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学案:第11课民族团结 新人教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自主学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

1、背景:①我国 个民族长期形成了 、 的关系;

②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 、 的格局。

2、提出:在 时

3、实行:全国已建立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4、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 、 、 和 具

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 和 。(地位)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政策:①中华人民共和国 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 的政策。

②后来中央提出实施 战略。

2、表现:①西藏完成 ,废除了 制度,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②内蒙古自治区的 ,成为国家 。 ③西双版纳 ,是我国第二大 。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甘肃省兰州市)1.西藏解放五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A .加强各民族团结

B .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 .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50年前的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回答2~3题。 (河北省) 2.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把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配给农奴。这一决议的实施

A .使广大农奴成为土地的主人

B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 .表明西藏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

D .为一五计划开始执行奠定了基础

(河北省) 3.民主改革50年来

①西藏各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②西藏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

③西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④西藏实现了全面小康

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 各民族共 同发展

背景 政策提出及实行: 意义: 政策措施: 实行各民族 的政策 中央提出了 战略。 表现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浙江省温州市)4、209年3月28日,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一万余人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隆重集会,热烈庆祝________第一个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A、新疆

B、广西

C、宁夏

D、西藏

(浙江省杭州市)5. 2009 年1 月19 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一致通过决议,将每年3 月28 日设为“西藏_纪念日”,以纪念50年前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

A .和平解放 B.改革发展 C .民主改革 D.百万农奴解放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藏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回答6—7题

(四川省宜宾市)6.纪录片《今日西藏》主题歌这样唱到:“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西藏废除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是在20世纪()A.50年代初期 B.50年代中期C.60年代初期 D.60年代中期

(浙江省宁波市)7.西藏自改革50 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②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③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人民的支持④白治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8.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一直十分注重西藏的稳定和发展。根据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最终通过什么方式解放了西藏?(2分)为充分尊重和保障藏族人民管理本民族内容事务的权利,我国在西藏实行了哪一基本政治制度?(2分)

材料一

--------2009年3月12日西藏文化网

(2)材料一中的两枚徽章表明,50年前在西藏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这一事件之后,西藏人民的社会政治地位怎样?(2分)

材料二 1959年,克松村70户人家,433人,全年粮食总产量仅16万斤。到2008年,克松居委会拥有居民210户,838人,粮食总产量达到170多万斤,克松居委会还大力发展副业,2008年经济总收入达1019万多元,人均收入达到6380元,其中现金收入为4600元。

---2009年3月27日北方网《走进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

(3)读完材料二,你认为克松村居民当年的经济状况与50年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4)2000年以来,西藏加快了发展步伐,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这主要得益于中央提出并实施的哪一重大战略决策?(2分)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自主共研式”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导入——自读 课文,建构知识——质疑问难,合作共享——拓展探究,深化主题——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本环节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尽快走进相关历史阶段。这种情境的 设置或通过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地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或利用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相应的课 件;或通过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好奇”地进入课文;或通过出示材料,联系实际, 利用联系法链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境化、经验化,巧妙地将问题 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引起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萌生问题和想法。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本节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能强拉硬扯,牵强附会。②情境不宜太长,能起到潜移默化最好,切忌拖泥带水,费时太多,喧宾夺主。 2、自读课文,建构知识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法。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此时应指导学生读的方法:首先浏览大小标题,知道本课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 工成自己的观点和意向。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 文字与图片等各种补充资料,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结合文中插图或补充内容有重点地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历史时间、人物、 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再次,根据勾画的内容要点尝试编列知识提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习 惯或用图表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图示法等等)。最后,根据自己读书的结果,找出自己的质疑点。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学生自读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粗读和 细读相结合,能充分理解课本插图、图表及补充史料的作用。勾画知识点内容应抓住关键词句,切忌对 课文基本内容全圈全画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有针对性,且最好一次性交代完毕,切忌随意打断学生读书的思路。③对学生所列提纲不要强求一律,不要求全责备。④对于起始年级的授课,教师可以列出其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检测鲁教版五四制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到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C ) A.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首先得以成功实践的地区是( A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深圳 3.如图报纸中“今天”指的是( D )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4.“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诗中的“喜事”指( D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一国两制” D.香港、澳门回归 5.金庸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参与基本法的起草,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祖国( A )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统治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经济特区主要“特”在哪里?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积极作用?

