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资料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资料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资料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资料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创伤性颅脑损伤发生率近年来逐渐上升,死残率居高不下。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术后并发症[1]的发生,对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若能及时防治,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助于早日康复。 1 肺部感

染颅脑损伤病人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除给予抗生素来预防应侧卧位或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或保持在头颈部稍后仰的位置。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吸痰指征,及时有效的吸痰。每2h翻身叩背,改善肺泡通气量。舌后坠严重患者应使颈部抬高,必要时置口咽通气。每日口腔护理2次,雾化吸入,促进痰液稀释,若有频繁呕吐者,应行胃肠减压,防止误吸及胃液的反流。如果痰多不易吸出,应早期气管切开,病人应单人房间,严格消毒隔离。病室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杜绝一管多用,并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有无臭味等,定期做痰培养。气道内持续滴入湿化药液[2],增加雾化次数。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局部敷料,防止交叉感染。 2 颅内感染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出现高热时[3],要分析原因。一般急性期可达到38℃~42℃,经过5~7天逐渐下降。如体温持续不退,或下降后又上升,可考虑伤口及颅内感染。护理中应严密观察热型及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枕冰袋或冰帽,腋下夹冰块,温水擦浴,同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必要时用冰毯降温。协助医生进行腰椎穿刺,标本及时送检。 3 体液平衡失调及高血糖症颅脑损伤及其处理过程中,由于脑损伤的影响,使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和代谢发生障碍,病人常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护理中,严密监测尿量,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有无尿崩症现象,每日监测尿钠、尿密度及电解质。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补充输液量及鼻饲量,以保证出入量及电解质的平衡。另外,由于创伤的打击,体液和营养的失衡,麻醉对代谢的影响,使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代谢加快,导致血糖增高[4]。在密切监测血糖、尿糖的同时,要正确使用胰岛素的剂量。静脉用药注意血管的保护及输液时要掌握滴入浓度及速度。药液启瓶后应放于3℃~8℃的冰箱内,可存放60天安全使用。并掌握正确测量血糖的方法,对高血糖、低血糖的反应有一定的了解,做到早发现、及时处理。 4 消化道出血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丘脑下部损伤的病人,可并发神经原性应激性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一旦发生,有较高的病死率。出血之前多数病人有呼吸异常、缺氧、呃逆等症状。护理中应观察上述情况外,密切观察病人的大便及呕吐物,昏迷吞咽困难者应24~48h后给予鼻饲。鼻饲量掌握从少到多,少量多次的原则,注入鼻饲温度适宜,同时给予预防性药物。如出现出血情况,可暂禁食,抽出胃内溶液,行胃肠减压,每4~6h冰盐水洗胃,同时注入云南白药、凝血酶等止血药物,密切观察血压及脉搏的变化,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5 脑脊液漏脑脊液漏是脑蛛网膜和硬膜处有破损,以致脑脊液可经此破损处漏至硬脑膜外,出现脑脊液漏现象,一般颅骨骨折最常见。主要症状从鼻腔、耳道及伤口流出澄清无色的液体。术后应经常观察伤口及耳道、鼻腔部位。如有脑脊液漏者可采取头高卧位,头部垫一次性无菌巾,以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外表敷料,鼻腔及耳道漏液者禁止填塞,以防逆行感染。清醒者避免擤鼻、咳嗽和用力,大便干燥者用缓泻剂。脑脊液漏多于数日内愈合,若超过一个月以

上仍不愈合应考虑修补术。 6 癫痫外伤性癫痫是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继发于脑损害引起的癫痫性发作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早期发作多出现伤后一周内,晚期可3个月后。癫痫的频繁发作,可致脑缺氧而加重脑损害,使伤情恶化。发作时应注意防止误吸及窒息,专人守护,将病人头偏向一侧,病人上下臼齿间放置牙垫或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垫,预防舌咬伤及舌后坠,并立即清除口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床旁应有床档、安全腰带等保护装置,防止坠床和碰撞伤。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发作停止后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心率、血压、用药后反应等,准确记录发作的类型与频度,用药种类与剂量都要详细记录。 7 褥疮褥疮是急性期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预防的要求应勤翻身,采取单人分位三步翻身法[5]。避免皮肤连续受压过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平整,大小便浸湿后随时更换。使用气垫褥或海绵垫,受压及骨隆突处,使用气圈或用50%红花酒精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另外可静脉或胃肠给予高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褥疮的发生。 8 尿路感染留置尿管期间,应严格无菌操作,每天需更换集尿袋,尿道口用0.05%碘伏棉球消毒2次/d,膀胱冲洗,保持引流通畅,防止逆流。每周留中段尿监测有无感染,一般术后3天开始行膀胱夹闭训练,以便及早拔除尿管,自行排尿,减少感染机会。 9 讨论颅脑损伤术后要严格观察伤情演变以外,积极防治并发症更为重要,在过渡期,经过血肿清除减压术与脱水疗法等治疗,脑部伤情初步趋向稳定,而并发症上升为主要矛盾。护理中对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使并发症得到控制,周身情况好转,脑部伤也才能顺利恢复,达到有效治疗目的,并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死亡率与致残率。【参考文献】 1 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402.2 孔响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持续湿化与间断湿化的比较研究.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47.3 赵丽,王俊岭.颅血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36例.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47.4 只达石.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5 刘晓辉.褥疮护理防治新进展.中华医药研究杂志,2006,4(3):430.

