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文阅读《烟花三月下扬州》附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烟花三月下扬州》附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烟花三月下扬州》附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烟花三月下扬州》附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

烟花三月下扬州

熊召政

①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

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

.......”,便绝不是

.......,玉人何处教吹箫

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②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③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述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

④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取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也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地诗化了。

⑤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扬州

.......”上头,知道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

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秋尽

..

江南草未凋

.....”,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莺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漾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

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

.......”,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如同梦境。在三.......,多少楼台烟雨中

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

⑦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

⑧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濛濛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速路上去了。

(选自《中国小记》,有删改)

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凛冽阔大的北地气象相比,扬州城的景色显得温婉绮丽。

B.扬州在历史上虽屡经战乱,但繁华气象却并未因此颓败。

C.烟雨迷离的扬州城诗意盎然,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趣。

D.作者以古衬今,满怀深情地赞美了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

【标准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者写扬州是追寻诗意的梦境,表现了对扬州的“风流不再”的惋叹。

2. 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在结构上收束上文,引起下文,有贯通全文的作用。②“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结构上总结第一段,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③“秋尽江南草未凋”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意在引出下文对扬州三月时节的景色描写。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结构上照应前文,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引出下文。(任选两处作答,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是从结构上来进行分析,看与上文﹑下文各有什么联系。先确定诗句,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3. 作者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都很独特,请结合第④段和第⑤段加以赏析。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作者从“小秦淮”与“瘦西湖”的命名方式切入,揭示了扬州景物“尺水玲珑”、“小家碧玉”的诗化意味。

②多用古诗和四字词语,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言辞清丽,格调典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语言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宽泛,要结合具体语段寻找“独特”。第④段从取名方式切入,“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也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地诗化了”。整句和散句结合,“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第⑤段,引用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秋尽江南草未凋”;四字词语“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

4. 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②“唐代的风流”代表古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不再”一词表明这种情境在今日的扬州已难觅足迹。③它的消失令人感怀和惋惜,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感受。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重点是对“唐代的风流”的理解,它代表旧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从文中看,“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但是水路不通、画舫绝迹,难于寻觅梦境般的东方审美意趣,令人叹惋。

58.(2010·四川卷·T14-17)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4题。

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方法的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学生在校学习语文,接受阅读训练,目的在养成阅读能力,以这种能力到课外去进行广泛的阅读。现代社会,文化科学的发展速度很快,出版物越来越多,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面对这种客观现实,人们要想多吸收一些新知识、新信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必须学会阅读现代文。

现代文阅读:中考赏析句子6大方法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6法 1、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2、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3:“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3: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4:“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4: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5:“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赏析5: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3、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例句11:“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11: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12: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么?峡谷莫非不明白? 赏析12:作者用两个反问一个设问表达了对阳光不公的抗议,“莫非”一词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阴阳”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远望泰山时惊叹它的雄壮险峻。 B. 颔联写近望泰山赞叹其神奇秀丽巍然耸立。 C. 颈联写久望层云归鸟而心胸激荡眼眶欲裂。 D. 尾联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壮志豪情。 【答案】(1)山北;山南 (2)A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牢记文化常识。“阳”为山南水北,“阴”为山北水南。在本诗中。山是泰山。“阴阳”的意思分别是山北和山南。 (2)A项“远望泰山时”错误。首联“泰山怎么样呢?齐鲁大地也容纳不尽它那青郁的山色。”以自问自答的诗句极写泰山的高大。 故答案为:⑴山北;山南 ⑵A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内容,对选项逐项辨析,判断正误。 2.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2)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________的决心。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练习

