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金属有机化合物载体

浅谈金属有机化合物载体

浅谈金属有机化合物载体
浅谈金属有机化合物载体

浅谈金属有机化合物载体

摘要:简要的评述了分别金属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简要概述,以无机物和有机物作载体的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与固体表面反应的基本规律和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Abstract: Make a comment on metal organic chemistry and metal organic compound respectively carried by inorganic

substance and organic substance and some

foundational reaction rules of metal organic

compound and solid surface and the structure of

organic substance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载体Key words:metal organic chemistry ;metal organic compound;

inorganic substance; organic substance;carrier

引言表面金属有机化学(Surfac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简称SOMC)是化学、材料学及催化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而诞

生的一门新型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以分子金属有机

化学、表面化学和分子配位化学为基础,以金属有机化合物

与固体表面反应,目的是通过在固体表面接枝金属有机基团

制备表面组成和结构明确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无机-有机杂化

材料、表面金属原子簇、表面功能化膜等,是近年来中非常

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是化学和材料学学科,金属有机化合物

在固体材料表面的接枝反应性能的基础是SOMC研究,此类化

合物。其表现出卓越的性能主要在有机合成、烯烃聚合和氢

化异构化等方面领域,所以被认为是当今金属有机化学研究

最为活跃的一类化合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茂金属类催化

剂一经与固体表面反应后,其所形成的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

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助催化剂的用量等而且最重要的是改善了

原物种的动力学性能、控制聚合物的形。所以,近几年来,

化学材料的热点突出表现在有关表面茂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

研究,本文分别以无机物和有机物作载体的表面金属有机化

合物,还有高分子化合物和新型的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为简

要的评述。

一金属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简要概述

金属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起始于研究金属与有机配体结合的化学, 无机化学偏重于M –O , M–N金属与电负性较大的杂原子配位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则偏重于M一c, 金属与碳成键的化合物, 有时这两类配合方式难以截然分开, 统称为金属有机化学或配位化学。

金属有机化合物又称有机金属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金属–碳键(M—C)的一类化合物。它大多很不稳定, 过去一直认为这是阻碍金属有机化学发展的一大因素, 现在才认识到, 这种不稳定性,是作为催化剂的一种很重要的性质.金属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性, 归纳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

1、是结构化学方面,由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具有一般有机化合物和

无机化合物所没有的结构和键型, 故完全是一类新型结构的化合物

2、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格氏试剂是有机合成上最常便用的试剂之一, 它的发现和应用对有机合成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3、在工业上的应用.首先是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应用, 由于这个催化剂的发现, 齐格勒和纳塔获得了19 63 年诺贝尔化学奖最早被人们利用的金属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普鲁士蓝(1704),当时是由含氨基酸的动物资料与苏打在铁锅中共热而偶然发现的;其后,Macquer以钾碱和普鲁士蓝作用而获得了黄血盐(1753)大约在18世纪60年代,Lewis借助六氯铂酸钾在水中的难溶性来炼铂。还有顺铂的抗癌活性,有机锡和有机锗,有机钛也都具抗癌活性,它的抑制癌症的机制与顺铂类不同, Bu2Sn( l , 10 菲咯琳) 口服后首先集中在胸腺, 然后从胸腺转而与多肤或留醇结合,以激素形式在体内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说锗的作用不直接与癌细胞内D N A发生反应, 而主要是刺激免疫系统,外有机锗还有抗炎和镇痛作用金窟有机化合物的模拟生物有机物方面, 较为热门的课题, 为外琳金属, 吓琳合铁作为载氧体与外琳上的取代基有关,不少做催化氧化工作者探索吓琳上的取代基和金属的变异对催化氧化的活性(l 7) ,近年来有人以三苯基锡基环己烷作为底物, 通过取代吓琳锰的催化作用把PhIO的氧转移到底物,B a rt on研究组利用金属有机物作为D N A 构象的探针,还有结合消灭血吸虫病的任务, 制备了许多有机锑化合物; 其次, 结合农药开展了对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 再就是开展有机硅化合物的研究. 目前, 我国的有机硅工业已经建立, 硅橡胶、硅树脂、

硅凝胶、硅油和硅偶联剂等五大品种已工业化, 并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中得到应用.等等,这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医疗,工业生产等各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有关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载体简述

(一)无机物载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无机载体可用各种方法与有机材料偶联。目前使用的两种方法是用TiCl4活化或某些带氨聚合物(如多聚L 一赖氨酸) 吸附, 接着与待研究蛋白质起反应。

1 氧化物载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分为两种反应形式,

(1)金属有机化合物与氧化物表面的羟基发生反应,其中氧化物有丰富的表面羟基,金属有机化合物容易与之发生缩合反应,通过氧桥接枝在固体表面,如SiO2或Al2O3与各种烷基金属合物的反应。当一定温度下脱水处理的固体氧化物与四烷基锡接触时,表面OH基将亲电进攻金属有机化合物分子,发生1个Sn-C键裂,同时生成1分子烷烃和表面烷基锡物种[7, 8]。

(2)金属有机化合物与氧化物表面的≡M-O-M≡发生反应。在金属表面上,反应通常以配位等方式发生在位于特殊置(面、角、棱)的金属原子上;而在沸石分子筛上,取决于孔道的大小和表面酸性,反应则主要发生在质子酸中心、表面羟基或T-O-T桥上。当金属有机化合物不同时,反应的部位、机理、难易和所形成产物的结构同样有较大差别,如四丁基锡和四新戊基锆与介孔硅胶的反应就有明显的不同

2非氧化物MgCl2载体表面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李现忠[5]等报道了以球型MgCl2 为载体的Ziegler-Natta 催化剂与含有茂配体的硅烷化合物反应,制备了一种球型MgCl2负载型单茂钛催化剂,利用该类催化剂进行了乙烯与1-己烯共聚,茂金属配体影响催化剂活性的高低顺序为Me4Ind>Ind>Cp>Me4Cp(其中Me 表示甲基、Ind表示茚基、Cp 表示环戊二烯基)。Soga[10]等将Cl2Si(Ind)2ZrCl2负载到MgCl2上,制备了相应的负载型催化剂,该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可以制得全同立构的聚丙烯。

