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情况会被认定为证据不足证据不足不认定为犯罪的规定0520

什么情况会被认定为证据不足证据不足不认定为犯罪的规定0520

什么情况会被认定为证据不足证据不足不认定为犯罪的规定0520
什么情况会被认定为证据不足证据不足不认定为犯罪的规定0520

什么情况会被认定为证据不足?证据不足不认定为犯罪的规定

我们知道作为中国公民应该要遵守法律,如果有违法犯罪行为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很多时候会因为证据不足被定为不是犯罪,那么规定是怎样的?

什么情况会被认定为证据不足?

一是个别判断,逐个审查。即要对案件的每一个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加以确定,紧紧抓住判断每一个证据的标准,也就是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这项标准,加以权衡,不符合标准的应视为证据不足;

二是运用比较、鉴别、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判断,排除矛盾,凡是矛盾没有得到排除,即可视为证据不足;

三是实物检验的方法,又称实物验证法则。按照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案件中所有的言词证据,都要有实物证据验证,作到言之有物,即使没有收集到实物证据,也要把各种言词证据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的来源和去向加以说明。如是否确有此人?以及案件所涉及的钱、财、物有无可靠的来源和下落等等,不能只靠言词证据定罪处刑,有供无证,只有证言,只有被害人的陈述,没有实物证据验证,或用没有必要的证据说明各种实物的来源和去向,均可视为证据不足。

当然,由于刑事案件的复杂性,犯罪分子作案不留现场,案中实物消毁或者挥霍已尽,往往没有实物证据可查。针对这种情况,仍要贯彻实物验证法则,没有直接的实物可证,可以收集相应的间接证据(或曰情况证据),说明确

有此人,确有此事,确有此款,确有此物等等。

总之,不能只靠口供或几个言词证据定案。我们认为,一个案件只有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不能定罪处刑,只有被害人的陈述也不能下判,只有一个或几个证人证言证明,都属于没有达到证明的标准,均可叫做证据不足。

立案后证据不足怎么办?

1、在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的,经向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调查收集。依职权调查收集后证据充分的,应当开庭审理,仍然缺乏证据的,说服自诉人撤诉或者裁定驳回。

2 、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没有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收集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说服自诉人撤诉或者裁定驳回。其理由首先是这类案件的自诉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案件的证据不足,它不属于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情况;其次是经自诉人申请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并不等于“控审不分” 、“侦审不分”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行为不属于侦查行为,属于人民法院职权行为。

3、进一步强化案件旁听和民众参与程度,贯彻落实高检院关于加强不起诉和申诉案件公开审查力度的要求。以在被害方对犯罪嫌疑人表示谅解的基础上,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政协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犯罪嫌疑人所在村书记、村主任及社会其他人员共同参与公开审查评议不起诉处理决定的公正性。对于申诉、赔偿、重大疑难信访等疑难复杂案件实行公开听证的方式,以消除被害人的疑虑,疏导其对立不满情绪,确保公平公正。

证据不足不认定为犯罪的规定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侦查起诉阶段,如果经二次补充侦查后证据仍然不足的,人民检察院就会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如果在审判阶段就会作出无罪判决。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第一百九十五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侵犯财产罪

侵犯财产罪 第一节侵犯财产罪的概念和特征 侵犯财产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物,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类犯罪的主要特征: 1、这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财产的所有权。“公共财产”,根据我国《刑法》第91条规定,是指:(1)国有财产。(2)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3)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是指:(1)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2)依法归个人、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3)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财产;(4)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和其他合法财产。 如果占有无主物或者被自动放弃了所有权的物品,不发生非法侵犯财产所有权的问题。而遗忘物不是无主物,它们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暂时脱离了所有者的控制与管理,其所有权仍然存在并受法律的保护,不允许他人非法占有。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第4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非法占有的财物,例如,赌博的赌资,贪污所得的赃款、赃物,贩运毒品者的毒品等,能否成为侵犯财产罪的对象?非法所得财物也可以成为侵犯财产罪的对象。 2、这类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攫取或者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归属到侵犯财产罪一章。除抢劫罪、挪用特定款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外,其他侵犯财产罪攫取财物的数额多少和损毁财物的价值大小,是表现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的重要标志。 3、这类犯罪主体,多数为一般主体,只有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是特殊主体。 4、这类犯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并且多数犯罪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

无违法违纪证明.doc

无违法违纪证明 无违法违纪证明无违法违纪证明 无违法违纪证明 兹证明XXX,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系我辖区居民,先居住XXXX。 该人遵守国家法律,没有受到刑事制裁,无任何犯罪记录。 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XX省XXX公安局xx-x派出所(盖章) XXX年XXX月XXX日 1、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且符合本规定申请人范围的单位和公民,可以向被证明对象的户籍地派出所申请出具“公民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一)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政审; (二)中国共-产-党组织吸收新党员政审; (三)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公民执业必须以“无违法犯罪记录”为前提的; (四)公民向公证机构申请依法办理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公证事项的; (五)经有关部门提出统一申请,市级公安机关认为确需出具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的其他情形。 2、有下列情形的,不列入本规定“证明”范围: (一)征兵政审和军队、警-察院校招生政审; (二)公检法司和国-家-安-全等机关对涉嫌刑事犯罪或治安违法人员的案底调查; (三)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向公安机关了解本单位党政人员在社会上的违法犯罪情况; (四)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因轻微违法受到两次以下罚款、警告或不予处罚的; (五)除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记录外,未受到行政拘留以上处罚的一般交通违法的。 出具证明申请人分为单位申请人和公民申请人。 (1)单位申请人:录用公务员的国家机关;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依法

