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声环境质量监测报告

一、项目名称:金江高耗能工业园区

二、方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

三、应用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

四、原理:

噪声声级计原理:声级计是噪声现场测量的一种基本测试仪器,它由传声器、放大器、计权网络、指示表头、数据采集处理器、打印机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外界声音通过传声器将声压(声信号)转换成强度很微弱的电压(电Leq、L N等有效数据信号),这种电信号通过声级计内部装有低噪声、宽频带的优质放大器,将很微弱的电压放大到一定倍数,并经过整流器变为直流模拟电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器、打印机,计算并打印出。

五、仪器设备:

HS6228B型频谱声级计,ND9校准器,风速风向仪,指南针。

六、准备工作:

1、所用设备HS6228B型频谱声级计,ND9校准器,风速风向仪都应在校检合格使用期限内,并保证能正常使用。

2、备好记录纸,五号电池,电筒、三角架。

七、操作步骤:

1、在拟建项目金江高耗能工业园区的四面布点,每一个方位至少布置一个测点。

2、声级计:正确安装传声器、电池。测定前用ND9校准器对声级计进行校准,要求值94 (dB),误差在±0.5(dB)。

3、在测点处,距地面1.2米处,测量仪器时间置于A计权特性为“F”档,按设定时间内连续自动读取若干个数据。

4、监测每次至少进行10分钟的连续监测,得出等效声级Leq 、L n 、L d 和最大声级L max 。

5、做好现场原始记录。

6、监测完毕后,再应用ND 9校准器对声级计进行校准,前后校准灵敏度相差不得大于0.5 dB ,否则重新监测。

7、工作完毕后,小心取下传声器放入专用盒,取出电池,放好声级计。 8、按有关标准和相关规范进行数据处理,绘制图、表,编写报告。 八、应用公式:

0.11

110lg(10)n Li

i Leq n ==∑

式中:Li 为第i 次采样测得的A 声级,n 为采样总数。

九、讨论

1、测量应在无雨、无雪的环境中进行,风力为5米/秒以上时停止测量,测量时传声器加风罩。此次监测天气晴,风速小于5米/秒,具备监测条件。

2、测点位置应以金江高耗能工业园区为中心,高度1.2米以上的噪声敏感处,若中心位置不便测量,可移到旁边能测量的位置。

3、测点选择要求

3.1一般户外,距反射物至少3.5m 外测量。必要时查置于高层建筑上,以扩大监测受声范围。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1.2m 高度处。

3.2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距墙壁或窗户1m 处。

3.3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距距墙壁和其他反射面至少1m ,距窗约1.5m 处,距地面1.2m-1.5m 高。

4、监测时排除节假日。

5、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大于10dB (A ),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在3~10 dB (A )之间时,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的差值取整后,按下表进行修正。

十、附原始记录。

十一、监测结果见表一:金江高耗能工业园区声环境质量监测

监测:审核:签发:

声环境功能分区

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 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武汉市城市区域声学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 (市环保局二00六年十月二十日)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做好我市声学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和改善城市居民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制订本功能区类别。 一、适用范围 (一)本功能区类别适用范围为本市市域内的声学环境。 (二)大工业区和区级工业经济开发区中生活小区的功能区类别由所在地区级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划定,报所在区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同时报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功能区类别的引用而成为本功能区类别的条文。当下列文件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中的相应条款。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 《武汉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规划》 (二)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GB9661—88)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三、名词术语 (一)城市 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二)城市规划 区城市市区、近郊区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其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划定。 (三)交通干线 车流量每小时大于或等于 100 辆的道路。 (四)铁路干线

关于噪音实验报告模板.doc

关于噪音实验报告模板 篇一:建筑物理环境噪声测量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学生学号: 所属院部: (理工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 xx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名称:环境噪声测量实验实验学时: 4 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噪声测量的方法,对噪声的大小有一个主观的认识 (2)学会使用声级计; (3)分析噪声的大小与来源,得知建筑是否符合规定。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HS5633型声级计 三、实验过程

