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工业杂菌污染控制技术(douding)

发酵工业杂菌污染控制技术(douding)

发酵工业杂菌污染控制技术(douding)
发酵工业杂菌污染控制技术(douding)

发酵工业杂菌污染控制技术

生物工程马志军2010-11-14

一、种子带菌及其防治

由于种子带菌而发生的染菌率虽然不高,但它是发酵前期染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发酵生产成败的关键,因而对种子染菌的检查和染菌的防治是极为重要的。种子带菌的原因主要有保藏的斜面试管菌种染菌、培养基和器具灭菌不彻底、种子转移和接种过程染菌以及种子培养所涉及的设备和装置染菌等。针对上述染菌原因,生产上常用以下的一些措施予以防治。

①严格控制无菌室的污染,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和特点,建立相应的无菌室,交替使用各种灭菌手段对无菌室进行处理。除常用的紫外线杀菌外,如发现无菌室已污染较多的细菌,可采用石碳酸或土霉素等进行灭菌;如发现无菌室有较多的霉菌,则可采用制霉菌素等进行灭菌;如果污染噬菌体,通常就用甲醛、双氧水或高锰酸钾等灭菌剂进行处理。

②在制备种子时对沙土管、斜面、三角瓶及摇瓶均严格进行管理,防止杂菌的进入而受到污染。为了防止染菌,种子保存管的棉花塞应有一定的紧密度,且有一定的长度,保存温度尽量保持相对稳定,不宜有太大变化。

③对每一级种子的培养物均应进行严格的无菌检查,确保任何一级种子均未受杂菌感染后才能使用。

④对菌种培养基或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保证在利用灭菌锅进行灭菌前,先完全排除锅内的空气,以免造成假压,使灭菌的温度达不到预定值,造成灭菌不彻底而使种子染菌。

二、空气带菌及其防治

无菌空气带菌是发酵染菌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杜绝无菌空气带菌,就必须从空气的净化工艺和设备的设计、过滤介质的选用和装填、过滤介质的灭菌和管理等方面完善空气净化系统。

加强生产环境的卫生管理,减少生产环境中空气的含菌量,正确选择采气口,如提高采气口的位置或前置粗过滤器,加强空气压缩前的预处理,如提高空压机进口空气的洁净度。

设计合理的空气预处理工艺,尽可能减少生产环境中空气带油、水量,提高进入过滤器的空气温度,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过滤介质的干燥状态,防止空气冷却器漏水,防止冷却水进入空气系统等。

设计和安装合理的空气过滤器,防止过滤器失效。选用除菌效率高的过滤介质,在过滤器灭菌时要防止过滤介质被冲翻而造成短路,避免过滤介质烤焦或着火,防止过滤介质的装填不均而使空气走短路,保证一定的介质充填密度。当突然停止进空气时,要防止发酵液倒流人空气过滤器,在操作过程中要防止空气压力的剧变和流速的急增。

三、操作失误导致染菌及其防治

一般来说,稀薄的培养基比较容易灭菌彻底,而淀粉质原料,在升温过快或混合不均匀时容易结块,使团块中心部位“夹生”,蒸汽不易进入将杂菌杀死,但在发酵过程中这些团块会散开,而造成染菌。同样由于培养基中诸如麸皮、黄豆饼一类的固形物含量较多,在投料时溅到罐壁或罐内的各种支架上,容易形成堆积,这些堆积物在灭菌过程由于传热较慢,一些杂菌也不易被杀灭,一旦灭菌

操作完成后,通过冷却、搅拌、接种等操作,含有杂菌的堆积物将重新返回培养液中,造成染菌。通常对于淀粉质培养基的灭菌采用实罐灭菌较好,一般在升温前先通过搅拌混合均匀,并加入一定量的淀粉酶进行液化;有大颗粒存在时应先经过筛除去,再行灭菌;对于麸皮、黄豆饼一类的固形物含量较多的培养基,采用罐外预先配料,再转至发酵罐内进行实罐灭菌较为有效。

灭菌时由于操作不合理,未将罐内的空气完全排除,造成压力表显示“假压”,使罐内温度与压力表指示的不对应,培养基的温度以及罐顶局部空间的温度达不到灭菌的要求,导致灭菌不彻底而染菌。因此,在灭菌升温时,要打开排气阀门,使蒸汽能通过并驱除罐内冷空气,一般可避免此类染菌。

培养基在灭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泡沫,发泡严重时泡沫可上升至罐顶甚至逃逸,以致泡沫顶罐,杂菌很容易藏在泡沫中,由于泡沫的薄膜及泡沫内的空气传热差,使泡沫内的温度低于灭菌温度,一旦灭菌操作完毕并进行冷却时,这些泡沫就会破裂,杂菌就会释放到培养基中,造成染菌。因此,要严防泡沫升顶,尽可能添加消泡剂防止泡沫的大量产生。

在连续灭菌过程中,培养基灭菌的温度及其停留时间必须符合灭菌的要求,尤其是在灭菌结束前的最后一部分培养基也要善始善终,以确保彻底灭菌。避免蒸汽压力的波动过大,应严格控制灭菌的温度,过程最好采用.9动控温。

