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幼平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_张钰敏

胡幼平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_张钰敏

胡幼平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_张钰敏
胡幼平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_张钰敏

中药结合针灸治胃瘫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111542108.html, 中药结合针灸治胃瘫 作者:刘宁春 来源:《祝您健康》2012年第10期 张先生是一位胃癌患者,医生给他做了“胃大部切除术”,切除了癌症。但是术后半个月,腹胀难忍,时有恶心、呕吐症状。为给胃肠减压,每日可引流出黄绿色消化液体600毫升左右,十分痛苦。医生诊断他是“胃排空延迟症”,也称为“胃瘫”。 胃癌及各种腹部疾病的病人在接受手术后,经常会发生胃肠动力紊乱综合征。可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称为“胃排空延迟症”,即“胃瘫”。腹部肿瘤特别是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结肠癌等术后最易发生“胃瘫”。 呕吐为“胃瘫”的主要表现,日夜均可发生,一天一至数次。呕吐物常为宿食,一般不含胆汁。上腹饱胀和疼痛亦多见。腹痛可为钝痛、绞痛或烧灼痛。呕吐后症状可以暂时获得缓解。急性患者可致脱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患者则可有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严重或长期呕吐者,因胃酸和钾离子的大量丢失,可引起碱中毒,并致手足抽搐。 治疗胃潴留的常规方法包括,一般治疗给予少渣饮食,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输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对症治疗,给予胃复安、吗丁啉等促进胃动力药物。 中医治疗,根据手术后胃瘫病人的病情虚实,胃潴留时的舌象、脉象进行辨证施治。针灸采用补泻手法,选取曲池、内关、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10余个腧穴,并配合电针予以一定强度的刺激。在此基础上,针对病人的不同症状,辨证的分为脾胃瘀滞、胃气上逆、气滞血瘀、气血不足等多种证型,调配不同中药进行口服,改善胃瘫症状。 张先生经过针灸和中药汤剂治疗半个多月,胃气逐渐通畅,病、呕、胀症状也明显改善,顺利拔除胃肠减压管。终于在术后1个月,重新品尝到久违的饭莱。

针灸配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针灸中药治疗糖尿病 金昌市人民医院针灸科王凤玲 糖尿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常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合并症。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我国对糖尿病的认识最早,成书于公元前5-4世纪的《黄帝内经》中。 总之,其发病原因有时是单一的因素,有时是数种因素的综合。 1.先天禀赋不足、脏气虚弱; 2.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3.情志失调,郁火伤阴; 4. 房劳过度,肾精亏损; 5. 过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 6. 其它因素。 糖尿病中医药的治疗 一、针刺治疗 主穴:脾俞、膈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 辨证分型配穴:1、气阴两虚型:少府、心俞、太渊、肺俞、鱼际。2、胃热阴虚型:胃俞、内庭。3、肾阴亏损型:肾俞、太溪、肝俞、太冲。胰俞为治疗上、中、下三消经验穴。 针刺方法以缓慢捻转,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3~5日。 二、拔罐治疗 取穴:背俞穴(肺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令患者俯卧位,玻璃罐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5 分钟起罐,(注:

留罐时间一定短)。隔日治疗1 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一般须治疗3 个疗程。 三、灸法选穴。 灸法治疗糖尿病常用穴位有:关元、气海。 灸法:雀啄法,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十次一疗程。注意:不可烫伤。 四、耳穴贴压 选穴:胰、内分泌、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胆、肾、脾、肺、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三焦。隔5天,交替另一侧耳朵。两月一疗程。 五、中药治疗 1. 胃热阴虚型

症状:烦渴多饮,多食而瘦,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有力。 治则:清热和胃,养阴生津。 用药:花粉,麦冬、玄参、玉竹,生地、生石膏,川黄连,石斛、葛根、丹皮、知母。 若大便干燥加大黄、黄芩;口渴烦饮加北沙参,枇杷叶;心热烦躁者加石莲子。 2.气阴两虚型 症状:口渴多饮,五心烦热,小便频数,尿如脂膏,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则: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用药:花粉、生地、山萸肉、黄芪、淮山药,麦冬、天冬,知母,泽泻、丹皮、茯苓、鸡内金、萆薢、蛤蚧,黄柏。若口渴加生石膏;五心烦热加地骨皮、玄参。 3.肾阴亏损型 症状:烦渴多饮,多食消瘦,小便频数,尿浑如膏,腰膝疲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沉细。 治则:滋阴补肾。 用药;熟地,人参、杞果、山萸肉、天门冬、花粉、生黄芪。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六、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有 胸痹胸痛(心血管病、冠心病);

