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天然气化工工艺学》习题、指导与训练2016.10.09讲解

1.《天然气化工工艺学》习题、指导与训练2016.10.09讲解

1.《天然气化工工艺学》习题、指导与训练2016.10.09讲解
1.《天然气化工工艺学》习题、指导与训练2016.10.09讲解

1. 《天然气化工工艺学》习题、指导与训练

要求:① 考核范围:系统掌握利用教材、讲义核心内容;

② 注重训练:独立完成和理解本作业与训练-1,注重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 公平竞争:考核结果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 ④ 教师关注:考核质量和及格率两大问题! ⑤ F = A*30% + B*70% + C* 0%)

总结与训练-1 §1.0 天然气的组成与性质

1. 天然气是由多种可燃和不可燃的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 其中烃类气体主要成分为CH 4,其次为C 2H 6、C 3H 8等;非烃类气体通常为CO 2、CO 、N 2、H 2、H 2S 、H 2O 及微量惰性气体He 、Ar 等。

2. 1m 3(mol )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称为天然气的体积(摩尔)热值,可燃气热值分类:高热值(水蒸气冷却为冷凝水状态)和低热值(水蒸气为蒸汽状态) 。

3. 可燃物摩尔高热值与摩尔低热值的关系为蒸发焓)

(22O

H O H H

n LHV HHV ??+= 4. 甲烷、乙烷、丙烷的低热值(LHV) LHV(CH 4) > LHV (C 2H 6) > LHV

(C 3H 8)。

5. 计算天然气的爆炸极限为5-15 v%。 其含义为若低于5 v%或者高于15 v%,则会因为天然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不足或者过剩而不会发生爆炸。

6. CH 3OH 的爆炸极限为5.5% ~ 44 v% (6% ~ 36.5%)。

7. C 3+烃小于100mL(l)/m 3 (g)的天然气俗称贫气;而C 3+烃大于100mL(l)/m 3 (g)天然气俗称富气。

8. C 5+烃小于10mL(l)/m 3 (g)的天然气俗称干气;而C 5+烃小于10mL(l)/m 3 (g)的天然气俗称湿气。 §2 天然气净化

1. 天然气中的硫化物主要是以H 2S 的形式存在,同时还可能有一些有机硫化物,如硫醇和硫醚等。

2.天然气脱硫工艺主要采用是醇胺法和砜胺法,其中醇胺法属于化学溶剂法,而砜胺法为主的化学-物理溶剂法。

3. 对于天然气醇胺法脱硫过程,在70℃以下不易发生的反应是 ( B )。 (A) H 2S + RNH 2 → RNH 3HS (B) RNH 3HS → RNH 2 + H 2S (C) H 2S + R 3N → R 3NHHS

(D) CO 2 + 2RNH 2 → RNHCOONH 3R

4. 天然气醇胺法脱硫过程同时也脱除分部分二氧化碳,下列反应中在105℃以上可向正向进行的是 ( B ) 。

(A) H 2S + RNH 2 → RNH 3HS (B) RNH 3HS → RNH 2 + H 2S (C) H 2S + R 3N → R 3NHHS

(D) CO 2 + 2RNH 2 → RNHCOONH 3R

5. 醇胺法和砜胺法工艺流程包括:吸收、闪蒸、换热和再生四个环节。

6. 克劳斯硫回收工艺发生如下反应,其中不属于硫回收主反应是 (C )。 (A ) H 2S + 3O 2 = 2SO 2 + 2H 2O, ?rH = - 1038 kJ/mol (B ) 2H 2S + SO 2 = 3/2 S 2 + 2H 2O, ?rH = 42.1 kJ/mol (C ) 2 H 2S + SO 2 = 3/6 S 2 + 2 H 2O, ?rH = -69.2 kJ/mol

(D ) CO + S = COS, ?rH = - 304.4 kJ/mol

注:克劳斯工艺常用低于化学计量的空气先将H 2S 燃烧,再经催化转化为硫磺。

7. 属于克劳斯硫回收艺反应的是 ( A )。

(A ) 2 H 2S + 3 O 2 = 2 SO 3 +2 H 2O, ?rH = -1038 kJ/mol (B ) CO + H 2O = CO 2 + H 2 , ?rH = -32.9 kJ/mol (C ) CO + S = COS, ?rH = - 304.4 kJ/mol

(D ) CH 4 + 2 H 2S = CS 2 + 4 H 2 , ?rH = - 304.4 kJ/mol 克劳斯工艺硫单质的原子聚集形态 (S2, S6和S8 )

8. 阐述题: (1) 根据下图(左)简述克劳斯硫回收工艺原理(化学基础),硫单质形态和H 2S 转化率变化规律。

(2)参考下图(右)比较直流法脱硫和分流法脱硫的工艺特点。 【如流程(燃烧区和催化转化区的利用)、操作温度选择、脱硫能力,处理原料对象等。】

2. 天然气水蒸气转化(重整)工艺流程、化学原理 1) 天然气水蒸气转化反应

a) 甲烷转化主反应;

b) 典型的高级烃转化反应; c) 积炭副反应。

2) 甲烷水蒸汽转化的生产工艺(二段转化法)(P46图3-7) 3) 催化剂和工艺条件

a) 催化剂:Ni/MgAl 2O 4 (1) Ni 活性组分; (2)镁铝尖晶石载体。 b) 压力:采用3~4 MPa 的加压条件;

c) 温度:一段转化炉反应温度700~800℃,二段炉出口温度1000℃左右(1000℃~1200℃);

d) 原料配料中的水碳比3~4 较适宜;

e) 空间速度(P45):表示催化剂处理原料气的能力,催化剂活性高,反应速度快,空

速可以大些。二段炉原料气空速:GHSV = F v /V Catal. (h-1) =3000~4000 h -1.

f) 综合结论:温度对甲烷转化影响较大;加压对甲烷转化并不利;水碳比也影响转

化。综合考虑,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尽可能在高温、高水碳比以及低压下进行。

4) 转化结果:CH 4转化率≥ 99.5 v%,生成H 2、CO 、CO 2、H 2O(g)等的混合气体(粗合成气)。

3. 天然气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器包括:(1) 固定床反应器; (2) 流化床反应器; (3) 膜反应器

2004006008001000120060

708090100温度/℃

转化率/%

硫露点1.1953年Camson&Elkins 数据,S 2

、S 4

、S 8;

2. 近期数据,S 2

、S 4

、S 8

;3.近期数据,所有形式的硫,S 2-S 8

催化反应区

火焰反应区图1 H 2S 转化为硫的平衡转化率

2空气H S H 2S 空气反应炉及

余热锅炉冷凝器再热器

转化器去灼烧及烟筒

冷凝器再热器

转化器直流法分流法流循环法直接氧化法图1 克劳斯法的主要流程

4. 天然气(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是一个较温和的放热反应。在750~800℃下,甲烷平衡转化率可达90%以上,CO 和H 2的选择性高达95%,生成合成气的H 2和CO 摩尔比接近2。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总反应式:

mol kJ H CO O CH .5.3522

1

224+++=。甲烷水蒸气重整

需要大量热能。因此,部分氧化与水蒸气重整过程的耦合利用,将是今后天然气制合成气的主要发展方向。试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一个“甲烷部分氧化与水蒸气重整”联合转化反应炉(绘制反应器结构示意图,参考右图所示反应);

2)描述所设计联合转化炉的结构、功能和反应区; 3)各个反应区的主反应和热效应;

4)设计的甲烷制合成气过程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 甲醇和二甲醚合成

1.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CO 、CO 2和H 2在固相铜催化剂上进行反应可合成甲醇,主要化学反应为

(1) )(232g OH CH H CO =+, mol kJ H r 8.90)1(-=?

(2) )()(32322g O H g OH CH H CO +=+, mol kJ H r 5.49)2(-=? (3) )(222g O H CO H CO +=+, mol kJ H r 2.41)3(=?

