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B21∕T 1887-2011 猪瘟鉴别诊断技术规范

DB21∕T 1887-2011 猪瘟鉴别诊断技术规范

DB21∕T 1887-2011 猪瘟鉴别诊断技术规范
DB21∕T 1887-2011 猪瘟鉴别诊断技术规范

DB21∕T 1887-2011 猪瘟鉴别诊断技术规范B41

DB21

辽宁省地点标准

DB 21/ T1887—2011

猪瘟野毒株与疫苗株鉴别诊断技术规范

Techniques specification for 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wild-type a nd vaccine—viruses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2011 - 01 - 17公布

2011 - 02 - 01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

(报批稿)

前言

猪瘟野毒株与疫苗株鉴别诊断技术规范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猪瘟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常规病原学诊断试验以及C SFV野毒与兔化弱毒疫苗株的复合荧光定量RT-PCR的鉴别诊断技术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生物安全Ⅱ级(BSL-2)以上实验室对猪瘟野毒株与疫苗株的鉴别诊断。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猪瘟诊断技术GB/T 16551-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临床诊断

按GB/T16551-2008 2.2进行。

病理学诊断

按GB/T16551-2008 2.3进行。

常规病原学诊断试验

对临床及病理学诊断的可疑患猪进行病原学诊断,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免疫酶染色试验

按GB/T16551-2008 3.2进行。

直截了当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按GB/T16551-2008 3.4进行。

猪瘟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按GB/T16551-2008 3.5进行。

复合荧光定量RT-PCR鉴别诊断试验

引物和探针

应用MegAlign软件对GenBank中公布的34株CSFV(包括23株国内外不同基因型的野毒株和11株弱毒疫苗株)和其它瘟病毒(包括BVDV-1,BV DV-2和BDV共4株)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在高度保守的5'-UTR内设计了针对CSFV的通用上下游引物CSFV-F和CSFV-R(预期扩增产物大小为98-99bp)以及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CSFV野毒特异性探针(CSFVw )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特异性探针(CSFVv)(表1 ),引物和探针由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复合荧光定量RT-PCR引物和探针序列及两端标记情形

按照猪瘟病毒石门株(GenBank No. AF092448 )基因组位置。

材料预备

除专门讲明外,本规范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本试验所用试剂需用无R NA酶污染的容器分装;各种离心管和带滤芯吸头需无RNA酶污染;剪刀、镊子和研钵器均宜经干烤灭菌。

样品采集

濒死猪、扑杀猪及流产胎儿取扁桃体、淋巴结、脾脏和肾脏;待检活猪,用注射器抽取猪血2mL~4mL。

样品处理

按1:5(质量浓度)比例,取待检组织和0.04mol/L PBS(pH7.2-pH7. 4)液于研钵中充分研磨制成组织匀浆液,4℃1000 g离心15 min,取上清液转入无RNA酶污染的离心管中,备用。

全血采纳脱纤抗凝备用。

细胞培养物冻融3次备用;其他样品酌情处理。

制备的样品在2℃~8℃储存不应超过24 h,长期储存应小分装后置-7 0℃以下,幸免反复冻融。

同时设阴、阳性样品对比。

病毒RNA提取

用Trizol试剂(Molecular Research Center, Inc.)提取样品总RNA。

移取750 μL Trizol至1.5 mL Eppendorf 管,加入200 μL血液(培养液或组织处理上清液),漩涡振荡20 s,室温下作用5 min。加入250

μL 三氯甲烷,漩涡振荡15 s,室温下作用10 min。

以12000 r/min(11750g),4 ℃离心15 min。

轻轻吸取上清转至新的1.5 mL Eppendorf管(注意不要吸到中间蛋白层),约550 μL~600 μL,加入等量预冷的异丙醇,颠倒数次混匀,-20℃条件下静置许多于10 min。

以12000 r/min(11750g),4 ℃离心15 min。

轻轻倒掉上清,顺势将管口残液在吸水纸上蘸干(注意各管不要用吸水纸同一点),向管中轻轻加入1 mL预冷的75%乙醇。轻轻颠倒数次,将乙醇倒掉,将管口残液在吸水纸上蘸干(注意各管不要用吸水纸同一点),盖上盖后,以5000 r/min,4℃离心2 min。

用清洁无酶吸头将管底乙醇吸干,注意不要吸走沉淀,将残留乙醇晾干,直至无乙醇味。

加50μL DEPC 水溶解RNA ,-70℃储存备用。

cDNA合成

取RNA 2μL,加入到30μL反转录反应体系中,内含5×RT Buffer 6μL, dNTP(各10mmol/L ) 1μL、9-mer随机引物50pmol、禽源反转录酶(AMV RT×L) 10U和RNA酶抑制剂(HPRI) 20U,42℃水浴1h,最后70℃15min灭活反转录酶,置-20℃备用。

复合荧光定量RT-PCR对CSFV野毒株和猪瘟免化弱毒疫苗株的鉴别检测

反应体系25μL,其中含cDNA 1μL、10×EX Taq Buffer 2.5μL、d NTP(各2.5mmo1/L ) 2μL、MgCl2 (2.5mmo1/L) 7μL、CSFV-F(10μmo1/ L)和CSFV-R(10μmo1/L)各1μL、CSFVw (10μmo1/L)和CSFVv (10μm o1/L)各0.5μL、Hot Start EX Taq (5U/μL)0.2μL,去离子水9.3μL。

