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服秀主持稿

汉服秀主持稿

汉服秀主持稿
汉服秀主持稿

汉服秀主持稿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承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带动整体的传统文化复兴。

为了让人们对中华民族历史领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对历史的了解与兴趣

为此,在今天举行穿越爱,梦七夕汉服走秀。

今天我们服装和道具布置是由奉化名门婚庆和千百度。悦容坊古风摄影工作室为我们提供:奉化名门婚典是一家专注于婚典策划一条龙服务机构,从专业经验到专业技术,秉承“传递幸福,共享爱”的服务宗旨,努力为每对新人设计,并打造时尚、高雅、大气、独特创意的完美婚礼,让您的人生留下精彩而又难忘的回忆!

千百度。悦容坊古风摄影工作室:成立于2007年,是奉化首家摄影工作室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家古风样片研发基地,定位面向全国客户专业提供古装报摄影样片拍摄,在不断完善发展中,经二年多的不断努力,用品质、信誉、口碑通过网络在国内摄影领域刮起一道旋风,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大家可以通过今天走秀的服装来了解一下汉服文化: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乐之大,故称夏”可知中国古称华夏,乃基于衣冠礼乐文明而得名,尤以衣冠制度之完善,及礼乐制度之。“服章”乃君臣位阶识别之衣装。故各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汉服最初是异族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进而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

汉服最初指古代汉人的服饰,故称“汉服”,盛行于三皇五帝以来直至明朝的数千年间,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又称“华夏衣冠”。汉服有许多种样式,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等。

汉服的礼仪除了立容、坐容等,最重要的是行礼,即我们常说的“作揖”。揖礼也有分许多种。

女子福礼,右手压左手齐胸,微屈膝低头,以示敬意。

女子所着的齐腰襦裙,是襦裙最基本的一种,上着短衣,下裙齐腰。

高腰襦裙,也是襦裙的一种,下裙齐胸,易于凸显女子的姣好身材,自隋唐以来深受女子的喜爱。

直裾,是深衣的一种,也是重要的礼服款式之一。

抱拳揖礼,又称“拱手”,右手抱拳,左手自然覆于其上,以示“勇不滋乱”,故尤以习武者为常用。袍服,秦汉时期的主要礼服,是一种比较正式的汉服。

汉服的基本形制为东方世界提供了标准,今天中国及东亚很多民族服装如:中国一些少数民族服饰都受到了汉服的影响。而韩国韩服和日本的和服更是由汉服直接发展而来的。

所以说,汉服不仅是汉族的,中国的汉服。更是亚洲的,世界的汉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汉服却在三百多年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今天,绝大多数汉族人并不知道这种自己的传统民族服装。在种种展现“中华文明”的场合也难以见到汉服的踪影。

同样今天一群热爱传统文明的人,重新发现了这遗失数百年的文化珍宝,并希望将汉服以及古国随汉服而失去的一切重新带回。

模特的精彩表演使我们领略到了汉文化的精髓,真可谓是感慨万千。

七夕佳节,悦容坊古风摄影工作室推出七夕主题特价,还每个女孩心中一个古装梦,秒杀价格199/299/399/499元,包含化妆、造型、拍摄、服装,同时七夕节还推出7折特惠,邀您一起欢度七夕中国情人节!

一楼黄金珠宝品牌推出:七夕让爱发生:

一、明牌珠宝“情定七夕.相约太平洋”活动:8月5日-8月9日/5天

1.黄金优惠40元/克购2000直减77,本金免折旧调换(递增30%),外金5折

2.镶嵌7.5折再享商场折上9.5折

3.七夕定制特推款:情侣对戒买大送小

4.全场购物满额再送好礼:

满3777元送保鲜盒2件套

满7777元送青花瓷6碗套装

满10777元送养生炖锅

二、周大福黄金优惠20元/克,镶嵌8.7折再享96折,8-9日二天黄金优惠40元/克

三、潮宏基镶嵌77折,素金87折,卡通系列三件87折,同时折上再享95折

四、老凤祥黄铂金优惠20-35元/克,购2000直减77,镶嵌类满1000减150元,钻石类满1000减100元。

五、张铁军:全场黄金优惠45元/克,玉器5.5折

六、碧玉轩玉器:七夕最大折扣力度,全场玉器3折

七、南亚玉器:全场5.5折

八、钟表专柜:购欧雷格8.4折,购正价手表1500元最高送价值1450元的手表一款;浪琴8.8折,天梭8.6折,依波路8.6折

八大品牌惊喜力度就在七夕节,时间截止到8月9日。为大家推荐到这里,感谢千百度。悦容坊古风摄影工作室和奉化名门婚典携手购物广场为我们带来的本场汉服秀!

汉服常见款型资料

常见的汉服款式 前言: 服饰,是文明的缩影,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 服饰和文化,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秦汉的气象、魏晋的风流、隋唐的大气、宋明的格律等,无不透漏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信仰和哲学理念,汉服,作为汉文化的结晶,也与这些优秀的文明一起,早已和华夏儿女血脉相连。很多朋友说,初始汉服时,已倍感亲切。耳濡目染的历史和文化,引导我们找回了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汉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还包括汉文化原有的生活格调和气质。在这个多元的社会,复兴汉服和传统文化,不可能是为了捡文化糟粕,更不是为了固化世界。复兴汉服,更多的是找回中国式优雅的生活方式,重拾民族千年的记忆。 因为有汉服,传统中国显得瑰姿艳逸。因为有你我,汉服得以重现光芒。 今日相聚,感谢有你,庆幸有我。 ——小白 这个介绍,只是汉服常见的款式,为了便于阅读,是按照裁剪方式来分类的。包括:上衣下裳制(衣裳类),上下连裳制(深衣类)和上下通裁制(通裁类)。 上衣下裳制(衣裳类): 汉族服饰经典款式,“上曰衣,下曰裳。”“裳”在最初,只是将布裁成两片围在身上,到了汉代,开始把前后两片连起来,成为筒状,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裙”。 【襦裙】汉服款式之一,即上襦下裙,交领右衽。襦裙作为汉服的主要形式,细节一直有变化,有的为深交领至腋下,袖緣很宽,袖根宽于袖口,有腰线,多认为是中衣款式。也有的为浅交领,袖根和袖口宽度一样,为直袖,袖緣窄,有腰线,多认为是外穿的襦裙。