(a )主反应的独立反应数为2,所以=1p K 3/2p p K K ,而=?)1(H r )3()2(H H r r ?-? (b )从反应平衡角度,低温和高压均有利于甲醇生成; (c )副产物有烃和其它含氧化合物; (d) 二甲醚爆炸极限=3-17v%。

2. 试写出由H 2和CO 合成甲醇的可能反应机理。

3. H 2、CO 、CO 2 均是合成甲醇的有效成分,但为什么甲醇合成气中CO 2的浓度不易过高? 答:H 2、CO 、CO 2 的吸附强度依次为:CO 2>CO>H 2,过量的CO 2将过分占据活性中心,反而对甲醇合成反应不利。

4. 甲醇合成条件(ICI 低压甲醇合成工艺)

(1) 反应器和催化剂:采用多段冷激式合成器,铜基催化剂(Cu-Zn-Al ); (2) ICI 低压甲醇合成工艺条件 :

反应温度T = 230~270℃; 压力 P = 5.0~10.0 MPa;

H 2/CO 摩尔比= 2.0~3.0 ,甲醇合成气模数 M=(H 2-CO 2)/(CO+CO 2) = 2.0~2.2

新鲜气

空速 GHSV= 5000~10000 h -1 ; 进料循环比8~5/1

时空产率 = ~9 t/m 3﹒h 出塔气中CH 3OH 含量= 3~6 % (3) ICI 低压甲醇合成工艺流程 (原则流程 图4-1 P76)

(4) 甲醇精馏技术: (a )试画出甲醇三塔精馏工艺流程示意图; (b)阐述三塔精馏工艺过程。

5. 铑-碘催化体系的甲醇低压羰基化反应机理如下:

试按①~⑥顺序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 ① CH 3OH 与HI 先生成CH 3I ;

② CH 3I 与[Rh(CO)2I 2] 生成配合物[CH 3Rh(CO)2I 3]-; ③ CO 嵌入到Rh-CH 3键生成配合物[CH 3CORh(CO)I 3]-; ④ 气相CO 与Rh 配合物配位生成[CH 3CORh(CO)2I 3]-; ⑤ 通过还原消除反应,生成CH 3COI 与[Rh(CO)2I 2]-;

⑥ CH 3COI 与反应系统的H 2O 作用得到产物醋酸和HI ,同时HI 再生而完成催化循环。

6. 已知以合成气为原料,Cu-Zn-Al/HZSM-5为双功能催化剂,采用先进的一步法可生产二甲醚和甲醇的混合物。系统在260 ℃、5 MPa 和GHSV= 6000 [sL/(kg-catal?h)]条件下,合成二甲

醚及甲醇的平衡转化率(单程)、反应路径和热效应如下图所示。

2 CO + 4 H 2 = CH 3OCH

3 + H 2O ,?rH = -205.2 kJ/mol

3

CO +

3 H

2 = CH 3OCH

3 + CO 2,?rH = -246.3 kJ/mol

(1)试分析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和甲醇的混合物的优点; (2)根据H 2/CO 摩尔比和CO+H 2单程转化率的关系,

估计H 2/CO 摩尔比和CO+H 2单程转化率的合理范围;

(3)如何在较高单程转化率(CO+H 2)前提下控制CO 2的生成量? 解:(1)合成气直接制二甲醚的反应是放出大量热量且分子数减少的反应,所以较低的温度

及较高的压力可获得较高的平衡转化率(~60%)。

其优点:打破制甲醇反应的平衡限制,合成气转化率提高;总生产成本降低20%。故而合成二甲醚在热力学上优于合成甲醇。

(2) n (H 2)/n (CO) = 1.0~2.0; 单程转化率(CO+H 2) = 35~75 %,理想值为50~60%。

(3)在控制单程转化率(CO+H 2)接近50%条件下,适当提高n (H 2)/n (CO)值,如0.5-1.7,或提高合成气的模数。 参考1

总结与训练-2 §5 甲醇制低碳烯烃

1. 在微孔沸石催化剂作用下甲醇转化制低碳烯烃(MTO),低碳烯烃通常是指碳原子数n C ≤

4的烯烃。

2. 甲醇转化制烃包括MTO 、MTP 、MTG 、MTA 及其变体过程,其中MTP 是指甲醇转化制

丙烯过程,而MTG 是指甲醇转化制汽油过程。 3. 甲醇转化制烃过程可统称为(B )。

(A ) MTG ; (B ) MTO; (C ) MTP; (D ) MTH 4. 甲醇转化制低碳烯烃的主反应可表示为O nH CH OH nCH n 223)(+→,其中n 值不正确的是

(A ) n =1; (B ) n=2; (C ) n=3; (D ) n=4

5. 甲醇转化制烯烃(MTO)系统发生如下反应:其中 热效应H Q ?-=值最大的是(C )。 (A )2CH 3OH → (CH 3)2O +H 2O ;(B )(CH 3)2O →C 2H 4 + H 2O;

(C) 2CH 3OH → C 2H 4 +2H 2O ; (D )(CH 3)2O →CH 4 + CO + H 2

6. SAPO-34和ZSM-5分子筛催化甲醇制烯烃反应催化剂,产物分布以C 2~C 4特别是乙烯、

丙烯为主是( )。

7. SAPO-34和ZSM-5分子筛催化MTO 反应催化剂,其中可以副产C 5+和芳烃的是( ZSM-5)。 8. SAPO-34分子筛具有8元环孔结构,ZSM-5分子筛具有10元环孔结构。

9. 在ZSM-5分子筛催化甲醇制汽油(MTG)过程中,产生的粗汽油中含有部分芳烃,其中碳

数最大的芳烃是均四甲苯,该化合物的纯品在常温下为固体。

10. MTG 过程合成的重质汽油改质方案主要是指: 过程。

11. 费托合成油的精制过程主要指合成油的加氢裂化和加氢异构化产品改质升级过程。 12. 费托合成涉及到的基本化学问题 ( )。

(A )C-O 断裂和C-C 形成; (B )C-O 选择加氢;

(C )C-C 增长规律; (D )碳链终止。

12-1费托合成涉及到的主要化学过程:① ;② ;③ 。

13. 根据不同催化剂和反应条件,费托合成过程可分为低温费托和高温费托合成,下列条件属

于高温费托过程的是( ); 属于低温费托过程的是( )。 (A )Fe 基催化剂, 2-4 MPa, 330~350℃;(B )Fe 基催化剂, 17-30 MPa, 450-470℃; (C )Co 基催化剂, 2.5MPa, 330~350℃;(D )Co 基催化剂, 2.6 MPa, 220 ~250℃。 13-1 以下是CO 加氢催化剂的活性金属组分,适合煤油、柴油、液蜡生产的费托合成催化剂活性金属组分为( );而甲醇合成催化剂活性金属组分为( )。 (A )Ni (B )Cu (C )Co (D ) Fe

14. 天然气制液体燃料(GTL)技术路线所涉及到的系列主反应可概括为( )。

① CH 4 + 2 H 2O → CO + 3 H 2 ② n CO + 2n H 2 → [CH 2]n + n H 2O ③ CO + 2 H 2 → CH 3OH

④ n CO +2n H 2 → C n H 2n+1OH + (n-1) H 2O ⑤ CO + H 2O → CO 2 + H 2

⑥ n-C (x+y)H 2(x+y+1) + H 2 → n-C x H 2x+2 + i-C y H 2y+2 ⑦ CH 3OH → -(CH 2)- + H 2O ⑧ 2CO → CO 2 + C

(A) ①+③+⑤+⑦; (B) ①+②+④+⑥; (C )①+③+⑤+⑦; (D )①+②+⑤+⑥

15. 费托合成产物普遍遵循ASF 方程,即 ( ), 其中α是碳链增长概率。 (A ))1(2)1(-?-=n n n W αα (B ))1()1(n n n W -?-=αα

(C ))1()1(-?-=n n n W αα (D ))1()1(-?-=n n n W αα

16. 在正常F-T 合成条件下,碳链越长形成的概率越小;而正构烯烃的情况正好相反。因此,低温费托合成产物主要是( )。

(A )甲烷和轻质饱和烃; (B )长链正构烯烃;

(C )支链烷烃和正构烯烃;(D )长链正构烷烃; 17. 高温费托合成较适合于( )生产方案。

(A )低碳烯烃; (B )汽油馏分油+煤油; (C )煤油+柴油;(D )液蜡

18. 费-托合成碳迁移内插机理涉及 (1)形成-CH 2-的起始步骤; (2)碳链增长过程; (3)碳链终止。

19. Sasol 第三代SSPD 工艺采用的合成反应器是 ( )。

(A )Arge 管式固定床(TFB); (B )Synthol 疏相流化床(CFB);

(C )SAS 密相流化床(FFB); (D )浆态床(Fe-或Co-催化剂)反应器。

20.天然气直接转化制烃、甲醇或制氢等是崭新的研究方向,其中相对成熟的技术是( )。 (A )甲烷等离子转化制乙炔; (B )天然气等离子制氢 (B )天然气等离子制甲醇; (D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

21. 天然气的液化一般包括天然气净化过程和天然气液化过程两部分,其核心是制冷循环系统。

22. 在常压下,净化后的天然气温度降低到 ( ) 左右,即可得到液化天然气产品。

(A )-162℃; (B )-168℃ (C )-183℃ (D )-195.8℃

二、简述和工艺流程图

1. 下图描述显示,在ZSM-5催化剂作用下,

甲醇转化过程的产物分布随空时(1/LHSV)的

变化规律,试阐述:

(1)甲醇制二甲醚(DME)、MTO和MTG

在反应进程上的差异;

(2)如何最大化生产低碳烯烃?