(推荐)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预防措施

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预防措施 1.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 措施:1、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平整、干燥、舒适,无渣屑。 2、移动病人时避免推、拖、拉动作,以避免损伤皮肤,还要教会家属如何正确取放便器。 3、牵引病人要及时观察足背皮肤,有无皮牵引带压伤。足跟,骶尾部及其它受压部位每2小时环形按摩一次,压力由轻到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已发生一度压疮时不可再按摩,以免加重组织损伤,可采用局部减压或外涂红花酒。 4、未肢体制动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改变体位一次。改变顺序:平卧位—左45度侧卧位—平卧位—右45度侧卧位,脊柱手术病人应轴线翻身,保持脊柱平直。 1.潜在并发症:坠积性肺炎。 措施1、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手拢呈杯状,方向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同时鼓励患者用力将痰咳出,每日做深呼吸锻炼,以改善肺功能。 2、若病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应予以雾化稀释痰液以利咳出,必要时协助吸痰,执行无菌操作。 3、无疾病限制者,进食时应采取半卧位,进食速度适宜,以避免食物窒息。脑中风病人进食后应评估口腔有无食物残留。 1.潜在并发症: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措施:1、患者因骨折术后,石膏夹板术后,肢体活动障碍时,应嘱健侧肢体在床上做功能练习。骨折两周内嘱患者做骨折远端关节屈伸活动。下肢骨折可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及足趾屈伸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发生。骨折两周后可做骨折上下关节轻微不负重活动,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定时观察患肢皮色、皮温、感觉及肿胀情况,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有力,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除主动功能锻炼,可嘱家属予以被动功能练习,原则同上,但要适度进行,循序渐进。以主动锻炼为主。还可进行双下肢向心方向按摩,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4、潜在并发症:肾结石及泌尿道感染。 措施:1、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卧床病人每日饮水大于2000毫升,以稀释尿液,预防并发症。 2、保持外阴清洁,每日会阴冲洗一次,需留置尿管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尿袋每日更换一次,尿道口用0.1%新洁尔灭消毒每天两次,尿管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收缩功能,预防膀胱萎缩。 3、鼓励进食高维生素高营养饮食,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5潜在并发症:耐药菌感染(院内感染) 措施: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手卫生工作制度。吸氧病人每日更换蒸馏水,每周更换湿化瓶,吸氧管每日更换;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袋低于引流口,每日更换引流袋,接口用0.5%碘伏严格消毒;定时叩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带手套的手不可触及工作记录本,医护人员的个人物品等,预防交叉感染发生。 3、使用呼吸机病人,管路每天消毒更换。 4、监测体温变化,口腔护理时观察有无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膜生成。 5、及时、剂量准确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6、有发生便秘的危险。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 目的讨论影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和护理对策。方法将264例患者收进神经外科监护室(NICU),进行多系统的综合监护:动态颅内压,动脉血氧分压,心电,脑灌注压,血气分析,脉搏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和血液生化检查等,对可能继发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有消化道出血、重度颅高压、高钠高糖血症、低氧血症、肺部感染、以及癫痫持续状态。经过严密的监测和护理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死亡率为25.4%。结论对重症型的颅脑损伤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只需监护措施恰当是能够预防的,而且可以降低死亡率以及致残的程度。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护理对策 重症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者),是各种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其死亡率一般为30%~50%[1]。本文对2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主要影响其预后严重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监测手段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202例,女62例;年龄3~72岁,其中≤12岁17例,13~50岁211例,≥51岁36例。全部病例术前GCS≤8分,经头颅CT/MRI以及手术中确诊。硬膜外血肿54例(20.5%),硬膜下血肿96例(36.4%),广泛脑挫裂伤22例(8.3%),原发性脑干损伤13例(4.9%),多发性颅内血肿39例(14.8%),脑室内出血7例( 2.6%),脑内血肿18例(6.8%),弥漫性脑肿胀15例(5.7%)。 1.2方法無手术者,在NICU救治,密切进行观察病情。需手术者术后送入NICU,进行多系统的综合性监护。包含连续性监测颅内压(ICP),动脉血氧分压(PaO2),脑灌注压(CPP),心电,血液生化检查,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观察患者的呼吸,意识,瞳孔,血压,肢体的运动变化以及继发并发症的情况。 2 结果 本组非手术治疗50例,手术治疗214例。出院用GCS评定结果:Ⅰ级126例;Ⅱ级44例;Ⅲ级20例;Ⅳ级7例;Ⅴ级67例,死亡率为25.4%。死亡的原因,以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原发或继发性脑干损伤和脑水肿引起脑疝最为多,死亡42例(62.7%)。 3 讨论 3.1颅内高压监护本组患者在监护中发现有103例ICP持续的高达5.33kPa (kPa=7.5mmHg)以上,死亡36例,占35.0%,ICP为2.67kPa之下时,治愈率

