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层气井液面深度监测新方法

煤层气井液面深度监测新方法

煤层气井液面深度监测新方法
煤层气井液面深度监测新方法

煤层气井液面连续监测的新方法

岳强

沈阳新石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环空液面测定是煤层气排采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液面深度需要频繁连续监测。目前国内各区块普遍采用井下电子压力计模式,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可以连续监测煤层气井液面深度变化的新方法,现场应用情况及与压力计的连续对比试验结果,新方法保证了液面深度变化的准确性,能够达到压力计的测试精度,可以作为煤层气井液面连续监测的备选方案。

关键词:煤层气井底流压液面自动监测仪电子压力计动液面

一、煤层气领域现状

煤层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煤层气井开采过程中,需要连续监测井下水位变化,及时调整油井工作参数,控制井下压力。煤层气井动液面深度的连续测量目前在国内主要采用井下安装电子压力计;在安装井内排采管柱的同时在底部安装电子压力计,电子压力计通过缚在油管外的电缆将信号传至地面,地面仪表将压力数据存储,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到现场将资料取回或直接连接在计算机上进行地面直读。

二、新方法与设备的技术背景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1、煤层气井排采控制的要求

煤层气井是通过排水降压实现气体产出的,为了避免造成储层伤害,要求有严格的排量控制,使得液面缓慢、匀速下降,因此井下液位的实时准确监测至关重要。

2、控制液面实现稳产的要求

煤层气井排采领域居统治地位的是游梁式抽油泵、螺杆泵等设备,而煤层气井的差异性很大,难以预测每口井的产液量,需要根据液面动态参数调整抽油泵的冲程和冲次,螺杆泵的转速,合理调整工作制度。

3、运行成本的要求

根据井下液面下降速度和稳产的需要,改变工作制度,可间歇工作或低频运行。一是节约了电能,二是减少了机械管杆的磨损,降低了成本。减少修井次数、降低设备磨损是商业化开发的必然趋势。

4、压力计存在的问题

这种方法工艺相对复杂,成本较高。首先,每口井下一套电子压力计本身成本就高;其次,安装井下排采管柱时带压力计施工难度大,延长下泵时间;再次,一旦井下仪器或电缆出现故障,即使泵工作正常也需要停产起泵作业,这样会严重影响生产;另外,压力计的压力传感器是敏感元件,长时间工作在井下容易产生零点或线性漂移,需要定期进行标校,否则影响测试精度。

5、测深仪人工测试存在的问题

采用的办法是24小时人工监测,每隔一段时间测试一次液面深度,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发声装置一般是油田用的子弹枪或者氮气瓶。由于井场大多交通不便,条件有限,消耗大量人力,还存在安全隐患。

三、监测仪的原理与特点

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测井技术基础上,依托我公司10多年油田低压产品的开发经验,结合我国煤层气井的自身特点,推出了一款煤层气井液面自动监测仪。

1、工作原理:

液面深度测量采用回声测深原理,利用煤层气井自身的套管气来测试,将套管环空中的气体经过变换,突然释放到仪器储气室内,在井口处环空中的气体瞬间发生膨胀,产生冲击波,脉冲次声波在套管环空中向下传播,遇到油管接箍、音标、气液界面产生反射声波脉冲,由微音器组件接收声脉冲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软件自动控制增益及实时数字信号处理,自动计算出液面深度。设备工作稳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操作简洁。

2、主要技术指标:

(1)、适用范围:0≤井口套压≤ 5.0MPa

(2)、动液面测试范围:10~2000米误差〈0.2%

(3)、工作温度:-20℃~+50℃

(4)、整机外型尺寸:450╳118╳118(毫米)

(5)、工作电源电压:DC12V或连接气动机的输出电源

(6)、电气接口:RS232电气接口或4~20mA信号

(7)、测试的动液面结果可以远程传输

3、系统组成:

煤层气井液面自动监测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安装在井口的监测仪主机、脉冲声波发生器(未产气井需要)、便携数据采集器、GPRS无线远传模块、防雨防盗保护罩、电源连线等。系统能够满足在有压、无压等多种复杂情况下进行动液面远程自动测量的需要,可以无线远传液面测试结果。

4、关键技术:

●高可靠的微音器

外型结构选用优质金属材料,表面进行防腐蚀处理,护套采用耐腐蚀橡胶一次成型,敏感器件压电膜使用聚偏氟乙烯(PVDF)取代传统的压电陶瓷材料,使微音器的灵敏度得到提高。工作寿命是普通圆柱压电陶瓷微音器的100倍。

●脉冲声波技术

国内首创无压井自动监测液面技术,利用脉冲声波发生器产生一个脉冲次声波声源,不需采用笨重的氮气瓶,安全可靠方便。

●频谱分析数字处理技术

结合油井内气体声波频谱,通过软件自动跟踪算法,对波形进行数据处理,保证了多次测试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频谱分析及结合软硬件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彻底解决了目前国内液面深度计算的误差问题,可以精确计算液面深度,计算误差小于1米,满足了煤层气井的应用需求。

5、设备的特点:

●可在需要监测的井口随时安装、拆卸,方便灵活

●测试的液面深度结果相对准确

●不需对现有油井做任何改动,没有其它成本

●维修更换方便

●一台设备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任意井上

四、现场应用情况

选取三个地区三种典型现场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临汾地区射孔段出水井

设备针对煤层气排采的特点开发设计,测试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准确测试出有分层射孔段的煤层气井液面深度,能详细反映井下射孔段的出水情况。

数据如下:G1-1井,在960~964米处是5#煤层射孔段。

如果射孔段出水量较大,造成油套空间被出水柱阻隔,声波无法穿透,致使声波无法向下继续传播,容易形成假的液面波。对于这种井况,液面位于在大量出水的射孔段下面时,自动监测仪已经不能很好的提供准确的液面深度信息,这类设备已经不适用,需要选择其它方法。

2、韩城地区没产气(无套压)井连续监测情况

H3-009井间隔30分钟自动监测数据及现场图

3、鄂尔多斯地区Y001V井与井下压力计连续20天对比数据与曲线图如下:

