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 中国主要的沉积盆地

18 中国主要的沉积盆地

18 中国主要的沉积盆地
18 中国主要的沉积盆地

第九章中国主要的

沉积盆地

重点:

掌握:中国主要大型沉积盆地的分布、类型及主要特点。了解:中国代表性沉积盆地的特征和演化。

一、中国沉积盆地的主要特点

二、代表性沉积盆地的特征

3

一、中国沉积盆地的主要特点

挤压陆壳弧后前陆盆地

裂陷和拉伸洋壳、过渡壳弧后盆地(边缘海盆地)拉伸洋壳残留洋盆

碰撞构造环境挤压和挠曲陆壳周缘前陆盆地

挤压和挠曲陆壳山前坳陷盆地

拉伸和裂陷陆壳山间盆地

走滑裂陷洋壳、陆壳、过渡壳走滑拉分盆地

走滑转换构造环境(走滑盆地)走滑挠曲洋壳、陆壳、过渡壳走滑挠曲盆地

裂陷和拉伸陆壳克拉通内坳陷盆地

克拉通构造环境(克拉通盆地)裂陷和拉伸

陆壳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俯冲构造环境裂陷和拉伸洋壳、过渡壳弧间盆地

裂陷和拉伸洋壳、过渡壳弧内盆地

挤压过渡壳弧前盆地

挤压洋壳、过渡壳海沟盆地

汇聚构造环境(压陷盆地)裂陷和拉伸陆壳、过渡壳坳拉谷盆地

裂陷和拉伸过渡壳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裂陷和拉伸过渡壳陆间裂谷盆地裂陷和拉伸陆壳大陆裂谷盆地裂陷构造环境

(裂陷盆地)地球动力学机制地壳类型盆地类型构造环境

中国大大小小

的沉积盆地有一

百多个。其中面

积大于10万平方

公里的盆地有塔

里木盆地、准噶

尔盆地、柴达木

盆地、鄂尔多斯

盆地、松辽盆地

、渤海湾盆地和

四川盆地等。

中国含油气盆地类型图

1.裂谷型盆地;

2.弧后(边缘海)盆地;

3.克拉通盆地;

4.山前坳陷盆地;

5.山间断陷盆地;

6.走滑断陷盆地

西部的盆地以冷盆为主,东部的盆地以热盆为主

一、中国沉积盆地的主要特点

?汇聚构造环境的盆地在中国最为发育,特别是A型俯冲和碰撞构造环境的周缘前陆盆地和C型俯冲构造环境的山前坳陷盆地最为常见;

?裂陷构造环境的坳拉谷、大陆裂谷盆地在中国也较为常见,但其发育时间相对较短,幅度也有限,而且反转构造发育;

?克拉通盆地比较发育,但活动性比较强;

?由于中国大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具有多旋回的特征,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也具有多旋回的特征,常形成复合盆地;

?中国绝大部分盆地在形成时都处在一定程度的拉张状态之中,后来则经历着时而拉张、时而挤压或剪切的构造背景。

一、中国沉积盆地的主要特点

二、代表性沉积盆地的特征

9

中国含油气盆地类型图

1.裂谷型盆地;

2.弧后(边缘海)盆地;

3.克拉通盆地;

4.山前坳陷盆地;

5.山间断陷盆地;

6.走滑断陷盆地

1.塔里木盆地

(Pt 3-Q )

?塔里木盆地中

国最大的盆地,

是一个复杂的多

旋回叠合盆地。

?发育在塔里木

古板块结晶基底

之上,演化时间

新元古代—第四

1. 塔里木盆地(Pt 3-Q )

演化阶段:

(1)南华纪—早奥陶世陆内拗陷和被动陆缘盆地发育阶段:在裂解构造背景下,塔里木古板块主体发育克拉通(陆内坳陷)盆地,边缘发育裂谷—被动陆缘盆地。

南华纪—震旦纪,克拉通盆地发育红色粗碎屑岩、大陆冰碛岩,中上部发育含磷层和炭质层,火山活动不发育,代表稳定的台地相沉积;边缘以成熟度

差的深水浊积和海洋沉积为主,发育双峰式火山岩套,属典型的裂谷盆地。

积。

(2)中奥陶世—中泥盆世陆内压陷和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在挤压构造背景下,塔里木古板块主体发育克拉通盆地,边缘形成前陆盆地。

中奥陶世东部为砂泥岩韵律沉积,西部为台地沉积;晚奥陶世沉积主要分布在北部坳陷区内。

志留—泥盆纪的沉积残缺不全,主要分布于东部前陆盆地内,志留系主要为滨海相碎屑岩;下、中泥盆统为滨海相—陆相碎屑岩沉积。

岩。

中石炭—早二叠世盆地西部主要发育与残留海有关的三角洲相—开阔台地相沉积,东部主要发育浅湖湘—河流相沉积,沉积物中夹玄武岩和凝灰岩。

反映构造活动不断增强,并受弧后火山活动影响的构造环境。

早二叠世末的构造事件,使塔里木盆地东部北缘卷入了褶皱—冲断活动,上二叠统不整合在下二叠统火山喷发岩或石炭系上,主要是一套磨拉石堆积;西部上二叠统主要为河流相和滨湖相的含砾粗砂岩、中细粒砂岩,反映出弧后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

二叠纪末期,塔里木盆地周缘沉积盖层卷入褶皱—冲断活动,造成三叠系与下伏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塔里木盆地北缘沿着山前带形成了一个与山带大致平行的坳陷。

侏罗纪相对构造宁静,湖盆扩大。盆地北缘与盆地主体被近EW向隆起分隔,发育冲积扇—河流—沼泽沉积。盆地主体在中侏罗世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晚侏罗世湖盆萎缩,主要为曲流河—洪泛平原沉

