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06年3月第1期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Journal of Party College of Sichuan Pr ovince Comm ittee of CCP Mar 1,2006No 11

[收稿日期]2005-12-23

[作者简介]吴宏放,男,中共四川攀枝花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市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是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

问题及对策探讨

吴宏放

(中共攀枝花市委党校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关键词] 文化产业;问题;对策

[摘 要]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文化

产业发展实践中认真分析和研究,因此,必须深化认识,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繁荣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文化产业集约型增长;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中图分类号]G 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55(2006)01-0042-05

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产物。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和逐步走向成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培育新的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应加强对制约文化产业发展诸多因素的研究,积极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和振兴,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新的文化发展空间。

一、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文化产业是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而发展壮大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文化产业更以旺盛的活力加速发展。但总体上说,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势产业的地位,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的优势尚未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国际国内文化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存在诸多不适应,文化人才短缺,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思想观念落后,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和独立的产业部门,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

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传统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产业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文化被认为是单纯的公益性事业,许多文化经营部门被当作事业单位来看待,以至于不少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办文化的观念层面,片面强调文化产品的公益性而忽视其经济性,过分强化文化的意识形态作用而忽视其商品属性,对文化的产业属性、经济功能、发展潜力、开发价值认识不足,缺乏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走过来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过惯了那种靠政府的奶水滋养,在政策垄断、呵护下成长的日子。在日趋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依靠市场经济发展文化事业的意识不强,仍寄希望于政府增加投入来发展文化,支撑文化事业。面对加入W T O 以后,外来文化商品抢占中国市场的严峻形势,缺乏思想准备,更无迎接挑战、抢夺商机、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行动。三是缺乏正确的利益导向。其主要表现在: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只强调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忽视文化的价值导向;过分看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在这种利益观的驱使下,必然使文化产业发展偏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影响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从长远看,还会制约整个文化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2

4

(二)文化体制改革滞后,政策法规支撑不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愈益突出,严重地束缚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一是文化体制内在组织结构形式不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长期以来,政府统管各项文化事业,充当着文化事业的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多重角色,造成政事不分与政事一体化,文化事业单位成了政府部门的附属物。第二,文化企事业单位产权制度不明确,职责不清。许多文化产业单位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程度不同地存在地位不明、机制不活、管理混乱的问题,自主开发能力差、运行成本高,不能在市场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第三,所有制结构不合理,投资渠道单一。全国有90%以上的文化企事业单位属国有性质,集体或民营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外国独资或中外合资文化企业更是凤毛麟角。长期以来,文化经营投资由政府统包和对民间资本和外资的限制,因而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单一,文化建设缺乏资金,发展缺乏活力和后劲。投资渠道单一,不仅抑制了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而且带来了文化事业单位只讲经费投入,不管产出效果的弊端,助长了“等、靠、要”,吃国家财政的“大锅饭”的风气。二是文化体制内在的制度机制不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度机制是文化体制的载体,它包括一系列体现文化产业发展客观规律的具体制度。如发展文化产业引导制度、扶持制度、激励制度等,这些制度往往又是通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以政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目前,从文化产业政策看,我国还没有一套比较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

(三)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未形成规模优势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文化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规模不大,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所谓文化产业结构是指文化产业行业间搭配及组合形式。从文化产业外部结构看,文化产业与其他部类产业的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如文化产业与工业产业相比较,人们往往重视工业产业的发展,忽略文化产业的培育,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从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看,大体可分为文化制造产业(如出版业、音像业、文化用品)、文化服务产业(如广播、影视、娱乐、旅游)、文化信息产业(如传媒、网络、广告、信息咨询服务)等。我国文化产业的宏观形势存在着“战略性短缺”,这与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滞后有关。据统计数字显示,1991—2002年,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徘徊在1/3左右,结构上仅仅上升了1个百分点。这一比重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的平均值低了14个百分点,就业水平也低了近20个百分点。这与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发展态势是相矛盾的。同时,文化产业的增长点培育不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如新闻传媒业、体育健身业、文化旅游