(2)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成功实践了邓小平的哪一伟大构想?特别行政区又“特别”在哪里? (3)你从以上国家治理创新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1)经济特区“特”在: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或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作用: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或者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2)“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高度自治。 (3)只有大胆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要立足于国情,也要放眼世界;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等。(言之有理即可) 7.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 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来的 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8.七年级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如图可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C ) A.少年出洋觅真谛 B.中原淮海建奇功 C.“一国两制”定回归 D.拨乱反正倡改革 9.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北京已保证……在接收后50年内不变更现有经济体系及法律制度。”材料说明香港回归后将( C ) A.设立香港经济特区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D.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10.如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B )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 11.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B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 12.林则徐的后裔,曾任我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著名外交官凌青曾写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下列历史场景可印证诗中“前仇旧恨今尽雪”的是( B ) A.新中国成立

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

一则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 故事发生在1946年初冬。 民国33年(1944年),新疆独裁军阀盛世才背叛革命,反苏反共,彻底投靠了国民党蒋介石。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疯狂地逮捕、屠杀中共党员和民族进步人士。并在伊犁、塔城、阿尔泰地区强迫牧民捐献军马、收缴牧民保护牲畜的枪支。激起了哈萨克、维吾尔农牧民的不满,纷纷举行起义,爆发了“三区革命”,新疆局势一时大乱。 在一些地区,民族起义的领导权被反动的伯克、阿訇篡夺,使起义运动变质转向,演变为民族之间的残酷仇杀。 民国33年(1944年)冬,呼图壁南山的一股哈萨克土匪,窜到芳草湖北沙窝等地,屠杀无辜汉民200余人,劫走大批牲畜、财物。一时民族仇杀的阴云密布在北疆的呼图壁、昌吉、玛纳斯各地。 民国35年(1946年)11月,在芳草湖白蒿滩村(今芳二场七连)发生了一起汉民屠杀哈萨克牧民,张四爷拯救哈萨克一家的感人故事。 当时,在芳草湖白蒿滩村民张四爷(名张国泰)家附近住着一户哈萨克牧民,全家9口人,大儿子叫木沙。这户哈萨克牧民人很和善,在此居住多年,和张四爷家关系很亲密,大儿子木沙给张四爷家放羊。 这年11月的一个黄昏,天阴沉沉的,北风呼啸地吹着枯黄的野草,不时飘来片片雪花。忽然五、六名骑马持枪刀的汉民,气势汹汹地包围了这座哈萨克牧民的毡房。张四爷一家早就听说北疆各地在“洗哈萨克”(即屠杀哈族),但想到这户人家都是老人、妇女,不会遭受劫难。然而不幸的事终于来临了。

