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韦达定理试题

韦达定理试题

韦达定理试题
韦达定理试题

韦达定理试题

————————————————————————————————作者:————————————————————————————————日期:

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韦达定理及应用专题

韦达,1540年出生于法国的波亚图,早年学习法律,但他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常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数学。韦达是第一个有意识地、系统地使用字母的人,他把符号系统引入代数学对数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人类的认识产生了飞跃。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代数学上的功绩,称他为“代数学之父”。

一真题链接

1.(2010?娄底)阅读材料:

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则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填空:

已知x1,x2是方程x2+4x+2=0的两个实数根,则___________

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a-1)x+a2-7a-b+1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且满足2a-b=0.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判断这两根的正负情况.

3.设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为x1,x2,则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根据该材料填空: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x+4k2-3=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x1,x2,且满足x1+x2=x1?x2.则k的值为

二名词释义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求代数式的值

求待定系数

一元二次韦达定理应用构造方程

方程的求解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根公式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根系关系的三大用处

(1)计算对称式的值

例 若12,x x 是方程2220070x x +-=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212x x +; (2) 1211x x +; (3) 12(5)(5)x x --; (4) 12||x x -.

说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要熟练掌握以下等式变形:

222121212()2x x x x x x +=+-,121212

11x x x x x x ++=,22121212()()4x x x x x x -=+-, 2121212||()4x x x x x x -=+-,2212121212()x x x x x x x x +=+,

33312121212()3()x x x x x x x x +=+-+等等.韦达定理体现了整体思想.

(2)构造新方程

理论:以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例 解方程组 x+y=5

Xy=6

(3)定性判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例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是方程

的两根,第三边长为2,求k 的取值范围。

三 典题示例

例1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1(1)104

x k x k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k 的值. (1) 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 (2) 方程的两实根12,x x 满足12||x x =.

说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两实根满足的条件,求待定字母的值,务必要注意方程有两实根的条件,即所求的字母应满足0?≥.

例2 已知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4410kx kx k -++=的两个实数根.

(1) 是否存在实数k ,使12123(2)(2)2x x x x --=-

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您说明理由.

(2) 求使1221

2x x x x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

说明:(1) 存在性问题的题型,通常是先假设存在,然后推导其值,若能求出,则说明存在,否则即不存在.

(2) 本题综合性较强,要学会对41

k +为整数的分析方法.

四 巩固强化

1. 巳知a 、b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a -b )(a+b -2)+ab 的值等于____.

2.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mx ﹣6=0的一个根为2,则m= ,另一个根是 .

3. 若x1,x2是方程x 2+x ﹣1=0的两个根,则x12+x22= .

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y 2﹣3y+1=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y1、y2,则(y1﹣1)(y2﹣1)的值为 .

5.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k+1)x+k 2-2=0的两实根的平方和等于11,则k 的值为 .

6. 若x1、x2是方程x 2﹣2x ﹣5=0的两根,则x12+x1x2+x22= .

7.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4x +k —3=0的两个实数根为x 1、x 2,且满足x 1=3x 2,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及k 的值.

8. 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k+1=0的实数解是x 1和x 2.

(1)求k 的取值范围;

(2)如果x 1+x 2﹣x 1x 2<﹣1且k 为整数,求k 的值.

9. 阅读材料:

如果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的两根,那么, 12b x x a +=-,12c x x a ?=.这就是著名的韦达定理.现在我们利用韦达定理解决问题:

已知m 与n 是方程2x 2﹣6x+3=0的两根

(1)填空:m+n= ,m?n= ;

(2)计算

n

m 11+的值.

10.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k 2=0有两个实数根x 1,x 2.

(1)求k 的取值范围;

(2)若|x 1+x 2|=x 1x 2﹣1,求k 的值.

11. 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4x+1的两个实数根.

求:(x 1+x 2)2÷(

2

111x x )的值.

韦达定理经典例题复习课程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培优训练 例1.已知1x 、2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4422=+-+m x m x 的两个非零实数根,问:1x 与2x 能否同号?若能同号请求出相应的m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同号,请说明理由。 例2.已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01442=++-k kx kx 的两个实数根。 (1)是否存在实数k ,使23)2)(2(2121- =--x x x x 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求使 21221-+x x x x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 例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证:(1)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设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为 ,若 ,则 .

