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_电力网元件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

第二章_电力网元件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

第二章_电力网元件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
第二章_电力网元件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

如何看懂电路图及元件符号汇总

如何看懂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有关电阻器、电容器、电感线圈、晶体管等元器件的用途、类别、使用方法等内容可以点击本文相关文章下的各个链接,本文只把电路图中常出现的各种符号重述一遍,希望初学者熟悉它们,并记住不忘。 电路图有两种,一种是说明模拟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它用各种图形符号表示电阻器、电容器、开关、晶体管等实物,用线条把元器件和单元电路按工作原理的关系连接起来。这种图长期以来就一直被叫做电路图。 另一种是说明数字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它用各种图形符号表示门、触发器和各种逻辑部件,用线条把它们按逻辑关系连接起来,它是用来说明各个逻辑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整机的逻辑功能的。为了和模拟电路的电路图区别开来,就把这种图叫做逻辑电路图,简称逻辑图。 除了这两种图外,常用的还有方框图。它用一个框表示电路的一部分,它能简洁明了地说明电路各部分的关系和整机的工作原理。 电阻器与电位器 符号详见图 1 所示,其中( a )表示一般的阻值固定的电阻器,( b )表示半可调或微调电阻器;( c )表示电位器;( d )表示带开关的电位器。电阻器的文字符号是“ R ”,电位器是“ RP ”,即在 R 的后面再加一个说明它有调节功能的字符“ P ”。

在某些电路中,对电阻器的功率有一定要求,可分别用图 1 中( e )、( f )、( g )、( h )所示符号来表示。 几种特殊电阻器的符号: 第 1 种是热敏电阻符号,热敏电阻器的电阻值是随外界温度而变化的。有的是负温度系数的,用NTC 来表示;有的是正温度系数的,用 PTC 来表示。它的符号见图( i ),用θ或t° 来表示温度。它的文字符号是“ RT ”。 第 2 种是光敏电阻器符号,见图 1 ( j ),有两个斜向的箭头表示光线。它的文字符号是“ RL”。 第 3 种是压敏电阻器的符号。压敏电阻阻值是随电阻器两端所加的电压而变化的。符号见图 1 ( k ),用字符 U 表示电压。它的文字符号是“RV”。这三种电阻器实际上都是半导体器件,但习惯上我们仍把它们当作电阻器。 第 4 种特殊电阻器符号是表示新近出现的保险电阻,它兼有电阻器和熔丝的作用。当温度超过500℃ 时,电阻层迅速剥落熔断,把电路切断,能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它的电阻值很小,目前在彩电中用得很多。它的图形符号见图 1 ( 1 ),文字符号是“ RF”。 电容器的符号 详见图2 所示,其中( a )表示容量固定的电容器,( b )表示有极性电容器,例如各种电解电容器,( c )表示容量可调的可变电容器。( d )表示微调电容器,( e )表示一个双连可变电容器。电容器的文字符号是 C 。

总时差双代号网络图时间计算参数-计算题及答案

总时差(用TFi-j表示),双代号网络图时间计算参数,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所具有的机动时间。用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i-j与最早开始时间ESi-j之差表示。 自由时差,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后续工作的情况下所拥有的机动时间。用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之差表示。 网络图时间参数相关概念包括: 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完成时间、节点的最早时间及工作的时差(总时差、自由时差)。 1总时差=最迟完成时间—尚需完成时间。计算结果若大于0,则不影响总工期。若小于0则影响总工期。 2拖延时间=总时差+受影响工期,与自由时差无关。 3自由时差=紧后最早开始时间—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 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精选题解(免B) 1、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如果其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且工作i-j的完成节点j在关键线路上,则工作i-j的自由时差()。 A.等于零 B.小于零 C.小于其相应的总时差 D.等于其相应的总时差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概念。由于工作i-j的完成节点j在关键线路上,说明节点j为关键节点,即工作i -j的紧后工作中必有关键工作,此时工作i-j的自由时差就等于其总时差。 2、在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5天,其持续时间为7天。 该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7天和第30天,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8天和第33天,则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天。 A.均为5 B.分别为6和5 C.均为6 D.分别为11和6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六时法计算方法 1、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其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所以工作M 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28,33]=28 2、工作M的总时差=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28-(15+7)=6 3、工作M的自由时差=工作M的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 [27-22;30-22]= 5。 3、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判别关键工作的条件是该工作()。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书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书 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a. 电气接线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b. 选择和校验电气设备、载流导体。 c. 继电保护的选择与整定。 d. 接地装置的设计及确定中性点接地方式。 e. 大、中型电动机起动。 2 短路电流计算中常用符号含义及其用途 a. 2I -次暂态短路电流,用于继电保护整定及校验断路器额定断充容量。 b. ch I -三相短路电流第一周期全电流有效值,用于校验电气设备和母线的动稳 定及断路器额定断流容量。 c. ch i -三相短路冲击电流,用于校验电气设备及母线的动稳定。 d. I ∞-三相短路电流稳态有效值,用于校验电气设备和导体的热稳定。 e. "z S -次暂态三相短路容量,用于检验断路器遮断容量。 f. S ∞-稳态三相短路容量,用于校验电气设备及导体的热稳定. 3 短路电流计算的几个基本假设前提 a. 磁路饱和、磁滞忽略不计。即系统中各元件呈线性,参数恒定,可以运用叠加原理。 b. 在系统中三相除不对称故障处以外,都认为是三相对称的。 c. 各元件的电阻比电抗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各元件均可用纯电抗表示。 d. 短路性质为金属性短路,过渡电阻忽略不计。 4 基准值的选择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取基准容量S b =100MVA ,基准电压U b 取各级电压的平均 电压,即 U b =U p =,基准电流 b b I S =;基准电抗 2b b b b X U U S ==。

