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小衔接课题结题

幼小衔接课题结题

幼小衔接课题结题
幼小衔接课题结题

幼小衔接课题结题

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评价行为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目前状况:

课程变化的要求不同过去。“二期课改”中小学的新教材内容多、信息量广,教学的要求明显不同于过去。过去“一期课改”建立了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二期课改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动口号,这种发展现的主要涵义是:学生的发展是指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其智力的片面发展,是指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部学生同一个“模式”的发展,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学校的当前发展。

小学教师对新教材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很多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实验教材有异议,例如新教材语文的识字量,阅读量,记诵量,这么大。第一课就让学生认字几十个,有大量的阅读,汉语拼音的教学也全然不同于一期课改的程序与思路,而且还不写字,教师感到忧虑,困惑。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满意,在评价上难免缺乏了正确和公正全面。幼儿园教师则保持着原来对儿童的评价,没有为大班儿童进入小学之后的变化做好准备,打好伏笔。

教育对象在从玩为主的幼儿园进入学习为主的小学,得到的评价有了很多的变化,小学生在初入学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个别儿童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学习情绪,有些学生进入小学哭闹,逃学甚至厌学。

家长大部分都注重教师对子女的评价,他们往往对子女在幼儿园、小学两个不同的学校得到的评价进行对比。子女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的表现所得的评价,感觉差异很大,一时间不能适应。

这些情况都告诉我们,对幼小衔接期间儿童的评价要进行研究,寻找更好、更全面、客观的评价方式也成了当务之急。目前,国内外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理念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对幼小衔接这个特殊过程中双方教师的评价行为的专题研究的文献资料不多,同类的研究项目较少,网络上能够查找到的条目极少,所以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广大的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期教师提供值得借鉴的价值。

二、概念的界定

教师评价行为概念:教师是处于幼小衔接期间的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评价行为是指这些教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各方面表现的全面评价。

三、研究内容和过程

(一)实施幼小衔接评价研究的方法。

活动观察、专题交流、座谈问卷等。

(二)幼儿园、小学低年级教师评价行为的比照分析

1、评价内容

(1)小学阶段评价内容有学习成就、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学习成就,最显性的是学业检测,通常用于测量某项学习的具体效果的测验形式。一般说来,它们对学生学过或完成的内容作出终结性评价。所谓成就,即代表某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结果的水平。例如,学完数学课后,学生做完作业,这就是成就测验。这些成就测验的结果往往就是小学给予衔接期儿童的一种最显性、最直接的评价。

学习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克服困难,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不多到不断认识了解事物的过程。因此,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是绝对重要的。小学教师注重学习过程之中的努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动机、学生形成良好的归因风格、把学习当作贯穿人一生的努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程度,成为教师评价的重要落点。学习态度,也是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主要

评价内容。其中学生的责任意识、自觉、好学、认真仔细等非智力因素也将成为教师评价的最主要内容。

(2)幼儿园大班评价内容有生活能力、知识技能、参与态度等几个方面生活能力,幼儿园儿童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如在午睡起床时评价自主穿衣的主动性和能力;在午餐时评价幼儿进餐的习惯和态度。

知识技能,涉及生活、运动、学习、游戏四大版块的知识和技能,如在早操时评价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动作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参与态度,幼儿园教师注重儿童对各类活动的态度。在活动区,在自然放松的情境中对幼儿展现出的多元智能进行观察、评价。

(3)双方评价内容的异同分析

在双方的评价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各有侧重,小学重成就与过程,相对集中在对学业成就的检测评价内容,而幼儿园重生活能力,对知识技能评价内容广泛;但是两者的评价也有类同,双方教师都注重态度,对态度评价的具体内容上根据各自的教学要求也有区别。 2、评价方式

(1)小学评价的方式

A散点式评价:课堂随机评价。教师随时随地都会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并且采用教室环境(学习园地)进行评价,在课堂上,班级活动中树立榜样等多中形式的评价。一个微笑,大拇指表示,尤其在小学英语学科中用肢体语言评价,跨越了语言界限,让衔接期儿童接触英语学科的时候,并不感到遥不可及,觉得有亲切感,避免了衔接中的学科陌生感。

B文本式评价:一般用于作业的书面评价。作业评价是教师用各种书面形式呈现的,有符号式的,比如勾和叉、五角星与三角形等;有文字式的,教师会写上几句简单的评价语言;有数字式的,百分制或者五分制;还有等级式的评价,如ABCD等级,甲乙丙丁等级,优良中差等级……

C反馈式评价:成长档案形式的评价,采用阶段式评价,一般都有多元的评价主体参与,共同记录衔接期儿童的学习行为。比如家作的家长签名,教师的要求,就是最显性的反馈式评价。

(2)幼儿园评价方式

A随机评价:教师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表现,随时作出评价。有的用语言、有的用肢体语言,如:点头、竖起大拇指等,或利用教室的环境来评价,把幼儿的作品放在班级主题环境中进行评价。

B文本评价: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幼儿用书,类似于小学生的作业本,每次幼儿完成后,由教师进行评价,一般以文本式评价为主。而教师的评价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以鼓励为主,有五角星、打勾、小红旗、小红花、动物粘纸等。

C利用“成长档案”评价。一般采用终结性评价,学期结束,对幼儿作一次全面的评价。针对幼儿健康、运动、学习、游戏等各类指标作定量分析。

(3)评价方式的异同分析

双发教师都采用了随机评价方式,但是两者的评价频率是不同的,根据我们对刚入学不满两个月小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中发现,幼儿园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即时性评价行为大多是采用表扬方式,

61.5%的学生会经常得到教师的表扬,而小学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得到表扬的却只占总数的20.5%。本数据表示出,小学教师的课堂随机鼓励性评价明显低于幼儿园教师。产生这样的差异原因是教学要求不同产生的。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因为教学要求的不同,评价的面也就不同。幼儿园注重儿童个性的发展、脱离家庭的初步独立能力,小学更注重的文化知识的习得。文本评价的方式,幼儿园比小学更有童趣,更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