例4.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3,b和c是关于x的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求△ABC的周长. 例5.在解方程x2+px+q=0时,小张看错了p,解得方程的根为1与-3;小王看错了q,解得方程的根为4与-2。这个方程的根应该是什么? 例6.已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px+q=0的两根,x1+1、x2+1是关于x的方程x2+qx+p=0的两根,求常数p、q的值。

练习:1.先阅读下列第(1)题的解法,再解答第(2)题. (1)若α、β是方程x2-3x-5=0的两个实数根,求α2+2β2-3β的值; 解:∵α、β是方程x2-3x-5=0的两个实根, ∴α2-3α-5=0,β2-3β-5=0,且α+β=3. ∴α2=3α+5,β2=3β+5 ∴α2+2β2-3β=3α+5+2(3β+5)-3β=3α+3β+15=3(α+β)+15=24. (2)已知x 1、x 2 是方程x2+x-7=0的两个实数根,不解方程求的值. 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2(3-m)x+1=0的两实数根为α,β, 若s=1 α + 1 β ,求s的取值范围。 3.如果关于x的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x2+2(m+3)x+m2+3=0有两个实数根α、β,那么(α-1)2+(β-1)2的最小值是多少? 4.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a-1)x+4(a-1)=0的两个根是斜边长为5的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最新初中数学之韦达定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韦达定理:对于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如果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12,x x ,那么1212,b c x x x x a a +=-= 说明:定理成立的条件0?≥ 1.不解方程写出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差 (1)01032=--x x (2)01532=++x x (3)0223422 =--x x 2.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2=++n mx x 的两根互为相反数,那么m = ;如果两根互为倒数,那么n = . 3. 若两数和为3,两数积为-4,则这两数分别为 4. 已知方程04322=-+x x 的两根为1x ,2x ,那么2212x x += 5. 若方程062=+-m x x 的一个根是23-,则另一根是 ,m 的值是 6. 已知方程0232=--x x 的两根为1x 、2x ,且1x >2x ,求下列各式的值: (1)2212x x += ; (2)2 111x x += ; (3)=-221)(x x = ; (4))1)(1(21++x x = 7.已知关于x 的方程02)15(22=-++-k x k x ,是否存在负数k ,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 倒数和等于4?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8.关于x 的方程p x x --822=0有一个正根,一个负根,则p 的值是( ) (A )0 (B )正数 (C )-8 (D )-4 9.已知方程122-+x x =0的两根是1x ,2x ,那么=++1221221x x x x ( ) (A )-7 (B) 3 (C ) 7 (D) -3 10.已知方程0322=--x x 的两根为1x ,2x ,那么2 111x x +=( ) (A )-31 (B) 3 1 (C )3 (D) -3 11. 若方程04)103(422=+--+a x a a x 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a 的值是( ) (A )5或-2 (B) 5 (C ) -2 (D) -5或2 12.若方程04322=--x x 的两根是1x ,2x ,那么)1)(1(21++x x 的值是( ) (A )-21 (B) -6 (C ) 21 (D) -2 5 13.分别以方程122--x x =0两根的平方为根的方程是( )

韦达定理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韦达定理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陈历强 一,求弦长 在有关解析几何的高考题型中不乏弦长问题以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问题。求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所截得的弦长,可以联立它们的方程,解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再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即可求出,但计算比较麻烦。能否另擗捷径呢?能!仔细观察弦长公式: ∣AB ∣=∣x 1-x 2∣21k +?=)1](4)[(221221k x x x x +-+ 或∣AB ∣=∣y 1-y 2∣2 11k + ? =) 11](4)[(2 21221k y y y y + -+ , 立刻发现里面藏着韦达定理(其中x 1、x 2分别表示弦的两个端点的横坐标,y 1、y 2分别表示弦的两个端点的纵坐标)。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已知直线 L 的斜率为2,且过抛物线y 2=2px 的焦点,求直线 L 被抛物线截得的弦长。 解:易知直线的方程为y=2(x-2 p ). 联立方程组y 2=2px 和y=2(x- 2 p ) 消去x 得 y 2-py-p 2=0.∵△=5p 2>0,∴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由韦达定理得y 1+y 2=p,y 1y 2=-p 2.故弦长d= 2 5p 例2,直线y=kx-2交椭圆x 2+4y 2=80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若PQ 中点的横坐标为2,则∣PQ ∣等于___________. 分析:联立方程组y=kx-2和x 2+4y 2=80消去y 得(4k 2+1)x 2-16kx-64=0 设P(x 1,y 1),Q(x 2,y 2). 由韦达定理得 x 1+x 2= 1 4162 +k k = 4得k= 2 1.x 1x 2= -32∣PQ ∣=6 . 练习1:过抛物线 y 2=4x 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A(x 1,y 1),B(x 2,y 2)两点,如果x 1+x 2=6, 那么|AB|=( ) (A)10 (B)8 (C)6 (D)4 (文尾有提示.下同) 二,判定曲线交点的个数