(1)测点的选择:建筑物外1m处,高1.2m; (2)检查声级计的电池电力并采用校准器对其进行校准; (3)测量应在无风雪、无雷电天气,风速5m/s以下进行。大风时应停止测量; (4)记录声级计读数值,保持声级计在L档,每隔5秒读一个数值,共记录200个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原理:将记录的200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第20个数值就是L10,L10反映交通噪声的峰值;第100个数值就是L50,第180个数值就是L90,L90反映背景噪声值。等效声级反映了在测量的时间内声能的平均分布情况。计算公式:Leq=L50+d/60其中d=L10-L90 测量得出数据(单位:db): 依据测量的的数据得出: L10(在10%时最大噪音峰值)=58.9db L50(在200个数据中最大平均值)=52.4 db L90(背景噪声)=47.5 Leq(等效声级)=52.59 (Leq=L50+d/60d=L10-L90) 分析:对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校园1类的昼间等效声级 Leq<=55db,所以符合标准。 篇二:噪声测量实验报告 一、前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交通工具、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各种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数量急剧增加,以工业和交通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校园周边环境噪声污染源调查报告 班级: 日期: 1.调查目的 噪声监测作为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环境保护行业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是每一位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必修课。一方面,它作为环境学科中专业课的基础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培养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课程。 由于噪声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过程,一般情况下它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噪声源分布很广,很难集中处理。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受到它的干扰,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能受到重视,所以噪声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污染。为了便于系统的掌握噪声的相关理论,文中主要介绍了噪声的含义、来源、危害、度量及相关计算、监测方法、标准及评价。噪声的度量、噪声评

价量的正确选择、监测方法和标准是评价和控制噪声污染的基础,应很好掌握。 环境噪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学校是噪声的敏感区,噪声的增加对教学的影响是明显的。首先是对学生的影响,频繁出现的噪声会打断学生的听课和思考。其次教师则需放大嗓门,长此连续下去,教师不堪重负。再则,若教师为保证较长教学需要而保护嗓子,很多学生则听不清,影响了教学效果。据调查,有的学生将“听不清”、“睡眠不好”作为不上课的理由。所以有必要学校周边的噪声环境进行彻底的检测和评估,以保证教学楼、宿舍楼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休息环境。 2.调查时间 测量时间为昼间(7:30—22:00)。昼间的规定时间内测得的等效声级分别称为昼间等效声级。 3.调查范围 由于学校周围主要是交通噪声的影响,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B《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中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布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环境进行调整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整个航空港校区共分为三个点。 布点图 分工

噪声功能区划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 噪 声 功 能 区 划 分

一、功能区划分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如表1。该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表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表2 噪声功能区划分及适用范围表 依据以上环境噪声质量标准和适用范围,对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的运动场、朝阳楼、食堂、校门口马路、商业街、公寓中心、灯光球场、教学楼中心点等监测点进行噪声监测。监测数据处理统计如表3所示: 类别 0类 1类 2类 3类 4类 昼间 50 55 60 65 70 夜间 40 45 50 55 55 区域 功能划分 适 用 范 围 0类标准 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 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 类标准5dB 执行。 1类标准 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 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2类标准 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类标准 适用于工业区。 4类标准 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能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 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行 该类标准。

表3 监测数据表 根据实测数据结合噪声环境质量标准将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功能区划如表4。 类别 区域 0 无 1 无 2 朝阳楼、教学楼 3 公寓、运动场、商业街、灯光球场 4 交通干线、食堂 表4 功能区划 功能区划图见附页一。 二、4类声环境功能区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措施 4类区域:交通干线、食堂 (一)交通干线防噪措施 地点 昼间平均值 夜间平均值 一期 运动场 64.3 60.2 朝阳楼 55.4 63.1 食堂 73.2 65.8 校门口马路 75.8 76.1 商业街 63.5 61.4 公寓中心 65.3 66.5 二期 灯光球场 62.3 62.1 教学楼中心点 58.2 65.2 校门口马路旁 72.5 71.3 公寓中心点 65.5 67.4 食堂 74.7 63.1

重庆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重庆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实施细则(试行) 2015年12月 精品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和《声环境功能区划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统一重庆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法,科学指导噪声区划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本细则由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环境规划与科技标准处组织制订。 本细则由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细则由重庆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总则 1.1 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声环境功能区划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以下称规范),为统一声功能区划分技术方法的内容和深度,加强重庆市环境噪声管理,改善声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制定本细则。 1.2 本细则适用于由重庆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乡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具体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声环境管理。 1.3 本细则是和规范配套的具体规定,声功能区划分方法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区划原则 2.1 区划应以城市规划为指导。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主城区)以《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为指导,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其他区县在《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2020年)》的总体要求下,以各地方的城市规划为区划的主要依据。 2.2 单块的声环境功能面积,原则上不小于0.5 km2,实际划分中可根据实际地形特征确定适宜的区域面积。应严格控制4类声环境功能区范围。