听说要屠杀木沙一家,张四爷颤颤巍巍地带着一家人赶到毡房前阻拦说情。红了眼的汉民暴徒此时六亲不认,张四爷担保说情无效。张四奶奶痛苦流涕百般说情遭到拒绝。在民族仇杀的岁月里,这些狂暴分子失去理智和人性,他们冲进毡房将手无寸铁的哈萨克老奶奶及2个女儿,一个巴郎拉出毡房。此时惨叫声撕心裂肺,暴徒们残忍地将毡房内的老人、孩子四人全部杀死,小巴郎9岁,最小的女儿才3岁,浑身是血的巴郎和2个女儿在血泊中挣扎,场景惨不忍睹。 张四爷一家看着木沙一家被屠杀,失声痛哭,仿佛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张四爷的长子张怀忠百般说情、担保才将刚生婴儿木沙的媳妇拯救下来,使产妇和婴儿免遭杀害。这时哈萨克老大爷带着12岁的巴郎,迎着凛冽的寒风赶着羊群欲回毡房。远远地听见毡房前哭声连天,他已70岁了,心里明白了一切。急忙将巴郎藏在草丛里,抚摸着巴郎的额头,泪水泉涌而出。他再三叮嘱:“藏在草丛里别动,夜黑后找张四爷去。”他毅然地赶着羊群回到毡房前。无人性的暴徒将老人连砍10余刀,将哈萨克老人的头颅砍下。 此时太阳已落山,西边血红的残阳尤如毡房前哈萨克女儿、老人的鲜血,一片殷红,随着夜幕的降临慢慢地消失。 夜深了,藏在草丛中的小巴郎悄悄地溜回到张四爷家。找见了放羊的哥哥,敲开张四爷的屋门,一起跪在张四爷的面前请求保护。在民族仇杀的岁月里,保护异族全家都要遭难。这时若把两个巴郎撵出去就是让他俩送死,考虑再三,决心冒死拯救他们。 为了不让外人发现,张四爷连夜将隐避的暖羊圈打扫干净,铺上毛毡,放上火盆,又给了两件皮大衣,每天派人送饭送茶。又将木沙媳妇和婴儿安顿在大儿媳屋里,和儿媳吃住在一起。为了照料好哈萨克产妇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6 电压 电阻中考题汇编(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1.(浙江台州)无需电源电压的转换设备,能直接在家庭电路220伏电压下正常工作的用电器是()A.手机 B.手电筒 C .电视机 D.电视机遥控器2.(重庆市)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 V B.今天教室内的气温约为60℃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高于220V 3.09柳州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A.380 V B.220 V C.110 V D.36 V 4. 09柳州小聪同学的部分电学学习记录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B.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 c.断开的电路叫做短路 D、电流表必须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5.(昆明市)如图l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两灯都不亮。 用电压表检测得到的结果是:U ab=U bc=U de=U ef=0,若故障 只有一处,则可能的原因是() A.电路a、b间短路 B.电路b、C间断路 C.电路d、e间短路或断路 D.电路e、f间断路 6. 09江苏如图所示,将导体接到电路A、B之间时,导体与 灯泡是联的.如果将不同的导体分别接到A、B之间, 闭合开关,可通过观察、比较来判断不同导体电阻的大 小.若两个导体的电阻差异不大,则可以用表替换灯 泡,作进一步的判断. 7. 09河南七地联考小明同学在物理实验活动中,设计了图5 所示的四种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反映弹簧所受压力大小的电路,其中R′是滑动变阻器,R是定值电阻,电源两极间电压恒定。四个电路中有一个电路能实现压力增大,电表示数增大,这个电路是【】 图5 8. 09娄底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6 V保持不变,定 值电阻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 当开关闭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A.当滑片移到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 0.2 A B.当滑片移到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 V C.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D.电压表的示数减少