2014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疗方案

精浊病(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4年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7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史,2002年)。 (1)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不尽感,尿道灼热,于晨起、尿末或大便时尿道偶有少量白色分泌物流出,会阴部、外生殖区、腰骶等部位坠胀、疼痛不适。 (2)好发于青壮年,易于复发。 2、西医诊断: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试行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2006年)《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7年)。 (1)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不尽感,尿道灼热,尿道滴白,会阴部、外生殖区、下腹部、腰骶等部位坠胀、疼痛不适。 (2)前列腺触诊:腺体饱满,或软硬不均,或有炎性结节,或质地较韧,可由举办局限性压痛。 (3)国际NIH-CPSI评分。 (4)好发于青壮年,易于复发。 (5)EPS检查白细胞≥10//HP,或正常(IIIb型)。

(二)证候诊断 1、湿热下注证:小便灼热涩痛,尿频尿急。伴尿黄短赤、尿后滴沥,小便白浊,阴囊潮湿,心烦口干,口臭腕痞。舌苔黄腻,脉滑实或弦数。 2、气滞血瘀证:会阴部、或生殖器区、或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或腰骶及肛周疼痛,以上部位坠胀。伴尿后滴沥,尿刺痛,小便淋漓不畅。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3、肝气郁结证:会阴部、或外生殖器区、或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或腰骶及肛周坠胀不适,以上部位似痛非痛,精神抑郁。伴小便淋漓不畅,胸闷善太息,性情急躁焦虑,疑病恐病。舌淡红,脉弦。 4、肾阳亏虚证:畏寒怕冷,腰膝疲软或痠痛。伴尿后滴沥,精神萎靡,阳指或性欲低下,舌淡舌薄白,脉沉迟或无力。 5、湿热瘀阻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会阴、或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伴尿不尽、尿有余沥、尿黄、尿道有灼热感,口苦口干,阴囊潮湿。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6、肝肾阴虚证:腰膝痠软或痠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伴小便白浊或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 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或中成药 (1)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四妙丸合萆薢分清饮加减。川萆薢、石菖蒲、黄柏、

中医针灸处方-

内科病症 失眠: 处方:神门内关百会安眠 糖尿病: 处方:以相应背俞穴为主。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胃脘下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股外侧皮神经炎:处方:股外侧局部和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风市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 三叉神经痛: 处方: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四白下关地仓攒竹合谷太冲内庭 泄泻:处方:以大肠的俞、募、下合穴为主。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 癃闭: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为主。关元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 尿失禁:处方:以肾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膀胱俞肾俞三阴交 痢疾: 处方:以大肠的募穴、下合穴为主。合谷天枢上巨虚阴陵泉黄疸: 处方:胆俞阳陵泉阴陵泉至阳淋证: 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 水肿: 处方:水分水道三焦俞委阳阴陵泉 胁痛: 处方: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 腹痛:处方:以任脉和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中脘足三里天枢关元 坐骨神经痛: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⑴ 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⑵ 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眩晕: 处方:以头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百会风池头维太阳悬钟 震颤麻痹: 处方: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太冲阳陵泉 胃痛: 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梁丘 呕吐: 处方: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

胃下垂: 处方:以任脉腧穴和脾、胃的背俞穴为主。中脘胃俞足三里脾俞气海百 会 咳嗽: 处方: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肺俞中府列缺太渊 呃逆: 处方:以任脉腧穴为主。膈俞内关中脘天突膻中足三里 感冒: 处方:风池大椎外关列缺合谷 疟疾: 处方:大椎陶道中渚间使后溪 哮喘: 处方: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孔最定喘丰隆 癔病: 处方:以手、足厥阴经腧穴为主。神门大陵内关期门心俞合谷太冲 腰痛: 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委中肾俞大肠俞(腰三针)腰阳关阿是穴脊中 头痛: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⑴ 阳明头痛: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合谷内庭

