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磁质的磁化规律

铁磁质的磁化规律

铁磁质的磁化规律
铁磁质的磁化规律

铁磁质的磁化规律

研究铁磁质磁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7-10所示,其中闭合环由待测铁磁材料制成。其中闭合环由待测的铁磁材料制成。设通过线圈的电流为I,则磁场强度,再用一个副线圈连接磁通计或冲击电流计来测B。下面分析和的关系,并将结果在以H为横轴,以B为纵轴的平面坐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1.磁化曲线

对于一切顺磁质或抗磁质来说,它们的绝对磁导率或相对磁导率

是常数,或者说B和H成正比,如果把B看成是H的函数,那么它的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如图7-11。但对于所有的铁磁质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实验表明,B和H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而是比较复杂的函数关系,如图7-12所示,B-H实验曲线通常称为磁化曲线。如图7-12所示,当H从零开始增大时,B也逐渐增大(0-1段);H再继续增大时,B急剧上升(1-2段),在曲线2-3段中,B随H的增大又缓慢下来;到达a 点后,再继续增大H时,B几乎不再增加,此时的磁感应强度叫做饱和磁感应强度。

2.磁滞回线

我们继续进行上面的实验。当B达到饱和值后,再逐步减小H的数值。

这时B数值也要减小,但B并不沿曲线下降,而且沿另一条曲线

下降(图7-13)。当时,,而仍然保持一定的磁感应强度。当时,。B随H的全部变化过程,如图7-13中的闭合曲线所示。如果从O点开始还没有到a点前就把

减小,则B将沿另一曲线下降形成较小的闭合曲线,如图7-13的虚线所示。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铁磁质的磁感应强度B不是H的单值函数,对于同一个H值(如),B可以有若干个不同的数值(,…)这还要看以前的磁化情况而定,总的说来,B总是落后于H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磁滞是铁磁质的重要特性之一。图7—13的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其中磁滞回线称为饱和磁滞回线,不同的铁磁质有不同的磁滞回线。线段或的长度表示当外磁场等于零时铁磁质还保留的磁感应强度或,称为剩磁。线段oc 或表示要使磁感应强度变为零时时必须加的外磁场强度,称为矫顽力,一般用表示,不同的铁磁质有不同的矫顽力。

硬质合金的相对磁饱和强度

钨钢的相对磁饱和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4-07-10 09:56 文章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数:次 钨钢的相对磁饱和及影响因素有: 1、钨钢之WC-CO硬质合金的磁化曲线(M-H曲线) WC-Co钨钢中含有铁磁质Co,因此,它具有铁磁质的磁性特性。 铁磁质的磁性,和它的固体结构状态有关。研究表明,在铁磁质存在着许多自发地饱和磁化的小区域,每个这样的小区域,相当于自发磁化的小永磁体,具有相当大的磁矩,这些小区域称为磁畴。磁畴的形成是由于电子间的“交换作用”,使相邻原子的电子自旋磁矩自发地排列整齐,或者说,与电子自旋运动等效的分子电流按一定方向排列整齐。在没有磁场作用时,尽管每个磁畴中的分子电流已排列整齐,但就各个磁畴来说,其分子电流的取向则是完全混乱的,相互抵销,铁磁质的总磁矩仍为零,因此,对外不表现磁性。当外加磁场(H)时,随着磁场强度逐渐增强,磁化强度增大,至所有磁畴都取外磁场方向,这时磁化达到饱和,称为饱和磁化强度(Ms),些时的磁场强度称为饱和磁场强度(Hs)。 WC-Co钨钢的磁导率(u)不是一个常数,随磁场强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钨钢的磁化强度(M)随磁场强度(H)的变化是一条曲线,称为磁化曲线(M-H曲线),如图4-22所示。当磁场强度(H)从零逐渐增大时,磁畴在磁场作用下,迅速沿外磁场方向排列,磁化强度(M)也逐渐增大,磁化强度越大,磁畴排列越整齐,磁化强度(M)也越大。当磁场强度(H)增大,磁化强度(M)已经饱和(最大)。此时的磁化强度(M)称为饱和磁化强度(Hs),此时的磁场强度(H)称为饱和磁场强度(Hs)。