常用基准值表(S 基准电压U b (kV ) 37 115 230 基准电流I b (kA ) 基准电抗X b (Ω) 132 530 各电气元件电抗标么值计算公式 元件名称 标 么 值 备 注 发电机(或电动机) " % "*100 cos d b N X S d P X φ =? "%d X 为发电机次暂态电抗的百 分值 变压器 %" * 100 k b N U S T S X = ? %k U 为变压器短路电压百分值, S N 为最大容量线圈额定容量 电抗器 2%*100 3k N b N b X U S k I U X =? ? %k X 为电抗器的百分电抗值 线路 2*0b b S l U X X l =? 其中X 0为每相电抗的欧姆值 系统阻抗 *b b kd S S c S S X = = S kd 为与系统连接的断路器的开断容量;S 为已知系统短路容量 其中线路电抗值的计算中,X 0为: a. 6~220kV 架空线 取 Ω/kM b. 35kV 三芯电缆 取 Ω/kM c. 6~10kV 三芯电缆 取 Ω/kM 上表中S N 、S b 单位为MVA ,U N 、U b 单位为kV ,I N 、I b 单位为kA 。 5 长岭炼油厂短路电流计算各主要元件参数 系统到长炼110kV 母线的线路阻抗(标么值) a. 峡山变单线路供电时: 最大运行方式下:正序; 最小运行方式下:正序 b. 巴陵变单线路供电时: 最大运行方式下:正序

第九章-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试题及答案 (2)word版本

基尔霍夫方程组 基尔霍夫方程组 (1)基尔霍夫第一方程组又称结点电流方程组,它指出,会于节点的各支路电流强度的代数和为零 即:∑I = 0 。 上式中可规定,凡流向节点的电流强度取负而从节点流出的电流强度取正(当然也可取相反的规定),若复杂电路共有n个节点,则共有n-1个独立方程。 基尔霍夫第一方程组是电流稳恒要求的结果,否则若流入与流出节点电流的代数和不为零,则节点附近的电荷分布必定会有变化,这样电流也不可能稳恒。 (2)基尔霍夫第二方程组又称回路电压方程组,它指出,沿回路环绕一周,电势降落的代数和为零 即:∑IR —∑ε= 0。 式中电流强度I的正、负,及电源电动势ε的正、负均与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中的约定一致。由此,基尔霍夫第二方程组也可表示为:∑IR = ∑ε 。 列出基尔霍夫第二方程组前,先应选定回路的绕行方向,然后按约定确定电流和电动势的正、负。 对每一个闭合回路都可列出基尔霍夫第二方程,但要注意其独立性,可行的方法是:从列第二个回路方程起,每一个方程都至少含有一条未被用过的支路,这样可保证所立的方程均为独立方程;另外为使有足够求解所需的方程数,每一个方程都至少含有一条已被用过的支路。 用基尔霍夫方程组解题的步骤: 1.任意地规定各支路电流的正方向。 2.数出节点数n,任取其中(n-1)个写出(n-1)个节点方程。 3.数出支路数p,选定m=p-n+1个独立回路,任意指定每个回路的绕行方向,列出m 个回路方程。 4.对所列的(n-1)+ (p-n+1)=p个方程联立求解。 5.根据所得电流值的正负判断各电流的实际方向。

第九章 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一、填空题 1.所谓支路电流法就是以____ 为未知量,依据____ 列出方程式,然后解联立方程得 到____ 的数值。 2.用支路电流法解复杂直流电路时,应先列出____ 个独立节点电流方程,然后再列出 _____个回路电压方程(假设电路有n 条支路,m 各节点,且n>m )。 3.图2—29所示电路中,可列出____个独立节点方程,____个独立回路方程。 4.图2—30所示电路中,独立节点电流方程为_____,独立网孔方程为_______、______。 5.根据支路电流法解得的电流为正值时,说明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____;电流为负 值时,说明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____。 6. 某支路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的数值方程组如下: 1020100202050 2321321=-+=--=++I I I I I I I 则该电路的节点数为____,网孔数为___。 7.以___ 为解变量的分析方法称为网孔电流法。 8.两个网孔之间公共支路上的电阻叫____ 。 9.网孔自身所有电阻的总和称为该网孔的_______。 图2—36 图2—37 图2—38 10.图2—36所示电路中,自电阻R 11=____,R 22=_____,互电阻R 12=___。 11.上题电路,若已知网孔电流分别为I Ⅰ、I Ⅱ,则各支路电流与网孔电流的关系式为: I 1=___、I 2=____、I 3=____。 12.以____ 为解变量的分析方法称为结点电压法。 13.与某个结点相连接的各支路电导之和,称为该结点的_____ 。 14.两个结点间各支路电导之和,称为这两个结点间的____ 。 15.图2—42所示电路中,G 11=_____ 、G 22=_____ 、G 12=_____ 。

