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172-以实战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172-以实战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以实战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项目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项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

2018年4月20日,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与治理,从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到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从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带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潮,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信息“大动脉”……通过正确处理网络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互联网建设和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网络犯罪活动也在不断更新,变得更加隐蔽、复杂,网络犯罪的高发态势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后果,对国家安全也构成了较大威胁。

加强网络安全与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力是遏制网络违法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2012年,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被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教育专业目录,是公安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需要开设的新专业,是新兴的公安技术类专业,也是国家控制类专业,共有4所公安部部属和14所省属公安院校开办此专业,本科生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在公安机关及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信息安全管理、网络舆情管控和网络安全执法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战能力主要是指应用信息网络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和公安业务知识分析和处理相关公安事务、解决实际问题,胜任网络案件侦查、信息监控、管理监察、网络侦控等方面的实际业务工作,具备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应用、信息网络犯罪的预防、侦查和取证能力、网络信息的监控能力与特殊办案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

培养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战能力成为开设此专业院校的共同目标。如山西警察学院刘三满教授提出以实战为导向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实现路径,湖北警官学院龚德忠副教授提出以实战为导向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体系探索,浙江警察学院黄步根教授对网络安全与执法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相关研究。开设的专业课基本上都有数据加密解密技术、网络攻击行为分析与防范、涉网案件侦查与取证、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网络安全监察、网络情报获取与分析等,并且专门开设了一门实践课或综合模拟演练课程,旨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战能力。也有的通过竞赛或与公司企业协同方式来培养锻炼学生。

学生实战能力提高不是仅依靠某一门课程的学习或一段时间专门训练,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融入到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从第一门专业课教学开始,思考如何以实战为导向,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围绕印刷教材和课堂教学来开展,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平面的结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实现,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化教育环境的逐步发展和形成,教学模式也由单一的利用文字教材,向着开放性、立体化的形式发展。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包括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和立体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如纸质的教材、多媒体资源、网络课程中的丰富资源等,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中的理论讲授和集中辅导、实验教学中的讲练结合、网络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三种教学模式互为补充,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课堂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案例的展现,网络环境

与犯罪现场的重建,一种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理想的教学模式,如何更好的使用这样教学模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是本课题研究探讨的问题。

项目界定

以实战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为中心,本课题研究界定包括:

1.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实战能力的核心构建研究。

2.立体化教学资源的选取,展现方式研究。

3.立体化教学方式实践优化研究。

4.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公安专业适用性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以实战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研究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所有的研究基本上达成了共识,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均围绕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实施,加强实践教学。

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随着时代变革,教学资源已由原来单一的纸质教材向多媒体、网络、声像等发展,传统教学方式向立体化教学方式转变。

国外研究现状

立体化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己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历了一段时间。以美国为例, 高等教育资源建设的立体化程度比较高,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较为流行。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立体化教学大致上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化多媒体软件、题库建设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高校网络课群建设与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教学资源立体化建设系统发展阶段。

选项意义与研究价值

通过对课题研究,对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理论上,系统探析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立体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创造性的将实战能力培养融入立体化的教学之中,为改革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实证法、观察法等方法分析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内容,这对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类似问题研究在方法上有借鉴意义。

在实践上,能完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有利用学生对专业了解,有利用学生兴趣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掌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为开设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院校提供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服务。通过实践教学效果检验,在公安专业或其他应用能力培养专业中具有推广价值。

二、项目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理论依据

主要理论依据有:认知学习理论和群体动力学原理。

研究目标

通过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资源的研究,收集相关实战案例资料,建设实用性知识为主体的立体化课程资源。建设具有以下特点的立体化教学资源:1、基础性强,知识结构合理,为学生建立终生知识体系打下良好基础。2、系统性强,知识模块彼此交互,使学生能清晰地建立网络安全与执法的概念。3、时代性强,及时反映前沿方向,以适应网络安全快速发展的需要。4、实践性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注重学生的潜力开发和能力培养。

5、启发性强,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研究如何更好的将传统面对面授课方式扩展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教学方式,构建学生终生学习的平台。将实践教学课程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得以更好的发展。

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其他公安专业学科建设。

研究内容

1.研究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实战能力的核心构建。

2.研究教学案例、资料的收集整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如何满足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如何满足学生实战能力培养。

3.从教学过程角度研究,探索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如何更好的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实践课等结合,开展面向实战应用能力培养的综合性教学。

创新之处

1.根据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开设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学生实战能力的核心构建。

2.建立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立体化教学资源支持下的传统教学、网络课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实战能力培养融入教学环节。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一)调研分析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内容。

1.调研公安基层实战部门,了解对专业学生实战能力的需求。

2.调查问卷毕业学生,了解大学阶段对专业课程的需求。

3.分析各院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提炼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二)研究确立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内容。

1.将应用型的主体知识组织到教学内容中。

2.如何做到教学内容的易懂性,趣味性,实战性。

3.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建设。

(三)研究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教学过程。

1.课堂的教学实施。

2.网络课堂的教学实施。

3.实践教学实施。

(四)以《网络安全》课程为例,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问卷调查在校学生、毕业学生,了解课程学习情况,反馈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访谈基层实战公安民警、领导调研,倾听了解来自一线的声音。访谈不同专业课程授课教师调研,了解学生需要预备知识情况。

2.观察法

项目组成员在长期的授课过程中,观察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效果,设计好相关的数据表格,将观察的结果数据汇总分析,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数据支撑。

3.文献研究法

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收集有关网络安全与执法、立体化教学、实战能力培养的的各种资源,分类整理,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了解目前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现状,仔细研读相关资料,确立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4.实证研究法

通过参加公安机关的警务实践活动和日常的司法鉴定活动,了解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专业

知识和专业技能,综合分析如何开展教学研究,更好的将教学活动与实战工作紧密结合。技术路线

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现状,确定研究范围。

其次,调查分析实战部门对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的需要,问卷调查教师、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分析开设的课程,确立网络安全与执法教学内容。

再次,以《网络安全》课程为实践,组织项目组成员研究收集纸质教材,教辅资料,开发多媒体软件课件,网络课程,微课程的立体教学资源,注重实时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在案例评析中突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的介绍。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微课、实践教学互为补充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立体化教学资源,将实践练习嵌入网络课程中,有机结合线上线下答疑、考核,将平时成绩的考核融入在课堂教学中,记录每个学生成绩,并做到据可查。

最后,调研分析师生对立体化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的认可度,观察课堂中师生行为,记录相关数据,不断修正完善教学体系。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8年6月-2018年9月

文献收集、发放调查表、调研、专家咨询、召开座谈会。

第二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8月

1.收集整理有关教学案例。

2.组织项目组成员收集整理纸质教材、教辅资料。

3.组织开发多媒体软件课件,网络课程,微课程。

第三阶段:2019年9月-2020年1月

1.利用立体化教学资源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微课、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

2.调研分析师生对立体化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的认可度,完善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2020年2月-2020年5月

撰写发表研究论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