日期流压套压压力计折算液面监测仪液面

6-24 3.6140.610324.392314.40

6-26 3.5340.420313.172306.60

6-28 3.4790.500326.942318.30

6-29 3.4480.440323.984319.50

7-1 3.3430.420332.654328.50

7-2 3.2920.380333.776325.50

7-3 3.2520.380337.856332.63

7-4 3.2030.380342.854337.20

7-5 3.1460.380348.668341.36

7-6 3.1250.420354.890349.50

7-7 3.1320.420354.584350.94

7-9 2.9900.410367.640355.50

7-10 2.9750.451374.470367.12

7-11 2.9260.470380.288377.20

7-12 2.8850.470384.470379.20

7-13 2.8550.470387.530383.50

7-14 2.8250.460389.570382.60

7-15 2.7840.430390.692385.20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通过20天的连续监测对比,两者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液面深度相差平均大约5米左右。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与计算方法和公式有关:压力计在水下,井内一直在产气,在压力计之上应该存在气液混合段,甚至存在气泡段;而压力计的折算液面是按照水的密度计算的,造成液面深度比实际偏大;监测仪测试的液位是气液段的最上面,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致使两种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在偏差。

五、结论与认识

在近一年时间的现场测试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监测数据表明,液面自动监测仪测试数据结果精度可靠,仪器设备工作稳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该设备通过不断的改进完善,综合性能逐步提高,满足了煤层气井开采过程中的多种不同需求,已在辽宁、陕西、新疆、山西等区块试用。

对于需要连续监测的煤层气井,通过对比测试可以代替井下压力计,由于监测仪设备方便灵活,综合使用成本低,具有许多压力计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煤层气井连续液面监测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又一种新办法。

参考文献

[1]编写组编:采油测试计量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1979

[2]任源峰:煤层气井液面监测对回声仪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煤层气2007年第3期[3]岳强:煤层气井专用测试仪2010内部交流论文

用一根绳子去量一口井的深度

用一根绳子去量一口井的深度,第一次用单股绳子量得:一端绳子到井底另一端在井口上还有6米;第二次将绳子折成三股量得:一端绳子到井底另一端在井口上还有1.2米。问这口井有多深?测量井用的绳子有多长? 以下有三种解法如下: ○1用二元一次方程解 设:井深为X 绳长为Y 列方程X=Y-6 Y=3X+3×1.2 解方程(方程2代入方程1求得井深) X=3X+3×1.2-6 X-3X=3.6-65 -2X=-2.4 X=1.2 X=1.2(代入方程2求得绳长) Y=3×1.2+3×1.2 Y=7.2 ○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 设:井深为X 列方程3X+3×1.2=X+6 解方程3X-X=6-3×1.2 2X=2.4 X=1.2 将井深1.2米加上第一次单绳量得在井口上的6米 得1.2+6=7.2米为绳长 ○3用小学加减乘除法计算 列算式:利用两次测量在井上绳长之差再除以股数之差来列算式求得井深 (6-3×1.2)÷(3-1) =2.4÷2 =1.2(米) 将井深1.2米加上第一次单绳量得在井口上的6米 得1.2+6=7.2米为绳长

1.小聪用一根绳子来测量一口井的深度,他把绳子的一端放入井底,井口外绳长9米;把绳对折后再放入井底,井外余3米。求井深。 2.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余2尺;把绳子四折来量,绳子上端距井口还有1尺。求绳子长多少尺。 3.用绳测量井深,绳子三折后投入井里余8米;四折后投入井里余3米。井深和绳子各多少米? 4.以绳测水深,四折而入则余3米;把绳剪去6米后三折而入则余4米。求水深和绳子各多少。 5.用绳子测游泳池水深,绳子两折时,多余60厘米;绳子三折时,还差40厘米,求绳长和水深。 6.某人欲测一枯井,以绳四折而下垂,尚多3尺;五折而下垂,尚多1尺。求井深及绳长。 2 / 2

轻型井点的设计

轻型井点的设计 ?平面布置 ?高程布置 ?涌水量计算 1)设计的基础资料 轻型井点布置和计算 井点系统布置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工程要求和设备条件等确定。一般要求掌握的水文地质资料有:地下水含水层厚度、承压或非承压水及地下水变化情况、土质、土的渗透系数、不透水层的位置等。要求了解的工程性质主要有:基坑(槽)形状、大小及深度,此外尚应了解设备条件,如井管长度、泵的抽吸能力等。 2)平面布置 根据基坑(槽)形状,轻型井点可采用单排布置(图a)、双排布置(图b)、环形布置(图c),当土方施工机械需进出基坑时,也可采用U形布置(图d)。 单排布置适用于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的情况,井点管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一侧,两端的延伸长度不宜小于坑槽的宽度。 轻型井点的设备 1)组成 轻型井点设备由管路系统和抽水设备组成(图)

。 管路系统包括:滤管、井点管、弯联管及总管。 滤管(图)为进水设备,通常采用长1.0~1.5m、直径38mm或51mm的无缝钢管,管壁钻有直径为12~19mm 的滤孔。骨架管外面包以两层孔径不同的生丝布或塑料布滤网。为使流水畅通,在骨架管与滤网之间用 塑料管或梯形铅丝隔开,塑料管沿骨架绕成螺旋形。滤网外面在绕一层粗铁丝保护网、滤管下端为一铸 铁塞头。滤管上端与井点管连接。 井点管为直径38mm 和51mm、长5~7m的钢管。井点管的上端用弯联管与总管相连。 集水总管为直径100~127mm的无缝钢管,每段长4m,其上端有井点管联结的短接头,间距0.8m或1.2m。 2)抽水设备 抽水设备是由真空泵、离心泵和水气分离器(又叫集水箱)等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抽水时先开动真空泵10,将水气分离器6内部抽成一定程度的真空,使土中的水分和空气受真空吸力作用而吸出,进入水气分离器6。当进入水气分离器内的水达一定高度,即可开动离心泵13。在水气分离器内水和空气向两个方向流去:水经离心泵排出;空气集中在上部由真空泵排出,少量从空气中带来的水从放水12,9放出。

井身结构图绘制方法

使用《试油井下作业信息管理平台》 绘制井身结构图操作要点 一、前言 根据用户录入数据进行井身结构图自动绘制是《试油井下作业信息管理平台》软件一大特点,但也是最复杂的一个功能,导致用户在井身结构图绘制过程因为不熟悉数据录入方法造成图形绘制不正确或者根本绘制不出来的现象,为了更好的帮助用户正确绘制井身结构图,我们编写本操作手册,希望对您使用本软件有所帮助。 二、操作要点 下面我们将按照软件的数据录入功能逐条说明在绘制井身结构图时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和操作难点 绘制井身结构需 要录入的数据