3 金属载体表面的金属有机化合物,通过金属表面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可以制备高分散的双金属或多金属催化剂,并且在不同的催化反应中有特定的选择性。在氢气的氛围下,四丁基锡可以与铑、镍、或铂(负载在SiO2或Al2O3上)反应制备Sn-Rh[6]、Sn-Ni合金,这种双金属配合物金属相明显稳定性得到很大改善,可应用到天然气催化合成中。同样,用茂铁或茂镍可以将铁或镍沉积在钯上形成铁钯合金或表面镍钯合

(二)有机物载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王文钦[9]将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PSAm)负载到SiO2上,得到PSAm/SiO2复合载体该载体负载茂金属催化剂进行乙烯聚合,证明催化剂的活性较高,并可有效的控制聚合物的形态。

(三)高分子载体金属有机化合物主要以杯芳烃载体表面金属有机化

合物为例说明,杯芳烃是一类由苯酚单元通过亚甲基在酚羟基邻位连接而构成的环状低聚物。杯芳烃的上缘是疏水的烷基基团,

和苯环一起构成疏水性杯状空腔,下缘是整齐排列的亲水性酚羟基。具有环糊精和冠醚二者之长,几乎可以看做是二者的结合体,故被称为继环糊精和冠醚之后的第三代超分子化学的代表。

Floriani[8]等报道了一系列锆的杯芳烃

(四)新型载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

主要以环糊精载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为例它含有羟基官能团的环糊精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类天然高分子载体。它是一类由D-吡喃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连成的低聚糖含有羟基官能团的环糊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得到的寡肽中选择了一条能与Her-2受体特异结合的高亲和力寡肽(其氨基酸序列是Met-Ala-Arg-Ala-Lys-Glu),与新型载体连接,以提高载体与Her-2受体阳性肿瘤细胞或组织的特异结合能力.通过在一些Her-2受体阳性的乳腺肿瘤和卵巢肿瘤细胞中进行转基因试验,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具有靶向性,低毒,可降解的高效率转基因载体.,第一部分羟丙基环糊精偶联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构建新型非病毒转基因载体,第二部分,通过一段靶向寡肽与新型载体的偶联(该寡肽可以与Her-2受体胞外段特异结合),从而使得新型载体具有一定靶向能力,提高特异性.经过体外体内的试验证实寡肽偶联的新型载体。

三金属有机化合物载体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金属有机化合物形成载体催化剂后,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变得复杂,有关载体型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剂的机理、结构、活性中心等存在诸多问题。有机化合物载体和无机化合物载体种类也很少,应用催

化反应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新型载体,探索提高负载型催化剂的性能、活性和选择性,是值得探索的课题。随着深入的研究,结构清楚,催化机理明确,活性高、性能好的新型载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剂涌现而出。

参考文献

1 潘道皑, 赵大成. 物质结构.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359

2 徐光宪. 物质结构.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9. 421

3 Lagows ki J J. 现代无机化学( 下)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248~250

4 李益恒, 徐金鹏, 姚慰宽. 分析化学, 1989, 17( 9) : 829

5李益恒, 姚慰宽, 唐嗣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1, 12( 5) : 607

4 李南强, 邓大跃. 电分析化学, 1987, 1( 1) : 23

5 李南强, 高小霞. 分析化学, 1973, 1( 4) : 40

6 印永嘉. 大学化学手册.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307

7 Lavir on E J. El ectr on al chem . , 1974, 52: 355

8 王绪绪,傅贤智.MCM-41表面羟基与四新戊基锆的反应[J].物理化

学学报,2001,17(2):165-168.

9 M.Jezequel,J.M.Basset,et al.Supported metallocene catalysts by surface

金属有机化学的产生

金属有机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一门交叉学科的兴起 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曾说过:“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物质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作为“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的化学,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制而形成的认识上的局限性同样理所当然地导致了其内部学科的分化。但是人类认识的进步是必然的历史趋势,同时,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也促成了当初分化了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金属有机化学作为化学中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学科的交叉从产生到发展直到今天逐渐地现代化,它始终处于化学学科和化工学科的最前线,生机勃勃,硕果累累。 化学主要是研究物质地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物质在各种不同聚集态下,在分子与原子水平上的变化和反应规律、结构和各种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变化和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能量关系和对各种性质的影响的科学。金属有机化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是指其结构中存在金属-碳键的化合物。在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110多种化学元素中,金属元素占绝大部分,而碳元素所衍生出的有机物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增长速度也很快,将这两类以前人们认为互不相干的物质组合起来形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不仅仅是两者简单的加和关系,而应是乘积倍数关系。其中的许多金属有机化合物已经为人类进步和国民生产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金属有机化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是一座刚刚开始发掘的宝藏,发展及应用潜力不可估量。下面就按时间顺序来说明金属有机化学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探讨学科的研究方法。 一. 金属有机化学的产生与基本成形阶段(1823~1950年) 1827年,丹麦药剂师蔡司(W.C.Zeise)在加热PtCl2/KCl的乙醇溶液时无意中得到了一种黄色的沉淀,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他未能表征出这种黄色沉淀物质的结构。现已证明,这个化合物为金属有机化合物。蔡司可能不会想到,他无意中得到的这第一个技术有机化合物标志着的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交叉学科金属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研究