赏析句子 一、从内容和表达效果来赏析: 主要题型:(1)简要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从语言方面对某句话进行赏析 (3)对划线句子作简要分析等等 做题思路:抓准角度、紧扣内容、分析作用 赏析的角度有:主要有修辞角度、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方法、关键字词等角度 1、修辞及其作用: ⑴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比喻成……,化抽象为具体,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表达了……使人易于理解。 ⑵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或动作,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表达了……使人易于理解。 ⑶夸张:突出事物……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⑷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⑸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⑹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⑺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⑻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⑼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⑽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⑾对比:把……和……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更突出强调了……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2、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略 3、环境描写的作用:略 4、选取关键字词方法:选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等 答题技巧:词的本义+语境义+作者情感(人物性格或心情) 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 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心中有间小木屋 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路灯早早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了几分妩媚。灯光下的人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或继续经营着难以生存的生意,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让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米,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坐在桌旁交谈。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③好个静逸、雅致、可人的书屋啊!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快看,这个书店不错!”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走,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名著《艾青诗选》,完成下面的题目。 (1)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与________”的歌手。 (2)文段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这首《礁石》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用“礁石”象征了________,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答案】(1)土地;光明;太阳;火把 (2)拟人;比喻;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解析】【分析】(1)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等。他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其代表作品是长诗《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2)《礁石》是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此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生活的信念和信心。诗歌采用了比拟的手法,如第一、二句:“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用“扑过来”描写浪花,是把“浪花”比喻成“人”的写法,本来没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观意志,能主动对礁石发起攻击。而接下来的是写礁石“打碎”浪花,同样把礁石拟人化了,客观事物的相磨相荡,仿佛是人与人的斗争。据此,结合诗句分析概括填写作答。 故答案为:⑴土地;光明;太阳;火把; ⑵拟人;比喻;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如何运用修辞赏析句子教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如何运用修辞赏析句子 大冶十中黄小六教案 一、迷语竟猜 早上开门,晚上关门,走近一看,门里有人。 (打人体一器官名) 写在前面的话 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有助于文意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因此,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察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的题型。板书课题。 理解什么是“赏析”? “赏”就是品赏体现描写对象特点的重点字、词、句。 “析”就是分析其特点。 教学过程: (一)、常见的题型: 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赏析。 2、富有哲理性句子的赏析。 3、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加以赏析。(找句子的时候要注意,找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或者运用了写作手法,或者是一些特殊句式,结构上起一定作用的句子,也可以是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句子) 1、常见的修辞方法的作用 比喻、拟人: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突出……增强幽默或讽刺意味。 排比:增强语言表达的音乐美或节奏感、增强语势。 设问、反问:自问自答,启发思考,加重语气,起强调作用,强调了…… 对偶: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互相映衬,读起来朗朗上口。 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深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二)、修辞赏析一般的方法: ⑴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⑵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写出了……(内容) ⑶找出表达效果:表现了/赞美了/强调了什么…… 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油蛉和蟋蟀们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乐趣。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例(1):“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分析:“标致”在文中是反语,属“褒词贬用”,是丑陋、难看”之意,讽刺了“清国留学生以丑为美。 例(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现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练习题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张丽钧 ①“操场那边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开红色的花,我们管它叫‘高考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高考了;西门旁边长着一片绿色的低矮植物,开白色的花,我们管它叫‘开学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开学了……”这是高二一个才女写的作文。头一回看到有人为花取这样的“绰号”,忍不住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又忍不住想跟作者说:“你为什么竟舍不得走到那些植物跟前,去看看标牌上标注的它们的芳名呢?”这样想着,红笔就分别在“红色的花”、“白色的花”处画了圈,扯至页眉,郑重书曰:合欢花!玉簪花! ②我友之子果果,三岁时,即能准确无误地指认出大街上跑的30多种车,还能够分辨出20多种不同牌子的空调。但是,没有人教果果认识身边的花草树木。 ③去一家苗圃选花。被告知那些花木分别叫“金娃娃”“富贵竹”“招财草”“元宝树”“摇钱树”“发财树”……我呆了。它们原本都不叫这名字的,是时代赋予了它们这金光闪烁的名字。我想知道花木的感受。它们接受这名字吗?不接受的话会选择怎样的抗议方式? ④只要听到一声鸟啼,我就会问自己:“这是什么鸟呢?”我曾经跟一个爱鸟成痴的朋友说:“你开一个网站吧,就叫‘鸟啼网’,网友随便点开一种鸟,就能听到它的啼鸣。”——我多么渴望有这样一个网站呀!我的家乡有一种鸟,叫声响亮而悲切,外祖母管它叫“臭咕咕”,母亲管它叫“野鸽子”,妹妹说老师讲那是“斑鸠”,有个朋友肯定地说那是“大杜鹃”……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⑤“花非识面常含笑,鸟不知名时自呼”。莫非,那苏轼也曾有过我这般的困惑纠结?看到不认得的花,问它:你是谁?咱们未曾谋过面哦,却为何对我这般笑脸相迎?听到不知名的鸟鸣叫,就猜:它一路呼唤着的,即是自我芳名了吧?——布谷不就痴情自呼吗?鹡鸰不就痴情自呼吗? ⑥在迁西县城见过一只神奇的鹩哥,小东西居然会惟妙惟肖地模仿警笛声!被囚笼中的它,旁若无人“呜儿——呜儿——”地鸣着警笛,围观者愈众,它鸣得愈亢奋。我以为我是懂它的——它只是在跟自己逗闷子,而不是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在抖威风。 ⑦永远忘不了在梵净山看到的一块警示牌,上面赫然书曰:“我们并不是这里的主人……”是啊,与人类的到来时间比较起来,草木来得更早一些,鸟兽来得更早一些。我们没有理由以“主人”自居。当我们以“过客”的身份来到这里,理应向“主人”致意,学会轻声对它们说:“谢谢你在这里耐心等我。” ⑧孔夫子说得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我看来,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别名。万物间有千千结。当我们怀着一颗傲慢到跋扈、轻鄙到无视的心走过鸟兽草木时,我们已经对它们构成了“软伤害”;而这种“软伤害”带来的痛,迟早要蔓延到我们身上。 ⑨人说:叫出一个人的名字,是对那人别样的赞美。那么,对于鸟兽草木呢?谁能脱口叫出它们的芳名?谁还怀有脱口叫出它们芳名的热望……。 2.联系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3.揣摩第⑧段划线句子的意蕴。(3分) 在我看来,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别名。 《河西走廊的月亮》黄文山 〔1〕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⑵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赞叹。司机把车停住了,于是大家纷纷跳下来,站在戈壁滩粗粗的石块上,看着月亮冉冉上升。

