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南安市国光第二中学

普通高中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2006年

南安市国光第二中学

普通高中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领导机构

组长:黄世纯

副组长:黄再基、黄火水

成员:林海滨、黄清波、王力群、潘金榜、黄华全、刘苍茏

潘颖祺、潘婉珍、陈国华、李辉龙、俞孟坚、黄进明

学分认定工作组组长:黄再基

成员:林海滨、黄清波

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林海滨、黄清波

二、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目标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同时更为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它的基本目标是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三、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实施

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每年设置一周,三年共3周,每周2个学分,校内实践至多2学分,校外实践至少4学分,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

1、设置社会实践课程的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可得到增强;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2、社会实践课程的内容

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由军训、参观和郊游、社会调查、德育基地活动、学农林牧副渔、科技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等组成:

2.1军训:包括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

2.2 参观和郊游:可以是配合研究性学习进行的专项考察和实地参观活动;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

2.3 社会调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2.4 德育基地活动:可以是配合教育专题进行的参观考察活动,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到德育教育基地接受思想教育等。

2.5 学农林牧副渔:指参加工农业生产活动、商业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

等等。

2.6 科技文化活动:学校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艺术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及走出校门参加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2.7 社团活动: 参加校内外的社团、组织的活动。 3、课程组织形式与时间安排

由学校统一安排,以行政班、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一般为6—10人)为单位进行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实践内容 高一

高二

高三 课时分配 学分分配 军训

√ 一周 2学分 参观和郊游 √ √ √ 一周 2学分 社会调查

√ √ 德育基地活动 √ √ √ 一周

2学分

学农林牧副渔 √ √ √ 科技文化活动 √ √ √ 社团活动 √

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进行,共一周时间,完成者得2学分。高二年安排一个“社会实践周”进行一次主题活动,根据我县实际,安排学生到农场参加学农活动,完成者得2学分;其他2学分在高三集中或分散安排主题活动(如郊游、参观,科技文化、德育基地活动等),也可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期间自主安排活动得到,时间累计不得少于7天。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统筹考虑时间,社会实践是必修的学习领域,有基本的课时保证,但实际操作中每次活动的时间和活动量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调节,这些课时可以分散使用,也可以集中使用,可以在学习日里使用,也可以适当地在节假日里使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地方和学校课时结合起来使用,要讲求实效,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 4、活动实施记录

4.1 活动前教育:在活动前学校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

4.2 内容选择与活动计划:高一军训和高二学农项目由学校统一安排,其他项目可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与已由生活经验出发,学生自主选题,制订活动计划,并征求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的意见。

4.3 活动过程: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并记录活动过程与活动心得。

4.4 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和活动过程中的体会心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在小组间交流。

4.5 活动记录与学分认定:学校组织的活动由学校的德育处统一记录,录入《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校外实践活动要有相关单位的认证材料或证书,学校对学生校外实践活动进行调查,确认活动成效。

4.6 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课程主要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活动的选择与设计,活动过程中的收获,活动的成果与社会效益,活动过程的创新性与实践性等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具体评价内容见社会实践评价表(见附表6—7)。学生个人与实践小组参与评价的整个过程,由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进行初评,并进行学分的初步认定,最后由学校综合素质评定组进行最终的确认。

(三)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加社区活动,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并能学会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也能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结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高中三年中,共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就可认定获得2学分。

1、设计社区服务课程的目的

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关心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善于沟通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2、社区服务课程的内容

社区服务活动是一种义务的、志愿性的活动,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区科技文化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拥军优属、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社区学校的辅导(上党课、团课;保健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等)、板报宣传、村农技站(组)的科技活动、科普活动、扫盲辅导、电脑培训等。

第二、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参加社区内力所能及的物质文明建设,如居民小区的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秩序维持活动、村镇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等。

第三、志愿性的活动:如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服务、家政服务、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中小学生假期活动辅导、支援农忙等。

3、课程组织形式与实施

可以随时调整,利用课余或高一、高二期间的假期时间分散进行,不必过分拘泥于形式,而应注意活动的实效。可综合采用多种组织形式,既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又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合作精神。

