《兵车行》中那个“行人”的谈话,便说出了千万个征夫戍卒相似的遭遇,而“三吏”、“三别”更是典型概括的最好的范例。杜甫还善于把巨大的社会内容集中在一两句诗里,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分震撼人心,就因为它是诗人以如椽的诗笔,概括了社会现实中的尖锐的矛盾。 第二,杜甫的诗叙事,常融入强烈的抒情。多数的叙事诗,他其实是作为抒情来写的,例如《羌村三首》,记回鄜州省家事,写重逢如何悲喜交集,写与家人、邻里如何在这悲喜中相见,那种悲哀、同情、无可奈何,都交错在一起。可以说,杜甫将客观的真实的叙述与主观的强烈的抒情融为一体,他的一些诗,很难分出是抒情还是叙事。有时还杂以议论,融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长篇如此,短篇也如此,有赋的铺排、散文的句法,也有抒情诗的意境创造。杜甫的诗歌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种转变,是杜诗异于盛唐诗的地方。 第三,对话的运用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为了把人物写得生动,杜甫吸收了汉乐府的创作经验,常常运用对话或人物独自,并顾全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这类作品很多,如《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子的独白,使我们读起来,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第四,采用俗语。这是杜诗语言的一大特色。杜甫在抒情的近体诗中即多用俗语,但在叙事的古体诗中则更为丰富,关系也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叙事诗许多都是写的人民生活,采用一些俗语,自能增加诗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并有助于突出人物性格和语言的个性化。比如同是一个呼唤妻子的动作,在《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一诗中,杜甫用的是“唤妇出房亲自馔”,而在《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却用的是“叫妇开大瓶”,“叫妇”这一俗语,便显示了田父的本色。

从杜甫的诗歌特色看杜甫的人生[1]

从杜甫的诗歌特色看杜甫的人生摘要: 杜甫和他的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世界的东方。在古今中外的诗坛上,杜甫的诗篇别具一格,独占鳌头。无论是在艺术手法上还是在思想内涵上,都可谓前无对于杜甫诗歌的认识,纵观其生活及社会背景,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意气奋发、浪漫张狂的年轻漫游时期。古人后启来者。 对于杜甫诗歌的认识,纵观其生活及社会背景,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意气奋发、浪漫张狂的年轻漫游时期。 二、"屡试不第、正视现实的困居长安时期。 三、万方多难、忧国忧民的乱世流亡时期。 四、"田园草堂、颠沛流离的漂泊西南时期。在不同的创作阶段,他的诗歌特色各有千秋 讲到杜甫的诗歌,必定要讲到大唐的盛衰,他的一生和他的诗歌揉合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的时代。那个动荡而苦难的时期是杜甫诗歌灵感的发源地。杜甫的诗歌是根植于当时的动荡社会,与日渐黑暗的政治生活糅合在一起的。 在诗歌中既能洞察体现出当时的历史现状,有能反映杜甫的人生观,忧国忧民的情怀及愤慨。曾经杜甫也有伟大的抱负,壮志凌云,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仕途的渺茫,使杜甫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弊端,人民的疾苦,促使他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真实而悲壮,慷慨又悲凉。杜甫的诗歌跌宕起伏在他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中。具体说来,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意气奋发、浪漫张狂的年轻漫游时期 年轻的杜甫少年气盛,虽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当时他对社会和人世的阅历都还不深,所以这次落第并没有使他受到多大打击,他对自己的前途还是很有信心,抱有美妙的幻想。在落第的第二年(736年),他照旧开始了又一次壮游。“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

