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21年考研参考书目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21年考研参考书目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21年考研参考书目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21年考研参考书目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辅导班: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21年考研参考书目

专业:040100教育

初试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11教育学基础

初试参考书目

1、《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3、《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6、《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

专业:078401教育技术学

初试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729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

(4)870计算机应用基础(一)

初试参考书目

729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杨九民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70计算机应用基础(一):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徐士良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专业:040200心理学

初试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12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初试参考书目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亮人民教育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第3版

《发展心理学》第三版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郑日昌吴九君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专业: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初试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考204英语二)

(3)301数学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考302数学二)

(4)874数据结构与C语程序设计

初试参考书目

874数据结构与C语程序设计:

①《数据结构及应用算法教程》(修订版),严蔚敏、陈文博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

②《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王敬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推荐增加: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王敬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年数据结构考研复习指导》王道论坛

专业:047101教育经济与管理

初试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11

初试参考书目

736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

1.《教育经济学新编》(第四版)范先佐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2.《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吴志宏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教育组织行为学——适应型领导与学校改革》(第八版)[美]罗伯特·G·欧文斯著、窦卫霖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专业:0871J3教育信息技术

初试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76计算机应用基础(一)

初试参考书目

876计算机应用基础(一):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徐士良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专业:045114现代教育技术(专硕)

初试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33教育综合

(4)873C 语言程序设计

初试参考书目

专业:040100教育学

初试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3)311教育学基础

初试参考书目

1、《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3、《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6、《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

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

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 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的风口发展迅猛。信息化、网络化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主动融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 我国历来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据教育部2015年统计,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招生数348万,毕业生数322万,在校生数1048万,占到高等教育的41.2%,全年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要求,培养出拥有信息技术的优秀职业人才。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社会整体重视程度低,生源质量不佳。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社会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社会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档次较低,能上大学绝不去职业院校。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投入,通过奖助学金等方式吸引学生入学职业院校,但从整体上来看生源质量问题没有得到扭转。 2.从就业情况来看,技能人才成为就业热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很多高学历人才难以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与之相反的是,随着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职业教育人才就业市场持续火爆,实用的技能人才就业率持续走高,职业院校学生收入满意率也逐年见涨。根据《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如下图: 就业率和收入满意度说明了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人才,特别是经受过职业教育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且具有较高的职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革新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1.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力量。当前,我们处于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逐步与传统工作生活方方面面融合为一个整体。职业教育作为与实际生产生活关系最直接、与科学知识转化联系最密切、对刺激就业造福民生作用最显著的一类教育,必须充分吸收利用信息技术,真正让职业教育信息化,才能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科技,才能让职业学院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挥自己所学本领,顺利开展自己的工作。 2.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全新的办学授课模式。过去,职业教育由于其重视实践的特殊原因,只能在学校统一学习培训。近年来,随着以网络技术为代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一、专家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所以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这种动力与支撑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⑵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 ⑶能在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手段、途径和方法 手段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具体包括五项内容:⑴建设若干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⑵开展新技术教育应用的试验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信息化关键技术与装备。⑶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⑷通过信息化试验区与试点校的集成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促进信息技术、装备与教育的融合。⑸建设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跟踪、分析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评估教育信息化进展,提出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为教育信息化决策

提供咨询与参考。 既然用“深度融合”观念取代“整合”观念的目的是想要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的、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方法——也就是能真正触及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修修补补”)的途径方法,可见“深度融合”观念和传统“整合”观念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要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后者则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从来不敢去触动(或根本没有想到要去触动)更深层次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众所周知,这也是除远程教育以外,各级各类教育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既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课堂教学结构” 自然就应当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既然“课堂教学结构”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那么,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 自然就等同于实现了学校教育系统最主要的“结构性变革”,这应是合乎逻辑的结论。 “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 的确切内涵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众所周知,所谓课堂教学结构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实际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上,也就是: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