由于WC-Co钨钢中含Co量不同,含C量不同(γ相中含W和C不同),添加过元素不同,杂质元素不同等,都构成一种特定的硬质合金,第一种特定的M-H磁化曲线。

磁性材料测量(5)—磁化强度M、磁极化强度J、磁导率μ

磁化强度M、磁极化强度J、磁导率μ 1. 磁化强度M 除式B=μ H描述的真空介质外,其他介质的关系为:B=μ0(H+M)……….…(2.15), 式中,M是磁化强度矢量。在这种关系中,μ H代表外部源的贡献,μ0M代表了磁性材料内部的贡献。由此可得,即使外部磁场强度等于零,材料本身依然可以产生磁感应强度,因为它已被磁化(自生的或因之前被磁化)。 假定每种磁化材料包括大量的基本磁偶极子,磁偶极子由电子围绕原子核转动或自旋转动产生。这些磁偶极子由磁矩m表示。在材料完全退磁的情况下,平均磁矩平衡,由此产生的磁化为零。如果材料被磁化,其磁化强度M等 M = V m i …………………………………………(2.16) 磁化强度定义为单位体积内分子磁矩的矢量和,单位和磁场强度同为A/m。 2. 磁极化强度J 早期的文献中,磁性材料由磁感应强度B描述。最近,许多标准推荐磁场极化强度J替代磁感应强度B:J = B-μ0H………………………………(2.17) 所以,磁场极化强度等于μ M。因此在软磁材料典型应用中,磁场强度的值通常是 不大于1kA/m,μ 为4π×10-7Wb/Am,所以磁感应强度B和极化强度J之间区别极小。在硬磁性材料方面,这种区别确实显著的,通常给出B=f(H)和J=f(H)这两种关系。 3. 磁导率μ 磁性材料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为B=μH………………..…(2.18),在实践中,用这个关系描述材料属性很不方便,通常采用材料磁导率与真空磁导率比值 关系,即相对磁导率μ r =μ/μ0,因此式(2.18)可改为:B=μrμ0H……..……………(2.19)。 从理论上讲,磁导率μ是描述磁性材料属性的最好参数,因为它预示两个主要的材料参数磁感应强度B和磁场强度H的直接关系,但事实上,情况要复杂的多,因为:(1)B和H之间的关系几乎总是非线性,因此磁导率取决于工作点(磁场强度的值)。图2.5 给出电工硅钢的一个典型曲线B=f(H)。可以看出,相对磁导率最大值达到约4000,但是,在高磁感应强度时其低得多(对于深度饱和时其值非常小,实际上不像是铁磁材料)。类似地,对于非常小的磁场,初始磁导率也大大减小,因此,固定值磁导率给出的信息仅仅是一个固定工作点。 (2)材料磁化受其形状的影响——磁体的磁导率与原材料磁导率可以完全不同。通常,不均匀磁化的磁体我们只能确定其平均值。 (3)大多数磁性材料是多晶的,材料的磁化方向不同(材料各向异性),磁导率也不同。因此,磁导率应该描述成张量形式:

第七章 磁介质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磁介质 一、判断题 1、顺磁性物质也具有抗磁性。 √ 2、只有当M=恒量时,介质内部才没有磁化电流。 × 3、只要介质是均匀的,在介质中除了有体分布的传导电流的地方,介质内部无体分布的磁化电流。 √ 4、磁化电流具有闭合性。 √ 5、H 仅由传导电流决定而与磁化电流无关。 × 6、均匀磁化永久磁棒内B H 与方向相反,棒外B H 与方向相同。 √ 7、在磁化电流产生的磁场中,H 线是有头有尾的曲线。 √ 8、由磁场的高斯定理?=?0s d B ,可以得出?=?0 s d H 的结论。 × 9、一个半径为a 的圆柱形长棒,沿轴的方向均匀磁化,磁化强度为M ,从棒的中间部分切出一厚度为b<

硬质合金的相对磁饱和强度

硬质合金的相对磁饱和 强度 钨钢的相对磁饱和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4-07-1009:56文章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数:次有: 1、之WC-CO硬质合金的磁化曲线(M-H曲线) WC-Co钨钢中含有铁磁质Co,因此,它具有铁磁质的磁性特性。 铁磁质的磁性,和它的固体结构状态有关。研究表明,在铁磁质存在着许多自发地饱和磁化的小区域,每个这样的小区域,相当于自发磁化的小永磁体,具有相当大的磁矩,这些小区域称为磁畴。磁畴的形成是由于电子间的“交换作用”,使相邻原子的电子自旋磁矩自发地排列整齐,或者说,与电子自旋运动等效的分子电流按一定方向排列整齐。在没有磁场作用时,尽管每个磁畴中的分子电流已排列整齐,但就各个磁畴来说,其分子电流的取向则是完全混乱的,相互抵销,铁磁质的总磁矩仍为零,因此,对外不表现磁性。当外加磁场(H)时,随着磁场强度逐渐增强,磁化强度增大,至所有磁畴都取外磁场方向,这时磁化达到饱和,称为饱和磁化强度(Ms),些时的磁场强度称为饱和磁场强度(Hs)。 WC-Co钨钢的磁导率(u)不是一个常数,随磁场强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钨钢的磁化强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M)随磁场强度(H)的变化是一条曲线,称为磁化曲线(M-H曲线),如图4-22所示。当

磁场强度(H)从零逐渐增大时,磁畴在磁场作用下,迅速沿外磁场方向排列,磁化强度(M)也逐渐增大,磁化强度越大,磁畴排列越整齐,磁化强度(M)也越大。当磁场强度(H)增大,磁化强度(M)已经饱和(最大)。此时的磁化强度(M)称为饱和磁化强度(Hs),此时的磁场强度(H)称为饱和磁场强度(Hs)。 由于WC-Co钨钢中含Co量不同,含C量不同(γ相中含W和C不同),添加过元素不同,杂质元素不同等,都构成一种特定的硬质合金,第一种特定的M-H磁化曲线。

铁磁质的性质_铁磁质的磁化规律_铁磁质的磁化机制_铁磁质的分类

铁磁质的性质_铁磁质的磁化规律_铁磁质的磁化机制_铁磁质的分类

————————————————————————————————作者:————————————————————————————————日期:

铁磁质的性质_铁磁质的磁化规律_铁磁质的磁化机制_铁磁 质的分类 一、铁磁质的性质:铁磁质的最主要特性是磁导率非常高,在同样的磁场强度下,与真空或弱磁材料相比,铁磁质中磁感强度 大几百倍甚至几万倍。铁磁质还具有一些不同于弱磁材料的特性:铁磁质的磁感强度B与磁场强度H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铁磁质的磁导率不是恒量,会随磁场强度H的改变而变化,而且铁磁质的磁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具有磁滞现象,一般用磁滞回线来描述。 二.铁磁质的磁化规律:用待测的铁磁质为芯制成螺线环,当线圈中通以电流I时,环内的磁场强度H =nI ,通过测量电流I,就知道了铁磁芯磁化的磁场强度H 。在螺线环的铁芯上切开一个小开口,因磁感应强度的法向分量在切口和铁芯中连续,故用小线圈在开口处测量的B就是环路中的磁感应强度。根据:,可以测出磁化率。因铁磁质的B~H 的关系不是线性的,故铁磁质的不是常数,它是随H的变化而变的。

