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教育史总结

外国教育史总结

外国教育史总结
外国教育史总结

名词解释

1、七艺

是古希腊教育的重要内容,由古希腊的三艺演变过来,古希腊的三艺包含文法:正确的读写,修辞:说服人的技艺,辩证法:正反问答辩论的技巧其他文化和自然学科知识。七艺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为人文学科的诞生以及今天的文科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

2、智者

又称诡辩家,在古希腊,最早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以后,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也称为智者。到公元前五世纪后期,智者被用来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这些人云游四海,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以传播和传授知识来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它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3、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 ,他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教育方法为“产婆术”包括讥讽、归纳、助产、定义。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所吸取。但苏格拉底法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他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运用。

4、骑士教育

骑士制度形成于11世纪并在12世纪盛行,骑士地位逐步提高,以骑士训练和培养为宗旨的骑士教育应运而生.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因而并没有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对骑士的教育主要在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 骑士身份的取得,需经历

几个教育或训练阶段.贵族集团的儿童, 从出生到7岁,接受家庭教育。正式的骑士教育从8 岁开始,经历1 侍童教育阶段2 扈从教育阶段3骑士教育阶段. 其教育虽然内容简单,但比较实用,培养了当时社会所需要的实际应用人才.

5、巴黎大学

法国的巴黎大学是欧洲最早的大学之一,是一所建立于中世纪的大学。根据1200 年批准的巴黎大学法规,学校设置神学、医学、法律和文学四门学科,是中世纪所创办的科目最齐全的一所大学。

6、城市学校

中世纪后期,随着新兴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以及对实际使用知识的需求增多,在城市当局统一管理下,性质相同的手工业者行回学校和商业公会学校合成了城市学校. 城市学校是城市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由城市当局管理的、学习世俗知识的学校总称. 主要类型有类型A 城市拉丁语学校、B 写作和算学学校、C 歌祷堂学校. 其特性为:1. 世俗性2. 基础性3. 职业性4. 区域性. 城市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

7、快乐之家

1432 年维多里诺在孟都亚公爵冈查加的邀请下,在孟都亚创办了“快乐之家”宫廷学校。维多里诺将学校取名“快乐之家” ,喻意学校应当是接近自然和充满快乐的地方。快乐之家所描述的学校学校校址环境优美。该宫廷学校是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学校,成为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范例,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学校的发源地。

8、《大教学论》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是近代教育学如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等等,组织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

系,从而使以往对教育现象的奠基之作。它把反映教育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某些属性和关系的概念和范畴,

的描述进一步转向理论论证,使教育的理论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9、《巴尔福教育法》

1902 年,由首相巴尔福主持制定,是有关建立公立中等教育制度的法令。其规定由地方教育当局负责地方教育的经费与行政问题,即郡或直辖市的教育委员会为第二级教育领导机构,镇和乡教育委员会为第三级

教育领导机构。至此,英国确立了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

权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

10、《福斯特法案》

1870 年,国会通过枢密院教育局长福斯特提出的《初等教育法》,亦称作《福斯特教育法》,它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目的是“为全国提供良好的学校” ,使所有的家长确信其子女能够受到初等教育。但这不是通过废除原有的教育体制来实现,而是通过国家在民间教育团体力所不及的地方“填补空缺” 来实现。其宣告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形成英国教育史上公立学校与教会学校并存的初等教育制度,由此奠定了整个教育制度的基础。

11、公学所谓公学的名称,最初是因为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所定教学目的又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事实上,公学是一种私立学校,学校只限于社会上层子弟才能入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阶层人物。教学内容主要为古典文科知识,由于与教会关系密切,因而也重视宗教教育。学校设备先进,学费昂贵,采用寄宿制。开办公学的目的是为学生进入牛津与剑桥大学做准备。至今,公学仍然是英国汇总等教育的一种内容。

12、主日学校或称“星期日学校” 。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贫民开办的初等教育机构。兴起于18 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上半期。第一所主日学校:1780年,热心于平民教育的传教士、出版业者R?雷克斯在英格兰的格洛斯特郡出资创办,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

13、导生制是由英国教会的牧师贝尔和公有会的教师兰卡斯特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导生制是指在

使用“导生制” 的学校里,一个大教室安置许多排长的课桌,十多个学生,其中有一个导生,教师首先教这些导生,然后由他们领着一排学生围在一起,把刚学到的教学内容再移教导其他学生。以后,也由导生对这些学生进行检查和考试。在这些导生的帮助下,一位教师在一个教室内往往能够教几百个学生。导生制教

学优点:1 省钱2 省师资3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4 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14、《基佐法案》

1833 年,法国当时的教育部部长基佐制定和颁布了该法案。该法案要求灭一个乡必须设立一所初等小学、每个城市则要设立一所高等小学。地方有权征收特别教育税,作为教育经费。同时学校仍旧收费,若费用不足,则由国家补给。为了培养师资,决定由各省设立师范学校。坚持所有小学教师必须接受师范教育的训练,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后,方可任教,国家保证教师获得最低限度的薪俸。

15、《费里法案》

1881 年和1882 年法国教育部部长先后提出了两个教育法令,即《费里法案》。它重新规定国民教育制度的三大原则:义务、免费、世俗化;奠定了法国现代初等教育的特性,标志着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该法案规定:建立“母育学校” ,免除公立的“母育学校”和初等学校的学费和书杂费;6-13 岁为义务教育期;免除师范学校的学费和食宿;取