积。

早白垩世,南天山褶皱—冲断带再次向盆地活动,塔里木北缘分割山前坳陷盆地的分割性逐渐消失,形成统一的山前坳陷盆地。盆地表现出自北而南由冲积扇相、河流—洪泛平原相,三角洲相到滨浅湖相的变化。

中国近海盆地油气资源概况

中国近海油气资源概况 海洋,这个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在孕育生命的同时,也形成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滨海的砂矿、洋底的多金属结合、海山区的富钴结壳、磷块岩和深海多金属软泥,以及洋中脊的硫化物矿藏,这些来自海洋的油气、矿产资源为人类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1]。通过对海洋资源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到海洋中蕴含着人们难以想象的丰富矿产以及绚丽的海洋生命形态,并对海洋资源中讨论最热的油气资源产生浓厚兴趣。报告结合所学内容和国内外参考文献对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分布、勘探历程、技术方法及未来研究趋势做了全面的总结概括,从而对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前言 海洋资源中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对于人类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来源,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陆上和浅海老油田区新发现难度的增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勘察家的目光逐渐投向了海洋的深水区[2~3]。当前,以美国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英国BP、荷兰皇家壳牌、法国道达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以及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公司,在全球掀起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热潮[4]。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竞相投资的热门领域,全球 18个深水盆地(水深大于500m)均已进行了勘探。但大部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集中在大西洋两岸的美国墨西哥湾、西非沿海(主要是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沿海深水区[5]。这三个地区是当前最热门的深水勘探地区,不仅如此,这三个地区也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深水油气储量和产量,占据了全球深水区发现储量的 88%,是全球深水油气勘探效益最好的地区,成为所谓的深水油气勘探的“金三角”(图1)。

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分析] 读书报告 姓名:魏美丽 学号:2014020028 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2014年6月

一、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山间盆地,面积达56×104km2。盆地四周分别为天山、喀喇昆仑山及阿尔金山山脉所环绕,盆地中央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漠覆盖面积达33×104km2。塔里木盆地也是我国陆上最大的沉积盆地,沉积岩最大残余厚度在16000m 以上,残余沉积岩体积超过400×104km3。因此,塔里木盆地历来受到中外石油地质家们的高度重视。80年代末以来,随着塔里木石油勘探会战的全面展开,塔里木盆地再度成为国内外石油界关注的焦点。同时,对该盆地的石油地质基本特征也有了更趋深入的了解。目前,有关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的认识尚不统一,有些人认为, 塔里木盆地主要有以下10大石油地质基本特征。 1、塔里木盆地为——由古生界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大型叠合复合型盆地 古生界克拉通盆地由震旦系至二叠系沉积组成,并以海相沉积为主。构造变形以形成大型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为特征。已在古生界构造层发现3类5个古隆起构造:(1)残余古隆起——塔北隆起和塔东隆起;(2)稳定古隆起——塔中隆起;(3)活动古隆起——巴楚隆起和塔南隆起。这5个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油气分布的一个主控因素。 2、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及多个演化发展阶段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具有8亿年演化发展历史的多旋回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及多个演化发展阶段。目前,已在盆地内部识别出多

个不整合面,其中分布最广的有7个:(1)Z底不整合——代表前震旦纪青白口纪末的塔里木运动;(2)S底不整合——代表奥陶纪末的晚加里东运动;(3)C底不整合——代表泥盆纪末的早海西运动;(4)T底不整合——代表二叠纪晚期的晚海西运动;(5)J底不整合——代表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6)E底不整合——代表白垩纪末的燕山晚期运动; (7)Q底不整合——代表第三纪晚期的晚喜山运动。这些构造运动一方面为油气聚集成藏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又造成一些古油气藏的大量破坏。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广泛分布的沥青砂岩便是古油藏遭到破坏的产物。 3、塔里木盆地主要发育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及三叠——侏罗系3套烃源岩 勘探实践与地质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目前所发现的油气主要来源于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及三叠——侏罗系3套烃源岩,并以寒武——奥陶系为主。前者是目前发现的海相油气的主要来源,后者为盆地内陆相油气的主要来源。 4、塔里木盆地发育多套深埋优质储层及5套良好储盖组合 塔里木盆地储层条件优越,储层具有类型全、物性好、层位多、埋深大、分布广等5大特点。储层类型包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层位上包括震旦系到第三系几乎各个层系。目前,除泥盆系和二叠系未发现工业油气流外,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均已获得工业油气流,从而构成塔里木盆地10个重要产油层系。其埋深一般在3000~6000m