韦达定理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设计)

韦达定理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体会韦达定理在一元二次不等式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体会数形结合、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同时 认识到数学知识源自生产生活实际,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这一特点。 二、教材分析 中学阶段涉及的一元二次内容由二次函数作为铺垫,高中阶段研究圆锥曲线中又有二次曲线,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公式向我们提示了两根与系数间的密切关系,而韦达定理介绍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是在求根公式的基础上,根与系数的进一步发现,这一发现在数学学科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学生在处理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时,比如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就会多一些思想和方法,让解题更为简单、更为灵活,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 础。 三、学情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高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对初

中所学习知识的储备不够丰富,而且数形结合思想方面的缺失,望图生畏,这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些在教学时不可盲目地拔高和追求一次到位,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滚动式、螺旋式逐步深化,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四、重难点分析 (1)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中韦达定理的应用 (2)难点: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写出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五、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帮助建构和促进的作用。所以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愉快的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得到一般性结论,形成完整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得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一句话: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完整版)集合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集合期末复习题12.26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 |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 12x x <<,B=}{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2a a ≥ B }{1a a ≤ C }{1a a ≥ D }{ 2a a ≤ 9、 满足条件M U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A a b P +∈ B a b Q +∈ C a b R +∈ D a b +不属于P 、Q 、R 中的任意一个 二、填空题 11、若}4,3,2,2{-=A ,},|{2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22,3,23a a +-,A={}2,b ,C U A={}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A={x|20x x m ++=}, 若A ∩R=?,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6、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 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韦达定理(根与系数的关系)全面练习题及答案

1、韦达定理(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对于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如果方程有两个实数根12,x x ,那么 1212,b c x x x x a a +=-= 说明:定理成立的条件0?≥ 练习题 一、填空: 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c bx ax ++2=0)(0≠a 的两根为1x ,2x ,那么1x +2x = , 1x 2x = . 2、如果方程02=++q px x 的两根为1x ,2x ,那么1x +2x = ,1x 2x = . 3、方程01322=--x x 的两根为1x ,2x ,那么1x +2x = ,1x 2x = . 4、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2=++n mx x 的两根互为相反数,那么m = ;如果两根互为倒数,那么n = . 5方程0)1(2=-++n mx x 的两个根是2和-4,那么m = ,n = . 6、以1x ,2x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 7、以13+,13-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8、若两数和为3,两数积为-4,则这两数分别为 . 9、以23+和23-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10、若两数和为4,两数积为3,则这两数分别为 . 11、已知方程04322=-+x x 的两根为1x ,2x ,那么2212x x += . 12、若方程062=+-m x x 的一个根是23-,则另一根是 ,m 的值是 . 13、若方程01)1(2=----k x k x 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k = ,若两根互为倒数,则k = . 14、如果是关于x 的方程02=++n mx x 的根是2-和3,那么n mx x ++2在实数范围内可分解为 .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韦达定理及其应用

学科:奥数年级:初三 不分版本期数:346 本周教学内容:韦达定理及其应用 【内容综述】 设一元二次方程有二实数根,则, 。 这两个式子反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积与两根之和同系数a,b,c的关系,称之为韦达定理。其逆命题也成立。韦达定理及其逆定理作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理论在初中数学竞赛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讲重点介绍它在五个方面的应用。 【要点讲解】 1.求代数式的值 应用韦达定理及代数式变换,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对称式的值。 ★★例1若a,b 为实数,且,,求的值。 思路注意a,b 为方程的二实根;(隐含)。 解(1)当a=b时, ; (2 )当时,由已知及根的定义可知,a,b分别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 ,ab=1. 说明此题易漏解a=b 的情况。根的对称多项式,,等都可以用 方程的系数表达出来。一般地,设,为方程的二根,,则有递推关系。 其中n为自然数。由此关系可解一批竞赛题。 附加:本题还有一种最基本方法即分别解出a,b值进而求出所求多项式值,但计算量较大。