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

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 我国从实行教育改革以来就主张改变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大力倡导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索、发现及学习。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即使教学方法有所创新,但是否能和实际的教学相适应也是很难确定的事情。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只要所学的内容是需要创新教学方法的就都是不易理解和掌握的。虽然能够想出比较理想的方法去学习这些内容,但一旦面对现实却又是不容易实现的,然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习方法相比较之下就表现出绝对的优势。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方法中为教学提供服务,从而解决了那些在教学中出现的不易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之前,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在确立了教学内容之后,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试图创新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对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进行全面而系统 地分析。将要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以及在教学中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等一系列与教学有 关的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特定的情况灵活地选取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

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师应为学生设置合理有效的学习过程。教师在为学生设置教学过程时一定要将其与创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详细的分析和规划整个教学过程。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知识有四个环节,即知识的获取、转化、应用及评价。在教学设计中有一种设计被称为理想设计,它是假设教学条件不受任何限制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学习的四个环节来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理想设计是以学生学习的四个阶段为中心,结合符合新时期发展需要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等为学生设定适合他们学习的流程。首先,教师可以选取探究式或直接讲解等教学方式在学生获取知识这一阶段进行知识的传授;其次,在学生对知识进行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证明等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转化知识;再次,当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一些现实问题中时,教师要适时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应用;最后,教师在选择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其方式的合理性、有效性。 二、依靠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方法 就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而言,它还处在一个整合的阶段,技术还不能完全融入到教育当中去。但为了能够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清楚的理解和把握,在了解学生特点及学习规律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职责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职责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部门,担负着学校各类信息化应用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及维护的职能。 一、总体工作 规划和协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的发展,并负责日常事务和管理工作;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设备管理、应用;指导和组织学校教师开展软件开发、多媒体制作、视频摄录编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培训;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职能范围 负责校园网、广播、有线电视等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负责计算机房、演播厅、录播教室、语言教室、结构创新实验室、金融创新实验室、艺术结构创新实验室、三个年级教室等场所的设备维护和开放管理的工作。 三、教学任务 承担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任务,贯彻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 四、培训任务 负责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信息化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技能。 五、校园网建设

负责校园网、广播、有线电视的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 六、教育教学平台建设 负责学校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平台的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 七、网站建设 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维护和日常更新,做好网上宣传和网上办公,承担市文明单位、校务公开、党务公开信息的上传工作。 八、照相录像 承担校内宣传和教学工作的录像和照相任务及学科研究等专题片的制作、硬盘复制、光盘刻录、图片扫描、视频采集等。 九、视频课制作 负责网上走班课和教学素材的制作与保存。 十、信息采集 负责学校信息资源的收集与采编,建立学校资源库(课件、教案、试题、教学光盘等)并发布在学校内部办公网上,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为学校领导及其他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十一、电教服务 准备好各教研组多媒体课堂教学任务所用的电教设备。负责学校各计算机室的上机安排和演播厅、录播教室、创新实验室、语音教室的使用。 十二、维护咨询 负责对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教室、各办公室、广播、有线电视、图书馆、文印室等处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各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菱角乡中心学校2007年12月我校申报了云南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得到立项批准,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县教育局和中心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此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执行情况 自课题批准立项以来,菱角乡中心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在人员、资金和研究时间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并加大了信息技术建设力度,为课题研究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乡各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建设多媒体教育室,接入互联网等,现全乡13所小学已有12所接入互联网,收集资料、传递信息迅速、方便,处理信息容易。中心学校还投入4万余元,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及菱角教育网站,为开展课题研究及教学研讨提供了场所,搭建了交流平台。先进的设备和水平,以及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财、技术、设备的保证。在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课题研究负责人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中

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展 本课题研究分设计申报、实施阶段、中期论证、结题鉴定四个步骤进行,现课题研究已进入了中期论证阶段,将进行检查、总结和调整、改进,完成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及资源集锦,接收中期评估。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等。 1、行动研究法:教师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5、观察法: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下的外在表现进行考察,然后通过

