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晗《谈骨气》原文赏析

吴晗《谈骨气》原文赏析

吴晗《谈骨气》原文赏析
吴晗《谈骨气》原文赏析

谈骨气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

的。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

抗。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课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句话起了三个作用。第一,使中心论点明确,突出,一目了然。第二,开篇点题。第三,限定了本文议论“骨气”的范畴——只谈“我们中国人”的“骨气”。“我们”二字带有一种亲切感和民族自豪感。第2段谈什么叫做“有骨气”。“骨气”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指一种刚强不屈的气概。而什么叫做“有骨气”,就似乎很

难以一言而蔽之来阐述清楚了。作者因此并不单刀直入地去做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而是巧妙地采用了大思想家孟子的“几句很好的话”,先从谈论何谓“大丈夫”入手,逐步说明什么叫做“有骨气”。所谓“大丈夫”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继而再用这三种大丈夫的英雄气概为“有骨气”做出精辟的诠注。这一笔又恰到好处地点明了本文命题的意义之所在,为下文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全面展开论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孟子的这三句话可以看作是全篇的“纲”,它贯穿于文章的始终,使三个论据显得十分有力,论证的条理清晰可辨,因而令人信服地阐明了中心论点。第3段,作者纵观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点明“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把“有骨气”上升到民族传统精神的高度来议论,使中心论点具有不可辩驳、锐不可当的气势。综上所述,开头第一部分紧扣文题,理清概念,蓄足气势,为下文展开论证做了必要而又充足的准备。第二部分(第4—9段)作者选用三个典型事例,通过摆事实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

的”。这段虽小,却能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态度十分严谨,一丝不苟。论证的语言非常周密恰当,既把握住了论点的准确性,又把握住了使用论据的原则性。第5段至第9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以三个有骨气的人的典型事例为论据,采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第一个论据(第5—6段);作者选用了南宋名将文天祥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一个民族英雄的典型事例。第5段用的是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先简叙事实:在元军破城攻入的危急关头,南宋丞相文天祥率众坚决抵抗;不幸战败被俘,文天祥大义凛然,忠贞不贰,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对待敌人的劝降。一个民族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诗句后,作者紧接引发了关于“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的议论,自问自答。这是作者对人生价值的阐释,是对文天祥“丹心一片,永垂青史”的赞颂,是对读者的启发和引导。由于作者及时穿插了议论,并恰当地运用了设问句式,使文章的语言论辩性很强,极富说服力。最后讲述了故事的结局:文天祥在阴湿的地牢里,受尽折磨,坚决拒绝高官厚禄的收买,慷慨就义。这一段语言平实、简洁,语气沉稳,语意直白,感情充沛,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第6段是对第5段的概括、补充和小结。第1句是这样写的:“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这就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本意;文天祥不仅“富贵不淫”,而且“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集大丈夫气概于一身的英雄典

范。第2句不仅补充介绍了文天祥的另一首名诗《正气歌》,并且再次赞颂了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正气歌》,再一次证明文天祥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有骨气的民族英雄。这样写不但丰富和加强了第一个论据,使论证更加完整、充分,而且使文章结构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第一个论据可看作是三个论据中的主要论据,是重点部分的重点。第二个论据(第7—8段)作者选用了一个流传千百年的故事,一个穷人“贫贱不能移”的典型事例。先简述故事的梗概:中国古代一个穷人宁愿饿死也决不吃嗟来之食。然后予以论证。论证过程分三步完成。首先,稍加评论:这则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接着