成立的公证机构。 (2)公民申请人: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执业必需具备无违法犯罪记录的本市户籍居民;因出入境办理签证等需要依法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有无犯罪记录证明公证事项的本市户籍居民。 申请人申请出具证明时需提交和证明事项相关的手续。 (1)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政审:凭县处级以上国家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介绍信、经办人员工作证,向被证明对象户籍地派出所申请出具证明或签署证明意见。 (2)中国共-产-党组织吸收新党员政审:凭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调查证明材料介绍信或调查函、经办人员工作证,向被证明对象户籍地派出所申请出具证明或签署证明意见。 (3)公民执业需要申请出具证明:凭申请人公民身份证、出具证明申请书、申请执业相关的文书或表格,向被证明对象户籍地派出所申请出具证明或签署证明意见。 (4)公民因其他需要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公证事项:凭申请人公民身份证(或公证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证和身份证)、已经公证部门签署“公证业务需要,请与配合”意见(加盖有公证处印章)的公证申请文书副本,向被证明对象户籍地派出所申请出具证明或签署证明意见。 公民因特殊情形不能亲自递交申请的,可以委托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配偶或直系亲属代为办理,但须提交委托书、委托人身份证件及其复印件和受托人的公民身份证件及其复印件。 发表 99

张明楷教授侵犯财产型犯罪之解题思路

张明楷教授侵犯财产型犯罪之解题思路 一、侵犯财产罪 (一)抢劫罪 1、概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2、构成要件: (1 ○1当场 ○2.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 ○3强取公私财物 (2 ○1故意 ○2非法占有为目的 【分析】: ○1抢劫vs故意杀人 A.为继承遗产而杀害被继承人或其他继承人的,定故意杀人罪。 B.抢财后,为灭口而杀人的,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C.由于其他原因故意杀人后,产生非法占有财产意图,进而取财的,故意杀人罪与侵占罪数罪并罚。 (获取死人的财产,张明楷认为和获取遗忘物、埋藏物的性质相同) D.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杀害被害人再夺取财物的,成立抢劫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杀人后取财——抢劫罪) ○2抢劫vs 绑架 A.只向第三者勒索财物的,绑架。 B.直接迫使被绑架人交付财物,抢劫。 C.绑架过程中又另起抢劫之意而当场取财的,张的观点是数罪并罚,司法实践是择一重罪。 ○3抢劫vs 抢夺 A.直接对物实施暴力,抢夺 B.直接对人实施暴力,但该暴力不足以压制被害人反抗,抢夺。 C. “飞车抢夺”转化成抢劫的情形: (a)逼挤、撞击或强行逼倒他人以排除反抗,乘机夺财的。 (b)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拉硬拽夺财的。 (c)明知会造成他人伤亡后果,而仍然强行夺财,并造成轻伤以上后果。 3、抢劫既遂条件:获取财物或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 4、抢劫罪处罚注意事项: (1)入户抢劫”是指,抢劫他人居住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 (2)“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是指,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有价证券和客户资金等。 (3)多次抢劫”指三次以上抢劫。以下情形,一般认定为一次犯罪: ○1 ○2 ○3 (4)实施抢劫后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不得假释。 5、事后抢劫成立条件: (1)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罪。 (张明楷认为,并不意味着事实上已经构成上述3罪的既遂,而是意味着行为人有犯上述3罪的故意与行为)(2)当场。

公安派出所出具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工作规范

公安派出所出具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工作规范第一条为规范本省公安派出所出具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工作,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公安派出所应当以实际掌握的情况为依据,坚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尊重公民个人隐私相结合原则,依据申请人的申请规范出具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违法犯罪记录证明是指对被证明对象有无违法犯罪记录作出的证明。 第四条本规范所称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中的违法记录包括公安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和责令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收容教育、收容教养以及劳动教养等。 第五条本规范所称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中的犯罪记录包括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处罚生效判决,以及行为人行为已构成犯罪,但由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作出免予刑事处罚的生效判决。 犯罪记录不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 第六条以下情形,不列入违法记录证明事项: (一)被证明对象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因轻微违法受到两次以下罚款、警告处罚的; (二)因交通违法受到罚款、警告处罚的; (三)省级以上公安机关规定其他不应列入违法记录证明的情形。 第七条单位或者个人需要公安派出所出具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的,应当向被证明对象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申请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应当是原件,原件不能留存公安机关的,同时提交复 印件。 第八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公安派出所可以出具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一)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政审; (二)中国共产党组织吸收新党员政审; (三)公证机构依法办理公民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公证事项; (四)公民从事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以无相关违法犯罪记录为前提的职业; (五)省辖市以上公安机关认为确需出具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下列事项按有关规定执行,不列入本规范证明范围: (一)征兵政审和军队、警察院校招生政审; (二)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和国家安全等机关对涉嫌刑事犯罪或治安违 法人员的案底调查; (三)党政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向公安机关了解本单位党政人员的违法犯罪情况。 第十条因招录公务员、吸收新党员,申请出具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的,应当提 交以下材料: (一)单位派员调查的,持单位介绍信、调查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 (二)单位发调查函的,盖单位印章。 第十一条公证机构因办理公民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公证事项,申请出具违法犯 罪记录证明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公证部门介绍信; (二)公证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证和居民身份证; (三)被调查人员公证事项申请书。