利用档案式评价的方式也不同,小学是阶段性的,小学的《成长期手册》定期与家长反馈。而幼儿园是终结性的评价。由此可见小学采用的阶段式评价能够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发展,

更合理一些。

3、评价特点

(1)小学评价特点:

评价指向明确: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指向一般十分明确,比如数学学科的作业评价,做错题目的孩子得到的作业评价指向最明确,或者是粗心导致,或者是上课没有听懂导致,教师会采取交流,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语文学科中书写横平竖直、朗读不多字、不少字不顿读、说话要完整等等指向都十分的明确。

语言褒贬分明: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褒贬分明,在表达上一般会采取比较直白的语言。

重视责任意识: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尤其注重,对作业的完成要求很高,重视他们的责任意识养成,如果有学生达不到作业要求,教师将采取补救、批评、惩罚、家校联动等措施进行教育。

(2)幼儿园评价特点:

评价指向多元: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教师心目中确立,教师的评价不再把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重点取向,而更多地关注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多元取向的幼儿评价使幼儿较多地感受成功与被肯定的喜悦,使幼儿更容易登上新台阶。

语言鼓励为主:即在幼儿真实的生活和情境中对幼儿实施评价,依托真实的生活情境开展评价,也能使幼儿更迅速地理解教师评价语言的含义,从而和教师展开有效的互动,多加鼓励,一般很少采用严厉批评。

重视参与态度:幼儿教师还常将现场笔录、录音、录象、幼儿档案等多种手段有机地结合。对幼儿参与学习的活动的态度比较重视,不是很关注学习成果。

(3)评价特点的对照分析

双方的评价指向不同,小学部分指向明确,幼儿园则广泛。语言评价也明显不同。重点不同,小学重视责任,幼儿园重视态度。我们的调查数据中发现,双方教师在学生不完成任务情况下的评价比较,幼儿园得到严厉批评的占7.7%,小学有41.0%频度将得到严厉批评。此项数据表明,小学的完成任务的责任意识评价要求明显高于幼儿园。这样的差异产生的原因是掌握双基要求原则:小学阶段按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的原则。幼儿园则没有掌握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的要求。

(三)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评价行为

1、幼儿园教师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评价行为

从前文可以看到,幼儿园教师在评价的内容、方式、特点中,值得肯定的方面也是比较多的。比如鼓励性的评价频度比较高,让儿童得到快乐体验;文本评价方式比较有趣、吸引儿童注意;重视参与的态度,积极推动儿童参与教学教学活动。

但是本方面教师的评价行为需要改进的内容也比较多。

(1) 责任意识的培养

在大班教育中,尤其要注重责任意识的培养。方便进入小学之后,树立完成家庭作业的责任感和主体意识。采用小岗位制度,责任到人的方法,培养教育大班幼儿完成自己的工作,具备初步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活动中,要求大班儿童能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到固定的地点,把自己看过的图书送回书架,并且保护好图书。

(2) 不滥用鼓励语言

鼓励语言的指向要明确,不滥用表扬。让大班幼儿有初步的是非观念,在感受鼓励和批评的过程中,懂得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对学习的态度、情感等有明确的指示和导向。 (3) 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大班幼儿要形成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进入小学后,小学以学为主的课堂纪律要求完全不同与幼儿园在玩中学的要求。大班后期,加强课堂纪律的要求,对遵守纪律的大班儿童进行鼓励,树立榜样,让儿童懂得,认真听课,遵守纪律是良好的表现。

2、小学低年级教师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评价行为

小学教师在评价的内容、方式、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方面的教师在评价上指向明确,能为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行为提供指向的目标,要求明确,是非分明;成长档案形式的评价,采用阶段式评价,多元的评价主体参与,家校互动参与儿童的教育;重视学业成就,注意每一个学生的连续发展。

小学低年级教师需要改进的评价行为如下

(1) 增加即时性评价中鼓励性评价量

因为小学的即时性鼓励评价频度明显低于幼儿园,所以在频度上小学教师要采用提升鼓励频度的方法,改进小学的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给予他们成就感,让学生更加喜欢小学的学习生活。

(2) 提升环境布置成为学生成长轨迹

幼儿园环境评价内容丰富多彩,环境优美,在小学部分提升为,使环境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轨迹变化。比如一位英语老师在教室里布置了一棵成长树,在这棵成长树的树叶上有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他们积累的表扬记号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串连起来就可以升级,树叶可以改为一朵盛开的鲜花;当然,鲜花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升级为一个果实。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不断的积累获得成功的硕果。每一个学生都在教室里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 (3) 评价语言艺术

小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人性化,拉近和幼儿园的距离,让小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能够接近,利用低年级儿童的向师性、模仿性,感受小学生活的快乐。

(四)优化双方教师评价行为的行动策略

1、幼儿园教师的行动策略

(1)评价意识上要角色换位思考。

要以对方的角色来思考,想想在幼儿园,教育对象同样的表现在另一方将会得到怎样的评价,然后再思考自己应该用过渡的评价方式导向对方的评价着眼点,进行先导性的预设,比如感受到完成工作的表现将会得到怎样的评价,儿童进入小学之后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评价要求。

(2)评价方法上要交流学习策略

不定时的到小学进行听课、座谈、交流。在听课中,学习对方的评价方法,针对自己学校的教学要求,选择性地融汇到自己的课堂里。了解自己班级的儿童过去和现在的表现,有的放矢,进行评价,尽量做到评价合理公正。

2、小学低年级教师的行动策略

(1)评价意识上要鼓励表扬为主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对刚进入小学一个多月的儿童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92.2%小朋友选择了喜欢小学生活,因为小学丰富多彩的学科吸引了好动好奇的衔接期儿童。小学教师沿用幼儿园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能够保持他们对小学的热爱,也能保持对学习兴趣。

