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吸声系数,来降低空间噪音系数的方法

如何提高吸声系数,来降低空间噪音系数的方法

如何提高吸声系数,来降低空间噪音系数的方法
如何提高吸声系数,来降低空间噪音系数的方法

如何提高吸声系数,来降低空间噪音系数的方法

吸声是声波撞击到材料表面后能量损失的现象,吸声可以降

低室内声压级。描述吸声的指标是吸声系数a,代表被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理论上,如果某种材料完全反射声音,那么它的a=0;如果某种材料将入射声能全部吸收,那么它的a=1。事实上,所有材料的a介于0和1之间,

也就是不可能全部反射,也不可能全部吸收,不同频率上会有不同的吸声系数。人们使用吸声系数频率特性曲线描述材

料在不同频率上的吸声性能。按照ISO标准和国家标准,吸声测试报告中吸声系数的频率范围是100-5KHz。将

100-5KHz的吸声系数取平均得到的数值是平均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反映了材料总体的吸声性能。在工程中常使用降噪系数NRC粗略地评价在语言频率范围内的吸声性能,这一数值是材料在250、500、1K、2K四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到0.05。一般认为NRC小于0.2的材料是反射材料,NRC大于等0.2的材料才被认为是

吸声材料。当需要吸收大量声能降低室内混响及噪声时,常常需要使用高吸声系数的材料。如离心玻璃棉、岩棉等属于

高NRC吸声材料,5cm厚的24kg/m3的离心玻璃棉的NRC 可达到0.95。测量材料吸声系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混响

室法,一种是驻波管法。混响室法测量声音无规入射时的吸声系数,即声音由四面八方射入材料时能量损失的比例,而驻波管法测量声音正入射时的吸声系数,声音入射角度仅为90度。两种方法测量的吸声系数是不同的,工程上最常使用的是混响室法测量的吸声系数,因为建筑实际应用中声音入射都是无规的。在某些测量报告中会出现吸声系数大于1的情况,这是由于测量的实验室条件等造成的,理论上任何材料吸收的声能不可能大于入射声能,吸声系数永远小于1。

任何大于1的测量吸声系数值在实际声学工程计算中都不能按大于1使用,最多按1进行计算。在房间中,声音会很快

充满各个角落,因此,将吸声材料放置在房间任何表面都有吸声效果。吸声材料吸声系数越大,吸声面积越多,吸声效果越明显。可以利用吸声天花、吸声墙板、空间吸声体等进行吸声降噪。卉原珍珠岩吸音板主要靠烧结成型,板表面又不喷涂,使产品保有大量贯通表面微孔,吸音性能较之同类产品更好;产品特点:憎水,不吸水,遇潮不影响吸音性能;产品优势:纯天然珍珠质感,光线亮而柔和,有回归自然之美,化学稳定性好,使用不变质不变色;应用场所:专门用于各种建筑室内风机房、热交换站、水泵房、配电站、电梯机房、电梯井、发电机房、排风机房等机房墙壁、顶棚装饰、消声、降噪。

翻译_无线电接收器的噪声系数

无线电接收器的噪声系数 H. T. ERJISt, FELLOW, I.R.E. 摘要——本文给出了电波接收器噪系数的严格定义,此定义不局限于高增益接收机,也适用于普通的四端口网络。分析了接收器整体的噪声系数与其组件的噪声系数之间的关系,简要叙述了接收器组件与其噪声系数的测量方法之间的不匹配。 简介 当越来越短的波得到实际应用,无线电接收器的噪声源也越来越被重视。在很多相关论文中,特别是Llewellyn(英国音乐家)和Jansky(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在1928年发表的论文中,通过实验得到:热激噪声(约翰逊噪声)决定了短波无线电接收器的绝对灵敏度。早在1942年,North 建议采用的无线电接收器的绝对灵敏度的标准与我们当时所用的标准相差多达2倍。因为它是基于接收器输入电路的阻抗匹配,我们的标准很有局限性,所以我们采用了他的标准。 本文提出了一个更严格的关于无线电接收器的绝对灵敏度标准的定义,即噪声系数。该定义不局限于高增益接收机,也适用于普通的四端口网络。它使通过一个简单的分析就给出接收器整体的噪声系数与其组件的噪声系数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对于双重检波接收器来说,这些组件可能是高频放大器、变频器和中频放大器。本文也给出了噪声系数的测量方法。

四端口网络噪声系数的定 义如图1所示,一个信号发生器 连接到输入端,输出电路也被标 记出来。网络的输入阻抗和输出 阻抗可能包含电抗成分,它们可 能与发生器和输出电路匹配或不匹配。四端口网络可能是一个放大器、转换器、衰减器或简单的变压器。信号发生器对于接下来的定义是必要的,但信号发生器里面的衰减器和连接右面的输出电路则只是为了表明对噪声系数和增益的测量。 噪声系数将依据可用信号功率、有效噪声功率、增益和有效带宽来定义,下面将给出这些术语的定义并进行讨论。 可用信号功率 阻为R0欧,电动势为E伏特的发生器提供给R1欧的电阻E2R1/(R0+R1)2瓦特的功率,当输出电路与发生器匹配,即R1= R0时,这个功率达到最大等于E2/4R0。E2/4R0被人们称为发生器的可用功率,它的定义与所连接的电路的阻抗无关。当R1不等于R0时,因为存在失配损耗,所以输出功率小于可用功率。事实上,在放大器的输入电路中,由于不匹配而降低的输出噪声可能比降低的输出信号更多,所以不匹配很可能是个有益的条件。正是这种放大器的输入电路中不匹配条件的存在,使本文中的术语“可用功率”显得更加恰当。在图1中,用S o表示信号发生器输出端的可用信号功率。这里S o等于V2/RA瓦特,当V表示衰减器输入端电压,R表示衰减器的特征阻抗,A表示