★★★例2 若,且,试求代数式的值。 思路 此例可用上例中说明部分的递推式来求解,也可以借助于代数变形来完成。 解:因为,由根的定义知m ,n 为方程 的二不等实根,再由韦达定理, 得 , ∴ 2.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我们知道问题中某两个字母的和与积,则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构造以这两个字母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例3 设一元二次方程的二实根为和。 (1)试求以和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2)若以 和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仍为 。求所有这样的一元二次方 程。 解 (1)由韦达定理知 , 。 , 。 所以,所求方程为 。 (2)由已知条件可得 解之可得由②得,分别讨论 (p,q )=(0,0),(1,0),(1-,0),(0,1),(2,1),(2-,1)或(0, 1-)。 于是,得以下七个方程 , , , ,, 01x 2x 2=++,01x 2=-,其中01x 2=+无实数根,舍去。其余六个方程均为所求。

教案韦达定理

教案韦达定理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教案:韦达定理(一) 王伟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发现与推导,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逻辑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发现及其推导. 2.教学难点:韦达定理的灵活应用. x2+2x﹣4=0 3x2+2x﹣6=0 2x2﹣5x﹣3=0 x 1+x 2 =? x 1 +x 2 =? x 1 +x 2 =? x 1x 2 =? x 1 x 2 =? x 1 x 2 =? 问题1: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2+bx+c=0(a≠0)是否也具备这个特征? x 1 +x 2 =-,x 1 ·x 2 =, 如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积和系数的关系? 设x 1 、x 2 是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 ∴ a ac b b x 2 4 2 1 - + - =, a ac b b x 2 4 2 2 - - - =.()0 4 2≥ -ac b 由此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积与 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三:韦达定理内容: 韦达定理说的是:设一元二次方程()2ax +bx+c=0a 0≠有二实数根12x x ,,则 1212b c x +x =x x =a a -?,。 这两个式子反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积与两根之和同系数a ,b ,c 的关系。其逆命题:如果12x x ,满足1212b c x +x =x x =a a -?,,那么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 ()2ax +bx+c=0a 0≠的两个根也成立。 四:韦达定理应用: 韦达定理及其逆定理作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和中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金鼎培训将其应用归纳为:①不解方程求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 ②求对称代数式的值; ③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④求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值; ⑤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⑥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等。 (1)、不解方程求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已知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直接根据韦达定理求得两根和与两根积。 例题1: 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7x-2007=0的两根,则x 1+x 2与x 1x 2的值分别是【 】 练习:①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两实数根和为﹣4的是【 】 A .x 2+2x ﹣4=0 B .x 2﹣4x+4=0 C .x 2+4x+10=0 D .x 2+4x ﹣5=0 韦达(法国1540-1603)

判别式韦达定理题型讲解

根的判别式 【典例1】.关于x 的方程10422 =-+kx x 的一个根是-2,则方程的另一根是 _____;k =______。 【典例2】.1x 、2x 是方程05322 =--x x 的两个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 的值: (1)2 2 2 1x x +(2) 2 1x x -(3)22 22133x x x -+ 【典例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与 有一个相同的根,求k 的值。 【典例4】已知方程032=++k x x (1)若方程两根之差为5,求k 。 (2)若方程一根是另一根2倍,求这两根之积。 【典例5】已知方程 两根之比为1:3,判别式值为16,求a 、b 的值。

韦达定理 [典例1]因式分解6x y+7xy-3=___________ [典例2]解方程组 [典例3]如果直角三角形三条边a,b,c,都满足方程x-mx+=0,求三角形的面积。 [典例4]已知方程2x-8x-1=0的两个根为α,β,不解方程,求解以+,(α-1)(β-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典例5]已知某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p,q,且满足关系式,试求这个一元二次方程。

[典例6]已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4kx-4kx+k+1=0的两个实根 (1)是否存在实数根k,使(2α-β)(α-2β)=- 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求使+-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的整数值。 训练题 1、(海淀中考)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ax+c=0的两个实数根之差的平方为m. (1)试分别判断当a=1,c=-3与a=2,c=时,m≥4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若对于任意一个非零的实数a,m≥4总成立,求实数c及m的值. 2、已知下列n(n为正整数)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①x2-1=0,②x2+x-2=0, ③x2+2x-3=0,…(n)x2+(n-1)x-n=0. (1)请解上述一元二次方程①、②、③、(n); (2)请你指出这n个方程的根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写出一条即可. 3、(02海淀)(1)求证:若关于x的方程(n-1)x2十mx十1=0①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关于y的方程m2y2-2my-m2-2n2+3=0②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①的一根的相反数恰好是方程②的一个根,求代数式m2n十12n 的值.

