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法平台项目技术方案V5

政法平台项目技术方案V5

政法平台项目技术方案V5
政法平台项目技术方案V5

宜春市政法综治平台项目技术方案

目录汇总

第一章网络支撑能力分析 (5)

1中国移动网络介绍 (5)

1.1网络规模概述 (5)

1.2中国移动传输网 (6)

1.2.1光缆干线 (6)

1.2.2骨干传输网 (6)

1.3中国移动TD-SCDMA专线电路业务 (6)

1.3.1 TD-SCDMA专线电路业务 (6)

1.3.2 TD-SCDMA专线电路业务特点 (7)

2宜春移动网络介绍 (8)

2.1 宜春移动网络规模概述 (8)

2.2 宜春移动传输网 (8)

2.3 TD-SCDMA专线业务 (10)

第二章宜春综治平台组网建议书 (12)

1项目需求分析 (12)

1.1项目背景 (12)

1.2网络接入现状 (12)

1.3社会信息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 (13)

1.4需求分析 (13)

1.5工程目标 (15)

2系统建设建议书 (16)

2.1设计原则 (16)

2.2网络解决方案介绍 (16)

2.2.1行政村、企业单位组网结构图 (20)

2.2.2方案说明 (20)

2.2.3方案特点 (21)

2.6 OTN/PTN设备及技术介绍 (44)

2.6.1 PTN技术及设备介绍 (44)

2.6.2 OTN技术及设备介绍 (46)

第三章售后服务 (50)

1、服务体系 (50)

1.1组织架构 (50)

1.2规范制度 (51)

1.3工器具配备 (54)

1.4 备品备件 (55)

2、网络监控 (55)

2.2网络监控措施 (56)

3、故障处理 (57)

3.1故障处理措施 (57)

3.2故障处理流程 (58)

4.网络巡检 (60)

4.1汇聚节点设备 (60)

4.2汇聚节点设备数据收集和性能分析 (61)

4.3网络业务数据维护 (61)

4.4接入设备 (61)

5、售后服务机构及人员 (66)

6、客户评价体系 (67)

7、响应服务与承诺 (68)

7.1技术咨询 (68)

7.2故障申告受理 (69)

7.3故障处理 (69)

7.4系统运行监控 (69)

7.5网络巡检 (70)

7.6重要期间保障服务 (70)

7.7承诺考核指标 (70)

8、培训服务 (70)

第四章工程实施方案 (72)

1项目进度安排 (72)

2、项目实施流程 (72)

3、施工组织结构 (73)

4、项目进度保障措施 (76)

5、资源保障 (77)

5.1网络资源保障 (77)

5.2人力资源保障 (78)

6、质量控制 (79)

6.1质量控制原则 (79)

6.1.1 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 (79)

6.1.2 施工方法、计划及措施 (80)

6.2项目实施准备 (82)

6.2.1接入环境说明 (82)

6.2.2目标管理和标准化管理 (83)

6.2.3确保前期勘测质量 (83)

6.2.4针对性方案设计 (83)

6.2.5确保方案准确性 (83)

6.2.6提升工程督导水平 (84)

6.3 安全及文明施工 (84)

6.3.1保障网络的安全 (84)

6.3.2安全制度及教育 (84)

6.3.3设备安全控制 (84)

6.3.5施工安全控制 (85)

6.3.6安全责任 (85)

6.3.7安全记录 (85)

6.4施工质量保障 (85)

6.4.1严格的过程质量控制 (85)

6.4.2配备高素质的工程队伍 (86)

7、项目验收方案 (87)

7.1 工程风险控制 (87)

7.2工程测试验收 (87)

7.3 工程验收步骤 (87)

7.4 验收内容 (88)

7.5 验收参照标准 (89)

第一章中国移动网络支撑能力分析

中国移动宜春分公司

2012年05月

第一章 网络支撑能力分析

1中国移动网络介绍

1.1网络规模概述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是按国家移动体制改革方案组建的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国家主体移动企业之一、中国最大的基础网络运营商、最大的综合信息提供商;拥有世界第一大移动电话网络和客户规模,网络覆盖全国,服务通达世界各地,分支机构遍布全国;拥有全国性骨干通信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电信业务。

在传输网方面,中国移动目前已建立并拥有了一个以光缆为主、卫星为辅的全方位、大容量、多手段、高速率、安全可靠的立体通信传输网络。2010年年底,全国光缆线路长度达到300万公里,SDH 、DWDM 以及OTN/PTN 技术得到大规模使用,传输速率数十倍提高。

国内长途传输节点国际长途传输节点

本地传输骨干节点本地传输区域节点DWDM 网SDH / DWDM 城域网SDH / PDH 接入网

中国移动通信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截至2010年底,网络已经覆盖全国绝大多数乡镇村,主要交通干线实现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基本实现室内覆盖,客户规模达到5.84亿,与184个国家和地区的235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 国际漫游业务,与73个国家和地区的51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 国际漫游,国际

短信通达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14家运营商,彩信通达4个国家和地区的14家运营商。

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方面,中国移动始终把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作为发展重点之一,并加大了对数据及移动互联网建设的投入。经过几年的建设,覆盖全国的多功能、多层次、高效先进、完整统一的公用数据通信网络平台已基本建成,其中包括CMNET和CMWAP。

在国际通信能力方面,中国移动作为国际一流的通信运营商,具有强大的国际通信能力和丰富的运营经验,目前已经具有通达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电路,与世界众多一流移动运营商有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移动建设了国际一流的、通达全球的通信网络以及各种通讯业务承载平台。

1.2中国移动传输网

1.2.1光缆干线

中国移动光缆干线的组网方式,实现了统一的规划设计、统一的调度管理、统一的保护恢复、统一的维护管理,采用1+1的复用段和MS-SPRING(多区段分担保护环路)的自愈环状保护方式,构成了一个无级的、融合一体的长途通信干线网。