业等。二是文化产业规模偏小,缺乏市场竞争力。文化产业的规模对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资源配置过于分散,市场份额不大,集约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不够,专业化水平不高,规模狭小,市场运作能力差,竞争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薄弱,效益低下。除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外,大部分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和起步阶段。即便是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省市,其产值占G DP 的比重仍很低,一般还不到1%,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水平。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25%,其消费视听技术文化产品出口已经达到600亿美元,取代航空、航天工业居出口贸易第一位,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40%以上的份额,在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日本文化娱乐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其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中国的文化产业远未达到支柱产业水平,在提供就业、刺激消费、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的作用也非常有限,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与文化产业国际化进程不相称,与发展中的大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称。

(四)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文化市场发育不充分

中国目前的文化市场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必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化程度不高,全国统一的文化市场尚未形成。我国目前的文化市场规模小、层次低,布局不合理,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在市场中不能实现有效配置。由于宏观管理上政出多门,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行业指导和管理比较薄弱,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现象严重,文化市场零散分割,流通渠道不畅,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网络。二是文化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按照文化经济学理论,现代文化市场一般包括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文化要素市场三大部分,它们是连接文化产业和居民文化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市场发展十分迅猛,文化市场中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服务市场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文化要素市场如文化资金市场、文化艺术设施市场、文化艺术人才和劳务市场、文化中介市场、文化产权市场、版权市场等的成长却一直十分迟缓。因而目前的文化市场必然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必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文化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限制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文化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宽。总体看,文化消费水平不高,客观上制约了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文化消费的热点、亮点不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据统计,2004年北京“十一黄金周”人均消费并非如此火红,中国内地游客在欧洲人均消费3000美元,在中国香港人均购物3000港元,但在北京则不足350元人民币。我国文化消费的有效供应力和吸纳能力亟待加强。四是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较乱,管理不善。文化市场上盗版、侵权、34

假冒产品屡禁不止,迷信、色情、暴力文化商品和服务仍旧存在。管理不善导致竞争无序、经营混乱,甚至出现种种有悖于社会精神文明的违规违章、坑害消费者的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反过来影响了健康的文化消费。

(五)文化产业人才严重不足,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严重不足。表现在:一是缺乏文化产业高级管理创新人才。就目前来说,我国这方面的人才数量非常稀少,尤其是能够从事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产业运作的人很少。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文化企业的开创人,大多是由从事物质生产和服务性的企业家转化而来,而这些企业家大多缺乏文化战略眼光,缺乏文化创新意识,缺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意识,从而导致了文化产业难以有大的发展。二是缺乏文化产业高级经营人才。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懂经济又懂文化的高素质经营者,尤其需要整合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的企业家,需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策划、包装、营销,以及对文化产品的宣传、广告推广等方面人才。但整体上看,目前真正在市场上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的绝大多数人素质较低,不擅长产业经营,缺乏资本运作能力和经验,这就造成一些经营者不讲文化品位,单纯追求文化商品利润,而文化修养较高的文化人却不善于或无能力实现文化的产业运作。三是缺乏适应信息时代文化产业高技术化人才。在科学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强力渗透下,我们尤其需要能够运用高新技术于文化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是最缺乏的。

二、积极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深化认识,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转变观念,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理念,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腾飞提供新的理论指导。一是以人为本理念。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成果的享有者。文化产业发展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服务人民群众、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生产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出既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又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市场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作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必须面向市场。只有将文化产品作为商品投放到市场,通过广大人民群众对它的态度来检验,才能证明其是否具有先进性或先进的程度,是否具有吸引力。因此,应按照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来办文化,研究广大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去占领市场,赢得群众,取得效益,推动文化产业走上良性循

环、健康发展的轨道。三是特色文化产业理念。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特色鲜明,风格独树一帜。面对世界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发达国家强势文化的大举入关,起点低、起步晚的中国文化产业无疑处于弱势地位。在这种态势下,中国文化产业只有突出自身特色才能求得发展,这是我们与外国文化产业进行对抗和交流的最大资本和优势。近几年的文化发展实践表明,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东西,就越能打开国际市场,这也正好验证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基本道理。因此,我们要对中国的现有文化资源尤其是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对各地区、各个文化艺术门类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深入发掘和整合传统文化资源的精髓和亮点,因地制宜,确定各自的主打品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群体,以此作为突破口,带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全面推进。四是文化创新理念。文化产品的生产是智力创造活动,文化产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具有普遍的永恒价值。文化产业本身是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创造,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文化产业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正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文化产业面对的又是千变万化的市场,必须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在组织体制、结构、产品内容、服务形式等方面有所创新,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文化产业必须运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不断地去创造新的产品、新的运作方式、新的管理体制,创造新的财富,才能赢得市场,赢得发展。