【重磅】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 双代号网络图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网络计划形式。它是以箭线及其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 双代号网络图中的计算主要有六个时间参数: ES:最早开始时间,指各项工作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最有可能开始的时刻; EF:最早完成时间,指各项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完成的最早时刻 LF:最迟完成时间,不影响整个网络计划工期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LS:最迟开始时间,指不影响整个网络计划工期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最迟开始时间;TF:总时差,指不影响计划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FF:自由时差,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一般采用图上计算法。下面用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试计算下面双代号网络图中,求工作C的总时差? 早时间计算: ES,如果该工作与开始节点相连,最早开始时间为0,即A的最早开始时间ES=0; EF,最早结束时间等于该工作的最早开始+持续时间,即A的最早结束EF为0+5=5; 如果工作有紧前工作的时候,最早开始等于紧前工作的最早结束取大值,即B的最早开始FS=5,同理最早结束EF为5+6=11,而E工作的最早开始ES为B、C工作最早结束(11、8)

取大值为11。 迟时间计算: LF,如果该工作与结束节点相连,最迟结束时间为计算工期23,即F的最迟结束时间LF=23;LS,最迟开始时间等于最迟结束时间减去持续时间,即LS=LF-D; 如果工作有紧后工作,最迟结束时间等于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取小值。 时差计算: FF,自由时差=(紧后工作的ES-本工作的EF); TF,总时差=(本工作的最迟开始LS-本工作的最早开始ES)或者=(本工作的最迟结束LF-本工作的最早结束EF)。 该题解析: 则C工作的总时差为3. 总结: 早开就是从左边往右边最大时间 早结=从左往右取最大的+所用的时间 迟开就是从右边往右边最小时间 迟开=从右往左取最小的+所用的时间 总时差=迟开-早开;或者;总时差=迟结-早结 自由差=紧后工作早开-前面工作的早结 希望你看懂啦。呵呵 工作最早时间的计算:顺着箭线,取大值 工作最迟时间的计算:逆着箭线,取小值 总时差:最迟减最早 自由时差:后早始减本早完 1.工作最早时间的计算(包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和工作最早完成时间):“顺着箭线计算,依次取大”(最早开始时间--取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起始结点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为0。用最早开始时间加持续时间就是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2.网络计划工期的计算:终点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最大值就是该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电力系统下课程设短路电流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3G9bus短路电流计算 系别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0级电气四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2年12月10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3) 二、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2.1电力系统节点方程的建立 (3) 2.2利用节点阻抗矩阵计算短路电流 (4) 三、3G9bus短路电流在计算机的编程 (6) 3.1、三机九节点系统 (6) 3.3输出并计算结果 (13) 四.总结 (15)

一、设计目的 1.掌握电力系统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 2.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一门计算机语言(MATLAB 语言或FORTRAN 或C 语言或C++语言); 3.采用计算机语言对短路计算进行计算机编程计算。 二、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1电力系统节点方程的建立 利用节点方程作故障计算,需要形成系统的节点导纳(或阻抗)矩阵。一般短路电流计算以前要作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假定潮流计算的节点导纳矩阵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通过追加支路的方式形成电力短路电流计算的节点导纳矩阵YN 。 1)对发电机节点 在每一发电机节点增加接地有源支路 i E 与i i i Z R jX =+串联 求短路稳态解: i Qi E E = i i qi Z R jX =+ 求短路起始次暂态电流解:i i E E ''= i i i Z R jX ''=+ 一般情况下发电机定子绕组电阻忽略掉,并将i E 与i i i Z R jX =+的有源支路转化成电流源 i i i I E Z =与导纳 1 i i i i i Y G B R jX =+= +并联的形式 2)负荷节点的处理 负荷节点在短路计一算中一般作为节点的接地支路,并用恒定阻抗表示,其数值由短路前瞬间的负荷功率和节点实际电压算出,即首先根据给定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制订系统的等值电路,并进行各元件标么值参数的计算,然后利用变压器和线路的参数形成不含发电机和负荷的节点导纳矩阵 YN 。 2?k LDk LDk LDk LDk V Z R jX S =+= 2 ?LDk LDk LDk LDk k S Y G jB V =+=

初中十种复杂电路分析方法实用

电路问题计算的先决条件是正确识别电路,搞清楚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对较复杂的电路应先将原电路简化为等效电路,以便分析和计算。识别电路的方法很多,现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十种方法。 一、特征识别法 串并联电路的特征是;串联电路中电流不分叉,各点电势逐次降低,并联电路中电流分叉,各支路两端分 别是等电势,两端之间等电压。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征识别电路是简化电路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例1 .试画出图1 所示的等效电路。 —b 各点电势逐次降低,两条支路的 和R4 并联后与R2 串联,再与R1 并联, 等效电路如图2 所示。 B 端流出。支路a—R1—b 和a—R2—R3(R4) a、b 两点之间电压相等,故知R3 、伸缩翻转法 无阻导线可以延长或缩 短,或将一 翻转时支路的两端保持不动; 但不 能越过元件。这样就提供了简化电路的一种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伸缩翻转法。 解:设电流由 A 端流入,在a 点分叉,b 点汇合,由 在实验室接电路时常常可以这样操 作, 翻过来转过去, 支路翻到别处, 也可以 导线也可以从

