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向二维时序数据可视化方法的研究

面向二维时序数据可视化方法的研究

数据挖掘方法论(SEMMA).

SAS数据挖掘方法论─ SEMMA (2009-07-20 21:15:48 Sample ─数据取样 Explore ─数据特征探索、分析和予处理 Modify ─问题明确化、数据调整和技术选择 Model ─模型的研发、知识的发现 Assess ─模型和知识的综合解释和评价 Sample──数据取样 当进行数据挖掘时,首先要从企业大量数据中取出一个与你要探索问题相关的样板数据子集,而不是动用全部企业数据。这就象在对开采出来矿石首先要进行选矿一样。通过数据样本的精选,不仅能减少数据处理量,节省系统资源,而且能通过数据的筛选,使你想要它反映的规律性更加凸现出来。 通过数据取样,要把好数据的质量关。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数据的质量,即使你是从一个数据仓库中进行数据取样,也不要忘记检查其质量如何。因为通过数据挖掘是要探索企业运作的规律性的,原始数据有误,还谈什么从中探索规律性。若你真的从中还探索出来了什么“规律性”,再依此去指导工作,则很可能是在进行误导。若你是从正在运行着的系统中进行数据取样,则更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再次提醒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数据的质量,慎之又慎! 从巨大的企业数据母体中取出哪些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呢?这要依你所要达到的目标来区分采用不同的办法:如果你是要进行过程的观察、控制,这时你可进行随机取样,然后根据样本数据对企业或其中某个过程的状况作出估计。SAS不仅支持这一取样过程,而且可对所取出的样本数据进行各种例行的检验。若你想通过数据挖掘得出企业或其某个过程的全面规律性时,必须获得在足够广泛范围变化的数据,以

使其有代表性。你还应当从实验设计的要求来考察所取样数据的代表性。唯此,才能通过此后的分析研究得出反映本质规律性的结果。利用它支持你进行决策才是真正有效的,并能使企业进一步获得技术、经济效益。 Explore──数据特征探索、分析和予处理 前面所叙述的数据取样,多少是带着人们对如何达到数据挖掘目的的先验的认识进行操作的。当我们拿到了一个样本数据集后,它是否达到我们原来设想的要求;其中有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和趋势;有没有出现你所从未设想过的数据状态;因素之间有什么相关性;它们可区分成怎样一些类别……这都是要首先探索的内容。 进行数据特征的探索、分析,最好是能进行可视化的操作。SAS 有:SAS/INSIGHT和SAS/SPECTRA VIEW两个产品给你提供了可视化数据操作的最强有力的工具、方法和图形。它们不仅能做各种不同类型统计分析显示,而且可做多维、动态、甚至旋转的显示。 这里的数据探索,就是我们通常所进行的深入调查的过程。你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可能是要搞清多因素相互影响的,十分复杂的关系。但是,这种复杂的关系不可能一下子建立起来。一开始,可以先观察众多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再按其相关的程度,以了解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这些探索、分析,并没有一成不变操作规律性;相反,是要有耐心的反复的试探,仔细的观察。在此过程中,你原来的专业技术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它会帮助你进行有效的观察。但是,你也要注意,不要让你的专业知识束缚了你对数据特征观察的敏锐性。可能实际存在着你的先验知识认为不存在的关系。假如你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话,那末你绝对不要轻易地否定数据呈现给你的新关系。很可能这里就是发现的新知识!有了它,也许会导引你在此后的分析中,得出比你原有的认识更加符合实际的规律性知识。假如在你的操作中出现了这种情况,应当说,你的数据挖掘已挖到了有效的矿脉。 在这里要提醒你的是要有耐心,做几种分析,就发现重大成果是不大可能的。所幸的是SAS 向你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它可跟随你的思维,可视化、快速的作出反应。免除了数学的复杂运算过程和编制结果展现程序的烦恼和对你思维的干扰。这

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有什么方法

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有什么方法 “仪表板”、“大数据”、“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越来越多人和企业,开始运用他们的数据来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千锋教育培训大师带你走进大数据,教你几招,搞定大数据的可视化界面设计。 一、用户不同,数据不同 任何时候设计一套复杂的系统,都不可避免要为很多用户和角色进行设计。总裁、经理和分析师是几个常见角色,每个都有自己的工作流程和对数据的需求。 定义好角色,产生不同视角,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关于角色,重要的一点是预先确定好,围绕它们来组织信息结构与线框图。 下面是我们去年做的一款健康报告应用的最终成品。这套系统有着不同的用户群,他们各自都需要不同的数据管理。创建了关键角色后,我们每次评审会将