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噪声环境监测报告 专业班级:资环系09级三班第五组 同组人员:母晓松、朱虹颖、徐敏、尹秀琳、陶伟、王光福、周馨、 指导老师:李新 一、前言 1.基础资料收集于现场调查:根据本次监测的环境要素,对监测区域、校园噪声区或污染源进行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结果如下:校园内的噪声源主要是学校学生以及周围居民,校园外对校园产生影响的的主要是高速公路国王的车辆(横穿校园)。噪声污染高点在中午以及下午下课阶段。晚上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高速公路生来往的车辆。校园内早生物然总理来讲比较轻微。 2实验目的: 1、学习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并对校园生活区、教学区等不同功能区噪声污染进行评价; 2、熟悉声级计的使用; 3、掌握对非稳态的噪声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监测方案的设计 1 采样点设置 布点方法: 本次噪声监测所采用的方法是网格法,即在校园内外共分12个网格,网格按顺序编号,测量点选在每个网格中心,因此共设12个

监测点。监测点分别为: 2 噪声评价方法: 评价采用等效连续声级法。等效连续声级法就是把实地监测所得到的L eq值做算术平均运算,所得到的平均值代表该区域的噪声水平,该平均值可以对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评价该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分类标准(dB) 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 三、主要仪器:噪声声级计、计算机 四、操作步骤: A、监测方法: 测量一般选在上午8:00—12:00,下午14:00—16:00;监测结果为区域内所有网格等效连续声级的平均值。测量中,每隔5s读

关于《樟树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解读

关于《樟树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解读 一、出台背景 为贯彻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樟树市中心城区环境噪声污染,提高声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关于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樟树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编制印发了樟树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二、主要内容 本次声环境功能区划范围为樟树市中心城区范围。《樟树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赣江两岸的城区部分,东至外环东路,南至新105国道,西至外环西路,北至沪昆铁路和外环北路,面积约84km2,即为本次区划适用范围。鉴于樟树市中心城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建设用地规划,区域内不具备划分0类环境声功能区的要求,因此本次不划分0类声环境功能区,分别划定1类区、2类区、3类区和4a、4b类区。 (1)声环境功能区分类 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5种类型: 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2)1类、2类和3类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见表2。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环境监测噪声实验报告(用)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 (2)熟悉声级计的使用; (3)掌握对非稳态的无规则噪声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仪器设备:声级计(GM 1357)、GPS定位器 三、测量点位:6 经纬度:N:33°38.236′ E:117°04.243′ 四、测量条件 (1)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风力在三级以上必须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干扰),四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测量。 (2)使用仪器是声级计。 (3)手持仪器测量,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m。 五、测定步骤 (1)将学校划分4×5的网格,共20个测点。测量点选在每个网格的交点,若交点位置不宜测量,可移到旁边能够测量的位置。 (2)每组3人配置一台声级计,每2组共用一台GPS定位器。 (3)读数方式用快档,每隔10秒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200个数据。读数同时要判断和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如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工厂或车间噪声、锅炉噪声…)和天气条件。 六、数据处理 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的无规律噪声,因此测量结果一般用统计值或等效声级来表示,本实验用等效声级表示。 (1)将各测点每一次的测量数据(200个)顺序排列找出L10、L50、L90,求出各测点等效声级Leq。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88.5 71.5 69.6 67.5 66 64.6 63.1 62.1 60.5 58.2 88.4 71.5 69.5 67.5 65.9 64.6 63 62 60.5 57.7