发酵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自动控制,一些控制仪器逐渐被应用。如用于连续测定并控制发酵液pH值的复合玻璃电极、测定溶氧浓度的探头等,这些探头或元件如用蒸汽进行灭菌,不但容易损坏,还会因反复经受高温而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一般常采用化学试剂浸泡等方法来灭菌。但常会因灭菌不彻底,放人发酵罐后导致染

四、设备渗漏或“死角”造成的染菌及其防治

设备渗漏主要是指发酵罐、补糖罐、冷却盘管、管道阀门等,由于化学腐蚀(发酵代谢所产生的有机酸等发生腐蚀作用)、电化学腐蚀(如氧溶解于水,使金属不断失去电子,加快腐蚀作用)、磨蚀(如金属与原料中的泥沙之间磨损)、加工制作不良等原因形成微小漏孔后发生渗漏染菌。

由于操作、设备结构、安装及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屏障等原因,使蒸汽不能有效到达预定的灭菌部位,而不能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生产上常把这些不能彻底灭菌的部位称为“死角”。

盘管是发酵过程中用于通冷却水或蒸汽进行冷却或加热的蛇形金属管。由于存在温差(内冷却水温、外灭菌温度),温度急剧变化,或发酵液的pH值低、化学腐蚀严重等原因,使金属盘管受损,因而盘管是最易发生渗漏的部件之一,渗漏后带菌的冷却水进入罐内引起染菌。生产上可采取仔细清洗,检查渗漏,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杜绝污染。

空气分布管一般安装于靠近搅拌桨叶的部位,受搅拌与通气的影响很大,易磨蚀穿孔造成“死角”,产生染菌。尤其是采用环形空气分布管时,由于管中的空气流速不一致,靠近空气进口处流速最大,离进口处距离越远流速越小,因此,远离进口处的管道常被来自空气过滤器中的活性炭或培养基中的某些物质所堵塞,最易产生“死角”而染菌。通常采取频繁更换空气分布管或认真洗涤等措施。

发酵罐体易发生局部化学腐蚀或磨蚀,产生穿孔渗漏。罐内的部件如挡板、扶梯、搅拌轴拉杆、联轴器、冷却管等及其支撑件、温度计套管焊接处等的周围容易积集污垢,形成“死角”而染菌。采取罐内壁涂刷防腐涂料、加强清洗并定期铲除污垢等是有效消除染菌的措施。发酵罐的制作不良,如不锈钢衬里焊接质

量不好,使不锈钢与碳钢之间不能紧贴,导致不锈钢与碳钢之间有空气存在,在灭菌加温时,由于不锈钢、碳钢和空气这三者的膨胀系数不同,不锈钢会鼓起,严重者还会破裂,发酵液通过裂缝进人夹层从而造成“死角”染菌。采用不锈钢或复合钢可有效克服此弊端。同时发酵罐封头上的人孔、排气管接口、照明灯口、视镜口、进料管口、压力表接口等也是造成“死角”的潜在因素,一般通过安装边阀,使灭菌彻底,并注意清洗是可以避免染菌的。除此之外,发酵罐底常有培养基中的固形物堆积,形成硬块,这些硬块包藏有脏物,且有一定的绝热性,使藏在里面的脏物、杂菌不能在灭菌时候被杀死而染菌,通过加强罐体清洗、适当降低搅拌桨位置都可减少罐底积垢,减少染菌。发酵罐的修补焊接位置不当也会留下“死角”而染菌。

管路的安装或管路的配置不合理易形成“死角”染菌。发酵过程中与发酵罐连接的管路很多,如空气、蒸汽、水、物料、排气、排污管等,一般来讲,管路的连接方式要有特殊的防止微生物污染的要求,对于接种、取样、补料和加油等管路一般要求配置单独的灭菌系统,能在发酵罐灭菌后或发酵过程中进行单独的灭菌。发酵工厂的管路配置的原则是使罐体和有关管路都可用蒸汽进行灭菌,即保证蒸汽能够达到所有需要灭菌的部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管材,经常将一些管路汇集到一条总的管路上,如将若干只发酵罐的排气管汇集在一条总的排气管上,在使用中会产生相互串通、相互干扰,一只罐染菌往往会影响其他罐,造成其他发酵罐的连锁染菌,不利于染菌的防治。采用单独的排气、排水和排污管可有效防止染菌的发生。生产上发酵过程的管路大多数是以法兰连接,但常会发生诸如垫圈大小不配套、法兰不平整、安装未对中、法兰与管子的焊接不好、受热不均匀使法兰翘曲以及密封面不平等现象,从而形成“死角”而染菌。因此,法兰的加工、焊接和安装要符合灭菌的要求,务必使各衔接处管道畅通、光滑、密封性好,垫片的内径与法兰内径匹配,安装时对准中心,甚至尽可能减少或取消连接法兰等措施,以避免和减少管道出现“死角”而染菌。

管件的渗漏易造成染菌。实际上管件的渗漏主要是指阀门的渗漏,目前生产上使用的阀门不能完全满足发酵工程的工艺要求,是造成发酵染菌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加工精度高、材料好的阀门可减少此类染菌的发生。

五、杂菌污染的挽救与处理

发酵过程一旦发生染菌,应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染菌的时间或杂菌的危害程度等进行挽救或处理,同时对有关设备也进行相应的处理。

