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自己和世界到底有多难

认识自己和世界到底有多难

认识自己和世界到底有多难
认识自己和世界到底有多难

认识自己和世界到底有多难

作者:来源:学习时报字数:1265

中国人认识自己的国家并读懂世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中共早在革命时期就不断强调判断时局的重要性,但这方面的错误却时有发生,而且不止一次造成灾难性后果。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时谨慎小心,但不久出现不切实际的“大跃进”,提出“超英赶美”。即使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也不够科学。

“大跃进”出现,毛泽东的认识和决策错误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毛泽东是位思想巨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这一条就足以把他推到时代思想者的最前列。但毛泽东也有看错的时候,这向我们展示了认识局限的真实风险有多大。

今天回望,“大跃进”冒着十足的傻气,如今的一个小青年,就能把那个时代的错误分析得头头是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今天的思想能力已经足以应付我们自己的时代,一个简单的测试题是:我们今天的困惑比过去更少了吗?

看看如今社会上有多少争论吧,很多都跟国家的政治道路有关。回首过去,我们一目了然。但是看未来呢?我们是否会经常感到在一些不确定性面前思想的乏力呢?

一个人的思想能力既来自他的聪慧程度,也来源于他的见识和经验。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其历史经验的积累是决定性的。

中国的历史很长,但现代化的经历很短。这一长一短相互碰撞,很容易造成认识论坐标的混乱。

新中国是一个挺成功的国家吗?按说这是一个挺简单的问题,参照体系客观摆在那里,但回答却五花八门,而且知识越高的阶层,回答越尖锐对立。

民主的问题长期困扰中国知识界,而且这样的思想局面恐怕会持续很长时间。要说服那些只愿意把中国同西方社会做对比的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说到底,认识更多不是靠“学”出来的,而是摸索出来、摔打出来、干出来的。新中国经历了贫穷、大饥荒、“文革”动荡,后来又有了改革开放的转折,以及与苏东国家分道扬镳、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多重教训和经验。这一切是我们新政治认识的基础。

然而认识的困局并未彻底突破,西方的很多优势仍在挑战我们的判断力,中国至今有一些人坚信西方教科书上的整套概念,由于他们对舆论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他们是中国道路自信真实面貌的一个元素。

中国越往前走,我们在全球现代化体系中的位置越高,我们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能力也就更强。但客观说,只有中国发展走到人类现代化最前列位置上的时候,中国内部的道路之争才会彻底终结,我们也才有能力引导世界大部分地区政治认识的方向。

不能不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传统政治认识构架被外来元素冲得七零八落,但这些年民间围绕中国该怎么走的政治认同逐渐成型,支持中国走自己路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进程因为中国不断取得成就而愈发稳固。

中国出现了多元化的很多新现象,它们意味着什么,带来新思考。中国的持续发展为认识这些问题给予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障,今天的中国人面对新的不确定性时未必较前人聪明了很多。我们的优势是,今天的认识过程可以从容些。

最后我们要说,个人认识是形形色色的,社会的总体认识能力,只有国家的真实命运才能记录它的轨迹。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都很难,祝愿中国获高分。(2014年9月24日《环球时报》社评)

正确地认知自我和世界

正确地认知自我和世界 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受限于自己的认知力。一般而言,我们的学识、经历和经验会形成一个隧道,人对事物的所有认知和判断都会局限在这个隧道内,并且还会想当然地认定真相就是如此。 但是,一旦有新事物出现时,我们的认知就会被顷刻颠覆。 在发现澳大利亚之前,欧洲人认为世界上只有白天鹅,没有其他颜色的天鹅,在他们的认知中,这是存在了1000多年的“常识”,就是真理。但是,在踏上澳大利亚看到第一只黑天鹅的那一刻,欧洲人的认知崩塌了。 由此,“黑天鹅”成了欧洲人相互交流和往来信件中的常用语,喻指非常难以预料的、不同寻常的事物。 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都不是世界本身。没有人能绕过自身的感知形式去认识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在人的脑海中所呈现的样子必然受到其主观认知形式的塑造,这就是著名的“黑天鹅理论”。 创业,就是创业者带领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情。自始至终,创业都在与不确定性为伍。 对创业者来说,只有练就“躲刀”“避炮”“防止掉坑”以及“掉坑后爬出坑”的能力,才有可能赢得未来。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正确地认知自我和世界。 1.认知自我