也谈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学语言的使用

也谈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学语言的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4 一、要重视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 作为历史老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科学方法,更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而要做到这些,历史课堂必须能吸引学生,至少不能扼杀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要特别重视课堂上教学语言的使用。当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总是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地进行历史教学时,一定会使学生向往历史课堂的学习,并渴望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探索历史深邃的奥秘,去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而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也会引领学生共同进入历史的天空:与商鞅一起舌战守旧群臣;跟随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伴随张骞跋山涉水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惊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感受隋唐帝国的统治盛世;学生能与教师一起因岳飞的冤屈而不平;能与教师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而喜悦振奋;能因满清政府腐败后的国力衰弱遭列强欺凌一起顿足愤恨……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是任何现代化教学工具都无法替代的。 二、要懂得怎样使用历史教学语言 1.不要一味模仿,应形成自己教学语言的风格、特色 每位老师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不同的性格、自身知识储备程度的不同、教学经验的差异、与学生的融洽程度等,都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语言的风格和特色。要不断学习,但也不要一味模仿,应结合自身特点,取长补短,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语言风格。 2.要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正确使用教学语言 其一,语言清晰、生动,学生听得清并且喜欢听。初中历史教学语言的对象是初中学生,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既能用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使难懂的史料和史论变得通俗易懂,又要在易懂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准确规范地掌握历史语言。 其二,语言要自然,和学生平等交流。声音洪亮的老师让很多人羡慕,不过整节课都用这么高亢的声音,没有高低起伏,没有节奏变化,只会给学生的耳朵带来极大的刺激。老师慷慨激昂,学生战战兢兢地回答,这不是真正和谐的课堂。课堂上师生自然对话,这才是平等交流,才能有师生的共鸣。 其三,方法得当,学生能听懂并且能积极参与。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中,在分析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的原因时,我投影打出了英、法、美、德四个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工业产量位次和所占殖民地位次的变化情况,结

七年级上册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二0一四至二0一五学年度第一学期科目:民族团结 年级:七年级 教师:王晨 王家庄初级中学 2014年9月

小学七年级上册民族团结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班、(2)班、(3)班、(4)班、(5)班的民族常识教学。 1、学生来源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从小学向中学阶段过渡,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都慢慢的养成了自己的学习态度,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2、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基础来看,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习。 3、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析 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祖国近代史的初步知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4、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单元划分 本学期共教学十课。 第一课伟大的中华民族 第二课广袤富饶的共同家园 第三课各民族共同开发保卫祖国疆域 第四课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 第五课各民族杰出人物 第六课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第八课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 第九课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 第十课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2、教材分析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3、教学重难点分析 在世界历史环境中,理解中国近代衰败的史实,深入探讨和理解造成中国百年屈辱史的深刻的原因。 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感受带领人民球解放和求富裕强大的历史功绩。 学会胸怀历史,感受和增强初步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研究学习近代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能力目标 继续学习和探究中国人民建立人民共和国的艰难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优秀领导,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3、情感目标 感受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感受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祖国走向富强的有力步伐。 4、学习方法教育目标 在世界历史环境中,理解中国近代衰败的史实,深入探讨和理解造成中国百年屈辱史的深刻的原因。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感受带领人民球解放和求富裕强大的历史功绩。学会胸怀历史,感受和增强初步的历史责任感。 五、教学措施 1、每周一早晨组织全校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2、举办感知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

初中历史课快乐教学法

初中历史课快乐教学法 “快乐教学”是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课题,近年来也有丰硕的实验成果见诸报刊。06年,我校英语“愉快教学研究”获市教委立项并取得了成果。我当时就深深感到,初中生从年龄段上看,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初中课堂上引入“快乐教学”是完全必要的。这次参加国培学习,听了许多专家讲课,在教学理论上有了一些提高,对“快乐教学”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历史课的课时较少,教与学的任务相当艰巨,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就可以调动起来,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也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今天我们的历史教学,完全有可能做到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乐之者”,从而进入最佳学习境界。回顾近年来的历史教学经验教训,结合专家的理论指导,现就初中历史课引入“快乐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与各位学员教师共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初中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

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在讲“三国鼎立”时,考虑到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一特点,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导入新课;在讲“西安事变”一节时,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西安事变》录像中“华清池捉蒋”的片断,并让学生简要复述几个情节。然后指出,这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生动写照。那么张、杨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结果怎样?影响如何呢?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变又 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或者利用谜语、成语导入,或者利用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乡土历史导入……总之,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2.将史实故事化,变枯燥说教为生动描绘 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个梗概,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值得尝试的是,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实故事化,以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去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趣,易接受,对教材的理解也能加深。例如讲“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为了突出秦国的商鞅变法是七国中最彻底、成效也最大的一次变法,我在课堂上曾穿插讲了“商鞅南门立木”和“商鞅将唆使太子犯