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5-30T13:40:28.2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3期作者:王彦平成艳红 [导读] 在焦虑症的治疗中,采用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情绪,同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度。 (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针灸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S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焦虑症的治疗中,采用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情绪,同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度。 【关键词】针灸;焦虑症;中草药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142-02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居民产生了焦虑症。焦虑症的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神经紧张、衰弱或者是间发性惊恐[1]。焦虑症往往会导致患者的睡眠质量下降,身体产生不适感,并由此对生活与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目前,西医在治疗焦虑症上尚无有效的措施,中医药以其副作用少、治疗效果佳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现结合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的治疗资料与相关文献资料,对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的临床应用方式、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2016年1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存在药物过敏,恶性肿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等情况的患者。将8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47.50±1.6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3.31±0.42)年;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为(47.46±1.6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3.10±0.42)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一针灸治疗。具体方法为:取患者明黄穴位、明黄穴位直上3寸的天黄穴位、直下3寸的其黄穴位、董氏奇穴上三黄、百会、印堂等穴。直刺上三黄穴1寸,以得气为度;向后刺百会0.5~1寸,提插捻转1min;向鼻尖斜刺印堂0.5~1寸,提插捻转1 min。此外,若患者伴有心悸、失眠、心烦等症状,则取心俞、神堂穴位,若患者伴有胃痛、食少、腹胀等症状,则取脾俞、胃俞、意舍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30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胡舒肝散,药方:醋柴胡和香附各20g,积壳、川芍、白芍、石菖蒲各15g,甘草10g;以水煎服,取300ml,每日1次,连续用药30d。 1.3 观察指标 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负面情绪和治疗满意度等角度进行评估[2]。其中,负面情绪评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当患者的SDS>50分时判断为抑郁,其中,50~60分之间为轻度抑郁,61~70分之间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SAS评价标准同SDS。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有37例对治疗过程与结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92.5%(37/40);对照组有31例患者对治疗过程与结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77.5%(31/40);(χ2=4.192,P<0.05)。 3.讨论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过大的压力或者是突如其来的意外状况均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产生焦虑症[3]。对于多数患者而言,轻微的焦虑症均可通过自身调节恢复,但是,中、重度焦虑症患者则需要进行一定的医疗辅助治疗。在焦虑症的治疗中,西医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但是,从根治性效果与治疗的副作用等角度来看,西医治疗存在较大的不足。因此,引入中医治疗成为当前治疗焦虑症的主流方式之一[4]。 在中医学领域,该病属于“郁证”、“惊悸”等范畴,强调治疗应从“心”开始。心包代受邪,因此应该选择心俞、内关等穴位以对患者的心气进行有效的调节。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主要功效是调气疏肝、解郁散结,主治由肝郁气滞所引起的胁肋疼痛、纳少腹胀或经前痛经等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焦虑症在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上效果较好。在焦虑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如何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也是当前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过低的满意度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疾病的信心,从而制约治疗效果的发挥。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0例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0例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中药治疗;临床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好发于中青年,其病程长,日久不愈,并发症多.给广大患者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至今尚无有效根治方法。我们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运用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0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均系在我院就诊的病人,年龄最小20岁,最大52岁,其中30-40岁者35例,病程最短11个月,最长20年,其中1-10年者40例。 2诊断标准 1、症状:尿频、残尿感、会阴及肛门周围疼痛不适。 2、前列腺触诊:表面不平或不对称,可触及不规则的炎性硬结、压痛、质地失去了正常的均匀的弹性; 3、前列腺液检查:WBC﹥10个/HP,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前列腺PH值﹥6.8,前列腺液取不到时可以取精液检查。WBC ﹥5个/HP。即可诊断。本组50例均符合上述标准,同时除外急性前列腺炎。 3治疗方法 本组50例均采用中药治疗,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治疗。基本方:熟地20ɡ、知母15ɡ、肉桂10ɡ、当归12ɡ、白芍30ɡ、黄芪30ɡ、萆解25ɡ、蜈蚣2条、牛膝30ɡ、石菖蒲8ɡ、蒲公英30ɡ、甘草6ɡ。辩证加减:1、湿热证:加车前子12ɡ、扁蓄15ɡ、矍麦15ɡ、滑石30ɡ、木通10ɡ;2、肾虚证:加枸杞15ɡ、山药30ɡ、乌药10ɡ、益智仁10ɡ、莬丝子15ɡ、仙灵脾30ɡ;3、血瘀症:加三棱10ɡ、莪术15ɡ、荔枝核30ɡ、穿山甲10ɡ、王不留行10ɡ、元胡10ɡ;4、中虚证:加党参30ɡ、白术15ɡ、茯苓15ɡ、陈皮10ɡ、灸升麻6ɡ。每日一剂,水煎三次共约600ml分三次口服,3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歇休息2-3天后再行下一疗程。 4疗程标准 4.1显效症状完全消失,前列腺液检查连续2次(间隔一周以上)正常,肛门指诊压痛消失。2、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前列腺液检查连续2次以上WBC 减少1/2以上,肛门指诊压痛及质地均有改善。3、无效:症状、体征及前列腺液检查无明显变化。

