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

《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

《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
《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

读《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后感二

2011-05-06 13:17:10| 分类:学习兴趣研究|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引用自.宁静致远.《读《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后感二》

他们的教学改革于1997年起步的时候,还没有课程改革,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很多时侯,他们改革的直接动机是穷则思变。改革的理念路子,模式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由不清晰到清晰的漫长的探索过程,他们也走过弯路,也遇到过不少矛盾和问题,也有过困惑,也有过争议,他们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曾有好多年若明若暗、时隐时现在深水里,经过多年聚集,逐步成型,终于像潜艇一样浮出水面。八年历程,三个阶段:治乱、思变、比较完整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浮出水面。所以,我们认为,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是原生性的土生土长的经验。它的基本做法和经验与新课改的要求如出一辙,不谋而合。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用40个字加以概括,这就是: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

新课改的生命线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这条生命线的理想境界是:学校和课堂应当是一种生态环境,学生是这种生态环境中最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鲜活生命体,他们有情感,有人欲,有思想,有追求,有个性,有尊严。教师也是这种生态环境中的生命体。教育教学活动应当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生命融合。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给人们的突出感受是,孩子们不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每个人都有一种灵动的思维,自主参与和表现自我的强烈意识,不同的意见可以自由的发表,不同的个性可以得到张扬,令人感到这里的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生命是千姿百态的,生命是有潜能的,生命是有活力的,生命是有强烈表现欲望的。只要让生命释放出潜能,只要让生命充满活力,就会让生命充满成就感、幸福感,厌学就会变为乐学,负担就会转化为轻松。对于这一点,孩子是有深切感受的。他们共同的心声是:“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这四句话中有四个“我”,说明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回了自我。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多有几个“我”就好了,最好是一个孩子一个“我”,千万不能在有许多“我”的课堂里只有老师一个“我”,我的课堂,我的教学对象,我执行教案,我的教学成绩,这种只有教师一个“我”的课堂,叫做无生命的课堂,物化的课堂,机机械的课堂。忽视生命的教育是非人道的教育。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这个阵地应当蕴含多种养分,应当充满七色阳光,应当让各种小鸟自由飞翔,放声歌唱。但是传统的课堂却把小鸟封闭起来,填鸭式教学让一只只小鸟都消化不良,预设的一个个笼子让一只只小鸟折断了翅膀,千篇一律的要求把一只只小鸟都克隆成一个模样。一只只小鸟痛苦地挣扎呼唤。种种疑虑使教师不敢彻底开放课堂,而只是有限度地开放。很多教师的所谓开放还是设笼子,让小鸟按照教师预设的飞行空间和飞行路线进行有限度的飞行,教师一旦发现小鸟超越他(她)预设的飞行空间和路线,使开始干预和控制。这样的课堂,犹如如来佛的手掌,一伸手可以让孙悟空翻几个跟斗,一收手又把孙悟空攥在手心里。

升学率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一条又粗又长的生命线。升学率不是衡量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发展性评价,全面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标准。社会多方面以及某些官员看一所学校办得好与差,往往只看升学率,这对学校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既要搞改革,又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升学率,这几乎成了所有学校的一种两难选择。教学改革与升学率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比方说,不加班加点,不加重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不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对学生搞残酷的应试演练的学校,同这样搞的学校相比,可能前者不如后者的升学率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