消公立小学里的宗教课等。它实现了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巴黎公社的教育理想,是法国初等教育中

具有转折意义的文献, 奠定了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

16、柏林大学德国洪堡教育改革中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于1810 年建立,费希特被选为首任校长,

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从此高等教育走上了真正现代化的发展轨道。提出了学术自由的原则、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的职能是探索真理、创造知识;降低神学的地位,将哲学提高到与法学、医学同等的地位。在柏林大学的推动下,旧大学逐步进行改造,新设大学则以其为蓝本。柏林大学最集中地代表了19 世纪德国大学的理想,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成为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纷纷效仿的典范,成为近代大学之母。

17、泛爱主义运动

领袖人物:巴西多.1774 年,在德绍创办了一所泛爱学校,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教学原则是让儿童快乐

学习,采用直观游戏方法;1793 年,泛爱学校停办,它的教师散布到欧洲各地,使得泛爱学校的影响扩及

法国、瑞士各国。泛爱主义运动的基本思想原则:以增进人类现世幸福为教育的最高目的;以仁爱对待儿童,减少无用的学习;以身体作为精神发展的自然基础;排斥强制的学习方法,使儿童愉快地在游戏中学习;注重实用知识的教学;教学要依据自然的方法,即适合儿童的方法。

18、公立学校运动

自1834年贺拉斯?曼-“公立学校之父” 建议由州政府建立公立学校以来,美国开始了轰轰

烈烈的公立学校运动。公立学校运动是指广泛建立由公共税收维持的、公共行政机关监督的、向所有儿童免费开放的初等学校制度的运动。主要内容包括:确立地方税收制度;强迫入学、免费教育;建立以州为主的领导体制;学校内部的教学改革;师资的培养与选用。意义: 促进了美国公共教育阶梯的形成, 加强了资产阶级世俗政权对教育的控制能力,加速了美国教育公共化、世俗化和普及初等教育的进程。使得美国式免费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19 世纪后期公立中学和州立大学的发展。

19、《莫雷尔法案》

1861 年美国颁布的一部法案,莫雷尔是19 世纪末呼吁政府创办新型技术大学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联邦赠拨给各州一定数量的土地,各州必须以赠地所得收入为资本,开办以讲授农业和机械工艺知识为主的专门学院,以满足平民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为产业界培养技术人才,进而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莫雷尔法案》又被称为赠地法案,依据这个法案办起来的大学被称为“赠地学院” 。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就是在这一法案的影响下,创办或壮大起来的。

意义:是美国第一部职业教育立法,它开创了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职业教育的先例,为工农业和商业的发展输

送了大量职业技术人才。

20、恩物

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出的一套幼儿园里供儿童使用的玩具和材料,因为他认为这是上帝给儿童的“恩赐

物” ,因此称作“恩物” 。教育价值: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恩物是自然的象征,

儿童通过恩物,由简及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进而洞察神性。

21、作业福禄培尔建立了以活动、歌谣和游戏为主要内容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恩物和作业。作业是福禄培尔为幼儿园确定的另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及课程。他倡导的作业种类很多,有纸工、绘画、拼图泥塑等。作业的进行主要是将恩物知识运用于实践。

22、昆西教学法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帕克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时,

领导和主持了昆西学

校实验。帕克的教育革新措施以“昆西教学法”或“昆西制度”著称。

主要特征: 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 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 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 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23、道尔顿制 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批评班级授课制, 提倡学生独立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的核心:使儿童最大限度地承担学习的责任, 使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张: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代替课堂教学;改各教室为 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 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书和实验仪器, 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 用 “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24、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 - “设计教学法之父” 。核心:强调有目的的活动 . 本质:儿童自动、自发的学习。内 容:取消课程制、取消分科教学和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设计的学习单元。 以学 生为主,由他们自己拨材料,自己研究。 设计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力 求使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以提高学习效率; 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 加强了教 学与儿童实际生活的联系。 然而, 由于强调根据儿童的经验组织教学, 其结果必然会削弱系 统知识的学习。

25、《国防教育法》

1957 年苏联卫星升空引发美国朝野震惊,为适应美苏争霸的需要,教育改革呼声更为高涨。

20 世纪 50年代,美国教育质量差招致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 1958 年美国颁布了 《国防教育 法》 .该法规定了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拨款资助的有关事项,其基本精神是要求重视科技教 育,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培养人才,并为此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紧急措施” 。

26、《朗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1947 年,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儿童心理学家瓦隆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 ,又称《朗之万 -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内容:(一)提出了六条原则: 1.社会公正原则 2. 适当注意普通教育 等(二)该《方案》提出在法国应实施 6-8 岁学的免费义务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基础 教育 2. 方向指导阶段 3. 决定阶段。这一改革方案在当时未作为正式法令公布实施,但它已 成为法国战后历次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础 27、要素主义教育 20 世纪 30 年代末作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对立面出现。 1938 年,“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 育委员会”成立。其代表人物有巴格莱、科南特。

主要观点:在人类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它们是 种族文化和民族的基础。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这些要素一代代传递下去; 教学过程是一个训 练智慧的过程。 强调传统的心智训练, 传授整个人生的知识; 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 专心;反对“儿童中心主义” ,认为应该“把教师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 。

28、改造主义教育 373

是 20 世纪 30 年代从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 到 20 世纪 50 年代形成一种独立 的教育思想。基本观点: 1 教育应以“改造社会”为目标,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社会精 神 2 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3 教学上应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主张课程以人