(2)评价主体上要争取家长支持。

在小学衔接期,十分需要家长的配合。因为二期课改教材对于农村衔接期儿童来言,是有难度的。努力争取家长的评价配合将对衔接儿童产生很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而言能减轻学习的负担。

四、研究效果

通过我们的实践研究,教师的评价意识、方法、内容都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我们看到教育对象和教师以及家长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学生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明显对小学不陌生了,纪律意识、行为习惯也明显优于实验前的几届学生。一年级新生进入小学后,都能喜欢小学生活,对学业的压力也能够比较顺利地接受,过去有过激反应的新生,在实践后就没有发生了。

2、双方教师的变化

通过我们的研究,幼儿园衔接期教师评价在评价内容、模式等方面自发进行了改良,形成了一系列优化教师评价行为并且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年级新生的教师通过各级部门的专题理论培训,在意识上认识到了评价的重要性,自发改良评价方法。

3、家长的变化

改良之后,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子女的评价也更加全面,家长对子女的评价更为满意。五、讨论与思考

在我们的研究当中,争取家长配合评价是有难度的,目前崇明地区的留守儿童比较多,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学校就读的学生中有将近27%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家长在配合中因为距离、工作等缘故不能和教师随时进行联系。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农民,在家校互动中较被动,易溺爱孙辈,所以在这一类留守儿童的家校互动评价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我们的研究中,只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但是忽略了学校管理对衔接期教师工作的评价管理模式、评价指标、评价内容的详细研究。

在衔接期间,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教师的评价是学校管理者对这类特殊期间教师的工作能力、态度、方法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能过促进和

督促这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认真搞好衔接期间的工作,尽量缩短衔接的时间。这些内容将有待于更多研究者参与研究。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王成全译 Linda Campbell著

《儿童发展评价的新趋势——真实评价》潘月娟 2006年6月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报告精品资料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香坊区各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继上阶段进行的怎样做好幼小衔接,本学期进一步在学习性适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开展工作。大班下期,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有了改变,随着学习难点的增加,有意注意时间的延长,以及入小学的各方面要求,使幼儿在学习上产生了诸多问题。关注幼儿的问题,帮助他们达到学习适应的发展水平便是我们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最初阶段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单纯为开展入小学的学习性准备,即重视知识技能的衔接。随着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幼小衔接背后的那些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益的重要内涵要素。学习适应指的是关注大班幼儿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为幼儿入小学做好能力、习惯、兴趣的准备。我们试图从学习幼小衔接新的教育理念入手,以教育叙事记录幼儿的在园变化逐步通过落实和解决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环境创设及教学实践能力的问题,来提升教师幼小衔接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的教育观念的确立,使我们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策略。 一、从思维教学切入,为学习能力准备 研究中我们结合各园特色课程——思维活动,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发现,幼小衔接由于长期的教育观念,致使知识传授偏重,思维能力的准备明显不足。于是,我们选择适切的思维

活动内容,对活动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为幼儿提供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充分利用具体的事物和情景进行学习,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1、注重思维方法的集体教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常常会急于了解答案,而不关注思维方法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也有忽视对幼儿方法的教学,专注于答案的解答。因此,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尝试改变以往的形式,对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着重从设计问题情景出发,引导幼儿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在方法交流的环节则侧重比较谁的方法更快、更方便,使幼儿深刻感知解决问题的多种思维方法,体验运用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成功。 在“小熊分饼”活动的研讨中,我们在活动方案中设置了为两只小熊公平分饼的问题情景,让幼儿通过操作、讨论来解决问题。并通过不同形状的饼、不同分饼方法的比较,让幼儿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感知和运用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使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2、注重独立思考操作的个别化学习 独立思考是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积极地探索创设个别化活动环境,帮助幼儿积累主动运用不同思维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根据阶段的思维内容与要求,选择适合幼儿独立操作的思维练习内容,设计多项个别化思维练习活动。设计中,我们强调对幼儿任务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设计

幼小衔接数学试题1

博朗教育幼小衔接班数学入学测试卷 2.. 看数画点。 3.看图写数. ()()() 4. 按数的顺序填空. 5.算一算。 9+1= 1+8= 5+2= 3+6= 2+2= 7+3= 2+2= 3+7= 4+1= 4+3= 3+7= 1+1= 4+4= 6+3= 3+5=

博朗教育幼小衔接班数学入学测试卷 1.算一算。 4-2= 5-4= 1-0= 7-2= 7-1= 8-2= 7-5= 8-5= 5-5= 6-1= 6-4= 4-4= 6-3= 3-3= 5-2= 2.、填空。 3. 4、按顺序写数。(4分) 5.数一数,填一填。(8分) 6.下面排列是否正确,请从大到小排列。(10分) 3 4 7 9 8 6 5 10 1 2 ( )个

蒙氏幼儿园数学题接数学题 3 1、用添上或去掉的办法使两边变的一样多( 10分) 2、下面是哪些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填在()内。(10分) ) ( ) ( ) 3.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4.. 哪种少,在少的那种图形上涂颜色。 5. 你会画什么,就在右边空框里画什么,要画得与左边同样多? 6. 算一算。 8-1= 10-3= 6+3= 8-3= 10-5= 5-3= 5-1= 5+2= 4+1= 6+1=

10-3= 7+2= 3+1= 1+2= 9+1= 蒙氏幼儿园数学题接数学题4 1. 把同类的东西用线连起来. 2. 下图中哪些是水果,请把它们圈起来. 3. 小红上学了,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 4.算一算。 10-8= 10-2= 2+3= 8-4= 6-4= 3-1= 1+1= 6-5= 1+8= 4-3= 4+4= 4+2= 7-2= 2-1= 5+3= 6+3= 1+5= 7-5= 7-3= 10-6=