现代文阅读句子赏析答题思路

现代文阅读句子赏析答题思路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抓修辞语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3:“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阅读始终占据着绝对的比重,是当代中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始终是得分率偏低的一个部分。,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首先以近五年中考语文试题中语言赏析类所考的频率和所占分值导入新课、再以近五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类试题看题型,又以朱自清《春》中描写春花的一段赏析从而得出赏析角度,再辅以中考真题演练巩固,使学生在语言赏析题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规范他们的答题语言,提升答题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现代文文本阅读中赏析语言的方法。 2、在赏析佳句中品味语言之美,体味作者的情感。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阅读始终占据着绝对的比重,是当代中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始终是得分率偏低的一个部分。,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现代文阅读并不仅仅以鉴赏好的文学作品为目的,也关系着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等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现代文阅读习惯,缺少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大部分初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都不是很强。影响的不仅仅是初中生的语文成绩和升学质量,作为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等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提高初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意义重大。我校学生在现代文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好阅读爱好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问题,阅读范围狭窄,阅读兴趣不高,存在识字、理解障碍以及受劣质书籍毒害严重等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教学质量,特别是针对初三临近毕业的学生为了能在中考甚至未来的高考中取胜,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规范他们的答题语言,提升答题能力而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 《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效果分析 这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下面,我从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谈一谈这节课的优点。 一、基本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教学理念 (1)整节课设计流畅,切合学生实际。脉络清晰,教学环节完整。 (2)教师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 2.教学手段、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兴趣、引发质疑,丰富了课堂。使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3.教态、语言 (1)教师教态从容、亲切自然,与学生互动融洽。 (2)语调抑扬顿挫,有亲和力。提出的问题简练,发挥了“启发、引导、过渡、总结、激励”的作用。 二、学习效果 1.学生情感表现 (1)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从学习活动中获得合作交流的乐趣。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发挥了主体作用。 (3)学生参与度广,多数同学在小组活动、发言等方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2.学生能力培养 (1)思考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表达能力。学生能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述规范、有条理。 三、令人遗憾之处 1、丰富的教学资源没能充分利用。 2、学习评价机制有效性低。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阅读始终占据着绝对的比重,是当代中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始终是得分率偏低的一个部分。,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现代文阅读并不仅仅以鉴赏好的文学作品为目的,也关系着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等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现代文阅读习惯,缺少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大部分初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都不是很强。影响的不仅仅是初中生的语文成绩和升学质量,作为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等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提高初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意义重大。针对初三临近毕业的学生为了能在中考甚至未来的高考中取胜,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规范他们的答题语言,提升答题能力而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