它们放在旁边。 二、制作页面模型 首先为用户呈现他们需要的,再将页面余下的信息根据用户故事或信息层级,进行结构化处理。制作页面模型的概念,正是写散文(和其他很多种沟通形式)的核心原则,如果一开始就使人分心,那么用户不仅难以分辨每个元素是什么,也难以集中精力于整个流程。这是进行用户体验设计时需要牢记的一项准则。下面是制作页面模型的两个常用方式。 给画板创建某种结构。问问自己——通过这些信息要讲述怎样的故事? 在Behance和Dribbble上看到很多仪表板和数据画报项目,(视觉上)设计得很漂亮,但通常都使人眼花缭乱、过目即忘。它们要么是各种图表组件以缺乏层级的瀑布流形式排列,要么视觉上过度设计,并不适合这项数据。最关键的一点——避免创造出令人一知半解的图形。为页面信息建立模型,首先给用户呈现关键信息,然后才是支撑内容。 三、选择正确的图形 在美学方面,有很多(太多了)设计都在误用图表。最糟的是——这些“坏习惯”似乎在成倍增加。随处可见本应是饼形图的面积图,还有本应该是柱状图的曲线图。让我们一起来制止这些设计……下面这些建议有助于你正确对待数据:始于数据

数据挖掘算法的分析与研究

科技广场2010.9 0引言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各种应用领域所拥有的数据量急剧增加,这些数据对人们的工作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对这些数据进行高级处理的工具比较少,使它们的重要性没有能够充分的发挥。当前多数的数据库系统只是可以对数据库中已有的数据进行存取、查询和统计等简单操作,通过这些操作人们可以获得数据的一些简单信息。但这些信息是从数据表面直观表现出来,对于隐藏于数据背后的如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整体特征的描述以及寻找未来数据发展趋势的预测等信息并不能通过这些手段得到,而这些往往是人们更加需要的并且在决策支持的过程中更有价值。 数据挖掘是信息技术自然演化的结果,正是从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库中挖掘有用知识的过程。 1数据挖掘的主要步骤 数据挖掘工作作为一个完整的挖掘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陈述问题和阐明假设:多数基于数据的模型研究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应用领域里完成的。因此在设计数据挖掘算法之前,需要事先确定一个有意义的问题陈述。模型建立者通常会为未知的相关性指定一些变量,如果可能还会指定相关性的一个大体形式作为初始假设。对当前问题可能会有几个阐明的假设,这要求将应用领域的专门技术和数据挖掘模型相结合。实际上,这往往意味数据挖掘人员与应用专家之间密切地协作,在开始数据处理过程之前明确实际工作对数据挖掘结果的要求,根据此要求,确定数据收集过程的具体方法和数据挖掘采用的具体算法。 (2)数据准备和预处理:数据准备和预处理又可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选取、数据预处理、数据变换。 数据选取的目的是确定数据挖掘的处理对象,即目标数据,它是根据由问题陈述中得到的用户需求,从原始数据库中抽取一定的数据用于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算法的分析与研究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Data Mining Algorithms 喻云峰 Yu Yunfeng (江西省商务学校,江西南昌330100) (Jiangxi Commercial School,Jiangxi Nanchang330100) 摘要:本文对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数据挖掘的基本步骤,归纳了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数据挖掘进行数据分析的通用策略。 关键词:数据挖掘;通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92-(2010)9-0054-03 Abstract:In this thesis,the basic theory of data mining is researched.Based on this,the basic steps of data min-ing is summarized and the basic method of data mining is generalized.At last,a general tactic of data mining is given. Keywords:Data Mining;General Tactic 54

案例丨数据可视化的作用和实现方法

案例丨数据可视化的作用和实现方法 今年以来,大数据是整个IT领域非常热门的话题,特别是阿里巴巴的马云提出“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把大数据推向了风口浪尖。然而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往往是空有海量数据而无实际使用价值,更不要说帮助管理者进行业务决策。 云智慧作为一家专业的应用性能管理服务商,常年与客户的各种IT数据打交道,我们是如何看待大数据的呢,又是如何让大数据对企业的业务决策产生价值的呢?请看云智慧高级产品经理Fox对于大数据的最后一公里——数据可视化价值的思考。 什么是大数据 选择分享这个主题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在云智慧所负责透视宝产品工作,以及Fox(以下为第一人称)与父亲的一次简短交流。 我父亲是一个公务员,他每天有一个爱好是看新闻联播,经常新闻中会提到大数据,偶尔会问我什么是大数据?国际上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是不是很难懂? 有个段子可以帮大家生动的理解大数据,林彪带兵打仗的时候有个特别的习惯,那就是每次战斗结束后,都要用小本子记下所缴获的武器种类、数量等数据,乐此不疲,而大家对此都不以为意。有一天,在又一次遭遇战后,士兵在给他念缴获的武器数量时,他突然叫停,然后兴奋地指出,这次遭遇战很可能遇到的是