中国中生代两个古大洋与沉积盆地

文章编号:1001-6112(2006)02-0095-08 中国中生代两个古大洋与沉积盆地 高长林,叶德燎,黄泽光,吉让寿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51) 摘要:中国西南部特提斯洋由班公湖 怒江小洋盆和雅鲁藏布江主洋盆及其间的拉萨小陆块组成。特提斯演化可划分为以下5个阶段:1)裂谷起始阶段(P);2)扩张阶段(T 1 J 2-3);3)班公湖 怒江洋敛合阶段(J 2-3 K 1),拉萨陆块向北漂移,班公湖 怒江洋自东向西封闭,拉萨地块拼合到亚洲大陆块上;4)主洋盆俯冲阶段(K 1 E 2),主洋盆急剧向北俯冲,形成冈底斯陆缘火山弧 和日喀则弧前复理石堆积,喜马拉雅地区由被动边缘沉积(K 2-3)向局部残留 台型!浅海沉积过渡(E 1 E 22);5)碰撞阶段(E 3 2 Q),从始新世晚期起,印度陆块与亚洲大陆碰撞,影响范围波及整个中国中西部,陆内前陆盆地和拉分盆地形成。南海确实存在过一个中生代特提斯海洋。晚侏罗 早白垩世的动物具有太平洋动物群的特色,说明此期的特提斯洋可能和太平洋沟通。南海东北与南部边缘中生代时中特提斯海与西太平洋沟通。中国东南部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演化有2个重要特点:1)古特提斯俯冲阶段(T 2 J 2),洋壳向亚洲大陆俯冲和沿南北向转换断层平移活动,亚洲大陆东部外侧增生,该洋盆是古特提斯的直接延伸部分;2)中国东部J 2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85M a 左右三联点扩张形成的太平洋是这一转变的标志,库拉板块向北移动(J 2 K 1)和向亚洲东北部俯冲、微地块拼贴,而在中国华南和台湾则沿南北向转换断层斜向俯冲和微地块拼贴,形成从锡霍特阿林 西南日本 琉球群岛 台湾中部的俯冲增生造山带和华南广阔的火山 岩浆带。裂谷盆地和拉分盆地形成。关键词:沉积盆地;古大洋;中生代;中国 中图分类号:T E121.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西南部中生代特提斯洋由班公湖 怒江小洋盆和雅鲁藏布江主洋盆及其间的拉萨小陆块组成[1~5]。特提斯洋的形成演化影响了整个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和拉分盆地的形成演化(图1)[6~13] 。南海存在中生代特提斯海洋。晚侏罗 早白垩世的动物具有太平洋动物群的特征,说明此期的特提斯洋可能和太平洋沟通。中国东南部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演化有2个重要特点:1)古特提斯洋的俯冲(T 2 J 2),洋壳向亚洲大陆俯冲和沿南北向转换断层平移活动,亚洲大陆东部外 侧增生[14~17] ;2)中国东部J 2以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在185Ma 左右三联点扩张形成的太平洋为这一转变的标志,库拉板块(J 2 K 1)向北移动和向亚洲东北部俯冲、微地块拼贴,而在中国华南和台湾则沿南北向转换断层斜向俯冲和微地块拼贴,形成从锡霍特阿林 西南日本 琉球群岛 台湾中部的俯冲增生造山带和华南广阔的火山 岩浆带。 裂谷盆地和拉分盆地形成[18~26] 。 1 中国西南部特提斯洋形成和演化 中生代特提斯洋分为南北2支,分别为雅鲁藏布江洋和班公湖 怒江洋。其间为冈底斯陆块。印度河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及其代表的洋盆的时 图1 中国及邻区构造 盆地略图(T 3 J 1)[6] 1.造山带及主要缝合带; 2.挤压带; 3.扩张洋盆; 4.被动边缘; 5.台地; 6.前陆盆地; 7.走滑盆地; 8.坳陷; IS.印支微陆块;S QT.南羌塘微陆块;LS.拉萨微陆块;IN.印度陆块 F ig.1 Sketch map show ing t ecto nics and basins in China and its surro unding ar eas (T 3 J 1) 收稿日期:2005-11-01;修订日期:2006-03-07。 作者简介:高长林(1945 ),男(汉族),江苏泰兴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构造地球化学和盆地分析研究。基金项目: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项目(P01025)。 第28卷第2期2006年4月 石 油 实 验 地 质PETROLEUM GEOLOGY &EXPERIMENT Vo l.28,N o.2 Apr.,2006

长江大学盆地构造分析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伸展盆地分类:根据伸展盆地的岩石圈或陆壳性质及演化阶段又可将伸展盆地划分为:大陆内部裂谷、陆间裂谷(原洋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间和孤后边缘海盆地、大洋盆地等基本类型。 2.伸展盆地:伸展盆地是由岩石圈受拉张作用而伸展、减薄而形成的裂陷或裂陷一拗陷盆地。 3. 挤压盆地:挤压盆地与大洋岩石圈的俯冲和陆一陆碰撞或陆一孤碰撞有关,通常包括海沟盆地、残留洋盆地、孤前盆地和前陆盆地等。 4.前陆盆地:前陆盆地系指介于造山带前缘及相邻克拉通之间的狭长状盆地,盆地横剖面为一不对称楔状。前陆盆地分为孤后前陆盆地、周缘前陆盆地和破裂前陆盆地三类;(前二者属于简单型前陆盆地,后者属于复杂型前陆盆地。) 5.前渊:前渊是指紧邻前陆冲断带的覆水最深的前陆区,不能将覆水深的盆地与前陆盆地的巨厚地层混淆,因为巨厚的前陆地层是完全可以在缺乏覆水盆地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 6.走滑盆地及分类:因走滑断层的走滑作用而产生的盆地,总称为走滑盆地。这些盆地发生在走滑断层产生的局部拉张地区。走滑盆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转换拉张盆地、转换挤压盆地和拉分盆地。其中拉分盆地与油气的关系最为密切。 7.拉分盆地及分类:拉分盆地产生在两个走滑断层雁列重叠部位的拉张区,其拉伸轴基本上平行主断层,这类盆地常为菱形断陷,发育成熟的盆地长宽比为3:1。断层的长度反映水平位移量,盆地边界有走滑断层和正断层,盆地中常有张性及张剪性断层,边缘可见雁列褶皱。拉分盆地依形态分舒缓S型及Z型。拉分盆地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具有沉降速率快、沉积速率大的特点,且热流值较高,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常构成小而肥的含油气盆地。 8. 裂谷形成的动力学模式:一类是要有热源,如地慢柱和上升热对流,由于热岩石圈变弱和变薄而产生应力或应力集中;另一类是归因于岩石圈的拉伸,引起热软流圈的被动上拱,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而在板内形成张应力,或继承老地壳和岩石圈边界和构造产生先存应力的集中,或大洋裂谷作为一种迁移破裂传播到大陆内部去等,均可以导致岩石圈的拉伸。以上两类的主要差别在于热源和拉伸的关系上具有相反的因果关系。前者称为主动裂谷,而后者则称为被动裂谷。) 9.正花状构造:是在压剪性应力场下形成的。基底走滑断层向上分叉并形成背形构造,10.负花状构造:发育于张剪性应力场下,基底走滑断层向上分叉并形成向形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