录入数据时按照井的实际情况,如下顺序录入,数据录入完成需要点击 按钮 1、“井身结构数据”录入 下面以井下作业井史为例介绍井身结构图的绘制方法。 在井下作业井史中井身结构分为‘作业前井身结构图’、‘作业后井身结构图’,作业前后井身结构图都由录入人员录入井史中的唯一井身结构数据表生成(只需要在报告的‘井身结构数据’表中录入井身结构数据),保存后点选 ‘作业前(后)井身结构图’可将表格化的井身结构数据信息,自动绘制成井身结构示意图。 注:在用户对表格数据进行录入和修改后,可点选 ‘保存’按钮对数据进行保存。如下图所示:

在填写井身结构数据的过程中,由于数据项比较多,所以录入数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单井筒:直井,斜井,水平井,双台阶水平井 1)根据不同井型录入井筒数据,每个井型的必填项如下图,斜井或水平井必须录入造斜点,此外,水平井还需录入A,B或A,B,C,D点的数据,此数据为该点对应斜深;数据必填项如下图,针对双井筒,数据必须录入到分支井筒中,例如双台阶水平井图 直井 斜井 水平井 双台阶水平井 2)井筒结构数据必填数据项:完钻日期、开钻序号、井眼尺寸、井眼深度、套管名称、套管尺寸、下入深度、水泥返高、分级箍数据。若是悬挂套管,则在对应的‘是’‘否’悬挂选项处打√。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第1章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含水层颗了较粗的粗砂卵石地层渗透系数较大且降水深度较深一般为8 20m 的潜水或承压水地区 第2章施工机具 钻机滤水井管吸水管水泵等 第3章工艺流程 1. 绞线定位→钻孔法成井→安装滤水井管→接通吸水管→启动高压水泵抽地下水→ 降水完毕后拨井管→封井 2. 管井井点布置基坑总漏水确定后再演算单根井点极限漏水量然后确定井点的数量 1)坑槽外布置 采用基坑外降水时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或沟槽的宽度沿基坑外围四周呈环形或沿基坑或沟槽两侧成单侧呈直线形布置管井埋设深度和间距根据需降水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土层的渗透系数而定埋设深度可为5 ~10m 间距为5~10m 2)坑槽内布置 当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或者出于防止降低地下水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的目的而采用坑内降水时可根据所需降水的深度单侧漏水量及抽水影响半径R 等确定管井井点间距再以此间在坑内呈棋盘状点状布置管井间距D 一般10 15m 同时应不小于21/2R 以保证基坑内全范围地下水位降低 3. 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法成井先挖井口安装护筒钻机就位开始钻孔钻孔前在井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钻孔直径比滤水管井外径大200mm 以上管井下沉前应进行清洗滤井冲除沉渣可采用灌入稀泥浆用吸水泵抽出置换或用空压机洗井法将沉渣清出井外并保持滤网畅通然后将滤水管当中插入用圆 木堵住管口管井与土壁之间用3 15mm 粒径砾石填充作为过滤层地面下0.5m 范围内用粘土填充 1

夯实 4. 管井使用时应经试抽水在抽水过程中应对电动机传动轴电流电压等进行检查并对井内水位下降和流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5. 管井使用完毕后可使用起重设备将管井管口套紧徐徐拨出滤水管拔出后可洗净再用所留孔洞用用沙砾填实上部500mm 用粘土填充夯实 第4章质量标准 1.同本章深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监测 2.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3.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是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第5章成品保护 1. 在基坑开挖时把井点管插上标志防止开挖至井管点破坏降水 2. 降水时应有专人值班定期或不定期巡察防止停电或其他外界因素破坏降水 第6章安全与环境 1.降水时对于周围在抽水影响半径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建立好标高观测系统并 准备好防止沉降的措施 2

种常用井点降水方法

5种常用井点降水方法 井点降水法是在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抽水使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的方法。 井点降水法所采用的井点类型有: 轻型井点 喷射井点 电渗井点 管井井点 深井井点等 1、轻型井点 轻型井点是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距离埋入井点管(直径38—51mm,长5—7m的钢管)至含水层内,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停抽出,使原有地下水降至坑底以下。 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抽水,直至施工完毕。

轻型井点降水方法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5.0m/d的土及土层中含有大量的细砂和粉砂的土,或明沟排水易引起流砂、坍方的基坑降水工程。

2、喷射井点 如果仍采用轻型井点要采用多级井点,就会增加基坑挖土量、延长工期并增加设备数量,显然不经济。因此,当降水深度超过8m时,宜采用喷射井点,降水深度可达8--20m。 喷射井点的设备,主要由喷射井管、高压水泵和管路系统组成。 3、电渗井点 对于渗透系数很小的土(K小于0.1m/d),因土粒间微小空隙的毛细血管作用,可以采用的方法。

在饱和黏土中插入两根电极,通入直流电时,黏土粒即能沿电力线向阳极移动,称为电泳;而水分子则向阴极移动称为电渗。电渗井点就是运用上述电渗现象,将一般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的井管作为阴极,并在其内侧相距约1.2m处增设对应的垂直阳电极。阳极可用钢筋或其他金属材料插入,通电后土层中的水分子即能迅速渗至井管周围,便于抽出排水。这种方法耗电多,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4、管井井点 管井井点就是沿基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不断抽水来降低水位。这在地下水量大的情况下比较适用。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法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法 1、施工流程: 布置井点管井点管与总管连接试抽水进入工作状态基础结束及回填完后拔管。 2、井点降水相关计算 2.1井点管的埋设深度 H≥H1+h+iL+l 式中H——井点管的埋设深度(m) H1——井点埋设面至基坑底面距离(m) 取3.0m h——基坑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点的安全距离(m)取1.0m L——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的短边距离(m) 取27 i——降水曲线坡度取1/10 l——滤管长度(m)取1.2 H≥3.0+1.0+27×1/10+1.2=7.9m 取8m 2.2涌水量计算 Q=1.366K (2H-S)S LgR-LgX O

H1 1.5m -7.5 -7.5 无压完整井涌水量计算简图 井点管埋设深度 -5.0 -5.0 Q ——井点系统总涌水量(m 3/d ) K ——渗透系数(m/d )取150 H ——含水层厚度(m )计算暂取11m R ——抽水影响半径(m )计算取91 S ——水位降低值(m )取1.2,地下水位取6.8m X O ——基坑设想半径(m ) 计算取24 例:以无压非完整井计算 Q=1.366×150 =8818m 3/d 2.3计算井点管数量和间距 单井出水量q=65πd l × 3 K =65×3.14×0.05×1.2×3 150 (2×11-1.2)×1.2 Lg91-Lg24