磁化曲线表示磁场强度H 和磁感应强度B 的关系。实验开始时I = 0,未经磁化的铁芯中H = 0,B = 0,这一状态相当于B~H 图上的原点O,逐渐增大线圈中的电流I ,相应地H = nI 按比例增大,开始时(即oa段) B 增加较慢,接着(即ab段) B 很快增加,但过了b点后,B 增加减慢,过了c点,再增加H ,B几乎不再增加,这时铁芯磁化达到饱和。从O到达饱和状态c这一段B~H曲线称为磁芯的起始磁化曲线。当外加磁场由强逐步减弱至H =0时,铁磁质中的B不为零,而是B =Br ,Br称为剩余磁感应强度,简称剩磁。要消除剩磁,使铁磁质中的B恢复为零,需要加上反向磁场强度Hc,Hc称为矫顽力。若使反向电流继续增加,以增加反向磁场强度H,磁化达到反向的饱和状态f点。若将电流改回原来方向,磁化曲线就会形成一闭合曲线。这就是铁磁质的磁滞回线。在铁磁质的磁化过程中,铁磁质磁化状态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外加磁场的变化。这就是磁滞现象。 三.铁磁质的磁化机制:铁磁性主要来源于电子的自旋磁矩。相邻原子的电子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交换作用”,这是一种量子效应。它促

铁磁材料的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实验报告修订稿

铁磁材料的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实验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2) 实验名称: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座位号: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磁滞回线测试仪测绘磁滞回线的方法。 2、了解铁磁材料的磁化规律,用示波器法观察磁滞回线比较两种典型铁磁物质的动态磁化特性。 3、测定样品的磁化特性曲线(B-H曲线),并作μ-H曲线。 4、测绘样品在给定条件下的磁滞回线,估算其磁滞损耗以及相关H C、B R、B M、 H、B的等参量。 二、实验仪器:

TH—MHC型智能磁滞回线测试仪、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1.铁磁材料的磁滞特性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铁氧体)均属铁磁物质。其特性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即磁导率μ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铁磁材料的磁滞现象是反复磁化过程中磁场强度H与磁感应强度B之间关系的特性。即磁场作用停止后,铁磁物质仍保留磁化状态,图1为铁磁物质的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中的原点O表示磁化之前铁磁物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B=H=O,当磁场强度H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随之从零缓慢上升,如曲线Oa,继之B随H迅速增长,如曲线ab所示,其后B的增长又趋缓慢,并当H增至H S时,B达到饱和值B S这个过程的OabS曲线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如果在达到饱和状态之后使磁场强度H减小,这时磁感应强度B的值也要减小。图1表明,当磁场从H S逐渐减小至零,磁感应强度B 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恢复到“O”点,而是沿另一条新的曲线SR下降,对应的B值比原先的值大,说明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不可逆的过程。比较线段OS和SR可知,H减小B相应也减小,但B的变化滞后于H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磁滞。磁滞的明显特征是当H=O时,磁感应强度B值并不等于0,而是保留一定大小的剩磁Br。 当磁场反向从0逐渐变至-H D,磁感应强度B消失,说明要消除剩磁,可以施加反向磁场。H D称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曲线RD称为退磁曲线。 图1还表明,当磁场按H S→O→H C→?H S→O→H D′→H S次序变化,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则沿闭合曲线SRDS′R′D′S变化,可以看出磁感应强度B值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磁场强度H的变化,这条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中的铁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磁滞是铁磁材料的重要特性之一,研究铁磁材料的磁性就必须知道它的磁滞回线。各种不同铁磁材料有不同的磁滞回线,主要是磁滞回线的宽、窄不同和矫顽力大小不同。 当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反复磁化时将会发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因为反复磁化时磁体内分子的状态不断改变,所以分子振动加剧,温度升高。使分子振动加剧的能量是产生磁场的交流电源供给的,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种在反复磁化过程中能量的损耗称为磁滞损耗,理论和实践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铁磁材料的磁性能

铁磁材料的磁性能 1、铁磁性物质的磁化 当把一根铁棒插入通有电流的线圈时,可以发现铁棒能够吸引铁屑,这是由于铁棒被磁化的缘故。所谓磁化是指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具有磁性的过程。只有铁磁性物质能够被磁化,非铁磁性物质不能被磁化。 铁磁性物质能够被磁化的主要原因是其内部存在大量的磁性小区域,即磁畴。在无外磁场作用时,铁磁物质中磁畴的排列杂乱无章,磁性相互抵消,物质对外界并不显磁性。但是,在外磁场作用下,磁畴将沿着磁场的方向排列,从而产生附加磁场,如图 4.1所示。附加磁场与外磁场叠加在一起,使得总磁场增强。有些铁磁性物质在去掉外磁场后对外仍显磁性,于是它们变成了永久磁铁。 (a)(b) 图4.1铁磁性物质的磁畴 2、磁化曲线 铁磁性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其内部将产生磁场。表征铁磁性物质内磁感应强度B随外磁场强度H变化的曲线,称为磁化曲线,也称为B-H曲线。如果铁磁性物质从完全无磁的状态进行磁化所得到的磁化曲线称为起始磁化曲线。磁化曲线是非线性的。起始磁化曲线应经过坐标原点,如图4.2所示。