反应条件为:95℃5min,95℃10s,60℃45s;40个循环,退火延伸时收集荧光信号。

结果判定

结果分析条件设定

读取检测结果,阈值设定原则以阈值线刚好超过正常阴性对比扩增曲线的最高点。

质控标准

阴性对比的检测结果应没有特异性扩增,阳性对比的Ct值应小于30.0。

结果描述与判定

阳性

检测到标记荧光素FAM的Ct值小于等于30.0,显现明显S形扩增曲线,而标记荧光素TEM的Ct值也小于等于30.0,也显现明显S形扩增曲线,表明该样品中既存在猪瘟野毒株,也存在猪瘟疫苗毒株;仅检测到标记荧光素FAM的Ct值小于等于30.0,显现明显S形扩增曲线,表明该样品中仅存在猪瘟野毒株;仅检测到标记荧光素TEM的Ct值小于等于30.0,显现明显S形扩增曲线,表明该样品中仅存在猪瘟疫苗毒株。

阴性

无Ct值同时无扩增曲线,表明样品中无猪瘟病毒。

有效原则

Ct值大于30.0的样本须重做,重做结果无Ct值者为阴性,否则为阳性。

(资料性附录)

附录A

PBS(磷酸盐缓冲液)的配制

0.1mol/L PBS

氯氯化钠(NaCI)80.0g 氯化钾(KCI) 2.0 g

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30.0 g

磷酸二氢钾(KH2PO4) 2.0 g

蒸馏水1000.0mL 0.04mol/L PBS(PH7.2—7.4)的配制

0.1mol/L PBS 400 mL

蒸馏水600.0mL

103k Pa高压蒸汽灭菌30min。4℃冰箱储存75%乙醇的配制

1/1000 DEPC水的配制

DEPC 1.0 mL

蒸馏水999.0mL

103k Pa高压蒸汽灭菌30min。4℃冰箱储存75%乙醇的配制

1/1000 DEPC水25.0 mL

无水乙醇75.0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评价

耐多药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条件:因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险性, 1)需P2及以上实验室,目前我院实验室条件基本具备即将投入运行, 2)日常培养及涂片用的生物安全柜滤膜已超出使用年限,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得不到保障,应定期予以更换。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以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作为其诊断依据。因此其基础是培养,只有培养出阳性结核分枝杆菌才能进一步通过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诊断是否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1.已进人临床常规应用的测定方法:目前包括绝对浓度法、比例法及应用BACTEC460、BACTEC 960、BacT/ ALERT 3D、ESPII等仪器系统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其中:绝对浓度法以最低抑菌浓度或以无生长为终点作为判断标准,是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比例法以是否能够抑制99%的细菌生长作为判断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方法;后四种仪器方法则是比例法的特化,其特点是以细菌的代谢过程指示细菌生长状况。 2.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的测定方法:此类方法很多,抗性比例法、Etests法、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液体变色培养基测定法、荧光素酶测定法、硝酸盐还原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已有一些进入临床检测。基因突变是引起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最主要的原因。多种以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检测与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作为快速耐药性检测方法在实验室或临床得到开展。这些方法具体包括:主要是DNA序列分析法,聚合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另外还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异质性双链构象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线性探针杂交技术、RNA/RNA错配检测技术和分子灯塔技术等。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与基因突变的确切关系未完全阐明,检测耐药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虽然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到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但由于判断药物敏感性时存在固有的缺陷,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基因型鉴定法不能完全替代表型鉴定法。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评价 (一)标本的采集 1.痰标本采集新发病人应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前留取痰标本。治疗中的病人应停药2~3天后留取痰标本。病人于清晨漱口后,留取3~5ml合格的痰标本(深咳后吐出的黏液痰、脓样痰、干酪样痰、褐色血样痰或含少量新鲜血液的血痰),遇到唾液或口永,应重新留取。至少采集3次。WHO推荐的采集容器为国际通用的螺旋盖痰瓶、可密封塑料盒或蜡纸盒。痰容器上应标明病人姓名、编号、检查项目和容器序号。 2.胃冲洗液幼儿不会吐痰,常将痰液咽下,故可用清晨空腹胃洗出液,直接涂片染色或进行结核杆菌培养,连续作三次可提高培养阳性率。胃液结核杆菌检出率以浸润性肺结核和干酪性肺炎为最高,其次为粟粒型肺结核。胃液、痰液或其他分泌物中结核杆菌检查,有时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3.支气管肺泡灌洗和支气管冲洗支气管肺泡灌洗和支气管冲洗液至少5ml并以无菌容器盛装,以用于检验。 4.病灶组织或干酷块等先用组织研磨器磨碎后再行涂片。 5.尿液留全量夜尿,静置4或5小时后,弃上清液,取沉淀部分尿液10ml,3000rpm.离心30min,取沉渣涂片。 6.体液或脑脊液无菌操作收集体液或脑脊液,放置冰箱或室温24h,待薄膜形成后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牵头编制 2019年9月

前言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ASF最初发现于肯尼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欧洲、南美洲流行。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非洲猪瘟首起疫情以来,该疫病已蔓延全国23个省,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由于ASFV感染机制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至今尚无有效预防用非洲猪瘟疫苗,因此早期发现、精准检测是控制该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 本文参考了OIE、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文件和技术手册,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从非洲猪瘟早期发现、现场排查、精准检测三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编写而成,主要面向从事非洲猪瘟现场排查和检测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了简明实用的相关操作技术与方法,为非洲猪瘟现场排查与检测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编者: 牵头团队: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团队 负责人:马志永 参加人:魏建超等 参加团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负责人:仇华吉 参加人:罗玉子等 兰州兽医研究所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 负责人:刘志杰 参加人:林密等 兰牧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团队 负责人:李建喜 参加人:崔东安

