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直方图与统计图典例讲解素材(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直方图与统计图典例讲解素材(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直方图与统计图典例讲解素材(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直方图与统计图典例讲解素材(新版)冀教版

直方图与统计图

1.下面数据是截止2002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

29 39 35 33 39 28 33 35 31 31 37 32 38 36 31 39 32 38 37 34 29 34 38 32 35 36 33 29 32 35 36 37 39 38 40 38 37 39 38 34 33 40 36 36 37 40 31 38

请根据下面的不同分组方法,你觉得比较哪一种分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并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1)组距是2,各组是2830,3032,≤<≤

≤<≤

解:选(2)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 第(1)组距太小操作麻烦;第(3)组距太大,不能很好说明问题. 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直方图:

2.江涛同学统计了他家10月份的长途电话明细清单,按通话时间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1)他家这个月一共打了 77 次长途电话; (2)通话时间不足10分钟的 43 次; (3)通话时间在 0~5 分钟范围最多, 通话时间在 10~15 分钟范围最少.

()

每组中只含最小分钟值,但不含最大分钟值

、3.光明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八年级同龄的32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cm ):

154 157 159 166 169 159 162 158159 155 164 159 160 162 157 162159 165 157 151 146 151 160 157 161 158 153 158 164 158 163 149

将数据适当分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16914623-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2)决定组距与组数:当组距为4时,=23 5.75

4

∴可分为6组 (3)列频数分布表:

4.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列频数分布表:

(1)全班有 53 名同学; (2)组距是 20 ,组数是 7 ;

(3)跳绳次数x 在100140≤

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 (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

答:(5)该班跳绳成绩中等的(每分钟跳100≤x<140范围的同学)约占64.15%,跳绳成绩

差的(每分钟跳60≤x<80范围的同学)很少跳绳成绩特别好的(每分钟跳180≤x<200范围的同学)只有1个,中间大,两头小,符合正常的分步规律.

5.绘制频数折线图时,通常要求出各个小组两个端点的平均数,这些平均数称为 组中值 .

6.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画频数折线图时,若组距为4,第一个小组的范围是138142≤

7.尔玛商场为了了解本商场的服务质量,随机调查了本商场的100名顾客,调查的结果如图1所示,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这100名顾客中对该商场的服务质量表示不满意的有( )

A.6人

B.11人

C.39人

D.44人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统计图的特征.其中扇形统计图的调整就是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解:因为不满意的占1-44%-39%-11%=6%,所以100名顾客中对该商场的服务质量表示不满意的有6%×100=6,故选A.

评注: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反映各个部分所占的百分比,重点考查同学们识图能力. 8.如图2是1998年参加国际教育评估的15个国家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的统计图,则平均成绩大于或等于60的国家个数是( )

A.4

B.8

C.10

D.12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表示各部分数目的多少及数量大小.

解:由条形统计图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平均成绩大于或等于60的国家个数是8+4=12,所以应选D.

点评:条形统计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9.某住宅小区六月1日至6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折线图所示,那么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

是( )

A.30吨

B.31吨

C.32吨

D.33吨

分析:要从折线图上获取正确的信息,则应明确横、纵轴所表示的意义以及折线的变化趋势以及转折点对应的数值的意义.

解:由折线图可知:第1天用30吨,第2天用34吨,第3天用32吨,第4天用37吨,第5天用28吨,第6天用31吨,所以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是:

303432372831

6+++++=32(吨),故选C.

点评:折线图的特点是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抓住这一特点,易于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数据信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教案

10.2 直方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直方图的特点. 2.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提高合理思维、推理、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直方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直方图中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判断.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 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

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 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cm.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 cm (从最小值起每隔3 cm 作为一组). 232733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三、实例探究 例 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教材上表(单位:cm ).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 7.4-4.0=3.4. (2)决定组距与组数. 在本例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如果取组距为0.3,那么由于 3.04.3=11,3 1 可分成 1 2 组,组数适合.于是取组距为 0.3,组数为12.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整理与表示》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整理与 表示》知识点 2.数据的描述:为了更直观地看出上表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3.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4.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5.抽样调查分类: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 6.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7.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8.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为了使样本能够正

