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自主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自主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自主维护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更好的实现设备自主管理,提高职工设备操作水平,维护设备良性状态,故编辑本制度。

2.范围:设备自主维护管理、点检管理、巡检管理、维修工具、事故管理、标识管理、维修现场管理、会议制度、设备管理指标管理、标准执行、评价管理、更新改造

3.制度内容:

3.1设备自主维护管理

3.1.1目的

a)自己的设备自己负责:

1)对设备要有爱心和用心管理;

2)努力发挥操作人员的作用。

b)成为设备主人的操作者:

1)作业者的专家化;

2)培养对应能力极强的设备操作人员。

c)可以发现异常的设备管理

1)设备的理想状态;

2)目视管理。

3.1.2定义

设备自主保全(日常保全)是以操作人员为主,对设备和装置依据特定,凭五官进行外表层面的检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使之开展清扫、点检、加油、紧固等设备保全活动,及进一步能对微小的故障做简单的修理和改善。

3.1.3设备自主保全的内容包括:

a)防止劣化(1~3STEP)

1)进行有效的清扫、润滑、紧固等工作;

2)正确的操作(防止人为的错误)

3)基本条件的整备;

4)调整(主要是运转的准备,产品更换上的调整,防止出现品质不良;

5)保养数据的记录保全数据,包括反馈,保全预防设计,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b)对劣化进行测定(4~5STEP)

1)日常点检;

2)定期点检的一部分。

e)对劣化进行复原(6~7STEP)

1)小整备(简单的零件交换,异常时的应急措施);

2)故障,其他缺陷发生时迅速且正确地联络专业保全人员;

3)支援专业保全人员的突发修理

3.1.4自主设备管理三个步骤

自主设备管理三个步骤是:日常的防止劣化、发现劣化、改善劣化阶段。

a)防止劣化阶段:

防止劣化主要在于对日常设备的检查,包含于设备日常点检项目中。检查项目包括:

1)设备周边环境的整顿。

2)设备表面的清扫。

3)给设备上润滑油、能耗油。

4)螺丝的锁紧

5)设备声音是否异常。

以上工作每天坚持不断地做,并记录于点检表中。

b)发现劣化的阶段:

发现劣化主要是定期检查,按照自主保全指导书由专业机修定期检查,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为周检或月检。检查项目主要设备的精度、设备的性能、设备的温度是否达到要求。这些检测主要是通过仪器来检测,如果可以用肉眼看见的,必须随时注意。

c)改善劣化的阶段:

抢在设备故障出现前,对设备进行小维修,如更换油封、油圈这些措施。如果出现大的问题,员工不要自我处理,应请维修人员处理员工可以在一旁协助、学习。

3.1.4设备自主保全流程

3.1.

4.1设备自主保全策划:设备管理部门依据设备管理和技术要求,组织策划、定义设备自主维护相关人员的责任范围、点检周期、点检方式、使用工具和具体要求,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与使用单位协商确定考核指标、指标值、考核办法等。

3.1.

4.2设备操作人员按计划具体实施自主保全,接受相关人员的检查指导,在设备管理员的指导下自主解决设备问题。

3.1.

4.3作业指导书编制与分工:由单位设备维修人员/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自主保全基准书的编制,设备作业指导书需要三级审签。

3.1.

4.4设备日常点检维护:操作人员按设备自主保全基准书要求对设备需点检部位用五感“听、触、嗅、视、味”或相关仪器对设备的“振动”、“温升”、“精度”、“老化程度”、“供油(脂)能力”等进行检查,或在设备解体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检查、加油、零部件更换及修复等,并填写设备自主保全点检表(表3),发现自主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启动警告装置,进行设备故障处理,填写设备故障记录表(表8)。

3.1.

4.5设备故障处理:单位设备管理人员(或机修人员)根据班组长发出的设备故障处理请求,进行设备故障处理或填写设备不合理清单(表7),申请设备维修。

3.1.

4.6设备日常点检:单位设备管理人员根据基准书要求对本单位设备进行点检,发现问题记录在设备点检问题统计表(表4),并根据管理要求进行改善处理。

3.1.