【袄裙,或者叫 衫裙】 ——上袄下裙,汉服款式之一。长袖袄衫,交领右衽,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下裙多配马面褶裙或普通褶裙。马面裙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两侧裙幅打褶,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上多装饰膝襕纹样,故也称襕裙。袄裙的款式影响了朝鲜宫样及中国其他民族。

文庙的褒奖作用—以即墨文庙为例

文庙的褒奖作用—以即墨文庙为例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赴山东参观曲阜孔庙,并在孔子的地方写作。“现在世界正在进入战国的全球化时代。这是一个更大的时代。这个时代正在呼唤新的孔子......…这个孔子需要培养,我们应该学会培养孔 子。要创造一种环境,一种气氛。”如今,“回归儒学”和“回归传统”已成为当前的热潮。数据显示,孔子学院目前在140个国家拥有511所大学和1073所教室。有210万各类学生,它已成为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加深友谊与合作的重要窗口。 它是中外文明的名副其实的“桥梁”。在中国,随着孔子节的举办“孔子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在这个时代,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孔庙凸显了它的真正价值——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方。又作为理解和诠释儒学的媒介,孔庙无疑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 文庙也称孔庙,(圣殿或宣生寺的名称)。历史上第一个孔庙出现在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的旧宫改为寺庙。孔子使用的“钢琴书”被展示和奉献(参见“孔子史记”)。这是后世孔庙的著名历史文化遗产。除了数量越来越多,文学殿堂的队伍也在不断提高。它的功能最初用于孔子,后来由于文庙而建立了学校或为学校建立了“学院与学校融合”体系。与此同时,历史上许多着名的儒家学者也被邀请到孔庙进行赞美,使孔庙的建设内涵不断扩大。 一、即墨文庙历史沿革 在青岛的即墨,胶州,和平度的三个地方,都有文学的寺庙。根据即墨县志的记载,莫莫寺建于元朝七年(公元1341年)。600多年后,文庙已经历了23次大修和扩建。其中,在明朝嘉靖时期,即墨市倡导各界名流,筹集资金重建孔庙,重建后占地面积约3亩。清朝至清朝(公元1871年)相当大,即以三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寺为中轴逐渐形成的莫文寺。乡镇圣人和著名的僧侣分裂了双方,以及宏观外部和严格建造的孔庙建筑。关于即墨神庙的最著名的历史事件是“第二辆公共汽车”。据史料记载,1898年1月22日,驻守焦澳的100多名德军突然闯入即墨县,驻