2_4GHz低噪声放大器的研究

第25卷第4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Vol.25,No.4 2005年8月Jo urnal of Ha ngzhou Dianzi Uni versi ty Aug.2005 2.4GHz 低噪声放大器的研究 潘少祠,官伯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收稿日期:2005-07-01 作者简介:潘少祠(1981-),男,广东佛冈人,本科毕业生,电子信息工程. 摘要:低噪声放大器是对来自天线的微伏级信号进行放大的射频接收端的放大模块。该低噪声放 大器主要由输入匹配网络、微波晶体管放大器和输出匹配网络组成。匹配网络采用微带线形式建 立,微波晶体管采用NPN 硅晶体管BFP420。利用Microwave Office 进行电路仿真和优化。该放大器 满足小信号放大器的指标要求,可以用于射频接入电路的前端。 关键词:无线接入射频电路;低噪声放大器;晶体管 中图分类号:TN7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46(2005)04-0046-04 0 引 言 无线接入射频电路很多应用在小型设备或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如:笔记本,PDA,手机等;目的是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和信息交换。低噪声放大器在射频电路中是非常重要的。低噪声微波晶体管放大器已广泛地应用于宇宙通讯、雷达、电子对抗、遥测遥控、射电天文、大地测绘、微波通信、电视以及各种高精度的微波测量系统中的前端低噪声放大器,以完成对微弱信号的放大作用。因此,对低噪声微波晶体管放大器的基本要求是:噪声系数低、足够的功率增益、工作稳定可靠、足够的带宽和较大的动态范围等。此外,在不同的应用情况下,可能对其体积、重量、耗电量等等提出限制性要求。微波晶体管放大器还在向更高工作频率、低噪声、宽频带、集成化和标准化发展。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低噪声放大器的稳定性、噪声、增益,设计一个满足技术指标的低噪声放大器。放大器模块采用高增益低噪声NPN 晶体管B FP420设计,具有较低的噪声系数和合适的增益,在射频通信电路中能满足电路的要求。 1 低噪声放大器组成 低噪声放大器由输入匹配网络、微波晶体管放大器和输出匹配网络组成。匹配网络采用微带线、分支调节器和波长阻抗变换器建立。低噪声放大器的组成框图,如图1 所示。 图1 低噪声放大器组成框图 图1中,左边方框是输入匹配网络,其增益G S ;中间方框是晶体管网络,其增益G 0;右边框输出匹配网络,其增益G L 。选定晶体管和确定偏置后,在已定频率下的S 参数是确定的。然后再利用S 参数设

材料的吸声系数

材料的吸声系数 吸声系数隔振vibration isolation 材料吸收和透过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之比,叫吸声系数(α)。 α=Eα/Ei =(Ei-Er)/Ei=1-r 式中:Ei——入射声能;Eα——被材料或结构吸收的声能; Er——被材料或结构发射的声能; r——反射系数。 名词解释 吸音系数是按照吸音材料进行分类的。说明不同材料有不同吸音质量 分贝(db),是声压级大小的单位(声音的大小)。声音压力每增加一倍,声压量级增加6分贝。1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20分贝以下,我们认为它是安静。20-40分贝相当于情人耳边的轻轻细语。40-60分贝是我们正常谈话的声音。60分贝以上属于吵闹范围。70分贝很吵,并开始损害听力神经。90分贝会使听力受损。在100-120分贝的房间内呆1分钟,如无意外,人就会失聪(聋)。 吸声原理 当入射声能被完全反射时,α=0,表示无吸声作用;当入射声波完全没有被反射时,α=1,表示完全被吸收。一般材料或结构的吸声系数α=0~1,α值越大,表示吸声能越好,它是目前表征吸声性能最常用的参数。 吸声是声波撞击到材料表面后能量损失的现象,吸声可以降低室内声压级。描述吸声的指标是吸声系数a,代表被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理论上,如果某种材料完全反射声音,那么它的a=0;如果某种材料将入射声能全部吸收,那么它的a=1。事实上,所有材料的a介于0和1之间,也就是不可能全部反射,也不可能全部吸收。 不同频率上会有不同的吸声系数。人们使用吸声系数频率特性曲线描述材料在不同频率上的吸声性能。按照ISO标准和国家标准,吸声测试报告中吸声系数的频率范围是100-5KHz。将 100-5KHz的吸声系数取平均得到的数值是平均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反映了材料总体的吸声性能。在工程中常使用降噪系数NRC粗略地评价在语言频率范围内的吸声性能,这一数值是材料在250、500、1K、2K四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到0.05。一般认为NRC小于0.2的材料是反射材料,NRC大于等0.2的材料才被认为是吸声材料。当需要吸收大量声能降低室内混响及噪声时,常常需要使用高吸声系数的材料。如离心玻璃棉、岩棉等属于高NRC吸声材料,5cm厚的24kg/m3的离心玻璃棉的NRC可达到0.95。 分贝、声功率、声强和声压 分贝 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若以声压值表示,由于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同时声音功率由于人体听觉对声信号强弱刺激反应不是线形的,而是成对数比例关系。所以采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 = 10lg(A1/A0) 分贝符号为"dB",它是无量纲的。式中A0是基准量(或参考量),A是被量度量。被量度量和基准量之比取对数,这对数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亦即用对数标度时,所得到的是比值,它代表被量度量比基准量高出多少"级"。 声功率(W) 声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 声功率级: Lw =10lg(W/W0) 式中:Lw——声功率级(dB); W——声功率(W);