敌人的指挥部队。原因是,这次缴获的小枪与大枪的比例高于普通的战斗,小车与大车的比例以及军官与士兵的比例也都高于平均,因此他得到了这个结论。在这个数据的指导下,部队一鼓作气,追击逃脱的部队,成功的把敌人的指挥官抓获。 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就能生动的理解大数据的作用和价值。无论多数企业或个人是否已经意识到大数据的真实存在,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大数据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兴起,数据分析被分成以下几个步骤:采集、统计、分析、呈现,而数据呈现即数据的可视化,被称为大数据的最后一公里。 什么是数据可视化 大数据已经被国家列入十三五规划,提倡开放,共享。开放共享的背后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接触和进入大数据领域,企业不再为数据资源的垄断发愁,因为一切都是开放的,如何获取数据将不再是问题,困难在于数据有什么价值,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把数据的价值直观而清晰的表达出来。 我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设计中的设计》,里面提出一个概念叫视觉对话。如果要两个语言、文字不通的陌生人进行沟通,给他们一张纸,一只笔,他们一定是用最简洁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进行交流,这就是视觉对话。 其实这也正是数据可视化的本质,通过可视化图表将用比文字快10倍的速度将陌生的读者带进门,大数据时代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数据可视化的崛起。作为大数据最后一公里的展现环节,数据可视化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借助图形化的手段,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 一方面,数据赋予可视化以价值;另一方面,可视化增加数据的灵性,两者相辅相成,帮助企业从信息中提取知识、从知识中收获价值。 为什么要做数据可视化 为什么很多企业开始拥抱数据可视化?是什么趋势在驱动可视化,换言之为什么企业变得更具视觉性? 我们首先澄清一点,数据可视化绝对不是最近才流行起来的,早在原始社会穴居人类就将岩画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手段,而目前我用过最牛的大数据分析软件就是Excel。 和5年前相比,企业对于数据可视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原因很简单,数据

《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教案

《大数据可视化技术》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案 (详案) 2019 -2020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大数据可视化技术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教师姓名: 所属系部: 职称: 课时:总学时64 使用教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

教学单元教案

数据:聚焦于解决数据的采集,清理,预处理,分析,挖掘。 图形:聚焦于解决对光学图像进行接收、提取信息、加工变换、模式识别及存储显示。 可视化:聚焦于解决将数据转换成图形,并进行交互处理。 (2)大数据可视化的分层 从市场上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来看,数据可视化分为5个层级,如下图所示: (3)数据可视化技术基础概念 数据可视化技术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1.数据空间:是由n维属性和m个元素组成的数据集所构成的多维信息空间; 2.数据开发:是指利用一定的算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定量的推演和计算; 3.数据分析:指对多维数据进行切片、块、旋转等动作剖析数据,从而能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数据; 4.数据可视化:是指将大型数据集中的数据以图形图像形式表示,并利用数据分析和开 发工具发现其中未知信息的处理过程。 数据可视化已经提出了许多方法,这些方法根据其可视化的原理不同可以划分为基于几何的技术、面向像素技术、基于图标的技术、基于层次的技术、基于图像的技术和分布式技术等等。

(4)数据可视化领域的起源 数据可视化领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图形学的早期。当时,人们利用计算机创建了首批图形图表。 (5)教师活动:PPT讲解;学生活动:听讲记录;时间分配:20分 钟。 2、数据可视化作用与意义 (1)数据可视化作用 数据可视化的主要作用包括数据记录和表达、数据操作及数据分析3个方面,这也是以可视化技术支持计算机辅助数据认知的3个基本阶段: 1.数据记录和表达 借助于有效的图形展示工具,数据可视化能够在小空间呈现大规模数据。 2.数据操作 数据操作是以计算机提供的界面、接口、协议等条件为基础完成人与数据的交互需求。 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通过数据计算获得多维、多源、异构和海量数据所隐含信息的核心手段,它是 数据存储、数据转换、数据计算和数据可视化的综合应用。 (2)数据可视化意义 数据可视化在数据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视觉是人类获得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1)视觉感知是人类大脑的最主要功能之一 2)眼睛是感知信息能力最强的人体器官之一 2.数据可视化的主要优势 1)可以洞察统计分析无法发现的结构和细节 2)可视化处理有利于大数据普及应用 3.可视化能够帮助人们提高理解与处理数据的效率 4.数据可视化能够在小空间展示大规模数据