图4.2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 在磁化曲线起始的Oa段,曲线上升缓慢,这是由于铁磁物质内部磁畴的惯性造成的,这个阶段称为起始磁化阶段。随着H的增大,B也增大,磁化曲线中ab段的变化接近于直线,这是由于大量的磁畴在外磁场作用下沿着磁场的方向排列,附加磁场增强。然后,在bc段,随着H的增大,B也增大,但增大的速度变慢,这是由于铁磁性物质内部只剩下了少数的磁畴。最后,在cd段,由于铁磁性物质几乎全部被磁化,继续增大H,B几乎没有变化,即B达到了饱和值。不同的铁磁性物质具有不同的磁化曲线。 3、磁滞回线 上面介绍的磁化曲线只反映了铁磁性物质在外磁场由零逐渐增强时的磁化过程。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许多铁磁性材料往往工作在大小和方向交替变化的磁场中,这时由于铁磁性物质具有滞后效应和粘滞性,使得B的值不仅与相应的H有关,还与物质之前的磁化状态有关。 实验表明,如果B达到饱和值后,逐渐减小H,这时B并不是沿着图4.2中的磁化曲线减小,而是沿着另一条曲线下降,如图4.3所示的de段。当H减小至零时,B的值不是零,而是Br,Br称为剩磁。 图4.3磁滞回线 为了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的磁场。当反向磁场由零增大到Hc时,B的值为零。Hc 称为矫顽力,它反映了铁磁性物质保持剩磁的能力。继续增大反向磁场,B的值将从零变为负值,即B的方向发生改变,铁磁性物质被反向磁化。反向磁化使B达到饱和值后,减小反向磁场,磁化曲线将沿gk段变化,在k点处H为零。继续增大正向磁场,磁化曲线将沿khd变化。从磁化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B的变化总是落后于H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磁滞现象。磁化过程所形成的闭合的、对称于原点的曲线defgkhd,称为磁滞回线。

5.4 铁磁性物质的磁化

5.4 铁磁性物质的磁化 一、选择题: 1、由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可知,铁磁性物质的磁导率最大出现在磁化曲线的( ) A.起始段 B.直线段 C.饱和段 D.接近饱和段 2、如图1所示( ) A.(1)材料导磁性能强 B.(2)材料导磁性能强 C.两种材料的导磁性能一样 D.不能确定 3、如图2所示,退磁曲线为图中的() A.ab B.bc C.cd D: de 图1 图2 4、半导体收音机的铁氧体磁棒是 ( ) A.硬磁性材料 B.软磁性材料 C.矩磁性材料 D.非铁磁性材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铁的铁芯是由软磁材料制成的 B.铁磁材料磁化曲线饱和点的磁导率最大; C.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越宽,说明它在反复磁化过程中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大; D.通入线圈中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磁场越强 6、电磁铁的铁心在交变电流作用下反复磁化,其内部的磁畴反复翻转,这种由翻转所产生的损耗叫( ) A.铜损 B.涡流损耗 C.磁滞损耗 D.漏磁损耗 7、录音磁头所用铁心材料和录音磁带所用磁性材料分别是( ) A.硬磁材料,软磁材料 B.硬磁材料,矩磁材料 C.软磁材料,矩磁材料 D.软磁材料,硬磁材料 8、适用制造永久磁铁的材料是( ) A.软磁性材料 B.硬磁性材料 C.矩磁性材料 D.顺磁性材料 9、正常工作时,电动机、变压器的铁芯一般工作在磁化曲线的 ( ) A.起始段 B.直线段 C.过渡段 D.饱和段 10、为减小剩磁,电磁线圈的铁心应采用( )。 A.硬磁性材料 B.非磁性材料 C.软磁性材料 D.矩磁性材料 11、铁磁性物质的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面积的关系是( ) A.磁滞回线包围的面积越大,磁滞损耗也越大 B.磁滞回线包围的面积越小,磁滞损耗越大 C.磁滞回线包围的面积大小与磁滞损耗无关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12、如果线圈的匝数和流过它的电流不变,只改变线圈中的媒介质,则线圈内 ( ) A.H不变,B变化 B.H变化,B不变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实验目的】 1.认识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型的铁磁物质的动态磁化特性。 2. 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作μ -H曲线。 3.测定样品的H D、B r、B S和(H m·B m)等参数。 4.测绘样品的磁滞回线,估算其磁滞损耗。 【实验仪器】 DH4516型磁滞回线实验仪,数字万用表,示波器。 【实验原理】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铁氧体)均 属铁磁物质。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故磁导率μ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即磁化场作用停止后,铁磁质仍保留磁化状态,图1为铁磁物质的磁感应强度B与磁化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中的原点O表示磁化之前铁磁物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B=H=O,当磁场H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随之缓慢上升,如线段oa所示,继之B随H迅速增长,如ab所示,其后B的增长又趋缓慢,并当H 增至H S时,B到达饱和值B S,oabs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图1表明,当磁场从H S逐渐减小至零,磁感应强度B 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恢复到“O”点,而是沿另一条新的曲线SR下降,比较线段OS和SR可知,H减小B 相应也减小,但B的变化滞后于H的变化,这现象称为磁滞,磁滞的明显特征是当H=O时,B不为零,而保 留剩磁Br。 当磁场反向从O逐渐变至-H D时,磁感应强度B消失,说明要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H D称 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线段RD称为退磁曲线。 图1还表明,当磁场按H S→O→H D→-H S→O→H D′→H S次序变化,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则沿闭合曲线SRDS' R'D'S 变化,这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所以,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中的铁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 材料中释放,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可以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极化强度与磁化强度