摘要:简要的评述了分别以无机物和有机物作载体的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与固体表面反应的基本规律和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载体 表面金属有机化学(Surfac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简称SOMC)是化学、材料学及催化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而诞生的一门新型学科。该学科主要以分子金属有机化学、表面化学和分子配位化学为基础,以金属有机化合物与固体表面反应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在固体表面接枝金属有机基团制备表面组成和结构明确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表面金属原子簇、表面功能化膜等,是近年来化学和材料学学科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固体材料表面的接枝反应性能是SOMC研究的基础,此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烯烃聚合和氢化异构化等领域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因而一直是当今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最为活跃的一类化合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茂金属类催化剂一经与固体表面反应后,其所形成的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不仅可以改善原物种的动力学性能、控制聚合物的形态,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助催化剂的用量等,因此,有关表面茂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热点。本文简要的评述了分别以无机物和有机物作载体的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 1 无机物载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 1.1 氧化物载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氧化物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分为两种反应形式,一种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与氧化物表面的羟基发生反应,另一种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与氧化物表面的≡M-O-M≡发生反应。 在500°C下处理的MCM-41分子筛上存在着大量的硅羟基,这些硅羟基亲电进攻金属有机化合物上的配位体,发生M-C间的断裂。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四新戊基锆化合物与MCM-41(500)表面羟基的反应[1],反应用红外光谱检测,且分析气体产物,表面接枝产物用13C NMR和化学探针反应等方法表征,结果表明Zr-C键在表面羟基的进攻下发生断裂,生成烷基锆化合物。 Michelle Jezequel[2]等用Cp*Zr(CH3)3和Cp2Zr(CH3)2分别与处理过的SiO、SiO2-Al2O、Al2O、Al2O发生反应,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固态核磁、EXAFS等表征,推断出化合物的结构。这些复合材料可用作烯烃聚合反应催化剂,但发现表面化合物的结构与催化活性有很大的关系。Cp*Zr(CH3)3和Cp2Zr (CH3)2与SiO反应得到的固体无催化活性,而当接枝在SiO2-Al2O、Al2O、Al2O上时则有催化活性。 此外还有王绪绪等用四烷基锡化合物与SiO表面羟基发生反应,新戊基钛化合物与MCM-41表面羟基发生反应;丁基锡化合物分别与MCM-41、MCM-41表面羟基发生反应;四甲基锡化合物与MCM-41表面羟基发生反应。 当SiO2在高温下(>800°C)处理后,其表面羟基发生缩合形成≡Si-O-Si≡桥,可以与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并发生断裂,Bu3Sn-O-SnBu3与SiO2(1000)表面的反应是通过≡Si-O-Si≡的开环生成两个 ≡Si-O-SnBu3接枝物种[3]。并且这个反应不仅发生在四元环中的≡Si-O-Si≡上,而且还与六元环,甚至是八元环中的≡Si-O-Si≡反应。https://www.doczj.com/doc/803512302.html,lot[4]等人报道了在SiO和Cp*ZrMe3反应,主要生成两种不同的产物。 1.2 非氧化物MgCl2载体表面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李现忠[5]等报道了以球型MgCl2为载体的 Ziegler-Natta催化剂与含有茂配体的硅烷化合物反应,制备了一种球型MgCl2负载型单茂钛催化剂,利用该类催化剂进行了乙烯与1-己烯共聚,茂金属配体影响催化剂活性的高低顺序为 Me4Ind>Ind>Cp>Me4Cp (其中 Me表示甲基、Ind表示茚基、Cp表示环戊二烯基)。Soga[10]等将Cl2Si(Ind)2ZrCl2负载到MgCl2上,制备了相应的负载型催化剂,该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可以制得全同立构的聚丙烯。 1.3 金属载体表面的金属有机化合物通过金属表面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可以制备高分散的双金属或多金属催化剂,并且在不同的催化反应中有特定的选择性。 在氢气的氛围下,四丁基锡可以与铑、镍、或铂(负载在SiO2或Al2O3上)反应制备Sn-Rh[6]、Sn-Ni 合金,这种双金属配合物金属相明显,稳定性得到很大改善,可应用到天然气催化合成中。同样,用茂铁或茂镍可以将铁或镍沉积在钯上形成铁钯合金或表面镍钯合金。 2 有机物载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 使用载体催化剂时,无机载体被引入聚合物而影响聚烯烃的性能。和无机载体相比较,有机聚合物载

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前言 催化技术作为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础,正日益广泛和深入地渗透于石油炼制、化学、高分子材料、医药等工业以及环境保护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工业上使用的传统催化剂往往存在着活性低、选择性差等缺点,同时常需要高温、高压等苛刻的反应条件,且能耗大,效率低,不少还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人们在不断努力探索和研究新的高效的环境友好的绿色催化剂[1]。本文重点讲解金属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以及金属催化剂在甲醇气相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应用、茂金属催化剂的应用以及金属催化剂在乙烯环氧化合成环氧乙烷的应用。 2金属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2.1 金属催化剂的吸附作用 众所周知,吸附是非均相催化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过渡金属能吸附O2、C2H4、C2H2、CO、H2、CO2、N2等气体,强化学吸附能力与过渡金属的特性有关,是因为过渡金属最外层电子层中都具有d空轨道或不成对d电子,容易与气体分子形成化学吸附键,吸附活化能较小,能吸附大部分气体,需主要的是d轨道半充满或者全充满,较稳定,不易与气体分子形成化学吸附键。由此可知,过渡金属的外层电子结构和d轨道对气体的化学吸附起决定作用,有空穴的d轨道的金属对气体有较强的化学吸附能力,而没有d轨道的金属对气体几乎没有化学吸附能力,由多相催化理论,不能与反应物气体分子形成化学吸附的金属不能作催化剂的活性组分。 催化反应中,金属催化剂先吸附一种或多种反应物分子,从而使后者能够在金属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金属催化剂对某一种反应活性的高低与反应物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后生成的中间物的相对稳定性有关,一般情况下,处于中等强度的化学吸附态的分子会有最大的催化活性,因为太弱的吸附使反应物分子的化学键不能松弛或断裂,不易参与反应;而太强的吸附则会生成稳定的中间化合物将催化剂表面覆盖而不利于脱附[2]。 2.2 金属-载体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是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使用的是负载型

有机金属化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 学校:辽宁师范大学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年级:2010级 班级:3班 姓名:于泳博 学号:20101129010020