(3)MTG过程为何伴有较高分率的芳烃生

成,而低碳烯烃分率却较小?

2. 阐述UOP/Hydro流化床MTO工艺条件、

反应结果和流化床再生器温度。

◆工艺条件:流化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再

生器;

催化剂:SAPO-34分子筛;

反应温度T=350~525℃,最佳450℃;

操作压力P=0.2~0.4 MPa;

甲醇WHSV=1.0 h-1;(1/LHSV=0.04h)

原料气最佳MeOH/H2O= 1/4 。

◆反应结果:甲醇转化率99-100%;

最高C2~C3烯烃选择性88.04%;

C2~C3烯烃产出比可在0.77-1.33间调整。

◆流化床再生器温度:550-650℃;再生气:净化空气+氮气。

2.掌握UOP/Hydro流化床MTO工艺流程(图4-33 P115)

3.绘制EMRE甲醇制汽油工艺示意流程(一段简化),并描述工艺过程、催化剂和工艺条件。

4. Shell 中间馏分油(SMDS)工艺

注释: 1) Shell 中间馏分油(SMDS)工艺条件

2) Shell 中间馏分油工艺的产物分布:液化石油气:5%;石脑油馏分:20%;煤油馏分:20%;柴油馏分:55%。

5. 绘制天然气制甲醇、低碳烯烃、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和液体蜡的工艺网络(框图),要求包括MTO 、MTG 、GTL (HTFT 和LTFT )主要路径。(GTL 路线;甲醇路线)

6. 美国能源部根据真实能源回收情况,对F-T 合成、甲醇制汽油和液化气燃料(MTG),乙醇燃料和生物质加氢脱氧(HDO )制燃料技术进行的经济效益评估。结果如下表。试分析表中数据,得出你的评价结果。

7. 以下催化反应机理描述了费-托合成碳链终止过程,费-托合成主产物为长链烃(A),但通常有少量高级醇(B )副产物生成。 (1)请完善长链烃(A)和高级醇(B)的形成机理; (2)据此机理解释Fe 或Co 基催化剂与Cu-Zn-Al 催化剂在CO 选择加氢氢能上的差别,及其作为甲醇合成和费托合成催化剂的依据。 解 (1)

(2) 提示:

甲醇合成和费托合成均属于CO 加氢过程。由于Cu 基催化剂加氢活性低于Fe-、Co-费托催化剂,可以实现CO 选择性加氢,即绝大部分C-O 键不发生加氢断裂,因此主要生成甲醇,甲烷和高级醇副产物较少。就加氢活性而言,Fe 、Co 的比Ni 、W 、Mo 金属弱而比Cu 强,因而常采用Fe 或Co 作为费托催化剂的金属组分,以此克服甲烷化过程和保证碳链增长(参见ASF 分布规律);另一方面,加氢活性较温和Fe 、Co 组分不能导致CO 的完全氢化,即C-O 键不完全加氢断裂,所以仍有少量高级醇和其它含氧化合物生产。

(A)

R-(CH 2)2-CH 3 (A 主产物)

R-(CH 2)2-OH

(B 副产物)

流程图:

1、下图为萨索尔(Sasol)浆态床馏分油工艺(SSPD )流程示意图

2、下图为埃克森-美孚二十一世纪天然气制液体燃料新技术示意流程图 [ExxonMobil AGC-21 process scheme (GTL )]

3、画出日本JEF 公司开发的天然气经合成气直接制二甲醚(DME)工艺示意流程,并标明主要操作单元。

Dimethyl Ether Production Technology (JEF)

自热重整

Fe-HTFT

四合一技术(4个核心过程)Chevron 转化

H 2 + CO

H 2 ( CO)

H 2 ( CO)

LTFT (I)LTFT (II)FBSG :

Fluid Bed Syngas

Generation

4、UOP/Hydro 流化床MTO 工艺流程

UOP/Hydro 流化床MTO 工艺条件

◆工艺条件:流化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再生器;

催化剂:SAPO-34分子筛;

反应温度T=350~525℃,最佳450℃; 操作压力P = 0.2~0.4 MPa ;

甲醇WHSV=1.0 h -1 ;(1/LHSV=0.04 h) 原料气最佳MeOH/H2O= 1/4。 ◆ 反应结果:甲醇转化率99-100%;

最高C 2-C 3烯烃选择性88.04% (过程选择性); C 2-C 3烯烃产出比可在0.77-1.33间调整。 ◆ 流化床再生器温度: 550-650℃;

再生气:净化空气+氮气。

5、画出埃克森-美孚公司开发的一段简化甲醇制汽油工艺示意流程,并标明主要操作单元。

空气

粗甲醇

反应器

回流

再生器

燃料气

水粗分离器压缩机(1~3级)

除CO 2

干燥器

脱乙烷塔

脱丙烷塔

脱丁烷塔

压缩机(4~5级)

C 3汽提分离塔

丙烷C 4C 5+

乙烯

乙烷丙烯脱甲烷燃料气

乙炔转化器脱氧装置

C 3+

C 1-C 2

(含氧化合物)

流化床反再系统

C 3

C 4+

汽化;稀释气(H 2,He, N 2, H 2O(g)

换冷却热器组

反应器设计:

1.画出萨索尔SSPD 低温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示意图,标注反应器件、进料、产品出口及换热方式;指出:①费-托合成反应类型;②费-托合成催化剂;③反应器操作压力;④操作温度范围。

【①低温费-托合成;②Co 基催化剂;③压力:2.5 MPa ;④操作温度范围:250-300℃】

2. CH 4-H 2O(g)重整是甲烷制合成气(CO +H 2)的主要技术路线,转化炉操作条件较苛刻(~ 1400℃、

3.5~6.0 MPa );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是一个相对较温和的放热反应,在750~800℃下,甲烷平衡转化率可达90%以上,CO 和H 2的选择性高达95%。

根据甲烷水蒸气重整和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特点,设计一个“甲烷部分氧化与水蒸气重整”联合转化炉,要求:

(1)绘制联合转化炉的结构示意图和功能区;

(2)给出不同功能区发生的CH 4部分氧化、CH 4-H 2O(g)或CH 4-CO 2重整反应。 3、 NKK 浆态床反应器

气相产品

合成气

气体分配器

石蜡染(液相产品)锅炉进水供给床

水蒸汽

4、UOP流化床MTO工艺流程

流化床反应器设计

示范厂流化床反应器:H1=19.4m; H2 =18.4m;D1=0.33m; D2=0.17m; D3=0.6m

5、Mobil两段固定床反应器

Overall heat of reaction = 1.74 MJ/kg MeOH (15-20% + 80-85%);

Dehydration Reactor 1: Inlet T=310-320 ℃, p=26 bar; Catalyst: a special alumina.

Conversin Reactor 2: Inlet T=350-366℃, p=19-23 bar, Outlet T=403℃, ( 2.6 MPa);

Catalyst: H-ZSM-5.

