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刷偏色分析及解决方法

印刷偏色分析及解决方法

印刷偏色分析及解决方法
印刷偏色分析及解决方法

印刷偏色分析及解决方法

任何一种彩色印刷品,都是通过黄、品红、青、黑四种色墨按一定的制版工艺和印刷色序套印完成的。怎样防止印刷品出现色偏,准确再现色彩与层次,这是印刷过程中应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忽视了这些方面,就会影响印刷品质量,使印刷品色彩、层次出现偏差。

色偏:是指印刷成品与原稿或打样稿相比较时,有颜色的差别。

防止色偏在工艺技术上应注意二个方面的原因。⑴制版网线角度的安排。⑵印刷色序的安排。

一:彩色制版过程中网线角度的安排

在彩色制版过程中,如果网线角度的安排不正确,就会影响印刷色彩效果,严重时还会产生龟纹。

目前的四色制版印刷是以黄、品红、青三原色为主,表现画面中千变万化的色彩,黑版只是加重暗调部分,起骨架作用而已。从呈色性能看:黄、品红、青、黑四种颜色中,黄色的视觉感应最弱,品红色、青色次之,黑色感应最强。由于人的视线对于45°角的网点特别敏感,对0度或90度的网点感觉较差,对15度或75度的网点角度,

人眼感觉一般。

鉴于以上因素,制版时应根据原稿的主色调来确定各色版的网线角度。因此一般应把原稿的主色调印版做成45°其它颜色做成15°、75°、90°。

对于单色网目调印刷品,我们应当选用45度的网点。但多色网目调印刷品,各色版网点角度必须错开,通常采用的彩色网线角度如下:

1、双色印刷时,主色版或深色版用45°网角,次色版或浅色版用15°网角。

2、三色印刷时,主色版或深色版用45°网角,另两色版用15°和75°网角。

3、四色印刷时,主色版用45°网角,黄版用90°网角,另两色分别用15°和75°网角。

根据画面主色调安排网线角度有如下几种情况:

⑴若画面主色调为红色的暖色调,则可设置为:品红版45°、黑

版15°、青版75°、黄版90°。

⑵若画面主色调为青色的冷色调,则:青版45°、黑版75°、品红版15°、黄版90°。

⑶若画面主色调为黑色的国画,则:黑版45°、青版75°、品红版15°、黄版90°。

在正常印刷情况下,按以上方法安排网线角度,再正确安排色序,可有效地防止印刷品出现色偏。使印刷品色彩鲜艳,层次清晰。

二:印刷色序的安排。

彩色印刷,无论是单色机还是多色机印刷,无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油墨,都会面临着一个色序的问题。只有合理地安排印刷色序,才能有利于实现灰色平衡,充分再现原稿的色彩和层次,达到理想的印刷效果。

在多色印刷中,按一定的颜色顺序将分色版依次套印在承印物上的颜色顺序称为印刷色序。

印刷色序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

⑴纠正色偏

黄、品红、青三原色印刷油墨不管何种品牌,都有一定的灰色成分,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偏色。我们使用的纸张白度,印刷机精度,工艺操作也会存在一些不足。这样就会出现色偏。选择合理的印刷色序,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起到纠正色偏的作用。

⑵正确地显示色彩

三原色油墨以不同的比例组合,会显示出千万种新的色彩。不同的印刷色序会显示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如采用同样的印版,同样的操作工艺在黄色上叠印品红色,或在品红色上叠印黄色,它们呈现的色彩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四色网版印刷时,暗调部分的网点是叠印在网点上,高光调部分的网点是印在纸张的空白部分,由于油墨的遮盖和墨层的厚度不同,所显示色彩的作用也不同。

在四色印刷中,黄、品红、青、黑根据排列组合可以有24种不同的印刷色序。那一种印刷色序好,没有具体的规定,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安排。

⑶反映叠印状况

如果选择的印刷色序与油墨性能不相匹配,就会出现混色、重影、印不上等故障。

由此可见,选择正确的印刷色序是保证正常印刷,获得最佳印刷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印刷色序的选择一般遵循下列原则:

1、根据三原色的明度排列色序:三原色油墨的明度反映在三原色油墨的分光光度曲线上,反射率越高,油墨的亮度越高。所以,三原色油墨的明度是黄>青>品红>黑。明度小的先印,明度大的后印。

2、根据三原色油墨的透明度和遮盖力排列色序:油墨的透明度和遮盖力取决于颜料和连接料的折光率之差。遮盖性较强的油墨对叠色后的色彩影响较大,作为后印色叠印就不易显出正确的色彩,达不到好的混色效果。所以,透明性差的油墨先印,透明性强的后印。

3、根据网点面积的大小排列色序:一般情况网点面积小的先印,网点面积大的后印。

4、根据原稿特点排列色序:每幅原稿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属

暖色调,有的属冷色调。在色序排列上,以暖色调为主的色序为黑、青、品红、黄;以冷色调为主的色序为黑、品红、青、黄。

5、根据印刷设备的不同排列色序

⑴单色机色序:单色机印多色产品时,油墨转移属于湿叠干,考虑色序时,可将油墨粘性放在较次要的地位。

在纸张、油墨质量都较好的条件下,一般印刷色序为黑、青、品红、黄。在纸张质量较差,表面粗糙,紧度低,吸墨性强时,可选择色序为黄、品红、青、黑。由于黄版面积大,可以弥补纸张的缺陷。使印刷效果好一些。另外采用黄、品红、青、黑色序,有利于换色,容易清洗墨辊、墨槽。单色胶印机先印黄版的又一原因是人的视觉对黄色网点不敏感,而印浅颜色黄版时,既使略微会有一点套印不准的现象,肉眼也不容易观察出来,因而有利于四色套印的效果。

⑵在双色机的印刷中第二色和第三色属湿叠干套印。1-2色和3一4色的印刷属湿叠湿套印,双色机的印刷色序以明、暗色相互交替为宜,墨量大的放在第二色组,所以在印刷中一般采用以下印刷色序:1-2色品红-青或者青-品红;3-4色黑-黄或者黄-黑,但亦根据需要。要突出某个重色时,如绿色,就应按照品红-黄,青-黑的套印色序印刷,这样以获得较理想的印刷效果。

也可以采用色序为黑-黄、品红-青,这种色序墨色较容易控制。

⑶四色机印刷是湿压湿印刷方式,要使后一色油墨能较好地转移到前一色承印物的墨层上,应顺着印刷色序油墨的粘着性依次减少,否则会产生逆叠印刷现象。一般是先印油墨粘性大的暗色,后印油墨粘性小的亮色。常用色序为黑、青、品红、黄,或黑、品红、青、黄。在改变色序的同时,对油墨的粘性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四色机印刷中,黄墨排到最后一色印刷,主要有三个优点

⑴由于黄墨的透明性好,用于最后一色有利于足够的光量射入上下墨层,使印刷品色彩更鲜艳。

⑵黄墨的干燥性能较快,印刷面积较大。把黄墨安排最后一色,不仅可以防止因黄墨干燥速度过快而引起的晶化外,还可利用它印刷面积大,又能很快氧化结膜的特点,罩盖在其它墨层表面,可提高印刷品的光泽度。