目录 一、概述 (1) 二、早期发现 (3) 三、现场排查 (5) (一)准备工作 (6) 1. 人员准备 (6) 2. 车辆准备 (6) 3. 物品准备(生物安全防护及采样所需物品) (6) (二)进出养殖场要求 (7) 1. 抵达养殖场 (7) 2.穿戴个人防护设备( 在清洁区) (8) 3. 离场前准备 (8) 4. 离场后 (9) 5. 消毒剂的选择 (9) (二)临床诊断 (9) 1.临床症状 (10) 2. 剖检病变 (11) 3. 鉴别诊断 (12) 4. 发现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的行动 (14) (三)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14) 1. 采样方法 (14) 2. 样品的记录、保存、包装和运送 (16) 3. 废弃物处理 (18) 四、实验室诊断与确诊 (18) 1.快速精准检测 (18) 2. 疫情确诊 (18) 附件一: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20) 附件二: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名单 (24)

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

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

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报名表市

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检测工作,在全省开展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具体工作由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组织实施。 一、参加比对实验室范围 报名参加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的实验室。 二、比对项目和试验方法 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 三、比对样品、试剂准备和发放 比对项目设置5份盲样,由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准备、分装和编号和发放。 比对试剂由各参加比对的实验室自行准备。 四、盲样发放 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6月15日前准备好盲样,各参加检测能力比对的实验室6月16日派专人持有效身份证明,第一次参加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的实验室需同时提供实验室证明材料(CMA 证书或CNAS 证书复印件以及检测能力范围一览表),统一领取样品,并务必于12小时内抵达实验室。 五、结果报告与分析

各实验室在收到样品后2日内完成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填写在非洲猪瘟检测结果报告单,并加盖公章后扫描电子版6月18日16:00前发送至指定邮箱。同时,各实验室向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出具正式检测报告,并通过特快专递邮寄。 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6月23日完成检测结果比对分析,报省畜牧兽医局。 六、结果反馈 比对工作结束后,省畜牧兽医局通报实验室比对结果,并通报承担非洲猪瘟监测的实验室。 七、联系方式 1、样品领取 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联系人:李玉杰 联系电话: 2、报送检测结果地址(邮箱) 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联系人:孙圣福 电话: 邮箱:

非洲猪瘟检测结果报告单 试剂盒厂家及名称: 荧光定量PCR仪型号: 备注:检测结果填写“阳性”或“阴性” 检验人:校核人: 单位盖章

27.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和致死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猪瘟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置、疫情监测、预防措施、控制和消灭标准等。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猪(含驯养的野猪)的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依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病原分离与鉴定。 2.1 流行特点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发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猪在发病前即能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并持续整个病程。与感染猪直接接触是本病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也可通过精液、胚胎、猪肉和泔水等传播,人、其它动物如鼠类和昆虫、器具等均可成为重要传播媒介。感染和带毒母猪在怀孕期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导致新生仔

猪发病或产生免疫耐受。 2.2 临床症状 2.2.1 本规范规定本病潜伏期为3-10天,隐性感染可长期带毒。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四种类型。 2.2.2 典型症状 2.2.2.1 发病急、死亡率高; 2.2.2.2 体温通常升至41℃以上、厌食、畏寒; 2.2.2.3 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2.2.2.4 腹部皮下、鼻镜、耳尖、四肢内侧均可出现紫色出血斑点,指压不褪色,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可见出血点。 2.3 病理变化 2.3.1 淋巴结水肿、出血,呈现大理石样变; 2.3.2 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 2.3.3 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脏、膀胱、胆囊、扁桃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边缘出现梗死灶; 2.3.4 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突出表面的出血性梗死; 2.3.5 慢性猪瘟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见“钮扣状”溃疡。 2.4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2.4.1 病原分离与鉴定 2.4.1.1 病原分离、鉴定可用细胞培养法(见附件1); 2.4.1.2 病原鉴定也可采用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法,细胞浆出现特异性的荧光(见附件2); 2.4.1.3 兔体交互免疫试验(附件3);

生猪养殖与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技术:第六章:科学采样与诊断检测

第六章 科学采样与诊断检测 在非洲猪瘟的防控过程中,准确、快速、及时地诊断对尽早发现疫情,及时处理极其重要。为确保能够从实验室检测中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在临床取样时应重点考虑动物发病的时间、治疗史、发病状态来选择最佳时机和最具代表性的动物进行采样。其次,有效的样本采集后,如何使用正确的运输方式提交到实验室进行检测也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临床兽医对诊断结果最大的贡献就是以最可靠的采集和运输方式向诊断实验室提供最合适的临床样本。同时,实验室选择正确有效的检测方法对送检样品进行规范准确的检测是非洲猪瘟疫情确诊和阳性动物筛查的重中之重。 ?样品的采集、运送与储存 我国要求对非洲猪瘟的诊断、报告与防控必须严格遵照《中