完整版刑法分论练习题之侵犯财产罪

第六章侵犯财产罪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哪一种不能成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 A、不动产 B、提货单 C、无主物 D、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 2、甲采用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取乙正在运输的走私物品,数额巨大。甲的行为构成: A、走私罪 B、诈骗罪 C、非法经营 D、不属于犯罪 3、下列犯罪中,不需要数额较大就可以构成犯罪的是() A、抢劫罪 B、抢夺罪 C、盗窃罪 D、敲诈勒索罪 4、甲某某日晚在一条街上看到一老妇手上提一只包(包内有现金1000元),独自行走。甲就冲上前去,一把夺过去老妇的包就跑,因夺包行为用力过猛,将老妇带倒在地,老妇摔成重伤。甲构成() A、抢劫罪 B、抢夺罪 C、抢夺罪,但应从重处罚 D、抢夺罪和过失重伤罪 5、甲、乙两人某天晚上携带凶器潜入商店准备进行抢劫,但在进店后发现值班人员睡着了,两人就没有使用凶器的情况下取得大量商品。甲、乙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 B、盗窃罪 C、抢劫罪犯罪预备和盗窃罪 6、甲进入乙的菜地偷了两棵大白菜,被乙当场抓住,甲为了挣脱逃跑而将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 B、故意伤害罪 C、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 D、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 7、甲自己因饮酒过量醉倒在路旁,乙从此路过,见有机可乘,就将甲身上的钱包掏走(包内有现金850元)。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 B、抢夺罪 C、盗窃罪 日内将乙5元,并威胁说,如不答应就在1000、甲谎称乙的儿子将自己弟弟打伤,要求乙赔偿医疗费8. 的儿子打伤,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给了甲1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 B、敲诈勒索罪 C、诈骗罪 9、某村村长带领一批村民,深夜去偷某国有公司放在墙外的钢材,价格数千元,回来全部交给村里制作农具使用。该村村长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侵占罪 C、不属于犯罪 10、甲系某宾馆服务员,在上班期间,甲经常乘客人不在房间内,窜入房内以旅客的名义偷打国内、国际长途电话。甲的行为构成() A、贪污罪 B、盗窃罪 C、不属于犯罪 11、甲某日晚潜入商场偷得一台彩电,后甲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这台彩电有这样几个价格:商场进货的价格为8500元,市场零售价为9000元,甲销赃的价格为8000元。法院在确定甲盗窃数额时,应确定为() A、8500元 B、9000元 C、8000元 12、甲系一私营公司经理,因资金短缺,甲鼓动他的邻居、朋友把家里存的钱都交给他的公司,很快就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大家听信了甲的话,把钱交给了甲。但甲在经营过程中,因经营不善,亏损严重。他的朋友、邻居知道这一情况后,纷纷都来要回自己所投入的钱,甲为了躲债而外出达3个月不回。甲的行为属于() A、诈骗罪 B、玩忽职守罪 C、无罪 13、诈骗犯罪分子伪造了公文之后,在行骗时,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行骗没有行逞。对这种情况的处理原则是 () A、应根据既遂行为吸收未遂行为的原则,以伪造公文罪的既遂论处。

侵犯财产罪的客体专题探讨

侵犯财产罪的客体专题探讨 财产犯罪不仅发案率高,而且危害严重。但是,由于对财产犯罪构成要件的认识不一,对于同样的财产犯罪,不同的人民法院可能做出不同的判决,这一现象往往会影响刑罚处罚的公正性。为此,我们邀请刑法专家张明楷教授就侵犯财产罪中的若干疑难问题发表专题文章,以供司法机关办理财产犯罪案件时参考。具体内容包括:如何理解侵犯财产罪的客体,如何理解刑法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何处理抢劫罪中的疑难问题,如何理解和认定“携带凶器抢夺”,如何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如何理解侵占罪中的疑难问题,如何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 侵犯财产罪分为两大类:毁坏财物的犯罪(毁弃罪)与取得财物的犯罪(取得罪)。根据是否转移占有,又可以将取得财物的犯罪分为转移占有的犯罪(如抢劫、抢夺、盗窃、诈骗)与不转移占有的犯罪(如侵占)。很明显,故意毁坏财物罪与侵占罪侵犯的也是财产所有权。问题在于:盗窃、诈骗、抢夺等财产犯罪所侵犯的客体(法益)是什么?这是认定财产犯罪必须明确的问题。因为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犯罪的本质是侵犯法益,对具体犯罪的客体理解不同,对构成要件的理解就会产生差异。侵犯财产罪的许多问题,都与如何理解客体有关。国外刑法理论与审判实践的通说认为,盗窃罪等罪侵犯的是他人对财产的占有(一般含有某种限制条件)。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盗窃等罪的客体是财产的所有权整体(以下简称所有权说)。 但是,所有权说在理论上存在疑问。(1)物权可以分为自物权与他物权;自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自有物享有的物权,他物权是指权利人根据法律或合同的具体规定,对他人所有之物享有的物权;所有权是惟一的自物权种类,即自物权就是所有权。根据所有权说,刑法只保护自物权,而不保护他物权。然而,他物权的内容比所有权丰富,应当受到刑法的保护。例如,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盗窃质权人所留置的质物的,侵害了质权人的对质物的占有与收益,符合盗窃罪的特征。(2)财产性利益完全可以成为抢劫、诈骗、敲诈勒索等罪的对象,故债权可能成为抢劫、诈骗、敲诈勒索等罪的客体。但是,通说仅将财产所有权作为财产犯的客体,这又使得刑法的保护范围过窄。因为所有权与债权相并列,如果认为刑法只保护所有权,就意味着刑法并不保护债权,这恐怕不符合刑事立法精神与刑事司法实践。(3)