浅谈现代汉服的改良方向与市场现状

浅谈现代汉服的改良方向与市场现状 发表时间:2019-08-29T15:14:04.15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作者:杨萌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类文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我们的穿着也从早期的兽皮、草编发展成了现代时尚且更为舒适的式样。中国的经济化带动了多元化的发展,而我们本土文化的传承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汉族文化和传统服饰,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有必要将汉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本文对现代汉服相关定义进行了了解,分析了现代汉服的意义,探讨了现代汉服的改良方向以及市场现状,希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类文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我们的穿着也从早期的兽皮、草编发展成了现代时尚且更为舒适的式样。中国的经济化带动了多元化的发展,而我们本土文化的传承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汉族文化和传统服饰,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有必要将汉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本文对现代汉服相关定义进行了了解,分析了现代汉服的意义,探讨了现代汉服的改良方向以及市场现状,希望通过对现代汉服的探讨和研究能对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现代汉服;古典文化;改良方向;市场现状 全球经济发展的今天,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服饰作为人类的第二皮肤通常也充当我们社交的门面,新一代的年轻人基本都是在受着西方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放眼现如今中西方交流如此频繁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展示更多自己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挖掘其魅力和精髓。汉服作为我国的传统服饰,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何对其进行认知、研究、推广以及改良并走上国际市场得到广泛的认可,是我们年轻一代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汉服的相关定义 “汉服”目前在所知的文献中有几层含义,其一是指历史上汉朝所着的服装,其二是指从黄帝时代开始流行于华夏文明的服饰,也代表着一种传统服饰。“汉服”一词是人们对传统文化服饰的传承和诉求,也承载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现代汉服是基于传统汉服的传承,在它的基础上加入了比如颜色、花纹等现代元素的服饰。传统汉服制衣考究、工序繁琐、工艺精美且尺幅宽大,而现代汉服是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以及需要进行改良,并加入更多现代审美元素的服饰。现代汉服本质上保留了传统汉服的文化特点,并让汉服发挥出着装的实用价值,让汉服能够成为当今时尚的潮流,被更多的中华子民所接受,让汉服文化发扬光大,让所有人都能体会到汉服文化的魅力[1]。 二、研究现代汉服的意义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服饰文化,汉服的历史悠久,也是汉族文明和形象的外在表现,由于近现代国际局势的变化及历史的原因,东方文化包括服饰文化在内都受到西方非常大的影响,几近被割断。反观这几年,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在开展,当我们对祖先们的智慧发出惊叹的同时,不经应想到作为汉族文化的汉服也同样需要传承,而作为华夏子民我们也应担起这份重任。汉服所蕴含的美学、工艺等领域都极具研究价值,而它的复原道路也异常艰辛。 现代汉服在形式上源于传统汉服,但在其潜藏的意义上又有所不同。首先,在形式上现代汉服对传统汉服进行了简化,在努力挖掘中国优秀文化资源和现代生活的两个点上寻找平衡,第二,现代汉服往往与热爱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观其它少数民族,他们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服饰,而汉族却缺乏一个清晰的民族形象,因此汉服便成为了一种重塑民族形象的选择。现在,国家规定了农历三月三为“中国华服日”,这也是国家鼓励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对于汉服的研究意义重大。 三、现代汉服的改良方向 现代汉服在如今已经有很多新年轻思想加入,街头也能看到不少穿着汉服的年轻男女,丝毫不会觉得违和。近两年购买汉服的人数比往年翻番,高校中出现了不少汉服社团,国漫的崛起、cosplay也将汉服引入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要想将某样东西传承下去,必然要让其融入到生活中去,而不是只出现在博物馆或书中。汉服的发展也少不了自媒体的助力,在自媒体兴起的这几年,汉服的销量也呈一路暴涨的趋势,现如今的网络非常便利也利于购买和交流互动。 现在汉服需求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中式婚礼、活动表演、cosplay、成年礼等等,这些特殊的活动都需要一些特色的汉风服饰来为其曾添色彩,而更多的是出于对汉服本身的喜爱想进行日常穿着,这部分的人群对汉服便需要进行一些改良,去掉一些繁文缛节,便于日常活动,既能有特色不会显得过于招摇,对于设计和服饰的质感和工艺也会有更多的要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人们的着衣需求各有不同,对于汉服的改良还是有很多方向的,需要汉服的设计者运用优秀的技艺,巧妙利用汉服的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要[2]。 四、现代汉服的市场现状 相比几年前汉服发展初期,还只能在影视剧或者影楼才能看到汉服,现在的汉服市场已经好了很多,不过还是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状况。 汉服的制作本应是特别讲究的,不能破坏汉服特有的造型,现在市场上的汉服也都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定制,但由于喜好差别大,还是没办法满足大部分的需求。汉服的穿戴和配饰也相对较复杂,想要搭配出一套有品位有质感的汉服,还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汉服非常费料,自制的话花大价钱却不一定买得到合适的布料,而且布料的图案、质感、工艺都不可控。而向商家定制的话,费用是一方面,漫长的生产周期更是让消费者苦苦煎熬,更有甚者还会出现货不对版的情况。 如今自媒体、国漫和摄影的发展给汉服市场带来了生机,这期间也是有不少的服装企业看到了汉服的发展前景,纷纷投入其中。网店可以说是汉服爱好者们的天堂,早期有“汉尚华莲”、“如梦霓裳”等等旨在对经典汉服进行复原的网店,不过由于穿戴繁琐和厚重不便于日常穿着,购买的数量也比较小。之后的市场出现了改良汉服,不过由于经验和审美等各方面的原因,初期的款式并未被人们认可。随着市场的检验还有审美水平的提高,现代汉服也加入了更多现代的元素,逐渐出现了更多更适合日常穿着的改良款,在材质上野摒弃了复原款的厚重感,多采用更为轻盈飘逸的布料。 有些知名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也对汉服的消费人群进行了定位,一部分品牌将其定位在年轻的学生上,不仅价位上更适合学生,在衣型裁剪和布料上也会更向年轻人靠拢,并且适合日常着装方便大范围推广,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而另一部分品牌的消费人群则锁定在消费

【拼音的由来及演变】汉字拼音的由来

【拼音的由来及演变】汉字拼音的由 来 【--端午节祝福语】 汉字拼音是认识汉字的重要基础,它是怎么产生的你知道吗?以下是整理的汉字拼音的由来,欢迎参考阅读! 1840 年,战争爆发。被西方坚船利炮击碎了“天朝上国”迷梦、第一次睁眼看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们开始重新审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经过几番苦苦思索,一些人终于发现了中国落后的“秘密”:西方拼音文字只要会说就会写,故国民识字率很高,而汉字独立于语言之外,笔画繁难,就连一些饱学之士都曾发出“汉字至难”的感慨。“国家的落后是科技的落后,科技的落后缘于教育的落后,教育落后盖因中国百姓学习汉字太难。”目睹此情形,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开始要求对汉字进行改革,甚至要废除方块字,改用字母文字。改革呼声在五四时期达到高潮,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甚至一度发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呐喊。 1892 年,一个名叫卢戆章的福建青年,经过十年的努

力,写成了一本名为《一目了然初阶》的书。这是第一套由中国人自己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当时卢戆章把它称为“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但卢戆章的“切音新字”并没有得到推广。 1906 年春,“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于上海召开,正式将由剑桥大学教授威妥玛(ThomasFrancis Wade)整理、传教士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修改之后的“威妥玛—翟理斯拼音方案”,史称威妥玛拼音法公之于世,使汉语拼音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了较为广泛的推广。 1913 年2 月25 日,北洋政府教育部“读音统一会”在北平召开,各省纷纷派代表参加。此次大会的宗旨明确:审定国音,采定字母。五年后,这次会议确定的“标准国音”与注音字母由教育部正式公布。“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 1928 年,语言学家黎锦熙和赵元任创立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简称“国罗”)。1931 年身在苏联的共产党人瞿秋白与苏联汉学家合作制订了拉丁化新文字( 简称“北拉”)。但是,这些拼音方案自身都存在着致命缺陷。“北拉”曾经在解放区广泛推行,甚至取得了与汉字相当的地位。许多当地农民学会了这套拼音文字后,都能用它写信、读拼音