湖南商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五年发展规划

商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五年发展规划 1 引言 21世纪的教育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为此,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重新调整教育目标,制定教育改革方案,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国也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商学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校园网上运行的办公自动化、综合教务管理、财务管理、网络教学等系统在为学院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管理观念。 为了更好的理解贯彻教育部“教高〔2005〕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升学院品位,特提出五年全面营造商科院校特色的数字化校园规划。 2 整体建设目标 数字校园是一个与现实校园紧密相关的数字空间,它是现实校园空间的延伸和扩展。从整体上来看,数字校园是一个层次结构,如果用一系列同心圆形像地描述它的话,其圆是核心、是基础,外圆是在圆的基础上提供的更进一步的服务。因此,商学院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目标应从到外分层实现: 核心层是“网络基础层”:网络是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如果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不能流动,也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 第二层是“网络基本服务层”:网络基本服务是数字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域名服务、身份认证、目录服务、网络安全、以及公共服务(如电子、文件传输、Web发布)等; 第三层是“应用支撑层”:它主要处理业务逻辑,将各类数据按照业务的逻辑规管理、组织起来,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

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工作职责

自贡一中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工作职责 一、在校长和分管校长领导下,主持学校信息中心日常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技术装备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对完成信息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负责。 二、负责制订学校信息中心各电教功能室的岗位职责、学期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协助主管领导搞好学校信息技术装备事业中、远期规划;及时完成学校信息中心学期和年度工作总结。 三、对信息技术装备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把关,负责对全校电教装备财产进行登记、管理、调配、维护和维修。建立和完善录播教室、校园电视台、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学生机房、SEEWO教学一体机等功能室使用制度。保证电教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四、做好校园网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工作,确保网络安全,负责组织学校网站的筹建、管理及内容更新,努力实现教师在网络上进行备课、学习、办公、信息查询、对外交流及远程教育等。 五、树立质量和服务意识,负责全校教职工信息技术及电教设备的使用培训,使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强化电教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的合理使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完成各级电教装备部门组织的评比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评比竞赛成绩。 七、完成电教装备的各项达标创建及其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自贡一中计算机教室管理人员职责 1、计算机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计算机教室管理规则。 2、机器运行时,应随时巡视机器运行情况,注意电源电压、室温变化情况。 3、管理人员应配合教师,指导学生按规定使用计算机,机器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查明故障原因,确系故意损坏的,要追究责任,严格执行赔偿制度。 4、、管理人员应指导上机人员做好相关表册的填写工作,并整理归档。离开机房时应切断电源,切忌设备在无人值守情况下通电。 5、、管理人员应做好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做好除尘、防潮工作。 6、不得私自拆卸设备、变更线路,机器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登记和维修,保证设备完好率。 7、离开机房时,应关好电源,关好门窗,做好防火、防潮、防尘、防雷、防盗等安全工作。 8、计算机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硬盘还原及数据恢复功能,随时保持机器软件完整性。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参 考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章 一简答题 1.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答:1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 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2.简述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育技术定义的内容.11 答: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简述我过教育技术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 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教育技术. 2发展的不仅是装备与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核心. 3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教学媒体教材建设. 4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是人. 5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教育技术的先导. 4.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可以描述为哪4个方面的内容17 答:信息流.人的加工信息能量是有限的,记忆取决与信息编码码.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哪4个要素 答: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4学习是自我评价的. 6.简述现代建构注意观的学习具有哪6个特征20 答: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的学习.反思性的学习. 7.简述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见容。 9.简述考夫曼的教育应用模式. 答:是把系统方法定义为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逻辑过程的组成是: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并组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惊醒实施,评价效果,对系统的整体或部分做必要的调整或修改. 10.斯金纳根据强化作用理论提出的程序教学包含哪四个组成要素 11.简述发现学习有哪4项优势和作用 答:1提高智力的潜力. 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3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二.论述题 11.试述美国教育部教研室突出的建构主义在学校的教与学中的9个应用要点. 答:1学习依赖于学习者以前的经验.2学习者必须建构起自己的意义. 3学习是情景性的,新知识所具有的意义高度以来于情景,知识在不同的情景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很少有独自于任何具体情景的意义. 4学习依赖于共同具有的理解,这种工友的理解来自学习者与他人的商讨. 5建构主义的教学包括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并且提供适当的学习活动去帮助他们.