进行分析:为什么那位穷人不肯吃嗟来之食?第一,看别人的脸色吃舍来的饭,“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第二,“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最后阐明观点:“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为了突出和强化中心论点,作者又单独成段,添上一笔:“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直截了当地用事实支持中心论点,论证有力,观点鲜明,说理性强。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句话具有双关语的语言特色。从字面上看,“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那个古代中国人的骨气。从内涵来理解,是赞颂了六十年代初期,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国人民决不向超级大国低头的英雄气概。作者的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意义。第三个论据(第9段)作者引述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事迹,一个“威武不能屈”的典型实例。需要注意的是,这段用作论据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事实论据——闻一多的动人事迹;另一部分是理论依据——毛泽东同志的评论。而作者的评论只有段末最后一句话。这段的论证采用了先叙后议,以叙为主的方法。在叙述中又用了倒叙的顺序。先叙结果:“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再叙面对国民党的暗杀,面对死亡时闻一多的英雄气概:“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坚信“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这样安排材料的顺序,可以使论据本身说服力更强,文章更具感染力。叙述事实之后,作者直接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论述作为依据:“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在议论文中,恰当地引用领袖的言论来证明论点,往往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综上所述,纵观第二部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选用的三个证据包容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三个人物形象代表了从士大夫阶层的平民百姓,从古代文官武将到现代知识分子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三个论据分别围绕孟子说的三个方面阐述了论点。他们都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

点。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表明坚定的信

念。这段结尾部分总共有两句话。第1句话再次重复强调孟子两千多年前的这些话,至今“还有它积极的意义”,提倡“古为今用”。这句话既是总结性的,又分别与前文一一照应,贯彻始终,使全篇结构严谨,一脉相承。第2句从现实出发,阐明什么是我们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无产阶级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结尾句表明信念:“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结尾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宗旨:以“古为今用”的态度,学习前辈的英雄气概,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以无产阶级大无畏的斗争勇气,战胜一切困难,推动时代车轮奋勇前

进!本文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语言朴实,通俗易懂;真切感人;叙议结合,论证周密;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不愧为一篇优秀的说理短文

《谈骨气》课文

谈骨气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

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

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

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

谈骨气原文

谈骨气吴晗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④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⑤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⑥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⑦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⑧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⑨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⑩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典范议论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典范议论文阅读训练 (一) 谈骨气吴晗 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3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4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6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

谈骨气阅读答案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地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谈骨气》教案及说课稿

《谈骨气》教案及说课稿 甘肃省金昌市铁路中学陈景峰 [简要说课] 《谈骨气》是一篇规范的短论。教学本文,目的有三:一是学生初步掌握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基本论证格式。二是体会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并注意积累有关词语。三是让学生理解骨气的内涵,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立志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其中第二点是重点。讲授本文,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一、整体阅读,分析结构。让学生概括文中三个事件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三个事例的典型性,同时结合课后练习一把握文章的基本论证格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全局的把握,教师教学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二、对比阅读,突破重点。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每个事例中记叙部分的特点,然后将文中第二个事例与课外阅读材料《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进行比较,具体分析两处记叙部分的区别,不难得出: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作为事例充当立论的论据或论证的材料,比较简明概括;记叙文中的记叙需要对人物、事件作细致的描写,具体而又生动。 三、局部阅读,体味语言。对文中各部分的分析应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其准确性和作用,并让学生积累一些词语或句子。

四、学以致用,能力迁移。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举出无产阶级“威武不能屈”的一些事例,先让学生概括出主要事实,再进行简洁议论。这样既能进一步体会“骨气”的真正含义,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讲授本文,可采取讲读结合、听说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手法,教师精讲点评,学生收获必甚丰。 [课时计划] 一、导入新课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天地间有浩然正气,人应有铮铮骨气。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谈骨气》。(加点字板书,下同) 二、检查预习 1、出示小黑板,让一生给加点的字注音。 嗟(jiē)吆喝(yāo)丞相(chéng)拘囚(qiú)高官厚禄(lù)拍案而起(àn)富贵不能淫(yín) 2、速读全文,划分结构。 师: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短论,从课后练习一可知,文章由三部分构成,即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也就是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请同学们据此找出各个部分的起止,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第一部分(1-4段):提出论点,对“骨气”作初步的解释。第二部分(5-9段):以三个事例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