有机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 于泳博 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10级3班 摘要 近年来,有机金属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及其应用的研究十分活跃。有机金属化合物是指分子中有机基团的碳原子和金属原子直接结合的化合物。如果含碳成分是通过某些其它原子(例如:氧、氮或硫)与金属结合,就不属于这类化合物。例如(C3H7O)4Ti 就被认为不是有机金属化合物,而C6H5Ti(OC3H7)3则是,因为后者的金属和碳有一处直接成键。实际上除稀有气体外,有机基团可以通过碳原子来用各种方式与周期表中所有元素相结合。本文仅以金属有机锂化物为例对有机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做一初步介绍。 关键词: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锂化合物应用、有机金属化合物性质 前言 1827年丹麦Zeise制得铯的有机化合物,1849年Frankland合成出的金属σ键化合物(二丁乙基和锌结合的化合物),开始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发展。Grignard继续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制成亲核性有机镁化合物,如甲基溴化镁等,广泛应用它作为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的试剂,称为格利雅试剂(简称格氏试剂)。 20世纪有机合成利用格氏试剂引起了人们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注意。20世纪前半叶,主族的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的非常广泛,特别是美国Gilnan等人发起了锂有机化学,为研究金属有机化学打下了基础。 所谓金属有机化合物即除金属碳化物以外金属和碳结合的化合物的总称。有机金属是以金属和碳结合是按π结合和σ结合或两者皆有之来划分。把具有π结合的有机化合物叫作有机金属络合体,有不少是镍、钴、钼、钨的羰基化合物。具有σ结合的有机硅化合物主要用于高分子工业和表面加工工业。格利雅试剂和烷基铝主要应用于制药工业作中间原料和聚乙烯的聚合触媒,但是操作复杂。 近年来,对于典型金属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的热力学不稳定、挥发性、光反应等特异性能积极地进行了应用技术研究,尤其在电子工业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 正文

常见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常见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赵 娜 (西北大学化学系05级化学基地班 西安 710069) 摘要:金属有机化学是连接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纽带。本文介绍了格氏试剂,有机锂化合物,二茂铁和乙酰基二茂铁等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常见反应。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学 格氏试剂 有机锂 二茂铁 一、引言 近年来有机化学迅速发展,分类庞杂,可分为有机合成、金属有机、元素有机、天然有机、物理有机、有机催化、有机分析、有机立体化学等。其中金属有机化学是有机与无机化学的交叉学科,随着科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提高,金属有机化学已成为当今最活跃的化学学科之一。 二、常见有机金属化合物 含有碳-金属键的化合物种类甚多,现列举一些常见有机金属化合物。 (一) 格利雅试剂(格氏试剂) 它的制备方法如下: R X RMgX +干乙醚 它在合成中的主要用途有: 1. 和活泼卤代烷反应生成烷烃。 RMgX ClCH 2CH CH 2RCH 2CH CH 2 + MgBr BrCH 2 CH 2 + 2. 用格氏试剂合成醇。 O + RMgX OMgX R OH R RMgX 与甲醛得增长一个碳链的伯醇: MgCl 2CH 2OH RMgX 与其它醛得增长碳链的仲醇: 232CH 3CH O CH 3CH OH CH(CH 3)2 RMgX 与酮得增长碳链的叔醇: CH 3 CH 3 O 232CH 3C OH CH(CH 3)2CH 3

RMgX 与甲酸酯得仲醇: H C OR' O R MgX H C OR' O MgX R +C O 2H C R OH R (二) 有机锂化合物 它的制备方法如下: R X 2Li 干乙醚+RLi LiX + 合成上的应用如: CH 2 CHLi Et 2O CH CH CH 2OLi CH CH 2 CHO + 在有机锂化合物中用途较广的是二烷基铜锂,它的制备方法如下: 2RLi +CuI R 2CuLi 合成中的应用如: RX +CH 32CuLi R CH 3 二茂铁也属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它具有芳香性,常温下为橙色晶体,有樟脑气味,熔点为173~174o C ,沸点为249 o C ,高于100 o C 就易升华,加热至400 o C 亦不分解,对碱和非氧化性酸稳定,能溶于苯、乙醚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在环上能形成多种取代基的衍生物。二茂铁可用作燃料的节能消烟剂、抗爆剂。如用于制作汽油抗爆剂、航天用固体燃料等;可用作催化剂。如用于制作合成氨催化剂;用作辐射吸收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及阻烟剂;可用于生产二茂铁衍生物。 二茂铁的实验室合成方法为: (1)在无水无氧的惰性气氛下,以四氢呋喃为溶剂,用铁粉将三氯化铁还原为二氯化铁。 2FeCl 3+Fe→3FeCl 2 (2)在乙二胺的存在下,二氯化铁与环戊二烯反应生成二茂铁。 C 5H 6+FeCl 2·4H 2O→Fe(C 5H 5)2 (3)乙二胺在反应中作为碱,促使环戊二烯变成环戊二烯阴离子。 C 5H 6+NH(C 2H 5)2→C 5H 5-N +H 2(C 2H 5)2 注:本实验采用KOH 作碱合成二茂铁,反应式为: C 5H 6 + KOH→C 5H 5-K + + H 2O 乙酰基二茂铁的合成方法: 二茂铁在85%的磷酸的催化下二茂铁与乙酐发生Fridle-Crafts 酰基化反应生成二茂铁的衍生物乙酰基二茂铁。反应式如下: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肉桂醇是香料、药物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和反应中间体,目前工业上生产肉桂醇的方法多局限在均相计量还原法上,但其反应条件苛刻、还原剂用量大、反应后产物分离繁琐、产生大量废弃物, 不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要求, 而采用多相催化加氢的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还原剂(氢气)绿色无污染、催化剂易于分离、可循环使用等特点,因此研制经济高效的肉桂醛选择加氢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经济价值。【2】599 肉桂醇可作为医药原料,常用于心脑血管药物的合成, 如脑益嗦等, 对病毒引起的肺瘤能有效抑制; 临床用于血癌、子宫癌、卵巢肿瘤、食管癌等多种肿瘤。 【8】Chambers A, Jaekson S D, Stirling D,Webb G.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over Supported Copper Catalysts[J]. J Catal,1997,168(2):301一314. 载体 载体本身的比表面积、浸润性及载体与纳米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Fe离子沉积增加了催化剂有效比表面积, 减小了Au颗粒尺寸. [5]K.M. Parida et al. Low temperature CO oxidation over gold supported mesoporous Fe-TiO 2. J. Mol. Catal. A319 (2010) 92–97