第6讲韦达定理推理及常见计算-人教版暑假班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教育机构专用)

圆梦堂文化培训学校精品班教案 第 6 讲 1.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猜想及证明 猜想:两根的和、两根的积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 、b 、c 有什么关系? 结论:=+21x x _____________,=21x x _____________。 证明猜想:一元二次方程 )0( 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 a ac b b 242-±-a c a ac a ac b b a a c b b a ac b b x x a b a b a ac b b a ac b b x x a ac b b x a a c b b x ==--=---?-+-=?∴- =-=---+-+-=+∴---= -+-=22 22222122212221444)4(242422242424,24

●归纳: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于这是数学家韦达提出并证明了的,所以后人为了纪念就把这个公式叫做韦达定理) 即:两根之和等于方程一次项系数与二次项系数的比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的比。 ●注意,韦达定理使用的前提:(042 ≥-ac b 且0≠a ) 2.用到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几种常见的求值 (1) (2) (3) (4) (5) (6) 类型一:利用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例1】不解方程,求一元二次方程01322 =-+x x 两个根的①平方和;②倒数和。 答案:① 4 13 ②3 a c x x a b x x x x a c bx ax = ?-=+≠=++2121212,,,)0(0则的两根为 若方程

【例2】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两个根的和与积: (1) 1562 =-x x ; (2) 9732 +-=x x ; (3) 2 415x x =--; 答案:(1)x 1+x 2=6, x 1x 2=-15 (2)x 1+x 2=-37, x 1x 2=3 (3)x 1+x 2=45-, x 1x 2=-4 1 【例3】求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个根是:2 5 , 310- 答案:0505603 25 6522 =-+=-+ x x x x 或 1、设 21,x x 是方程0142 =+-x x 的两个根,则 =+21x x =21x x () 2 212 221-+=+x x x x = ()=-221x x ()2 =-214x x =+2 11 1x x 答案:4、 1、 2x 1x 2、 14 、 X 1+X 2 、12 4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教案)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教案) 编者:隋宝娥 教学目标:1.掌握判别式与韦达定理;2能运用韦达定理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只是的能力 教学重点:判别式、韦达定理 教学难点:韦达定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初中学过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o何时有两个不同的实根?有两个相同的实根?没有实根?当方程有实根时,我们如何求出实根?提问学生求根公式,强调方程的根用系数表示,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根与系数的关系。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由求根公式我们知道方程的两根x i=^ 八;%2=二2 ,教 2a 2a 师引导学生探究x i+x2=- b x i x2=— (a = 0)强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韦 a a 达定理,让学生背过。 例1、不解方程,判定解的个数。 2 2 2 (1)5(x +1)-3x=0 (2)2x -(4k+1)x+2k -1=0 目的:练习巩固判别式。学生完成,教师展示实物投影。 例2、已知方程5x2+kx-6=0 有一个根为2,求另一个根和k的值 解法:直接用韦达定理。求出另一根-0.6 k= -7 例3、若方程x2+x-1=0的两根为X1,X2,用韦达定理计算(1)X21+X22;(2)丄+—; x1 x2 3 3 (3)|x1-x2|;(4)x 1 +x2 ;(5)(X1-1)(X2-1) 解:由韦达定理得:X1+X2=-1,X1X2= -1 (1) 2 2 2 X 1+X2 =(X1+X2) -2X1X2=3 (2) 1 1 + -X1x2 =1 X1 X2X1X2 (3) |X1-X2|2 = =(X1- X2)2= :(X1+X2)2-4X1X2=5 |X1-X2|= ■- 5

2021年韦达定理经典例题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培优训练 欧阳光明(2021.03.07) 例1.已知1x 、2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4422=+-+m x m x 的两个非零实数根,问:1x 与2x 能否同号?若能同号请求出相应的 m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同号,请说明理由。 例2.已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01442=++-k kx kx 的两个实数根。 (1)是否存在实数k ,使23)2)(2(2121-=--x x x x 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求使21221-+x x x x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 例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证:(1)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设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为 ,若 ,则 . 例4.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3,b 和c 是关于x 的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求△ABC 的周长.