“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因此,这个盆地有之誉。 鄂尔多斯盆地地形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为中国第二大,其、、三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此外,还含有、、、水泥灰岩、、、、等其他矿产资源。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盆地内石油总约为86亿吨,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占总储量78.7%,占总储量19.2%,宁夏占总储量2.1%。天然气总资源量约11万亿立方米,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气田就有5个。埋深2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约为4万亿吨;埋深1500米

含油气盆地分类

第二节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及特征 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大地构造条件所控制的。有很多沉积盆地的分类方案,这主要是由于各个学者所持 的大地构造观点不同。 固定论:是根据软流圈的热流动所引起的垂直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大洋的形成就是海洋化的结果。即槽台学说。 膨胀论:认为地球一直处于膨胀之中,大洋的形成不是海洋化的结果,而是由于沿着洋中脊的增生作用和扩展作用。 即海底扩张原理:中央海岭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软流层的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分异、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 壳,以后涌出的一股岩浆“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地壳向外推移,后浪推前浪式地每年由海岭向两旁扩张,不断为 海洋地壳增添新的条带。 活动论:是以岩石圈在软流圈上的水平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即板块构造学说(拉张、俯冲、碰撞、转换断层)。 固定论的盆地分类以苏联的布罗德(1965)和张厚福为代表。分为 1.地台平原型盆地,包括地台内部坳陷盆地和 地台内部断陷盆地—单断、双断;2. 山前坳陷盆地;3. 山间坳陷盆地;4. 复合盆地。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以美国Dickinson W. R.(1976) 为代表,分为裂谷型和聚敛型(共分16种)。 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以刘和甫(1983)为代表,分为张裂环境、压缩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 综合地球动力学背景,再考虑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的盆地分类为现在采用的分类。 板块边界的类型 1. 背离型板块边界(拉张力) 称被动大陆边缘,地震活动不显著,构造作用不明显。 2. 聚合型板块边界(挤压力)

称主动大陆边缘,地震活动强烈,构造变动强烈。 (1) 洋壳俯冲到陆壳下面,并被吸收进地幔(B型俯冲) (2) 陆壳与陆壳碰撞(A型俯冲) 3. 平行的板块边界(剪切力) 一、张性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张性盆地 以背离板块活动和拉张构造为主,由于地幔上隆,地壳变薄而沉降,也可以是由于盆地形成以前,高温热流使地 壳隆起,后来随着高温岩石圈热力衰减而发生沉降。 主动裂谷:地幔上隆,地表处于张性应力状态,加之重 力侧向扩张作用,使地壳破裂,形成裂陷盆地和伸展构造, 称为主动裂谷(如东非)。 被动裂陷:由于板块俯冲作用,造成大陆边缘的张性变 形或碰撞时大陆内部发生张性变形产生的裂谷,称为陆内 碰撞裂谷或大陆边缘裂谷盆地。 根据裂陷阶段可分: 大陆内裂谷盆地 陆间海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根据所处的位置有: 孤后(间)裂谷盆地 夭折谷或坳拉槽