(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11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要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规范政府文化部门的行为,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首先,要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实行文化管理行政部门同文化事业单位分离,同文化企业脱钩。文化企事业单位作为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文化行政部门则由过去具体办文化逐步过渡到管理文化转变,由单靠行政管理转变到依靠法律、行政、经济、舆论相结合的综合管理转变。使政府从经办文化事业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转到管宏观、定政策、定规划、抓监管上来,转到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上来。其次,强化政府文化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智能。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文化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的调查研究,加强对文化产业活动进行引导和调节。要完善行政许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不必要的审批事项; 44

改进行政管理手段,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制定和实施国有文化单位评估、监测和考核办法,提高监督约束能力;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构建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网络,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再次,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严格区分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的界限,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文化产品实行分类管理。公益性文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政府应高度重视公益性文化的发展,制定政策,扶持发展。与此同时,要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坚持市场为主导,按照产业体制的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步伐,使其遵循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开放型、多层次、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并通过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发展项目,尽快实行人才、资本、技术和市场的有效整合。要改变国有独资的单一结构,创新体制,转换机制,放手培育多元化产业主体,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外资投资文化产业中符合政策规定的有关行业,实现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和公共化。在国家法制规范和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跨地区、跨产业、跨所有制联合经营的格局。

21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要把培育新型市场主体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改革产权制度为核心,以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增强活力。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产业方式,要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国有文化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机制,使文化企业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不断增强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现阶段,要区别不同情况,对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少数文化企业可以实行国有独资,大部分要以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形式,实行股份制改造。通过改造,塑造一批新型的市场主体,壮大一批国有文化企业。

31深化文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资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血液。应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具体来说,政府应抓紧制定文化产业投资指导政策,明确国家鼓励、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本着“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按照国际惯例,逐步放开对外资的限制,扩大文化产业利用外资和社会资本的领域。进一步拓宽企业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允许各类企业以股权融资方式筹集投资资金,逐步建立起多种募集方式相互补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同时,应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繁荣文化市场

11统筹规划,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市场包括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文化要素市场等。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把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造就大流通、大市场格局,为文化产业的市场运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文化市场的战略布局。应从长远的根本的、全局的高度来规划设计文化市场,做到文化市场与经济市场的规划设计相结合,文化市场建设与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相结合,一般文化市场与特色文化市场相结合,城市文化市场与农村文化市场相结合。二是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根据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法律的、政策的、经济的手段进行调控,正确引导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在调控过程中,无论采取哪种手段,都应适应市场经济和市场规律发展的要求。三是文化市场的制度建设。应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规范文化市场的发展,健全市场规则,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竞争行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

21加快培育文化市场,拓展发展空间。一是培育和完善文化要素市场。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应加快培育和完善文化产业的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文化设施市场、文化人才市场、文化中介市场、文化信息市场等。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解决资金、人才、技术、销售、市场需求等问题。二是努力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应在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力和文化消费吸纳力上下功夫,将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一方面,以培育文化产业微观主体为基础,形成对文化需求具备有效供应力和吸纳力的支柱型企业,进而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优势品牌或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巨大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人们消费,研究不同的消费者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消费方式的差异性,搞好市场预测、广告宣传、市场营销,引导人们选择健康文明的消费,为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坚实的需求保障。

(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文化产业集约型增长

11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实质就是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各产业之间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在行业结构上,实行侧重点转移,由以娱乐业为突破口,转向以智力服务、旅游产业、传媒产业、信息产业为重点的结构调整上,重点发展新闻传媒业、图书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演出业、旅游业、体育健身业、会展业和艺术品业等。在产品结构上,切实做到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需求,以需求拉动生产,开发产品种类,增加服务品种的设计,使产品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在组织结构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文化产业进行深度整合,重点培育一批文化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实现文化产业的战略性带动。在产业布局上,有关学者从我国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上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认为可以建立以京津54

