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 复数的四则运算》教学案一

《3.2 复数的四则运算》教学案一

《3.2 复数的四则运算》教学案一
《3.2 复数的四则运算》教学案一

《3.2复数的四则运算》教学案(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法则。

2、能运用运算律进行复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习重难点

重点:复数的加、减、乘法运算

难点:复数的加、减、乘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虚数单位i 的引入;

2.复数有关概念:

复数的代数形式: (,)z a bi a R b R =+∈∈

复数的实部a ,虚部b 。

实数: ()0;b a R =∈

虚数: ()0;b a R ≠∈

纯虚数: 00a b =??≠?

复数相等a bi c di +=+?a c b d =??=?

特别地,a+bi =0?a =b =0。

问题1:a =0是z =a +bi (a 、b ∈R )为纯虚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问题2:一般地,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思考:对于任意的两个复数到底能否比较大小?

当且仅当两个复数都是实数时,才能比较大小。虚数不可以比较大小。

二、问题引入:

我们知道实数有加、减、乘等运算,且有运算律:

a b b a +=+ ab ba =

()()a b c a b c ++=++ ()()ab c a bc = ()a b c ab ac +=+ 那么复数应怎样进行加、减、乘运算呢?你认为应怎样定义复数的加、减、乘运算呢?运算律仍成立吗?

注意到i =-21,虚数单位i 可以和实数进行运算且运算律仍成立,所以复数的加、减、

一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学例5教案

《解决问题(例5)》说课稿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5个例题。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用加法减解答问题和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减法的含义,又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逐步提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材的编排就遵循了这项要求,在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基础上,例5突出了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从而逐步实现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标要求。例5是用减法解 决“比多少”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又一次提供了画图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这些具体方法和策略的呈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例5的编排体现了 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理解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 的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来解决,既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方法,又减轻了学生 学习的负担。那么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又有哪些基础呢?我们来看看(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减

法的意义,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有了一定的从情境中搜集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从已知整体与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 发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教学目标: 1. 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 几”的实际问题。 2. 经历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掌握画图 的策略。 3. 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能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方法。 三、说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游戏导入:摆一摆,说一说 2、谈话导入

一元一次方程学案(完整版)

3.1.1从算式到方程 [学习目标]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学习重点]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难点]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问题1: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1、数的关系: ①比a大10的数:; ②b的一半与7的差:; ③x的2倍减去10:; ④某数x的30%与这个数的2倍的积:; ⑤a的3倍与a的2的商:; 2、基本图形关系: ①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面积为,周 长为; ②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则面积为, 周长为; ③圆的半径为r,则周长为,面积 为; 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周长 为,若长为a的边上的高为h,则 面积为; ⑤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体积为, 表面积为; 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长方 体的体积为,表面积 为; ⑦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r,高为h,则侧面积 为,体积为; ⑧梯形的上、下底长分别为a、b,高为h,则面 积为。3、其他关系: ①某商品原价为a元,降价20%后售价 为元; ②某商品原价为a元,升价20%后售价 为元; ③某商品原价为a元,打七五折后售价 为元; ④某商品每件x元, 买a件共要花元; ⑤汽车每小时行驶v千米,行驶t小时后的路为千米; ⑥某建筑队一天完成一件工程的 12 1,x天完成这件工程的; 练习一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①比a小7的数:; ②x的三分之一与9的和:; ③x的3倍减去x的倒数:; ④某数x的一半与b的积:; ⑤x与y的平方差:; 问题2:根据条件列出等式: ①比a大5的数等于8:; ②b的一半与7的差为6 :; ③x的2倍比10大3:; ④比a的3倍小2的数等于a与b的和:; ⑤某数x的30%比它的2倍少34:;问题3: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①用一根长为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得:。 ②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学生数为x,则女生数为,男生数为,依题意得方程: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通过分析零件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旧知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用五个字来表示) ①②③④⑤ 2、注意①设未知数及作答时若有单位的一定要带单位。方程中数量单位要统一。 ②配套组合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 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配套与物质分配问题 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在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盒身数:盒底数=__.) 三、请你试一试 1.某车间有工人85人,平均每人每天可以加工大齿轮8个或小齿轮10个,又知1个大齿轮和三个小齿轮配为一套,问应如何安排劳力使生产的产品刚好成套? 2.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如果1立方米木料可以在方桌的桌面50个或做桌腿300条,现有5立方米木料,那么用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面、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腿,做出的桌面和桌腿,恰好配成方桌?能配成多少方桌?(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桌面:桌腿=1:4,即一个桌面需要4个桌腿). 四、课堂检测: 1.解方程(1)3(x-2)=2-5(x-2) (2) 2(x+3)-5(1-x)=3(x-1)