谈骨气原文及赏析

谈骨气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谈骨气》说课稿

《谈骨气》说课稿 《谈骨气》论据的选择 一、教材地位 《谈骨气》一文是北京课改版教材第15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文章。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阅读议论文,理解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单元知识重点是因为这时的学生刚刚接触议论文,对议论文的三要素以及它门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形成比较准确的认识。《谈骨气》是一篇格式比较规范的短论,说理的脉络十分清晰。 作为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的论据,包括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但在阅读教学中,则不能对“论据”做出如此简单的定位,在引导学生确立论点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明确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据选择的典型性以及论据如何能证明论点。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从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论据选择的典型性以及论据如何证明论点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议论文的一般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议论文,往往会有畏难情绪,认为议论文深奥难学。教师在每个教学的环节中都应该尽可能的解开着中思想包袱,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 本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有几个不同的层次,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置教学过程,设置有坡度的问题,既照顾全体,又挖掘学生的潜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确定论点的方法,并了解论点和论据关系; 2、理解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3、让学生理解骨气的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的骨气,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教学重点: 学习确定论点的方法; 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事例材料的典型性分析。

四、教法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最终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立足于文本,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注重学生体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基于这一原则,在教学中采取“阅读——指导——品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格式规范,说理脉络清晰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因而要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由名言导入 著名画家徐悲鸿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天地间有浩然正气,人应有铮铮骨气。由此可以让学生对“骨气”有一个初步的思考,以引入新课。(二)、教学步骤 1、解题:骨气的涵义是什么?坚强不屈的气概。 气概又是什么意思?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的态度、举动和气势。 明确论文题目的类型包括:观点式、论题式和关系式。判断文章题目——《谈骨气》是论题式题目。 过渡问题:本文的作者吴晗针对“骨气”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2、确定论点 (1)、教师朗读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思考问题,找出本文论点。因为是学生初学议论文,所以要降低一点难度。明确告诉学生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而且教师针对如何辨别论点做适当的提示,一个是论点的定义: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或主张。一个是表达方式:能作为论据的那句话一般是肯定的陈述句。 明确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通过前面难度的降低我想学生赵中心论点会比较准确。 (2)、教师提问:本句话的主语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有骨气的? 明确:第一个问题:我们中国人是主语,规定了论述的人员范围。并让同学们思考中国人都包括哪些人?由第二个问题引出对本文论据的分析。

《谈骨气》教学设计部编版

《谈骨气》教案 吴晗 教学目的 1.学习我国伟大先人的榜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2.理解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出。 3.理解文章运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4.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重点难点 1.重点: (l)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2)理解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出。 2.难点:理解文章运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哈喝(y5o)拘囚(qM高官厚禄(刚 拍案而起(on)嗟来之食(陌)富贵不能淫(yin)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折磨:使在肉体上,精神上受痛苦。 屈辱:受到的压迫和侮辱。本课指蒙受屈辱。 嗟:象声词,不客气的招呼声。 哈喝:大声喊m【。本课指大声的不客气的招呼。 痛斥:严厉斥责。痛:深刻而切实。 隐蔽:藏起来不让发现。 拘囚:拘捕囚禁。 高官厚禄:官职高,薪水多。厚:丰富。禄:旧时官员的薪水。 拍案而起:形容强烈的愤怒。拍案:拍桌子(表示强烈的愤怒)。淫:诱惑。

移:动摇。 屈:屈服。 3.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 同学们可能经常听到社会上所谓“江湖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该 出手时就出乎’,以为这就是男子汉大丈夫的骨气。其实错了。那么,什 么是真正的骨气呢?怎样才算是有骨气的人呢?我们今天学习著名的 历史学家吴晗的(谈会气),我想同学们一走会对骨气有正确的认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停顿,读出感情,不念错音。 2.讨论阅读提纲。 提示: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短论,属议论文。它有典型的议论文结 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现在,我们也按这样三段式结构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1~4段)提出问题并加以解释,侧重从历史传统方面 突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5~9段)分析问题。围绕中心论点,列举文天祥、古代 穷人、闻一多三个具体事例进行论证。 第三部分:(1段)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 体表现,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3.提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开篇点题,把高度概括的题目扩充成中心论点。 4.提问:第2段为什么要引用孟子的话? 讨论并归纳:引用孟子的话,解释“骨气”的含义c孟子的话是作为 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5.提问:“淫”、“移”。“屈”、“大丈夫”的含意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淫”是“诱惑”,“移”是“动摇”,“屈”是“屈服”,“大丈夫”指有志气或者有作为的男子。 6提问:第3段谈到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每个时代都有很多