=65 m3/d 需井点管数量: n=1.1Q/q=149根 基坑四角处及机械入口处井点管应加密,则采用的井点管数量为149+32=181根 井点管间距平均为D=2×86/(181-1)=0.96m, 取1.0m,机械入口处井点管即泵1泵6的井点管间距为0.8m。 布置时,为使机械挖土有开行路线,宜布置成端部开口(即留6根井点管距离),因此实际需要井点管数量为: n=2×66/1+40/0.8 -5=177根 2.4校核水位降低数值: h= 102 -8818/(1.366×150)× (Lg 91- Lg24) =8.7m 实际降低水位S=10-8.7=1.3m 此值与需要降低水位数值1.2m相符,故布置可行。 3、井点施工方法 3.1井点管的埋设 3.1.1采用直径70mm的冲水管进行冲孔,冲水管压力采用离心泵循环抽送。冲孔进冲管应垂直插入土中,并作上下左右摆动,加剧的砂土的松动,并且在孔旁挖一个排泥浆水沟。冲管深度应比滤管深度深0.5m,以便流泥,井点管与孔壁

顶管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次顶管工程分为两段(1)金牛公园中水处理站进水管道工程,其中D800砼管顶管,全长23米,管道埋深8米左右; 设钢筋混凝土矩形污水四通检查井1座。(2)D1500砼管顶管,全长113米,管道埋深8米左右,设钢筋混凝土矩形污水四通检查井3座。 中水站进水管线工程,其所处土层均为粉土层。地下水丰富具承压性,易形成流沙。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过程中,采取井点降水,以降低地下水位。因管道处于流砂层位置,所以顶管施工采用土压平衡施工工艺。 二、工作坑施工 顶管工作井下部4米深为钢筋砼井沉井,内径尺寸为4.5m×4.5m(长×宽)上部采用砖砌护壁墙体。 1.1施工工艺流程

1.2沉井主要施工方法 1.2.1基坑开挖 为保证沉井制作均匀下沉,先将井区范围的障碍物与表层土挖出。考虑沉井整体的安全性,基坑开挖深度暂设定为3.0米~4.0米。基坑的开挖范围比沉井外壁尺寸大1.6米左右,边坡取值1:0.67,在基坑四周挖设排水沟,在对角基坑四周设置集水坑并配备水泵,以便及时排除坑内积水和周围来水。 1.2.1.1开挖施工方法 1)分段开挖,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当接近地下水时,先开挖最低处土方,以便在最低处排水,并在基坑内设置一临时集水坑,配泵排水; 2)开挖人员每3×1.2米范围布置一个,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开挖面完整; 3)每阶段不得超挖,基坑底遇有不易清除的大块石,则将其凿除; 1.2.1.2开挖施工注意事项 1)开工之前,考虑有效地排除施工场地雨水地方案; 2)作好临时防雨设施地储备; 3)排水用泵地工作状态良好,排水系统畅通; 4)检查加固临时电路,电线距地面高度在3米以上; 5)开挖土应尽快运出场外,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在基坑边堆放弃土; 2.3井点降水 根据本工程实际地质情况,在管道附近采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2.3.1井点埋设深度

麻醉深度监测

临床麻醉深度监测进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外科ICU 秦再生 围术期临床麻醉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手术患者提供无痛、安全、良好的手术条件。麻醉医生根据各种监护仪器反馈信息分析,综合判断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并加以的调整和干预,使之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状态。临床麻醉中由于缺乏可靠的监测手段监测麻醉深度,同时”合适的麻醉深度”的标准也难以确定,使得患者有可能在术中存在知晓、疼痛、应激反应过强等现象,给患者带来身体精神心理上的创伤,同时,这类的麻醉质量投诉索赔也日渐增多,给患者、医生、社会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因此,麻醉深度的监测一直是临床麻醉医生关注的问题,且愈来愈受到重视。 一、麻醉和麻醉深度 麻醉 麻醉的定义随着麻醉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1846年Oliver Wendell Holmes首先使用麻醉一词,其定义为:患者对外科手术创伤不能感知的状态。1957年Woodbiridge将麻醉分为四种成份: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心血管呼吸和消化系统的反射阻滞,以及精神阻滞(意识消失) 。1986年Pinsker将麻醉分为三种成份:瘫痪无意识和应激反应降低,凡能可逆的作用于这三种成份的药物均可用于麻醉。1987年Prys-Roberts对麻醉的概念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认为麻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对意识和伤害性刺激反应的抑制。1990年Stanski认为麻醉是对伤害性刺激的无反应和无回忆,不包括麻痹和意识存在下的无痛。由此可见麻醉定义的完善是随着所用药物的不同而不断演化的,现代麻醉已不可能有一个简单一致的麻醉定义。 麻醉深度 何谓麻醉深度?如何正确判断麻醉深度?从1846年Morton医师公开示范乙醚麻醉获得成功以来一直深受临床关注,对其正确内涵的定义也始终颇有争议。1847年Plomley首先提出麻醉深度的概念,并将麻醉深度分为三期:陶醉、兴奋(有或无意识)和较深的麻醉。同年snow将乙醚麻醉分为五级,现在教科书上描述的乙醚麻醉分期是Guedel于1937年发表的,称为经典麻醉分期,它奠定了麻醉深度的理论基础。1954年Artusio将经典乙醚麻醉分期的第一期扩展为三级,第一级无记忆缺失和镇痛;第二级完全记忆缺失和部分镇痛;第三级完全无记忆和无痛,但对语言刺激有反应,基本无反射抑制。随着1942年肌松药的出现和麻醉中控制呼吸技术的实施,乙醚麻醉分期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明显降低甚至不存在。Prys-Roberts认为麻醉是药物诱导的无意识状态,意识一旦消失,也就没有疼痛,而意识消失是全或无的现象,故不存在深度。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迫切需要一种可靠的指标来判断麻醉是否合适,从临床角度看,合适的标准应该是术中无感知、无知晓、术后无回忆,然而,这些都是针对意识而言的,并没有包括血流动力学的反应等。在没有伤害性刺激的前提下,绝大多数麻醉状态都是过深