例5.在解方程x2+px+q=0时,小张看错了p,解得方程的根为1与-3;小王看错了q,解得方程的根为4与-2。这个方程的根应该是什么? 例6.已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px+q=0的两根,x1+1、x2+1是关于x的方程x2+qx+p=0的两根,求常数p、q的值。 练习:1.先阅读下列第(1)题的解法,再解答第(2)题. (1)若α、β是方程x2-3x-5=0的两个实数根,求α2+2β2-3β的值; 解:∵α、β是方程x2-3x-5=0的两个实根, ∴α2-3α-5=0,β2-3β-5=0,且α+β=3. ∴α2=3α+5,β2=3β+5 ∴α2+2β2-3β=3α+5+2(3β+5)- 3β=3α+3β+15=3(α+β)+15=24. (2)已知x1、x2是方程x2+x-7=0的两个实数根,不解方程求 的值. 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2(3-m)x+1=0的两 实数根为α,β,若s=1 α + 1 β ,求s的取值范围。 3.如果关于x的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x2+2(m+3)x+m2+3=0有两个实数根α、β,那么(α-1)2+(β-1)2的最小值是多少? 4.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a-1)x+4(a-1)=0的两个根是斜边长为5的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 积。

初中数学竞赛:韦达定理(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通常也称为韦达定理,这是因为该定理是由16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数学家韦达发现的。 韦达定理简单的形式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内容,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 运用韦达定理,求方程中参数的值; 运用韦达定理,求代数式的值; 利用韦达定理并结合根的判别式,讨论根的符号特征; 利用韦达定理逆定理,构造一元二次方程辅助解题等。 韦达定理具有对称性,设而不求、整体代入是利用韦达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韦达定理,充满活力,它与代数、几何中许多知识可有机结合,生成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而解这类问题常用到对称分析、构造等数学思想方法。 【例题求解】 【例1】 已知α、β是方程012=--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2(22-+βαα的值为 。 思路点拨:所求代数式为α、β的非对称式,通过根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变形转化为(例 【例2】如果a 、b 都是质数,且0132=+-m a a ,0132=+-m b b ,那么 b a a b +的值为( ) A 、22123 B 、22125或2 C 、22125 D 、22123或2 思路点拨:可将两个等式相减,得到a 、b 的关系,由于两个等式结构相同,可视a 、b 为方程0132=+-m x x 的两实根,这样就为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注:应用韦达定理的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关于1x 、2x 的对称式,这类问题可通过变形用1x +2x 、1x 2x 表示求解,而非对称式的求值常用到以下技巧: (1)恰当组合;(2)根据根的定义降次;(3)构造对称式。 【例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04)2(2 2 =---m x m x (1)求证:无论m 取什么实数值,这个方程总有两个相异实根。 (2)若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根1x 、2x 满足212+=x x ,求m 的值及相应的1x 、2x 。 思路点拨:对于(2),先判定1x 、2x 的符号特征,并从分类讨论入手。 【例4】 设1x 、2x 是方程02324222=-++-m m mx x 的两个实数根,当m 为何值时,2221x x +有最小值?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韦达定理的应用题_证明_公式讲解

根的判别式和韦达定理是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基础知识,利用它们可进一步研究根的性质,也可以将一些表面上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来讨论. 1.判别式的应用 例1 (1987年武汉等四市联赛题)已知实数a、b、c、R、P满足条件PR>1,Pc+2b+Ra=0.求证:一元二次方程ax2+2bx+c=0必有实根. 证明△=(2b)2-4ac.①若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 必须证△≥0.由已知条件有2b=-(Pc+Ra),代入①,得 △=(Pc+Ra)2-4ac =(Pc)2+2PcRa+(Ra)2-4ac =(Pc-Ra)2+4ac(PR-1). ∵(Pc-Ra)2≥0,又PR>1,a≠0, (1)当ac≥0时,有△≥0; (2)当ac<0时,有△=(2b)2-4ac>0. (1)、(2)证明了△≥0,故方程ax2+2bx+c=0必有实数根. 例2 (1985年宁波初中数学竞赛题)如图21-1,k是实数,O是数轴的原点,A是数轴上的点,它的坐标是正数a.P是数轴上另一点,坐标是x,x<a,且OP2=k·PA·OA. (1)k为何值时,x有两个解x1,x2(设x1<x2); 此处无图 (2)若k>1,把x1,x2,0,a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用不等号“<”连接. 解(1)由已知可得x2=k·(a-x)·a,即 x2+kax-ka2=0,当判别式△>0时有两解,这时 △=k2a2+4ka2=a2k(k+4)>0. ∵a>0,∴k(k+4)>0,故k<-4或k>0. (2)x1<0<x2<a. 例3(1982年湖北初中数学竞赛题)证明不可能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之积. 分析若视原式为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则可利用判别式求解. 证明 将此式看作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则判别式 △= 显然△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故原式不能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之积. 例3 (1957年北京中学生数学竞赛题)已知x,y,z是实数,且x+y+z=a,① ②求证:0≤x≤0≤y≤0≤z≤ 分析将①代入②可消去一个字母,如消去z,然后整理成关于y的二次方程讨论. 证明由①得z=a-x-y,代入②整理得 此式可看作关于y的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据已知此方程有实根,故有