中考语文知识精讲_试题分析和专项练习(第二部分短语、复句)

中考语文知识精讲试题分析和专项练习(第二部分:短语、复句) 一、复习策略指导 初中阶段学习语法是为了帮助我们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来表情达意,把话说正确,把语句写通顺。语法是研究用词造句的规律,我们学习语法要掌握词的构成、词性、短语、单句、复句等知识特点及运用规律。语法知识是语文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平时教与学中都感到有困难。因此,中考前的总复习尤为重要,要对所学过的语法知识有重点地进行归类梳理,通过辨析比较,不断加深理解,以求达到熟练地掌握。 复习短语要了解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等组合关系,熟悉几种成分的使用。区分短语的类型,首先要分析构成短语的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例如:“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短语是由“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与“劳动者”构成的,前者修饰后者,是偏正短语,如该短语前再加上“做”这个字,表达的意思就成了“做什么”的意思,就成了动宾短语了。 复习单句的成分要从分析理解句意入手,使自己具有熟练的造句能力。复习复句的主要类型,要从掌握常用的关联词语理解文章(或语段)的内容及其结构出发。会分析二重复句,能准确地使用符号划分层次,能准确地说明分句间的关系。 二、短语的常见类型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样的短语称为并列短语。如:科学技术、调查研究、光荣而艰巨。 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在它们前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正关系。如:坚决支持、英雄人物、我的钢笔、紧张地劳动。 动宾短语:一个动词和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动宾短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是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如:团结同学、吃午饭、住窑洞、修铁路。 动补短语: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有些补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如:写得〈清楚〉、跑〈几趟〉、坐〈起来〉、看了〈一阵〉。 主谓短语:主要由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之间是被陈述和陈述关系。如:精神愉快、庄稼成熟。要注意主语和谓语的搭配,防止搭配不当。 另外,还有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宾语组成,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如:从北京来。同位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指一个人或事物。如:鲁迅先生。 三、复句的判断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做分句。 辨别单句和复句,不能只看句子的长短,而要抓住单句和复句的特点。区分的关键是这个句子有几个主谓结构。单句只有一个主谓结构,复句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谓结构,其中的任何一个分句不作其他分句的任何成分。 如:[这时],(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单句) 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转折复句) 同一复句里的分句,它们之间有一定逻辑事理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条件等类型。

《谈骨气》吴晗

《谈骨气》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理想的阶梯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