2.具有大比表面积的载体是金颗粒高度分散的前提,而载体的浸润性决定了金催化剂在焙烧过程中是否会团聚成大的金颗粒, 若团聚其催化活性降低。[6]898 3.载体与纳米金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也是影响催化活性的关键因素。(几何效应)当金颗粒以半球状附着在载体表面时与载体表面的相互作用较强,由于半球状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的金的自由能要比球状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的自由能大, 所以半球状的金颗粒更容易吸附反应介质以降低其自由能, 因此, 其催化活性一般较高;而以球状附着在载体表面时金颗粒难吸附反应介质,使得其催化活性较低。因此,金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金粒子在载体表面的形状越扁平,因此催化活性越高。另外, 这种相互作用也能使金的电子结构发生变化, 通常当金负载在可还原性的载体上时, 由于载体的氧缺陷位与金之间存在电子转移,金带有更多的负电荷, 使得在α,β-不饱和醛选择加氢反应中对α,β-不饱和醇显示了更高的选择性。【6】899 [6]徐新, 罗国华, 赵如松. 高活性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石油化工, 2005, 34(9):898~902 几何效应 晶面或反应物分子结构的不同能影响吸附构型的取向。

浅谈金属有机化合物载体

浅谈金属有机化合物载体 摘要:简要的评述了分别金属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简要概述,以无机物和有机物作载体的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与固体表面反应的基本规律和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Abstract: Make a comment on metal organic chemistry and metal organic compound respectively carried by inorganic substance and organic substance and some foundational reaction rules of metal organic compound and solid surface and the structure of organic substance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载体Key words:metal organic chemistry ;metal organic compound; inorganic substance; organic substance;carrier 引言表面金属有机化学(Surfac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简称SOMC)是化学、材料学及催化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而诞 生的一门新型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以分子金属有机 化学、表面化学和分子配位化学为基础,以金属有机化合物 与固体表面反应,目的是通过在固体表面接枝金属有机基团 制备表面组成和结构明确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无机-有机杂化 材料、表面金属原子簇、表面功能化膜等,是近年来中非常 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是化学和材料学学科,金属有机化合物 在固体材料表面的接枝反应性能的基础是SOMC研究,此类化

有机锌化合物整理研究

有机锌化合物整理研究 化学一班 20520112201383王清峰 摘要:锌金属有机化合物是金属锌与碳直接相连含有Zn-C键的化合物,其中一些物种比如烷基卤化锌被广泛用在有机合成中,在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然而人们似乎对有机锌化合物的应用停留至此,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屈指可数。然而作为d轨道充满的Zn元素其形成的有机化合物应该具有理论研究价值,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由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发展得到新一轮研究的热潮。本文就对当前所查到的比较常见的锌金属有机化合物做了一个系统的整理,并尝试对其中的一些性质进行解释,希望能够为将来可能到来的研究热潮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合物有机锌化合物新进展 一、锌有机金属化合物简介 金属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金属-碳键(M-C)的一类化合物。因此,不含有M-C键的金属烷氧基化合物(其为M-O键)、烷硫基化合物(为M-S键)或羧酸盐(为M-O键)并不属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范畴。而通过氮、氧、硫等原子与金属配位形成配位键的化合物也不算金属有机化合物。[1]根据以上定义,对于锌来说,有机锌化合物就是指存在共价C-Zn键的锌化合物,并且在该化合物里如果有机基团通过配位原子如O或N对Zn进行配位而得到的配位化合物是不在有机锌化合物的范畴之内。 金属有机化合物(包涵磷、氟、硅、硼等的类金属有机化合物)按照M-C键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大类包括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有机化合物,它们一般是以离子性的M+C-形式存在;第二大类包括其他的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主要是含有共价性的M-C键化合物;第三大类便是过渡金属有机物。由于Zn形成化合物时充满电子的3d轨道并不参与反应,因此Zn的性质应该是更接近于非过渡金属,被分为第二类。另一方面,Zn的4s电子层有两个电子,所以一般认为金属锌形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都是正二价的共价键化合物,而且能形成高于配位数2的化合物。 据记载,最早在有机合成上得到广泛应用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是弗兰克兰于1894年由碘乙烷与锌粉作用制得的二乙基锌。二乙基锌是一个锌原子与两个乙基的碳原子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有机锌化合物为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看起来有机锌化合物应该会得到广泛的研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结构的角度来看,由于Zn 原子没有空的d轨道,在与有机物成键时不能像过渡金属元素那样丰富多彩,因此实际上人们对其有机物的研究并没有太深入,曾一度陷入冷门。实际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锌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的困难性而且说明过渡金属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更容易研究,所成键的种类更多因此结构也更加丰富多彩。即便如此,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兴起[2],锌的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的研究逐渐兴起,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是个比较困难富有挑战性又十分有意义的过程,这很可能需要一定程度上从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角度来解决。所以本文便希望能够对有机锌化合物做个系统的整理,希望能给为将来可能到来的有机锌化合物研究的热潮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二、有机锌化合物种类介绍[1][3][4] 1.烃基锌 烃基锌包括二烃基锌R2Zn及一烃基锌RZnX(X=卤素、H、OR、SR、NR2等)。 (1)制备:由碘代烃和锌金属反应然后就可以把产物二烃基锌蒸馏出来。利用格氏试

金属有机化合物气体应用:1,2-二溴四氟乙烷参考文本

金属有机化合物气体应用:1,2-二溴四氟乙烷 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金属有机化合物气体应用:1,2-二溴 四氟乙烷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别名·英文名 氟碳化合物-11482;1,2- Dibromotetrafluoroethane. 2.用途