生猪养殖与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技术 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的要求执行。疑似样品的采集、运送与保存必须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样品的采集,运送和存储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格。 样品的采集、运送与存储关乎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实验室检验能否得出准确结果,与病料取材是否得当、保存是否得法和送检是否及时等有密切关系。当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怀疑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时,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病猪和病死猪的全血、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可能含有病毒。内脏器官弥漫性出血症状明显,故在采集组织病料时需首先通过剖检观察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结合生前各项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采集的脏器应尽可能全面,如疫点周边有野猪分布,应联合林业部门同时采集野猪样品。 一、?样品的采集 1. 全血和血清 采样前提前准备好采血 所需器材,如注射器、真空 采血针和管、1.5mL离心管、 记号笔、样品袋、泡沫箱、 冰袋、白纸和笔。 抗凝血采集,从耳静脉图6-1?前腔静脉采血示范

非洲猪瘟诊断与检测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 技术要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牵头编制 2019年9月

前言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ASF最初发现于肯尼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欧洲、南美洲流行。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非洲猪瘟首起疫情以来,该疫病已蔓延全国23个省,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由于ASFV感染机制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至今尚无有效预防用非洲猪瘟疫苗,因此早期发现、精准检测是控制该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 本文参考了OIE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的文件、农业农村部发布相关文件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技术手册,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从非洲猪瘟早期发现、现场排查、精准检测三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编写而成,主要面向从事非洲猪瘟现场排查和检测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了简明实用的相关操作技术与方法,为非洲猪瘟现场排查与检测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编者 牵头团队: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团队 负责人:马志永 参加人:魏建超等 参加团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负责人:仇华吉 参加人:罗玉子等 兰州兽医研究所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 负责人:刘志杰 参加人:林密等 兰牧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团队 负责人:李建喜 参加人:崔东安

目录 一、概述 (1) 二、早期发现 (4) 三、现场排查 (5) (一)准备工作 (6) 1.人员准备 (6) 2.车辆准备 (6) 3.物品准备 (6) (二)进出养殖场要求 (7) 1.抵达养殖场 (7) 2.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在清洁区) (8) 3.离场前准备 (8) 4.离场后 (9) 5.消毒剂的选择 (9) (三)临床诊断 (9) 1.临床症状 (10) 2.剖检病变 (11) 3.鉴别诊断 (12) 4.发现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的行动 (13) (四)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14) 1.采样方法 (14) 2.样品的记录、保存、包装和运送 (15) 3.废弃物处理 (18) 四、实验室诊断与确诊 (19) 1.快速精准检测 (19) 2.疫情确诊 (19) 附件一: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20) 附件二: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名单 (24)

常见猪病诊断对照表(归纳整理)

猪皮肤病的鉴别诊断表 病毒 病性水真猪丹猪坏死杆渗出表皮脓疱性溃疡性角化 过度 疥癣角化名泡性菌毒痘菌病炎皮炎内芽肿不全 症疾病 矮小牛痘 创伤+ 皮肤擦猪疏螺猪疥 环 病孢子猪丹病葡萄球螨感锌缺 坏死杆伤、S,旋体+ 境、因病毒菌、毒杆毒、菌、莲染+超乏、钙 菌+继hy-icus+ 环死杆脂肪学毛鲜菌猪痘球菌敏反过量 发细菌其它因子菌酸菌病毒应 各种 各种 发14周为小猪、年龄 年 龄,出生各种年 病各种各种出生至急性,4 哺乳仔但也见尤是 哺乳至4 龄尤是种猪年年龄年龄3周龄—12周猪各种年断乳 猪不月龄架子猪 龄为局发性龄的猪猪架 常见 子猪 小点 致大 圆形红 斑, 病 隆起丘斑, 变,脓疱,肉芽隆起的 长方水泡浅表溃皮肤渗黑斑, 病褐色红斑瘀肿,耳红斑,皮屑水泡形肿丘疹疡,褐出,油脂红斑, 变结点,脓部有结薄痂角过黑块, 坏脓疮色硬痂皮,红斑过度 痂,肿痂化 死, 败角化 形成 血症 痂 性边 缘 广泛 耳、 蹄分分布分布面部、小猪广泛颈、 耳、 眼、任何部眼、四肢、 部冠、布,广,广,颊部、分布,大肩、

背、尾 位的感 颈、四 面部、 位 鼻、 常见 肩、 腹部 眼、齿 猪呈局限 背、 部大腿 染伤口 肢、躯 颈部 舌 于耳 背、腹 多见 龈 性 臀 干 后 发 病 高达 高达 不定 高达 10% 率/ 低/ 100%/ 不一定 100% 100%/ /不 100%/ 低/低 低/低 低/低 — 死 无 低 /无 低 不定 定 低 100% 亡 率