教案韦达定理

教案:韦达定理(一) 王伟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发现与推导,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逻辑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发现及其推导. 2.教学难点:韦达定理的灵活应用. 三、课前练习: x2+2x﹣4=0 3x2+2x﹣6=0 2x2﹣5x﹣3=0 x 1+x 2 =? x 1 +x 2 =? x 1 +x 2 =? x 1?x 2 =? x 1 ?x 2 =? x 1 ?x 2 =? (一)定理的发现及论证 问题1: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2+bx+c=0(a≠0)是否也具备这个特征? x1+x2=-,x1·x2=, 如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积和系数的关系? 设x1、x2是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 ∴ a ac b b x 2 4 2 1 - + - =, a ac b b x 2 4 2 2 - - - =.()0 4 2≥ -ac b

由此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积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三:韦达定理内容: 韦达定理说的是:设一元二次方程()2ax +bx+c=0a 0≠有二实数根12x x ,,则 1212b c x +x =x x =a a -?,。 这两个式子反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积与两根之和同系数a ,b ,c 的关系。其逆命题:如果12x x ,满足1212b c x +x =x x =a a -?,,那么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 ()2ax +bx+c=0a 0≠的两个根也成立。 四:韦达定理应用: 韦达定理及其逆定理作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和中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金鼎培训将其应用归纳为:①不解方程求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 ②求对称代数式的值; ③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④求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值; ⑤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⑥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等。 (1)、不解方程求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已知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直接根据韦达定理求得两根和与两根积。 韦达(法国1540-1603)

韦达定理及其应用竞赛题

【内容综述】 设一元二次方程 宀肚…。佃弄°)有二实数根可和也,贝U “f 的关系, 为韦达定理。 其逆命题也成立。韦达定理及其逆定理作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理论在初中 数学竞赛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讲重点介绍它在五个方面的应用。 【要点讲解】 1. 求代数式的值 应用韦达定理及代数式变换,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对称式的值。 ★★例1若a , b 为实数,且以+力十l = n , “ + 十1 = (],求石打的值。 思路注意a , b 为方程Q +覽+1 = 0的二实根;(隐含A 土 0)。 解(1)当a=b 时, (2)当说护■^时,由已知及根的定义可知,a ,b 分别是方程*打"1二D 的两根,由韦 达定理得 .b d _ 盘2 +於 _ ?4对'一M)_ [-餌一*1 ..—4 — ---- ---------- -- -------------------- - ----------------- -- / L? h ■ 说明此题易漏解a=b 的情况。根的对称多项式对,工扌 程的系数表达出来。一般地,设 可「丁为方程宀E = D 的二根,'-卅+对,则有递 推关系。 其中n 为自然数。由此关系可解一批竞赛题。 附加:本题还有一种最基本方法即分别解出 a ,b 值进而求出所求多项式值,但计算量 较大。 ★★★例2若榊3=疏+1 ,池27-1 = 口且聊5|,试求代数式也G 思路此例可用上例中说明部分的递推式来求解,也可以借助于代数变形来完成。 解:因为 宀,由根的定义知m n 为方程*-z = 0的二不等实根,再由韦达定理, 这两个式子反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积与两根之和同系数 a , b ,c 称之 b 电等都可以用方 的值。

十字相乘法与韦达定理

十字相乘法与韦达定理 十字相乘法 一、知识准备: (1)左边:a x +与b x +的形式; (2)右边: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的和)(b a +为一次项的系数; 常数项的积ab 作为常数项; 直接写出结果: )3)(2(++x x = , )4)(3(--x x = , )2)(5(-+x x = , )6)(8(+-x x = , 二、探究活动: 1、ab x b a x b x a x +++=++)())((2 反过来:=+++ab x b a x )(2 也就是说,对于二次三项式q px x ++2 ,如果常数q 能分解为两个因数a ,b 的积,并且 常数q 等于两个因数a ,b 的和时,就可以用上面的公式分解因式。 (1)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方法的特征是“拆常数项,凑一次项”(多试) ①当常数项为正数时,把它分解为两个同号因数的积,因式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 ②当常数项为负数时,把它分解为两个异号因数的积,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 同. 练习:解方程(用十字相乘法) (2) 对于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二次三项式 它的特征是“拆两头,凑中间,多试验” 2522+-x x ; 3832-+x x 6752--x x (3)解方程:15442 -+x x =0 3562 -+x x =0 413102 ++x x =0 注意: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还要注意避免以下两种错误出现:一是没有认真地验证交叉相乘的两个积的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2、已知:x x 2 11240-+>,求x 的取值范围。 3、已知:长方形的长、宽为x 、y ,周长为16cm ,且满足x y x xy y --+-+=2 2 220,求长方形的面积。 课后作业 1.如果))((2 b x a x q px x ++=+-,那么p 等于 ( ) A .ab B .a +b C .-ab D .-(a +b ) 2.如果305)(2 2 --=+++?x x b x b a x ,则a= ,b= ; 3.多项式a x x +-32 可分解为(x -5)(x -b ),则a= ,b= ;