2019法考必备考点:侵犯财产犯罪概述

2019法考必备考点:侵犯财产犯罪概述 一、侵犯财产犯罪概述 (一)财产与财物 1.以经济财产说为基础的折中说,认为只要造成了经济损失,就存在财产损失,但挽回了更大或同等法益的除外。单纯使他人免除非法债务的,不存在财产损失。 2.财物三个特点:具有管理可能性,具有转移可能性,具有价值性。有体物、无体物与财产性利益;具有财物特征的虚拟财产;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财物;违禁品;动产与不动产可以成为多数财产犯罪的对象,但有的不能针对不动产;葬祭品;人体假肢、假牙,分离出来的器官、血液、脂肪等;债权凭证(要区分债权凭证本身与债权)。 (二)侵犯财产罪的结构 三大类:毁坏财物的犯罪(毁弃罪)、取得财物的犯罪(取得罪)、不履行债务的犯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1.区分毁弃罪与取得罪: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非法占有目的是取得型犯罪的(不成文)主观构成要件要素,如无非法占有目的,成立毁坏型犯罪或无罪。非法占有的目的:既包括行为人自己非法占有,也包括使第三人非法占有。第三人要求与行为人有一定关系,而任何第三者。非法占有虽属主观要素,但非法要进行客观判断,而不是行为人内心想法。 2.区分转移占有的犯罪和不转移占有的犯罪

他人财物,存在三种占有状态。他人占有的财物:必须转移占有,如抢夺、抢劫、盗窃、诈骗、敲诈勒索。代为保管物:不需要转移占有,变占有为所有成立侵占罪。遗忘物和埋藏物:单纯建立占有关系不犯罪,但随后变占有为所有的行为可定侵占罪(脱离占有物侵占)。 关键:财物属于他人占有还是属于行为人自己占有。占有是指事实上的支配,不仅包括物理支配范围内的支配,而且包括社会观念上可以推知财物的支配人的状态。刑法上的占有是指“人”的占有,仅限于自然人占有,不包括单位占有、机器占有(即不承认财物占有财物)。刑法上的占有重在事实上的支配、控制,包括物理的支配、控制与社会观念上的支配、控制(物理支配越强,就越少考虑观念支配;物理支配越弱,就更多考虑观念支配)。占有意思往往只是对认定占有起补充作用,即当事实上难以认定权利人控制或者支配财物,但权利人具有强烈的占有意思的情形,也属于占有。 常见占有归属的判断:他人身体部位现实控制的财物,属于他人直接控制的财物,但占有辅助者不占有,仍归属权利人占有。没有现实地握有,但处于他人事实支配和控制的财物,属于他人占有的财物。根据社会观念推知他人事实上支配的财物。他人短暂遗忘或短暂离开,但处于他人支配力涉及范围的财物属于他人占有的财物。财物转移为建筑物的管理者或者第三者占有。在特定场所,所有人、占有人在场的,无论放在哪里都属于所有人、占有人占有。 死者的占有:一是行为人以抢劫故意杀害他人当场取走财物

刑法司法考试侵犯财产罪

刑法司法考试侵犯财产罪

侵犯财产罪司法考试真题(一) 1.甲某抢劫一辆摩托车(价值3200元),然后以800元的低价卖给同镇的乙某。甲某对 乙某说该车是别人拿来抵账的,但没有提供购车发票、行驶证等任何摩托车来源手 续。乙某贪图便宜买下。乙某的行为:() A.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因为缺乏明知是赃物的主观认识. B.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因为没有证据证明属被蒙骗 C.乙某与甲某构成共犯 D.乙某与甲某不构成共犯 2.应当认定为诈骗罪的情形是:() A.甲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 B.甲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的信用卡,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 C甲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假报出1:7的欺骗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国家出口退税款 D.甲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伪遣赝品冒克珍贵文物出售,骗取她人数额较大的财物 3.应当认定为盗窃罪的情形是:() A.甲某夜晚进入某博物馆内盗走3个国家一级文物 B.甲某夜晚偷挖埋于地下的通讯光缆,价值数额较大,造成通讯线路中断 C.甲某夜晚进入莱公司技术科,窃取该公司重要的商业秘密,据估价值300万元 D.甲采是邮电工作人员,利用投递邮件的便利,私自开采她人的邮包,从中窃取数额 较大的财物 4.甲某自称是某空军飞行学校的少校教官,负责招收飞行员的工作。一些人不明真相,纷纷请其吃喝送礼,希望能招收自己的孩子当飞行员。某日,甲某身着军装,拦住一 位妇女,声称需要检查是否携带毒品。搜到该妇女一个钱包,内装数额较大的现金。 甲某诈称这是贩毒资金,必须予以没收。该女争辩,欲夺回自己钱包。甲某挥拳将其 打倒在地,扬长而去。甲某构成:()