(1)种子培养期染菌的处理一旦发现种子受到杂菌的污染,该种子不能再接人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应经灭菌后弃之,并对种子罐、管道等进行仔细检查和彻底灭菌。同时采用备用种子,选择生长正常无染菌的种子接人发酵罐,继续进行发酵生产。如无备用种子,则可选择一个适当菌龄的发酵罐内的发酵液作为种子,进行“倒种”处理,接入新鲜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从而保证发酵生产的正常进行。

(2)发酵前期染菌的处理当发酵前期发生染菌后,如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含量还比较高时,终止发酵,将培养基加热至规定温度,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后,再接人种子进行发酵;如果此时染菌已造成较大的危害,培养基中的碳、氮源的消耗量已比较多,则可放掉部分料液,补充新鲜的培养基,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后,再接种进行发酵。也可采取降温培养、调节pH值、调整补料量、补加培养基等措施进行处理。

(3)发酵中、后期染菌处理发酵中、后期染菌或发酵前期轻微染菌而发现

较晚时,可以加入适当的杀菌剂或抗生素以及正常的发酵液,以抑制杂菌的生长速度,也可采取降低培养温度、降低通风量、停止搅拌、少量补糖等其他措施,进行处理。当然如果发酵过程的产物代谢已达一定水平,此时产品的含量若达一定值,只要明确是染菌也可放罐。对于没有提取价值的发酵液,废弃前应加热至120℃以上、保持30min后才能排放。

(4)染菌后对设备的处理染菌后的发酵罐在重新使用前,必须在放罐后进行彻底清洗,空罐加热灭菌后至120℃以上、30min后,才能使用。也可用甲醛熏蒸或甲醛溶液浸泡12h以上等方法进行处理。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10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 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近年来,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重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对现代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十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大量的实践证明,由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特殊性,照搬国外技术与理论无法切实解决我国农业领域所面临的重大环境和科学问题,难以有效地遏制农业环境污染和日趋加剧的发展态势。 为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绿色发展理念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文件精神,落实《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确定的“保护耕地资源,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重点任务,聚焦我国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组织实施了“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1—

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高发区和重金属污染典型区为重点,以农田面源污染物和重金属溯源、迁移和转化机制、污染负荷及其与区域环境质量及农产品质量关系等理论创新为驱动力,突破氮磷、有毒有害化学生物、重金属、农业有机废弃物等农田污染物全方位防治与修复关键技术瓶颈,提升装备和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到2020年,示范区实现氮磷和农药污染负荷降低20%以上、农药残留率降低30%以上,污染农田重金属有效性降低50%以上、农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农业有机废弃物无害化消纳利用率达到95%。 围绕专项总体目标,衔接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全产业链三个层次,在2016年、2017已经启动实施26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度拟发布9个任务方向,其中共性关键技术研究1个任务方向,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8个任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1.3亿元。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 1. 集约化养殖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主要畜禽种类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粪污环境污染问题,研发主要畜种集约化养殖场规划布局、畜禽厂环保型设施设计、粪污污染控制规程;研发集约化养殖粪污收储运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及关键技术设备;研发集约化养殖业粪污高效转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专用设备;研发主要畜种集约化养殖环—2—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施工组织设计77页

本工程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1)、生态湿地清淤施工方法 施工顺序为:从本标段湿地中点里程作为清淤起点,向上游和下游分两个施工段同时开挖。利用现有的临时道路(作为机械设备和渣土运输量的下湿地。 (2)土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施工程序:测量→放样→清基→土方开挖→基面及边坡整修→验收 (3)土方填筑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边坡整修及尾工处理:削坡→整理→竣工整理 (4)混凝土工程、浆砌石工程及生态湿地 本标段的临时工程中的全混凝土工程均采用c20混凝土。选择具有混凝土生产资质、生产质量稳定可靠、信誉良好的混凝土生产单位进行供应,并事先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 (5)生态湿地措施:拦水坝→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第一章主要施工办法 (3) 第二章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 (22) 第三章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 (26) 第四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30) 第五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32) 第六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47) 第七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61) 第八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68) 第九章施工总进度表或施工网络计划 (74) 第十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75)

第一章主要施工办法 (一)、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包括技术准备、材料机具准备、生产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几个方面,要求做到施工场地五通(水通、电通、道路通、电话通、排水通),一平(场地平整),五落实(技术、劳动组织、材料、机具、现场设施落实)。为此部署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技术准备 1.1复核施工图纸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图纸复核,形成图纸复核记录。根据设计图纸断面要求的河道清淤标高进行现场放样。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河底标高进行开挖。 1.2施工现场准备 (1)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察。 (2)走访沿线村庄百姓、学校、单位调查其风土人情,沿线可提供水、电能力,制定水、电需求计划,联系水、电安装。 (3)先期清除施工障碍,做好准备,接通施工用水源、电源、架设施工用电线路。 (4)调查沿线有无地下管线,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5)根据施工平面布置方案,修建各种临时设施及道路。 (6)施工测量:复核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及水准点。增设必要的辅助坐标控制点及水准点,形成覆盖各个施工现场全线的坐标控制网及水准点控制网。 1.3技术交底 项目技术负责人将工程施工概况、施工方案、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等及时向有关施工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建立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施工计划和作业细则,保证开工前所有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就绪;组织现场施工人员学习施工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xx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xx人民政府,局属各单位: 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优化城乡环境面貌,根据县委、县政府印发的《环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大任务,推动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环县。 二、整治任务 从5月份开始,11月底结束,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行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农用地膜和尾菜的回收处理,实现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强化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大整治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城乡环境卫生洁净优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三、整治措施 (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新型能源利用。 1、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把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结合起来,结合荞麦、豆类、向日葵等特色作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处,创建面积20万亩,建成绿色农产品基地8个,种植面积25.6万亩,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登记,做好到期产地、产品的复查换证、续展、年检及转换工作,组织申报“三品”认证6 个。 责任单位:农技中心、执法大队、xx