华汉针神十种疾病常规治疗方法

?华汉针神十种疾病常规治疗方法 1、胃肠病:耳疗电极为主,可配合手疗电极足疗电极,必要时可选用体穴:中脘、上脘、足三里、胃俞、天枢等穴位。1—3次/天,每次30分钟。 2、糖尿病:耳疗电极为主,配合足疗电极及水全息疗法。体穴可选取:胰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太溪、丰隆。 3、气管炎、哮喘病:耳疗电极配合手疗电极,体穴:肺俞、合谷、曲池、肝俞、外关,各种电极交替使用。1-3次/天,30分钟/次。 4、心脑血管疾病:耳疗电极为主,配合手疗电极和足疗电极。体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内关、心俞、颈部华佗夹脊穴。足三里、丰隆、悬钟。1-3次/天,30分钟/次。 5、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耳疗电极为主,配合足疗电极及水全息疗法。体穴:气海、关元、水道、三阴交、太溪。 1-3次/天,30分钟/次。 6、头痛失眠、神经衰弱:耳疗电极为主,配合手疗电极、足疗电极及水全息疗法。体穴:风池、失眠、颈部华佗夹脊穴、神门、肝俞、脾俞、肾俞、心俞。各种方法可轮换使用。 1-3次/天,30分钟/次。(注意治疗强度) 7、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各种电极轮换使用。体穴:阿是穴为主。 1-3次/天,30分钟/次。 8、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耳疗电极为主,配合手疗电极及足疗电极。局部阿是穴使用贴片电极时强度以舒适为度,不可过大。1-3次/天,30分钟/次。 9、老年综合症:全息电极轮换使用,必要时配合保健体穴: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气海、关元、肾俞等。 1-3次/天,30分钟/次。 10、青少年近视、青光眼、老花眼、白内障:耳疗电极为主,配合其他电极,体穴:肝俞、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导语: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它的病情较为复杂,且治疗后容易复发。在中医领域,治疗男性慢性前列腺炎主要是分型治疗,根据不同的类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它的病情较为复杂,且治疗后容易复发。在中医领域,治疗男性慢性前列腺炎主要是分型治疗,根据不同的类型的前列腺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一:分型治疗 1:湿热型可见发病急,会阴及小腹胀痛、抽痛,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宜清热除湿,理气活血。常用方药为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 黄柏10g 山栀子10g 车前子10g 木通10g 川楝子10g 赤芍10g 丹皮10g 茯苓10g 生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 2:气滞血瘀型病程较长,以疼痛为主,牵掣小腹和睾丸疼痛。治疗宜活血化瘀。常用的处方为:丹参30g 赤芍10g 红花10g 王不留行10g 乳香10g 没药10g 青皮10g 川楝子10g 小茴香10g 水煎服,每日1剂。 3:肾气亏虚型见于慢性前列腺炎。有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及阳痿早泄等症状。治疗宜滋补肝肾。常用的药物为:黄柏10g 知母10g 生熟地各10g 山药30g 山萸肉10g 茯苓20g 泽泻10g 王不留行10g 丹皮10g 川楝子10g 水煎服,每日1剂。如有肾阳虚的情况,可加入制附子10g,蛇床子 20g,仙灵脾10g。 二:中医偏方 1:知母车前子治慢性前列腺炎【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主治慢性前列腺炎。【偏方组成】知母12克,车前子12克,柴胡12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治经验

冯世纶运用经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 冯世纶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师承于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经方家胡希恕等人,四十余年来一直专注于经方研究。曾在国内率先提出《伤寒论》是中医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著有《经方传真》、《张促景用方解析》、《中国汤液经方》等书,在运用经方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证处方常药简效速。现将冯教授运用经方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简介如下。 冯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非特异性感染所致的慢性炎症,是20~40岁青壮年的常见病,具有起病缓慢、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中医若能准确辨证论治,多有较好的疗效。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或因纵欲不节或所愿不遂,气滞血瘀与相火灼伤精血,败精流注,而成精浊;或因体内湿热蕴积流注下焦或病后气弱阴虚,余邪引动下焦湿热,精室被扰;或因不洁性交,淫毒经生殖道逆行内侵,精室受犯,气机被遏,分清泌浊功能失调,精离其位,造成精浊等等。 冯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复杂,从独特的经方理论来看,临床辨证不是从病因病机推理,而是分析临床症状得出辨证,从所辨之证中方中测得病机。前列腺炎的辨证亦是如此,即要详审其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从客观的症状来进行六经八纲辨证,也就明确了具体的病因病机,继而细拟方药,则疗效多能满意。 2、辨证施治 2.1 猪苓汤方证 适应症特点:小便不利,尿时尿道灼热或涩痛,口干思饮,心烦失眠等。此证乍看是湿热下注,或肾阴虚相火旺,且黄柏、苦参、木通等苦寒清热利湿,又加以知母、地黄等滋阴补肾,则必致阳气、津伤而湿饮更盛。冯师认为此为病久津血阴液虚而水湿盛,治疗唯有用甘淡渗湿、养血生津之法,才能使邪去正复。药用:猪苓10g、茯苓15g、泽泻10g、阿胶10g、滑石12g。 2.2 桂枝龙骨牡蛎白薇附子汤合猪苓汤方证 适应症特点:小便不利,欲尿不尽,尿后或大便时尿道有蛋清样粘液溢出,时伴见心悸、盗汗、眠差、遗精、早泄等,用肾气丸治疗常无效,而用苦寒药治疗后常加重。冯师认为此为营卫不和,外寒内饮之证,病久精血虚而水饮盛,湿久郁