三、计算 (例题和习题)

1. 已知UOP/ HYDRO 示范厂甲醇制烯烃物料平衡数据如下表所示。试计算: (1)计算甲醇转化率和各含碳组分的产率(填入下表); 原料和产物 原料(吨/年) 产物(吨/年) 产率(m %) 产率(C %) CH 3OH 2370 - - - C 2= - 500 21.10 C 3= - 345 14.56 n/i-C 4= - 100 4.22 C 5+链烷烃 - 25 1.05 H 2, C 1- C 4烷烃 - 37 1.56 COx (CO/CO 2=1/4,摩尔比) - 5 0.21 焦炭 - 30 1.27 24

2. 用合成气分层一步法制汽油和IGCC 发电,原则流程如下图所示。

本流程中两个主反应器的循环比皆为零,驰放气2772 kmol/h 全部去IGCC 发电。示范研究

表明,由原料气量10000 kmol/h 可制得C 2以上烃的流量为33268 kg/h 。分析数据详见表2(注:除了所给C 2以上烃外,其余成分流量的单位为kmol/h )。

试计算:(1)经甲醇合成单元,合成气中CO 转化率和甲醇产率;

(2)经甲醇转化单元,甲醇转化率和C 2以上烃的产率;

(3)经甲醇合成与转化联合加工过程,即合成气间接制烃过程中CO 总转化率及合

成烃的总产率。

3. 在银催化剂上进行甲醇氧化为甲醛的反应:

3222CH OH O 2HCHO 2H O +→+

32222CH OH 3O 2CO 4H O +→+

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气中,甲醇:空气:水蒸气=2:4:1.3(摩尔比),反应后甲醇的转化率达72%,甲醛的收率为69.2%。试计算

(1) 反应的选择性;

(2) 反应器出口气体的组成。

解:(1)由(1.7)式得反应的选择性为:

0.629Y S 0.961196.11%

X 0.720====

(2)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气中,甲醇:空气:水蒸气=2:4:1.3(摩尔比),当进入反应器的总原料量为

设甲醇的转化率为A P 醛和二氧化碳的摩尔数n A 、n P 和n c 分别为:

n A =n A0(1-X A )=7.672 mol n P =n A0Y P =18.96 mol

n C =n A0(X A -Y P )=0.7672 mol

结合上述反应的化学计量式,水(n W )、氧气(n O )和氮气(n N )的摩尔数分别为:

n W =n W0+n P +2n C =38.30 mol n O =n O0-1/2n P -3/2n C =0.8788 mol n N =n N0=43.28 mol

4. 工业上采用铜锌铝催化剂由一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其主副反应如下:

23CO 2H CH OH +?

23222CO 4H (CH )O H O +?+ 242CO 3H CH H O +?+ 24924CO 8H C H OH 3H O +?+

222CO H O CO H +?+

由于化学平衡的限制,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不可能全部转化成甲醇,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生产上采用循环操作,即将反应后的气体冷却,可凝组份变为液体即为粗甲醇,不凝组份如氢气及一氧化碳等部分放空,大部分经循环压缩机后与原料气混合返回合成塔中。下图是生产流程示意图

原料气和冷凝分离后的气体组成如下:(mol )

组分 原料气 冷凝分离后的气体

CO 26.82 15.49 H 2 68.25 69.78 CO 2 1.46 0.82 CH 4 0.55 3.62 N 2 2.92 10.29

粗甲醇的组成为CH 3OH 89.15%,(CH 3)2O 3.55%,C 4H 9OH 1.10%,H 2O 6.20%,均为重量百分率。在操作压力及温度下,其余组分均为不凝组分,但在冷凝冷却过程中可部分溶解于粗甲醇中,对1kg 粗甲醇而言,其溶解量为CO 2 9.82g,CO 9.38g,H 2 1.76g,CH 4 2.14g,N 25.38g 。若循环气与原料气之比为7.2(摩尔比),试计算:

(1) 一氧化碳的单程转换率和全程转化率; (2) 甲醇的单程收率和全程收率。 解:(1)设新鲜原料气进料流量为100kmol/h ,则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进料原料气组成以质

其中x i =y i M i /∑y i M i 。进料的平均摩尔质量M m =∑y i M i =10.42kg/kmol 。

M ’m =∑y i M i =9.554 kg/kmol

又设放空气体流量为A kmol/h ,粗甲醇的流量为B kg/h 。对整个系统的N 2作衡算得:

5.38B/(28×1000) + 0.1029A = 2.92 (A) 对整个系统就所有物料作衡算得:

100×10.42 = B + 9.554A (B) (质量流率衡算) 联立(A )、(B )两个方程,解之得

A=26.91kmol/h B=785.2kg/h

反应后放空气体和粗甲醇产物中CO 摩尔流量为

F CO =0.1549A+9.38B/(28×1000) 将求得的A 、B 值代入得

F CO =4.431 kmol/h 故CO 的全程转化率为

CO,0CO CO CO,0F F 26.82 4.435X 83.48%

F 26.82

--=== 由已知循环气与新鲜气之摩尔比,可得反应器入口处的CO 摩尔流量为

F ’CO,0=100×0.2682+7.2×100×0.1549=138.4 kmol/h 所以CO 的单程转化率为

CO,0CO 'CO CO,0F F 26.82 4.435X 16.18%

F 138.4

--=== (技巧)

产物粗甲醇所溶解的CO 2、CO 、H 2、CH 4和N 2总量D 为

(9.829.38 1.76 2.14 5.38)B

D 0.02848Bkmol /h

1000++++=

=

粗甲醇中甲醇的量为

(B-D)X 甲/M m =(785.2-0.02848B) ×0.8915/32=21.25 kmol/h 所以,甲醇的全程收率为

Y 总=21.25/26.82=79.24% 甲醇的单程收率为

Y 单=21.25/138.4=15.36%

6、已知UOP/ HYDRO示范厂甲醇制烯烃物料平衡数据如下表所示。试计算:(1)计算甲醇转化率和各含碳组分的产率(填入下表);

(2)计算C2-C4碳烯的选择性(C %)。

原料和产物原料(吨/

年) 产物(吨/年) 产率

(wt %)

产率(C %)

CH3OH 2370 - - -

C2=- 500 21.10

C3=- 345 14.56

n/i-C4=- 100 4.22

C5+链烷烃- 25 1.05

H2, C1- C4烷烃- 37 1.56

COx (CO/CO2=1/4,摩尔比) - 5 0.21

焦炭- 30 1.27

水- 1328 56.03 -

8、在Cu基催化剂作用下,用合成气(H2、CO、CO2)和N2载气混合气体合成甲醇。已知某合成塔入口气体流量为10.0×105 m3/h(标况),出口气体流量为8.85×105 m3/h(标况);入口气体中CO 和CH3OH的体积含量分别为10.5%和0.5%,出口气体CO 和CH3OH的体积含量别为6.0%和4.5%,合成塔催化剂装填量90 m3,填充密度99 kg/m3。试计算:

(1)CO单程转化率;

(2)空间速度(GHSV);

(3)合成塔产甲醇速率(m3(MeOH, g)/h);

(4)催化剂生产强度[m3(MeOH, g)/( kg﹒h)]。

解:(1)CO单程转化率:

X CO =(1-F出×νCO出/ F入×νCO入)×100%

=[1-(8.85×105×6.0)/(10.0×105×10.5)]×100%

=49.43%

(2)GHSV = F

入/V

= 10.0×105 m3/h/90 m3 =1.1×104 h-1

(3) 产甲醇速率:

F (MeOH, g) = (F出×νMeOH出/ F入×νMeOH入)

= (8.85×105×4.5-10.0×105×0.5)

=34.83 m3(MeOH, g)/h

(4) 催化剂生产强度:

F/W = F (MeOH, g)/W Catal = (F出×νMeOH出/ F入×νMeOH入)/ W Catal =34.83/(99×90)

=3.91 m3(MeOH, g)/( kg﹒h)

综合技能训练

1、天然气水蒸气重整制备合成气,由合成气生产甲醇/二甲醚,进一步由甲醇/二甲醚生产C2-C4烯烃、汽油及液化石油气。试从天然气出发,用示意框图绘制出包含加工和改质过程的上述转化网络。

2、1、画出间接法GTL工业过程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GTL的定义;

2)指出整个流程的三个步骤

参考答案:

1)间接法GTL工业过程示意图

1)将合成气(CO+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态烃的方法称为天然气制合成油(Gas to Liquids, GTL)

2)整个流程分为三个步骤:合成气制备;F-T合成和产品精制。

3、以天然气(煤炭、生物质、石油焦)为原料,制备合成气,经不同的费托合成路线,可生产液化石油气、汽油(石脑油)、煤油(喷气燃料)、柴油馏分和液蜡等。试从天然气(或煤)出发,用框图描绘出不同馏分油的生产和产品改质加工过程。