谈骨气教案

谈骨气教案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习本文用充分的事实作论据举例论证的写法。 2.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文中赞扬骨气与江湖义气的本质区别。 3.理解骨气的内涵,以我们伟大先人为榜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第二课时 1.把握严密的层次结构。 2.理解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说理结构。 教学建议 课文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并展开阐述。(第1-4段) 第一层: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1段) 第二层:引用孟子的话,阐述骨气的含义。(第2段) 第三层:从历史和继承的角度指出有骨气的传统和意义。(第3、4段) 第二部分:用事实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5-9段) 第一层:以文天祥拒绝降元的故事,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来论证论点。(第5、6段) 第二层:以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来论证论点。(第7、8段) 第三层:以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暗杀的故事,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来论证论点。(第9段)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第10段) 本文议论中的记叙的特点 其特点之一,即它不是单纯的写人记事,记叙文字是为议论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作者阐明的道理提供事实依据。比如《谈骨气》一文中,作者所讲述的三个故事,绝不是为了刻画三个人物,而是要从三个方面证明作者提出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观点的。 特点之二,即议论文中的记叙,其作品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在记叙的时候要求简洁、概括,仅仅交代清楚事件或者人物的概貌即可,大家熟悉的内容更可以一笔带过,一般不在各种描写上下功夫,但是要注意突出对论证观点起主要作用的一方面。 论证方法 文章开头点题,提出中心论点,并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解释骨气的具体含义。文章在对骨气作了社会的阶级的简要分析之后,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逐层论证中心论点:举文天祥铁骨铮铮在外族入侵者面前高官厚禄收买不的事例,侧重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进行论证;举饥饿者在为富不仁的慈善家面前,甘愿忍受贫穷困苦的折磨,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侧重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进行论证;举闻一多在国民党反动派面前正气凛然、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事例,侧重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进行论。三个例证各有侧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贴切而又有针对性的解释了中心论点。文章结尾联系现实,进一步点出了无产阶级的骨气,从而深化了文章的题旨。全文逐层阐释,首尾呼应,层次井然,脉络分明。 文天祥例子与论点的关系 文天祥的例子完全是围绕着论述中心展开叙述的。文天祥组织南宋武装力量抵抗元军,由于力量相差悬殊,兵败被俘,被送去见元军的统帅张弘范,文天祥誓死不肯跪拜,表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后来,元军押送他经过珠江口的零丁洋时,张弘范让他写信去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挥毫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虽无死,留取丹

谈骨气课文及阅读答案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 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地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人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1)作者吴晗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句语出《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中“淫”的意思是迷惑,“移”的意思是改变,“屈”的意思的是屈服孟子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不为金钱、地位所迷惑,不因贫穷低贱而改变志向,在权势、压力面前不屈服,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 (3)嗟来之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家境富裕的黔(qián)敖(áo)见此情景,便在路边备饭,准备施舍给过路的饥民。一天,有一个面黄肌瘦的饥民无力地垂着双手,拖着破鞋,一瘸(qué)一拐,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眼看就要饿晕了。黔敖看到后,左手拿着饭,右手端着汤,用轻蔑的口气大声吆喝道:“喂,过来吃呀!”那位饥民抬起眼睛瞪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没好气的饭才落到这步田地的。”黔敖听了连忙道歉,但那位饥民最终还是坚持不吃而饿死了。 (4)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人士李公仆在昆明被国民党杀害。闻一多也遭到各种卑鄙下流的诬蔑与恐吓,处境十分危险,别的劝他暂时隐蔽,他却说:“事已如此,我不出,则诸事停顿,何以慰死者?”“万一怎样,我也顾不了”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礼堂亲自主持会议,请李公仆夫人报告李先生殉难经过,闻一多压抑不住心头的悲愤“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讲,在回家的路上闻一多也被反动派暗杀。

《谈骨气》阅读答案

《谈骨气》阅读答案 一.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着,用孟子的话解释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本论部分 :用三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文天祥的富贵不能淫;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贫贱不能移,闻一多的威武不能屈。 三.结论部分:解释当今无产阶级的骨气并发出号召。 1.点名论题,点名文章论述的内容与骨气有关。 2.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统领全文 3.阐释“骨气"的含义 4.具体鲜明有力的什么叫骨气 5.历史;有骨气是中国人的传统;事实 6.我们祖先有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 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继承角度。 7.“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例” 8.举例论证,具体鲜明有力的论述了文天祥的民族气节, 进而论证了中国人是有气节的。 9.富贵不能淫 10.记叙;议论 11.富贵不能淫;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12.举例论证,具体鲜明有力的论述了饿人不吃嗟来之食 的精神,进而论证中国人是有气节的。 13.古代穷人饿死不吃嗟来之食;贫穷不能移 14.摆事实,讲道理;议论 15.显然;他不会……替他办事 16.贫贱不能移 17.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具体鲜明有力的论述了闻一多 先生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进而论证了中国人是有气节的。 18.倒叙;闻一多不畏强暴的光荣结局 19.闻一多怒对敌人的暗杀;引毛泽东的评价 20.威武不能屈 21.具体鲜明有力的论述了闻一多先生威武不能屈的精 神,进而论证了中国人是有气节的。 22.不可以。三个例子和孟子的话序一致,猎狗严禁,条理