确反映总体情况,对总体要有明确的规定;总体内所有观察单位必须是同质的;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必须遵守随机化原则;样本的观察单位还要有足够的数量。又称“子样”。按照一定的抽样规则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 9.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10.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也称次数。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一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的测量值的数目,即落在各类别(分组)中的数据个数。 如有一组测量数据,数据的总个数N=148最小的测量值xmin=0.03,最大的测量值xmax=31.67,按组距为△x=3.000将148个数据分为11组,其中分布在15.05~18.05范围内的数据有26个,则称该数据组的频数为26。 课后练习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测试题

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填空题 1.从1000发炮弹中抽出10发试验,检测其杀伤半径,这个问题中的样本容量是____。2.从某市不同职业居民中抽取200户调查各自的年消费额,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____。 3.某校初三年级共有500名学生,现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下是引体向上的测试 根据表中数据,这次抽取的样本容量有____个,如果做20次以上(含20次)为及格,那么这次抽试的及格率为___,如果用样本的及格率估计总体,那么初三年级会有____人不及格。 4.一家电脑生产厂家在某城市三个经销本厂产品的大商场进行调查,产品的销量占这三个大商场同类产品销量的40%,由此在广告中宣传,他们的产品占国内同类产品的销量40%,请你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判断该宣传中的数据是否可靠______,理由是_____。5.某校七年级(1)班共有50名学生,一次数学考试成绩统计结果是:90分8人,83分11人,74分10人,65分16人,56分3人,49分2人.则全班同学数学平均分为_____,及格率(60分以上)为____,优秀人数为(80分以上为优秀)_____。6.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红、白、蓝三色小球,其中红色小球5个,白色小球3个,蓝色小球8个,则红、白、蓝三色小球的数量之比为____,其中红色小球的数量占全部小球数量的_____。 7.某学习小组10名同学成绩如下:3人得92分,2人得90分,4人得88分,1人得97分.那么该学习小组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____分。 8.数据-3、-1、1、3、5的标准差为____。(保留2个有效数字) 二、选择题 9.某新品种葡萄试验基地种植了10亩新品种葡萄,为了解这些新品种葡萄的单株产量,从中随机抽查了4株葡萄,在这个统计工作中,4株葡萄的产量是() A.总体 B.总体中的一个样本 C.样本容量 D.个体 10.为了了解本校三个年级学生身高的分布情况,四位同学做了不同的调查: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向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调查,丁分别向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1班进行了调查.你认为调查较科学的是() A.甲 B.丙 C.丁 D.乙 11.开学初,某商店为调查邻近学校里学生的零用钱数额(单位:元),按学生总人数的12.5%抽样,数据分成了五组进行统计.因意外,丢失了一些信息,剩余部分信息为:①第一组的

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 要点感知1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__________;(2)决定组距和__________;(3)列__________;(4)画__________. 预习练习1-1 为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范围,即是指数据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个数 D.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要点感知2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组距和组数__________的标准.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__________组.各个小组内的__________叫做频数. 预习练习2-1在对n个数据进行整理的频数分布表中,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 ) A.n B.1 C.2n D.3n 2-2 如果一组数据共有100个,则通常分成( ) A.3~5组 B.5~12组 C.12~20组 D.20~25组 要点感知3 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高的比就是各小组__________的比.各小组频数的和是__________,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__________. 预习练习3-1 〔2012·丽水)为了解某中学300名男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名男生进行身高测量,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估计该校男生的身高在169.5 cm~174.5 cm之间的人数有( ) A.12 B.48 C.72 D.96 知识点1 认识直方图 1.某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共有A,B,C,D,E五个小组,频数分别为10,15,25,35,10,则直方图中,长方形高的比为( ) A.2∶3∶5∶7∶2 B.1∶3∶4∶5∶1 C.2∶3∶5∶6∶2 D.2∶4∶5∶4∶2 2.(2013·三明)八年级(1)班全体学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如图是该班学生竞赛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满分为100分,成绩均为整数),若将成绩不低于90分的评为优秀,则该班这次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设计

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知识技能目标 1.复习本章的内容、知识及其联系; 2.能根据具体问题,收集相关数据,会制作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过程性目标 1.让学生在各种问题的解法探究和解题后的反思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2.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复习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复习知识结构 1.知识结构 二.合作探究 例1 为了了解某校学生的每日运动量,收集数据合理的是(). A.调查该校舞蹈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B.调查该校书法小组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C.调查该校田径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D.随机调查在学校食堂就餐50名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例3 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A.400 B.被抽取的50名学生C.400名学生D.被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 例3 下面是两名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调查表(单位:厘米)