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科学馆的工作计划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科学馆的工作计划范文在新的学年里,莞中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新课改也在莞中渐现特色,技术中心和科学馆相关的工作也更加繁重,同时我们的人员配备也得到了加强,围绕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的新的工作思路和治学思想,本部门将加强管理和不断学习,努力提高部门的工作水平,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稳定的服务,促进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化。 新课改给整个教育带来新的面貌,同时也是新机遇,全国示范高中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一个契机,本部门将以主人翁的精神从软件和硬件上为完成这一任务做好工作: 1、加强部门人员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教育,各学科人员不断学习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思维,快速适应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方法; 2、围绕学校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不断改进各实验室和部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力争成为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小集体,为莞中这个大集体的未来发展添光添彩; 3、提高部门的管理水平,落实好各项工作,做到各司其职,责任到人,每个岗位有专人负责。

1、系统地利用好现有的仪器设备,合理调配,确保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2、利用有限的资金,加强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确保重点学科实验所需设备,同时调动各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各种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3、改造一至两个电脑室和物理实验室,确保相关的高考口语和物理实验的顺利进行; 4、维护好校园双向多媒体系统,为日常教学更好的服务; 5、合理规划和配备好新电教楼的教学仪器,组织好新电教楼的设备进驻和施工,物理实验室的搬迁; 1、继续进行校园信息平台的培训,推进日常事务无纸化办公的进程; 2、开展两到三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进一步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整体水平;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www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 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一体化方案

小学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教学一体化方案 辅导教师:郑大庆 一、课程概况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是中央电大高等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称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2009年秋季开课,定为两学期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现代教育思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等。 本课程的目的:提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学人才的需求。 本课程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对学习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主体)、教育技术意义的认识,树立起信息科学、计算机文化的意识,增强现代教育观念和改革观念。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了解教育信息处理的方式、方法。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图表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上网和制作简单网页的能力。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并根据学

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理解课程的理论、方法,认真做好相关的实验,并自觉地把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意识理念、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者需求分析 1.教学大纲的特点 中央电大下发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从电大办学的经验和实际出发,针对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所采取的“开放教育试点”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的总体建设制定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具有本专业本学科的许多鲜明特点。归纳起来,其主要特点是:特别强调本课程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的教学,其重点是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要求具有理论性、简明性方法性和适用性等特点;把掌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方法作为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按照“开放试点”的学习方式,强调多种媒体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辅助活动均应以学员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在教学要求的层次中,明确提出对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技能等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对有关程序内容、操

基于learnsite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

基于learnsite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基于LearnSite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 兴宁市沐彬中学罗国标 摘要:介绍了LearnSite信息技术学习平台的功能与特点,并展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平台的功能来组织课堂,开展教学评价、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让学生主动学习等方面。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平台; LearnSite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学校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在教学中使用何种教学平台来组织课堂,开展教学评价、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让学生主动学习等,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并非考试科目,学生上课时普遍没有太大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有些学生认为已经会了而不想再学,于是便无所事事;有些学生则是怎么也学不会,什么都想问老师,但课堂上老师确实是照顾不过来。通过一个教学平台,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并且能够及时看到教师对其学习成果的评价,就能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然而让教师自己编程与系统设计一个教学平台是很不现实的。因此,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学校使用的LearnSite信息技术学习平台,这是温州的一位老师制作的一个专门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网络开源平台。 一、平台概述 LearnSite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是基于Windows 2000/2003 Server + IIS + https://www.doczj.com/doc/8018521304.html, 2.0搭建的网站(网页类型作业需要使用Serv-U搭建FTP环境),只需在服务器上安装即可,学生机通过网页来访问,无需安装,管理起来比较方便。是