病毒 过度 病 性水 真 猪丹 猪 坏死杆 渗出表 脓疱性 溃疡性 角化 疥癣 角化 名 泡性 菌 毒 痘 菌病 皮炎 皮炎 内芽肿 不全 症 疾病 证明 特征 临床 症 剧烈 真菌 性皮 临床症 实验 状、 细菌 骚痒、 诊 孢 肤病 齿伤、 状、细菌 检测日 临 床 室检 组织 细菌学 学、组 耳刮 断 子、 变、 细 细菌学 学、组织 粮 症 状 查 无瘙 菌分 学、 学 织学 物检 血清 查 痒 离 学 玫瑰 疥癣,角 喙食 猪痘, 鉴 糠, 败血 疥癣, 癖,脓 过度 疥 动物 脓疱 化不全, 疥癣, 别 渗出 症, 脓 渗出性 痘,渗 肿,压 角化, 癣 , 诊 试验 性皮 疱性 性皮 皮炎 面部坏死 出性皮 迫性坏 渗出性 角化 渗出 等 炎 性脓疱性 皮炎 断 炎, 皮炎 皮炎 炎 死,血 性皮 不 全 疥癣 肿 炎 引起猪腹泻的疾病鉴别表 疾 发病年龄 腹泻特征 其他症状 病 呕吐,脱水,发病 传染性 各种猪 淡黄色水样,褐色, 率高,多发见于寒 胃肠炎 恶臭 冷季节,死亡率较 高 大肠杆 菌病(仔 猪脱水,无呕吐, 猪黄痢, 仔猪 黄白色水样,有气泡 尾坏死,典型 全窝 仔猪白 感染 痢) 剖检特点 诊 断 胃有不同内容物,肠 中有黄色褐色液体,荧光抗体法、病原肠血管充血,胃壁出分离、电镜检查血,小肠壁薄 肠充血或不充血,肠 壁轻度水肿,肠扩张 充盈液体、粘液和气 细菌学分离鉴定 仅小肠病变,如小肠

非洲猪瘟自检实验室建设规范

非洲猪瘟自检实验室建设规范 当前,我国部分养殖和屠宰企业自建的检测实验室存在选址布局不合理、检测操作不规范、交叉污染重、检出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为规范养殖和屠宰企业检测实验室建设运行,提升非洲猪瘟检测能力,及时有效管控非洲猪瘟发生传播风险,特制定本规范。 1. 选址布局 1.1 养殖场的检测实验室应建在场区之外,屠宰企业的应建 在生产区之外。 1.2 宜为独立建筑物。与其他区域共用建筑物的,应自成一区,设在建筑物一端或一侧。 1.3 与建筑物其他部分相通时,应设可自动关闭的门。 1.4 排污排水便利,便于集中收集和处理。 1.5 根据所使用的检测方法,确定实验室布局。如需提取核酸,至少将其隔成3间,包括样品处理室(含核酸提取)、 试剂准备室(含体系配制)和扩增室。如不需提取核酸,至少将其隔成2间,包括试剂准备室(含体系配制)和扩增室。 1.6 实验室入口处应有明显的生物安全标识。 2. 室内建设 2.1 室内高度

米。2.6净高一般不应低于 2.2 设施与环境要求 2.2.1 实验室门口处设挂衣装置,个人服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应分开放置。 2.2.2 样品处理室、扩增室应设洗手池,在靠近出口处,宜安装感应水龙头和干手器。 2.2.3 地面应采用无缝的防滑、耐腐蚀材料铺设,易于清洁消毒。 2.2.4 踢脚板应与墙面齐平,并与地面为一整体。 2.2.5墙面、顶棚的材料应光滑防水,易于清洗消毒、耐消毒剂的侵蚀、耐擦洗、不起尘、不开裂。 2.2.6 排出的下水应收集处理。 2.2.7 围护结构表面的所有缝隙应密封。 2.2.8 如果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可防蚊虫的纱窗。 2.2.9 实验台应牢固,高低大小适合工作需要且便于操作和清洁。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2.2.10 实验室应安装空调设备,能够控制温湿度。 2.2.11 实验室内应保证适当亮度的工作照明,避免反光和强光。 3. 仪器设备 3.1 病原学检测 离心管,转速可达2mL微量移液器、冰箱、离心机(适合.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核心提示: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称非洲猪瘟疫、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致死率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为预防、控制和扑灭非洲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非洲猪瘟的诊断、报告、处置、预防与控制等技术措施。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非洲猪瘟防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称非洲猪瘟疫、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致死率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非洲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非洲猪瘟的诊断、报告、处置、预防与控制等技术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非洲猪瘟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2.1流行病学 2.1.1 传染源 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带毒钝缘软蜱也是传染源之一。 2.1.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或采食被非洲猪瘟病毒(ASFV)污染的物品经口传染;短距离可经空气传播;也可经钝缘软蜱叮咬传播。 2.1.3 易感动物 家猪、野猪易感。家猪高度易感,且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欧亚野猪易感,但非洲野猪,特别是疣猪(Phacochoerus africanus)和薮猪(Potamochoerus porc us)虽感染该病毒,但不表现临床症状。

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10-12-09 信息来源:市畜牧水产局作者:不详字 体: 大中小 (双击滚屏)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和致死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猪瘟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臵、疫情监测、预防措施、控制和消灭标准等。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猪(含驯养的野猪)的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 依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病原分离与鉴定。 2.1流行特点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发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猪在发病前即能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并持续整个病程。与感染猪直接接触是本病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也可通过精液、胚胎、猪肉和泔水等传播,人、其它动物如鼠类和昆虫、器具等均可成为重要传播媒介。感染和带毒母猪在怀孕期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导致新生仔猪发病或产生免疫耐受。 2.2临床症状 2.2.1本规范规定本病潜伏期为3-10天,隐性感染可长期带毒。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四种类型。 2.2.2典型症状 2.2.2.1发病急、死亡率高; 2.2.2.2体温通常升至41℃以上、厌食、畏寒; 2.2.2.3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2.2.2.4腹部皮下、鼻镜、耳尖、四肢内侧均可出现紫色出血斑点,指压不褪色,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可见出血点。 2.3病理变化 2.3.1淋巴结水肿、出血,呈现大理石样变; 2.3.2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