2、深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对历年建成的“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进行全面排查维修,指导农户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工作,变废为宝,减少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 在设施瓜菜种植区域和畜禽养殖区,因地制宜发展“四位一体”(沼气池、厕所、棚圈、日光温室)户用沼气建设,逐步形成“畜—沼—菜”、“畜—沼—农”的良性循环模式。 责任单位:能源办、xx (二)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充分发挥庆阳瑞利、环县兴环、环县保利等10户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配合供销社积极组织全县64个回收网点,在农作物收获之后,及时进村入户,上门优惠收购。在春秋两季开展废旧农膜集中清理捡拾活动,对县内交通主干道及通村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田间地头堆放的废旧农膜进行集中清理,消除“视觉污染”。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民主动清理残膜,积极联系交售废膜,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8%以上。同时,组织农业执法人员深入农资销售点,严防0.01毫米以下超薄地膜上市销售,从源头上减少废旧膜残留,降低回收难度。 责任单位:供销社、执法大队、xx 2、开展尾菜专项治理行动。在曲子孟家寨、木钵关营高寨等设施瓜菜种植集中区,积极引导农户对田间地头产生的尾菜采取田间堆肥、挖简易坑沤肥及直接还田等方式,开展田间处理利用,将尾菜就地消化,消除对蔬菜产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对长期以来随意弃置于村庄周围、公路沿线、田间地头、沟渠旁边等地的尾菜,开展污染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好尾菜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问题,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31%以上。 责任单位:农技中心、xx (三)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 1、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完善土壤墒情检测点,定期发布土壤墒情报告,利用已建立的9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合理适时调整布局,加密监测频度,

某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2018年某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安排布署,切实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蓝天碧水.绿色城乡”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发展要求,坚持生态优化、全面协调、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农业投入品减量化、高效化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采取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措施,着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减少农业污染物排放,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二、目标任务 通过项目建设及技术推广,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治理目标,建立农业污染物统一收集、处理、再利用循环体系,强化废旧资源的再生利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年内在全县13个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全县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8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8%;大力开展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高效科学的防病施肥技术,确保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力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年内建立残膜回收点1个,残膜回收率达到90%。 三、实施内容 (一)突出重点,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1.加快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严格执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照划定区域严格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实行减量提质工程,在养殖总量逐年下降的前提下,适当发展规模适度、设施先进、标准化程度高的规模养殖。同时本着优化结构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饲养畜禽品种规模。严把畜禽养殖项目审批关,严格按照生态保护区红线、禁养区规划及环境保护敏感区建设要求进行审批,确保新增养殖项目符合规划要求。擅自在禁养区及限养区新建、扩建的一律按违法建筑处理。

农业面源污染

浅析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及进展 张仲宇 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宁波 315199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农用化学品,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会导致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威胁人体健康,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本文主要介绍了农业面源水环境污染的特征以及目前的主要控制和防治技术。 关键词:农业面源;水环境;污染;治理; 面源污染又可称之为非点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按照美国联邦水污染控制法所作的界定,凡是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是不连续的分散过程,而又不能用一般常规处理方法获得改善的排放源,即称为非点源污染或者散在污染。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定义面源污染为“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农业面源污染则主要是指来自于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活动中所形成的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来自农业的污染除了农业面源污染之外,还有农业点源污染。本文研究重点是农业面源污染,并特指以降雨为载体并在降雨冲击和淋溶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过程将污染物质携入受纳水体而引起的水质污染,没有考虑进入水体以外的污染。 1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 (1)分散性和隐蔽性。与点源污染的集中性相反,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它随流域内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气候、天气等的不同而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 (2)随机性和不确定。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识别面源污染进入污染系统中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如农作物生产中过量施用的化肥进入水体的量与自然条件有关,包括降雨大小、密度、温度、湿度、土地类型等。 (3)不易监测性和空间异质性。面源污染的不易监测性是指一旦面源污染产生,很难监测到单个污染者的排放量,其原因在于面源污染往往会涉及到多个污染者,在给定的区域内他们的排放是相互交叉的,加之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很大,因此,很难具体监测到单个污染者。但从理论上讲,农业面源污染并非不能识别,只是识别成本和监测成本高,近年来,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模型化描述和模拟,为其监控、预测和检验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空间异质性是指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污染结果,以施肥为例,由于土壤原有氮、磷元素丰缺度不同,因此,相同的施肥量也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氮、磷排放结果。有效的环境管理必须认识到这些差异,并结合空间异质性特点制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当然,这一点给环境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4)潜伏性和滞后性。降雨和地表径流是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主要动力,降雨发生之前施用于农田的农药化肥在可能长期累积在地表,不会发生现实的污染,这就是面源污染的潜伏期。当降雨产生产汇流过程时,潜伏期累积的污染物才会在降雨的驱动下随径流流失导致污染发生,实际发生的污染相比污染物的排放时间具有滞后性,所以,面源污染的危害也具有滞后性。而且,潜伏期的长短和污染危害关系重大,研究表明,施肥和降雨的间隔期越短,污染后果越严重。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全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方案,今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务为:开展80头以上规模猪场排泄物的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0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84万亩,较前几年亩均减少化肥10%、农药10%以上;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全面推广生态渔业养殖技术,减少超标准的养殖废水外排;全县重点乡镇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13个。现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一)开展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 1、切实抓好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2007年12月以来,我县共有158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根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低成本”的原则,通过实施“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清污分离”等清洁生产工艺,圆满完成了排泄物治理任务,并通过上级部门组织的验收。特别是2009、2010年在没有省级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的情况下,继续深化生猪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场治理和开展生猪存栏80头以上规模场排泄物治理。 2、积极转变养殖模式,推广水禽旱养。对直接放养在水源水面的水禽场大力推进搬迁工作,杜绝源头污染,至2009年底,已全面完成搬迁治理的外塘或与外塘相通水面养殖户15户,搬迁水禽2万多羽。 3、坚持适度规模养殖,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按照“畜禽养