溶剂、灭火剂、农药杀虫喷射剂。 3.制法 (1)1 ,1,2,2-四氟乙烷的溴化反应。 (2)四氟乙烯加溴。

(3)1,2一二氯四氟乙烷与HBr反应,氯原子被Br替代。 4.理化性质 分子量:259.82

熔点:-110.5℃ 沸点(101.325kPa):47.3℃ 液体密度(21.1℃):2175kg/m3 气体密度(101.325kPa,50℃):9.805kg/m3

相对密度(101.325kPa,50℃,空气=1):8.97 临界温度:214.5℃ 临界压力:3445kPa 临界密度:790kg/ma 气化热(50℃):104.73kJ/kg

浅析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方向

科技信息2007年第24期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近年来金属有机化学这一前沿学科有了蓬勃的发展,它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界限,又与理论化学、合成化学、催化、结构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高分子科学等交织在一起,成为近代化学前沿领域之一.金属有机化学再医药、农业、工业等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作为前沿学科其发展的方向对于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就这一论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1.金属有机化学概述 1.1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组成 金属有机化合物,就是碳原子和金属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最早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比如格式试剂。而叔丁醇钾之类的化合物,由于是金属跟氧相连的化学结构,所以其不属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范畴。广义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将硫、硒、碲、磷、砷、硅、硼等带有金属性质的非金属都算成金属,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经典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范畴。但是由于元素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其混在一起也不致引起太大的混乱。 1.2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分类: 金属有机化学,就是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科学。通常分为两大类: 1.2.1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的研究就是专门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并研究这些化合物的物理学性质及其在材料学、高分子科学上的应用。 1.2.2研究金属有机合成化学 专门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合成中的应用,虽然也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甚至设计配体,但是目的在于探究其在有机合成学上的作用,这类研究就是研究金属有机合成化学。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金属有机化学,是无机化学、晶体学、材料学等和有机化学的交叉学科,是不对称有机合成学的基础,是当今有机化学的热点之一。 2.我国金属有机化学研究进程 我国的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80年代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高选择性反应中的应用”是我国“七五”期间国家重大基金项目之一,这也使得我国的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得到更加快速飞越。并且通过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黄耀曾院士和南开大学王积涛教授带领下的科研小组,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该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和可喜的成果,其中一些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化学”列入基金委“八五”重大项目,更为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3.我国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方向 3.1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方向一:利用已知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的规律研究新的合成反应 目前已知的金属有机化学反应主要有炔烃-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串联偶联反应;双取代、三取代烯烃,共轭双烯,1,3-双烯等的立体选择性合成;亚胺的烷基化反应及四异丙氧基钛促进的还原烯化反应。炔烃-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串联偶联反应是一个完全由我国独立发现的新反应,这种反应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质解方法来淬灭C-Pd键。 双取代、三取代烯烃,共轭双烯,1,3-双烯等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是以硒、碲化合物的价键结构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元反应为理论依据,以近代有机合成方法学为指导,将金属或杂原子导入到烯基硒、碲化合物的分子中,形成碳-碳双键连有Se-Zn,Se-Sn,Se-B,Te-Br等双官能团试剂,并藉过渡金属催化下的烯烃的选择性偶联反应,发展了多种合成高立体选择性的双取代、三取代烯烃,共轭双烯,1,3-双烯等的方法。根据这一反应理论发展出现在得多种模式的反应合成子,可以合成各种不同的烯烃,如:二取代烯烃、三取代烯烃。 亚胺的烷基化反应,在我国技术有机化学研究中发展的较快,目前已经发展出若干个亚胺的烯丙基化反应。这其中包括亚胺经三甲基氯硅烷活化后和烯丙基锡的反应,在镁屑或锌粉存在下和烯丙基溴的Barbier型反应,以及氟离子引发的亚胺和三甲基烯丙基硅烷的反应。 四异丙氧基钛促进的还原烯化反应在四异丙氧基钛和三苯膦存在下,可以“一锅”法合成三氟甲基-(E)-烯丙醇,反应是高度立体选择性地得到E式。以上几种金属有机化学反应在我国的金属化学研究领域中已经极为熟悉,为了更好的发展金属有机化学这一交叉学科,利用已知的金属有机化学反应研究金属有机化学已经成为必然。 3.2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方向二: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规律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在我国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双等瓣置换及伴随加合的等瓣置换新模式及氧桥联二茚基稀土化合物的立体控制选择性合成。这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规律中在研究单等瓣置换反应的基础上,发现桥连双环戊二烯基双金属络负离子可以同时与两分子簇合物发生等瓣置换反应,结果制得一系列结构新颖的桥连双环戊二烯基双原子簇化合物。因此可以看出对于已知反应规律的深入研究对于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于金属有机化学反应规律更加深入的研究将是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发展的方向之一。 3.3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方向三:金属促进的反应的选择性 根据以往研究过程中的规律,我们发现金属有机化学中金属促进地反应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将金属有机化合物促进的化学键形成反应与Lewis酸促进的化学反应结合起来;金属促进的碳-碳键或碳-杂原子键形成反应是目前合成化学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而Lewis酸促进的化学反应在合成化学中也非常重要。结合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特点和Lewis酸促进的化学反应的特点,有可能发现更多更好的促进碳-碳键或碳-杂原子键切断的新途径、新方法。因此,在新的金属有机化学研究中,金属促进的反应的选择性将成为金属有机化学研究重要发展方向。 3.4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方向四:对新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机理进行研究 在新发现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基元反应中,二价钯催化反应中卤离子的作用及氟离子引发的亚胺和三甲基烯丙基硅烷的反应机理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卤离子在质解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氟离子仅仅起了引发作用,氟离子不起催化作用的可能。加上3.1种原有理论的研究对于新发现有极大的影响,那么新发现的继续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新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4.结论 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对于我国的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在医药、农业、轻工业等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入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不仅为有机化学、结构化学做出贡献,而且对于揭示有机锡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催化性能和热稳定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寻找新药物、新材料等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唐晋.《我国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已进入世界前沿》.化学进展.1999.11.[2]李东.《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方向及进展》.化学科技导报.2004.5. [3]张兴全.《有机化学发展前景分析》.化工时代.2005.8. [4]赵富民.《关于我国金属有机化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工业时报2006.1.[5]鲁利军.《金属有机化学概述》.化学材料导航.2005.12. 浅析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方向 覃远根 (铜仁学院生化系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金属有机化学这一新兴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其研究的重点是碳--金属键化合物的形成、性质和应用。文中就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With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andcross-disciplinescontinuetoemerge.MetalOrganicChemistrythisemergingdisciplinesgraduallydeveloping.Thefocusoftheirresearchiscarbon--Keymetalcompoundsform,natureandapplication.Textonmetalorganicchemicalresearchdirectionforabriefdiscussion.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方向 ●科 ○科教视野○34