现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练习题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张丽钧 令狐采学 ①“操场那边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开红色的花,我们管它叫‘高考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高考了;西门旁边长着一片绿色的低矮植物,开白色的花,我们管它叫‘开学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开学了……”这是高二一个才女写的作文。头一回看到有人为花取这样的“绰号”,忍不住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又忍不住想跟作者说:“你为什么竟舍不得走到那些植物跟前,去看看标牌上标注的它们的芳名呢?”这样想着,红笔就分别在“红色的花”、“白色的花”处画了圈,扯至页眉,郑重书曰:合欢花!玉簪花! ②我友之子果果,三岁时,即能准确无误地指认出大街上跑的30多种车,还能够分辨出20多种不同牌子的空调。但是,没有人教果果认识身边的花草树木。 ③去一家苗圃选花。被告知那些花木分别叫“金娃娃”“富贵竹”“招财草”“元宝树”“摇钱树”“发财树”……我呆了。它们原本都不叫这名字的,是时代赋予了它们这金光闪烁的名字。我想知道花木的感受。它们接受这名字吗?不接受的话会选择怎样的抗议方式? ④只要听到一声鸟啼,我就会问自己:“这是什么鸟呢?”我曾经跟一个爱鸟成痴的朋友说:“你开一个网站吧,就叫‘鸟

啼网’,网友随便点开一种鸟,就能听到它的啼鸣。”——我多么渴望有这样一个网站呀!我的家乡有一种鸟,叫声响亮而悲切,外祖母管它叫“臭咕咕”,母亲管它叫“野鸽子”,妹妹说老师讲那是“斑鸠”,有个朋友肯定地说那是“大杜鹃”……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⑤“花非识面常含笑,鸟不知名时自呼”。莫非,那苏轼也曾有过我这般的困惑纠结?看到不认得的花,问它:你是谁?咱们未曾谋过面哦,却为何对我这般笑脸相迎?听到不知名的鸟鸣叫,就猜:它一路呼唤着的,即是自我芳名了吧?——布谷不就痴情自呼吗?鹡鸰不就痴情自呼吗? ⑥在迁西县城见过一只神奇的鹩哥,小东西居然会惟妙惟肖地模仿警笛声!被囚笼中的它,旁若无人“呜儿——呜儿——”地鸣着警笛,围观者愈众,它鸣得愈亢奋。我以为我是懂它的——它只是在跟自己逗闷子,而不是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在抖威风。 ⑦永远忘不了在梵净山看到的一块警示牌,上面赫然书曰:“我们并不是这里的主人……”是啊,与人类的到来时间比较起来,草木来得更早一些,鸟兽来得更早一些。我们没有理由以“主人”自居。当我们以“过客”的身份来到这里,理应向“主人”致意,学会轻声对它们说:“谢谢你在这里耐心等我。” ⑧孔夫子说得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我看来,鸟兽

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1

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1 真题回顾——体味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1、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4分) 3、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4、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5、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3分) (一)修辞 1、几种修辞方法的分析表述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表达了XX的情感。 排比:写出了XX ,抒发了XX ,增强语言气势。 对比、反复:突出了(强调了)XX(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XX。 反问:表达了XX(的情感),加强语气。 2、例题讲解 分析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老村与老屋》 3、总结:常见答题模式——修辞及效果+对象及特点+情感等 4、练习 分析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B的表达效果。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B原来记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落叶,在风中悲壮地摇曳。——《老村与老屋》 老村与老屋 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有一个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因为它们不仅仅包裹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光,还成为我们这些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原来记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