3.1 活动前的准备:在活动前要进行安全、法制、礼仪等的教育。整个活动从设计到实施,始终要注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防止有害于学生身心及易引起诉讼的事件发生。3.2 内容与方式的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坚持就近原则。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主题、课程资源的不同特点与学校现有的条件,尽量采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测量、采访、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方式,以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3.3 活动计划与实施:根据活动内容和实际需要灵活安排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等组织形式学生按计划进行活动,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始终关注活动的开展。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必须认真填写《国光二中中学学生社区服务记载卡》,还应撰写一些有关活动的感受、收获等内容的文章。统筹考虑时间。

3.4 总结与交流:活动结束后,个人写出活动小结与活动的感受,活动小组完成社会实践报告,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班级、学校内外的交流。

4、活动记录与课程学分认定

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学校德育处、团委统一记录,录入《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学生自行组织的活动,由学生本人在活动结束后,将《国光二中中学社区服务记载卡》(见附表8)交社区记录,并带回学校确认。

由团委或学生会组织的服务活动由负责教师进行学分认定,而自行组织的服务活动由班主任和年级长根据服务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来认定,最后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

分认定小组确认。获得2学分的条件为:三年内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社区服务记载卡》记录完整。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保障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着手,加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与管理。

第一、建立起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过程落实、实施检查等项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校内设施设备使用制度、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制度、教师指导经验的交流制度等,并建立家长和社区有效参与的机制,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第三、完善教师的培训与试教制度,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段组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强调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第四、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和职工,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等设施、设备和场地。利用电子信息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附表1:南安市国光第二中学社区服务记载卡

班级:姓名:填表时间:年月日服务对象名称

服务对象地址

服务对象联系电

服务起止时间

服务

接受

单位

评价

负责人签名或盖章:日期:家

签名:日期:

指导

老师

或班

主任

意见

社区服务评价

评价项目定性评价分值得分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时间20

服务的态度(勤于实践、

30

服务精神、材料情况)

活动收获(小结、体会)30

服务接受者的评价和证明20

总分10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阳谷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奔着社会大课堂的建设目标,结合我校特色和学校现状,坚持以实践资源开发为载体,实践创新为指导,长效发展机制为保障,完善管理方式为手段,逐步构建社会大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管理模式,逐步提升社会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探索社会大课堂实施的模式和特色,从而促进学校内涵新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把书本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得到印证、得到升华。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切身感受,加深对党、对人民的真挚感情。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 6、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的思想和能力。 7、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探索科学的欲望。 8、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9、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使其身心健康地良性发展。 10、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活动形式 各班学生以中队、小队等为单位组成活动小组,要求全员参与,并提倡参加多项活动。各中队辅导员指导各小组制定好活动计划后以中队为单位进行汇总并上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 四、活动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通过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博物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市政工程、工厂、机关、社会福利单位等,深入了解和谐社会建设情况,力所能及地为地方各项建设事业服务。 2、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①绿色环保宣传;②水质污染情况调查;③白色污染调查研究;④关于生活节能状况调查研究;⑤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⑥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⑦公交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调查;⑧我县旅游资源状况调查;⑨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⑩学生上网吧问题研究等。 3、社区服务活动。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等。 4、感恩活动。了解父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了解自己每年的花费在家庭中所占的比重;了解并清楚记住父母的生日;了解父母近十几年来为自己学习和生活做出的付出;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并献上一份新年礼物,学会感恩父母。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盘点多年来对自己最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围绕学校素质教育总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推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全面提高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特制订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目标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如下: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开放的学习途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质。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做事,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5、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善于交往,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原则 主要表现为活动内容的综合性、活动形式的综合性、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综合性,以及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运作中教学价值的综合性。 2、协同性原则 是指综合实践活动使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方法价值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水平保持协调一致。主要表现为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协调一致。 3、本土性原则 是指综合实践活动家的开展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或班级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面确定的。活动内容的选择立足于学校特色、班级特点,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特长,挖掘社区中和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 4、开放性原则 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我校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开发项目: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6、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 二、社会实践的内容 1、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也是社会实践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2、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社团活动:可以郊游,参观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进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等;可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活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进行验证性的调查;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为访问对象。 3、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 三、组织管理形式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德育处统一负责实施。年级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由5-10个学生经自由组合形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每小组推举小组长一名,根据活动项目聘请指导老师1-2名,根据活动项目的需要可聘请校外人士充当指导老师。 四、学分配置、认定与时间安排 1、军训: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时间不少于一周,①考勤记录②个人总结③班任或教官签名④相片和奖状等证明材料。时间1周。 2、社会参观、社团活动与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参观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社团活动和社会调查由学生自行安排,小组成员不能少于5人,时间安排在八年级阶段,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①参加活动证明(由学校或活动单位提供)②调查计划、报告③相片和奖状等有效证明材料④教师签名。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该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1.遵循《初中课程方案》的精神及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体现内容上的联系性和实施上的独立性。 2.课程编排应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课程编排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等。 4.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一)学生层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比较丰富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 3.初步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初步养成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师层面 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断提升。 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改进我校的课程结构,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组成部分,各部分具体目标: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学会观察与发现,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3.养成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4.养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社区服务: 1.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增强融入社会的能力,学会时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作者:————————————————————————————————日期: 2