最新结核病实验室要求资料

一、各级各类实验室职责 (一)结防机构结核病实验室 1、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 在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下,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负责全国结核病实验室工作的规划、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等技术管理,为各级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根据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的要求,组织全国结核病实验室的工作,参与国家有关技术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制定和推行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 建立可行的全国结核病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和质量保证系统,并负责组织实施,协调、检查各省(市、自治区)结核病实验室工作。 除常规的分枝杆菌检查项目外,还应承担其它结核病诊断新技术,新方法的实施和基础研究,承担分枝杆菌最终的菌种鉴定工作。 开展有关的实施性研究。 培训结核病实验室技术人员。 接受跨国参比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2、省级结核病参比实验室 在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的技术指导下,负责全省结核病实验室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培训、督导和质量控制等技术管理。 按照国家和省结核病控制规划的要求,在国家参比实验室的统一部署下,规划本省结核病实验室工作,指导省内各级结核病实验室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 根据国家结核病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组织全省各级实验室痰涂片镜检的质量保证工作,按要求对所辖的地市、县级实验室进行督导和评估,指导地市级实验室对各县级实验室的盲法复检和现场评估。 对本省各级结核病实验室所用耗材、试剂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核准,为全省统一提供抗酸染色试剂,为省内开展分离培养的实验室统一提供培养基。 按国家统一的标准化操作程序开展涂片镜检、分离培养、药物敏感性测定和分离株的初步鉴定,有条件的省参比实验室,可建立完整的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体系。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808169097.html,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s://www.doczj.com/doc/808169097.html,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农业农村)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 为及时发现非洲猪瘟疑似疫情,进一步做好样品检测工作,现就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有关事项补充通知如下。 一、承担检测任务实验室范围 现承担实验室检测任务的各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并经省级畜牧兽医部门批准,可选择辖区内具有相应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系健全,近三年内未发生任何生物安全事故,具有生物安全二级或以上的实验室分担样品检测任务。受委托实验室可为高等院校、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等符合条件的实验室。各省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对受委托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和生物安全进行督导。各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组织协调受委托实验室做好样品检测工作,检测结果应由受委托实验室和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负责。 二、严格开展实验室活动 各受委托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样品检测前,要在生物安全柜中对样品进行处理和灭活。每批样品检测结束后,要对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液等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并对相关仪器、工作台面、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检测任务完成后,要对所有剩余样品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做好样品销毁记录,不得留样。 三、及时报送检测结果 各受委托实验室一旦发现疑似阳性结果,应立即报告所在地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反馈送样单位;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于1小时内以快报形式报告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尽快组织将疑似阳性样品送至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进行确诊。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完成后,应于1小时内将结果以快报形式报送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反馈送样单位。 四、其他有关要求 各受委托实验室须通过检测能力比对验证后方可开展检测工作,能力比对实施方案由各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并实施。样品检测所用引物、阳性对照品和实验室操作程序由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统一提供。未经省级畜牧兽医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集病料。除我部指定的实验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保存病料。未经我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分离病毒,不得进行动物感染实验。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18年10月25日 来源: https://www.doczj.com/doc/808169097.html,/fg/detail2089909.html

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方案.pdf

附件2 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方案 生猪屠宰是连接生猪产销的关键环节,做好屠宰环节非洲猪瘟防控是降低病毒扩散风险、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关要求,提高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能力,特制定此方案。 一、生厂入场查验 (一)查验内容。生猪到屠宰厂后,屠宰企业应查验承运人(贩运户、代宰户)运输车辆是否与备案信息一致,查验生猪是否来自疫区,核对生猪数量、畜禽标识、起运地、目的地是否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一致。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的要求检查生猪的临床健康情况。包括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并测量生猪体温,观察是否有体温升高至40~42℃。经检查,《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厂。 (二)异常情况处理。对临床异常或疑似非洲猪瘟病猪的,应立即采集血液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阴性且不是其他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准许入场;检测阳性的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版)》的要求进行处理;其他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对于运输途中死亡生猪,应先经驻场官方兽医确认不是因非洲猪瘟死亡后,再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记录要求。生猪入厂查验记录要明确注明生猪来源(养殖场名或户主姓名)、出栏时间、入场时间、头数、重量,以及检疫证号、运输车辆号,以及贩运户、代宰户或承运人姓名等。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二、入厂生猪待宰管理 (一)生猪入圈要求。经入厂检查合格的生猪,赶入待宰圈。待宰生猪原则上实行一圈一号,按产地、货主分类分批次存放,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生猪不得混群。同时做好记录。 (二)待宰管理要求。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进行临床检查,定时巡查,及时剔出疑病猪只,按规定处理。宰前3小时逐头测量体温,观察是否有高热(体温升高至40~42℃)。圈舍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保持饮水槽清洁,要及时清扫粪便,每批生猪送宰后彻底清扫、消毒。已经入厂的生猪,不得擅自出厂。 (三)送宰要求。宰前进行充分淋浴,洗净体表的灰尘、污泥、粪便等。按照待宰生猪的圈号,分批次送宰。 (四)记录要求。生猪待宰记录应包括圈号、数量、货主姓名、进圈时间、待宰检查项目和结果、检查人签字等。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三、同步检验检疫管理 (一)屠宰流水管理要求。做好每头生猪的标识,不得混挂、漏挂。特殊情况下,有落猪、漏猪现象,要及时上线,作好标识,明确其批次。内脏摘除后,保证胴体和内脏能够一一对应。

