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课时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课时练习试题(含答案)

《马说》课时练

一、语基达标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雎鸠(jū) 窈窕淑女(shū) 宛在水中沚(zhǐ)

B.荇菜(xìng) 在水之湄(mèi) 寤寐思服(wù)

C.琴瑟(sè)左右芼之(mào)蒹葭苍苍(jiā)

D.参差(cī)在水之涘(sì)宛在水中坻(chí)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左右芼之(挑选)

B.君子好逑(配偶) 寤寐求之(日日夜夜)

C.白露未晞(干) 在水之涘(水边)

D.蒹葭采采(采摘) 道阻且跻(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C.溯回从之,道阻且长。

D.窈窕淑士,琴瑟友之。

4.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下面对《蒹葭》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两句引出了所思念者和所在地,不仅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融合无间,而且又为后四句抒发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做铺垫。

B.“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人经过一番艰苦的上下追寻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了渴慕的程度。“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C.第一节“白露为霜”写出了露水浓重、凝结成霜的情景,这应该是天刚破晓时的景况;第

二节的“白露未晞”,其中就有时间的推移,那就是天已亮而露水还未干的景象。

D.“道阻且右”和第一节的“道阻且长”、第二节的“道阻且跻”又有不同,这一句更准确地描写出傍着水流的小路的曲折弯窄,令人难以前行,则主人公的失望与难言的痛苦,完全可以思而得之。但“采采”一词写阳光灿烂的样子,又给第三节的景物涂上了一层亮色。

6.下面对《关雎》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以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配偶不乱之意,而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节的佳处,在于它那种舒缓平正之音,并以这种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B.第二节“参差荇菜”是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左右流之”以荇菜流动无方向喻淑女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

C.第三节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诗人描写了思念情人的心理。“辗转反侧”,则是诗人想帮助淑女采摘荇菜。

D.第四、五节写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情景。曰“友”曰“乐”,用字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雎鸠

..(cēn cī)未晞.( xī)

..(yáo tiǎo)参差

..(jū jiū)窈窕

B.荇.菜(xíng )寤寐

..(jiān jiā)

..(wù mèi )琴瑟.(qín sè)蒹葭

C. 溯洄

..(hào qiú)在水之湄.(méi)..(sù huí ) 萋.萋(qī)好逑

D. 跻.(jī) 水中坻.(chí)水中涘.(sì)水中沚.(zhǐ)

8.解释加点词语:

(1)窈窕

..淑女:

(2)君子好逑.:

(3)左右流.之:

(4)寤寐

..求之:

(5)溯洄

..从之:

(6)白露未晞.:

(7)道阴且跻.:

(8)蒹葭采采

..:

9.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答案】B

【解析】B加点字的注音有误。“湄”读méi。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湄”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D项解释有误,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3.【答案】A

【解析】A项“关关鸠鸠,在河之洲”中的“之”可译为“的”,其他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比兴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赋、比兴是其中的写作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C项没有用到比兴。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蒹葭》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即可。D项赏析不正确,“采采”是“茂盛鲜明的样子”,不是指阳光灿烂。主人公依然是失望和深沉的相思之情,没有“涂上一层亮色”。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即可。C项赏析不正确,“辗转反侧”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人,写得非常传神。“辗转反侧”是因为求之不得,难以入眠,不是想帮淑女采摘荇菜。

7.【答案】D

【解析】A窈窕(yǎo tiǎo) B荇菜(xìng ) C好逑(hǎo qiú)

8.【答案】(1)文静美好的样子。(2)配偶。(3)捞取。(4)这里指日日夜夜。(5)逆流而上。(6)干。(7)(路)高。(8)茂盛的样子。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比兴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赋、比兴是其

中的写作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C项没有用到比兴。

二、语用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蒹葭》选自其中的《秦风》。

B.“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中就有大量的“比兴”。

C.《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D.《蒹葭》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主人公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2.“蒹葭萋萋”的“萋萋”也写作“凄凄”,下面诗句中与其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A.良友日零落,凄凄独无伴。 B.春草凄凄绿,江枫湛湛清。

C.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D.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3. 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5.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8.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9.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 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10. 诗人为什么要极力地渲染道路的艰难阻塞,诗歌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D 《蒹葭》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洋溢着主人公对“伊人”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爱恋之情。故选D。