天然气、煤和生物质转化制合成燃料---间接转化路径

1质点运动学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一、基本要求 1.理解描述质点运动的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意义; 2.熟练掌握质点运动学的两类问题:即用求导法由已知的运动学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并会由已知的质点运动学方程求解位矢、位移、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轨迹方程;用积分法由已知的质点的速度或加速度求质点的运动学方程; 3.理解自然坐标系,理解圆周运动中角量和线量的关系,会计算质点做曲线运动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和总加速度; 4.了解质点的相对运动问题。 二、基本内容 (一)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质点运动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利用数学运算求解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轨迹方程等。 难点:将矢量运算方法及微积分法应用于运动学解题。(提示:矢量可以有黑体或箭头两种表示形式,教材中一般用黑体形式表示,学生平时作业及考试请用箭头形式表示) (二)知识网络结构图: ? ?? ?? ? ?? ?? ? ??? ??? ?????? ?? ??相对运动 总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角加速度角速度曲线运动轨迹方程参数方程位矢方程质点运动方程运动方程形式平均加速度加速度平均速度速度位移 位矢基本物理量,,,,:)(,,

(三)容易混淆的概念: 1.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对应于某时刻的速度,是质点位置矢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用求导法;平均速度是质点的位移除以时间,对应的是某个时间段内的速度平均值,不用求导法。 2. 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 瞬时加速度(简称加速度),对应于某时刻的加速度,是质点速度矢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用求导法;平均加速度是质点的速度增量除以时间,对应的是某个时间段内加速度的平均值,不用求导法。 3.质点运动方程、参数方程和轨迹方程 质点运动方程(即位矢方程),是质点位置矢量对时间的函数;参数方程是质点运动方程的分量式;而轨迹方程则是从参数方程中消去t 得到的,反映质点运动的轨迹特点。 4.绝对速度、相对速度和牵连速度 绝对速度是质点相对于静止参照系的速度;相对速度是质点相对于运动参照系的速度;牵连速度是运动参照系相对于静止参照系的速度。 (四)主要内容: 1.质点的位矢、位移、运动方程 (1)质点运动方程()(t r ):k t z j t y i t x t r )()()()(++=(描述质点运动的空间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式) (2)位矢(r ):k z j y i x r ++=

医院管理学考试题(卷)与答案解析4

医院管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目前我国实行的医院领导体制中,作为主体形式的是() A.院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C. 党委负责制 D.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2. 医院人员编制的规定中,行政人员应占总编制的() A. 4%-5% B.5%-8% C.8%-10% D.10%-20% 3.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的是() A.职工的客户化 B.人才流动率变慢 C.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组代 D.人才短缺现象加剧 4.下列不属于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部分的是() A.医疗服务过程管理 B.医疗终末质量的监控 C.质量体系的组织结构 D.住院诊疗管理 5.国际护士节是在那一天() A.3月2日 B.5月12日 C.7月9日 D.9月3日 6.下列对医院药事管理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专业化 B.信息量小 C.经济活动频繁 D.法制化和规范化 7.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医院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 A. 系统实施 B.系统分析 C.系统设计 D.系统维护 8. 下列不能用来考核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是() A.维修时间 B.维修费用 C.平均无故障时间 D.保养时间

9. 医疗事故共分为几级() A.四级 B.六级 C.八级 D.十二级 10.下列不属于医疗市场的特殊性的是() A.信息不对称 B.基本医疗需求的弹性 C.医疗服务商品的特殊性 D.医疗市场是将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劳务商品进入市场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 11. 科室病床编制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室的规模和诊治、收容病人能力的大小,也是科室业务水平高低的标志.。() 12. 医院人员职务类别大体可分为医疗防疫、药剂、护理、康复以及其他技术人员。() 13.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一切以病人角度出发,对护理工作过程和服务实施的控制和改进。() 14.护理管理的控制职能主要体现在标准的确立、成效的衡量以及偏差的纠正。() 15. 三级医院药学部门负责人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务任职资格。() 16.药学保健的基本原则是以病人为中心和面向用药结果。() 17.《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有效期5年。() 18.广义的信息是指经过加工整理后对于接收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数据、消息、

大学物理-质点运动学-习题及答案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习题及答案 1.|r ?|与r ? 有无不同t d d r 和dr dt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dv dt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 |r ?|与r ? 不同. |r ?|表示质点运动位移的大小,而r ?则表示质点运动时其径向长度的增量;t d d r 和dr dt 不同. t d d r 表示质点运动速度的大小,而dr dt 则表示质点运动速度的径向分量;t d d v 和dv dt 不同. t d d v 表示质点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而dv dt 则表示质点运动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2.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置矢量是否一定方向不变质点位置矢量方向不变,质点是否一定做直线运动 解: 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置矢量方向可以改变;质点位置矢量方向不变,质点一定做直线运动. 3.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是否都恒定不变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是否总是指向圆心,为什么 解: 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总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因此,其速度和加速度不是恒定不变的;只有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故一般来讲,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不一定指向圆心. 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运动方程为23 62x t t =-,式中各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求:(1)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2)第三秒末的速度;(3)第一秒末的加速度;(4)物体运动的类型。 解: 由于: 23 2621261212x(t )t t dx v(t )t t dt dv a(t )t dt =-==-==- 所以:(1)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1(2)(1)4()21 x x v ms --==- (2)第三秒末的速度: 21 (3)1236318()v ms -=?-?=- (3)第一秒末的加速度: 2(1)121210()a ms -=-?=

船舶静力学习题讲解1

第一章第13小题:某船的载重水线首尾对称,水线半宽可用数学方程式35.1x y =表示。船长m L 60=,请分别采用定积分法、11站梯形法和11站辛氏第一法来求出水线面面积,并根据定积分所得答数求其它法则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船舶半宽值如表1所示) 解:1)定积分 230 3/130 15.4195.144m dx x ydx S ===?? (1)梯形法 224.41237.3434m S =??= (2)辛氏第一法 239.41598.10333 1 4m S =??? = 3)各计算方法的相对误差 (1)梯形法 %7.11 2 1=-S S S (2)辛氏第一法 %86.01 3 1=-S S S

第二章第6小题:某船在吃水m d 88.5=时的排水体积是39750m ,浮心在基线之上3.54m 。向上每隔0.22m 的每厘米吃水吨数见下表。如水的密度3 /025 .1m t =ω,求在吃水为6.98m )(22.1226122.07.1141497503m V =?+= (4)浮心垂向坐标 )(13.422 .1226154 .3975022.00.73446m z B =?+?= 第二章第7小题:某船水线长为100m ,正浮时各站号的横剖面面积如下表1所示。请用梯形法列表计算:①排水体积V ;②浮心纵向坐标B x ;③纵向菱形系数P C 。

)(34322,34310 100 3m V =?= 2)浮心纵向坐标 )(032.010 100 2.3431.1m x B ≈?= 3)纵向菱形系数 596.0100 6.573432 =?=?= L A V C M P 第二章第8小题:某船设计吃水为6m ,各水线号的水线面面积如下表所示,其水线间距为1.2m 。请用梯形法列表计算:设计吃水时船的排水体积V 、浮心垂向坐标B z 和垂向菱形系数VP C 。 1)排水体积: )(1147795642.13m V ≈?= 2)浮心垂向坐标B z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一、选择题 1. 一物体在位置1的矢径是 r 1, 速度是 v 1. 经?t 秒后到达位置2,其矢径是 r 2, 速度 是 v 2.则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 )(2112v v - (B) )(2112v v + (C) t r r ?-1 2 (D) t r r ?+12 2. 一物体在位置1的速度是 v 1, 加速度是 a 1.经?t 秒后到达位置2,其速度是 v 2, 加速度是 a 2.则在?t 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 ] (A) )(1 12v v -?t (B) )(112v v +?t (C) )(2112a a - (D) )(2 112a a + 3. 关于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移变化率的物理量 (C)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D)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 4.运动方程表示质点的运动规律, 运动方程的特点是 [ ] (A) 绝对的, 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 (B) 只适用于惯性系 (C) 坐标系选定后, 方程的形式是唯一的 (D) 参考系改变, 方程的形式不一定改变 5. 竖直上抛的物体, 在t 1秒末时到达某一高度, t 2秒末再次通过该处,则该处的高度是 [ ] (A) 212 1t gt (B) )(2121t t g + (C) 2 21)(2 1t t g + (D) )(2 112t t g - 6. 一质点作曲线运动, 任一时刻的矢径为 r , 速度为 v , 则在?t 时间内 [ ] (A) v v ?=? (B) 平均速度为??r t (C) r r ?=? (D) 平均速度为 t r ?? 7. 一质点作抛体运动, 忽略空气阻力, 在运动过程中, 该质点的 t d d v 和t d d v 的变化情 T 1-1-1图 T 1-1-2图