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168例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168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症进行临床观察,了解其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168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与西药84组例进行对比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10%大于对照组的66.67%。结论温针灸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更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标签:温针灸;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复杂多变,迁延难愈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慢性前列腺炎主要可以分为非细菌性和细菌性。依据这一情况,2010年8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168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通过对患者使用温针灸为主要治疗方法的手段对其进行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8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168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为温针灸84例,对照组为采用西药8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1]。(1)临床表现:患者有性功能异常、尿道滴白、头晕乏力、排尿异常、药骶部酸痛、会阴、睾丸部胀痛等临床表现;(2)指诊:前列腺质地偏硬,常有触痛,大小正常或偏大;(3)辅助检查:患者的细菌培养(-),前列腺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大于10/HP 个,尿常规为阴性。 1.3方法 1.3.1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给予患者进行温针灸治疗,治疗选穴为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中极、秩边、肝俞、肾俞。温针灸的方法为消毒后对肾俞、肝俞进行直刺治疗,直刺的深度为10~20 mm,秩边常规针刺40 mm左右,进行捻转补泻法,每穴行针5~10 s,针感方向向腰骶部传导,并且不留针。然后取第2组腧穴,患者取仰卧位,用0.30 mm×28 mm毫针,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关元、中极(针前排尿1次)、阴陵泉、三阴交进行直刺25~40 mm,得气后进行捻转补泻法,每穴行针5~10 s,关元、中极针刺针感方向小腹、会阴部传导,阴陵泉、三阴交针感向上传导。然后取剪好长约2 cm艾条若干段,分别套置在关元、中极、阴陵泉、三阴交穴针柄尾部,点燃艾条,每穴灸3次。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跟骨骨刺临床观察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跟骨骨刺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7-10-19T09:16:22.7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作者:苏文明 [导读] 在跟骨骨刺患者的治疗中针灸结合中药方式治疗具有疼痛较小以及起效速度快等多种优势,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新疆昌吉市松龄中医医院 831100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跟骨骨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跟骨骨刺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理疗结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9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51%,实验组49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92%,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跟骨骨刺患者的治疗中针灸结合中药方式治疗具有疼痛较小以及起效速度快等多种优势,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结合中药;理疗结合西药;跟骨骨刺;临床治疗效果 在骨科临床中跟骨骨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疑难病症,患者一旦患病会产生足跟部疼痛、在步行时疼痛加重等临床表现[1]。因为牵拉跟骨结节骨膜上的腱膜造成了患者出现足跟疼痛的现象,患者在患病初期主要表现为足跟酸麻,在行走过程中有明显疼痛,因此跟骨骨刺疾病在治疗上具有较高的难度,并且伴随着病情的反复[2]。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跟骨骨刺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理疗结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跟骨骨刺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9例。其中男性患者人数为47例,女性患者人数为51例,年龄在45—67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5.23±6.81)岁,病程为20d—3年,平均病程为(2.32±0.58)年,两组患者均符合跟骨骨刺临床治疗标准。所有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均为足跟疼痛、行走过程中疼痛加重,并且痛点均为跟骨下方以及跟骨内侧位置。经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理疗结合西药治疗,患者口服布洛芬,每天两次,与此同时给予患者理疗一次,40min/d;实验组患者实施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穴位选择为太冲穴、足三里穴、昆仑穴、太溪穴、三阴交以及照海穴等穴位,使用平补平泻手法,结合艾灸治疗,注意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烫伤情况,留针1h,针灸一天一次。中药选择外洗处方,其中包含了牛膝15g、细辛15g、独活20g、络石藤20g、续断15g、鸡血藤20g、威灵仙15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严格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先进行熏蒸,当温度降低到50摄氏度时将患者足部放入药水中浸泡,时间为20min,一天1—2次的中药外洗。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足跟的疼痛症状消失,没有复发迹象;有效:患者足跟疼痛得到有效改善,短期内没有复发迹象;无效:患者足跟疼痛症状没有发生改变,或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49例患者治疗显效人数为14例(28.57%),有效人数为23例(46.94%),无效人数为12例(24.49%),治疗总有效率为(75.51%);实验组49例患者治疗显效人数为30例(61.23%),有效人数为17例(34.69%),无效人数为2例(4.08%),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跟骨骨刺疾病主要是因为跖腱膜以及跟骨结节上的韧带出现不断骨化与钙化的现象导致,跟骨结节处上的骨刺方向都是朝向足前指向足尖部,是跖腱膜与韧带的附着点[3]。跟骨骨刺的形成主要因为患者的韧带腱膜挛缩,而造成了韧带腱膜纤维遭到一定程度上的撕裂,人体的防御系统保护其不被拉断,而推动附着点出现了相应的骨化与钙化,从而形成了骨刺[4]。对于跟骨骨刺的治疗通过中药外洗的方式能够促进患者足部的血液循环,进一步促进炎症的吸收并实现足部水肿的消失,患者的疼痛因此得到了减轻或者消除[5]。针灸能够起到舒筋活络、健脾益肾、行气活血、软化骨刺以及消肿散结的功效,因此使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跟骨骨刺,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跟骨骨刺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理疗结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跟骨骨刺患者的治疗中针灸结合中药方式治疗具有疼痛较小以及起效速度快等多种优势,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雪峰,黄倩,刘洋.中药熏洗结合西药封闭治疗跟骨骨刺综合征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05:438-439.[2017-08-17]. [2]彭美芳.温针灸结合中药汤剂内服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2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07:68-69.[2017-08-17]. [3]齐凤军,夏杨,刘建民.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卵巢囊肿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05:56-57.