(1)将两位同学的身高状况用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同一张统计图中展示出来. (2)谁的身高增长快? (3)小华、小娟分别在哪个年龄段身体长得最快? 解: (2)用现在的高度减去出生时的高度,谁的差大,谁就长得快;(3)小华在100天到1岁之间长得最快,小娟在2岁到3岁之间长得最快. 例 4 王伟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你最喜欢哪一项球类活动?统计数据如下:乒乓球16人,羽毛球13人,蓝球10人,足球9人,其他2人.请你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 解: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频数直方图教案

《频数直方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 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 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 能力目标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 2.数据收集与处理. 教学难点 1.决定组距与组数. 2.数据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 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 2.收集有关数据. 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 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 大家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 首先应开展调查.统计一下李大爷每天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 二、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片)这是小丽统计的最近一个星期李大爷平均每天能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 根据上表绘制一张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投影片) 根据小丽的统计结果,请你为李大爷设计一个进货方案. A、B两种雪糕卖出的较多,可以多进些,D种雪糕卖出的少,可以少进些. A多进多少?B多进多少?D进多少?如何通过比例确定? A占总数的25%,B占总数的35%,C占总数的13%,D占总数的8%,E占总数的19%. 如何确定进货的总数,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还应考虑当天气温情况,天气凉,气温低时少进货.天气热,气温高时多进货,即进雪糕总数应考虑当天气温变化.不能每天都进518支雪糕. 2.做一做 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cm).如下:(投影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梳理:直方图

知识梳理:直方图 1、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数据组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 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如:1、八年级某班20名男生一次投掷标枪测试成绩如下(单位:m):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 (1)将这2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列,统计出每种成绩的数值出现的频数,并制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 ①成绩小于25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②成绩大于28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这些同学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哪个范围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小结:利用频数、频率分布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从而反映这些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 2、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以频数分布表为基础,绘制分布直方图。 (1)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 (2)直方图的结构: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的三部分组成。 (3)作直方图的步骤: ①作两条互相垂直的轴:横轴和纵轴;②在横轴上划分一引起相互衔接的线段,每条线段表示一组,在线段的左端点标明这组的下限,在最后一组的线段的右端点标明其上限;③在纵轴上划分刻度,并用自然数标记;④以横轴上的每条线段为底各作一个矩形立于数轴上,使各矩形的高等于相应的频数。 如:为了了解某地区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现随机抽取了60名八年级男生,测得他们的身高(单位:cm)分别为

156 162 163 172 160 141 152 173 180 174 157 174 145 16 153 165 156 167 161 172 178 156 166 155 140 157 167 156 168 150 164 163 155 162 160 168 147 161 157 162 165 160 166 164 154 161 158 164 151 169 169 162 158 163 159 164 162 148 170 161 (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如果身高在cm ≤的学生身高为正常,试求落在正常身 155≤cm x170 高范围内学生的百分比。 小结: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可按以下步骤:①计算数差;②确定组距与组数;③确定组限;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其中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标准,要凭借经验和研究的具体问题决定。一般来说,组数越多越好,但实际操作比较麻烦,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根据数据的特征通常分成5~~12组。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章达标检测卷及答案

第十八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以下调查中,适合用普查方式进行调查的是() A.调查我市九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B.调查某食品添加剂是否超标 C.调查全国人民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晓情况D.调查10名运动员兴奋剂的使用情况 2.在向学生调查“我最喜爱的科目”时,向学生询问以下几个问题,不合理的是() ①你喜欢上的课是什么课?②你比较喜欢的科目是什么?③你喜欢上学吗? A.①B.①②C.②D.③ 3.为了了解一年中进入某公园的人数,你认为不能采用的抽样方法是() A.抽取1月份每天的游园人数B.抽取每个月中日期为5的倍数的这些天的游园人数 C.抽取每个月中2日、17日、28日的游园人数D.抽取双月份中任意5天的游园人数 4.为了了解某校1 5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体重,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1 5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B.1 500名学生是总体 C.每名学生是个体D.1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 5.要反映北京市某周内每天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采用的统计图比较合适的是()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上述三种统计图都可以 6.如图所示是某次数学考试中A、B两校学生成绩情况的扇形统计图,比较两校优秀学生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校多于B校B.A校与B校一样多 C.A校少于B校D.无法确定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7.如图是九(1)班45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由图可知,人数最多的一组是() A.2~4 h B.4~6 h C.6~8 h D.8~10 h 8.某学生某月有零花钱a元,其支出情况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学生捐赠款为0.6a元B.捐赠款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为240° C.捐赠款是购书款的2倍D.其他支出占10% 9.为响应“红歌唱响中国”活动,某乡镇举行了一场“红歌”歌咏比赛,赛后整理所有参赛选手的成绩x(单位:分)如下表,则m为() A.45 B.90 C.40 D.50 10.如图是某晚报“百姓热线”一周内接到热线电话的统计图,其中有关环境保护话题的电话最多,共70个,则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热线电话() A.350个B.200个C.180个D.150个 (第10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习题