颅脑损伤

颅脑外伤 头颅部的外伤,以跌坠伤和撞伤最为多见,击伤次之。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类 头皮外伤单纯的头皮外伤可分为头皮擦伤、裂伤、血肿、撕脱伤。头皮擦伤有少量出血和血清渗出,有不同程度的头皮肿胀,有时皮下有瘀血,局部有压痛。治疗主要是清洁伤面,不需包扎,忌局部热敷。头皮裂伤出血较多,需要压迫止血,头皮血肿可根据头皮解剖部位的深浅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在对血肿进行抽吸治疗时,一定剃去头发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发生感染。头皮裂伤为开放性,治疗上应注意彻底清创,有头皮缺损的裂伤,可行头皮转移皮瓣缝合。头皮撕脱伤视情况植皮。 颅骨骨折颅骨骨折常与脑外伤合并存在。分为颅盖骨和颅底骨折两大类。 颅盖骨骨折以额顶骨多见,其次为颞骨。以线样骨折居多,其次为凹陷骨折和骨缝哆开。①线样骨折的骨折线呈线条状,可多发。骨折线多不移位。局部头皮可有挫伤及头皮下血肿。X射线摄片可助确诊。骨折本身无临床意义,亦不需特殊治疗,但若骨折线穿过硬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可使其破裂而致颅内血肿。②粉碎性骨折多为钝器猛击颅部的加速性损伤或头部坠地的减速性损伤。其临床意义亦在于其引起的脑损伤、脑受压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③凹性骨折,系头颅坠于有尖石块或突起的地面,或较强的暴力击于头颅所致。小的凹陷性骨折常与头皮血肿相混淆,诊断依靠X射线颅片并增拍颅骨切线位片。婴幼儿颅骨较软,其凹陷骨折多呈乒乓球样凹陷。有时在婴儿哭闹颅压增高时可自行复位,半年以上不自行复位的可以考虑手术。有局部性脑受压、癫痫发作、影响美容或深度超过0.5cm的凹陷骨折,应行手术复位。④嵌入性骨折是截面较小的钝器用力击于头颅,使骨折片脱落穿入脑内而成。临床意义在于硬膜或脑皮层血管的破裂所致的颅内血肿及脑组织盲管性损伤。无血肿并发症者亦需彻底清创。 颅底骨折属线样骨折。90%以上由穹窿部线样骨折延续到颅底所致。与穹窿部骨折相反,颅底骨折在X射线颅片上很难显示。其诊断常依靠临床表现而定。合并有脑脊液漏的颅底骨折属开放性颅脑损伤。 ①前颅窝底骨折的临床特点为眼睑及结膜水肿瘀血、青紫(称熊猫眼征),口鼻有血性脑脊液流出。②中颅窝底骨折时,外耳道有血性脑脊液流出,有时血性脑脊液通过耳咽管从口鼻流出。③后颅窝底骨折较少见,常在同侧颈部或枕部见到皮下瘀血斑(巴特尔氏征)。所有颅底骨折均可合并相应的颅神经损伤。其治疗主要着眼于脑损伤(脑脊液漏及颅内血管损伤所致的颅内血肿)。在有脑脊液鼻、耳漏的颅底骨折千万不能堵塞或冲洗鼻腔和外耳道,以免引起颅内感染,亦禁腰穿、擤鼻,应给予抗生素治疗。脑脊液漏一般在1周左右自止,若超过1个月不愈,需行开颅修补术。 脑损伤分为闭合性(伤后脑组织与外界不相通)和开放性脑损伤(伤后脑组织通过颅骨及头皮的伤口与外界相通)两大类。中国的分类标准:①轻型(主要包括单纯脑震荡,有或无颅骨骨折),昏迷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变。②中型(指轻度脑挫伤,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征),昏迷时间不超过12小时,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轻度改变。③重型(主要指广泛脑挫裂伤、广泛颅骨骨折、脑干损伤或颅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1.1 气道的护理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深昏迷,缺少咳嗽反应,容易因痰液等造成呼吸道阻 塞或窒息,轻者引起缺氧而加重脑组织的损害,重者可致死。急救时应清除口腔或鼻咽部的 分泌物、血液(块)、呕吐物或异物,患者置侧卧位,放入通气道,或气管内插管或尽早做气 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提高动脉的血氧分压,有利于脑水肿消退,降 低颅内压。对有舌后坠者应经常检查通气道是否通畅,做好吸痰前后的评估。定时吸痰,以 防止干扰正常呼吸功能和颅内压突然增高。每次吸痰时间≤15s,并避免剧咳。对痰液黏稠者,应给予持续湿化。严格无菌操作。酌情每2h一次翻身、拍背。同时应做好口腔护理,经口 插管要管理好牙垫,每12h更换一次位置,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决定拔管前要充分清 除上呼吸道的痰液。 1.2 脱水药物的应用脑水肿可导致一系列的恶性结果,为了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须 采用脱水疗法。静脉输入或口服各种高渗液体,提高血液渗透压,造成血液与脑组织和脑脊 液的渗透压差,使脑组织内的水分向血循环内转移;并通过在近端肾小管中造成高渗透压, 而产生利尿作用;同时因血液的高渗透压,抑制脉络丛分泌,减少脑脊液的产生,从而达到 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的目的。紧急情况下应选用作用快、功效强的药物,如甘露醇、呋 塞米等。 (1)渗透性脱水:20%的甘露醇,剂量为1.5~2.0g/kg静脉滴注。甘露醇要在15~20min内 静脉点滴完毕,必要时加压推注,注意勿外渗。在注射后的10~20min即有降压作用,一般 持续4~6h。与呋塞米合用,可提高脱水作用。 (2)葡萄糖:常用10%、25%和50%葡萄糖溶液,可静脉滴注,其脱水效果不如甘露醇,但 有营养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作用。 (3)利尿性脱水药:通过增加肾小球过滤,减少肾小管对钠离子、钾离子等的重吸收而产生利尿作用,使脑组织和全身脱水,降低颅内压。脱水效果不如渗透性脱水剂,且易引起水及电 解质平衡紊乱。 1.3 亚低温的护理应用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的综合措施,使体温控制在肛温为32~34℃,可 以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耗氧量,减轻脑组织对创伤的反应。使用冰袋、冰帽做局部降温时,注意使用衬垫保护皮肤。冬眠期间翻身轻,防止体位性休克,配合冬眠低温使用肌肉松弛剂 和镇静剂时应观察呼吸。冬眠低温因角膜反射减弱,保护性分泌物减少,应注意眼的保护。 复温时可以用电热毯及提高室温等方法,忌用热水袋,以免烫伤。复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 0.1℃。 1.4 过度通气目前建议将PaCO2维持在30~35mmHg,是控制颅内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机 制是通过脑小动脉收缩,来降低脑血流及脑血容量。一般为间断使用,不当的过度通气,会 引起脑缺血而加重病情。因此治疗性过度通气需行气管插管,必须要有临床经验的医师来进 行操作。 1.5 颅内压监护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常因颅内压增高而导致死亡,故应对重症外伤后昏迷患 者进行持续性的颅内压监护。颅内压15~20mmHg即为异常。若颅内压>40mmHg为严重高 颅压。监护期间要采取措施防止测压管脱落。伤口有脑积液外渗、监护仪显示高颅压报警、 患者意识出现变化等,都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 手术后的护理 2.1 体位和气管插管的护理 1)体位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