催化剂中贵金属与载体的强相互作用

负载型催化剂中 贵金属与载体的强相互作用 学生:彭家喜导师:王树东研究员 4/10/2007 Seminar Ⅱ

目录 前言 强相互作用的表现 发生强相互作用的催化剂举例 强相互作用的表征 形成强相互作用可能的机理 实验中涉及的现象 结论

前言 对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认识最初来源于对金属-载体界面接触角的研究 M. Humenik et al., J. Am. Ceram. Soc., 37 (1954) 18 界面上的行为被看成金属-半导体的接触而按传统的空间-电荷理论处理 G. M. Schwab, Surf. Sci., 13 (1969) 198

前言 “氢溢流”用来解释当掺入η-Al2O3时Pt/SiO2催化剂催化乙烯加氢活性增大 J. H. Sinfelt et al., J. Am. Chem. Soc., 85 (1963) 3365 1977-1978年S. J. Tauster等人首先提出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概念 S. J. Tauster et al., J. Am. Chem. Soc. 100 (1978) 170

前言 所谓金属-载体的强相互作用就是负载于特定载体上的金属催化剂经高温氢还原后,在排除了烧结,包藏和还原不完全等因素后,金属对氢和一氧化碳化学吸附能力大大下降的状态,常简称之为SMSI(Strong-Metal-Support-Interaction)

-化学吸附性能 4345 46 4346BET 45BET 0 0.030 0.050.88001.191.600.110.02 0.050.020.010.110.060.640.23Ru CO 吸附/M H 吸附/M CO 吸附/M H 吸附/M 500℃还原200℃还原 金属2%(质量) and CO adsorption at 25℃on TiO 2-supported metals S. J. Tauster et al., J. Am. Chem. Soc., 100 (1) (1978), 170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摘要: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功能材料,具有特殊的拓扑结构、内部排列的规则性以及特定尺寸和形状的孔道,而且制备MOFs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选择范围非常大,经常具有不饱和配位的金属位和大的比表面积,这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结构、合成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配位聚合物;合成方法;应用 一、前言 1.金属有机的简介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是由含氧或氮的有机配体与过渡金属连接而形成的网状骨架结构。也可称为:金属—有机络合聚合、配位聚合、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等。最近十多年,羧酸配体与金属配位形成的新颖结构大量出现,MOFs 这一术语使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MOFs主要是通过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自组装的方式,由金属或金属簇作为顶点,通过刚性的或半刚性的有机配体连接而成。由配位基团包裹金属离子而形成的小的结构单元称为次级结构单元。在MOFs合成中,利用羧酸与金属离子的键合,将金属离子包裹在M—O—C形成的SBU结构的中心,这样有利于骨架的延伸以及结构的稳定。 MOFs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新型多孔有机—无机杂化固体材料。和无机分子筛相似,MOFs具有特殊的拓扑结构、内部排列的规则性以及特定尺寸和形状的孔道。但在化学性质上,MOFs不同于无机分子筛,其孔道是由金属和有机组分共同构成的,对有机分子和有机反应具有更大的活性和选择性。而且,制备MOFs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选择范围非常大,可以根据所需材料的性能,如孔道的尺寸和形状等,选择适宜的金属离子以及具有特定官能团和形状的有机配体。另外,MOFs的制备简单,一般采用一步合成法,即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自组装而成,不用进行交换处理,故比沸石等材料的合成更容易一些。因此它作为