18.4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 1、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40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 2、10、6、4,则第5组的频率是() A.0.1 B.0.2 C.0.3 D.0.4 2、选班长时,欢欢、盈盈、贝贝、晶晶四个同学的得票情况如下表,但黑色部分被马小虎同学不小心洒上了墨水,看不清相关的数据,那么被选上班长的是() A.欢欢B.盈盈C.贝贝D.晶晶 3、已知一组数据:58,66,62,59,54,46,51,60,55,64,60,68,57,56,62,54,49,67,67,59,由这组数据画出的频数直方图中,54.5~57.5与57.5~60.5,这两组相应的小长方形高之比等于() A.1∶2 B.2∶5 C.3∶4 D.3∶5 4、为了解在校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情况,随机调查了40名学生,将结果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则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频率是() A.0.1 B.0.15 C.0.2 D.0.3 5、在30个数据中,最大值是98,最小值是31,若取组距为8,则可将数据分成____ 组. 6、青云中学八年级(1)班的50名学生的年龄情况是:15岁的2人,14岁的45人,13岁的

3人,则14岁的频数是________,频率为________. 7、某班50名学生在适应性考试中,分数段在90~100分的频率为0.1,则该班在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有________人. 8、已知数据个数为30,且被分成4组,各组数据个数之比为2∶4∶3∶1,则第二小组的频率为________. 9、某班有48名同学,在一次英语单词竞赛进行统计时,成绩在81~90这一分数段的人数所占的频率是0.25,那么成绩在这个分数段的人数有________. 10、小明统计了他家今年5月份打电话的次数及通话时间,并列出了如下的频数分布表,则他家通话时间不超过15min的频率为________. 11、某校在“数学小论文”评比活动中,共征集到论文72篇,并对其进行了评比、整理,分成组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成绩50分到60分表示大于或等于50分而小于60分,其它类同),已知从左到右5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4:8:7:4,那么在这次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分数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秀且分数为整数)的论文有__________篇. 12、某省委宣传部主办“节约之星”活动,表彰节水先进典型,省委宣传部号召全社会以节水先进典型为榜样,牢固树立节约用水理念,争做节俭美德的传承者,节约用水的践行者.小鹏想了解某小区住户月均用水情况,随机调查了该小区部分住户,并将调查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不完整)和如下的频数分布表.