1 第1节 极化强度P 一、 定义 无外电场 无极分子电介质0=分P 0E 有极分子电介质0≠分P ∑=0分P ,介质不呈电性 在外电场0E 作用下 无极分子电介质发生位移极化 有极分子电介质发生取向极化(+位移极化) 每个分子可以用一个电偶极子去等效,∑≠0分P ,介质呈电性 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束缚电荷只分布在介质表面上 E E E '+= 0,E ' 与0E 反方向,0E E < V ?:宏观无限小,微观足够大 极化强度V P P ?=∑分 SI :23//m C m Cm = 介质内部每一点上都有一个极化强度矢量与之相对应 二、 束缚电荷与极化强度P 的关系斜介质柱体,S q ?'='/σ ∑??=?=θcos S l P V P P 分 θcos S l P ?? =l q ?', n P θcos S l P ??=l q ?', θσcos P ='=n P P n ?= 讨论:0=θ,P ='σ,2 0π θ<<,0cos >='θσP 2π θ=,0='σ,πθπ<<2 ,0c o s <='θσP πθ=,P -='σ 0o s >θ 0=' P 0cos <θ 均匀介质球体,均匀极化 均匀介质直圆柱体,均匀极化

2 三、D 的高斯定理 σ σ- ∑?=?内 q S d E S 1ε )1 ∑∑'+=内 内(q q f ε =?? S S d E 0ε∑∑'+内 内 q q f (1) ??=?S S dS P S d P θcos - =?左dS P θcos +?右 dS P θcos +?侧 dS P θcos =PS PdS =?右 (介质表面处P ='σ,内部σ'=P ) =S σ'=)(S σ'--=∑'-内 q (2) (1)+(2):= ?+?S S d P E )(0ε∑内 f q 定义:电位移矢量P E D +=0ε =??S S d D ∑内 f q :D 的高斯定理 四、D 、E 与P 的关系 P E D +=0ε,一般,三者不一定同方向 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E P ∝(总电场) E P e 0εχ=,e χ:极化率 P E D +=0ε=E E e 00εχε+=E e 0)1(εχ+ E D r εε0=,r e εχ=+1,1-=r e εχ E 线(电力线):由正电荷发出,终止于负电荷 D 线:由正自由电荷发出,终止于自由负电荷 P 线:由负束缚电荷发出,终止于正束缚电荷 平板电容器 D 线, E 线, P 线

12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实验报告: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一、实验题目: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二、实验目的: 1认识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型的铁磁物质动态磁化特性。 2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作卩-H曲线。 3计算样品的H=、B r、出和(Hn- B m )等参数。 4测绘样品的磁滞回线,估算其磁滞损耗。 三、实验原理: 1铁磁材料的磁滞现象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 化物(铁氧体)均属铁磁物质。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故磁导率卩很高。 另一特征是磁滞,即磁化场作用停止后,铁磁质仍保留磁化状态,图1为铁磁物质磁感应强 度B与磁化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中的原点0表示磁化之前铁磁物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B=H=0当磁场H从零开始增 加时,磁感应强度B随之缓慢上升,如线段0a所示,继之B随H迅速增长,如ab所示,其后B的增长又趋缓慢,并当H增至H m时,B到达饱和值,0abs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图1表 明,当磁场从H m逐渐减小至零,磁感应强度B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恢复到“ 0 ”点,而是沿 另一条新曲线SR下降,比较线段0S和SR可知,H减小B相应也减小,但B的变化滞后于H

的变化,这现象称为磁滞,磁滞的明显特征是当 4 Bkm 1 TFi ^Hc /~0/ Ho H n B线和磁滞回线当磁场反向从0逐渐变至-H e时,磁感应强度H=0时,B不为零,而保留剩磁Br。 一簇磁滞回线图2同一铁 B消失,说明要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 i

i 磁场,f 称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能力,线段 图1还表明,当磁场按 H 宀H --H m ~ 0^ H e — f 次序变化,相应的磁感 应强度 B 则沿 闭合曲线SRDS R D S 变化,这条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 所以,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 中时(如变压器中的铁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 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 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 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 可以 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应该说明,当初始态为 H=B=O 的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强度由弱到强依次进行磁化, 依次进行磁化,可以得到面积由小到大向外扩张的一簇磁滞回线, 如图2所示。这些磁滞回 线顶点的连线称为铁磁材料的基本磁化曲线,由此可近似确定其磁导率卩 =B/H ,因B 与H 的关系成非线性,故铁磁材料卩的不是常数,而是随 H 而变化(如图3所示)。铁磁材料相 对磁导率可高达数千乃至数万,这一特点是它用途广泛主要原因之一。 图3 铁磁材料与H 的关系 图4不同材料的磁滞回线 可以说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是铁磁材料分类和选用的主要依据,图 4为常见的两种典 型的磁滞回线。其中软磁材料磁滞回线狭长、 矫顽力、剩磁和磁滞损耗均较小,是制造变压 器、电机、和交流磁铁的主要材料。而硬磁材料磁滞回线较宽,矫顽力大,剩磁强,可用来 制造永磁体。 2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磁滞回线的实验原理和线路 观察和测量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线路如图五所示。 RD 称为退磁曲线。 待测样品EI 型矽钢片,N 为励磁绕组, N 2为用来测量磁感应强度 B 而设置的绕组。R 为励磁电流取样电阻,设通过 Ni 的交流励磁电流为 i ,根据安培环路定律, L 为样品的平均磁路长度,其中 N i i L U H R ,所以有H NJ LR , 样品的磁化场强 U H