RF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

噪声系数的计算及测量方法 噪声系数(NF)是RF系统设计师常用的一个参数,它用于表征RF放大器、混频器等器件的噪声,并且被广泛用作无线电接收机设计的一个工具。许多优秀的通信和接收机设计教材都对噪声系数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现在,RF应用中会用到许多宽带运算放大器和ADC,这些器件的噪声系数因而变得重要起来。讨论了确定运算放大器噪声系数的适用方法。我们不仅必须知道运算放大器的电压和电流噪声,而且应当知道确切的电路条件:闭环增益、增益设置电阻值、源电阻、带宽等。计算ADC的噪声系数则更具挑战性,大家很快就会明白此言不虚。 公式表示为:噪声系数NF=输入端信噪比/输出端信噪比,单位常用“dB”。 该系数并不是越大越好,它的值越大,说明在传输过程中掺入的噪声也就越大,反应了器件或者信道特性的不理想。 在放大器的噪声系数比较低的情况下,通常放大器的噪声系数用噪声温度(T)来表示。 噪声系数与噪声温度的关系为:T=(NF-1)T0 或NF=T/T0+1 其中:T0-绝对温度(290K) 噪声系数计算方法 研究噪声的目的在于如何减少它对信号的影响。因此,离开信号谈噪声是无意义的。 从噪声对信号影响的效果看,不在于噪声电平绝对值的大小,而在于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相对值,即信噪比,记为S/N(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比)。即便噪声电平绝对值很高,但只要信噪比达到一定要求,噪声影响就可以忽略。否则即便噪声绝对电平低,由于信号电平更低,即信噪比低于1,则信号仍然会淹没在噪声中而无法辨别。因此信噪比是描述信号抗噪声质量的一个物理量。 1 噪声系数的定义 要描述放大系统的固有噪声的大小,就要用噪声系数,其定义为

接收机灵敏度计算公式

接收灵敏度的定义公式 摘要:本应用笔记论述了扩频系统灵敏度的定义以及计算数字通信接收机灵敏度的方法。本文提供了接收机灵敏度方程的逐步推导过程,还包括具体数字的实例,以便验证其数学定义。 在扩频数字通信接收机中,链路的度量参数Eb/No (每比特能量与噪声功率谱密度的比值)与达到某预期接收机灵敏度所需的射频信号功率值的关系是从标准噪声系数F的定义中推导出来的。CDMA、WCDMA蜂窝系统接收机及其它扩频系统的射频工程师可以利用推导出的接收机灵敏度方程进行设计,对于任意给定的输入信号电平,设计人员通过权衡扩频链路的预算即可确定接收机参数。 从噪声系数F推导Eb/No关系 根据定义,F是设备(单级设备,多级设备,或者是整个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噪比与这个设备输出端的信噪比的比值(图1)。因为噪声在不同的时间点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所以用均方信号与均方噪声之比表示信噪比(SNR)。 图1. 下面是在图1中用到的参数的定义,在灵敏度方程中也会用到它们: Sin = 可获得的输入信号功率(W) Nin = 可获得的输入热噪声功率(W) = KTBRF其中: K = 波尔兹曼常数= × 10-23 W/Hz/K, T = 290K,室温 BRF = 射频载波带宽(Hz) = 扩频系统的码片速率 Sout = 可获得的输出信号功率(W) Nout = 可获得的输出噪声功率(W) G = 设备增益(数值) F = 设备噪声系数(数值) 的定义如下: F = (Sin / Nin) / (Sout / Nout) = (Sin / Nin) ×(Nout / Sout) 用输入噪声Nin表示Nout: Nout = (F × Nin × Sout) / Sin其中Sout = G × Sin 得到: Nout = F × Nin × G

常用材料的吸声系数

常用材料的吸声系数: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砖墙、抹光、涂漆0.01 0.01 0.02 0.02 0.02 0.03 厚地毯,铺在水泥地上0.20 0.06 0.14 0.37 0.60 0.65 混凝土墙、粗糙0.36 0.44 0.31 0.29 0.39 0.25 混凝土墙,涂漆0.10 0.05 0.06 0.07 0.09 0.08 丝绒0.30kg/m2,直接挂在墙上0.03 0.04 0.11 0.17 0.24 0.35 丝绒0.43kg/m2,折叠面积一半0.07 0.31 0.49 0.75 0.70 0.60 丝绒0.56kg/m2,折叠面积一半0.14 0.35 0.49 0.75 0.70 0.60 木地板0.15 0.11 0.10 0.07 0.06 0.07 水泥地板0.01 0.01 0.015 0.02 0.02 0.02 普通玻璃(厚3mm~4mm)0.35 0.25 0.18 0.12 0.07 0.04 石膏板, 龙骨50×100mm, 中心距40cm 0.29 0.10 0.05 0.04 0.07 0.09 开口的舞台(与设备有关)0.25 0.30 0.40 0.50 0.65 0.75 很深的包厢0.50 0.55 0.65 0.70 0.80 1.00 通风口0.15 0.22 0.30 0.40 0.45 0.50 大理石或抛光板0.01 0.01 0.01 0.01 0.02 0.02 胶合板(9mm厚)0.28 0.22 0.17 0.09 0.10 0.11 玻璃纤维(厚5cm) 0.15 0.38 0.81 0.83 0.79 0.74 超细玻璃纤维(厚5cm) 0.25 0.41 0.82 0.83 0.89 - 矿渣棉(厚6.0cm)0.25 0.55 0.79 0.75 0.88 - 石棉(厚2.5cm) 0.06 0.35 0.50 0.46 0.52 0.65 甘蔗板(厚1.3cm) 0.12 0.19 0.28 0.54 0.49 0.70 木丝板(厚3cm) 0.05 0.07 0.15 0.56 0.90 - 麻纤维板(厚2cm) 0.09 0.11 0.16 0.22 0.28 - 玻璃棉板(厚5cm) 0.06 0.17 0.48 0.81 0.95 0.90 石棉板(厚0.8cm) 0.02 0.03 0.05 0.06 0.11 0.28 青软木板(厚3.5cm) 0.05 0.06 0.29 0.35 0.34 0.50 工业毛毡(厚2.0cm) 0.07 0.26 0.42 0.40 0.55 0.56 沥青玻璃棉毡(厚3.0cm) 0.11 0.13 0.26 0.46 0.75 0.88 超细玻璃棉毡(厚4.0cm) 0.08 0.24 0.89 0.69 0.77 - 沥青矿棉毡(厚3.0cm) 0.08 0.18 0.50 0.68 0.81 0.89 泡沫玻璃(厚4.0cm) 0.11 0.27 0.35 0.31 0.43 - 树脂棉板(厚5.0cm) 0.06 0.17 0.48 0.81 - - 硬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板(厚2.5cm) 0.04 0.04 0.17 0.56 0.28 0.58 酚醛泡沫塑料(厚2.0cm) 0.08 0.15 0.30 0.52 0.56 0.60 聚胺甲酸脂泡沫塑料(厚2.0cm) 0.11 0.13 0.27 0.69 0.98 0.79 微孔聚脂泡沫塑料(厚4.0cm) 0.10 0.14 0.26 0.50 0.82 0.77 粗孔聚脂泡沫塑料(厚4.0cm) 0.06 0.10 0.20 0.59 0.68 0.85 聚氯乙烯塑料(厚0.41cm) 0.03 0.02 0.06 0.29 0.13 0.13 尿荃米波罗(厚3.0cm) 0.10 0.17 0.45 0.67 0.65 0.85 微孔吸声砖(厚9.5cm) 0.41 0.75 0.66 0.76 0.81 - 泡沫石膏(厚2.5cm) 0.06 0.18 0.50 0.70 0.55 0.50