[2017-08-17]. [4]贾海鹏,卢添娇,上官洁琼,潘冠文.温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02:189-191.(2016-02-20) [2017-08-17]. [5]郭建斌,李涛,马晓东.针灸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70例临床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1:1305-1307.[2017-08-17]. [6]周一敏.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4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5:53.[2017-08-17].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8-03-01T10:48:15.10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作者:彭宏 [导读]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中医对面神经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宁乡市中医院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对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于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6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对实验组患者予以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64(98.46)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53(81.53)例,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Portmann评分无显著差异,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ortmann评分为(17.7±2.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12.5±1.9)分,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结论:对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灸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改良Portmann评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针灸;中药;面神经炎;临床疗效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中医对面神经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面神经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抽签的方式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见下表1。本次研究以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全部研究对象各方面基本资料P均>0.05,能够进行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1.2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西医治疗和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方法如下: 1.2.1西医治疗 患者每日晨服用35mg泼尼松,每日服用1次,连续服用一周后,改为每日晨服用30g,每日服用1次;服用阿昔洛韦200mg,每日服用5次,连续服用一周;服用地巴唑,每日两次,每次10mg;服用甲钴胺,每日两次,每次0.5mg;使用红外线对患侧面部进行照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引导患者进行皱眉、鼓腮等动作对面部功能进行恢复训练。 1.2.2针灸联合中药治疗 取患者患侧印堂、四白、阳白、地仓、颊车、迎香以及双侧合谷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取30号1寸毫针为患者进行针灸;以浅刺、斜刺和透刺为主要手法,每日为患者针灸一次,每次留针30分;患者针灸后自觉局部出现放射性麻胀为正常现象;给予患者加味牵正散进行治疗,组方为:川芎12g、蜈蚣2条荆芥12g、蝉蜕6g、赤芍12g、僵蚕10g、白附子10g、防风15g、祛毒全蝎7g、甘草5g、,若患者由风寒导致发病,则加用羌活12g、苏叶10g;若患者由风热导致发病,则加用银花15g、柴胡10g、菊花12g;若患者由风痰阻络导致发病,则加用石菖蒲15g、胆南星7g,每日水煎一次,患者分为早晚两次温服。 1.3观察项目及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良Portmann评分进行对比。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能够正常进行闭眼及皱眉、鼓腮时无口角漏气情况、进餐时齿颊间无食物残渣且面部鼻唇沟及额纹能够呈对称形态为痊愈;患者勉强能够进行闭眼及皱眉、鼓腮时无口角漏气情况、进餐时齿颊间无食物残渣且面部鼻唇沟及额纹基本呈对称形态为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虽然存在但已发生明显好转为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无显著好转甚至更加严重为无效[2]。痊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患者抬眉、闭眼、鼓腮、噘嘴、示齿、张大鼻孔6项面部运动,能够正常进行运动为3分,运动发生减弱为2分,运动显著减弱为1分,运动消失为0分;患者安静状态下面部情况正常为2分,轻度不对称为1分,重度不对称为0分。满分为20分,患者得分越高,即情况越好[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治疗效果属于计数资料,应采用例(n)、率(%)进行表示并通过卡方(X2)进行检验,改良Portmann评分属于计量资料,应通过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并采用t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由表2可知,实验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64(98.46)例,多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53(81.53)例,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n(%)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在中医学属于“白浊”、“精浊”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下焦湿热”、“气化失调”所引起。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其治疗方法可分为内治和外治两大类。 内治即口服中草药治疗法,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一般将慢性前列腺炎分为五型: 1、湿热壅滞型多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渗浊为原则。如热偏重,则以八正散加减治疗;若湿偏重,则用八正散加榆白皮、冬葵子等。如湿热并重,则以三妙丸合碧玉散加减治疗。也可用八正合剂。不过,上述清热利湿之剂不宜久服重用,以免损伤脾胃,伤阴伤津。 2、阴虚火旺型表现为手淫过频、房劳过度、腰酸腿软、周身乏力、五心烦热、尿末滴白、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治疗以滋补肾阴为原则。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3、肾阳虚损型表现为尿频,尿道滴白、形寒肢冷、小腹会阴胀痛不适、阴囊湿冷、早泄遗精、头昏头晕。治疗以温补肾阳为原则。常用桂附八味丸加减。 4、气滞瘀阻型为病程长,经久难愈的患者。表现为小腹、会阴、腰骶不适,疼痛,尿道刺痛。治疗以活血化换,理气导滞为原则。常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5、中气不足型表现为小便清长或尿频而不痛,尿末滴白,会阴胀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食不香。治疗以补中益气、升清降浊为原则。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外治为非口服药物的治疗方法,常为中药内服的辅助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 1、针刺疗法常用穴位有两组。第一组有关元、膀胱俞、合谷穴;第二组为中极、肾俞、尺泽穴。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十次为一疗程。针刺这些穴位有补肾利水、理气活血之功效。治疗时以中强度刺激,采用提插捻转手法。针刺关元、中极穴时以患者阴茎头或尿道口出现酸胀感为好。 2、灸法对肾阳虚型选灸肾俞、三阴交等穴位;对中气不足型选灸脾俞、肾俞、足三里、气海等穴位;对气滞淤阻型选灸血海、气海、阳陵泉等穴位。每次灸20分钟左右,或先针后灸,或针与灸隔日交替使用。 3、生姜灸取新鲜生姜,稍切去两侧姜皮,放骶椎旁一厘米处,左右各两块,或放在曲骨、中极穴、放上艾绒灸三壮。 4、前列腺按摩 5、坐浴疗法与西医不同之处在于,可用内服药的第二、第三次煎液坐浴。也可专用中药煎汤坐浴,方药:鱼腥草20克、马齿苋lO克、丹参20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野菊花20克。煎取汁1500毫升,每日坐浴l一2次,每次30分钟。

