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音乐校本教材

初中音乐校本教材

初中音乐校本教材
初中音乐校本教材

声乐课校本教材

学校:东明一中

备课人:曲华锋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属于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基本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教授,力求达到两个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一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安排及教学手段使知识传授获得最大的效果;二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基本能力及音乐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原则及方法

(一) 教学原则

立足校情,以实用为原则,坚持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简单易学。

(二) 教学方式及考核

1、本课程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

2、考试方式为口试。

三、教学内容

1、声乐基本知识及发声技巧

2、歌唱中的声音稳定及气息支持

3、口腔共鸣训练

4、识谱训练(1)

5、识谱训练(2)

6、识谱训练(3)

第一讲声乐基本知识及发声技巧

一、歌唱时的状态:

歌唱是以人的身体作为发声乐器来进行表演活动的。发声歌唱时,人的形体和精神都应进入并保持演唱所需要的状态。正确的呼吸、稳定的喉头位置、共鸣腔体的调节及运用以及表情动作,都是在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操作的。要使整个身体的组织机构处于适合唱歌的最佳工作状态,才能使歌唱器官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协调运动,获得理想的歌唱声音。

二、歌唱的正确姿势:

歌唱发声的一些毛病,或不能获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常常是由于姿态不正确造成的。正确的歌唱姿态要保持:

(1)身体自然端正站立,双脚平行分开,分开距离达到肩的宽度即可,双脚亦可一前一后,但重心要稳。

(2)头端正、眼平视,勿伸下巴。上胸舒展,双肩略向后,两手自然下垂,小腹微收,但身体不可紧张和僵直。

(3)脸部自然呈微笑状态,根据歌曲内容而富于表情。

(4)练习或歌唱时,整个人都要处于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积极向上、充满信心的状态。

三、呼吸练习:

练习发声之前作一些无声的呼吸练习,有助于体会横膈膜

控制呼吸的作用。简单的练习方法是:在正确的歌唱姿态下,口鼻同时缓慢的吸气,感觉把气吸至腹部和腰周围,然后保持吸气状态缓慢而均匀的呼气,同时,小腹略向内收,要感觉到小腹收缩的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呼气时间应保持在20秒钟左右。(学生肯定有难度,可以减少时间)呼完一口气后再换气,换气时,小腹还原,腰腹放松,口鼻同时迅速的吸气。如此循环地进行呼吸练习。

四、实践训练

(1)连音练习:

1 2 3 4 ︱5 - - - ︱5 4 3 2 ︱1 - - - ||

强调:脸部及脖颈部放松,下巴回收,双唇轻松合拢,深吸一口气后以均匀平衡的气息振动声带并吹出唇外,推动两唇颤动,灵活地发出均匀、连贯、持久的“嘟噜”声音。要注意脖颈部不可挤卡、紧张,声音感觉是在口咽部滚动。

(2)跳音练习

1 3 | 5 i |

5 3 | 1 - ‖

1 2 | 3 4 | 5 - | 5 4 | 3 2 | 1 - ‖此练习所训练的是气息和横膈膜的对抗问题,有力度的大跳练习气息和声音的搭配情况,声音跳动要有弹性,气息随着声音的跳动向外扩张,声音集中,喉器稳定,注意音色大统一。

注意声音的连贯,气息均匀的送出来,喉咙充分、自然、

适度的打开,保持高位置,舌头平放,舌根和后咽壁形成一个圆状空间,喉头处在深吸气位置上,吸好气唱出所练习的母音,然后用旋律把声音连起来。

(五)歌曲演唱《小毛驴》

这首歌曲轻松愉快,曲调诙谐、跳跃、简单,经常被各种音乐教材采用。歌曲最有特色的是伴奏部分每小节各拍的后半拍,使用装饰音,模仿驴铃的声音效果,增强了歌曲欢快活跃的特点。

要求:

(1)了解歌曲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和风格流派,把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歌曲演唱要声音要明亮,腔体不要过于打开,以免声音过于厚重、沉闷。按照歌曲的表情记号演唱,基本就能表达出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

(3)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演唱“响叮当”的时候,因各个音符标记的是跳音,因此不要把每个音的时值唱满,要有弹性、跳跃感,仿佛是驴铃清脆的声音。

(4)完整演绎作品,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六)课外欣赏

1、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让学生欣赏。

2、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由杨洪基老师演唱的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欣赏导入。

第二讲歌唱中的声音稳定及气息支持

一、发声练习

(1)闭口哼鸣练习:

1 2 3 4 ︱5 4 3 2 ︱1 2 3 4 ︱5 4 3 2 ︱1 - || mu

用口鼻同时吸气,鼻孔兴奋张开。哼鸣时,声音均匀、柔和地从鼻腔向外叹气,在叹气的感觉下保持声音通畅,横隔膜有明显的支持点。哼鸣时嘴巴似闭非闭,上下齿不要咬死,舌头放平,喉头下沉。声音从上口盖以上发出,眉心和鼻梁处有轻微的振动感且每个音都从同一位置哼出来。

(2)音程练习:

5 4 | 3 2 | 1 —| 5

4 | 3 2 | 1 — ||

yi ya

各母音结合子音交替练习,气息控制要平稳,低音、中音、高音的声区共鸣要贯穿统一。各音和不同的母音之间要保持同一歌唱状态演唱,声音竖在“管子”里,使声音效果自如、舒展、丰满、连