认知自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不了解自己,但实际上,人很难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的光彩和晦暗。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会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和远见卓识;一个失败的创业者,会将自己的败绩归罪于运气和环境。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倡导:修身正心,知行合一。如果人的心不正,认知就不准确,就会出现偏差,进而导致错误判断。 通常我们会认为,朋友圈是一个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创业者认知力水平的地方。如果一个人在朋友圈中表现得极为自负,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派头,最好谨慎地看待他,弱小和无知从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不过,自负≠吹牛。 从某种角度看,“吹牛”是一个褒义词,它是年轻人的标签,我们年轻时都吹过“牛”,而且还为吹过的“牛”拼搏过,这样的“吹牛”,可以把它看作是梦想。 总的来说,认知自我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 在创业中,认知自我就是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拥有哪些可以对创业活动产生帮助的能力和资源,知道自家产品的优点和缺点、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自己能创造什么、能为社会带来什么等。

认识与感知世界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及其检验标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教学难点: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为主,兼用提问等其他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引言 在第一章,讲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接着,我们又讲了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 从这一章开始,要进一步研究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能否正确地揭示其规律性?如果能的话,又是怎样实现的?这就是通常叫做认识论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论的基础和来 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中介系统有两个子系统,作为人的肢体的延伸、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如千斤顶、机器手。

作为人的感觉和大脑的延伸、智能的放大的工具系统,如放大镜、显微镜、电脑等。 实践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1)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所谓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而认识和改造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获取利益、价值。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了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譬如,中国古老的农耕生产,就需要人们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情况,就产生了二十四个节气,用于指导农事;结绳记事,用于记录事件及其数量的方式。上古时期的中国及秘鲁印地安人皆有此习惯。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造、改进新的工具,使认识活动不断发展。 例如:寻找“上帝粒子”的高能粒子加速器;欧洲太空总署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号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本质和规律得以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与对象直接的接触,从而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人的大脑中,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877年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出版了《古代社会》一书。恩格斯称赞它为“今日划时代的少数著作之一”。并运用书中的成果,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书中专门列了一个副标题:就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 《古代社会》是一部研究原始社会的杰作,在摩尔根以前,人们对原始时代的

如何引导幼儿感知世界

如何引导幼儿感知世界 [摘要]:本文从训练幼儿的感知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发展幼儿的动作,培养动手能力两方面来阐述如何引导幼儿感知世界。 [关键词]:引导幼儿;感知觉;动手 如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周围生活是启蒙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儿童是通过直观和实践获得逻辑概念——原因、结果、目的、用途、结论、推理的。”这就说明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世界的根本途径是直观即感知、观察和实践。因此引导幼儿感知世界,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训练幼儿的感知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感知觉是智力活动的重要前提,是获取知识的门户。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儿童是用形状、色彩、声音来思考的。”只有在感知活动中,幼儿才能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等属性;才能通过归类、比较,找出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幼儿的思维能力才能发展起来。没有感知觉能力,幼儿就不可能获取知识,就谈不上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发展,认识活动就不能进行。科学证明: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80-90%是从视听提取的。所以发展幼儿的智力首先要从感知觉训练开始。 幼儿的感智觉活动开始是无目的的,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逐步过渡到有意感知。而观察是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主要应培养其观察力。 怎样培养幼儿的感知觉和观察力呢? 第一、训练幼儿的感觉器官。 健康的感觉器官是发展感觉能力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保护好幼儿的感官。感觉器官的灵敏度、反应能力不仅是先天的,也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如司机识别远处物体的视觉特别敏锐;音乐家听准音色、音调的能力很强;这都是长期训练的结果。要尽可能让幼儿的耳、目、口、鼻等器官都参加到感知活动中,通过看、听、说、摸、尝、闻,对事物形成全面的、完整的感知。教育科学的先驱夸美纽斯说:“把所有可能的向感觉提出,就是说把看得见的东西向视觉提出,把摸得着的东西向触觉提出。如果同时能用几种感觉去接受的话,就应该同时向感觉提出。”这是发展幼儿感知觉和观察力的一条重要原则。 第二、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注意力。 兴趣是幼儿观察的动力。只有对观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仔细观察,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关于认识自己的范文与素材