解:先将连接a、c 节点的导线缩短,并把连接 R3—C —R4 支路外边去,如图4。 再把连接a、C 节点的导线缩成一点,把连接成一点,并把R5 连到节点的导线伸长线上( 图5) 。由此可看出联,接到电源上。 b、d 节点的导线伸长翻转到 b、d 节点的导线也缩 d R2、R3 与R4 并联,再与R1 和R5 串

三、电流走向法 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 ( 无源电路可假设 电 流由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 ) 顺着电流 的走向,经各电阻绕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 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 凡是电 流有分叉地分别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例 3 .试画出图 6 所示的等效电路。 解:设想把 A 、 B 两点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进行分析, A 、 D 两点电势相等, B 、 C 两点电 势也相等,分别画成两条线段。电阻 R1 接在 A 、 C 两点,也即接在 A 、 B 两点; R2 接在 C 、 D 两点,也即接在 B 、 A 两点; R3 接在 D 、 B 两点,也即接在 A 、 B 两点, R4 也接在 A 、 B 两点,可见四个电阻都接在 A 、 B 两点之间均为并联 ( 图 9) 。所以, PAB =3 Ω。 解: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过 A 点分为三路 (AB 导线可缩为一点 D 点流 入电源负极。第一路经 R1 直达 D 点,第二路经 达 C 点,显然 R ) ,经外电路巡行 R2 到达 C 点,第三路经 R3 也到 2 和 R 3 接联在 点经 R4 到达 D 点,可知 联后与 R4 串联,再与 AC 两点之间为并联。二、三络电流同汇于 c R2、 R3 并 R1 并联,如图 7 所示。 四、等电势法(不讲) 在较复杂的电路中往往能找到电势相等的点, 为一点, 或画在一条线段 把所有电势相等的点归结 上。当两等势点之间有非电源元件时, 既无电源又无电流时, 取消这一支路。我们将这种简比电路的方法称为等电势法 可将之去掉不考虑; 当某条支路 法称 例 4 .如图 8 所示,已知 R1=R 2=R 3=R4=2Ω, 两点间的总电阻

电路图及元件符号大全

二极管 表示符号:D 变容二极管 表示符号:D 双向触发二极管 表示符号:D 稳压二极管 表示符号:ZD,D 桥式整流二极管 表示符号:D 肖特基二极管隧道二极管 光敏二极管或光电接收二 极管 发光二极管 表示符号:LED

光敏三极管或光电接收三 极管 表示符号:Q,VT 单结晶体管(双基极二极 管) 表示符号:Q,VT 复合三极管 表示符号:Q,VT PNP型三极管 表示符号:Q,VT PNP型三极管 表示符号:Q,VT NPN型三极管 表示符号:Q,VT 带阻尼二极管及电阻NPN 型三极管 表示符号:Q,VT IGBT 场效应管 表示符号:Q,VT 带阻尼二极管IGBT 场效应 管 表示符号:Q,VT 稳压二极管 表示符号:ZD,D 隧道二极管 双色发光二极管 表示符号:LED

NPN型三极管 表示符号:Q,VT 带阻尼二极管NPN型三极 管 表示符号:Q,VT 接面型场效应管P-JFET 接面型场效应管N-JFET 场效应管增强型P-MOS 场效应管耗尽型P-MOS 场效应管耗尽型N-MOS 电阻电阻器或固定电阻 表示符号:R 电位器 表示符号:VR,RP,W 可调电阻 表示符号:VR,RP,W

电位器 表示符号:VR,RP,W 三脚消磁电阻 表示符号:RT 二脚消磁电阻 表示符号:RT 压敏电阻 表示符号:RZ,VAR 光敏电阻 CDS 电容(有极性电容) 表示符号: 电容(有极性电容) 表示符号:C 电容(无极性电容) 表示符号:C 四端光电光电耦合器 表示符号:IC,N 六端光电光电耦合器 表示符号:IC,N

场效应管增强型N-MOS 电阻电阻器或固定电阻 表示符号:R 可调电阻 表示符号:VR,RP,W 热敏电阻 表示符号:RT 可调电容 表示符号:C 单向可控硅(晶闸管) 双向可控硅(晶闸管) 双向可控硅(晶闸管) 石英晶体滤波器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1. 平均温度t p 和链形悬挂无弛度温度t o 的计算 ① 2t t tp min max += ② 5-2t t t min max o +=弹 ③ 10-2 t t t min max o +=简 式中 t p —平均温度℃(即吊弦、定位处于无偏移状态的温度); t o 弹、t o 简—分别表示弹性链形悬挂和简单链形悬挂的无弛度温度℃; t max —设计最高温度℃; t min —设计最低度℃; 2. 当量跨距计算公式 ∑∑=== n i I n i I L L LD 1 13 式中L D —锚段当量跨距(m ); ).........(3 3 23 113 n n i I L L L L +++=∑=—锚段中各跨距立方之和; ).........(211 n n i I L L L L +++=∑=—锚段中各跨距之和; 3. 定位肩架高度B 的计算公式 2)101 +( h d h I e H B + +≈ 式中 B —肩架高度(mm ); H —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mm ); e —支持器有效高度(mm ); I —定位器有效长度(包括绝缘子)(mm ); d —定位点处轨距(mm );