文社会学科为主, 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4 教师应进行民主的、 的影响下, 儿童中心论等一系列进步主义的金科玉律得以修正, 新的突变因

子,改造主义也促进了进步主义的分裂与衰落。 29、永恒主义教育 370

是 20 世纪 30 年代作为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义教

育有明确的哲学基础——古典实在论 . 主要观点 :1 强调人的永恒本

质和人性不变, 所以 教育的永恒性质不变 2 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 而培养这些共同的 要素,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经典著作 3 永恒的古典学科应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4强调 教师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影响 : 主要局限在大学和上层知识界中的少数人。充满 了复古、保守、绝对论的色彩,对传统的强调使得其于社会发展脱节。

劝说的教育。 在社会改造主义 但作为进步主义内部孕育的

提倡复古的教育理论。 永恒主

简答

1、试比较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体制。

共同点:A.政治上都是奴隶制,教育为奴隶主阶级服务,具有等级性,培养的目标无论是战士还是公民,都是为国家整体服务的。 B.应时代的要求,两者都重视体育。C两者的教育体

制都有年龄分期,都比较完善。

不同点:A.地理环境不同,造成政治、经济的差异。斯巴达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军事贵族寡头统治。雅典建立起奴隶主民主政体。这一点直接决定了斯巴达的教育制度具有较强的专制性,而雅典的教育体制民主色彩比较浓厚。B?不同的政治体制,决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内容、方

法。由于斯巴达的政治是军事贵族专制,因而其教育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保家卫国的战士;教育内容只重视军事体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和鞭笞。雅典在政治上是奴隶主民主政体,目标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2、智者学派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是什么?

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这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传播,而且由于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适应了时代对辩论、演讲的广泛需要,开始研究与辩论、演讲相关的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范围,使“七艺”的前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由此而确定。

3、智者最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

内容。这样,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4、正是由于智者的出现,希腊教育思想才真正成型。希腊教育思想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大

多已由智者提出,并在不同程度上做了理论的探讨,或者说,在智者的教育思想中,已经包

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

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及教育意义。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将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营养的灵魂(植物)—体育,感觉的灵魂(动物)—德育,理性的灵魂(人)—智育。当营养的灵魂单独存在时,是属于植物的,如果它还有感觉则属于动物的灵魂。如果它既是营养的,也是感觉的,同时又是理性的,就是人的灵魂。教育意义:首先,它说明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其次,人具有理性,人不同于动物,高于动物。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欲望服从理性,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发展人的理性,使人超越于动物的水平,上升为真正的人,这就是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任务;最后,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上的依据。

4、简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主要教育思想。

A教育是国家的事业B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思想,具体论述了幼儿教育的有关问题。他认为儿童早期教育,可以使他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会成为儿童的第二天性,不会轻易改变,并且他主张“寓学习于游戏” ,使学习符合儿童的特点,但要注意游戏内容的选择。C.教育制度方面.1学前教育。国立养育院,由国家控制,实行儿童公养公育。

2.普通教育。即情感教育,重视音乐和体育

3.高等教育。包括四个阶段:意志教育阶段、发

展智慧阶段、继续学习、哲学王。它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一哲学王 D.主张男

女平,重视女子教育。 E.在“三艺”的基础上,提出“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F. 主张和谐教育: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G.教学方法:师承苏格拉底问答法

5、简述昆体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他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他认为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 A. 教师应当是才德俱优、言行一

致的人。B. 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C, 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能够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

D. 教师应当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教师才能有效的教学

E. 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

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6、教会学校的类型及特征(非问答)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科学教育的源流)【圣才出品】

第8章科学教育的源流 8.1复习笔记 一、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 (一)兴起的根源 1.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是社会生产长期发展的结果 (1)到14、15世纪,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欧洲的农业和新兴手工业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 (2)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上的运用又带来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加以理论上的说明。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欧洲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 (1)中世纪后期,罗盘和航海图的使用,推动了海外探险活动; (2)地理的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课题。 3.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近代科学得以兴起的文化思想环境 文艺复兴运动使受宗教禁锢的欧洲人得到思想的解放,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二)近代科学革命的勃兴 1.天文学领域的发展 (1)哥白尼的日心说 (2)伽利略的天文探究 (3)第谷与开普勒的天文探究 2.医学生理学领域的发展 (1)维萨里的人体学说

(2)塞尔维特的小循环理论 (3)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3.力学领域的发展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三)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 1.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增长 2.科学研究方法取得突破性改进 3.科学理性精神得到树立,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 二、近代科学教育的萌芽 (一)近代科学教育号角的吹响 1.弗朗西斯·培根 (1)生平简介 ①首先吹响近代科学教育号角; ②在自己等著作中,最早表达了近代科学观,阐述了科学的目的、性质以及发展科学的正确途径,首次总结出科学实验的经验归纳法,并极力提倡科学与社会生产的结合,大大推动了近代科学以及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2)教育思想 ①注重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②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 ③构建新的科学知识体系 ④设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乌托邦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答案、经验指南、笔记讲义、(汇总贴)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类(723中国文学史、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考研备考指南 723和936参考书目 723中国文学史参考书目 北师大文学类723笔记是依据北师大指定的参考书目,主要包括: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中国文学史》张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邹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参考书目 北师大文学类936笔记是依据北师大指定的参考书目,主要包括: 《文学理论新编》童庆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3版 《外国文学史(西方卷)》匡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 《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王向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李壮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建议同学们先将参考书浏览一遍到两遍,务必要做到对需要考察的内容有所了解,对整个参考书的框 架结构以及主要的观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在看熟书之后,就可以看笔记了。结合笔记一定要再回到书中,把笔记和书融为一体,反复的理解并记忆,将知识点消化于自己的脑中。由于这份专业课笔记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建议各位仍然要拿起笔,在本笔记的基础上按个人需要作一些修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补充。到冲刺阶段,笔者相信每位同学手中的资料已经是独一无二的了。 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建议大家在对专业课比较熟悉的时候,才可以把真题 拿出来研究研究了。首先,要研究真题的考察范围、题目难度、试卷模式和出题趋势,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大致判断接下来的复习方向和思路。其次,要研究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不是去背笔者给出的答案,而