噪声系数的原理和测试方法

噪声系数测试方法 针对手机等接收机整机噪声系数测试问题,该文章提出两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并分别讨论其优缺点,一种方法是用单独频谱仪进行测试,精度较低;另一种方法是借助噪声测试仪的噪声源来测试,利用冷热负载测试噪声系数的原理,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测量结果。 图1是MAXIM公司TD-SCDMA手机射频单元参考设计的接收电路,该通道电压增益大于100dB,与基带单元接口为模拟I/Q信号,我们需要测量该通道的噪声系数。采用现有的噪声测试仪表是HP8970B,该仪表所能测量的最低频率为10MHz,而TD-SCDMA基带I/Q信号最高有用频率成份为640KHz,显然该仪表不能满足我们的测量需求。下面我们将介绍两种测试方案,并讨论其测试精度,最后给出实际测试数据以做对比。 图1:MAXIM公司TD-SCDMA手机射频接收电路。 利用频谱仪直接测试 利用频谱仪直接测量噪声系数的仪器连接如图2所示,其中点频信号源用于整个通道增益的校准,衰减器有两个作用,一是起到改善前端匹配的作用;二是做通道增益校准使用,因接收机增益往往很高,大于 100dB,而一些信号源不能输出非常弱的信号,配合该衰减器即能完成该功能。 测量步骤一:先利用信号源产生一个点频信号(一般我们感兴趣的是接收机小信号时的噪声系数,故此时点频信号电平应接近灵敏度电平),频点与本振信号错开一点,这样在基带I/Q端口可以得到一个点频信号,调节接收机通道增益使I/Q端点频信号幅度适中,测量接收机输入与输出端的点频信号大小可以求得这时的通道增益,记为G。

测量步骤二:接步骤一,关闭信号源,保持接收机所有设置不变,用频谱仪测量I/Q端口在刚才点频频点处的噪声功率谱密度,I端口记为Pncdensity(dBm/Hz), Q端口记为Pnsdensity(dBm/Hz),则接收通道噪声系数有下式给出: 上式中kb表示波尔兹曼常数,F是噪声系数真值,我们用NF表示噪声系数的对数值,NF=10lg(F), G表示整个通道增益,T1为当前热力学温度,T0等于290K。假定T1=T0,容易求得NF的显式表达式如下: 或者: 关于方程2与方程3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做如下简单推导。先考虑点频情况,设接收机输入端点频信号为: 接收机I/Q端口点频信号分别为:

技术专家手把手教你计算放大器噪声系数

导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两种放大器架构的噪声系数计算,包括inverting,non-inverting 架构的噪声系数计算,并提供计算小工具。关键词:噪声系数放大器 1. 引言 在各种放大器使用的场合,我们时常需要计算到放大器,却没有一个直观的方式来看放大器这一级对链路噪声的影响。本文讨论了各种放大器架构下,放大器的噪声系数的计算方式。 2. 放大器噪声指标 电子元件应用中,常见如下5 种噪声来源: 1. 散弹噪声(shot noise,白噪声,在频谱中表现为平坦的) 2. 热噪声(thermal noise,白噪声,在频谱中表现为平坦的) 3. 闪烁噪声(flicker noise,1/f 噪声) 4. 突发噪声(burst noise,脉冲噪声) 5. 雪崩噪声(Avalanche noise,反向击穿时才出现的噪声) 基本上每个放大器都有输入电压噪声和输入电流噪声两个指标。在频域,通常其单位用nV/rtHz,和pA/rtHz 来表征。如下图: Figure 1 输入电压噪声和电流噪声曲线图例 按噪声种类来分,其大致贡献在不同的频段如下:

Figure 2 噪声种类分布图 如果把所有电容,电感都看做无噪声的器件,一个普通的放大器的输出噪声按主要的贡献可以按如下图所示: Figure 3 放大器噪声分量分解

根据这个估计,可以得到如下电阻值的电压噪声: 在输出的噪声中,上图的各个分量其贡献如下: 输出的噪声是这些分量的均方和:

Figure 4 放大器电压噪声等效输出模型 同理,对上式中的第4 项,负端的电流噪声,也可以建立这样的模型:

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噪声系数测量实验报告

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噪声系数测量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1、研究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不同功率谱的噪声成分及其特性; 2、通过实验数据定量分析成形时间对等效噪声电荷(ENC)的影响,从而分离出各个 噪声成分; 3、加深对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噪声ENC的理解,同时熟练掌握电荷灵敏前放的噪声 测试方法以及主放和多道分析仪等常用核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核辐射测量中,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往往较小,需要加以放大再进行测量。其中放大器又分为前置放大器与主放大器两部分。前置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有两点: 1、提高系统性噪比; 2、减小信号经电缆传送时外界干扰的影响。 探测器将粒子的信息转化成电流或电压信号后直接传入紧跟其后的前置放大器。经前置放大器放大、成型后传输到线性放大器,经后续的电路处理得到粒子的电荷、能量、速度、时间等信息。 前置放大器紧跟探测器,一般直与和探测器做成一体,这样有利于提高信噪比,信号经前放放大,抗干扰能力增强,以方便较远距离的传输。 在能谱和时间测量系统中,前置放大器按输出信号所保留的信息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积分型放大器,包括电压灵敏前置放大器和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它有输出信号幅度正比于输入电流对时间的积分,即输出信号的幅度和探测器输出的总电荷量成正比。另一类是电流型放大器,亦即电流灵敏前置放大器,它的输出信号波形应与探测输出电流信号的波形保持一致。 前置放大器有多种,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积分型放大器(包括电压灵敏前置放大器和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和电流型放大器(主要是电流灵敏前置放大器)。 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原理图如下: 图1 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原理图 由于前置放大器的噪声将经过主放大器的放大输出,所以其对最后信号的信噪比影响很大,本实验就是要测定前置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前置放大器的噪声主要包括沟道热噪声、输入端串联电阻噪声、晶体管沟道1/f噪声、探测器漏电流散粒噪声、反馈电阻噪声、前放输

噪声系数测量方法

噪声系数测量的三种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测量噪声系数的三种方法:增益法、Y系数法和噪声系数测试仪法。这三种方法的比较以表格的形式给出。 前言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噪声系数(NF)或者相对应的噪声因数(F)定义了噪声性能和对接收机灵敏度的贡献。本篇应用笔记详细阐述这个重要的参数及其不同的测量方法。 噪声指数和噪声系数 噪声系数(NF)有时也指噪声因数(F)。两者简单的关系为: NF = 10 * log10 (F) 定义 噪声系数(噪声因数)包含了射频系统噪声性能的重要信息,标准的定义为: 式1 从这个定义可以推导出很多常用的噪声系数(噪声因数)公式。 下表为典型的射频系统噪声系数: * HG = 高增益模式,LG = 低增益模式 噪声系数的测量方法随应用的不同而不同。从上表可看出,一些应用具有高增益和低噪声系数(低噪声放大器(LNA)在高增益模式下),一些则具有低增益和高噪声系数(混频器和LNA在低增益模式下),一些则具有非常高的增益和宽范围的噪声系数(接收机系统)。因此测量方法必须仔细选择。本文中将讨论噪声系数测试仪法和其他两个方法:增益法和Y系数法。 使用噪声系数测试仪 噪声系数测试/分析仪在图1种给出。

图1. 噪声系数测试仪,如Agilent的N8973A噪声系数分析仪,产生28VDC脉冲信号驱动噪声源(HP346A/B),该噪声源产生噪声驱动待测器件(DUT)。使用噪声系数分析仪测量待测器件的输出。由于分析仪已知噪声源的输入噪声和信噪比,DUT的噪声系数可以在内部计算和在屏幕上显示。对于某些应用(混频器和接收机),可能需要本振(LO)信号,如图1所示。当然,测量之前必须在噪声系数测试仪中设置某些参数,如频率范围、应用(放大器/混频器)等。 使用噪声系数测试仪是测量噪声系数的最直接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最准确地。工程师可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测量噪声系数,分析仪能够同时显示增益和噪声系数帮助测量。分析仪具有频率限制。例如,Agilent N8973A可工作频率为10MHz至3GHz。当测量很高的噪声系数时,例如噪声系数超过10dB,测量结果非常不准确。这种方法需要非常昂贵的设备。 增益法 前面提到,除了直接使用噪声系数测试仪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测量噪声系数。这些方法需要更多测量和计算,但是在某种条件下,这些方法更加方便和准确。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叫做“增益法”,它是基于前面给出的噪声因数的定义: 式2. 在这个定义中,噪声由两个因素产生。一个是到达射频系统输入的干扰,与需要的有用信号不同。第二个是由于射频系统载波的随机扰动(LNA,混频器和接收机等)。第二种情况是布朗运动的结果,应用于任何电子器件中的热平衡,器件的可利用的噪声功率为: PNA = kTΔF,

噪声系数的计算及测量方法

噪声系数的计算及测量方法(一) 时间:2012-10-25 14:32:49 来源:作者: 噪声系数(NF)是RF系统设计师常用的一个参数,它用于表征RF放大器、混频器等器件的噪声,并且被广泛用作无线电接收机设计的一个工具。许多优秀的通信和接收机设计教材都对噪声系数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现在,RF应用中会用到许多宽带运算放大器和ADC,这些器件的噪声系数因而变得重要起来。讨论了确定运算放大器噪声系数的适用方法。我们不仅必须知道运算放大器的电压和电流噪声,而且应当知道确切的电路条件:闭环增益、增益设置电阻值、源电阻、带宽等。计算ADC的噪声系数则更具挑战性,大家很快就会明白此言不虚。 公式表示为:噪声系数NF=输入端信噪比/输出端信噪比,单位常用“dB”。 该系数并不是越大越好,它的值越大,说明在传输过程中掺入的噪声也就越大,反应了器件或者信道特性的不理想。 在放大器的噪声系数比较低的情况下,通常放大器的噪声系数用噪声温度(T)来表示。 噪声系数与噪声温度的关系为:T=(NF-1)T0 或NF=T/T0+1 其中:T0-绝对温度(290K) 噪声系数计算方法 研究噪声的目的在于如何减少它对信号的影响。因此,离开信号谈噪声是无意义的。 从噪声对信号影响的效果看,不在于噪声电平绝对值的大小,而在于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相对值,即信噪比,记为S/N(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比)。即便噪声电平绝对值很高,但只要信噪比达到一定要求,噪声影响就可以忽略。否则即便噪声绝对电平低,由于信号电平更低,即信噪比低于1,则信号仍然会淹没在噪声中而无法辨别。因此信噪比是描述信号抗噪声质量的一个物理量。 1 噪声系数的定义 要描述放大系统的固有噪声的大小,就要用噪声系数,其定义为 设Pi为信号源的输入信号功率,Pni为信号源内阻RS产生的噪声功率,Po和Pno 分别为信号和信号源内阻在负载上所产生的输出功率和输出噪声功率,Pna表示线性电路内部附加噪声功率在输出端的输出。