2020最新幼小衔接语文试卷

幼小衔接语文试卷一 一填空 (1) j—()→jūn l—ǘ→()q—()→qún t—()→tún x—ǚn→()sh—ùn→()b---ō→( ) p---ō→( ) d---à→( ) x---ǘ→( ) d---u→( ) n---ǎi→( ) n—ǚ→()zh — u→( ) q—ǜ→( ) x—ǜ→() x—ǚ→( ) d—ú→()zh—ong→( ) ch —ún →( ) h—ǎn→ ( ) p —íng →( ) s—u—o→ ( ) j— i—à→( ) j ( ) → jùn ( ) ( ) → shǎng q ( ) → qū j ( ) ( ) → jiǎo m ( ) → mao ( ) ( ) ( ) → liǎng (2) b—ɑ→(bɑ) di→d—()p—u→()fo→f—()j—üe→() lun→l—() zh—e→() xue→x—() l —u—ɑn→() huo→h→()—()j-ǘ→﹙﹚ qū→q—﹙﹚ x—ǚ→() xù→x—()(3)我能行 qǘn-()-()xüǎn-()-()-() juǎn- j-()-()l-()-lún

chuǎng-()-()-()h-()-huì l — ü→ ( ) g— u —a→() j — i — ( ) → ji a zh — u — ( ) → zhu a n d — ( ) —a n → di a n z — ( ) —o → zuo ( ) — i —an → mian p — eng →() ()-()-xǐng 幼小衔接语文试卷二 (1)我给韵母找个家。 ing an a en ai ang ao u eng er ie ue o un ue 单韵母()前鼻韵母()复韵母()后鼻韵母()(2)找出下列拼音中的整体认读音节 eng yin ao zhi ou yue ing ong wu yuan 整体认读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圈出整体认读音节。 shün yū ch?n shì yūn jūn yìng chun rì xiǎo cí (4)读一读,找出哪些是整体认读音节。 Yue z yan ci sh zi c yun r yi ch Yang y wu ying ri zh si 整体认读音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把下面字的声母写在横线上 看________ 写________ 羊_________ 书________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长春市二道教育实验幼儿园 2012年8月,根据《基础教育各学段衔接课题研究方案》的精神,在二道区教育局课题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园确立的课题“幼小衔接中幼儿习惯的培养”通过了立项审批。从课题确立以来,教育局、教科研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局分管领导和教研员多次亲自参与了共同体的研究工作,并及时给予了指导和点拨,保证了研究工作的顺利行。 一、课题的基本内涵和内容 1.本课题核心内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关注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在习惯培养上的衔接,了解、分析幼儿园、小学在语言教学方式上的差异性;探索幼儿良好语言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通过幼儿园、小学、家庭三者达成共识、步调一致,在发展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目标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三方共同配合承担起培养幼儿良好语言学习习惯的任务,实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习惯培养的一致性、相承性、连接性,达到为孩子入学降低难度、减少坡度的目标,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到小学的学习“转型期”。 2.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 (1)倾听习惯的问题。 (2)完整话表述的问题。

(3)朗读、诵读的问题。 (4)幼儿前书写姿势的问题。 3.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园课题组确定了小、中、大各年龄段研究的重点及目标包括: 第一学段(小班)以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愿意与人交谈,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听懂普通话,并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 第二学段(中班),尝试利用图文并茂的资源,找准读与认的结合点,加强说话、指读为重点,初步培养孩子倾听别人说话,尝试用完整话表达意愿的习惯。 第三学段(大班)拓宽幼儿说话的的渠道,丰富幼儿词汇,用不同的字、词说完整话为培养重点;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幼儿积累丰富语言、养成倾听别人说话并提出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尝试开展孩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等生活活动,为入小学做准备。 二、课题推进的策略和做法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 2012年8月—2012年9月为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了解教改信息,结合幼儿园、小学教育现状,确立子课题,撰写研究计划。 2012年9月—2013年9月为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总结思考前期工作,撰写阶段性

幼小衔接数学试题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1 2.. 看数画点。 3.看图写数. ()()() 4. 按数的顺序填空. 5.算一算。 9+1= 1+8= 5+2= 3+6= 2+2= 7+3= 2+2= 3+7= 4+1= 4+3= 3+7= 1+1= 4+4= 6+3= 3+5=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2 1.算一算。 4-2= 5-4= 1-0= 7-2= 7-1= 8-2= 7-5= 8-5= 5-5= 6-1= 6-4= 4-4= 6-3= 3-3= 5-2= 2.、填空。 3. 4、按顺序写数。 5.数一数,填一填。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3 1、用添上或去掉的办法使两边变的一样多 ( )个

2、下面是哪些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填在()内。 ) ( ) ( ) 3.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4.. 哪种少,在少的那种图形上涂颜色。 5. 你会画什么,就在右边空框里画什么,要画得与左边同样多? 6. 算一算。 8-1= 10-3= 6+3= 8-3= 10-5= 5-3= 5-1= 5+2= 4+1= 6+1= 10-3= 7+2= 3+1= 1+2= 9+1=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4 1. 把同类的东西用线连起来.

2. 下图中哪些是水果,请把它们圈起来. 3. 小红上学了,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 4.算一算。 10-8= 10-2= 2+3= 8-4= 6-4= 3-1= 1+1= 6-5= 1+8= 4-3= 4+4= 4+2= 7-2= 2-1= 5+3= 6+3= 1+5= 7-5= 7-3= 10-6=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5 1.