浅谈“汉服”与中华礼仪复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09218923.html, 浅谈“汉服”与中华礼仪复兴 作者:刘思淼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9期 摘要:每当被人问起自己所属的民族时,一个称谓总会由心底瞬间转化成一种高昂情 绪,似乎这个词的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美,仅是读起也能清晰地感觉到暖流在心中涌动,逐渐沸腾,这个词便是“华夏”。“礼仪之邦”一直被官方所标榜,然而与之相应的“章服之美”却被遗忘。 关键词:“汉服”;礼仪 作者简介:刘思淼,女,1989年8月出生,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在读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K89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9--01 一、汉服的由来 关于“汉服”说法不一,有些人定义为汉代的服饰,也有些人持不同观点,然“汉服”复兴者大都认为,汉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相比较少数民族服饰而言,主要包括:衣服、帽冠、发饰、面饰、鞋子、配饰等共同组成的衣冠体系。汉服文化是以汉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 有关于汉服最早的记载是在《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汉是指汉朝,“衣服制度”则是指汉朝的衣服礼仪制度,尤其是以《周礼》、《礼记》为基础的礼典。“乘殷之辂,服周之冕”这是儒家礼仪方面的要义。《左传》记载:“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由此可见,我国之所以称之为华夏,是基于衣冠礼乐文明,尤其是衣冠制度的完善。 二、汉服的礼制体现 作为“礼仪之邦”,“礼”既是我们“立国经常之大法”又是我们“揖让周旋之节文”。西周的时候,周人就从“遵祖”和对“天”、“帝”的信仰中独创了伦理的内涵,造物思想具备了神、人想方面的意义,成为了中国礼仪制度思想的根源。春秋时期,“礼”又专指周代的文物制度。《左传》中把“礼”看做是治理国家的规则,稳定社稷的方法,使民有序的途径,有利后代的制度,足以看出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礼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礼仪,更多的起到法度的作用,成为一种伦理道德层面上的准则,对人们进行约束。礼不只是在人,也在天地。当鲁国国君向孔子询问

分析性写作思路展开的基本方法:分解与分类

分析性写作思路展开的基本方法:分解与分类 文//吴炳忠 分解与分类是构成分析的基本操作模型。 构成分析是对认识对象的内部构造进行解剖,将其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既要研究认识对象的内容,又要研究认识对象的范围,也就是为了解决认识对象内部结构“是什么”(内涵)和“有什么”(外延)的问题。 构成性分析其实就是对认识对象的分解、分类。 分解是分析认识对象的内涵。也可叫内涵分析、结构分析、元素分析。 分类是分析认识对象的外延。也可叫类型分析、逻辑分类。分解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分类是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分解的对象与分类的对象是不同的。分解的对象是“一个事物”,分类的对象是“许多事物”。 在分析性写作中,分解与分类是展开思路的基本方法。绝对一点说所有的分析都得用到的基本方法。 例文1: 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我认为,“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 如果对传统文化的“传”是无条件的,那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 历史的一部分。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 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可能把传统文化保存下来,这与被保存的文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没有关系。总之,先把它保存下来,而且要把保存传统文化由不自觉变成自觉,由无意识变成有意识。比如,我国一些农村可能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那里的人比较穷,建不起新房子,只能住在那些古建筑中,古建筑因而

汉服布料介绍

一纤维分类 1、天然纤维。常规的天然纤维有棉、麻、丝、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天然纤维又有出现,比如菠萝叶纤维与现在普遍使用的竹纤维。 棉、麻、竹、菠萝叶纤维是天然纤维素纤维,用火点燃很快炭化为灰烬,伴随着烧草的气味。毛、丝纤维是天然动物纤维,点燃后变焦并有烧头发的气味,其中丝纤维是投入使用的唯一的一种长纤材料,可长达几百米,现在正在研究中的蜘蛛丝纤维应该也是长纤,但没有投入实际使用。 2、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兴起的,目前已经成为纺织纤维的主体。 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合成纤维,一类是再生纤维。 A、合成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经化学聚合而成,主要纤维材料有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氨纶等。它们可以根据需要切割成不同长度或直接使用长丝。其统一的燃烧特点是熔融成滴。 涤纶纤维刚性较好,有很好的保型性与挺括性,常与棉、毛等混纺。 锦纶又称尼龙,是一种较有弹性的纤维材料,并且最为耐磨,常用做服装的“三口”,并在袜类产品中经常使用,最近几年常见锦纶与粘胶纤维交织,形成锦粘交织面料。 腈纶是保暖性最好的合成纤维,俗称合成羊毛,常用做毛衫材料。 维纶吸湿性能是合成纤维中最好的,服用性能接近棉纤维,民用较少,档次很低,通常用于工业产品,如绳索、水龙带、鱼网等。 丙纶质地最轻,比重为0。91,是目前纺织纤维中最轻的一种材料,耐磨、耐穿、不起球。 氯纶不易燃烧,常用做针织内衣、毛线等民用产品,还用于工业滤布、工作服、绝缘布、安全帐篷等。 氨纶是弹性最高的一种纤维材料,高伸长、高弹性,常用做紧身产品,但由于不着色、强力最低,所以一般很少裸丝使用。 B、再生纤维,也叫做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材料经制浆喷丝而成,有再生纤维素与再生蛋白质之分。其中最常用的是粘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它具有棉、麻的主要特性,但强力低于棉麻,且湿态强力更小。再生蛋白质使用较少,甲壳质纤维已经很成熟的用于当今医学领域。 *自己的话*:

浅谈:汉服的色彩搭配艺术

在汉服吧潜水很久了,一直关注汉服运动,也为汉服能重现中华而开心与欣慰。常常无事便去些汉服商家,在那些或超逸,或庄重的汉服里,寻找自己喜欢的那一款。现在的商家对待汉服的态度越来越严谨,形制也愈发正规,让人高兴。可同时也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配色。 不知道同袍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常常看到一件汉服,会心喜它的雍容,飘逸,庄重和美丽。可一穿到身上,或出去走一圈,就能感觉到一种异样:是环境太过现代化还是自己人不够漂亮?为什么穿在身上总有那么点浮躁,花哨,与环境格格不入,总有点观感上不如和服,韩服的感觉呢? 我是个沉迷于色彩的人。尽管对色彩的了解还只是皮毛,却也隐隐嗅到了一些汉服因色彩不对味所带来的视觉尴尬。一件精致的汉服,形制自然重要,可是若没有合适的面料,和谐的配色,汉服的感官效果与文化韵味便会大打折扣。而我们古人在配色上,是有很高的造诣与完备的系统的。可惜我不才,对色彩的了解不过泛泛,但是这里依旧想把自己的一些观点与看法贴出来。说得不好,还希望各位见谅~ 前面有些冗长,汉服要在后面一点才讲,希望筒子们耐着性子看完。 我想每个国家,都有着最具代表性的本国传统颜色,说两个最为熟知的,中国红与中国黄。然而很多人不喜欢所谓的传统颜色,嫌它俗气,艳丽,乡村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能惋惜地叹一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断层得太厉害了。要知道,我们的传统色彩远非只有夺目的红黄二色。中国古色,原是以婉妙,雅致,鲜妍为特点的。而那些笔墨难以形容的色彩,更是都有着自己独特而美丽的名字。灰褐不叫灰褐,叫秋香色,棕黄不叫棕黄,叫琥珀色。青色有雨过天青和鸭蛋青,绿色有绀碧色与松花绿……文化的断层,使这些美丽的颜色只能在染坊和裁缝店的簿本上找到。 幸运的是,有网友因为看到日本的传统色彩谱所感,收集整理了一套中国传统色彩谱。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我们的颜色。虽然整理得不算很全,颜色上也多少有点误差,却已是难能可贵了。下面先贴上来。 下面的图谱,还是很重要的,里面的颜色是我们要注意的重点。为保持连贯性,希望筒子不

汉服扫盲

汉服扫盲 汉服知识(1)-----汉服常服结构分类大纲 总大纲包括: 一常服(基本提炼历史上各有代表性的服饰作为日常汉服) 二礼服(采用一丝不苟的古制) 三首服(冠帽巾类,历史上礼服和常服配用的冠巾都很丰富,因此汉服复兴越多吸取越好) 四鞋类(鞋履屐等) 五配件类(玉配绦带的挂法,披帛的搭配等) 这里先说常服 ———————————————————————————————

常服 一服制分类 1 衣裳连制类(深衣) A 男式:朱子制直裾/宋式直裾 B 女式:汉式曲裾 〈说明,按现代穿法,男穿直裾,女穿曲裾效果会比较好一些,直裾里面又分汉代直裾,宋明时代穿的直裾,以及朱子家礼中的深衣等,个人感觉朱子深衣好些,下裳幅片比较多,开的幅度也比较大,甚有儒士之风,而宋代直裾幅度比较小,剪裁比较直,汉代直裾则比较生硬,花纹繁乱;女子曲裾,只有汉代的三绕膝〉 2 衣裳分开类(两截) A 男式:上衣下裳 B 女式:襦裙

a 唐式襦裙(系处胸上) b 宋式襦裙(系处胸下) c 明式襦裙(系处腰部) ⑴蔽膝 ⑵襦外穿 ⑶标准式 ⑷两层裙式(明式) C袄裙 〈说明,男子上衣下裳只有选择先秦士大夫的那种统一装束,后来可能觉得出官入相行动不方便,干脆穿上了衣裳连制的深衣,甚至还是觉得麻烦,以至后来发展成了上下通裁一剪裁到底的长衫,不过在历代礼服中仍保留着男子上衣下裳的装扮,由于礼服比较复杂,将其谈化,只保留样式,就可以作为现代的常服了;女子只有襦裙,由

于历代样式基本没什么变化,只是组合搭配的问题,只采用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穿法即可,既按裙系的位置划分。唐朝系在胸裳部位,宋朝系在胸下部位,明朝系在腰部。明朝的腰部又可以分为两种,既有蔽膝和没有蔽膝的,有蔽膝的配有裙带,宫绦等,裙腰也比较厚高,给人感觉庄重;没有蔽膝的也可以配裙带等,但裙腰比较矮,给人飘逸轻柔的感觉。襦,历代长度大小不一,现代制订标准,基本还是以短(齐腰),长(齐膝)两种为好〉 3 上下通裁类 A 男式 a 直裰(有束腰,有衣缘) b 长衫(无束腰,无衣缘) 4 圆领类 A 男式 a 唐式上下通裁袍衫(小圆领)

汉服知识图文概述(上)

目录 一、汉服概述 (2) 二、历史发展 (3) 三、汉服结构 (13) 四、纹饰配件 (17) 五、汉服形制 (25) 六、汉服文化 (29) 七、地位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汉服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男装汉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女装汉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按功能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按用途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按形制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现代汉服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汉服及其复兴运动

分院名称:汉语言文学学院 学生学号:0902140133 长春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社科类) 题目:浅谈汉服及其复兴运动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吴小莉 指导教师姓名:邸宏香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3 年5 月