WCDMABTS接收机灵敏度和整机噪声系数的理论计算

WCDMA BTS 接收机灵敏度和整机噪声系数的理论计算 1 概述 灵敏度是衡量接收机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接收小信号的能力,它和诸多因素有关。例如,在不同的误码率、信纳比、信噪比等条件及不同的接收环境(静态、多径信道模型)情况下灵敏度概念和数值可能各不相同。 静态参考灵敏度是指接收机在静态理想传播环境(相当于有用信号直接输入接收机,没有任何外界干扰)下,错误比特率小于某一规定值时接收机可以接收最小有用信号的能力。它是各种传播条件中最高的灵敏度,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的接收机灵敏度数值都不可能超过静态参考灵敏度。通常所讲的基站灵敏度一般是指它的静态参考灵敏度。 2 接收机灵敏度计算 基站接收机系统可以分为射频滤波、LNA、混频、中频滤波、放大、A/D变换、DSP 处理、解调等几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接收机原理框图 进入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号有两种,有用信号P min 和热噪声信号P noise,由于接收机通道中电路本身也会产生噪声N f,因而在解调处有用信号和噪声信号的比例为: E b/N t=P min-P noise-N f(1) 其中E b/N t是有用信号平均比特能量与噪声和干扰功率谱密度的比值,又称为解调门限,相当于模拟FM调制的C/I(载干比),是衡量数字调制和编码方式品质因素的标准。E b/N t的值取决于该系统的调制方式和解调算法。P noise为接收机输入口处的热噪声信号,又称本底噪声,其数值为P noise=10Log(KT0·BW),其中K是波尔兹曼常数,K=1.38 10-23J/K;T0为标准噪声温度,T0=290K。则: P noise=10Log(KT0)+10Log(BW)=-174dBm+10Log(BW) (2) 式中BW为系统信道带宽。 对于WCDMA系统而言,BW=3.84MHz,由式(1)、(2)可以推出WCDMA基站接收机理论上静态参考灵敏度P min为: P min=-174dBm+10Log(BW)+ N f+ E b/N t =-108.15+ N f+ E b/N t(3)静态参考灵敏度是在静态传播情况下测得的数值,是衡量接收机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接收机所处的环境非常复杂,移动通信信道不可能是一个静态信

GPS信号功率,信噪比和系统灵敏度

GPS信号功率,信噪比和系统灵敏度讨论(摘自网上论坛 (2009-12-15 12:40:30) 转载 标签: 噪声功率 gps 热噪声 灵敏度 it GPS信号功率,信噪比和系统灵敏度讨论 Arm720: 讨论这个议题的主要起因是:灵敏度(sensitivity)是如何确定的。[https://www.doczj.com/doc/8011574569.html,] 问题:我们经常看到某些GPS芯片厂商宣称自己的芯片灵敏度是如何的高,但是根据对整个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系统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第一级LNA的设计,GPS产品的灵敏度取决于GPS芯片和放大器的设计,那么就带来下面的问题:[https://www.doczj.com/doc/8011574569.html,] 1)系统的灵敏度是如何计算的?芯片的灵敏度对系统设计有什么影响?[https://www.doczj.com/doc/8011574569.html,] 2)接收GPS信号的功率和信噪比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https://www.doczj.com/doc/8011574569.html,] 3)如何按照信噪比,信号功率设计系统灵敏度?[https://www.doczj.com/doc/801157456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8011574569.html,] 这真是一篇超精华的帖子!感谢楼主和参与的所有人![5 2

jinfoxhe: R1 灵敏度的计算公式:S=-174dBm+10*log(BW)+Eb/N0+NF. BW一般为中频带宽,Eb/N0为芯片在一定误码的情况下解调需要的信噪比,NF为系统噪声系数。如果是扩频系统,还需要减去扩频增益。 2 对于GSM来说,其灵敏度一般为-110dBm左右(基站),和具体的配置有关系。从仿真来看,GSM的解调Eb/N0为4-5dB. 3 见1。 snow99: 好象在说GPS, 不是GSM, 虽然看起来很像 GPS RF BW: 2.046 MHz Modulation: BPSK Process Gain: 46 dB Thermal Noise Floor: kTB = -111 dBm/2.046MHz Required Eb/N0: 6 dB (不太清楚, 可以修正) Receiver NF: 3 dB (Typical) Sensitivity: -111 + 6 + 3 - 46 = -148 dBm 这只是一个大致结果, 考虑系统的其他算法以及Doppler校正, 最终灵敏度在-154 ~ -149之间 https://www.doczj.com/doc/8011574569.html,] Arm720: 楼上朋友对灵敏度的描述已经非常清楚了,降低系统的信噪比和噪声系数能提高系统的灵敏度。那么对于设计来说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