h —定位点外轨超高(mm ); 4. 接触线拉出值a 地的计算公式 h d H a a - =地 式中 a 地—拉出值标准时,导线垂直投影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 )。a 地为正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超高侧,a 地为负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低轨侧。 H —定位点接触线的高度(mm ); a —导线设计拉出值(mm ); h —外轨超高(mm ); d —轨距(mm ); 5. 接触线定位拉出值变化量max a ?的计算公式 2 max 2 max E I I a z z -- =? 式中 Δa max —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 Z L —定位装置(受温度影响)偏转的有效长度(mm ); max E —极限温度时定位器的最大偏移值(mm ); 由上式可知 E=0时 Δa=0 6. 定位器无偏移时拉出值a 15的确定:(取平均温度t p =15℃) max 2115a a a ?± = 式中 a —导线设计拉出值(mm ); Δa max —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 15 a —定位器无偏移时(即平均温度时)的拉出值(mm )。a 15与a 的变化关系,主 要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Δa max 的变化量的大小,当Δa max 变化量较大时,则a 15相对a 值的变化较大,当Δa max 变化量较小 时,则a 15相对a 值变化量较小。但Δa max 的变化量又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E max 值的大小,当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偏移值较大时,则Δa max 变化也较大,则a 15≠a ,反之偏移值较小时,则Δa max 变化也较小,则a 15≈a 。所以确定平均温度时定位点拉出值a 15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在极限温度时,拉出值不超过允许误差。除直线反定位以外,当温度高于或低于平均温度时,拉出值都将是增大。因此,调整a 15时应满足下列关系为好: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书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书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书 1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a.电气接线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b.选择和校验电气设备、载流导体。 c.继电保护的选择与整定。 d.接地装置的设计及确定中性点接地方式。 e.大、中型电动机起动。 2短路电流计算中常用符号含义及其用途 I-次暂态短路电流,用于继电保护整定及校验断路器额定断充容量。 a. 2 I-三相短路电流第一周期全电流有效值,用于校验电气设备和母线的动稳定及b. ch 断路器额定断流容量。 i-三相短路冲击电流,用于校验电气设备及母线的动稳定。 c. ch d.I∞-三相短路电流稳态有效值,用于校验电气设备和导体的热稳定。 e."z S-次暂态三相短路容量,用于检验断路器遮断容量。 f.S∞-稳态三相短路容量,用于校验电气设备及导体的热稳定. 3短路电流计算的几个基本假设前提 a.磁路饱和、磁滞忽略不计。即系统中各元件呈线性,参数恒定,可以运用叠加原 理。 b.在系统中三相除不对称故障处以外,都认为是三相对称的。 c.各元件的电阻比电抗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各元件均可用纯电抗表示。

d.短路性质为金属性短路,过渡电阻忽略不计。 4基准值的选择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取基准容量S b=100MVA,基准电压U b取各级电压的平均电压,即 U b =U p = ,基准电流 b b I S = ;基准电抗2 b b b b X U U ==。 常用基准值表(S b=100MVA) 各电气元件电抗标么值计算公式

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

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 在一般的网络计划(单代号或双代号)中,工作之间的关系只能表示成依次衔接的关系,即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在它的紧前工作全部结束后才能开始,也就是必须按照施工工艺顺序和施工组织的先后顺序进行施工。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时为了缩短工期,许多工作需要采取平行搭接的方式进行。对于这种情况,如果用双代号网络图来表示这种搭接关系,使用起来将非常不方便,需要增加很多工作数量和虚箭线。不仅会增加绘图和计算的工作量,而且还会使图面复杂,不易看懂和控制。例如,浇筑钢筋混凝土柱子施工作业之间的关系分别用横道图、双代号网络图和搭接网络图表示,如下图所示。 施工过程 名 称 施工进度(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一.搭接关系的种类及表达方式 单代号网络计划的搭接关系主要是通过两项工作之间的时距来表示的,时距的含义,表示时间的重叠和间歇,时距的产生和大小取决于工艺的要求和施工组织上的需要。用以表示搭接关系的时距有五种,分别是STS (开始到开始)、STF (开始到结束)、FTS (结束到开始)、FTF (结束到结束)和混合搭接关系。 (一)FTS (结束到开始)关系 结束到开始关系是通过前项工作结束到后项工作开始之间的时距(FTS )来表达的。如下图所示。 扎钢筋 浇筑混凝土 支模1 支模2 支模3 1 2 4 3 5 6 8 7 9 10 支模1 2 支模2 2 支模3 2 扎筋2 1 扎筋3 1 扎筋1 1 浇筑混凝土1 2 浇筑混 凝土2 2 浇筑混 凝土3 2 支模 6 扎钢筋 3 浇筑 6 STS=4 FTF=1 STS=1 FTF=4 i j FTS i j FTS D i D j

接触网技术参数统计

接触网技术参数统计 1刚性接触网 1.1锚段及跨距 每个锚段一般不超过250米。 1.2锚段关节 (1)关节中间处两接触线等高。 (2)转换悬挂点处非工作支不得低于工作支,可以比工作支高出0~8mm(0~4mm),困难情况下不超过10mm。 (3)受电弓在双向通过时应平滑无撞击和拉弧现象。 (4)非绝缘锚段关节两支接触悬挂的拉出值均为±100mm(75mm),汇流排中心线之间距离为200mm(150??),允许误差±20mm。接触线外露长度为150mm。 (5)绝缘锚段关节两支接触悬挂的拉出值均为±150mm(130mm),汇流排中心线之间距离为300mm(260??),允许误差±20mm。接触线外露150mm。 绝缘貌端关节示意图