管理学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矩阵结构 指在垂直领导系统的基础上,又加上水平横向规划目标领导系统,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双重指挥链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其优点在于可以发挥职能部门化与项目部门化两方面的优势,促进资源的共享,增强部门间的合作。缺点在于放弃统一指挥,可能造成一定的混乱,易产生权力的争斗。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相互联系,并有一定的层次关系,人类因需要未满足而被激发动机和影响行为,当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产生激励作用。 3、组织发展(OD) 是一种侧重于对人进行改革的组织变革行为,通过改变成员的行为,改善成员间的工作关系,促进组织成员的发展,提高组织的绩效。

4、全面质量管理(TQM) 指为了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并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实现有效的市场设计、研究、制造和售后服务,而将组织内部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等一系列活动合成为一体的一种管理模式。 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又称为分部结构,或M型结构,公司总部只对公司总体战略作出决策,决定资源在各事业部的分配方案,各事业部则拥有完整的发展战略及运营决策自主权,只要不违反总部的总体战略,分部可以采取任何他们认为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 6、组织文化 是组织在所处的社会和商业环境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的对组织的性质、准则、风格和特征等的认识。它由组织的传统和氛围构成,代表着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同时也是组织成员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7、流程再造(BPR) 又称企业再造,是指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

讲解1 二进制运算习题讲解

[例题2.1] 码值10000001B,若表示一个无符号数,则该数为27+20=129;若是一个带符号数的原码表示,则该数为-0000001B=-1;若是一个带符号数的补码表示,则该数为-1111111B=-127 规格化的浮点数 ?浮点数的阶码决定了浮点数的表示范围,浮点数的尾数决定了浮点数的表示精度?定义:有效尾数占满尾数的所有位 即对于非0的尾数,规格化尾数应满足1/2≤|M|<1 原码规格化后:正数0.1×××的形式;负数1.1×××的形式 补码规格化后:正数0.1×××的形式;负数1.0×××的形式(-1/2为1.100 0 比较特殊) ?浮点数的表示范围 设阶码m+1位补码表示,尾数n+1位补码,规格化 溢出 ?定点数:超出字长所表示的范围即为溢出 ?浮点数:规格化后,阶码超出机器的最大阶码,即为上溢;阶码小于机器最小阶码,即为下溢。(不看尾数,只看阶码) 二进制乘法 ?原码一位乘法规则: ①被乘数和乘数取绝对值参加运算,符号位单独处理 ②被乘数取双符号,部分积长度同被乘数,初值为0 ③从乘数的最低位y n 开始判断,若y n =1,则部分积加上被乘数,然后右移一位; 若y n =0,部分积加上0,然后右移一位。 ④重复③,共n次(n次“加-右移)n为小数点后数值部分位数?补码一位乘法规则(Booth算法): ①符号位参加运算,运算的数均以补码表示 ②被乘数取双符号,部分积初值为0

③乘数最低位增加一位Yn+1,初值为0 ④逐次比较相邻两位,并按下列规则运算 Y n (高位) Y n+1 (低位) 操作 0 0 部分积右移 1 0 部分积+[-X] 补 ,右移 0 1 部分积+[X] 补 ,右移 1 1 部分积右移 移位按补码右移规则,即复制最高位(符号位) ⑤按照上述算法作n+1步操作,但最后一步不移位(∵补码符号位也是数值一部 分,故共做n+1次加法,n次右移) [例题2.2] 已知X=0.1101,Y=-0.1011,用原码一位乘计算X×Y 解:乘积符号位=1 部分积|乘数| 说明 00.0000 0.1011 y n =1,则部分积加上被乘数,右移+ 00.1101 00.1101 右移00.0110 1 0.101 y n =1,则部分积加上被乘数,右移+ 00.1101 01.0011 1 右移00.1001 11 0.10 y n =0,则部分积加上0,右移 右移00.0100 111 0.1 y n =1,则部分积加上被乘数,右移+ 00.1101 01.0001 111 右移00.1000 1111 ∴ X×Y=-0.1000 1111 [例题2.3] 已知X=0.1101,Y=-0.1011,用补码一位乘计算X×Y 解:[X] 补=00.1101,[-X] 补 =11.0011,[Y] 补 =1.0101 部分积乘数 y n y n+1 说明 00.0000 1.01010 增加一位y n+1 =0,y n y n+1 =10, 部分积+[-X] 补 ,右移11.0011 11.0011 右移11.1001 1 1.0101 y n y n+1 =01, 部分积+[X] 补 ,右移 00.1101 1 00.0110 1 进位1舍去 右移00.0011 01 1.010 y n y n+1 =10, 部分积+[-X] 补 ,右移 11.0011 11.0110 01 右移11.1011 001 1.01 y n y n+1 =01, 部分积+[X] 补 ,右移

1质点运动学答案

质点运动学 1.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其中a、b为常量),则该质点作 ( )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抛物线运动. D.一般曲线运动. 答案:B 2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 ) A.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 B.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 C.由于速度沿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必为零,因此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D.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E.若物体的加速度为恒矢量,它一定作匀变速率运动. 答案:B 3.一个质点在做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切向加速度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切向加速度不变,法向加速度改变. C.切向加速度不变,法向加速度也不变. D.切向加速度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答案:B 4.{ 一质点沿x方向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为 a=3+2t(SI), 如果初始时质点的速度v 0为5 m/s,则当t为3s时,质点的速度 v=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23m/s 5.{ 一辆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6s内通过相隔60 m远的两点,已知汽车经过第二点时的速率为15m/s,则(1)汽车通过第一点时的速率v1=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5.00 m/s|1.67 m/s2 6.{ 一质点作半径为0.1 m的圆周运动,其角位置的运动学方程为: (SI) 则其切向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0.1m/s2 7.{ 试说明质点作何种运动时,将出现下述各种情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n=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a n分别表示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 答案:变速率曲线运动|变速率直线运动

2015年10月自考管理学原理(00054)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学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 0005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l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依据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 2.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得出了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等一系列结论,并 在此基础上创立了 A. 古典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决策理论 D.系统管理理论 3.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人口流动性等因素属于组织环境中的 A.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 技术因素 4.任何组织的文化都有其鲜明个性,这反映了组织文化的 A.客观性 B.独特性 C.相对稳定性 D.继承融合性 5.正确的决策需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平衡协调发展,这体现的是决策的哪个原则? A.信息原则 B.预测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系统原则 6.鼓励创新思维的群体决策方法是 A.头脑风暴法 B.名义群体法 C.德尔菲法 D.电子会议 7.用数字表示的计划是 A.预算 B. 规划 C.宗旨 D.程序 8.M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办公用品的小型企业,设有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部门,实行集权管理。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属于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9.相对于外部招聘而言,内部提升的优点是 A.来源广泛,选择余地大 B.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C.更快地胜任工作 D.为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10.组织变革的内容不包括 A.人员变革 B.结构变革 C.技术变革 D.外部环境变革 11.根据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者既不关心生产,也不关心职工的领导方式是 A.1.1型 B.9.1型 C.1.9型 D. 5.5型 12.根据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人们对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向往属于 A. 成就需要 B.权力需要 C.社交需要 D.生存需要

质点运动学习题 (修复的)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一.选择题: 1.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则该点作[ ]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 (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 (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 (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 2.一运动质点在某瞬间时位于矢径(X 、Y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 3.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 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人以匀速率收绳,绳不伸长、湖水静止, 则小般的运动是[ ] (A )匀加速运动。(B )匀减速运动。 (C )变加速运动。(D )变减速运动。(E )匀速直线运动。 4.一个质点在做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 (A )切向加速度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 )切向加速度不变,法向加速度改变。 (C )切向加速度不变,法向加速度也不变。 (D )切向加速度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5.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 ] (A )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 (B )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 (C )由于速度沿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必为零。因此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D )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E )若物体的加速度为恒矢量,它一定作匀变速率运动。 6.某人骑自行车以速率向西行驶,今有风以相同速率从北偏东 方向吹来,试问人感到风 从哪个方向吹来?[ ] (A )北偏东 (B )南偏东 (C )北偏西 (D )西偏南 7、质点的运动方程是j bt i at r +=(a 、b 都是常数),则质点的运动是( ) (A )变速直线运动 (B )匀速直线运动 (C )园周运动; (D )一般曲线运动。