类似moodle,只不过专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该平台可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下列问题: (1)构建完善教师电子备课平台,促进学案的交流学习。 (2)构建完善的学生作品电子档案,生成过程性学习成绩。 (3)构建完善的学生评价平台(包括课堂表现、作品成果等),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学习。 (4)建立完善的课堂签到记录及上机情况记录,做好完备的机房使用日志。 (5)建立完善的课堂测验平台,即时生成学习反馈。二、平台功能 系统分三种角色登录:管理员、教师、学生。功能如图: 教师平台功能: 管理后台功能: 学生平台功能: 学案管理系统设置我的课程 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我的作品 作品管理班级设置我的网站 签到管理新生导入常识测验 网页管理空间生成打字宝典 打字管理学年升班作品收藏 资源管理 三、平台特点 管理员平台特点: (1)、支持新生数据Excel格式导入 (2)、支持多教师教学及班级分配 (3)、支持数据备份和恢复 教师平台特点: (1)、支持在线备课、反思、课程打包及导入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在中学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比较新颖的课程,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将逐步成为中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学开设信息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通过学习能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能用编制一些简单的程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1、变异性。信息技术课不像语文、数学、英语,同一本教材的内容可以反复使用,它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更新,教学设备也要更新。我平常给学生上理论课的时候,每次会利用五六分钟的时间把一些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时的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的新鲜感、亲近感,也就拉近了学生的学习距离。同样教学方法上我们也要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时候,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硬盘是什么,主板又是什么,而一个新的软件出来通过上机演示来表现该软件的特点和用处。教学硬件设备的更新相对来说周转时间长一点,只要原来的硬件基本上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为学校不可能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不断的更新硬件设备。 2、实践性。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上

的许多知识,特别是软件的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通过亲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才会把概念理解的更好。比如学“磁盘操作系统”时,要求学生用DIR命令查找文件,让学生操作时带上各种参数DIR/P、DIR/W、DIR/W/P等,学生就会对P、W的参数含义理解的更深刻。在讲BASIC 程序设计时,学生只有通过对程序的不断调试才会达到最终正确结果,这远远比让学生在纸上谈兵好的多。 3、创造性。信息技术课又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但它又不像其他发明创造那样复杂,它只需要一台电脑,而且立竿见影。比如在讲BASIC程序设计时,让学生通过已知的程序输入,运行之后在屏幕上显示出图1的图形,那么有些学生就会想要显示图2怎么办?要显示出图3怎么办?这样就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他们便会举一反三的自己去尝试修改程序。结果当然由消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 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1、对比讲解法。比如在刚开始讲解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时,我先用中、英、日文讲一句同样意思的话,然后再引入计算机也和人类一样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再通过说明英语有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祷使句四种语句,从而解释计算机语言也有顺序、分支、循环三种基本结构。这样由学生平常接触到的事例再联想到计算机语言,使学生更快进入到学习计算机语言的状态。 2、直观感知法。信息技术课相对来说还是一门比较新颖的课程,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08.11.22 第二章 一、简答题 1.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P.50 1)、学生泊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 3)、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 4)、学生的学习要发展能力,培养品德以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简述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的8个内部阶段。 P.53/54 接受神经冲动的模式、特征的选择性知觉、短时记忆贮存、长时记忆贮存、提取、反应组织、作业反馈、强化。 3.皮亚杰提出,外界刺激与主体反应的关系不是简单的S→R,而是S→AT→R。试述S→AT→R 的含义。 P.55 AT是主动同化刺激S于结构T的结果,A是大于1的系数,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T,才能成为AT,才能引起一定的反应R。 4.维果斯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比低级机能在结构上多一个中介(或中间环节)X,即A→X→B。试述A→X→B的含义。P.55/56 5.简述学习风格构成的3个层面。 P.61 心理性层面、生理性层面、社会性层面。 6.谈谈教学活动过程有哪几个要素?P.65 并简述各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P.65-67 要素: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没有这个要素,教学就失去了目标。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离开这个要素,就不能引成教学的双边关系。教学内容是一定的科学知识,没有这一要素,“学与教”就失去了基础的前提。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载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7.试分析三种教学结构各自的优缺点。 P.71/72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缺点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难以全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搜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种教学结构往往会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发展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发展---基于《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的实践与反思 易庆竑 (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重庆江北,400020) 摘要: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组织1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全国教育信息技术 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该课题围绕信息技术促进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模式、环境特色、评价方式、留守儿童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等研究内容,聚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通过发展子课题展开系统研究。在过去的2年时间里,该课题在论证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创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探索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小学生提高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的方法与策略,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教育环境的改造,形成中小学在线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探索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课程改革;“33式”;融合;创新 引言 教育信息化要求彻底更新教育观念,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广泛、深入应用。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彻底变革课程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可见,两者是同理同脉的。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涉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关系到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1]为了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发展,切实提高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实效,发挥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1年6月,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简称:市技装中心)启动《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申报工作,并于8月被中央电教馆确立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113920171,研究周期为3年。在过去的2年时间里,市技装中心围绕“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发展”这一命题开展行动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完成了研究计划提出的阶段性任务。 一、该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 “在社会科学领域,着重科学与实践结合的研究。”“行动科学试图既在具体的情境中采取行动,又来检验那些概念化的理论。”“它(行动科学)是不同于既存状况的另一变通途径,认为在社会行动者的价值选择下,可以产生根本性的变革。”[2]《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总方向是依靠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发挥计算机网络跨越时空、沟通灵活的特点,开发、利用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学习中更好地发展和提高。”[3]进一步推进中小学课程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创新发展。该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丰富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优化课程实施策略,构建课程评价新机制,推进全市中小学可持续发展。 该课题从重庆市中小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确立了信息技术促进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