⑶黄色安排在最后一色,便于控制黄色的用墨量,可随时对照样张进行调节。

6、根据纸张的性质排列色序:纸张的平滑度、白度、紧度和表面强度各有不同,平、紧的纸张先印暗色,后印亮色;粗、松的纸张,先印明亮黄墨,后印暗色,因为黄墨可以遮盖掉纸毛和掉粉等纸张缺陷。

7、根据油墨的干燥性能排列色序:实践证明,黄墨比品红墨的干燥速度快近两倍,品红墨比青墨快一倍,黑墨固着性最慢。干燥性能慢的油墨应先印,干燥性能快的油墨后印。单色机为防油墨表面晶化,一般最后印黄色以利迅速结膜干燥。

8、根据平网和实地排列色序:印刷品有平网和实地时,为取得好的印刷质量,使实地印得平、墨色厚实、色彩鲜艳,一般先印平网图文,后印实地。

9、根据浅色和深色排列色序:为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泽而加印浅色的,先印深色,后印浅色。

10、以文字和黑版为主的产品一般采用青、品红、黄、黑色序,但不能在黄色实地上印黑文字及图案,否则由于黄墨粘性小,黑色粘性大而产生逆套印,造成黑色印不上或印不实的现象。

11、对于四色叠印区域很小的画面,套色顺序一般可采用图文面

积大的色版后印的原则。

12、金、银色产品,由于金墨、银墨的附着力很小,金、银墨应尽可能放在最后一色,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三次叠墨印刷。

13、印刷的色序要尽量与打样时的色序保持一致,不然就追不上打样的效果。

14、印刷时,相邻两色序的网线角度应相隔30°。如采用黑、青、品红、黄色序,相对应的网线角度为黑75°、青15°、品红

45°、黄90°。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印刷生产中,要根据印刷品的质量要求,纸张、油墨的性能,印刷机的精度等情况,灵活地安排印刷色序,达到最佳印刷效果。

丝网印刷中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

丝网印刷中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 彩色印刷品不同于单色印刷品的地方就在于颜色再现。原稿上的颜色,是利用光和色之间的关系,被再现在印张上的。 一、颜色分类和特征 色来源于光,光又伴随着色,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让一束太阳光射进暗室,通过狭缝照射到三棱镜上,透过三棱镜,再投射到白色的屏幕上,便显示出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光带,这条光带叫做光谱。如果三棱镜对白光的色散不充分,可以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各占光谱的1/3。假若做一系列的色光合成实验,发现选择“适当”的红、绿和蓝色光进行组合,可以模拟出自然界的各种颜色,故称红、绿和蓝色光为色光的三原色。为了统一色度方面的数据,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红、绿、蓝三原色光的波长分别为:700.2nm,546.1nm,534.8nm (1nm=1×10-7cm)。 若将三原色光,每两种或三种相加,可以得到下面的色光。 红(R)+绿(G)=黄(Y) 红(R)+蓝(B)=品红(M) 蓝(B)+绿(G)=青(C) 红(R)+绿(G)+蓝(B)=白(W) 以上各式表明,色光的相加(混合)所获得的新色光其亮度增加,故称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改变三原色光中任意两种或三种色光的混合比例,可以得到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光。光是作用于人眼并引起明亮视觉的电磁辐射,具有能量,色光混合的数量愈多,光能量和值愈大,形成的色光愈明亮。 如果把红、绿、蓝三原色光,分别和青、品红、黄三种色光等量相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即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当两种色光相加,得到白光时,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光。因此,红光与青光互为补色光,绿光与品红光互为补色光,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光。 (二)色料三原色和色料减色法 若将黄、品红、青三种色料,每两种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又可以得到色光三原色的颜色,即 黄+品红=红 黄+青=绿 品红+青=蓝 改变黄、品红、青三种色料的混合比例,因选择性地吸收和反射色光,便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颜色。然而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相混,匀不能获得黄、品红、青,故色料的三原色是黄、品红和青。 从色光补色的关系可知,色料三原色呈现的色相是从白光中,减去某种单色光,得到的另一种色光的效果。从白光中分别减掉(吸收)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便得到了被减色光的补色光青、品红、黄故把黄称为减蓝、品红称为减绿、青称为减红,即黄、品红、青也可以叫做三减色。 色料的相加(混合)所获得的颜色其明度降低,故称色料的混合为减色法。 色料减色法的呈色原理也可以用下面的式子来表达。 Y+M=W-B-G=R Y+C=W-B-R=G C+M=W-R-G=B

印刷技巧及解决方案

【印刷技术】印刷技巧及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印刷的学问很深奥,印刷过程也相当繁复,难免会出现例外的问题。如何及时处理好这些问题,保证生产有序进行?本文与大家分享十大印刷技巧及解决方案,希望对大家的印刷工作有所帮助。 一、油墨的性能 油墨是印刷过程中的原材料主角,清撤了解油墨的性能非常危机。 1)浓度:浓度大的油墨在印刷中墨量使用比较少,墨色比较好;浓度小的油墨在印刷中墨量使用比较多,墨色雅淡。 2)细度:即油墨颗粒的大小,油墨细度高,油墨浓度大,印刷品网点清撤、饱满有力;油墨细度低,印刷品的网点易发毛,印版的耐印率低。 3)粘度:黏度大,易造成传墨不匀、网点拉毛以及花版等现象;黏度小,易造成油墨乳化和版面浮脏现象。 4)流动度:流动度大,会使图文的层次不明,墨色不饱满;流动度小,使油墨的传布不流通、不平均,易造成在同一印刷面上有前深后淡或前淡后深的现象。 5)耐光性:耐光性好的油墨,印出产品色泽富丽,图文网点饱满、结实,富有立体感,并可以长期保存;耐光性差的油墨,印出的产品颜色简易变浅、变暗。 6)耐水性、耐酸性、耐碱性:对胶印油墨,要特别注意其耐水性、耐酸、耐碱性,耐水耐酸、耐碱强的油墨,印刷出的产品色泽璀璨,层次分明,网点清撤;耐水、耐酸、耐碱、差的油墨,印刷出的产品灰暗无力,层次不明,网点不光亮。 二、润版水 润版水的PH值大凡在4.8-5.3之间,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印刷条件的具体情况加以调证。