(3)3(1)2(2)23 x x x -+=-- +-+=+(4) 3(2)1(21) x x x 2、某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型号的学生校服,已知3m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库内存这种布料600m,应如何分配布料做上衣和做裤子才能恰好配套? 3、有群鸽子和一些鸽笼6只鸽子,则剩余3只鸽子无鸽笼可住,如果再飞来5只鸽子,连同原来的鸽子,每个鸽笼刚好住8只鸽子,原有多少只鸽子和多少个鸽笼? 五、综合提高 1、有一些相同的房间需要粉刷墙面,一天3名一级技工去粉刷8个房间,结果其中有50㎡墙面未来得及刷;同样时间内5名二级技工粉刷了10个房间之外,还多刷了40㎡墙面,每名一级技工比二级技工一天多粉刷10㎡墙面,求每个房间需要粉刷的墙面面积? 2、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每天挖的土方等于每天运走的土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工程问题》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 一、学习目标弄清题意,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反思 1、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变得多样了,过去课本中的应用题大多是用文字语言叙述的。一年级学生识字少,读题很困难,就得依靠教师来读题。新教材中应用题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有的用图画呈现,有的用图文呈现,有的用对话呈现。还了应用题的真面目,因为应用题原本就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具体直观的、是现实有意义的。 2、应用题的安排变得灵活了,不再将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而是将应用题与计算教学结合在一起。能直接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的,安排在引入计算内容的起始位置,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渗透“部分”与“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既是解决问题,又使计算源于生活实际。而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在看图说话中就渗透“同样多”、“相差”的概念,为学习“相差关系”应用题做好早期的铺垫,教学时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例题。因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四则运算的意义是相同的,在学习计算时实际上也是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安排便于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以一个整体的观点把握教材,也可为学生今后能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打下基础。 3.应用题教学逐渐开放了,过去课本中的应用题教学是让学生模仿着解决一些抽象的与例题雷同的题目,新课本除了要学生能解决一些问题,还要求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例如:鸡10只,鸭13只,鹅12只1、鸡比鸭多多少只?2、鹅比鸭少多少只?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过去应用题教学中给出的条件不多不少,刚好能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而现在应用题教学开放了,在多个条件中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 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很少, 让我们借助新教材这一载体给学生充分提供感知材料,给学生足够多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凭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真正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其结构。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要充分用活教材,从反映生活实际的画面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这就是在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在做作业。从而真正做到每一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与其数量关系分析清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品质,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个重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注重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些,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的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开放、操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方程,会判断一个数学式子是算式还是方程; 2、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并了解其步骤; 3、会判断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 【学习难点】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 课前自主学习(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考点一.方程的概念 1、含有的等式叫方程。 考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只含有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三.列方程 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先设字母表示 ,然后根据问题中的 ,最后写出含有未知数的 ,就能列出方程. 归纳: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 考点四.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含义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的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 . 【重要思想】 1.类比思想:算式与方程的对比 2.转化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特别是方程问题. 学练提升 问题1:判断下列数学式子 X+1, 0.5x-x, 2x-3=7, 3x+2=2x-5 , 2x2+3x-8=0,x+2y=7. 是方程有 ,是一元一次方程有 【规律总结】 【同步测控】 1.自己编造两个方程: , . 2.自己编造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 . 问题2.根据问题列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未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变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他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规律总结】