中药结合针灸与中药治疗不寐的临床分析

中药结合针灸与中药治疗不寐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28T10:51:58.03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7月第7期作者:胡远学1 肖彤2 [导读] 经统计学显示,两组的疗效有着显著的差异,针药结合组的疗效更优于中药组。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卫生院 410215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灸治疗不寐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和中药组各50例。以10d为一疗程,休息3d,在进行下一疗程,三个疗程后再观察疗效。结果针药结合组50例中,痊愈21例,显效30例,有效4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中药组50例中,痊愈16例,显效23例,有效4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结论经统计学显示,两组的疗效有着显著的差异,针药结合组的疗效更优于中药组。中药结合针灸对治疗不寐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字】不寐;针药结合疗法;优越性;局限及对策 1 不寐的简介 不寐俗称为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寐症的发病率也开始逐渐升高,如今失眠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轻者入睡困难,或者只能进入轻睡眠,极易被惊醒,一旦被弄醒就难以再次入睡;严重者可能整夜都不得入眠,还常常伴有头痛、恶心干呕、健忘等症状。患有不寐症的人大多都是由于情志所伤,饮食不当,年迈病后和天生等所致。不寐症可以分为两种,原发性和继发性。 2 临床资料和结果 由于现在患有不寐症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医疗机构都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除了一些西医疗法,中医治疗也有多种疗法,现根据临床分别按单纯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治疗。本文对此两种疗法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找出治疗不寐症较好的疗法,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也进一步促进中医发展。 2.1临床患者资料 在100例不寐患者中,男77例,女23例,年龄为35~81岁。患病时间不等,3个月内12例,三个月~一年26例,一年~五年30例,五年以上32例。失眠主要是因为患有睡眠障碍;出现障碍睡眠的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失眠导致记忆力下降,头晕恶心,精神不振等症状;导致失眠症的因素大多是生活压力大,更年期综合症,或者受到挫折等。 2.2治疗方法 中药组单纯的只采取服用中药来治疗的方法为参考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中对于失眠的治疗。将不寐分成五种类型,分别为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和心虚胆怯型。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的真实病状,服用不同的中药和不同程度的用量。 针药结合组除按原中药组采用的传统治疗外,增加针灸治疗,主穴:四神聪,神门;肝郁化火型加肝俞,太冲;痰热内扰型加丰隆,足三里,阴虚火旺型加心俞、太溪;心脾两虚型心俞、脾俞;心虚胆怯型加心俞、胆俞、丘墟。根据辩证选穴,予以补泻法或平补平泻法,或针灸并用。 2.3治疗结果 三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诊断发现,针药结合组的总有效率和中药组没多大明显差异,但是针药结合组的总显效率明显优于中药组。针对重度失眠患者和中度失眠患者,针药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药疗法,但对于轻度失眠患者,两种方法并没有显著差异。 此结果说明虽然这两种方法都有助于治疗不寐症,但是针药结合疗法效果更明显些,特别是对于重度和中度失眠患者而言。 3 针药结合疗法的优越性 西医学采用镇静催眠药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从而降低兴奋点。然而长期服用此种药品容易导致患者对其产生依赖性,会成瘾,长期以往会产生很多副作用,比如记忆力下降,头晕甚至是老年痴呆等,相对而言,中药取材大多都是动植物的萃取物,药性比较温和,对人体的伤害相对较小,并且能过调节机体全身的作用。 4 针药结合疗法的局限性 4.1中药品种多且复杂,穴位较多且操作手法繁杂 药品种繁多且复杂,如何分清药物的疗效和多种药物混合服用的影响?如何选择有效的增效药物?都是中药选择时的重要问题。并且人体共有720个穴位,医用穴位有402个,所以容易导致针刺时选错穴位,加重病情,针灸的手法也十分繁杂,不易操作。 4.2针药结合疗法中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根据国内专门学者研究表明,针药结合疗法不一定都可以增强针刺镇痛疗效,有的针药结合后的作用并不明显,甚至有时还会降低疗效。各种中药混合使用或者针药结合后,可能会降低疗效,产生排斥现象。每个患者的症状不同,所以疗效也因人而异,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4.3专业人员缺少,理论知识不够完善 针药结合疗法虽然在近几年被很多医疗机构所采用,也表现出显著的疗效优势,但是关于针药结合疗法的理论知识还不够完善,仍有很多医院对于此方法的了解程度较低,专业医疗机械也不够齐全,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也不够。 5 针对针药结合疗法的不足提出对策 5.1 对策 针药结合疗法虽然对于治疗不寐症和其它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医疗机构应该加大对此疗法的专业研究和探讨力度,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完善理论知识,特别是中药品种及其疗效和人体的穴位研究。明确各类中药和针灸结合治疗后的机体反应,是否会出现排斥现象和副作用。除此之外,医疗机构应该完善医疗器械,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 5.2讨论 如今中药结合针灸治疗不寐的疗法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采用,针药结合疗法也被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之中。但是毕