如果润版水酸性过强,对版面空白部分的砂眼和图文的亲油基础腐蚀性就回加大,易造成花版现象,使印版的耐印力下降;同时油墨易乳化,墨辊产生脱墨,印刷品灰暗无光。 如果润版水酸性过弱,就会使印版空白部分亲水斥油性能减弱,版面易起脏和因印刷品网点扩大而造成糊版现象(UV墨印刷时,如果润版水酸性过酸,版面易起脏)。 三、控制水墨平均 油墨和水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在实际印刷过程中,油墨和水经过胶辊与胶辊之间的挤压,就会融合在一起,使油墨乳化。油墨的乳化状态有两种:当水大墨小时,形成“水包油”;当水小墨大时,形成“油包水”。 在胶印过程中,水墨平均的掌握程度与印迹的正常转移、墨色的浅深、套色的准确性、印刷品的干涸及粘脏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大凡来说,水大,使油墨乳化,墨色浅;水小,版面的空白部分会粘附油墨,产生脏迹。因此,胶印控制好水墨平均是印刷的关键。 控制水墨平均,大凡要掌握水少墨厚的原则。水少,指的是以版面空白部分不粘脏为前提;墨厚,指的是建立在水少的基础上合适增加墨量。在印刷过程中,最忌讳的一点是水大墨大。在考虑水量时,应视版面图文面积大小及分布情况、印迹墨层厚度、印刷用纸性质、油墨性能、机器运转速度、车间温湿度、润版液的PH值以及在油墨中所添加的辅助剂等情况而定。 四、墨杠 墨杠指的是在印刷平网或实地印刷时,印版版面及印件上出现轴向的一条条明明的深条痕,俗称“黑条杠”或者“黑条头”。墨杠产生的原因及消除办法是:(1)滚筒齿轮使用年久磨损,应从头更换一组新齿轮。 (2)印刷压力过大或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间的压力太大,应调整合适的压力。 (3)齿轮间嵌有纸毛、墨皮等污物。应清除齿轮间各种污物,加入新的齿轮润滑油,加强对机器的纯洁保养工作。

印刷色彩期末总结

印刷色彩学期末总结(概念及公式) 第一章 1.可见光的范围:380nm—780nm。 2.颜色感觉形成的四要素:光源、颜色物体、人眼、大脑。 3.眼睛的主要构造和作用:杆体细胞在暗处形成暗视觉;锥体细胞在明处形成明视觉。 4.视角(tana)=物体的大小/2倍的视距。 5.颜色对比及对颜色感觉的影响: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在视场中的相互影响,分为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同时对比对颜色感觉的影响:同一颜色的视觉感觉向另一颜色的补色方向变化; ◇连续对比对颜色感觉的影响:先看到某种颜色,然后又看到第二种颜色发生在观察者眼中的色彩变化。 6.物体的呈色原理:物体本身对光谱中不同波长光的选择性吸收,因而形成的颜色。 7.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色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 色彩学主要包括:物体的呈色原理、色度学、色彩的测量与描述、色彩视觉机制解析、色彩应用等理论。 8.色彩视觉机制分为三色学说、四色学说(对立学说)和阶段学说。 9.色觉是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一种心理反应。 形成色觉的三要素是:光线的照射、呈现颜色的物体、功能正常的视觉器官及大脑。 第二章 1.色彩按其吸收光谱的特性分为:消色和彩色。 2.间色:两种原色混合得到的颜色,颜料三原色的间色是色光三原色; 复色:两种间色或两种以上的间色混合得到的颜色; 补色:混合以后得到白色/黑色的两种色/颜料色,(色光三原色/色料三原色)。 3.色彩的三属性:色相H、明度V、饱和度C/S. 4.色彩的定性描述:系统命名法(消色系统命名法和彩色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色彩的定量描述:显色系统表示法(孟赛尔、奥斯瓦尔德表色系统),消色系统表示法(CIE系统)。

包装产品专色油墨印刷的色差分析

包装产品专色油墨印刷的色差分析 专色油墨(Spot Color Ink)是相对传统CMYK四色油墨而言的,是指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油墨调和在一起,并加入一定的辅助材料,配制成的一种新的油墨,并使之适应印刷需要及色彩要求。专色表现色域很大程度上超出了RGB和CMYK的表现色域范围,很多CMYK四色印刷油墨无法呈现的颜色都可以用专色油墨来实现。专色印刷由于用大面积实地色块印刷色,彩效果好,减少了因网点叠印、网点变形产生的色差,颜色稳定,表现色域宽。因此,烟标、酒标、包装品中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广泛应用专色油墨来印刷。专色印刷不仅能解决四色印刷由于套印及水墨平衡等问题,还可以达到创新设计的质量要求,并且印刷过程中的水墨平衡也比较容易控制。 产生专色油墨印刷色差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材料的性能、油墨的性质、印刷条件、印刷品的表面整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专色印刷过程中的色彩再现。 一、承印材料(纸张)对油墨颜色的影响 1.纸张白度 影响纸张白度的因素有:①浆料的白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②染料:选择染料,应使其在测量白度的主波长附近不影响其反射率,即不影响纸张白度。③填料:取决于其种类及等级。④涂料:涂料印刷纸的白度由原纸白度、涂料白度、涂布量来确定。白度不同及带有一定颜色的纸张(如有的纸张偏蓝后者偏黄),对印刷墨层的颜色呈现有不同的影响。对同一种白板纸而言,白度不同,尤其是对具有较高明度值的颜色,影响特别明显,造成专色墨的配比差别很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尽量选用白度相同的纸张印刷,以减小纸张白度对印刷颜色产生的影响。 2.纸张的平滑度和光泽度 从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来看,纸张的光泽度与印刷品的光泽度之间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油墨,印刷品光泽度均随纸张本身光泽度的提高而提高。纸张的光泽度与纸张的着墨效率有着直接的联系,光泽度高的纸张较光泽度低

印刷常用色值(常用CMYK色值)

印刷常用色值 ( 常用 CMYK 色值) 模 式: C — — M — Y —— K 深 蓝 : 100 — —100— — 0 —— 0 天 蓝: 60 — — 23 — 0 —— 0 偏 暖: 60 — — 45 — 0 —— 0 偏 冷: 60 — — 15 — 0 —— 0 假银色 : 20 — — 15 — 14 — 0 假金色 : 5 — — 15 — 65 — 0 半 色: 5 — — 5 — 15 —— 0 高 光: 5 — — 3 — — 3 —— 0 25%灰: 25 — 16 — 16 — 0 50%灰: 50 — — 37 — 37 — 0 深 紫: 100— — 68 — — 10 —— 25 深紫红 : 85 — 95 — 10 —— 0 海水色 : 60 — 0 — 25 —— 0 深绿色 : — 0 — 100—— 0 草绿色 : 80 — 0— 100—— 0 浅绿色 :100— — 0 — 60 —— 0 柠檬黄 :5 — 18 — 75 —— 0 大 红 : 0 — 100— 100—— 0 暗红: 20 — —100 — 100—— 5 橙 色: 5 — — 50 — 100—— 0 深褐色 : 45— 65 — 100—— 40 粉红色 :5 — 40 5 —— 0 银 色: 20 — — 15 —14—— 0 金 色: 5 —— 15 — — 65—— 0 米 色 : 5 — — 5 —— 15—— 0 高亮灰 5 — — 5 3—— 0 浅灰 : 25 — —16— — 16 —— 0 中灰 :50— — 37 37 —0 深紫 :100 ——68 —— 10 — —25 深紫红 : 85 — — 95 —— 10—— 0 海水色 :60— — 0— 25 — 0 柠檬黄 :5 — —18— — 75 —— 0 暗红 : 20 — 80 —5 橘 红: 5 — — — 100 — 5 橙色 :5—— 50 — — 100—— 0 深褐色 :45— — 65 ——— —40 粉红色 : 5— — 40 — 5 —— 0 鲜橙色 :0 — —50— — 100 —0