无犯罪记录证明》办理流程

关于如何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说明的通知 根据公安部门的最新要求,学生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的条件及流程如下: 一、办理条件: (一)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政审; (二)中国共产党组织吸收新党员政审; (三)公证机构依法办理公民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公证事项; (四)公民从事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以无相关违法犯罪记录为前提的职业; (五)省辖市以上公安机关认为确需出具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的其他情形。 二、办理流程: (一)符合上述办理条件的人员: 1.本人申请书; 2.需要公证的,由公证部门出具的《补充证明材料通知书》; 3.由学院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格式见附件1)一式两份,由辅导员签字并加盖学院党委公章; 4. 本人居民身份证; 5.先到保卫处调研科审核存档后再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 (二)不符合上述办理条件的人员: 1.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详见附件2); 2.本人申请书; 3.需要公证的,由公证部门出具的《补充证明材料通知书》; 4.由学院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格式见附件1)一式两份,由辅导员签字并加盖学院党委公章; 5. 本人居民身份证; 6.先到保卫处调研科审核存档后再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 补充说明: 1.办理时间与地点: 瑞金路派出所办理时间:每周三的工作时间。地点:白下区瑞金北村50栋,电话:84604801。 调研科审核时间:明故宫校区的学生为每周二下午(14:00-17:00)、将军路校区的学生为每周三的上午(8:00-12:00)。地点:明故宫校区综合楼02-13,电话:84892467,对需要批量审核的须提前预约。 2.外籍留学生需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在具备上述材料后,由申请人本人到入境时办理临时居住登记的派出所办理。 3.不符合上述第一条办理条件的人员,必须按附件2(公安部门指定格式)出具证明。附件1 无犯罪证明

江西省九种侵犯财产犯罪及盗窃罪具体数额标准的规定

江西省九种侵犯财产犯罪及盗窃罪具体数额标准的规定 作者:李海军来源:找法网日期:2010年01月29日 江西省九种侵犯财产犯罪及盗窃罪具体数额标准的规定关于确定江西省执行盗窃罪具体数额标准的规定 -------------------------------------------------------------------------------- 作者:(律师)李海军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江西省公安厅 关于确定我省执行盗窃罪具体数额标准的规定 1998年4月15日赣高法发[1998]12号关于确定江西省执行盗窃罪具体数额标准的规定 -------------------------------------------------------------------------------- 作者:(律师)李海军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江西省公安厅 关于确定我省执行盗窃罪具体数额标准的规定 1998年4月15日赣高法发[1998]12号 全省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南昌铁路运输两级法院、检察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法发[1998]3号)的规定,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现确定我省执行盗窃罪具体数额标准如下: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一千元为起点。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一万元为起点。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特别数额巨大”,以五万元为起点。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江西省公安厅关于确定我省九种侵犯财产犯罪具体数额标准的规定》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二千元为起点。 江西省九种侵犯财产犯罪具体数额标准的规定我省九种侵犯财产犯罪具体数额标准的规定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江西省公安厅

侵犯财产罪之犯罪的对象

侵犯财产罪之犯罪的对象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侵害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的形式 也呈现出多样性以及复杂性。公私财物一般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具体对象繁多,不仅包括各种有形的财物,也包括无形财物。刑法规定侵犯财产罪的对象为公私财物,在理论上以及实践中如何确定“公私财物”的范围对于我们准确认定财产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并非所有的犯罪都以具有犯罪对象为要件,但是就财产犯罪而言,其行为的对象往往是对财产罪研究的理论上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认定行为指向的何物为犯罪的对象,司法实践与理论 上并不存在争议。但是,由于财物本身的性质和形态的差异,以及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时我们很难界定某个事物是否为“公私财物”,若想明确地确定其范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虽然当下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新型财产”形式,但是本文仅就“合同”这 个方面进行探讨,试着分析合同是否可以成为财产罪的犯罪对象以及如果可以,其在何种情形下可成为财产罪之对象。 二、侵犯财产罪之犯罪对象 (-)侵犯财产罪犯罪对象之概述 根据我国刑法条文之意可知,侵犯财产罪是指故意非法占有、挪用、毁坏 公私财物的行为。由此我们可知,刑法中侵犯财产罪之对象在大范围上是指“公私财物”。目前国内司法以及理论界一般认为,财产犯罪对象可分为财物和财产性利益两种。 财物不仅包括有形的财物,如货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国库券、公债券、签发的支票、汇款单、信用卡等,也包括无形的财物,如电力、燃气等;不仅包括动产,也包括不动产;财物的种类繁多,形式复杂。 财产性利益从狭义上理解,指的是财物以外的财产上的利益,一般表现为 有形财产以外的无形而又具有经济价值的利益。财产性利益的范围十分广泛,既可能是积极的利益,也可能是消极的利益;即可能是合法的利益,也可能是非法的利益。 财产罪对象之财物)-( 一般认为,作为财产犯罪对象的财物主要涉及三个问题:(1)财物的存在形态,如有体物或无体物。 (2)财物的他人性以及所有、占有的可能性,即财产被占有或者支配的状态。 (3)财物的价值,矢于价值是否仅限于经济价值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这三个问题也是财产罪中财物认定的三个条件,只有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