80.4 71.4 69.4 67.3 65.9 64.5 62.9 62 60.5 57.6 76.7 71.1 69.4 67.1 65.8 64.4 62.9 61.7 60 57.3 76.7 71.1 69.3 67.1 65.8 64.3 62.8 61.6 60 57 76.5 71.1 69.1 67.1 65.8 64.3 62.8 61.5 60 56.6 76 71 69 67 65.5 64.1 62.8 61.4 59.8 56.6 75.1 70.9 69 67 65.5 64 62.7 61.4 59.8 56.6 74 70.8 68.9 67 65.5 64 62.7 61.2 59.6 56.5 73.9 70.7 68.9 66.8 65.5 63.8 62.7 61.2 59.5 56.4 73.7 70.6 68.8 66.7 65.5 63.7 62.7 61.2 59.4 56 73.5 70.5 68.8 66.7 65.4 63.7 62.5 61.2 59.1 55.9 73.4 70.5 68.6 66.7 65.3 63.6 62.3 61.1 58.9 55.9 72.6 70.4 68.3 66.6 65.2 63.6 62.3 61.1 58.8 55.8 72.5 70.4 68.3 66.5 65 63.5 62.2 61 58.6 55.8 72.4 70.3 67.9 66.4 64.9 63.4 62.2 61 58.6 55.2 72.2 70.3 67.9 66.4 64.9 63.4 62.1 60.9 58.6 54.8 72.1 69.8 67.7 66.3 64.9 63.3 62.1 60.8 58.5 53.6 71.7 69.7 67.5 66.2 64.8 63.3 62.1 60.8 58.3 52.1 71.5 69.6 67.5 66.1 64.6 63.2 62.1 60.8 58.3 52.1 (2)结果计算 如:1号点位,根据数据,算得等效连续A声级用Leq1表示。

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为提高城市声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城市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促进XX县城市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根据XX年XX市监测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声环境功能区含义 根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声环境功能区分为0类、1类、2类、3类和4类。 (一)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二)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三)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四)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五)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

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二、XX县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三)GB/T15190-XX《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四)XX县规划局《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五)XX县近期主城区土地使用现状 (六)XX县地名委员会《关于道路标准命名的通告》 (七)XX县主城区声环境现状 三、XX县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 (一)有效地控制城市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 (二)有利于XX县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改造,做到区划科学合理,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一致发展。

扬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扬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结合扬州实际,对扬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重新修订。扬州市区特指“城市规划区域”。 一、城市现状和总体规划 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所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1°56’至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邻,西与天长(皖)、南京、淮安交界。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广陵、江都1市3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143.3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连接长江。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总人口459万人。 根据2016年3月发布的《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一核多组团”的现代化大扬州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市区面积由1024平方公里扩大至231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309平方公里扩大至640平方公里。 《纲要》指出在“十三五”期间,扬州将构建协调互动的城镇 — 1 —

格局,以“一带一轴”为核心,推动人口和产业向沿江城镇带集聚规模化发展、沿运河城镇轴点状特色化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市和县(市)城区为重点、重点中心镇和专业特色镇为补充,区域协调、结构清晰的城镇体系。 城市总体布局,体现主城区牵引小城镇的总体构想。设定划分范围为:老城区、西部分区、东部分区、河东分区、西南分区、东南分区、西北分区、东北分区、港口分区、瓜洲分区、蜀冈-瘦西湖分区、扬子津分区。 根据省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苏政发[2011]159号)精神和《扬州市关于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实施意见》,扬州市行政区划范围于2011年11月13日做了调整。2013年11月又成立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位于扬州城市新中心江广融合地带,北起凤凰岛、南至夹江、西至廖家沟、东至高水河-芒稻河沿岸,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 此次市区行政区划及代管区域调整后: 邗江区:东北部以念泗路-扬子江北路-江平东路-老人沟-槐泗河-启扬高速-瘦西湖路向南-王巷涧-槐泗河-三星路向南-上方寺路折西-史可法路向南-邗沟路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分界;沿二道河与广陵区分界;沿文汇东、西路折西至新城河,向南至江阳中路,折西至润扬中路,向南至沪陕高速,折东沿沪陕高速至邗江中路,折南至仪扬河,沿瓜州镇与八里镇的区域界限进入长江与扬州经济开发区分界;南部以长江与镇江交界;西北部与高邮市毗邻,西部与仪征市交界。行政区域为518平方公里,人口55—2 —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校园周边环境噪声污染源调查报告 班级: 日期: 1.调查目的 噪声监测作为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环境保护行业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是每一位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必修课。一方面,它作为环境学科中专业课的基础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培养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课程。 由于噪声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过程,一般情况下它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噪声源分布很广,很难集中处理。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受到它的干扰,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能受到重视,所以噪声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污染。为了便于系统的掌握噪声的相关理论,文中主要介绍了噪声的含义、来源、危害、度量及相关计算、监测方法、标准及评价。噪声的度量、噪声评价量的正确选择、监测方法和标准是评价和控制噪声污染的基础,应很好掌握。 环境噪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学校是噪声的敏感区,噪声的增加对教学的影响是明显的。首先是对学生的影响,频繁出现的噪声会打断学生的听课和思考。其次教师则需放大嗓门,长此连续下去,教师不堪重负。再则,若教师为保证较长教学需要而保护嗓子,很多学生则听不清,影响