【同步测控】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 2.甲种铅笔每只0.3元,乙种铅笔铅笔每只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 【规律总结】 【同步测控】 1.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cm,高是5cm,面积是40cm2,求上底. 2.x的2倍于10的和等于18; 3.比b的一半小7的数等于a与b的和; 4.把1400元奖学金按照两种奖项将给22名学生,其中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多少人? 问题三、判断方程的根 1.判断下列各数X=1,x=2,x=-1,x=0.5. 那个是方程2x+3=5x-3的解? 2.当x= 时,方程3x-5=1 两边相等?

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教学设计

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教学设计课题: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一节)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2、能力目标:明白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 3、情感目标: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 、怎样理解“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2、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做?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分析了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爱、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 [教学准备] 学生紧密联合自己的实际,把自己的实际和课本相对照,找出自己做的薄弱的地方。然后通过各方面查找资料改善自

己的不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叙述故事,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进入主题。 教师:请听故事: 《父爱如山》 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海上风平浪静,晨昏瑰丽的云霓交替出现。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父亲摔倒时,刀子插在他胸口。他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发青。 6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儿,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他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天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蔚蓝的大海,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却没有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看向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有这样一个重要的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 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 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使 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例如,在苏教版第一册教学认识钟表时,我是这样设计进行的: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大家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打一物) 2、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钟表的作用可真大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钟表,揭示课题. 3、欣赏古今钟表图片: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钟表的图片,一起来 看看吧!(课件演示 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设计、制造了各式各样的钟表,给生 活带来了方便,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了,今天我们就来和时间 赛跑,比一比看谁在有效的时间里学的本领最多.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钟面(课件定格在其中的一个钟面上)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时针 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照顺时针方向走的再让学生用手势比划 一下,

2、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你会看时间吗?我们来看看小红和小明两位小朋友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 (生活情景图略) (1)与同桌说一说小红什么时候干什么?(分别出示) (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 (4)设计猜谜: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时几时整?六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2、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 课件出示主题图,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几时”我们可以用汉字“时”表示,还可以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同时出现两种写法)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和老师的对照一下,看看写的对不对.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用屏幕出示两张图,比比看谁写的又对又快? 产生疑问:“怎么两个都一样?” 师:你发现什么了?(同位讨论)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教案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教案 校名:坪溪中学 科目: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姓名:吴娟 2017年下学期第一单元成长的空间 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时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体验父母的爱,激发起我们对父母的爱,养成懂得回报父母长辈的良好品质。 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认识到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形成对父母关爱的正确认识。 3、通过学习,体验父母对子女的爱,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关爱;体会体谅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通过学习,体验父母的爱,激发起我们对父母的爱,养成懂得回报父母长辈的良好品质。 2、难点:通过学习,体验父母对子女的爱,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关爱;体会体谅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故事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道美味的菜,有人只尝一小口,就给另外一个人吃;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口,才给另一个人吃——前者是母亲与孩子,后者是孩子与母亲。母亲只尝一小口,是为了知道食物是否烫嘴,是否变味,然后才放心让孩子吃。孩子想到与母亲分享的时候,常常是因为自己不愿意吃或吃不完了。也只有母亲,才会愉快地接受这“一小口”。无论是留给自己的还是孩子给予的,母亲得到的总是一小口,但母亲却心满意足。 看了上述材料,你对这“一小口”是怎样认识的? (二)新课呈现 1、你们知道母亲节和父亲节是什么时候吗? 2、你们是如何为父母过节的? 3、你们在家时,父母的爱是很容易感受到的吧?有谁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呢?