6大提高数据可视化的实用技巧

6大提高数据可视化的实用技巧 目前,大数据对社会、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应用涉及到大数据,而大数据的属性都呈现出了大数据不断增长的复杂性,采取合理的分析方法,并更好的呈现出来尤为重要,对于提高大数据的可读性可以遵循以下规律: 1. 将指标图形化 一般用与指标含义相近的icon来表现,使用场景也比较多。 2. 将指标关系图形化 当存在多个指标时,挖掘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图形化表达,可提升图表的可视化深度。一方面可借助已有的场景来表现,比如:百度统计流量研究院操作系统的分布,首先分为windows、mac还有其他操作系统,windows又包含xp、2003等多种子系统;另一方面可以构建场景来表现,比如百度统计流量研究院中的学历分布,指标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等等,它们之间是一种越爬越高,从低等级到高等级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可以通过构建一个台阶去表现。 3. 将指标值图形化 一个指标值就是一个数据,将数据的大小以图形的方式表现。比如用柱形图的长度或高度表现数据大小,这也是最常用的可视化形式,也可尝试从图形的视觉样式上进行一些创新,常用的方法就是将图形与指标的含义关联起来。 4. 让图表“动”起来 数据图形化完成后,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变为动态化和可操控性的图表,用户在操控过程中能更好地感知数据的变化过程,提升体验。

5. 将数据进行概念转换 在数据可视化,有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概念转换,可加深用户对数据的感知,常用的方法有对比和比喻。 6. 将时间和空间可视化 通过时间的维度来查看指标值的变化情况,一般通过增加时间轴的形式,也就是常见的趋势图;当图表存在地域信息并且需要突出表现的时候,可用地图将空间可视化,地图作为主背景呈现所有信息点。 以上是提高大数据可读性的六种实用方法,在进行数据呈现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数据呈现的方法也会越来越多,平时可以多学习、对比并积累,好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和工具可以对数据呈现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时序数据上的数据挖掘

V ol.15, No.1 ?2004 Journal of Software 软 件 学 报 1000-9825/2004/15(01)0000 时序数据上的数据挖掘 ? 黄书剑1+ 1(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江苏 南京 210093) Data Mining on Time-series Data HUANG Shu-Jian 1+ 1(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 Corresponding author: Phn +86-**-****-****, Fax +86-**-****-****, E-mail: ****, http://**** Abstract : Data mining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in the recent years. Since time related data occurs frequently in various areas, there has been “an explosion” of interest in mining time-series data, which is a popular branch of data mining.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major research areas and tasks in mining time-series data, such as preprocessing, representation, segmentation, similarity, classification, clustering, anomaly detection, rule discovery, etc. Some solutions of several tasks are also includ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 data mining; time-series 摘 要: 近年来数据挖掘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由于越来越多的数据都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时序数据的挖掘作为数据挖掘的一个分支,正在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本文概述了时序数据上的数据挖掘这个领域内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课题,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表示、分割、相似度度量、分类、聚类、异常检测、规则识别等。并对部分课题的主要解决方案进行了一些介绍。 关键词: 数据挖掘;时序数据挖掘 中图法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近几十年来,计算机运算存储能力不断提高,数据产生和采集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而数据量越来越大;而与此同时,人们面对巨量数据,能够直接获得的信息量却越来越有限。单纯的人力已经很难胜任对这样巨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取出相关信息的任务。为了解决这种数据与信息之间的矛盾,数据挖掘应运而生。所谓数据挖掘,即从巨量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1]。数据挖掘的目的就在于找出巨量数据中的潜在规律,以对未来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其在分析处理中的优势以 ? Supported by the ****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 **** (基金中文完整名称); the ****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 **** (基金中文完整名称) 作者简介: 黄书剑(1984),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可视化方法研究