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资料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创伤性颅脑损伤发生率近年来逐渐上升,死残率居高不下。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术后并发症[1]的发生,对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若能及时防治,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助于早日康复。 1 肺部感 染颅脑损伤病人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除给予抗生素来预防应侧卧位或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或保持在头颈部稍后仰的位置。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吸痰指征,及时有效的吸痰。每2h翻身叩背,改善肺泡通气量。舌后坠严重患者应使颈部抬高,必要时置口咽通气。每日口腔护理2次,雾化吸入,促进痰液稀释,若有频繁呕吐者,应行胃肠减压,防止误吸及胃液的反流。如果痰多不易吸出,应早期气管切开,病人应单人房间,严格消毒隔离。病室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杜绝一管多用,并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有无臭味等,定期做痰培养。气道内持续滴入湿化药液[2],增加雾化次数。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局部敷料,防止交叉感染。 2 颅内感染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出现高热时[3],要分析原因。一般急性期可达到38℃~42℃,经过5~7天逐渐下降。如体温持续不退,或下降后又上升,可考虑伤口及颅内感染。护理中应严密观察热型及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枕冰袋或冰帽,腋下夹冰块,温水擦浴,同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必要时用冰毯降温。协助医生进行腰椎穿刺,标本及时送检。 3 体液平衡失调及高血糖症颅脑损伤及其处理过程中,由于脑损伤的影响,使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和代谢发生障碍,病人常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护理中,严密监测尿量,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有无尿崩症现象,每日监测尿钠、尿密度及电解质。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补充输液量及鼻饲量,以保证出入量及电解质的平衡。另外,由于创伤的打击,体液和营养的失衡,麻醉对代谢的影响,使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代谢加快,导致血糖增高[4]。在密切监测血糖、尿糖的同时,要正确使用胰岛素的剂量。静脉用药注意血管的保护及输液时要掌握滴入浓度及速度。药液启瓶后应放于3℃~8℃的冰箱内,可存放60天安全使用。并掌握正确测量血糖的方法,对高血糖、低血糖的反应有一定的了解,做到早发现、及时处理。 4 消化道出血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丘脑下部损伤的病人,可并发神经原性应激性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一旦发生,有较高的病死率。出血之前多数病人有呼吸异常、缺氧、呃逆等症状。护理中应观察上述情况外,密切观察病人的大便及呕吐物,昏迷吞咽困难者应24~48h后给予鼻饲。鼻饲量掌握从少到多,少量多次的原则,注入鼻饲温度适宜,同时给予预防性药物。如出现出血情况,可暂禁食,抽出胃内溶液,行胃肠减压,每4~6h冰盐水洗胃,同时注入云南白药、凝血酶等止血药物,密切观察血压及脉搏的变化,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5 脑脊液漏脑脊液漏是脑蛛网膜和硬膜处有破损,以致脑脊液可经此破损处漏至硬脑膜外,出现脑脊液漏现象,一般颅骨骨折最常见。主要症状从鼻腔、耳道及伤口流出澄清无色的液体。术后应经常观察伤口及耳道、鼻腔部位。如有脑脊液漏者可采取头高卧位,头部垫一次性无菌巾,以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外表敷料,鼻腔及耳道漏液者禁止填塞,以防逆行感染。清醒者避免擤鼻、咳嗽和用力,大便干燥者用缓泻剂。脑脊液漏多于数日内愈合,若超过一个月以