幼小衔接课题

幼小衔接课题 幼升小,客观上,儿童在这一时期存在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两个方面,如师生关系不一样了,生活制度也不一样了;幼儿园以动静强弱搭配为主,而小学以听为主,没有玩具、游戏;要求也不同了,幼儿园里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给孩子的身心两方面带来许多的不适应,还会使儿童感到陌生和恐惧,从而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将持续一个学期左右。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他们无所适从。学校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对儿童的要求和约束远远超过幼儿园、家庭。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将使孩子在以后的社会中“社会适应能力强”,“我要独立”,“自主性强”十分重要。 幼小衔接”研究的目的,是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缩短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使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幼儿园与小学要统一思想,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幼儿园单方面的向小学靠拢、关注知识的提前储备等错误倾向,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讨论与分析: 通过平日教学,我们体会到“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使幼儿在入学的衔接上获得了不少的帮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仍然不够 这主要是指在教育观念上的沟通不够。我们曾组织了听小学教师的课,但由于时间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在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还没有很好的沟通与研讨,而且教师们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是对待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的教师多是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问题,而小学教师多是以教学内容和课堂要求为中心,找孩子和家长方面的问题,这是造成许多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主要问题。 2.幼儿对学校了解不深入,情绪情感落差较大 幼儿在幼儿园中可随意选择多种材料进行探究,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教师给予每名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并教给幼儿调控的方法,在这种宽松、轻快的环境中,幼儿情绪愉悦。这与上学后的比较紧张、较有压力的环境形成了对比,造成了部分幼儿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较重的现象。 3.家长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多读几首诗歌、认几个汉字、做几道题比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态来的实惠,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技能。对于影响孩子一生的各种习惯的培养不很重视,包办代替,冷暖呵护,是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4.合作交往能力培养不够 交往能力培养不够,是主动与别人交流方面不够,这些与幼儿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关,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5.规则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幼小衔接班课程——拼音语文

幼小衔接班语文(拼音,阅读,识字) ——参考人教版语文教材 第一周 学习拼音(认识拼音字母,会读写) a o e i u ü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第二周 巩固学习拼音并加上声调一起再次学习汉语拼音 声调āáǎà 学习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单韵母 a o e i u ü 第三周 复韵母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第四周 能够拼写汉语拼音,并学习书本上的生字 1.一(yī) 二(èr) 三(sān) 四(sì) 五(wǔ) 六(liù) 七(qī) 八(bā) 九(jiǔ) 十(shí) / 烟亭台座枝yān tínɡ tái zuò zhī 第五周 巩固学习:回顾之前学习的汉语拼音和汉字,对学习不够透彻的拼音和汉字加强学习 继续学习新的生字 2.太(tài) 小(xiǎo) 鸟(niǎo) 下(xià) 早(zǎo) 牙(yá) 上(shàng) /阳钟穿床餐yánɡ zhōnɡ chuān chuánɡ cān 3.水(shuǐ) 火(huǒ) 山(shān) 木(mù) 马(mǎ) /园绿红花桥洞荡yuán lǜ hónɡ huā qiáo dònɡ dànɡ 第六周 继续学习新的生字 第七周 继续学习新的生字

第八周 继续学习新的生字 对以上两个月的学习进行测试巩固(拼音,分清韵母声母,识字)教学反馈:课程结束时能与每位学生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状况 yīèr sān 一二三 shí mù hé 十木禾 shànɡ xià tǔɡè 上下土个 bá rù dà tiān 八入大天 rén huǒ wén liù 人火文六 qīér jiǔ wú 七儿九无 kǒu rì zhōnɡ 口日中 le zǐ mén yuè 了子门月 bù kāi sì wǔ 不开四五

2020幼小衔接中学习品质的培养课题总结

通过对我园毕业幼儿的跟踪调查发现,在进入小学后,知识储备并不是给孩子学习成绩带来积极影响的第一要素。从长远来看,学习兴趣、对知识的好奇心,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现代心理学认为,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关键期,一旦错过关键期,则某些心理品质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5岁-7岁是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关键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环境的巨大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心理适应、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幼小衔接这个关键期,须加倍注意幼儿的学习品质的养成。本学期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上学期学习任务之际,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个人专题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培养幼儿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品质。 良好的学习品质首先要热爱学习,善于思考。一般来讲,热爱学习指的是,既能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又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但是,对于5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是比较困难的。作为老师,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来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如开学初,园内为各班配备许多新玩具,由于是新买的.需组装和拆卸,孩子们都围过来热情的想帮忙可又不会组装,我及时向孩子推荐说明书,并一字一句念给他们听。孩子和我一起,一步步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做,最终完成了一个个新玩具的组装。这时,我告诉他们,在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汉字,认识了汉字就能像老师这样看懂说明书了。孩子们立即对识字表现出巨大的兴趣。把握每一个日常的瞬间,进行教育渗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孩子心中的求知欲激发出来,为孩子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后,我们即可顺势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孩子会接触并掌握大量的词汇,其理解、分析能力也会逐步提高。所以,建议家长每天抽出半小时,陪孩子读一些他们喜欢的小故事,进一步激发孩子对阅读的热情和对书籍的喜爱之情。 善于思考,也就是在学习中善于动脑筋,多想。俗话说:“吃饭要细嚼慢咽,学习要深钻细究”。日常教学中,不乏这样的例子,老师讲完故事后,提问问题,善于思考的孩子很快就能回答上来,有的还能从无疑处生疑。而有的孩子却支支吾吾不会作答,或者是答非所问。可见善于思考的重要。思考不但能促进理解,而且能增强记忆,善于说从小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品质对以后的学习上大有益处的。 二、幼儿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 倾听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大班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幼儿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对幼儿做出倾听的要求:1、认真听老师讲,不插话,回答问题要举手。2、认真听同伴回答,边听边想,他回答的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如果自己回答,该怎么说好。做到边听边思考。 其次,孩子毕竟处于学龄前,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和活动设计及其幼儿听的兴趣。并利用激励性语言促进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如“xx小朋友真会听!”“认真听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幼小衔接数学测试题