摘要:大数据时代数据飞速增长,高维数据越来越多迫切需要新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对高维数据进行处理。本文在传统的radviz数据可视化方法基础上,结合弹簧模型,给出了一种改进的radviz数据可视化方法,并通过两种模型之间的比较,证明了改进的radviz可视化方法增强了属性间的合力,降低了数据遮盖度,更好地保持了原有数据集的特征。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可视化;radviz;弹簧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7-0231-0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产生的速度呈直线上升,数据海量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数据急剧增加对数据处理、数据挖掘以及数据可视化等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目前,数据可视化面临高维数据越来越多,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种类越来越多等多种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radviz数据可视化方法,将高维数据样本非线性的投影到二维目标空间,能够快速找到容易被领域专家认可的可视化模型。但是传统的radviz可视化方法将属性值均匀分布在圆周上造成属性间的值相互抵消,从而导致数据遮盖度较大及可视化图形有内缩趋势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的radviz可视化方法,改进的方法增强属性了间的合力,降低了数据遮盖度,使得原始数据集的特征能够更好地保持。 1 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技术诞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等技术,以图表、地图、动画或其他使内容更容易理解的图形方式来表示数据,使数据所表达的内容更加容易被处理。数据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甚至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前沿学科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1]。目前数据可视化技术大体可以分为5类:基于几何投影可视化技术、面向像素可视化技术、基于图标可视化技术、基于层次可视化技术以及基于图形可视化技术[2]。 数据可视化的简易工作图如图1所示: 2 传统的radviz可视化方法分析 radviz(radial coordinate visualization)是一种基于弹簧模型的可视化方法,radviz 是将一系列多维空间的点通过非线性方法映射到二维空间,实现在平面中对多维数据可视化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自从ankerst于1996年提出radviz技术以来,radviz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可视化分析和数据挖掘等领域。近年来更是把radviz技术运用到基因表达数据的分类上,且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3]。 2.1 传统radviz模型 经典的radviz方法通常运用在平行坐标系上,将一系列具有多维度属性的点通过非线性方法映射到二维空间,使人们得以用肉眼观察。如图2所示,设n个特征变量随机均匀地分布在单位圆周上(如n= 6),记为~,现在假设n个弹性系数不同的弹簧一端全部固定在一个小球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假定第j根弹簧对于观测点i的弹性系数为,如果观测点固定在圆内的一个平衡位置,那么(,)就是n维空间(,…,)在二维空间的投影,便实现了一个n维数据转化到二维坐标的radviz可视化[3]。 其中,表示随机均匀分布在单位圆周上的特征向量;单位圆周表示一个二维空间;o表示特征向量映射在二维空间上的平衡点。 根据胡克定律,对一个弹簧而言,小球所受到的弹力取决于弹簧拉伸的长度(矢量)和弹簧的弹性系数(标量),当小球静止不动时,则表明其受到所有弹簧的合力为零。对此可得到如下公式: 其中xj表示第j个变量在二维空间的圆周上的坐标,pi表示第i个观测点在圆内二维空间平衡位置的坐标。公式(2-2)表示第i个观测的平衡位置,式(2-3)表示观测平衡位置向量pi为各变量的坐标位置的加权平均。为了避免负值的出现,常常采用归一化的方法,

大大数据管理系统之大大数据可视化设计

数据管理系统企业级数据可视化项目Html5 应用实践 项目经理:李雪莉 组员:申欣邹丽丹陈广宇陈思 班级:大数据&数字新媒体 一、项目背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用户对数据可视化的需求日益迫切。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简单直观的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绩效考核、关键业务、分支机构的运行情况,即时掌握突发性事件的详细信息,快速反应并作出决策。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企业不断的积累基础信息、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绩效考核、经营分析等以不同形式分布在多个系统或个人电脑文档内的业务数据。如何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以简单、直观、高效的形式提供给管理者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是当前企业数据应用的迫切需求。传统的企业数据可视化方案多基于Java Applet、Flash、Silverlight 等浏览器插件技术进行开发,在当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Web技术标准也随之高速发展,用户对互联网技术安全性和使用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Java Applet、Flash、Silverlight 等浏览器插件技术因为落后和封闭的技术架构,以及高功耗、高系统

资源占用,已经被微软、谷歌、苹果、火狐等主流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厂商逐步放弃,转而不断支持和完善基于HTML5的新一代Web技术标准 对数据进行直观的拖拉操作以及数据筛选等,无需技术背景,人人都能实现数据可视化无论是电子表格,数据库还是 Hadoop 和云服务,都可轻松分析其中的数据。 数据可视化是科学、艺术和设计的结合,当枯燥隐晦的数据被数据科学家们以优雅、简明、直观的视觉方式呈现时,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的方法,而且往往具备艺术作品般的强大冲击力和说服力。如今数据可视化已经不局限于商业领域,在社会和人文领域的影响力也正在显现。 数据可视化的应用价值,其多样性和表现力吸引了许多从业者,而其创作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有强大的专业背景支持。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的可视化图形,都为我们搭建了新的桥梁,让我们能洞察世界的究竟、发现形形色色的关系,感受每时每刻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信息变化,还能让我们理解其他形式下不易发掘的事物。 二、项目简介 目前,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基金,证劵等)面临着诸如利率汇率自由化,消费者行为改变,互联网金融崛起等多个挑战。为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要求管理者运用大数据管理以更为科学的手段对企