为核心的环渤海城市经济区文化产业布局;以沪宁杭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区文化产业布局;以粤港澳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经济区文化产业布局;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带文化产业布局;以成都、重庆、拉萨为核心的西南城市经济区文化产业布局。我们认为,要实现文化产业的科学布局,关键在于尊重文化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着眼区域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的前景,统筹规划,建立相互联动、相互依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区域性的特色文化产业群。

21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将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平等竞争。要使我国文化产业真正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打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重新整合文化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应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包括文化与非文化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引导新闻传媒、图书音像、文化信息、文体赛事、文娱演出、美术工艺等行业进行深度整合,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扩张,组建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打造规模化、集约化、复合型的文化产业集团和符合现代物流要求、覆盖全国的连锁经营企业,形成文化产业群和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规模效益,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

31确立发展重点,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人们需要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这些新的文化需求,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应该关注问题和新的增长点。从目前我国文化市场的需求看,应重点培育以下产业:文化信息开发、精品文化旅游、多样化继续教育、文化体育、软件开发、休闲娱乐等。尤其应重视发展新兴媒体产业,开拓付费电视、网络游戏、数字电影、电子音像等新兴领域,推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通讯的互动融合,推动文化产业与教育、科技、信息、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五)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11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在于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文化产品生产与经营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能适应多种产业融合需求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文化资本营运人才、文化技术人才、文化经纪人才、文化表演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包装策划人才。首先,

加强宏观管理。政府应对文化产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作出规划,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作出规定,在文化产业行业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设立相应的专项基金,扶持高层次、有潜力的文化产业人才出国学习研修或聘请外国专家来华授课和工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集聚人才优势。其次,搭建教育培训平台。要充分利用各类文化人才培训机构,采取与高校联办、委托定向培养、在岗培训、交流和举办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门人才培训班,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文化生产、传播、管理人才。

21建立新型的人才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首先,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应注重引进外向型、复合型、精业务、会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运作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以优势产业集聚人才,以重点项目吸引人才,以合作方式招揽人才,以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宽松的环境,积极引进海外优秀文化艺术人才,鼓励海内外各类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对我国文化产业进行投资和创业。其次,要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要的用人机制。应通过市场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应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激活内部用人机制,不拘一格选拔和大胆启用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加强各级政府对人才资源的宏观调控,形成人才培养、开发、使用、管理、评价、保障有机联系的新型用人机制。再次,要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奖励制度,设立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实行重奖;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研究制定技术、创作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有效利用人力资本,允许一些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拥有文化企业股份,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使人才的价值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得到充分实现。

〔参 考 文 献〕

[1]林拓等.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4.4.

[2]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4)[R].湖南人民

出版社,2004.7.