七年级下册数学10.2 直方图

10.2直方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 2.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直方表.【学习重点】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会用直方图描述数据. 【学习难点】 画直方图时,组距和组数的确定. 行为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行为提示:引导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认真探究,学会落实重点. 解题思路:分析: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组距、频数的单位长度要适中,每两个小长方形之间不留空隙. 方法指导:1.画直方图时,通常把组数、组距表示成横轴、频数表示成纵轴,确定组距是关键. 2.条形图显示各组中的具体数据,而直方图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条形图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而直方图比较各组频数之间的差别 .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境导入 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166 要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我们应该怎样整理数据?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自主探究】 认真阅读教材P145-147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参加,应怎样整理数据? 答: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 2.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有哪些步骤? 答:(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3.直方图与条形图有何异同? 答:(1)直方图里用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条形图是用小长形的高表示频数;(2)直方图每个长方形之间有一条边共线,条形图每个小长方形独立,中间有间隔. 【合作探究】 典例讲解: 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该校从九年级随机找来50名男生进行了身高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均为整数,单位:cm)列出如下频数分布表: 分组156.5~ 160.5 160.5~ 164.5 164.5~ 168.5 168.5~ 172.5 172.5~ 176.5 176.5~ 180.5 180.5~ 184.5 合计 频数 3 4 12 13 4 2 50 (1)填写频数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 (2)组距是多少?组数是多少? (3)估计该校九年级男生身高在172 cm以上(不包含172 cm)的约占百分之几? (4)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冀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 一、项选择题(本大题16个小题,1-6每题2分,其余每题3分) 1.以下问题,不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是( ) A 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 B 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 C 了解全市中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 D 学校招聘老师,对应聘人员面试 2.为了了解2014年承德市九年级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数学成绩,从中随机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14年承德市九年级学生是总体 B .每一名九年级学生是个体 C .1000名九年级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样本容量是1000 3.在函数1x 1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1 B 、 x ≥1 C 、x <1 D 、x >1 4. 点P (-3,4)与点Q (m ,4)关于y 轴对称,则m 的值是( ) A .3 B .4 C .-3 D .-4 5.下列函数中( )是一次函数 A 44x y +-= B x 1y -= C 1kx y += D 1x y 2+-= 6将点A (-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则点B 所处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7.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角 B 线段 C 等边三角形 D 平行四边形 8.一个凸n 边形,其内角和为1800度,则n 的值为( ) A 14 B 13 C 12 D 15 9.将直线y=-2x+3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直线关系式为( ) A y=-2x+1 B y=-2x+5 C y=-2(x-2)+3 D y=-2(x+2)+3 10. 如图是我国古代计时器“漏壶”的示意图,在壶内 盛一定量的水,水从壶底的小孔漏出.壶壁内画有刻度, 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时,用x 表示时间,y 表示壶 底到水面的高度,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是( ) A B C D 11. 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6cm ,BC=8cm ,现将 其沿AE 对折,使得点B 落在边AD 上的点B1处,折痕 与边BC 交于点E ,则CE 的长为( ) A .6cm B .4cm C .2cm D .1cm

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7.4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学案(新版)苏科版.doc

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7.4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学案(新版)苏 科版 学习目标 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绘制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学”——自主学习 情景引入 你知道八年级学生的身高在什么范围内吗 ?你知道整体分布情况如何吗 ?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某中学为了了解八年级学生身高的范围和整体分布情况,抽样调查了八年级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如下(单位:cm ):怎样描述、分析这50名学生身高的分布情况? 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 探索活动: 1、在这组数据中163厘米的频数是 。频率是 。 2、绘制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 解:(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 注: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___________。) (2) 决定组距和组数; (注: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为了更精确地分析这些数据的发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我们把它们分成若干组.例如,按身高相差3cm 分组,3 1 8325 ,可把这些数分成9组.) (3) 决定分点; 为了使每个数据都能分到某一组内,我们取比“147”的末位数小半个单位的数,即146.5作为分组的最小值,这样分成的9组为: 146.5~149.5 149.5~152.5 152.5~155.5 155.5~158.5 158.5~161.5 161.5~164.5 164.5~167.5 167.5~170.5 170.5~173.51、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直方图》教案

《直方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 2、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教学重点: 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难点: 确定组距和组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二、频数分布直方图 问题4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如下: 158、158、160、168、159、159、151、158、159、168、158、154、158、154、169、158、158、158、159、167、170、153、160、160、159、159、160、149、163、163、162、172、161、153、156、162、162、163、157、162、162、161、157、157、164、155、156、165、166、156、154、166、164、165、156、157、153、165、159、157、155、164、156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2、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从最小值起每隔3㎝作为一组). 232 733 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3、频数分布表 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https://www.doczj.com/doc/808405157.html, 频数分布表 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 <158,158≤x <161,161≤x <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不含164㎝)的学生中选队员.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上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冀教版初二下册数学 18.4 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 教案(教学设计)

18.4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目标: 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 2、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 3、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重点: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 难点:决定组距与组数,数据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讲练结合,探索交流。 学生自学: 1.阅读课本20-21页,完成23页习题 2. 民主讨论: 1.整理数据时,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是什么?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5)根据上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样表如下: 频数分布直方图直观地给出了样本中学生身高处于各个组内的人数,由此可估计该年级学生身高的整体分布状况。 个性展示: 1.调查你所在班级的同学的身高,将数据适当分组、列出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从不同的角度清楚、有效地描述数据。请你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与同学交流。 当堂检测:

某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 64 85 92 54 70 82 62 70 92 79 82 81 68 77 82 80 95 62 70 90 71 71 88 82 87 91 89 86 68 72 84 88 76 88 97 54 67 75 78 要求: (1)将上述数据整理成频数分布表,并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及频数分布折线图;(2)制图后4人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阶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学生自结: 1、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作用是什么? 2、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是什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直方图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2 直方图 学习目标:1.掌握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能从图中读取正确信息,提高读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学会分析数据的方法. 3.激情投入,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掌握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难点: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能从图中读取正确信息. 一、知识链接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描述数据的方法?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在整理数据时,我们应该怎样体现数据的条理性和多样性? 二、新知预习 1.用什么来说明数据的变化范围? 2.如何确定组距和组数? 3.什么是频数?如何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三、自学自测 1.为了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范围, 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指数据的() A.最大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D.个数 四、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数据 问题1:绘制频数分布表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问题2:何为组距?怎样计算组距? 问题3:绘制频数分布表有哪些技巧? 问题4:直方图中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问题5:画直方图的步骤有哪些? 问题6:条形统计图与频数直方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例1.某校一学生社团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和交警一起在金山大道入口用移动测速仪监测一组汽车通过的时速(千米/时),在数据整理统计绘制频数直方图的过程中,不小心用墨汁将表中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八章 数据的整理与收集测试卷及答案

第十八章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个小题,共42分.1~10小题各3分;11~16小题各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的是() A.了解我国民众对乐天集团“萨德事件”的看法 B.了解湖南卫视《人民的名义》反腐剧的收视率 C.调查我校某班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情况 D.调查某类烟花爆竹燃放的安全情况 2.西柏坡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如果用统计图表示201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西柏坡地区的气温变化情况,应利用()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D.频数分布直方图 3.某新品种葡萄试验基地种植了10亩新品种葡萄,为了解这些新品种葡萄的单株产量,从中随机抽查了4株葡萄,在这个统计工作中,4株葡萄的单株产量是() A.总体B.总体中的一个样本 C.样本容量D.个体 4.下列调查的样本选取方式,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A.在青少年中调查年度最受欢迎的男歌手 B.为了解班上学生的睡眠时间,调查班上学号为双号的学生的睡眠时间C.为了解你所在学校的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对八年级的同学进行调查D.对某市的出租车司机进行体检,以此反映该市市民的健康状况 5.如图是P,Q两国2016年财政经费支出情况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对两国全年教育经费支出判断正确的是() A.P国比Q国多B.Q国比P国多 C.P国与Q国一样多D.无法确定哪国多

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某实验中学制作了学生选择象棋、曲艺、园艺、制陶四门业余课程情况的扇形统计图,从中可以看出选择制陶的学生占() A.25% B.30%C.35% D.40% 7.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分的组数与数据的个数无关 B.长方形的高越高,说明落在这个区域的数据越多 C.可以不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D.可以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 8.如图,小明用条形统计图记录某地汛期一个星期的降雨量,如果日降雨量在25mm及以上为大雨,那么这个星期下大雨的天数为() A.3天B.4天C.5天D.6天 第8题图第10题图9.已知一组数据含有20个数据:68,69,70,66,68,65,64,65,69,62,67,66,65,67,63,65,64,61,65,66,如果分成5组,那么64.5~66.5这一小组的频率为() A.0.04 B.0.5 C.0.45 D.0.4 10.(2017·宁夏中考)某商品四天内每天每斤的进价与售价信息如图所示,则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直方图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直方图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直方图 知识点总结 一、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与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2频数分布表: 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 3频数分布直方图: (1)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②决定组数和组距,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当越多;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常见的统计图: 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在解

决实际问题时,具体选择用哪种统计图,要依据统计图的特点和问题的要求而定。 1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条形统计图又分为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特点: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如果要表示的数据各自独立,一般要选用条形统计图。 (3)绘制方法:①为了使图形大小适当,先要确定横轴和纵轴的长度,画出横轴和纵轴; ②确定单位长度,根据要表示的数据的大小和数据的种类,分别确定两个轴的单位长度,在横纵、纵轴上从零开始等距离分段;③用长短(或高低)不同的直条表示具体的数量,直条的宽度要适当,每个直条的宽度要相等,直条之间的距离也要相等;④要注明各直条所表示的统计对象、单位和数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日期,复式条形图还要有图例。 2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 (2)特点: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就采用折线统计图。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直方图》练习题

