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教案_6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教案_6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教案_6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教案_6

第12课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明清两朝是中华帝国的晚期,中国封建社会已开始走向没落。为了对日益变化的社会进行严密控制,明清统治者采取了各种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和它的渐趋衰落。本课内容跨越明清两个朝代,既是前面“多元文化碰撞交融”、隋唐科举制等知识点的发展,又为下文“近代前夜的危机”作了铺垫,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难点: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明清帝国的更替这一目内容他们通过以前的学习、阅读课外读物或影视作品都有所了解,并且对于“锦衣卫”“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也并不陌生。因此,他们对这段历史比较感兴趣,也有大致的了解。但是这些历史现象综合起来如何说明明清时期专制制度的强化,他们在理解上还有一定难度。尤其是明清通过各种措施强化了皇权,却又说这时我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这种理论性较强的问题,很多学生在理解上更有难度。

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查找相关资料,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大胆质疑、尝试解决,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学生能解决的放手给学生解决。

(2)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

教学方法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书,而在于教学,教学生学。”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谈话法(多媒体辅助)

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讨论法

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3)演示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表格等,使学生获得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把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史料分析法

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使学生自主地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过程

(1)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出示清朝进士徐骏写的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学生回答后,教师话锋一转:“在我们今天看来,这只是很生动、很正常的几句诗而已,但在清朝却让这位进士脑袋搬家。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设置悬念,用倒序方式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本课共分三个子目:第一目“明清帝国的更替”,第二目“皇权高度膨胀”和第三目“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由于第二目和第三目分别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来说明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因此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把它们合为一目,有利于教师授课,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第一目:明清帝国的更替(历史小故事)

本目内容为小字,学生知道即可。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简单讲几个历史小故事。最后教师补充:“这一时期的专制统治空前加强,农业文明的繁盛过后,面临着西方工业文明的进攻,这种专制统治越来越显露出其弊端,中国出现了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二目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政治上:

1.废除宰相制度(问题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历史上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的发展概况,接着用讲读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9100页,并提出问题:“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从而引出“胡蓝之狱”。

2.设立“卫”特务机构(历史剧)

在讲述“设立锦衣卫、东特务机构”时,教师先要说明这两个机构的异同点,接着请学生表演

历史剧“宋濂见太祖”,以说明特务机构的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历史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展示,同时增强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3.设立廷杖制度(合作讨论)

另外“设立廷杖制度”的目的和结果也可请学生讨论说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材料的能力。

4.设立军机处(课堂辩论)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军机处的图片,教师简单介绍军机处的工作职能。为了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他们学习主体的地位,根据课前的布置和准备,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课堂辩论,即“设立军机处,一点好处也没有VS有好处”(10分钟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达到最高潮。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互相交流合作的精神;而且也最大程度地培养和展示他们的学习能力,包括对材料的归纳分析,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语言的表达能力等等。

思想上:

八股取士

在学习“八股取士”时,尽量通俗的语言解释“四书”“五经”“八股文”等概念。对于“八股取士”造成的影响,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力争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八股取士的利与弊。

设计意图:课堂讨论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材料的能力。

教师结合表格《严酷荒唐的文字狱》,讲述有关明清时期“文字狱”的故事,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明清时期“文字狱”的目的和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列表归纳,明清文字狱之多、之酷一目了然,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思想感情,达到本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小结

对于“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这个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综合能力,使知识点系统化和体系化,达到教学上的升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