印刷日常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印刷日常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印刷注意事项: 1、拖刀、起线、粘棍皱纸、套偏等质量问题处理方法必须灵活运用,平时多留意、 勤挑刀,多刮棍上粘的墨就能有效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2、印刷时每1-2天清洗滤网一次。 3、经常挑刀避免起线。 4、装版时一定要将有跟踪线的那边向有版齿的方向。 5、检查墨泵是否盖好,预防溅墨到产品上。 6、版轴一定要每天加油,防止版轴磨损。 7、印刷过程中应注意:温度、湿度、速度、版深浅、刮刀角度、油墨的粘度、松 版(走位)、快干剂与慢干剂的比例等。 8、红、黑、绿、色墨越稀,覆盖越好(但字偏粗); 9、丁酯、异丙醇、无水酒精统称为慢干剂(快干封版要加丁酯);乙酯是快干剂(粘 辊要加乙酯)。 10、金字印出效果不上金(不够亮)时,可加2-3两透明黄(12.5秒-13.5秒) 11、日常开油墨、溶剂配比: 底墨:溶剂(乙酯:异丙醇=1:1):原墨=2(桶):1(桶),16.5秒-17秒。 面墨:溶剂:原墨=1:1,18.5秒-19秒。 色墨:溶剂(丁酯:异丙醇=7:3),有时是全丁酯,21秒-23秒。 金墨:全丁酯、粘辊时加少量乙酯,13.5秒-14秒。 醇墨(水墨):18.5秒-20秒,具体由是新或旧版来决定。 看情况要加:调墨油(字糊或重影时加调墨油)、慢干剂、冲淡液、调金油等。 印刷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偏位(即横向套偏): 是指有二个或以上的印版在印刷过程中不对称、或套印不正确。检查是否版轴螺丝没有固定好或烘箱温度是否过高。 主要表现有:往同一方向偏、往相反方向偏 处理方法: 1、通知其他员工在半成品上放上标记; 2、有针对性进行打版,发现哪一种颜色套偏就调校该版的位置,调准后马上在 半成品上放上标记; 3、如果是经常性套偏就要检查有没有版松,版轴固定座有没有锁紧,没有锁紧 就要重新锁紧;

彩色印刷呈色的原理

彩色印刷呈色的原理 一、顏色分解顏色分解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具有对不同波长色光选择性吸收和透过的特性,将来自原稿的色光分解為红、绿、蓝三路色光,得到三原色的比例。在光源的照明下,原稿上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顏色光,不同顏色的光被红、绿、蓝滤色片过滤后產生不同的信号组合,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就得到原稿顏色对应的分解数据。再进行适当的计算,确定控制再现原稿中红、绿、蓝三原色光比例所需的黄、品红、青、黑油墨的比例(黄、品红、青、黑油墨网点面积率),记录在感光胶片上,再经晒版製成印版,或者直接製成印版(直接製版CTP)。这个将原稿顏色信息分解并记录下来的过程,在印刷工艺中就对应著印前处理和製版工序,其顏色信息的分解与转换过程如图1-1所示[图片在丽然印刷官网]。印刷技术版块中 由图1-1可以看出,原稿上不同的顏色光被红、绿、蓝滤色片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也不同。為简单起见,仅考虑白、黄、红、品红、蓝、青、绿和黑几种典型顏色,这几种顏色光如果能够透过滤色片,则会形成相应通道的信号,在图中分别用“红”、“绿”、“蓝”字样表示,否则用“黑”字样表示。三个通道的不同信号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顏色,如红、绿、蓝三个通道都有相等信号时就是白色(或非彩色),红、绿通道有信号而蓝通道无信号就对应原稿的黄色等。三个通道以各种不同比例的信号组合就构成了各种各样的顏色。通常在电脑中用一个位元组长度表示每个通道数值的变化,每个通道用一个位元组可以表示0~255的不同等级,因此共能形成2563种不同顏色的组合。 如果将扫描后的图像直接在显示器上显示,由於显示器是通过红、绿、蓝荧光粉发光来合成顏色的,图像中的红、绿、蓝数值就直接对应著显示的红、绿、蓝发光强度。如果要通过印刷合成图像顏色,首先就必须将图像中的红、绿、蓝数值转换成对应的油墨数值,这个将红、绿、蓝数值转换成对应的青、品红、黄、黑油墨数值的过程称為分色。简单地说,由於青油墨吸收红光,所以图像中没有红色的部分要使用青油墨吸收红光;品红油墨吸收绿光,所以图像中没有绿色的部分要使用品红油墨来吸收绿光;依此类推。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简单,还要考虑油墨不理想,不能完全吸收补色光的情况。将分色的数据记录在印版上,通过印版对墨量的转移将所需要的油墨印刷到承印物上就能得到了对应的顏色。 顏色分解对应著信息的输入和转换过程,目前这个过程通常通过扫描仪来完成。扫描仪实质上是一种光电转换设备,将红、绿、蓝滤色片分解的光信号转换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扫描仪分為滚筒式和平臺式两种,儘管不同类型的扫描仪扫描原理和方式有所不同,但其光电转换的本质没有变化。简单地说,可以将扫描过程理解為:扫描仪的照明光照射到原稿上,将原稿反射或透射出的光用红、绿、蓝滤色片分解為三路光信号,通过光电器件将三路色光转换為电信号,记录下来,就构成所採集点的顏色信息。扫描仪逐行由原稿的一端扫到另一端,挨个读取原稿上各个点的顏色信息,就得到了原稿的扫描图像。因此,图像文件实质上就是由原稿上各点的顏色信息构成的一个电子文件,图像处理实际上就是对各点顏色信息的处理,而印刷的全过程就是顏色信息的传递和记录过程,彩图1-1示意说明瞭印刷过程中顏色信息分解与合成的各个环节。 二、顏色合成请在这里输入您要转换的文字或语句...经过分色和製版以后,原稿的顏色信息被转换為印刷油墨的网点值记录在印版上,按此油墨比例印刷到承印物上就可以还原出原稿的顏色。仍然以图1-2所示的顏色為例说明。通过图1-2所示的顏色分解过程得到的印版在印刷过程中被分别涂上相应的油墨,将油墨印刷到承印物上的结果如图1-2所示。印版上的图文区在印刷时要转移油墨,在图中用“墨”表示,而非图文区不需要油墨,在图中用标有