管井井点降水

汾阳污水连接线工程降水方案(管井井点降水)本次工程为汾阳市北支、中支退水渠污水连接工程,起点为东二环与北支退的交叉口,沿东二环路敷设污水管道,终点接入文峰路(东沿)现状排水管道。由于地下水位很高,在实际管沟开挖1m左右后,管沟底部开始渗水,管线下沟后无法降落到沟底且由于管沟经积水浸泡造成部分管沟塌方,造成管沟开挖土方量加大,按施工规范要求的施工作业带宽无法满足管沟开挖要求。现建议采用管井井点降水(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20-2003m/d),降水深度在5m以内,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明沟排水法易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引起边坡坍塌的情况)沿管沟沟槽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不断抽水降低地下水位。 工艺要求: 1.管井沿沟槽两侧或单侧呈直线行布置,井中心距沟槽边缘的距离, 当用冲击钻时为0.5m-1.5m;当用钻孔法成孔时不小于3m,管井埋设的深度一般为8-15m,间距为10-15m,降水深度为3-5m,垂直度应小于井深的1/100。 2.管井埋设可采用泥浆护壁冲击钻成孔或泥浆护壁钻孔法成孔。钻 孔孔径比管外径大200mm,钻孔底部应比滤水井管深200mm以上。井管下沉前应清洗滤井,冲除沉渣,可灌入稀泥浆用吸水泵抽出置换或用空压机洗井法将泥渣清出井外,并保持滤网的畅通,然后下管。滤水井管应置于孔中心,下端用圆木堵塞管口,井管与孔壁之间用3-15mm砾石填充作过滤层,地面以下0.5m内用粘

土填充夯实。 3.水泵的设置高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和选用水泵最大真空吸水高度而 定,一般为5-7m。当吸程不够时,可将水泵设在基坑内。 4.管井使用时应经试抽水,检查出水是否正常,有无淤塞等现象, 如情况异常应检修好后方可正常使用。抽水过程中应经常对抽水设备进行检查,并对井内水位下降和流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地下井点降水控制措施

地下井点降水控制措施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井点排水方法,是沿基坑的四周或一侧埋入深于坑底的井点滤水管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抽水,使地下水低于基坑底,以便在无水干燥的状态下挖土,不但可防止流砂现象和增加边坡稳定,而且便于施工。若井点降水方法影响邻近建筑物的沉降与安全,应采取措施,如回灌法,旋喷加固土壤等予以解决。井点排水一般有一级轻型井点、二级或多级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等,可根据土层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水位的深度及工程特点,作技术经济和节能比较后确定,常见的属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降水控制措施: (1)、主要设备 由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及抽水设备等组成。 (2)、井点布置 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土质和地下水的流向、降低地下水的深度等要求而定。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可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如基坑或沟槽的宽度大

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则采用双排或线状井点,布置在基坑或沟槽的两侧;如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状布置;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路处可不封闭。 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m,间距一般为0.8-1.6m,为充分利用泵的抽吸能力,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井点管的入土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在的位置等决定,但必须将滤管埋入储水层内,并且比所挖基坑或沟槽底深0.9-1.2m,,可按下式计算井点管的埋设深度: H≥H1+Δh+iL+l 式中 H——井点管埋置深度; H1——井点管埋设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m); Δh——降水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面的安全距离(m),一般为0.5-1.0m; L——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m); i——降水曲线坡度,根据实测,对环状井点可取1:10;对单排线状井点可取1:4;

管井井点降水

管井井点降水 管井井点系沿基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不断抽水降低地下水位。本法具有设备较为简单,排水量大,可代替多组轻型井点作用,水泵设在地面,易于维护等特点。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20?200m /d),降水深在5m以内,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明沟排水法易造成立粒大量流失,引起边坡坍方及用轻型井点难以满足降水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本工艺标准。 一、主要机具设备 管井井点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 水机械等组成(图I —9)。 1?滤水井管 下部滤水井管过滤部分用 钢筋焊接骨架,外包孔限为1 ~ 2mm滤网,长2?3m,上部井管部 分用直径200mm以上的钢管或塑料 管。 2?吸水管 用直径50?100mm的钢管或胶皮管,插入滤水井管内,其底端应沉 图1-9管井井点构造 1—滤水井管;2 一爭14mmt冈筋焊接骨架;3 —6mm X 30mm铁环@ 250mm 4 —10号铁丝垫筋@ 25mm焊于井管骨架上,外包孔眼1~ 2rnm铁丝网;5 一沉砂管可编辑修一-木塞;7 一吸水管;8 一/ 100~

到管井吸水时的最低水位以下,并装逆止阀,上端装设带法兰盘的短钢管一节。 3.水泵 采用BA 型或B 型、流量10?25m3/h 离心式水泵或自吸泵。每个井管装置一台,当水泵排水量大于单孔滤水井涌水量数倍时,可另加设集水总管,将相邻的相应数量的吸水管连成一体,共用一台水泵。 二、作业条件 1 .地质勘探资料具备,根据地下水位深度、土的渗透系数和土质分布已确定降水方案。 2.基础施工图纸齐全,以便根据基层标高确定降水深度。3.已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基坑放坡系数、井点布置、数量、观测井点位置、泵房位置等,并已测量放线定位。 4.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已完,并设置了排水沟。 5.井点管及设备已购置,材料已备齐,并已加工和配套完成 三、施工操作工艺 1 .采取治基坑外围四周呈环形布置,或沿基坑(或沟槽)两例或单侧呈直 线形布置。井中心距基坑(槽)边缘的距离,当用冲击钻时为0.5?1.5m ;当用钻孔 法成孔时不小于3m。管井埋设的深度,一般为8?15m,间距10?15m , 降水深3?5m