4、请同学们看到第二页“真爱阅读”,写下你们的感受。 5、把你们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 6、我们听过、见过或读过许多父母爱的故事,哪些场景让你难以忘怀?看到第四页的阅读角,并说说感受。 7、其实,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爱我们的不只是父母,我们班应该有跟着爷爷奶奶的吧,看到第五页,请同学们来读读,并说说你的感受。 (三)小试身手(见电子白板) (四)教学板书 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 1、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哪里? 2、父母对子女爱的细节有哪些? 3、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爱我们的只有父母吗?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一、学习目标 1、从父母的日常行为和话语中体会到他们对子女不平凡的爱,从而使自己的心与父母的心贴得更近。 2、通过阅读案例、收集与讨论生活中父母的言行来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和良苦用心,体谅、认可父母对我们爱的方式的改变。 3、学会理解父母的言行和良苦用心,体谅、认可父母对我们爱的方式的改变。 二、教学重、难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快大茂镇中心小学:张玉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左右》时,我设计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 案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你们想不想得到这些小动物的头饰?但是这些小动物们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它们说只要你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大胆地提出问题或者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它们就跟你们做好朋友。这一节课咱们就看看哪些同学能成为它们的好朋友。 2、对口令:大(小)前(后)大(小)、长(短)、高(矮)、胖(瘦)、前(后)、左(右)。 3、板书课题:左右

4、你常用你的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 左右手能帮助我们做许多的事儿,它们俩个呀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二、感知自身的“左右”。 游戏一:听口令,做动作。 (1)每一桌右面的同学起立,坐着的同学来都监督、检查、判断他们做的动作是不是准确的,如果错了请你马上帮他改正过来。举起右手来,用右手摸右耳。举起左手来,用左手摸左腿。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2)请每一桌左面的同学起立,向右转,向左转。 游戏二:找邻居。 (1)介绍你座位的前面是哪个同学?后面是哪个同学?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是哪个同学? (2)摆一摆,说一说。(在桌子上摆尺子,书、橡皮、文具盒,并向同学介绍) 游戏三: 我做遥控器,孩子们当机器人,师生同台表演“机器人游戏”(感知左右) 游戏四:(1)“握握手跟你做好朋友”(感知左右的相对性)(2)走楼梯。 反思以上的教例,我觉得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进入,找自己身

(完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文档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分析 “比大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的教学内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通过直观比长短、比高矮的方法,以及认识了1~5各数。其中“=、>、<”在教材中都是首次出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比多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系符号的实际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研究这一内容的教学,我们到第二批省级实验区一所省级示范实验小学进行调研,一位实验教师的课给人许多启发。 二、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引起思考 师:有一天,3只小猴子一起去游玩,玩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准备分吃各自带来的水果(出示情境图)。请观察,3只小猴子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生1:一只小猴子说,桃子正好3个,每人1个,边说边捧了桃子想吃。 生2:另一只小猴子数了数香蕉说:慢着!香蕉才2根,每人1根不够吃的。 生3:第三只小猴子说,梨有4个,每人吃1个还多1个。 生4:小猴子们这样讨论着,第一只小猴子也不吃桃子了。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看来小猴子吃水果还碰到了够吃不够吃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好吗?(学生高兴地说:好!) (二)展开探究,合作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其中喜欢的一种水果,想一想,分给3只小猴子吃,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自主操作、思考,进行小组交流) 师:请各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桃子(边说边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一一对应着摆3个桃子,小猴子和桃子正好一样多。 生2:小猴子吃桃子每人1个,正好够吃。 生3:我想是表示3和3同样大小。 生4:我想是表示3等于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导学案(含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等式的性质 例题: 1. 已知2x-3y=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正确的是(C ) 2. 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A) A、如果x=y,那么x-2=y-2 C、女口果mx=my,那么x=y 3. 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正确的 是 1 B、如果丄x 8,那么x=-4 2 D如果|x|=|y| ,那么x=y —④⑥⑧⑨ _____ (填序号 ①如果a=b,那么a+c=b-c;②如果a2=3a,那么a=3;③如果a=b,那么ac bc ; ④如果ac bc,那么a=b;⑤如果a+c=b-d,那么a-b=c+d;⑥如果a=b,那 么ac=bc; ⑦如果ac=bc,那么a=b;⑧如果a=b,那么一 c 1 那么a=b 习题: 2;⑨如 果 a c2 1