四色印刷与专色印刷浅析

四色印刷与专色印刷浅析 在包装印刷中,一般采用两种色彩印刷工艺,一种是正常四色印刷,即采用中黄、品红(或洋红)、天蓝及黑墨叠印来复制彩色原稿;另一种是专色印刷,只采用正常四色以外的其它色墨来复制原稿。在印刷大面积底色时,较常用的是专色印刷。如果产品原稿中包含许多不同颜色的画面,就需要经过电子分色机或彩色桌面系统扫描分色,然后采用正常四色印刷工艺来生产。如果产品原稿是由不同颜色的均匀色块或有规律的渐变色块和文字组成,在综合考虑提高印刷质量和减少套印次数的情况下,有时候可以选用专色印刷。 专色印刷所调配出的油墨是按照色料减色法原理获得颜色的,其颜色的透明度较低,饱和度较高。墨色均匀的专色块通常采用实地印刷,并要适当地加大墨量。当版面墨层厚度较大时,墨层厚度的改变对色彩变化的灵敏程度会降低,所以更容易得到墨色均匀、厚实的印刷效果。由于现在的纸张生产厂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生产的同一种规格纸张表面的颜色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偏差,或偏青,或偏黄,这就给包装印刷生产厂家控制产品的颜色带来了麻烦。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利用专色色块的不透明性,就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而采用四色印刷得到的是网点的减色法吸收和加色法混合的综

合效果,色块明度较高,饱和度较低。对于浅色色块,采用四色印刷工艺,由于油墨对纸张的覆盖率低,墨色平淡缺乏厚实感。由于网点角度的关系,还会不可避免地让人感觉到花纹的存在。另外,四色印刷工艺套印出的色块是由一定比例的网点组成,印刷网点时,墨层厚度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容易因墨层厚度的改变及印刷工艺条件的变化引起色强度改变、网点扩大程度的变化,从而导致颜色改变,出现墨色不匀。如果不能用多色机一次叠印出该色块的颜色,还容易因半成品的颜色不易控制而出现色偏。如天蓝和品红叠印成紫色,若天蓝墨量大则偏蓝,若品红墨量大则偏红。这时不妨将叠印色块改成专紫色版,虽然多了一块印版,但印刷准备时间缩短了,印刷速度提高了,色相控制稳定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废品也减少了,整体算来生产成本也还是降低了。当然,这种现象在工艺策划时就应考虑到。 在印刷大面积浅色均匀色块时,通常采用在原墨中添加冲淡剂来调配专色墨,再进行实地印刷,这样墨层更厚,比较容易得到色彩均匀、厚实的效果。如果采用四色印刷工艺,则必须使用低成数的平网网点,但低成数的平网网点在晒版时容易因微小的砂粒或抽气稍微不良造成个别部位网点变小,导致墨色不均。印刷时又容易因版面供水过多,纸粉在印版和橡皮布上堆积,纸张平滑度低等原因造成小网点的油墨转移不良,从而出现墨色变浅和墨色不均匀,造成批量色差,使废品增高。

平面设计常用尺寸、色值

平面设计常用尺寸&色值2011.11.8阅读⑴C M Y K

平面设计常用制作尺寸 名片 横版:90*55mm 85*54mm 竖版:50*90mm 54*85mm 方版:90*90mm 90*95mm 85x54MM 三折页广告 标准尺寸:(A4)210mm x 285mm 普通宣传册 标准尺寸:(A4)210mm x 285mm 文件封套 标准尺寸:220mm x 305mm 招贴画 标准尺寸:540mm x 380mm 挂旗 标准尺寸:8开376mm x 265mm 4 开540mm x 380mm 手提袋

标准尺寸:400mm x 285mm x 80mm 信纸便条标准尺寸:185mm x 260mm 210mm x 285mm 正度纸张: 787X 1092mm 开数(正度)尺寸单位(mm) 全开781X 1086 2 开530X 760 3 开362X 781 4 开390X 543 6 开362X 390 8 开271X 390 16开195X271 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 大度纸张: 850*1168mm 开数(正度)尺寸单位(mm) 全开844X 1162 2 开581X844 3 开387X844 4 开422X 581 6 开387X 422 8 开290X 422 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

常见开本尺寸 (单位:mm) 开本尺寸:787 x 1092 对开:736 x 520 4 开:520 x 368 8 开:368 x 260 16开:260 x 184 32开:184 x 130 开本尺寸(大度):850 x 1168 对开:570 x 840 4 开:420 x 570 8 开:285 x 420 16开:210 x 285 32开:203 x 140 正度纸张: 787X 1092mm 开数(正度)尺寸单位(mm) 全开781X 1086 2 开530X 760 3 开362X 781 4 开390X 543 6 开362X 390

印刷色偏问题解决方案

印刷色偏问题解决方案 RGB转CMYK的色偏问题 在这边要再次强调,印刷是用洋红、青、黄、黑四色油墨印刷(请参考首页中有关色彩的介绍),因此颜色都是采用CMYK来指定,只要CMYK确定了,就表示不干胶印刷的油墨比例确定,颜色通常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就一般人的观点)。可是电脑里头的颜色是采用RGB模式表示,因此要把RGB色彩印刷出来,就要经过一道色彩转换的步骤,这里会发生两个问题: 第一是油墨没有办法印出所有的RGB颜色。通常高亮度的颜色、萤光色、金属光泽都印不出来,这时程式只好用最接近的CMYK来代替。如果你用Photoshop的时候发现选择的颜色方块多出一个三角形的惊叹号,或是CMYK数值后面加了一个惊叹号,表示该颜色是无法印刷的。 第二个问题是,RGB转CMYK的时候是依据什么换算标准?就算某个RGB色彩可以转换成CMYK,也不代表实际油墨的颜色会跟萤幕上呈现的颜色相同,通常最大的问题是发生在青色上面。在未校正的情况下,萤幕上看到的青色(R:0 G:255 B:255)是很亮的颜色(右图左方色块),可是实际印刷用的青色(C:100% M:0% Y:0% K:0%)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右图右方色块),连带使用大量青色的颜色,如蓝色及绿色系,都有着严重的色偏问题。 解决方案 1. 采用CMYK来指定色彩 某些软体,如CorelDRAW及Photoshop,会特别考虑RGB与CMYK之间换算的正确性,只要在软体内直接使用CMYK来指定色彩,就可以将得到与实际印刷蛮接近的结果,所以尽可能使用CMYK模式来操作。Photoshop可以把图档转换成CMYK模式来编辑(MENU: Image > Mode > CMYK color),如此可完全避免使用到无法印刷的颜色,缺点是大部分滤镜都无法在CMYK 模式下运作,真的没办法只好暂时转成RGB模式,使用滤镜后再转回CMYK模式。 2. 配合演色表来查询色彩 另外一个方式就是使用印刷演色表来查询实际印刷的色彩。演色表是一本色彩值的参考范本,里头把CMYK的各种组合列表以供查询。因此当你想选用一种特定颜色时,先从色表上找到想要的颜色,然后把表上标示的CMYK值输入软体中,对一般人来说,这是最有依据的色彩校正方式。实际使用时当然不可能对所有出现在版面的颜色一一查表,只要针对重点(如文字,框线),或是大面积的填色进行确认即可。 演色表是很重要的工具,不过价格也不便宜,根据生产厂商、纸张大小及色彩数量的不同,价格从300~1000不等,而且大部分的书店都买不到,要到美术社或专门贩售美术书籍的书店去找。不然每年电脑展都会有美术绘图的书商参展,摊位上也会有卖。 色彩校正是环环相扣的,从扫描器、萤幕、输出到印刷,每一层转换步骤都有色偏的问题。扫描器的是扫瞄一张校正用的色卡,藉由比对理论颜色与实际扫瞄得到的颜色来作修正。萤幕的话就要用到一台贴在萤幕上的小摄影机,藉由读取萤幕上特定色块的颜色值来修正。