2014《沉积盆地成因学》复习资料

《沉积盆地成因学》复习资料 一、岩石与岩石圈变形 1、区分体力(body force)、面力(surface force)和应力(stress) 体力(body force)在固体内处处存在,与其体积或质量呈正比,又称质量力。地球引力引起的重力和地球自转引起的惯性力是岩石圈中岩石受到的两种最重要的体力。 面力(surface force)作用于物体的外表面,又称接触力。面力的大小与受力表面积和表面的方向相关。水平表面上受到的垂直面力随深度呈线性增加。 应力(stress)是在体力或面力作用下引起的,是作用在物体内或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力。垂直表面的为正应力(σ),平行表面的为剪应力(τ)。 2、什么是静岩压力? 地质学中常用静岩压力来描述地下深处岩石纯粹由于上覆岩层重量引起的应力状态,它造成对底面A的垂直压应力为:σ1= ρgh。 3、目前有几种地壳均衡模型?Platt模型与Airy模型差别是什么? 20世纪初,J. F. 海福德、海伊斯卡宁(W. A. Heiskanen)和韦宁·迈内兹(F. A. Vening Meinesz)等人进一步完善了普拉特和艾里的假想,形成3种地壳均衡学说:普拉特-海福德模型、艾里-海伊斯卡宁模型和韦宁·迈内兹模型。 4、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哪些?各自会对岩石变形发生怎样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岩石圈变形中会发生作用吗? (1)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 外界因素:围压:围压增大,岩石的强度极限增大,韧性增大 T-P联合作用! 缓慢的永久性变形,称为蠕变。 内部因素:各向异性:各种面理会成为先存薄弱面,岩石的极限强度会随主应力轴与各向异性构造的方位变化而变化。 (2)有三个参数决定了岩石发生脆性变形或韧性变形:压力、温度和应变速率。 5、区分Byerlee定律和内维尔-库仑破裂准则。 脆性破裂的发生取决于正应力N何时超过岩石内潜在摩擦阻力F,二者的比值等于摩擦系数(f),或内摩擦角的正切(tan?):F/N = f = tan?。 Byerlee(1978)通过一系列实验后发现,在应力很低时,摩擦系数会因材料而不同,在应力为5-100 MPa时,摩擦系数与材料间对比关系变差,而当正应力超过200 MPa后,摩擦系数不再材料相关,有:F = aN + b这就是著名的Byerlee定律。在压力>2kbar(200MPa)时,系数a和b分别为0.6和0.5 kbar。 Byerlee 定律的形式与内维尔-库仑破裂准则(Nevier-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相同:τc= σtan ? + C式中τc为破裂的临界剪切应力,σ为正应力,?为内摩擦角,C为正应力等于零时岩石的强度,称粘度。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图文稿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沉积盆地分析考前复习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三上学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三(上)《沉积盆地分析》考前复习题 一、前陆盆地的沉降机制论述 与岩石圈挤压挠曲有关的盆地统称为前陆盆地。前陆盆地的发育与逆冲构造产生的构造载荷使岩石圈挠曲引起的前陆沉降作用有关。 前陆盆地的沉降机制有以下三类: 1 构造应力作用 前陆盆地地壳或岩石圈厚度变化主要是挤压作用动力学机制。由于岩石圈板块的俯冲、碰撞等汇聚作用引起岩石圈向下牵引弯曲和地壳岩石圈的挠曲沉降,常见于俯冲带或造山带。如周缘前陆盆地和陆内造山前陆盆地,前者是大洋板块俯冲和消减后,在继续俯冲的、向下挠曲的陆壳之上形成的沉积盆地;后者是陆内板块碰撞挤压挠曲形成山前凹陷继而形成沉积盆地。 2 负载(重力作用) 某些前陆盆地与岩石圈加载造成的挠曲或弯曲变形作用有关。如弧后前陆盆地,其发育于仰冲板块上的岩浆弧之后。火山岛弧构造载荷导致挠曲沉降,盆内充填了大量来自前陆和后陆方向的沉积物。 3 热沉降机制 由于先前受热的岩石圈的冷却及伴随的密度增大而产生的均衡沉降。在前陆盆地的形成过程中,这种作用机制很少,弧后前陆盆地的形成可能与此有关。 前陆盆地沉降机制一般以构造应力作用为主,三种机制综合作用。 二、裂陷盆地和前陆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 列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1、列陷盆地沉降的控制因素:(1)岩石圈的变薄;(2)热异常;(3)沉积物负载的均衡沉降;(4)软流圈上升造成的熔融作用 2、列陷盆地的形成作用主要有两种:即主动裂陷作用(张应力作用和地幔作用相伴生)和被动裂陷作用(先张应力作用引起破裂,后热地幔物质上侵) 3、岩石圈的伸展模式:(1)岩石圈的纯剪切模式,包括均匀纯剪切拉伸模型和非均匀纯剪切拉伸模型(2)岩石圈的简单剪切模式(3)简单剪切—纯剪切挠曲悬臂梁模型(4)拆离—纯剪切模式 4、裂谷盆地具有幕式进行的热点

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张先平 地大武汉解读

题型: 一. 选择题(10x2=20) 三.简答题(四选三,20) 四.论述题(40) 选择题 1.含油气盆地:是指具备成烃要素、有过成烃过程并已发现有工业油气流或者有油气形成过 程的盆地。 一个含油气盆地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 (1)必须具有巨厚的沉积物和丰富的有机物质,这样才能保证含油气盆地有足够的生油母 质。 (2)要有一个有机质耐以繁殖、聚集和沉积下来使其避免氧化而向油气转化的古地理环境。 实践证明这就是具有一定水体深度的陆内湖泊和陆棚浅海地带。 (3)要有一个稳定持续下降的大地构造条件。这样才能使堆积下来的有机质迅速埋藏,并 逐渐向利于转化为油气的物理化学条件(如:压力、温度等)方面发展。 (4)含油气盆地必须经历一定程度的构造运动,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油气运移和为油气运移 创造必要的构造条件,而且为油气聚集提供圈闭场所。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类型 (1)地球内部的成分分层 根据两个一级成分不连续面,将地球分为三大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指地球最外的一圈,即在地面以下至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陆壳30-50km 洋壳5-12km 地幔: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可分为三层:上地幔、过渡带、下地幔。 地核:古登堡面以下。包括外核、过渡层、内核三部分。 (2)地球内部的力学分层 岩石圈:地球的刚性外壳,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厚度20-150Km,大陆地区 110-150Km,大洋盆地70—80Km,洋脊裂谷20—50Km。 软流圈(50-250km范围内):岩石圈以下的弱流变区,下界一般认为不超过400Km,顶部约有 100Km的地震低速带。具强度小,粘度低,塑性较高的特点,有局部熔融,易于蠕动变形。 岩石圈板块因软流圈的存在才能运动。 中间层:地幔的其余部分,厚度大于2000Km,强度大不、易变形。 地核:与成分分界相当,对其力学性质知之甚少。 3.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及其特点 (1)大陆地壳 1、分布在大陆、大陆架和某些岛屿上 2、具有双层结构 3、厚度大(30-50km) 4、时代老、分布时代长 5、地壳成分相当于安山岩类 6、地质构造复杂 (2)大洋地壳 1、分布在大洋盆地、洋中脊和边缘海地区 2、具有单层结构