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新进展

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8-12-03T12:12:25.5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2期作者:李萍[导读] 在全身麻醉之后,人体就会进入一个特殊的状态,例如镇痛、催眠、以及肌肉松弛等等,在过程上要首先进入麻醉诱导阶段,在一段时间的维持后最终清醒。 鹤岗市中医院 154100 摘要:在全身麻醉之后,人体就会进入一个特殊的状态,例如镇痛、催眠、以及肌肉松弛等等,在过程上要首先进入麻醉诱导阶段,在一段时间的维持后最终清醒。不管是手术的类型不同还是目标人群的不同,其对于麻药的反应也会呈现出一些区别,如果麻药过量,会造成缺氧、器官功能抑制等问题,而如果麻药使用不足,则会出现术中知晓和体动,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所以对于麻药的使用来说,要将其控制在最为合适的剂量上,但是如何监测麻醉深度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关键词: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进展 在临床手术当中,麻醉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其直接决定手术能否顺利开展。如果麻醉深度不足,就会无法控制手术所造成的伤害性刺激,同时也会给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如果麻药使用量过大,则会给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不难看出控制麻药使用量的重要性。常见的麻醉深度判断方法有查看患者的意识、呼吸、循环系统等等,但是其准确怕是无法得到保证的,本文针对几种常见的麻醉尝试监测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一、麻醉深度的判断 其实近年来,在医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之下,麻醉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麻醉药物当中,也加入了催眠、镇痛以及肌肉松弛等成份,可以说麻醉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具体的麻醉深度上来说仍然没有一个很好的标准。现在在国外,已经有学者提出将麻醉深度用机体是否可以出现应激反应作为基础,但是实际上躯体是还会因为药物的使用而受到抑制也是一套复杂的过程。所以总体上来说,在麻醉作用期间,患者保持无反应的状态、不会对伤害性刺激产生明显的反应,就是一个合理的麻醉深度,此说法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 二、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一)熵指数 熵指数这个概念是在信息技术以及相关领域当中产生的,在具体的麻醉深度监视过程中,可以在患者前额设置3个传感器,这样就可以获取脑电图信号和肌肉电图,结合其频谱就可以计算出状态熵和反应熵这两个参数。对到状态熵这个参数来说,可以通过脑电图来得到结果,最为合理的数值为40-60。而反应熵这个数值,则需要将额肌电图和脑电图整合起来,才能计算得出,其最为合理的值同样也是40-60。 部分研究中指出,利用该种方法监测麻醉深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患者神经功能异常、体动、咳嗽、眼运动等情况下,将影响熵指数的准确性[5]。2.2Narctrend指数监测。关于Narctrend指数,大多研究资料中将其叫做麻醉趋势,目前在西方许多国家应用较为广泛。从该方法实现的原理看,表现在借助Kugler多参数统计,取6个字母A、B、C、D、E、F表示麻醉深度,其中表示过深的为F,清醒状态为A,麻醉深度较为理想的为D、E。部分研究资料中对于该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做出分析,认为若患者麻醉中有神经肌肉阻断剂应用情况,通过Narctrend指数监测难以获取准确结果。总体而言,Narcotrend监护仪是通过脑电自发活动,在多参数参与的情况下,将麻醉深度量化为6个阶段14个级别,能够有效反映脑电波的变化情况,临床文献证实该监测方法的有效性。(三)脑电双频指数 临床监测麻醉深度方法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应用极为常见,主要以脑电图功率谱、频率谱为基础,获取混合信息拟合数字,通常被认为是监测麻醉神盾最有效方法之一[9]。根据大多研究报道可发现,利用BIS结果,可判断患者大脑皮层抑制、兴奋状态,且其他如记忆、意识与麻醉情况均可被有效预测。而且BIS是美国FDA唯一允许在临床上应用的麻醉监测指标,可有效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情况,继而对肢体躁动、术中知晓及患者意识情况等一系列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在术中知晓预防方面,BIS是否可取得显著效果仍有一定争议,如有研究认为,BIS监测方法应用下,在镇静药物用量控制方面效果明显,而也有研究指出BIS监测应用于知晓预防方面与未应用BIS 监测无明显差异。BIS满值为100,如意识完全清醒,则BIS值为0,此时大脑皮层活动受到抑制,脑电活动完全消失,而BIS值在85-100范围内时,通常被认为脑组织活动处于正常范围内,但若BIS稍低,处于65-85或40-65时,其大脑皮层通常被处于镇静状态,一旦发现BIS不足40时,则显示大脑皮层活动受到强烈抑制。研究发现,BIS与多数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关系密切,能够发挥一定的相关性。比如静脉滴住给药的丙泊酚,其麻醉深度与BIS值关联紧密,可呈现一定的正性分布。而当药物经吸入给药时,比如七/地氟醚,用BIS值评估该药物麻醉深度是非常可靠的。 (四)听觉诱发电位 麻醉深度监测中,部分研究资料提及引入听觉诱发电位方法,其亦被称之为AEP,利用声音对皮层生物电活动观察,具体听觉诱发电位分为LLAEP、MLAEP与BAPE[12]。因麻醉中患者所有感觉消失中,听觉最后消失,所以麻醉深度监测中通过AEP可反映出来。近年来,国外相关研究报道中提出,AEP方法应用下,可转化为AAI指数,该指数计分0-100分,其中30分以下为麻醉状态,40-60分表示睡眠状态,60-100分为清醒,这对于监测患者麻醉深度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当计算时间仅需6秒中左右时。(五)其他监测方法 除上述监测方法外,目前关于麻醉深度监测方法也有其他较多类型,如脑功能状态指数,通过相关仪器可对患者大脑活动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做大脑皮层抑制状态的推测。再如取脑电图波形,并结合患者血压、心率体征指标,可进行人工神经网络参数的计算,以该计算结果为依据,用于麻醉深度的判断。另外,监测中通过综合分析外周灌注指数、心率变异性等指标,可将患者镇静情况判断出来,也是麻醉监测的重要方法。 三、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展望