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学习资料)、、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 (一)巴比伦学校 1、泥板书舍、泥板书、楔形文字 2、寺庙学校:初级教育、高级教育 (二)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和书法 2、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常用体罚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一)古代埃及的学校的类型 1、宫廷学校 2、僧侣学校 3、职官学校 4、文士学校 (二)古代埃及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 1、宫廷学校—无法考证 2、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 3、职官学校— 4、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 (一)波罗门教育 1、古代印度等级制 2、婆罗门的学校(古儒学校)家庭教育 3、教学内容:《吠陀》经 4、教学方法:背诵、体罚、导生制 (二)佛教教育 1、寺庙学校 2、教学内容:佛经 3、教学方法: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三)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的异同: 同:其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异:婆罗门教育史一种私立教育,而佛教教育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一)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二)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 (三)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 (四)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 (五)教育方法简单,盛行体罚,实行个别施教 (六)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 (七)文化教育甚为古老,源远而流不长 第二章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一)巴斯达教育 1、教育为国家所控制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外国文学史答案

外国文学史答案 1 《失乐园》的艺术特点在于雄浑宏伟的风格。除全诗结构宏伟之外,作品中又充满了宏伟的图景。长诗的文字在朴素庄严之中体现出宏大壮丽的美。以无韵诗的体制,抑扬格五音步,铿锵洪亮,但不拘泥,其中多跨行的长句子,表现出雄伟的革命气势和革命激情。《失乐园》的另一个艺术特点是巧妙隐蔽的讽喻。他在极端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把自己的满腔的革命热诚,在诗中向英国人民诉说。(外国文学史P117) 2 堂吉诃德是一位奇情异想的“骑士”。他身跨瘦马,全身披挂,带着一个侍从,几乎走遍了全世界。桑丘与堂吉诃德是既对立又互为补充的形象。一身村夫打扮,矮墩墩,胖乎乎,骑着灰驴的侍从跟堂吉诃德出外闯荡世界。主仆二人,一个是狂热的骑士,一个是冷静的村夫;一个耽于幻想,一个讲求实际;一个在虚幻中遨游,一个脚踏实际求生存。一主一仆,相反相成,相映成趣。(外国文学史 P86) 1思想意义:小说反映了作家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对受压迫的下层人民的同情。艺术特色: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情节紧张,变幻莫测,戏剧性很强。(外国文学史P212) 2《神曲》分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是人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诗人在诗中自叙他再人生的中途(35岁),在一片很暗的森林中迷了路,正想往一个秀美的山峰攀登时,忽然出现了三只野兽----豹狮狼拦住他的去路,在危机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阿特丽采之托前来救援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向光明,维吉尔引导但丁又离了地狱炼狱,最后由贝阿特丽采引导他游历天堂。 《神曲》中表现了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观的明显烙印,包含着不少神学和繁琐哲学的知识,神学色彩浓厚。但丁创作这部作品目的是为人类指出一条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途径。(外国文学史P58) 选择题:DCCBB AABAD 11 ABC 12 ABC 13 C 14 D 15 B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5×3’=15’) 产婆术: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学方法 古儒学校:设在印度古儒,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家中,教学渗透婆罗门教的神学精神。 哲学王:在实际工作和知识学习中成就卓越,特别是在哲学上有着高深造诣的人最终成为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家兼政治家 智者派:智者泛指有智、有才的人广泛出现构成了所谓的挥着学派 骑士教育:旨在培养身体强壮、虔信上帝、忠君爱国的武夫 教师大学:大学的管理由教师行会负责,学生相当于商业领域中的学徒学生大学:大学主要部分由学生管理 城市学校:新兴市民迫切希望其子弟能够接受对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有所准备的世俗教育,城市学校应运而生 《大教学论》学年制:除特殊情况外,各年级应在每年的秋季开始和结束学年课程,没有特殊情况,不应该在其他时间接收儿童入校,务使全班同学的学习程进度意一致,都能在学年底结束相同课程的学习,经过考试,升入更高的年级 导生制:教师先在学生中挑选一些年龄大且学业成绩较佳的学生充任 导生,预先对其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双轨制:劳动者所受的简陋的教育和贵族子弟所受的精英教育在目标、内容和形式等诸多方面都是极不相同的 星期日学校:专门招收贫民儿童和童工,在礼拜日上课 公学: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寄宿制学校 《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代表作,全书共5卷,用夹叙夹议的小说体裁写成,卢梭在书中尖锐地批判封建教育,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消极教育法:“自然后果教育” 文实中学:偏重实用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校 《初等教育法》:英国会议于1870年通过教育署长福斯特提出, 又称<福斯特法> 形式教育论: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称为形式教育理论代表人洛克 实质教育论: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无关紧要的理论称为形式教育理论代表人斯宾塞 城市学院:在19世纪,工业革命席卷全英国,迫切需要科学和技术知识,所以在工业城市建立了许多新大学 大学推广运动:利用大学的师资优势创办一种巡回授课大学,在各地开设课程,扩大普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新大学运动: 泛智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但一切男女青年受教育程度和目的不同