1.2.2骨干传输网

中国移动传送骨干网中首先引入光/电层控制平面,提高网络业务动态智能调度、业务保护恢复和新业务提供的能力,然后向着更大颗粒度和分组化智能的方向发展,逐步引入ODU交叉以及ROADM技术,在此过程中传送层面将逐步完成向着PTN 方向的升级和改造。在城域汇聚网率先采用支持完全分组能力的PTN传送节点,彻底打破传统传输网和二层数据网的界限,构建融合的统一网络。承载网络中现有业务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新业务,所有业务都在同一平台上传送。

1.3中国移动TD-SCDMA专线电路业务

1.3.1 TD-SCDMA专线电路业务

TD-SCDMA专线电路业务是基于PTN、SDH、DWDM、OTN/OPN等光纤传输网上的业

务网络,向客户提供高速数字信号传输的业务,可以向客户提供2M、155M、622M、GE、2.5G、10G等多种传输速率的全透明电路业务。

TD-SCDMA专线电路适用于速率高、信息量大、实时性强的业务传送。TD-SCDMA 专线电路业务应用前景广阔,广泛应用于政府、银行、证券、教育、网站、气象等需要高速数据传送的行业,适用于多种局域网之间的高速互联,以及会议电视等图像业务的传送,能够为客户提供带宽独享的、高速、全透明的数据传输通道。

1.3.2 TD-SCDMA专线电路业务特点

标准统一:设备符合国际标准,使1.5Mbps和2Mbps两大数字体系在STM-1上得到统一,使用国际通用的STM-1、STM-4、STM-16等标准接口,配备以

太接口,为IP化改造提供了条件;

全透明电路:基于物理层的全透明传输,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全透明高速数字信号传输服务,承载话音、视频、IP、ATM等多种业务,客户可根据业务

需要任选网络设备及协议;

速率多样性:通信速率可根据需要在2Mbps、155Mbps、622Mbps、2.5Gbps、10Gbps等速率中任意选择;

带宽独享、传输效率高、质量好、网络时延小、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

可靠性高:由于传输网大都采用自愈环的网络结构,因此可靠性高、业务恢复时间短、经济性好,非常适应现代网络应用的发展需求;

调配灵活:数字电路网为同步传输网,利用交叉连接技术、电路交换技术,可进行灵活的电路调配,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

完善的网管功能:传送网帧结构中安排了丰富的开销比特(大约占信号的5%),因而使网络的OAM能力大大加强;

便于维护:底层电路,故障定位、处理简单、业务恢复快。

由于目前移动两大主要传送网络SDH网和PTN网都采用自愈环的网络结构,因此可靠性很高、业务恢复时间短、经济性好,十分适应现代传输网的发展趋势。采用移动传输电路组建宜春市政法平台网络应用系统完全可以实现业务传输的高质量、高可靠性要求。

2宜春移动网络介绍

2.1 宜春移动网络规模概述

宜春移动分公司是宜春最大的综合信息提供商,拥有最多的移动电话网络和客户规模,TD-SCDMA专线电路更是极速发展,涉及金融、证券、政府、税务等各个行业。宜春移动网络覆盖全市各个行政村,传输网络发达,能提供综合性网络服务。下面介绍宜春移动在网络安全上的优势:

楼内实现双通道

宜春移动在安全部署上力求完美,在10个县市区核心机房的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了供电系统、线缆通道的安全设计,每个楼内核心机房不但满足电源通道和线缆通道分开的基本要求,而且做到双通道,即有双电源通道、双线缆通道且互相隔离,真正做到万无一失,相比其它运营商,其机房安全考虑更为周到。

供电系统

1、配有油机房,存储大量的应急汽油,保证供电系统出问题后核心机房长时间

不断电运行;

2、所有设备双电源供电,且通过不同的电源通道。

2.2 宜春移动传输网

宜春移动本地传送网以4个400G带宽的本地OTN承载网为骨架,建设了3000多个局所,敷设了23000余公里光缆,覆盖了全市九县一区所有村级行政单位,能够提供高质量、高带宽、不同颗粒、不同接口的业务接入的需求。(附图是OTN承载网结构图)

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率先使用OTN+PTN 设备组网,县市骨干调度之间组建OTN 网、接入层运用PTN 设备组网,满足高容量、多类业务的接入。

业务的多重保护

①OLP 光导系统和环路建设

宜春移动一直致力于推进县到县本地网骨干环光缆双路由建设,截止

2011年,已建设本地网光缆共计1500余公里,所有县市都具备了完全分离的第二路由,通过OLP 技术(光导系统),实现了主备路由的自动切换,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存活能力和业务的自愈能力,而其他运营商的OLP 技术目前只在国家干线系统上使用。下图是OLP 设备的工作原理。

高安公司大楼 大楼 丰城新大楼 高安锦

惠大厦

靖安

奉新

丰城电

信楼

西门

营销中心

②宜春移动彻底改造县市机房主节点供电电源,目前,各县市都具备2套以

上独立市电和蓄电池的开关电源,保证了业务的可靠性。

③宜春移动投入大量资源实现主、接入机房的远程监控,将其它外因素对业

务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④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网络平面多的特点,将汇聚设备组建成双归属网络,

有效实现单节点失效保护。

2.3 TD-SCDMA专线业务

宜春TD-SCDMA专线业务基于移动SDH、MSTP、OTN/PTN等传输网络,提供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全透明业务,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证券、烟草、大中小企业。

第二章宜春综治平台组网建议书

中国移动宜春分公司

2012年05月

第二章宜春综治平台组网建议书

1项目需求分析

1.1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管理相关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分散的管理格局导致各类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信息(数据)无法共享共用,社会管理的力量无法统一扎口;传统的管理手段导致基层负担重、行政效能低,基础性、源头性、苗头性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反应和及早防控;落后的管理机制使各级领导无法在第一时间快捷掌握全地区整体动态,遇到紧急事件无法快速反应,对重大事件处臵无法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和管理。