井身的概念及井身结构

井身的概念及井身结构 一、井的概念 石油和天然气埋藏在地下几十米到至几千米的油气层中,要把它开采出来,需要在地面和地下油气层之间建立一条油气通道,这条通道就是井。为了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在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凡是为了从地下获得油气而钻的井,统称为石油井。 对于一口钻完进尺的井眼,井内有钻井液和泥饼保护井壁,这时的井称之为裸眼井。 裸眼井下入套管,再用水泥浆封固套管与井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封隔油气水层后,就形成了可以开采油气的石油井。为达到不同的勘探目的及适应油气田开发的需要,在油气田的不同部位上,分别找着不同类型的井。分以下几种: 探井:在经过地球物理勘探证实有希望的地质构造上,为探明地下构造及含油气情况,寻找油田而钻的井,称为探井。 资料井:为了取得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所需要的资料而钻的井,称为资料井。这种井要求全部或部分取岩心。 生产井:用来采油、采气的井称为生产井。 注水井:用来向油层内注水保持油层压力的井,称为注水井。 观察井: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专门用来观察油田地下动态的井,叫观察井。如观察各类油层的压力、含水变化规律和单层水淹规律等。观察井一般不负担生产任务。 检查井: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了检查油层开发效果,而钻的井,称为检查井。 调整井:为挽回死油区的储量损失,改善断层遮挡地区的注水开发效果,以调整平面矛盾严重地段的开发效果而补钻的井称为调整井。调整井用以扩大扫油面积,提高采油速度,改善开发效果。 二、井身结构 井身结构是指由直径、深度和作用各不相同,且均注水泥封固环形空间而形成的轴心线重合的一组套管与水泥环的组合。 (一)井身结构的组成及作用 井身结构主要由导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油层套管和各层套管外的水泥环等组成。 1.导管:井身结构中下入的第一层套管叫导管。其作用是保持井口附近的地表层。 2.表层套管:井身结构中第二层套管叫表层套管,一般为几十至几百米。下入后,用水泥浆固井返至地面。其作用是封隔上部不稳定的松软地层和水层。 3.技术套管:表层套管与油层套管之间的套管叫技术套管。是钻井中途遇到高压油气水层、漏失层和坍塌层等复杂地层时为钻至目的地层而下的套管,其层次由复杂层的多少而定。作用是封隔难以控制的复杂地层,保持钻井工作顺利进行。 4.油层套管:井身结构中最内的一层套管叫油层套管。油层套管的下入深度取决于油井的完钻深度和完井方法。一般要求固井水泥返至最上部油气层顶部100~150米。其作用封隔油气水层,建立一条供长期开采油气的通道。 5.水泥返高:是指固井时,水泥浆沿套管与井壁之间和环形空间上返面到转盘平面之间的距离。 (二)相关名词及术语 1.完钻井深:从转达盘上平面到钻井完成时钻头所钻井的最后位置之间的距离。 2.套管深度:从转盘上平面到套管鞋的深度。 3.人工井底:钻井或试油时,在套管内留下的水泥塞面叫人工井底。其深度是从转盘上平面到人工井底之间的距离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含计算书)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主要结构类型:16#~18#、24#~26#楼为剪力墙结构,21#楼(运动中心)为框架结构。 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抗震等级:24#楼为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为二级;16#、17#、18#、21#楼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为一级。 土质、水位:本工程土质为粉质粘土。抗浮设计水位绝对标高为0.7米,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工程施工时严禁采用地下水。 二、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各孔均见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①耕植土、②粉质粘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③粉砂层及以下砂层中的孔隙潜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海水补给。勘察期间为枯水期,稳定水位埋深0.2~1.2m,稳定水位标高0.49~0.97m,地下水位受季节降水量控制,年变化幅度在1~1.5m左右,每年的7~9月份为丰水期,地下水最高水位出现在8~9月份。 三、降水方案确定 本工程场区地面绝对标高为2.45~3.74米,建筑室内地面标

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4#楼为 4.20;25#楼、26#楼为4.95;16#楼为4.65;17#楼、18#楼为4.95;21#楼(运动中心)为4.35。基坑底标高(相对标高)为-6.2~-7.5米,基坑开挖深度为 4.23~6.45米,降水深度为 4.73~6.95米,水位下降高度2.35~3.64米。根据该场区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本工程各单体结构特点拟采用以下降水方案: 16#、17#、18#、24#、25#、26#楼采用一级轻型井点降水及临轻型井点降水的方法将地下水位降低至满足工程要求。 21#楼(运动中心)由于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较深,近6.5米,降水深度较大约6.95米,采用一级轻型井点降水满足不了实际降水需要,因此运动中心将采用二级轻型井点降水,沿开挖基坑周边分两次布置两级降水井进行降水以满足施工需要。 四、总体部署 1、抽水设备的选择和数量的配备,考虑到每台真空泵的抽水能力,每台泵可连接30根降水管,抽水设备为赞扬7.5KW真空泵. 2、轻型井点管的布置 水平布置间距按0.6米设置,转角处可增设二根,吸水井点管的长度为6.5米。 3、轻型进点的安装设置 按井点降水布置图图示位置先挖深1.5米,沟宽度1.5米的沟槽,在沟槽内插入井点管,井点管通过软胶皮管与积水总管连接,积水总管与抽水调配连接,每个独立的降水单元连接完成,就可以开始运行.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 第1章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含水层颗了较粗的粗砂卵石地层渗透系数较大且降水深度较深一般为8 20m 的潜水或承压水地区 第2章施工机具 钻机滤水井管吸水管水泵等 第3章工艺流程 1. 绞线定位→钻孔法成井→安装滤水井管→接通吸水管→启动高压水泵抽地下水→ 降水完毕后拨井管→封井 2. 管井井点布置基坑总漏水确定后再演算单根井点极限漏水量然后确定井点的数量 1)坑槽外布置 采用基坑外降水时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或沟槽的宽度沿基坑外围四周呈环形或沿基坑或沟槽两侧成单侧呈直线形布置管井埋设深度和间距根据需降水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土层的渗透系数而定埋设深度可为5 ~10m 间距为5~ 10m 2)坑槽内布置 当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或者出于防止降低地下水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的目的而采用坑内降水时可根据所需降水的深度单侧漏水量及抽水影响半径R 等确定管井井点间距再以此间在坑内呈棋盘状点状布置管井间距D 一般10 15m 同时应不小于21/2R 以保证基坑内全范围地下水位降低 3. 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法成井先挖井口安装护筒钻机就位开始钻孔钻孔前在井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钻孔直径比滤水管井外径大200mm 以上管井下沉前应进行清洗滤井冲除沉渣可采用灌入稀泥浆用吸水泵抽出置换或用空压机洗井法将沉渣清出井外并保持滤网畅通然后将滤水管当中插入用圆木堵住管口管井与土壁之间用3 15mm 粒径砾石填充作为过滤层地面下0.5m 范围内用粘土填充夯实 4. 管井使用时应经试抽水在抽水过程中应对电动机传动轴电流电压等进行检查并对井内水位下降和流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5. 管井使用完毕后可使用起重设备将管井管口套紧徐徐拨出滤水管拔出后可洗净再用所留孔洞用用沙砾填实上部500mm 用粘土填充夯实 第4章质量标准 1.同本章深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监测 2.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3.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是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含水层颗了较粗的粗砂卵石地层渗透系数较大且降水深度较深一般 为8 20m 的潜水或承压水地区 二、施工机具 钻机滤水井管吸水管水泵等 三、工艺流程 1.绞线定位→钻孔法成井→安装滤水井管→接通吸水管→启动高压水泵抽地下水→降水完毕后 拨井管→封井 2.管井井点布置基坑总漏水确定后再演算单根井点极限漏水量然后确定井点的数量 1)坑槽外布置 采用基坑外降水时,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或沟槽的宽度,沿基坑外围四周呈环形或沿基坑或沟槽两侧成单侧呈直线形布置。管井埋设深度和间距,根据需降水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土层的渗透系数而定,埋设深度可为5 ~10m 间距为5~10m。 2)坑槽内布置, 当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或者出于防止降低地下水,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的目的而采用坑内降水时,可根据所需降水的深度单侧漏水量及抽水影响半径R 等确定管井,井点间距再以此间在坑内呈棋盘状点状布置,管井间距D 一般10~15m,同时应不小于21/2R,以保证基坑内全范围地下水位降低。 3. 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法成井,先挖井口安装护筒钻机,就位开始钻孔,钻孔前在井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钻孔直径比滤水管井外径大200mm 以上,管井下沉前应进行清洗滤井,冲除沉渣可采用灌入稀泥浆用吸水泵抽出置换,或用空压机洗井法将沉渣清出井外,并保持滤网畅通,然后将滤水管当中插入用圆木堵住管口,管井与土壁之间用3~15mm 粒径砾石填充,作为过滤层地面下0.5m 范围内用粘土填充夯实。 4. 管井使用时应经试抽水在抽水过程中应对电动机传动轴电流电压等进行检查并对井内水位下降和 流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5. 管井使用完毕后可使用起重设备将管井管口套紧徐徐拨出滤水管拔出后可洗净再用所留孔洞用用 沙砾填实上部500mm 用粘土填充夯实 四、质量标准 同本章深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监测 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是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轻型井点降水方案设计说明