论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合成中应用

论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合成中应用 摘要:金属有机化合物是各类烷基和芳香基,如苯基等所形成的烃基与金属原子相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或是碳元素与金属原子直接结合形成的化合物。随着人类对金属有机化合物认识的日益拓展,针对金属有机化首先简要介绍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发展历程,然后论述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几种自备方法,最后分析了有机锂化合物在合成中的几个主要应用。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合物有机锂化合物化学合成 一、引言 金属有机化合物是指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金属—碳键的化合物,可以看作是一类特殊的混合物。大体上,金属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烷基金属化合物和芳香基金属化合物两种,而烷氧基与金属的化合物以及碳酸盐等不属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范畴,这些化合物虽然含有金属-碳键,但是仍然属于典型的无机物。金属化合物的发展历史比较久远,1827年至1950年是金属有机化学的萌芽期,在这期间丹麦化学家第一次制出了金属有机化合物Zeise盐,但是由于当时条件限制以及相关认识的匮乏,人们还没能发现Zeise盐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性能。而后,Frankland也成功研制出了乙基和锌相结合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到二十世纪中叶,化学家相继发现了二茂铁,并成功测定了二茂铁的结构,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金属有机化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而后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从侧面催生了有机合成化学中对于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的研究。1966年,日本化学家研制出了以希夫碱和铜合成的催化剂,并进行了首例不对称催化反应。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开始将研究指向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潜在应用价值,如研究配位分子,将金属有机化合物当做试剂来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Grignard制成的亲核性有机镁化合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格氏试剂。 二、有机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1.卤代烷和金属锂反应 金属锂元素和卤代烷在无水乙醚、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进行化学反应可生成有机锂化合物。反应过程如式(1)所示: RX + 2Li——RLi + LiX (1)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溴代烷或是氯代烷来制取RLi。由于锂的化学活性要高于镁,而烷基锂的活性也要高于烷基卤化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有机锂在有机合成中所具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有机锂中的碳—锂键离子性过强,很容易被氧化或者是和氢相结合,所以在制备有机锂时,要特别注意气体保护作用以及无水环境的设置。下面以丁基锂的制备为例,来说明有机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过程:首先是准备好1/3无水乙醚和2/3溴代正丁烷,将温度设置成10摄氏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合成及研究进 展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很容易用金属离子或金属簇(即:SBU,次级构筑单元)和有机配体通过金属-有机配体键连接在一起。材料的性质由其结构决定,MOFs的基本构造单元是中心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因此开放框架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金属离子和具有延伸作用的空间配体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自组装,并通过适当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调控,来得到结构新颖、性能特殊的MOFs材料。由于MOFs材料高的孔隙率,好的化学稳定性,可再生性,合成过程和仪器简单以及其迷人的框架结构,潜在的实用价值,使其受到了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近十几年里已经成为化学学科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不过由于结构表征以及性能测试方面的限制,增加了MOFs研究的一些难度,但它仍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潜力[1-2]。 1. MOFs 的合成方法 M OFs 的合成过程类似于有机物的聚合, 以单一的步骤进行。其合成方法一般有扩散法和水热( 溶剂热) 法。近年来逐渐发展了离子液体热法、微波和超声波合成法等其他合成方法。[3] 1.1 扩散法 在扩散法中, 将金属盐、有机配体和溶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成溶液放入一个小玻璃瓶中, 将此小瓶置于一个加入去质子化溶剂的大瓶中, 封住大瓶的瓶口, 静置一段时间后即有晶体生成。这种方法的条件比较温和, 易获得高质量的单晶以用于结构分析。但该法比较耗时, 而且要求反应物在室温下能溶解。 1.2 水热( 溶剂热) 法 水热反应原来是指在水存在下, 利用高温高压反应合成特殊物质以及培养高质量的晶体。常温常压下不溶或难溶的化合物, 在水热条件下溶解度会增大, 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和晶体的生长。现在, 人们开始将水热法应用到一般配合物的合成中, 使它的内涵和适用范围扩大。首先, 反应温度不再局限于高温, 高于水的沸点10℃即可。其次, 反应介质不再局限于水, 可以全部或部分使用有机溶剂, 称为溶剂热反应。因此, 水热反应和溶剂热反应的操作过程和反应原理实际上是一样的, 只是所用溶剂不同。反应器可以根据反应温度、压力和反应液的量来确定, 常用的有反应釜和玻璃管2 种。 水热( 溶剂热) 法合成MOFs 就是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在溶剂中于适当的温度和自生压力下发生的配位反应。通常是将前躯体与有机胺、去离子水、乙醇和甲醇等溶剂混合后放入密封容器, 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25℃~ 250℃) , 在自生压力( 可高达1*103kPa) 下反应。这种方法合成时间较短, 而且解决了前躯体不溶解的问题。合成中所用溶剂有不同的官能团、极性、介电常数、沸点和黏度等, 从而可以大大地增加合成路线和产物结构的多样性。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晶体生长完美等优点, 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不足之处是通常只能看到结果, 难以了解反应过程, 尽管现在有人设计出特殊的反应器来观测反应过程、研究反应机理, 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还需要一定时间和经验积累, 尚有待于进一步突破。 1.3 其他合成方法 除了传统的扩散法和水热( 溶剂热) 法外, 近年来又发展了离子液体热、微波和超声波等方法。离子液体是一类具有高极性的有机溶剂, 通常在室温或者接近室温时就能以液体形式存在, 而且仅含有离子。它们的溶解性强, 反应过程中蒸汽压低、热稳定性高, 在水热( 溶剂热) 适用的领域离子液体几乎都能适用。近年来, 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离子液体在MOFs 合

(完整版)费托合成中的钴基催化剂

费托合成中的钴基催化剂 Co基催化剂通常为负载型催化剂,金属Co是费托反应的活性中心,由金属Co原子组成的活性位的数量和大小决定了催化剂的性能。适合费托反应的最小Co颗粒尺寸范围为6~8nm。Co基催化剂的费托性能受到钴源、载体、助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载体织构物性、载体表面Co颗粒的大小分布、以及与载体相互作用引起催化剂中Co颗粒分散度及还原度变化,将成为影响Co基催化剂费托合成反应活性与产物选择性的主要因素。 常用的钴源除了硝酸钴等无机盐外,还有乙酸钴、羰基钴、Co-EDTA 配合物、乙酰丙酮钴配合物等。钴源可影响金属钴的还原度和分散度,不同钴源和载体的吸附作用不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以常用的钴源制备的费托反应负载型催化剂,最终都需要在氢气气氛中还原来得到有CO加氢活性的金属钴原子,且还原过程中无法控制钴的还原度,使钴完全被还原。而通过钴羰基簇合物制备的费托反应催化剂,在低温时只需通过在保护气下加热脱羰基便可得到钴金属粒子,不需要焙烧,可降低钴与载体间的作用。羰基钴做前驱体不仅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分散度、还原度,而且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但是羰基钴价格昂贵仅存在于实验室制备。从费托性能和成本角度考虑,现有工业费托合成Co基催化剂多用硝酸钴做前体。 载体是催化剂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体种类和性质的差异将对催化剂的活性、寿命和选择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载体对费托反应催化剂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非常复杂,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都和催化剂载体的比表面、酸度、孔结构、电子修饰作用以及金属与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等密切相关。载体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钴的分散度、增加活性组分的比表面积,并在还原后产生稳定的活性金属离子,防止烧结;载体可以改善费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这对浆相费托反应至关重要;也可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提供更多的活性中心,节省活性组分用量,降低成本,增加催化剂抗毒能力;此外,费托反应是一个强放热反应,催化剂载体在反应过程中可起导热的作用,减小固定床反应器中的温度梯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