韦达定理中考真题精练

★中考真题精练 1.(2014·玉林)、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是否存在实数使成立?则正确的结论是(A) A.时成立B.时成立 C.或2时成立D.不存在 2.(2014·呼和浩特)已知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的一支曲线上有一点A(a,c),点B(b,c+1)在该函数图象的另外一支上,则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判断正确的是(C) A.,B., C.,D.与的符号都不能确定 3.(2015·泸州)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实数根,则的值为27. 4.(2015·江西)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是m,n,则= 25. 5.(2014·德州)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满足,则k的值为1. 6.(2014·济宁)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分别是与,则= 4 . 7.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1)求证:无论m取何值,原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是原方程的两根,且,求m的值. (1)证明:△== =. 无论m取何值,,即. ∴无论m取何值,原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由韦达定理,得,, ∴= =,而, ∴,即, ∴或. 8.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1)求k的取值范围; (2)若,求k的值. 解:(1)由已知,得,即 ,∴. (2)∵,∴,∴. 而,, ∴,即, ∴或.而,∴. 9.请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已知方程,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2倍. 解: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则,∴.

把代入已知方程,得,化简,得. 故所求方程为. 这种利用方程根的代换求新方程的方法,我们称为“换根法”. 请用阅读村料提供的“换根法”求新方程(要求:把所求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1)已知方程,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为己知方程根的相反数,则所求方程为:; (2)己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于零的实数根,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己知方程根的倒数. 解:(1)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则,∴. 把代入已知方程,得,∴所求方程为; (2)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则(), ∴() 把代入方程,得,∴. 若,有,∴方程有一个根为0,不符合题意,∴. ∴所求方程为(). 10.(2014?孝感)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的取值范围; (2)试说明,; (3)若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点B到原点的距离分别为OA、OB,且 ,求k的值. 解:(1)由题意,得,即 ,解得. (2)∵,∴, 而,∴,. (3)由题意,不妨设A(,0),B(,0). ∴OA+OB=, . ∵,∴, 解得或.而,∴.

(人教版初中数学)韦达定理

判别式与韦达定理 〖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式与根的个数关系、判别式与根、韦达定理及其逆定理 〖大纲要求〗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会判断常数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对含有字母系数的由一元二次方程,会根据字母的取值范围判断根的情况,也会根据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2.掌握韦达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 3.会在实数范围内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4.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综合性问题. 内容分析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根的判别式△=b 2-4ac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两个根是x 1,x 2,那么a b x x -=+21,a c x x =21 (2)如果方程x 2 +px+q=0的两个根是x 1,x 2,那么x 1+x 2=-P, x 1x 2=q (3)以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x 2-(x 1+x 2)x+x 1x 2=0. 3.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公式法) 在分解二次三项式ax 2+bx+c 的因式时,如果可用公式求出方程ax 2+bx+c=0的两个根 是x 1,x 2,那么ax 2+bx+c=a(x-x 1)(x-x 2).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有关试题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如: 关于x 的方程ax 2-2x +1=0中,如果a<0,那么梗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没有实数根 (D )不能确定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有关两根的代数式的值,有关问题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多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如: 设x 1,x 2是方程2x 2-6x +3=0的两根,则x 12+x 22的值是( ) (A )15 (B )12 (C )6 (D )3 3.在中考试题中常出现有关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关系的综合解答题.在近三年试题中又出现了有关的开放探索型试题,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题型 1.关于x 的方程ax 2-2x +1=0中,如果a<0,那么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没有实数根 (D )不能确定 2.设x 1,x 2是方程2x 2-6x +3=0的两根,则x 12+x 22的值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