我身边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我身边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指导老师:顾自明 姓名:赵文轩 学校:市十三小学 班级:六年级(2)班

我身边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族人民担负着守卫边疆、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历史使命。因此新疆的十三个民族必须团结在一起,实现共同发展。 我们的学校——石嘴山市第十三下去学,虽然没有多少少数民族,但我们仍然很欢迎少数民族的到来。 我们在学校里面总是热热闹闹的,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有好吃的同学们一起吃,有好玩的同学们一起玩,有困难的话,无论是回族是汉族,大家一起来帮忙。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相互离不开。这句话老师从小教导我们,让我一直铭记于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只有心相连、手相牵,才会融为一个真正的大家庭。 有些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的汉族同学也会向我们学习:比如冬不拉弹唱、维吾尔民族舞蹈,还有其他乐器和舞蹈。这些音乐和舞蹈都蕴含着我们浓郁的民族特色。互相学习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共同学习生活让同学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我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江,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也不会忘记论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迪尔用40年的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也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手拉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不是一句口号。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不信谣不传谣,不参与任何违法犯罪活动。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众人拾柴火焰高。 团结就引领着幸福,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一个生活常识。团结和未来的幸福相连,这个未来既是我们的未来有时我们后世的未来。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英语《Module5Unit1Havewegotanyoranges》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英语〈〈 Module 5 Unitl Have we got any oranges ? 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目标版 learning Aims: words: healthy , drink , fruit vegetable orange melon beef pork chicken carrot onion potato tomato juice milk grammar :1.Have we got any ............... 2. the use of some and any 3. 可数名词的单数与复数,不可数名词。 Test 1.单词过关我能行: 1.健康食品 _______________ _2水果写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 一个洋葱— 4. 一个桔子 ______________ _5.两个西红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6. 两个土豆__ 7.—些鸡肉 ___________ . ____ 8.—些牛奶 _______________ Test 2 (细心做,f 会) 1. _________ (香瓜) grow in Xinjiang. 2. Help yourself to some ________ (西红柿).. 3. P lease give me a kilo of ________ (猪肉) 4. _________________ There is an ( 洋葱)in the bag.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 he rabbits love to e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萝卜)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 have got some (果汁)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pples, pears are (水果) 8. H as he got a bottle of ___________ (牛奶)?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y haven ' t got __ 9. —些胡萝卜 An example: ---Mum, have you got any tomatoes ?I need one. ---Yes, I have got some. Finish the sentences. 1. ---Sam has got some bread.he milk? ---No, he.Can you give him some? 2. ---Lucy,we apples? 一Yes, we.Do you want one? 3. -- .--Sarah ,Lucy and Sam are over there.they tea? ——No, they.Can you give them some? 4. ----Sam,you fish? ——No, I.I don ' t like fish. .难点讲解: some 和 any 的用法 1) some 和any 既可以修饰可数名词又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 some 常用在肯定句中,而 any 则常用在否定和 疑问句中。所以,some 和any 的区别在于:some 和any 的用法主要是考虑用在肯定句、疑问句还是否 定句中,与名词的可数与否无关。 2) some 的用法:some 意为"一些",可作形容词和代词。它常修饰可数名词复数。 如:some books —些书,some boys 一些男孩.也可修饰不可数名词,如: some water 一些水,some tea 一些茶叶,some 常用在肯定句中。

初中历史快乐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经典优秀

《初中历史快乐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关键词:初中历史快乐、有效学习结题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意义和研究价值 1、研究背景:农村初中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情况还是相对严重的。素质教育已很多年,可我们还是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厌学,师生关系紧张,课余生活单调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学随处可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鼓励提问、辩论;加强课外活动,倡导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优势等。这些举措在我国小学教学中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它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依然无法推广。 2、研究意义与价值: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需要先进的教学模式做载体。这种教学模式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材处理上要求教师化繁为简,变深奥为通俗,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变厌为趣,变被动为主动,既让学生从学习本身体验到快乐与满足,又要求教师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的探索与指导,让学生从乐学到会学。而快乐有效教育正是这样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为当今患有“厌学症”的中小学生找到了有效的良方。中小学生都喜欢看电视、玩游戏,如果把历史教学融进电视和游戏中,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当今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丰富的影视录像资料为这种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概念的界定 1、研究内容:我们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改变课堂历史教学现状中普遍