吸声材料与降噪

2.1 离心玻璃棉 离心玻璃棉内部纤维蓬松交错,存在大量微小的孔隙,是典型的多孔性吸声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特性。离心玻璃棉可以制成墙板、天花板、空间吸声体等,可以大量吸收房间内的声能,降低混响时间,减少室内噪声。 离心玻璃棉的吸声特性不但与厚度和容重有关,也与罩面材料、结构构造等因素有关。在建筑应用中还需同时兼顾造价、美观、防火、防潮、粉尘、耐老化等多方面问题。 离心玻璃棉属于多孔吸声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离心玻璃棉能够吸声的原因不是由于表面粗糙,而是因为具有大量的内外连通的微小孔隙和孔洞。当声波入射到离心玻璃棉上时,声波能顺着孔隙进入材料内部,引起空隙中空气分子的振动。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和空气分子与孔隙壁的摩擦,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损耗。 离心玻璃棉对声音中高频有较好的吸声性能。影响离心玻璃棉吸声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厚度、密度和空气流阻等。密度是每立方米材料的重量。空气流阻是单位厚度时材料两侧空气气压和空气流速之比。空气流阻是影响离心玻璃棉吸声性能最重要的因素。流阻太小,说明材料稀疏,空气振动容易穿过,吸声性能下降;流阻太大,说明材料密实,空气振动难于传入,吸声性能亦下降。对于离心玻璃棉来讲,吸声性能存在最佳流阻。在实际工程中,测定空气流阻比较困难,但可以通过厚度和容重粗略估计和控制。1、随着厚度增加,中低频吸声系数显著地增加,但高频变化不大(高频吸收总是较大的)。2、厚度不变,容重增加,中低频吸声系数亦增加;但当容重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材料变得密实,流阻大于最佳流阻,吸声系数反而下降。对于厚度超过5cm的容重为16Kg/m3的离心玻璃棉,低频125Hz约为0.2,中高频(>500Hz)的吸声系数已经接近于1了。当厚度由5cm继续增大时,低频的吸声系数逐渐提高,当厚度大于1m以上时,低频125Hz的吸声系数也将接近于1。当厚度不变,容重增大时,离心玻璃棉的低频吸声系数也将不断提高,当容重接近110kg/m3时吸声性能达到最大值,50mm厚、频率125Hz处接近0.6-0.7。容重超过120kg/m3时,吸声性能反而下降,是因为材料变得致密,中高频吸声性能受到很大影响,当容重超过300kg/m3时,吸声性能减小很多。建筑声学中常用的吸声玻璃棉的厚度有2.5cm、5cm、10cm,容重有16、24、32、48、80、96、112kg/m3。通常使用5cm厚,12-48kg/m3的离心玻璃棉。 离心玻璃棉的吸声性能还与安装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玻璃棉板背后有空气层时,与相同厚度无空气层的玻璃棉板吸声效果类似。尤其是中低频吸声性能比材料实贴在硬底面上会有较大提高,吸声系数将随空气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值后效果就不明显了。 使用不同容重的玻璃棉叠和在一起,形成容重逐渐增大的形式,可以获得更大的吸声效果。例如将一层2.5cm厚24kg/m3的棉板与一层2.5cm厚32kg/m3的棉板叠和在一起的吸声效果要好于一层5cm厚32kg/m3的棉板。将24kg/m3的玻璃棉板制成1m长的断面为三角型的尖劈,材料面密度逐渐增大,平均吸声系数可接近于1。

材料的吸声系数修订稿

材料的吸声系数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材料的吸声系数 吸声系数隔振vibration isolation 材料吸收和透过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之比,叫吸声系数(α)。α=Eα/Ei =(Ei-Er)/Ei=1-r 式中:Ei——入射声能;Eα——被材料或结构吸收的声能;Er——被材料或结构发射的声能; r——反射系数。 名词解释 吸音系数是按照吸音材料进行分类的。说明不同材料有不同吸音质量分贝(db),是声压级大小的单位(声音的大小)。声音压力每增加一倍,声压量级增加6分贝。1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20分贝以下,我们认为它是安静。20-40分贝相当于情人耳边的轻轻细语。40-60分贝是我们正常谈话的声音。60分贝以上属于吵闹范围。70分贝很吵,并开始损害听力神经。90分贝会使听力受损。在100-120分贝的房间内呆1分钟,如无意外,人就会失聪(聋)。 吸声原理 当入射声能被完全反射时,α=0,表示无吸声作用;当入射声波完全没有被反射时,α=1,表示完全被吸收。一般材料或结构的吸声系数α=0~1,α值越大,表示吸声能越好,它是目前表征吸声性能最常用的参数。 吸声是声波撞击到材料表面后能量损失的现象,吸声可以降低室内声压级。描述吸声的指标是吸声系数a,代表被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理论上,如果某种材料完全反射声音,那么它的a=0;如果某种材料将入射声能全部吸收,那么它的a=1。事实上,所有材料的a介于0和1之间,也就是不可能全部反射,也不可能全部吸收。 不同频率上会有不同的吸声系数。人们使用吸声系数频率特性曲线描述材料在不同频率上的吸声性能。按照ISO标准和国家标准,吸声测试报告中吸声系数的频率范围是100-5KHz。将 100-5KHz的吸声系数取平均得到的数值是平均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反映了材料总体的吸声性能。在工程中常使用降噪系数NRC粗略地评价在语言频率范围内的吸声性能,这一数值是材料在250、500、1K、2K四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到。一般认为NRC小于的材料是反射材料,NRC大于等的材料才被认为是吸声材料。当需要吸收大量声能降低室内混响及噪声时,常常需要使用高吸声系数的材料。如离心玻璃棉、岩棉等属于高NRC吸声材料,5cm厚的 24kg/m3的离心玻璃棉的NRC可达到。 分贝、声功率、声强和声压 分贝 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若以值表示,由于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同时声音功率由于人体听觉对声信号强弱刺激反应不是线形的,而是成对数比例关系。所以采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 = 10lg(A1/A0) 分贝符号为"dB",它是无量纲的。式中A0是基准量(或参考量),A是被量度量。被量度量和基准量之比取对数,这对数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亦即用对数标度时,所得到的是比值,它代表被量度量比基准量高出多少"级"。 声功率(W) 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 声功率级: Lw =10lg(W/W0) 式中:Lw——声功率级(dB);

射频中常见指标分析范文

1.功率,功率电平,最大输出功率 在射频通信电路中,数字信号传输的是状态,而射频信号传输的是能量,我们一般不用电压或电流描述信号,而是用功率电平来描述,单位用分贝(dB)来表示。 电平指的信号的电流、电压或者功率与某一基准值的比值取对数。功率电平与功率(瓦特)的转换如下: 增益即放大倍数。正整数换算成分贝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一个部件的ALC功率就是它的最大输出功率。 最大输出功率指的是增益为最大时,满足系统其他所有指标要求时,系统所能达到的最大功率电平。 2.带内波动 带内波动又称增益平坦度,指有效频带内或信道内最大增益与最小增益的差值。 电路中的滤波模块、功能模块的匹配都会影响整个链路的波动。 3.峰均比 峰均比(PAR)定义为某个概率下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的比。计算公式如下: P rms平均功率:系统的实际输出功率。 P peak峰值功率:以某种概率出现的冲激瞬时值。 从时域观察,经过调制以后,信号的包络变化并非恒定的,信号的瞬时功率也并非恒定,出现的概率也不尽相同。 各种概率下的峰均比曲线就形成了CCDF曲线(互补积分曲线),下图所示Aglient仪器上的CCDF曲线,从上面可以读出各种概率下的峰均比。我们常看的是0.01%概率下的峰均比。