2017年暑假幼小衔接数学测试卷 (100分) 姓名: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0分) 3+5= 6+2= 4+4= 1+8= 4+2= 4+3= 2+8= 3+7= 5+2= 6+4= 8-4= 9-8= 10-2= 10-8= 9-6= 7-2= 5-3= 7-6= 8-6= 6-4= 二、填相邻数(6分) ( )15( ) ( )25( ) ( )18( ) ( )32( ) ( )8 ( ) ( )29( ) “>”或“=”( 8分) 18 23 24 11 16 16 17 24 21 15 12 18 20 30 28 28 四、分解与组合(8分)8 10 7 9 ∧ ∧ ∧ ∧ ( ) 4 ( ) 6 5 ( ) 6 ( ) 3 3 4 2 5 5 2 8 ∨ ∨ ∨ ∨ ( ) ( ) ( ) ( )

四、完成下列竖式计算(18分) 15+21= 12+24= 14+31= 38-14= 46-21= 37-26= 五、看图列算式并计算(8分) ★★★★★+★★★□+□=□ ???+??□+□=□

六、算一算,凑十法(9分) 8+8= 6+9= 7+5= 八、算一算,连一连(5分) 8+2 9 9-4 2 7+2 10 5+3 5 7-5 8 七、算一算,借十法(9分) 12-8= 15-9= 13-8=

九、数一数,填一填(4分) ????★??□个 ★?????★□个 ??★????□个 ???★★★??□个 十、解决问题(15分) 1、玩具店进了5个,又进了4个,玩具店一共有多少个? 2、池塘里有10只,一会儿游走了3只,池塘里还有多少只? 3、飞机场停了4架,又飞回来了6架,现在飞机场一共停了多少架 ?

超实用的幼小衔接数学试题汇总

一、直接写得数(18) 6+4=9-7=3+4=9-2=9-5+4=7-4+6= 4+5=9-6=0+10=5+3=10-8=9+10-4= 9-5=6+3=8-5=3+7=8-3+5=9-9+10= 二、填空(26) 1、与1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2、比9小比6大的数有()。 3、9个1是()2个4是()。 4、比8少2的数是()比5大3的数是()。 5、把下面的算式按要求填在括号内。 4+2=9-7=8+1=9-5=2+7=6+3= 得数相同的有()。 得数小于5的有()。 三、看下面的数按要求填空(10) 046539107 从左数第5个数是(),从右数第6个数是(),一共有()个数,中间的一个数是()第8个数是()。 四、在括号内填上“+”或“-”号(12) 8()2=109()5=410()10=06()3=9 9()2=713()10=37()0=78()5=3 五、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12)

6+()=99-()=4()+2=7 7+()=109-()=38-()=5 六、在括号内填上“〈”“〉”或“=”号(12) 3+2()5-38-3()5-26+3()5+4 5-5()20+9()95+3()10-4 七、解决问题(10) 1、小红有4朵花,小明有3朵花,小刚有2朵花,三人一共有多少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买了5支铅笔,上星期用了以后还剩3支,小明上星期一共用了多少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家有4口人,小刚家比小华家多2口人,小刚家有几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写出8道得数都是5的算式(10) 幼小衔接数学试题【二】 题型一:计算水平 典型考题1:小敏到商店买文具用品。她用所带钱的一半买了1支铅笔,剩下的一半买了1支圆珠笔,还剩下1元钱。小敏原来有多少钱? 典型考题2:欢欢和乐乐去买练习本,欢欢买了4本,乐乐买了6本,欢欢比乐乐少花1元钱,一本练习本多少钱?

《幼小衔接机制与方法的实践研究》可行性分析

《幼小衔接机制与方法的实践研究》可行性分析完成课题的主要参加者有关于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研究是我们三个共同完成的。 针对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经过观察研究采取了一些措施与方法。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时刻牵动着父母、老师和许多人的心。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从幼儿园现状来看:在幼儿园方面,在环境创设中虽考虑了安全因素,但忽略了保育环境创设的教育因素;在教师方面,在怕出事故的思想影响下,对幼儿管头管脚,置幼儿于被动的地位;在幼儿方面,他们在活动中不能自己调节活动,部分幼儿在感到不舒服时不是哭就是什么也不说,还有幼儿在走楼梯时喜欢顺着扶手往下滑或是还剩两格就往下跳等。 由此看来,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而且还应该通过优化幼儿园的保育环境,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来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和游戏,教幼儿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身体保健》课程是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就设计进行了“手指划破了怎么办”这一活动,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又如,为了教育幼儿“感到不舒服,主动对老师说”,我们设计了活动“生病以后”。通过观看情景表演,让幼儿明白如身体的某个部位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告诉成人,以免耽误病情。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如:利用表演游戏《乘公共汽车》,使幼儿懂得“上下车不拥挤,不把头、手伸出窗外,不在车内乱跑”等乘车常识;通过游戏《找娃娃》,《我家住在哪儿》等游戏,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物特征。这样,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促使幼儿想出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孩子的安全意识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

练习题 1、将下列图形的大小进行比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在每个图形的下面标上序号。(1) ( ) ( ) ( ) ( ) (2) ( ) ( ) ( ) ( ) 2、看图填空 3、根据提供的数字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 4 6 7 0 5 8 5 1 3 9 7 最大的数字是()比7小比2大的数字有()个 第一行从右数第三个数字是()第二行从左数第四个数字是()

一、把“□”涂上红上黄色,把“△”涂上黑色。 二、按图统计20天的天气状况。 1.哪一种天气的天数最多? 2.哪一种天气的天数最少? 3.比多()天。 三、数一数每种球各有多少个。 (1)和一共有多少个?(2)比少多少个? □○□=□□○□=□

四、把图形的个数按要求填入空格内 五、想想,填填 六、下面是同学们喜欢的球类活动的统计图,看图填空 七、看谁画的好?(8分) (1)画□比△多4个。 (2)画○比□少3个。 △ △ △ △ △ □□□□□□□□□□ (3)画☆和○同样多。 (4)画○比△少。 ○ ○ ○ ○ ○ △△△△△△△△△△