1.3线岔 (1)在受电弓可能同时接触两支接触线范围内的两支接触线应等高。 (2)在受电弓始触点后至岔尖方向,渡线接触线应比正线接触线高出0~10mm(0~4)。(3)在受电弓双向通过时应平滑无撞击及不应出现固定拉弧点。 (4)单开道岔悬挂点的拉出值距正线汇流排中心线为200mm,允许误差±20mm。平行段距离为2000mm。 (5)交叉渡线道岔处的线岔,在交叉渡线处两线路中心的交叉点处,两支悬挂的汇流排中心线均距交叉点100mm,允许误差±20mm。 (6)侧线端部向上弯70mm左右。 (7)线岔处电连接线、接地线应完整无遗漏,连接牢固。 道岔分类

刚性悬挂线岔示意图 1.4刚柔过度 (1)两根柔性接触网等高并列运行进入刚柔过渡元件约500mm后,在过渡原件外面的导线逐渐抬高脱离接触,其最终的抬高量不应小于35mm。 (2)刚柔过渡处刚性悬挂应比柔性悬挂高20~50mm。 (3)柔性悬挂升高下锚处绝缘子边缘应距受电弓包络线不得小于75mm。 (4)刚性悬挂带电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50mm。(5)受电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00mm。 (6)受电弓双向通过时平滑不撞击及不应出现固定拉弧点。 (7)两支悬挂的拉出值为±100mm,间距为200mm,允许误差±20mm。 贯通式刚柔过渡单链悬挂示意图

接触网常用参数标准及测量计算

接触网常用参数标准及测量计算 一、拉出值(跨中偏移值) 1、技术标准 160km/h及以下区段: 标准值:直线区段200-300mm;曲线区段根据曲线半径不同在0-350mm之间选用。 安全值:之字值≤400mm;拉出值≤450mm。 限界值:之字值450mm;拉出值450mm。 160km/h以上区段: 标准值:设计值。 安全值:设计值±30mm。 限界值:同安全值。 2、测量方法 利用DJJ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进行拉出值测量:受电弓滑板平面与两钢轨平面平行,检测仪与两钢轨平面平行,测量时无需考虑外轨超高,直接校准定位点在检测仪上的投影位置,此位置与检测仪中心点的距离就是拉出值。 二、导线高度 1、技术标准 标准值:区段的设计采用值。 安全值:标准值±100mm。 限界值:小于6500mm;任何情况下不低于该区段允许的

最低值。 当隧道间距不大于1000m时,隧道内、外的接触线可取同一高度。 2、测量方法 利用DJJ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进行导高测量:将测量仪置于两钢轨之上与两轨面平行,利用测量仪上的观察窗校准定位点位置,测出定位点至两轨面的垂直距离即为导高。 三、导线坡度及坡变率 1、技术标准 标准值: 120km/h及以下区段≤3‰;120-160km/h区段≤2‰;200km/h区段≤2‰,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200-250km/h区段≤1‰,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 安全值:120km/h及以下区段≤5‰;120-160km/h区段≤4‰。其他同标准值。 限界值:120km/h及以下区段≤8‰;120-200km/h区段≤5‰;200km/h及以上区段同安全值。 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10mm,但不得出现V字型。 2、测量与计算方法 定位点A与定位点B之间的坡度测量:1、测出A点的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及标幺值算法

第七章短路电流计算 Short Circuit Current Calculation §7-1 概述General Description 一、短路的原因、类型及后果 The cause, type and sequence of short circuit 1、短路:是指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对于中性点接地 的系统)发生通路的情况。 2、短路的原因: ⑴元件损坏 如绝缘材料的自然老化,设计、安装及维护不良等所造成的设备缺陷发展成短路. ⑵气象条件恶化 如雷击造成的闪络放电或避雷器动作;大风造成架空线断线或导线覆冰引起电杆倒塌等. ⑶违规操作 如运行人员带负荷拉刀闸;线路或设备检修后未拆除接地线就加电压. ⑷其他原因 如挖沟损伤电缆,鸟兽跨接在裸露的载流部分等. 3、三相系统中短路的类型: ⑴基本形式: )3(k—三相短路;)2(k—两相短路; )1( k—单相接地短路;)1,1(k—两相接地短路; ⑵对称短路:短路后,各相电流、电压仍对称,如三相短路; 不对称短路:短路后,各相电流、电压不对称; 如两相短路、单相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 注:单相短路占绝大多数;三相短路的机会较少,但后果较严重。4、短路的危害后果 随着短路类型、发生地点和持续时间的不同,短路的后果可能只破坏局部地区的正常供电,也可能威胁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短路的危险后果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动力效应 短路点附近支路中出现比正常值大许多倍的电流,在导 体间产生很大的机械应力,可能使导体和它们的支架遭 到破坏。 (2)发热 短路电流使设备发热增加,短路持续时间较长时,设备 可能过热以致损坏。 (3)故障点往往有电弧产生,可能烧坏故障元件,也可能殃