殖规模化,规模养殖适度化”的发展思路,对因存栏过大影响环境而又不符合禁养规划的养殖场坚决予以搬迁。投入800万元对4家规模猪场实施了搬迁,其中两家为万头猪场(常年存栏3万余头),有效缓解了对环境的压力。同时,在坚持适度规模养殖的基础上,提倡“三改两分再利用”清洁生产技术,“三改”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清出的干粪堆放在储粪屋内、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两分”即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农田果园再利用。 4、做好禁养区、限养区划定。2010年9月,县政府办公室下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划定??县畜禽养殖区域的通知》(???〔2010〕145号),对我县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进行了界定。 (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是全面开展耕地地力调查。至目前取土样4580个点,完成土样分析4080个,为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开展“3414”试验和肥效试验,并与省农科院合作,按照作物生长情况开展不同施肥量试验,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建设。完成12480个基础数据的整理,建成??耕地地力与配方施肥信息数据库系统,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四是加强技术培训。每年开展技术培训10期左右,并发放施肥建议卡和技术资料,提升测土配方施肥

发展有机农业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关系【论文】

发展有机农业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于环境污染控制体系的管理措施及控制力度不断加强。目前,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控制已得到较好的成效,但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日益突出,且对环境污染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因此解决农业污染问题引起了各界关注。本文就当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言明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1]。 1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 1.1有机农业的简要概述分析 有机农业是发展纯天然的农业,遵循农业生产标准,不采用任何转基因合成的生物及产物,不使用农药、化肥和生长素等有害物质;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与当前农业种植方式相比较优势突出,如可提供无公害、无污染的环保食物、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协调并恢复自然生态平衡、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的收益;同时,可提高农民的收入。近年来,通

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推动和国家环保总局的大力支持,及相关农业和外贸部门的积极参加,我国的有机农业正在逐渐发展起来,并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关键,只有解决了农业问题中农药、化肥等污染物质根源,才能真正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2]。 1.2发展有机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氮、磷含量不仅是衡量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还是限制农作物生长的因子。现代的农业种植方式下造成了严重的土壤养分流失,主要以氮磷为主,其随雨水排入河流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而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养分进行补充,通过施用有机肥等培肥土壤,提高生态系统整体的循环利用能力,实现土壤的持续肥力和永久利用。现今所使用的有机肥多为禽畜的粪便,其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使用后可繁殖大量的微生物,便于土壤分解与吸收;同时,可稳固无机磷,将无机磷转换成有机磷,降低土壤中的磷流失,降低环境危害风险。 1.3有机农业发展的方向 发展有机农业要坚持以减少污染物为根本,生态修复为

浅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09391631.html, 浅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作者:梁勇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8年第04期 近年来,农用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由于施肥技术落后,化肥平均利用率为30%~40%,大量流失进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由于氨的挥发和反硝化脱氮对大气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还导致营养失调。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所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因此,我們必须提出有效措施,抑制一切导致面源污染的因素,加重环境污染的源头。面源污染具有分布面广、排放量多、随机性强的特点,治理难度较大。若不对面源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将会对整个农业、特别是对南水北调流域水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和威胁。同时,控制面源污染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削减面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加强思想教育,扩大宣传力度 采用多种方式宣传农药管理使用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科学用药新技术,借助科技下乡,向农民群众讲解农药科学的施用技术,发放农业科技资料。通过宣传培训,让农户对农药污染危害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扩大了宣传力度。 二、加大市场检查,严控污染源头 为了加强市场控制,严控违法农药和农资,控制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污染,要大力开展高毒及假劣农药整治工作,由执法大队牵头,植保站协同,对辖区内农药经营商、种植专业户经营使用农药情况进行检查,严格查处违禁农药,逐步理顺规范农药经营市场,规范台账记录制度。从投入品源头上控制农药的面源污染。推广科学配方施肥、精确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通过土壤养分的测定,在确定合理的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结合施肥技术和土壤养分、植物营养供求诊断技术,增加作物专用肥、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微肥的施用量,实行配方施肥或平衡施肥,不断优化用肥结构。 三、大力推广新技术,控制作物病虫害 减少中高毒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控制农药面源污染的有效举措。开展专业化学防治,按照有组织的统一防治,通过病虫监测科学确定防治对象和防治时间,通过统一配药、统一时间施药,大面积推广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等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高毒农药的施用,既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又减少了农药的施用次数和施用量。 四、实现结构转变,发展高效农业

