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关于“四个全面”论文及学习感想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攻坚克难,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开创崭新局面,得到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

此外,习近平在江苏将“全面从严治党”加入到“四个全面”中时,特别采用了“大气候和小气候”的比喻,“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

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一种理论,总是来源于实践,成长于实践,并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四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意蕴深邃思想理论的提出,是对党治国理政方略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创新,它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集中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成为我们在新时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

一、"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的智慧结晶

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到现在两年多的实践发展中,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十八

届四中全会上就《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进行说明时所指出的那样,"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面对这两方面"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冷静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深刻变化,统筹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关系,实现了治国理政基本方略认识与实践上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一方面,"四个全面"从系统思维、整体推进的把握上对治国理政方略予以更为全面的定位。从"四个全面"所涉及的内容上看,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问题,都有过深入的阐述。但是,把"四个全面"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既是第一次,也是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所做的系统性阐释,这就是:在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中,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为统领,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两翼,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在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局面的实践中,逐步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另一方面,"四个全面"从目标任务、重点要求的统一上对治国理政方略予以更为明确的展示。"四个全面"不仅存在有相互联系、互为促进的内在关系,同时也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在发展目标、任务、重点要求等方面具体推进的路线图。从这样几方面的意义上看,"四个全面"从目标要求、任务要求和实践发展重点要求的统一上,对治国理政方略以予更为明确的展示。

二、"四个全面"是新的实践发展中实现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必然选择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到现在,时间才过两年,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却出现了极为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与新的发展,使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在各方面实践中切实得到推进,必然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体现新的发展要求,而"四个全面"正是这种发展要求的具体反映,是新的实践发展中实现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现实选择。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攻坚性要求。经历

3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之后,改革开放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而且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进入攻坚阶段的改革发展,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以更彻底的举措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更全面的推进破解制约改革深化的各种难题,已经成为难以绕开和必须完成的任务。

其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突出性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的意义,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所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才特别强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这里的"姊妹"关系告诉我们,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法律作为治国之重器,法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解决改革发展本身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胜利实现。

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性要求。在"四个全面"的内在关系中,党所处的特殊的地位,使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比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这既表现于党的领导作用对"从严治党"的要求上,更表现在解决党的建设存在问题所必需的从严治党的"全面"性要求上。

三、"四个全面"是新的历史起点上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

的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在带领各族人民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同时,对新的历史起点上治国理政方略的认识与把握也更科学化、系统化,而"四个全面"的新概括,既是这种认识与把握的重要体现,也为我们按照中央部署,适应新常态、奋力新作为提出了根本的要求。

——要从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上认识"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性。"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方略,使党和国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布局、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

——要从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实践化的要求上推进"四个全面"的具体落实。

推进"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方略的实践化,关键是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中要有"新作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针对小康建设实践中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推进实现全面小康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从"四个全面"实践发展的进程中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创新。"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总结把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出的科学认识,也需要在新的实践与发展中继续丰富与发展。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随着改革发展的全面深化,影响我们治国理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会更加复杂,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也会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研究"四个全面"实践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进一步深化对"四个全面"实践发展规律的认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创新,由此增强促进"四个全面"实践发展的系统性、预见性、实效性和创造性。

四丶学习感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新年伊始,“四个全面”战略走向前台,其立足现实、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实践意义和远见卓识将全面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个全面”意义深远,不仅意味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而其重要性在于,它鲜亮地勾绘了民族复兴的深刻逻辑,从而成为畅想中国愿景、登高望远,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切入点和着眼点。

今年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包括政府工作的整体部署,从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双中高”到全面深改和扩大开放,从简政放权到结构优化,从创新创业到社会民生,乃至国防和外交,都将在“四个全面”中得到统一。

中国的发展,需要“天人合一”的举国智慧,需要“以和为贵”的包容气象,需要高屋建瓴的全面战略,需要激发经济活力,需要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改革精神。因此说“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个全面”战略,既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指引;也是指明方向、协调步伐、全面科学思维的新要求。今天的中国,需要在“四个全面”战略指引下,从民族复兴大业出发,融汇古今中西、把握时代脉搏,共筑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商学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015年10月15日

201404032238

李延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