活动方案具体分析 目录 一、调查课题的基本内容 (1)实践方案简介………………………………………………………(2)小组介绍………………………………………………………(3)实践口号与主题…………………………………………………(4)实践的目的与意义…………………………………………………(5)实践背景………………………………………………… (6)实践活动方式………………………………………………… 二、实践阶段安排 (1)活动地点………………………………………………… (2)前期准备………………………………………………… (3)活动开展………………………………………………… (4)成果总结………………………………………………… (5)活动预期效果………………………………………………… 三、其他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1)活动经费………………………………………………… (2)管理制度…………………………………………………

一、调查课题的基本内容 (1)实践方案简介: 又是一年“春风”起,目前,研三的学生已经毕业离校并将要走上工作岗位了。但是,在我国就业率有所上升的趋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依旧是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号召下,我们不得不思考:影响当代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准备?因为这些都是与我们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基于此,本小组决定以本校近年来就业情况为依托,在相关理论和数据分析基础上,以镇江人才市场,招聘中心为调查区域,抽样联系2--3家接收过我校毕业生的企业,追踪调查我校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在人才市场,招聘中心通过观察与体验了解现在企业对当代研究生自身素质的要求以及他们职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同时在校内针对即将毕业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之后分析调查结果,编写出调查报告,提出相关建议。为在校研究生能在学习期间有针对性地提前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就业观念提供强有力地支撑,更好地促进研究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小组介绍: (3)活动口号与主题: 口号:把握青春,践行使命 主题:关注学生就业,建设和谐社会 (4)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追踪我校部分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要求,使在校学生能及早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和提高,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让大家赢在起跑线上,成为职场上抢手的新人。 (5)实践背景: 时至六月,又一大批的学生即将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开始他们的工作历程。但是在研究生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形下,也总是会有一些佼佼者受到多家企业的青睐。究竟是哪方面能力使他们赢得青睐受到眷顾,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中秋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订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中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选择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初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二、活动背景: 开学初,为了在本学期更加顺利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综合实践选题调查活动,结果发现学生对生活意识淡薄以及不了解节日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民族特色,也不知道这些传统食品的含义,因此,本学期决定做京剧脸谱、环保和选择中秋文化作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秋的文化内涵,了解京剧脸谱一些基本知识,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践行,全方位、多

角度了解以此激发学生对家乡与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故事及民间习俗和中秋、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民谣等,感受古代文化;(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热情。 (4)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四、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1、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组建活动小组; 3、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方法、活动的具体过程、任务分工、准备工具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最新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 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实施方案 2020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020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成为亮点,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承载了最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的精髓与理念。下面是有20xx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20xx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茶亭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