存在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和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尽可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2、“快乐历史教学”概念的界定:“快乐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系列方法、技能和技巧及实验,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于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快乐历史教学”主要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可视、可玩、可唱的学生乐园——学生上课就是看历史短片,作业就是玩游戏,记忆就是唱歌曲,当然也需要看书、查资料,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尽可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三、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活动中。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主动探究,主动发展。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直观教学原则。传统的历史教学,过多地依赖于教师语言的表述,

七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回味,如生动有趣的故事,蕴藏丰富多彩的知识,点亮人们求知的火花。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不知会给你们留下多少记忆?现在就来体验一下吧。 本试卷共二道题,满分100分,检测时间60分钟。 1.参考如图:并根据材料“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 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请你判断他属于 (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原始人 2.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 ) A. 北京人 B. 蓝田人 C. 元谋人 D. 山顶洞人 3.参考如图:假如你在影片中看见中国原始人类戴上石珠饰品,可以推测可能最早会使 用的是 (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现代人类 4.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 ) ①小麦 ②粟 ③水稻 ④玉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根本原因是 ( ) A. 饮食习惯不同 B. 生产工具不同 C. 自然条件不同 D. 劳动技术不同 6.如图是出自“居民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的原始居民遗址中的文 物。请问它出自 ( )

A. 元谋人遗址 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 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D. 北京人遗址 7.“务农桑,筑宫室,初定家邦;创文字,造舟车,走出洪荒;……巍巍先祖功德,绵绵万世流芳。”孙中山先生的这篇祭文写的是传说中的() A. 炎帝 B. 黄帝 C. 蚩尤 D. 禹 8.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曾写过“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达了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那么,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 A. 黄帝和蚩尤 B. 黄帝和炎帝 C. 尧和舜 D. 舜和禹 9.为了统一思想,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 A. 焚书坑儒 B. 推恩令 C. 文字狱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炎黄战蚩尤最经典的战役是() A. 涿鹿之战 B. 阪泉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城濮之战 11.相传,古代由于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流域洪水成灾,有位部落首领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历时十多年,终于消除水患。这位部落首领是() A. 黄帝 B. 炎帝 C. 舜 D. 禹 12.“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 舜→尧→禹 B. 尧→舜→禹 C. 禹→舜→尧 D. 舜→禹→尧 13.人们习惯上把尧舜禹时期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称为() A. 夺取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14.“仁政得天下,暴政致亡国”下列哪些人物是“暴政致亡国”的典型() ①桀②启③纣④周厉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15.“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传子,家天下”体现了我国哪一制度的出现()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宗法制 16.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17.历史上商朝曾多次迁都,把都城迁到殷的是() A.盘庚 B. 周厉王 C. 周幽王 D. 周平王 18.“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是()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黄文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吸引学生,让学生乐学,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助推器。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一、在课堂上吸引学生 1、用微笑亲近学生。微笑是心灵的阳光,微笑让人互相亲近。课堂上教师的微笑,给学生的学习送去了好心情,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流畅,探究会更加积极,学习的效益当然会大大提高! 2、用激情和幽默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的激情是学生的“氧气“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深深的感染学生,让学生情绪昂扬、节奏铿锵。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让课堂活跃、进度流畅。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干瘪乏味,学生只能昏昏欲睡,怎能有高效课堂而言。一个幽默的老师能够吸引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润滑剂,学生的困倦和紧张,或许会因为老师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夸张的表情而烟消云散,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了知识和能力,课堂肯定高效! 3、创设情境,以趣取胜。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是首选的法宝。以初中历史为例,我在进行《宋代的城市生活》教学时,为了突破一个重点和难点——北宋东京的市坊制度,向