农业面源污染.doc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概念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主要工作 三峡水库淹没区范围 面源污染概念 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叫农业自身污染,它主要指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农膜、畜禽粪便等造成的污染,由于这类农用生产资料长期大剂量或单一使用,污染具有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危害规模大,监测、管理控制非常困难,其治理难度远远超过点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已引起高度重视,在我国,由于太湖、滇池的水质污染,也开始关注。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发电,随着水位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三峡库区水环境构成威胁。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流失量大。2004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按纯量计算为79.80万t,化肥单位施用量为411.7kg/hm2;农药折纯用量16369.2t,单位施用水平8.44kg/hm2;农膜使用量为23483.7t,平均使用水平为48.76kg/ hm2,平均残留量为25.93kg/hm2。化学投入品利用率低,大量的N、P通过农田径流流入江河,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二、畜禽养殖量大,粪便处理率低,直接排放量大。2004年全市39个区县(市)畜禽养殖总量为32616.1万头(只、羽),产粪总量为15650.7万吨,粪便利用率为75.5%,尿液利用率为66.3%。规模化的养殖场除少部分建有粪污处理设施外,大部分养殖场的粪便采用水冲洗圈舍直接排放或长期堆放,形成农业面源污染。 三、作物秸杆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2004年,全市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为1677.90万吨,但是被利用的比例却不高,大部分都被直接焚烧或丢弃,是造成农田秸秆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四、水产养殖面积大,投饵量高。2004年重庆市水产养殖总面积221.0万亩,投饵量最多的草鱼高达2000-3000kg/亩,鲢鱼投饵量最少。一些地区受传统的水产养殖习惯影响,利用各种废弃料和畜禽粪便作水产饲料,对水体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五、生活垃圾处理率低,生活污水无序排放。2004年重庆市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排放总量为6.04万t/d,生活污水排放排放总量为49.92万t/d。农村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初步设计

xx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初步设计 说明书 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xx年xx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1) 1.1项目所在县基本情况 (1) 1.2项目区基本情况 (1) 1.3项目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解析 (3) 第二章项目建设目标与总体思路 (9) 2.1建设目标 (9) 2.2总体思路 (9) 2.3技术路线 (12) 2.4项目采用主要工程工艺及技术参数 (13) 第三章建设内容和规模 (30) 3.1建设规模 (30) 3.2主要建设内容 (33) 第四章水质保障 (69) 第五章实施效果监测方案 (73) 5.1监测原则和目标 (73) 5.2监测方案 (73) 5.3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方案 (74) 5.4监测经费 (74)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76) 6.1 环境保护 (67) 6.2水土保持 (79)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防护及消防 (81) 7.1劳动安全卫生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81) 7.2设计依据 (81) 7.3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82) 7.4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安全卫生措施 (82) 7.5消防 (83) 第八章工程实施进度计划 (84)

8.1 工程实施进度计划 (84) 8.2 保障措施 (86) 第九章投资概算 (87) 9.1工程概况 (87) 9.2编制依据 (88) 9.3其他费用 (89) 9.4投资概算 (90) 第十章效益分析 (94) 10.1环境效益 (94) 10.2社会效益 (94) 10.3经济效益 (95) 第十一章运行保障 (96) 11.1组织保障 (96) 11.2 运行管理制度 (96) 11.3 维护保障 (99) 第十二章结论 (100)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1、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农业面源污染是一种潜在的产业公害,其危害日益凸显,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我国,尽管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农业面源污染危害的程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欧美国家,但由于种种原因,公众关于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影响的信息知之甚少,农业面源污染还没有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还没有正式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缺乏系统、准确、清晰的认识,政府规制诉求不够。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是农村居民生活废物,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它产生的危害链可以说是很长很广,会导致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安全降低;使农产品质量下降,食物链和经济链受到影响;村落卫生环境差,危害人体健康;使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增加,损失增大。就我国现在的农村而言,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有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生产生活中的不良产物;二是畜禽养殖过程中粪便的处置不当。 2、我国农村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存在问题及特点分析 (1)农民施用肥料不科学现象存在。虽然测土配方施肥已经在我国农村进行了试验推广,但还没完全为广大农户所接受,普及使用率不高。 (2)合理施用农药有待提高。农药的施用不当是导致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控制农药的施用,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滥用禁止施用的农药或者假冒伪劣药品以及农民施药不当导致作物和环境的污染。 (3)秸秆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很低,绝大部分的农作物秸秆都被野外焚烧,同时还有部分农作物秸秆乱置乱堆,造成面源污染。 (4)合理使用农膜有待提高。随着农膜和塑料农具的使用量逐年加大,残膜或废弃农具随意丢弃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5)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但由于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科学施肥、施用农药等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有效的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环保意识。