专色印刷技巧

1专色的检测 专色配墨系统由电脑、配色软件、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匀墨仪、展墨仪组成。用该系统将公司经常使用的纸张、油墨的参数收入数据库中,应用配色软件对客户提供的专色进行电脑自动配色,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CIE Lab值、密度值、△E,从而可以实现专色配墨的数据化管理。 2影响专色色差的因素 2.1纸张对颜色的影响 纸张对墨层颜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 纸张白度:白度不同(或带有一定颜色)的纸张,对印刷墨层的颜色显现有不同的影响。 (2) 吸收性:同一种油墨在相同条件下印刷到吸收性不同的纸张上时,会有不同的印刷光泽。非涂料纸与涂料纸相比,黑色墨层会显得灰暗、无光泽,并且彩色墨层会产生漂移,由青色墨和品红色墨调配出的颜色表现明显。 (3) 光泽度与平滑度:印刷品的光泽度取决于纸张的光泽度与平滑度。印刷用纸的表面属于半光泽表面,尤其是涂料纸。 2.2表面处理对颜色的影响 包装类产品的表面处理方式主要有覆膜(亮光膜、亚光膜)、上光(罩亮光油、亚光油、UV光油)等。印品经过这些表面处理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色相变化和色密度变化。覆亮光膜、罩亮光油和UV油时,色密度增加;覆亚光膜、罩亚光油时,色密度降低。化学变化主要来自覆膜胶、UV底油、UV油内含有的多种有机溶剂,它们会使印刷墨层的颜色发生变化。 2.3撤淡剂对颜色的影响

撤淡剂是一种油膏状的无色透明物质,在专色印刷中主要起冲淡颜色的作用。撤淡剂的加入量不同,对色相的影响也不同,尤其是蓝色表现得明显。 2.4干退密度差异的影响 刚印出的印品,油墨尚处于湿态,与干态时有一个密度差。湿色密度大于干色密度的现象称为干退密度现象。这是因为刚印出的墨层有一定的流平性,所以表面反射以镜面反射为主,看上去色彩鲜艳,光泽好。当墨层处于干燥状态时,表面反射以漫反射为主,色泽自然比刚印刷出来时显得要暗淡无光。 2.5.系统差异的影响 用匀墨仪、展墨仪制作色卡的过程是"干印"过程,没有水参与,而印刷是"湿印"过程,有润湿液参与印刷过程,所以在胶印中油墨必然要发生油包水的乳化现象,乳化后的油墨由于改变了颜料粒子在墨层中的分布状态,必然要产生色差,印出的产品也就显得色泽灰暗、不鲜艳。 3专色的控制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同批、不同批产品的色差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我们在印刷过程中对专色进行了这样的控制。 3.1.制作色卡 首先根据客户提供的颜色标准样,用电脑配色系统给出专色油墨比例;再调出油墨小样,用匀墨仪、展墨仪"展示"出不同密度的颜色样;然后根据国家标准(或客户)对色差的要求范围,用分光光度计确定标准、浅限、深限,制作印刷标准色卡(色差超标需进一步修正)。色卡一半是普通颜色样,另一半是经过表面处理的颜色样,这是为了方便质检时使用。 3.2.验证专色

58种常用CMYK色值表

58种常用CMYK色值表 M50 K60红灰色 C50 M50 Y50 K30深灰色 K100纯黑色 C60 M40 Y10 K50铁灰色 C80 M100 M80 K10黑红色 C70 M80 Y80 K30褐灰色 Y100 K100纯黄黑色 C100 M100 Y100混黑色 C90 M70 Y100 K30绿黑色 C90 M100 Y70 K30紫黑色 C80 M100 Y100 K30黑棕色 C100 K100纯蓝黑色 M100 K100纯红黑色 C80 M80 Y100 K50土黑色 C100 M90 Y60 K50蓝黑色 *名片成品:90*54mm,加2个毫米出血为:92*56mm。 *小三折页广告:210*285mm,加6个毫米出血为:216*291mm。*祥云报纸:390*540mm,加出血为:390*543mm。

*金凤名苑小单页:210*285mm,加4个毫米出血为:214*289mm。*新兴国际大三折页:420*285mm,加6个毫米出血:426*291mm. *新兴国际大单页:420*285mm,加6个毫米出血:426*291mm. *邯山商场小小单页:185*260,加4个毫米出血:189*264mm。CMYK色谱设计应用 绿色CMYK:C100 M0 Y100 K0 霓虹灯红CMYK: C0 M100 Y60 K0 深蓝CMYK: C60 M80 Y0 K20 风景蓝CMYK: C40 M60 Y0 K40 深河CMYK: C40 M80 Y0 K20 蓝紫色CMYK: C40 M100 Y0 K0 青紫色CMYK: C40 M60 Y0 K0 葡萄色CMYK:C20 M40 Y0 K40 深紫色CMYK: C20 M40 Y0 K60 复活节紫色CMYK: C20 M40 Y0 K0 黄昏紫CMYK:C20 M40 Y0 K20 淡紫色CMYK:C20 M60 Y0 K0 雄伟紫色CMYK:C20 M60 Y0 K20 淡白紫色CMYK:C0 M20 Y0 K20 紫色CMYK:C0 M40 Y0 K20