1.质点运动学答案

质点运动学1 一、选择题 1、 分别以r 、s 、υ 和a 表示质点运动的位矢、路程、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表述 中正确的是 A 、r r ?=? B 、υ==dt ds dt r d C 、dt d a υ= D 、υ=dt dr [ B ] 2、 一质点沿Y 轴运动,其运动学方程为324t t y -=, 0=t 时质点位于坐标原 点,当质点返回原点时,其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A 、116-?s m ,216-?s m B 、116-?-s m ,216-?s m C 、116-?-s m ,216-?-s m D 、116-?s m ,216-?-s m [ C ] 3、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θθcos cos 2Bt At x +=,θθsin sin 2Bt At y +=,式中 θ、、B A 均为恒量,且0>A ,0>B ,则质点的运动为: A .一般曲线运动; B .圆周运动; C .椭圆运动; D .直线运动; ( D ) [分析]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2 2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x A t B t y A t B t θθθθ?=+?=+? 由此可知 θt a n =x y , 即 ()x y θt a n = 由于=θ恒量,所以上述轨道方程为直线方程。 又 ()()???+=+=θθs i n c o s Bt A v Bt A v y x 22 ???====恒量恒量 θθsin cos B a B a y x 22 由于0>A ,0>B ,显然v 与a 同号,故质点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4、质点在平面内运动,位矢为)(t r ,若保持0=dt dr ,则质点的运动是 A 、匀速直线运动 B 、 变速直线运动 C 、圆周运动 D 、匀速曲线运动 [ C ]

2015年管理学原理多选题大全及答案解析

1: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1.工作环境 2.工作特征 3.工作能力 4.工作条件 5.工作时间 答案为:1 2 3 4 2:下列表述中,哪些是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1.人是管理的主体 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4.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5.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答案为:1 2 3 5 3:管理的法律方法的特点是()。 1.概括性 2.规范性 3.强制性 4.稳定性 5.针对性 答案为:1 2 3 4 4:管理的基本问题包括()。

1.人 2.财 3.物 4.计划 5.组织 答案为:1 5 5:目标管理法是对管理人员和专门职业人员进行绩效评估的首选方法。那你认为企业采用目标管理的优点在于: ( ) 1.有利于组织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2.有利于改善组织结构 3.有利于诱发人们的责任感 4.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 5.只有A+C 答案为:1 2 3 4 6:按照职能空间的分类标准,计划的类型有:() 1.业务计划 2.非程序性计划 3.财务计划 4.人事计划 5.战略计划 答案为:1 3 4 7: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1.管理的科学性 2.管理的社会属性 3.管理的应用性 4.管理的自然属性 5.管理的艺术性 答案为:2 4 8:下列哪些特征属于结构性问题 ( ) 1.发生的频率很少 2.结果可以预测 3.具备以往的经验 4.B+C 5.信息不够完备 答案为:2 3 4 9:()是组织中参谋人员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 1.协商权 2.建议权 3.指挥权 4.传递权 5.职能权 答案为:1 2 4 5 10: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以把决策分为() 1.确定型决策

第一套-质点运动学练习题

一、质点运动学 一.选择题 1.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v ,瞬时速率为v ,平均速率为v ,平均速度为v ,它们之间必定有如下关系:( ) A v v =,v ≠v B v v =,v ≠v C. v =v, v =v D.v ≠v ,v =v 2.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达式为r =a 2 t ?i +2?bt j .(其中 a.b 为常量),则该质点作 ( ) A.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 D. 一般曲线运动 3.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v-t 曲线如图所示。在t=0时,质点位于坐标原点,则t=4.5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 A.0 B. 5m C. 2m D.-2m 4.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s 表示路程,a τ表示切向加速度,判断下列表达式 (1) dv a dt = (2)dr v dt = (3)ds v dt = (4)d v a dt τ=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 C 只有(2)是对的 D 只有(3)是对的 5.质点作半径为R 的变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v 表示任意时刻质点的速率 )( ) A. dv dt B. 2 v R C 2 dv v dt R + D 1 2 42 2dv v dt R ??????+?? ? ????????? 6.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那一种是正确的( ) A .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 B.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 C.若物体作匀速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7.一物体从某一确定高度以速度0v 水平抛出,已知它落地时的速度为t v ,那么它运动的时间是( )

操作系统例题讲解1

操作系统例题讲解 一、调度算法 对如下表所示的5个进程: 采用可剥夺的静态最高优先数算法进行调度(不考虑系统开销)。 问 题: ⑴ 画出对上述5个进程调度结果的Gantt 图; ⑵ 计算5个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解: ⑴ 调度结果的Gantt 图如下: 0 2 4 5 7 9 10 12 14 (2) 时间计算: 二、存储管理 某系统采用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方式,页面大小为2KB ,每个进程分配的页框数固定为4页。采用局部置换策略,置换算法采用改进的时钟算法,当有页面新装入内存时,页表的时钟指针指向新装入页面的下一个在内存的表项。设当前进程P 的页表如下(“时钟”指针指向逻辑页面3的表项): 逻辑页号 0 1 2 3 4 5 问 题: ⑴ 当进程P 依次对逻辑地址执行下述操作: ① 引用 4C7H ; ② 修改 19B4H ; ③ 修改 0C9AH ; 写出进程P 的页表内容; ⑵ 在 ⑴ 的基础上,当P 对逻辑地址27A8H 进行访问, 该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是多少?

解:页面大小为2KB,2KB=2×210=211, 即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地址编码的低11位为页内偏移; ⑴①逻辑地址4C7H=0100 1100 0111B,高于11位为0,所以该地址访问逻辑页面0; 引用4C7H,页表表项0:r=1; ②逻辑地址19B4H=0001 1001 1011 0100B,高于11位为3,所以该地址访问逻辑页面3; 修改19B4H,页表表项3:r=1, m=1; ③逻辑地址0C9AH=0000 1100 1001 1010B,高于11位为1,所以该地址访问逻辑页面1; 逻辑页1不在内存,发生缺页中断; ①、②两操作后,P的页表如下: 逻辑页号 1 2 3 4 5 按改进的时钟算法,且时钟指针指向表项3,应淘汰0页面, 即把P的逻辑页面1读到内存页框101H,页表时钟指针指向表项2。 并执行操作:修改0C9AH。 经上述3个操作后,P的页表如下: 逻辑页号 1 2 3 4 5 ⑵逻辑地址27A8H=0010 0111 1010 1000B,高于11位为4,所以该地址访问逻辑页面4; 页面4不在内存,发生缺页中断;按改进的时钟算法,淘汰页面2,页面4读到110H页框, 所以,逻辑地址27A8H对应的物理地址为: 0001 0001 0000 111 1010 1000B=887A8H。 三、设备与I/O管理 设系统磁盘只有一个移动磁头,磁道由外向内编号为:0、1、2、……、199;磁头移动一个磁道所需时间为1毫秒;每个磁道有32 个扇区;磁盘转速R=7500r/min. 系统对磁盘设备的I/O请求采用N-Step Look (即N-Step Scan,但不必移动到磁道尽头),N=5。设当前磁头在60号磁道,向内移动;每个I/O请求访问磁道上的1个扇区。现系统依次接收到对磁道的I/O请求序列如下: 50, 20, 60, 30, 75, 30, 10, 65, 20, 80,15, 70 问题: ⑴写出对上述I/O请求序列的调度序列,并计算磁头引臂的移动量; ⑵计算:总寻道时间(启动时间忽略)、总旋转延迟时间、总传输时间和总访问处理时间。 解:⑴考虑序列中有重复磁道的I/O请求,调度序列为: 60→75→50→30→20→15→10→65→70→80 磁头移动量=(75-60)+(75-50)+(50-30)+(30-20)+ (20-15)+(15-10)+(65-10)+(70-65)+(80-70) =15+25+20+10+5+5+55+5+10=155(磁道)