当铺地学区中心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当铺地学区中心校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感谢教育局领导给我提供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当铺地学区中心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工作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我们只是做了我们自己应该做工作,从我而言,我只是履行了一个校长的职责。下面就把我学区中心校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工作的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予汇报: 一、我为什么热衷于抓好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这还得从97年署期到北京学习谈起,那年教研室组织部分主任到十一学校看课,当时我深深的被他们那里先进的教学设备震撼了,每班都有一套多媒体设备,教师讲课省事,学生学得轻松。。。。。我深深的感觉到我们的教育和北京的教育差距太大了,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们也能用多媒体上课啊。97年8月教育局任命我为王家店总校校长,我觉得机会来了,确定了自己的办学理念“瞄准前沿、打造品牌、特色兴校”,从那天起我就把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作为自己任校长的奋斗目标。我带领一班人确定投资思路,选准突破口,艰难的迈开了王家店总校教育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步伐,对于如何克服困难、筹措资金购置设备,加强管理和使用,王家店可能要讲,我今天就不说了。 二、克服困难筹措资金,上硬件。2005年8月教育局人事制度改革,教育局把我调到当铺地总校任校长,在当铺地学区中心校上现代办公设备,可不象在王家店那么轻松,原因是义务教育达标,总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每天都有债主上门讨债,为了躲债,我都不敢在自己的办公室办公,一些电话都不敢接,尽管把债务转到乡里,在06年还是被债主起诉到法院,后来人大、教育局领导出面,这件事才得以平息。不怕大家笑话,初到当铺地最困难的时候,办公有时用废纸背面。尽管如此,责任、良心促使我没有消沉,我毅然带领全学区教职员工投入到现代信息技术工作中。我延续了在王家店总校的建设思路即“双向投入”,选准突破口即“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

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何克抗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时发现,推动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搞硬件驱动,而忽视课堂教学应用,这种方式做起来相对容易,但难以持久,并且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我国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驱动,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心得体会 银光小学 马兰霞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国家对信息设备的资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或者说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出现了难以化解的矛盾,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他们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通过师生互动,帮学生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