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浅析杜甫诗歌的六种美 提纲: 一、引论: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风格多种多样。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矛盾,杜甫伟大的人格和千锤百炼的艺术技巧,他就出色地完成了用诗歌反映那个时代的使命,获得了“诗圣”的崇高称号,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也就成为那一时代的“诗史”。杜诗的魅力一方面取决于其穷年忧元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则更取决于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二、本论 1、沉郁顿挫之美 2、雄阔苍劲之美 3、细腻传神之美 4、厚重沉实之美 5、迭宕回旋之美 6、老成凝练之美 三、结论 杜甫的诗无论是形式或内容都给中国的诗歌扩大了领域,是我国文学遗产中最现实的一部份,成为千古绝唱。 [内容摘要]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矛盾,杜甫伟大的人格和千锤百炼的艺术技巧,他就出色地完成了用诗歌反映那个时代的使命,获得了“诗圣”的崇高称号,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也就成为那一时代的“诗史”。 杜诗的魅力一方面取决于其穷年忧元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则更取决于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杜诗的艺术成就与风格是多方面的,就总体而言,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诗歌美学风格:沉郁顿挫之美,雄阔苍劲之美,细腻传神之美,厚重沉实之美,迭宕回旋之美,老成凝练之美。 [关键词] 沉郁顿挫雄阔苍劲细腻传神厚重沉实迭宕回 旋老成凝练美学风格现实主义 杜甫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诗人,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矛盾,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诗圣”,其诗被公认为“诗史”。杜诗无论抒情、咏物或叙事,都具有诗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主观感情色彩。他的诗风格多种多样,诸如清新、秀丽、明快、俊逸等,无不兼备。下面我们将对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沉郁顿挫、雄阔苍劲、细腻传神、厚重沉实、迭宕回旋、老成凝练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沉郁顿挫之美 杜诗的沉郁顿挫,形成的原因很多,就沉郁顿挫的诗风表现出来的诗歌境界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二、杜甫诗歌艺术的几个具体的艺术特点的 杜甫在唐代诗坛上是与李白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而且即使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上,也是可以列名在最伟大的诗人之列。 他的诗歌创作,内容极为丰富,广泛地反映了他的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他的诗歌的艺术性更是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颠峰。今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 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动乱的社会现实,长期的生活磨难,使其年轻时的理想壮志逐渐为沉郁、感伤所取代,忧国忧民,慨叹身世,愈至晚年,其情绪愈加强烈。而杜甫又是一位有骨气、有良知的人,其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涌至口边时,又往往强咽下去,使感情更加深沉浑厚。这种回环往复的感情流程发之于诗,便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波澜老成之感,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洗兵马》、《蜀相》、《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均为典型之作。或景中含情,或借古说今,或欲说还休,反复吞吐,言情顿挫,都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风格。 他往往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在秋天的萧瑟和衰飒中,渗透了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杜甫多年飘泊于长江上下,江流、孤舟、急峡、危城……这一切几乎和诗人的生活融为一体。他的思想感情也在这些形象上找到了寄托。动荡的江水,陡峭的山峡,孤清的月色,凄历的画角,这些都是诗人心情的反映。他的《登高》是一首非常出色的抒情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是这样写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集中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杜诗里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诗里写到的急风、高天、猿啼、飞鸟、落木、长江,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和身世的酸辛与愤慨。这首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很有名的两句诗。诗里的那种雄浑苍劲的形象和跌宕顿挫的节奏,表现了诗人难以平静的忧愤,也反映了那个战乱时代的气氛。 《秋兴》八首也是集中了秋天和大江的形象,而成为杜甫抒情诗里艺术性最高的一组诗。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用一片弥天盖地的秋色将秦蜀两地联系起来,表现了故国平居之思;又用绵绵不尽的回忆把今昔异代联结起来,表现了抚今追昔之感。这组诗是很能够代表杜甫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的。以上说明了杜甫怎么样运用具有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他所特有的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杜甫诗歌艺术的几个具体的艺术特点。

杜甫诗歌的艺术性

杜甫诗歌的艺术性 萧涤非 内容提要(一)对杜诗的艺术性应有足够的认识:杜甫是十分重视诗的艺术性并对自己的创作要求十分严格的诗人;杜甫又是在体裁、风格、艺术技巧、创作方法等方面集大成的诗人。(二)杜甫的叙事诗多即事名篇,自创新题,且全用五、七言古体,其艺术特点是:典型化的手法、对现实的客观描写、心理刻画、语言的个性化、细节描写。(三)杜甫的抒情诗所抒之情真实而重大,其艺术特点是:具体形象、景情交融、语言精练、大发议论、幽默含蓄。(四)杜甫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原因,主要是学习,特别是向民歌学习。 我想分以下四个部分来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性:一、对杜诗艺术性的应有认识。二、杜甫叙事诗的艺术特点。三、杜甫抒情诗的艺术特点。四、杜甫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基本原因。为了突出杜诗的艺术特点,除结合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外,将尽可能和李白、白居易等诗人的一些作品作些比较。比较,确是一个很好的容易说明问题的研究方法,但要做到恰到好处也颇不容易。因为首先得注意到拿来作对比的作品,在内容题材上是相同的,至少是相近的。然而这样巧合的作品是并不多的。 谈到比较,倒不禁使我们想起贾至、岑参、王维和杜甫4 人所作的“早期大明宫”那4首七言律诗。虽然这种诗不可能有什么高度的思想性,只能是一些官样文章,但由于写的是同一的题材,拿来作对比倒是十分合适的。前人也曾这样做过,想定出个甲乙丙丁来。有的评岑参第一,有的又推王维,也有不少好心肠的评论家和杜诗的注释者一定要替杜甫争面子,说还是杜甫那首写得最好。但一般还是倾向于王维,《唐诗三百首》选了王维和岑参的,没有选杜甫和贾至的,正代表了一般的看法。为什么王维那首早期诗能居第一呢?这是因为诗中有这么两句漂亮的话:“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可是从今天来看,王维这首诗要算是最坏的,因为他在睁着眼睛说瞎话,歌功颂德简直到了无耻的地步。我们知道,他们这4首唱和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也就是安史之乱的第3个年头。这时长安、洛阳刚刚恢复,安庆绪还占领着邺城,史思明仍盘据河北,到处还正在流血,为了换取回纥的兵力,唐肃宗就在这一年的7月,还不得不把自己的一个最小的女儿——宁国公主嫁给回纥。这哪里谈得上什么“万国衣冠拜冕旒”呢!顾亭林在《日知录》“文词欺人”一条中说:“古来以文辞欺人者,莫若谢灵运,次则王维。”我看,这首诗也是一个证明。杜甫固然不会说这种瞎话,就是岑参也不会说。由此可见,即使是一首应制式的诗,在两相比较之下,也仍然可以看出不同作家的不同作风。同时也可见,王维这位田园诗人是颇不老实的,他很会粉饰现实,很会做官。 说来也很巧,4位诗人中,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王维是田园诗人领袖,是“诗佛”,而杜甫又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诗圣”。但也很遗憾,当时李白没有在朝做官,否则让“诗仙”也写上一首,那可能就更有意思了。 我讲上面这段话的意思,不过在说明“比较”确是一种很好的能说明问题的方法,但必须注意题材的一致性。