浅析侵犯财产类犯罪发生的特点

浅析侵犯财产类犯罪发生的特点、原因及对策侵犯财产类犯罪是严重扰乱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的一类犯罪。近年来,此类案件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更好地打击侵犯财产类犯罪,笔者就北镇法院在2009年-2011年9月审结的侵犯财产类案件进行调查统计,从案件的特点、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侵犯财产类犯罪的主要特点 1、侵犯财产类犯罪案件所占比例居高不下。2009年我院刑事结案211件343人,其中,侵犯财产性犯罪38件57人,分别占刑事结案件数和人数的18.0% 和16.6%;2010年我院刑事结案201件294人,其中,侵犯财产性犯罪46件82人,分别占刑事结案件数和人数的22.9% 和27.9%;2011年1-9月份,我院刑事结案143件220人,其中,侵犯财产性犯罪28件33人,分别占刑事结案件数和人数的19.6% 和15.0%。 2、案件类型多样化。2009年-2011年9月,侵犯财产类犯罪共112件170人。其中,抢劫罪15件20人,分别占侵财罪案件的13.4%和11.8%;盗窃罪64件93人,分别占侵财罪案件的57.1%和79.5%;诈骗罪17件23人,分别占侵财罪案件的15.2%和13.5%;抢夺罪2件4人,分别占侵财罪案件的1.8%和2.4%;职务侵占罪2件3人,分别占侵财罪案件的1.8%和1.8%;敲诈勒索罪7件22人,分别占侵财罪案件的6.3%和12.9%;故意毁坏财物罪2件2人,分别占侵财罪案件的1.8%和1.2%;破坏生产经营罪3件3人,分别占侵财罪案件的2.7%和1.8%。 3、犯罪主体趋向复杂。2009年-2011年9月,共审结侵犯财产类犯罪人犯170人,其中,农民109人,占64.1%;工人5人,占2.9%;学生2人,占1.2%;个体劳动者4人,占2.4%;无业人员50人,占29.4%。 4、涉案年龄覆盖面广。三年来,审结的170名人犯中,14-16周岁的2人,占1.2%;16-18周岁的13人,占7.6%;18-25周岁的42人,占24.7%;60周岁以上的4人,占2.4%。 5、量刑呈现出轻刑化。三年来,所审结的侵犯财产罪的170名人犯中,判处15年以上至20年的1人,占0.6%;判处10以上不满15年的11人,占6.5%;判处7年以上不满10年的5人,占2.9%;判处5年以上不满7年的10人,占5.9%;判处超过3年不满5年的15人,占8.8%;判处3年以下的53人,占31.2%;判处拘役5人,占2.9%;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的18人,占10.6%;判处管制23人,占13.5%;判处单处罚金29人,占17.1%。另外,并处罚金88人,占51.8%。 二、侵犯财产类犯罪发生的原因 当前,侵犯财产类犯罪发案的原因趋向复杂化,仅就所查案卷而言,以下几点原因显得较为明显: 1、社会不正之风的诱导。一方面,现实生活中,攀比高消费和宣传媒介渲染富有者及大款阶层的奢侈生活,对一些心理防线薄弱者或总是奢望一夜暴富者在身心上产生了一定的刺激,有的人妄想用最快的手段“致富”,以致于走上犯罪的道路。另一方面,社会上的一些违法行为,以权谋么私,事事要钱,人人弄钱,一切向钱看等现象的存在,成为一部分侵财者的心理催化剂。据统计,多数罪犯在作案得手后,即大吃大喝,很快将钱挥霍。 2、法制环境仍需改善。尽管社会上经常开展对全民的普法教育,但现今仍有许多人轻视或漠视法律效力。一方面,犯罪者不遵守法律,去违法犯罪,另一方面,有的受害者或单位怕麻烦或有顾虑,受害后宁愿吃“哑巴亏”,而不去报案,这使得部分犯罪者更加猖狂地作案,无视法律的存在。 3、对侵财犯罪的制裁和震慑强度不大。由于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更加隐匿、狡猾,加之有的受害人在犯罪者犯罪后不去报案,使得办案难度不断加大,致使案犯仍逍遥法外,而且

关于出具公民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工作的暂行规定

关于出具公民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工作的暂行规定 为规范全市公安机关出具公民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工作,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适用范围: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且符合本规定申请人范围的单位和公民,可以向被证明对象的户籍地派出所申请出具“公民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1)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政审; (2)中国共产党组织吸收新党员政审; (3)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公民执业必须以“无违法犯罪记录”为前提的; (4)公民向公证机构申请依法办理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公证事项的。 征兵政审和军队、警察院校招生政审、公检法司和国家安全等机关对涉嫌刑事犯罪或治安违法人员的案底调查,按原办法执行,不列入本规定“证明”范围。 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向公安机关了解本单位党政人员在社会上的违法犯罪情况,按有关规定执行,不列入本规定“证明”范围。 第二条申请人范围: (1)单位申请人:录用公务员的国家机关;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依法成立的公证机构。 (2)公民申请人: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执业必需具备无违法犯罪记录的本市户籍居民;因出入境办理签证等需要依法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有无犯罪记录证明公证事项的本市户籍居民。 第三条申请手续: (1)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政审:凭县处级以上国家机关组织人事部门

介绍信、经办人员工作证,向被证明对象户籍地派出所申请出具证明(或签署证明意见)。 (2)中国共产党组织吸收新党员政审:凭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调查证明材料介绍信(或者调查函)、经办人员工作证,向被证明对象户籍地派出所申请出具证明(或签署证明意见)。 (3)公民执业需要申请出具证明:凭申请人公民身份证、出具证明申请书、申请执业相关的文书(表格),向被证明对象户籍地派出所申请出具证明(或签署证明意见)。 (4)公民因其他需要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公证事项:凭申请人公民身份证、已经公证部门签署“公证业务需要,请与配合”意见(加盖有公证处印章)的公证申请文书副本,向被证明对象户籍地派出所申请出具证明(公证机构依法办理此项业务需要对申请人提交的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进行审查复核时,出具证明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公民因特殊情形不能亲自递交申请的,可以委托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配偶或直系亲属代为办理,但须提交委托书、委托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和受托人的公民身份证及复印件。 第四条证明批准程序: (1)派出所依据本规定出具公民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的,必须经所领导审核批准,经办民警不得擅自对外出具相关证明。 (2)派出所受理出具证明申请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予以办理,遇有复杂情形需调查核实的可以延长五个工作日。 第五条证明主要内容: (1)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主要内容: 经核查,在本证明出具日之前,本机关未发现辖区居民***有违法犯罪记录。 (2)有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主要内容: 经核查,在本证明出具日之前,本机关发现辖区居民***有*条违法犯罪记录: *年*月*日因***犯罪被***法院判处****刑罚;