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假如你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东京的家里。晚上你饿了,想去隔壁的餐馆吃点宵夜可不可以呢?为什么?学生讨论热烈,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达成了共识——不行,在专门的“夜市”里,要吃宵夜,在“夜市”里解决。又比如在进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如果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走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们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派出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们会主张如何处理”?学生代表们纷纷扮演不同的思想家,在趣味盎然的“判决”中,深深的理解了各家的思想精髓。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这片肥沃的土地,必须让学生亲自耕耘和播种,才能有属于学生自己的收获。如果老师老是越俎代庖,久而久之,学生们离开你就会饿死。所以,提高课堂效益的根本之路是把课堂还跟学生。要真正的把课堂还跟学生,除了必须转变理念之外,还要争取在课堂上做一个“懒惰”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记得有一位专家说过:“勤劳的老师会教出懒惰的学生。”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越是辛苦,讲的越多,学生反而收获的越少。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孩子能学好,能成才,绝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老师只能起到指导、引路的作用。知识不让学生主动去感悟获取,问题不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决,错误不让学生自己去反思总结,疑难也是老师包办,这样你的学生就不是他自己,他们就会被惰性绑架,他们就像一个在饭店等吃等喝的客人,慢慢地就没有了学校的主动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习题3(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测试题 1.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 C.党项、女真、回纥D.匈奴、回纥、吐蕃 2.“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的是() A.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构 3.以下不属于金朝改变女真习俗的措施是() A.仿照南宋改革官制B.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C.改革女真军政体制D.模仿汉字结构,创制女真文字 4.《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教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当时的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B.辽灭北宋C.辽灭金D.蒙古灭宋 5.岳飞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某电视台想拍摄一部反映他生平的纪录片,如果请你当导演,下列情景中不可能使用的是() A.训练岳家军排兵布阵B.在郾城大败金军 C.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D.根据《宋金对峙图》安排战术 6.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7.两宋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有() ①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②皇帝靠和议苟安 ③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④都城都在开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其中“靖康耻”发生于() A.1115年B.1126年 C.1127年D.1140年 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D.北宋与金对峙 10.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有人认为今天不要多讲岳飞,否则会伤害民族感情和民族关系。这种观点() ①忽视民族间战争的性质,不是科学的态度②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不计历史旧账③把赞颂英雄人物与民族团结对立起来④正确看待了岳飞抗金,有利于民族团结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0年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征文

2020年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征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我们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中华民族日益壮大犹如一只高昂的雄鸡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小编收集了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征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征文 在我国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拥有着五十六个民族,而在这些民族中,他们拥有各种各样的异域风情。就在这片大地上,他们把自己的习惯,风情毫无保留地展示给这个热闹非凡的大地,让这个大地上增添了许多生机和趣味。 我是一名汉族学生,在小学时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到少数民族的特色习俗,结识了许多回族同学,才发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课本上的一些文绉绉的句子完全就完全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通俗的用行动表达出来,就像“民族团结,民族互助”。 我来到这里结识了许多回族朋友,当然也有最要好的。我和她整天打打闹闹,但我们之间有界限,忌讳的话不能说,出格的行为不能做,所以我们都会保持克制,所以我们从开始到现在两年多了,感情都很好虽然有时会因意见不和而发脾气,但最后总会和解的,其实这不只是单纯的朋友关系,这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一大举动。本来我们就是一家人! 其实在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并非谁一定就是谁的主宰,哪个族一定就是主就称王称霸,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