印刷制版工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印刷术发明的几个重要的转折点?关键的人、发明事件。 答:雕版印刷术,诞生于唐朝初期。宋朝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元朝王祯设计木刻活字印刷术,并发明了转轮排字架。元初,发明锡活字。15世纪末,发明铜活字。15世纪末16世纪初,铅活字。 2.印刷工业有何特点? 答:(1)大众性和工业性、(2)政治性和思想性、(3)严肃性和机密性、(4)科学性和技术性、(5)时间性和艺术性。 第二章 1.印刷的传统定义?印刷的主要工艺流程? 答:定义:是指以文字原稿或图像原稿为依据,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制成印版,再在印版上涂布黏附性色料,在机械压力的作用下,使印版上一定量的黏附性色料转移到承印物表面,从而得到复制的批量印刷品的技术。 工艺流程:原稿分析→原告输入→图文信息处理→排版→拼大版→制版→打样→印刷→印后加工。 2.传统印刷有几大要素?各要素在印刷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答:印刷的五大要素:原稿、印版、承印物、油墨、印刷机械。 原稿是被印刷复制的对象,制版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住信息,是制版、印刷的基础。印版用于传递油墨到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 承印物是接受油墨或其它粘附色料后能形成所需印刷品。 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上形成耐久的有色图像。 印刷机械用于生产印刷品的机器、设备的总称。 3.原稿大致可分为几种?它们各有何特征? 答:⑴按内容分:①文字原稿:要求字迹清楚、黑白分明; ②图像原稿:要求层次丰富、反差适中、不偏色; ⑵按载体分:①透射稿:以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 ②反射稿:以不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 ⑶按色彩分:①彩色原稿②黑白原稿 4.印版是如何分类的?主要分为哪几种? 答:依据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的相对位置和结构分类 (1)凸版:印刷部分高于空白部分的印版 (2)平版:印刷部分和空白部分基本处于同一高度的印版 (3)凹版:印刷部分低于空白部分的印版 (4)孔版:印刷部分为细小的孔洞的印版 5.从不同的角度对印刷分类。 答:(1)按印版形式分为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 (2)按印刷的转印方式可分为直接印刷和间接印刷; (3)按承印物材料可分为纸张印刷、塑料印刷、马口铁印刷等; (4)按印刷品的用途分为书刊印刷、商业印刷、包装印刷等。 6 .纸张的主要组成成份及其各组分的作用? 答:纸张的主要成分由纤维、填料、胶料、色料等组成。 (1)纤维材料种类很多,造纸主要用植物纤维。在植物纤维相互交织粘接的空隙中,要填加极细小的矿物质材料,用来改变纸张的适应性,便于印刷和书写。 (2)填料可以填充纤维间的空隙,使纸张平滑,并增加纸张的柔韧性,同时提高纸张的不透明度和白度,减少纸张的伸缩性。 (3)加入胶料是为了填塞纸张表面的间隙,减少纸张中的毛细血管作用,提高纸张的抗水性,施胶后还能起到改善纸张的光泽、强度和防止纸面起毛等作用,使纸张获得抗拒流体渗

常用颜色的CMYK值

绿色CMYK:C100 M0 Y100 K0 霓虹灯红CMYK: C0 M100 Y60 K0 深蓝CMYK: C60 M80 Y0 K20 风景蓝CMYK: C40 M60 Y0 K40 深蔚蓝CMYK: C60 M80 Y0 K0 深河CMYK: C40 M80 Y0 K20 蓝紫色CMYK: C40 M100 Y0 K0 青紫色CMYK: C40 M60 Y0 K0 葡萄色CMYK:C20 M40 Y0 K40 深紫色CMYK: C20 M40 Y0 K60 复活节紫色CMYK: C20 M40 Y0 K0 黄昏紫CMYK:C20 M40 Y0 K20 淡紫色CMYK:C20 M60 Y0 K0 雄伟紫色CMYK:C20 M60 Y0 K20 淡白紫色CMYK:C0 M20 Y0 K20 紫色CMYK:C0 M40 Y0 K20 浅紫色CMYK:C0 M40 Y0 K0 深紫色CMYK:C0 M60 Y0 K40 紫红色CMYK:C0 M40 Y0 K60 灰土玫瑰CMYK:C0 M40 Y20 K20 粉红色CMYK:C0 M80 Y40 K0 深粉色CMYK:C0 M60 Y40 K0 高贵红色CMYK:C0 M60 Y40 K20 褪色的粉红色CMYK:C0 M40 Y40 K0 梦粉红色CMYK:C0 M60 Y60 K0 砖红色CMYK:C0 M60 Y80 K20 红宝石色CMYK:C0 M60 Y60 K40 胡桃木色CMYK:C0 M20 Y40 K60 沙土色CMYK:C0 M20 Y40 K0 深黄色CMYK:C0 M200 Y100 K0 桃红色CMYK:C0 M40 Y60 K0 浅橙色CMYK:C0 M40 Y80 K0 秋天橙色CMYK:C0 M60 Y80 K0 黄金色CMYK:C0 M20 Y60 K20 咖啡红色CMYK:C0 M40 Y60 K20 棕色CMYK:C0 M20 Y40 K40 淡黄色CMYK:C0 M0 Y20 K0 鹅黄色CMYK:C0 M0 Y60 K0 粉笔黄色CMYK:C0 M0 Y40 K0 香蕉黄色CMYK:C0 M0 Y60 K20 橄榄色CMYK:C0 M0 Y40 K40 橄榄土褐色CMYK:C0 M0 Y20 K60 黑绿色CMYK:C0 M0 Y20 K80 月亮绿色CMYK:C20 M0 Y60 K0

印刷色彩基础知识考题及答案

印刷色彩基础知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色是( A )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感觉。 A、光 B、颜色 C、颜料 2、下列波长中( D )为可见光波长。 A、λ= 3.7×102nm B、λ= 8.5×102nm C、λ= 5.2×103nm D、λ= 4.9×102nm 3、自然界的日光,以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白炽灯、镝灯所发出的光都是( A ) A、复色光 B、单色光 C、无色光 D、白光 4.物体固有色是物体在(D)光源下的颜色。 A、荧光灯 B、白炽灯 C、标准照明体D65 D、日光 5、当光源的( B )确定时,光源的颜色特性即被确定。 A、光谱密度的部分值 B、相对光谱能量分布S(λ) C、辐射能的大小 D、红光含量 6、光源的色温表示的是( B ) A、光源的温度 B、颜色的特性 C、颜色的温度 D、色光的温度 7、观察印刷品使用的光源其色温度为下面哪一个。( C ) A、4000K左右 B、5000K左右 C、6500K左右 D、7000K 左右 8、色温低的光源( C )光成分少,( C )光成分多。 A. 红,绿 B. 蓝,绿 C. 蓝,红 D. 红,蓝 9、同一颜色印刷品在色温3800K和6500K光源照射下观察会出现怎样结果。( B ) A、纯度不同 B、色相不同 C、光泽不同 D、亮度不同 10、如果某物体能将入射光按不同比例吸收,并有部分光反射出来,那么这种物体色就是( D )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彩色 11、实地密度随着墨层的增加,( B )。 A、是无限度增大的; B、不是无限度增大的; C、是无限度减少的; D、不是无限度减少的 12、实地密度只能反映油墨的( D ),不能反映出印刷中网点大小的变化。 A、黑度; B、灰度; C、饱和度; D、厚度 13、彩色物体形成的颜色是由( C )所决定的。 A、光谱的不同波长被等量吸收 B、光谱的不同波长全部吸收 C、光谱对不同波长的选择吸收 D、光谱的所有波长均未被吸收 14、人眼睛的明适应和暗适应时间大致是( A )