外国教育史核心笔记

外国教育史核心笔记(三) 第四章古希腊的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青年时期,苏格拉底接受过初等教育,精通数学和天文学。成年期对政治感兴趣。他在政治上拥护贵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奴隶主民主共和制。苏格拉底的思想代表了传统、保守的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一)“自知其无知” 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态度问题。 第二,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 (二)“德即知识” “德即知识”(Virtue is Knowledge)的思想,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苏格拉底这种“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 (三)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苏格拉底是“回忆说”的创始人,认为一切知识都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种知识不是从外灌进去的,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出来。2.苏格拉底十分注重思考在一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 1.讽刺。 2.定义。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3.助产术。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苏格拉底创立的“苏格拉底方法”,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提出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路,也提出了教育者在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的“无知”态度。 在苏格拉底的时代,他并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的教育主张直接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史考研招生人数,录取比例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史考研备考-育明考研 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招生情况(育明考研)

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史考研分析(育明教育) 育明杜老师解析: 1、教育史专业共设2个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报录比在10:1(竞争较激烈)(北师考研辅导咨询育明·斯泰朗考研·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3、初试总分:100分政治+100分英语+300分教育学基础=500分 复试总分:笔试150分+外语口试50分+面试200分=复试总分400分。 笔试90分为及格分,外语+面试150分为及格分,复试240分为及格分,未达到以上及格线的,不予录取。 录取方式:初试总分+复试总分,分专业从高分往低分依次录取。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调剂考生单独排序。 4、初试成绩中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150-200分之间。想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要达到220分。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辅导第一品牌,育明考研开设的考研辅导课程包括:专业课小班课程·一对一课程·视频班·定向保录班·复试保过班。近年来北师教育学部的录取考生中,近1/3均出自育明教育的相关考研辅导课程。 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考研分数线(育明教育) 2016年教育学部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2015年教育学部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北师考研辅导咨询育明考研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复试总分:笔试150分+外语口试50分+面试200分=复试总分400分。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3章 苏格拉底、柏拉

第1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1 复习笔记 一、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1.教育的起源 关于教育的起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是19世纪下半叶后出现并一度流行的观点,是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它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等。他们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①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力图证明教育乃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一种现象。他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种类,出自遗传本能,自会将其“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 ②沛西·能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

套引和推导出来的。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这种劳动活动将他们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 (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认为,人类社会生活是多样的,除了劳动经验以外,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教育应该是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的需要。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是最早提出“需要起源论”的人。 2.史前教育的概况 (1)原始社会的分期及研究途径 ①原始社会的分期。有人根据生产工具的进步程度,将原始社会划分为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三个时代;也有人将其划分为蒙昧和野蛮两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我国史学界一般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前氏族社会(血缘家族的原始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以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社会四个阶段。 ②研究途径。人们主要从三个途径了解原始社会的概况: 第一,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科研成果; 第二,民族学的资料; 第三,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记载。

北师大外国教育史离线作业答案

北师大外国教育史离线 作业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外国教育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__________的结果。 A.先天禀赋 B.后天教育 C.环境影响 D.上帝决定2、洛克是十七世纪英国_____经验论的巨子,着名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辨证 D.形而上学3、在俄国高等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应推1755年在____倡议下成立的莫斯科大学。 A.乌申斯基 B.巴甫洛夫 C.罗蒙诺索夫 D.柴可夫斯基 4、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教育带有浓厚的阶级性、等级性和____。 A.宗教性 B.世俗性 C.科学性 D.民族性5、基辅罗斯的学校教育产生于十一世纪,它是以___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A.体育馆 B.寺院 C.工场 D.剧院 6、乌申斯基是____国教育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A.英 B.法 C.俄 D.美 7、在俄国教育史上,基辅罗斯的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世纪。 A.9 B.10 C.11 D.12 8、洛克的《教育漫话》是论述_____的教育问题。 A.劳动人民 B.少年儿童 C.青年绅士 D.中小学生9、卢梭是____世纪法国教育思想家。 A.16 B.17 C.18 D.19 10、卢梭是反对____教育的一位伟大的旗手。 A.奴隶 B.封建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11、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一、近代各国教育制度 英国: 1、4R:是西欧各国中世纪以及近代初等学校的基本课程。包括宗教(Religion)教育,以及读(Read)、写(Write)、算(Reckon)的基本技能。因这4科的英文名称的第一重音均为R,故称“4R”教育。 2、导生制:起源:1789年,英国非国教派的新教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招收各种基督教派儿童时采用;同时,国教派传教士贝尔在英殖印度招国教派儿童办类似学校。做法:选拔年龄大、成绩好的学生充当导师,由教师培训后转教其他学生。效果:大大增加了学额,适应了对贫民童工施行初等教育的需求;不能给学生以系统、充分的知识。影响:在英国盛行(1803年取代了主日学校)30年之久,后又传至法、美、意、瑞士等国。 3、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 1870年英国国会颁布,由当时的下议院议员福斯特(Forster)主持制定,故又称《福斯特法案》; 规定:国家拨款,设立公立学校;划分学区,由学务委员会负责督学;实施5-12岁强迫教育;承认此前的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但不拨款;接受公款补助的公立学校不能强迫学生上宗教课; 意义:宣告了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国家负责、公私并存)正式形成的标志。 4、1868年汤顿报告 1868年,以汤顿为首的“中学调查委员会”发表的长达21卷的调查研究报告; 内容:把文法学校分为三种类型:

古典型学校:上层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升学; 现代型学校:培养军队、义务、法律、文官、工商人才; 职业技术学校:下层子弟,普通职员和文书。 意义:奠定了此后英国三类中学的基础;推动了新型学校的开办。 美国 1、殖民地时期的教育状况: 1607年~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13个殖民地: 新英格兰地区—— 文法学校:1635年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 1642年、1647年,马萨诸塞强迫教育法 高等学校:1636年哈佛学院,1702年耶鲁学院 中部殖民地—— 教区学校 文实中学(1751,富兰克林,“美国文实中学之父”) 南部殖民地—— 家庭教育+送回欧洲接受高等教育 牧师学校:1740,詹姆斯?莫利牧师创办寄宿学校,华盛顿、麦迪逊、杰斐逊等都从这里学习 高等学校:1693年,威廉-玛丽学院 2、公立学校运动(P186) 19世纪初~1860年,以建立公立初等学校(common school)、实施普遍的国民初等

(完整)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推荐文档

四.名词解释与简答 1.斯巴达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坚韧不拔的战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 ——教育阶段,①优选婴儿,只有部落长老认为健康的儿童可养育; ②“儿童督导”教育:七岁后,开始在专门机构家受教育;在公共教育机 构中过艰苦生活;强调集体性的养成,不允许有任何个人意志;③青丁“艾弗比”(青年军事训练团)教育:十八岁后,接受直接由军事首领组织的为期两年的强化军事训练,并进行“秘密服役”。 ——评价:斯巴达教育没有给智育留下余地,他们几乎拒绝一切文化知识,甚至连基本的读写都拒之门外,造成了整民族的素质低下。这种封闭的状态最终导致了斯巴达城邦的衰落。 2. 雅典教育 ——教育目的:造就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阶段:①新生婴儿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②六岁前接受家庭教育,六岁后,女孩由母亲教育,男孩则由“教仆”进入音乐学校,接受专门教育;③十三岁起,在体操学校接受体育教育,包括“五项竞技”;十六岁后,少数人进入体育馆接受专门教育;④十八岁后,接受艾弗比军事训练——评价:雅典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后世的自由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3. 智者学派 ——智者:原来泛指有智、有才之人,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们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的人,因此,可以把智者视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的特点: (1)哲学上的感觉主义、相对主义;(2)论辩术、文法和修辞学方面的研究与建树;(3)以教书为职业并收取学费;(4)重视实际利益及个人主义倾向。 ——智者的贡献: (1)关心社会政治和人的道德问题。促使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和社会的变化;(2)是一批真正意义的教师; (3)智者们之力于文法、修辞和逻辑的研究和教学,使这门学科得以建立和发展,并发展成为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4.产婆术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中,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传授现成的真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误会,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产婆术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构成,即在谈话中,通过不断的追求和辩难,迫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谬误,进而从具体现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 ——产婆术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找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但这种方法是主观片面的。它不是在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现象或阅读掌握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是进行对话,其结果对问题的探讨很难深化,不易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中外教育简史 1.1.“成均” 1.2.“虞庠之学” 2.1.校 2.2.“六艺” 3.1.文士 3.2.五伦 3.3.《大学》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7.2.壬子一癸卯学制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6-6.双轨制 7-1.“新学校” 7-2.蒙台梭利。 7-3.杜威 7-4.新传统派教育 7-5.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7-6.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7-7.帕夫雷什中学 7-8.苏霍姆林斯基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成均”: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 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 “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 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 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 1.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痒” 这种教育机构。“痒”的本义是饲养 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 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 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 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 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 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 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 所。在这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 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 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 考试。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 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 构。 2.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 数。“六艺”之中,又有“大艺”、 “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 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 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 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 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3.2.五伦:具体来说,“人伦”就是

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

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 朱天龙 苏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青年时期,苏格拉底接受过初等教育,精通数学和天文学。成年期对政治感兴趣。他在政治上拥护贵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奴隶主民主共和制。苏格拉底的思想代表了传统、保守的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一、“自知其无知” 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态度问题。 第二、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 二、“德即知识” “德即知识”(Virtue is Knowledge)的思想,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