猪瘟的临床诊断

猪瘟的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热性、致死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影响颇大。1984年,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入A类传染病,我国目前将其定为一类传染病。 根据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文献资料表明,大、中型养猪场通过科学而有效的免疫接种程序所建立的猪群,在猪瘟流行时只引起猪瘟的散发。尽管实行科学的防疫制度,包括疫苗提高药量,但没有完全扑杀带毒猪,某些养猪场就成为猪瘟的疫源地。因此,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预防猪瘟科学的措施、方法,主要环节是提高防疫措施、诊断、接种后的免疫预防和评价。对此,养猪场迫切需要及时诊断猪瘟和定期检疫猪瘟,只有快速、灵敏、准确、便捷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有利于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猪瘟,从而保护养猪业。 1 临床诊断 猪体温变化明显,迅速上升到41℃,少数达到42℃,稽留不退。食欲不振,其特征为病猪把嘴放在食物处片刻,又回到休息处。精神萎顿,伏卧嗜睡,后肢无力。先便秘后腹泻,以后交替发生,粪便中混有粘液或血丝。后期部分病猪有尿血、气喘等症状。急性结膜炎流出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有些上、下眼睑粘在一起。常在鼻端、耳、四肢侧、腹下有出血斑和出血点,指压不褪色。个别猪有神经症状:磨牙、痉挛、脚交叉、站立不稳。先天性猪瘟病毒感染可造成流产、木

乃伊胎、畸形、死胎、有震颤症状的弱仔猪出生、或外观正常但生产出被感染的仔猪。 全身性出血,皮肤、粘膜、实质器官都有充血和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淋巴结外观充血肿胀,切面周边出血,呈红白相间的“石样”。脾脏不肿大,边缘发现楔状梗死区。肾皮质色泽变淡,有点状出血。膀胱粘膜表现不同程度的充血,粘膜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扁桃体出现梗死,随着细菌侵入发生化脓性炎症。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回盲瓣、回肠、结肠可见轮层状溃疡即“扣状肿”。公猪包皮积尿。 根据以上临床症状、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以建立猪瘟的初步诊断,但应与猪丹毒、猪副伤寒、猪肺疫、猪弓形体和链球菌病等进行鉴别。 2 实验室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特征性病理变化,建立猪瘟的初步诊断,但确诊、非典型猪瘟,特别是仔猪表现的复杂症状,难以做出诊断,必须借助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现在实验室诊断应用方法有动物试验、病毒分离、免疫荧光试验等。 2.1 动物试验 取病猪的扁桃体、脾脏、肾脏、淋巴结等组织(扁桃体是分离病毒首选器官,如采集不到扁桃体,也可采集脾脏、肾脏、淋巴结),剪碎、研磨,加生理盐水制成乳剂,无菌处理后接种易感猪,观察发

非洲猪瘟诊断规范2020

附件1 非洲猪瘟诊断规范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等为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餐厨废弃物、饲料、饮水、圈舍、垫草、衣物、用具、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三)易感动物 家猪和欧亚野猪高度易感,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疣猪和薮猪虽可感染,但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 (四)潜伏期 因毒株、宿主和感染途径的不同,潜伏期有所差异,一般为5至19天,最长可达21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将潜伏期定为15天。 (五)发病率和病死率 不同毒株致病性有所差异,强毒力毒株可导致感染猪在12至14天内100% 死亡,中等毒力毒株造成的病死率一般

为30%至50% ,低毒力毒株仅引起少量猪死亡。 (六)季节性 该病季节性不明显。 二、临床表现 (一)最急性: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二)急性:体温可高达42℃,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腹泻,粪便带血。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它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死率可达100% 。病程4至10天。 (三)亚急性:症状与急性相同,但病情较轻,病死率较低。体温波动无规律,一般高于40.5℃。仔猪病死率较高。病程5至30天。 (四)慢性:波状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死亡率低。病程2至15个月。 三、病理变化 典型的病理变化包括浆膜表面充血、出血,肾脏、肺脏表面有出血点,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点,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胆囊、膀胱出血;肺脏肿大,切面流出泡沫性液体,气管内有血性泡沫样粘液;脾脏肿大,易碎,呈暗

结核病实验室要求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环境安全:根据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结核分枝杆菌大量活菌操作须在符合生物安全三级(Laboratory Biosafety Level 3)的环境中进行;样本检测(包括涂片、显微镜观察、样本的病原菌分离纯化、药物敏感性试验、生化鉴定、免疫学实验、PCR核酸提取等初步检测活动),可以在符合生物安全二级(Laboratory Biosafety Level 2)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含防护屏障)均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实验室操作安全: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进行实验室操作,实验人员应该认真负责,格按照标准化、规化的操作程序进行各项实验室操作。 菌种或样本运输安全:为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在运输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时,须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包装、运输、操作、保藏和管理。 废弃物处理安全:为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应格按照《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一)痰涂片镜检实验室基本要求 1.实验室应分区(痰涂片染色区域和读片镜检区域),布局应符合生物安全二级防护的要求。