测试题 一、认认、数数、填填。 二、走进生活。 从右边起,第( )个的形状像 ,第( )个的形状像 像的物体有( )个,像 的物体有( )个. 三、、数一数,再连线。 1. 2.连一连。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

四、下面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的画“√”,是正方体的画“△”,是 圆柱体的画“☆”。 ()()() 五、你会数吗? ( )个( )个( )个 ○有()个,△有()个, □有()有()个, 有())个, 有()个。

新幼小衔接数学试题15套

幼小衔接数学题1 1.看图列式计算。 □○□=□ □○□=□ □○□=□ □○□=□2.填空。 3.填“>”“<”或“=”。 7○4 8○10 13○16 11○11 10○6 5○2 4○3 15○12 4.算一算。 3+5= 7+3= 4+3= 8-6= 9-5= 4+6= 12-6= 11-3= 15-8= 18-9= 13+3= 15-7= 9+6= 7+3= 5+7=

1.算一算。 4-2= 5-4= 1-0= 7-2= 7-1= 8-2= 7-5= 8-5= 5-5= 6-1= 6-4= 4-4= 6-3= 3-3= 5-2= 2.填空。 3.看图写数 ( ) ( ) ( ) 4.按顺序写数。 5.数一数,填一填。 6.下面排列是否正确,请从大到小排列。 3 4 7 9 8 6 5 10 1 2 7.应用题。 树上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小鸟,现在树上一共有多少只鸟? ( )个

1.用添上或去掉的办法使两边变的一样多 2.下面是哪些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填在()内。 ) ( ) ( ) 3.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4.哪种少,在少的那种图形上涂颜色。 5.你会画什么,就在右边空框里画什么,要画得与左边同样多? 6.算一算。 8-1= 10-3= 6+3= 8-3= 10-5= 5-3= 5-1= 5+2= 4+1= 6+1= 10-3= 7+2= 3+1= 1+2= 9+1=

1. 把同类的东西用线连起来. 2. 下图中哪些是水果,请把它们圈起来. 3. 小红上学了,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 4.算一算。 10-8= 10-2= 2+3= 8-4= 6-4= 3-1= 1+1= 6-5= 1+8= 4-3= 4+4= 4+2= 7-2= 2-1= 5+3= 6+3= 1+5= 7-5= 7-3= 10-6=

安图朝校——幼小衔接课题结题报告

吉林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小学低年级学生与学龄前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衔接问题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小学一年级新生一入学就出现学习困难,成绩偏低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1、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 (2)我校留守儿童占70%,再加上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很难有保障。家长大部分是对孩子过分溺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消极的性格特点,以致慢慢发展为不良的习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如:学习不努力,不肯吃苦,懒惰,不完成作业,不能认真整理、准备学习用品,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等。 2、教育者自身存在的问题 (1)由于来自学校、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致使有的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平时教学中,不能够十分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只想着怎样上好课,怎样使学生学会知识,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却忽视了一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多年来,在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不够系统,缺乏条理性、科学性、价值性。 (2)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成绩偏低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有部分学生输在了学习的“起跑线”上。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学习活动中所应具有的认真、主动、顽强的心理能动状态。主要表现为: (1)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不能主动准备好学习用品,不能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或保持时间不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后半节课很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作小动作甚至影响课堂纪律。 (3)课堂上缺少认真倾听、善于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表现为课堂上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就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等老师把问题讲完或根本没有听清老师的提问就急着抢答。 (4)认真学习的习惯普遍较差。表现为作业不认真、姿势不端正、书写不工整、随意涂改、作业本不整洁、审题不认真、计算不准确等。 4、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小学低年级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育衔接不到位。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不能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座谈中有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相当一部分幼儿入学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具体表现为:在幼儿园所学知识和行为习惯参差不齐,纪律性较差;缺乏认真倾听的习惯,听不懂老师的要求;不会准备学习用品;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而且很难纠正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此课题研究,可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良的学习意志、品质,并为小学低年级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体系和可借鉴的操作体系,为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幼小衔接数学试题1

蒙氏幼儿园数学题接数学题1 2.. 看数画点。 3.看图写数. ( ) ( ) ( ) 4.按数的顺序填空. 5.算一算。9+1=1+8=5+2=3+6=27+3=2+2=3+7=4+1=4+3= 3+7=1+1=4+4=6+3=3+5= 蒙氏幼儿园数学题接数学题2 1.算一算。

4-2=5-4=1-0=7-2=7-1= 8-2=7-5=8-5=5-5=6-1= 6-4= 4-4=6-3=3-3=5-2= 2.、填空。 9 6 3 3.、看图写数 4、按顺序写数。(4分) 5.数一数,填一填。(8分) 6.下面排列是否正确,请从大到小排列。(10分) 3 4 7 9 8 6 5 10 1 2 蒙氏幼儿园数学题接数学题3 ( )个( )个( )个( )个 2 3 9 7

1、用添上或去掉的办法使两边变的一样多(10分) 2、下面是哪些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填在()。(10分) ()()()() 3.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4.. 哪种少,在少的那种图形上涂颜色。 5. 你会画什么,就在右边空框里画什么,要画得与左边同样多? 6. 算一算。 8-1=10-3=6+3=8-3=10-5= 5-3=5-1=5+2=4+1=6+1= 10-3=7+2=3+1=1+2=9+1= 蒙氏幼儿园数学题接数学题4 △△△△△△△( ) ○○○○○ ( ) □□□□□ ( ) ☆☆☆☆☆☆( )

1. 把同类的东西用线连起来. 2. 下图中哪些是水果,请把它们圈起来. 3. 小红上学了,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 4.算一算。 10-8=10-2=2+3=8-4=6-4= 3-1=1+1=6-5=1+8=4-3= 4+4=4+2=7-2=2-1=5+3= 6+3=1+5=7-5=7-3=10-6= 蒙氏幼儿园数学题接数学题5