1?若a 二b,则下列变形中不一定成立的是(C ) A 、a-1=b-1 3. 利用等式的性质,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式子 (1)如果 2x-3=-5,贝U 2x= ________ , x= __________ (2)如果 5x+2=2x-4,贝U 3x= __________ , x= __________ (3)如果丄x 2x -3,则-5x = ,x= 3 3 答案:(1)-2 ; -1 (2)-6;-2 (3)-3; 一元一次方程 例题: 1?下列式子是方程的个数有(B ) 2 ① 32+13=45,②2x+3<9,③4-2x=9,④ 2-3 2,⑤3x-2 x A 、 C 、 3 b - 2 3 a - 2 □ a b C 、1 - -1 D 3 3 2. 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A ) A 如果x=y,那么x - 2=y - 2 C 、 如果mx=my ,那么x=y 、-5a-1=-1-5b B 如果中8 ,那么x =-4 D 如果|x|=|y|,那么x=y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使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 3、经历把具体问题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我的年龄乘2减20得32。 请同学们讲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有用算术方法解的有用方程解的。这时提出方法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二、探究新知: (一)练一练: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并讲明理由。 (1)-2+5=3 (2)3X-1=7 (3)x+y=8 (4)2a+b 分析“我的年龄乘2减20得40. 设我的年龄为X岁。(设未知数) 年龄X2-20=40 (找出等量关系) 2x-20=40 (列出方程) (二)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①、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 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解:(1)设宽为xcm,那么长为1.5xcm。 (2)等量关系:(长+宽)×2=24 (3)1.5x+x=24 ②国庆节商场进行打折活动的时候,晨晨同学看中一件 运动衣,按8折销售为80元,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元? 解:设这件衣服的原价为x元,则:

0.8x=80 ③因校园搞绿化,有一棵树刚移栽到我们学校时,树高 为2米,假设以后平均每年长0.3米,几年后树高为5米? 解:设x年后树高为5米,则: 2+0.3x=5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刚才你们列的三个方程,有什么样的特点? 1.5x+x=24 0.8x=80 2+0.3x=5 注意: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问题①:一元一次方程中元指的是什么?次指的是什么? ②判断下列成员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家庭成员,能否进入家庭聚会之门?若不行,请说明理由。 第一组: 1)、5x=0 2)、 1+3x 3)、y2=4+y 4)、 3m+2=1-n 第二组: 若2xb+1=5, (a-1)x2+x=3也想参加聚会,a,b应满足什么条件? ③估算2+0.3x=5中x的值。根据学生的回答,当x=8或者x=10时,怎样来验证?引导学生用左边等于右边进行检验: 把x=1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 右边=5 左边右边=5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方程2+0.3x=5的解 a、学生自己练习当x=8时,是不是方程的解 b、学生总结出方程的解的概念: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c、什么叫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 1-1=4是方程吗? (1) x (2)列式表示a与3的差等于-2。 (3)上题列出的式子是方程吗?如果是,未知数是什么?方程的解是什么?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4)综合题:天平的两个盘A、B分别盛有51g,45g盐,设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g盐到盘B内,才能使两者所盛盐的质量相等?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空间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第2框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教学设计人民版43(1)

《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是要告诉学生,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父母爱子女的方式有所改变,但他们对子女的爱却是永恒的,子女不要误解了父母;在双方彼此理解的基础上,教育学生 作为子女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理解体谅父母的言行和良苦用心,理解、认可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的改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案例、收集与讨论生活中父母的言行来理解体谅父母 的言行和良苦用心,理解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的改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从父母的日常行为和话语中体会到不平凡的爱,从而 使自己的心与父母的心贴得更近。 教学重点理解、认可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的改变。 教学难点要让家庭“小皇帝”、“小公主”接受父母爱的方式的改变,一时心理难以承受。教学方法采用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归纳法、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补充材料1、让学生搜集表现亲情的感人文章或自己以前写的以父母为内容的作文。 2、抛出话题让学生在家和父母讨论。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导入 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艰辛,可是我们有些同学却对他们的有些做法不够理解,这又是为什么呢? 探究交流一 从小英的信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你能够理解小英爸爸妈妈的行为吗? 请大家分析: 小英的爸爸妈妈长期与小英分隔两地,是不是不爱小英?你怎样看待父母因为去外地工作而与子女分隔两地的情况? 探究交流二如何看待5岁孩子花钱买回父亲的爱? 一位父亲每天都很晚才回家,难得那一次在天黑前回来了。他发现5岁的儿子正倚门等他。还没说话的父亲先听到了儿子的问话:“爸爸,你一个小时赚多少钱?”父亲说:“你很