中医辨证治前列腺炎要点

中医辨证要点 1.抓住病机特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湿热为病,腺体瘀浊阻滞,腺液排泄不畅。故治疗过程中需紧紧围绕瘀浊阻滞这一特点来辨证用药,无论何证都要选用祛瘀排浊之品,如穿山甲、皂角刺、天花粉、败酱草、薏苡仁、冬瓜仁、浙贝母、石菖蒲等。 2.注重局部辨证辨证过程中除全身整体辨证外,还要注重前列腺指检及各种理化检查的局部辨证。湿热证者,前列腺多肿大,可有灼热感,白细胞多有成堆;瘀血证者,前列腺质地偏硬,可有结节但结节光滑,EPS按出较困难,可见红细胞,卵磷脂小体减少明显。3.分清寒热虚实湿热为病,常易阻遏阳气和伤阴、伤阳,故治疗时需分清寒热虚实。湿热阻遏阳气者,临床除见湿热证外,还有会阴、睾丸、下腹部畏寒怕风感;湿偏胜易伤阳,而见足心凉、大便溏或全身怕冷等阳虚症状;热偏胜易伤阴,而感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干等阴虚症状。 中医论治 1.总的治疗原则清利湿热,祛瘀排浊是本病的治疗原则。临床治疗,可根据辨证情况,或以清热利湿为主,或以活血祛瘀为主,或偏于排泄为主。病程日久,还可出现寒热错杂之象。或伤于阴,或伤于阳,治疗需寒热之品并投,伤阴加二至丸,伤阳加附、桂等。2.辨证论治 (1)湿热证 ①临床表现本型病程较短。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有余沥,小便有灼热感,尿黄赤,会阴部、肛门、后尿道坠胀不适或疼痛,排尿终末或大便时尿道口有乳白色分泌物,伴口苦口干,肛门灼热,大便或干或溏。前列腺略肿大,有压痛,多有热感;EPS镜检,白细胞多有成堆现象,或满视野,卵磷脂小体减少可不明显;EPS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稍数。 ②证候分析湿热为病,排出物及分泌物多且滞涩而不畅。故湿热之邪留滞前列腺,前列腺液分泌较多且排泄不畅,见排尿终末或大便时尿道口常有乳白色分泌物。前列腺导管直接于前列腺尿道底精阜两侧,与后尿道相通,湿热波及尿道,则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感及排尿不尽等症状;前列腺与直肠毗邻,湿热波及直肠则出现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灼热感等直肠刺激征;湿热入络,阻碍气血,故见前列腺略肿大、压痛,且有发热感。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溏滞,舌苔黄腻,脉弦滑稍数,是湿热常见之象。 ③治法清热解毒,祛湿排浊。 ④方药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方取黄柏清热解毒燥湿;萆薢、车前子清利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一测血压眼部检查湿热;石菖蒲祛湿排浊;丹参凉血活血。加虎杖、败酱草、红藤、金银花清热解毒、活血消痈之品,有助前列腺湿热清、气血通;土茯苓、瞿麦清热解毒、利水渗湿之品,有助于尿道湿热去而不流注前列腺,且前列腺湿热亦有去路,即从尿道去之。大便干者,配大黄;刺痛明显者,加桃仁、赤芍、穿山甲等祛瘀之品;口干者,合天花粉,既可养阴生津,又可祛瘀排浊。以上药物一般用量为:黄柏12克,萆薢15克,车前子15克,石菖蒲12克,丹参15克,虎杖12克,败酱草15克,红藤15 克,金银花15克,瞿麦15克,大黄6~9克,桃仁15克,赤芍12克,穿山甲15克,天花粉15克。 (2)瘀血证 ①临床表现本型病程较长,接受过前列腺注射治疗史者多见。疼痛明显,常见会阴部、后尿道刺痛,痛引睾丸、阴茎、腹股沟或小腹,尿频,排尿不适,尿有余沥,排尿时尿道刺痛,尿道口乳白色分泌物反不常见,性生活次数常因疼痛而减少(主要是射精疼痛)。伴忧愁思虑,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精神抑郁症。前列腺触摸质地偏硬,大小正常或偏小,或有结节,但结节光滑;EPS较难按出,镜检白细胞可出现成堆,但不似湿热型大量成堆,亦可见红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