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1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分析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全部患121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治疗颅脑外伤必须严密观察病情的演变,积极防治并发症,使并发症得到控制,防治病情的恶性循环,颅脑损伤才能顺利恢复,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 颅脑损伤是预后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其致死与致残均与并发症密切先关,在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其并发症的发生,给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定得困难,这也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我院2008~2012年共收治121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我们发现若能及时防治,采取有效的預防与护理,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总结其并发症,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脑疝 脑疝是颅脑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须高度重视脑疝的预防及紧急处理。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为天幕裂孔疝,常发生在起病数小时至1w以内,多见于基底节区出血,与血肿量大小及脑水肿占位效应相关。其次为枕骨大孔疝,常见于脑干及丘脑下部损伤出血,与局部占位效应及脑脊液梗阻有关,预后较差。 2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尤其是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或老年患者,很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并且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老年患者而言,因为其机体免疫功能减弱以及呼吸道分泌型IgA下降,导致肺部容易遭受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特点是通畅为两肺感染,右肺更多见,痰培养提示病原菌以G-杆菌、球菌多见。其原因主要包括误吸、舌后坠、长期卧床等。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后,身体上的多种器官功能就会受影响,继而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临床防治上,除了常规应用抗生素外,术中与术后转运期间的保暖也是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能有效保障患者对自身温度的需求。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取侧卧或侧伏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治呕吐物或口中分泌物外流。保持气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改善肺泡通气量。舌后坠的发生率高,应使颈部抬高,必要时置口咽通气管。加强口腔护理,雾化吸入,防治误吸。如痰多不易咳出者,应行气管切开。患者应单人房间,谢绝探视,病室保持一定得湿度和温度。吸痰吸氧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量及气味,定期痰培养。气道内持续滴入湿化液[1],增加雾化次数,防止交叉感染。 3颅内感染及脑积水

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重型颅脑损伤(SBI)由于患者昏迷时间长,自身代谢紊乱,易产生多种并发症,严重的 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原因之一,是外科创伤中最严重的一种损伤。该损伤近年来发生率逐 渐上升,死残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并发症的发生,对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若能及时 防治,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1 基础护理 1.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严格按照医嘱时间或不定时到患者床头与患者交流,若患者 不在监护室,可嘱患者陪护人员定时与患者交流,以便于及时发现患者意识变化,治疗上遵 医嘱按时按量准确地给予脱水剂,一般给予甘露醇、速尿等药物;瞳孔的变化,一般正常瞳 孔直径2-4 mm,对光反应灵敏。注意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有无瞳孔缩小。严重颅脑损伤导致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突然发生致命的小脑幕切迹疝或颞叶沟回疝,应立即报告值班医 师并协助抢救;如出现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改变,表示患者存在桥脑损伤,此时病人多深度 昏迷。 1.2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给予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用负压吸 引吸除,如患者仍有呼吸困难症状,应考虑是否有舌后坠,立即使用舌钳,防止舌咬伤,并 备有口咽通气管,必要时建议医师行气管切开术。 1.3 气道护理 保持病室温度及湿度适宜,湿式拖地,可以应用湿化器,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23℃,相对湿度在60%-70%,病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有条件者用适合比例的8. 4液拖地;有 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陪护人员禁止探视;患者气管套管口覆盖湿纱布,不定时用生理盐水喷洒,以保证呼吸道湿润;切口处每日换药一次,保持切口干净清洁;气管套管小气囊每日用注射 器放气一次,充气压力要适宜,以避免长时间压迫气管内壁,引起粘膜缺血坏死,严重时可 导致气管食管瘘;吸痰用物专人专用,每日消毒一次,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1.4 口腔护理 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两次,保持口腔清洁及防止口腔感染。昏迷时间较长者,每日 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口腔护理2-3次或漱口液漱口4-5次/日。做口腔护理时所用的物品需经 消毒后方可给病人使用,要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时动作要轻巧、细致,保持口腔动 膜的完整,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做口腔护理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如有无充血、炎症、糜烂、溃疡、肿胀及舌苔颜色的异常变化等。 1.5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到每日更换引流袋1 次,认真观察记录引流物的性状、颜色及量, 引流袋要妥善固定,有特殊情况的及时报告医师。 1.6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意外伤,对于突然的意外打击,常使患者和家属产生忧郁、焦虑、 饮食睡眠障碍等,故入院时,即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个体化的、整体的指导和健康宣教,对家 属给予理解、关心和心理支持,鼓励宣泄、倾诉,以发泄他们的抑郁情绪,从而减轻家属的 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 1.7 其他 对于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者,白天用氯霉素眼药水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夜晚用凡 士林纱布块覆盖,避免发生角膜溃疡甚至穿孔;有脑脊液鼻漏耳漏者应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应严禁冲洗、填塞,禁止做腰穿,防止逆行感染。 2 并发症的护理 2.1 压疮的护理 昏迷及长期卧床,尤其是各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易发生压疮,预防压疮重点要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同时要加强营养,在病情许可下可以给高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约束带使用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一)血液循环障碍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肢体局部循环障碍T立即松解约束T评估伤情T更换约束部位T 报告医生、护士长一活动肢体,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回流T安抚患者及家属T观察局部循环有无改善(如有改善,给予热敷、理疗如磁疗,烤灯照射等; 如局部循环无改善或发生局部组织坏死者请外科医生会诊处理) T记录局部皮肤情况T做好床旁交接班T科室讨论分析T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二)皮肤破损、皮下淤血 处理流程(1)约束致患者皮肤破损T立即松解约束带T更换约束部位T 评估伤情一报告医生、护士长一局部涂擦0.5%碘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避免摩擦和受压-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记录受损部位皮肤情况 - 床旁交接班 - 科室讨论分析 - 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2)约束致患者皮下淤血 - 立即松解约束 -更换约束部位 -评估伤情 - 报告医生、护士长 - 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 安抚患者及家属 - 加强局部观察 - 记录受损部位皮肤情况 - 床旁交接班。 (三)约束带松脱 处理流程出现约束带松脱 - 查找原因 - 重新约束,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 做好解释、宣教 - 加强巡视。 (四)肢体麻木、关节僵硬、骨折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关节僵硬相应症状 - 立即松解约束带 - 立即通知医生、护士长 - 查找原因 - 查看评估伤情 - 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 安抚患者及家属 - 观察病情并记录 - 做好床旁交接班 - 如出现骨折,科室讨论分析 - 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可编辑