电路元器件图形符号

电气符号表示 1.U、V、W 是用国际标准表示的三相三线制供电的三条电源火(相)线,有时也常常用L1、L2、L3来表示,习惯上,我们经常用国家标准的A、B、C,现在为与国际标准接轨,我们规定用U、V、W来表示。三相四线制是在三相三线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零线(N)。三相五线制是将三相四线制的零线一分为二,即将三相四线制的零线分为保护零线(PE)和工作零线(N)。在施工布线时,我们习惯上分别用黄、绿、红、黑、黄绿双色线来表示U、V、W、N、PE。 2.QF QF表示低压断路器,又称自动空气开关或自动开关,当电路发生短路、严重过载时,它能自动切除故障电路,有效地保护串联在它后面的电气设备,常常用于不太频繁的接通和断开线路中的电路。安装时,低压断路器必须垂直安装,不能横装或倒装。接线时,一般规定上面为进线(即接电源),下面为出线(即接负载)。操作时,低压断路器的操作把手向上时表示合闸(即闭合),操作把手向下时表示分闸(即断开)。如果由于某故障使其跳闸时,这时必须先将其操作把手向下拉到底后再合闸,否则,合不上闸。常用的低压断路器外形及图形符号如图2所示。 3.KM KM表示交流接触器,其图形符号如图3(b)所示,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从使用角度来看,它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线圈(它有220V和380V两种,接在控制电路中),二是主触头(一般有三个常开触头,接在主电路中),三是辅助触头(一般有两个常开触头和两个常闭触头,接在控制电路中)。所谓“常开”、“常闭”是指电磁系统未通电动作前触头的状态,即常开触头是指线圈未通电时,其动、静触头是处于断开状态,线圈通电后就闭合,所以常开触头又称为动合触头。常闭触头是指线圈未通电前,其动、静触头是闭合的,而线圈通电后则断开,所以常闭触头又称为动断触头。其外形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考工柜上的,另一种如图3(a)所示。检查时,我们可以用万用表的R×1挡检查触头系统的开断情况,用万用表的R×10或R×100挡或数字表的2K挡检查线圈的好坏。 4.FR FR表示热继电器,它在电路中用作电动机的过载保护,具有反时限特性。检查时,热继电器必须检查其热元件和辅助常闭触头。若因过载使热继电器动作时,其辅助常闭触头将断开而不通,若要使其闭合,则必须按手动复位按钮使之复位,有的只需待双金属片冷却后即自动复位。 5.FU FU表示熔断器(俗称保险),在照明电路中用作过载和短路保护,而在电动机主电路中只作短路保护。检查时,可用万用表的R×1挡或数字表的200欧挡测其电阻,若电阻为0,则是好的,若电阻为无穷大,则说明已熔断。

电力系统分析短路电流的计算汇总

1课程设计的题目及目的 1.1课程设计选题 如图所示发电机G ,变压器T1、T2以及线路L 电抗参数都以统一基准的标幺值给出,系统C 的电抗值是未知的,但已知其正序电抗等于负序电抗。在K 点发 生a 相直接接地短路故障,测得K 点短路后三相电压分别为0=a U , 1201-∠=b U , 1201∠=c U 。试求:(1)系统C 的正序电抗; (2)K 点发生bc 两相接地短路时故障点电流; (3)K 点发生bc 两相接地短路时发电机G 和系统C 分别提供的故障电流(假设故障前线路电流中没有电流)。 系统C 发电机G 15. 01=T X 15 . 00=T X 25 . 02=T X 25. 02==''X X d 图1-1

1.2课程设计的目的 1. 巩固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 2. 练习查阅手册、资料的能力; 3.熟悉电力系统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和有关电力系统的常用软件; 2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1基本概念的介绍 1. 在电力系统中,可能发生的短路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和单相短路。三相短路也称为对称短路,系统各相与正常运行时一样仍处于对称状态。其他类型的短路都属于不对称短路。 2. 正序网络:通过计算对称电路时所用的等值网络。除中性点接地阻抗、空载线路(不计导纳)以及空载变压器(不计励磁电流)外,电力系统各元件均应包括在正序网络中,并且用相应的正序参数和等值电路表示。 3. 负序网络:与正序电流的相同,但所有电源的负序电势为零。因此,把正序网络中各元件的参数都用负序参数代替,并令电源电势等于零,而在短路点引入 代替故障条件的不对称电势源中的负序分量,便得到负序网络。 4. 零序网络:在短路点施加代表故障边界条件的零序电势时,由于三项零序电流大小及相位相同,他们必须经过大地(或架空地线、电缆包庇等)才能构成回路,而且电流的流通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情况及变压器的解法有密切关系。 2.2 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方法 1. 单相(a相接地短路 单相接地短路是,故障处的三个边界条件为: 0fa V = ; 0fb I = ; 0fc I =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23270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 一 .“拆除法”突破短路障碍 短路往往是因开关闭合后,使用电器(或电阻)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而造成的,初学者难以识别。图1即为常见的短路模型。一根导线直接接在用电器的两端,电阻R被短路。既然电阻R上没有电流通过,故可将电阻从电路中“拆除”,拆除后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图 1 图 2 二 .“分断法”突破滑动变阻器的障碍 较复杂的电路图中,常通过移动变阻器上的滑片来改变自身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影响我们对电路作出明确的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路的一般情况如图3所示。若如图4示的接法,同学们就难以判断。此时可将滑动变阻器看作是在滑片P处“断开”,把其分成AP和PB两个部分,

即等效成图5的电路,其中PB部分被短路。当P从左至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AP部分逐渐变大;反之,AP部分逐渐变小。