沉积盆地分类及相关问题探讨

ISSN100922722 CN3721118/P 海洋地质动态 Marine Geology Letter s 第26卷第3期 Vol26No3 文章编号:100922722(2010)0320053206 沉积盆地分类及相关问题探讨 岳来群1,甘克文2,夏响华1 (1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4;2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沉积盆地是沉积作用的主要场所和沉积物堆积的大型空间。沉积盆地分类的基础之一是其大地构造属性。商业性油气藏均发现于沉积盆地中,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具有不同的含油气性。沉积盆地分析以及分类涉及地球科学诸多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关系到对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的评价,日趋受到重视。 关键词:板块构造;沉积盆地;分类研究;油气资源 中图分类号:IE121.3文献标识码:A 沉积盆地是地史某阶段地表下沉所形成并接受沉积物填充且多被水体占据的凹地。全球沉积盆地众多,在理论和实践中对其分类非常重要。近来随着板块构造理论日臻完善以及全球油气勘探日趋活跃,沉积盆地及其分类研究备受关注。 1沉积盆地分类的意义 沉积盆地及其分类研究,并非局限于学术层面的对比分析,还在于紧密结合油气勘探,进而能有益于此实践。通过盆地分类可以明确各类型盆地的油气分布、丰度,从而指导油气潜力分析和勘探。自板块理论提出后,将不同类型盆地及油气分布置于板块运动格架中予以研究,对于全球油气地质研究、能源战略而言大有裨益。 沉积盆地及其分类研究有助于政府层面能源战略及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准确把握、研判全球某一局部或某一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沉积盆地及其分类研究有助于作业者确定可供风险勘探的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或次一级坳陷等多以特定组合形 收稿日期:2009211220 基金项目:国家专项(GT2YQ2QQ22008) 作者简介:岳来群(1960)),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基础地质、油气地质以及资源经济研究工作.Email:yu elq2000@163. com 式成组(系列)出现,借助于盆地及其分类,可以对已有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对比研究,选择风险较小的沉积盆地或目标区进行调查勘探,确定可供进一步投资的勘探基地。沉积盆地及其分类研究有助于理论上某一(些)沉积盆地的资源潜力分析,以理论指导实践,避免拘于已有认识过高地估计某些特定目标的油气资源潜力,降低调查勘探成本,优化商业运作。 2沉积盆地分类依据 2.1盆地的形态和结构 根据沉积盆地的形态、规模和结构差异等可以划分沉积盆地。沉积盆地可以发育在不同地壳表层,依据地壳结构差异可以划分为陆壳或克拉通壳盆地、洋壳盆地、残余洋壳盆地、过渡洋壳盆地、薄壳盆地和厚壳盆地等。依据盆地基底可以划分为结晶基底、变质基底和形变岩层基底之上的盆地等。褶皱)变质基底亦可按褶皱地史划分为前寒武纪、加里东系、华力西系和阿尔卑斯系褶皱基底等。如盆地基底的褶皱多时代变形、叠加,可谓之复合基底盆地。根据盆地基底构造变形和沉积盖层关系可以划分为褶陷型、断陷型和坳陷型盆地等。

中国西部沉积盆地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简)

中国西部沉积盆地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 1.中国西部沉积盆地 我国西部盆地受控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离散、汇聚与拼接,同时受到西伯利亚板块和青藏高原的影响,其发展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多发育挤压性质的大型坳陷沉积盆地,如其北部(昆仑山以北,亦称西北地区)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河西走廊一带(包括酒泉盆地,亦称走廊盆地),合称四盆一走廊。 2.中国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特点 中国西部地区主要受印度洋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相互作用。这里的盆地形成与造山带的基岩活动有关,因而多为压性盆地。主要的含油气盆地有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吐哈等。 图11 吐哈盆地大地构造位置与内部构造单元划分 综合中国西部主要的含油气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吐哈盆地(图1)。得出中国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几点特征: (1)盆地的形成于造山带的挤压活动密切相关。盆地的形态多不对称,发育了明显的山前坳陷,期沉积幅度可达万米,最厚达15000m(准噶尔盆地南缘)。盆地无明显的岩浆活动,中央往往发育有古老地块。 (2)盆地边界都受逆冲断层的控制。盆地的边缘常常发育数条你冲层,组成你冲断裂带,形成一种具有一定模式、规模较大的断裂带。例如准噶尔盆地克——乌断裂带(图),他主要由超覆尖灭带、前缘断块带和前缘单斜带3个部分组成。(3)盆地的局部构造类型多种多样。这些构造多呈线性或雁列状排列,局部构造线的方向受邻近的造山带走向所控制,常有数个平行的构造带分布在盆地的边

缘。局部构造的形态,在平面上多呈长轴状、短轴状和鼻状,剖面上多为梳状、箱状等。(图2) 图2 中国西部挤压性盆地剖面结构示意图 3.主要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分布特征 3.1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有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及下白垩统一第三系三个生储盖组合。三叠—侏罗系组合主要分布于库车断陷,其次分布于满加尔地区、是重要勘探目的层。已发现奇克里克油田、轮台油田。上白垩统—第三纪组合仅分布于西部坳陷区,已发现柯兑亚油田。 3.2 准噶尔盆地 储集体成带分布特征制约了油气藏的分布,例如滴西5井、滴西17井、滴西14井、滴西18井、滴西10井等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成串珠状展布,向东逐渐抬高,受控于滴南凸起的鼻状构造背景。C2b-C2b含油气系统以天然气聚集为特征,根据有效生烃区的分布,可以初步划分为6个次级含油气系统,西北缘含油气系统、乌伦古含油气系统、陆梁含油气系统、大井含油气系统、四棵树含油气系统、乌鲁木齐含油气系统、 3.3 柴达木盆地 目前发现的油田几乎都分布在较深湖相区及其邻近。在较深湖相区有利生油

全球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全球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文|康玉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全球共发育上千个沉积盆地,它们的形成演化以及所经历的构造作用非常复杂,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沉积盆地类型进行过多种划分,但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笔者基于对全球主要大型盆地进行的几十年的研究工作成果,对沉积盆地提出以下划分标准: ①大地构造背景及环境、构造体系特征、地球动力学因素等; ②盆地形成演化及纵横向结构特征; ③盆地充填沉积及相变。 据此将上千个沉积盆地总体上划分为3大类型: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前陆盆地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其演化特征、沉积体系及油气分布规律等均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研究盆地类型及盆地演化特征,不但可以丰富石油地质 理论,而且对油气勘探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古生代克拉通盆地 1.1克拉通盆地的概念 克拉通盆地的概念:有广泛沉积、-般规模较大,以浅海相沉积为主,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岩浆活动较弱,多呈碟状、大而平缓的沉积盆地。该类盆地主要发育在古生代及中生代早期。