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峡河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一、指导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是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 我校将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有关目标,根据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练习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地处农村,结合农村亲近大自然的地理优势,开发一系列以农科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资

源,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基地亲历、探究和体验。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对家乡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分阶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在实践中,可以以综合主题或项目将几大指定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因此,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和特色办学的理念,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年级进行目标定位。 二、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我校1-2年级,每周1课时;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1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并将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和兼职教师,班主任协同合作的新格局。当然,各年级可因临时教学需要或师资情况灵活采用弹性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方案一:安阳实验中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xx年寒假将至,为了促进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有益补充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宣传发动 1、在1月14(周一)的班主任会议上布置寒假社会实践任务,请班主任抽时间组织全班同学认真学习活动方案,并指导贯彻。 2、各班班主任要在学生离校前确定寒假实践主题和分组名单,并组织各组召开会议,商讨活动细节。 三、活动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学生一般以个人分散活动或按居住地域由5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可以不按班级组织) 2、必须完成的实践活动: (1)节日小报展示活动(手抄报的形式) 每个学生要以春节、元宵节为主题自编自创节日小报。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收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在心中积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意识。 (2)公益之星评选活动(必须要有数码照片) 社区募捐活动、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为孤寡患病老人和残疾人做好事献爱心、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 3、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社会参观活动 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等),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弟子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滦南三中八年级 开展《弟子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八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探索八年级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构建和谐年级,根据我校关于德育工作的要求,我们八年级决定从新学期开始,开展《弟子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依据,以学习、力行《弟子规》为具体内容,广泛深入地开展《弟子规》学习教育活动,构建和谐校园,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以“诵弟子规.行圣人训,养好品行”为主题,通过在年级大力开展《弟子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基础文明和基础道德,弘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学会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提高人文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道德规范,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活动方式 《弟子规》教育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本年级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解读,确立主题,编制校本教材,全体师生人手一册。班主任负责本班学习《弟子规》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通过教师讲座、开主题班会、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写学习心得、办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做到能背诵《弟子规》。 通过悬挂展牌和在橱窗、宣传栏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弟子规》的具体内容;利用国旗下讲话和校园广播播放感恩与亲情方面的主旋律歌曲,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弟子规》的学习内容。利用每周一的晨读,由班主任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并进行解读;要求学生在学习《弟子规》过程中重实践、重行动,并写好学习和实践《弟子规》的心得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南林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 活动内容:关于水污染的调查 活动目的:了解水污染的危害,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记录本、摄像机、照相机、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老师把学生分成组,利用活动时间去学校附近的小河测水质,把污染水和干净水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污染水中生物的活动情况,发现污染水中的鱼虾已经绝迹了,同时向当地人们询问20年前的水是怎样的,寻找造成水污染的根源,提出解决办法。活动收获:使学生对水源污染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关于吸烟问题 活动目的:让青少年了解吸烟的危害 活动准备:记录本、摄像机、照相机、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老师把学生分成五个组,让他们回家去调查研究,比较吸烟人健康还是不吸烟人健康,同时要求学生从书籍、网络上寻找一些关于吸烟的危害的资料,最后教师把学生集合在一起,让他们展示他们搜集的资料,同时观看有关吸烟的危害的录像片,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吸烟危害有更深刻地了解。 活动收获:学生认识到吸烟有害将康,自己不吸烟,并动员家长不吸烟。

活动课题:珍惜水资源 活动目的: 1、了解水的作用 2、了解我国面临的水资源问题 3、工厂排放的废水调查 4、为水资源出点力 开展过程 1、进行选题。 2、接着再举行开题仪式。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和确定小主题,分为四个大组:水的作用、我国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工厂排放的废水调查、我为水资源出点力,接着小组设计活动方案和时间安排表,并进行讨论。 3、接下去的时间,学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双休日进行查资料、设计、讨论、调查、采访、写体会、画画、写总结、出手抄报、编节目、排练、阶段性成果展示等一系列的活动。 4、写心得体会和展示成果。 评价标准 1、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的精神 3、活动中掌握技能情况 4、克服活动中困难和挫折情况