关于认识自己的范文与素材 导读:【篇一:认识自己】 我很平凡很普通,在英雄遍地高手如云的今天,人常常感到自卑,以致有时会产生即使没有我,世界也不是一样的想法。 就这样,我一直自以为无足轻重的活着。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没有我地球照样转,但有我不一样。”突然觉得这句话是如此的可笑,大千世界,到处充满着竞争的火药味,你的存在也只是空气中的尘埃而已。于是,将这句话抛之脑后。渐渐的,发现这句话是如此的美妙它让我明白了自我存在得意义,也让我珍惜每个自我存在的权利,更让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 我,很平凡,没有横溢的才华,没有非凡的本领,没有惊人得力量,没有超众的智慧,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巨额的财富,没有传奇的经历,没有丰富的经验……,但我明白,我始终都在走一条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始终都在营造一处风景,一道涂抹着个性色彩的风景。 我,很平凡,平凡如海里的一粒沙,但又有谁不是沧海一粟呢?我不是世界的惟一,然而每个人在世界上又是惟一的。 我,很平凡,在平淡的日子里过着平淡生活,但又有谁能体会的到平淡生活中的安逸。 朋友,也许我们没有蓝天的深邃,但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我们没有大海的辽阔,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我们没有太阳的光耀,可以有星星的闪烁;我们没有苍鹰的高翔,可以有小鸟的低飞。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位置,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出自己的声音,踏出自己的通途,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该明白: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个“我”世界才变的丰富多采,生活才变的美好无比。 认识自己,让个性伴随你,自信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展示内心世界的丰富内涵,给苍白的四周以绮丽,给庸俗的日子以诗意,给沉闷得空气以清新。 【篇二:认识自己】 玫瑰花总是那样娇艳欲滴惹人喜欢,但它又总是带着锐利的尖刺,毒蛇总让人想到那丑陋的外表,锐利的毒牙,火红的芯,还有那至命的毒液,但蛇毒也是一种昂贵的可救人性命的药物。由此看来世上万物都是有好有坏的,那么我们人类也同样如此,我们应该认识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秦始皇勇猛强大,凭借着自己无穷的力量统领七国并使社会向前跨进一大步。可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心坚硬如石,推行的政策残暴胜于虎,民怨久积,终于在秦二世秦王朝就被推翻了。在街亭一战中,马谡自持懂得兵法,骄傲自大,盲目轻敌,笑孔明“多心”,笑王平“真女子之见”,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不能知己知彼,最后失街亭,断头颅。倘若这些人能够知道他们的这些缺点,对他们能造成终生的严重后果,那么即使这些缺点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也还是可以矫正的。怕就怕有些人不能发现自己的短处,还在那里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 齐威王原本受奸臣小人蒙蔽,不是一位明君,但当邹忌虚言自己

语言·思维·认知---浅谈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语言·思维·认知 ——浅谈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07级二班胥文学号:1044407030 第一部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简介 一、萨丕尔(Edward Sapir,1884-1939)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1884年1月6日生于德国劳恩堡,五岁时随全家移居美国。1904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日尔曼语,后到美国西部工作。1910--1925年,任加拿大国立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对人类文化学进行了切实的研究。1925--1931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副教授、教授。从1931年起到逝世,在耶鲁大学任语言学和人类学教授。1933年当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1938年当选为美国人类学协会会长。1939年2月4日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New Haven)去世,终年55岁。 萨丕尔长期研究语言学和人类文化学的有关问题,重视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思维的联系,提出"语言影响人类关于现实世界概念系统的形成"这一设想,经他的弟子沃尔夫(B.L.Whorf)发展,形成语言相关性的学说,被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这一假说成为人类文化语言学的基础。 二、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1897—1941)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英国移民家庭。沃尔夫在大学是学化学的,他的专业是防火技术,1918年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康涅狄克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当工程师,语言学对沃尔夫来说是一种业余爱好。1931年,沃尔夫在耶鲁大学旁听了萨丕尔的印第安语语言学课程,并开始集中力量研究亚利桑那州(Arizona)美洲印第安语