、危重患者翻身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一)坠床 处理流程患者发生坠床T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T评估伤情后再搬动T 取合适体位一检查受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必要时拍X光片)一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f安抚患者及家属f观察病情并记录f做好床旁交接班f科室讨论分析 f 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导管扭曲、脱出,引流液逆流 处理流程患者发生管道脱落 f 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 f 由医生确认处理方法并进行处理(普通患者的胃管和留置尿管可由护士重新置入) f 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f 安抚患者及家属 f 观察病情并记录 f 做好床旁交接班 f 科室讨论分析 f 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三)皮肤擦伤、撞伤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皮肤破损f查看破损情况f局部涂擦0.5%碘伏f严重时报告医生、护士长f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f安抚患者及家属f观察病情并记录 f 做好床旁交接班 f 科室讨论分析 f 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四)脊髓损伤、关节脱位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脊髓损伤、关节脱位相应症状 f 立即保护好患者头颈部,避免再度扭曲 f 睡硬板床 f 报告医生、护士长 f 评估伤情 f 做好抢救准备 f 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f 安抚患者及家属 f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注意呼吸及氧饱和度)f 做好床旁交接班f科室讨论分析f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

2015年ICU科第二季度业务/教学查房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年5月28日16:00 地点:七楼多媒体会议室 主持人:方琼訇 参加人员:详见签名单 护士长:今天由我们ICU组织的全院第二季度护理查房,今天的查房主要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颅脑损伤都占全身部位损伤总数的20%,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却远远高于四肢骨折。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建筑、工矿的工伤事故,运动损伤及自然灾害等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因难产或产钳引起的婴儿颅脑损伤亦偶见。在我们医院以急诊病人居多,在我们ICU外科病人中颅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年中颅脑损伤的病人给我们医院带来的收入有一千多万,因此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首选由责任护士进行下病情介绍。 ***:由我来做下病历简介:姓名:*** 性别:男年龄:26岁床号:8床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多发伤,开放性特重型颅脑损伤,脑干损伤,开放性脑挫裂伤(额叶,左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顶枕部,侧)、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额颞骨,左侧;颞骨,右侧),颅底骨折,头皮挫裂伤,休克代偿期;胸部损伤:双肺肺挫裂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左肾挫裂伤,左颧弓骨折,左上颌骨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擦伤。 现病史:患者缘于入院前约2小时被小车撞到(具体不详),即致人事不省,呼之不应,头面部、口鼻腔、双外耳道等多处活动性出血,呼吸深快,四肢冰冷,无呕吐,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伤后急呼我院"120",救护车送入我院,即予吸氧、吸痰、心电监护、持续导尿、伤口包扎、输液、气管插管等治疗,并急请神经外科、普外科会诊,予行腹腔诊断性穿刺,未抽出液体,考虑病情危重,

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外二科刘娟王林李述平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护理及常见严重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总结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的发生与护理措施之间的联系,提出有效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50例共发生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其中主要包括重度颅高压,肺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癫痫,皮肤及泌尿系感染。【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只要护理措施得当是可以预防并治愈的,并可以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程度,改善预后。 关键词颅脑损伤;重型;并发症;预防;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者)是各种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其死残率居高不下,死亡原因除与颅脑当时损伤程度有关外,尚与全身并发症和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本文将我科自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共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通过采取早期观察护理,预防并发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全部病例术前CGS<8分,并经头颅CT/MRI 或手术中确诊。蛛网膜下出血13例,硬膜下血肿8例,多发性颅内血肿1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9例,脑室内出血8例。共发生并发症11例,其中重度颅高压的患者3例,发生率(27.3%),死亡1例;肺部并发症患者2例,发生率(18.2%);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例,发生率(18.2%)癫痫的患者1例,发生率(9.09%);并发褥疮,泌尿系感染及其他的患者3例,发生率(27.3%)。本组共死亡13例,其中因并发症死亡4例,占死亡率的33%。 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 颅内高压的预防和护理 颅脑伤后直接造成的继发性损害是颅内高压,而且是致死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监测颅内压动态变化,能及时发现迟发血肿和术后复发血肿,有效预防颅内高压的发生。同时还发现以下因素与颅内压变化关系密切。 (1) 头部抬高30°可降低颅内压约1kpa,但禁忌屈髋超过90°,因此体位可增加胸、腹腔内压力而阻碍静脉回流致颅内压升高。 (2) 亚低温治疗后,体温每降低1°,脑耗氧量与颅内压可下降5%~6%。 (3) 充分给氧,减少呼吸无效腔和气道阻力,可改善脑缺氧,使颅内压下降1~2kpa。 (4) 在颅脑伤早期应尽量减少一些常规的护理措施,如翻身、吸痰,以免导致颅内压增高。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1、定义: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所有颅内血肿,广泛脑挫裂伤,颅脑外伤后昏迷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伴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它具有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复杂病程长,死亡率高的特点。 2、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意识是判断患者病情轻重及脑功能状态的可靠指标之一。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不仅要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变化。瞳孔是判断颅脑损伤后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应的灵敏。体温、脉搏、呼吸,是护理人员最常收集的资料,观察过程中发现异常,如:瞳孔进行性散大,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变化,提示脑疝的可能,血压下降,呼吸深慢,脉搏缓慢常提示颅内增高的表现,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 (2)呼吸道的护理:对没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使其取侧卧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翻身叩背利于痰液、呕吐物、口咽分泌物排出以防误吸。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定时湿化气道,及时吸痰,痰液粘稠着可配合雾化吸入及翻身叩背,注意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保证患者舒适。