大数据可视化设计说明

大数据可视化设计 2015-09-16 15:40 大数据可视化是个热门话题,在信息安全领域,也由于很多企业希望将大数据转化为信息可视化呈现的各种形式,以便获得更深的洞察力、更好的决策力以及更强的自动化处理能力,数据可视化已经成为网络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趋势。 一、什么是网络安全可视化 攻击从哪里开始?目的是哪里?哪些地方遭受的攻击最频繁……通过大数据网络安全可视化图,我们可以在几秒钟回答这些问题,这就是可视化带给我们的效率。大数据网络安全的可视化不仅能让我们更容易地感知网络数据信息,快速识别风险,还能对事件进行分类,甚至对攻击趋势做出预测。可是,该怎么做呢? 1.1 故事+数据+设计 =可视化 做可视化之前,最好从一个问题开始,你为什么要做可视化,希望从中了解什么?是否在找周期性的模式?或者多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异常值?空间关系?比如政府机构,想了解全国各个行业的分布概况,以及哪个行业、哪个地区的数量最多;又如企业,想了解部的访问情况,是否存在恶意行为,或者企业的资产情况怎么样。总之,要弄清楚你进行可视化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讲什么样的故事,以及你打算跟谁讲。 有了故事,还需要找到数据,并且具有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图1是一个可视化参考模型,它反映的是一系列的数据的转换过程: 我们有原始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结构化的处理,把它们整理成数据表。将这些数值转换成视觉结构(包括形状、位置、尺寸、值、方向、色彩、纹理等),通过视觉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例如将高中低的风险转换成红黄蓝等色彩,数值转换成大小。将视觉结构进行组合,把它转换成图形传递给用户,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反向转换,去更好地了解数据背后有什么问题和规律。 最后,我们还得选择一些好的可视化的方法。比如要了解关系,建议选择网状的图,或者通过距离,关系近的距离近,关系远的距离也远。 总之,有个好的故事,并且有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加上一些设计的方法,就构成了可视化。 1.2 可视化设计流程

城市交通大数据可视化框架及实现

城市交通大数据可视化框架及实现 随着智能交通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领域的结合应 用和迅速发展,其发展模式已经从传统的信息不均衡、信息处理能力低效的系统发展成为真正的运用新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多个与交通有关的系统的综合应用,包括车路协同系统、公众出行便捷服务、车联网等,这些应用运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为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效率的提高提供重要的支持,不断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数据分析判断能力,以优化交通的运行管理,精准地掌握交通状况,给车辆和出行者带来更加智能化的服务。目前大数据技术已经应用在很多城市的智能交通领域,公众出行越来越离不开交通大数据分析带来的便利。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智能交通的发展也在飞速前进的阶段,交通大数据的总量已从TB级跃升为PB级并仍在不断攀升。但目前,在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有效处理分析这些日益剧增的交通大数据分析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的问题上,我国的智能交通发展仍然处于开始阶段。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有效分析利用交通大数据,实现大数据的可视化,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是现阶段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任务。 1数据可视化基本框架 1.1 数据可视化流程 科学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分别设计了可视化流程的参考体系结

构并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可视化系统中。可视分析学的基本流程则通过人机交互将自动和可视分析方法紧密结合。从数据到知识的转化方式有两种途径,交互的可视化方法和自动的数据挖掘方法。过程中用户即可以对可视化结果进行交互的修正,也可以调节参数以修正模型。 在相当多的应用场合,异构数据源需要在可视分析或自动分析方法之间被整合。因此,这个流程的第一步需要将数据预处理并转换,导出不同的表达,便于后续的分析,其他的预处理任务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规范、数据归类和异构数据源集成。在任何一种可视化分析过程中,人都是最核心的要素。机器智能虽然在很多场合都比人的效率要高,但是机器只能承担替代一部分人所承担的工作,并不能够最终决策或对知识进行加工和使用。所以数据可视化的目的并不是替代人的判断和决策,而是为人所用,增强人的能力,提高人的效率。 1.2数据可视化流程中的核心要素数据可视化流程中的核心要 素包括 3 个方面。 1.2.1 数据表示与变换数据可视化的基础是数据表示和变换。为了允许有效的可视化、分析和记录,输入数据必须从原始状态变换到一种便于计算机处理的结构化数据表示形式。通常这些结构存在于数据本身,需要研究有效的数据提炼或简化方法以最大程度地保持信息和 知识的内涵及相应的上下文。

大大数据可视化分析资料报告平台介绍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 一、背景与目标 基于邳州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支撑环境,以基础信息资源库(人口库、法人库、宏观经济、地理库)为基础,建设融合业务展示系统,提供综合信息查询展示、信息简报呈现、数据分析、数据开放等资源服务应用。实现市府领导及相关委办的融合数据资源视角,实现数据信息资源融合服务与创新服务,通过系统达到及时了解本市发展的综合情况,及时掌握发展动态,为政策拟定提供依据。 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融合分析平台、展示平台,整合现有数据资源,结合政务大数据的分析能力与业务编排展示能力,以人口、法人、地理,人口与地理,法人与地理,实现基础展示与分析,融合公安、交通、工业、教育、旅游等重点行业的数据综合分析,为城市管理、产业升级、民生保障提供有效支撑。 二、政务大数据平台 1、数据采集和交换需求:通过对各个委办局的指定业务数据进行汇聚,将分散的数据进行物理集中和整合管理,为实现对数据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将为跨机构的各类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提供统一和集中的数据交互共享服务。包括数据交换、共享和ETL等功能。 2、海量数据存储管理需求:大数据平台从各个委办局的业务系统里抽取的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繁杂,数据需要持久化的存储和访问。不论是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还是非结构化数据,经过数据存储引擎进行建模后,持久化保存在存储系统上。存储系统要具备高可靠性、快速查询能力。