部编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古诗词阅读 采桑子①(其四)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________ 【答案】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小文的意见是“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是通过对“残红”“春空”等词分析出来的。小涵对他的这种分析方法及分析出来的情感给予否定。所以小涵肯定使用另一种方法分析,并得出与之不同的情感。如小涵可回答:可用知人论世并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方法。知人论世是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用词含蓄,透露的是轻灵欢娱之情。还可分析诗眼“好”,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 故答案为: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方法。赏析诗歌可以从诗歌意境、炼字、修辞等角度入手。无论从哪个角度赏析,都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同时也不能忽视写作背景。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现代文阅读赏析题教案

现代文阅读赏析题教案 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高级中学林峰 教案背景: 现代文阅读中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赏析题是一种常考题型,也是一种热点题型,但在具体考试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面对问题却无从下手,或不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作答。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该类型题,区分该种题型的各种变式和注意事项,是每位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课是针对以上要点而设计的。 教学课题:现代文阅读中的赏析题 教材分析: 本知识点是高三二轮复习的一个点,在借用二轮复习资料的时候,发现资料的内容较为简单,不能完全囊括现代文阅读赏析题的各个方面,于是我们自己编了相应的导学案,供学生预习所用,供教师教学时参考所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并掌握赏析题题型的题干特点。 2 、学会解答“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这样问题的方法。 二、生成梳理 1、考点说明: 《2012江苏考试说明》:鉴赏评价D(1)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2、预习反馈: (1)展示学生典型问题答案。 (2)学生分析、点评,教师点拨、引导。 (3)反思总结: 描写类赏析,明确描写对象有哪些,运用何手法,突出其何种特征,表达作者何情感(主旨)。 3、知识梳理: 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三、学生探疑 1、呈现相关问题: 文中画线句子描写稻草人和鸟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我未置可否,当麦子快要黄熟的时候,我带着侄子去查看稻草人,回来向生病的父亲汇报。那也是黄昏,一个一个的稻草人在风中挥动着僵硬的手臂,像是鞭笞着什么,从远远的地方望去,就见一群一群的鸟儿在麦地上空不停地盘桓、寻找,宛似一帮无家可归的落魄子弟。 2、组织学生小组共同讨论分析,后学生主动展示讲解、分析,教师点拨引导。

安徽省中考语文考前押题 现代文阅读(含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恰与够(17分) 董改正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 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 ..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 ⑦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3分)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解析】通读全文,明确文章围绕“够”字展开论述,从写文章、说话逐渐深入到物质、权势和名誉方面论述什么是“够”,最后,在第⑦段总结全文: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 2.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2. (4分)不能。“往往”在句中表示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犯事的几率高。这体现