云南省正确认定九种侵犯财产犯罪案件数额与情节的暂行规定

云南省关于正确认定九种侵犯财产犯罪案件数额与情节的暂行规定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云南省公安厅 关于印发《关于正确认定九种侵犯财产犯罪案件数额与情节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云高法发(2001)21号 各地、州、市、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分)院、公安局: 现将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云南省公安厅《关于正确认定九种侵犯财产犯罪案件数额与情节的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分别层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云南省公安厅。 关于正确认定九种侵犯财产犯罪案件数额与情节的暂行规定 (2001年8月31日印发) 为了正确适用刑法有关侵犯财产犯罪的部分条款,避免刑事司法活动中的主管随意性,维护法律的统一和尊严,保障刑事司法的公正与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结合本省司法实践,对正确认定诈骗罪等九种侵犯财产犯罪案件的数额与情节作如下规定: 一、诈骗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一)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二)诈骗公私财物2万元以上,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有其他严重情节”: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单位、个人的生产资料或其他款物,严重影响生产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移民款物的; 5、挥霍诈骗款物,致使诈骗款物无法归还的; 6、使用诈骗款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诈骗行为人系累犯的; 8、诈骗老、弱、病、残、下岗人员、妇女、未成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或者其他经济特别困难、处于危难境况的人,或者导致被害人伤害、死亡、精神失常和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公私财物10万元以上,并具有上述九种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二、抢夺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一)抢夺公私财物5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抢夺公私财物5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抢夺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达不到500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1、多次抢夺的; 2、抢夺老、弱、病、残、下岗人员、妇女、未成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 3、因抢夺造成被害人伤害、死亡、精神失常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张明楷 如何理解侵犯财产罪的客体

【人民法院报编者按】财产犯罪不仅发案率高,而且危害严重。但是,由于对财产犯罪构成要件的认识不一,对于同样的财产犯罪,不同的人民法院可能做出不同的判决,这一现象往往会影响刑罚处罚的公正性。为此,我们邀请刑法专家张明楷教授就侵犯财产罪中的若干疑难问题发表专题文章,以供司法机关办理财产犯罪案件时参考。具体内容包括:如何理解侵犯财产罪的客体,如何理解刑法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何处理抢劫罪中的疑难问题,如何理解和认定“携带凶器抢夺”,如何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如何理解侵占罪中的疑难问题,如何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本版将连续刊载,敬请关注。 侵犯财产罪分为两大类:毁坏财物的犯罪(毁弃罪)与取得财物的犯罪(取得罪)。根据是否转移占有,又可以将取得财物的犯罪分为转移占有的犯罪(如抢劫、抢夺、盗窃、诈骗)与不转移占有的犯罪(如侵占)。很明显,故意毁坏财物罪与侵占罪侵犯的也是财产所有权。问题在于:盗窃、诈骗、抢夺等财产犯罪所侵犯的客体(法益)是什么?这是认定财产犯罪必须明确的问题。因为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犯罪的本质是侵犯法益,对具体犯罪的客体理解不同,对构成要件的理解就会产生差异。侵犯财产罪的许多问题,都与如何理解客体有关。国外刑法理论与审判实践的通说认为,盗窃罪等罪侵犯的是他人对财产的占有(一般含有某种限制条件)。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盗窃等罪的客体是财产的所有权整体(以下简称所有权说)。 但是,所有权说在理论上存在疑问。(1)物权可以分为自物权与他物权;自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自有物享有的物权,他物权是指

权利人根据法律或合同的具体规定,对他人所有之物享有的物权;所有权是惟一的自物权种类,即自物权就是所有权。根据所有权说,刑法只保护自物权,而不保护他物权。然而,他物权的内容比所有权丰富,应当受到刑法的保护。例如,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盗窃质权人所留置的质物的,侵害了质权人的对质物的占有与收益,符合盗窃罪的特征。(2)财产性利益完全可以成为抢劫、诈骗、敲诈勒索等罪的对象,故债权可能成为抢劫、诈骗、敲诈勒索等罪的客体。但是,通说仅将财产所有权作为财产犯的客体,这又使得刑法的保护范围过窄。因为所有权与债权相并列,如果认为刑法只保护所有权,就意味着刑法并不保护债权,这恐怕不符合刑事立法精神与刑事司法实践。(3)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所有权的部分权能与作为整体的所有权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发生分离;这种分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它既可能给所有人带来相应价值,也会给占有、使用该财产的非所有人带来利益。对于这种相对独立的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权能,刑法应予保护。如果认为刑法只是保护所有权整体,结局只是保护处分权,那么,实际上就否认了所有权的权能可以分离,也过于缩小了刑法的保护范围。 所有权说在实践中也存在困惑。首先,根据所有权说,对于盗窃自己所有而由他人合法占有的财物的行为,不能认定为盗窃罪,因而缺乏合理性。例如,在分期付款购买商品的情况下,双方约定,在买方付清全部货款以前,商品由买主占有,但所有权属于卖方。而卖方在买方交付一部分货款后,将商品窃回。按照所有权说,卖方的行为没有侵害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只是取回了自己所有的财物,因而不构