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及案例

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只要在网上一搜索就几十页,优秀的案例确实很多,但始终还是找不到适合我所需求的那一份。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设计的问题往往会不一定适合学生,这时教师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敢于调整学习坡度,适当引导,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教材中都以情境图作为呈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直接从图中获得信息,体现出教材生动具体生活化的风格,同时弱化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我们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评价和反思自己的解决方法。对解决问题的教学,我结合常规教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谈谈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理解题意 再生动具体的情境图,即便学生都能会意,但要了解在学生的心理真正的解决思路,必要从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着手,也只有通过学生表述题意,才能让我更好地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意图。因此读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正确、流利、完整地读出,是相对比较困难,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攻克的一道难关。在呈现情境图时,即便学生只言片语地阐述出大概意思,也要即时给予肯定,教师应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完整讲述出题意就成了教学的关键。 如在教学《用数学》时,图中呈现出的大括号和问号时,对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这时如果让学生一下子就去提问题,显然操之过急。因此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意时,教师从中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个表述图意的环节得到成熟的时候,学生就对提出的问题水到渠成。又如:大括号在下面,一共有13个松子,篮子外面有5个,问号打在篮子上面。学生可能在草率地理解题意后,列出算式:8+5=13(个)。这时教师会重新引导学生慢慢地说清楚已经知道的数学信息,从而抽象成完整简洁的语言讲述:“一共有13个松子,拿走了5个,篮子里还剩几个松子?”通过让学生讲述题意的同时,在提问题的时候把数学信息也说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计算得出来的。让学生重新审视问题,对自己所解决的方法进行评价及反思,与此同时,在讲述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解决问题。 二、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思维抽象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数学学习决定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现在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学校课堂教学情境下进行的,因此课堂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课堂中,加