贯、流畅。

(3)顿音的练习:

1 3 5 3

1

Yi - - - -

演唱时要求着力点在横隔膜上,有弹性的向外扩张,把声音送入头腔共鸣区,有助于声音及气息的衔接和保持呼吸肌肉群的弹性。声音要求轻巧、圆润、丰满而有弹性。

2、歌曲演唱

演唱要求:

(1)了解歌曲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和风格流派,把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吐字、发音洪亮地向前送出去。要作到“字正腔圆”,就要注意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和字尾,做到咬字正、吐字清、归韵准。

(3)学生逐句练唱,教师注意分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集中对歌曲演唱的难点进行重点突破。

(4)进一步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所需要的声音特制,较完整的表现作品的艺术特点。

(5)完整演绎作品,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二)、教法:讲授法、示范法、因材施教法﹑个别辅导﹑个别作品

实践演唱﹑教师分析讲解。

六.复习巩固和作业要求

(1)学生完整演唱声乐作品;

(2)自我评价演唱效果;

(3)教师总结评价,指出学生演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解答学生疑问。

第三讲口腔共鸣训练

一、理论部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越在嘈杂的地方,我们说话越大声,结果声嘶力竭,自己嗓子累得要命。其实培训的时候也有,如为了让别人都听到,尤其人多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就提高音调嗓门,不久就有“失声”的感觉。

其实好的用声者,使用在声带上的能量只占总能量的1/5,而4/5的力量用在控制发音器官的形状和运动上面。在产生共鸣的过程中,共鸣器官把发自声带的原声在音色上进行润饰,使声音圆润、优美。科学调节共鸣器官可以丰富或改变声音色彩,同时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延长声带的寿命。

朗读的发声中,多采用中声区,而中声区主要形成于口腔上下,这就决定了用声的共鸣重心在口腔上下,以口腔共鸣为主。在这里我稍微提一下共鸣腔。一般提到的共鸣腔有头腔、鼻腔、口腔、胸腔,

这四个共鸣腔最基本。声乐学习中还有提到腹腔共鸣,不过有些人不赞同这个提法。

如图所示:

除了口腔共鸣为主之外,胸腔共鸣是基础,可以加多一点,如果有高音的时候,增加呼吸量,发挥一点鼻腔、头腔的作用更好。

要想声音圆润集中,需要改变口腔共鸣条件。发音时双唇集中用力,下巴放松,打开牙关,喉部放松,提颧肌、颊肌、笑肌,在共同运动时,嘴角上提。可以通过张口吸气或用“半打哈欠”感觉体会喉部、舌根、下巴放松,这时的口腔共鸣会加大。在打开口腔的时候,同时注意唇的收拢。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只是学一学口腔共鸣可能更合适一些。

二、口腔共鸣训练

口腔共鸣发声最主要的一点,是发声的时候鼻咽要关闭,不产生鼻泄露。通过下列练习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基本都是以开口元音为主练习:

ba da ga pa ta

ka pa pi pu pai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准确的叫法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我们在进行声音训练的时候,多用阴平声调进行,这样有利于体会声音和气息。

词组练习:

澎湃冰雹拍照平静抨击批评……

快乐宣纸挫折菊花捐助乌鸦……

哗啦啦噼啪啪咣啷啷扑嗵嗵胡噜噜……

绕口令:

山上五株树,架上五壶醋,林中五只鹿,柜中五条裤,伐了山上树,取下架上醋,捉住林中鹿,拿出柜中裤。

第四讲识谱训练

(一)熟悉简谱

1、音符

音符用数字1至7表示。这7个数字就等于大调的自然音阶。如果是C大调,加上音名,就会是这样:

音阶C D E F G A B

唱名do re mi fa so la ti

数字1234567

2、八度

如果是高一个八度,就会在数字上方加上一点。如果是低一个八度,就会数字下方加上一点。在中间的那一个八度就什么也不用加。如果要再高一个八度,就在上方垂直加上两点(如:);要再低一个八度,就在下方垂直加上两点(如:),如此类推。见下表所示:

大调......

小调......

3、音长

通常只有数字的是四分音符。数字下加一条横线,就可令四分音符的长度减半,即成为八分音符;两条横线可令八分音符的长度减半,即成为十六分音符,余此类推;简单来说,下加横线数目及五线谱的符尾数目相对应。数字后方的横线延长音符,每加一条横线延长一个四分音符的长度。

正如五线谱的附点一样,数字后方加一点会将音符长度增加一半。

4、休止符

休止符用“0”来表示。比四分休止符长,就只需在每一个四分休止符再多加一个“0”,不需在后方加上横线。若整个小节均是休止状态的话,就在每个四分音符加一个“0”,就像是3拍4就写成“| 0 0 0 |”,而4拍4就写成“| 0 0 0 0 |”。

5、无音高音符

就像敲击乐的乐器那样是没有音高的,这时,简谱就需要用“X”或“x”表达。例如啦啦队拍手时,简谱上就需如此表达:

4/4 > >

拍手:| X X X X X | X X X X 0 X X ||

6、小节线

正如五线谱一样,小节及小节之间以纵线(称小节线)分隔,乐曲终止以一粗一细的直线表示(但是一般不分粗细);重复乐段以纵线后两点表示开始,纵线前两点表示终止。

7、拍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