分明,一一应对,不能调换。 23.鼓励人们有气节,战胜困难奋勇前进。 24.总结;无产阶级所谓骨气的具体表现 25.①—-④/⑤--⑨/⑩ 一、提出中心论点,解释骨气的含义 二、举三个例子,论证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三、结论:我们应该有气节,战胜困难奋勇前进。 26.横式(总分总) 27.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三个例子论证了中国人是 有气节的中心论点,号召人们应该有骨气,战胜困难奋勇前进。...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8.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 29.议论,记叙;为议论服务。

谈骨气教案

《谈骨气》教案 黄冈中学高级教师广德鸿 一、教学目的 1、理解骨气的内涵及其社会性、阶级性,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立志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2、学习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写作方法。 3、理解议论文中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注意积累有关词语。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课文导入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乌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 这篇文章写于1961年,跟时代背景是有关系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吴晗将无产阶级的骨气,阐述为“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就与时代背景有关,是根据当时面临的困难来说的。如果在革命斗争年代,民族战争年代,无产阶级的骨气的含义就不能只限于同困难作斗争了。 2、疏通字词 丞.相(chéng) 嗟.来之食(jiē) 挑.拨(tiǎo) 离间.(jiàn)吓.倒(xià) 捶.击(chuí) 诬蔑.(miè) 高官厚禄.(lù) 拘囚.(qiú) 【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使之迷惑。淫,诱惑。 【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之动摇(改变志向)。移,动摇。 【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之屈服。 【高官厚禄】官位高贵,俸禄优厚。 【汗青】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简,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后用来泛指书籍史册。 【拍案而起】拍着桌子站起来,形容非常激愤。 【嗟来之食】指一种带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拘囚】逮捕或拘留。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大声疾呼】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谈骨气阅读题

(一)谈骨气吴晗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④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⑤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⑥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⑺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⑧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⑨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⑩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1) 文章的标题揭示的是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句语出,其中“淫”的意思是,“移”的意思是,“屈”的意思的是。

谈骨气

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2、学习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写作方法。 3、理解议论文中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注意积累有关词语。 第一课时 目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 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典型事例论证什么论点,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九年级语文题库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议论文阅读 一、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1)常见的考题样式: 1、选择题 如:能够概括本文论点的一项是() 2、填空题 如:本段文字的论点是() 3、判断分析题 如:你同意本文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2)课本链接 《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开头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题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结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人在中间 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点 位置:1、从标题中找中心论点2、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论点 3、从文章中间找中心论点 4、从篇末找中心论点 形式: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陈述句 作用:是全文(段)的中心、灵魂,统摄全篇 (3)疑惑点 ?论点:议论文论点的表述是一个较完整的、表判断的陈述句。不会是否定句,不会是疑问句,也不会是抒情句或描写句。抓住表明作者观点的陈述句,表判断的肯定句,就很容易和论题区分开?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而不是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它的范围比论点大?结论部分:起总结全文的作用,或再次重复论点,或提出号召(要怎么样\应该干什么)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方法总结 1、根据议论文论点的特点概括 2、找中心句(中心段)、议论性的句子(段落) 3、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4、驳论文的论点是它们的相反的观点 二、论据 (1)常见的考题样式: ?1、概括文中的论据 ?2、文章中的第几和第几自然段的顺序能否颠倒? ?3、文中的某句/个名言/例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文章某段中引用某人的事例/名言有什么作用?) ?4、根据论点来选择或补充论据 (2)什么是论据? ?议论文的论点,要使人信服,就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些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论据。 ?根据材料的性质,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包括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据等。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点以论据为基础,依靠论据来证明;论据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