管理学原理试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管理学原理》练习测试题库(4套版)本科 一、客观题(单选题) 1.“管理活动的构成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提出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 )。 A、法约尔 B、西蒙 C、茨 D、罗宾斯 2.管理的归宿是(D ) A、行使管理职能 B、参与社会实践 C、合理配置资源 D、实现组织目标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二重性是(B )。 A、科学性与艺术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性与技术性 D、技术性和艺术性 4.在管理的实践中,强调管理的创造性和权宜应变,这是指管理的(C )。 A、科学性 B、技术性 C、艺术性 D、现实性 5.在一个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行使管理职能的人是(C )。 A、领导者 B、组织者 C、管理者 D、决策者 6.按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来划分,大学组织属于(B )。 A、简单稳定环境 B、复杂稳定环境 C、简单动态环境 D、复杂动态环境 7.在下列要素中,属于一般环境因素的是(A )。 A、技术因素 B、竞争者 C、顾客 D、资源供应者 8.在下列要素中,属于具体环境因素的是(C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顾客 D、技术因素 9.组织部环境的构成要素是(B )。 A、物质环境和政治环境 B、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C、物质环境和经济环境 D、物质环境和技术环境 10.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是(A )。 A、组织价值观 B、组织宗旨 C、组织精神 D、组织形象 11.某企业明确纪律的要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它表明该企业文化具有(C )。 A、凝聚功能 B、导向功能 C、约束功能 D、激励功能 12.首钢集团提出了“科技首钢”、“绿色首钢”和“人文首钢”的口号,这指的是(C )。 A、企业价值观 B、企业精神 C、企业形象 D、企业规 13.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D )。 A、经济管理问题 B、企业管理问题 C、行政管理问题 D、一般管理问题 14.从管理的学科性质来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B )。 A、综合性 B、实践性 C、一般性 D、社会性 15. 在管理思想史上,首先重视“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分离”的时期是(C )。 A、传统管理思想 B、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C、行为科学思想阶段 D、现代管理思想阶段 16. 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A )。 A、解决分工与协作的问题 B、处理人际关系 C、作好经营计划 D、提高劳动生产率 17. 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型是(B )。 A、技术活动和商业活动 B、财务活动与安全活动 C、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D、A、B和C 18. 法约尔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五大职能,这是指(D )。 A、技术活动 B、商业活动 C、管理活动 D、财会活动 19. 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D )。 A、一般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20.在韦伯看来,涉及到行政组织基础的权力是(C )。 A、理性的、法定的权力 B、传统的权力 C、现代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21. 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认为企业存在着(C ) A、团队 B、群体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质点运动学习题

00 质点运动学 姓名 一.选择题: 学号 1.质点的运动方程为)(5363SI t t x -+=,则该质点作 [ ]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 (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 (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 (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 2.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ρ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 ] (A)dt dr (B)dt r d ρ (C)dt r d ||ρ (D) 22?? ? ??+??? ??dt dy dt dx 3.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该人以匀速率0v 收绳,绳不伸长,湖水静止,则小船的运动是: [ ] (A)匀加速运动 (B )匀减速运动 (C) 变加速运动 (D) 变减速运动 (E) 匀速直线运动 4.一个质点在做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 ] (A )切向加速度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 )切向加速度不变,法向加速度改变.(C )切向加速度不变,法向加速度也不变. (D )切向加速度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5.如右图所示,几个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有共同的底边,顶点 也在同一竖直

) -面上.若使一物体(视为质点)从斜面上端由静止滑到下端的时间最短,则斜面的倾角应选 [ ] (A)030. (B)045. (C)060. (D)075. 6.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s m v /2=,瞬时加速度2/2s m a -=,则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 [ ] (A) 等于零.(B) 等于s m /2-.(C) 等于s m /2.(D) 不能确定. 7.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t 2时间间隔中,其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 ] (A) t R π2,t R π2. (B)0,t R π2.(C)0,0. (D)t R π2,0. 8.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t v -曲线如下图所示,如0=t 时,质点位于坐标原点,则s t 5.4=时 质 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m 0. (B)m 5. (C) m 2. (D)m 2-. (E)m 5-. 9.一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其运动方程为)(452SI t t S -+=,则小球运动到最高点的时刻是 [ ] (A)s t 4=. (B)s t 2=. (C)s t 8=. (D)s t 5=. 10.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22SI j bt i at r ρρρ+=(其中a 、b 为常量), 则该 质点作 [ ]

大学物理第1章质点运动学知识点复习及练习

第1章质点运动学(复习指南) 一、基本要求 掌握参考系、坐标系、质点、运动方程与轨迹方程得概念,合理选择运动参考系并建立直角坐标系,理解将运动对象视为质点得条件、 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得概念;能借助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得位移、平均速度、速度与加速度、会计算相关物理量得大小与方向、 二、基本内容 1.位置矢量(位矢) 位置矢量表示质点任意时刻在空间得位置,用从坐标原点向质点所在点所引得一条有向线段,用表示.得端点表示任意时刻质点得空间位置.同时表示任意时刻质点离坐标原点得距离及质点位置相对坐标轴得方位.位矢就是描述质点运动状态得物理量之一.对应注意: (1)瞬时性:质点运动时,其位矢就是随时间变化得,即.此式即矢量形式得质点运动方程. (2)相对性:用描述质点位置时,对同一质点在同一时刻得位置,在不同坐标系中可以就是不相同得.它表示了得相对性,也反映了运动描述得相对性. (3)矢量性:为矢量,它有大小,有方向,服从几何加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系中 位矢与x轴夹角正切值 ? 质点做平面运动得运动方程分量式:,. 平面运动轨迹方程就是将运动方程中得时间参数消去,只含有坐标得运动方程、 2.位移 得大小?. 注意区分:(1)与,前者表示质点位置变化,就是矢量,同时反映位置变化得大小与方位.后者就是标量,反映从质点位置到坐标原点得距离得变化.(2)与,表示时间内质点通过得路程,就是标量.只有当质点沿直线某一方向前进时两者大小相同,或时,. 3.速度 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 得方向:在直线运动中,表示沿坐标轴正向运动,表示沿坐标轴负向运动. 在曲线运动中,沿曲线上各点切线,指向质点前进得一方.

管理学原理试题答案与解析

附件五 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业综合评价课程综合测验 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业综合评价课程综合测验试卷(期中□期末□) 姓名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 课程适用_____年___月考期测验时间____年___月 ____日(上午、下午、晚上) 测验得分__________ 阅卷人:___________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 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3.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4.管理的主体是(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

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7.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8.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9.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方法是( ) A.利用—命令 B.温和—命令 C.集体参与 D.商议式 10.管理的核心是( ) A.决策 B.领导 1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12.头脑风暴法属于( ) A.外推法 B.直观法 C.因果法 D.德尔菲法 13.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 ) A.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B.人是社会人 C.对一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D.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14.控制活动应该( ) 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C.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D.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15.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 ) .

大学物理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习题解(详细、完整)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1 描写质点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 。 解:加速度是描写质点状态变化的物理量,速度是描写质点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故填“速度”。 1–2 任意时刻a t =0的运动是 运动;任意时刻a n =0的运动是 运动;任意时刻a =0的运动是 运动;任意时刻a t =0,a n =常量的运动是 运动。 解:匀速率;直线;匀速直线;匀速圆周。 1–3 一人骑摩托车跳越一条大沟,他能以与水平成30°角,其值为30m/s 的初速从一边起跳,刚好到达另一边,则可知此沟的宽度为 ()m/s 102=g 。 解:此沟的宽度为 m 345m 10 60sin 302sin 220=??==g R θv 1–4 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方程为t x 2=,229t y -=,位移的单位为m ,试写出s t 1=时质点的位置矢量__________;s t 2=时该质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此时的瞬时加速度为__________。 解:将s t 1=代入t x 2=,229t y -=得 2=x m ,7=y m s t 1=故时质点的位置矢量为 j i r 72+=(m ) 由质点的运动方程为t x 2=,229t y -=得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为 m/s 2d d ==t x x v ,m/s 4d d t t x y -==v s t 2=时该质点的瞬时速度为 j i 82-=v (m/s ) 质点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为 0d d ==t a x x v ,2m/s 4d d -==t a y y v s t 2=时该质点的瞬时加速度为j 4-m/s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