实验十二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实验十二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铁磁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型的铁磁质的动态磁特性。 2.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作μr -H 曲线。 3.测定样品的H D 、B r 、B m 和[H ·B]max 等参数。 4.测绘样品的磁滞回线,估算其磁滞损耗。 二、实验原理 1.铁磁物质及其磁滞曲线 根据介质在磁场中的表现,一般将磁介质分为顺磁质、抗磁质和铁磁质。 设想在真空中(没有磁介质时)有一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B 0,其大小是B 0,将磁介质放入这个磁场中,若磁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比B 0小一点,那末这个介质是抗磁质;若磁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比B 0大一点,那末这个介质是抗磁质;若磁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比B 0大得多,甚至数百数万倍的增长,那末这个介质是铁磁质。实验表现是铁磁质移近磁极时被吸住,顺磁质稍微有被磁极吸引,而抗磁质反而被磁极稍微推开。 下表是一些材料的相对磁导率,根据相对磁导率很容易区分顺磁质、抗磁质和铁磁质。

铁磁质材料包含铁、钴、镍、某些稀有金属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它们的许多氧化物的混合物(铁氧体)等。铁磁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我们一般情况提到磁介质均指铁磁质。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磁导率μ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即磁化场消失后,介质仍保留磁性,即有剩磁。图1为铁磁质的磁感应强度B 与磁化场强度H 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1 铁磁质的B -H 关系曲线 图2 铁磁质的μ-H 关系曲 S S

线 图1中的原点O表示磁化之前铁磁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B=H=0,当磁场H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随之缓慢上升,如线段Oa所示,继之B 随H迅速增长,如ab所示,其后B的增长又趋缓慢,并当H增至H S时,B到达饱和值B S,OabS称为起始磁化曲线。(注意:这里说的饱和值B S,并不是说B的最大值。其实在达到B S后磁感应强度B仍然在随磁化场强度H变化,这时的B-H关系几乎是线性的。定义M=B/μ0-H为磁化强度,则在B到达饱和值B S后,磁化强度M是几乎不变的,达到饱和磁化强度M S。饱和磁化强度M S以及如图2所示的起始磁导率μI、最大磁导率μM是研究软磁材料的三个重要参量。)当磁场从H S逐渐减小至零,磁感应强度B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恢复到O点,而是沿另一条新的曲线SQ下降,比较线段OS和SQ可知,H减小B相应也减小,但B的变化滞后于H的变化,这现象称为磁滞,磁滞的明显特征是当H=0时,B不为零,而保留剩磁Br。 当磁场反向从O逐渐变至-H C时,磁感应强度B消失,说明要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H C称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线段QC称为退磁曲线。当磁场按H S→O→H C→-H S→O→H C→H S次序变化,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则沿闭合曲线SQCS'Q'C'S变化,这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 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中的铁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理论和实践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铁磁物质磁化特性曲线的测定 - 武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3 -13 铁磁物质磁化特性曲线的测定 铁磁物质的磁化曲线,是指给予它的不同的磁化场H 与相应而生的随磁化场而改变的磁感应强度B 之间的关系曲线,即B -H 曲线。 影响铁磁物质的磁化曲线的因素很多。材料的杂质含量、晶体结构、加工方式、外界温度、内部的应力以及磁化历史等都会对磁化特性产生影响。由于影响磁化特性的因素很多,因此B -H 的关系就特别复杂。直至今天,人们还未从理论上定量描述、确定磁化曲线的分析表达式。于是人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其磁化曲线。 【实验目的】 1.了解铁磁物质的基本磁化特性。 2.掌握铁磁物质磁化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 【仪器用具】 1.冲击电流计。 2.标准互感器:0.05H ,额定电流0。15A 。 3.螺绕环。 4.多量程的直流安培计:0.1/0.3…15/30A 。 5.滑线电阻器。 6.转盘电阻箱:0.1~9999.9Ω. 7.晶体管稳压电源:0~30V,0~5A. 8.单相调压变压据。 9.交流安培计。 【实验原理】 1.H 、B 的测量原理 如图3-13-1所示,T 为一铁环,其横截面的半径为r .环的半径为R ,且有2πR =L >>r 。在铁环上均匀、紧密地绕满N 1匝线圈,这就构成一个为铁心所充满的螺绕环。如果线圈通过电流I ,则铁心中的磁场强度可根据安培环路定律得出: I L N H 1 (3-13-1) 铁心中的磁感应强度B 可用冲击法测量。为获取磁通量的变化量以测量B ,特在磁环 上绕了N 2匝副线圈。 2.起始磁化曲线 铁磁质从没有被磁化的状态(即H =0时。铁磁质的B =0)开始,从零单调地增大磁场H ,求出相对应的B ,这样测绘出来的曲线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如图 3-13-2所示。由图可见,铁磁