2.准入规定,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未经批准任人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的门应随时关闭。 3.个人防护,在实验室工作时,应穿防护服、隔离衣,并佩戴口罩(面具)和手套等。 4.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易清洁、不渗液,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 5.实验操作台面应耐热、防水,耐消毒剂、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腐蚀。 6.实验室应保证操作时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7.实验室应设置洗手池、洗眼器或喷淋设备。 8.实验室中的器具和实验台应坚固耐用,在实验台、生物安全操作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及下面,应留有足够空间,以便于清洁。 9.实验室中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纱窗。 10.实验室应有适当的消毒设备。 11.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12.实验室应装备开展痰涂片检查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 (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实验室基本要求 1.满足生物安全二级的基本要求。 2.准入规定,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未经批准任人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的门应随时关闭。 3.个人防护,在实验室工作时,应该穿防护服、隔离衣,并佩戴口罩(面具)和手套等。 4.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光滑、易清洁、不渗液,并耐化学品和消毒

非洲猪瘟防控方法

精心整理西安市坤昱生物制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非洲猪瘟的预防控制应急方案 西安市坤昱生物制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承担西咸新区沣东、沣西动物强制免疫疫苗的实施工作,同时也承担辖区应急疫情的预防处置等工作;近期非洲猪瘟在我国多个省区相继发现,上级管理部门多次召开会议,拟定措施;坤昱公司作

猪场启动非洲猪瘟紧急防控方案势在必行!众所周知,疫病的传播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生物安全防控!为此,公司拟定了紧急预防控制方案 1、分区管理降低传播风险

猪场爆发疾病大多数是以人员、物资或车辆为媒介进行传播,猪场实行分区管理,可有效减少猪场各区域之间交差污染的机率。建立一套强大的后勤保障系统,通过对猪场的人员、物资、设备、运输、维护等全方位的管理、支持和服务,以避免猪场过多与外界接触而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 2、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⑷死猪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清洗、消毒死猪转运工具及经过的路线 。

3、严格把控进苗过程 1、引苗时,车辆尽量避开其他运猪车辆;装猪前认真检查车辆清洗情况,保证清洗至眼观无粪便、无泥沙、无猪毛的标准,合格后方可实施消毒、进场装猪。 2、运载猪苗的车辆在到达养户场前,要对其前脸、底盘、轮胎进行喷洒消毒。 3、卸猪苗时,严禁其他养户及闲杂人员参与。 4、 1 2 3 5 1 2 3 4 6 7 1 2、肥猪销售装车前,认真检查车辆清洗情况,保证清洗至眼观无粪便、无泥沙、无猪毛的标准,合格后方可实施消毒、进场装猪。 3、出猪结束后,养户要及时冲洗干净猪舍、过道、工具等生产物资,并用消毒药对其进行严格消毒。 西安市坤昱生物制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作者单位""&!!!"杭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病治疗中心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李!锋!朱!敏 !!!摘!要"!由于结核菌耐药性增强(以及不少国家和地区忽视对结核病的控制(使得结核病再次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涌现出许多新型诊断技术’本文总结目前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作一综述’ !关键词"!结核病% 实验室诊断!!结核病作为单因致死率最高的传染性疾病(目前疫情再次呈现上升趋势’其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并结合传统的结核菌检测和胸部f 线检查’由于胸部f 线的特异性不强(常给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很多干扰’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就其现状及展望作一概述(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J @C :?J :)O $也有实验室通过色谱)&* 或质谱)%*来鉴定分枝杆菌中特异性的物质(该法可从涂 片阴性的标本中检测出分枝杆菌(但需要特殊的设备且耗资巨大’I !免疫学检测 *细胞免疫学检测目前常用纯化蛋白衍生物 #) I C ;G ;>H )C :@>;C ;=B @;=>(33Y $试验’该法是向机体注射一定量的33Y 后(通过观察机体的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杆菌(操作时应注意正确的方法’由于简单易行(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其进行结核病的初步诊断’但由于33Y 中含有分枝杆菌的多种蛋白(其皮试阳性并不能鉴别是97+感染或是接触环境中的9Q 77还是卡介苗接种后的致敏’而且其皮试阳性有赖于机体免疫系统正常( 通过一定的时间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因此其敏感性较差(特异性不高(应注意正确分析试验结果’+血清学检测是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细菌细胞壁抗原&血清中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生物活性物质的改变等(该法应用前景广泛(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其包括以下三种方法"第一(抗体检测针对结核杆菌不同抗原如(2P 76&9376"&9376$等(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在体外通过基因工程&杂交瘤等技术获得大量单一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R -2P $法即可检测血清中抗体的存在’但个体对结核杆菌不同的蛋白抗原反应是不同的(而且对某一种抗原的反应存在阶段差异性(因此单一抗原的检测存在较大局限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眼光投向制备含有多种特异性抗原的联合抗原’第二(细胞因子检测基础研究已证明(结核患者#尤其是活动性结核$血清中或浆膜腔积液中的多种细胞因子包括"-R 家族及其受体&-.8/8&78./!等会发生明显的 变化)"($ *(并且会随病情的改变而改变(检测这些细 胞因子水平为评估病情提供了依据’目前多使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有商品化的试剂盒使用(方便快捷(但仅供参考’第三(抗原检测单克隆抗体与免疫印记法检测不同分子质量蛋白#"#M I &$1M I 等$(通过斑点吸附免疫金标法检测脂阿拉伯甘露聚糖 #D ;) :B C B K ;<:E B <?);C (Q J @4%!!6(W :D 4%648:4&!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