3、数据计算分析需求:包括海量数据的离线计算能力、高效即席数据查询需求和低时延的实时计算能力。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需要数据平台具备线性扩展能力和强大的分析能力,支撑不断增长的数据量,满足未来政务各类业务工作的发展需要,确保业务系统的不间断且有效地工作。 4、数据关联集中需求:对集中存储在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通过正确的技术手段将这些离散的数据进行数据关联,即:通过分析数据间的业务关系,建立关键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离散的数据串联起来形成能表达更多含义信息集合,以形成基础库、业务库、知识库等数据集。 5、应用开发需求:依靠集中数据集,快速开发创新应用,支撑实际分析业务需要。 6、大数据分析挖掘需求:通过对海量的政务业务大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辅助政务决策,提供资源配置分析优化等辅助决策功能,促进民生的发展。

数据挖掘方法应用于调查数据的抽样权重问题(60)

1 数据挖掘方法应用于调查数据的抽 样权重问题 ——基于放回比例抽样的再抽样方法 金勇进 谢佳斌 谢邦昌 内容提要:在将数据挖掘方法应用于抽样调查数据时,会遇到抽样权重的处理问题。本文提出采用放回的、与样本单元权数大小成比例的再抽样方法,简称PPWWR 再抽样,来实现“事后”自加权设计。实现“事后”自加权设计后的子样本可忽略掉样本权数,直接采用常规的图示方法和数据挖掘算法进行分析。随后,基于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贵州省数据,通过模拟分析讨论了PPWWR 再抽样子样本的样本量问题,发现()max ,5%n N 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样本量。这一结论可能为其它大型复杂抽样调查数据的数据挖掘实施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调查数据;抽样权重;数据挖掘;PPWWR 再抽样 中图分类号:C811 文献标识码:A The study on handling sampling weights associated with the survey data when applying data min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re-sampling with PPWWR Jin Yongjin Xie Jia bin Xie Bangchang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how to deal with sampling weights appears when applying data mining methods to survey data. We suggest the method of re-sampling with 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the weights with replacement (PPWWR) to achieve post self-weighting design. Then, some ordinary statistical graphics and data mining algorithms can be used directly, ignoring

数据可视化常用的五种方式及案例分析

数据可视化常用的五种方式及案例分析 概念借助于图形化的手段,清晰、快捷有效的传达与沟通信息。从用户的角度,数据可视化可以让用户快速抓住要点信息,让关键的数据点从人类的眼睛快速通往心灵深处。数据可视化一般会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准确性、创新性与简洁性。 常用五种可视化方法 下面从最常用与实用的维度总结了如下5种数据可视化方法,让我们来一一瞧一下: 一、面积&尺寸可视化对同一类图形(例如柱状、圆环与蜘蛛图等)的长度、高度或面积加以区别,来清晰的表达不同指标对应的指标值之间的对比。 这种方法会让浏览者对数据及其之间的对比一目了然。制作这类数据可视化图形时,要用数学公式计算,来表达准确的尺度与比例。 a: 天猫的店铺动态评分天猫店铺动态评分模块右侧的条状图按精确的比例清晰的表达了不同评分用户的占比。从下图中我们第一眼就可以强烈的感知到5分动态评分的用户占绝对的比例。 b: 联邦预算图如下图,在美国联邦预算剖面图里,用不同高度的货币流清晰的表达了资金的来源去向,及每一项所占金额的比重。

c: 公司黄页-企业能力模型蜘蛛图如下图,通过蜘蛛图的表现,公司综合实力与同行平均水平的对比便一目了然。 二、颜色可视化

通过颜色的深浅来表达指标值的强弱与大小,就是数据可视化设计的常用方法,用户一眼瞧上去便可整体的瞧出哪一部分指标的数据值更突出。a: 点击频次热力图比如下面这张眼球热力图,通过颜色的差异,我们可以直观的瞧到用户的关注点。 b: 2013年美国失业率统计在图中可以瞧到,通过对美国地图以州为单位的划分,用不同的颜色来代表不同的失业率等级范围,整个的全美失业率状况便尽收眼底了。