2017年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017年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面素质,促进社会实践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学生就业积累实践经验,我系决定在20**年暑假期间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如下:一、实践活动主题锻炼自我,服务社会,提高能力 二、实践活动内容 (一)做好志愿服务 1、进敬老院:主要服务内容为前往敬老院开展尊老服务,协助敬老院开展各项义务劳动工作 2、深入社区为生活困难的群体提供志愿服务 3、到村委会服务,体验村官工作 4、到公共场所参加公益活动,义务服务 (二)参加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 1、到保险公司社会实践根据历年就业招聘情况来看,招聘单位非常重视学生营销相关工作的实践经历,为了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提高就业竞争力,我系与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联系并建立学生暑期实践合作意向,具体工作内容为培训一周之后组织参加保险代理人考试,然后是新人培训,之后上岗实习。工作地点:东四十条113—2号乘车路线:地铁5号线张自忠路下车,b口出,东240-260米,港澳中心南侧上班每天早8:30-17:00 学生可根据自己家庭住址本着就近的原则自愿报名,经公司面试合格后确定

2、远郊区县城关学生可自行联系家庭所在地就近保险公司参加实践 (三)打工。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打工实践,重在锻炼吃苦耐劳精神,体验社会,为顺利就业积累经验。 (四)专业调研。学生可结合所学专业知识,配合我系教师的科研课题,积极开展服务“三农”的调研活动。本次重点是开展京郊农户征信信息调查。李艳芳老师课题问卷:《农户征信信息调查表》200份。注:金融0911班全体农户同学。因调查问卷数据为科研课题依据,要求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所以要求参与调研的同学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所填信息必须客观真实。班团支部要认真做好本班问卷发放与回收工作,做到发放问卷数和回收问卷数一致,并且保证问卷调查质量。要求开学第一周上交调查报告。 三、实践活动方式 1、根据以上内容,每一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任选其一,自主在城镇社区、专业对口单位或本村范围内开展活动。 2、也可以视情况组成小组,几个人一起开展实践活动 四、活动要求 1、以就近就便为主,提倡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2、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3、社会实践过程中,如有可能尽量保留一些照片等音像资料,参加打工或社区服务要有单位证明。 4、此次活动对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非常重要意义,要求学生思想重视,积极参加,注重实效。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0

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记录

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1.13 活动地点 社区新街中心 活动主题 太平社区联谊会 活 动 内 容 1月13日下午,我社区居民民活动中心热闹非凡,“欢叙社区情,喜迎新一年”太平社区迎春联谊会在欢快的歌舞中拉开了序幕。 在这充满希望的新年来临之际,100多名社区居民欢聚一堂,边聊边欣赏歌舞。这台联欢会以社区文艺团的43名志愿者为主角,非常适合老年人的口味,中间穿插了文体团队的合唱、健身歌舞等多名文艺志愿者的表演,社区专职工作者也饶有兴趣地上台表演广场舞,赢得了阵阵掌声。 整台联欢会历时2个多小时,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共同祝愿福乐园社区的明天会好! 参加志愿者人数 43 备注

活动时间 2.19 活动地点 社区境内 活动主题 志愿者在社区开展环境维护 活 动 内 容 太平社区组织60名志愿者,对辖区主干道路及沿线绿化带的生活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清理生活垃圾2吨,捡拾白色垃圾袋千余个,改善了社区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我社区的良好形象。 参加人数 60 备注

活动时间 3.13 活动地点 困难老人家中 活动主题 志愿者为老人送服务上门 活 动 内 容 社区组织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开展“为老人送服务上门”活动。服务项目包括帮助行动不便老人料理家务、买米买菜、缴费、安装、维修等,参加志愿者共有50人左右。这些老人非常感动,亲切的称志愿者们为自己的儿女。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社区居民的敬老爱老意识得到了提高,文明修为进一步增强。 参加人数 5 备注 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党员志愿者在节假日清理小广告 活动内容 社区党委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63人,利用休息日清理粉刷社区境内的小广告,大家不怕脏不怕累,利用一天时间清理粉刷小广告万余条,美化了辖区卫生环境,为居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加人数63 备注 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记录