4.7分类统计分析报告:设备管理员根据班组点检记录,统计设备易发生故障点,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统计操作工点检质量情况。

3.1.5设备自主保全要求:

a)所有生产现场设备均应开展设备自主保全工作。

b)A类(关键设备)和B类设备应编制自主保全基准书(表2)及点检表(表3),并满足以下要求:

1)设备分类由设备管理人员依据各公司设备分类原则对设备划分,重点实施A类设备自主点检保全管理;

2)单位识别出需要加强维护的设备(不仅限于A、B类),并编制自主保全基准书及点检表。

3)编制基准书遵循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相关技术资料及图纸要求的点检事项;查阅故障模式记录,同类设备或使用性质类似设备的维修技术管理实绩值,需预防维护的纳入点检事项;组织讨论确认需要点检的事项。

4)同类型设备能通用一个标准的,要修订成一个标准。

5)设备自主保全基准书需要经过三级审签。

c)操作工在设备管理员指导下应主动对设备不合理现象进行改善活动。

d)操作人员在日常生产活动基础上,为了使其具备开展维修活动的能力,必须进行必要的设备构造、机能、操作、原理方面的培训,以使每个操作人员都能按标准开展自主维修活动。

e)设备自主保全管理应纳入使用单位日常管理。

3.2点检管理

3.2.1目的

点检是车间设备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目的是通过点检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停机时间,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正常生产。

3.2.2定义

为了维持生产设备原有的性能,通过用人的五感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某一规定部位(点),对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的检查、以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3.2.3设备自主保全基准书设计要求

a)设备自主保全基准书(表2)编制时需要确定设备点检部位、点检标准、点检方法、点检周期及点检时间;遵循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相关技术资料及图纸要求的点检事项;查阅故障模式记录,同类设备或使用性

质类似设备的维修技术管理实绩值,需预防维护的纳入点检事项;组织讨论确认需要点检的事项。

b)设备管理员依据设备自主保全基准书设计设备自主保全点检表,经相关部门/人员批准后在对应设备指定位置张贴,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指导培训;设备自主保全点检表的设计要求如下:

1)设备点检部位图示:用图片的方式标识目视点检部位;在设备点检点检部位用①②③…序号标识,按右绕设备一周完成点检;在点检部位的相应设备元器件上标识出点检项目标准,并可视化;对难以点检部位进行改善,保证点检时尽量不登高、不弯腰。

2)点检部位:填写具体的点检部位;

3)点检项目:压力、温度、流量、电流、电压、泄露、润滑、异音、振动、龟裂、磨损、松弛等要素;

4)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自主维护保全点检表的张贴、回收、分析及评价,保存期一年;

5)装试设备及大型工装、型架可参考设备自主保全基准书编制相应基准书及点检表。

c)点检路线图的设计应避免点检的漏项和路线重复,提前确定实施点检的最佳路线编制,以提高点检的效率

1)设备管理人员点检所承担区域设备的点检项目,应包括在点检线路内;

2)考虑点检作业的安全性和不得遗漏的前提下,点检线路应为距离最短、耗时最少;

3)点检线路图应标明点检设备序号、点检部位及点检标准。

d)设备操作人员主要通过启动警告装置反应设备故障,通知相关人员。设备不合理报告单(设备修理申请单)应包含“设备点检或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现象”或“需要改善的问题点”,异常现象的发行与解决是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和修订设备自主保全基准书/点检表的依据,导致设备出现停机的故障问题必须填入设备故障记录表。应鼓励员工在设备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对设备不合理现象进行改善活动,从而培养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全员参与设备自主维护和管理。

e)设备不合理清单(表7)是设备管理人员统计、分析设备故障及其规律,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的依据。便于制定修理计划、预修计划、备件供应、维修经验库建立和修理工作量统计等。发现人员自行解决的设备故障不填入此表。

3.2.4流程图表填写要求

a)设备自主保全基准书应包含以下内同:

1)点检、润滑、清扫标准,有具体点检值按实际数值填写,有明确要求的按要求填写,无要求的填“√”或“×”;

2)点检方法:填写“目视、耳听、手摸、注油、检测”等具体动作;

3)点检周期:明确“每班、每周、每月”;

4)点检时间:填写“点检所需要的时间(开工前、运行中、停机时)”;

5)点检异常处理流程与保修电话、处理办法。

b)设备不合理清单填表要求:

1)设备编号:填写设备的资产编号;

2)不合理现象:设备异常现象的具体描述;

3)发现日:具体故障/问题发现时间;

4)发现者:操作者或相关人员;

5)班组长:确认已知道故障问题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

6)对策或建议:由各单位设备管理员填写;

7)实施者:解决者名字,由单位维修改善组长填写,发现者自行解决的故障不填;

8)解决人员:发现人员自行解决的在“自己”栏画“√”,需要支援的在“支援”栏画“√”;

9)解决时间:具体的“计划”要求时间和实际“完成”时间;

10)确认:班组长确认设备已恢复使用;

3.3 巡检管理

3.3.1目的

a)通过巡视检查(以下简称巡检)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开展预防性维修,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停机时间,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正常生产。

b)为合理编制检修计划和备件采购计划提供依据。

c)加强对设备故障隐患的管理,积累设备故障数据和发现规律性、系统性的故障,为设备技术改造提供依据。

3.3.2定义

巡检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周期、一定的方法对设备规定的部位、项目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时加以修理调整,使设备保持其规定功能的设备管理方法。设备巡检按周期分为日常巡检和定期巡检。

3.3.3巡检内容

通常将巡检十大要素作为巡检诊断的内容。

a)机械设备、液压设备系统巡检的十大要素是压力、温度、流量、泄露、润滑状况、异音、振动、磨损或腐蚀、裂纹或折损、变形或松弛。

b)电气设备系统巡检的十大要素是温度、湿度、灰尘、绝缘、异音、连接松动、氧化、电流、电压。

3.3.4巡检标准

巡检标准是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的依据。标准中应详细规定了巡检作业的基本事项,包括巡检部位、巡检项目、巡检内容、巡检周期、巡检方法、巡检结果的判断基准。

3.3.5巡检要求

3.3.5.1各车间设备管理员依据公司统一模板,自主设计《设备巡检路线图》、《设备巡检作业指导书》(见附件)。

3.3.5.2车间设备主管、设备管理员、机修、职工、生产保障部部长、科长、技术员、管理员将巡检发现的问题记录在的《设备巡检问题统计表》。

3.3.5.3各有关单位对巡检看板中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核实反馈,并将处理结果填写于看板中。

3.3.5.4生产保障部负责对看板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归档。

4.维修工具:

4.1通用工具——维修工具必须保证完好,按照6S相关要求予以定置存放,方便取用。

4.2专用工具——按照类别或设备予以区分,定置存放。维修工具均有各车间机修或工具库保存。

5.事故管理:

5.1当设备发生故障后,操作者需判定是否能够自己处理且在五分钟以内完成修复;如不能按时修复需上报车间机修现场处理,并通知当班线长(段长)。

5.2.半小时内不能修复的故障,需上报至生产保障部,由保障部技术人员现场予以解决,并通知车间主任。

5.3.超过一小时的停线故障,通知主管副总,并由生产保障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6.标识管理:

6.1生产现场设备各类标识包括(附图间后面):

设备等级标识、

设备合格证

设备状态圆牌

设备固资编号牌

6.2.粘贴标准:

1).明显位置,面对过道。

2).同类设备粘贴在同一位置,不同类设备取中间位置。

3).各子公司各车间可依据各自实行情况执行。

4).设备相关标准牌同一台设备,粘贴在临近位置,方便寻找。

7.维修现场管理:

7.1维修作业现场需由维修人员进行标识作业,设备故障维修前,调整设备上的设备状态圆牌为维修状态,并对设备水、电、风、气等相关设施予以管控,有必要的要进行警戒线的设置。

8.会议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