可视化方法与技术

可视化方法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导致海量数据的产生,数据处理能力的滞后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方法。基于此,海量、异构、时变、多维数据的可视化表示和分析在各领域中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可视化概述 测量的自动化、网络传输过程的数字化和大量的计算机仿真产生了海量数据,超出了人类分析处理的能力。可视化提供了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新工具。一般意义下的可视化定义为:可视化是一种使复杂信息能够容易和快速被人理解的手段,是一种聚焦在信息重要特征的信息压缩语言,是可以放大人类感知的图形化表示方法。可视化就是把数据、信息和知识转化为可视的表示形式并获得对数据更深层次认识的过程。可视化作为一种可以放大人类感知的数据、信息、知识的表示方法,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可视化可以应用到简单问题,也可以应用到复杂系统状态表示,从可视化的表示中人们可以发现新的线索、新的关联、新的结构、新的知识,促进人机系统的结合,促进科学决策。 可视化充分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用户界面、人机交互等技术,形象、直观地显示科学计算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并进行交互处理。可视化技术以人们惯于接受的表格、图形、图

像等方法并辅以信息处理技术将客观事物及其内在的联系进行 表现,可视化结果便于人们记忆和理解。 可视化为人类与计算机这两个信息处理系统之间提供了一 个接口。可视化对于信息的处理和表达方式有其它方式无法取代的优势,其特点可总结为可视性、交互性和多维性。 二、可视化技术 目前,可视化技术包括数据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等,这些概念及应用存在着区别、交叉和联系。 (一)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技术指的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为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数据可视化的重点是将多维数据在二维或三维空间内显示,这对初步的数据分类理解是有意义的。针对于此,产生了许多数据可视化的技术,大体分为散点矩阵法、投影矩阵法、平行坐标法、面向象素的可视化技术、层次技术、动态技术、图标表示技术、直方图法及一些几何学技术等等。此外还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投影寻踪、主曲线、主曲面、多维标度图和自组织映射等方法将多维变量表示为二维变量,依据此算法对数据进行简单分类,并了解各个特征属性之间的关系。 (二)科学计算可视化

50个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

50个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可视化工具必须具有以下特性: (1)实时性:数据可视化工具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需求,必须快速的收集分析数据、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更新; (2)简单操作:数据可视化工具满足快速开发、易于操作的特性,能满足互联网时代信息多变的特点; (3)更丰富的展现:数据可视化工具需具有更丰富的展现方式,能充分满足数据展现的多维度要求; (4)多种数据集成支持方式:数据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数据库,数据可视化工具将支持团队协作数据、数据仓库、文本等多种方式,并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展现。 Excel 是快速分析数据的理想工具,也能创建供内部使用的数据图,但在颜色、线条和样式上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Google Charts 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图表类型,从简单的线图表到复杂的分层树地图等,还内置了动画和用户交互控制。 D3 能够提供大量线性图和条形图之外的复杂图表样式,例如V oronoi图、树形图、圆形集群和单词云等。 R语言 是主要用于统计分析、绘图的语言和操作环境。 Visual.ly 如果你需要制作信息图而不仅仅是数据可视化,Visual.ly是最流行的一个选择。

Processing 是数据可视化的招牌工具,只需要编写一些简单的代码,然后编译成Java,可在几乎所有平台上运行。 Leaflet 用来开发移动友好地交互地图。 OpenLayers 对于一些特定的任务来说,能够提供一些其他地图库都没有的特殊工具。 Polymaps 是一个地图库,主要面向数据可视化用户。可以将符号字体与字体整合,创建出漂亮的矢量化图标。 Gephi 是一个可视化的网络探索平台,用于构建动态的、分层的数据图表。 可以用CartoDB很轻易就把表格数据和地图关联起来。 Weka是数据分析的强大工具,还能生成一些简单的图表。 NodeBox是OS X上创建二维图形和可视化的应用程序。 Kartograph不需要任何地图提供者像Google Maps,用来建立互动式地图。 Modest Maps在一些扩展库的配合下,例如Wax,Modest Maps立刻会变成一个强大的地图工具。 Tangle是个用来探索、Play和查看文档更新的交互式库。既是图表,又是互动图形用户界面的小程序。当你调整一个图表中的输入范围时,其他关联图表的数据也会随之改变。 Rapha憀与其他库最大的不同是输出格式仅限SVG和VML。 jsDraw2DX用来创建任意类型的SVG交互式图形,可生成包括线、举行、多边形、椭圆、弧线等等图形。 Pizza Pie Charts是个响应式饼图图表。 FusionCharts XT是一款跨平台、跨浏览器的JavaScript图表组件,可提供令人愉悦的JavaScript图表体验。 iCharts有交互元素,可以从Google Doc、Excel 表单和其他来源中获取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