宜春市政府政法委计划建设一个面向市、区(县)、镇(街)、村(社区)、片组片格多级综治部门的平台,建立网格化责任体系,规范事务处理流程,创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筹指挥、协同参与、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形成常态排查、研判准确、智能分流、反应快速、闭合循环、全程监督的机制,大幅提升综合管理动态化、常态化治理水平,更好地把“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打造更加平安、稳定、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1.2网络接入现状

政法信息平台数据具有涉秘性,政法委计划采用电子政务外/内网解决市、县、乡联网。宜春电子政务内网网络拓扑:

1.3社会信息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

社会信息平台拟采用全市统一平台,节省各县分别建设平台所需大量投资,同时因平台具有涉秘信息,统一平台便于安全可控管理。采用统一平台需解决需要考虑服务器性能、系统架构、负载均衡、网络安全等四个方面问题,以及与公安、移动MAS等接口问题。

网络方面,因涉秘需要,系统拟采用接入电子政务网方案,但因为现乡乡通未能接入到乡镇,所以先采用电子政务外网方案。宜春电子政务网只连接到乡镇层面,需建设光纤网络,把村级用户接入政法平台。因涉秘需要,平台不能接入互联网,同时在VLAN划分和访问控制策略上,如果条件具备,可采用MPLS-VPN,在政务外网中建立虚拟专网,把其他无关的电子政务网用户禁止访问。同时因社会信息平台信息具有实时性比较强,手机需要登录平台实施上传、接收、签批等,需要把MAS 等平台接入系统。

1.4需求分析

1、建全市统一系统平台,规划先行。

政法委站在全市高度拟建设全市统一平台,系统平台建设整体性能需要做如下

考虑:

★系统构件化设计,面向对象,可做到灵活扩展

★系统采用三层架构体系,充分考虑到以后纵向和横向的发展

★在网络稳定(带宽512K)的环境下操作性界面单一操作的系统响应时间小于3秒,

★完全支持3000个并发用户,正常500个用户并发访问

★支持年数据量为100万记录数,100GB字节的数据量

★系统5X24小时连续运行,年故障<3天,故障修复时间<2小时

★系统安全特性、访问控制到页面级

★具有较强的系统安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来度量

2、数据的安全与保密性

现代计算机系统,大多采用TCP/IP作为网络通信协议。众所周知,TCP/IP 是以开放性著称的,系统之间易于互联和共享信息的设计思路贯穿于系统的方方面面,对访问控制、用户验证授权、实时和事后审计等安全内容考虑较少,只实现了基本安全控制功能,而且实现时还存在许多漏洞。

鉴于安全的重要性,为确保在政法信息平台中的个人身份、签名的合法性,电子公文、电子印章的有效性,需要分别从网络服务器安全、软件安全、外臵硬件安全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网络服务器安全方面:购臵专门的入侵检测系统设备对各种入侵行为进行检测控制;在硬件防火墙上设臵相应的安全策略杜绝非法访问;购买网络防病

毒软件定时对系统进行病毒扫描;对数据资料进行实时备份(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确保数据资料的安全;建立严格的网络管理规范,从制度上进行约束。

软件安全方面: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采用过程加密的方式,不以明文的形式进行传输;完善的用户权限设臵,采用模块、角色、用户的分级授权,灵活配臵操作人员的操作模块,实现细粒度的权限控制;完善的用户操作日志记录,自动记录每个用户访问系统、修改操作的过程,便于安全审计;

在外臵硬件安全方面:采用第三方的安全产品(CA认证和电子签章)进行对接,确保个人身份、电子签章的合法性和公文的有效性;保留盖章签名、防篡改、分层保护、打印控制、签章过程跟踪的功能;保留签章非法追究的权利。

3、网络覆盖与安全

因平台内容涉密,网络安全至关重要,平台前期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后期需要接入电子政务内网,系统严禁接入互联网。基于以上考虑,平台到村级用户不能使用VPDN网络,需要使用光纤专网。

同时在VLAN划分和访问控制策略上,把其他无关的电子政务网用户禁止访问。同时因社会信息平台信息具有实时性比较强,手机需要登录平台实施上传、接收、签批等,需要把MAS等平台接入系统。

1.5工程目标

本次宜春社会信息管理平台网络工程的总体目标就是借助电子政务网络以合理的成本建设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为社会信息平台提供优质安全可靠的通信保障实现本地区、全社会、各领域、各部门、镇村发生的各类不稳定事件,以“人员”要素为基础,以“事件”管理为主线,以业务流程管理为重点,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进行全地区的信息整合、分析、排查和管理,将“大调解”、“大信访”、社会治安、维稳综治、应急安全、重点人群、安全生产、社会救助、劳动保障、风险评估、涉法涉诉等涉及社会管理的各主管部门职能和管理系统,全面整合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进行网络智能化的处理、运营和监管。

2系统建设建议书

2.1设计原则

本着统一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原则对政法网络进行规划,充分实现网络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良好的开放性、高度的灵活兼容性,可扩展性,以及实用经济性。

?统一性

以先进、成熟的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组网,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一个政法专用通讯子网,一个多协议的数据网络,并在所有的通讯子网接入节点上支持TCP/IP网络协议,支持数包括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类型的业务应用。

?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1)具备接入所有业务系统的能力,支持各业务系统所要求的计算机网络协议,而且具有多种常用网络协议的支持,保证在有新的业务应用时,可以提供有力的支持;

(2)能将多种业务集成在同一个网络中,以充分利用信道带宽,在保证目前应用的情况下,使网络具有可扩展性,保护用户的投资。标准化和开放性;