石武高铁新郑东220千伏牵引站接入系统工程I标段 一般施工技术方案 (轻型井点降水) 郑州祥和集团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02月25日

批准: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核: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编写: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目录

一、工程地质概况 (4) 二、编制依据 (4) 三、降水方案选择 (4) 四、井点降水相关计算 (5) 五、主要降水设备 (6) 六、施工工期 (7) 七、井点施工方法 (7) 八、质量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 (9) 九、危险点分析 (10) 十、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措施 (11) 十一、环保措施 (11)

一、工程地质概况 线路经过地区为平地,海拔高程为110m左右,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20℃,最大风速为28.12m/s。土质主要为粉质粘土及砂土,陇海铁路以东地下水位较高, G44、G45地下水位在-1.5m~-2.0m处。 二、编制依据 《国家电网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220kV输电线路工程分册》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110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DL/T 782-2001)》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DL 5009.2-2004)》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工[2004]488号) 《110~5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2005版)》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05版)》 三、降水方案选择 本工程G44基础埋深在-2.85m,G45基础埋深在-3.05m水位在-1.5m~-2.0m处无法施工,本工程采取的措施是:采用井点降水。 本工程G44基础底标高为-2.85m,G45基础埋深在-3.05m,可采用轻型 井点降水。G44基础平面基底长度、宽度约为12m。基础埋深为2.65m,结

井点降水施工标准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轻型井点降水分项工程。 2、施工准备 2.1施工机具 (1)滤管:Φ38-55mm,壁厚3.0mm无缝钢管或镀锌管,长2.Om左右,一端用厚为4.0mm钢板焊死,在此端1.4m长范围内,在管壁上钻Φ15mm的小圆孔,孔距为25mm,外包两层滤网,滤网采用编织布,外再包一层网眼较大的尼龙丝网,每隔50-60mm用1O号铅丝绑扎一道,滤管另一端与井点管进行联结。 (2)井点管:Φ38-55mm,壁厚为3.0mm无缝钢管或镀锌管。 (3)连接管:透明管或胶皮管与井点管和总管连接,采用8号铅丝绑扎,应扎紧以防漏气。 (4)总管:Φ75-102mm钢管,壁厚为4mm,用法兰盘加橡胶垫圈连接,防止漏气、漏水。 (5)抽水设备:根据设计配备离心泵、真空泵或射流泵,以及机组配件和水箱。 (6)移动机具:自制移动式井架(采用振冲机架旧设备)、牵引力为6t的绞车。 (7)凿孔冲击管:Φ219×8mm的钢管,其长度为10m。 (8)水枪:Φ50×5mm无缝钢管,下端焊接一个Φ16mm的枪头喷嘴,上端弯成大约直角,且伸出冲击管外,与高压胶管连接。 (9)蛇形高压胶管:压力应达到1.50MPa以上。 (10)高压水泵:100TSW一7高压离心泵,配备一个压力表,作下井管之用。 2.2材料 粗砂与豆石,不得采用中砂,严禁使用细砂,以防堵塞滤管网眼。 2.3技术准备

(1)详细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分析降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2)凿孔设备与抽水设备检查。 2.4平整场地 为了节省机械施工费用,不使用履带式吊车,采用碎石桩振冲设备的自制简易车架,因此场地平整度要高一些,设备进场前进行场地平整,以便于车架在场地内移动。 3、操作工艺 3.1井点安装 3.1.1安装程序 井点放线定位——安装高位水泵——凿孔安装埋设井点管——布置安装总管——井点管与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与检查——正式投入降水程序。 3.1.2井点管埋设 (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测量控制点,测量放线确定井点位置,然后在井位先挖一个小土坑,深大约500mm,以便于冲击孔时集水,埋管时灌砂,并用水沟将小坑与集水坑连接,以便于排泄多余水。 (2)用绞车将简易井架移到井点位置,将套管水枪对准井点位置,启动高压水泵,水压控制在O.4-0.8Mpa,在水枪高压水射流冲击下套管开始下沉,并不断地升降套管与水枪。一般含砂的粘土,按经验,套管落距在1000mm之内。在射水与套管冲切作用下,大约在10-15min时间之内,井点管可下沉1Om左右,若遇到较厚的纯粘土时,沉管时间要延长,此时可采取增加高压水泵的压力,以达到加速沉管的速度。冲击孔的成孔直径应达到300-350mm,保证管壁与井点管之间有一定间隙,以便于填充砂石,冲孔深度应比滤管设计安置深度低500mm 以上,以防止冲击套管提升拔出时部分土塌落,并使滤管底部存有足够的砂石。 凿孔冲击管上下移动时应保持垂直,这样才能使井点降水井壁保持垂直,若在凿孔时遇到较大的石块和砖块,会出现倾斜现象,此时成孔的直径也应尽量保持上下一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