(3)卧位:抬高床头15至30度,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头部经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 (5)口腔及眼部护理:口腔护理一天两次,观察患者口腔情况正确选择口腔护理溶液,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患者舒适。做好眼部护理,闭合不全的患者应遵医嘱给予眼药水和凡士林纱布覆盖。 (6)泌尿系护理: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易发生尿储留和尿失禁,对于流置尿管的患者应定时每日会阴护理两次,每三天更换尿袋,定时膀胱冲洗,定期更换尿管,定时放尿,以训练患者的膀胱贮尿功能。 (7)便秘:根据病情遵医嘱应用缓泻药,如:白色合剂、液体石蜡、开塞露等,必要时行灌肠。切记患者用力排便、排气,以免引起颅内压增高。 (8)引流管的护理:护士应明确引流管的名称、目的及放置方法,妥善固定,观察引流管的颜色、性质及量,告知患者家属相关注意事项,保持引流管通畅。如患者需外出或检查治疗,当班护士为患者夹闭引流管以免引起逆行感染,引流管拔除后注意观察有无渗血渗液,以防脑脊液漏发生,以免引起颅内感染,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各班认真做好交接班。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口腔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 (一)口腔损伤 1.发生原因 (1)在口腔擦洗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动作粗暴,裸露的止血钳尖端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特别是肿瘤患者放疗期,口腔有感染及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容易引起口腔黏膜及牙龈的损伤。(2)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协助口方法不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患者口腔、牙龈或口腔黏膜损伤。 (3)漱口液温度或浓度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灼伤。 2.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炎症反应、溃疡形成,患者主诉口腔疼痛,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 3.预防及处理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止血钳的尖端直接触及患者口腔黏膜。(2)对凝血功能机制差、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擦洗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防止碰上黏膜及牙龈。(3)对需要使用开口器协助口的患者,应将开口器包上纱布从臼齿处放入,以防损伤患者口腔黏膜或牙齿,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开口。 (4)根据口腔具体情况选择温度、浓度适宜的漱口液。 (5)在口腔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如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或0.1%-0.2%双氧水含漱;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可用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洗必泰漱口液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二)吸入性肺炎 1.发生原因 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口腔护理的清洁液、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入气道,是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 (1)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及胸痛等,叩诊呈浊音,听诊肺部有湿性罗音。(2)胸部X 片可见斑片状阴影。 (3)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多。 3.预防及处理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切记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2)口腔护理所用棉球要拧干水分,不可过湿;神志不清患者不可漱口,以防误吸。(3)已出现肺炎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的抗生素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三)窒息 1.发生原因

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河南省人民医院王恩锋 1.颅骨骨髓炎 病因:为头皮软组织、中耳、乳突和副鼻窦等处炎性感染而经导血管侵入颅骨内或颅脑开放伤感染所引起,亦可由菌血症后发生的细菌栓子由血运转移至颅骨内。影像学表现:头部CT: 1.表现为不规则的蜂窝状骨质破坏区,主要位于板障,亦可累及内外板。 2.破坏区内可见高密度的米粒状细小的高密度死骨。 3.周边可见骨质硬化增生,颅板外无骨膜反应。 4.局部的头皮可见软组织肿胀。 头部MRI: 由于受累部位细胞成分和水量增多,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急性期边界不清,慢性期病灶局限,边界清晰。MRI显示骨质破坏没有CT效果好。 2.化脓性脑膜炎前言:脑外伤后并发的化脓性脑膜炎并不多见,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因为手术导致的脑膜炎不少,死亡的也有。脑膜炎的的诊断结合症状及CSF的化验足够确诊。影像学: A.头部CT: a.病程早期软脑膜及脑浅表血管充血、扩张、炎性细胞浸润,CT 表现为线性强化。当炎症播散至脑组织形成脑膜脑炎时,CT 显示脑实质内局限性和弥散性低密度灶,即脑水肿改变。

