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次党课讲稿明确使命勇担当

第五次党课讲稿明确使命勇担当

走进新时代,明确新使命,创造新业绩,促进新发展

当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后,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正在带领十三亿中国儿女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怀揣新希望,践行新梦想。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当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而感到庆幸和自豪,同样,我们也应当为我们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应当明确自己的使命,以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一、走进新时代明确新要求

当历史的脚步迈进新时代的时候,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当明确新时代新要求,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奋勇前行。

1.新时代新特点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就是“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的途径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来实现。

2.新时代中国梦就是教育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因此,中国梦也是教育梦,要实现中

国梦首先要实现教育梦。未来中国教育必将实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而这就是教育人心中的中国梦。教育梦是什么?上届教育部长袁贵仁曾用四个词语表明自己心中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具体来讲,教育梦就是营造公平的素质教育之梦,只有公平的教育才能造就公平的社会,只有受到公平教育的一代才会是自信的一代、心灵完美的一代。也只有让每个老百姓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才能让他们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教育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曾经说过: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是现在世界的趋势。我们要培养人才,这个人才的素质也好、环境也好,都有不同。所以我们必须要按照他的素质,以及他的爱好特长,来加以实施教育,他的潜在能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二、提高新认识转变新观念

步入新时代,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新的认识,只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新形势。

1.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责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认为,新时代教育要增进全体人民更多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教育而言,获得感是提高受教育机会、增加受教育年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分享更普及、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红利,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让十三亿人享

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新时代教育要增进人民更多的幸福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教育的本质就是增进人类的幸福,幸福教育的样子是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提供可选择的多样化优质教育,是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的教育,是奠定学习者事业成功走人生幸福的重要奠基石,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大局看待我们的工作,我们今天培养的人就是要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精神以及良好品德。这些能力和品质的形成需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在每一节课和每一次教育中去培养。因此,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往小里说,就是为学生将来能否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往大里说,就是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没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们的中国梦复兴梦很难实现。因此,我们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站位高远、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勤勉工作。

2.新时代教师的新使命。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也是教育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在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特殊作用。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今天,在攻坚克难、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征程中,教师的重要地位和奠基作用更加凸显。肩负时代使命,实现宏伟目标,我们广大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的

荣誉感和责任感,做一名新时代的好教师。

做新时代的好教师,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教师行为的精神动力,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是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个过程中。教师有理想,学生才有理想。教师有信念,学生才会有信念。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精神萎靡、思想颓废、毫无灵魂的教师是教不出什么理想远大的学生的。

做新时代的好教师,就是要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既是学生的学问之师又是学生的品行之师。不仅要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更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心灵成长。教师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就要自己先立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做新时代的好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学识,要通过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充实自己,以自己源源不断的知识活水,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清泉。

做新时代的好教师,就是要具有仁爱之心。教育家顾明远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流、人格与人格的对话,都离不开仁爱之心。我们广大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用

自己的关爱呵护每个孩子的成长,用仁爱之心获得家长的认可和尊重。

3.新时代初中教育的新任务。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高学段,初中教育的重要目标任务还在于:继续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具体讲就是奠定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知识之基、能力之基、习惯之基、方法之基、品行之基。虽然这些基础,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已有奠定,但是都尚未成型,还需要通过初中三年的学生生活进一步强化。而且从学生成长的生理心理规律来看,初中三年是学生生理成长最快时期、更是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很可能决定着学生未来的人生走向。因此,我们每个初中教师肩头的责任无比重大,我们的教育关乎每个孩子的人生,也关乎每个家庭的希望。所以,我们是学生成长的奠基人,我们需要把学生的这些基础夯实打牢,为他们的人生幸福打好第一版墙。

4.树立以人民为心的教育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落实在教育上就是:“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习近平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观。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我们的每个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天赋,作为教师要尊重爱护每个孩子,并依据他们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让他们在学校都能得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观就是不断提高我们的办学质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认可。我们要不断努力,将学

校打造成环境优美、教师优秀、管理严格、校风端正、质量上乘的一流学校,成为学生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三、推进新课改提高新质量

走进新时代,我们要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生态农场,而非生产商品的血汗工厂。因此,遵循教育规律,让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动起来,让学习真正发生在他们身上,才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结合我们过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需要继续做好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学习方式改革和教学评价改革。以改革促质量提升,以改革促学校发展。