寒假实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理学院2014年寒假实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各系部、教研室、各班级: 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在2014年寒假期间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学院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寒假实践教育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组织开展寒假实践教育活动,是深化“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实践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我校探索实施多学期制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寒假实践教育活动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李子强何保华 副组长:郑列黄楚云陈红军 成员:朱永松杨策平刘磊徐国旺谭保华姚育成李逢高李家雄陈义万别业广舒蕾闫卉吴颖丹荣伏梅曾莹董秀明徐斌朱进容方次军郑瑞坤方瑛陈华胡二琴吴题 三、寒假实践教育活动的类型和内容 (一)科技创新类 1.学科竞赛。参加相关学科竞赛选拔、培训等活动以及开展其他相关准备工作。如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物理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 2.创新创业。如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备选“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

3.课题研究。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为大学生科研立项、“凌云计划”做准备。 (二)社会实践类 1.认识社会。在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就社会改革焦点问题开展调研活动; 2.体验社会。深入生产劳动第一线切身体验,到行业企业进行认知实习,感受生活、锻炼本领; 3.服务社会。开展扶贫帮困,助残敬老,社会服务,宣传等各类社会公益及志愿服务活动。如参加理学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相关活动。 4. 鼓励开展“寻访校友·励志启航”实践活动,以学弟学妹的身份认识校友、走访校友、寻访校友。如“校百佳访谈”、“创业人物访谈”、“职业生涯访谈”等。 (三)实习实训类 1.实训。参加金工实习、电子实习、数控实习等校内实训活动。 2.专业实习。深入本专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专业实践、就业实践。 3.职业技能鉴定。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考试鉴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四、寒假实践教育活动的实施 1、大一学生以参加社会实践类活动为主,大二学生以参加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类活动为主,大三学生以参加科技创新类、实习实训类活动为主,大四学生以参加科技创新类(围绕毕业论文撰写)、实习实训类(围绕择业就业)活动为主。 2、学生填写《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寒假实践教育活动申报表》(附件1),确定指导教师,于2013年12月30日前将申报表上交学生工作办公室。指导教师人选由学院老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确定;未能实现双向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的实施,根据《湖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特制定本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性质与实验要求 (一) 课程目标与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确定的八个学习领域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共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初步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改变普通高中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偏向,实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均衡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但在开发和实施的具体操作方面,又具有各自的特点。研究性学习要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养成探究和积极运用知识的倾向,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社区服务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参加本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促进自身的社会化发展;社会实践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关注自身的成长,关注现实的生活环境,关注全人类科技与社会文明的发展,通过动手和实际操作,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国家规定和地方指导下,由学校开发、实施、管理的必修课程。学校是课程开发与实施最重要的主体,必须自觉地担负起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的责任,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作为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化水平。 (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 1.开齐开足课程。全省普通高中,不分城乡,不论基础与条件优劣,均应在实验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保证课时数量达到学分认定的要求,保证实验年级高中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我校依据省课改方案要求在2009年秋高一年级开设综合实践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教育部今年五月下发的《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通知》,认真落实《丹凤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特制定“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丹凤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奔着社会大课堂的建设目标,结合我校特色和学校现状,坚持以实践资源开发为载体,实践创新为指导,长效发展机制为保障,完善管理方式为手段,逐步构建社会大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管理模式,逐步提升社会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探索社会大课堂实施的模式和特色,从而促进学校内涵新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把书本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得到印证、得到升华。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切身感受,加深对党、对人民的真挚感情。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 6、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的思想和能力。 7、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探索科学的欲望。 8、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9、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使其身心健康地良性发展。 10、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活动形式 各班学生以中队、小队等为单位组成活动小组,要求全员参与,并提倡参加多项活动。各中队辅导员指导各小组制定好活动计划后以中队为单位进行汇总并上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 四、活动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通过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博物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市政工程、工厂、机关、社会福利单位等,深入了解和谐社会建设情况,力所能及地为地方各项建设事业服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