全球克拉通盆地分布广泛,在各大地块均有。如中国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盆地,俄罗斯西伯利亚盆地,美国密执安、二叠盆地,中东波斯湾盆地,非洲利比亚木祖克盆地等(图)。 1.2克拉通盆地的演化 1.2.1中国克拉通盆地的演化

中国大陆的形成及演化情况如表所示。 中国克拉通盆地演化共分4个阶段(表),塔里木、华北、扬子等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演化特征如图所示。

1.2.1.1裂陷-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Z-O2) 震旦纪早期-早寒武世昆仑-秦岭裂谷带已扩张成洋盆,发育了完整的洋脊型蛇绿岩套,华南陆块与华北-塔里木-柴达木陆块分离。此时,后3个陆块尚未分离,遍布于华北陆块南缘,如河淮、豫西、北秦岭、北祁连镜铁山、北山,柴达木陆块欧龙布鲁克、阿尔金山,塔里木陆块鲁克塔格等地,震旦系-下寒武统冰碛岩是充分的证据。 祁连-阿尔金的裂谷期延续到中寒武世早期。甘肃郭米寺一带早寒武世晚期-中寒武世早期大面积出露的富钠酸性火山岩和少量双峰式基性火山岩,含有多金属硫化矿产的较深水硅泥质沉积标志了裂谷轴之所在。中寒武世中晚期洋脊型-裂谷型蛇绿岩的出现表明北祁连已从裂谷阶段演化到了洋盆阶段。这时塔里木陆

中国含油气盆地溶蚀作用综述

科技论文与学位论文写作题目:中国含油气盆地溶蚀作用综述 指导老师:杨申谷 学生姓名:张鹏 所属院系:地球科学学院 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学号:201371037 完成日期:2014年5月20日

摘要 溶蚀作用是沉积岩的一种成岩作用,按照发生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表生岩溶与埋藏溶蚀作用。由于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是沉积岩比较重要的一种成岩作用类型。虽然两者受岩石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基本相同,但所受的外部主控因素差异显著。表生岩溶受构造不整合面、古构造等影响较大;埋藏溶蚀主要受断裂与深部流体控制。由于沉积岩储层的形成往往是多种成岩作用过程的叠加和改造,因此,根据沉积岩成岩作用的特征有时难以区分究竟哪一种作用为主,然而这种区分对岩溶储层发育及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将有助于对沉积岩储层发育地质模型的识别与建立,从而指导储层预测。 关键词表生溶蚀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影响溶蚀作用的因素;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Abstract Dissolution is a kind of diagenesis of sedimentary rock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osi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supergene karst and burial dissolution.Because of its big influence on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therefore it’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diagenesis types.Although both influenced by same internal factors,the external main control factors of significant is different.Supergene karst affected by tectonic unconformity surface,palaeostructures,etc;Burial dissolution mainly controlled by fracture and deep fluid.Due to the formation of sedimentary rock reservoirs is often a variety of super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diagenesis process, therefore,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sedimentary rock diagenesis are sometime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which a diagenesis is given priority to,but this distinction of karst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arch can help the recognition of sedimentary rock geological model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so as to guide the reservoir prediction. Key words:Epigenic karstification;Buried dissolution;The factors affecting Dissolution;The influence of dissolution on reservoir

沉积盆地基本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介绍

沉积盆地基本类型 及其基本特征介绍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沉积盆地基本类型及其基本特征的研究,对于油气等矿产的普查与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百度文库2011年10月13日发表《沉积盆地的基本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一文,值得一读。现将该文内容介绍如下,供读者阅读和研究。 下面是正文 一、前言 沉积盆地是油气形成的基本构造单元。“没有盆地就没有石油”等广为流行的观点,充分说明了盆地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盆地也是其它金属矿产的沉积发育基地,即盆地对多种沉积矿产的赋存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中国和世界油气勘探实践证实,不同的地球动力背景和构造作用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的盆地;而不同类型的盆地,其含油气丰度及金属矿产的品位是有差异的。因此,对沉积盆地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分类是研究矿产成因、类型、特点及分布规律的基础,对矿产普查与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沉积盆地的分类方案 自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就已经开始了沉积盆地的分类工作。尤其是在板块构造学说问世以后,以此为基础的分类方案不断出现。在国外,Klemme(1970)Bally(1980)、Kingston(1983)、Miall(1984、1990、2000)、Klein(1987)、Ingersoll(1988)、Allen和Akkev(1992)等,对全球主要沉积盆地进行了研究和类型划分。 在国内,赵重远(1978)、甘克文(1982)、李德生(1980、1984)、陈发景(1986)、朱夏(1979、1983)、罗立志等(1982)、刘和甫(1986)、陈景达(1989)和彭作林(1995)等,先后利用板块构造的观点,对中国的沉积盆地或含油气盆地进行了分类。 1、主要分类依据 综合而言,主要的分类依据有: ⑴、地壳类型:大陆壳、洋壳、过渡壳; ⑵、板块的运动形式:聚敛型、离散型、转换型;