峰均比一般用来评价非理想线性的影响。峰均比越大,应用相同非线性器件需要的功率回就退越多。 4. 1dB压缩点 1dB压缩点,定义为增益压缩1dB时,输入或输出的功率值。增益压缩1dB 时的输入电平称为输入1dB压缩点,此时的输出电平称为输出1dB压缩点,又称为P-1。 下图非常形象的描述了1dB压缩点的概念,横轴为输入功率Pout,纵轴为输出功率 Pin,那么坐标平面的曲线表示的是增益曲线(dB)。理想的增益曲线(ideal)应该是一条直线,但是现实中,由于器件的非线性,实际的增益曲线(real)并不是一条直线。实际的输出功率不可能随输入功率的增加一直成比例的放大,当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程度,器件会饱和,输出不再增加。

GPS信号功率,信噪比和系统灵敏度

GPS信号功率,信噪比和系统灵敏度讨论 Arm720: 讨论这个议题的主要起因是:灵敏度(sensitivity)是如何确定的。 问题:我们经常看到某些GPS芯片厂商宣称自己的芯片灵敏度是如何的高,但是根据对整个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系统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第一级LNA的设计,GPS产品的灵敏度取决于GPS 芯片和放大器的设计,那么就带来下面的问题: 1)系统的灵敏度是如何计算的?芯片的灵敏度对系统设计有什么影响? 2)接收GPS信号的功率和信噪比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3)如何按照信噪比,信号功率设计系统灵敏度? 这真是一篇超精华的帖子!感谢楼主和参与的所有人! jinfoxhe: 1 灵敏度的计算公式:S=-174dBm+10*log(BW)+Eb/N0+NF. BW一般为中频带宽,Eb/N0为芯片在一定误码的情况下解调需要的信噪比, NF为系统噪声系数。如果是扩频系统,还需要减去扩频增益。 2 对于GSM来说,其灵敏度一般为-110dBm左右(基站),和具体的配置有关系。从仿真来看,GSM的解调Eb/N0为4-5dB. 3 见1。 snow99: 好象在说GPS, 不是GSM, 虽然看起来很像 GPS RF BW: 2.046 MHz Modulation: BPSK Process Gain: 46 dB Thermal Noise Floor: kTB = -111 dBm/2.046MHz Required Eb/N0: 6 dB (不太清楚, 可以修正) Receiver NF: 3 dB (Typical) Sensitivity: -111 + 6 + 3 - 46 = -148 dBm 这只是一个大致结果, 考虑系统的其他算法以及Doppler校正, 最终灵敏度在-154 ~ -149之间 Arm720: 楼上朋友对灵敏度的描述已经非常清楚了,降低系统的信噪比和噪声系数能提高系统的灵敏度。那么对于设计来说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 1)根据灵敏度公式估算系统的接收灵敏度 2)根据估算的系统接收灵敏度计算对芯片接收灵敏度的要求 芯片接收的灵敏度反映了对前级放大器噪声系数和信噪比的设计要求。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是这样,估算的原则又是什么?那些参考书上有描述,我想详细的研究一下,多谢了! 那位测试过GPS信号的朋友能说一下GPS信号的接收功率和信噪比吗?

吸声系数表

吸声系数表 12525050010002000 40000.010.010.010.020.020.020.010.010.020.020.020.030.040.040.030.030.030.020.150.110.10.070.060.070.030.0270.020.350.250.180.120.070.040.180.060.040.030.020.020.360.440.310.290.390.250.0240.0250.0320.0410.0490.070.020.020.020.030.030.040.040.040.050.060.070.050.410.40.330.250.220.20.080.10.10.190.270.20.0250.0450.0360.0870.0420.0580.0240.0270.030.0370.0360.0330.050.060.060.10.10.10.250.150.080.070.040.040.210.730.210.10.080.120.590.380.180.050.040.080.110.260.150.040.050.10.020.020.10.10.10.10.60.130.10.040.060.170.120.190.280.540.490.70.20.920.50.320.40.520.250.820.740.640.510.560.350.270.20.150.250.390.360.260.160.160.230.380.10.110.110.090.090.110.160.150.10.10.10.10.120.260.580.910.960.980.05 0.1 0.30.65 0.65 0.65 材料/结构 厚度(cm) 密度(Kg/m3) 对各频率的吸音系数大理石、水磨石、花岗石、等光滑石材混凝土或水泥地面实铺木地板木阁栅地板玻璃玻璃窗户厚玻璃地板 砖墙,粗糙(未水泥)砖墙、未抹灰 砖墙、抹灰(未漆)砖墙,水泥拉毛弓形圆柱面加气混凝土 9cm 670Kg/m3 木架板条,毛面抹灰木架板条,光面抹灰普通木板,贴墙装 0.5cm 薄木板(距墙10-15cm) 三夹板,距墙5cm 龙骨间距50×45cm 0.3cm 三夹板,距墙10cm 龙骨间距50*45cm 0.3 cm 五夹板,距墙5cm 龙骨间距50*45cm 三遍漆0.5 cm 五夹板,距墙9cm 龙骨间距50*45cm 三遍漆0.5 cm 五夹板,距墙20cm 龙骨间距50*45cm 三遍漆0.5 cm 甘蔗板,贴墙 1.3 cm 200甘蔗板,距墙5cm 1.3 cm 200甘蔗板,距墙5cm 2.0 cm 300 刨花板, 距墙5cm 1.5 cm 刨花板, 距墙15cm 1.5 cm 皮面门木门 卡普隆纤维633超细玻璃棉 2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