(责任编辑:周建瑜) 64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文化立国”;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启示 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其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一国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亚洲地区,韩国首先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努力开发本国文化软实力资源,通过提升文化力提升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朴正熙政府为代表的韩国军政府以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试图从传统文化里寻找现代化的力量,因此政府集中全力扶持传统文化的发展,但扶持内容只限于所谓的“高级艺术”。1986年全斗焕政府在韩国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当中,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为“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90年卢泰愚政府颁布了《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提出“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的政策理念;1993年金泳三政府出台的“文化繁荣五年计划”将文化产业的开发作为重要目标之一。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后,金大中政府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紧急援助,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展开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改革与治理。在这个过程中,韩国政府逐渐意识到文化产业蕴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通过大力挖掘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兴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实现“文化立国”。1998年起,韩国政府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在内的“文化立国”纲领性法规,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全面统领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文化产业已经一跃成为韩国国内继制造业之后第二大支柱产业。 韩国从“文化立国”战略确立伊始就坚持走海外市场路线。“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韩国文化产品迅速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强国,并且形成了在东亚地区风靡的“韩流”现象。同时,韩国制造业也乘势而上,将一种富有创造力、注重设计的新文化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产业,制造业通过自主研发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人的不同产品、利用明星效应来刺激消费,并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手段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三星、LG以及现代汽车等著名公司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韩国也逐渐摆脱以往的“制造型”国家形象,开始向“韩国创造”过渡。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对于韩国较为发达的文化产业,我国还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有必要通过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适应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的需要。一、改革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核心依旧是分行业管理,是一种较为松散的混合性组织架构的制度框架。我国应设立统一的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制定发展预算等。同时,应在各地分别设立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负责管理本地的文化产业事务和落实文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与消费情况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及消费水平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文化消费能力持续增长,近几年年将达到亿元左右规模;随着中国按照承诺逐步开放文化产业,国外文化产业集团将可能以技术与内容的多重优势进入国内市场,并在国内文化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国内文化产业集团化发展趋势加快。 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文化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各项文化事业和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文化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音像制品产业管理力度加大;各地文化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文化建设进入均衡快速发展阶段。 但是,我国文化产业无序与低水平竞争一直持续,面对内外挑战缺少持续发展动力。文化产品内容趋同性严重,部分地区经营秩序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行为依然严重。 不过,近几年来,文化产业改革步伐加快,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空间将达到亿元; 即使如此,产业行业仍较大受到宏观面影响,缺乏企业性行为能动性;中国文化产业也将直面来自国际文化产业巨头的挑战,缺少安全稳定性。 我国的文化市场已有"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条件迅速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正在被迅速释放;另一方面,各种新型文化产业门类不断产生,文化产业结构性变化频繁。但是现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一种低水平供求平衡和非对称结构性矛盾的状况之中。 从需求方面说,2000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49美元,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准的恩格尔系数也降至50%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8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是4998元,其中被列入统计的,与文化相关的旅游、娱乐和耐用消费品、教育、文化服务、通讯等项消费总计949元,占到可支配收入约19%。按照我国目前大约有4亿城镇人口计算,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大约有379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253元,人均消费支出中通讯和文教娱乐类支出280元,总计达到2520亿元。这样算下来,我国与文化相关的消费需求应该在6000至6500亿之间(6314亿元)。 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而且目前还处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因此,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还是体制性的。任何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基点都是两个,即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更何况我国的文化产业是生存和成长于一个更为特殊的环境中的。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今天对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认识,以及依此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的合理性,将影响着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还会进一步影响我国整个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中国动漫行业现状及消费水平分析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特别报道 经济日报/2005年/02月/05日/第005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基本属于 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 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阶段评价 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萌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态势。2000年全市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为1.33亿元,实现利润960.3万元。2001年总产出增加到1.57亿元,实现利润1793.9万元。2002年总产出为1.80亿元,实现利润855.7万元。2003年总产出为2.1亿元,实现利润3249.7万元。到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3.0%。2000年以来的5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全市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6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 (一)成都文化产业现状特征 成都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发展形态、体制环境、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良好的条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按照这个分类,成都已经具备文化产业各行业类别,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圈层体系,并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较完备的产业样态,储备了加快发展的后劲和条件。 2.文化优势产业逐渐崛起。政府支持,市场培育,成都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几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3.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多年来政府投资文化事业单一格局已被打破。2004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文化仅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4.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和文化基地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一街之距的《四川日报》为主的四川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为核心的成都报业集团,构成成都的报业文化区。在《中国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锦江区为中心,建设集创意设计、印刷加工、物流配送及印刷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西部印务产业基地”,正在成为西部印刷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数字娱乐产业“两个中心、四个一百工程”的发展规划,拟在3—5年内初步培育和完善我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把成都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成为世界数字娱乐企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 5.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都曾是全国举办“中国电视节”的两座城市(上海和成都)之一,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四川电视节”,是中国电视界和世界电视界盛大的交流盛会。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地方风味饮食、民间工艺品和民俗文化活动种类繁多,都江堰每年的放水节、中国成都国际熊猫节、每年春节的庙会等,她们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为成都市民津津乐道,而且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人。成都既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文化年”,共开展大型