浅谈汉服及其复兴运动 摘要: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可以从服装的发展演变中看到社会经济、历史的变迁及历代审美观念的转变,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代确立,汉代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大发展的时期,艺术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汉服在继承前代服饰的基础上更加完善。然而汉服在经历了清朝“剃发易服”和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之后已经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近些年来,汉服复兴运动悄然兴起,对研究汉服的特点及其存在意义的迫切性日益突出,本文就汉代服饰样式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对近来的“汉服热”进行简单的探讨。同时研究汉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关键词:汉服服饰复兴 一、汉服的源起及衰落 汉服的源起可以追溯到上古,早在炎黄时期,服装就已经具备了衣和裳的概念,它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来的服装理念,并且成为历代衣冠制度的蓝本,汉朝在经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和光武中兴后,它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鼎盛,这也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汉朝人民后改称为汉族的原因。而汉服则是对这一时期华夏民族所穿着的服饰的称谓。虽然历朝历代的服饰都会有所改变,但汉服却一直保持了它惊人的传承性以及腹手笼袖、交领右衽的重要特征,而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也成为古代中国的代名词[1]。汉服的衰落则是在清朝的“剃发易服”之后,清初,满族统治者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它统治下的各个民族,改剃满族发型,改穿满族服饰,但民间流传有一首民谣:“男从女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生从死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阳从阴不从,仕官从而婚姻不从;官从隶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老从少不从,役税从而文字语言不从。”也就是说出家人不变,仍可以穿汉服,戏剧表演也多有前朝的事,汉服是舞台表演需要,因此,和尚、道士和戏子等至今仍保留传统的汉服,只不过稍微有点变化,所以,汉服并没有彻底的消亡断代而是在历史的夹缝中艰难的存活了下来。 二、汉服式样 根据出土的考古资料显示来看,汉服的样式较多,但从它的主要形制上来看,主要有“深衣”制、“襦裙”制、“上衣下裳”制等。其中,“上衣下裳”制中的“冕服”是帝王百官最正式、隆重的礼服;袍服则是百官及士人的常服,而最受妇女喜爱的服饰则是“襦裙”。普通劳动人民多是“上衣下裳”制,即上身穿短衣,下身穿长裤。以下就汉代服饰的几个主要类别做简单的介绍: (一)深衣 深衣是汉服体系中的一种服式形制,它把上衣和下裳缝连在一起,古代的男女都可以穿,深衣的产生源自于“礼”,它可以显示出高雅、端庄的气质,不仅符合封建礼节、

曲靖师范学院兰亭轩汉服文化协会成立申请书

曲靖师范学院兰亭轩汉服文化协会成立申请书

————————————————————————————————作者:————————————————————————————————日期: ?

曲靖师范学院大学生社团成立申请书 申 请 书 共青团曲靖师范学院委员会 申请时间:2013年6月5日

填表须知: 1.请如实填写相关信息。 2.申请书由所属学院批准后再报校团委审批。 3.申请书经所属学院批准后,一个月内要报校团委,逾期后果自负。 4.学生社团的印章、会徽、会旗的制作请参照《曲靖师范学院关于大学生社团标志制作和使用的有关规定》执行。

社团概要 名称曲靖师范学院兰亭轩汉服文化协会 性质兰亭轩汉服文化协会是以中国古典服饰文化为载体,旨在宣传汉服,引导青年学生关注中国古典文化,以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与内涵而创办的社团 宗旨承华夏文明、兴礼仪之邦 活动概要(一)服饰文化介绍 1.以汉服简介为主,内容包括汉服概述、基本特点、文化内涵、样式变迁、风格特色以及汉服宣传活动的目的,并现场教授汉服的穿、叠。 (二)古典文化扫盲 1.古典礼仪简介 2.传统佳节及风俗习惯介绍 (三)穿汉服,过佳节 传统佳节庆祝活动。穿汉服、行古礼,感受古典气息,关注传统佳节,重拾华夏风俗。 (四)成人礼 每年一次的女子笄礼及男子冠礼,给广大青年学生寻找一个成长的点,明确自身的责任、感恩父母 (五) 汉服展示,让更多的人认识汉服、关注古典文化 (六)传统手工制作(古典发簪、手帕、香囊等)的制作 (七)古典文化常识竞赛 指导老师姓名所在单位 联系方式

社团标识印章: 社徽: 社旗: 会员证:

浅析汉服的发展与未来

浅析汉服的发展与未来 摘要:“汉服运动”的兴起,让汉服重新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焦点。汉服文化、礼仪正确的使用和传播,都关系着汉服传承与发展。而如何让汉服登上国际舞台,推向国际市场,让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也成为了汉服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汉服运动,汉服发展,汉服未来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汉服不仅是一件衣服,而是包括衣服、冠帽、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的礼仪系统。汉服使用独特的裁剪方式,穿在人的身上,配合以束腰等手段,会随着人体的结构,汉服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反映了汉族传统的思想和文化。 进入21世纪以来这短短十几年,围绕着“民族服装”所展开了多种社会活动和文化实践,先后出现了“唐装”的流行、“汉服”的讨论以及“汉服运动”等,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2004年和2005年“汉服运动”被响亮提出,穿汉服从单一的个体行为,慢慢演变为一种公众运动,众多汉服爱好者们围绕“汉服”进行网络大讨论,把最初的朴素“崇古”的想法转为正规的文化运营、商业运营。弘扬传统服饰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汉服的传承和弘扬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雅是俗,汉服毋庸置疑地成为最能抓住人们眼球的服装。汉服的重提,再次让人们思量传统服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一、汉服的发展 近年来,“汉服”的曝光率直线上升,这股汉服掀起的热潮逐渐壮大成为了一场“汉服运动”。它有着明确的社会价值追求,并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1]。 一种文化如果不是真正被人喜欢和向往,不会形成巨大的生命力,特别是80后的我们受到古典影视作品、戏剧、文学的影响,即使穿着批量生产的成衣,也会对古典的服饰有特殊的向往。 (一)汉服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汉服运动”刚开始是富有民间性和草根性的活动。但随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的加入、赞赏与鼓励,加入“汉服运动”的社会阶层逐渐有所扩大。与此同时,它也开始产生了“精英主义”的情绪与倾向,自认为找到了“汉服”这唯一可以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汉服运动”的目的之一,据说就是要唤醒汉族乃至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 汉服爱好者们不断进行有关“汉服”的各种宣传、造势、表演和实践活动,致力于引起各种现代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注。他们向群众百姓解释汉服的由来,说

汉服社成立策划书

汉 服 社 策 划 书 策划人:竺君芝徐秀秀罗冰清 水利工程系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日