2.B

3.D

4.D 解析:这首诗抒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而没有绝望情绪的流露。

5.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6.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7.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8.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9. 突出道路的漫长(遥远)、高峻(险峻),曲折。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与艰险,侧面烘托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10. 诗人极力渲染道路的状况,目的是以道路的艰难曲折遥远,从侧面来衬托青年男子对他思念的姑娘的执着追求,突出男子痛苦而无奈的爱情。②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10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写法及情感的理解。从“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可以看出,这首诗极力渲染了道路的艰难阻塞,目的是以此来侧面衬托男子的坚定地信念,突出美好的姑娘或事物不易追求到。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追求“伊人”

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三、课文内容回顾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出了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C.诗歌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最终和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妻,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的过程。

D.诗歌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2.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___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部分。

3.《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4.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和________,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6.请简要概括本诗中心。

7. 《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这首诗中,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请举例分析。

答案:1. C《关雎》的内容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抒发的是男子求之而不得的忧思。据此,C项中的“最终和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妻,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的过程”的理解是错误的。

2.305,风雅颂

3.赋比兴

4.比兴、重章叠句。

5.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6.表现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姑娘的思慕、爱恋之情(追求过程中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达了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7. 示例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用了比、兴手法,以河州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抒情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期盼。

示例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使用了比、兴手法,以水中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渴慕的心。(意对即可)

【7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其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据此理解,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四、课内精彩阅读

1.名篇名句默写。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

(2)《蒹葭》一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3)《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

(4)《关雎》中以“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答案:1. (1)白露未已(2)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4)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默写填空:

(1)求之不得,。,。

(2)蒹葭采采,。,。

(3),道阴且右。,宛在水中沚。

2.【答案】(1)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2)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3)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3.《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篇诗歌。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包括“、、”三部分。“”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4.《诗经》表现手法有、、。为陈述(直接铺叙);为比喻;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合称为《诗经》“六义”。《诗经》中的诗歌多以言为主,多为隔行用韵,但不拘泥,章节常反复,多用叠字。《关雎》是《风》之始也,是305首中的第首。

3.【答案】一 305 诗三百风雅颂风雅颂

4.【答案】赋比兴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四一

五、课外类文阅读

阅读与赏析:

1.《关雎》全篇的中心是哪个字?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赞美一个文静、美丽、热爱劳动的姑娘,歌颂一个贞洁、有德行的姑娘。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青年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

析。

4.《蒹葭》开头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5.《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

(二)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黍: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离离:行列貌。

稷: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行迈:行走。靡(mǐ)靡:行步迟缓貌。

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悠悠:遥远的样子。

6.给加点字注音:

黍.离()彼稷.()靡.靡()

如噎.()谷穗.()哉.()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A.彼黍离离

..:

B.行迈靡靡

..:

C.中心摇摇

..:

D.中心如噎.:

8.在本诗的三章中,随着黍、稷的成长过程,作者的情绪也在不断变换,说一说是如何变换的,及其这种变换的作用。

9.表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是“,”。

1.【答案】求

【解析】这首诗全篇都在表现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追求,因此中心是“求”字。

2.【答案】A

【解析】A项该诗不是托物言志诗,而是爱情诗。

3.【答案】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借雎鸠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继而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4.【答案】开头两句起兴,交代了时令、环境,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露凝霜结的晚秋图,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

5.【答案】《关雎》一诗重在叙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后开始追求她,到追求不到苦苦思恋,再到幻想已得到她的幸福场景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部分就写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仿佛就在河对岸,又好像在水中央,若即若离。后面两部分是对前面的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解析】从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回答即可。

6.【答案】shǔ jì mǐ yē suì zāi

7.【答案】A繁茂的样子。B脚步缓慢的样子。 C 心神不定的样子。 D塞住。

8.【答案】心中摇摇到心中如醉,再到心中如噎,感情不断深化,加深了浓厚沉郁的气氛。【解析】这三节诗中变化的部分仅几个字,表达情绪的为“中心”后面的“摇摇”“醉”“噎”。抓住这三个词语分析体会即可。

9.【答案】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何求

六、习作表达训练

1.学完本课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读诗句,说成语】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下列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

①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成语: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

②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成语: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名句,说启示】《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经演化成为名言警句,下面是习近平同志引用过的诗句及其出处和释义,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典出:《诗经·大雅·荡》

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

(3)【读诗经,说影响】通过这次阅读《诗经》的活动,你感受到这部诗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答案】(1). (1)①兢兢业业(2). 小心谨慎,认真负责。(3). ②成语:孔武有力(4). 解释:非常威武有力。(5). ③成语:投桃报李(6). 解释: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3)【示例】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语言,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3)考查《诗经》这部诗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的影响。《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对于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不管是从语言上,还是文学上,还是思想上,都对后代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