关于专色印刷的相关问题与解答

关于专色印刷的相关问题与解答 专色印刷是指采用黄、品红、青和黑墨四色墨以外的其他色油墨来复制原稿颜色的印刷工艺。包装印刷中经常采用专色印刷工艺印刷大面积底色。而四色印刷是指采用黄、品红、青和黑墨来复制彩色原稿的种种颜色的印刷工艺。鸿丰彩色印刷厂表示:专色印刷的有关疑问有如下几个。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什么样的产品适宜用专色印刷?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主要看采用专色印刷工艺能不能节省套印次数。因为减少套印次数既能节省印刷成本,又能节省印前制作的费用。 一个产品可否同时使用四色印刷和专色印刷? 如果某个产品的画面中既有彩色层次画面,又有大面积底色,则彩色层次画面部分就可以采用四色印刷,而大面积底色可采用专色印刷。这样做的好处是:四色印刷部分通过控制实地密度可使画面得到正确还原,底色部分通过适当加大墨量可以获得墨色均匀厚实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在高档包装产品和邮票的印刷生产中经常采用,但是由于色数增加,也使得印刷制版的成本增加。 专色印刷色块和四色叠印出的色块其色彩的视觉效果有什么不同? 专色印刷所调配出的油墨是按照色料减色法来混合原理获得颜色的,其颜色明度较低,饱和度较高:墨色均匀的专色块通常采用的是实地印刷,并且要适当地加大墨量,当版面墨层厚度较大的时候,墨层厚度的改变对色彩变化的灵敏程度会降低,所以更容易得到墨色均匀且厚实的印刷效果。 采用四色印刷工艺套印出的色块,由于组成该色块的各种颜色大都由一定比例的网点组成,印刷网点时,墨层厚度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容易因墨层厚度的改变及印刷工艺条件的变化引起色强度改变。网点扩大程度的变化.从而导致颜色改变。而且由于组成该色块的任一种颜色的改变都会导致该色块颜色的改变,导致出现墨色不匀的机会将成倍增加,故采用四色印刷工艺套印出的色块,不容易取得墨色均匀的效果。如果不能用多色机一次叠印出该色块的颜色.还容易因半成品的颜色不易控制而出现色偏。另外,四色印刷得到的是网点的减色法吸收和加色法混合的综合效果,色块明度较高,饱和度较低。对于浅色色块,采用四色印刷工艺,由于油墨对纸张的覆盖率低,墨色平淡缺乏厚实的感觉。由于网点角度的关系,还会不可避免地让人感觉到花纹的存在。 什么样的产品会用到专色印刷 包装产品或是书刊的封面经常由不同颜色的均匀色块或有规律的渐变色块和文字来组成,这些色块和文字可以分色后采用四原色墨套印而成,也可以调配专色墨,然后在同一色块处只印某一种专色墨。在综合考虑提高印刷质量和节省套印次数的情况下,有时要选用专色印刷。 从提高产品质量的角度考虑,什么样的产品适宜采用专色印刷? 对于深色大面积色块,采用四色印刷工艺,可能需要由几种颜色的高咸数网点叠加而成,墨层太厚易出现背面蹭脏;而采用专色印刷工艺,只需印一个颜色,不易出现背面蹭脏。采用四色印刷工艺,图文的某些部位可能由几色合成;而采用专色印刷工艺,相应的部位只印一个颜色,避免了出现套印误差的可能。

常用印刷色值

常用印刷色值 印刷肤色参考、常用印刷色值 非洲人肤色:C35 M45 Y50 K30以上 亚洲人肤色:C15 M43 Y53 K0 白种人肤色:C15-18 M45 Y30 K0 天空的颜色: 天蓝:C60 M23 Y0 K0 偏暖:C60 M45 Y0 K0 偏冷:C60 M15 Y0 K0 深紫色:C100 M68 Y10 K45 深紫红:C85 M95 Y10 K0 海水蓝:C60 M20-28 柠檬黄:C5 M18 Y75 桔红:C5 M100 Y100 K5 橙色:C5 M50 Y100 K0 粉红色:C5 M40 Y5 K0 假金色(四色模拟而非专色):C5 M15 Y65 K0 假银色(四色模拟而非专色):C20 M15 Y14 K0 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律,再调图时就能把握主次了,知道改减什么色,加深什么色了。 人物肤色的调图规律:M、Y的量差不多,C是M的1/3至1/5 人脸数值规律:C8 M36 Y35 头发数值:C71 M82 Y73 K22 苹果:C7 M99 Y71 香蕉:C4 M54 Y93 橙子:M55 Y78 红色系列 M10淡粉红色 M20 Y10玉红色 M30粉红色 M30 Y10淡桃红色 M20 K10浅红色 C10 M30浅曙红色 M50樱红色 C20 M50玫红色 M70洋红色 M40 Y20 K10暗桃色 M60 Y20浅桃红色 C10 M30 Y30 K10水红色 M50 Y30 K10绯红色 C10 M70 Y20桃红色 M80猩红色 M70 Y50胭脂红色 M100品红色 M60 Y40 K10橘红色 M80 Y20淡艳红色 M70 Y4-0珊瑚红色

丝印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丝网印刷故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丝印印版、丝印刮版、丝印油墨、丝印设备、丝印材料以及操作技术等诸多因素。丝印故障的产生,有单一方面原因的,但更多的则是错综复杂的诸原因的交叉影响的结果。这里为大家收集了100条在丝网印刷、移印以及其他特种印刷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信息来自慧聪网论坛、合作客户以及行业人士等,希望能够为企业在日常生产中提供帮助。 检索目录 基础知识 1丝网印刷有哪五个变量? 2何为光的三原色,何为色料的三原色? 3什么是热转印?有什么特点?其用途是什么? 4溶剂性油墨组成成份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 5溶剂性油墨中的溶剂是起什么作用? 丝网版制作 6选网时如何计算再现线条的宽度? 7如何计算,12034(T)丝网应该能丝印出多细的线条? 8绷网的张力不均匀会造成什么后果? 9网版张力与网距如何确定? 10正常张力下网距的大小会影响什么? 11绷网后在网版制作前丝网为什么要进行网前处理?网前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12网版涂感光胶后为什么一定要彻底干透? 13怎么选择网版的曝光时间? 14网版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头会产生哪些后果? 15经过前处理的网版与涂胶网版在同一烘箱中干燥会产生什么质量问题?如何解决? 16四色网点印刷对网版和印刷过程有哪些要求? 17何谓糊版?产生糊版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 18如何清洗印版? 19装版及印刷机如何调整? 印刷工艺 20多色套印如何定位? 21何谓叠印不良?如何补救? 22网目调网版中刮板如何掌握? 23在丝网印刷中有哪些因素决定下墨量(即墨迹颜色的深浅)? 24印刷墨膜边缘出现锯齿状毛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25如何避免墨膜厚度不匀导致堵网和着墨不匀? 26什么是针孔现象?如何避免和解决? 27承印物在印刷后墨迹上为什么会出现气泡?如何解决? 28如何解决丝网印刷品的墨膜表面有时会出现丝网痕迹? 29何谓墨膜龟裂?如何解决? 30如何解决印刷的线条外侧有油墨溢出的现象? 31如何解决印版漏墨? 32如何防止静电造成的不良影响? 33如何解决粘连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