河皮语(Hopi)。1925年—1941年间,他先后发表过50余篇报告和论文,去世时还留下了10多篇未刊的稿子。英年早逝的沃尔夫美国语言学界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提出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第二部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产生 美国一代人类语言学家在对美洲印第安语的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中,从鲍阿斯开始就产生了一种想法: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形式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直接的联系。萨丕尔关于思维、文化、语言之间的关系的思想是有变化的,他在1921年的《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里还认为语言间的不同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并不是经验本身的不同。而他在1929年发表的论文《语言学作为科学的地位》中改变了观点,认为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自觉地建立在人们的语言习惯上的;语言不仅指示经验,而且规定经验。沃尔夫完全接受了萨丕尔认为人的思维、经验和行为受制于语言的观点,并加以发挥,把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得更加绝对化。美国语言学家卡罗尔第一次把他们的观点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这—假说的实质:是对语言反映现实还是创造(现念)现实这一问题的—种解释。归结起来有两点: 一是语言因其自我成形,自我创造的能力而能决定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形成人们世界意象的积极因素,这叫语言决定论; 二是不同的语言不能表示同一个社会的现实,世界意象随着人们赖以思维的语言体系的不同而变比。这叫语言相对论。 第一点等于在说: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因为一个人只能根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感知世界 教案1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本章概述: 本章主要是从总体上描述人类怎样用其身体感觉器官或者说感受器来感觉周围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环境。对人体的感觉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介绍声和光的初步知识,来描述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眼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最后以人类如何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作为结束,与现代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紧密联系。 本章内容又一个特点是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很广,趣味性又浓;同时还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来得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何去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真正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和科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即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的意义! 第一节感觉世界 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这么理性去感受人的感觉功能,在原来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对知识有一个 升华。为能让知识自然落到实处,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实验设置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 学习和自主感受,从而能真正全面、具体了解人类的感觉功能,而且关键是明白把人的感觉 器官和感受器与功能联系起来去分析和考虑问题或者说分析问题。知道了人类了解自然和征 服自然的一些方法,让人类能更好的适应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使人类朝着遵循自然规律的 方向发展,让人和自然能更和谐的发展。 还有对于学生来讲可以适当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度和能力,所以应该树立生物体结构功 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人体主要的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知道各种感觉产生的地方。 会叙述嗅觉和味觉形成的全过程。 介绍嗅觉的特点和味蕾的结构以及舌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感觉的敏感程度。 2.技能目标: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的特点。 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联系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深刻体验到感觉世界对人类适应环境之间的作用和意义。 知道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建立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 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生物体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理念。 教学重点:

认识自我(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认识自我(500字)作文认识自我,是人生一道重要的关卡,是人生的重要转折。一个人若能正确的认识了自我,那么在人生路上也便不会迷茫。古希腊人曾把认识自我作为最高的智慧的象征,阿波罗神殿的大门上写着这样的一句话:要认识你自己对自我的错误认知就有着错误的作为,所以要认识自我。一个人如果对于自己的认知都存在着错误的认知,那么将会作出错误的抉择。因为认知自己便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意识,它几乎是任何事的出发点,人的所作所为均以自我认知为基础。譬如富人就会认知道自己富有,消费的时候就会大手笔,穷人则会尽量的节省。试想如果一个穷人错误的认为自己是一个富人,那么他的行为也可向而知了。清晰正确的认识自我,将成为人生的一大助力,所以要认知自我。既然认知自我是行为的出发点,那么清晰的认知将会令出发点更前。如果一个人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那么便能清晰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修补自己的劣势,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令事情一帆风顺。既然认识自我有着如此重要的,那么应该如何认知自我呢?首先就是他人的评价,他人客观的评价,往往会带来重要的信息,自己的优缺点。并且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能够从他人的身上吸取经验。最重要的就是自省,这是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不论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如果本身都不自省的话,那么那些都将成为废话。客观和主管的结合,才能更充分更正确的认知自己。高一:张政 篇一:《认识自我〉作文指导 认识自我,感悟人生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现实生活中,人是很难有自知之明的。这不光因为"身在此山中",难识"庐山真面目",更因为人们的自卑或自以为是。因为这些,人们常常缺乏同自己对话,即缺乏对自己的审察、发现、怀疑、反省、忏悔的能力,因而常常会被自己蒙蔽,糊里糊涂地损人又误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审视自己,认识自我,是一种能力、一种品德、一种高贵的人格境界。 每个人都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你是怎样地认识自我的呢?请以"认识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话题阐述] "自我",这是一个严谨的哲学命题,而对这一哲学命题的认知总会导致两个极致--沉湎和迷失。 曾几何时,我们沉醉在"自我"之中。因为我们沐浴着太多的幸福和自由,并把这种沐浴视为理所当然。我们过于追求思想的活跃,视野的开阔,个性的张扬,见解的独到,因而敢于用涉世不深的目光去独立观察人生,敢于用自以为成熟的态度去扫视世界。看自己的,想自己的,说自己的,写自己的,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膨胀,造就了咄咄逼人的惟我独尊"。 曾几何时,我们又迷失在"自我"之中。面对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我们常把眼光和经历投向了外部世界,不再关注我们自己的内在心灵,其结果是"自我"在世俗中逐渐沉沦,人生在浮躁忙碌中逐渐迷失方向,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可怕的是精神的狂妄或萎缩,灵魂的膨胀或空虚。红尘世界,芸芸众生,我们必须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的灵魂充实和精神生长。因此客观地审视自己,正确地认识自我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试析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试析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众多知识中非常重要的的一个观点。只有充分利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才能说明世界是物质的,证实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只有掌握科学的、正确的认识论与实践观,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特性,提高自身实事求是的能力。 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一切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实践密不可分,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经验,然后再重新应用到理论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最初人们根据自己身体感觉去认识事物,这种感觉是肤浅的、片面的、外在的,因此对事物产生了肤浅的、片面的、外在的感性认识。 然而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人们也对事物的本质、整体及内在联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基于此,感性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跃升为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指导人们更加踏实、认真、深入的进行实践,通过实践了解缺点和不足从而促进已有认识的发展以及新认识的产生。例如,一名会计系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感觉实际操作与书本上学的不一样,但是,通过向同事请教、学习,经过慢慢的锻炼、摸索,这名大学生的岗位实际操作肯定会大幅提升。因此,这名大学生工作过程中的请教、摸索其实就相当于实践。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有经过实践学习才能积累经验提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进而提升业务能力,随着业务能力的提升,对会计行业的认识又会产生新的提升。只有在这种不断地总结积累运用提升的过程中这个行业才能不断的发展完善。这就充分证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没有经过实践的认识是容易发生错误、产生偏差的。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这一点我们是相当笃定的,虽然一再强调从实践中取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但是学习与掌握间接经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老祖宗早就教育我们要学会借鉴和吸收别的人经验,毕竟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其自身可实践的范围也是有限的,然而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客观世界的发展永不停歇,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必须通过传承延续下来,随着人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通过对以往认识的“去其糟粕,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2.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 (最长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3. 实践的中介是 (各种 ) A.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 主体和客观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 A.和实践关系 B.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C.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D.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5.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 A.发展的观点 B.的观点 C.世界可知的观点 D.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6. 恩格斯说过:“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实践产生 A. 了认识的需要 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 实践使认识具有科学性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 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这表明(B ) 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 实践使认识具有科学性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在于(D )

A.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 B.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 D.前者是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知识,后者是从他人那里(包括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 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表明了( D)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11. 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有( B) A.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B.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意味着认识是被实践决定的被动的因素 C.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 D.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12.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C)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13.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D)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2020高三一模奉贤作文题解析及范文(醉过才知酒浓……)

2020高三一模奉贤作文题解析及范文(3篇范文从62-65分) 原题回放: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胡适的这段话启发人们如何体验和感知世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材料类型:名言类,隐含观点型,比喻象征型 话题词:体验/感知世界 材料侧重:胡适诗句用“醉过”“爱过”来比人们生活中的“体验”“经历”“实践”;用“知酒浓”“知情重”来比“感受”“理解”“掌握”的真知等。而“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诗是对生活有深刻感受的表达;梦是体验生活之后一种真切、个性、深刻的情景再现,也强调的是体验。这些带有思辨性的诗句,要启发我们去体验和感知世界。其实前两句诗就已经隐含了观点,所以我们可理解为“唯有体验,方能获真知”;“只有经历过的人生才能真正懂得”等。 一.什么是体验(经历、实践)? 1.体验:指亲身经历,实地领会;或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 2.体验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3.在不同阶段,人类体验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4.体验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体验也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为什么要体验(经历、实践)? 1.网络时代,有图也未必有真相,更要注重自身的体验,才会真正知道所以然。 2.体验到的东西使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 3.认识产生于体验的需要,体验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4.体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5.体验是检验认识的标准。通过体验才能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6.体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体验中来,最终还要回到体验实践中去。 7.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体验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三.怎样去体验(经历、实践)?