了教学效果。据调查,有的学生将“听不清”、“睡眠不好”作为不上课的理由。所以有必要学校周边的噪声环境进行彻底的检测和评估,以保证教学楼、宿舍楼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休息环境。 2.调查时间 测量时间为昼间(7:30—22:00)。昼间的规定时间内测得的等效声级分别称为昼间等效声级。 3.调查范围 由于学校周围主要是交通噪声的影响,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B《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中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布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环境进行调整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整个航空港校区共分为三个点。 3.1布点图 3.2分工 4.调查方法 本次实习采用仪器为HS5618型积分声级计。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测量从7:30开始,10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中间20分钟休息及调整仪器准备下一组的测量,全天共测量6组数据。测量时的天气为微风,晴,符合测量的气象条件。测量时仪器特性为“快”响应,仪器手持并离地面不小于 1.2m,离任何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与操作者距离不小于0.5m。。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1s,每100分钟为 一个时间段,一分钟记录一个瞬时声级值,并记录该时间段内的L eq 、L max 。数据处

噪声测量实验报告

噪声测量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实施时间:

噪声测量实验 ——周围环境与声学现象对人体主、客观评价室内声环境的影响 时间:2014.06.15 10:00—11:30 地点:湖南大学德智学生公寓5-6栋 一、前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交通工具、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各种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数量急剧增加,以工业和交通噪声为主的噪声污染日趋严重,甚至形成了公害,它严重破坏了人们生活的安宁,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众所周知,高校的宿舍是大学生在校内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学习和研究。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院校的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也导致越来越多的校园噪声,声级也越来越高。 二、实验目的与原理 噪声级为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由于休息不足,疲劳不能消除,正常生理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造成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事故;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学生公寓是学生在校园的一个家,是学生平时休息的场所,所以需要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但是,同学们常常会抱怨宿舍不够安静,外界太吵闹,墙体隔音效果不好等等。为了降低宿舍内噪声,减少噪声的干扰和危害,保证同学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充分了解宿舍的噪声污染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我们小组选择了湖南大学德智公寓进行了噪声测量实验,明确其中的噪声污染源,从而提出适当的措施,以便减少噪声。通过噪声测量,能让我们良好地掌握噪声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环境噪声技术。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 . 校园周边环境噪声污染源调查报告 班级:日期:

噪声监测作为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环境保护行业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是每一位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必修课。一方面,它作为环境学科中专业课的基础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培养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课程。 由于噪声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过程,一般情况下它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噪声源分布很广,很难集中处理。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受到它的干扰,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能受到重视,所以噪声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污染。为了便于系统的掌握噪声的相关理论,文中主要介绍了噪声的含义、来源、危害、度量及相关计算、监测方法、标准及评价。噪声的度量、噪声评价量的正确选择、监测方法和标准是评价和控制噪声污染的基础,应很好掌握。 环境噪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学校是噪声的敏感区,噪声的增加对教学的影响是明显的。首先是对学生的影响,频繁出现的噪声会打断学生的听课和思考。其次教师则需放大嗓门,长此连续下去,教师不堪重负。再则,若教师为保证较长教学需要而保护嗓子,很多学生则听不清,影响了教学效果。据调查,有的学生将“听不清”、“睡眠不好”作为不上课的理由。所以有必要学校周边的噪声环境进行彻底的检测和评估,以保证教学楼、宿舍楼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休息环境。

测量时间为昼间(7:30—22:00)。昼间的规定时间内测得的等效声级分别称为昼间等效声级。 3.调查范围 由于学校周围主要是交通噪声的影响,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B《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中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布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环境进行调整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整个航空港校区共分为三个点。 3.1布点图

xx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xx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一】总那么 为适应城市进展需求,防治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改善区域声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声环境质量标准》有关规定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相关要求,结合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区划原那么 〔一〕有效地操纵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 〔二〕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按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并结合城市规划用地现状的主导功能作为声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 〔三〕便于城市环境噪声治理和促进噪声治理。 〔四〕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改造,做到区划科学合理,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一致进展。 〔五〕宜粗不宜细,宜大不宜小。单块的声环境功能区面积,原那么上不低于0.5km2。 〔六〕区分市域范围内建成区与未建成区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未建成的规划区内,按其规划性质或按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结合可能的进展划定区域类型。 【三】适用范围 〔一〕本方案适用于惠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声环境治理。其中,城市规划区为惠城区〔含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惠阳区〔含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总面积2672.3平方公里。 〔二〕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行〕噪声的妨碍不适用于本方案。 【四】要紧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17〕;