幼小衔接研究报告(课堂参照)

幼小衔接研究报告 单位:不老屯第一幼儿园 研究小组:张凤红高丽艳 王雪梅王丽王礼物撰写人:张凤红 日期:二O一一年八月

幼小衔接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美国、英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目的就是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让学前儿童掌握一部分知识技能,从而降低幼小有效衔接的坡度,使学前儿童能尽快地适应小学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联合国有关资料也提出:“儿童要为入小学做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准备。”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各种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以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学后的“转折期”和“困难期”。 二、研究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三、研究措施

1.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阳光体育活动、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2.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铅笔、橡皮、尺子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

2020最新幼小衔接数学试题

2.. 看数画点。 3.看图写数. ()()() 4. 按数的顺序填空. 5.算一算。 9+1= 3+8= 5+6= 3+6= 9+2= 7+3= 2+2= 3+7= 4+7= 4+3= 3+7= 1+10= 4+6= 6+5= 0+5=

1.算一算。 11-2= 10-4= 1-0= 7-2= 11-3= 11-6= 11-5= 8-8= 5-0= 11-1= 11-4= 11-8= 11-9= 11-10= 11-7= 2.、填空。 9 6 3 3.、看图写数 4、按顺序写数。(4分) 5.数一数,填一填。(8分) 6.下面排列是否正确,请从大到小排列。(10分) 3 4 7 9 8 6 5 10 1 2 ( )个( )个( )个( )个 2 3 9 7

幼小衔接数学题3 1、用添上或去掉的办法使两边变的一样多(10分) 2、下面是哪些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填在()内。(10分) (()()()() 3.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4.. 哪种少,在少的那种图形上涂颜色。 5. 你会画什么,就在右边空框里画什么,要画得与左边同样多? 6. 算一算。 8+4= 10+2= 9+3= 8-3= 10-5= 5+7= 11+1= 6+6= 4+7= 6+5= 10-3= 7+2= 3+8= 1+10= 9+1= △△△△△△△() ○○○○○() □□□□□() ☆☆☆☆☆☆()

1. 把同类的东西用线连起来. 2. 下图中哪些是水果,请把它们圈起来. 3. 小红上学了,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 4.算一算。 12-2= 10-2= 12-3= 8+4= 12-4= 12-1= 11+1= 12-5= 12-8= 6+5= 8+4= 4+7= 7+5= 12-1= 9+3= 6+0= 0+5= 12-7= 10-3= 10-6=

《幼小衔接机制与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幼小衔接机制与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幼儿园与小学要统一思想,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幼儿园单方面的向小学靠拢、关注知识的提前储备等错误倾向,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我园结合现阶段我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幼小衔接的课题研究,以求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幼儿达到入学的平滑过渡。我们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将研究的重点由“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转变为“幼儿园、学校采取什么措施、方法尽快适应孩子的需求”,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即: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幼儿与小学生、教师的之间的沟通),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与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初步确定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深入展开。 第一阶段:确立课题、启动探索阶段 1、加强对相关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为下阶段开展研究做好思想上与知识上的准备。 2、通过学习、讨论、辩论等形式,使教师对幼小衔接有进一步的认识,分析并确定幼小衔接的内容,讨论其可行性。 3、召开家长会,家园共育,了解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初步探索幼小衔接的模式。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 1、对幼小衔接进一步调查,讨论修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香坊区各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继上阶段进行的怎样做好幼小衔接,本学期进一步在学习性适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开展工作。大班下期,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有了改变,随着学习难点的增加,有意注意时间的延长,以及入小学的各方面要求,使幼儿在学习上产生了诸多问题。关注幼儿的问题,帮助他们达到学习适应的发展水平便是我们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最初阶段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单纯为开展入小学的学习性准备,即重视知识技能的衔接。随着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幼小衔接背后的那些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益的重要内涵要素。学习适应指的是关注大班幼儿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为幼儿入小学做好能力、习惯、兴趣的准备。我们试图从学习幼小衔接新的教育理念入手,以教育叙事记录幼儿的在园变化逐步通过落实和解决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环境创设及教学实践能力的问题,来提升教师幼小衔接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的教育观念的确立,使我们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策略。 一、从思维教学切入,为学习能力准备 研究中我们结合各园特色课程——思维活动,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发现,幼小衔接由于长期的教育观念,致使知识传授偏重,思维能力的准备明显不足。于是,我们选择适切的思维 活动内容,对活动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为幼儿提供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充分利用具体的事物和情景进行学习,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1、注重思维方法的集体教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常常会急于了解答案,而不关注 思维方法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也有忽视对幼儿方法的教学,专注于答案的解答。 因此,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尝试改变以往的形式,对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着重从设计问题情景出发,引导幼儿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在方法交流的环节则侧重比较谁的方法更快、更方便,使幼儿深刻感知解决问题的多种思维方法,体验运用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成功。 在“小熊分饼”活动的研讨中,我们在活动方案中设置了为两只小熊公平分饼 的问题情景,让幼儿通过操作、讨论来解决问题。并通过不同形状的饼、不同分饼方法的比较,让幼儿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感知和运用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使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2、注重独立思考操作的个别化学习 独立思考是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积极地探索创设个 别化活动环境,帮助幼儿积累主动运用不同思维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根据阶段的思维内容与要求,选择适合幼儿独立操作的思维练习内容,设计多项个别化思维练习活动。设计中,我们强调对幼儿任务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设计rope tube protection. (3) position of the switch box must be placed correctly, prohibit reveParts are not allowed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made of impermeable material at the bottom pad 100mm. D, packing and transport for all materials are used to make decorative uses, so all of the company's factory finished and semi-finished products are imported protective tape to protect the surface of the material, so as not to damage surface during transport, Setup, and then transported by fibrous bands or packed in to the scene. After the materials delivered to the site, special protection and builders around careful coordin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