从书本认识世界,从世界认识自己

从书本认识世界,从世界认识自己 ————《非洲三万里》读书报告作者简介: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内容摘要:本书以“非洲之傲”列车为线索,记载了作者在非洲的所见所闻。同时讲述了非洲的历史,名胜古迹与普通非洲人的生活。 參考文獻:非洲(拉丁文:Africa),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为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约12亿)。 非洲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1°24',北纬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0°02',南纬34°51'),西至佛得角(西经17°33',北纬14°45'),北至吉兰角(本赛卡角)(东经9°50',北纬37°21')。 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阔,海拔500米-1000米的高原占非洲面积的60%以上,有“高原大陆”之称。海拔2000以上的山地高原约占非洲面积5%。低于海拔200米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带,不足非洲面积的10%。非洲大陆平均海拔为650米。

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记载。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 文本摘抄:○1走遍万水千山,得到最初的自己。愿世间的灵魂,都能相遇。 ○2其实,旅途上没有真正的独行。祭祀周遭没有人,还有非洲的原野,还有飞驰的机车,还有不时鸣响的汽笛,还有无数故事。就算这一切都没有,那我还有自己同在。 阅读感悟: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把我们自由,空闲的时间大大压缩,很少能有时间亲自出游,读书会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读书或许很难达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读书带给人的收获远比走马观花的逛一圈强。因为,你拥有大把思考的时间与无穷的想象力。在无法亲身经历的条件下,读书是我们的一个认识世界的极好方式。那么,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出门在外,仰望星空,或许很多人都想过这个问题。是见见世面吗?是消遣娱乐吗?还是什么,这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而这本书的作者认为,旅行的意义在于成全自己。在旅行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欣赏很多景,面对很多人。在了解与见证的同时,其实我们也在弥补自己的内心,我们在路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见识形形色色的人。我们话费那么多的时间,走那么远的路,遇那么多的事,见那么多的景,识那么多的人,只是为了成全自己。旅行,使我们在奔袭中安静,在纷乱中镇定,使我们增加对大自然与生命的敬仰。旅行就是听故事,听不同的故事,听没有听到过的故事,听别人的故事,最后编写自己的故事。旅游是不安全也是不舒适的,但它能带给我们流光溢彩,繁花似锦的世界。当我们走过的路渐渐漫远,当我们双眸注视过的东西渐渐繁多,当我们闻过的气味渐渐五花八门,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变得宽容起来,接纳世界的不同与丰富。见多识广,方能清扬本心。读书,是为了更好

大学生自我认识总结篇章

大学生自我认识总结篇章 大学生究竟该怎样自我认识?正确认识自我就是对自我的认识要与自我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下面就是学习啦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自我认识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自我认识文章一:大学生如何正确的认识自我 步入大学校门,大学生便开始在学习知识、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成熟。而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首先要完成好自我认知这门功课,这样才能为将来更好地规划、发展自己。 一、正确认识自我的涵义 正确认识自我就是对自我的认识要与自我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由心理学我们知道,人不但能认识到外界的客观事物,而且对自已的心理和行为也能认识,并能把自已的意图、思想、感觉、体验传达给自已,从而调节自我,控制和完善自我。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不在于他拥有多少优越的条件,而在于他如何认识自我。 二、认识自我不是一蹴而就的 认识自我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它需要不断探索和反思。我们在孩童时,是物我不分的,只知道自已需要什么,既不会考虑别人的需求,也不会调整自已和外界的关系。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问题:家长和老师会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往往简捷而明了:“我想当宇航员,遨游太空”;“我想当老师,为祖国培养人才”;“我想当····”诸如此类。孩子们对自已还没有正确的评价,对