铁磁材料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

实验26 铁磁材料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 铁磁性材料分为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软磁材料的矫顽力小于100A/m ,常用于电机、电力变压器的铁芯和电子仪器中各种频率小型变压器的铁芯。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和退磁过程中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是非线性变化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是反映软磁材料磁性的重要特性曲线。矫顽力、饱和磁感应强度、剩余磁感应强度、初始磁导率、最大磁导率、磁滞损耗等参数均可以从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上获得,这些参数是磁性材料研制、生产和应用的总要依据。采用直流励磁电流产生磁化场对材料样品反复磁化测出的磁滞回线称为静态磁滞回线;采用交变励磁电流产生磁化场对材料样品反复磁化测出的磁滞回线称为动态磁滞回线。本实验利用交变励磁电流产生磁场对不同性能的铁磁材料进行磁化,测绘基本磁化曲线和动态磁滞回线。 【实验目的】 ①了解用示波器显示和观察动态磁滞回线的原理和方法。 ②掌握测绘铁磁材料动态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铁磁材料磁化规律的理解。 ③学会根据磁滞回线确定矫顽力 、剩余磁感应强度 、饱和磁感应强度 、磁滞损耗等磁化参数。 【实验仪器与用具】 FB310型动态磁滞回线实验仪,双踪示波器,导线。 【实验原理】 1.磁性材料的磁化特性及磁滞回线 研究磁性材料的磁化规律时,一般是通过测量磁化场的磁场强度H 与磁感应强度B 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铁磁性材料磁化时,它的磁感应强度B 要随磁场强度H 变化而变化。但是B 与H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主要特点如下: (1)当磁性材料从未磁化状态(H =0且B =0)开始磁化时,B 随H 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由此画出的H B 曲线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如图3.26.1(O-a )段曲线。起始磁化曲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曲线平缓,第二阶段曲线较陡,第三阶段曲线又趋于平缓。最后当H 增大到一定值m H 后,B 增加十分缓慢或基本不再增加,这时磁化达到饱和状态,称为磁饱和。达到磁饱和时的m H 和s B 分别称为饱和磁场强度和饱和磁感应强度,对应图3.26.1中的a 点。

磁化强度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近代物理证明,原子中的每个电子都在作绕核的循轨运动和自旋运动,这两种运动都产生磁效应。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整体,分子中各个电子对外所产生的磁效应的总和,可以用一个等效的圆电流来表示。这个等效的圆电流称为分子电流,其相应的磁矩称为分子磁矩,用p m 来表示,显然,p m 是分子中各个电子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的矢量和。 在无外磁场时,磁介质内部任一体积元△V 内所有分子磁矩的矢量和为零,即∑p m =0。这是因为受分子杂乱无章的热运动的影响,使分子磁矩指向各向概率相等,因而磁介质对外不显磁性。 当磁介质处于外磁场B 中时,每个分子都受到一个力矩,L o =p m ×B ,该力矩迫使分子磁矩转向外磁场B 的方向,于是,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任一体积元△V 内所有分子磁矩的矢量和不为零,即∑p m ≠0。这样,磁介质对外就显示出一定的磁性,或者说磁介质被磁化了。 为了描述磁介质的磁化状态(磁化程度和磁化方向),我们引入磁化强度矢量M ,它表示单位 体积内所有分子磁矩的矢量和,即 V ?=∑m p M 单位是安/米。如果在磁介质中各点的磁化强度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我们称该磁化是均匀的;否则,磁化是不均匀的。 在外磁场中,磁化了的磁介质会激发附加磁场;这附加磁场起源于磁化了的介质内所出现的束缚电流(实质上是分子电流的宏观表现)。 设有一“无限长”的载流直螺线管,管内充满均匀磁介质,电流在螺线管内激发均匀磁场。在此磁场中磁介质被均匀磁化,这时磁介质中各个分子电流平面将转到与磁场的方向相垂直,图2-15表示磁介质内任一截面上分子电流排列的情况。从图2-15(b )和(c )中可以看出,在磁介质内部任意一点处,总是有两个方向相反的分子电流通过,结果相互抵消;只有在截面边缘处,分子电流未被抵消,形成与截面边缘重合的圆电流。对磁介质的整体来说,未被抵消的分子电流是沿着柱面流动的,称为束缚面电流。对顺磁性物质,束缚面电流和螺线管上导体中的电流I 方向相同;对抗磁性物质,则两者方向相反。

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铁磁材料分为硬磁和软磁两类。硬磁材料(如铸钢)的磁滞回线宽,剩磁和矫顽磁力较大(120-20000安/米,甚至更高),因而磁化后,它的磁感应强度能保持,适宜制作永久磁铁。软磁材料(如硅钢片)的磁滞回线窄,矫顽磁力小(一般小于120安/米),但它的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应强度大,容易磁化和去磁,故常用于制造电机、变压器和电磁铁。可见,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是该材料的重要特性,也是设计电磁机构或仪表的依据之 一。通过实验研究这些性质不仅能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磁滞回线以及基本磁化曲线的测绘方法,而且能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上加深对材料磁特性的认识。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磁滞回线以及基本磁化曲线的测绘方法 2、 观察磁滞现象,加深对铁磁材料主要物理量(如矫顽力、剩磁和磁导率等)的理解。 二 实验原理 (一)起始磁化曲线、基本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铁磁材料(如铁、镍、钴和其他铁磁合金)具有独特的磁化性质。取一块未磁化的铁磁材料,譬如以外面密绕线圈的钢圆环样品为例。如果流过线圈的磁化电流从零逐渐增大,则钢圆环中的磁感应强度B 随激励磁场强度H 的变化如图1中oa 段所示。这条曲线称为起始磁化曲线。继续增大磁化电流,即增加磁场强度H 时,B 上升很缓慢。如果H 逐渐减小,则B 也相应减小,但并不沿ao 段下降,而是沿另一条曲线ab 下降。 B 随H 变化的全过程如下: 当H 按 O →H m →O →-c H →-H m →O →c H →H m 的顺序变化时, B 相应沿 O →m B →r B →O →-m B →-r B →O →m B 的顺序变化。 将上述变化过程的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封闭曲线abcdefa,这条曲线称为磁滞回线。 从图1可以看出: B H B m B r a b -H m f o H C c d H m -H C -B r -B m e 图 1