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训练题(鲁教版八年级上) 一、基础知识题 1、家是我们每一个人____的地方,是一个充满_____的地方,是我们温馨的_____。 2、家对我们而言,是落叶所能回归的_____,是孤雁所能向往的 ____,是江河所能拥抱的____,是航海所能依靠的_____。 3、同学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心理上的_____。我们的心理发展正处在一个______阶段。 4、由于子女与父母是两代人,生活经历不同,这就使得子女与父母在____、____和____等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5、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____,关心子女____关心自己。 6、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___、____的爱。 7、孝敬父母是做人的____,是中华民族的____,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_____。 8、孝敬父母,就要_____父母、____父母、___父母。 9、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_____自己的父母,_____自己的父母,还要掌握一定的______。 二、能力提高题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孝敬父母要在生活上帮助父母②孝敬父母要理解父母 ③孝敬父母要在精神上支持父母④孝敬父母是长大以后的事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家庭生活中,要化解父母与子女间“爱”的冲突。你认为下列有关子女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理解父母,换位思考 B.对父母的话要绝对服从 C.和父母发生矛盾时要冷静处理 D.遇事主动与父母商量,聆听父母的好建议 3、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孝敬父母就要尊敬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②孝敬父母应该落实在具体行动上③孝敬父母应做好自己的事,不让父母担心④孝敬父母要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快过年了,婷婷帮妈妈打扫房间卫生,她让妈妈多休息一会儿;郑浩经常帮妈妈做饭,还夸夸妈妈的烧菜手艺;李钢的爸爸是个清洁工人,他帮爸爸打扫卫生,让爸爸早点回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篇)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点。 水平目标: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实行观察的习惯。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水平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 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 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喜洋洋的贴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贴脸游戏,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瞧: (课件出示喜洋洋图片) 2、出示喜洋洋图片1。 问:你们觉得这两个喜洋洋有什么不同? 3、学生讲,老师贴。 4、学生观察,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5、引入课题,喜洋洋为了感谢大家帮它找回了鼻子和嘴巴,现在 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玩,在生活中去学习上下位置关系。 板书:上下。 二、理解上下,培养空间观点。(重点) 出示主题图,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站,南京长江大桥,图中有什 么交通工具呢? 学生观察。 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汽车和火车,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详细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火车和轮船,你能再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小结: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出示汽车、火车、轮船,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一会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又说火车在下面。对吗? 同桌讨论。生回答。 小结:对于三个物体来说,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例如:火车对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对轮船来说,火车 在轮船的上面。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动情感体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一元 一次方程单元导学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课题3.1.1从算式到方程 【学习目标】: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重点难点】: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①比a大5的数:; ②b的一半与8的差:; ③x的3倍减去5:; ④a的3倍与b的2倍的商:; ⑤汽车每小时行驶v千米,行驶t小时后的路程为千米; 1,x天完成这件工程的; ⑥某建筑队一天完成一件工程的 12 ⑦某商品原价为a元,打七五折后售价为元; ⑧某商品每件x元, 买a件共要花元; ⑨某商品原价为a元,降价20%后售价为元; ⑩某商品原价为a元,升价20%后售价为元; 二、自主学习 1.根据条件列出等式: ①比a大5的数等于8:; ②b的一半与7的差为6 :; ③x的2倍比10大3:; ④比a的3倍小2的数等于a与b的和:; ⑤某数x的30%比它的2倍少34:; 2.例1 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得:。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解: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列方程得:。 (3)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设这个学校学生数为x,则女生数为,

数学七年级上《一元一次方程》复习教学案

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复习 【知识点导航】 知识点复习一(概念) 1、什么是方程方程和等式的区别是什么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它的标准形式和最简形式是什么 一元一次方程是只指含有一个 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方程。 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 (a ≠0) ; 它的最简形式是:ax=b (a ≠0) 练习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方程是等式 B.等式是方程 C.含有字母的等式是方程 D.不含有字母的方程是等式 知识点复习二 1.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指能使方程两边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解方程是指求出方程解的过程。 【 知识点复习三 等式有哪些性质,并以字母形式表示出来 等式性质1:如果a=b ,那么: a+c=b+c 等式性质2:如果a=b ,那么:ac=bc ,a/c=b/c (c ≠0) 知识点复习四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有哪些它的根据是什么 > 1、去分母:不要漏乘分母为1的项。 2、去括号:注意符号 3、移项:①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式的 一边;将常数项 移到另一边;②注意“变号” 4、合并 (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5、系数化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考点指津】 考点一、考查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 例1已知关于x 的方程4x-3m=2的解是x=m ,则m 的值是 解析:由题意知道方程的解是x=m,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把m x =代入方程234=-m x 得:234=-m m ,所以2=m . 点评:本题主要是在考查方程的解的定义的基础上求方程中参数的值,这类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一

相亲相爱一家人教案

相亲相爱一家人教案 天桃中学钟雯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学会交往,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出世能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学会与家长交往,学会与家长沟通,学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时,找出化解的最好方法。 教学重点: 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 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和造成的实际危害;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教学难点: 家庭关系的确立;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与父母的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共计5课时 第一课时我知我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重点: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 导入新课: 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 学生答略,教师引导:是呀,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父母的爱和温暖所包围。那么,什么是家呢, 一、我知我家(板书) 1、家庭关系的建立(板书) 情景故事:学生阅读教材P4两则故事,思考:家到底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学生划书) 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现在的舰艇结构有哪几种哪, 学生结合教材P5的内容回答,教师板书四种家庭结构形式,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活动:我说我家:所以说你眼中到的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