b.当炎性渗出物或粘连闭塞马氏孔、路氏孔及大脑导水管时可造成梗阻性脑积水;大脑表面蛛网膜发生粘连、萎缩,影响脑脊液吸收时则可形成交通性脑积水。 B.头部MRI:脑沟及基底池不清,增强后见脑膜强化。脑脊液的生理循环如下: 从左右脑室的脉络丛及毛细血管,产生脑脊液→左右脑室→室间孔门罗氏孔→第三脑室脑脊液大部由此产生→大脑导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三小孔两个侧孔即路氏孔及一个中孔即马氏孔→小脑幕下的蛛网膜下腔中脑四周的空隙→大脑的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大部由此吸收小脑延髓池→脊髓部的蛛网膜下腔 Dandy-Walker综合性路氏孔与马氏孔缩窄 3.外伤性脑脓肿概述:正常脑组织抵抗细胞感染的能力较强,脑外伤后所引起的外伤性脑脓肿仅占所有脑脓肿的5%,其感染途径多系化脓性细菌直接从外界侵入脑部,因而脓肿的部位多在伤道或异物所在附近,少数则可在伤后数月甚至多年后才发病,临床上称之为晚发性脑脓肿。 MRI表现均呈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可见环形或点状,脓肿壁呈等T1、短T 2 信号,与CT 显示的脓肿壁相符。由于MR I 对正常及异常水分布敏感, 故对早期脑炎的脑细胞水肿较CT 显示清楚。MRIT1W I 显示坏死脑组织的低信号区大于CT 所示的低密度区,与术中所见病理坏死区是一致的,能更准确提示病变的程度。 4.颅神经损伤外伤及手术后的颅神经损伤非常常见,经常见到外伤后的患者出现嗅觉丧失,视神经管骨折后出现视力下降,眶尖综合症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常规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常规 一、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常规 【概述】 肺部感染指下呼吸道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患者防御机制的疾病及手术后。术后肺部感染以肺不张最多见。患者表现为术后早期发热、呼吸、心率加快,继发感染时,体温升高明显,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 【原因】 老年胸、腹大手术、长期吸烟、已存在急慢性呼吸道感染、术后呼吸运动受限、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及排出不畅等。 【预防】 1.进行术前深呼吸锻炼。 2.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减少气道内分泌物。 3.术前积极治疗原有的支气管或慢性肺部感染。 4.全麻手术拔管前吸净支气管内分泌物,术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误吸。 5.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体位排痰或给与药物化痰,以利于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 6.胸、腹带包扎松紧适宜,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和绑扎。 7.注意口腔卫生。 8.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护理常规】 1.术后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帮助其翻身、拍背,促进气道内分泌物排出,尽快解除气道阻塞。 2.教会患者保护切口和进行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3.痰液粘稠时,超声雾化吸入或服用祛痰剂。

4.鼓励患者摄取充足水分,以利呼吸道分泌物的稀释和排除。 5.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二、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常规 【概述】 泌尿系感染是指排尿的通路即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被细菌感染而发生的炎症,主要表现为发热、腰痛、排尿次数增加及排尿时疼痛等症状。 【原因】 1.排尿不畅和排尿不尽,膀胱残留尿成为细菌繁殖场所而诱发泌尿系感染。 2.机体抵抗力下降,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细菌经血行播散而引起泌尿系感染。 3.长期留置导尿或卫生状况不佳。 【预防】 1.保持尿道外口的清洁,每天温水清洗会阴部,勤洗内裤尤其女患者。 2.多饮水,对于排尿不畅者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ml,以冲洗尿道,排除细菌及毒素。注意观察尿液、尿量、排尿次数及体温变化。 3.指导患者尽量自主排尿,防止尿潴留发生。 【护理常规】 1.每天清洗会阴、肛门1~2次。 2.排尿困难者,定时按摩膀胱,但不可重压,病情允许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排空膀胱残余尿。 3.出现尿潴留时应及时处理,若残余尿超过500ml时,应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 月我科收治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的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 效果。结果:经过综合的临床护理,实验组53例患者中,50例治愈,治愈率为94.3%,对 照组53例患者中,38例治愈,治愈率为71.6%,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接受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护理;影响因素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一种临床常见的创伤,随着交通道路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占全身 部位损伤总数的20%,死残率则居全身第一位,约30%-50%[1]。中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中神 经科常见的危重症,此类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因此对其治疗的重视程度一直极高[2]。重型颅脑损伤是格拉斯评分在3-8分的病人,主要包括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等病人[3]。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病重情急、重、复杂且昏迷时间长、发病率高、 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护理复杂等特点,因此细致、及时而准确的综合临床护理 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和恢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106例患者,采取早期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05例,其中男72例,女29例。年龄2-14岁的患者6例,15-40岁的患者69例,40岁以上的患者30例。共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应激性溃疡的患者4例,死亡1例;肺部感染2例,死亡1例;并发肠道感染的患者1例,并发褥疮、泌尿系感染及其它的患者 3例,死亡1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吸氧、心电监测、外伤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抗休克等常规治疗,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时刻注意患者意识的改变及瞳孔变化,发现异 常及时处理。 2 护理措施 2.1 严密观察病情 根据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时动态的抓住病情变化,科学的分析病情,制定正确 的治疗方法,挽救患者生命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十分重要的。 2.11 监测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是颅内继发伤的反应,以呼吸变化最为多变和敏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必要时监护仪连续监护。 2.12 意识状态 意识分为清醒、嗜睡、朦胧、浅昏迷和深昏迷。意识状态是反映颅脑损伤病情的最客观 的指标之一。意识障碍的程度常代表颅脑损伤严重程度[4]。在护理中借助答话情况,呼吸反应,对疼痛的刺激反应,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来了解病人的障碍程度。对出现躁动不安的患 者应,加强观察,躁动不安是一种急性期常见表现,首先考虑因素是脑水肿。其次是颅外因 素如呼吸道不通畅引起的缺氧,尿潴留引起的膀胱过度充盈等。护理中应仔细检查躁动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