(3)整个网络为一开放式环境,可与其网络互连并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

享;网络协议采用符合ISO及其他标准,如:IEEE、ITUT、ANSI等制定的协议,采用遵从国际和国家标准的网络设备。

?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1)利用宜春移动传输的环网技术,实现网点冗余保护,提供网络的稳定性。保证政法网无中断运行;

(2)具有完善的网管系统,实现对网络进行端到端的监控管理,优化网络流量,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通过日志文件等多种手段,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

2.2网络解决方案介绍

行政村和企业单位直接建设专网接入政法平台,乡镇单位以及已经接入电子政务单位,采用MPLS-VPN方式,建立VPN隧道,接入政法平台。

整体网络拓扑图

2.2.1 乡镇以及已经接入电子政务网的组网方案

因政法平台涉密性质,接入电子政务外网的乡镇用户采用MPLS-VPN方式,在电子政务网安全政法平台虚拟专网,其他无关用户不受影响。

乡镇用户与平台之间采用MPLS VPN技术可以把现有的电子政务网络分解成逻辑上隔离的网络,这种逻辑上隔离的网络用于解决政法平台用户与中心平台的独立互连。配臵MPLS VPN需要在县、市电子政务核心交换路由上培植数据,乡镇需要配臵带VLAN交换机。

MPLS VPN与VLAN+ACL的对比分析

VLAN是将一组位于不同物理网段上的用户在逻辑上划分成一个局域网内,在功能和操作上与传统LAN基本相同,可以提供一定范围内终端系统的互联。广播帧限制在一个VLAN中,VLAN之间二层隔离,必须通过IP层才能互通。所以通过VLAN +

ACL可以提供一定的业务隔离能力。

适用范围: VLAN本质上是一种局域网技术,适用于局域网范围内的隔离,但是依靠VLAN本身并不能保证IP业务的隔离,必须和ACL配合使用。由于这种方式下,所有业务系统处在一个IP地址空间,彼此可见,不是真正的隔离,为网络安全留下隐患。MPLS VPN是基于IP层信息及路由的隔离,不同VPN之间的IP地址彼此独立,VPN中的主机感觉不到其他VPN成员的存在,从而实现了真正的隔离。同时,由于MPLS VPN是基于三层的路由隔离,并且利用BGP扩展协议自动扩散VPN成员信息,所以MPLS VPN适用于广域网,城域网及其他规模比较大的网络。

可维护性: VLAN 方式可以比较简单的实现二层的隔离,但是为了实现不同业务系统的IP层隔离,必须针对每个VLAN,配臵大量的ACL条目,并且每个3层节点上,随着需要隔离的业务系统数目(N)的增加,配臵工作以N(N-1)方式增加。MPLS VPN依靠路由转发实例自动实现隔离,不需要针对每个网段配臵进行ACL配臵,同时,不同VLAN+ ACL的手工配臵方式,由于MPLS VPN的隔离及路由扩散都是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实现,不存在配臵N平方问题。在网络规模大时,极大的减轻了配臵工作量。

可扩展性:同ATM/FR VPN一样,VLAN + ACL方式由于存在配臵N平方问题,每增加一个新的VLAN或是业务系统都要对以前所有业务系统的配臵进行修改,存在严重的可扩展性。MPLS VPN中增加新的节点或VPN时,不影响原有的VPN配臵,可扩展性极好,实际上,MPLS VPN良好的可扩展性是MPLS VPN成为主流骨干网VPN 技术的重要原因之一。

安全性: VLAN方式下,由于VLAN中所有处在同一广播域中,任何人都可以利用ethernet技术的广播特性,通过简单的软件工具获取其他主机的通信信息,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而MPLS VPN基于三层实现,广播报文被自然隔离,不存在上述安全问题。同时,VLAN+ACL要求所有主机处在同一地址空间,这本身就为网络攻击者提供了可能,采用MPLS VPN实现隔离,VPN之外的用户根本感觉不到VPN的存在,更无法攻击VPN内部的网络。MPLS VPN在实现了访问安全的同时,还可以和现有的各种安全技术(如IPSec等)无缝配合,实现数据传输安全。

网络稳定性: VLAN组网中,容易引起广播风暴,导致各种网络问题。这也是VLAN技术无法应用于广域网或其他大型网络的原因。MPLS VPN基于3层隔离,并且

有明确的分级结构,不存在广播风暴问题,适用于各种大型的网络。

QOS: VLAN采用802.1p表示业务的服务等级,同时通过队列技术支持拥塞管理,但是受ASIC芯片的限制,支持的队列数及种类有限,支持的其他的QOS技术很少,相应的,在复杂的业务应用情况下,QOS支持能力有限。MPLS QOS支持成熟的DiffServ QOS模型,可以支持流量监控,拥塞管理(队列管理),拥塞避免,并且可以和其他IP/MPLS QOS技术配合(如专门用于语音等实时业务的RTP实时队列,CBWFQ,LFI等),可以很好的保证复杂应用的业务QOS。

网管实现: VLAN的网管实现简单,支持集群管理,易于实现设备级的管理,MPLS VPN在设备级管理方面比VLAN复杂,但是可以提供基于VPN拓扑的管理,利于网络的全局视图及网络规划。

所需要增加的设备:

乡镇单位需要配臵2层带VLAN的交换机,如果前期没有配臵,需要增加。同时需要在县、市电子政务做数据配臵。

2.2.2行政村、企业单位组网结构图

2.2.3方案说明

从业务的信息化安全和通道安全两方面考虑,同时满足业务的带宽需求和业务多样化的接入需求,宜春移动为宜春政法采用OTN+PTN+SDH模式组网。OTN网络能提供足够的带宽,PTN网络能实现多种端口的接入需求。

政法平台行政村网络包括10个区县市所有行政村、企业电路,全网采用OTN/PT/SDH组网,整体方案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控性,易于管理、便于维护,且实现了环路冗余备份,具体描述如下:

1、县市

各行政村、企业单位链路通过PTN接入县市电子政委内网,PTN成环保护,避免单点故障。

2、行政村、企业单位

行政村、企业单位通过2M(2M以上)直接接入县电子政务内网。

3、VLAN划分、IP地址分配和ACL控制策略

建议政法网IP地址单独全市分配成一个大段,方便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配臵访问策略,同时将来切换到内网可不需要重新配臵IP地址。同时

中石化云计算平台建设总体技术方案

中石化 云计算平台工程技术方案 二O一六年四月

目录第1章.基本情况6 1.1.项目名称6 1.2.业主单位6 1.3.项目背景6 1.3.1.XX技术发展方向6 1.3. 2.有关XX公开的相关要求7 1.4.建设规模7 1.5.投资概算10 1.6.设计依据10 1.7.设计范围10 1.8.设计分工11 第2章.现状及需求分析11 2.1.项目意义及建设必要性11 2.2.现状分析13 2.3.需求分析13 2.3.1.长期需求13 2.3.2.本期需求14 第3章.总体设计16 3.1.建设目标16 3.1.1.预期总目标16 3.1.2.阶段性目标17

3.2.建设内容18 3.3.系统的总体结构18 3.3.1.设计原则18 3.3.2.XX本土化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建设思路20 3.3. 4.总体拓扑结构22 3.4.信息的分类编码体系25 3.5.质量保证体系26 第4章.建设方案27 4.1.网络资源池28 4.1.1.组网物理拓扑图28 4.1.2.网络负载均衡设计30 4.1.3.网络虚拟化设计32 4.1.4.IP地址及DNS规划36 4.1. 5.网络端口资源估算41 4.2.计算资源池41 4.2.1.计算资源池架构41 4.2.2.应用系统分析42 4.2.3.计算资源池建议配置与选型建议44 4.2.4.计算资源池部署47 4.2. 5.虚拟化软件选型分析48 4.3.云计算管理平台51

4.3.1.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52 4.3.2.云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方案61 4.4.云计算安全防护方案71 4.4.1.云计算平台安全威胁71 4.4.2.云计算平台安全防护目标73 4.4.3.云计算平台安全架构74 4.4.4.IaaS层安全74 4.4. 5.PaaS层安全89 4.4.6.SaaS层安全90 4.4.7.公共安全92 4.4.8.安全管理制度98 4.4.9.云安全服务100 4.5.机房方案100 4.5.1.机房设备集中管理100 4.5.2.布线系统101 4.5.3.机房系统102 4.5.4.UPS配置方案104 4.6.标准化工作109 4.6.1.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109 4.6.2.标准规范的总体框架110 第5章.设备配置要求112 第6章.项目实施与运行维护117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物流信息系统的核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 2 开放性的供应链事务处理系统 ..................................................... 4 功能需求 ................................................................... 5 应用托管: ..................................................................... 6 物流增值应用系统 ............................................................... 7 物流交易撮合 ............................................................... 7 公告板 ..................................................................... 7 第三方认证 CA ............................................................ 7 货物追踪 ................................................................... 7 装运管理 ................................................................... 7 运输工具调度 ............................................................... 8 进出口申报作业 ............................................................. 8 费用结算支持 ............................................................... 8 合同&协议管理 .............................................................. 8 物流平台构建模式 ............................................................... 9 商业服务框架 .............................................................. 10 商业连接器 ................................................................ 11 供应链集成 ................................................................ 12 社区管理 .................................................................. 13 竞拍服务 .................................................................. 14 目录管理 (ASP 模式) ....................................................... 15 物流信息平台模块列表 .......................................................... 17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运营模式 ...................................................... 18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竞争优势 ................................................ 19 营销战略及经营计划 ........................................................ 20 利润来源 .................................................................. 21 发展前景 .................................................................. 23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 服务体系(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陈仓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2015.5.) 为了进一步改善全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使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服务机构能更好地为我区中小企业开展服务,以促进全区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依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政发(2011)73号”文件《关于陕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陕中企规发〔2010〕85号”文件《关于做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文件《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目标,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我区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有关实施意见及要求,以推进我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健康快速发展,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陈仓区中小企业已达3.2万户,从业人员21.9万人,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化工医药、食品饮料、建筑建材、商贸物流等六大支柱行业,现已形成了以虢镇、周原、阳平、宏达、县功等区镇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区。现有局属事业编制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一个,即“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并计划在三年内,将逐步建成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到位的“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平台)”。 二、指导思想

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促进全区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通过统筹规划、集聚资源、营造环境、加强服务,建立和完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支撑体系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培育服务主体为重点,着力解决全区中小企业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加快配置服务资源,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建设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服务体系,为全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三、建设原则 服务平台建设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坚持非营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坚持促进产业升级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坚持社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根据我区实际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完善,逐步提高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 2.政策引导,市场调节。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规范和引导,促进全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稳步发展。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多元化投入和市场化运作。 3.突出重点,抓好关键。以加快公益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以建立服务协同作为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最突出的热点、

数据平台系统项目-技术方案

数据平台系统项目-技术方案

数据平台项目

目录 第1章方案总述 (1) 1.1 前言 (1) 1.2 项目背景 (1) 1.3 项目目标 (2) 1.4 项目建设原则 (2) 第2章系统建设规划 (3) 2.1 项目建设目标的理解 (3) 2.1.1 项目建设范围 (3) 2.1.2 项目建设内容 (3) 2.2 分行数据平台的建设目标 (4) 2.2.1 分行数据平台一期建设目标 (5) 2.2.2 分行数据平台二期建设目标 (5) 第3章整体设计方案 (5) 3.1 系统设计方法论 (5) 3.1.1 方法论 (5) 3.1.2 设计原则 (6) 3.2 数据平台技术体系 (11) 3.2.1 数据平台逻辑架构 (11) 3.2.2 数据采集设计 (14) 3.3 数据平台数据体系 (19)