含油气盆地分析汇总

中国前陆盆地特征及其油气藏控制因素 分析 一、前陆盆地概述 前陆盆地即前陆构造背景中发育的盆地,为沿造山带大陆外侧分布的沉积盆地。前陆盆地最早是由Dickinson(1974)[1]提出的。Dickinson将盆地分为裂谷盆地和造山型盆地、陆块未完全裂开情况下形成的盆地等5小类。其中前陆盆地属于造山型盆地,并将前陆盆地定义为与造山带变形翼部毗连的克拉通边缘前陆环境中形成的盆地。Jordan [2]( 1981 )将前陆盆地定义为前陆逆冲带周缘的狭长沉降槽地。是世界范围内造山带的伴生体;Allen等[3](1986)将前陆盆地定义为处在造山链和克拉通之间的并与大陆碰撞带密切相关的高度不对称盆地;何登发等[4](1996)对前陆盆地的定义是沿造山带大陆外测分布的沉积盆地;田作基等[5](1996)的定义是前陆盆地与造山带(冲断带)毗邻,在其运动前方的挤压下不对称挠曲所形成的沉积盆地。 前陆盆地是挤压造山带和稳定克拉通之间的长条形沉积盆地,一般有如下特点:①位于盆地毗邻的褶皱-冲断层带的构造负载促使盆地弯曲下沉;②盆地的横剖面具有明显不对称性;③在盆地演化期间盆地的靠造山带一冀遭受变形作用;④盆地靠克拉通一翼逐渐与地台层序相合并[6](图1)。 图1 前陆盆地剖面示意图 图1示前陆盆地发生奠基在某一时期的克拉通或陆壳向活动带或洋壳的过渡带上,

即被动大陆边缘之上,被动大陆边缘层序构成前陆盆地的基底。前随盆地的演化记载着由伸展边缘到聚敛、碰撞(陆-陆、弧-陆碰撞)的过程。 盆地结构的不对称性表现在靠近造山带一侧较陡、靠近克拉通一侧宽缓。由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前陆盆地可划分为三部分:①褶皱-冲断带(常为薄皮构造)构成的活动翼或造山楔形体;②紧邻活动翼活伏在冲断带下盘的深凹陷;③连接深凹陷进一步向克拉通方向延伸的稳定前陆斜坡及前缘隆起。 前陆盆地基本类型 Dickinson, W.R.(1974)在沉积盆地分类中正式引入了前陆盆地这一术语[1],并见将其划分为周缘前陆盆地(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和弧后前陆盆地(backarc foreland basin)两种成因类型[1](图2)。 图2 前陆盆地的两种成因类型(据Dickinson,W.R.1974) (a)周缘前陆盆地;(b)弧后前陆盆地

沉积盆地及古地理分析

盆地地层格架的建立 一、地层的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分为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按形成方式,可分为垂向加积作用和侧向加积作用两种。 1、古隆起区和古凹陷区分析 沉积物在介质中自上而下的堆积过程,它是以沉积物“雨”降落方式堆积沉积物的,沉积层是垂向上加积的。 大洋环境、大型湖盆、封闭海盆、泻湖和爆发型火山沉积、浊积岩、风暴岩、洪泛岩、宇宙尘堆积、风成黄土等是垂向加积的。 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地层具有以下特征: (1) 未发生倒转的地层,总是上新下老。 (2) 连续延伸的相同属性的岩层界面必然是等时面。 (3) 地层的相变不服从瓦尔特相律。 2. 侧向加积作用 沉积物沿搬运方向的堆积,它所形成的原始沉积层是斜的, 即等时面是倾斜的,如曲流河道迁移过程中边滩向凸岸方向加 积、三角洲前缘向海方向的加积、沙坝向海推进。 滨岸沉积在海平面上升时形成的向岸方向的侧向加积; 生物建隆在它的筑积速度和海平面上升幅度均衡时为垂向加 积; 而当海平面上升幅度小于筑积速度时就会出现侧向加积。 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地层具有如下特征: (1)未经构造变动和未发生例转的地层序列,其沉积层是原始倾斜的,即其等时面是原始倾斜的,因此这种斜列的沉积层不符合地层叠覆律。 (2)在大范围内连续延伸的相同属性岩层或岩性界面,其穿时性是绝对的,等时性是相对的。 (3)地层的相变符合瓦尔特相律。

3.海进、海退与地层的形成 海进、海退是地层形成的主要动力过程。不同地史时期,不同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层记录,其重要特征是:若地层层序连续,相序必然连续,相的时空结构服从瓦尔特相律,如果相同属性的岩相界面在斜交和垂直海岸线方向上必定是穿时的,如美国西南部寒武系和华北南部河南、河北一带早古生代的三山子组白云岩均是著名的穿时岩石地层单位。 二、地层对比与地层格架的建立 地层对比是确定不同地点的不同剖面的地层特征和地层位置相当。按地层的不同的属性建立了不同的地层单位,故有不同地层单位的对比,如生物、岩性、年代、磁性、地震反射特征等。 地层格架是指区域性岩石地层的时空有序排列形式,它可以用一定的几何图形表示。分为空间格架和时间格架。 空间格架(岩石地层格架)反映岩石地层序列的结构和空间排列特征、是沉积盆地分析和沉积地层及沉积层控矿产分布规律预测的基础; 年代地层格架是解释性的格架。 建立区域地层格架,必须了解地层序列内基本不整合界限单位的发育特征,包括其划分、时空分布情况、垂向叠覆及其内部岩石地层的结构、形态、相互关系、侧向堆积规律等。 建立区域地层格架的要点: 1. 区域不整合面的识别与追索 (1)不整合面上、下岩层的几何关系 (2)古风化壳标志 (3)岩性、岩相标志 (4)不整合的剥蚀标志 (5)地层缺失和古生物带的缺失 2. 凝缩段的追索与识别 3.特殊形态岩石单位的填图 4. 遥感图象解译 5. 沉积序列垂向变化研究 6. 地层时代研究 7. 地层格架的建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