1.改革管理模式。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学生是校园的主人。学生的自主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核心,改革学生德育教育模式。创建民主化、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的学生自主管理德育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使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改革自主管理模式就是要继续做好班级小组的建设运行工作,通过科学的小组建设、有序的小组运行、积极的小组评价,充分发挥小组在班级自主管理中重要作用;改革自主管理模式就是要加强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发挥。要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主动工作,将学生学习、纪律、安全、卫生管理化大为小化片成块,提高管理效率;改革自主管理模式就是要形成以“养成教育为基础、文化引

领为策略、自主管理为核心、特色活动为载体”的德育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班级、年级、学校三位一体的学生自主管理体制机制,班级建立自主管理小组、年级建立自主管理委员会、学校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协会,同时,将学生自主管理工作从课上延申到课下、从校内延申到校外,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自主管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益。

2.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改变那些以应试为目的,以知识为指向,以灌输为手段,眼中没有学生的课堂教学方式。要构建以“人本”为基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品格、社会责任、实践能力等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坚持我们过去课堂教学改革所形成的有效的“三步六环”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检测反馈三个大的学习步骤,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检测反馈、总结提高六个环节。坚持以上述模式为基础,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用好模式但又不唯模式,全面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改革教学方式,就是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少讲精讲,做好“三讲”“三不讲”:学生疑难点要讲、学生易错点要讲、本节课的重点要讲。学生一看就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研究能会的不讲、给学生讲了也不会的不讲;改革教学方式,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组织开展教学,通过丰富的课堂学生活动,来唤醒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课堂中真正参与进来。

3.改革学习方式。改革学习方式首先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主人的愿学、想学、乐学及会学,才是提高学习效益、

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突破口,因此做好学生思想动员、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改革学习方式的首要工作;改革学习方式就是要注意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用多样化的手段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可以用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也可以用幽默风趣的上课风格带动学生、还可以是以有趣精彩的学科内容感染学生;改革学习方式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从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好习惯促进学习效率提高;改革学习方式就是要关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我们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科学指导他们会学习。

4.改革评价方式。改革评价方式就是要在原有的课堂评价的基础上力求多元评价、多形式激励,用多元评价多样激励,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成就感,从而喜欢学习。改革评价方式就是要摒弃教师一人评价的局面,力求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认同感,也让学生在参与评价中相互学习;改革评价方式,就是要改变单一的评价体系,尤其是要改变那种“不错、挺好、真棒”这类老套的评价话语体系,形成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及时评价,可以是分数评价与语言评价相结合,力求评价形式多样;改革评价方式,就是要将评价与激励结合,要形成学习小组的评价、班级评价与年级组评价和学校评价的完整体系,并通过班级奖励、年级奖励、学校奖励的三者融合,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

四、丰富新内容促进新发展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活动场,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让学

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成长。因此,新学期我们要在以往的基础上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做实学生社团活动,上学期学生社团活动在团委的精心组织下,有序开展。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开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各类校园活动的热情,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学期要在做出成效上下功夫,力求每个社团活动开展时间有保障、场地有保障、人力有保障、效果有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过程管理机制、展示交流机制、考评机制、奖励机制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社团活动的成效。让社团活动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2.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要求,我校在暑期已经组织开展了三期研学旅行活动(初一1班、2班部分学生赴平利琵琶岛研学旅行活动,部分优秀团员赴延安红色研学活动,部分优秀学生赴湖南长沙研学旅行活动),从活动开展的效果看,学生参与积极、成效良好。新学期,我们要继续组织开展此类活动,要在参与人员的覆盖面上有所拓展,既要安排优秀学生参与,也要给后进学生创造机会;要在研学旅行的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既可以安排长距离的外地研学旅行,也可以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安排短距离短时间的研学旅行;既要安排以了解乡情市情为主的研学活动,也要安排依托本地资源的红色教育研学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研学旅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创新学校常规活动。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德育管理常规是学