10.2 直方图 要点感知1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过程:(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__________;(2)决定组距和__________;(3)列__________;(4)画__________. 预习练习1-1 为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范围,即是指数据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个数 D.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要点感知 2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组距和组数__________的标准.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__________组.各个小组内的__________叫做频数. 预习练习2-1在对n个数据进行整理的频数分布表中,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 ) A.n B.1 C.2n D.3n 2-2 如果一组数据共有100个,则通常分成( ) A.3~5组 B.5~12组 C.12~20组 D.20~25组 要点感知 3 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高的比就是各小组__________的比.各小组频数的和是__________,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__________. 预习练习3-1 (2012·丽水)为了解某中学300名男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名男生进行身高测量,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估计该校男生的身高在169.5 cm~174.5 cm之间的人数有( ) A.12 B.48 C.72 D.96 知识点1 认识直方图

1.某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共有A,B,C,D,E五个小组,频数分别为10,15,25,35,10,则直方图中,长方形高的比为( ) A.2∶3∶5∶7∶2 B.1∶3∶4∶5∶1 C.2∶3∶5∶6∶2 D.2∶4∶5∶4∶2 2.(2013·三明)八年级(1)班全体学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如图是该班学生竞赛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满分为100分,成绩均为整数),若将成绩不低于90分的评为优秀,则该班这次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 知识点2 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2014·黄石)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某校举行了以“爱我黄石”为主题的图片制作比赛,评委会对200名同学的参赛作品打分发现,参赛者的成绩x均满足50≤x<100,并制作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若依据成绩,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参赛同学中抽40人参加图片制作比赛总结大会,则从成绩80≤x<90的选手中应抽多少人? (3)比赛共设一、二、三等奖,若只有25%的参赛同学能拿到一等奖,则一等奖的分数线是多少?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测试卷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1、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5c m ,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 、250km B 、25km C 、 D 、 2、把mn=pq (mn ≠0)写成比例式,写错的是 A . m q p n = B .p n m q = C .q n m p = D .m p n q = 3、下列四组条件中,能识别△ABC 与△DEF 相似的是 A ∠A=450 ∠B=550 ; ∠D =450 ∠F=750 B AB=5,BC=4,∠A=450; DE=10,EF=8,∠D=450 C AB=6,BC=5,∠B=400; DE=5,EF=6,∠E=400 D BC=4,AC=6,AB=9; DE=6,EF=12,DF=18 4、如图(1),已知梯形ABCD 中,AB∥CD,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OD∽△BO C B 、△ACD∽△BD C C、△AOB∽△CO D D、△AB D∽△BAC 5、如图(2),在△ABC 中,若∠AED=∠B,DE=6,AB=10,AE=8,则BC 的长是 A 、 415 B 、7 C 、215 D 、5 24

(第 9 题) y x O ( 2,-1) 6、如图(3), ABCD,E 是BC 上一点,BE:EC=2:3,AE 交BD 于F,则BF:FD 等于 :5 :5 :3 :7 7、函数x k y =的图象经过点(-4,6),则下列各点中不在x k y =图象上的是 A 、 (3,8) B 、 (3,-8) C 、 (-8,-3) D 、 (-4,-6) 8、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E=3 1 AC ,BE 、AD 交于点G ,给出下列3个关系式: ① 1;2AG AD =②1;3GE BE =③3.4 BG BE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9、当x = 时,分式 2 -x x 没有意义。 10、给形状相同且对应边的比为1:2的两块标牌的表面涂漆.如果小标牌用漆半听,那么大标牌需用漆 听。 11、已知线段AB=10, 点C 是线段AB 上的黄金分割点(AC >BC),则AC 长 是 (精确到 。 12、已知: 2=y x ,则=-+y x y x 。 13、若a >b ,则4—a 4—b (用>或<填空)。 14、如图,光源P 在横杆AB 的正上方,AB 在灯光下的影子为CD,AB∥CD, A B=2m,CD=6m,点P 到CD 的距离是,则横杆A B 的高度为_____ __m 。 第15 第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