图 3 图 4 图 5 三 .突破电压表的障碍 1. “滑移法”确定测量对象 所谓“滑移法”就是把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两根引线顺着导线滑动至某用电器(或电阻)的两端,从而确定测量对象的方法,但是滑动引线时不可绕过用电器和电源(可绕电流表)。如图6,用“滑移法”将电压表的下端滑至电阻R1左端,不难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1和R2两端的总电压;将电压表的上端移至R3右端,也可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3两端电压,同时也测的是电源电压。

2. “用拆除法”确定电流路径 因为电压表的理想内阻无穷大,通过它的电流为零,可将其从电路中“拆除”,即使电压表两端断开,来判断电流路径。如图6所示,用“拆除法”不难确定,R1和R2串联,再与R3并联。 图 6 四 .“去掉法”突破电流表的障碍 由于电流表的存在,对于弄清电流路径,简化电路存在障碍。因电流表的理想内阻为零,故可采用“去掉法”排除其障碍,即将电流表从电路中“去掉”,并将连接电流表的两个接线头连接起来。如图7,去掉电流表后得到的等效电路如图8所示。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看清电路的结构了。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参数名称符号英文单词 工期 计算工期TCComputer Time 要求工期TR RequireTime 计划工期T P Plan Time 工作的 时间参数 持续时间D i-jDay 最早开始时间ES i-j Earliest Starting Tim e 最早完成时间EF i—j Earliest Finishing Time 最迟完成时间LFi—jLatest Finishing Time 最迟开始时间LSi—jLatest Starting Time 总时差TFi-j Total Float Time 自由时差FF i-j Free Float Time 二、工作计算法 【例题】:根据表中逻辑关系,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并采用工作计算法计算各工作的时间参数。 工作A B C DEFGHI 紧前-A A B B、C C D、E E、 F H、G 时间333854422

(一)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ESi—j —-各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可能开始的最早时刻。 (二)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EF i—j EF i-j=ES i-j + D i—j 1。计算工期Tc等于一个网络计划关键线路所花的时间,即网络计划结束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即T c=max{EF i—n} 2.当网络计划未规定要求工期Tr时, Tp=T c 3.当规定了要求工期Tr时,T c≤T p,T p≤T r —-各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可能完成的最早时刻。

(三)工作最迟完成时间LFi-j 1.结束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LFi-j=T p 2.其他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按“逆箭头相减,箭尾相碰取小值”计算. --在不影响计划工期的前提下,该工作最迟必须完成的时刻。 (四)工作最迟开始时间LS i-j LSi—j=LFi—j—D i-j --在不影响计划工期的前提下,该工作最迟必须开始的时刻。

接触网风偏计算

接触网风偏移值计算 接触网支柱结构设计风荷载取值 1.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小于30 m/s时,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当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大于30 m/s时,以30 m/s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 2.路基地段接触网结构设计风速,按l0 m高度的风压高度系数考虑风速;高度小于等于30 m的桥梁,按照30 m高度的风压高度系数考虑风速;高度大于30 m的桥梁,建议采用其他悬挂安装方式,以提高悬挂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3.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按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计算,同时应考虑列车气动力影响,初步选择支柱截面尺寸,再采用结构设计风速校核支柱的强度,并以此最终确定支柱截面尺寸。 4.接触网支柱基础、基础螺栓按照结构设计风速进行设计。 目前所设计的国内高速铁路,如:郑西、武广、京津城际等均未设置挡风墙,海南东环线也未设置挡风墙。因此可以认为30 m/s就是列车运行的最大限制风速,超过该风速,列车停运。 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风速设计 1.当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小于30 m/s时,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 2.当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大于30m/s时,以30 m/s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 接触线最大偏移值的公式为: 式中——————接触线和承力索单位长度的风负载(KN/m); ——————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张力(KN/m)。 曲线区段接触线拉出值的选择 在直线区段受电弓中心与线路中心重和,接触线之字值沿线路中心对称,其标准为±300mm。提速后为200~250mm之间;拉出值350~450mm之间。在曲线区段,拉出值和曲线半径大小有关。 接触线拉出值是接触网自身结构参数,其取值直接影响弓网运行安全。在运营中发现曲线区段拉出值超标严重,这是因为在设置拉出值时,未考虑受电弓中心线在气象条件、线路参数、机车及受电弓型号和参数、运营方式、运行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基于此种情况,有必要对运行速度、线路参数及施工误差等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到曲线区段受电弓中心在动态下的侧偏规律,合理设置拉出值,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机车良好受流。 拉出值是指定位点处接触线距受电弓滑板中心的距离,在曲线区段拉出值确定: 式中,a为接触线拉出值,单位mm;m为定位点处接触线与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单位mm;c为定位点处受电弓中心与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单位mm;c=h-H/L,其中,h为外轨超高,H为接触线高度,L为轨距。但在动态取流条件下,由此确定的拉出值常存在超标情况。下面就影响弓一网相对位置变化的几个主要因素做一理论分析。 运行速度对受电弓中心线位置的影响 列车通过曲线区段时,为了平衡自身重力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保证内外两股钢轨受力相等,均会将外轨抬高,其抬高的设计值: 式中,为设计平均速度。;R为曲线半径,m。 实际上,通过曲线的各次列车,其速度不可能是相同的,当运行速度 V>时,外轨超高不足,产生欠超高,而当V<时,产生过超高,这些未被平衡的超高使得设置在机车与转向架之间的弹簧产生压缩或伸张,进而使受电弓中心线发生偏移。 线路参数对受电弓中心线位置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