要团结一心、和睦相处、互助、友爱这个国家就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进步发展,甚至会更好。 也许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我们还能遇见更多的少数民族,结识更多的朋友了解更多的民族习俗,当然,也要尊重他们的习惯,使祖国团结友爱,让祖国更加富强,不断进步,共同加油! 同学们,我们就是民族的希望,要搞好民族团结,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第二篇: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征文 扶今追昔,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壮志凌云。因为我们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中华民族日益壮大犹如一只高昂的雄鸡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进从头越”。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又富于创新的妙笔,五十六个民族共铸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五十六个民族百花齐放铸造我们的民族魂,打造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是由五十六节车厢组成飞快行驶的列车。在这条轨道上,五十六种特色齐开放。五十六个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的动力来源于各族人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基础。五十六个民族成就今天的中国。 为团结各族人民。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积极的扶持政策。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和文化事业。少数人民也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努力建设家园,可谓,五十六个民族一颗心。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过关测试 人教新课标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过关测试人教新课 标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填空 lǎng( )润)起来戴着lì()薄()烟黄晕() 抖sǒu()liáo()亮 wǎn()转鸟cháo()披着suō()应()和()yùn()niàng()xiāng( )嵌看( )护贮( ) 蓄( ) 水藻( ) 澄( )清髻 ( ) 着落( )主宰()迸() 发 犬吠( ) 磅()礴()澹澹()苦涩()zhàn( )蓝芊 芊()肥shuò( ) 栖( )息 归泊( ) 闲情逸()致伐木声丁()丁鳊()鱼寥阔()梦寐()清洌()枯涸()乌桕()2.成语填空 ()花嫩叶春()秋实呼朋()伴轻飞()舞 闲情()致波光()()细()慢长梦()以求 气势磅()花枝()展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人无信不立,一诺千金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朋友交往当坚守的一个“信”字。 B.不久前,有“飞人”之称的刘翔在承受脚伤困扰之后,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谈笑风生 ....。 C.小高天生就是一个美食家的材料,学徒时间不长就能做出一桌津津有味 ....的佳肴。 D.诗人复出后,创作热情如火山爆发,写出了一批脍炙人口 ....的作品。 二、文学常识 1. 朱自清,字,现代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散文集,诗文集等,其名篇散文有、、。 2.《济南的冬天》作者,原名,字,现代著名家,被称为“”。代表作有小说,,话剧,,其中被誉 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3.《秋天》是现代诗人、评论家的作品。 4.《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诗人。前面我 们还学过他的诗。 5.《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秋思”是,《天净沙·秋思》被誉为。作者是代著名作家。 6.《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是代著名诗人(姓名),字,号。 三、默写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风,草。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看,,,, 密密地斜织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初中历史教科书,语言简洁,述说简单,于是,有的老师认为历史课“好教”,学生也产生历史“好学”心理。然而,考试成绩达到理想的不多,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没有把握好,其次是学生的学法有待改进。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充分利用45分钟,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等手段,把丰富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直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教师的素质有:1、扎实的基本功。2、宽阔的历史视野。3、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得体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1、教学中自然的情感流露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如果仍旧使用老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一只粉笔一本书,念完了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

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岳麓版)》一节的结尾部分,我提议:我们可以从郑和、戚继光的身上学到什么?(小组讨论,归纳,发言,然后评出三个较好的小组答案,由组长把答案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分享。)然后,我声情并茂地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心?”----爱国心!学习他们什么“情?”----爱国情!学习他们什么“行动?”----爱国行动!这样一呼一应,加之我激情高亢语调,仿佛把学生带到郑和的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西洋”上航行,共享“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独特风土民情”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维就完全集中于教师教学之中了。 2、教学图片的精心设计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有限,有时具体的形象比生动的语言更能帮助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课堂上能恰如其分的运用和设计有关图片、图表、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我讲俾斯麦发动的三次对外战争时,就利用电脑绘制了一张类似红十字会标志的示意图,讲解时,边介绍内容边指示,图表一步一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新奇之中,不仅掌握了 __基本知识,还通过这一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有血有肉,趣味横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