农业面源污染

控制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建议 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确立和认真落实中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2005年度国家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种植业中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引起了农业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湾)和大气的环境质量衰退。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化肥、农药投入的增加,肥料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养殖业有机废弃物的处理率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农业面源污染还引起经济方面的损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降低了农民的纯收入,二是湖泊富营养化和酸雨导致了经济损失。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面临很大的挑战,恰当的控制政策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农业气候、耕作制度和农民收入水平,不同省区需要制定并执行不同的控制措施。 对此,建议重点针对15个农业面源污染处于高风险水平的省、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河北、河南、安徽、陕西、宁夏、湖南),在政策、法规和技术3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控制。在政策方面:建立恰当的粮食安全政策;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推动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研究示范。在法规方面:建立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建立有机废弃物排放法规。在技术方面:结合监测和普查,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评估体系;推广成熟的施肥和施药技术;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流域综合管理。 中国农业在短短20多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在沿海发达省市出现了水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愈演愈烈,跨越了欧美发达国家在一百多年农业发展中走过的历程。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土壤、水体和大气的环境质量。首先是累积于饮用水源和土壤中的化肥和农药对沿海省份的广大居民健康构成了威胁。2002年有六个省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的农业面源污染处于高风险水平,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到15个省、直辖市(增加了河北、天津、河南、安徽、陕西、宁夏、湖南)。其次是引起湖泊、河流、浅海水域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引发赤潮。同时,氮肥的气态损失(目前中国农田施用化肥和有机肥产生的N2O气体逸失量约占世界的1/3)作为温室气体影响了气候变化。此外,过量施肥和施用农药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影响了农民的净收益。 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利用效率低下(中国在占世界不到1/10的耕地上使用的氮肥量占世界的1/3);过量灌溉引起损失,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安排布署,切实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县“蓝天碧水.绿色城乡”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发展要求,坚持生态优化、全面协调、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农业投入品减量化、高效化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采取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措施,着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减少农业污染物排放,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二、目标任务 通过项目建设及技术推广,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治理目标,建立农业污染物统一收集、处理、再利用循环体系,强化废旧资源的再生利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年内在全县13个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全县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8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8%;大力开展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高效科

学的防病施肥技术,确保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力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年内建立残膜回收点1个,残膜回收率达到90%。 三、实施内容 (一)突出重点,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1.加快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严格执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照划定区域严格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实行减量提质工程,在养殖总量逐年下降的前提下,适当发展规模适度、设施先进、标准化程度高的规模养殖。同时本着优化结构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饲养畜禽品种规模。严把畜禽养殖项目审批关,严格按照生态保护区红线、禁养区规划及环境保护敏感区建设要求进行审批,确保新增养殖项目符合规划要求。擅自在禁养区及限养区新建、扩建的一律按违法建筑处理。 2.加快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将粪污处理设施的配置做为规模养殖场办理审批许可的必要条件加以限制,作为享受区市县农业财政项目资金补助的依据,逐步推行畜禽粪便的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年内在全县13个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3.加强畜禽粪污综合处理与利用。在饲养密度较高地区引导示范建设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促进资源化利用。鼓励和支持散养密集乡镇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总结示范推广种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最佳管理措施体系研究

第41卷第17期2010年9月 人 民 长 江 Y angtze R i ver V o.l 41,N o .17Sep .,2010 收稿日期:2010-08-19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56);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08J C1417600) 作者简介:唐 浩,男,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E -m a i:l tangh @ saes .sh .cn 文章编号:1001-4179(2010)17-0054-04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最佳管理措施体系研究 唐 浩 1,2 (1.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应用生态研究所,上海200233; 2.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0240)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最佳管理措施(B M P s 全称BestM anage m ent P racti ces)是欧美发达国家几十年来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上的经验及技术总结,是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一种有效措施,欧美国家已广泛采用并在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对发达国家在面源污染控制领域有关理论、技术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综述了国内外最佳管理措施的研究进展,系统构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B M Ps 框架体系,并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B M P s 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 键 词:农业面源污染;B M P s ;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管理措施中图法分类号:X 52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污染贡献逐年提高,严重影响着地表水环境 质量。有关研究表明,由于不合理施用肥料,当季氮肥利用率只有30%~35%,中国每年有超过1500万t 的废氮流失到农田之外。我国农药使用量每年约23万t 左右(有效成分),水稻过量施用达40%,使用的农药以杀虫剂为主,许多被禁止的农药依然还在使用, 其中高毒农药品种仍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1] 。农业面源污染同点源污染相比,具有随机性、广泛性、滞后性、模糊性和潜伏性的特点,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治理相对都比较困难。有关研究表明,在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中,最佳管理措施(B M Ps)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服务于一个特定功能的单个或一系列实践活动,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家都成功采用B MPs 来进行农业生产的管理。这不但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 益和社会效益[2-3] 。 1 面源污染控制BM Ps 研究进展1.1 研究概况 美国等发达国家多年研究证实,农业面源污染是 导致水体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受污染的河流中,有59%的河段是由于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美国环境保护总署(EPA )把农业列为全美河流和湖泊的第一污染源。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领域,美国处于领 先地位,其中佐治亚州、维吉尼亚州、Chesapeake 海湾等都开展了本州(海湾)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B MPs 专题研究。不但如此,在这些专题研究的基础之上,美国环境保护总署(EP A )、美国农业部(USDA )等还开展了全国性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管理措施方面的专题研究。目前,在美国B M Ps 作为非点源污染控制机制的专门术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3] 。 从发达国家面源污染控制具体实践来看,任何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管理机制的建立及实施,基本上都是依靠各级行政机构和相关团体从流域的角度协作完成。以美国Chesapeake 海湾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管理措施的构建及实施为例,联邦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会同马里兰州、宾夕法尼亚州、维吉尼亚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和Chesapeake 海湾委员会,就重建该海湾生态环境达成一致意见,并成立了Chesapeake 执行委员会以协调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州政府和联邦机构计划和农民一起,开发和实施该区制定的/总资源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第20卷第6期 2006年12月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V01.20No.6Dee.,2006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柴世伟1’2,裴晓梅3,张亚雷2,李建华2,赵建夭1’。 (1.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3.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摘要:水环境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已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面源污染业已成为国际上水环境问题研究的活跃领域。 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机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对于面源污染的控制,最佳管理措施(BMPS)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人工湿 地、前置库、缓冲带、水陆交错带、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工程等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水环境;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42(2006)06—0192—04 ResearchonAgriculturalDiffusePollutionandControllingTechnology