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苏格拉底这种“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但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道德行为是知识和实践培养的结果。 三、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苏格拉底是“回忆说”的创始人,认为一切知识都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种知识不是从外灌进去的,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出来。 2、苏格拉底十分注重思考在一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在苏格拉底的时代,他并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的教育主张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通过他们,对西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本世纪中叶,他所倡导的“苏格拉底法”仍为现代教育家所推崇。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二)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十七章(第三节) 第三节民主主义教育 民主主义是杜威的社会政治观。同时,杜威把教育看作实现其民主社会改理想的首要工具,认为民主主义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重要的和有机的联系,是实现民主主义的第一工具和最重要的工具。 一、对六种传统教育观的批判、“教育即准备”说“教育即准备”观点产生的不良后果有: ()使教育丧失动力。()延缓教育的进行。()用传统一般的期望和要求代替受教育者个人的特殊能力的标准,会使个人的特殊才能受到漠视。()它使人不得不极大地求助于利用外来的快乐和痛苦的动机进行教育。 、“教育即展开”说从逻辑上看,它是预备说的变种。它主要指教育是展开儿童天性的学说。 展开说也强调发展,但发展本身无意义,发展只是看作离开现在指导实现目标时才有意义。 、“教育即形式训练”说这种观点认为,人的心灵具有某些心理官能和能力,教育就是直接以训练这些能力为目的。 杜威指出,形式训练说的基本错误是它的二元论。 、“教育即塑造”说强调对发展智力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 杜威认为这个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忽视生物具有许多主动的改造材料的机能。 、“教育即复演”说向终极目标发展和从外进行塑造,这两种思想的结合产生了教育上的复演理论。 杜威认为,这种理论的基础是错误的。 、“教育即自然发展”说自然发展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卢梭。 杜威认为,自然发展说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在强调生长的内在条件的同时,忽视了外在条件。 从对这六种教育学说的批判,可以看出,杜威反对外在的、静止的、遥远的、强制性的教育,而强调一种内外结合、在每个阶段上都有进步的教育。 二、对历史上三个教育理论的考察、对古代柏拉图教育理论的考察杜威首先考察了柏拉图的教育理论。 ()积极见解。他认为,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教育思考有二。 ()局限性。但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在于他没有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群体的活动的无限的多元性。 、对近代“个人主义教育理想”的考察近代的个人主义的理想,主要指世纪的“自然主义教育”的理想。 杜威认为,世纪的个人主义运动主要兴趣是注重个人进步。它是从反社会开始,要走向更广泛、更自由的社会,走向世界大同。 这种思想认为,自然的教育是确保这种更有社会精神的社会的第一步。 、对近代“国家教育和学校教育”理论的考察自然主义教育的弱点: ()否定教育的意义;()忽视组织的作用。 德国国家主义教育出现的原因:第一,德国是法国的战败国,国家需要复兴;第二,教育是复兴国家、统一国家的最好手段;第三,这种教育应适应公共教育的制度。 三、杜威民主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民主与教育的关系民主主义教育的特点第一,民主的教育应当是所有人的教育。第二,民主社会教育是与强制的、权威的教育相对立的;第三,

中国教育史读书笔记

中国教育史读书笔记 中国教育史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教育史的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 中国教育史读书笔记篇一:在中国近几千年的教育史上,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者。这本书对中国历代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对教育家也给出了简单的介绍,其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有三个教育家:孔子、王守仁、陶行知。 孔子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名气很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也流传了数年,经久不衰。他的教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主张,而且还包含了深刻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即使从他的思想提出直到现在,中国社会已经发展了两千多年,但是他的一些思想对于当代的教育研究和教学原则仍有深远的意义。 几千年前,他就提出了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还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三个环节,即:学,思,行。还提到了一些教学原则,比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等等。记得初中时就学过《论语》,上面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乏不实。因此在学习

过程中要学思结合,不偏不重,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对我们的学习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将学到的只是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只有通过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印象。这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极为需要的。 至于王守仁,他比孔子的名气小了很多,但是经历过考研的人至少都会熟悉一些。他在哲学史上是有名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因此他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为基础的。学哲学的时候一直就有一种印象在头脑中存在着,就是觉得王守仁是个“坏人”,当考试时出现在选择题中的时候,一见到这个名字,就会想到主观唯心等等。但是现在这些想法已经得到改观了。 王守仁一生对教育十分关注,他将自己的哲学思想贯穿于他的教育研究之中,以非常独特的视角对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主张,这在整个封建统治时代都是非常大胆和有创见的。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例如,他强调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并且王守仁坚持了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其实这样做对于我们的素质教育是有一定启迪和帮助的,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修养素质。 他还多次提到了循序渐进,并且还强调了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资质、个性、长处、短处给以不同的教育。他的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日本、苏联和

第22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日本、苏联和俄罗斯的教育改革 22.1 复习笔记 一、美国的教育改革 1.《国防教育法》和60年代的教育改革 (1)《国防教育法》 二战以后,美国社会各界对美国的教育质量展开了激烈批评,特别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朝野震惊,改革教育的呼声更加高涨。在此背景下,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了《国防教育法》,主要内容如下: ①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所谓“新三艺”)的教学; 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③强调“天才教育”; ④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国防教育法》是美国战后的教育基本法,它的颁布表明美国认识到了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教育与国家的安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该法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2)60年代的教育改革 ①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1959年9月,美国科学院邀请35位科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汇集一起,讨论中小学课程改革问题。心理学家布鲁纳做了以《教育过程》为名的总结报告,报告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观为主导,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如下: a.强调早期教育,发掘儿童智力潜力;

b.逐级下放科学技术课程,缩短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的距离; c.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作指导,编制结构课程,并使之与教学过程结构和儿童的智力发展结构相适应,成为儿童可掌握的内容; d.鼓励学生用探索的发现式方法学习。 这次会议为60年代美国中小学校课程改革指出了方向。但会后由科学家和部分教师编制的新教材难度太大,又缺少教学法经验,脱离了中小学实际,大多数教师不能使用,学生也不感兴趣,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②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 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法案肯定了自50年代末开始的教育改革,重申了黑人、白人学生合校教育的政策,制定了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措施:a.制定出中小学教育目标:小学目标是加强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为将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中学目标是为培养未来的学者、专家打下基础,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生源作准备。 b.要求政府拨巨款奖励推动黑人、白人学生合校的工作;规定建立处境不利儿童教育全国顾问委员会,全国残疾儿童咨询委员会和残疾儿童训练局等。 ③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60年代美国颁布了高等教育法案,法案强调大力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进步,增加对高等院校拨款,提高教学质量。这些改革极大地增强了美国的综合国力及其在世界上称霸的实力。同时,美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大学本科生教育为高等教育主体的格局开始发生动摇,二年制初级学院发展较快,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 2.70~80年代初期的教育改革 (1)70年代的教育改革