3.3.1 数据架构设计 (19) 3.3.2 数据模型设计 (21) 3.3.3 灵活查询功能架构 (29) 3.3.4 数据备份与恢复 (29) 3.4 数据平台应用体系 (32) 3.4.1 统一报表平台 (32) 3.4.2 数据图表化展示 (82) 3.5 数据平台设计关键点 (90) 3.5.1 数据平台性能保障 (90) 3.5.2 时间窗口 (98) 3.5.3 备份策略 (99) 3.5.4 数据模型的历史数据存储 (99) 3.5.5 源系统变更影响分析 (101) 第4章软件及推荐硬件设备配置方案 (102) 4.1 系统软件方案 (102) 4.1.1 统一报表平台 (103)

第1章方案总述 1.1前言 我们衷心感谢贵行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为贵行的数据平台建设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项目实施方案的建议书,并通过我们的方案建议书为及其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帮助。 我们期盼与贵行共同努力,以我们在兄弟分行和其他银行实施同类项目的经验以及我们使您的愿景变成现实的能力,为贵行IT建设增添一个新的里程碑,也为我们与贵行的真诚合作启动一个良好的开端。 该项目除了可以用宇信易诚所具有的经验和技术为贵行提供帮助外,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与贵行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宝贵机会。我们为这个目标所做出的努力正反映了这一点,我们愿意建立一个灵活的商务策略,和服务质量有竞争力的专家团队来满足贵行的需要。 1.2项目背景 随着贵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不断增多,业务数据量的规模也在急速膨胀。分行数据整合平台作为贵行的数据整合中心,需紧密衔接

项目详细实施方案模板

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说明 项目实施方案又称为项目执行方案,是指从项目的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文件,是项目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项目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按照合同规定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则将项目所实现的目标效果、项目流程等内容做成系统而具体的方案,来指导项目的顺利进行。 ——项目实施方案由建设单位在中标合同签订后组织编制,承建单位负责在需求调研后编制完成。 ——项目实施方案内容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业务现状及差距、整体架构、系统功能清单及交付物、运行环境、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实施计划、组织保障、交付物等。 ——项目实施方案重点是要明确项目在整体规划中自身定位、梳

理与其他项目间的关联关系,从而确定建设具体目标、并根据具体目 标制订项目建设的建设计划、技术方案、确定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组 织保障并界定相应职责。 1项目概述 参考《XX 项目初步设计方案》,从项目背景、项目目标、项目建设内容三个 方面综合性地简要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 项目背景 内容:描述项目建设原因、环境背景、项目建设可行性等方面描述项目建设 背景。

项目目标 内容:描述项目建设目标,包括: (1) 业务目标 (2) 技术目标 (3) 效益目标 建设内容 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项目建设内容: (1) 相关数据资源整合 (2) 平台的数据对接 (3) 硬件支撑环境 (4) 系统建设内容 (5) 系统服务内容 2 现状与差距

现状分析 内容:参照《XX 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关于项目现状分析内容,重点描述本 系统现有硬件资源及软件资源,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项目现状: (1) 现有系统运行情况 (2) 现有系统功能简介 (3) 已掌握数据资源 (4) 现有硬件设备资源 (5) 基础技术支撑 27 黑龙江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 差距

云平台项目技术方案

中嘉华诚业务云平台项目技术方案 2011年6月

目录 1总体描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项目背景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的优势.....................................................................................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实施效果................................................................................. 错误!未指定书签。2系统详细建设方案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总体架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 组网建设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1 组网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2 资源配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3 组网方案特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 应用拓扑建设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1应用设计需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2应用拓扑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 云计算能力升级扩展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1 网络带宽资源升级.........................................................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2 计算资源池(池内存池存储池)扩展流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3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及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软件配置清单及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硬件配置清单及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系统技术投标方案

XXX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1.项目概述 (5) 1.1.项目背景 (5) 1.2.项目概况 (6) 1.3.项目建设目标 (7) 1.4.项目建设内容 (8) 1.5.项目特点及重难点 (11) 1.6.项目建设标准依据 (12) 2.项目需求分析 (13) 2.1.平台建设整体需求 (13) 2.1.1................................................. 建设指标要求 13 2.1.2................................................. 平台技术需求 13 2.1. 3................................................. 平台安全需求 14 2.2.平台系统应用对象分析 (14) 2.2.1................................... 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工作人员 14 2.2.2...................................... 条线业务部门及相关领导 15 2.2. 3................................................. 社区办事居民 15 2.3.业务需求分析 (15) 2.3.1................................................. 业务功能分析 15 2.3.2................................................. 业务流程分析 16 2.4.平台功能需求 (18) 2.4.1................................... 公共服务事务受理服务需求 18 2.4.2............................................ 业务整合对接需求 19 2.4. 3................................................. 后台管理需求 19 2.4.4................................. 综合绩效评估和分析决策需求 20 2.5.业务梳理及规范与标准制定需求 (21) 2.6.配套硬件建设需求 (21) 2.6.1.......................................... 网络与安全设备需求 21

方案-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方案(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使用)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

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交易交流平台建设方案

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方案 技术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目的,通过创新交易方式和服务模式,为我市十大产业培植壮大,提供一个集信息服务、交易服务和过程服务为一体的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平台。 一、建设思路 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总体思路,围绕构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易平台中心任务,面向三个层面开展工作:一是面向十大产业提升,针对产业科技发展、创新资源共享与集成等提供服务;二是面向企业技术创新所需,围绕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提供综合服务;三是面向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提供服务。 二、建设重点 (一)信息服务 1、技术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在研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信息,提供定向信息服务。 2、创新源信息。搜集、整理、发布科研院所技术成果、研究领域、优势专业、研究动态信息。 3、人才信息。建立我市专家数据库(专业方向、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对接国内外创新团队、咨询顾问、专家数据库等。