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收稿日期]2013-03-07 [作者简介]杨萍, 女,新疆伊犁州党校,正县级组织员。唐旻星,男,新疆伊犁州党校学报编辑部。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浅析 杨萍唐旻星 (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内容提要]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也是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伊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伊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壮大伊犁文化产业的规模,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方面狠下功夫。 [关键词]文化产业伊犁战略布局 [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3.02.03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3)02-0014-03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促进伊犁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地区综合实力、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综合考虑伊犁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统筹文化产业发展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按照“一城、两区、三带、四组团”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构成分工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格局。 一、“一城”———文化产业中心城市伊宁市 以优化和提升文化创意、商务旅游、影视创作、休闲餐饮、文化娱乐功能为主,强化“塞外江南、西域古都”文化品牌,把伊宁市建设成为文化西联东出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聚集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服务中心城市和综合性文化产业功能区。 1.增强历史文化名城底蕴。 进一步发掘城市文化资源,适当恢复历史古迹、“老字号”店铺等,推进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展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贯彻“保护为 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伊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和保护,加强遗址、文物古迹、古民居的维修保护力度。 2.彰显“ 塞外江南”文化休闲功能。重点统筹规划、适度开发好伊犁河,合理布局建设河道两岸和沿河文化设施,开辟水上旅游路线,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等产业,突出城市特色文化休闲娱乐功能,扩大“塞外江南”品牌效应。对市区及周边湿地、河流、水系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开发,构建城市沿河生态圈,打造体现“塞外江南”特色的生态公园、园林景观。 3.加速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整合提升民俗一条街的文化内涵,重点结合汉人街商圈改造建设,集中打造古玩字画交易市场,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土特产品、特色餐饮、歌舞娱乐等规模经营场所。结合伊宁市新区建设和打造百万人口规划、以高起点、大视野、前瞻思维统筹规划文化事业和产业,高起点规划建设文化特色示范街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加快特色文化城市建设。 4.增强产业辐射能力。坚持政府引导、 市场化运作,策划举办和承办全疆乃至全国重大文化体育活动和赛事,搭建伊犁文化对外交流合作、 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不断增强首府文化发展活力。建立文化2013年第2期No.22013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14·

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

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 f the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 Cultural Industry 编订:JinTai College

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继党的xx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后,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不仅进一步强调要发展文化产业,而且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意见,把文化产业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进行安排。这既是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的体现,也是对我国这些年来文化产业长足发展事实的一种确认,为新世纪之初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腾飞创造了良好契机。

目前,文化产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其涵义有二:一是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二是文化产业对提升综合国力、提升区域和城市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 1、##文化资源概览 文化资源是以精神内涵为主要存在形式,其最大特点就 是可以多次开发和重复利用。##居秦、楚、渝、川之间,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汉江横贯其中,东西融会,南北兼蓄,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境内山青水秀,峰奇洞异,茂林修竹,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及##曾经的封闭、发展的滞后,使民众的生活、生产保留着更多的农业社会的自然、古朴状态,原汁原味的民情、民俗、民食所构成的民间文化风情都成为一种尚待开发的富矿。 ##的民间音乐呈品类众多、支系繁荣的景象。##素有 “民歌之乡”的美称,汉江两岸是唱山歌、情歌、小调的胜地。其中以紫阳民歌最具代表性。紫阳民歌分“山歌”、“小调”、“民俗歌曲”、“花鼓、八岔”、“号子、孝歌”、和“新民歌”等类别、十几个曲种。XX年10月,紫阳被省文化厅命名 为“陕西民歌之乡”,XX年3月,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最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就业,而且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因此,必须从加强规划、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培育龙头、搭建平台等多方面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品牌;产业园区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产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围绕发展创意产业、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民族特色等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带。在东部,积极构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在中部,在弘扬晋商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上做文章,促进演艺业、影视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西部的云南走以地域性民族文化为内涵、以文化旅游为主线、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综合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态势。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数的地区分布