尊敬的校领导: 你们好!我是本校水利11-2班的竺君芝、水利11-7班的徐秀秀、水利11-4班的罗冰清,因为热爱大学生活,热爱学生活动,希望通过组织社团为我校的学生社团活动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也想更好的为同学服务并在此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于是通过这次大禹杯PPT活动策划大赛递交此社团申请策划书。 启发: 大学是通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驿站,毕业后我们就要真正踏上自力更生的人生之路。而单纯的大学生活无法教会我们更多的社会生存技能,所以当代大学生急需要一个锻炼成长,为适应社会需求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平台,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发展符合社会上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我们大学生踏上人生道路之前提供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只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才会有积极地人生;才有幸福的生活;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所以我们决心成立汉服社。 一、社团简介 我们的社团称为:九龙汉服社,筹备成立时间是2012年3月中旬,社团筹备组织人有徐秀秀、竺君芝、罗冰清为志向于发展自己,搞活学生社团活动的本校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锻炼成长的平台。 二、社团成立的初衷 大学校园是锻炼和学习的天堂,因为它的博爱,给了我们在校大学生无拘无束的生活,和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也是因为这种宽松的环境容易产生懈怠,因此也会使很多人对我们的汉文化的漠视。现今,大学生活正好给了我们这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所以我们要抓住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地展现自我、锻炼自我,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大学生活,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素质,还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为了我们将来更好地踏入社会,我们成立汉服社,为我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贡献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 三、社团的宗旨 汉服复兴并不是复古,而是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灿烂的华夏文明激励我们更加热情的投入到现实生活中来。大而言之,以“华夏复兴,衣冠先行”为宗旨,普及民族服饰文化,以推进汉服、汉文化的全面复兴为目标,让汉服重新被我国社会公认为汉民族的民族服装,让“衣冠之美、礼仪之大”的真正华夏理念重新回归我们的社会生活,并与现代生活方式和谐自然相融,让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小而言之,让全校师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汉文化、汉服文化,并从本社各项活动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从而把这种精神投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体现水专人的良好风貌。

中国汉服文化

中国汉服文化 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穿在身上的文化——浅谈汉服复兴 上个学期学了《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这门课,首先,我要说,这门课真的很棒!在学习传统服饰制度之前,我对中国的古典服饰一点都不了解,看电视的时候就有一种“看热闹”的感觉,但现在,虽然说不上“看门道”但也有点韵味了!说到时下较热的一个话题——汉服复兴,下面就来“卖弄”一下我的小小看法。 我觉得有必要先解释一下何为汉服。汉服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主流服装,已经传承了4000多年,足以证明它的魅力所在!“汉服”虽因“汉朝”而得名,但它是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最晚在商朝就已经确定,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们的服装主流。只是在明末清初时满清政府实行“剃发易服”,文明被人为的给中断了,从而使汉服中断了300多年!中间尽管历经变化,但其最主要的形制,“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的特点却始终没有改变。所以,它始终是我国的传统服装,是为中华民族瑰宝,而不仅仅是汉朝的服装。

在明朝和唐朝,韩国人和日本人从我们汉服这里继承后直接变成了韩服和和服,他们对韩服和和服一直是当作珍宝保护着。可是我们呢?汉服是韩服和和服的母亲,那种儒雅浑然天成的气质,衣裾渺渺广袖飘飘,可是,广袖飘飘今在何方?衣裾渺渺而又终成绝响。如今的中国人有几人识汉服?正如位汉服拥趸感叹“我们懂得了民主自由,却常常忘却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很多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我们看着樱花节身穿和服出行的少女少年,为着那传统与现代交织出的浪漫而陶醉,甚至中国也有不少人效仿。难到在我们在传统的七夕节,女子身穿汉服出游,进行类似灯谜传统节日的活动不比日本来的浪漫吗?汉服能突出身体美的一面,穿上汉服后你会自然而然地注意自己的举止,人不知而不愠,是为君子也;女子,则显淑女风范。 因此,在复兴汉服这一观点上我是持赞赏支持的态度!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以汉服为载体重新审读华夏文化。汉服精神,是华夏的“根”和“体”,汉服不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汉服并不是指汉代或唐代的服装,而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总体的服装,中华民族本身的文化就是一个融合过程。”北京服装学院教师马久成博士认为。第二,用汉服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认同感。我们恢复汉族文化,但也不排斥其他民族文化,我们不要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在这个自由包容的社会中,对很多人而言,汉服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但起码我们可以为他们

浅谈汉服

浅谈“汉服运动” 摘要: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可以从服装的发展演变中看到社会经济、历史的变迁及历代审美观念的转变,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代确立,汉代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大发展的时期,艺术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汉服在继承前代服饰的基础上更加完善。然而汉服在经历了清朝“剃发易服”和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之后已经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近些年来,汉服复兴运动悄然兴起,对研究汉服的特点及其存在意义的迫切性日益突出,本文就汉代服饰样式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对近来的“汉服热”进行简单的探讨。同时研究汉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一、汉服的源起及衰落 汉服的源起可以追溯到上古,早在炎黄时期,服装就已经具备了衣和裳的概念,它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来的服装理念,并且成为历代衣冠制度的蓝本,汉朝在经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和光武中兴后,它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鼎盛,这也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汉朝人民后改称为汉族的原因。而汉服则是对这一时期华夏民族所穿着的服饰的称谓。虽然历朝历代的服饰都会有所改变,但汉服却一直保持了它惊人的传承性以及腹手笼袖、交领右衽的重要特征,而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也成为古代中国的代名词。汉服的衰落则是在清朝的“剃发易服”之后,清初,满族统治者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它统治下的各个民族,改剃满族发型,改穿满族服饰,但民间流传有一首民谣:“男从女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生从死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阳从阴不从,仕官从而婚姻不从;官从隶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老从少不从,役税从而文字语言不从。”也就是说出家人不变,仍可以穿汉服,戏剧表演也多有前朝的事,汉服是舞台表演需要,因此,和尚、道士和戏子等至今仍保留传统的汉服,只不过稍微有点变化,所以,汉服并没有彻底的消亡断代而是在历史的夹缝中艰难的存活了下来。 二、汉服式样