4、产业技术发展信息。围绕产业技术发展动态、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开展产业调查,产业信息推送服务。 (二)技术交易 依托科技综合服务大厅,开展技术交易线下服务;依托互联网络对接国内外技术交易市场和数据库服务平台,开展技术交易线上服务; 1、线下服务 围绕我市十大产业体系,全方位集聚与整合国内外优势创新服务资源,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划分为如下功能区:1)综合服务区:设置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资质认定、技术交易、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科技金融、中介代理九个服务窗口。 2)科技创新展示区:设有科技产业、科技载体、科技服务等展区,集中展示市情、科技工作发展、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产品、科技成果、区域科技创新等。 3)成果转化及技术交易区:通过展示、推介、转化、交易服务功能,打造国内一流的成果转化转移服务平台。进行技术经纪人活动、项目交流与对接、线下成果交易。常年举办科技成果交易对接会、专项定题座谈会、信息发布会、项目路演、科技培训等。 2、线上服务

广东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实施方案

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培育建设实施方案 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体系,实现将广东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的目标,根据《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以及《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在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地区,加快智能制造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智能制造产业链整合、配套分工和价值提升,利用智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建设一批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与开放性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将智能制造从点、线延伸到面,全面推动广东省制造业发展,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主要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各地市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突出地区发展重点与特色,规划建设各地市

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市场主导,省市联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省市(区)各方优势,省市联手在政策配套、资金扶持、项目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应用为先,示范带动。通过推广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和产品,发挥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推动作用,首先充分支持智能制造应用,树立各类、各层次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充分带动智能制造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总体目标。 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建设一批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与开放性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培育建设50个左右各类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做大智能制造相关产业规模,力争形成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地市、产业特色明显、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同时逐步完善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智能制造相关产业联盟。 ——各类服务平台累计为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服务的次数达到每年500次以上;每年累计开展各类智能制造技术培训或讲座200次以上,每年累计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10000人次。 ——服务平台实施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广应用,运用智能制造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生产装备、生产过程、产品和

加快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最新)

加快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x〔x〕27号)要求,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务服务网上供给能力,促进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全面重塑我省营商新环境,努力实现“办事不求人”,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快建设覆盖业务全流程、部门全协同、效能全监管的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切实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创建全国一流的营商发展环境。 x年9月底前,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并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各级各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应接尽接;x年12月底前,市级信用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x年底前,完善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各级各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应接尽接、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一网通办”能力显著增强。市级信用信息系统全面建成。 x年底前,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做到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运行和管理,全面实现“一网通办”。

二、主要任务 (一)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建设全省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库,编制全省依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依职权类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形成全省政务服务事项总目录,并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事项库对接,实时上报政务服务事项相关数据。建立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机制,确保目录之外无权力。同步梳理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要素,实现同一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在国家、省、市、县四级统一,按照法律规定并结合工作实际,拓展相同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其他要素的统一范围,进而实现相同政务服务事项全省范围内无差别、同待遇办理。各市地按统一规范统筹组织本地区政务服务平台与全省事项目录管理系统对接。(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牵头,各市地政府和省直各部门配合) (二)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数据共享核验,压缩办理环节、精简办理材料、缩短办理时限,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收费、咨询等环节网上全流程办理,支撑一件事涉及的多个事项网上并行办理。整合优化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地区的事项办理流程,逐步做到一张清单告知、一张表单申报、一个标准受理、一个平台流转。积极推进多证合一、多图联审、多规合一、告知承诺、容缺受理、联审联办、证照分离。通过系统整合、数据共享、流程优化、业务协同、全程监督,推动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成”。(联审联

人才网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人才网平台项目建 设方案 1 项目概述 1.1人力资源与就业背景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当前,人才资源流动配置和有效解决人才资源供需矛盾成为社会与企业面临的难题。面对人才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双难现象,人才服务机构应重点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对接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为人才求职和单位用人搭建有效的服务桥梁,有效的帮助用人单位寻找到合适人才,帮助人才寻找合适岗位。 建设强大的人才交流服务平台,促成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才服务企业完美结合,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供需双方实时对接。 1.2项目建设总体思路 打造智能化人才交流平台,有效整合国内外人才服务机构优质资源和全社会人才服务需求信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不断创新公益服务与人才配置协调运行机制,通过建立人才服务网络搜索系统、人才服务信息数据库和人才服务供需对接特色网站,实现PC网+微信网+wap网三维一体智能人才平台,有效的覆盖来源于PC端、移动设备(平板电脑、手机浏览器访问)、微信用户,利用微信等信息工具的传播转发便利性,帮助网站实现人气提升。

2项目设计方案 2.1系统需求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人才服务网将建设一个功能强大、使用简便、响应快速、性能稳定、信息安全的平台。 2.2 内容 人才服务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人才服务网PC网页、微信公众平台网、wap移动端、系统管理等。 2.3功能定位 2.3.1全开放的人才服务平台 平台允许个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注册成平台用户,用人单位能通过网站发布单位信息、人才需求信息,通过平台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需要的人才,浏览简历并对合适的简历发出面试邀请;个人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发布简历,并可通过平台寻找合适的用人单位及职务,投放简历;通过特殊人才供需平台,为VIP客户定向的寻找专业高端人才,为高端人才定向寻找对口单位。所有的服务流程都由双方发起、运作和完成,在信息化平台上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场化运行。 2.3.2 搜索引擎 建立站内搜索功能,帮助个人及企业会员便捷的按照自己需求搜索岗位或人才简历。 2.3.3动态人才服务信息数据库 充分引入加盟服务机构的海量服务信息资源,保证了平台人才信息数据的实