CHAIShi—weil~,PEIXiao—mei3,ZHANGYa—lei2,LIJian—hua2,ZHAOJian—ful’’(1.StateKeyLaboratory ofPollutionControlandResources,SchoolofEnvironmentalSc;enceandEngineering,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2.KeyLaboratoryofYangtzeRiverWaterEnvironment,MinistryofEducation,School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ring,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3.TongjiUnivers靠y,Shanghai200092) Abstract:Theponderanceofdiffusepollutioninwaterenvironmenthasbeenattentioned togenerally,andthedif—fusepollutionwasalreadytheactivefieldfortheresearchontheproblemofwaterenvironmentintheworld.Thispaperstartedfromthecharacteristicsandtheoccuringmechanismsofagriculturaldiffusepollution,andanalyzedtheinterrelationbetweenagriculturaldiffusepollutionandthewaterenvironment,discussedtheinfluenceofagri—culturaldiffusepollutiononthewaterenvironment.Thebestmanagementpractices(BMPs)isappliedbroadlyinthecontrollingofdiffusepollution.Andtheconstructed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实施方案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环县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局属各单位: 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优化城乡环境面貌,根据县委、县政府印发的《环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大任务,推动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环县。 二、整治任务 从5月份开始,11月底结束,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行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农用地膜和尾菜的回收处理,实现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强化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大整治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城乡环境卫生洁净优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三、整治措施 (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新型能源利用。

1、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把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结合起来,结合荞麦、豆类、向日葵等特色作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处,创建面积20万亩,建成绿色农产品基地8个,种植面积25.6万亩,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登记,做好到期产地、产品的复查换证、续展、年检及转换工作,组织申报“三品”认证6个。 责任单位:农技中心、执法大队、各乡镇 2、深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对历年建成的“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进行全面排查维修,指导农户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工作,变废为宝,减少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在设施瓜菜种植区域和畜禽养殖区,因地制宜发展“四位一体”(沼气池、厕所、棚圈、日光温室)户用沼气建设,逐步形成“畜—沼—菜”、“畜—沼—农”的良性循环模式。 责任单位:能源办、各乡镇 (二)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充分发挥庆阳瑞利、环县兴环、环县保利等10户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配合供销社积极组织全县64个回收网点,在农作物收获之后,及时进村入户,上门优惠收购。在春秋两季开展废旧农膜集中清理捡拾活动,对县内交通主干道及通村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田间地头堆放的废旧农膜进行集中清理,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为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XX区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根据中央、自治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有关文件精神及中卫市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结合XX区农业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农业投入品减量化、高效化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以农业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手段,坚持生态优先、全面协调、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长效机制,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和农业绿色发展,加快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二、目标任务 20XX年,XX区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农药转化利用率均达到38%以上,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7%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残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秸秆利用率达到83%以上。 到20XX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XX区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农药转化利用率均

达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率达到9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残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5%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主要农作物化肥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一是巩固和完善测土配方基础工作,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以粮油作物、硒砂瓜、设施蔬菜、林果为重点,以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为平台,推进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实现化肥减量增效,20XX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45万亩。二是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推广缓控释肥、水溶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改进施肥方法,采用叶面喷施、沟渠施肥等方式,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20XX年推广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面积3万亩。三是大力实施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推广“规模化养殖+沼气+社会化出渣”的运肥模式,支持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同时,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建立粮食及蔬菜作物绿色标准示范园,通过自治区有机肥定额补贴行动,鼓励商品有机肥生产,提升有机肥施用技术与配套设施水平、标准化生产与耕地质量水平,20XX年推广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种植面积3万亩。 (二)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围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