物理实验报告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物理实验报告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 曲线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实验20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及基本 磁化曲线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如航天、通信、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等都无不用到铁磁材料(铁、钴、镍、钢以及含铁氧化物均属铁磁物质)。因此,研究铁磁材料的磁化性质,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有重大的意义。本实验使用单片机采集数据,测量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两个不同磁性能的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预习重点】 (1)看懂实验原理图及接线图。 (2)复习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参考书:《电磁学》下册,赵凯华、陈熙谋着,第五、六章;《大学物理学》电磁学部分,杨仲耆等编,第六章。 【仪器】 磁滞回线实验组合仪、双踪示波器。 【原理】 1)铁磁材料的磁化及磁导率 铁磁物质的磁化过程很复杂,这主要是由于它具有磁滞的特性。一般都是通过测量磁化场的磁场强度H和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其磁性规律的。

图20—1起始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图20—2基本磁化曲线

当铁磁物质中不存在磁化场时,H和B均为零,即图20—1中B~H曲线的坐标原点0。随着磁化场H的增加,B也随之增加,但两者之间不是线性关系。当H增加到一定值时,B不再增加(或增加十分缓慢),这说明该物质的磁化已达到饱和状态。Hm 和Bm 分别为饱和时的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对应于图中a点)。如果再使H逐渐退到零,则与此同时B也逐渐减少。然而H和B对应的曲线轨迹并不沿原曲线轨迹a0返回,而是沿另一曲线ab下降到Br ,这说明当H下降为零时,铁磁物质中仍保留一定的磁性,这种现象称为磁滞,Br 称为剩磁。将磁化场反向,再逐渐增加其强度,直到H=-Hc ,磁感应强度消失,这说明要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Hc 。Hc 称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图20—1表明,当磁场按Hm →0→-H c →-Hm →0→Hc →Hm 次序变化时,B所经历的相应变化为Bm →Br →0 →-Bm →-Br →0→Bm 。于是得到一条闭合的B~H曲线,称为磁滞回线。所以,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中的铁心),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可以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应该说明,对于初始态为H=0,B=0的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强度由弱到强依次进行磁化的过程中,可以得到面积由小到大向外扩张的一簇磁滞回线,如图20—2所示。这些磁滞回线顶点的连线称

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磁化强度的物理意义

B和H的关系正名,虽然发在数学吧,但是是我在网上目前看到唯一没有根本错误的解释。希望读者耐心看完。 设想你暂时只知道磁场是由磁铁产生,也知道牛顿力学,但尚不知道怎么物理上定义“磁场”。 有一天,你用电流做实验。你惊讶的发现:通了电的导线能使它附近的小磁针扭转,从而得出了“电流也产生磁场”的结论。 进一步,你通过力学(如平行电流线,扭转力矩等)的测量,你发现1.长直导线外,到导线距离相等的点,磁针感受到的“磁场”强度相同2.距离不同的点,“磁场”强度随着距离成反比。这样,你便想要通过力学测量和电流强度定义一个物理量H,2*pi*r*H=I。对形状稍稍推广,你就得到了安培环路定理的一般积分形式。 注意这时候不需要用到真空磁导率μ0,因为你只要知道电流I就足以定义H这个物理量,没有理由知道μ0这回事儿。 现在,你有了H,有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这个概念,有了安培环路定理。你心满意足,转移了研究兴趣,开始研究带电粒子的受力。 对于一定速度的粒子,加上刚才的磁场,通过几何轨道,牛顿力学,你可以测出粒子受的力。你发现受的力和电荷数q以及速度成正比,也和H成正比,但是力F并不直接等于qvH,而是还差一个因子:F=A*q*vⅹH,A只是个待定因子,暂未赋予物理意义。 这个公式多了个外加因子,不好看。现在你开始考虑构建“磁导率”这个概念,因为H只是电流外加给的磁场,你希望通过粒子受力,直接定义一个粒子感受到的磁场——叫它B,使得F= qvⅹB成立。现在你理解的磁导率,就是一个粒子对外界磁场的受力响应程度:磁导率大,那么同样大的外加磁场H使得粒子受力的响应(如偏转)也越大;磁导率如果为零,那么多大的磁场也不会使得粒子有偏转等力学反应,磁导率如果近乎无限大,你只要加一丁点外磁场H,粒子就已经偏转的不亦乐乎了。 你开始管这个磁导率叫μ,并且定义μ=B/H。其中H是(通过电流)外来的,B是使得粒子偏转的响应。这样,磁导率=粒子的响应/外加的场。这个式子有着深刻背景,正是理论物理里线性响应理论的雏形。此外,你发现,粒子处于真空中的时候,这个μ是一个富了,它代表在该点处的总磁场。为什么说“总”磁场呢?考虑空间里的一点,没有材料的时候磁场值为H。现在有了材料,这一点处于材料中,外加场H穿进材料后,材料受H影响产生了一些附加场,在该点处的磁场不再是H了。受外界磁场影响使得材料里也有内部额外磁场的过程,我们叫它“磁化”。我们希望一件事物更加具体,就说把它具体化,希望一个企业有规模,就说把它规模化,同样希望一块材料里面有更多额外磁场,就说把它“磁化”。 2楼 我们管产生的额外磁场大小叫做M。与磁导率一样,为了研究这个额外的磁场M与外加场H的关系,我们定义磁化率χ=M/H. 磁化率大,说明同样大的外磁场,能产生更多的内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