成功的因素还没有考虑。但随着儿童的成长这种“自我为中心”的常规是要被逐步打破的。进入青年时代,我们开始走向独立生活,开始认识到自已和他人的区别,了解到世界上还有好多事情是自已所不能驾驭的。这是认识自我的过程。 三、以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和社会阅历的增加,人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这变化中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而要正确认识自己,首先我们就必须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1、全面的认识自己 我们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举止、风度、谈吐),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心理、道德、能力等)。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又 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同样的道理,面对自己,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你将会悲观失望,停步不前;如果你能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你将会充满信心,迎接生活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我们就会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停

人文科学的认识

其实我的意思是:我的大量经验告诉我,在这里发生的state在那里也同样发生,在现在通行的state在将来也照常通行,山东(我是山东人)的苹果会落地,武汉的苹果也会落地,牛顿时代的苹果会落地,21世纪的苹果也会落地,所有这些都使得我相信宇宙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我们可以放心地凭借一些从经验中积累起来的观念来指导自己做出判断,从而形成知识,我并不是独断地肯定宇宙存在着统一的规律,我只是凭借信念相信这一点,因为我认为这是最符合现实的,也是最能有效地指导我的判断的. [原创]怀疑的力量很久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哲学与宗教》,那时候我认为哲学和宗教其实一个是提供了怀疑一个提供了信仰。但是自从看的这方面的书逐渐多了之后,发现这样的说法是过于简单化了的。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也许宗教哲学科学本来就是纠缠不清的。所以我这次单单就怀疑这种思维形式谈谈我的看法。 独立的人格必然导向是倾向于怀疑的气质。因为独立意味着不能轻易盲从别人,在大是非面前首先是运用自己的理性来分析一番。 怀疑论作为一种理论而非实践,最大的魅力在于激发无限的反思而非提供永恒的结论。 一、对怀疑论的历史的简单回顾 梯利认为怀疑这种思维形式最早反映到哲学思想中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智者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一批诡辩学者,他们运用各种诡辩手段驳斥他人的形而上学理论。在我看来,这和后期的怀疑论是有区别的。智者时代的诡辩家的质疑只能作为一种个体的怀疑,可以说是不自觉地发现了人类逻辑思维的一些漏洞并加以利用。代表人物有色诺芬尼、高尔吉亚、普罗泰戈拉等。普罗泰戈拉更提出了著名“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对这句话的解读是:否认存在着任何绝对的真知,并且,关于实在的状态,任何不同的看法都同样有效。不存在更进一步的判断标准。 而波普金更把怀疑论的孕育推到了赫拉克利特的万物皆流的思想中。在前期的自然哲学家中,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源是火。表面上他这种说法和米都利三杰泰利斯的万物本源是水、阿纳克西曼德的万物本源是水火气土、阿纳克西美尼的万物本源是气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对于赫拉克利特来说,火只是一种动态的象征而已,有别于实体。我个人以为赫拉克利特想表达的意思是世界的本质是运动。怀疑的思想由运动导致最终又将由运动来解答,这在下面我将逐渐展开。 今人有所谓整个西方哲学都是柏拉图的注脚,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柏拉图的天上之国真正体现了完美的形而上学。这种思想对人们认识世界有巨大的帮助但是也有巨大的阻碍作用,因为它是静观、片面的。西方的后人或者是继续他的步伐继续将天上之国做的更精美,或者是努力逃出天上之国。但是在近代以前,后者的努力通常是不成功的。 怀疑论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最早形成于柏拉图学院,这一点因此也不难理解。接触越多越能发现不足嘛。 从柏拉图学院的皮浪主义学派到笛卡尔前,在此文中我就不多谈了。因为这中间的很多学者都要在分类别的哲学思想史中才提到。大多数我连名字都没听过,部分只是闻其名而已。 启蒙运动将真理判决的能力从经院夺回到个人手里,这种情况必然让大部分人明白“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真谛。同时如上柏拉图所解读的,怀疑主义也将盛行。正是在这种气氛下,笛卡尔站出来了。他坚决相信,有办法克服一切怀疑并且能够为知识寻找到一个绝对确定的根基。他的方法是在比通常的怀疑论者更大胆的怀疑上推导出知识的可能性。于是他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推出了第一结论“我思故我在”。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上帝的存在来保证经验外的世界的存在。可是怀疑论者马上提出了更无懈可击的答复:从“我思”实际推导不出什么,这只是陈述了毫无意义的自明之理。很滑稽的结果,笛卡尔想彻底堵住怀疑论,却不经意间把怀疑论往更深刻更强大的方向推去。 笛卡尔通过梦境论证了经验世界的不可靠。实际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如何证明外