文字救国:从消灭汉字到创造汉语拼音

文字救国:从消灭汉字到创造汉语拼音作者:雪飞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被西方坚船利炮击碎了“天朝上国”迷梦、第一次睁眼看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们开始重新审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经过几番苦苦思索,一些人终于发现了中国落后的“秘密”:西方拼音文字只要会说就会写,故国民识字率很高,而汉字独立于语言之外,笔画繁难,就连一些饱学之士都曾发出“汉字至难”的感慨。“国家的落后是科技的落后,科技的落后缘于教育的落后,教育落后盖因中国百姓学习汉字太难。”目睹此情形,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开始要求对汉字进行改革,甚至要废除方块字,改用字母文字。改革呼声在五四时期达到高潮,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甚至一度发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呐喊。 1892 年,一个名叫卢戆章的福建青年,经过十年的努力,写成了一本名为《一目了然初阶》的书。这是第一套由中国人自己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当时卢戆章把它称为“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但卢戆章的“切音新字”并没有得到推广。 1906 年春,“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于上海召开,正式将由剑桥大学教授威妥玛(ThomasFrancis Wade) 整理、传教士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 修改之后的“威妥玛—翟理斯拼音方案”,史称威妥玛拼音法公之于世,使汉语拼音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了较为广泛的推广。 1913 年2 月25 日,北洋政府教育部“读音统一会”在北平召开,各省纷纷派代表参加。此次大会的宗旨明确:审定国音,采定字母。五年后,这次会议确定的“标准国音”与注音字母由教育部正式公布。“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 1928 年,语言学家黎锦熙和赵元任创立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简称“国罗”)。1931 年身在苏联的共产党人瞿秋白与苏联汉学家合作制订了拉丁化新文字( 简称“北拉”)。但是,这些拼音方案自身都存在着致命缺陷。“北拉”曾经在解放区广泛推行,甚至取得了与汉字相当的地位。许多当地农民学会了这套拼音文字后,都能用它写信、读拼音报。吴玉章(1878-1966,中共“五老”之一,著名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就曾回忆说,“延安县市冬学中,不到三个月,就扫除了1500 余文盲,他们学会新文字,能写信、读书、看报,收到了很大的成绩”。

汉服系统知识大纲

汉服系统知识大纲 目录: (1) ★汉服的场合着装 (2) ★前言:简语华夏衣冠 (2) ★汉服的基本特征 (3) 汉服基本结构体系 (3) 首服 (3) (一)冠冕类: (4) (二)巾幞类: (9) (三)盔帽类: (16) 二,体衣 (18) (二)上下连裳制: (30) (三)上下通裁制: (35) 三:足衣 (40) 履。 (40) 四:饰件 (43) (二)男子饰件 (59) 佩剑 (60) 笏头带(玉带) (60) 带钩/带饰 (61) 绶、绶佩帖子相关图片: (62) 玉佩 (63) 组佩:亦即杂佩。 (63) 容臭/荷包 (65) 蔽膝 (65) *附:佩绶制度 (66) 五:服制与场合 (67) 目录: ★简语华夏衣冠 ★汉服的基本结构体系 一,首服 (一)冠冕类 (二)巾幞类 1.巾帻类 2.幞头类 (三)盔帽类 二,体服 (一)上衣下裳制: 1.上衣

2.下衣 (附:玄端介绍) (二)上下连裳制 (附1:曲裾深衣) (附2:一些定制明确的深衣) (三)上下通裁制 三,足衣 (一)履 (二)韈 四,饰件 (一)女子饰件头面类,耳饰类,项饰类,臂饰类,佩饰类,妆容类 (二)男子饰件 (附:佩绶制度) ★汉服的场合着装 古代:祭服,朝服,公服,婚服,孝服,戎服,武服,儒释道服 现代:大致分为“礼服类”和“常服类” ★前言:简语华夏衣冠 华夏自古乃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中国很早就把“布帛可衣”列为生民之本。《风俗通义愆礼》云:“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闭也。巾,所以饰首;衣,所以蔽形。”《白虎通衣裳》云:“圣人所以制衣服何?以为絺绤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故此,我们看到,服饰在华夏文化中,除了“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增美饰”等一系列人类通行的实用功能外,还有着“知礼仪、别尊卑、正名分”等特殊意义。《周礼地官大司徒》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认为“同衣服”的风尚才可安定万民;在强调“名正言顺”的华夏传统中,历代帝王问鼎天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改正朔、易服色”;满清入主汉室江山,也是从衣冠入手的,衣冠的断绝才彻底瓦解了屠刀都没能砍断的汉人最后的坚守…… 衣冠于华夏,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 我们回首遥望,虽然不至于像某个关于新疆库车记录片里,一些当地的维吾尔人看到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上的古龟兹祖先,茫然地说:那是异教徒(因为他们信佛教),跟我们没什么关系——但确实也迷失了许多记忆;当今又是一个迫切需要特色的时代,历经苦难的中国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时候,也很懂得需要自己的“民族特色”来向世界展示。于是,我们在破碎的记忆中匆匆翻检一番,又带着许多迎合西方强势文化思维的成分——于是,旗袍、“唐装”被我们骄傲地视作民族文化的独特符号……却很少有人去想,这些最多只有三百年的、严重变异的符号为何能够淹没几千年渊源和积淀? 要待何时,华夏才能够不只是一个苍白的名称?要待何时,我们才能够明白,我们的祖先给了我们一个多么深远美丽的名字。 衣冠断代已六个甲子,如今又燃起了星星之火。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时代大任义不容辞,然而,恐有损五千年沉甸甸的使命,衣冠体系,总不敢妄下定义。不过,看着很多网友,尤其是新入门的朋友抱怨没有完整的学习资料时,实在汗颜。于是,我们诚惶诚恐地翻故纸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