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

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 朱天龙 苏格拉底,是雅典着名的哲学家。青年时期,苏格拉底接受过初等教育,精通数学和天文学。成年期对政治感兴趣。他在政治上拥护贵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奴隶主民主共和制。苏格拉底的思想代表了传统、保守的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一、“自知其无知” 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态度问题。 第二、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 二、“德即知识” “德即知识”(Virtue is Knowledge)的思想,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

意义。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苏格拉底这种“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但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道德行为是知识和实践培养的结果。 三、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苏格拉底是“回忆说”的创始人,认为一切知识都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种知识不是从外灌进去的,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出来。 2、苏格拉底十分注重思考在一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在苏格拉底的时代,他并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的教育主张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通过他们,对西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本世纪中叶,他所倡导的“苏格拉底法”仍为现代教育家所推崇。

《外国教育史》第01章在线测试

《外国教育史》第01章在线测试 《外国教育史》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47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之外,还有()等。 A、寺庙学校 B、教区学校 C、文法学校 D、修辞学校 2、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 A、A.苏美尔文化 B、B.雅利安文化 C、C.哈拉巴文化 D、D.迦勒底文化 3、什么时间苏美尔已产生了文字?() A、A.公元前2000年 B、B.公元前2500年 C、C.公元前3000年 D、D.公元前4000年 4、古埃及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奴隶制国家?() A、A.公元前4000年 B、B.公元前3500年 C、C.公元前3000年 D、D.公元前2500年 5、佛教创始人是() A、A.悉达多?乔答摩 B、B.阿育王 C、C.摩西 D、D.犬卫王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下面哪些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结晶() A、A.24个辅音字母 B、B.纸草 C、C.相当精确的太阳历

D、D.十进制的计算法 E、E.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 2、古埃及的学校类型包括() A、A.宫廷学校 B、B.僧侣学校 C、C.职官学校 D、D.文士学校 E、E.宗教学校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生物学,心理学起源论在西方有一定代表性 B、B.古巴比伦在科学上最杰出的成就是天文学和数学 C、C.在古代两河流域人们将知识视为神祠,非祭司不能享有。传习这些知识也是僧侣的特权。 D、D.古苏美尔人的文字写在所谓的纸草上 E、E.巴比伦人在医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制作木乃伊,第一次提出“大脑这个术语 4、下列与婆罗门教育有关的是() A、A.《吠陀》 B、B.古儒学校 C、C.导生制 D、D.《摩西十诫》 E、E.《圣经》 5、史前社会的概况了解途径有() A、A.考古学和人类的科研成果 B、B.民族学的资料 C、C.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资料

外国教育史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古代希伯来的 教育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外国教育史——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时间:2011-04-30 16:47:41 来源:点击数:504 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古代希伯来位于现在的西亚巴勒斯坦地区,为现代犹太人祖先的居住地。希伯来人由以色列和犹太两个部落组成。其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从摩西带领希伯来人逃离埃及(约公元前14世纪~前13世纪)到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亡于巴比伦;第二时期从公元前538年希伯来人返回家园至1世纪被罗马帝国吞并。 第一时期希伯来人的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父亲既是家庭的祭司,又是子女的教师。教育内容广泛,有民族传说、宗教信仰和祖先的训诫。在摩西改革之后希伯来的家长制涂抹上了一定的民主色彩,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上升,家庭教育中注重父子亲情和说服感化。宗教在希伯来的历史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教育始终以神学为核心,所以家庭教育以培养宗教信仰为最重要的目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圣经·旧约》,学习不重知识的传授,而重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感的陶冶,是道德的而非理性的训练;文化知识的传授是附带进行的。儿童到一定年龄家长还对其进行职业技能的传授。 希伯来人沦为“巴比伦之囚”后仍恪守古老的宗教传统。由于远离耶路撒冷圣殿,希伯来人建立了犹太会堂,改个人祈祷为集体祈祷。犹太会堂开始时主要进行宗教活动,后来逐渐成为讲授法律知识及《圣经》的教育场所,与后来希伯来人的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时期希伯来人的教育已发展为学校教育。这一时期希伯来人返回家园,把犹太会堂也迁移到故土。儿童随其父母到会堂听讲道及学习《圣经》知识。随着来听讲儿童人数和教务工作的增多,于是就在会堂外扩建房屋,设专人负责教学,形成了希伯来最早的学校。公元前2世纪左右,学校从犹太会堂中分离出来,形成较完备的教学制度。公元前1世纪希伯来人的学校已相当发达。当时每个村落设1所学校,由1位教师教25名以下的儿童。儿童人数达40名,则增助教1名;儿童满50人,设2名教师。希伯来人认为,只有人人受教育才能成为上帝的真正信仰者,只有人人成为上帝的虔诚的信仰者民族才能免受衰亡的威胁。当时的教育是一种强迫教育,凡不受教育者就被放逐城外,每座城市都必须设立学校。但受教育者仅限于男性,女子仍在家中由母亲教育学习宗教和家事,她们不是学校教育的对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