〔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17〕; 〔四〕《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8); 〔五〕《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2005年4月〕; 〔六〕《广东省高速公路治理条例》〔2018年1月9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 〔七〕《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八〕《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九〕《惠州市综合运输体系“十三五”进展规划》; 〔十〕《惠州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2020年〕》; 〔十一〕其他规划等相关资料。 【五】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结合惠州市实际情况,划分以下5类声环境功能区,具体说明如下: 〔一〕0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区域: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本方案没有划定0类区。 〔二〕1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区域: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要紧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三〕2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区域: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要紧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四〕3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区域: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要紧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峻妨碍的区域。 〔五〕4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区域:道路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峻妨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六、各类适用区执行环境噪声标准 各声环境功能区适用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见表1。 表1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

校园内噪声监测方案

校园噪声监测方案 地点:扬州江海学院 组员:李振昕、张冉 时间:2012年6月14日 对学院环境噪声进行了实地监测,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学院环境噪声的污染现状,并且对校园内部和校园周边环境噪声进行了对比,提出对环院噪声环境的规划。 校园环境是学生在校内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外界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各项活动,保证学习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噪声是影响校园环境的重要因素,它已成为当今社会四大公害之一。通常来讲的噪声是指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一切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噪声的定义是:“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环境的声音”。 为了了解环院声环境质量的现状,本学期我们运用网格布点法分出4个测点测量了环院的噪声环境进行了检测。初步认定布点为校园一食堂,图书馆前的机动车位,校园操场,体育馆。得出各个测点的声级值并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图1 校园上空卫星监测图(图中红色编码为监测点) 表1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

0类50 40 1类5545 2类60 50 3类65 55 4a类70 55 4b类70 60 声环境功能区分类 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0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 4a 类和 4b 类两种类型。4a 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 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各测点监测记录 1.环境噪声测量记录:2012年6月13日,7时46分至7 时55分 地点:一号食堂门口,仪器:普通声级计 计权网络:A档噪声源:学生聊天、车辆5分/辆 快慢档:快档,取样间隔:5秒 53.4 54.2 55.9 54.8 54.5 53.3 62.5 54.6 59.8 55.3 54.7 58.2 55.5 55.9 56.5 56.9 65.9 60.2 57.2 57.1 57.3 55.0 54.1 56.8 55.3 54.8 56.1 64.9 67.8 61.1 65.1 76.3 67.2 59.3 55.9 55.9 55.4 55.0 58.5 56.1 59.2 76.9 57.6 86.6 58.3 61.2 58.3 56.5 56.9 56.2 56.4 60.0 55.6 55.5 54.8 55.5 53.7 56.6 57.0 54.9 61.9 54.9 56.2 58.1 57.4 60.5 60.5 60.4 58.6 57.7 54.6 57.0 53.8 53.8 55.4 61.9 57.7 52.6 58.0 55.4 54.5 55.2 55.4 58.4 61.5 54.5 55.2 55.5 54.2 56.5 56.1 60.9 61.5 65.9 69.1 58.4 55.6 60.1 55.7 57.1 2.环境噪声测量记录:2012年6月13日,22时06分至22 时15分 地点:一号食堂门口,仪器:普通声级计 计权网络:A档噪声源:学生聊天、打篮球 快慢档:快档,取样间隔:5秒 56.1 54.1 54.4 56.8 54.3 58.4 58.1 56.1 58.4 53.3 54.1 54.0 56.1 52.5 55.1 54.3 52.0 51.1 51.9 51.1 49.8 49.0 50.8 52.3 51.4 51.6 58.1 51.4 51.9 53.1 52.9 48.0 50.2 49.9 52.3 49.3 49.2 53.5 55.2 51.9 50.6 54.3 50.5 56.8 51.3 50.9 48.4 49.2 50.2 52.1 52.4 53.8 54.4 56.5 59.1 56.2 54.2 57.0 59.1 53.5