白居易诗歌艺术风格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上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的诗风,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首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如有名的“三吏”、“三别”、《兵车行》、《悲陈陶》、《哀江头》等。这些诗作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实事、亲身见闻;二是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白居易继承杜甫写实传统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元稹则更欣赏杜诗通俗化的倾向。在这一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张籍、王建、元、白等人由于诗风相近,成为元白诗派的主要成员。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重要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作诗2800余首,有“诗王”之称。他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前两类体现着他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

论李白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李白与杜甫所代表是二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形式,李白的诗歌运用奇特的夸张和想象,往往所表达是一种超脱自然的盛世情怀,而杜甫运用写实的手法,在意的是对于客体的一种真实的再现,所以在后人面对这样的二种风格的时候,在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相当的时候,总是想去比较一下谁代表的是盛唐诗歌的最高的艺术成就。 其实,面对二位天才级的诗人,我们后人这样的比较实际就存在着不适当,他们所代表的二种的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在历史的长河里,经过了几千年的栓选已经证明了他们二人共同所代表的一座后人无法仰及的高峰,对于我国的诗歌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无法替代的贡献。 一.李白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非凡 的自负和自信,狂妄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 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 人士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至今还 是个谜。大约五岁时,随家碎叶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其家非常富有,因而他早期受过很好的教育。少年时代,游历青城、峨嵋等地,可想道教给他的一生是有着深刻的影响。18岁时,他往来旁郡,游剑阁、梓州。20岁游成都等地,就是在漫游,任侠中李白度过他的一生。

李白诗歌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李白诗歌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比如,蜀道雄奇险峻,难以表述,李白却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在《蜀道难》中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写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出人在其上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险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或个人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写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作者的愁不是停留在伤秋悲春之中,而更多的是作者的积极的态度上的基础上的一种豪迈之愁,愁中更有豪气十足。 在诗体上,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言七绝,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李白推崇....“.清真..”.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古风·其一》)。这种“清真”,应该是一种自然朴素而又炉火纯青的美。“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王安石评价道:“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

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结合作品论述“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一)主要内容: 1、抒写理想壮志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在这样的家庭文化传统对杜甫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早时,杜甫生活在盛唐时期,那时候的杜甫一心追求仕途,有着伟大的理想壮志。“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自杜甫诗《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是杜甫一生执着追求的政治理想。在杜甫名篇《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2、批判朝政和统治阶层 《兵车行》的创作标志着杜甫诗歌的转变。由此形成并基本上贯穿了杜甫此后一生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即写实精神。在忠诚于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团中的腐朽现象给予严厉的批判,还有他对于战乱以及朝廷腐败带给下层人民百姓的痛苦。他的名篇《兵车行》,以严肃的态度,真实地记录下人民被驱往战场送死的悲惨图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首诗标志了杜甫诗歌的转变。此后,他又写出《前出塞》九首,继续对灾难性的开边战争提出质疑;还有《丽人行》,全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亲族穷奢极欲的生活,描写出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而长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更把最高统治集团醉生梦死的情状与民间饥寒交迫的困境加以尖锐的对照,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震撼人心的诗句概括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 3、表现战乱 “三吏三别”也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羌村三首》《哀王孙》《哀江头》《北征》等作品都是杜甫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是所写,诗歌写出的老百姓凄惨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当时的社会形态。 杜甫沙场抒怀,描写的战事悲壮,代表作品有《悲陈陶》、《悲青坂》。《悲陈陶》中的“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杜甫满怀悲痛之情为他们唱挽歌,但他们为国牺牲,死得壮烈,使诗歌在描写战败的时候兼有悲、壮之情。 4、感叹身世遭遇 杜甫一生仕途不顺,生活在社会的低层,饱受贫困和流离之苦,他以忧郁的目光目睹了统治者的奢华无度,劳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战乱中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这些在他的诗中都有体现,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到晚年,但却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杜甫已是“老骥伏枥”,但其心中的政治抱负却还没有实现,杜甫心中充满了不甘,但又很无奈,这种无奈是悲哀的,也是可怜的。《咏怀古迹五首》借对五个人物的凄凉身世、壮志未酬表示深切的同情,并寄予自己的身世之感。“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借琵琶写意,表达了诗人千载留恨的悲郁情怀。 5、自然山水和生活情趣 杜甫对着祖国的山河有着莫大的热爱,他的诗歌有很大一部分都歌颂了祖国山河的美丽。二十岁以后十余年中,杜甫过着漫游的生活。这既是为了增长阅历,也是为了交结名流、张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