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的66%和69%;从实现的增加值看,东部占74%,中西部占26%。同时,部分地区还存在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如,盲目发展动漫游戏业等,缺少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四)产业外向度有所提升,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文化企业通过提升竞争力加大产品服务出口力度,培育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性的知名文化品牌,在扭转文化贸易方面初显成效。2007年,国产电影海外销售再创新高,78部影片销售到4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行收入总计20.2亿元人民币。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图书版权进出口贸易逆差从2002年的9:1缩小到2007年的5:1。境外演出收入大大提高,有的节目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演艺产品的价格水平。但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状况依然存在。文化贸易逆差严重,我国文化产品与服务进口和出口比例约是10:1,对欧美国家甚至达100:1。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在许多地区不同程度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目前,多数地区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文化市场多头执法。以音像业管理为例,其进口产品的内容审查、发行和市场管理、出版和复制分别由文化、广电、出版三个部门管理。由于国有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一些更名改制的集团仍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正式版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市文化局 近年来,**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放到重要位置,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安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既有以殷墟、甲骨文、周易为代表的古代文化,又有以红旗渠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山水文化,又有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安阳市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市以建设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狠抓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成了以市区为主、辐射全市各县(市)的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群体。 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十五”以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一)战略指导原则 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步伐加快,文化趋同趋势明显,在全球化中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将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中西方观众需求的文化服务产品,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认同感和向心力,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传承、发展草原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化建设,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2.学习、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化。西方经历了几百年的的历史沉淀,有着丰富的文明艺术瑰宝和民族风情文化,形成了较完全的社会组织制度,一些开放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应该虚心的广泛学习、吸收、借鉴。 3.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从根本上讲,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文化作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经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当今世界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对于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文化的产业属性和产业化的趋势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文化产业必将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与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工程产业、航天航空产业等一起,组成二十一世纪的新兴产业群落,形成体系,推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明显增长,引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二)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时应处理好的四大关系 1.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联动。由于长期实行文化事业为主的方针,现在发展文化产业,是在文化事业的基础上起步。首先需要划清事业与产业的界限,不能都推向产业,该留的留,该转的转。其次,作为一个地方的规划,应该既要有事业规划,又要有产业的规划。特别是新世纪的头五年,通过事业带动产业,非常重要。 2.传统特色与积极创新。我区文化的特色很鲜明,应该继承优秀的草原文化,深度发掘。同时文化商品的基本特征是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文化商品才有广阔的市场。 3.组建大型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现代经济是大型企业的经济。现在发展文化产业没有经济实力雄厚、市场营销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强大的大型现代企业,很难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与大众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并且对打造文化产业的“航母”也是基础性的。 4.文化产业应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文化产品既可以做生活资料,也可以做生产资料,所以文化产业的相关行业很多。从生活资料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可以说是文化产业开拓市场的切入点。 (三)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内蒙古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开拓创新,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确立符合区情的发展目标。推进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在尊重客观实际和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适时推动文化经营单位的集团化、产业化发展。 1.都市文化战略。都市文化是把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的一个枢纽,同时现代都市也迫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和都市文化作支撑。内蒙古已开始形成大、中、小城市网络,有着较好的都市文化基础。草原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与趋势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

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试卷86分答案

1、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正确 错误 2、当代文化产业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第二次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化产业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确 错误 3、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 正确 错误 4、十年以前,文化产业只是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 正确 错误 5、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21%,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正确 错误 6、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以产业起步为主线,进入了“十二五”时期 正确 错误 7、进入从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后,国民经济从总体上将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 正确 错误 8、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中的公有资本比例远高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 错误 9、文化产业属于夕阳产业

正确 错误 10、2009年7月22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这个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正确 错误 11、关于文化产业,国内外有统一的概念内涵 正确 错误 12、讲座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 正确 错误 13、文化和产业在传统的理解中,是属于相同的社会部门,遵循相似的运行原则 正确 错误 14、知识经济是服务业中从事脑力劳动、以处理知识和信息为工作内容的行业占了主导性作用经济类型 正确 错误 15、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项目研究发现,以人文、文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正确 错误 16、传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大众文化发展为标志 正确 错误 17、商业文化和精英文化是没区别的,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264-78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

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 摘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中国文化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了当前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其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并提出了战略和对策,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步入协调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文化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文化产业增速保持平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8400亿元,比2008年增长10%,约占GDP比重%。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052亿元,比2009年增长18%,

约占GDP比重%。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000亿元,占GDP比重将首次超过3%,文化产业平稳增长。 同时,十一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的目标,实现倍增。 2.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研究表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00~2009年,中国文化影响力从世界排名第十位上升至第七位。中国的软实力名列全球第三,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与世界范围内先进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存在着差距。 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差距 1.市场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以电影业为例,中国每年可生产近400部电影,只有少数预算超过上亿元人民币的大制作影片,能够取得一两亿的国内票房。2009年的电影总票房约60亿,2011年达131亿元,增速明显。这说明中国电影市场尚有很大的潜力。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