重庆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重庆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重庆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实施细则(试行) 12月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和《声环境功能区划技术规范》(GB/T15190- ),统一重庆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法,科学指导噪声区划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本细则由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环境规划与科技标准处组织制订。 本细则由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细则由重庆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总则 1.1 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和《声环境功能区划技术规范》(GB/T15190- )(以下称规范),为统一声功能区划分技术方法的内容和深度,加强重庆市环境噪声管理,改进声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制定本细则。 1.2 本细则适用于由重庆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乡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具体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声环境管理。 1.3 本细则是和规范配套的具体规定,声功能区划分方法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它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区划原则 2.1 区划应以城市规划为指导。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主城区)以《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20年)》为指导,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其它区县在《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20年)》的总体要求下,以各地方的城市规划为区划的主要依据。 2.2 单块的声环境功能面积,原则上不小于0.5 km2,实际划分中可根据实际地形特征确定适宜的区域面积。应严格控制4类声环境功能区范围。 2.3 调整声环境功能区类别需进行充分的说明,原则上不超过5年调整一次。

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

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 划分方案 (送审稿) 杭州市环境保护局 二○一三年九月

目录 一、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目的 (1) 二、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依据 (1) 三、声环境功能区含义 (1) 四、环境噪声限值 (1) 五、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结果 (2) 六、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其他说明 (6)

一、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目的 随着杭州市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现有的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方案(1995年版和2000年补充版)已经不能符合杭州市城市总体布局和环境保护管理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条的规定,对杭州市主城区(不含萧山区、余杭区)声环境功能区进行重新划分和调整,为杭州市噪声管理工作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杭州市城市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所划定声环境功能区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0、1、2、3、4类类别相对应,并执行相应类别噪声标准值。 二、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3、GB/T15190-199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4、杭州市新扩区域《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 5、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6、杭州市区用地现状图; 7、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 三、声环境功能区含义 根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声环境功能区分为0类、1类、2类、3类和4类,其中: 0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 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 类和4b 类两种类型。4a 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 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四、环境噪声限值 根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0类、1类、2类、3类和4类区标准限值见下表1。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测量实验报告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测量实验报告 测量仪器AWA6218B+噪声分析仪及校准器。测量仪器和校准仪器应定期检定合格,并在有效使用期限内使用;每次测量前、后必须在测量现场进行声学校准,其前、后校准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5dB,否则测量结果无效。测量时传声器加防风罩。测量仪器时间计权特性设为“F”档,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1s。1、2 测量条件气象条件: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s 以下时进行。不得不在特殊气象条件下测量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测量准确性,同时注明当时所采取的措施及气象情况。测量工况:测量应在被测声源正常工作时间进行,同时注明当时的工况。1、3 测点位置1、3、1 测点布设根据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布局以及毗邻的区域类别,在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布设多个测点,其中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以及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测点选在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外1m、高度1、2m 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的位置。1、3、2 测点位置其他规定当边界有围墙且周围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测点应选在边界外1m、高于围墙0、5m 以上的位置。当边界无法测量到声源的实际排放状况时(如声源位于高空、边界设有声屏障等),应按1、3、1设置测点,同时在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1m 处另设测点。室内噪声测量时,室内测量点位设在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

2m高度处,在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状态下测量。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的固定设备结构传声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时,测点应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距外窗1m以上,窗户关闭状态下测量。被测房间内的其他可能干扰测量的声源(如电视机、空调机、排气扇以及镇流器较响的日光灯、运转时出声的时钟等)应关闭。1、4 测量时段分别在昼间、夜间两个时段测量。夜间有频发、偶发噪声影响时同时测量最大声级。被测声源是稳态噪声,采用1min 的等效声级。被测声源是非稳态噪声,测量被测声源有代表性时段的等效声级,必要时测量被测声源整个正常工作时段的等效声级。1、5 背景噪声测量测量环境:不受被测声源影响且其他声环境与测量被测声源时保持一致。测量时段:与被测声源测量的时间长度相同。1、6 测量结果修正1、6、1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大于10dB(A)时,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1、6、2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在3dB(A)~10dB(A)之间时,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的差值取整后,按表1、6、1进行修正。1、6、3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小于3dB(A)时,应采取措施降低背景噪声后,视情况按1、6、1或1、6、2执行;仍无法满足前二款要求的,应按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表1、6、1测量结果修正表单位为dB(A)差值34~56~10修正值-3-2- 11、7 测量结果评价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应单独评价。同一测点每天的测量结果按昼间、夜间进行评价。最大声级Lmax直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