校安全有序运行的两大保障,我们要在以往有序有效的管理基础上,创新两个常规活动。对于初一年级要创新新生习惯养成教育常规,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一年的时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基础;初二年级要在夯实学习基础防止两极分化上创新管理思路,通过学习竞赛活动、小组结对帮扶活动、教师定点帮扶活动等形式“抓两头促中间”;初三年级要立足中考,从进入初三学段的思想动员到各类学习竞赛活动开展,从体育课的安排到模拟测试,从模拟考试的组织到成绩分析,从中考复习备考研讨到每周的教研活动开展,从中考百日誓师大会的组织到毕业典礼的策划等等,这些常规活动要精心策划善于创新,要以形式新颖的常规管理,提升常规管理效益。在德育管理常规中,我们要创新班主任培训内容形式,既要有专家的培训引领,也要有身边优秀班主任的同伴互助;既要有专题讲座的指导,也要有参与式的体验培训;既要有班级管理常识的讲解,也要有班务管理技能的竞赛展示;同时,我们还要创新家校共育机制,在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组织开展家长会的基础上,开展家长学校、家长网络论坛、学校活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提升家校共育实效;在德育管理常规中,我们还要在梳理我校德育管理的内容形式的基础上,再进行补充完善,形成富有我校特色的德育体系。

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做好教研常规管理,一是要加强教研组活动的管理指导,从教研活动的主题确定、教研活动形式的采用、教研活动的实效上下功夫,在加强常规管理考评的基础上,加大指导、交流、

提升的工作力度,切实发挥教研组的基层教研平台作用;二是要做好校本研修工作,首先要结合学校实际、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设计好研修主题,用鲜明的主题引领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其次要围绕主题组织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用多样的活动吸引教师参与研修;三是要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一方面积极争取参与国培省培项目学习机会,给老师们创造更多外出参与学习提升的机会。另一方面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培训工作,提升教师业务素养。要通过上述教研常规工作的深入开展,出成果,出人才,出成绩,让教科研工作成为我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五、开展新学习,提升新能力

步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我们全体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更新个人的知识体系、提升个人的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形势。在这方面我们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1.“立足岗位自主学”,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强调“学校是学习共同体”,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们每个教师就是一个学习的个体,我们要立足各自岗位开展专业学习,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在专业学习上,一是要扎实开展新课标学习,2011版新的课程标准是教育部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设计的各个学科的教育行动指南。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我们所教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这些方向性的内容,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二是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了解学科教学的最新发展方向,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学习名优教师的教学专著,了解最

新的教材教法;学习学科教学杂志,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学习教育心理学,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以扎实的专业学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三是要广泛涉猎各类人文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积淀。有时间多读读人文读本,不断提升个人知识素养,做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

2.“骨干引领一起学”,新学期,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他们通过上示范课、做学科专题讲座、结对帮扶等形式带动引领教师发展。我们全体教师也应当积极向骨干看齐:一是树立我也要做骨干教师的成长目标,目前我省的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都有明确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我校也计划于今年开始兑现骨干教师待遇。所以做一名骨干教师既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也是一件实惠的事情。我们每个教师也都要争做“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要让自己成为三级三类骨干体系中的一员,成为有荣誉有待遇的教师。我们也要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成为骨干教师,这将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一个硬件条件;二是利用好身边的骨干教师资源就近学,一方面自己主动通过听课、请教等形式学习骨干教师的长处优点。另一方面主动邀请骨干教师来听听自己的课,帮忙找出存在的问题,指导改进的办法,以此尽快提高个人专业水平;三是新学期我们要依托一个名师工作室(李霞)、一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工作坊(穆晓峰)、一个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工作坊(曹永程),通过开展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做课题研究、送教送培活动,带动一部分学科教师快速成长,加快我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3.“组织活动交流学”,在个人专业成长上,除了自己学、跟骨

干学之外,我们还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为广大教师成长创造展示交流平台和机会。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内教研组的平台作用,坚持做好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要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成效明显。要通过过程管理、考评激励等机制促进教研组活动实效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我们搭建的“安康市初中课改协作体”“安康城区教研协作区”这两个平台,积极开展与其他学校的交流,让老师们在更多更大的平台上交流学习;第三个方面,学校也将大力支持教师们外出参加各级各类送教送培和展示竞赛活动,让老师们在参与活动中学习提高。

老师们,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新学期的战鼓已经敲响,就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牢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使命,勤于学习、敢于创新、乐于实践、勇于担当,以务实有效的工作,促进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我们的中国梦、教育梦增光添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