政务平台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1.项目准备 在与客户达成协议签订软件合同以后,需要双方按部就班的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准备工作。信息化的成功,与软件公司的总体实力和客户的权利配合密不可分,因此,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是对日后项目实施打好基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1.1软件开发公司准备 项目实施的开始,公司内部对项目的总体情况安排制定一个项目组和项目经理,该项目的基本工作均由该项目组来完成。同时公司内部先做好基础准备工作,了解客户的详细需求,例如软件的应用范围、技术环境、企业相关情况等。 通过对客户的细致了解,整理出一份详细的技术方案书,对本项目的实施难度、实施时间、投入人力等作出详细的报告,并且召集相关人员对报告进行评审,保证技术方案的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高方案的合理性。 1.1.1技术准备 对客户进行实地访问,了解目前企业的网络布局、可配合的技术力量、实施难度的关键点等相关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使自己完全了解到客户,使工作能够得到有序的开展。 几乎所有的电子软件后台都有一些基础数据进行支撑,根据客户的想法,技术人员需要对软件系统进行基础数据的初始化工作,同时也对软件系统的参数进

行调整,通过基础数据、参数的配置,使软件系统能够符合客户的实际要求。 项目组成员准备软件系统相关的功能说明书、使用手册,以及培训用的幻灯片,同时确定具体实施人员,由项目经理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后,再次通过公司相关人员的评审,确保项目实施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1.2商务准备 对于商务而言,掌握客户的基本资料,本项目的合同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商务人员在项目开始初期,就需要准备人员对该项目进行跟踪,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客户满意度等,按照项目的具体进展,结合合同内容,在规定时间内跟踪合同款。 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来自客户方面的障碍,商务人员需要对这些可能遇到的障碍做好预计分析,做好预防和准备工作,保证项目在真的遇到问题时能够找出问题的原因,协助实施人员共同做好工作。 1.2客户准备 信息化的实施是双方面的,不是仅仅依靠软件公司就能够达成的,因此,在信息化开始的同时,客户方面也必须积极的做好配合工作,负责软件公司实施人员与自己内部人员的协调工作,同时需要客户相关人员全面跟踪软件的实施,为日后的基本运行独立维护做好铺垫工作。

云计算平台建设总体技术方案

云计算平台建设总体技术方案 第1章.基本情况 1.1. 项目名称 XX单位XX云计算平台工程。 1.2. 业主单位 XX单位。 1.3. 项目背景 1.3.1. XX技术发展方向 XX,即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随着网络技术、web2.0、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我国XX建设也发生着变化。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就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点方向,要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应用。

1.3. 2. 有关XX公开的相关要求 全国XX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开展依托XX平台加强县级政府XX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就开展依托XX平台加强县级政府XX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提出了相关意见。要求在试点县(市、区),用一年左右时间,建立和完善统一的XX平台,充分利用平台全面、准确发布政府信息公开事项,实时、规办理主要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并实现电子监察全覆盖,为在全国全面推行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1.4. 建设规模 本期建设规模为(后续根据实际服务器及机房环境进行调整):

1.5. 投资概算 本项目本期工程概算总投资为XXXX万元(人民币)。 1.6.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GB50174-9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GB50052-92)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GBJ—8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94)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守则》(GB7450-87)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GBJ79-95) 《中华人民国标准》(BMB3-1999) 《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要求》(BMZ1-2000)《涉及国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要求》(BMZ1-2000) 《涉及国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方案设计指南》(BMZ2-2001)《涉及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测试指南》(BMZ3-2001) 1.7. 设计围 本方案涉及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基本情况;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2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前言 近年来,随着全民创业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农安县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持续增长和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政府职能部门和一些社会化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及时性、专业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整体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全县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优质、专业、高效的服务成为当务之急。农安县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平台的建设可以大大改善农安县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和科技水平,促进信息资源的优势互补,扩大信息交互范围、增进国际交流、降低建设成本,满足企业需求,实现共同发展。可大力促进农安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的顺利调整,为企业提供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交流平台,可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力促进我国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外网络发展非常迅速。开展这项工作的直接意义在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产品开发、改善企业营销、降低经营费用、提高管理水平。更长远的意义在于,迎接加入WTO 的挑战,跟上信息化的步伐,改进和加强企业的信息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经济指标看,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带来可观的间接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经济投资效果。同时,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对农安县中小企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还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推动信息化发展、 2 加速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同时对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第一章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农安县中小企业窗口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1.2 项目主管部门:农安县经济局 1.3 项目实施单位名称: 1.4 负责人: 1.5 财务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 1.6 项目建设地址、邮编。 1.7 开户行、账号、收款单位名称。 1.8 项目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邮箱。 1.9 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 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概述截止2010 年末,我县规模企业户数发展到160 户,剔除17 户,新增39 户,净增22 户;目前我县规模企业发展结构水平更加合理。 2011 年,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190 户,同比净增 30 户,同比增长 18.75%;. 2010 年,市里下达给我县的产值指标是 93 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8.39 亿元,同比增长48.3%,完成市里年计划的 116.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税金 9.06 亿元,同比增长87.5%。 3 2010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8 亿元,中小企业产值占全县GDP 总量的4 3.7%。 2011 年,全县计划完成工业总产值 126 亿元,同比增长 26%;预计全县实现利润 5 亿元,同比增长 98.4%,其中,实现税金 10 亿元,同比增长 10.38%。 2.2 农安县中小企业需求分析农安县中小企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却不容乐观,企业的各种需求日益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开拓中小企业的市场能力一般都取决于企业所有人的个人能力或者个人社会关系,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更广阔的市场时,企业主往往力不从心,虽然许多企业拥有很好的技术条件和其他资源,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徘徊不前。此外,中小企业的市场制约也往往来自于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例如我国许多采购门槛都十分高,甚至片面强调企业的规模,导致中小企业无法进入。特别是我国政府部门的许多采购都明确要求供应方有较大规模,这使中小企业无法和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