云南省侵犯财产犯罪量刑标准

云南省侵犯财产犯罪量刑标准 作者:云南高院时间:2010-03-18 查看(414) 评论(0) 云南省侵犯财产犯罪量刑标准 关于正确认定九种侵犯财产犯罪案件数额与情节的暂行规定 (2001年8月31日印发) 为了正确适用刑法有关侵犯财产犯罪的部分条款,避免刑事司法活动中的主管随意性,维护法律的统一和尊严,保障刑事司法的公正与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结合本省司法实践,对正确认定诈骗罪等九种侵犯财产犯罪案件的数额与情节作如下规定: 一、诈骗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一)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二)诈骗公私财物2万元以上,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有其他严重情节”: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单位、个人的生产资料或其他款物,严重影响生产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移民款物的; 5、挥霍诈骗款物,致使诈骗款物无法归还的; 6、使用诈骗款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诈骗行为人系累犯的; 8、诈骗老、弱、病、残、下岗人员、妇女、未成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或者其他经济特别困难、处于危难境况的人,或者导致被害人伤害、死亡、精神失常和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公私财物10万元以上,并具有上述九种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二、抢夺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一)抢夺公私财物5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抢夺公私财物5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抢夺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达不到500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1、多次抢夺的; 2、抢夺老、弱、病、残、下岗人员、妇女、未成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 3、因抢夺造成被害人伤害、死亡、精神失常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抢夺公私财物,数额接近“巨大”“特别巨大”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具有“其

李文华以张明楷教授的观点总结的财产犯罪理论

讲义提纲 在司考中得“刑、民”者,得天下,最难的学科是刑法学,而在刑法考题中最容易出错的就是“财产犯罪”,其每年直接考核的分值不低于15分。接下来大家看看2013年的考题。 今天我来就是帮大家解决这问题的,给大家详细的讲解“财产犯罪理论”。可能大部分同学在大学时刑法学老师没有讲过这方面的知识,甚至上过司考辅导班的同学也难得听到这个概念,或者学得不全面,因为在司考中财产犯罪理论考的很细,花2小时左右的时间讲财产犯罪理论。听过我课的同学,财产犯罪的题小菜一碟。 【2013-2-15】甲、乙为朋友。乙出国前,将自己的借记卡(背面写有密码)交甲保管。后甲持卡购物,将卡中1.3万元用完。乙回国后发现卡里没钱,便问甲是否用过此卡,甲否认。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侵占罪 B.信用卡诈骗罪 C.诈骗罪 D.盗窃罪 【2013-2-17】乙驾车带甲去海边游玩。到达后,乙欲游泳。甲骗乙说:“我在车里休息,把车钥匙给我。”趁乙游泳,甲将该车开往外地卖给他人。甲构成何罪? A.侵占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竞合 【2013-2-60】甲潜入他人房间欲盗窃,忽见床上坐起一老妪,哀求其不要拿她的东西。甲不理睬而继续翻找,拿走一条银项链(价值400元)。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并未采取足以压制老妪反抗的方法取得财物,不构成抢劫罪 B.如认为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关键在于是秘密取得财物还是公然取得财物,则甲的行为属于抢夺行为;如甲作案时携带了凶器,则对甲应以抢劫罪论处 C.如采取B选项的观点,因甲作案时未携带凶器,也未秘密窃取财物,又不符合抢夺罪“数额较大”的要件,无法以侵犯财产罪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D.如认为盗窃行为并不限于秘密窃取,则甲的行为属于入户盗窃,可按盗窃罪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2013-2-61】关于诈骗罪的理解和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曾借给好友乙1万元。乙还款时未要回借条。一年后,甲故意拿借条要乙还款。乙明知但碍于情面,又给甲1万元。甲虽获得1万元,但不能认定为诈骗既遂 B.甲发现乙出国后其房屋无人居住,便伪造房产证,将该房租给丙住了一年,收取租金2万元。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关于正确认定九种侵犯财产犯罪案件数额与情节的暂行规定

关于正确认定九种侵犯财产犯罪案件数额与情节的暂行规定

关于正确认定九种侵犯财产犯罪案件数额与情节的暂行 规定 为了正确适用刑法有关侵犯财产犯罪的部分条款,避免刑事司法活动中的主管随意性,维护法律的统一和尊严,保障刑事司法的公正与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结合本省司法实践,对正确认定诈骗罪等九种侵犯财产犯罪案件的数额与情节作如下规定: 一、诈骗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一)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二)诈骗公私财物2万元以上,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有其他严重情节”: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单位、个人的生产资料或其他款物,严重影响生产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移民款物的; 5、挥霍诈骗款物,致使诈骗款物无法归还的; 6、使用诈骗款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诈骗行为人系累犯的;

8、诈骗老、弱、病、残、下岗人员、妇女、未成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或者其他经济特别困难、处于危难境况的人,或者导致被害人伤害、死亡、精神失常和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公私财物10万元以上,并具有上述九种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二、抢夺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一)抢夺公私财物5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抢夺公私财物5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抢夺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达不到500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1、多次抢夺的; 2、抢夺老、弱、病、残、下岗人员、妇女、未成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 3、因抢夺造成被害人伤害、死亡、精神失常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抢夺公私财物,数额接近“巨大”“特别巨大”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1、多次抢夺的; 2、在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所、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以及在公共汽车、火车、船只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和交通要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