如何认识自我

如何认识自我 一:序言 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自己”作为铭文刻在德尔裴神庙上。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我就是我,千万不要说,我若是某人,我就一定成功。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学生阶段正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探索更加主动自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更加强烈的时期。客观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评价自我,积极

地悦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科学地发展自我,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 二:问题引入 在现实生活中: 1:如果自我被扩大就容易产生虚荣心理,形成自满和自我陶醉。这种人喜欢炫耀、哗众取宠,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2:如果自我被贬低,就容易产生无能心理,认为自己无用,一无是处。这种人本来可以才华出众,成绩超群,却由于自我贬低,“非不为,是不能也”的自欺欺人的自我退缩伤害了自我。 三·问题提出: 1:那么应该怎样认识自己?

2:什么是正确认识自我? 3: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4: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哪些? 5: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我是否接受自己? 7:我是否满意自己? 8:我是否悦纳自己? 四:问题解决要点 (1)正确认识自我就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要与自我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2)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 ①正确、全面认识自己的特点和长处。 ②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自我的人生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人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 ①全面认识自己: 1: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举止、风度、谈吐, 2: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心理、道德、能力等。 ②认识自己优缺点 ③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4)认识自己的心态与情绪。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进行自我认知,并很好地进行自我体察,这样才能做到不被他人的贬损及褒扬所控制。 (5)认识自己的十大方法 一、从现实和历史的状况中认识自己。现实中,你最近

正确认识自我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的一个过程。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提高,能够有方向性的训练自己,完善自己。错误地看待自己则使自己沉溺在幻想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可能会失去生命。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三毛曾经说过:“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是啊,寻求内心真正的安宁,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使自己快乐,才能变得成熟。像三毛一样。假如她没有认识到生活的乐趣,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所需要的,所追求的,怎么会有如今三毛的流浪文学,怎么会有华文世界的传奇女子,又怎么会有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永远的三毛。正确的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完美。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也不那么完美,就不用忙着去粉饰了;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不那么伟大,就不用急着去证明了;如果可以去放弃自己的种种成见,就不用吵着去反驳了;如果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就不用哭着去申诉了;如果可以慢半拍,静半刻,低半头,就可以一直微笑了。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将自己的优点发出万丈光芒,将自己的缺点掩盖。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更加完美,将不用去模仿他人而遭到别人的嘲笑了。难道东施效颦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吗?春秋时代,西施因生病而蹙紧眉头,却更显得美丽动人、楚楚可怜了。然东施见此,连忙去效仿不想被贻笑大方。西施的美尽显在她的举止投足之间、谈吐之间,天生的美与气质并存,而东施却以丑闻名大江南北。若东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去模仿西施搔首弄姿,而是发扬自己的长处,那也不会落下今日如此耻笑。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功。毛遂是战国时期有远见卓识且口才出众的外交家。他本是平原君家中的食客,当平原君要挑选20名食客去说服楚国出兵解救赵国时,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大胆,自信的说:“我可以去。”果不其然,毛遂以出色的辞令说服了犹豫的楚王,就这样赵都解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自荐,赢得机会,最终获得成功。因此,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使自己成功。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安慰,赢得成功。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就是通过实践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探索和掌握真理。改造世界,就是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生活方式。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辨证统一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有联系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的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自觉地拿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在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地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建设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协调统一的和谐世界,为人类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未来。中国共产党正是执着于创新,才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胜利地走到今天;也必将继续依靠创新,胜利地走向明天。 当然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改造的成功,错误的认识致使改造的失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告诉我们,正确的改造世

界可以促进民众更为准确的认识世界。人类世界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构成,人类主体总是受目的性和能动性的驱使,要求外部客观世界满足自身的需求,然而客观世界是按照固有规则运行的,不可能自动满足主体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也要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使主客观达到有机统一,正确解决两者的矛盾。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对自身的主观世界做出正确的认识并进行合理改造后,才能使自己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高效完善,才能使社会整体达到和谐。 而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认识改造主观世界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并能检验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原理,要求我们十分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把握好事物的“度”。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于事物的飞跃;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事物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