现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练习题

《谁能脱口叫出您的芳名》张丽钧 ①“操场那边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开红色的花,我们管它叫‘高考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高考了;西门旁边长着一片绿色的低矮植物,开白色的花,我们管它叫‘开学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开学了……”这就是高二一个才女写的作文。头一回瞧到有人为花取这样的“绰号”,忍不住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又忍不住想跟作者说:“您为什么竟舍不得走到那些植物跟前,去瞧瞧标牌上标注的它们的芳名呢?”这样想着,红笔就分别在“红色的花”、“白色的花”处画了圈,扯至页眉,郑重书曰:合欢花!玉簪花! ②我友之子果果,三岁时,即能准确无误地指认出大街上跑的30多种车,还能够分辨出20多种不同牌子的空调。但就是,没有人教果果认识身边的花草树木。 ③去一家苗圃选花。被告知那些花木分别叫“金娃娃”“富贵竹”“招财草”“元宝树”“摇钱树”“发财树”……我呆了。它们原本都不叫这名字的,就是时代赋予了它们这金光闪烁的名字。我想知道花木的感受。它们接受这名字不?不接受的话会选择怎样的抗议方式? ④只要听到一声鸟啼,我就会问自己:“这就是什么鸟呢?”我曾经跟一个爱鸟成痴的朋友说:“您开一个网站吧,就叫‘鸟啼网’,网友随便点开一种鸟,就能听到它的啼鸣。”——我多么渴望有这样一个网站呀!我的家乡有一种鸟,叫声响亮而悲切,外祖母管它叫“臭咕咕”,母亲管它叫“野鸽子”,妹妹说老师讲那就是“斑鸠”,有个朋友肯定地说那就是“大杜鹃”……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您究竟叫什么名字?” ⑤“花非识面常含笑,鸟不知名时自呼”。莫非,那苏轼也曾有过我这般的困惑纠结?瞧到不认得的花,问它:您就是谁?咱们未曾谋过面哦,却为何对我这般笑脸相迎?听到不知名的鸟鸣叫,就猜:它一路呼唤着的,即就是自我芳名了吧?——布谷不就痴情自呼不?鹡鸰不就痴情自呼不? ⑥在迁西县城见过一只神奇的鹩哥,小东西居然会惟妙惟肖地模仿警笛声!被囚笼中的它,旁若无人“呜儿——呜儿——”地鸣着警笛,围观者愈众,它鸣得愈亢奋。我以为我就是懂它的——它只就是在跟自己逗闷子,而不就是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在抖威风。 ⑦永远忘不了在梵净山瞧到的一块警示牌,上面赫然书曰:“我们并不就是这里的主人……”就是啊,与人类的到来时间比较起来,草木来得更早一些,鸟兽来得更早一些。我们没有理由以“主人”自居。当我们以“过客”的身份来到这里,理应向“主人”致意,学会轻声对它们说:“谢谢您在这里耐心等我。” ⑧孔夫子说得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我瞧来,鸟兽草木之名,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别名。万物间有千千结。当我们怀着一颗傲慢到跋扈、轻鄙到无视的心走过鸟兽草木时,我们已经对它们构成了“软伤害”;而这种“软伤害”带来的痛,迟早要蔓延到我们身上。 ⑨人说:叫出一个人的名字,就是对那人别样的赞美。那么,对于鸟兽草木呢?谁能脱口叫出它们的芳名?谁还怀有脱口叫出它们芳名的热望……。 2.联系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您究竟叫什么名字?” 3、揣摩第⑧段划线句子的意蕴。(3分) 在我瞧来,鸟兽草木之名,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别名。 《河西走廊的月亮》黄文山 〔1〕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⑵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您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赞叹。司机把车停住了,于就是大家纷纷跳下来,站在戈壁滩粗粗的石块上,瞧着月亮冉冉上升。

初中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的方法总结

初中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的方法总结 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 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而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生死胡杨》) 赏析:“只得”一词准确地表达了“我”不得不走却又依依不舍的心情答题格式:。。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 二、从修辞角度赏析

例: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花色鲜艳美丽的特点。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2排比:语言有气势(加强语气) 3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5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例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赏析:本段文字运用了“……一样,是……”的排比句式,表达了安塞腰鼓的奔放、热烈,读来气势昂扬,增强了表达效果。 2、声音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云南的歌会》) 赏析:本句运用比喻,把声音比作松涛,把无形的声音写得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很好地表达了歌会中声音的特点。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春》)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六种方法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六种方法 1、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

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3:“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赏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3、抓句式特点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宣州谢朓楼①饯别校书②叔云③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①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②校书:官名,即校书郎。③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①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受挫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人心头,使他难以解脱。 ②第三、四句是个转折,从极度苦闷突然进入辽阔开朗的境界,点出在楼上饯别的主题,展示出诗人豪迈宽广的襟怀。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 ④“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进一步渲染了长空万里的秋雁激发起来的壮思逸兴,用现实主义手法,把诗人的性格和昂扬豪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最后四句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回到现实,豁达乐观,意境高远。 (2)简要赏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答案】(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⑤错误。 (2)人生在世是如此的不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散披着头发,驾着扁舟到海上遨游去吧!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不能伸,宦途不得意,心情抑郁,思欲远离这愁人的环境,摆脱烦忧,到一个逍遥的新世界去。 【解析】【分析】(1)④句,“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运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不是现实主义手法。理解错误。⑤句,从诗歌最后的四句诗来看,“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写出了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所以⑤句中的“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显然不准确。④⑤两项是错误的,其它三项正确。按要求填写作答。 (2)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叙写了李白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伸抑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